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8381A - 反射型显示器和生产该显示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反射型显示器和生产该显示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8381A
CN1828381A CNA2006100595489A CN200610059548A CN1828381A CN 1828381 A CN1828381 A CN 1828381A CN A2006100595489 A CNA2006100595489 A CN A2006100595489A CN 200610059548 A CN200610059548 A CN 200610059548A CN 1828381 A CN1828381 A CN 1828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cube
cube array
substrate
projection
reflectiv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595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0859C (zh
Inventor
藤原小百合
箕浦洁
神户诚
泽山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28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8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08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085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3Strip lin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01P1/208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 H01P1/2088Integrated in a substrate

Abstract

一种反射型显示器包括:光调制层34;一对基板30和32,光调制层34就在这对基板中间;电极结构52、44,用于引起光调制层34的光学特性方面的逐个像素的变化。这对基板之一32具有由多个隅角棱镜组成的隅角棱镜阵列36。隅角棱镜阵列36具有多个凸起46,用于界定这对基板30和32之间的间距,并且这些凸起46位于顶部。

Description

反射型显示器和生产该显示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射型显示器以及生产该显示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知道,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器(在下文中称为“LCD”)是通过使用环境光作光源来进行显示的。因为反射型LCD并不像透射型LCD那样需要后照光,所以反射型LCD适用于各种重量要轻且厚度要薄的设备。特别是,对应于各像素都提供有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驱动类型的反射型LCD能够进行高分辨率和高品质的显示。
在反射型LCD中,进入液晶层的背景光在液晶层中被调制,并在之后被反射层所反射,以用于显示。已经有人提出,将具有回射特性的回射片用作这种反射层(例如,可参看公布号为2003-195788和2002-107519的日本特许公开专利,这两份专利也是由本申请人提交申请的)。作为此处所使用的,“回射片”是这样一种器件,它用多个反射面来反射入射光线,而不管在该光线入射到该器件上的方向上的光线的取向。例如,回射片可由微小单元形状的二维阵列组成。
将回射片用作反射层的反射型LCD(在下文中称为“回射型LCD”)并不需要任何偏振片,因此不存在任何与偏振片的使用相关联的光利用效率的下降。因此,回射型LCD可进行更为明亮的显示。此外,回射型LCD被视为很有前途,因为它有潜力提高显示对比度。
参照附图,将在下文中描述有源矩阵驱动类型的回射型LCD的结构。图1A是用于示出回射型LCD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B是用于示出图1A所示显示器中的反射电极的平面图。在本申请人提交申请的公布号为2003-195788的日本特许公开专利中,揭示了图1A和1B所示的结构。
如图1A所示,回射型LCD包括:前基板110,在它上面提供了彩色滤光片119、透明的极板111、以及取向膜112;后基板109,与前基板110对置;以及液晶层113,插放在基板110和109之间。后基板109包括:具有多个开关元件(TFT)的TFT基板101,回射层106,以及取向层118。回射层106包括:绝缘层102,其表面结构呈现出回射性质;以及反射金属层105,它形成于绝缘层102上并呈现出与绝缘层102的表面结构相对应的不平坦表面。如图1B所示,反射金属层105包括与像素(像素定义了图像显示的单元)相对应的多个反射电极,这些反射电极在形成时彼此间留有间隔。各反射电极通过绝缘层102中形成的接触孔104连接到TFT基板101上相应的开关元件的漏极103。形成于回射层106之上的取向层118具有与绝缘层102的表面结构相对应的凸起和凹陷。液晶层113可以由比如散射型液晶材料组成,这种散射型液晶材料能够通过改变加在极板111和各反射电极105之间的电压从而在光透射状态和光散射状态之间转换。尽管图1A中没有示出,但在两个基板110和109之间还提供了用于控制基板110和109之间的间隔的结构(所谓的“间隔物”)。
在这种结构的显示器中,回射层106不仅充当回射层,它还充当像素电极。在下文中将描述这种显示器的工作情况。
当控制液晶层113使其处于透射状态时,来自显示器外部光源的光线或环境光透射过前基板110和液晶层113,之后在该光线入射的方向上被回射层106反射。观察者可以从这种条件下的显示器中观察到他或她自己的眼睛的图像,由此便获得了“黑色”显示。
另一方面,当控制液晶层113使其处于散射状态时,来自光源的光线或环境光在已经穿透前基板110之后被液晶层113散射掉了。当液晶层113是正向散射型液晶层时,散射光被回射层106所反射,又进入液晶层113(它处于散射状态中),并在观察方向上出射。因为回射层106的回射特性被液晶层113中的散射过程抵消了,所以入射光并不沿其入射方向回来。结果,便获得了“白色”显示状态。
通过基于这种工作原理进行显示,有可能在不使用偏振片的同时实现白/黑显示状态。因此,不存在任何与偏振片的使用相关联的光线利用效率下降的现象,并且可以实现具有高亮度显示的反射型LCD。
在基于图1A和1B所示工作原理的任何显示器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显示期间的对比度,增大回射层的回射率以减小在黑色显示状态中到达观察者的那些不必要的光量是重要的。
已经知道,隅角棱镜阵列是具有高回射率的一种类型的回射层。隅角棱镜阵列是隅角棱镜(CC)的二维阵列,每个隅角棱镜都是由彼此相互垂直的三个面组成的。图2A和2B分别是隅角棱镜阵列的平面图和透视图。在由本申请人提交申请的、公布号为2003-066211和2003-185817的日本特许公开专利中,提出了通过各向异性地刻蚀具有晶体结构的基板来产生微小隅角棱镜的阵列(微型隅角棱镜阵列,在下文中简称为“MCCA”),并将该MCCA用作反射型LCD的回射层。在本说明书中,在隅角棱镜的最高点之间的最短距离Pcc将被称为隅角棱镜的“间距”。例如,MCCA的间距Pcc等于或大于可见光的波长,并等于或小于反射型LCD中各像素的宽度。
在图1A和1B所示的显示器中,如上所述,通过在液晶层113的两边施加电压以改变其光学特性,来进行显示。例如,当使用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构成的液晶层113时,聚合物与液晶之间的折射率差异会根据加在液晶层113两边的电压而变化,所以液晶层113中的散射度也有所变化,由此实现了灰度标显示。因此,在控制这种显示器的显示过程中,液晶层113的厚度是重要的参数。
液晶层113的厚度是由后基板109(在其上提供有回射层106)和前基板110之间的间隔物来界定的。在下文中将描述常常用于在LCD中形成间隔物的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用于形成间隔物的方法,按照常规,使用了一种在前基板和后基板中的任一基板上散布颗粒大小预定的间隔物的方法(间隔物散布方法)。不过,使用间隔物散布方法时,间隔物是随意放置在基板表面上的,所以不可能将间隔物放置在基板表面上任何特定的位置处。因此,这些间隔物可能会在液晶中引起随意的混乱取向,从而导致不正确的显示。
因此,作为间隔物散布方法的替代,目前实际使用的方法用光刻法在前基板和后基板中任一基板上形成柱状间隔物。根据此方法,可以在基板上想要的位置处放置间隔物。因此,与间隔物散布方法不同的是,可以减少与间隔物相关联的不正确的显示。
此外,公布号为2002-055359的日本特许公开专利揭示了一种用于在透射型LCD上形成间隔物的方法,其中柱状的间隔物是通过压制模具而形成的,该模具的表面结构定义了间隔物以及正对着后基板上的树脂层的接触孔。根据本方法,间隔物可以放在期望的位置而不必光学处理。
当将上述常规的间隔物形成方法应用于把MCCA用作回射层106的回射型显示器上时,可能会产生下面的问题。
当使用间隔物散布方法时,间隔物是随意放在回射层106上的,从而导致这样一个问题,即回射层106上有间隔物的任何区域(在下文中,称为“间隔物形成区域”)都没有呈现出足够的回射特性。结果,回射层106的回射率下降了。
在使用光刻的间隔物形成方法中,形成间隔物需要光学处理,从而导致生产时间和成本上升。此外,为了通过减小回射层106的凸起和凹陷的影响而使液晶层113的厚度均匀,期望着要规定间隔物底面的直径(例如对应于圆柱型间隔物的情形)使其大于回射层106的间距,这便导致了一个问题,即开口率降低了。
参照这些图将具体描述上述问题。图3A是用于示出通过使用带光刻的间隔物形成方法而生产的反射型LCD的示例性结构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3A中所示的反射型LCD的结构与图1A和1B所示的反射型LCD的结构相似(相似的参考数字指定相似的元件)。图3B是用于示出在图3A所示的反射型LCD中回射层106与形成间隔物115的区域(间隔物形成区域115r)之间的示例性关系的上部平面图。在所示的示例中,间隔物115是四边形棱镜,因此间隔物形成区域115r是矩形。
在使用光刻的方法中,有可能在基板上控制间隔物形成区域115r的位置,但很难精确地将间隔物形成区域115r与回射层106上微小的凸起和凹陷对准。因此,从图3A和3B中可以看出,为了防止因回射层106上的凸起和凹陷所导致的液晶层113的厚度不均,有必要规定各间隔物形成区域115r的宽度使其大于回射层106上隅角棱镜的间距Pcc。例如,可规定各间隔物形成区域115r的宽度是间距Pcc的两倍或更长,这样间隔物115的底面将会由回射层106上多个最高点来更为牢固地支撑。不过,随着间隔物115尺寸的增大,在回射层106上间隔物形成区域115r所占据的面积将会增大,因此影响了回射层106的回射特性并降低了显示器的开口率。
尽管在公布号为2002-055359的日本特许公开专利中揭示了一种在透射型显示器中形成间隔物的基于转移的方法,但没有任何描述可将该方法应用于在其后基板和液晶层之间含反射层的反射型显示器。该发明人已经进行研究,以求找到当将该方法应用于图1A和1B所示的回射型显示器时一种可行的技术,该技术要在后基板109(其上已形成回射层106)上形成树脂层,然后将预定的表面结构转移到该树脂层上形成间隔物。根据该技术,回射层106的表面将会被树脂层涂平,因此没必要像上述基于光刻的方法那样规定间隔物要有较大的尺寸,所以可以抑制开口率的减小。不过,问题在于,与其它方法相似,间隔物将形成于观察者一侧,从而导致回射层106的回射率下降。此外,该技术的问题还在于,产生过程将因附加了转移步骤而变得复杂,并且整个显示器的厚度将因为在回射层106和液晶层113之间形成了树脂层而有所增大。
此外,在图1A和1B所示的反射型显示器中,回射层106的反射金属层105与开关元件是通过接触孔104相连的。不过,在回射层106上任何形成接触孔104的区域(在下文中称为“接触孔形成区域”)可以如同间隔物形成区域那样使回射层106的回射率下降。
因此,常规的回射型显示器所具有的问题在于,在回射层的间隔物形成区域和接触孔形成区域中,无法呈现出足够的回射特性,从而导致回射层的回射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得以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具有回射层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器中抑制因间隔物和/或接触孔的形成而导致回射层回射特性变差的现象,并提高显示对比度。
根据本发明的反射型显示器包括:光调制层;一对基板,光调制层位于这对基板中间;电极结构,用于引起光调制层的光学特性的逐个像素的变化,其中,这对基板之一具有由多个隅角棱镜组成的隅角棱镜阵列;并且隅角棱镜阵列具有用于定义这对基板之间的间距的多个凸起,这些凸起位于最高处。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隅角棱镜阵列具有穿透该隅角棱镜阵列的多个小孔,这些小孔位于顶部。
反射型显示器可以还包括形成于隅角棱镜阵列上的金属层,该金属层的表面结构是由隅角棱镜阵列定义的。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金属层包括与像素对应间隔排列的多个反射电极。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基板还具有多个位于隅角棱镜阵列背面的开关元件;并且各开关元件通过相应的小孔连接到相应的反射电极。
上述多个凸起与隅角棱镜阵列可以是由相同的绝缘材料构成。
各凸起可以位于相邻的像素之间。
各凸起可以一起构成环绕相应的像素的壁。
较佳地,各凸起的侧壁具有小于90度的倾角。
较佳地,各小孔的侧壁具有大于90度的倾角。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隅角棱镜阵列中每个隅角棱镜是由三个彼此垂直的正方形的面组成的。
多个隅角棱镜在排成阵列时可以使间距等于或大于可见光的波长并且等于或小于各像素的宽度。在本说明书中,“像素宽度”是指与矩阵排列中各像素有关的、沿列向和行向的两个宽度中较短的那一个。在各像素中,较佳地,应该在列向和行向上都提供多个隅角棱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反射型显示器包括:光调制层;一对基板,光调制层位于这对基板中间;电极结构,用于引起光调制层的光学特性的逐个像素的变化,其中,这对基板之一具有由多个隅角棱镜组成的隅角棱镜阵列;并且隅角棱镜阵列具有多个穿透该隅角棱镜阵列的小孔,这些小孔位于顶部。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隅角棱镜阵列具有多个凸起,用于定义这对基板之间的间距。
一种用于生产根据本发明的反射型显示器的方法是这样一种方法,该方法用于生产的反射型显示器包括:光调制层;一对基板,光调制层位于这对基板中间;电极结构,用于引起光调制层的光学特性的逐个像素的变化,其中,这对基板之一具有由多个隅角棱镜组成的隅角棱镜阵列。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在其表面上具有凸起和凹陷的母板;提供一个基板;并且在该基板上形成上下导通层,其表面对应于模板的凸起和凹陷,其中,模板的凸起和凹陷定义了隅角棱镜阵列的形状,该隅角棱镜阵列具有多个用于定义这对基板之间间距的凸起,这些凸起位于顶部。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模板的凸起和凹陷定义了隅角棱镜阵列的形状,该隅角棱镜阵列具有多个小孔和多个凸起,这些小孔穿透该隅角棱镜阵列。
模板的凸起和凹陷可以定义隅角棱镜阵列的形状,其中多个凸起和多个小孔位于最高处。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各凸起围绕着用于定义像素的区域;并且该方法还包括:在形成上下导通层之后,在用于定义像素的各区域中形成像素电极。
用于生产根据本发明的反射型显示器的另一种方法是这样一种方法,该方法所生产的反射型显示器包括:光调制层;一对基板,光调制层位于这对基板中间;电极结构,用于引起光调制层的光学特性的逐个像素的变化,其中,这对基板之一具有由多个隅角棱镜组成的隅角棱镜阵列。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在其表面上具有凸起和凹陷的模板;提供基板;在基板上形成上下导通层,其表面对应于模板的凸起和凹陷,其中,模板上的凸起和凹陷定义了隅角棱镜阵列的形状,隅角棱镜阵列具有多个穿透该隅角棱镜阵列的小孔,这些小孔位于最高点。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模板的凸起和凹陷定义了隅角棱镜阵列的形状,该阵列具有多个凸起和小孔,这些凸起定义了这对基板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隅角棱镜阵列是具有多个隅角棱镜的隅角棱镜阵列,它包括:多个位于隅角棱镜阵列底部的凸起;以及多个位于隅角棱镜阵列底部的小孔。这种隅角棱镜阵列可以用作上述用于生产反射型显示器的方法中所提及的模板。
根据本发明,在将隅角棱镜阵列用作回射层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器中,各隅角棱镜中的间隔物的位置和接触孔的位置都是可控的,所以可以抑制与间隔物和接触孔相关联的回射特性的恶化。结果,可以提高显示对比度。既然间隔物的尺寸可以保持较小并且形成间隔物的位置是可控的,那么就有可能抑制因间隔物而导致开口率下降的现象,由此实现更为明亮的显示。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很容易地生产出上述反射型液晶显示器,而不需要比常规工艺更为复杂的工艺。
参照附图,从下文关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发明其它的特色、元件、工艺、步骤、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是用于示出常规回射型LCD的结构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1B是用于示出图1A的显示器的反射电极的平面图。
图2A和2B分别是隅角棱镜阵列的平面图和透视图。
图3A是用于示出应用光刻的常规间隔物形成方法所生产的反射型LCD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3B是用于示出在图3A所示反射型LCD中回射层与间隔物形成区域之间的关系的上部平面图。
图4A和4B分别是用于解释隅角棱镜阵列的回射特性的横截面图和平面图。
图5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型显示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6A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反射型显示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6B是用于示出在图6A所示反射型显示器中隅角棱镜阵列结构与接触孔形成区域和间隔物形成区域之间的关系的上部平面图。
图7A到7E是解释根据第一实施例形成隅角棱镜阵列的方法的逐步的横截面图。
图8A到8C是经放大过的横截面图,用于解释要被用于形成隅角棱镜阵列的模板的结构。
图9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反射型显示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0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反射型显示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1A和11B都是用于解释根据第三实施例较佳的凸起排列的平面图。
图12A到12D是逐步的横截面图,用于解释根据第三实施例形成隅角棱镜阵列和像素电极的方法。
图13A到13E是逐步的横截面图,用于解释根据第三实施例形成隅角棱镜阵列和像素电极的另一种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在图1A和1B所示的有源矩阵类型的回射型LCD中,当把隅角棱镜阵列用作回射层时,存在一个问题,即在回射层中其回射特性会因间隔物形成区域和接触孔形成区域的存在而变差,因此像上文所述的那样降低了显示对比度。原因在于,在回射层表面上间隔物形成区域和接触孔形成区域中,已经透射过液晶层的光线无法按预定的角度被反射,所以回射层表面上回射区域的有效面积减小了。在本说明书中,因回射层表面上形成间隔物和接触孔而不再呈现出回射特性的任何区域(间隔物形成区域或接触孔形成区域)将被称为“非回射区域”。
通过使非回射区域的面积最小化,可以改善回射层的回射特性。不过,发明人已经进行过研究,发现即便非回射区域的面积保持不变,回射特性也将会根据各个非回射区域相对于回射层各单元特征(隅角棱镜)的位置而变换;即,通过控制非回射区域的位置,可以抑制回射特性的下降。具体来讲,已经发现,与各非回射区域位于隅角棱镜最低点附近相比,将各非回射区域放置在隅角棱镜最高点附近可以更为有效地抑制回射特性的下降。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该原理进行描述。
图4A和4B分别是隅角棱镜阵列(立方体隅角棱镜阵列)的横截面图和平面图,该阵列是隅角棱镜11的二维阵列,每个隅角棱镜是由三个彼此相互垂直的正方形面组成的。尽管此处是以立方体的隅角棱镜阵列作为示例,但任何其它类型的隅角棱镜都是可以使用的。
在图4A和4B所示的隅角棱镜阵列中,对于非回射区域位于隅角棱镜11的顶部15以及非回射区域位于隅角棱镜11的底部20这两种情况下的回射特性,曾进行过对比研究,该对比研究的前提是在两种情况下非回射区域的面积是相同的。结果,与各非回射区域位于底部20的情况相比,当各非回射区域位于顶部15时,回射特性更好。这大概是因为隅角棱镜阵列底部20对回射特性的贡献比顶部15要大。
在本说明书中,隅角棱镜的“最高点”定义成点13,它向光入射一侧突出(即最高的),而隅角棱镜的“最低点”定义成点17,从光线入射一侧看,它是凹陷的(即最深的)。“顶部15”指以最高点13为中心的三棱锥区域,进一步由高度H0来定义,H0约为最高点15和最低点17的高度差的1/2。“底部20”指以最低点17为中心的三棱锥区域,进一步由上述高度H0来定义。
基于上面的发现,本发明的反射型显示器使用非回射区域位于隅角棱镜顶部15处的隅角棱镜阵列作为回射层。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隅角棱镜阵列的特征在于,间隔物(用来定义一对基板之间的间隔)和/或接触孔(像素电极通过接触孔连接到开关元件)位于顶部。
在下文中,将参照这些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反射型显示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5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型显示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回射层而使用的隅角棱镜阵列在顶部具有充当间隔物的凸起。
反射型显示器包括:前基板30,与前基板30对置的后基板32,以及位于前基板30和后基板32之间的液晶层34。在前基板30面对液晶层的那个表面上,按顺序有:多个彩色滤光片54,插放在相邻的彩色滤光片54之间的黑色基质56,以及透明电极52。在后基板32面对液晶层的那个表面上,分别与像素相对应地形成开关元件38。此处,薄膜晶体管(TFT)被用作开关元件38。隅角棱镜阵列36位于开关元件38与液晶层34之间。
本发明的隅角棱镜阵列36包括:绝缘层42,其表面结构用来定义隅角棱镜阵列;金属层44,形成于绝缘层42之上,其形状反映了绝缘层42的表面结构;以及多个凸起46,位于隅角棱镜顶部。此处,金属层44被划开,以便对应于像素,各个划开的部分充当反射电极。多个凸起46充当用于定义前基板30和后基板32之间的间隔的间隔物。在该示例中,各凸起46所占据的区域包括参照图4A和4B已描述过的顶部中的最高点。不过,各凸起46只需要位于顶部之内,没必要必须位于最高点本身处。较佳地,凸起46很小,这样各凸起46便可位于单个顶部之中。隅角棱镜阵列36具有多个形成于其中的小孔48,各个小孔穿透绝缘层42并接触开关元件38的漏电极40的表面。小孔48充当接触孔,用于将金属层44连接到开关元件38。尽管所示出的情况是小孔48形成于隅角棱镜的底部,但本发明不对小孔48的位置进行任何限制。
本发明的液晶层34是光散射型液晶层,由聚合物或低分子散射型液晶材料构成,例如聚合物散布型液晶(PDLC),并且较佳地,本发明的液晶层34是由在其聚合体结构中具有液晶主链(液晶基群)的反型PLDC组成的。在本实施例中,由透明电极52和金属层44按逐个像素的方式将电压加在液晶层34两边,由此液晶层34的光学特性便可在透明态(未加电压)与散射态(施加电压)之间转换。但施加电压时,显示“白色”。当没有施加电压时,液晶层变得透明,所以通过回射现象显示“黑色”。
注意到,本实施例的液晶层34只需是其光学特性根据所加电压而变化的层,而并不限于上述散射型液晶层。作为液晶层34的替代,可以使用其光学特性根据电压而变化的任何其它类型的调制层。
在本实施例的反射型显示器中,用作间隔物的凸起46位于隅角棱镜的最高部分。因此,隅角棱镜的底部没有任何与凸起46相关联的非回射区域,因此抑制了底部回射特性的下降。结果,提高了隅角棱镜阵列36的回射率,并提高了显示对比度。
因为间隔物的尺寸可以做得比常规的要小,所以开口率也增大了。为了获得增大的开口率,较佳地,各间隔物形成区域的宽度即直径(当各区域是圆形时)或其一侧(当各区域是矩形时)要小于隅角棱镜间距Pcc的两倍,例如比间距Pcc小的值。该宽度甚至可以是间距Pcc的50%或更小,只要还可以将单元厚度控制到想要的值即可。
注意到,为了进一步减小回射率或开口率因间隔物而导致的下降,最好将凸起46放置在相邻的像素之间。例如,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如果放置凸起46使其与黑色基质56交叠,则可以更为有效地抑制由间隔物所引起的显示特性的任何变差。
与凸起46相似的是,用作接触孔的小孔48最好位于隅角棱镜的顶部。图6A是用于示出其隅角棱镜阵列36的凸起46和小孔48都位于顶部的反射型显示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为了简便,与图5相似的组成元件是用相似的参考数字表示的。图6B是用于示出在图6A所示反射型显示器中隅角棱镜阵列结构与接触孔形成区域和间隔物形成区域之间的示例性关系的平面图。图6B示出了位于后基板32上的源极线路127和栅极线路129,它们一起定义了像素区域。注意到,各像素区域要包含的隅角棱镜的数目是由各像素区域的大小和/或隅角棱镜的间距决定的,并且并不限于此处所示出的数目。
根据图6A和6B所示的结构,与凸起46相关联的间隔物形成区域46r和与小孔48相关联的接触孔形成区域48r并未形成于隅角棱镜的底部,所以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该隅角棱镜阵列36的回射率。
接下来,通过采用一种用于形成图6A和图6B所示的隅角棱镜阵列36的方法,将参照附图描述一种用于形成根据本实施例的反射型显示器的隅角棱镜阵列36的方法。
首先,如图7A所示,树脂层42a形成于后基板32上,开关元件38之前已形成于后基板32的表面上。通过用涂镀设备(比如旋转涂镀设备、模涂镀设备或罩涂镀设备)将具有感光性的树脂材料应用于后基板32上,便可以形成树脂层42a。不过,用于形成树脂层42a的方法并不限于应用方法。或者,可以采用将含树脂材料的层(例如,干片)附在后基板32上的方法。此外,作为树脂材料,任何其它类型的能够保持其形状的树脂材料都可以替代感光树脂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而使用。例如,可以使用热硬化性的树脂材料。
接下来,如图7B所示,通过使用在其表面上具有凸起和凹陷的模板(例如,由金属、树脂等制成的模子)58,模板58上的凸起和凹陷便通过压纹技术等转移到树脂层42a上。如此处所使用的那样,“模板”是指用于通过转移技术为树脂层42a塑型的模子。
具体来讲,模板58被贴到树脂层42a的表面上。模板58所具有的凸起和凹陷对应于图6A和6B所示的隅角棱镜阵列36的表面结构。换句话说,模板58其本身就是一个隅角棱镜阵列,它在其底部具有凸起60和孔62。凸起60和孔62分别定义了隅角棱镜阵列36的小孔(接触孔)和凸起(间隔物)。
其后,如图7C所示,通过用紫外光照射树脂层42a使其固化。图中所示的情况是从后基板32的背面一侧来进行树脂层42a的曝光。或者,可以从后基板32的前面一侧进行曝光,在这种情况下,透明模板58是由准许曝光通过其中的材料构成的(例如,玻璃、石英、或塑料)。当热硬化性的树脂材料被用作树脂层42a的材料时,树脂层42a可以通过加热来固化。
接下来,如图7D所示,将模板58从后基板32上除去,便获得了具有隅角棱镜阵列结构的绝缘42。所得的绝缘层42具有形成于隅角棱镜顶部的凸起46和小孔48。如图所示,基板32固定,使模板58倾斜,便可以除去模板58。可选的方法将是在用超声波照射基板32的同时除去模板58,或通过将高压气体喷入固化的树脂层42a(绝缘层42)和模板58之间的空隙中来除去模板58。
接下来,如图7E所示,通过溅射技术、汽相沉积技术等,在绝缘层42的表面上形成金属层44(例如,银层),按需要在其上形成图案。结果,隅角棱镜阵列36便形成了。
在上述方法中,树脂层42a是通过将树脂材料加在基板32的表面上而形成的。或者,树脂材料可以被加在模板58的表面上,然后被按在后基板32上,再之后固化该树脂材料。无论那种情况,最好在减压条件下将基板32和模板58贴在一起。这样,可以防止在树脂层42a和模板58之间的空隙中或者在树脂材料与基板32之间的空隙中产生气泡。通过抑制不想要的气泡,可以形成优质的绝缘层42。
尽管上述方法形成其凸起46和小孔48都位于顶部的隅角棱镜阵列36,但根据本发明小孔48不必须位于顶部,像图5所示的示例那样。此外,尽管上述方法通过转移模板58的表面结构不仅形成凸起46也形成小孔48,但是也有可能执行转移以形成具有凸起46的绝缘层42,然后执行光刻处理等以在绝缘层42中形成小孔48。
如上所述,使用常规间隔物形成方法时,很难确定地将凸起46和小孔48放置在微小的隅角棱镜阵列36的顶部。此外,为了对液晶层厚度进行精确的控制,有必要根据隅角棱镜阵列36的间距Pcc来规定较大的间隔物形成区域。具体来讲,当各间隔物形成区域是圆形时,其直径将必须是隅角棱镜阵列的间距Pcc的两倍或更大,从而导致降低的开口率。
相反,根据图7A到7E所示的方法,通过转移,可以完整地形成具有隅角棱镜阵列结构的绝缘层42以及凸起46和小孔48。因此,可以精确控制凸起46和小孔48的位置。结果,可以带有更大的确定性将凸起46和小孔48放置在隅角棱镜的顶部,由此抑制隅角棱镜阵列36的回射特性的下降。此外,既然与常规情况相比各个形成凸起46的区域的面积(间隔物形成区域)可以做得更小,那么就可以抑制因间隔物的存在而导致开口率下降的现象。此外,不管隅角棱镜阵列36的高度(即,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水平差值)是多少,凸起46都可以高度精确地控制液晶层34的厚度。
参照图8A,因为模板58中的孔62位于模板58的底部,所以每个孔62的宽高比(即深度与直径的比)比位于模板58顶部的孔62’的宽高比要小。这提供了一个优点,即模板58便于处理且模板58可以很容易从基板32上去除。另一方面,位于模板58底部的凸起60将高于(或拉得更长)位于模板58顶部的任何凸起。不过,一般讲来,模板58中的任何突出(例如,凸起60)都比凹陷(例如,孔62)更容易从树脂层42a中除去,由此在除去方面没有什么问题。
为了进一步利于将模板58从基板32中除去,如图8B和8C所示,模板58的孔62和凸起60的侧壁最好是倾斜的。图8B和8C是用于示出当模板58压印在基板32上并固化树脂层42a之后且将模板58从基板32中去除之前的那种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为了简便,基板32上的开关元件略去不谈。
首先,如图8B所示,模板58上的各个孔62的侧壁最好是倾斜的,由此将孔62定形成在孔62的深度方向上平行于孔62的底面所截取的任何横截面的面积要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孔62的形状反映在所得的隅角棱镜阵列36中,所以相应凸起46的侧壁具有小于90度的倾角α。在本说明书中,“凸起46的侧壁的倾角α”被定义成凸起46的侧壁与基板32的表面之间的夹角,该夹角取自“内部”(即离模板58的孔62的中心靠得更近)。
此外,如图8C所示,模板58的各凸起60的侧壁最好是倾斜的,由此将凸起60定形为在其高度方向上越变越细。在这种情况下,凸起60的形状被反映到所得的隅角棱镜阵列36中,所以相应的小孔48的侧壁具有大于90度的倾角β。在本说明书中,“小孔48的侧壁的倾角β”被定义成小孔48的侧壁与基板32的表面之间的夹角,该夹角取自“内部”(即离模板58的凸起60的中心更近)。
使用本申请人的公布号分别为2003-066211和2003-185817的日本特许公开专利中所揭示的方法,在通过各向异性的刻蚀而形成隅角棱镜阵列(模板)之后,在所得的隅角棱镜阵列(模板)的底部中形成凸起60和孔62,通过上述这些过程可以制造出用于形成根据本发明的隅角棱镜阵列36的模板58。
或者,可对通过各向异性的刻蚀而获得的隅角棱镜阵列进行光刻处理,以形成带有保护层的凸起60,然后可以单独形成孔62。不过,如果由此获得的隅角棱镜阵列被用作要不断进行转移处理的模板58,则组成凸起60的保护层可能在不断的转移处理过程中破损。为了避免这一点,在已形成凸起60和孔62的隅角棱镜阵列上执行电镀,这样便可产生电化成形模。由此获得的电化成形模是具有优势的,因为即便不断用于转移过程,它也不太可能破损。
或者,可以在上述通过各向异性的刻蚀而获得的隅角棱镜阵列上进行电镀(例如,电解电镀或非电解电镀)等,以制造出具有隅角棱镜阵列结构的电化成形模,之后通过使用微加工钻孔(比如,立端刀),可以在上述这种电化成形模中形成孔62。
在上述参照图7A到7E已描述过的方法中,隅角棱镜阵列36的绝缘层42和凸起46是用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的。不过,这些元件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构成。例如,可以形成包括多个树脂层的多层树脂层42a,并且模板58的凸起和凹陷可以转移到树脂层42a上,从而形成隅角棱镜阵列36,其中至少部分凸起46的材料不同于绝缘层42的材料。
本实施例的反射型显示器的结构并不限于图5和图6A和6B所示的结构。
在图5和图6A和6B所示的结构中,用作间隔物的各凸起46的一部分位于像素内部,从而有可能影响显示器的开口率。因此,最好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排列凸起46和黑色基质56(彩色滤光片54)使得凸起46与基质56交叠,从而使凸起46定位于像素之间。结果,进一步提高了显示器的开口率。
此外,在图5和图6A和6B所示的结构中,金属层44不仅构成隅角棱镜阵列46的反射表面,还充当与各像素相对应地间隔排列的反射电极。不过,金属层44不必须充当反射电极。在那种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在隅角棱镜阵列46和液晶层34之间形成透明的像素电极。
本实施例的隅角棱镜阵列36是以立方体的隅角棱镜阵列示出的,它包括由三个彼此相互垂直的面组成的隅角棱镜。不过,也可以使用包括任何其它类型的隅角棱镜的隅角棱镜阵列,例如,由三个彼此相互垂直的直角等腰三角形的面组成的隅角棱镜。
尽管不对隅角棱镜阵列36的间距作任何限制,但该间距可以等于或大于可见光的波长,并等于或小于像素宽度。结果,像颜色混合这种显示特征的问题都可以被抑制。此外,已参照图7A到7E描述过的用于形成隅角棱镜阵列的基于转移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形成这样一种隅角棱镜阵列36,其尺寸很难用任何常规方法来精确地控制间隔物形成区域(间距:例如,25微米或更小,更佳地2.5微米或更小)。
(实施例2)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反射型显示器的第二实施例。本发明的反射型显示器具有与实施例1的反射型显示器(参照图5已描述过)相似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隅角棱镜阵列的凸起和小孔的位置。
图9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隅角棱镜阵列的示意性横截面图。隅角棱镜阵列66包括:绝缘层72,其表面结构定义了隅角棱镜阵列;多个凸起76;金属层74,形成于绝缘层72上并且其形状反映了绝缘层72的表面结构;多个小孔78,位于隅角棱镜的顶部并穿透绝缘层72。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金属层74被划开以便对应于各像素,各划开部分充当反射电极。凸起76充当间隔物,并且小孔78充当接触孔。在所示的示例中,各小孔78所占据的区域包括参照图4A和4B已描述过的顶部中的最高点。不过,各小孔78只需位于顶部之内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对隅角棱镜中凸起76的位置不作任何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反射型显示器中,用作接触孔的小孔78位于隅角棱镜的顶部之中。因此,隅角棱镜的底部没有任何与小孔78相关联的非回射区域,因此可抑制底部回射特性的下降。结果,提高了隅角棱镜阵列66的回射率,并提高了显示对比度。
通过使用参照图7A到7E所描述的方法,便可以很容易形成所示的隅角棱镜阵列66,其中该方法使用其凸起和凹陷对应于绝缘层72的表面结构的模板。这提供了一个优点,即小孔78的位置可以精确地得到控制。既然用作间隔物的凸起76是通过转移而形成的并且凸起76的尺寸可以做得比常规情况要小,因此可以抑制显示器的开口率的下降。此外,基于用于转移的模板的表面结构,可以控制凸起76的位置,并且凸起76可以位于显示器各像素之间,由此可进一步提高开口率。
或者,具有各凸起位于其底部的隅角棱镜阵列结构的模板可被用来执行用于形成含小孔78的绝缘层72的转移,之后可用常规方法形成间隔物。
(实施例3)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反射型显示器的第三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2的反射型显示器相比,本实施例的反射型显示器的不同之处在于:隅角棱镜阵列的凸起不仅充当间隔物,还充当像素之间的隔离壁;隅角棱镜阵列的表面(具有凸起和凹陷)是平面化的;在隅角棱镜阵列上还提供上层电极(像素电极)。
图10是用于示出本实施例的反射型显示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为了简便,与图5所示反射型显示器相似的组成元件是用相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有关描述也将省略。
隅角棱镜阵列80形成于反射型显示器的后基板32上。隅角棱镜阵列80包括:绝缘层82,用来定义隅角棱镜阵列结构;金属层84,形成于绝缘层82的表面之上;以及多个小孔88和多个凸起86。此处,将各凸起86定形成环绕相应的像素的壁,不仅充当间隔物,还充当各像素之间的隔离壁。金属层84被凸起86划开,以便与各像素对应。在被凸起86所围绕的各区域(像素区域)中,提供了透明的上层电极(像素电极)89。各像素电极89的表面一般是平的,因此液晶层34具有与后基板正对着的一般性平面。各像素电极89通过小孔88连接到相对应的开关元件38的漏电极上。尽管所示的小孔88位于隅角棱镜的顶部之中,但本实施例的隅角棱镜阵列80的特征在于小孔88和/或凸起86位于顶部之中,而并不受限于所示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86位于顶部”意味着,像壁一样的凸起86位于隅角棱镜的顶部,这并不排除像壁一样的凸起86除了在顶部之中以外,也位于鞍点之上和/或底部之中。图11A和11B是用于解释用于定义像素区域90的像壁一样的凸起的较佳排列方式的平面图。图11A示出了要沿隅角棱镜的最高点连成的线而形成的凸起86a(平面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得高回射率,因为凸起86并未位于隅角棱镜的任何底部之中。图11B示出了不仅位于顶部之上还位于底部和鞍点之上的凸起86b。不过,既然其形状受凸起86b的影响的底部的数目小于其形状受凸起86b的影响的顶部的数目,那么可抑制回射率的下降。在任一示例中,凸起86a和86b的宽度W最好小于隅角棱镜的间距Pcc,并且更佳地为间距Pcc的50%或更小。
在本说明书中,“围绕像素的凸起86”不仅意味着这样一种情形,即凸起86组成一个围绕像素的连续的壁,还意味着另一种情形,即凸起86包括分立但仍然定义了一个像素的多个壁。
在上述任何其它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反射型显示器包括其小孔88和/或凸起86位于隅角棱镜的顶部之中的隅角棱镜阵列80,由此可改善隅角棱镜阵列80的回射特性。此外,根据本发明,隅角棱镜阵列80的表面(具有凸起和凹陷)被像素电极89平面化,所以液晶层34具有正对着基板的一般性平面。因此,在后基板的表面附近,也可以实现良好的液晶定向。此外,既然用作间隔物的凸起86位于各像素之间,那么与像素内的间隔物相关联的开口率下降就可以被抑制。
按下面的方法可以形成本实施例的隅角棱镜阵列80和像素电极89。
首先,如图12A所示,在后基板32上形成绝缘层82之后,形成金属层84’以便覆盖绝缘层82。用一种与参照图7A到7E已描述过的基于转移的方法相似的方法,可以形成绝缘层82,该方法的不同点在于必须使用一种模板,该模板的凸起和凹陷对应于上述绝缘层82的表面结构。绝缘层82具有像壁一样的凸起86和凹陷88,它们位于顶部。由凸起86所围绕的、绝缘层82的各环绕区域变为显示器的显示区域90。金属层84’可以用溅射技术、汽相沉积技术等来形成。
接下来,如图12B所示,通过用涂镀设备(比如,旋转涂镀设备、模涂镀设备或罩涂镀设备)将具有感光性的树脂材料涂在金属层84’上,便可在其上形成保护层92。调节施加树脂材料的条件,使得保护层92的厚度小于凸起86的高度,从而允许各凸起86的一部分暴露在保护层92之上。
接下来,如图12C所示,除去在保护层92之上的金属层暴露部分84’,之后,除去保护层92,由此获得了对应于各像素被划开的金属层84。通过将在其上形成了保护层92的后基板32浸入蚀刻剂一段时间(湿刻),便可除去金属层的暴露部分84’。金属层暴露部分84’也可以用任何其它方法来除去。由此,形成了用作回射层的隅角棱镜阵列80。
之后,如图12D所示,在由凸起86围绕的各像素区域90中,形成像素电极89。将含具有导电性的微颗粒的导电液体加在像素区域90,接着烘烤,便可形成像素电极89。所得的像素电极都具有基本上平的表面,并充当平面化的层,该层用来使金属层84的表面平整化。此外,各像素电极89与位于像素区域90内的金属层84的一部分相接触,部分的金属层84通过接触孔88连接到相应的开关元件。
尽管没有对施加导电液体的方法进行任何限制,但是像旋转涂镀设备、模涂镀设备或罩涂镀设备等涂镀设备是可以使用的。或者,可以使用墨水喷射喷射装置或投放器。作为上述导电液体,可以使用由氧化铟和氧化锡组成的ITO液体等(其中,在导电性的微颗粒中,主要的颗粒的大小为几十纳米,次要的颗粒的大小为几百纳米)。注意到,当施加导电性液体时,必须调节施加条件使得所施加的导电液体的厚度小于凸起86的高度,从而将各凸起86的一部分暴露在导电液体之上。
在上述方法中,各凸起86最好是一个围绕像素区域90的连续的壁,但是也可以包括多个分立但仍然定义一个像素区域90的壁。不过,这种多个壁之间的间隔必须保持得足够小,使得导电液体不会在施加导电液体时流出像素区域90。
与常规方法相比,参照图12A到12D已描述过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按照常规,平整化的层和像素电极是在单独的步骤中形成的。具体来讲,必须在具有隅角棱镜阵列结构的回射层之上形成平整化的层之后,才能使用光刻在平整化的层中形成接触孔,并进一步进行光刻可刻蚀处理过程以形成像素电极。相反,根据上述方法,预先形成用作各像素之间的隔离壁的凸起86,之后使用导电液体来形成像素电极89,从而导致这样一个优点,即在不需要使用光刻或刻蚀处理过程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隅角棱镜阵列结构平整化,并且也可以形成与各像素对应分立的像素电极89。因此,在不需要使用光刻进行任何图形化步骤的情况下,用一种比常规方法更简单且更便宜的方法便可以进行金属层84’的图形化、金属层84的平整化以及像素电极90的形成。
注意到,本实施例的反射型显示器的结构并不限于图10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反射型显示器可以具有形成于隅角棱镜阵列80之上的平整化层,该阵列80上的凸起86用来定义像素区域90,并且像素电极位于这种平整化层之上。在这种情况下,该平整化层和像素电极都是通过下面的方法形成的。
首先,使用一种与参照图12A到12C已描述过的方法相似的方法,来形成隅角棱镜阵列80(图13A)。隅角棱镜阵列80包括:凸起86,其每一个定义一个像素区域90并充当间隔物;金属层84,对应于各像素而被划开;以及小孔88,用于将各个部分金属层84连接到相应的开关元件。小孔88和凸起86都位于隅角棱镜的顶部中。
接下来,如图13B所示,在隅角棱镜阵列80上形成平整化树脂层94。具体来讲,通过将具有感光性的透明树脂材料施加到由隅角棱镜阵列80的凸起86所定义的各像素区域90,便可形成树脂层,之后,使用光刻在树脂层中形成接触孔96。此时,调节施加树脂材料的条件,使得平整化树脂层94的厚度并不超过凸起86的高度,从而允许各凸起86的一部分要被暴露在平整化树脂层94之上。接触孔96最好与隅角棱镜阵列80中的小孔88对齐,使得它们的位置一致;不过,并不是必须要使接触孔96和小孔88的位置一致。
之后,如图13C所示,导电层98’形成于平整化树脂层94之上和凸起86的暴露部分之上,以及接触孔96之中。使用透明导电材料,便可通过溅射技术形成导电层98’。
在形成导电层98’之后,如图13D所示,形成保护层99以便对应于各像素区域90。使用涂镀设备(比如,旋转涂镀设备、模涂镀设备或罩涂镀设备)将具有感光性的树脂材料施加到导电层98’上,便可形成保护层99。必须调节用于施加树脂材料的条件,使得保护层99的厚度小于凸起86的高度。
接下来,将在其上形成了保护层99的基板32浸入蚀刻剂一段时间,从而除去在保护层99之上导电层98’的暴露部分(湿刻),并进一步将保护层99从基板32上除去。结果,如图13E所示,可以在平整化树脂层94之上形成对应于各像素而分立的像素电极98。注意到,可以用除湿刻以外的任何方法来除去导电层89’的暴露部分。
根据上述方法,在形成带凸起86(用于定义像素区域90)的隅角棱镜阵列80之后,按顺序形成平整化的层94和像素电极98。结果,相对于常规方法而言,可以简化用于使平整化层94和像素电极98图形化的光刻处理过程。
本实施例的隅角棱镜阵列80的特征在于,凸起86和/或小孔88位于顶部。不过,为了更为有效地抑制金属层84的回射率的下降,将凸起86和小孔88都定位于顶部将是较为有利的,像图10、图12A到12C、以及图13A到13E所示的那样。
根据本发明,在以隅角棱镜阵列作为回射层的反射型显示器中,因间隔物和接触孔的形成而导致隅角棱镜阵列的回射特性受到影响的现象可以被抑制,并且显示对比度也可以得到提高。此外,与常规情况相比,间隔物尺寸可以做得更小,由此提高了开口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很容易制造出这种反射型显示器,而不需复杂的步骤。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诸多较佳实施例,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很明显的是,可以以多种方式对本发明作出修改并且可以假想出除上述那些实施例之外的许多实施例。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旨在覆盖所有这些关于本发明的修改,只要它们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反射型显示器,它包括:
光调制层;
一对基板,所述光调制层位于这对基板中间;
电极结构,用于逐个像素地引起所述光调制层的光学特性的变化,其中
所述这对基板之一具有由多个隅角棱镜组成的隅角棱镜阵列;并且
所述隅角棱镜阵列具有多个凸起,这些凸起用于限定所述这对基板之间的间距,所述这些凸起位于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隅角棱镜阵列具有多个穿透该隅角棱镜阵列的小孔,这些小孔位于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型显示器,还包括形成于所述隅角棱镜阵列上的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的表面结构是由所述隅角棱镜阵列定义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包括与像素对应间隔排列的多个反射电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那个基板还具有位于所述隅角棱镜阵列背面上的多个开关元件;并且
所述多个开关元件中的每一个都是通过所述多个小孔中相应的一个连接到所述多个反射电极中相应的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起和所述隅角棱镜阵列是由相同的绝缘材料构成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起中的每一个都位于相邻的像素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起中的每一个构成环绕相应像素的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起中的每一个的侧壁具有小于90度的倾角。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小孔中的每一个的侧壁具有大于90度的倾角。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隅角棱镜阵列中的每一个隅角棱镜都是由彼此相互垂直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组成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隅角棱镜排成阵列时使间距等于或大于可见光的波长并且等于或小于各像素的宽度。
13.一种反射型显示器,它包括:
光调制层;
一对基板,所述光调制层位于这对基板中间;
电极结构,用于逐个像素地引起所述光调制层的光学特性的变化,其中
所述这对基板之一具有由多个隅角棱镜组成的隅角棱镜阵列;并且
所述隅角棱镜阵列具有多个穿透该隅角棱镜阵列的小孔,所述多个小孔位于顶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射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隅角棱镜阵列具有多个凸起,这些凸起用于定义所述这对基板之间的间距。
15.一种用于生产反射型显示器的方法,该反射型显示器包括:
光调制层;
一对基板,所述光调制层位于这对基板中间;
电极结构,用于逐个像素地引起所述光调制层的光学特性的变化,其中
所述这对基板之一具有由多个隅角棱镜组成的隅角棱镜阵列,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在其表面上具有凸起和凹陷的模板;
提供基板;并且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上下导通层,所述上下导通层的表面与所述模板上的凸起和凹陷相对应,其中,
所述模板上的凸起和凹陷限定了隅角棱镜阵列的形状,所述隅角棱镜阵列具有用于限定所述这对基板之间的间距的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位于顶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上的凸起和凹陷定义了同时具有多个小孔和所述多个凸起的隅角棱镜阵列的形状,所述多个小孔穿透所述隅角棱镜阵列。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的凸起和凹陷定义了所述隅角棱镜阵列的形状,其中所述多个凸起和所述多个小孔都位于顶部。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起中的每一个都围绕着用于定义一个像素的区域;并且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所述上下导通层之后,在各个用于定义像素的区域中形成像素电极。
19.一种用于生产反射型显示器的方法,所述反射型显示器包括:
光调制层;
一对基板,所述光调制层位于这对基板中间;
电极结构,用于逐个像素地引起所述光调制层的光学特性的变化,其中
所述这对基板之一具有由多个隅角棱镜组成的隅角棱镜阵列,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在其表面上具有凸起和凹陷的模板;
提供基板;并且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上下导通层,所述上下导通层的表面与所述模板上的凸起和凹陷相对应,其中,
所述模板上的凸起和凹陷限定了隅角棱镜阵列的形状,所述隅角棱镜阵列具有穿透该隅角棱镜阵列的多个小孔,所述多个小孔位于顶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的凸起和凹陷定义了同时具有多个凸起和所述多个小孔的隅角棱镜阵列的形状,所述多个凸起用于定义所述这对基板之间的间距。
21.一种具有多个隅角棱镜的隅角棱镜阵列,它包括:
位于所述隅角棱镜阵列底部的多个凸起;以及
位于所述隅角棱镜阵列底部的多个孔。
CNB2006100595489A 2005-03-04 2006-03-03 反射型显示器和生产该显示器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08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60493 2005-03-04
JP2005060493A JP4020919B2 (ja) 2005-03-04 2005-03-04 反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8381A true CN1828381A (zh) 2006-09-06
CN100510859C CN100510859C (zh) 2009-07-08

Family

ID=36943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5954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0859C (zh) 2005-03-04 2006-03-03 反射型显示器和生产该显示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49846B2 (zh)
JP (1) JP4020919B2 (zh)
KR (1) KR100753722B1 (zh)
CN (1) CN100510859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8952A (zh) * 2012-12-21 2013-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包括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
CN110168427A (zh) * 2016-11-15 2019-08-23 见真实三维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正确的单目深度线索的近眼顺序光场投影仪
WO2022048429A1 (zh) * 2020-09-02 2022-03-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模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52142B1 (ko) * 2005-06-13 2012-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20080058820A (ko) * 2006-12-22 2008-06-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318230B1 (ko) * 2006-12-28 2013-10-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1329079B1 (ko) 2007-04-09 2013-11-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080096901A (ko) * 2007-04-30 2008-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임프린트방법 및 상기 임프린트방법을 이용한 표시기판제조방법
WO2009019820A1 (ja) * 2007-08-07 2009-02-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反射型表示装置
KR20100024751A (ko) * 2008-08-26 2010-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717350B2 (ja) * 2010-03-05 2015-05-1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715849B1 (ko) * 2010-07-02 2017-03-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스위처블 입체 전환 수단의 제조 방법
JP2014182330A (ja) * 2013-03-21 2014-09-29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液晶光学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RU2597955C2 (ru) * 2014-09-30 2016-09-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Оптико-электронные приборы" (ООО "ОЭП") Пленочный отражатель
US10925268B1 (en) * 2015-03-13 2021-02-23 Ray D. Flasco Inside corner cubic surface reflector fishing lure
KR101959488B1 (ko) 2015-09-08 2019-03-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WO2017217703A1 (en) * 2016-06-13 2017-12-21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3101572A1 (en) * 2021-12-02 2023-06-08 Corning Incorporated Reflective displays including reflec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7232A (ja) * 1984-12-20 1986-07-04 Canon Inc 液晶素子
US4703999A (en) * 1986-06-16 1987-11-03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Wide-angle-reflective cube-corner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GB2327709A (en) 1997-07-25 1999-02-03 Ykk Europ Ltd Snap fitted bottom stop for zip fastener
US6287670B1 (en) * 1999-01-11 2001-09-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ube corner cavity based retroreflector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JP4362882B2 (ja) * 1999-01-13 2009-11-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957986B2 (ja) * 2000-03-31 2007-08-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反射型表示装置
JP3525102B2 (ja) 2000-08-10 2004-05-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0490816B1 (ko) * 2001-06-15 2005-05-24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마이크로 코너 큐브 어레이, 마이크로 큐브 어레이의 제조방법 및 반사형 표시 장치
JP3842604B2 (ja) * 2001-09-21 2006-11-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JP3818906B2 (ja) * 2001-12-13 2006-09-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コーナーキューブアレイ、その作製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JP3776039B2 (ja) * 2001-12-26 2006-05-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コーナーキューブアレイ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JP2004037523A (ja) 2002-06-28 2004-02-05 Hitachi Chem Co Ltd 表示素子基板間ギャップ形成用スペーサー形成方法、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表示素子基板間ギャップ形成用スペーサー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JP4229805B2 (ja) * 2003-10-27 2009-02-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反射型表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8952A (zh) * 2012-12-21 2013-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包括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
CN103018952B (zh) * 2012-12-21 2016-0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包括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
CN110168427A (zh) * 2016-11-15 2019-08-23 见真实三维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正确的单目深度线索的近眼顺序光场投影仪
CN110168427B (zh) * 2016-11-15 2022-06-17 见真实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正确的单目深度线索的近眼顺序光场投影仪
US11960083B2 (en) 2016-11-15 2024-04-16 Creal Sa Near-eye sequential light-field projector with correct monocular depth cues
WO2022048429A1 (zh) * 2020-09-02 2022-03-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10859C (zh) 2009-07-08
KR100753722B1 (ko) 2007-08-30
KR20060096343A (ko) 2006-09-11
US8049846B2 (en) 2011-11-01
US20060197892A1 (en) 2006-09-07
JP4020919B2 (ja) 2007-12-12
JP2006243472A (ja) 2006-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8381A (zh) 反射型显示器和生产该显示器的方法
CN1170188C (zh) 半透射液晶显示装置及半透射型反射体
CN100346207C (zh) 增强反射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275081C (zh)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224849C (zh) 微型透镜及制造方法、微型透镜阵列板、电光装置和电子仪器
CN1193256C (zh) 包括隅角反射器阵列的显示器件
CN102906634B (zh) 显示设备
CN108732816B (zh) 面光源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229672C (zh) 液晶显示器件
CN1189777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使用它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US20180059482A1 (en) Light Diffusers for Backlit Displays
KR20130061796A (ko) 광학 어셈블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229676C (zh) 有源矩阵显示装置
CN1693977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60738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696802A (zh) 反射型双稳态向列液晶显示装置
CN1828379A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821846A (zh) 液晶显示器中的反射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76754A (zh) 显示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板的制造装置
CN1828378A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729420A (zh) 光学基板、使用其的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61640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CN1517748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288479C (zh) 亮度提高光导板及使用该光导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96814A (zh) 显示基板及具有该显示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