CN1830125A - 接线块 - Google Patents

接线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0125A
CN1830125A CN 200480021721 CN200480021721A CN1830125A CN 1830125 A CN1830125 A CN 1830125A CN 200480021721 CN200480021721 CN 200480021721 CN 200480021721 A CN200480021721 A CN 200480021721A CN 1830125 A CN1830125 A CN 1830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power module
tagblock
electric wire
connector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2172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6139C (zh
Inventor
久保田胜弘
吉田正冲
原康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30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0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61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61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线块,在该接线块中,总体结构和电路连接结构都是紧凑而高密度的。接线块(1)包括:内罩壳(2);连接器块(3、4)和电源块(5),它们被设置在内罩壳的外部;以及汇流条(49)和布线模块,它们被布置成堆叠在由连接器块和电源块围成的空间内,其中,连接器块的接线端(8b)、电源块的接线端(89)、以及汇流条的接线端(49b、49c)被连接到布线模块上。布线模块是由随机布线模块(52)和交叉布线模块(56)构成的。各个接线端(8b、49c、89)与布线模块(52、56)的端部进行连接,且汇流条(49)的接线端部分(49b)与随机布线模块(52)的中间部分相连接,其中,随机布线模块被布置成作为空间中的下层。各个接线端(8b、89)被布置在多个台阶上,其中,被布置在下方台阶的接线端与狭窄的下部布线模块(52)相连接,而被布置在上方台阶的接线端则与一宽大的上部布线模块(56)相连接。

Description

接线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线块,在该接线块中,诸如连接器块、保险丝块、以及布线模块等的组成部件被组合到内罩壳上。
背景技术
图23表示了普通接线块的一种实例(例如可参见H11-27829号日本未审定专利申请公报,尤其是该文件的第3页和附图2)。
接线块71包括一些部件,这些部件例如是布线板75、汇流条电路板76、印刷电路板77、连接器78和79、保险丝安装件80以及继电器安装件81,它们被容纳在箱形的电接线盒体内,该盒体是由上罩壳72、中间罩壳73、以及下罩壳74构成的,这些罩壳是用合成树脂制成的。
对于布线板75而言,多条电线82被布置在电绝缘板上,且电线82与对应的L形接线端83的压焊部分相连接。L形接线端83上的每个突片形电接触件都突伸到连接器的壳体中,从而形成了连接器78。
对于汇流条电路板76而言,在电绝缘板上设置多个汇流条84,且各个汇流条84的端子被设置在保险丝安装件80中。印刷电路板77具有在绝缘板上的、所需形状的印刷电路,其通过长接线端85与布线板75相连。与印刷电路板77相连的L形接线端86突伸到连接器79中。连接器78、79以及保险丝安装件80从中间罩壳73向外部突伸。印刷电路板77通过安装板87和螺钉88固定到中间罩壳73或下罩壳74上。
但是,在上述的常规结构中,由于诸如布线板75、电路板76和77、连接器78和79、保险丝安装件80、以及继电器安装件81等的部件被容纳在由各个罩壳72-74包围形成的空间内,因而,易于形成死区,从而带来这样的问题:接线块71的尺寸被迫增大,或者难于实现高密度的电路连接。
另外,为了实现布线板75、电路板76和77、连接器78和79、保险丝安装件80、以及继电器安装件81等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电连接,需要采用耗时的接线措施一例如焊接方法,这会带来增加组装人工或组装成本的问题。另外,由于诸如连接器78、79以及保险丝安装件80等的组成部件是由螺钉等装置固定到中间罩壳73上的,因而,组装工作的可操作性不佳,且由于需要一定的空间来对部件进行固定,会带来接线块71尺寸被迫增大的问题。另外,在连接器78、79以及保险丝安装件80很大(横向很长)的情况下,存在使中间罩壳73的固定强度和总体刚性恶化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并提供一种接线块,在该接线块中,总体结构可以是紧凑的和/或可以使电路连接结构达到高密度,且借助于本发明,能容易而高效地完成组装和/或提高组装形成的结构的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是这样一种接线块一其包括:
内罩壳;
连接器块和电源块,它们被设置在内罩壳的外部;以及
汇流条以及布线模块,它们被布置成堆叠在由连接器块和电源块围成的空间内,
其中,连接器块的接线端、电源块的接线端、以及汇流条的接线端被连接到布线模块上。
按照上述的结构,连接器块和电源块被制成了外部部件一即作为接线块的外周壁,从而,可按照节省空间的方式将汇流条和布线模块合适地布置在由接线块和电源块围成的空间内。内罩壳起到了基体的作用,其用于安装连接器块、电源块、汇流条、以及布线模块等部件。连接器块的接线端、电源块的接线端、以及汇流条的接线端被连接到布线模块上。因而,连接器块、电源块、汇流条(以及延向汇流条的其它部件)、以及布线模块被相互连接起来了。
根据本发明的、在权利要求2中描述的接线块针对的是根据权利要求1的接线块,其特征在于:布线模块是由随机布线模块和交叉布线模块组成的。
采用上述的结构,可将多条电线在随机布线模块上随机地布置成所需的形状,同时可将多条电线布置成在交叉布线模块上以直角相互交叉。优选地是,可在所需的位置上将在交叉布线模块每一方向上延伸的电线切断,并在所需的位置处相互连接起来(例如焊接起来)。因而,随机布线将与交叉布线混合起来,从而可使电路实现各种设计形式。
权利要求3中限定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针对的是权利要求2所述接线块,其特征在于:接线端与布线模块的端部进行连接,且汇流条的部分接线端与随机布线模块的中间部分相连接,其中,随机布线模块被布置成作为所述空间中的下层。
采用上述的结构,接线端被连接到位于布线模块端部上的对应电线上,且汇流条的部分接线端与位于随机布线模块中间部分上的对应电线相连接,其中,随机布线模块被布置成作为所述空间中的下层,由此可增大接线端与电线进行连接时位置的自由度。
权利要求4中限定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特征是针对于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所限定的接线块的,连接器块的接线端和/或电源块的接线端被布置在多个台阶上,其中,被布置在下方台阶上的接线端与狭窄的下部布线模块相连接,而被布置在上方台阶上的接线端则与一宽的上部布线模块相连接。
采用上述的结构,被设置在下方台阶上的接线端被布置成:在布线模块的宽度方向上突伸出较长的量,而被设置在上方台阶上的接线端在同一方向上的突伸量则较短,由此将位于上下台阶上的接线端布置成了阶梯形,设置在下台阶上的接线端与狭窄的下部布线模块的端部相连接,而布置在上台阶上的接线端与宽的上部布线模块的端部相连接,由此使各个布线模块的端部呈阶梯形的布置形式,从而将各个布线模块堆叠起来,并在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前提下与对应的电线有效地连接起来,并能节省连接各个部件所需的空间。
权利要求5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特征是针对于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接线块的,连接器块的接线端和/或电源块的接线端和/或汇流条的接线端是压焊的接线端。
采用上述的设计,可按照节省空间的方式、容易有效地将布线模块的电线连接到压焊接线端上。
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特征是针对于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接线块的,其中,电源块包括位于外部的保险丝和位于内部的继电器。
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可将多个小保险丝布置在外部,从而能使维护工作变得容易。大体积的继电器例如被设置在由内罩壳上电源块和连接器块围成的空间内,由此能有效地使用内部空间。
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特征是针对于权利要求1-6之一的接线块的,其中,电子单元被安装在内罩壳的背部,并与布置在汇流条背部的接线端进行连接。
采用上述的结构,电子单元与汇流条相连,且电子单元通过汇流条与布线模块、连接器块、以及电源块连接起来。相对于连接器块和布线模块,电子单元位于通过内罩壳的背面侧。
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特征是针对于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接线块的,其中,内罩壳、连接器块、以及电源块滑动地组合起来。
采用上述的结构,可按照滑动装配的形式将连接器块和电源块容易地组装到内罩壳上,例如可从上方进行组装(即在一个方向上完成组装)。因而,连接器块和电源块可相对内罩壳相互紧密地组合起来,不带有间隙或只带有非常细小的间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9中限定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是这样一种接线块-其包括:
内罩壳;
连接器块和电源块,它们与内罩壳组合到一起,其中,电路板等的部件被布置并连接到被连接器块和电源块包围着的空间内,其中,电源块和连接器块构成了接线块的外部。
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电源块和连接器块构成了接线块的外周壁。诸如电源块、连接器块或电路板等的各组成部件无需像在普通接线块(即普通接线盒)中那样而被收容在箱形的罩壳中。每一部件都可被组装到内罩壳的外部,这些部件例如可作为积木形的单元体进行组装。
权利要求10中限定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特征是针对于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块的,其中,电源块和连接器块与内罩壳的组合是通过将滑动接合部件与引导部件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接合而完成的,其中的方向与内罩壳正交。
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电源块和连接器块例如被从上方垂直地滑动安装到内罩壳上。滑动接合部件与引导部件滑动地进行接合。滑动接合部件与引导部件可被制在内罩壳、电源块、以及连接器块中的任一者上。引导部件被制在壁板的厚部上,滑动接合部件被完全容纳在壁板中,由此使各个部件相互附接到一起而不会形成实际的间隙,从而形成节省空间的接线块结构。
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特征是针对于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接线块的,其中,其中一连接器块与内罩壳相结合,而另一接线块则与电源块相结合。
采用上述的结构,首先将电源块与内罩壳预先组合到一起,然后,将连接器块与内罩壳以及电源块组合起来,由此通过连接器块将内罩壳与电源块相互组合并固定起来,从而提高了组装形成结构的强度。
权利要求12中限定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特征是针对于权利要求9-11之一所述的接线块的,其中,连接器块或电源块的滑动接合部件进入到电源块或连接器块的死区中。
采用上述的设计,滑动接合部件进入到死区中,从而死区被有效地用来进行组合,由此能按照节省空间的形式来制造被组合部分的结构。与滑动接合部件相对应的引导部件与死区连通。连接器块无实际间隙地附接到电源块上。
权利要求13中限定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特征是针对于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线块的,其中,死区位于一连接器中。
采用上述的结构,例如位于电源块某一连接器接合部分侧面上的死区被有效地用作进行组合的空间。所述连接器可以是连接器块中的某个连接器。连接器块整体包括多个连接器。
权利要求14中限定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特征是针对于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接线块的,进入到死区内的滑动接合部件是由凸肋和外侧壁形成的,外侧壁覆盖着凸肋的端部和前面。
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滑动接合部件的外侧壁由凸肋增强,从而可提高相对于引导部件的接合力。外侧壁覆盖着凸肋所进入的引导部件,从而可防止灰尘进入到连接器中。
权利要求15中限定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特征是针对于权利要求9-14之一所述的接线块的,在内罩壳安装件的附近进行电源块和连接器块与内罩壳的组合。
按照上述的结构设计,在安装件的附近进行各个部件的组合,其中的安装件是为了将接线块固定到车体等装置上而设置的,由此能提高接线块组装结构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中的分解立体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图2中的立体图表示了布线板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布线板构成了作为接线块中组成部件的随机布线模块;
图3中的俯视图表示了随机布线模块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图4中的立体图表示了下层布线板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布线板构成了作为接线块中组成部件的交叉布线模块;
图5中的立体图表示了上层布线板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图6中的纵向剖视图(以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为切割线的剖面图)表示了接线块在局部组装后的状态;
图7中的分解立体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图8中的俯视图表示了内罩壳与电源块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是接线块的组成部件;
图9中的正视图表示了作为接线块部件的第一连接器块;
图10是第一连接器块的俯视图;
图11中的俯视图表示了作为接线块部件的第二连接器块;
图12是电源块的俯视图;
图13是电源块的后视图;
图14是电源块的侧视图;
图15中的立体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布线板的布线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图16中的俯视图表示了布线板的布线结构;
图17中的分解立体图表示了带有布线板的接线块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图18中的纵向剖视图表示了接线块在组装后的状态;
图19中的立体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电气接线盒的主要部件的一优选实施方式;
图20A中的立体图表示了图19所示接线盒的一种状态,该状态是在接线盒的接合突起(接合部分)与配对的接合件(配接部分)之间进行接合之前的状态;
图20B中的立体图表示了图19所示接线盒的一种状态,该状态是在接线盒的接合突起(接合部分)与配对的接合件(配接部分)之间进行接合之后的状态;
图21中的立体图表示了一种要被组装到接线盒内罩壳(主体)上的电源组块(电气器件);
图22是接线盒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23中的纵向剖视图表示了普通接线块的一种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描述。
图1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接线块1包括: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内罩壳2;位于左右两侧的一对连接器块3、4,它们从上方滑动地接合到内罩壳2上,并被固定到内罩壳2上;电源块5,其位于一侧,以便于从上方滑动地接合到内罩壳2上,并被固定到内罩壳2上;安装在内罩壳2上的多个汇流条49,它们位于两连接器块3、4之间;以及随机布线模块(布线模块)52和交叉布线模块(布线模块)56,在两连接器块3、4之间,这两个布线模块被从上方堆叠在内罩壳2上,并与连接器块3和4、电源块5、以及汇流条49进行连接。
每个连接器块3、4包括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6、7和接线端8,接线端8沿水平方向穿透壳体6、7。每个壳体6、7都包括与连接器进行配合的腔室61和水平支座65,其中,腔室开口在壳体的前侧上,而在壳体的背面上,制出上下两个台阶(阶梯形)形式的水平支座65,每个接线端8上的一个部分都突伸到连接器配合腔室61中,该部分被作为电路的阳接触件8a,其为销针形或插片的形状,而接线端8上的相反部分则被制成从支座65垂直地竖立起来,以作为压焊部分(端头)8b。支座65从各个壳体6、7的垂直底壁66向后突伸。壳体6的底壁66与壳体7的底壁66相对着。壳体6的压焊部分8b面对着壳体7的压焊部分8b。
压焊部分8b包括一对压焊片和位于两压焊片之间的槽缝,其中,位于槽缝入口侧的切刃部分对电线的绝缘涂层(coating)进行切割,且每一压焊片的内端表面与电线的导体部分(即芯线)紧密地接触着。该情形与压焊接线端的压焊部分(该压焊部分是指压焊端头)相同。
电接触件8a位于上下两个台阶中,而压焊部分8b则被布置成向上或向下、以及向左或向右改变。每个位于上方的压焊部分8b都被布置成与底壁66离开短的水平距离,而每个位于下方的压焊部分8b则被布置成与底壁66离开较长的水平距离。上部电接触件8a与上压焊部分8b相连,而下部电接触件8a则与下压焊部分8b相连。
连接器块3、4的各个下压焊部分8b利用压焊的方法与电线57位于左侧或右侧的端部相连,其中,压焊部分8b是在穿过随机布线模块57的布线板67的位于左或右的端部后与电线57进行连接的,随机布线模块57位于下侧(即第一层),同时,连接器块3、4的各个上压焊部分8b利用压焊的方法与电线58位于左侧或右侧的端部相连,其中,上压焊部分8b是在穿过交叉布线模块56布线板54(用于在X方向上进行布线的第二层)的端部后与电线进行连接的,该端部或者是左侧的端部,或是右侧的端部,交叉布线模块56位于上侧。
在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布线板67的表面上随机地(即按照所需的形状)布置了多条带有绝缘涂层的电线57,由此构成了随机布线模块52。交叉布线模块56是由一个布线板54(用于在X方向上进行布线的下层)和另一布线板55(用于在Y方向上进行布线的上层)构成的,其中,每一布线板54、55都包括一板体68、69和多条电线58、59,电线58与电线59以直角关系相交,也就是说,电线59被按照前后方向(即Y方向)平直地布置在上板69上,而电线58则被按照左右方向(即X方向)平直地布置在下板68上。随机布线模块52的各条电线57和交叉布线模块56下布线板54的各条电线58都是向上显露的,而上布线板55的各条电线59则是向下显露的。
第一层的随机布线模块52被制成在横向上很长,第二层的交叉布线模块56布线板54被制得较宽,但长度短于随机布线模块52,第三层的布线板55被制成比随机布线模块52长,但比第二层布线板54窄。
在内罩壳2的基板37上以所需的形状布置了多个汇流条49,由此形成了汇流条电路板。在基板37上按照所需的形状制出一些用于容纳汇流条的沟槽(图中未示出)。按照一定的方式来布置每一汇流条49,使得每个汇流条49的一端位于一条横向直线上,该直线位于内罩壳2后端一壁板38的附近,其中,每一汇流条49都从其一端处开始按照所需的形状、沿着基板37延伸到基板37的中部,而各个汇流条49上相反一端的位置则是随机设定的。
在汇流条49的一端处,销针形或插片形的阳接线端49a向下延伸,这些接线端在穿过孔洞60之后,与位于下侧的电子控制电路板(即电子单元)50的连接器51进行连接,其中的孔洞60被布置成与位于基板37上的另外一些孔洞排列成一线。连接器51中容纳着多个阴接线端(图中未示出),这些阴接线端在连接器的壳体中排列成一线,其中,阴接线端与电子控制电路板50上的印刷电路(图中未示出)连接着。
在汇流条49端部处向上延伸的压焊接线端(端头)49c与位于交叉布线模块56布线板55后端上的电线59通过压焊的方法连接起来。在汇流条49相反端处向上延伸的压焊接线端49b穿过随机布线模块52的板体67,而后在板体67的纵向中间位置处与电线59实现压焊连接。
布线模块52、56的布线板67-69被堆叠起来,根据电路的具体要求,这些布线板的数目可以是多个。每个布线模块52、56都被螺钉等固定到内罩壳2上的对应支架上。
在电源块5基体23的背面侧安装了继电器22。在继电器22的上侧,基体23上形成了上下两台阶形式的支座70。在支座70上一线地设置了一些压焊接线端(端头)89。下支座70位于基体23的背面侧(即继电器22一侧),而上支座70则位于基体23前部的附近(即位于保险丝27侧)。每个压焊接线端都与电源块中对应的汇流条(图中未示出)进行连接。
下压焊接线端89在穿过随机布线模块52的布线板67之后,与位于布线板67前端的电线57进行压焊连接,而上压焊接线端89则与上交叉布线模块56的布线板55前端上的电线59进行压焊连接。
在交叉布线模块56的布线板54与布线板55之间设置了电绝缘的薄板(图中未示出)。从布线板55的上方在内罩壳2上使用一个用合成树脂制成的、既宽又薄的上罩壳(图中未示出),其中,该上罩壳覆盖并保护着连接器块3和4、布线模块52和56、以及电源块5。
在上文的描述中,诸如前后、左右、上下等的方向名词是以如下假定条件下进行定义的:电源块被布置在前方,也就是说,对方向的定义只是为了有助于进行解释,该定义与接线块的实际放置方向不一致。
在图1中,只表示出了连接器块3的连接器配合腔室61,但是,作为替代情况,也可以成一线地设置多个小的连接器配合腔室。在此情况下,每个连接器配合腔室61都与对应的连接器进行配合和连接,其中的连接器例如是外部的布线线束。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每个连接器块3、4都包括阳电接触件8a,但是,作为替代情况,例如也可在壳体上以上下两台阶的形式平行地设置多个接线端接纳腔室(图中未示出),每个接线端接纳腔室中都可容纳有阴电接触件(图中未示出),与这些阴电接触件相连、向外突伸的压焊部分8b可被设置成上下两个台阶。在此情况下,壳体被配合到这样的连接器上:其具有位于布线线束侧的连接器配合腔室。
第一连接器块3包括:横向截面为T形的滑动接合部件10和纵向截面为三角形的接合凸起11,它们位于壳体6的一个侧壁9上;以及横向截面为T形的滑动接合部件13,该滑动接合部件的上侧和前侧被罩帽形的壁板13a遮住,并在壳体6的相反侧侧壁12上设置了纵向截面为三角形的接合凸起(图中未示出)。滑动接合部件10与内罩壳2的一侧滑动地进行接合,而另一滑动接合部件13则与电源块5的后侧滑动地进行接合。
第二连接器块4包括:横向截面为T形的滑动接合部件17和纵向截面为三角形的接合凸起18,它们分别位于壳体7的左右两侧壁15、16上。滑动接合部件17与内罩壳2的一侧滑动地进行接合,而另一滑动接合部件(图中未示出)则与内罩壳2的另一侧滑动地进行接合。
在电源块5中,继电器(即电气部件)22利用接合装置固定到保险丝块21上。保险丝块21包括: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基体(即保险丝板)23;位于基体23一侧的连接器壳体24、25,它们被一体地制成上下两个台阶;汇流条(图中未示出),它们被容纳在基体23的多个台阶中;销针形或插片形的阳接线端,它们与汇流条相连,并随同用于与保险丝进行连接的夹捏接线端(nipping terminal)一起突伸到连接器壳体24、25的连接器配合腔室26中;在基体上被制成上下两台阶(即阶梯形)的支座;与汇流条相连的压焊接线端,它们从被平行布置的各个支座向上竖起;以及多个小(低)的保险丝27。
连接器壳体24、25和接线端构成了连接器24、25,其中一个连接器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而另一连接器则与负载进行连接。
下连接器壳体25一侧的背壁28上设置有滑动接合部件29和接合凸起30,滑动接合部件29的横向截面为L形,且部件29和凸起30均与内罩壳2相对应。背壁28的上部以及上连接器壳体24的上壁31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器块3的滑动接合部件13相对应的接合孔(引导装置)32。接合孔32包括位于背壁28一侧的纵向长孔32a和位于上壁31一侧的横向长孔32b。孔洞32与连接器壳体24中的死区连通,且滑动接合部件13被接纳在死区中。
在接合孔32侧的附近制有上下布置的孔洞34或凹陷34。在孔洞34或凹陷34之间制有在横向上长的接合壁35。第一连接器块3的接合凸起(图中未示出)在从上方越过接合壁35之后与其相接合。
电源块5基体23的另一侧端部上设置有横截面为T形的滑动接合部件36。位于电源块5两侧的每一滑动接合部件29、36从上方与内罩壳2滑动地进行接合。
内罩壳2包括:水平板37;垂直壁38,其与基板37的后端垂直相交,并向上、向下延伸;垂直壁39,其与基板37的前端相交,并向下延伸;水平底板40,其从以正交角度相交的壁39的下端延伸出去;壁板41,其在基板37的右端处延伸;以及与壁板41相连、并与其正交的垂直壁,其中,垂直壁和后端处垂直壁38的左端侧都设置有垂直的支架(即安装件)43,用于固定到车体等结构上,这些垂直支架43被一体地制在对角线上。每个支架43都具有一用于插入螺栓的孔洞。
后端处垂直壁38的左侧上设置有一垂直引导槽(引导部件)44,其横截面为T形,以与第一连接器块3的滑动接合部件10相对应,并设置有接合凹陷(图中未示出),以与邻近的接合凸起11相对应。另外,垂直壁38的右侧上设置有横向截面为T形的垂直引导槽(引导部件)45,以与第二连接器块4的滑动接合部件17相对应,并设置有接合凹陷(图中未示出),以与邻近的接合凸起18相对应。左引导槽44被制在支架43上部附近的厚部上。
保险丝块21被沿着内罩壳2的前壁39进行安装,且继电器22被设置在基板37上,并位于两连接器块3、4之间。壁板39的左侧上设置有横向截面L形的垂直引导槽(引导部件)46,以与电源块5的一个滑动接合部件29相对应,而右侧壁41上设置有横向截面为T形的垂直引导槽(引导部件)47,以与电源块5上的另一滑动接合部件36相对应。另外,支架附近的壁板上设置有一垂直引导槽(引导部件)48,其横向截面为T形,以便于与第二连接器块4上的滑动接合部件(图中未示出)相对应。这两个引导槽47、48被设置在支架43的附近。
电子控制电路板(即电子单元)50被容纳在内罩壳2基板37的下方。电子控制电路板50包括:一些电路板,每一电路板上都具有印刷电路;设置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51、62;以及电子元器件(图中未示出)。向上延伸的连接器51与上汇流条49相连,而侧面上具有连接器配合腔室的连接器62则与外部布线线束等部件的连接器相连。电子控制电路板50被螺钉等固定到内罩壳2上。
从电子控制电路板50的下方,针对内罩壳2设置了用合成树脂制成的薄的下罩壳(图中未示出)。下罩壳将电子控制电路板50与外界隔开。附属的电子控制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可被安装在下罩壳上。
在图1中,在电源块5与内罩壳2的侧部相结合之后(即安装到内罩壳上之后),再将连接器块3、4与内罩壳2和电源块5组合起来。当滑动接合部件10、13、29与各个组成部件以及连接器24壁板上制出的对应引导槽44、46相接合时,电源块5就能无间隙地附接到内罩壳2上,因而,连接器块3、4也无间隙地附接到了内罩壳2和电源块5上。
在连接器块3、4用组合装置被固定到(即安装到)内罩壳2前部和后部的状态下,布线模块52、56被螺钉固定(即安装)到内罩壳2的中心部分(汇流条安装部分)上。按照节省空间的方式,各布线模块52、56都位于形成于连接器块3、4之间的空间中。另外,控制电路板50被固定(即安装)到内罩壳2的背面侧,且连接器62可从内罩壳2的一个凹口孔63向外露出。在布线模块52、56、控制电路板50以及内罩壳2和连接器块3、4的外部安装了上下薄的罩壳(图中未示出)。上下罩壳与内罩壳2的接合凸起64相接合。
这样,电源块5、连接器块3和4、以及电路板50就被安装到了内罩壳2上,且没有形成有实际意义的间隙,此外,汇流条49和多层布线模块52、56被容纳在一对连接器块3、4之间,由此减小了接线块1内部的死区,从而能将接线块1制得既薄又小。
接线块1上各个滑动接合部件的横向截面形状可以是L形、T形或非正交的截面形状(例如Y形)。与连接器块3滑动接合部件13相对应的引导孔(接合孔)32除了可位于连接器24的壁板中之外,还可被制在容纳着保险丝和汇流条的基体21的壁面(即其内部是死区的部分)上。
图2表示了随机布线模块52绝缘布线板67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图3表示了随机布线模块52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该图中,多条电线57被按照所需的形状(即随机地)布置在布线板67上。
在布线板67上,设置了多个平行的电线保持部件91-93,这些部件沿前后左右四个边缘以相等的间距排列着,其中,在电线保持部件92(前边缘)和部件93(左边缘)设置了压焊接线端穿插孔94、95。每个电线保持部件91-93都是由一对夹捏凸起构成的,且电线57被保持或固定到两夹捏凸起之间形成的槽沟或槽缝中。
布线板67的内侧部分被电线保持部件91-93从各个方向包围着,该内侧部分是一个低的中空部分96,在该中空部分96中设置了柱桩形的电线保持部件97、销针形的电线引导部件98以及凸肋形的电线引导部件99。电线保持部件97包括一对夹捏凸起和在这对凸起之间形成的压焊接线端插入孔100,其中,凸起被制成从中空部分96的底壁上突起。电线引导部件98是由一销针形的柱体构成的,其被制成从底壁上突起。电线引导部件99是由从底壁上突起的平行凸肋构成的。在布线板67的左右两边缘上制有向外突伸的支架101。
如图3所示,电线57在布线板67上是随机布置的(即按照所需的形状进行布置)。例如,电线57的一端被压配合固定到位于左右侧或前后侧的电线保持部件91-93上,电线57被电线引导部件98悬挂着或被弯折,或者作为备选方案,电线57的相反一端在穿过电线引导部件99之后被压配合固定到电线保持部件91-93上。作为备选方案,电线57可穿过电线保持部件97,然后被弯折,以将电线57的相反端压装固定到电线保持部件91-93上。
在电线保持部件92、93、97处,电线57被压装连接到汇流条49的压焊接线端(端头)49b、以及图1所示连接器块3、4上位于下方的压焊接线端(压焊部分)8b上。一般是通过利用插夹片(jig blade)将电线57从上方压到压焊接线端上来完成压焊操作。在所有的电线57都被压焊到随机布线模块52上之后,将交叉布线模块56放置到随机布线模块52上。
图4表示了交叉布线模块56中用绝缘树脂制成的下体板68的一优选实施方式。图5表示了交叉布线模块56中上板体69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下板体68具有:多个平行且等间距的电线保持部件102,这些部件位于板体68的左右两边缘上并面向左右;以及直线形的电线容纳槽103,其将位于两边缘的电线保持部件102连接起来,这些容纳槽是相互平行的,且在板体68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间距。电线保持部件102是由一对夹捏凸起和一压焊接线端插入孔104构成的,其中的插入孔104与形成于两夹捏凸起之间的沟槽相互正交。在电线容纳槽103纵向的中部(即所需的位置)处,设置了用于切割并连接电线的矩形孔105。
各条电线58(图1)被平直地容纳并保持在电线容纳槽103中,且电线58的两端被位于两侧的电线保持部件102夹捏固定着。在所需的位置处切开电线58,或者作为备选方案,利用焊接等方法将电线58与位于图5所示上板体69上的电线59(见图1)连接起来。图4中的标号106指代固定部分,其例如是利用螺钉固定到内罩壳2上的固定部分(见图1)。
如图5所示,上板体69包括电线保持部件107和电线容纳槽108,其中的每个电线保持部件都向下延伸,它们被平行、等间距地布置在布线板纵向方向的前、后边缘上,电线容纳槽108在板体69的纵向方向上沿直线方向平行且等间距地布置,它们将位于两边缘的电线保持部件107连接起来。在电线保持部件107上设置了压焊接线端插入孔110。在电线容纳槽108纵向上的所需位置处,设置了用于切割并连接电线的孔洞109。
在孔洞109处切开电线59(见图1),或者作为备选方案,借助于焊接等方法将电线59与下层布线板68(见图4)上的电线58连接起来,由此能按照电路的具体要求而形成了所需的电路型式。图5中的附图标号90指代固定部分,其例如是用螺钉固定到内罩壳2上的固定部分。
图6中的纵向剖面图(即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切割线所获得的剖面图)表示了接线块1在局部组装后的状态。
随机布线模块52被放置在内罩壳2的水平基板37上。汇流条49被水平地布置在基板37与随机布线模块52之间。交叉布线模块56被堆叠在随机布线模块52之上。连接器块3、4各个接线端8的上部压焊部分8b在支座65上向内(水平方向)延伸得很长,并与随机布线模块52上对应的电线57用压焊的方法连接起来。下部压焊部分8b在水平方向上的突伸很短,并与位于交叉布线模块56下层侧上的对应电线58进行压焊连接。交叉布线模块56布线板68上的电线58与交叉布线模块56布线板69上的电线59正交。
图1所示的电子控制电路板50被设置在内罩壳2基板37的下方。在内罩壳2的上下两端使用了薄的罩壳(图中未示出)。
在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交叉布线模块56被布置在随机布线模块52上,但是,也可将随机布线模块52布置在交叉布线模块56上。在后者的情况下,交叉布线模块56中位于下层的布线板54被制得较窄,且与连接器块3、4的下部压焊部分8b相连接,而随机布线模块52则被制得较宽,并与连接器块3、4的上部压焊部分8b进行连接。交叉布线模块56需要具有压焊接线端插入孔,以便于通过汇流条49的压焊接线端49b与随机布线模块52的中间部分进行连接。
另外,可使用焊接接线端,以将这些焊接接线端与布线模块52、56上对应的电线57-59用焊接方法连接起来,而不是使用连接器块3、4的压焊部分8b、电源块5的压焊接线端89、或者汇流条49的压焊接线端49b、49c。作为备选方案,接线端的部分可以是压焊接线端或焊接接线端,也就是说,压焊接线端和焊接接线端都可以使用。
另外,可根据电路的具体要求,不将连接器块3或连接器块4的压焊部分8b制成两个台阶的形式,而是制成一个台阶的形式,同样地,电源块5的压焊接线端89也可被制成一个台阶,而非两个台阶,从而只能与随机布线模块52和交叉布线模块56中的其一实现电路连接。
图7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线块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接线块201包括:用合成树脂制成的至少一个内罩壳(基础罩壳)202;位于前后两侧的一对连接器块203、204,它们从上方滑动地接合到内罩壳202上,并被固定到内罩壳202上;电源块205,其位于侧面。其中一连接器块203的一侧被滑动地固定到内罩壳202上,而连接器块203的另一侧则被滑动地固定到电源块205上,由此能提高组装结构的强度。
每个连接器块203、204都包括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对应的连接器壳体206、207和接线端208,接线端208穿透壳体206、207。第一连接器块203包括:位于壳体206其中一侧壁209上的横向截面为T形的滑动接合部件210、以及垂直截面为三角形的接合凸起211;位于壳体206相反侧侧壁212上的滑动接合部件213和接合凸起214(见图9),部件213的横向截面为T形,该部件的上侧和前侧被一罩帽形的壁板213a遮挡,接合凸起214的垂直截面为三角形。滑动接合部件210与内罩壳202的一侧滑动地进行接合,而滑动接合部件213则与电源块205的背面滑动地进行接合。
第二连接器块204包括位于其壳体207左右两侧壁215、216上的横向截面为T形的滑动接合部件217和219(见图11)、以及垂直截面为三角形的接合凸起218和220(见图11)。滑动接合部件217与内罩壳202的一侧滑动地进行接合,同时,滑动接合部件219与内罩壳202的另一侧滑动地进行接合。
在电源块205中,继电器(即电气器件)222通过接合装置固定到保险丝块221上。保险丝块221包括: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基体(即保险丝板)223;位于基体223一侧的连接器壳体224、225,它们被一体地制成上下两个台阶的形式;被收纳在基体223多个台阶中的汇流条(图中未示出);销针形或插片形的阳接线端,它们与汇流条相连,并随同用于与保险丝进行连接的夹捏接线端突伸到连接器壳体224、225的连接器配合腔室226中;以及多个小(低)的保险丝227。连接器壳体224、225与接线端构成了连接器(224、225)。
下连接器块225一侧的背壁228上设置有横向截面为L形的滑动接合部件229和接合凸起230,部件229和凸起230均与内罩壳202相对应。背壁228的上部以及上连接器块壳体224的上壁231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器块203的滑动接合部件213相对应的接合孔(引导装置)232。接合孔232包括位于背壁228一侧的纵长孔232a和位于上壁231一侧的横长孔232b。孔洞232与连接器壳体224中的死区连通,且滑动接合部件213被接纳在死区中。
在接合孔232侧旁的附近制有上下布置的孔洞234或凹陷234。在孔洞234或凹陷234之间制有在横向上长的接合壁235。第一连接器块203的接合凸起214(见图9)在从上方越过接合壁235之后与其相接合。
电源块205基体223的另一侧端部上设置有横截面为T形的滑动接合部件236。位于电源块205两侧的滑动接合部件229、236从上方与内罩壳202滑动地进行接合。
内罩壳202包括:水平板237;垂直壁238,其与基板237的一侧垂直相交,并向上、向下延伸;垂直壁239,其与基板237的另一侧以直角相交,并向下延伸;水平底板240,其从以正交角度相交的壁板239的下端延伸出去;壁板241,其在基板237的右端侧从另一侧进行延伸;以及与壁板241连为一体、并与其正交的垂直壁242,其中,垂直壁242的前端侧和垂直壁238上都设置有垂直的支架(即安装件)243,用于固定到车体等结构上,这些垂直支架被一体地制在对角线上,并位于左端侧。每个支架243都具有一用于插入螺栓的孔洞。在上文的描述中,诸如前后、左右、上下等的方向名词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也就是说,该方向与接线块201相对于车辆等结构的实际放置方向并不一致。
位于一侧的垂直壁238的前部上设置有一垂直引导槽(引导部件)244,其横截面为T形,以与第一连接器块203的滑动接合部件210相对应,并设置有接合凹陷(图中未示出),以与邻近的接合凸起211相对应。另外,垂直壁238的后部上设置有横向截面为T形的垂直引导槽(引导部件)245,以与第二连接器块204的滑动接合部件217相对应,并设置有接合凹陷(图中未示出),以与邻近的接合凸起218相对应。前部引导槽244被制在支架243上部附近的厚部上。
保险丝块221被沿着内罩壳202的另一壁板239进行安装,且继电器222被设置在基板237上,并位于两连接器块203、204之间。壁板239的前侧上设置有横向截面L形的垂直引导槽(引导部件)246,以与电源块205的一个滑动接合部件229相对应,同时,后壁241上设置有横向截面为T形的垂直引导槽(引导部件)247,以与电源块205上的另一滑动接合部件236相对应。另外,支架附近的壁板242上设置有一横向截面为T形的垂直引导槽(引导部件)248,以便于与第二连接器块204上的滑动接合部件219(见图11)相对应。这两个引导槽247、248被设置在支架243的附近。
由于各个引导槽244、247、248被设置在对应支架243的附近,所以能改进接线块201的组装结构。也就是说,由于各个部件在支架243的附近相互固定到一起,所以各个部件能与支架243一体地固定到车体等结构上,因而能以很高的定位精度牢固地固定各个部件,而不会受到内罩壳202弯曲变形的影响。
在图7中,在内罩壳202的基板237上布置多个汇流条249,由此构成了汇流条电路。汇流条249的某些接线端249a在穿过基板237上的孔洞之后,与位于下侧的电子控制电路板250的接头连接器251相连接,另外一些接线端249b与位于上方的电路板252上的电线(图中未示出)进行压焊连接。按照电路的型式,将多层电路板252堆叠起来。电路板252的电线与电源块205的接线端253、以及位于连接器块203和204上下台阶上的接线端208的压焊部分进行压焊连接。电路板252被螺钉等固定到内罩壳202上。用合成树脂制成的薄的下罩壳(图中未示出)被使用到电子控制电路板250上,而在电路板252上使用一个上罩壳(图中未示出)。
图8中的俯视图表示了当内罩壳202和电源块205被组合到一起的状态。
电源块205一端上的L形滑动接合部件229从上方与内罩壳202的引导槽246滑动地进行接合,且电源块205的凸起230被柔性接合臂254上的凸起所锁定,其中,接合臂254向内罩壳202的下方延伸,同时,电源块205另一端上的T形滑动接合部件236从上方与内罩壳202的引导槽247滑动地进行接合。
两连接器块203和204(见图7)从上方与内罩壳202前后两侧滑动地进行接合。电源块205上连接器224的外壁上设置有接合孔(引导孔或引导部分)232和与第一连接器块203对应的接合部分235。与引导孔232面对着的T形引导槽244与第一连接器块203相对应,其被设置在内罩壳202上支架243的附近。与第二连接器块204(见图7)相对应的T形引导槽248被设置另一支架243的附近。T形的引导槽245被设置在相反一侧,实际上是与引导槽248相对着。
在内罩壳202基板237的中心部分上布置了多个汇流条249。连接器块203、204被布置在汇流条249的两侧。
图9和图10表示了第一连接器块203。
位于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206一端的垂直壁209上设置有被制成整体件的T形滑动接合部件210和三角形的接合凸起211。滑动接合部件210包括垂直凸肋210a和与凸肋210a垂直相交的板件210b。另一T形滑动接合部件的组成结构是相同的。如图9所示,滑动接合部件210的中间沿高度方向上开有切口,接合凸起211被设置在切口的一侧。滑动接合部件210与内罩壳202相接合。
接合凸起211包括倾斜的引导表面和水平的接合表面,其中的引导表面向下延伸,而水平接合表面向上延伸。连接器配合腔室255的一个开口位于一个方向上,该方向与滑动接合部件210的延伸方向正交,多个接线端208的电接触件208a被水平地布置在连接器配合腔室255中。平行地设置了多个连接器配合腔室255。
位于壳体206另一端的垂直壁212上一体地设置有横向截面为T形的滑动接合部件213,该部件包括垂直凸肋213b和遮盖着凸肋213b上部和前侧的壁板213a。接合凸起214被设置在滑动接合部件213侧面的下侧。壁板213a包括与壳体206的上壁256连为一体的倾斜部分和与该倾斜部分连为一体的垂直板形部分。垂直凸肋213b被设置在壁板213a的中心处。凸肋213b增强了倒置的L形壁213a,从而使其不会弯折,并增大了结合力。滑动接合部件213与电源块205相接合。
图11表示了第二连接器块204。
T形的垂直滑动接合部件217被设置在垂直壁215的上半部分上,垂直壁215位于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207的一端处。接合凸起218被设置在滑动接合部件217侧旁的下方。滑动接合部件219从垂直壁216的上端向下端垂直地延伸,其中的垂直壁位于壳体207的另一端。滑动接合部件219的中间部分处开有切口,且接合凸起220位于滑动接合部件219的侧旁。滑动接合部件217和219从上方与内罩壳202的左右两端滑动地进行接合。
图12-14表示了电源块205。
L形的滑动接合部件229被垂直地制在连接器225的外壁228上,其中的连接器225位于电源块205一端的下侧。接合凸起230被制成在滑动接合部件229横向侧的水平方向上较长。孔洞232在俯视图中为T形,其被设置在上连接器224两壁231和228的相交处,并从上壁231延伸到背壁(侧壁)228,其中的连接器224位于滑动接合部件229的上方位置。上下孔洞234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接合壁235被设置在孔洞232的横向侧。可利用凹陷(凹陷具有防止灰尘进入的效果)来取代上下孔洞234。L形的滑动接合部件229从上方与内罩壳202相接合。
孔洞232包括垂直的长孔部分232a和水平的长孔部分232b,两长孔部分垂直相交并连通。孔洞232与位于连接器壳体224上方的内部空间连通,该内部空间也就是指位于接合部件257侧旁的死区233,其中的接合部件位于连接器配合腔室226上部的中间位置。接合部件257是用于与配对的连接器(图中未示出)上柔性接合臂的凸起相接合的台阶或凹陷,其中的配对连接器是布线线束等装置上的连接器。
第一连接器块203的滑动接合部件213(见图9)从上方与孔洞232进行接合。滑动接合部件213的垂直凸肋213b进入到垂直长孔部分232a中,并与之接合,同时,遮盖着凸肋213b前方的壁板213a进入到横向长孔部分232b中,并与之接合。与此同时,接合凸起214越过接合壁235,并进入到下孔234中,且与之接合。壁板213a遮盖住了孔洞部分232a,并封闭了孔洞部分232b,由此防止了灰尘从外界进入。壁板213a的内表面抵接着连接器壳体224壁板228的内表面,从而将连接器224与连接器块203牢固地连接起来。
由于滑动接合部件213和接合凸起214进入到位于连接器壳体224上部的死区中,因而,不仅阻碍配对连接器的接合,而且使得连接器块203a与电源块205组合成的结构紧凑,实现了空间的节省,也就是说,使得接线块201结构紧凑。
在图12-14中,附图标号236指代一种T形的滑动接合部件,其与内罩壳202相对应,标号258指代一种与内罩壳202相对应的接合凸起,标号259指代用于固定继电器222的柔性接合臂,标号260指代进入到连接器224、225中的汇流条的水平接线端,标号253指代与电路板252(见图7)上电线相对应的压焊接线端,且标号261指代汇流条的焊接接线端。
如图8所示,在图7中,在电源块205与内罩壳202的侧面组合起来(即安装到内罩壳侧面上)之后,再将连接器块203、204与内罩壳202和电源块205组合起来。当滑动接合部件210、213、229与制在各个组成部件和连接器224壁板上的各引导槽244、246接合起来时,则电源块205就无间隙地附接到内罩壳202上,因而,连接器块203、204无间隙地附接到内罩壳202和电源块205上。
如果在电源块205的两侧都设置有连接器224、225,则第二连接器块204可与第一连接器块203类似地与电源块205进行组合。即使不存在连接器224、225,电源块205中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基部223上也可设置引导孔、引导槽、以及接合部分,以便于对应着连接器块204进行组合。
在连接器块203、204通过组合装置固定(即安装)到内罩壳202前后两侧的状态下,将多个布线板252用螺钉固定(即安装)到内罩壳202的中心部分(汇流条安装部分)上。各个布线板252都按照节省空间的方式位于连接器块203、204之间的空间内。另外,控制电路板250利用螺钉固定(即安装)到内罩壳202的背面侧上,且连接器262从内罩壳202上的开口孔263向外露出。上下薄罩壳(图中未示出)被安装在布线板252以及控制电路板250的外部,其中,电路板250与内罩壳202和连接器块203、204是在一起的。上下罩壳与内罩壳202的接合凸起264相接合。
因而,电源块205、连接器块203和204、以及电路板250被没有实际间隙地安装到了内罩壳202上,此外,汇流条249和多层布线板252被容纳在一对连接器块203和204之间,从而减小了接线块201内的死区,进而能将接线块210制得既薄又小。
接线块201中各个滑动接合部件的横向截面形状可以是L形、T形或非正交的截面形状(例如Y形)。电源块205上与连接器块203滑动接合部件213相对应的引导孔(接合孔)232除了可位于连接器224的壁板中,还可被制在容纳着保险丝和汇流条的基体221的壁板(即其内部是死区的部分)上。
电源块205的滑动接合部件213可从连接器块203的引导孔232进入到块内的死区中。另外,内罩壳202的滑动接合部件可从形成于连接器块203、204下侧的引导孔232进入到块内的死区内。
另外,对于图7所示接线块201的组装方法而言,首先将布线板252和控制板250组装到内罩壳202上,而后将电源块205和连接器块203、204按照这一顺序组装到其上。汇流条249被事先布置在内罩壳202上。为了能顺利地将电线用压焊方法连接到接线端208和253上,最好的组装顺序是将电源块205、连接器块203和204、以及布线板252按照该次序依次组装到内罩壳202。
此外,内罩壳202上可设置有滑动接合部件210、217、219、236和接合凸起211、218,而连接器块203、204和电源块205上可设置有引导槽244、245、247、248和接合凹陷。除了布线板(即电路板)252之外,诸如汇流条电路板、电子单元或电子器件板等的其它组成部件(图中未示出)也可被设置到内罩壳上并连接到其上。
下文将介绍布线板的布线结构、带有布线板的接线块、以及对布线板进行布线的方法,利用该布线方法,可防止电线不在适当的位置,且在将多种类型的电线布置在电绝缘板上时,不必重新安排电线。
图15和16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布线结构和对布线板进行布线的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布线板352包括用合成树脂制成的电绝缘板367以及多条小直径的电线357和大直径的电线411,两种直径的电线都被按照所需的形式随机地布置在绝缘板367上。
在布线板367上,沿其前后左右四个边缘等间距、平行地设置了多个电线保持部件391-393,其中,在电线保持部件392(前边缘上部件)和393(左边缘上部件)上设置了压焊接线端穿插孔394、395。每个电线保持部件391-393都是由一对夹捏凸起构成的,且电线357、411被保持并固定到两夹捏凸起之间形成的槽缝或狭槽391a-393a中。
位于左右两端的电线保持部件392的外侧设置有另外的电线保持部件412,这些部件相互面对着,用于保持电线357、411的一个端部。在电线保持部件392和412之间的空间(间隙)413,其用于对电线357、411进行引导,以使电线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外侧的电线保持部件412是由一对半圆形的凸肋构成的,且电线357、411的端部被位于两凸肋之间的槽缝412a夹捏固定着。
布线板367上被电线保持部件391-393从各个方向包围着的内侧部分是一个低的中空部分396,在该中空部分中设置了柱桩形的电线保持部件397、销针形的电线引导部件398以及凸肋形的电线引导部件399。小直径的电线357和大直径的电线411可按照堆叠(或相交)的状态布置在中空部分396中。中空部分396的深度至少应当是电线357直径与电线411直径的总和。
电线保持部件397包括一对夹捏凸起和在这对凸起之间形成的压焊接线端插入孔400,其中,凸起从中空部分396的底壁处制成。电线引导部件398是由销针形的柱体构成的,其从底壁处制成。电线引导部件399是由从底壁上形成的平行凸肋构成的。在布线板367的左右两边缘上制有向外突伸的支架401。
首先,将小直径电线357按照所需的形状布置在绝缘板367上,而后,将大直径电线411布置成所需的形状。也就是说,大直径电线411被布置在小直径电线357的上方(或位于其上)。
例如,小直径电线357的一端被压装固定到位于左右侧或前后侧的电线保持部件391-393上,小直径电线357被电线引导部件398悬挂着或被弯折,或者作为备选方案,小直径电线357的相反一端在穿过电线引导部件399之后被压装固定到电线保持部件391-393上。作为备选方案,小直径电线357可穿过电线保持部件397,然后被弯折,以将电线357的相反端压装固定到电线保持部件391-393上。在所有的小直径电线357都被布置好后,将大直径直线411布置在小直径直线357的上方(或位于其上)。优选地,小直径电线357深深地容纳在中空部分396的底部。
例如在所有的小直径电线357都被布置好之后,将大直径电线411的一端压装固定到位于左右或前后侧的电线保持部件391-393上,大直径电线411被电线引导部件398悬挂着或被弯折,或者作为备选方案,大直径电线411的相反一端在穿过电线引导部件399之后被压装固定到电线保持部件391-393上。作为备选方案,大直径电线411可穿过电线保持部件397,然后被弯折,以将电线411的相反端压装固定到电线保持部件391-393上。这样,所有的大直径电线411就被布置好了。
由于先对小直径电线357进行布置,所以当布置大直径电线411时,小直径电线357将被大直径电线411向下推动,从而能将小直径电线357收容到绝缘板367中,而不会不在适当的位置。由于小直径电线357对弯折的恢复力(即排斥力)很小,所以例如当大直径电线411向下推动小直径电线357时,小直径电线357将保持其向下弯折的状态,也就是说,小直径电线357的恢复力不会发生,因而可防止大直径电线411不在适当的位置。
迄今为止,通常情况下,如果首先布置大直径电线411,则由于大直径电线411对弯折的恢复力(即排斥力)很大,所以,当小直径电线357被布置在大直径电线411之上时,即使大直径电线411被小直径电线357向下推动而向下弯折,小直径电线357也会被大直径电线411的排斥力推回,从而不在适当的位置,由此需要对小直径电线57重新进行布置。
因而,如果如本发明该优选实施方式那样首先布置小直径电线357然后再布置大直径电线411,则就能完全解决上述的问题。
图15、16中所示的小直径电线357和大直径电线411的布线方式仅是一种示例,也就是说,可根据接线块301(见图17)的电路具体要求而适当地改变小直径电线357和大直径电线411的布线方式。例如,对于小直径电线357和大直径电线411,它们芯线(即导线部分)的直径可以是互不相同的,且绝缘包覆层的厚度可以是相同的。大直径电线411可被用在通过大电流的电路中,而小直径电线357可被用在通过小电流的电路中。在用于车辆的接线块中,小直径电线357是主要的,大直径电线411的用量与小直径电线357的用量相比是很小的。例如,大直径电线411的用量是小直径电线357用量的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tens of fractions of)。例如,小直径电线357中导线的横截面积为0.5sq(mm2),而大直径电线411中导线的横截面积是0.85sq(mm2)。
在位于布线板352左右侧和前侧的电线保持部件392、393、397处,电线357、411与汇流条349的压焊接线端(端头)349b或压焊接线端(压焊部分)308b进行压焊连接,其中,接线端位于图17所示接线块301中连接器块303、304的下台阶上。一般是通过利用插夹片将电线357、411从上方压到压焊接线端上来完成压焊操作的。
作为举例,对于0.5sq的小直径电线357和0.85sq的大直径电线411,压焊接线端外宽度和高度的数值分别是相同的,且只有槽缝内宽度的各个数值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为小直径电线357所设置的槽缝要宽于为大直径电线411所设置槽缝的宽度)。大直径电线411被压装到槽缝中的深度要大于小直径电线357被压装到槽缝中的深度,但电线357和411中心的高度是相同的。
在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两种具有不同直径的电线357和411。但如果使用了具有三种或多种不同直径的电线,则这些电线应当按照直径从小到大的次序进行布置。在此情况下,各种电线的绝缘涂层是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的,或具有相同的特性,且小直径电线的刚性和弯曲应力也小。
在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具有不同直径的两种类型的电线357和411。但要布置的是直径相同但刚性或弯曲应力不同的两种或多种电线,则应当首先布置低刚性或低弯曲应力的电线,而后再布置高刚性或高弯曲应力的电线。也就是说,是按照刚性或弯曲应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来布置电线。
电线的刚性或弯曲应力随电线绝缘涂层材料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对于JIS-C3301中的橡胶属类(rubber code),EP(乙烯-丙烯)类橡胶的抗拉强度和拉伸率分别不小于0.41kg/mm2和300%;SBR(苯乙烯丁二烯)类橡胶的拉伸强度和拉伸率分别不小于0.51kg/mm2和300%;抗燃类氯丁二烯橡胶的拉伸强度和拉伸率分别不小于0.61kg/mm2和250%,而对于JIS-C3306中的乙烯基属类,氯乙烯树脂基乙烯基属类的拉伸强度和拉伸率分别不小于1.02kg/mm2和100%。因而,对这些电线的布置顺序(即布线顺序)必须是:从绝缘涂层是由EP制成的电线开始进行布置,然后布置绝缘涂层是由SBR制成的电线,而后布置绝缘涂层由氯丁二烯制成的电线,最后布置绝缘涂层由氯乙烯树脂制成的电线。也就是说,对电线的布置(即布线)工作应当按照从低拉伸率、低刚性或低弯曲应力到高拉伸率、高刚性或高弯曲应力的次序进行。
电线的刚性或弯曲应力会随电线绝缘涂层硬度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硬度很高,则刚性或弯曲应力也很高。如果硬度很低,则刚性和弯曲应力也低。因而,应当按照绝缘涂层硬度从低到高的次序来布置电线。
因而,由于电线的刚性或弯曲应力可随着添加剂或绝缘涂层硬度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即使涂层的材料是相同的,也应当考虑到电线产品刚性和弯曲应力的特性而按照刚性或弯曲应力从低到高的次序来布置电线。
另外,由于电线的刚性或弯曲应力会随着电线中导体部分类型或直径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即使绝缘涂层的特性是相同的,但考虑到电线产品的刚性和弯曲应力不同,也应当按照刚性或弯曲应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来布置电线。
图17所示的接线块301作为具有布线板352的上述接线块的实例,其包括: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内罩壳302;位于左右两侧的一对连接器块303、304,它们从上方滑动地接合并固定到内罩壳302上;位于一侧的电源块305,其从上方与内罩壳302滑动地进行接合并固定在其上;多个汇流条349,它们被安装到内罩壳302上,并位于两连接器块303、304之间;随机布线模块532,其从上方堆叠到内罩壳302上,并位于两连接器块303、304之间,并与连接器块303、304以及电源块305和汇流条349进行连接;以及交叉布线板356,其被堆叠在随机布线板352上。
每个连接器块303、304都包括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306、307和接线端308,接线端308水平地穿透壳体306、307。每个壳体306、307都包括位于其背面侧的、被制成上下两台阶(阶梯形)的水平支座365,其中,各个接线端8上的一个部分是销针形或插片形,其作为阳电接触件308a而突伸地位于连接器配合腔室361中,而接线端308上的相反部分则被制成从各个支座365垂直地向上竖起,以作为压焊部分(接线端)308b。位于壳体306支座上的压焊部分308b面对着壳体307支座上的压焊部分308b。
压焊部分308b包括一对压焊片和位于两压焊片之间的槽缝,其中,位于槽缝入口侧的切刃部分对电线的绝缘涂层进行切割,且各个压焊片的内端表面与电线的导体部分(即芯线)紧密地接触着。压焊接线端的压焊部分(该压焊部分是指压焊端头)也为同样的情形。
连接器块303、304的各个下压焊部分308b在穿过随机布线板352的布线板367的左端或右端后,利用压焊的方法与电线357、411位于左侧或右侧的端部相连,其中,随机布线板352位于下侧,同时,连接器块303、304的各个上压焊部分308b利用压焊的方法与电线358位于左侧或右侧的端部相连,其中,上压焊部分308b是在穿过交叉布线板356第二层布线板354的左或右端部后与电线进行连接的,交叉布线板356位于上侧。
在内罩壳302的基板337上以所需的形状布置了多个汇流条349,由此形成了汇流条电路板。按照一定的方式来布置每一汇流条349,使得每个汇流条349的一端位于一条横向直线上,该直线位于内罩壳302后端一壁板338的附近,其中,每一汇流条349都从其一端处开始按照所需的形状、沿着基板337延伸到基板337的中部,而各个汇流条349上相反一端的位置则是随机设定的。
在汇流条349的一端处,阳接线端349a向下延伸,这些接线端在穿过孔洞360之后,与位于下侧的电子控制电路板(即电子单元)350的连接器351进行连接,其中的孔洞360被布置成与位于基板337上的另外一些孔洞排列成一线。
在汇流条349端部处向上延伸的压焊接线端(端头)349c与位于交叉布线板356上层布线板355后端上的电线359通过压焊的方法连接起来。在汇流条349相反端处向上延伸的压焊接线端349b穿过随机布线模块352的板体367之后在绝缘板367的纵向中间位置处与电线357、411实现压焊连接。
布线板352、356的板体367-369被堆叠起来,根据电路的具体要求,这些板体的数目可以是多个。每个布线板352、356都被螺钉等固定到内罩壳302的对应支架390、401处。
在电源块305基体323的背面侧安装了继电器322。在继电器322的上侧,基体323上形成了上下两台阶形式的支座370。在支座370上一线地设置了一些压焊接线端(端头)389。每个压焊接线端都与电源块中对应的汇流条(图中未示出)进行连接。
下压焊接线端389在穿过随机布线板352的板体367之后,与位于板体367前端的电线357、411进行压焊连接,而上压焊接线端389则与上交叉布线板356布线板355前端上的电线359进行压焊连接。
从交叉布线板356上方向内罩壳302使用一个用合成树脂制成的、既宽又薄的上罩壳(图中未示出),其中,该上罩壳覆盖并保护着连接器块303和304、布线模块352和356、以及电源块305。
在上文的描述中,诸如前后、左右、上下等的方向名词是以如下假定条件下进行定义的:电源块被布置在前方,也就是说,对方向的定义只是为了有助于进行解释,该定义与接线块的实际放置方向不一致。
第一连接器块303包括:位于壳体306的一个侧壁309上的滑动接合部件310和接合凸起311;以及位于壳体306相反侧侧壁312上的滑动接合部件313和接合凸起(图中未示出)。滑动接合部件310与内罩壳302的一侧滑动地进行接合,而另一滑动接合部件313则与电源块305的背侧滑动地进行接合。
第二连接器块304包括:分别位于壳体307左右两侧壁315、316上的滑动接合部件317和接合凸起318。滑动接合部件317与内罩壳302的一侧滑动地进行接合,而另一滑动接合部件(图中未示出)则与内罩壳302的另一侧滑动地进行接合。
在电源块305中,继电器322利用接合装置固定到保险丝块321上。保险丝块321包括: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基体323;位于基体323一侧的连接器壳体324、325,它们被一体地制成上下两个台阶;汇流条(图中未示出),它们被容纳在基体323的多个台阶中;阳接线端,其随同夹捏接线端一起突伸到连接器壳体324、325中,其中的夹捏接线端与用于与保险丝进行连接的汇流条连为一体;以及多个小(低)的保险丝327。例如,将外部电源提供到其中一个连接器,而另一连接器则与负载进行连接。
下连接器壳体325一侧的背壁328上设置有滑动接合部件329和接合凸起330,部件329和凸起330均与内罩壳302相对应。上连接器壳体324的背壁328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器块303的滑动接合部件313相对应的接合孔332。
在接合孔332的侧旁形成接合壁335。第一连接器块303的接合凸起(图中未示出)与接合壁335相接合。
电源块305基体323的另一侧端部上设置有滑动接合部件336。位于电源块305两侧的各滑动接合部件329、336从上方与内罩壳302滑动地进行接合。
内罩壳302包括:水平板337;垂直壁338,其与基板337的后端垂直相交,并向上、向下延伸;垂直壁339,其与基板337的前端正交,并向下延伸;水平底板340,其从以正交角度相交的垂直壁339的下端延伸出去;壁板341,其在基板337的右端处延伸;以及与壁板341连为一体、并与其正交的垂直壁,其中,垂直壁和后端处垂直壁338的左端侧都设置有垂直的支架343,用于固定到车体等结构上,这些垂直支架343被一体地制在对角线上。
后端处垂直壁338的左侧上设置有一垂直引导槽344,其与第一连接器块303的滑动接合部件310相对应,并设置有接合凹陷(图中未示出),其与邻近的接合凸起311相对应。另外,垂直壁338的右侧上设置有垂直引导槽345,以与第二连接器块304的滑动接合部件317相对应,并设置有接合凹陷(图中未示出),以与接合凸起318相对应。
保险丝块321被沿着内罩壳302的前壁339进行安装,且继电器322被设置在基板337上,并位于两连接器块303、304之间。壁板339的左侧上设置有垂直引导槽346,其与电源块305的一个滑动接合部件329相对应,而右侧壁341上设置有垂直引导槽347,以与电源块305上的另一滑动接合部件336相对应。另外,支架附近的壁板上设置有一垂直引导槽348,其与第二连接器块304上的滑动接合部件(图中未示出)相对应。
电子控制电路板(即电子单元)350被容纳在内罩壳302基板337的下方。电子控制电路板350包括:一些电路板,每一电路板上都具有印刷电路;设置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351、362;以及电子元器件(图中未示出)。电子控制电路板350被螺钉等固定到内罩壳302上。从电子控制电路板350的下方,针对内罩壳302设置了用合成树脂制成的薄的下罩壳(图中未示出)。下罩壳将电子控制电路板350与外界隔开。
图17中,在连接器块303、304用组合装置固定到(即安装到)内罩壳302前部和后部上的状态下,布线板352、356被螺钉固定(即安装)到内罩壳302的中心部分(汇流条安装部分)上。按照节省空间的方式,每一布线板352、356都位于形成于连接器块303、304之间的空间中。
这样,电源块305、连接器块303和304、以及电路板350就被安装到了内罩壳302上,且没有形成有实际意义的间隙,此外,汇流条349和多层布线板352、356被容纳在一对连接器块303、304之间,由此减小了接线块301内部的死区,从而能将接线块301制得既薄又小。
图18中的纵向剖面图(即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切割线所获得的剖面图)表示了接线块301在局部组装后的状态。
随机布线板352被放置在内罩壳302的水平基板337上。汇流条349被水平地布置在基板337与随机布线板352之间。交叉布线板356被堆叠在随机布线板352之上。连接器块303、304各个接线端308的下压焊部分308b与随机布线板352上对应的电线357、411用压焊的方法连接起来。上压焊部分308b与位于交叉布线板356下层侧上的对应电线358进行压焊连接。在随机布线板352上,大直径电线411被布置在上方,而小直径电线357被布置在下方。布线板352的内部形成了足以容纳电线357和411的空间,这些电线上下地相互正交,或者被相互堆叠起来。交叉布线板356的板体368上的电线358与交叉布线板356板体369上的电线359正交。
在这一方面,也可使用焊接接线端,以将这些焊接接线端与布线板352、356上对应的电线357-359、411用焊接方法连接起来,而不是使用连接器块303、304的压焊部分308b、电源块305的压焊接线端389、或者汇流条349的压焊接线端349b、349c。作为备选方案,接线端的部分可以是压焊接线端或焊接接线端,也就是说,压焊接线端和焊接接线端都可以使用。
也就是说,该布线板布线结构的特征在于:弯曲刚性低的电线被布置在电绝缘板上,而弯曲刚性高的电线则被布置在低弯曲刚性的电线上。
对于上述的构造,如果首先是布置低弯曲刚性的电线,然后再在其上布置高弯曲刚性的电线,则高弯曲刚性的电线将向下推动低弯曲刚性的电线,从而防止低弯曲刚性的电线产生排斥力,或者作为备选方案,低弯曲刚性的电线被布置成不产生排斥力,且高弯曲刚性的电线被布置在其上,因而,所有的电线都被布置成不会不在适当的位置。
与此相反,在低弯曲刚性的电线被布置在高弯曲刚性电线之上的情况下,低弯曲刚性的电线将受到高弯曲刚性电线的排斥力推动,从而不在适当的位置。利用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可确保不会出现该问题。
低弯曲刚性的电线可以是小直径的电线,而高弯曲刚性的电线可以是大直径的电线。
低弯曲刚性的电线可以是绝缘涂层硬度很低的电线,而高弯曲刚性的电线可以是绝缘涂层硬度很高的电线。
另外,接线块可具有上述布线板的布线结构。采用上述的结构,当接线块被进行组装时,可防止布置在布线板上的电线不在适当的位置,由此能高效地对接线块(即电气接线盒)进行组装。
在对布线板进行布线的方法中,弯曲刚性不同的多种电线被布置在电绝缘板上,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布线工作是按照电线弯曲刚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的。
采用上述的结构,如果首先布置低弯曲刚性的电线,然后再在其上布置高弯曲刚性的电线,则高弯曲刚性的电线将向下推动低弯曲刚性的电线,从而防止低弯曲刚性的电线产生排斥力,或者作为备选方案,低弯曲刚性的电线被布置成不产生排斥力,且高弯曲刚性的电线被布置在其上,因而,所有的电线都被布置成不会不在适当的位置。
与此相反,在低弯曲刚性的电线被布置在高弯曲刚性电线之上的情况下,低弯曲刚性的电线将受到高弯曲刚性电线的排斥力作用,从而不在适当的位置。利用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可确保不会出现该问题。
低弯曲刚性的电线可以是小直径的电线和/或绝缘涂层硬度很低的电线,而高弯曲刚性的电线可以是大直径的电线和/或绝缘涂层硬度很高的电线。
在下文中,将对一种电气接线盒进行介绍,该接线盒被安装在诸如机动车等的车辆上,并位于电池与电子设备之间,用于将电流从电池输送给各个电子设备,并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图19-22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气接线盒的优选实施方式。
在电气接线盒510中,通过将电源块(电气部件)535、连接器块530、ECU、电线、以及ECU汇流条安装到该接线盒中而构成内部电路。电气接线盒510是一个用于将电流从电池提供给各个电机和外部电路的电气连接部件,其中的电机例如是致动器,而外部电路是由测量仪组成的。
在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源块(即供电块)535中,组装了保险丝(图中未示出)和继电器单元547。电流通过布线线束(图中未示出)从电池输送给电源块535,其中,电流经保险丝流向继电器单元547,继电器单元547对致动器进行控制。
根据该优选实施方式的接线盒510具有一种接合结构,该结构使得电源块535能被容易地从其上拆卸下来,接线盒包括:内罩壳(即本体)512,其具有组块安装件(用于安装某个部件的安装件)522;以及电源块535,其可滑动地安装在组块安装件522上,其中,在电源块535上制出一个在水平方向上制成突伸的接合凸起(即接合部分)542,而在内罩壳512的基板513上则在垂直方向上制有突伸的柔性配对接合体(即配对的接合部分)515,其具有用于与接合凸起542进行接合的卡爪515c。配对接合体515包括基部515a和通向基部515a的自由端515b,其中,卡爪515c被制在自由端515b上。内罩壳512设置有一背壁(即升高壁)522d,其位于电源块535与配对接合体515之间,其中,背壁522d上设置有一个窗孔522f,以便于允许电源块535的接合凸起542从一侧穿到相反侧。位于背壁522d这一侧的接合凸起542与位于背壁522d另一侧的卡爪515c相接合,由此将电源块535与内罩壳512接合起来。
下文将参照图22和其它附图来描述接线盒510的主要结构和动作原理。
在下文的描述中,为便于描述而对诸如前后方向X、左右方向Y、以及上下方向Z等的方向(见图22)作了如下的定义:前后方向X是电源块535安装到内罩壳512上时所沿着的方向,其中,前方是电源块535所在的那一侧,而后侧则是壁板528所在的那一侧;左右方向Y是连接器块530进行安装所沿的方向;上下方向Z是内罩壳512基板513厚度的方向,其中,上方是ECU汇流条534所在的那一侧。在这一点上,例如在电气接线盒510的实际使用中,上下方向Z可以是颠倒的,或者作为备选方案,前后方向X也可以变为左右方向Y,反之亦然。
如图22所示,接线盒510包括:其周围具有多个组块安装件522、526、527的内罩壳512;被安装到组块安装件522、526、527上的电源块535和连接器块530;外罩壳(图中未示出)和ECU罩壳(图中未示出),它们用于从上方和下方罩住内罩壳512;具有层结构的ECU汇流条534和布线单元(图中未示出),其被安装在内罩壳512与外罩壳之间;以及ECU(图中未示出),其将被安装到内罩壳512与ECU罩壳之间。
内罩壳512是通过树脂注塑工艺制成的,其被制为矩形,其包括:基板513;多个组块安装件522、526、527,这些安装件被制在基板513的周围;侧壁528、529,它们被制在基板513相互正交两侧的端部处;以及安装支架520、521,它们位于通向拐角的、基板513对角线上。(如图19所示,该图所示的内罩壳与图22所示的内罩壳在上下方向上相反)。上表面513a和下表面513b被制成开口的,从而可安装布线单元和ECU。布线单元包括布线薄层、布线板、裸露的电线、以及绝缘片。
基板513的上表面513a上设置有用于保持多个ECU汇流条534定位的容纳槽(图中未示出)和通孔(图中未示出),其中的通孔用于允许向下弯折的接线端部分534b从中穿过。ECU汇流条534上被制成向上弯折的压焊部分534b能穿过布线单元中布线板上形成的通孔。
ECU汇流条534是用于在ECU与布线单元之间实现电路连接的导体,其中,ECU将被安装到基板513的下表面513b上,而布线单元将被安装到基板513的上表面513a上。在用冲模冲压的方法制出导电板之后,ECU汇流条534被制成弯折状态。布线单元中裸露的电线被压焊到压焊部分534b上,且接线端部分534a与ECU的阴接线端连接起来。
如图19所示,ECU被安装在基板513的下表面513b上。由于ECU被垂直壁522d、528、以及529从三个方向上包围着,所以保护了ECU,使其免受外界干扰或水的影响。前壁板522d是组块安装件522的背壁522d,从而可防止由电源块535的继电器单元547产生的热量流向ECU。由于ECU中带有易于受热影响的电子器件,所以,因为背壁522d能阻挡热量的流动,从而能防止ECU的工作出错。
与电源块535上接合凸起542相接合的配对接合体515从下表面513b垂直地升起,其所处位置面对着背壁522d上形成的窗孔522f(见图20)。配对接合体515包括:基部515a,其通向基板513;自由端515b,其具有卡爪515c,并通向基部515a;以及位于两侧的凸肋515f,它们用于增强自由端515b,以防止其出现过量的弯曲。因而,配对接合体515可绕着基部515a、在离开接合凸起542的方向上适当地弯曲。接合凸起542能容易地与配对接合体515进行接合,由此能改善电源块535的安装特性。另外,通过利用手指按压配对接合体515的一端,能使接合体的周围张开,从而能容易地解除接合。
卡爪515c包括位于基部515a一侧的斜面515d和水平接合面515e,其中,接合面515e通向斜面515d。因而,当电源块535被安装到内罩壳512上时,接合凸起542沿卡爪515c的斜面爬升,配对接合体515在离开接合凸起542的方向上弯曲,这样,接合凸起542就能越过斜面515d,从而,配对接合体515能弹性地恢复,由此使接合凸起542与配对接合体515接合起来。
如图19所示,其上安装了电源块535的前组块安装件522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垂直壁522a、522b;通向这些垂直壁522a、522b的水平壁522c;以及背壁522d。在背壁522d的中心处制有凸出部分522e。凸出部分522e接纳着电源块535的继电器单元547。背壁522d上设置有一个窗孔522f,其被制成在上下方向上为窄长形,以允许电源块535的接合凸起542从这一侧(前侧)穿到相反侧(背侧)。窗孔522f被制成上下方向上的狭槽形。当电源块535被安装到组块安装件522上时,接合凸起542在窗孔522f中滑动,并与从基板513升起、并面对着窗孔522f的配对接合体515相接合。
在左右侧的周边处制有用于安装连接器块530(图22中只表示出了一个连接器块)的组块安装件526、527。连接器块530包括配合空间532,其对应着环周壁530a内部的配对阳连接器(图中未示出)。压焊接线端533的多个接线端部分平行地在配合空间532中突伸。通向接线端部分的压焊部分533a被引导着从连接器块530的背侧伸出,并向上弯曲。
由于电源块535和连接器块530在横向方向上被安装在内罩壳512的周边上,所以能有效地利用空间,并能防止接线盒510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增大。因而,例如在多个部件拥挤地塞装在发动机舱或仪表板周围的狭窄的空间中,接线盒510甚至可被安装在狭窄的空间内。
每一安装支架520、521都包括允许紧固螺栓从其中心处穿过的孔洞520a、521a,从而,支架可被固定到车体等结构上。由于支架520、521的根部由凸肋520b增强,所以可防止根部突然断裂。
如图21所示,电源块535包括:保险丝板536;多个汇流条544;布线板545;继电器单元547、以及保险丝(图中未示出)。保险丝通过汇流条544连接到继电器单元547上,由此就构成了电源块535的内部电路。
保险丝板是通过对树脂执行模制而形成的,其包括两连接器凹腔537和539、位于上表面的汇流条安装件541、以及位于下表面的保险丝安装件(图中未示出)。
连接器凹腔537和539被制在保险丝板536的端部处。连接器凹腔537、539的外框架为矩形箱的形状,其是由环周壁537a、539a以及内壁形成的。连接器凹腔537、539的内部是连接器配合腔室538、540。各个连接器凹腔537、539的上环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处于纵向状态的汇流条(图中未示出)的对应槽缝537b、539b,其中,所述汇流条用于提供电力。在用于提供电力的汇流条上一体地制有板形的接线端部分,其被插入到槽缝537b、539b中,并突伸到连接器配合腔室538、540中。与正电极和负电极相连的布线线束的连接器(图中未示出)被装配到连接器配合腔室538、540中,且阴接线端与板形的接线端部分进行连接,这样就能将电流从电池提供给电源块535。
汇流条安装件541包括多个槽缝形的槽,用于输送电力的汇流条和汇流条544被安装在这些槽中,前者汇流条的一侧具有多个平行的音叉形部分,另一侧具有插片形的接线端部分,汇流条544用于进行分流,其一侧具有压焊部分544a,另一侧具有音叉形的部分。可根据需要通过对导电板执行冲压和弯曲而制出汇流条544。压焊部分544a(图中未示出)是用于连接电线的接线端,其具有一对压焊片。保险丝的接线端与音叉形部分(图中未示出)进行连接。
用于进行分流的汇流条544被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安装,以在布线板545的上方和下方形成叠层结构。布线板545是通过对绝缘树脂材料执行注塑成型而制成的,其上、下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汇流条544的沟槽(图中未示出)。由布线板545来防止上汇流条544与下汇流条544之间发生短路。通过将压焊部分544a容纳在对应的汇流条沟槽544中可防止相互靠近的压焊部分544a发生短路。
用于与内罩壳512上配对接合体515相接合的接合凸起542与保险丝板536制为一体,保险丝板536位于连接器凹腔537、539与汇流条安装件541之间。除了接合凸起542之外,还设置了用于将电源块535安装到内罩壳512上的多个其它接合装置,但在图21中只表示出了接合凸起542。
接合凸起542被布置成与配对接合体515正交(见图20),且被制成从保险丝板536垂直地升起。接合凸起542包括:通向保险丝板536的基部542a;通向基部542a的自由端542b,其端部具有斜面542a;以及用于增强自由端542b的凸肋542d。由于凸肋542d被制成从根部延伸到自由端542b的端部,所以可以在整个长度范围内对自由端542b进行增强,由此可防止在安装电源块535的过程中发生损坏,该损坏例如可以是接合凸起542抵接着配对接合体515,并发生断裂。
接合凸起542斜面542c的斜角与配对倾斜体515卡爪515c斜面515d的斜角大致相等。在安装电源块535的过程中,斜面542c靠着斜面515d滑动,由此能平滑地完成接合凸起与配对接合体之间的接合。
继电器单元547通过用树脂材料制成的继电器板546安装在保险丝板536上。继电器单元547中容纳着四个继电器。每个继电器都包括:由电磁线圈和接触构件构成的继电器体;以及四个输入和/或输出接线端,它们被从电磁线圈和接触构件中引出。图21表示了输入接线端548a、548b、548c、548d,它们将被用电阻焊方法连接到用于进行分流的最上层汇流条的接线端部分544b上。汇流条的接线端部分544b被连接到继电器的四个接线端上,由此将继电器与保险丝连接起来,并将电流从电池提供给继电器。
如上所述,按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当电源块535被安装到内罩壳512上时,接合凸起542受到引导而穿过窗孔522f,并抵接着卡爪515c,然后使配对接合体515在离开接合凸起542的方向上弯曲,之后,接合凸起542在越过卡爪515c之后与卡爪515c接合,由此将电源块535与内罩壳512接合起来。当在电源块535被接合着的状态下使暴露于电源块535外部的配对接合体515弯曲时,接合凸起与卡爪515c之间的接合关系可被解除,电源块535能被容易地从内罩壳512上拆下。
制在内罩壳512上的组块安装件522上设置有背壁522d,从而,由继电器单元547等器件产生的热量不会传到ECU中。但是,也可将背壁522d取消,除非存在着水或热量的问题。
对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是为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核心思想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改动。
也就是说,电气接线盒包括:
本体;以及
要被安装到本体上的电气器件,
其中,在电气器件上制有在水平方向上突伸的接合部分,同时在本体基板上制有在垂直方向上突伸的配对接合部分,其带有与电气器件的接合部分进行接合的卡爪。
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在水平方向上突伸的接合部分面对着在垂直方向上突伸的配对接合部分,当电气器件沿配对接合部分的突伸方向进行滑动时,接合部分抵接着卡爪,从而使配对接合部分弯曲,接合部分在越过卡爪之后与其接合,由此使电气器件与接线盒的本体相接合。在电气器件与接线盒本体相接合的状态下,如果配对接合部分弯曲,则接合部分与卡爪之间的接合关系可被解除,使得电气器件能被从本体上拆下。
本体的配对接合部分包括基部和通向基部的自由端,其中,卡爪被制在自由端上。
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配对接合部分能在一个方向上绕基部容易地进行弯曲,配对接合部分沿该方向可离开所述接合部分。另外,配对接合部分的结构也变得简单了。
本体上可设置位于电气器件与本体配对接合部分之间的升起壁,其中的升起壁上设置有用于允许电气器件的接合部分从一侧穿到相反侧的窗孔。
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接合部分可与配对接合部分在升起壁的相反侧进行接合。另外,例如可利用手指来弯曲位于升起壁相反侧的配对接合部分,此外,例如可将电气器件安装在两相邻腔室的其中之一中,而配对接合部分则被安装在另一腔室中,其中的两腔室被升起壁分隔开。如果另一腔室由于电气器件被拆除而敞开,配对接合部分就会露出,从而易于进行解除接合的操作。
卡爪可包括斜面和通向斜面的水平接合面。
采用上述的结构,当电气器件的接合部分在卡爪的斜面上爬升时,配对接合部分被弯曲,从而,电气器件可被平滑地滑动。当接合部分越过卡爪的斜面时,接合部分将抵接着卡爪的水平接合面,由此接合了电气器件。
电气器件可被安装到本体的侧部上。
采用上述的结构,可有效地利用接线盒本体周围的空间,从而使接线盒的结构变得简单。因而,接线盒可被安装在要被安装到车辆上的部件很拥挤的狭窄的空间内。
(工业实用性)
根据权利要求1限定的本发明,由于外部环周被连接器块和电源块包围着,所以,用于遮挡外环周的普通壳体或罩壳就成为不必要的了。另外,由于汇流条和布线模块被牢固地容纳在由电源块和连接器块围成的内部空间中,且没有留下实际间隙,所以,接线块的结构是简单、紧凑和高密度的,从而易于将其组装到车辆等的狭窄空间中。由于可用内罩壳作为组装基体来对各个部件进行组装,所以易于有效地完成组装工作,从而,部分上是由于结构的简化、和组装成本的下降,实现了成本的下降。
根据权利要求2限定的本发明,由于随机布线模块与交叉布线模块混合起来(堆叠),因此能实现多种电路设计型式,并提高了电路密度,从而提高了电路设计的自由度。
根据权利要求3限定的本发明,由于汇流条的接线端与随机布线模块中部的电线进行连接,所以增大了接线端相对于电线进行连接时位置的自由度,由此能实现各种电路形式的设计。
根据权利要求4限定的本发明,由于位于上层和下层的布线模块可与各个接线端有效地连接起来,因而节省了连接部分所需的空间,并促进了接线块的微型化和高密度化。
根据权利要求5限定的本发明,压焊接线端使得布线模块与电线的连接变得容易,从而节省了连接部分所需的空间,减小了组装的工时,促进了接线块的微型化和高密度化。
根据权利要求6限定的本发明,大的继电器例如被布置在由内罩壳上电源块和连接器块围成的空间内,从而能有效地利用内部空间,促进了接线块的微型化和高密度化。
根据权利要求7限定的本发明,由于电子单元被布置在连接器块和布线模块的相反侧,所以能以节省空间的方式来将电子单元与连接器块和布线模块布置到一起,由此促进了接线块的微型化和高密度化。
根据权利要求8限定的本发明,连接器块和电源块可利用滑动配合的方式从一个方向容易地组装到内罩壳上。因而,可减少接线块的组装工时,可相对于内罩壳将连接器块和电源块牢固地相互结合起来,而不带有实际间隙,从而可促进了接线块的微型化和高密度化。
根据权利要求9限定的本发明,通常的盒形罩壳变得不必要的,从而简化了接线块的结构。诸如电源块和连接器块等的各个部件可相互组合起来,从而易于以节省空间的方式来组装接线块。能低成本地制出紧凑的接线块。
根据权利要求10限定的本发明,电源块和连接器块沿一个方向滑动地组装到内罩壳上,由此使接线块的组装变得容易。
根据权利要求11限定的本发明,内罩壳通过连接器块与电源块进行组合,并固定到其上,由此提高了组装体的强度,也就是说,提高了接线块的强度。因而,即使在车辆运输过程中受到不利的外力、或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振动作用,也能很好地确保接线块的质量。
根据权利要求12限定的本发明,组装成的结构是按照节省空间的方式制成的,从而能减小接线块的尺寸。
根据权利要求13限定的本发明,例如位于连接器接合部分侧的死区能被有效地用作组合空间,从而能按照节省空间的方式制出组装结构。
根据权利要求14限定的本发明,提高了滑动接合部件的刚性,增大了组装结构的强度。由于外侧壁遮盖着凸肋进入的引导部分,可防止灰尘进入到连接器中,由此确保了连接器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根据权利要求15限定的本发明,可提高接线块的强度,因而即使在将接线块安装到车辆上的过程中受到不利的外力、或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振动作用,也能很好地保证接线块的质量。

Claims (15)

1.一种接线块,其包括:
内罩壳;
连接器块和电源块,它们被设置在内罩壳的外部;以及
汇流条以及布线模块,它们被堆叠在由连接器块和电源块围成的空间内,
其中,连接器块的接线端、电源块的接线端、以及汇流条的接线端被连接到布线模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块,其特征在于:布线模块包括随机布线模块和交叉布线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块,其特征在于:接线端与布线模块的端部进行连接,且汇流条的部分接线端与位于所述空间中下层的随机布线模块的中间部分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之一所述的接线块,其特征在于:连接器块的接线端和/或电源块的接线端被布置在多个台阶上,其中,被布置在下方台阶上的接线端与狭窄的下部布线模块相连接,而被布置在上方台阶上的接线端则与宽的上部布线模块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之一所述的接线块,其特征在于:连接器块的接线端和/或电源块的接线端和/或汇流条的接线端是压焊的接线端。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之一所述的接线块,其特征在于:电源块包括位于外部的保险丝和位于内部的继电器。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之一所述的接线块,其特征在于:电子单元被安装在内罩壳的背部,并与布置在汇流条背部的接线端进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接线块,其特征在于:内罩壳、连接器块、以及电源块滑动地组合起来。
9.一种接线块,其包括:
内罩壳;
连接器块和电源块,它们与内罩壳组合到一起,其中,电路板等的部件被布置并连接到由连接器块和电源块包围着的空间内,其中,电源块和连接器块构成了接线块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块,其特征在于:电源块和连接器块与内罩壳的组合是通过将滑动接合部件与引导部件在与内罩壳正交的方向上进行接合而完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接线块,其特征在于:其中一连接器块与内罩壳相结合,另一接线块与电源块相结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到11之一所述的接线块,其特征在于:连接器块或电源块的滑动接合部件进入到电源块或连接器块的死区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线块,其特征在于:死区位于一连接器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接线块,其特征在于:进入到死区内的滑动接合部件包括凸肋和外侧壁,外侧壁遮挡着凸肋的端部和前面。
15.根据权利要求9到14之一所述的接线块,其特征在于:在内罩壳安装件的附近进行电源块和连接器块与内罩壳的组合。
CNB2004800217215A 2003-07-31 2004-07-22 接线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61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4378/2003 2003-07-31
JP204377/2003 2003-07-31
JP204379/2003 2003-07-31
JP2003204378A JP4263550B2 (ja) 2003-07-31 2003-07-31 ジャンクションブロック
JP313874/2003 2003-09-05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59621A Division CN101651315B (zh) 2003-07-31 2004-07-22 接线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0125A true CN1830125A (zh) 2006-09-06
CN100546139C CN100546139C (zh) 2009-09-30

Family

ID=34263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172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6139C (zh) 2003-07-31 2004-07-22 接线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63550B2 (zh)
CN (1) CN100546139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9886A (zh) * 2007-12-21 2011-01-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接线块
CN102362374A (zh) * 2009-03-23 2012-02-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装置和熔丝单元
CN109693623A (zh) * 2017-10-23 2019-04-30 李尔公司 电气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48495B2 (ja) 2009-11-26 2013-11-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回路構成体及び電気接続箱
JP5582347B2 (ja) * 2010-09-27 2014-09-0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回路構成体及び電気接続箱
KR20240132960A (ko) * 2023-02-27 2024-09-04 한국전력공사 한류기용 정션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듈형 한류기
CN117895294B (zh) * 2024-03-13 2024-06-11 深圳市龙大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的装配式接线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14501A1 (en) * 1998-12-22 2000-06-2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i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wire connection busbar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its producing method
JP2002058134A (ja) * 2000-08-09 2002-02-2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子制御ユニットの搭載構造
EP1586488A1 (en) * 2000-10-26 2005-10-1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for a vehicl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9886A (zh) * 2007-12-21 2011-01-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接线块
CN102362374A (zh) * 2009-03-23 2012-02-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装置和熔丝单元
US8665602B2 (en) 2009-03-23 2014-03-04 Yazaki Corporation Bus bar device and fusible link unit
CN102362374B (zh) * 2009-03-23 2014-03-1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装置和熔丝单元
CN109693623A (zh) * 2017-10-23 2019-04-30 李尔公司 电气单元
CN109693623B (zh) * 2017-10-23 2022-05-13 李尔公司 电气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46139C (zh) 2009-09-30
JP2005051878A (ja) 2005-02-24
JP4263550B2 (ja) 2009-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6250A (zh) 蓄电池箱构造、电气箱的联锁构造以及电气箱构造
CN1062990C (zh) 电源转换装置
CN1526165A (zh) 经过改良的表面固定包装
CN1263127C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的装配结构、方法及电能生成系统
CN1670986A (zh) 蓄电池装置
CN1897441A (zh) 电容器搭载型逆变器单元
CN1551312A (zh) 半导体芯片的制造方法、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半导体芯片及半导体装置
CN1214464C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46558A (zh) 电子机器及点灯装置
CN1307380A (zh) 连接器
CN1238757C (zh) 电子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314122C (zh) 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件
CN1271172A (zh) 开关装置和特殊高度金属封闭型开关装置
CN1788392A (zh) 接头连接器块
CN1993783A (zh) 多层电容器及其安装结构
CN1845360A (zh) 电池组件及电池组
CN1211092A (zh) 联接器
CN101064289A (zh) 电力变换装置
CN1934698A (zh) 半导体器件
CN1790743A (zh) 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830125A (zh) 接线块
CN1310313C (zh) 半导体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半导体装置
CN1554001A (zh) 带换档位置检测装置的控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动力传动系
CN1255911C (zh) 端子安装方法和装置
CN1400854A (zh) 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设计方法、电路基板以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