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0255B - 计算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0255B
CN1820255B CN2005800005432A CN200580000543A CN1820255B CN 1820255 B CN1820255 B CN 1820255B CN 2005800005432 A CN2005800005432 A CN 2005800005432A CN 200580000543 A CN200580000543 A CN 200580000543A CN 1820255 B CN1820255 B CN 18202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ing machine
machine substrate
computer
information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005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0255A (zh
Inventor
常广隆司
加藤崇利
仲川和志
萱岛信
木村信二
小林郁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0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0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20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02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构筑一种无论用户所使用的客户机在哪里、是哪台机器,不依赖于用户所直接使用的终端装置而总能以同样的环境进行处理的计算机系统。构筑从终端装置选择没有内置硬盘装置的多个计算机基板中的一块,可远程操作的环境,提供一种从用计算机基板的所有用户利用的网络所连接的硬盘装置读写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Description

计算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者(以下也称「用户」)通过网络使用硬盘装置等存储装置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涉及对其计算机系统进行集约管理,用户从连接在网络上的装置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个人计算机(以下称「PC机」)和网络设备低价格化的发展,为多数工作人员配置PC机那样的装置而进行业务的企业正在增加。PC机低价格化而购买的台数增加后,企业内机器管理者需要进行维修保养工作的PC机数量也就会成比例地增加。在这里所谓维修保养工作,可以举出,例如操作系统(以下称「OS」)或业务用应用软件的版本升级或故障排查、应对硬件障碍、病毒对策和杀毒等。进行这样的维修保养工作的管理成本非常高,如果使用PC机的工作人员数量增加,管理成本也就会成比例地变得非常巨大。
作为降低管理成本的一个方法,有一种被称为服务器客户机方式的系统运行方法。在本方式中,将用户使用的主要程序和数据存放在称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内,从而减少在被称之为Thin Client(瘦客户机)的、用户直接操作的计算机(以下也称「客户机」)内存放的数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服务器客户机方式中,由于运算处理和数据的存放主要在服务器进行,所以减少了在每台客户机上进行OS或业务应用软件的版本升级或故障排查,以及病毒对策或杀毒等的必要性和频繁程度。因此,可降低整体的管理成本。
另外,作为适应使用所述服务器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容易扩大服务器规模的方法,有一种称为刀片式服务器的方法。这是在被称为刀片的一片的电子基板上安装CPU和存储器等而构成计算机。然后,将一片刀片作为一个服务器使用,当用户数量增加时,就增加刀片的数量由此来分散负荷。
专利文献1:特开2004-094411号公报
在前面叙述的服务器客户机方式中,通过客户机使用服务器的用户,,需要全体人员在服务器上共同使用相同的应用程序,在相同的服务器上构成每个人不同的应用程序或环境是十分困难的。为此,那些必须由个人处理的应用软件等,在个人用的客户机侧进行是通常的惯例,而在服务器侧不会安装那些必需由个人处理的应用软件。客户服务器系统不适于这样改变每个用户环境而运行的方式,充其量只有将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侧的存储装置上而集中进行其备份管理等的优点。另外,在服务器客户机方式中,用户平时使用的客户机是固定的,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客户机)再现自己想用的计算机环境很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构筑起一种无论用户所使用的客户机在哪里、无论是哪台机器,总能在同样的环境下进行处理的计算机系统。
与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并列的其他目的和新特征,从本说明书的记述及附图会更加清楚.
对在本申请所公开的发明内代表性的内容的概要说明如下: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采取将多个刀片通过网络与存储装置连接的构成。用户,使用任意的客户机(以下也称「终端装置」),通过网络,将刀片作为用户可对每个个人自由设定环境和应用软件的计算机来使用。更具体地说,用户使用的刀片,采用通过网络使用具有为多个用户的每一个分配存储区域的存储装置而访问OS和数据等的构成。为了这个访问,刀片,不是通过硬盘专用接口而是通过网络通信用接口与存储装置连接。用户使用多个刀片内的哪一个,管理用计算机根据所定的规则进行选择,并通知用户。这个管理用计算机,管理存储装置具有的存储区域与使用该存储区域的用户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向用户所用的刀片通知与那个用户相对应的存储区域的信息。
为了实现本发明,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具有:具有多个计算机基板的计算机装置;介于网络与所述计算机装置连接,并有多个保存区域的存储装置;管理所述计算机装置与所述存储装置的管理计算机;介于网络与所述管理计算机连接的终端装置,所述管理计算机,配备有确定使用者信息与所述保存区域的对应关系的第一表格,所述管理计算机,当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包括使用者信息的所述计算机基板的使用要求时,在所述多个计算机基板中选择未使用的计算机基板,并将能够使用的计算机基板号码返送给所述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表格,分配与所述使用者信息对应的存储区域,并将特别指定所述存储区域的地址发送给所述计算机装置。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中,所述管理计算机将所述使用者信息与所述选择的计算机基板号码对应登录在第二表格上,
采用所述第二表格,管理所述计算机基板是否在省电模式。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中,在所述第二表格上,预先确定所述使用者信息和所述计算机基板号码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中,所述管理计算机,设有规定所述计算机基板是否在休止状态的第三表格,
参照所述第二表格及第三表格,判断所述计算机基板是否在未使用状态。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中,在所述第二表格中,记载着确定安装在计算机基板上的CPU或存储装置性能的属性信息,
当所述终端装置重新启动时,所述管理计算机,参照所述第二表格,分配与重启前选择的计算机基板有相同属性信息的其他计算机基板。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中,当不能选择与重新启动前选择的计算机基板有相同属性信息的其他计算机基板时,所述管理计算机,参照所述第二表格,分配与重新启动前选择的计算机基板有类似属性信息的其他计算机基板。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中,所述终端装置,连接保存有使用者信息的认证信息的存储介质,所述管理计算机,参照所述认证信息与所述第一表格、以及所述第二表格所登录规定的预先确定的所述使用者信息和所述计算机基板号码的对应关系,特别指定所述使用者能够使用的计算机基板及存储区域。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中,所述管理计算机,为了取得所述存储装置的使用区域的使用权,配备登录了识别符信息的第四表格,
所述计算机基板,从所述管理计算机取得所述第四表格保存的识别符信息,向所述存储装置发送取得的识别符信息,所述存储装置判定从所述计算机基板接收的识别符信息的正误,所述计算机基板在根据判断结果判断为所述识别符信息正确的情况下,才使用所述存储装置的使用区域。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中,在网络上连接的第二管理计算机提供用于从所述存储装置向所述计算机基板读出操作系统的第一程序,
所述计算机基板,
取得用于从所述第二管理计算机读出操作系统的第二程序,所述第二程序从管理所述计算机装置与所述存储装置的管理计算机取得在所述第一表格登录的使用者信息与所述保存区域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中,在连接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计算机装置的网络上,配备有在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计算机基板中进行通信中介的通信装置,
所述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管理计算机,取得用于与所选择的所述计算机基板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信息,
所述终端装置介于所述通信装置,取得用于与所选择的所述计算机基板进行通信的第二网络信息,
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通信装置采用第二网络信息进行通信,接着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计算机基板采用第一网络信息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计算机基板之间的通信,是由所述通信装置的中介而进行的。
为了实现本发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管理方法,该方法是在具有:有多个计算机基板的计算机装置、介于网络与所述计算机装置连接并有多个保存区域的存储装置、管理所述计算机装置和所述存储装置的管理计算机、介于网络与所述管理计算机连接的终端装置的计算机系统中的计算机管理方法,设有:从所述终端装置向所述管理计算机发送所述计算机基板的使用要求的工序;所述管理计算机,从所述多个计算机基板内选择未使用的计算机基板,并将选择的计算机基板通知所述终端装置的工序,所述管理计算机,对所选择的所述计算机基板进行投入电源处理的工序,所述管理计算机,特别指定表示发送所述使用要求的使用者的使用者信息对应的所述存储装置的使用区域,并向所述选择的计算机基板,参照用户识别符和存储装置的对应表格发送所得到指定用户使用区域的地址的工序,读出所述存储装置的使用区域内保存的操作系统并发送给所述选择的计算机基板,使所述终端装置能够执行所述选择的计算机基板的工序。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管理方法中,所述管理计算机,设有确定使用者信息与所述保存区域对应的表格,根据该表格,特别指定所述使用者能够使用的所述保存区域。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管理方法中,所述管理计算机,将所述使用者信息与所述选择的计算机基板号码对应登录在第一表格上,
采用所述第一表格,管理所述计算机基板是否为省电模式。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管理方法中,在所述第一表格上,预先确定所述使用者信息和所述计算机基板号码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管理方法中,所述管理计算机,具有规定所述计算机基板是否在休止状态的第二表格,
参照所述第一表格及第二表格,判断所述计算机基板是否未使用。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管理方法中,在所述第一表格中,记载着确定安装在计算机基板上的CPU或存储装置性能的属性信息,
当所述终端装置重新启动时,所述管理计算机,参照所述第一表格,分配与重启前选择的计算机基板有相同属性信息的其他计算机基板。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管理方法中,当不能选择与重新启动前选择的计算机基板有相同属性信息的其他计算机基板时,所述管理计算机,参照所述第一表格,分配与重新启动前选择的计算机基板有类似属性信息的其他计算机基板。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管理方法中,所述终端装置,连接保存有使用者信息的认证信息的存储介质,所述管理计算机,参照所述认证信息与所述表格以及第一表格所规定的预先确定的所述使用者信息和所述计算机基板号码的对应关系,特别指定所述使用者能够使用的计算机基板及存储区域。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管理方法中,所述管理计算机,配备用于取得所述存储装置的使用区域的使用权而登录了识别符信息的第三表格,
所述计算机管理方法具有:所述计算机基板从所述管理计算机取得在所述第三表格保存的识别符信息的工序;
所述计算机基板将取得的识别符信息发送给所述存储装置的工序;
判定所述存储装置接收的识别符信息正误的工序,
只有当所述存储装置判断为正确的识别符信息的情况下,所述计算机基板才使用所述存储装置的使用区域。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管理方法中,在网络上连接有第二管理计算机,提供用于从所述存储装置向所述计算机基板读出操作系统的第一程序,
所述计算机管理方法具有:投入电源的所述计算机基板取得用于从所述第二管理计算机读出操作系统的第二程序的工序;
所述第二程序从管理所述计算机装置与所述存储装置的管理计算机取得在所述表格登录的使用者信息与所述保存区域的信息的工序。
在本发明的计算机管理方法中,在连接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计算机装置的网络上,配备有在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计算机基板进行通信中介的通信装置,
具有:所述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管理计算机,取得为了与所选择的所述计算机基板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信息的工序;
所述终端装置介于所述通信装置取得用于与所选择的所述计算机基板进行通信的第二网络信息的工序,
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通信装置采用第二网络信息进行通信,接着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计算机基板采用第一网络信息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计算机基板之间的通信是由所述通信装置的中介而进行的。
根据本发明,用户不依赖于所使用的客户机,即使连接状况发生变化也能以同样的设置状态对相同的OS和应用软件进行相同的设定。因此,可提供既可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又可降低机器的成本和管理者的管理成本的计算机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为了对第一实施方式整体进行说明的方块构成图;
图2是为了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计算机基板进行说明的方块构成图;
图3是表示表格的图;
图4是表示休止中的用户一览表的图;
图5是表示用户使用区域一览表的图;
图6是表示硬盘装置逻辑构成的图;
图7是为了对第二实施方式整体进行说明的方块构成图;
图8是为了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计算机基板进行说明的方块构成图;
图9是为了对第三实施方式整体进行说明的方块构成图;
图10是为了对第四实施方式整体进行说明的方块构成图;
图11是为了对终端装置与和远程终端装置进行说明的方块构成图;
图12是为了对第五实施方式整体进行说明的方块构成图;
图13是为了对第六实施方式整体进行说明的方块构成图;
图14是表示基本启动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终端装置休止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终端装置再启动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7是在计算机基板为省电模式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从省电模式恢复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计算机基板在休止模式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从休止模式恢复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1是认证设备构成的例子;
图22是使用认证设备的用户认证步骤的一个例子;
图23是为了对第七实施方式整体进行说明的方块构成图;
图24是表示访问管理一览表的图;
图25是表示当采用内置访问权判定部的储存装置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6是为了说明第八实施方式整体的方块构成图;
图27是表示对应表格的图;
图28是表示基板网络对应表格的图;
图29是表示使用基板管理计算机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0是为了对第九实施方式整体进行说明的方块构成图;
图31是表示转换地址对应表格的图;
图32是表示使用应用软件网关装置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3是表示使用认证设备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1...计算机基板,1002...计算机装置,1003...电源控制机构,1004...集线器装置,1005...硬盘装置,1006...网络,1007...终端装置,1008...管理计算机,1009...电源线,1010...备份服务器,1201/1901…CPU,1202/1902...主存储存储器,1203/1903...只读存储器,1204/1904...显示功能电路,1205/1905...输入输出电路,1206/1906...键盘接口,1207/1907...鼠标接口,1208/1908…打印机接口,1209/1909…通信功能接口,1301...对应表格,1302...计算机基板的号码,1303...电源状态,1304/1312/1402...用户名,1305/1314…属性信息,1306...运行状态,1311...休止中的用户一览表,1313...使用基板号码,1401...用户使用区域一览表,1403...使用区域开始地址,1404...区域尺寸,1601...专用电源,1602...电源控制线,1603…通信功能接口,1701...防火墙网关,1702…因特网,1703/1801...远程终端装置,1802...无线接口,1803...基站,1910...硬盘装置,1911…通用IO接口,2001...读写器,2002...认证设备,2801...终端,2802…控制器,2803...卡IF,2804…CPU,2805...存储器,2806...IC卡用IF,2807...非易失性存储器IF,2808...IC卡功能,2809…接口,2810…CPU,2811...存储器,2812...加密处理器,2813...非易失性存储器,2814...非易失性存储器,2815...通信软件,2816...程序库软件.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的形态,参照所附图纸进行以下详细说明。另外,在图纸中附带相同参照号码的,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为了便于说明,省略其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计算机系统的例子的图。
用户使用终端装置(1007-1~m)中的任意1台。终端装置1007通过网络线路(1909-1~m)分别与网络1006连接。在这个网络1006上还连接着管理计算机1008及集线器装置1004。用户,选择使用由n个计算机基板(1001-1~n:对应刀片)组成的计算机装置1002中的一台或多台计算机基板。使用哪个计算机基板1001根据事先设定的规则等由管理计算机1008选择并指示给终端装置1007上。或者,也可以由用户自己指定想直接用的计算机基板1001后委托给管理计算机1008。管理计算机1008,为了根据启动规则或委托所选择的计算机基板1001,向电源控制机构1003发出启动计算机基板1001的指示。电源控制机构1003,就向与所指示的计算机基板1001对应的电源线(1009-1~n)通电而启动计算机基板1001。例如,如果选择了计算机基板1001-1,电源控制机构1003就向电源线1009-1通电。
再者,上述的所谓规则,例如可以考虑以下的内容。例如,选择最符合用户预先指定的条件(性能、存储器容量)的计算机基板;选择使用频度更低的计算机基板;保存用户计算机基板的使用履历并将其使用履历作为参考,优先选择用户过去用过的计算机基板;选择故障发生频度低的计算机基板;随机选择;在没有使用过的计算机基板内,选择性能最高的计算机基板等。另外,也可以按每个用户所属的部门、科室等组群选择计算机基板。例如,将领导用列为另外的刀片组,或是,如果部门有共同拥有的服务器,就从可访问那个服务器的刀片组进行选择等。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其各组群的信息(各组群所属的用户等的信息),管理计算机1008用表格等进行管理。而且,还可以考虑管理计算机基板的制造年月日,从空闲的计算机基板内选择最老的(或是反过来选择新的)计算机基板。
图2是表示计算机基板1001的一个构成例的图.计算机基板1001,具有:CPU1201、主存储器1202、只读存储装置1203、显示功能电路1204、输入输出电路1205等,所有这些由总线互相连接.另外,输入输出电路1205包括键盘接口1206、鼠标接口1207、打印机接口1208、通信功能接口1209等.然而,通常计算机内置的硬盘装置不包含在这个计算机基板1001内.一旦向与计算机基板1001对应的电源线1009供给电力,CPU1201就从只读存储装置1203读出初期启动用软件(称为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并运行。此后,按照BIOS的指示,进行启动OS本身的作业。这时,OS软件的本体通过通信功能接口1209从硬盘装置1005读出。各基板的通信功能接口1209,由集线器装置1004汇集,并与网络1006连接。硬盘装置1005与这个网络1006连接。
图6是表示硬盘装置1005的构成例的图。硬盘装置1005可以是1台磁盘装置,也可以是将多台磁盘装置组合的集合型硬盘装置(例如RAD装置)。在图6中硬盘装置1005是集合型磁盘装置,具有独立的硬盘装置(1501-1~i)和对此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各个硬盘装置1501的存储区域根据逻辑单元号码1502而分开。各逻辑单元的存储区域被分割为从扇区1到扇区j。
图11是表示终端装置1007的构成例的图。终端装置1007,由总线互相连接有CPU1901、主存储器1902、只读存储器1903、显示功能电路1904、输入输出电路1905等。另外,输入输出电路1905,包含键盘接口1906、鼠标接口1907、打印机接口1908、通信功能IF1909、通用IO接口1911等。而且,在计算机基板1001中还可以有未内置的硬盘装置1910。当然也可以没有硬盘装置1910。启动也可以全部从只读存储装置1903或通过通用IO接口1911从外存储装置等启动。
再者,其他的装置(管理计算机1008等)也可使用通常的计算机。
图3是表示保存在管理计算机1008内的对应表格1301的例图。在这个表中,对应计算机基板1001的号码1302,其电源状态1303、使用计算机基板的用户名1304、其基板的属性信息1305及运行状态1306,都存储在计算机装置1002具有的计算机基板1002内。运行状态1306所记载的「省电」意思是省电模式。所谓省电模式,是通过进行使CPU1201的动作时钟降低,或减慢主存储器1202的刷新速率等应对,来削减基板本身消耗功率的模式。在省电模式中,用户通常不能进行业务处理,但比完全切断电源的情况可更简单地再次开始在计算机基板1001上的处理。
基板的属性信息1305,记录是计算机基板1001具有的设置信息的CPU1201、存储器1202及1203、显示功能电路1204等性能和规格、可设定的设置数值范围、可否设定电源管理的信息等。
在图3的例子中,号码是1的计算机基板1001-1记录着电源是接通状态、用户是Ichiro、记载其基板特征的属性信息与运行状态运行是运行中。号码是2的基板电源是断开状态,但由用户名Taro占用。
在这里,所谓占用,表示用户停止使用计算机基板,但没有放弃那个计算机基板的使用权的状态(以下称「休止」)。用户是否休止对计算机基板1001的使用,如图4所示,被记录在休止中用户一览表1311内。一般,为了节省能源,有在不使用时可设定为休止状态(或「休止模式」)的计算机。所谓休止状态,是预先将计算机运行中的状态信息全部写在硬盘装置等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内,而将计算机基板本身的电源置成断开的状态。休止状态,可比前面叙述的省电模式消耗更少的电力,但在计算机基板上的再次开始处理之前要花费时间。
因此,计算机基板1001的电源即使是断开,也需要判别那个计算机基板1001是处于休止状态,还是仅仅处于未被使用的状态.所以,管理计算机1008,在上述休止中用户一览表1311上对计算机基板休止的有无进行管理.在休止中用户一览表1311上,记录用户名1312、休止中的使用基板号码1313、该基板的属性信息1314.
当管理计算机1008向新的用户(以下称「新用户」)分配计算机基板1001的时候,就从对应表格1301选择电源为断开的计算机基板1001。这时,管理计算机1008,就从休止中用户一览表1311确认电源为断开的计算机基板1001是不是处于休止中。然后,将不是休止中的、即谁也没有使用的计算机基板分配给新用户。
另一方面,当休止中的用户向管理计算机1008委托重新启动处于休止中的计算机基板时,管理计算机1008,就确认在休止中用户一览表1311存在进行委托的用户的用户名。然后,指定对应那个用户名的、那个用户使用过的计算机基板1001并向计算机装置1002发出重新启动的指示。这时,如果那个以前用的计算机基板处于不能使用的状态(故障等),管理计算机1008,就对登录在休止中用户一览表1311属性信息1314的内容进行确认,将具有同样属性信息的其他电源为断开的计算机基板1001分配为重新启动。
再者,计算机基板1001,也可以使其对应对每个使用者预先规定的使用者识别符而进行分配。
这里,当不能将具有相同属性信息的其他计算机基板分配给用户时,管理计算机1008,例如,就将可运行的规格最接近计算机基板分配给用户。具体来说,管理计算机1008,首先参照属性信息内的CPU的性能,其次参照存储器容量进行规格比较,选择与不能再启动的计算机基板规格最接近的计算机基板。分配的结果,当因计算机基板上的CPU、存储器、网络接口等的部件的不同所分配的计算机基板不能正常运行时,管理计算机1008就将用户一览表1311的内容保持在进行分配前的状态,中断分配动作直到将具有相同属性信息的其他基板可分配为重新启动为止。将分配动作的中断通知用户,由用户选择是继续等待可分配动作的机会还是取消要求本身。
图14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系统的、直到计算机基板1001的启动为止的处理流程图。首先用户启动终端装置1007(处理2101)。其后用户指示终端装置1007启动计算机基板1001(处理2102)。接收此指示后,终端装置1007指示管理计算机1008启动计算机基板1001(处理2103)。接收到指示的管理计算机1008,进行选择处理2104。在选择处理2104中,管理计算机1008,根据事先确定的规则等和对应表格1301及休止中用户一览表1311的信息选择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基板1001。选择处理2104结束后,将管理计算机1008所确定的计算机基板1001的信息通知终端装置1007。这时,管理计算机1008,对于选择的计算机基板1001,将对应表格1301的运行信息从未使用改写(处理2105)为使用中(具体来说就是登录使用用户等信息)。
此后,管理计算机1008,指示电源控制机构1003向所选择的计算机基板1001投入电源。电源控制机构1003,向所选择的计算机基板1001对应的电源线1009供应电源(处理2106)。投入了电源的计算机基板1001,为了通过网络读出OS而向管理计算机1008进行由CPU1201进行的BIOS的送出委托(处理2107)。
收到送出委托的管理计算机1008,就按照其委托将读出用BIOS发送给计算机基板1001.这时,管理用计算机1008,将启动了接收BIOS的计算机基板1001的用户所使用的硬盘装置1005的存储区域的信息一起通知给计算机基板1001.这时,管理计算机1008,使用图5所示的用户使用区域一览表1401.用户使用区域一览表1401,是表示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用户,与该用户使用的硬盘装置1005所具有的存储区域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具体来说,按每个用户,保存表示给该用户使用的硬盘装置1005分配的名称以及在其装置内为用户分配的存储区域的地点的逻辑单元号码的信息.管理计算机1008,参照用户名1402,读出该用户的数据所在的硬盘名称1403,也读出其装置内的逻辑单元号码1404.将这些与读出用的BIOS一起送出到计算机基板1001(处理2108).
从管理计算机1008接收BIOS的计算机基板1001,执行该BIOS,将在接收到的硬盘装置1005的逻辑单元号码所表示的地址内保存的数据(在这里是OS)读出,并通过网络指示给硬盘装置1005(处理2109)。
接收到指示的硬盘装置1005,按照其委托,将用户指定的存储区域所保存的OS送出到计算机基板1001(处理2110)。
接收到OS的计算机基板,进行该OS的启动处理(处理2111)。在计算机基板1001启动时,当向硬盘装置1005要求数据的时候,计算机基板1001,就从管理计算机1008内的用户使用区域一览表1401内找出该用户所占有的区域。在这里,记载着每个用户所占有的地址和尺寸等。一旦OS起动,计算机基板1001调整到业务应用软件可使用的状态下,用户就通过终端装置1007启动业务处理(处理2112)。
终端装置1007,对启动的计算机基板1001指示业务启动(处理2113)。接收到此指示后,计算机基板1001就进行业务处理(处理2114)。当用户结束计算机基板1001的处理时,就向终端装置1007进行该指示(处理2115)。收到结束指示的终端装置1007,就向计算机基板1001指示处理结束(处理2116)。接收到结束指示的计算机基板1001,在开始结束处理的同时,将处理结束的报告通知管理计算机1008。接收了通知的管理计算机1008,就对发送该通知的计算机基板1001,将对应表格1301的运行信息从使用中向未使用更新(处理2117)。另一方面,开始结束处理的计算机基板1001,将业务处理中所使用的、在自己的主存储器1202等内保存的数据回写硬盘装置1005内自己占有的存储区域上。回写结束后,计算机基板1001就休止自己。这时,计算机基板1001,向电源控制机构1003指示停止电源供给(处理2118)。
图15是表示在图14所示的处理步骤中计算机基板1001进行业务处理(处理2114)的状态下,当用户指示(处理2201)停止终端装置1007-1时的处理步骤的例图。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终端装置1007的停止不影响计算机基板1001的处理,所以计算机基板1001可继续进行业务处理2114。而且,当相同的用户使用其他终端装置1007再次使用计算机装置时,管理计算机1008就选择已在使用中的计算机基板1001,并将该计算机基板的信息通知用户使用的终端装置1007,而使其再次开始使用。
图16是表示在图15中用户再次开始处理时的处理步骤例的详图.用户启动其他的终端装置1007-2,并向管理计算机1008要求计算机基板1001的信息(处理2101).接收到要求的管理计算机1008,就进行计算机基板1001的选择.这时,由于在对应表格1301内已经登录了该用户所使用的计算机基板,所以管理计算机1008,就选择该计算机基板1001(处理2104).而且,管理计算机1008,将已经使用的计算机基板的信息通知终端装置1007-2(处理2301).接收到此指示后,用户就可对新的终端装置1007-2指示进行业务处理(处理2302),从终端装置1007-2向以前所使用的计算机基板1001进行处理指示(处理2303)而继续业务.
图17是表示当正在进行业务处理2114之中时,计算机基板1001转换为省电模式的处理步骤的例图。当计算机基板1001变为省电模式时,计算机基板1001,要对主存储器1202进行向省电模式转换处理所必需的数据保存处理(处理2401)。此后,计算机基板1001,就将进入省电模式的事实报告给管理计算机1008(处理2402)。接收到报告的管理计算机1008,就将与进行报告的计算机基板1001对应的对应表格1301的运行状态信息改写为「省电」。再者,向省电模式转换的契机,有例如在一定时间内不使用CPU1201等各种情况。
图18是表示将变成省电模式的计算机基板1001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处理步骤的例图。用户,与图14相同地启动终端装置1007,并向管理计算机1008要求选择计算机基板1001(处理2101)。管理计算机1008进行计算机基板1001的选择,但因为该用户已经在对应表格1301内登录了所使用的计算机基板,所以就选择那个计算机基板1001(处理2104)。而且,管理计算机1008,将选择的计算机基板1001的信息通知终端装置1007。这时,管理计算机1008,就将与指示从省电模式进行恢复的计算机基板1001所对应的对应表格1301的运行状态信息变更为「运行」(处理2501)。
此后,管理用计算机1008,指示在处理2104进行选择的、成为省电模式的计算机基板1001执行恢复处理(处理2502)。计算机基板1001,从主存储器1202读出恢复所需要的数据,恢复到进入省电模式前的状态(处理2503)。接收到计算机基板1001恢复,用户就指示终端装置1007进行业务处理(处理2504),终端装置1007指示以前所使用的计算机基板1001进行处理(处理2505),于是计算机基板1001再开业务。
图19是表示当计算机基板1001正在进行业务处理(处理2114)时转换为休止模式的处理步骤的例图。当向休止模式转换时,计算机基板1001,就进行将计算机基板1001全部的信息写出到硬盘装置1005的处理(处理2601、2)。此后,计算机基板1001,告知管理用计算机1008已变为休止模式。接收到通知的管理计算机1008,就将接收了通知的计算机基板1001对应的对表格1301的运行状态信息改写为「休止中」,并在休止中用户一览表1311中将转换为休止状态的计算机基板1001的有关用户的信息进行登录(处理2603)。此后,计算机基板1001通知电源控制机构1003he切断电源。据此,可将电力消耗降低到最小限度。
图20是表示从休止模式向再次开始处理的步骤的例图.与图14相同,用户通过终端装置1007向管理计算机1008要求应该启动计算机基板1001的信息(处理2103).接收到要求的管理用计算机,选择应该启动的计算机基板1001.在这个选择处理中,因为在休止中用户一览表1311内登录有休止中的用户,所以将要求的用户信息与休止中用户一览表1311进行比较,而选择应该启动计算机基板1001.这时,管理计算机1008,将启动的计算机基板1001对应的对应表格1301的运行状态信息改写为「运行中」,并且删除有关休止中用户一览表1311登录的用户信息(处理2104).此后,管理计算机1008,将所选择的计算机基板1001的号码告知终端装置1007.在这种情况下,当休止中的计算机基板1001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使用时,如上所述,就选择其他的计算机基板1001(处理2105).而且管理计算机1008指示电源控制机构1003向所选择的计算机基板1001供应电源,并启动计算机基板1001(处理2106).启动的计算机基板1001,将用于通过网络读出OS的BIOS送出委托发送给管理计算机1008(处理2107).
接收到BIOS送出委托的管理用计算机1008,就从所接收的委托中含有的计算机基板号码判断发送BIOS送出委托的计算机基板1001是从休止状态转换为再次开始的计算机基板,并将再次开始用的BIOS发送给计算机基板1001。再者,这个再次开始用的读出用BIOS,不是从分配给用户的存储区域读出引导装入程序和OS,而是让计算机基板1001执行将休止时存储区域保存的计算机基板1001的动作信息(存储器映射)读出的动作。再者,也可以使一个BIOS能执行通常的动作和进行从休止状态的再开的处理(处理2701)。计算机基板1001使用其BIOS,进行从硬盘装置1005将自己占用的地址的数据的读出委托(处理2702)。硬盘装置1005,当按照委托在向休止状态转换时,就将计算机基板1001写出的数据发送给计算机基板1001(处理2703)。此后,计算机基板1001进行将全部数据还原的再开处理(处理2704)。由此,计算机基板1001成为与转换为休止模式的时候相同的状态,就能从这里继续业务处理(处理211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电源控制机构1003是否向电源线1009通电,来控制计算机基板1001电源的开启、断开进行了说明了。可是,也可以始终给计算机装置1002接通电源,也可以采用用电源开关进行对各个计算机基板1001电源的开启、断开和重置的构成。
另外,图1所示的备份服务器1010,是对硬盘装置1005等所保存数据的进行备份的计算机。备份服务器1010,具有与硬盘装置1005相同的集合型磁盘装置、磁带转换器、或光盘存储装置等存储介质。备份服务器1010,用于管理者以适当的时间间隔将硬盘装置1005保存的数据进行备份。通过在系统中设置备份服务器1010,用户无需将每个用户在计算机基板1001上等分散存在的数据制作备份,而是由管理者将硬盘装置1005的备份统一制作在备份服务器1010上。因而,减少了用户和管理者应该进行的操作(维修保养等),从而在提高其便利性的同时,可降低管理者的管理成本。
实施方式2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实施方式(图1)中以电源控制机构1003与管理计算机1008,控制对计算机基板1001的电源投入的结构,做成管理计算机1008直接向计算机基板1001指示电源投入的结构。为此,在各个计算机基板1001-1~n上,分别连接专用电源(1601-1~n)。
具体来说,管理计算机1008,通过网络1006将向计算机基板1001电源投入作为特别的数据包而进行指示。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管理计算机1008受理电源投入指示的计算机基板1001的构成例图。与图2相比,不同点在于:通信功能IF1603连接电源控制线1602,电源控制线1602被连接到专用电源1601。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功能接口1603,一旦从网络1006接收特别数据包,就控制电源控制线1602,向专用电源1601指示电源的投入。收到指示的专用电源1601,向所对应的计算机基板1001供给电源。由此,启动从管理计算机1008接收到特别数据包的计算机基板1001。再者,在这里将电源作为个别分开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做成一体型的电源,向个别的计算机基板1001-1~n各自单独供给电源的构成。另外,也可以将电源双重化。
实施方式3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例图。
本实施方式,表示不仅由终端装置1007而且还由通过因特网1702的远程终端装置(1703-1~1703-k)控制计算机基板1001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因特网1702连接到网络1006的连接处设置防火墙网关1701.网络1006是一般称为内部网的企业等的专用网络,当从公司外连接时有必要在因特网1702的连接入口判断是否是正确的用户,防火墙网关1701就起到这个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防火墙网关1701,用认证信息等判定使用远程终端装置1703的用户是否正确,只有正确时(认证成功时)才允许远程终端装置1703使用内部网络1006.
实施方式4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例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远程终端装置1801通过无线接口1802进行通信。无线接口1802,通过基站1803与因特网1702连接。根据本实施方式,用户即使是在移动中也能使用计算机基板1001。在这里,无线接口1802使用的连接形态,可以是使用手机的无线连接,也可以是使用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形态。
再者,远程终端装置1703和1801的构成,可以与终端装置1007的构成相同。但,远程终端装置1801的通信功能IF1909,就成为与无线接口1802连接的接口。
实施方式5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例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用户使用图1记载的终端装置1007时,为了判定那个用户是否是正确的用户(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正确」是指在系统中由管理者等允许使用系统)使用确认设备2002。终端装置1007,为了访问确认设备2002使用读写器2001。读写器2001,通过通用IO接口1911与终端装置1007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理计算机1008进行使用了认证设备2002的用户认证,只有当正确的用户连接时,才允许用户使用计算机基板1001。再者,读写器2001,也可以与终端装置1007形成一体。
图21是表示认证设备2002的构成的例图。认证设备2002,装有控制器2802、安装了防篡改区域的IC卡部2808以及大容量的非易失性存储装置2814。把认证等安全性作为必要的处理在IC卡部2808进行,当希望保存文件数据等大容量数据时,就成为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2814的构成。控制器2802,控制IC卡部2802、非易失性存储器2814的使用(特别是分开使用)。
认证设备2002,通过终端2801连接读写器2001,从那里将信号转交给控制器2802。控制器2802,设有CPU2804、存储装置2805、IC卡用IF2806、非易失性存储器IF2807、和卡IF2803,并通过内部总线将它们互相连接起来。CPU2804判断所收到命令等是使用非易失性存储装置的、还是使用IC卡部的,并通过适当的接口向IC卡部2808或非易失性存储装置2814委托该命令的处理。
IC卡部2808,设有接口2809、CPU2810、存储装置2811、加密处理器2812、和非易失性存储装置2813,这些由内部总线互相连接。当在IC卡部2808进行处理时,例如在制作签名的处理等,就使用非易失性存储装置2813所保存的加密密钥,由加密处理器2812制作签名数据,并CPU2810通过接口2809将签名数据发送给控制器2802。
当使用非易失性存储装置2814时,控制器2802,与通常的文件相同对非易失性存储器进行访问。例如,控制器2802,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814中,如通信软件2815和程序库软件2816等那样,作为数据文件将所存储的东西作为文件访问。
图22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认证设备2002的认证步骤的一个例图。用户将认证设备2002装到读写器2001之后,将注册要求2901输入终端装置1007(处理2901)。这时终端装置1007,将认证所必需的程序库软件2816从认证设备200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814读出(处理2902)。终端装置1007对管理计算机1008发出注册要求(处理2903)。接收了注册要求的管理计算机1008,向终端装置1007送回认证信息要求(处理2904)。接收了认证信息要求的终端装置1007向认证设备2002送出证明书要求(处理2905)。接收了证明书要求的认证设备2002,将保存在IC卡部2808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813内的证明书读出并送出到终端装置1007(处理2906)。
终端装置1007还向认证设备2002发行签名要求(处理2907)。由于在那个签名的生成中,使用了保存在IC卡部2808内的加密密钥,所以认证设备2002,将为了取得加密密钥的使用许可的密码号码要求送回到终端装置1007(处理2908)。终端装置1007为了让用户输入用于使用加密密钥的密码号码,显示密码号码要求(处理2909)。用户输入密码号码(处理2910)。终端装置1007,将输入的密码号码发给认证设备2002(处理2911)。认证设备2002,确认接收的密码号码内容,当确认为正当的密码号码后,就使用IC卡部2809中的加密处理器2813等制作签名(处理2912),并将制作的签名数据发送给终端装置1007(处理2913)。此后,使用接收的签名数据,终端装置1007在与管理计算机1008之间实施公共密钥的交换2915(处理2914、2915)。由此,就被管理计算机认可使用终端装置1007的用户是正当的。
公共密钥交换结束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处理2101~2118在用户、终端装置1007、管理计算机1008、计算机基板1001、硬盘装置1005之间进行,用户在计算机基板100上进行业务处理,并进行结束处理。
而且,OS的启动处理2111之后,在进行业务启动处理期间,为了确认用户是否是使用计算机基板1001的正确的用户,也可以进行使用认证设备2002的IC卡部2808内保存的用户固有的加密密钥、用户识别符等信息的确认动作。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管理计算机1008将认证设备2002的IC卡部2808内保存的用户识别符与图5所示的用户使用区域一览表内登录的用户识别符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就分配与用户识别符对应的存储装置的存储区域。另外,当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基板1001由与上述用户识别符的对应被预先确定了时,管理计算机1008,就确定分配对应该用户识别符的计算机基板1001。
也就是,当公共密钥交换结束后,在处理2910所发送的密码号码或在处理2913将用户识别符从认证设备2002一起发送时的该用户识别符,从终端装置1007向管理计算机1008发送(处理2103)。
管理计算机1008,根据接收的用户识别符等,参照预先所定的用户识别符与计算机基板1001的对应表格(图3)指定计算机基板1001(处理2106),对指定的计算机基板1001,参照用户识别符和存储装置的对应表格(图5)发送所得到指定用户使用区域的地址(2106)。
上述计算机基板1001,根据所发送的地址,启动地址内保存的OS(2109、2110)。一旦OS启动,用户就可执行业务了。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进行使用认证设备2002的OS启动和保存在IC卡部2808的用户固有的证明书或加密密钥等信息的确认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可提供安全性更高的计算机系统.再者,终端装置1007与读写器可以构成为一体.
实施方式6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例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用户使用图9记载的远程终端装置1703时,为了判定是不是正确的用户而使用认证设备2002。远程终端装置1703通过通用IO接口1911与用于访问认证设备2002的读写器2001连接。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使用认证设备2002的用户认证不是管理计算机1008,而是由防火墙网关1701进行。用户认证等的步骤,与图22的说明的相同。
但在图22中,防火墙网关1701实施管理计算机1008进行的处理。通过由防火墙网关1701认证,可以仅使正确的用户连接到网络1006。除了防火墙网关1701中的用户认证外,也可以在管理用计算机1008中进行使用认证设备2002的用户认证。由此,不仅可以确认网络1006的使用权,用户还可以确认是否是管理计算机1008所管理的计算机基板1001等的正当的使用者。由防火墙网关1701及管理计算机1008的双方进行使用认证设备2002的用户认证步骤,在用户、认证设备2002、终端装置1007及防火墙网关1701实施了图22所示的处理2901~2915后,再次成为用户、认证设备2002、终端装置及管理计算机1008进行处理2901~2915的步骤。
实施方式7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例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储存装置3000内置硬盘装置1005,并将这个储存装置3000适用于图7说明过的系统构成的例子。储存装置3000内装有访问权判定部3001,该访问权判定部3001判定由连接在网络1006的计算机访问硬盘装置1005的正当性。但,也可以由硬盘装置1005所拥有的控制部进行访问权判定。在这种情况下,照样使用硬盘装置1005。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计算机基板1001开始对硬盘装置1005进行访问的阶段,由访问权判定部3001判定该计算机基板1001(实际上是使用该计算机基板1001的用户)是否是作为允许使用硬盘装置1005的而已被登录过。然后,只有已被登录的计算机基板1001,才能访问硬盘装置1005。
图24是表示在访问权判定部3001中保存的访问管理一览表3002的一个例图。访问权判定部3001,根据这个访问管理一览表3002登录的信息,判定可访问硬盘装置1005的计算机基板1001。在访问管理一览表3002中,保存赋予计算机基板1001的客户机识别符3003与赋予硬盘装置1005的存储装置识别符(3004、3005)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只有与这个访问管理一览表3002登录的客户机识别符3003对应的计算机基板1001,才能够访问与那个客户机识别符对应的存储装置识别符所表示的硬盘装置1005内的存储区域。这个访问管理一览表3002所登录的信息,通过管理计算机1008等输入到访问权判定部3001。
具体来说,客户机识别符,保存与图5所示的用户名1402对应的信息;存储装置识别符,由硬盘名称和逻辑单元号码构成,保存与图5所示的硬盘名称1403和逻辑单元号码1404对应的信息。
图25是表示由储存装置3000启动的处理步骤的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图14的处理步骤外,还追加了在储存装置3000中的处理3010.通过伴随来自用户的启动要求的一连串的步骤,计算机基板1001使用从管理计算机1008发送的BIOS,进行从储存装置3000读出数据的委托(处理2101~2109).这时计算机基板1001,把从管理计算机1008同BIOS一起发送的用户名1402的信息,也作为客户机识别符发送给储存装置3000.在储存装置3000中,访问权判定部3001参照访问管理一览表3002,判定与成为访问对象的硬盘装置1005的存储装置识别符对应的客户机识别符和从计算机基板1001发送的客户机识别符是否一致(处理3010).如果信息一致,访问权判定部3001,就作为允许要求访问计算机基板1001的计算机,允许对硬盘装置1005的访问处理.以后,通过继续的一连串处理,用户就能够进行在计算机基板1001上的业务.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访问储存装置的系统形态中,由于储存装置可事先核查所访问的计算机的正当性,所以可排除错误的用户进行的访问,从而能提供安全的系统。
实施方式8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例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启动计算机基板1001,需要由计算机基板1001本身从管理计算机1008取得用于将OS通过网络读出的BIOS。但是,当计算机基板1001的台数增加时,管理计算机1008与计算机基板1001之间的网络负荷就会增大。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分散网络负荷,将连接集线器装置1004的计算机基板1001分成多个组群,以这些组群为单位设置发送BIOS的基板管理计算机3100。在这里作为分组的方法,有按组群设置多个集线器装置1004本身的情况,或将一个集线器装置1004通过VLAN逻辑分割为多个而构成组群的情况。计算机基板1001,从自己所属组群的集线器装置1004(或VLAN)所连接的基板管理计算机3100取得BIOS。
图27是表示为了实施本实施方式,在管理计算机1008内保存的对应表格1301的例图。与图3所示的对应表格1301相同,保存计算机基板的号码1302、电源状态1303、用户名1304、属性信息1305和运行状态1307,此外,作为用来表示计算机基板1001所属组群信息,还保存所属组群的号码1307。计算机基板1001,将组群号码1307与计算机基板的号码1302组合起来进行管理,以决定唯一的计算机基板1001(即在不同组群可以存在相同号码的计算机基板)。因此,由管理计算机1008管理的其他信息(休止中用户一览表1311)中,代替计算机基板的号码,以计算机基板的号码和组群号码的组合来管理计算机基板。
图28是表示保存基板管理计算机3100内所保存的计算机基板1001的网络信息的基板网络对应表格3110的例图。在基板网络对应表格3110中,作为与表示组群信息的号码3114和表示计算机基板1001的号码3111对应的、计算机基板1001的网络信息,保存MAC地址3112,并保存预定分配给计算机基板1001的IP地址3113。
图29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用基板管理计算机3100时的计算机基板1001的启动处理步骤的图。在图29表示的处理中,除了在图25说明过的处理步骤之外,作为新的步骤还追加了处理3120~3125。
通过伴随来自用户的启动要求的一连串步骤(处理2101~2104),管理计算机1008,为了向所选择的计算机基板1001投入电源,向计算机基板1001所属组群的基板管理计算机3100发送所选择的计算机基板1001的组群号码1307和基板号码1302(处理2106)。
接收到所发送的号码的基板管理计算机3100,指示向对应基板号码1302的计算机基板1001投入电源.再者,电源投入的具体方法,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管理计算机1008和电源控制机构1003而进行的方法由基板管理计算机3100进行就可以了(处理3120).投入电源的计算机基板1001,为了确立网络连接,将自身具有的通信功能IF1209的MAC地址发送给基板管理计算机3100(处理3121).接收了计算机基板1001的MAC地址的基板管理计算机3100,参照基板网络对应表格3110,返送对应MAC地址的IP地址3113.接着,计算机基板1001,使用接收的IP地址3113,将用于通过网络读出OS的BIOS送出委托发送给基板管理计算机3100(处理2107).基板管理计算机3100,将对应IP地址3113的计算机基板1001的组群号码1307及基板号码1302,与读出用BIOS一起发送给计算机基板1001(处理2108).
接收了BIOS的计算机基板1001执行该BIOS,为了取得储存装置的信息,这次,给管理计算机1008,发送计算机基板1001的组群号码1307和基板的号码1302(处理3123)。管理计算机1008,从组群号码1307和基板的号码1302,读出对应那个计算机基板1001的用户名1304,将那个用户名1304信息,和与那个用户名1304一致的对应用户名1402的硬盘名称1403及逻辑单元号码1404的信息返送给计算机基板1001(处理3124)。
计算机基板1001,把发送来的信息,作为客户机识别符3004、存储装置识别符(3004、3005)使用,对储存装置3000进行自己占有的存储区域内所保存的数据的读出委托(处理2109)。储存装置3000进行访问权判定(处理3010)。在向储存装置3000进行访问的开始阶段,计算机基板1001,将自己的通信功能IF1209的IP地址通知管理计算机1008(处理3125),管理计算机1008将那个IP地址通知终端装置1007(处理2105)。以后的步骤与图23相同,通过继续的一连串的处理,用户,就可以进行在计算机基板1001上的业务。
通过本实施方式,即使计算机基板1001的台数增加,也可以将由于读出用BIOS的发送所造成的网络负荷的增加控制在一定量,从而可提供稳定运行的系统。
实施方式9
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9的例图。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1007为了通过网络与计算机基板1001连接,需要使用分配给各个计算机基板1001的网络地址(IP地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终端装置1007连接的网络连接1909与网络1006之间,设置应用网关装置3200,对终端装置1007隐蔽分配给计算机基板1001的网络地址。由此,加强安全性。
图31是表示在应用网关装置3200中保存的转换地址对应表格3210的一个例图。转换地址对应表格3210,与在终端装置1007通过网络连接1909与应用网关装置3200连接时使用的、分配给应用网关装置3200的IP地址A3211及其连接端口号码3212,以及应用网关装置3200通过网络连接3201在与网络1006连接的设备连接时、作为表示发送目的地的网络地址使用的IP地址B3213及其连接的端口号码3214对应起来进行保存。
应用网关装置3200,当从终端装置1007发送的数据包所包含的发送目的地的IP地址与IP地址A3211一致时,就将那个数据包内包含的发送目的地的IP地址与端口号码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B3213与端口号码3214,并将转换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网络1006。
另外,当通过网络1006接收到的数据包所包含的发信源的IP地址与IP地址B3213一致时,应用网关装置3200,就将数据包所包含的发信源的IP地址与端口号码转换为IP地址A3211与端口号码3212,并将转换的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连接1909.
也就是,在IP地址A3211中,设定应用网关装置3200的网络连接1909侧的IP地址,在IP地址B3213中,设定连接在网络1006上的机器的IP地址。通过这样做,连接在网络连接1909的机器与连接在网络1006的机器,通过应用网关装置3200的IP地址可进行网络连接。再者,当IP地址B3213的值为“000.000.000.000”时,该端口号码3212未使用,行3215假定是预先设定了用于终端装置1007与管理计算机1008进行网络连接的值。
再者,应用网关装置3200的转换地址对应表格3210的内容,通过管理计算机1008等经由网络登录。
图32是使用了应用网关装置3200时的启动处理步骤的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图29的处理步骤外,作为新的步骤还追加了处理3120~3223。在图32中,在终端装置1007与连接到网络1006的机器之间的通信(处理2103、2105、2113、2116、2117),全部通过应用网关装置3200。具体来说,把来自终端装置1007的要求在应用网关装置3200中进行转换,对网络1006所连接的装置,使其看起来如同是来自应用网关装置3200的通信。具体来说,如上述,这点在应用网关装置3200中,通过按照转换地址对应表格3210内的值进行IP地址与端口号码的转换来实现。
而且,通过伴随来自用户的启动要求的一连串的步骤,管理计算机1008,从计算机基板1001接收计算机基板自己的IP地址(处理2101~2104、2106~2110、3010、3120~3125)。管理计算机1008,将接收的IP地址与预先确定的服务用端口号码的信息发送给应用网关装置3200,委托分配新的端口号码3212。应用软件网关装置3200,参照转换地址对应表格3210,寻找未使用的行表项,在该表项将发送来的IP地址与端口号码分别写入IP地址B3213与端口号码3214,并将该表项的IP地址A3211与端口号码3212返送给管理计算机1008(处理3221)。管理计算机1008,将接收的IP地址A3211与端口号码3212发送给终端装置1007(处理2105),终端装置1007通过以后的一连串的步骤(处理2111~2118),就能够执行作业。
再者,当计算机基板1001停止时,计算机基板1001向管理计算机1008发送停止通知(处理3222),管理计算机1008,将接收的通知的发信源IP地址发送给应用网关装置3200(处理3223)。应用网关装置3200通过将发送来的与IP地址一致的表项作为未使用状态,结束一连串的步骤。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终端装置1007连接的网络连接1909与网络1006之间,设置应用网关装置3200,通过对终端装置1007隐蔽分配给计算机基板1001的网络地址,图谋强化安全性。再者,本实施方式,不言而喻,也可适用于使用图9所示的通过因特网1702的远程终端装置1703的形态,或图10所示的通过无线接口1802的远程终端装置1801的形态。
另外,本实施方式,还可适用于如图12所示当用户使用终端装置1007时、为判定是否是正确的用户而使用认证设备2002的情况。
图33表示当使用认证设备2002时,计算机基板1001的启动处理步骤的例图。在本步骤中,在图22说明的步骤中,将管理计算机1008进行的处理由应用网关装置3200实施。公共密钥交换结束后的步骤,即处理2101以后,与图32所示的步骤相同。
而且如果将上述实施方式组合,用户从终端装置1007使用认证设备2002,通过进行认证,管理计算机1008与基板管理计算机3100联合,对分配给认证过的用户的计算机基板1001,使用分配给认证用过的户的储存装置3000内的硬盘装置,启动OS与业务应用程序,而且通过应用网关装置3200,通过确立在仅认证过的用户可使用的终端装置1007与计算机基板1001之间的网络连接的通路,能够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可执行用户的作业.

Claims (21)

1.一种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多个计算机基板的计算机装置;
介于网络与所述计算机装置连接,并有多个保存区域的存储装置;
管理所述计算机装置与所述存储装置的管理计算机;
介于网络与所述管理计算机连接的终端装置,
所述管理计算机,配备有确定使用者信息与所述保存区域的对应关系的第一表格,
所述管理计算机,当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包括使用者信息的所述计算机基板的使用要求时,在所述多个计算机基板中选择未使用的计算机基板,并将能够使用的计算机基板号码返送给所述终端装置,
根据所述第一表格,分配与所述使用者信息对应的存储区域,并将特别指定所述存储区域的地址发送给所述计算机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计算机将所述使用者信息与所述选择的计算机基板号码对应登录在第二表格上,
采用所述第二表格,管理所述计算机基板是否在省电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表格上,预先确定所述使用者信息和所述计算机基板号码的对应关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计算机,设有规定所述计算机基板是否在休止状态的第三表格,参照所述第二表格及第三表格,判断所述计算机基板是否在未使用状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表格中,记载着确定安装在计算机基板上的CPU或存储装置性能的属性信息,
当所述终端装置重新启动时,所述管理计算机,参照所述第二表格,分配与重启前选择的计算机基板有相同属性信息的其他计算机基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不能选择与重新启动前选择的计算机基板有相同属性信息的其他计算机基板时,所述管理计算机,参照所述第二表格,分配与重新启动前选择的计算机基板有类似属性信息的其他计算机基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连接保存有使用者信息的认证信息的存储介质,所述管理计算机,参照所述认证信息与所述第一表格、以及所述第二表格所登录规定的预先确定的所述使用者信息和所述计算机基板号码的对应关系,特别指定所述使用者能够使用的计算机基板及存储区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计算机,为了取得所述存储装置的使用区域的使用权,配备登录了识别符信息的第四表格,
所述计算机基板,从所述管理计算机取得所述第四表格保存的识别符信息,向所述存储装置发送取得的识别符信息,所述存储装置判定从所述计算机基板接收的识别符信息的正误,所述计算机基板在根据判断结果判断为所述识别符信息正确的情况下,才使用所述存储装置的使用区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网络上连接的第二管理计算机提供用于从所述存储装置向所述计算机基板读出操作系统的第一程序,
所述计算机基板,
取得用于从所述第二管理计算机读出操作系统的第二程序,所述第二程序从管理所述计算机装置与所述存储装置的管理计算机取得在所述第一表格登录的使用者信息与所述保存区域的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计算机装置的网络上,配备有在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计算机基板中进行通信中介的通信装置,
所述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管理计算机,取得用于与所选择的所述计算机基板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信息,
所述终端装置介于所述通信装置,取得用于与所选择的所述计算机基板进行通信的第二网络信息,
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通信装置采用第二网络信息进行通信,接着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计算机基板采用第一网络信息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计算机基板之间的通信,是由所述通信装置的中介而进行的。
11.一种计算机管理方法,是在具有:有多个计算机基板的计算机装置、介于网络与所述计算机装置连接并有多个保存区域的存储装置、管理所述计算机装置和所述存储装置的管理计算机、介于网络与所述管理计算机连接的终端装置的计算机系统中的计算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设有:
从所述终端装置向所述管理计算机发送所述计算机基板的使用要求的工序;
所述管理计算机,从所述多个计算机基板内选择未使用的计算机基板,并将选择的计算机基板通知所述终端装置的工序,
所述管理计算机,对所选择的所述计算机基板进行投入电源处理的工序,
所述管理计算机,特别指定表示发送所述使用要求的使用者的使用者信息对应的所述存储装置的使用区域,并向所述选择的计算机基板,参照用户识别符和存储装置的对应表格发送所得到指定用户使用区域的地址的工序,
读出所述存储装置的使用区域内保存的操作系统并发送给所述选择的计算机基板,使所述终端装置能够执行所述选择的计算机基板的工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计算机,设有确定使用者信息与所述保存区域对应的表格,根据该表格,特别指定所述使用者能够使用的所述保存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计算机,将所述使用者信息与所述选择的计算机基板号码对应登录在第一表格上,
采用所述第一表格,管理所述计算机基板是否为省电模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表格上,预先确定所述使用者信息和所述计算机基板号码的对应关系。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计算机,具有规定所述计算机基板是否在休止状态的第二表格,
参照所述第一表格及第二表格,判断所述计算机基板是否未使用。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表格中,记载着确定安装在计算机基板上的CPU或存储装置性能的属性信息,
当所述终端装置重新启动时,所述管理计算机,参照所述第一表格,分配与重启前选择的计算机基板有相同属性信息的其他计算机基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计算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不能选择与重新启动前选择的计算机基板有相同属性信息的其他计算机基板时,所述管理计算机,参照所述第一表格,分配与重新启动前选择的计算机基板有类似属性信息的其他计算机基板。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连接保存有使用者信息的认证信息的存储介质,所述管理计算机,参照所述认证信息与所述表格以及第一表格所规定的预先确定的所述使用者信息和所述计算机基板号码的对应关系,特别指定所述使用者能够使用的计算机基板及存储区域。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计算机,配备用于取得所述存储装置的使用区域的使用权而登录了识别符信息的第三表格,
所述计算机管理方法具有:所述计算机基板从所述管理计算机取得在所述第三表格保存的识别符信息的工序;
所述计算机基板将取得的识别符信息发送给所述存储装置的工序;
判定所述存储装置接收的识别符信息正误的工序,
只有当所述存储装置判断为正确的识别符信息的情况下,所述计算机基板才使用所述存储装置的使用区域。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网络上连接有第二管理计算机,提供用于从所述存储装置向所述计算机基板读出操作系统的第一程序,
所述计算机管理方法具有:投入电源的所述计算机基板取得用于从所述第二管理计算机读出操作系统的第二程序的工序;
所述第二程序从管理所述计算机装置与所述存储装置的管理计算机取得在所述表格登录的使用者信息与所述保存区域的信息的工序。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计算机装置的网络上,配备有在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计算机基板进行通信中介的通信装置,
具有:所述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管理计算机,取得为了与所选择的所述计算机基板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信息的工序;
所述终端装置介于所述通信装置取得用于与所选择的所述计算机基板进行通信的第二网络信息的工序,
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通信装置采用第二网络信息进行通信,接着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计算机基板采用第一网络信息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装置和所述计算机基板之间的通信是由所述通信装置的中介而进行的。
CN2005800005432A 2004-04-12 2005-01-28 计算机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02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6334/2004 2004-04-12
JP2004116334 2004-04-12
JP212459/2004 2004-07-21
JP2004212459A JP2005327233A (ja) 2004-04-12 2004-07-21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PCT/JP2005/001239 WO2005101205A1 (ja) 2004-04-12 2005-01-28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0255A CN1820255A (zh) 2006-08-16
CN1820255B true CN1820255B (zh) 2010-05-05

Family

ID=36919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0054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0255B (zh) 2004-04-12 2005-01-28 计算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20120A1 (zh)
JP (2) JP2005327233A (zh)
KR (1) KR100924410B1 (zh)
CN (1) CN1820255B (zh)
WO (1) WO20051012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7233A (ja) * 2004-04-12 2005-11-24 Hitachi Ltd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7370227B2 (en) * 2005-01-27 2008-05-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sktop computer blade fault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2007094610A (ja) 2005-09-28 2007-04-12 Hitachi Ltd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2007156587A (ja) 2005-12-01 2007-06-21 Hitachi Ltd 電源制御方法およびこれを実現するシステム
JP4663497B2 (ja) * 2005-12-01 2011-04-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割当管理方法
JP4692251B2 (ja) 2005-12-01 2011-06-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アクセスを提供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管理方法
JP2007188139A (ja) * 2006-01-11 2007-07-26 Hitachi Ltd サーバ装置およびレンタルサーバシステム
JP4663528B2 (ja) * 2006-01-12 2011-04-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計算機割当システム
JP2007233815A (ja) * 2006-03-02 2007-09-13 Hitachi Ltd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割当管理方法
JP4854404B2 (ja) * 2006-07-07 2012-01-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用方法
JP2008059529A (ja) * 2006-09-04 2008-03-13 Hitachi Ltd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コンピュータ運用方法
JP4926636B2 (ja) 2006-09-29 2012-05-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
JP2008098792A (ja) * 2006-10-10 2008-04-24 Hitachi Ltd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との暗号化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08123493A (ja) * 2006-10-16 2008-05-29 Hitachi Ltd リモートアクセス環境におけるコンピュータ管理サーバ
JP4748066B2 (ja) * 2007-01-10 2011-08-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ストレージ装置
JP2008186238A (ja) * 2007-01-30 2008-08-14 Hitachi Ltd 電源管理方法、管理システム、クライアントサーバシステム、電源制御画面の表示方法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JP4789819B2 (ja) 2007-01-31 2011-10-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とデータの管理方法、管理システム、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シンクライアント端末、管理サーバ、および、リモート計算機
JP2008204120A (ja) * 2007-02-20 2008-09-04 Hitachi Ltd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CN101627369A (zh) * 2007-03-09 2010-01-1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服务器功能切换设备、方法和程序及瘦客户端系统和服务器设备
US9047190B2 (en) 2007-04-10 2015-06-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rusion protection for a client blade
US8539238B2 (en) * 2007-05-09 2013-09-17 Intel Corporation Authenticated nonvolatile memory signing operations
JP4618278B2 (ja) * 2007-08-06 2011-01-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源制御方法およびこれを実現するシステム
JP4990079B2 (ja) * 2007-09-18 2012-08-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スク領域割当管理システム、ディスク領域割当管理方法、管理サーバ、および計算機
JP4997063B2 (ja) * 2007-10-29 2012-08-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計算機の起動方法及び計算機システム
JP5365526B2 (ja) * 2008-01-25 2013-12-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5523714B2 (ja) * 2009-01-16 2014-06-18 株式会社東芝 シンクライアントシステム
JP5337675B2 (ja) * 2009-11-26 2013-11-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端末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101152243B1 (ko) 2010-09-15 2012-06-08 주식회사 캐드임팩트 클라이언트 서버 시스템의 클라이언트 원격 조정 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클라이언트 서버 시스템
JP4723686B2 (ja) * 2010-10-14 2011-07-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割当管理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97428A1 (en) * 2001-10-26 2003-05-22 Kambiz Afkhami Internet server appliance platform with flexible integrated suite of server resources and content delivery capabilities supporting continuous data flow demands and bursty demands
US6594775B1 (en) * 2000-05-26 2003-07-15 Robert Lawrence Fair Fault handling monitor transparently using multiple technologies for fault handling in a multiple hierarchal/peer domain file server with domain centered, cross domain cooperative fault handling mechanis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34627A (ja) * 1993-11-10 1995-05-23 Hitachi Ltd 計算機システム
JP2004086921A (ja) * 1995-02-24 2004-03-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ルチプロセッサシステムおよびマルチプロセッサ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タスクを実行する方法
JP4292693B2 (ja) * 2000-07-07 2009-07-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計算機資源分割装置および資源分割方法
US20030033463A1 (en) * 2001-08-10 2003-02-13 Garnett Paul J. Computer system storage
JP3879471B2 (ja) * 2001-10-10 2007-02-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計算機資源割当方法
US6931568B2 (en) * 2002-03-29 2005-08-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ail-over control in a computer system having redundant service processors
US7627693B2 (en) * 2002-06-11 2009-12-01 Pandya Ashish A IP storage processor and engine therefor using RDMA
US6950952B2 (en) * 2002-08-01 2005-09-27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power level control based on a board latch state
US7765299B2 (en) * 2002-09-16 2010-07-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ynamic adaptive server provisioning for blade architectures
US7228345B2 (en) * 2002-10-15 2007-06-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rver with LAN switch that connects ports based on boot progress information
US20040088414A1 (en) * 2002-11-06 2004-05-06 Flynn Thomas J. Reallocation of computing resources
JP4034201B2 (ja) * 2003-02-06 2008-01-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計算機資源利用方式及び計算機資源利用方法
US7124321B2 (en) * 2003-02-10 2006-10-17 Sun Microsystems, Inc. Adaptive throttling
JP4597488B2 (ja) * 2003-03-31 2010-12-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ログラム配置方法及びその実施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処理プログラム
US7334064B2 (en) * 2003-04-23 2008-02-19 Dot Hill Systems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server blade for embedded storage appliance
JP2004355351A (ja) * 2003-05-29 2004-12-16 Hitachi Ltd サーバ装置
US20040250035A1 (en) * 2003-06-06 2004-12-09 Atkinson Lee W.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ffecting computer system
US20070067366A1 (en) * 2003-10-08 2007-03-22 Landis John A Scalable partition memory mapping system
JP2005284497A (ja) * 2004-03-29 2005-10-13 Hitachi Ltd 中継装置、管理サーバ、中継方法および認証方法
JP2005327233A (ja) * 2004-04-12 2005-11-24 Hitachi Ltd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2005301708A (ja) * 2004-04-13 2005-10-27 Hitachi Ltd 記憶装置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ソフトウェア管理方法及び記憶装置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94775B1 (en) * 2000-05-26 2003-07-15 Robert Lawrence Fair Fault handling monitor transparently using multiple technologies for fault handling in a multiple hierarchal/peer domain file server with domain centered, cross domain cooperative fault handling mechanisms
US20030097428A1 (en) * 2001-10-26 2003-05-22 Kambiz Afkhami Internet server appliance platform with flexible integrated suite of server resources and content delivery capabilities supporting continuous data flow demands and bursty demand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4192A 2002.01.25
JP特开2004-110791A 2004.04.08
JP特开2004-86921A 2004.03.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327233A (ja) 2005-11-24
US20070220120A1 (en) 2007-09-20
KR20070005903A (ko) 2007-01-10
CN1820255A (zh) 2006-08-16
JP2007310901A (ja) 2007-11-29
KR100924410B1 (ko) 2009-10-29
WO2005101205A1 (ja) 2005-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0255B (zh) 计算机系统
US10069914B1 (en)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for long term data storage
EP3338186B1 (en) Optimal storage and workload placement, and high resiliency, in geo-distributed cluster systems
CN102947797B (zh) 使用横向扩展目录特征的在线服务访问控制
US20180373887A1 (en)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for long term data storage
CN101194266B (zh) 基于不可信持久时间源的受保护时钟管理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装置
CN100450033C (zh) 访问网络上计算机资源的管理方法和系统
JP3415456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コマンド使用権限制御方法なら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CN100544362C (zh) 设备管理系统
JP4692251B2 (ja) アクセスを提供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管理方法
CN100478937C (zh) 计算机系统
US10936294B2 (en) Blockchain-based software compliance system
US2010006404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N105718785A (zh) 用于免认证组态的计算机实施方式与系统
JP2009259046A (ja) マスタ管理システム、マスタ管理方法、およびマスタ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03413083A (zh) 单机安全防护系统
US8046607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from a computing device when the computing device is in a hibernate or power off state
JP2008123388A (ja) 周辺機器の割当て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管理装置
CN101594386B (zh) 基于分布式策略验证的可信虚拟组织构建方法及装置
JP4843499B2 (ja) 制御プログラ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CN100508468C (zh) 分布式节点动态管理数据自适应交换方法
JP5090809B2 (ja) 管理サーバおよび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200658B2 (ja) サーバシステム
JP2010267146A (ja) コンピュータ資源割り当て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資源割り当て方法、シンクライアント端末、およびターミナルサーバ
KR20020010287A (ko) 네트워크 트래픽 분산 기법을 이용한 어플리케이션 서비스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