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2158B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2158B
CN1812158B CN2006100027419A CN200610002741A CN1812158B CN 1812158 B CN1812158 B CN 1812158B CN 2006100027419 A CN2006100027419 A CN 2006100027419A CN 200610002741 A CN200610002741 A CN 200610002741A CN 1812158 B CN1812158 B CN 18121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late
plate
secondary cell
resin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027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2158A (zh
Inventor
尾形义明
浜田真治
江藤丰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669718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812158(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12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2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12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21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63Cells or batteries with horizontal or inclin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34Gastight accumulators
    • H01M10/345Gastight metal hydride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12Monobloc comprising multiple compart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5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5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59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5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6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5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64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66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 H01M50/169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by welding, brazing or sold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01M50/529Intercell connections through partitions, e.g. in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01M50/636Closing or sealing filling ports, e.g. using lids
    • H01M50/645Plu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长方体形的外壳体部件,其具有多个容纳部分,每个所述容纳部分容纳多个电极板组中的每个,以及盖部件,其闭合外壳体部件的插口,通过所述插口将每个电极板组插入每个容纳部分中。所述外壳体部件通过注塑由树脂整体制成。在相互垂直的宽度、高度和深度方向中尺寸最小的深度方向(最小尺寸方向)上,将电池外壳分成盖部件和外壳体部件。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提出各种二次电池用作便携式装置或设备的电源、或者电动车或混合电动车(例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2001-176487和2003-282043)的电源。
在上述公开中描述的每种二次电池包括整体电池外壳(外壳体),其包括多个长方体电池槽和盖部件。每个电池槽具有宽度较窄的短侧表面和宽度较宽的长侧表面。电池槽在各自的短侧表面整体地彼此连接。盖部件整体闭合每个电池槽的上部开口。在每个电池槽中,容纳一个电极板组,其包括多个平行于长侧表面层叠的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从而构成电池。另外,将电池的在电池槽之间的连接的方向上相邻的端部串联。从而,制造组装型二次电池。
在上述公开中公开的每种二次电池被形成为,使得深度(高度)是其高度、宽度和长度中最大的尺寸。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中通过注塑由树脂整体模制包括上述整体串联的电池槽的整体电池外壳,这样的电池外壳难于制造,因为每个电池槽的大深度导致了高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考虑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电池外壳(外壳体或者壳部件)的便宜的二次电池,所述外壳可以通过注塑便宜地由树脂制造。
本发明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在随后的描述中部分提出,一部分通过这些描述将变得明显,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获得了解。通过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装置和组合,可以了解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多个电极板组,每个所述组具有正电极板、负电极板以及隔离器;电池外壳,其包括:长方体形的外壳体部件,其具有多个容纳部分,在所述容纳部分中分别容纳有所述多个电极板组;以及盖部件,其闭合所述外壳体部件的插口,通过所述插口所述电极板组被分别插入所述容纳部分中;其中所述外壳体部件通过注塑由树脂整体制成,以及在所述电池外壳的在相互垂直的宽度、高度和深度中尺寸最小的方向上,所述电池外壳被分成所述盖部件和所述外壳体部件。
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电池的外壳体部件通过注塑由树脂整体制成。在电池外壳的在相互垂直的宽度、高度和深度中尺寸最小的方向上,所述电池外壳被分成所述盖部件和所述外壳体部件,从而外壳体部件的深度相比于在除最小尺寸以外的方向上将电池外壳分成盖部件和外壳体部件的情况为最浅。这使得对于制造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可以便于对外壳部件的注塑。可以实现容易地将电极板组插入外壳体部件的容纳部分。因此,可以便宜地提供本发明的二次电池。
在上述二次电池中,优选盖部件包括金属板和覆盖部分,所述覆盖部分由树脂制成并覆盖所述金属板。
通常,具有树脂电池外壳的二次电池具有这样的缺点,即水汽、氧气、氢气以及其它气体在长时间中可能穿过电池外壳逐渐泄漏。尤其是,在镍氢蓄电池中,当部分氢气穿过树脂电池外壳泄漏时,电池中的氢气减少,从而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容量变得不平衡,这降低了电池的特征。
与之对比,将本发明的二次电池设置为,使得盖部件包括金属板和覆盖金属板的树脂覆盖部分。利用该包括金属板的盖部件,可以防止氢气或者类似气体穿过盖部件泄漏。从而,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可以防止氢气或类似气体泄漏到外部。
并且,由于二次电池对应于充电/放电将发热,因此需要适当地冷却二次电池。与之对比,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包含金属板的盖部件具有优良的散热特征,从而可以适当地冷却二次电池。
在上述的二次电池中,优选盖部件包括树脂板和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由金属箔制成、并被层叠在所述树脂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盖部件包括树脂板和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由金属箔制成、并被层叠在所述树脂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在盖部件中提供金属层,使得可以防止氢气或者类似气体穿过盖部件泄漏。因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可以防止氢气或类似气体泄漏到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多个电极板组,每个所述组具有正电极板、负电极板和隔离器;以及电池外壳,其包括:长方体形的外壳体部件,其具有多个容纳部分,在所述容纳部分中分别容纳有所述多个电极板组;以及盖部件,其闭合所述外壳体部件的插口,通过所述插口所述电极板组被分别插入所述容纳部分中;其中所述外壳体部件包括:壳部件,其包括矩形框架和一个或多个分隔壁,所述壁将所述框架分隔成所述多个容纳部分,所述壳部件通过注塑由树脂整体制成;以及闭合部件,其闭合所述壳部件的开口,所述开口相对于所述插口;在所述电池外壳的在相互垂直的宽度、高度和深度中尺寸最小的一个的方向上,所述电池外壳被分成所述盖部件和所述外壳体部件。
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外壳体部件包括具有框架和分隔壁的壳部件,以及用来闭合壳部件的开口的闭合部件。该壳部件通过注塑由树脂整体制成。另外,在电池外壳的相互垂直的宽度、高度和长度中尺寸最小的一个的方向上,将所述电池外壳分成盖部件和外壳体部件,使得外壳体部件的深度最浅。从而,壳部件的框架部分的长度最短。这使得对于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制造,可以便于注塑壳部件。可以实现容易地将电极板组插入外壳体部件的容纳部分。因此,可以便宜地提供本发明的二次电池。
在上述二次电池中,优选盖部件包括金属板和覆盖部分,所述覆盖部分由树脂制成并覆盖所述金属板。
将本发明的二次电池设置为,使得盖部件包括金属板和覆盖金属板的树脂覆盖部分。利用该具有金属板的盖部件,可以防止氢气或者类似气体穿过盖部件泄漏。从而,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可以防止氢气或类似气体泄漏到外部。
另外,由于二次电池对应于充电/放电将发热,因此需要适当地冷却二次电池。与之对比,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包括金属板的盖部件具有优良的散热特征,因此能够适当地冷却二次电池。
可选地是,在上述二次电池中,盖部件可以包括树脂板和金属层,该金属层由金属箔制成、并被层叠在所述树脂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盖部件包括树脂板和金属层,该金属层由金属箔制成、并被层叠在所述树脂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在盖部件中提供金属层,使得可以防止氢气或者类似气体穿过盖部件泄漏。因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能够防止氢气或类似气体泄漏到外部。
在上述二次电池中,优选闭合部件包括金属板和覆盖部分,该覆盖部分由树脂制成并覆盖所述金属板。
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闭合部件包括金属板和树脂覆盖部分,该覆盖部分覆盖所述金属板。利用该具有金属板的闭合部件,可以防止氢气或者类似气体穿过闭合部件泄漏。从而,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可以防止氢气或类似气体泄漏到外部。另外,包括金属板的闭合部件具有优良的散热特征,从而可以适当地冷却二次电池。
可选地是,在上述二次电池中,闭合部件包括树脂板和金属层,该金属层由金属箔制成、并被层叠在所述树脂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闭合部件包括树脂板和金属层,该金属层由金属箔制成、并被层叠在所述树脂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在闭合部件中提供金属层,使得可以防止氢气或者类似气体穿过闭合部件泄漏。因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能够防止氢气或类似气体泄漏到外部。
在上述二次电池中,优选外壳体部件具有一个或多个分隔壁,所述壁将所述外壳体部件分隔成多个容纳部分,每个所述分隔壁被形成为具有一个或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使相邻的两个所述容纳部分之间连通,以及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通孔,置于所述容纳部分中的所述正电极板和所述负电极板被直接或间接地电连接到置于所述相邻的容纳部分中的所述正电极板和所述负电极板中的任一个。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通过在分隔壁上形成的通孔,置于所述容纳部分中的所述正电极板和所述负电极板被直接或间接地电连接到置于所述相邻的容纳部分中的所述正电极板和所述负电极板中的任一个。在制造所述结构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将正和负电极板(电极板组)插入每个容纳部分,然后利用焊接通过任一部件直接或间接地将其彼此连接。因此,外壳体部件优选具有更大的开口来提供优良的可操作性,以通过其它部件直接或间接地焊接相邻容纳部分中的正和负电极板。
与之对比,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如上所述,在电池外壳的相互垂直的宽度、高度和长度中尺寸最小的一个的方向上,将电池外壳分成盖部件和外壳体部件。这种配置可以对外壳体部件提供最大的插口。因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通过使用插口,对于焊接相邻容纳部分中的正和负电极板可以提供优良的可操作性。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以实现更便宜的二次电池。
所述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分别置于相邻容纳部分中的正和负电极板的配置可以包括例如这样的配置,即通过在分隔壁上形成的通孔将正电极集电器连接到负电极集电器,所述正电极集电器被连接到属于装在一个容纳部分中的电极板组的多个正电极板中的每个,所述负电极集电器被连接到属于装在另一个容纳部分中的多个负电极板组中的每个。在另一可选方案中,上述正和负电极收集板可以通过在通孔中预先提供的连接部件相互连接。另外,可以将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直接连接到该连接部件。
在上述二次电池中,优选在电池外壳的尺寸最小的一个的方向上层叠构成每个电极板组的正电极板和所述负电极板,外壳体部件包括容纳部分,所述容纳部分被成行排列在垂直于尺寸最小的方向的方向上,每个分隔壁中的至少一个通孔是电极板间通孔,其位于被容纳在相邻的两个容纳部分中的电极板组之间,在所述两个容纳部分之间插入有分隔壁,并通过通孔的至少一个电极板间通孔,将置于容纳部分中的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直接或间接地电连接到置于相邻的容纳部分中的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中的任一个。
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通过分隔壁上的通孔的至少一个电极板间通孔,将置于每个容纳部分中的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直接或间接地电连接到置于相邻的容纳部分中的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中的任一个。由于通过电极板间通孔将置于一个容纳部分中的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电连接到另一个容纳部分中的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从而缩短了极板之间的连接路径,减小了内部电阻,因此增强了电池的输出功率。
在日本2003-282043A中公开的常规二次电池中,这里,将整块电池外壳形成为在位于对应于分隔壁的每个位置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具有开口,使得在其两个侧面上的分隔壁和电池槽(容纳部分)从外部可视。另外,将导电连接板放置为通过分隔壁(插入电极板间通孔中),并且连接板自身的部分也在开口中显示。当利用该开口时,通过焊接将与电极板组的引线部分耦合的集电器连接到导电连接板。与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相同,可以缩短极板之间的连接路径,减小了内部电阻,从而增强了电池的输出功率。
然而,根据在日本2003-282043A中公开的技术,整块电池外壳必须具有额外的开口,用于在集电器和导电连接板之间连接。这将导致整体电池外壳(外壳体部件)的制造成本上升。在焊接集电器和导电连接板后,还需要用密封部件密封开口。因此,增加了部件的数量和工作量,从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与之对比,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在电池外壳的在相互垂直的宽度、高度和长度中尺寸最小的一个的方向上,将电池外壳分成盖部件和外壳体部件。另外,在最小尺寸方向上层叠构成电极板组的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并且在垂直于尺寸最小的方向的方向上成行排列容纳部分(从而电极板组)。
利用上述结构,可以通过插口进行例如焊接或类似的工作,以便对于置于容纳部分中的电极板组,通过另一个部件将一个电极板组的正电极板或负电极板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相邻电极板组的正或负电极板。这里,将通过具体解释来示例这样的情况,其中,在电极板间通孔中提供导电连接板,并通过导电连接板连接置于相邻容纳部分中的正电极集电器和负电极集电器。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将电极板间通孔提供在两个电极板组之间的分隔壁上的任何位置,可以使得通过插口从外部可视在电极板间通孔中提供的在导电连接板之间的连接位置(焊接位置)、以及连接到正电极板的正电极集电器。类似,通过插口从外部可视在电极板间通孔中提供的导电连接板之间的连接位置(焊接位置)、以及连接到负电极板的负电极集电器。另外,在本发明中,将电池外壳设计成提供最大面积的插口。从而,通过插口可以便于连接(焊接)正电极集电器与导电连接板的工作、以及连接(焊接)负电极集电器与导电连接板的工作。
因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不同于日本2003-282043中的二次电池,不必包括用于通过电极板间通孔的连接的额外的开口,并且不需用密封部件密封开口。从而可以实现一种便宜的二次电池。
除了通过电极板通孔的连接极板的路径,还可以提供平行于上述路径的旁路,以通过在分隔壁上形成的另一通孔连接它们。
附图说明
被引入并构成本说明书的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与所述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原理。
在图中,
图1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池外壳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极板组的截面图;
图4是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盖部件的截面图;
图5是另一实施例中的盖部件的截面图;
图6是另一实施例中的盖部件的截面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的纵向截面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的横向截面图;
图9是第二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以及
图10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电池外壳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给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在第一实施例中,二次电池100是一种镍氢存储电池,被提供有电池外壳101,包括外壳体部件110,盖部件120和液体进口盖130。
如图2所示(电池外壳101的分解透视图),外壳体部件110包括六个容纳部分(腔)115,其为长方体形状,并被分隔壁112所分隔。每个容纳部分115具有插口115b,允许将电极板组150(见图3)插入,和液体进口盖111b,以允许将电解液(未显示)注入。外壳体部件通过注塑由树脂整体制成。
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100中,在宽度A、高度B和深度C中尺寸最小的深度C的方向(在第一实施例中称为最小尺寸方向)上,将电池外壳101分成盖部件120和外壳体部件110。具体是,将外壳体部件110形成为在深度上最浅(最小)。对于制造二次电池100,可以便于对外壳体部件110的注塑。另外,可以将电极板组150容易地插入到容纳部分115中。从而,可以廉价地提供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
在电池外壳101的每个容纳部分115中,设置了电极板组150(见图3)和电解液(未示出)。如图3所示,电极板组150包括正电极板151、负电极板152、以及衬垫隔离器。在每个衬垫隔离器153中包围正电极板151。被包围在衬垫隔离器153中的正电极板151与负电极板152交替层叠。每个正电极板151在其一端(图3的左端部分)在引线部分151b处连接到正电极集电器155。类似,每个负电极板152在其一端(图3的右端部分)的引线部分152b处连接到负电极集电器156。
正电极板151可以是例如由一种用泡沫镍或类似材料制成的活性材料基底形成的电极板,在所述基底上负载例如氢氧化镍的活性材料。负电极板152可以是例如包括氢存储合金作为负电极元件的电极板。隔离器153可以是例如由经过亲水处理的人造纤维制成的无纺织物。电解液可以是包括KOH的比重为1.2到1.4的碱性水溶液。
每个盖130由树脂制成,并具有基本平的椭圆形状,其覆盖两个相邻的液体进口111b(见图2和7)。
盖部件120具有矩形板形,其闭合了外壳体部件110的插口115b(见图1和图2)。如图4的截面图所示,盖部件120包括金属板121和覆盖金属板121的树脂覆盖部分122。
同时,具有树脂电池外壳的二次电池通常具有这样的缺点,即水汽、氧气、氢气以及其它气体在长时间中可能穿过电池外壳逐渐泄漏。特别是,在镍氢蓄电池中,当部分氢气穿过树脂电池外壳泄漏时,电池中氢气会减少,从而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容量将变得不平衡,这降低了电池性能。
在第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中,电池外壳101的外壳体部件110由树脂制造,但是盖部件120包括金属板121。利用该包括金属板121的盖部件120,可以防止氢气或其它类似气体穿过盖部件120而泄漏。因此,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100能够防止氢气或类似气体泄漏到外部。
另外,由于二次电池将相关于充电/放电而发热,因此需要适当地冷却二次电池。与之对比,在第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中,如上所述,盖部件120包括金属板121。因此,盖部件120具有优良的散热特征,从而能够适当地冷却二次电池100。
这里,详细说明了电池外壳101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在每个电极板组150中的正电极板151和负电极板152的连接结构。
如图2所示,外壳体部件110的每个分隔壁112由第一通孔112b和第二通孔112c形成,从而使相邻容纳部分115之间连通。更具体地是,从外壳体部件110的高度B(图1中的垂直方向)的方向看,第一通孔112b位于分隔壁112的上端部分,而第二通孔112c位于分隔壁112中心的略微靠下的地方。
图7示出了二次电池100的纵向截面图,所述截面沿穿过第一和第二通孔112b和112c的中心的直线取在高度B(见图1)的方向。参考图7,在每个第一通孔112b中,设置两个连接部件161和162。具体是,在每个分隔壁112中,位于相邻的一个容纳部分115中的连接部件161和位于另一个容纳部分115中的连接部件162,通过电阻焊接被相互连接在第一通孔112中。注意,在连接部件161和162中的每个与分隔壁112之间插入O形环163。这可以防止电解液穿过第一通孔112b在相邻容纳部分115之间流入/流出。
类似,在每个第二通孔112c中,设置两个导电连接板165和166。具体是,在每个分隔壁112中,位于一个容纳部分115中的连接板165和位于另一个容纳部分115中的连接板166,通过电阻焊接被相互连接在第二通孔112中。更具体地是,如图8所示,将连接板165和166在各自的插入第二通孔112c中的突出165b和166b处彼此电阻焊接。图8是二次电池100的部分的横截面图,所述截面沿穿过第二通孔112c的中心的直线取在深度C(见图1)的方向上,其中未示出盖部件120。
在分隔壁112中,围绕第二通孔112c形成环形槽112d。将O形环168装配在该槽112d中。以压缩状态将O形环168保持在分隔壁112和导电连接板165之间。这可以防止电解液穿过第二通孔112b在相邻容纳部分115之间流入/流出。
另外,在每个容纳部分115中,如图7所示,设置包括正和负电极集电器155和156的电极板组150。正电极集电器155具有连接到正电极板151的引线部分151b的连接部分155c,以及在连接部分155c上延伸的延伸部分155b,所述延伸部分通过电阻焊接连接到连接部件161。类似地,负电极集电器156具有连接到负电极板152的引线部分152b的连接部分156c,以及在连接部分156c上延伸形成的延伸部分156b,所述延伸部分通过电阻焊接连接到连接部件162。利用该结构,在所述电极板组150上方,将置于一个相邻容纳部分151中的电极板组150的正电极板151连接到置于另一个容纳部分115中的电极板组150的负电极板152。从而串联两个电极板组150(电池)。
在图7的垂直方向,在中心略微靠下的连接部分155c上将正电极集电器155连接到导电连接板165。更具体地是,如图8所示,将正电极集电器155的连接部分155c的侧表面与导电连接板165的侧表面相互接触地电连接。通过电阻焊接连接置于更靠近插口115b的正电极集电器155的弯曲末端155d与导电连接板165的弯曲末端165c。
类似地,在图7的垂直方向,在中心稍微靠下的连接部分156c上将负电极集电器156连接到导电连接板166。更具体地是,如图8所示,将负电极集电器156的连接部分156c的侧表面与导电连接板166的侧表面相互接触地电连接。通过电阻焊接连接置于更靠近插口115b的负电极集电器156的弯曲末端156d与导电连接板166的弯曲末端166c。
如上所述,位于相邻的一个容纳部分115中的电极板组150的正电极板151和位于另一个容纳部分115中的电极板组150的负电极板152通过位于所述电极板组150之间的第二通孔112c相连。从而,可以缩短一个电极板组150(图8中右边的一个)的正电极板151和另一个电极板组150(图8中左边的一个)的负电极板152之间的连接路径,减少了内部电阻,从而增强了电池的输出功率。注意,第一实施例1中的通孔112c与本发明中的电极板间通孔相对应。
这里,如果将在例如日本2003-282043A中公开的常规二次电池指定到本实施例的图1中,则其在高度B的方向上被分成盖外壳和外壳体部件。也就是说,在图1中,在顶部101b中提供盖部件,并将用于插入电极板组的插口形成为朝着顶部101开口。从而,在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即集电器和导电连接板)通过电极板间通孔(第二通孔112c)连接的情况下,不能通过该插口执行焊接或其它工作。因此,必须形成多个额外的开口。这将导致电池外壳的制造成本增加。还需要提供密封部件以密封每个开口,这将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制造成本。
与之对比,在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100中,如上所述,在相互垂直的宽度A、高度B和深度C中尺寸最小的深度方向C(尺寸最小的方向)上,将电池外壳101分成盖部件120和外壳体部件110。另外,将每个电极板组150设置为使得在深度C方向上,即最小尺寸方向层叠其正极和负极电极板151和152。另外,将容纳部分115,即装在这些容纳部分115中的电极板组150成行排列在垂直于深度C的方向(尺寸最小的方向)的宽度A的方向上。
从图7和8可以发现,即使当在制造二次电池100中使导电连接板165和166在第二通孔112c彼此接触,它们在将电极板组150装入容纳部分115之前通过插口115b从外部可视。因此,通过插口115b可以便于焊接导电连接板165和166的工作。
还可以从图7和8发现,在盖部件120闭合插口115b之前,正电极集电器155的弯曲末端155d和导电连接板165的弯曲末端165c通过插口115b保持从外部可视。从而,通过插口115b可以便于焊接正电极集电器155的弯曲末端155d和导电连接板165的弯曲末端165c的工作。
类似地,在盖部件120闭合插口115b之前,负电极集电器156的弯曲末端156d和导电连接板166的弯曲末端166c通过插口115b保持从外部可视。从而,通过插口115b可以便于焊接负电极集电器156的弯曲末端156d和导电连接板166的弯曲末端166c的工作。
因此,不同于日本2003-282043A中的常规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不需要额外的开口和密封部件,从而可以廉价地获得。
另外,如上所述,在相互垂直的宽度A、高度B和深度C中尺寸最小的深度C方向(第一实施例中的最小尺寸方向)上,将电池外壳101分成盖部件120和外壳体部件110。根据上述结构,在外壳体部件110中,插口115b可以具有最大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100的制造中,通过利用插口115b可以提高焊接工作可操作性。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从而提供更廉价的二次电池。
下面将说明制造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100的方法。
首先,通过注塑由树脂整体制成图2中所示的外壳体部件110。随后,在每个分隔壁112中,通过电阻焊接使连接部件161和162通过第一通孔112b相互连接(见图7)。注意,预先将O形环163插入连接部件161、162与分隔壁112之间。类似,在每个分隔壁112中,通过电阻焊接使导电连接板165和166通过第二通孔112c相互连接(见图7)。注意,在将导电连接板165插入第二通孔112c之前,预先将O形环168装配到分隔壁112的环形槽112d中。
通过用树脂覆盖部分122覆盖金属板121,而利用夹物模压制造盖部件120(见图4)。另外,将电极板组150制造成使得在每个隔离器153中插入一个的正电极板151与负电极板152交替层叠。将每个正电极板151的引线部分151b焊接到正电极集电器155上,并将每个负电极板152的引线部分152b焊接到负电极集电器156上(见图3)。然后,将连接到正电极集电器155和负电极集电器156的每个电极板组150通过每个插口150b插入每个对应的容纳部分150中(见图7)。
随后,通过电阻焊接通过插口150b将正电极集电器155的延伸部分155b连接到连接部件161(见图7)。以类似方式,通过电阻焊接将负电极集电器156的延伸部分156b连接到连接部件162。另外,通过电阻焊接通过插口150b将正电极集电器155的弯曲末端155d连接到导电连接板165的弯曲末端165c(见图8)。类似,通过电阻焊接通过插口150b将负电极集电器156的弯曲末端156d连接到导电连接板166的弯曲末端166c。
通过热焊接将外壳体部件110和盖部件120相互焊接,以闭合插口115b。然后,通过液体进口111b,将预定量的电解液被注入每个容纳部分150中。然后,通过热焊接在预定位置将每个液体进口盖130安装到外壳体部件110,从而闭合液体进口111b。因此,制造了如图1所示的二次电池100。
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用于闭合外壳体部件110的插口115b的盖部件是盖部件120,包括金属板121和如图4所示的覆盖金属板121的树脂覆盖部分122。然而,作为盖部件120的可选方案,可以使用例如图5所示的盖部件170,其包括树脂板172和金属层171,所述金属层由在树脂板172上层叠的金属箔(例如铝薄片)制成。使用该具有金属层171的盖部件170,使得可以防止氢气或者类似气体穿过盖部件170泄漏。
作为盖部件120的另一可选方案,可以使用例如图6所示的盖部件180,其包括树脂板182和层叠在树脂板182上的多层膜181。该多层膜182具有三层结构,包括第一树脂层181b,金属层181c和第二树脂层181d。使用具有金属层181c的盖部件180,也使得可以防止氢气或者类似气体穿过盖部件180泄漏。例如,第一和第二个树脂层181b和181d也可以用由聚丙烯制成的树脂膜形成。例如,金属层181c可以用由铝制成的金属箔形成。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第二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200。第二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200在电池外壳结构上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100,但是在其它部分上相同。因此,下面的说明将集中在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电池外壳上。对类似部分将不作说明或者作简要说明。
参考图9,第二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200是镍氢蓄电池,其包括电池外壳201,所述外壳包括,在结构上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外壳体部件205,以及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盖部件120和液体进口盖130。
如图10所示(电池外壳201的分解透视图),外壳体部件205具有长方体形,并包括壳部件210和用于闭合壳部件210的开口215c的闭合部件220,所述开口相反于插口215b的开口。壳部件210包括矩形框架211和用于将框架211分成六个容纳部分215的五个分隔壁212,其通过注塑由树脂整体制成。如图4所示,闭合部件220在结构上与盖部件120相同。在第二实施例中,壳部件210和闭合部件220通过热焊接组合成一块以形成外壳体部件205。
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例的二次电池200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100一样,在宽度A、高度B和深度C中尺寸最小的深度C方向(在第二实施例中称为最小尺寸方向)上,将电池外壳201分成盖部件120和外壳体部件205。具体是,将外壳体部件205设计成具有最浅(最小)深度。从而,壳部件210的框架部分的长度(深度C方向的尺寸)是最短的。从而,对于制造二次电池200,可以便于注塑壳部件210。还可以方便将每个电极板组150插入每个容纳部分215。从而,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100相同,可以廉价地提供第二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200。
在第二实施例的二次电池200中,使用包括金属板121的盖部件120,还使用包括金属板221的闭合部件220作为闭合部件(见图4)。盖部件120与闭合部件220都具有优良的散热特征,因此第二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200可以比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100具有更好的冷却性能。另外,盖部件120与闭合部件220都能防止氢气或者类似气体穿过电池外壳201泄漏。因此,第二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200在防止氢气或者类似气体泄漏方面,更加优于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100,从而限制了电池特征的恶化。
在第二实施例的二次电池200中,与第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相同,置于相邻容纳部分215中的正电极板151和负电极板152通过第一和第二通孔212b和212c相互电连接(见图7和图8)。这使得可以减少内部电阻以增加电池的输出功率。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12c对应于电极板间通孔。
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通过插口115b可以进行穿过第二通孔112c焊接导电连接板165和166的工作。另外,通过插口115b还可以进行焊接正电极集电器155的弯曲末端155d与导电连接板165的弯曲末端165c的工作、以及焊接负电极集电器156的弯曲末端156d与导电连接板166的弯曲末端166c的工作。因此,不同于在例如日本2003-282043A中公开的常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200不需要额外的开口和密封部件,从而能够廉价地获得。
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用于闭合壳部件210的开口215c的闭合部件相同,如图4所示,使用包括金属板221和覆盖金属板221的树脂覆盖部分222的闭合部件220。作为闭合部件220的可选方案,可以使用例如图5所示的闭合部件270,其包括树脂板272和金属层271,所述金属层由金属箔(例如铝薄片)制成并被层叠在树脂板272上。通过使用具有金属层271的闭合部件270,可以防止氢气或者类似气体穿过闭合部件270泄漏。
作为闭合部件220的另一可选方案,可以使用例如图6所示的盖部件280,其包括树脂板282和层叠在树脂板282上的多层膜281(包括第一树脂层281b、金属层281c和第二树脂层281d)。即使当使用上述包括金属层281c的闭合部件280时,仍可以防止氢气或者类似气体穿过闭合部件280泄漏。第一和第二树脂层281b和281d可以是例如由聚丙烯制成的树脂膜。金属层281c可以是例如由铝制成的金属箔。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与用于闭合外壳体部件205的插口115b的盖部件相同,使用包括金属板121和覆盖金属板121的树脂覆盖部分122的盖部件120。作为盖部件120的可选方案,可以使用如图5所示的盖部件170,其包括树脂板172和金属层171,所述金属层由金属箔(例如铝薄片)制成并被层叠在树脂板172上。另一种可选方案为,使用如图6所示的盖部件180,其包括树脂板182和层叠在树脂板182上的多层膜181(包括第一树脂层181b、金属层181c和第二树脂层181d)。如上所述,使用包括金属层171的盖部件170或者包括金属层171c的盖部件180,使得可以防止氢气或者类似气体穿过盖部件170或180泄漏。
虽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主要特征的情况下,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实施本发明。
例如,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和200中,使用包括金属板121的盖部件120作为盖部件,但是可以使用另一仅由树脂制成的盖部件。在该情况下,相比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100和200,二次电池具有较低的散热特征和防止氢气或类似气体穿过的作用,但是可以降低了盖部件的制造成本。因此,可以廉价地提供二次电池。
另外,可以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和200中提供安全阀装置。将安全阀装置设置为,如果电池外壳101或者201中的内部气压超过预定值则将其启动,从而将内部气体(氢气或者类似气体)释放出,以防止内部气压的增加。
另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和200中,串联了全部置于容纳部分中的电极板组150(电池),但是可以并联其中的部分。
尽管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以理解,该公开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给出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

Claims (14)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多个电极板组,每个所述组具有正电极板、负电极板以及隔离器;以及
电池外壳,其包括:
长方体形的外壳体部件,其具有多个容纳部分,在所述容纳部分中分别容纳有所述多个电极板组;以及
盖部件,其闭合所述外壳体部件的插口,通过所述插口所述电极板组被分别插入所述容纳部分中;
其中,所述外壳体部件通过注塑由树脂整体制成,
在所述电池外壳的相互垂直的宽度、高度和深度中尺寸最小的一个的方向上,所述电池外壳被分成所述盖部件和所述外壳体部件,
所述外壳体部件被提供有一个或多个分隔壁,所述壁将所述外壳体部件划分隔成所述多个容纳部分,
每个所述分隔壁被形成为具有一个或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使相邻的两个所述容纳部分之间连通,以及
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通孔,置于一个容纳部分中的所述正电极板或所述负电极板被直接或间接地电连接到置于与所述一个容纳部分相邻的另一个容纳部分中的所述负电极板或所述正电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盖部件包括金属板和覆盖部分,所述覆盖部分由树脂制成并覆盖所述金属板。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盖部件包括树脂板和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由金属箔制成、并被层叠在所述树脂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4.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多个电极板组,每个所述组具有正电极板、负电极板和隔离器;以及
电池外壳,其包括:
长方体形的外壳体部件,其具有多个容纳部分,在所述容纳部分中分别容纳有所述多个电极板组;以及
盖部件,其闭合所述外壳体部件的插口,通过所述插口所述电极板组被分别插入所述容纳部分中;
其中,所述外壳体部件包括:
壳部件,其包括矩形框架和一个或多个分隔壁,所述壁将所述框架分隔成所述多个容纳部分,所述壳部件通过注塑由树脂整体制成;以及
闭合部件,其闭合所述壳部件的与插口相对的开口,
在所述电池外壳的相互垂直的宽度、高度和深度中尺寸最小的一个的方向上,所述电池外壳被分成所述盖部件和所述外壳体部件,
每个所述分隔壁被形成为具有一个或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使相邻的两个所述容纳部分之间连通,以及
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通孔,置于一个容纳部分中的所述正电极板或所述负电极板被直接或间接地电连接到置于与所述一个容纳部分相邻的另一个容纳部分中的所述负电极板或所述正电极板。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盖部件包括金属板和覆盖部分,所述覆盖部分由树脂制成并覆盖所述金属板。
6.根据权利要求4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盖部件包括树脂板和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由金属箔制成、并被层叠在所述树脂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4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闭合部件包括金属板和覆盖部分,所述覆盖部分由树脂制成并覆盖所述金属板。
8.根据权利要求5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闭合部件包括金属板和覆盖部分,所述覆盖部分由树脂制成并覆盖所述金属板。
9.根据权利要求6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闭合部件包括金属板和覆盖部分,所述覆盖部分由树脂制成并覆盖所述金属板。
10.根据权利要求4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闭合部件包括树脂板和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由金属箔制成、并被层叠在所述树脂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5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闭合部件包括树脂板和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由金属箔制成、并被层叠在所述树脂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闭合部件包括树脂板和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由金属箔制成、并被层叠在所述树脂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二次电池,其中
构成每个所述电极板组的所述正电极板和所述负电极板被层叠在所述电池外壳的最小尺寸的方向上,
所述外壳体部件包括所述容纳部分,所述容纳部分被成行排列在垂直于所述尺寸最小的方向的方向上,
每个所述分隔壁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通孔是电极板间通孔,所述电极板间通孔位于被容纳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容纳部分中的所述电极板组之间,所述两个容纳部分之间被插入有所述分隔壁,以及
通过所述通孔的至少一个所述电极板间通孔,置于一个容纳部分中的所述正电极板或所述负电极板被直接或间接地电连接到置于与所述一个容纳部分相邻的另一个容纳部分中的所述负电极板或所述正电极板。
14.根据权利要求4的二次电池,其中
构成每个所述电极板组的所述正电极板和所述负电极板被层叠在所述电池外壳的最小尺寸的方向上,
所述外壳体部件包括所述容纳部分,所述容纳部分被成行排列在垂直于所述尺寸最小的方向的方向上,
每个所述分隔壁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通孔是电极板间通孔,所述电极板间通孔位于被容纳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容纳部分中的所述电极板组之间,所述两个容纳部分之间被插入有所述分隔壁,以及
通过所述通孔的至少一个所述电极板间通孔,置于一个容纳部分中的所述正电极板或所述负电极板被直接或间接地电连接到置于与所述一个容纳部分相邻的另一个容纳部分中的所述负电极板或所述正电极板。
CN2006100027419A 2005-01-25 2006-01-25 二次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21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6566/2005 2005-01-25
JP2005016566A JP4830302B2 (ja) 2005-01-25 2005-01-25 二次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2158A CN1812158A (zh) 2006-08-02
CN1812158B true CN1812158B (zh) 2010-09-08

Family

ID=36697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0274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2158B (zh) 2005-01-25 2006-01-25 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66087A1 (zh)
EP (1) EP1705731B1 (zh)
JP (1) JP4830302B2 (zh)
CN (1) CN1812158B (zh)
DE (1) DE602006005857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93660B2 (ja) * 2008-04-03 2013-05-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蓄電装置並びに電機システム
DE102009005497A1 (de) * 2009-01-21 2010-07-22 Li-Tec Battery Gmbh Galvanische Zelle mit Umhüllung II
KR101065379B1 (ko) * 2009-07-10 2011-09-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모듈
ES2661309T3 (es) 2009-08-18 2018-03-28 Basell Poliolefine Italia S.R.L. Compartimento para baterías eléctricas en vehículos automotores eléctricos
JP5013140B2 (ja) * 2009-12-10 2012-08-2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ケース
DE102012210611A1 (de) * 2012-06-22 2013-12-24 Robert Bosch Gmbh Energiespeichereinheit mit zwei getrennten elektrochemischen Bereichen
WO2014106103A1 (en) 2012-12-28 2014-07-0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Polymerized lithium ion battery cells and modules with thermal management features
KR101613079B1 (ko) * 2013-07-25 2016-04-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분리된 두 개의 수납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 케이스 및 리튬 이차전지
US9590216B2 (en) 2014-04-30 2017-03-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assembly enclosure
US20160344059A1 (en) * 2015-05-18 2016-11-2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thium-ion battery module assembly via heat seal of cover to base of housing
US11302973B2 (en) 2015-05-19 2022-04-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attery assembly with multi-function structural assembly
CN106299175B (zh) * 2015-05-20 2019-11-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组箱及其密封方法
KR102421419B1 (ko) * 2015-06-29 2022-07-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20170002138A (ko) * 2015-06-29 2017-01-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US10230083B2 (en) * 2016-11-01 2019-03-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action battery retention assembly
US10381621B2 (en) 2016-11-01 2019-08-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action battery energy absorbing method and assembly
CN106505169A (zh) * 2016-12-27 2017-03-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壳体结构及电池模组
DE102017110218A1 (de) * 2017-05-11 2018-11-15 Johnson Controls Autobatterie Gmbh & Co. Kgaa Energiespeicher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EP3518312A1 (en) * 2018-01-24 2019-07-31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a housing with integrated bus bar
US10601006B2 (en) 2018-04-05 2020-03-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battery assembly for electrified vehicle
CN112787048B (zh) * 2019-10-23 2022-08-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CN110518174B (zh) 2019-10-23 2020-03-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CN112952240B (zh) * 2019-11-22 2022-03-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CN112838324B (zh) * 2019-11-22 2022-01-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CN112838325B (zh) * 2019-11-22 2021-11-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WO2023137595A1 (zh) * 2022-01-18 2023-07-2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116544626B (zh) * 2023-07-03 2023-10-20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7467A (zh) * 1999-06-10 2000-12-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组合型二次电池
EP1278263A2 (en) * 2001-07-19 2003-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smatic battery having cooling structure and battery pack using the same
US20030027040A1 (en) * 2001-08-06 2003-02-06 Takashi Asahina Cell, connected-cell body, and battery module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87457A (ja) * 1988-09-24 1990-03-28 Miyagawa Kasei Ind Co Ltd 蓄電池電槽の製造方法
JP3033993B2 (ja) * 1990-07-25 2000-04-17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デポジット防止性ポリアセタール樹脂組成物
US5567544A (en) * 1995-05-26 1996-10-22 Boundless Corp. Battery
JP4778602B2 (ja) * 1999-07-22 2011-09-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4642179B2 (ja) 1999-10-08 2011-03-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集合型二次電池
JP4303430B2 (ja) * 2001-07-02 2009-07-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CN1254871C (zh) * 2001-08-06 2006-05-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矩形密闭式电池
JP4197411B2 (ja) * 2002-01-18 2008-1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角形密閉式電池
US6780539B2 (en) * 2002-02-21 2004-08-24 The Gillette Company Alkaline battery with flat housing
JP3987445B2 (ja) * 2003-03-14 2007-10-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ニッケル・水素蓄電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7467A (zh) * 1999-06-10 2000-12-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组合型二次电池
EP1278263A2 (en) * 2001-07-19 2003-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smatic battery having cooling structure and battery pack using the same
US20030027040A1 (en) * 2001-08-06 2003-02-06 Takashi Asahina Cell, connected-cell body, and battery module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30302B2 (ja) 2011-12-07
JP2006209986A (ja) 2006-08-10
EP1705731A1 (en) 2006-09-27
DE602006005857D1 (de) 2009-05-07
EP1705731B1 (en) 2009-03-25
CN1812158A (zh) 2006-08-02
US20060166087A1 (en) 200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2158B (zh) 二次电池
US10381622B2 (en) Battery pack
JP4568388B2 (ja) 循環流体式熱交換器を内蔵した一体結合型蓄電池
KR100876458B1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 카트리지와 그것을 포함하고 있는개방형 전지 모듈
US7291421B2 (en) Battery pack
JP4243334B2 (ja) 組電池
JP2019525397A (ja) 電池サブモジュールキャリア、電池サブモジュール、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車
KR20180038310A (ko) 히트 싱크가 일체형으로 결합된 모듈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101608853B1 (ko) 이차 전지용 프레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KR20150025308A (ko) 냉매 및 배기 가스의 혼합을 방지하는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JP2013030384A (ja) 電池ブロック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KR20140144787A (ko) 냉매 및 배기 가스의 혼합을 방지하는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20120074425A (ko)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KR20140147979A (ko) 이차 전지용 프레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EP3761388B1 (en) Battery pack
JP5636330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7045605B2 (ja) 改善した冷却構造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JP4872280B2 (ja) 組電池、及び単位電池
JP7046207B2 (ja) モジュールハウジング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WO2021049315A1 (ja) 電池パック
KR101898292B1 (ko) 전지팩 어셈블리
JP7000844B2 (ja) 鉛蓄電池
CN114665183A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KR20160049888A (ko) 이차 전지용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JP7327454B2 (ja) 鉛蓄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8

Termination date: 201601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