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4508A - 热电联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电联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4508A
CN1804508A CNA2005101297800A CN200510129780A CN1804508A CN 1804508 A CN1804508 A CN 1804508A CN A2005101297800 A CNA2005101297800 A CN A2005101297800A CN 200510129780 A CN200510129780 A CN 200510129780A CN 1804508 A CN1804508 A CN 1804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exchanger
thermophore
reheat
chp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297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深复
郑百永
高喆洙
金哲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804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45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GHOT 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POSITIVE-DISPLACEMENT ENGINE PLANTS; USE OF WASTE HEAT OF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G5/00Profiting from waste heat of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 F25B27/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using waste heat, e.g. from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2Heat recovery pumps, i.e. heat pump based systems or units able to transfer the thermal energy from one area of the premises or part of the facilities to a different one,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热电联合系统,该热电联合系统包括用于回收当驱动源操作驱动发电机时驱动源产生的废热的废热回收热交换器;用于加热室内空气的加热热交换器;以及用于将热从废热回收热交换器传递到加热热交换器的传热单元。驱动源的废热可以用来加热室内空间中的室内空气。因此,可以最大化热电联合系统的效率,并且可以加热室内空气而无须启动压缩机。

Description

热电联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联合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电联合系统,其能够利用发动机的废热加热室内空气。
背景技术
图1是表示现有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热电联合系统包括产生电能的发电机2;诸如发动机的驱动源10,其用来驱动发电机2并且在其运行期间产生废热(下文中将驱动源10称为发动机);回收发动机10产生的废热的废热回收器20;以及诸如贮热罐的耗热装置30,其耗用由废热回收器20回收的废热。
发电机2产生的电能供应到包括热泵型空调4和各种家用照明装置在内的各种家用电器。
发电机2和发动机10安装在限定于机箱内的发动机室内,该机箱独立于耗热装置30安装。
热泵型空调4包括压缩机5、四通阀6、室内热交换器7、膨胀设备8和室外热交换器9。
当热泵型空调4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每个压缩机5压缩导入其中的致冷剂。被压缩的制冷剂以此顺序通过四通阀6、室外热交换器9、膨胀设备8、室内热交换器7,并通过四通阀6返回压缩机5。在此情况下,每个室外热交换器9用作冷凝器,而每个室内热交换器7用作从室内空气吸热的蒸发器。
另一方面,当热泵型空调4在加热模式下运行时,在每个压缩机5内压缩的致冷剂以此顺序通过四通阀6、室内热交换器7、膨胀设备8、室外热交换器9,并通过四通阀6返回到压缩机5。在此情况下,每个室外热交换器9用作蒸发器,而每个室内热交换器7用作加热室内空气的冷凝器。
废热回收器20包括从由发动机10排出的废气中吸热的废气热交换器22,以及从用于冷却发动机10的冷却水中吸热的冷却水热交换器24。
废气热交换器22通过第一供热管线23连接于耗热装置30。因此,废气热交换器22可以将从发动机10的废气吸收的废热通过第一供热管线23传递到耗热装置30。如上所述,耗热装置30可以是贮热罐。
冷却水热交换器24通过第二供热管线25连接于耗热装置30。因此,冷却水热交换器24可以将从发动机10的冷却水吸收的废热通过第二供热管线25传递到耗热装置30。
但是,常规热电联合系统存在的问题是,发动机10的废热仅仅用在诸如贮热罐的耗热装置30中,而没有用于加热室内空气,因此不能最大化热电联合系统的效率。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当需要加热室内空气时必须启动压缩机5。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考虑到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热电联合系统,其能够最大化其效率。
根据本发明,这个目标是通过提供一种热电联合系统而完成的,该热电联合系统包括:发电机;驱动源,其操作用来驱动发电机,并且在驱动源的运行期间产生废热;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其回收驱动源的废热;至少一个加热热交换器,其加热室内空气;以及传热单元,其将热从废热回收热交换器传递至加热热交换器。
热电联合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室内单元以及设置在室内单元内的室内风扇,其中室内单元包括入口和出口,通过入口室内空气被吸入室内单元,通过出口所吸入的室内空气被排放到室内单元之外。在此情况下,加热热交换器可以设置有室内单元中。
热电联合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蒸发器,其设置在室内单元中,用于蒸发通过蒸发器的制冷剂,从而冷却在室内单元中流动的室内空气;压缩机,其通过制冷剂管线连接于蒸发器;冷凝器,其通过制冷剂管线连接于压缩机;以及膨胀设备,其分别通过制冷剂管线连接于冷凝器和蒸发器。
该至少一个加热热交换器可以包括多个加热热交换器。在此情况下,加热热交换器可以通过并行的传热管线分别并行地连接于传热单元。
传热单元可包括载热体循环管线,其引导载热体使得载热体循环通过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以及载热体循环泵,其设置在载热体循环管线内并用于泵送载热体。
热电联合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热泵型空调,其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设备和室内热交换器;以及第二传热单元,其将热从废热回收热交换器传递到热泵型空调。
第二传热单元可以包括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管线,其将室外热交换器连接于连接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的载热体循环管线;以及载热体控制阀,其设置在载热体循环管线和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管线之间的接头处,并用于选择性地将载热体循环管线中的载热体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管线中。
热电联合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散热器,其将热从废热回收热交换器释放到大气。
散热器可以包括散热热交换器;散热旁通管线,其将散热热交换器连接于连接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的载热体循环管线;以及载热体控制阀,其设置在散热旁通管线和载热体循环管线之间的接头处。
因为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合系统包括用于回收驱动发电机的驱动源的废热的废热回收热交换器;用于加热室内空气的加热热交换器;以及用于从废热回收热交换器传递热的传热单元,因此驱动源的废热可以用来加热室内空间中的室内空气。因此,可以最大化热电联合系统的效率,并且可以加热室内空气而无须启动压缩机。
因为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合系统还包括具有入口、出口以及室内风扇的室内单元,以便引导室内空间中的室内空气从而室内空气被吸入室内单元并随后被排放到室内单元之外,并且还包括加热热交换器以及设置在室内单元中的蒸发器,因此不仅可以使用驱动源的废热来加热室内空间,而且还可以利用蒸发器冷却室内热量。
而且,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合系统的传热单元包括载热体循环管线,其用于引导载热体使得载热体循环通过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以及载热体循环泵,其设置在载热体循环管线内以泵送载热体,因此可以可靠和有效地使用驱动源的废热。
另外,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合系统包括热泵型空调,其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设备和室内热交换器;以及第二传热单元,其将热从通过载热体循环管线的载热体传递到室外热交换器,因此可以使用驱动源的废热来加热室内空间。而且还可以利用驱动源的废热来防止室外热交换器结霜,或者提高低温条件下热泵型空调的加热性能。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合系统包括散热器,其用于将热从废热回收热交换器释放到大气,因此驱动源可以被稳定地驱动。
附图说明
在阅读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以上目标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表示现有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利用加热热交换器加热室内空间的状态;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废热被释放到大气的状态;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利用加热热交换器加热室内空间的状态;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废热被释放到大气的状态并且室内空间被加热;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利用加热热交换器加热室内空间的状态;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利用加热热交换器加热室内空间的状态以及热泵型空调;以及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废热被释放到大气的状态并且室内空间被加热。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利用加热热交换器加热室内空间的状态。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废热被释放到大气的状态。
如图2和3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包括发电机110;驱动源120,其操作用来驱动发电机110以使发电机110发电,并且在驱动源的运行期间产生废热;废热回收热交换器130,其回收驱动源120的废热;加热热交换器140,每个加热热交换器加热室内空间I中的室内空气;以及传热单元150,其将热从废热回收热交换器130传递至加热热交换器140。
发电机110可以是交流发电机或直流发电机。发电机110包括连接于驱动源的输出轴的转子,因此发电机110在输出轴的旋转期间产生电能。
发电机110通过电力管线111电连接于室内单元142、各种照明装置143等,以便供应热泵型空调50,以便供应所产生的电能。
驱动源120包括燃料电池或发动机,其利用诸如液化气或液化石油气的燃料工作。下文中的描述将仅仅结合驱动源包括发动机的情况给出。
燃料供应管121、空气供应管122和排气管123连接于驱动源120。燃料供应管121适于将比如液化气或液化石油气的燃料供应到驱动源120。空气供应管122连接于燃料供应管121以向驱动源120供应空气。排气管123适于排放从驱动源120产生的废气。
废热回收热交换器130包括通过冷却水管线124连接于发动机120的冷却水热交换器132,以从发动机120回收冷却水的热;以及设置在排气管123内的废气热交换器134,以回收从发动机120排出的废气的热。
冷却水循环泵125设置于驱动源120或冷却水管线124内,以使冷却水循环经过驱动源120和冷却水热交换器56。
每个加热热交换器140设置在室内单元(加热器)142中的相关之一内,室内单元142中还设置有室内风扇141。每个室内单元142包括入口142a和出口142b,从而室内空间I中的室内空气被吸入到室内单元142中,并且随后在通过加热热交换器140之后由于室内风扇141的运转而被排放到室内单元142之外。
气流通道限定在每个室内单元142内,以便引导室内空间I的室内空气,使得室内空气通过入口142a导入室内单元142中,并且随后在被加热热交换器140加热后通过出口142b排放到室内空间I。
在所示情况中,热电联合系统包括多个室内单元142和多个加热热交换器140。
加热热交换器140通过并行的载热体管线连接于传热单元150,从而加热热交换器140分别接收从传热单元150传递的热。
传热单元150能够将热从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和废气热交换器134之一传递到加热热交换器140,或者能够将热从热交换器132和134二者传递到加热热交换器140。以下说明仅仅结合传热单元150将热从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和废气热交换器134二者传递到加热热交换器140的情况给出。
传热单元150包括载热体循环管线152,其引导载热体使得载热体循环经过废热回收热交换器130和加热热交换器140;以及设置于载热体循环管线152的载热体循环泵143,以泵送载热体。
热电联合系统进一步包括散热器160,其将热从废热回收热交换器130释放到大气。
散热器160包括散热热交换器162;连接于载热体循环管线152的散热旁通管线164,以引导载热体使得载热体循环通过散热热交换器162和废热回收热交换器130;以及载热体控制阀166和168,其分别设置在散热旁通管线164和载热体循环管线152之间的接头处。
散热器160进一步包括散热风扇169,其将室外空气吹送到散热热交换器162,以便将热从散热热交换器162释放到大气。
在下文中,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热电联合系统的运行。
当发动机120被驱动时,发电机110由于其转子的转动而产生电能。所产生的电能经由电力管线111供应到室内单元142或照明装置143。
在发动机120的运行期间,发动机120的废气中的废热和发动机120的冷却水中的废热分别由废气热交换器134和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回收。
当室内单元142运行时,室内风扇141转动,并且载热体循环泵154被驱动。而且,载热体控制阀166和168被切换到加热模式,从而引导载热体进入加热热交换器140。
载热体循环管线152中的载热体由载热体循环泵154泵送,从而载热体经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和废气热交换器134。载热体在经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和废气热交换器134时被加热,并且随后被导入加热热交换器140,加热热交换器140转而从载热体吸热。这样,载热体向加热热交换器140传递废热同时被循环通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废气热交换器134、和加热热交换器140。
同时,在从发动机120回收的废热的上述流动期间,室内空间I中的室内空气由于室内风扇141的操作而被通过入口142a吸入室内单元142,被加热热交换器140加热,并且随后通过出口142b被排放到室内空间I。这样,室内空间I被加热。
另一方面,当室内单元142的运行停止时,室内风扇141的转动被停止。在此情况下,载热体循环泵154被驱动。并且,载热体控制阀166和168被切换到散热模式,从而将载热体引导到散热热交换器162。散热风扇169也转动。
载热体循环管线152中的载热体由载热体循环泵154泵送,从而载热体经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和废气热交换器134。载热体在经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和废气热交换器134时被加热,并且随后被导入散热热交换器162,散热热交换器162转而从载热体吸热。这样,载热体向散热热交换器162传递废热同时被循环通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废气热交换器134、和散热热交换器162。
同时,在从发动机120回收的废热的上述流动期间,室外空气由散热风扇169引导到散热热交换器162。传递到散热热交换器162的废热被释放到大气。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利用加热热交换器加热室内空间的状态。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废热被释放到大气的状态并且室内空间被加热。
如图4和5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除了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外还包括蒸发器170,其与加热热交换器140一起设置在各个室内单元(冷却器/加热器)142中;压缩机172,其通过制冷剂管线171分别连接于蒸发器170;冷凝器174,其通过制冷剂管线173连接于压缩机172;以及膨胀设备178,其分别通过制冷剂管线175连接于冷凝器174以及通过制冷剂管线176连接于蒸发器170。
压缩机172和冷凝器174设置在安装于室外的室外单元180内。
室外风扇181也布置在室外单元180内,以向冷凝器174吹送室外空气。
室外单元180通过电力管线111电连接于发电机110。
膨胀设备178可以分别设置在相关的室内单元142内,或者可以设置在室外单元180内。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中,当室内单元142在加热模式下运行时,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其室内风扇141转动,并且载热体循环泵154被驱动。而且,载热体控制阀166和168被切换到加热模式,从而引导载热体进入加热热交换器140。因此,室内空间I中的室内空气被加热热交换器140加热,其中来自发动机120的废热传递到加热热交换器140。这样,室内空间I被加热的室内空气加热。
另一方面,当室内单元142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其室内风扇141转动,并且载热体循环泵154被驱动。在此情况下,载热体控制阀166和168被切换到散热模式,从而将载热体引导到散热热交换器162。在散热模式中,散热风扇169也转动,并且压缩机172被驱动。
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那样,载热体循环管线152中的载热体向散热热交换器162传递废热同时被循环通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废气热交换器134、和散热热交换器162。传递到散热热交换器162的废热由于散热风扇169的转动而被释放到大气。
同时,在发动机120的废热释放到大气期间,室内空间I中的室内空气由于室内风扇141的操作而被通过入口142a吸入室内单元142。其后,室内空气经过加热热交换器140周围而不与加热热交换器140进行热交换,并且随后在被蒸发器170冷却后通过出口142b被排放到室内空间I。这样,室内空间I被冷却。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利用加热热交换器加热室内空间的状态。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利用加热热交换器加热室内空间的状态以及热泵型空调。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废热被释放到大气的状态并且室内空间被加热。
如图6到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除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外还包括热泵型空调212,其包括压缩机202、四通阀204、室外热交换器206、膨胀设备208和209、和室内热交换器210;以及第二传热单元230,其将热从废热回收热交换器130传递到热泵型空调212,特别是室外热交换器206。该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除了热泵型空调212和第二传热单元230之外与本发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具有相同的构造和功能。因此,第三实施例的分别相当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构件被标识为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给出详细的描述。
压缩机202、四通阀204、和室外热交换器206设置在热泵室外单元214内。
当热泵型空调212在加热模式下运行时,四通阀204改变限定在其中的流动路径,以便将在压缩机202中被压缩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内热交换器210内,如图7所示。当热泵型空调212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四通阀204改变其流动路径,以便将在压缩机202中被压缩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206内,如图8所示。
膨胀设备208可以分别设置在将在下文说明的热泵室内单元220内,或者可以与膨胀设备209一起设置在热泵室外单元214内。
室外风扇216设置在热泵室外单元214内,以在热泵型空调212的加热和制冷操作期间向室外热交换器206吹送室外空气。
在热泵室外单元214中,收集器218设置在连接于压缩机202的抽吸侧的抽吸管线内,以便收集从四通阀204出来的制冷剂的液体部分。
同时,每个室内热交换器210设置在相关的一个热泵室内单元220内,该热泵室内单元220中还设置有室内风扇222。每个热泵室内单元220包括入口220a和出口220b,从而室内空间I中的室内空气被吸入到热泵室内单元220中,并且随后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0之后由于室内风扇222的运转而被排放到热泵室内单元220之外。
气流通道限定在每个热泵室内单元220内,以便引导室内空间I的室内空气,使得室内空气通过入口220a导入热泵室内单元220中,并且随后在被室内热交换器210加热后通过出口220b排放到室内空间I。
在所示情况中,热电联合系统包括多个热泵室内单元220和多个室内热交换器210。
第二传热单元230将通过载热体循环管线152的载热体的热传递到室外热交换器206。第二传热单元230包括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管线232,其将载热体循环管线152中的载热体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206,以便使室外热交换器206被载热体加热;以及第二载热体控制阀234,其设置在载热体循环管线152和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管线232之间的接头处,以便选择性地将载热体循环管线152中的载热体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管线232中。
尽管没有清楚表示,但是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管线232延伸到室外热交换器260的内部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6的底部,以便在热泵型空调212的加热操作期间将室外热交换器206除霜,并且提高热泵型空调212在低温条件(室外空气的温度为-5℃或以下)下的加热性能。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中,当在热泵型空调212不运行的状态下,室内单元142在加热模式下运行时,室内风扇141转动,并且载热体循环泵154被驱动。而且,载热体控制阀166和168被切换到加热模式,从而引导载热体进入加热热交换器140。另一方面,第二载热体控制阀234被切换到防止载热体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6的阀位置。
载热体循环管线152中的载热体由载热体循环泵154泵送,从而载热体经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和废气热交换器134,如图6所示。载热体在经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和废气热交换器134时被加热,并且随后被导入加热热交换器140,加热热交换器140转而从载热体吸热。这样,载热体向加热热交换器140传递废热同时被循环通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废气热交换器134、和加热热交换器140。
同时,在从发动机120回收的废热被仅仅传递到室内单元142的加热热交换器140期间,室内空间I中的室内空气由于室内风扇141的操作而被通过入口142a吸入室内单元142,被加热热交换器140加热,并且随后通过出口142b被排放到室内空间I。这样,室内空间I被加热。
另一方面,当室内单元142在加热模式下运行并且热泵型空调212在加热模式下运行时,室内风扇141转动,并且载热体循环泵154被驱动。在此情况下,载热体控制阀166和168被切换到加热模式,从而引导载热体进入加热热交换器140。第二载热体控制阀234也被切换到允许载热体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6的阀位置。压缩机202被驱动,四通阀204被切换至加热模式。而且,热泵室内单元220的室内风扇222和热泵室外单元214的室外风扇216转动。
载热体循环管线152中的载热体由载热体循环泵154泵送,从而载热体经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和废气热交换器134,如图7所示。载热体在经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和废气热交换器134时被加热,并且随后被导入加热热交换器140,加热热交换器140转而从载热体吸热。也就是,载热体将加热热交换器140加热。载热体随后在经过室外热交换器206时加热室外热交换器206。
这样,载热体向加热热交换器140和室外热交换器206传递废热同时被循环通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废气热交换器134、加热热交换器140、和室外热交换器206。
同时,在从发动机120回收的废热被传递到室内单元142的加热热交换器140以及热泵型空调212的室外热交换器206期间,室内空间I中的室内空气由于室内风扇141的操作而被通过入口142a吸入室内单元142,由被废热加热的加热热交换器140加热,并且随后通过出口142b被排放到室内空间I。这样,室内空间I被加热。
而且,室内空间I中的室内空气由于室内风扇222的操作而被通过入口220a吸入热泵室内单元220,由热泵型空调212的室内热交换器210加热,并且随后通过出口220b被排放到室内空间I。这样,室内空间I被加热。
另一方面,当室内单元142的运行停止并且热泵型空调212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室内单元142的室内风扇141的转动被停止。在此情况下,载热体循环泵154被驱动。并且,载热体控制阀166和168被切换到散热模式,从而将载热体引导到散热热交换器162。散热风扇169转动。第二载热体控制阀234被切换到防止载热体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6的阀位置。而且,压缩机202被驱动,四通阀204被切换至制冷模式。热泵室内单元220的室内风扇222和热泵室外单元214的室外风扇216转动。
载热体循环管线152中的载热体由载热体循环泵154泵送,从而载热体经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和废气热交换器134,如图8所示。载热体在经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和废气热交换器134时被加热,并且随后被导入散热热交换器162,散热热交换器162转而从载热体吸热。这样,载热体向散热热交换器162传递废热同时被循环通过冷却水热交换器132、废气热交换器134、和散热热交换器162。
在从发动机120回收的废热的上述流动期间,室外空气由散热风扇169引导到散热热交换器162。传递到散热热交换器162的废热被释放到大气。
同时,在如上所述从发动机120回收的废热由散热热交换器162释放到大气期间,室内空间I中的室内空气由于室内风扇222的操作而被通过入口220a吸入热泵室内单元220,被热泵型空调212的室内热交换210冷却,并且随后通过出口220b被排放到室内空间I。这样,室内空间I被冷却。
根据本发明上述任何一个实施例的热电联合系统具有各种功效。
也就是,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合系统包括用于回收驱动发电机的驱动源的废热的废热回收热交换器;用于加热室内空气的加热热交换器;以及用于从废热回收热交换器传递热的传热单元。因此驱动源的废热可以用来加热室内空间中的室内空气。因此,可以最大化热电联合系统的效率,并且可以加热室内空气而无须启动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合系统还包括具有入口、出口以及室内风扇的室内单元,以便引导室内空间中的室内空气从而室内空气被吸入室内单元并随后被排放到室内单元之外,并且还包括加热热交换器以及设置在室内单元中的蒸发器。因此不仅可以使用驱动源的废热来加热室内空间,而且还可以利用蒸发器冷却室内热量。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合系统的传热单元包括载热体循环管线,其用于引导载热体使得载热体循环通过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以及载热体循环泵,其设置在载热体循环管线内以泵送载热体。因此可以可靠和有效地使用驱动源的废热。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合系统包括热泵型空调,其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设备和室内热交换器;以及第二传热单元,其将热从通过载热体循环管线的载热体传递到室外热交换器。因此可以使用驱动源的废热来加热室内空间。而且还可以利用驱动源的废热来防止室外热交换器结霜,或者提高低温条件下热泵型空调的加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合系统包括散热器,其用于将热从废热回收热交换器释放到大气。因此驱动源可以被稳定地驱动。
尽管已经为了示例的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理解到,在不背离本发明如所附权利要求所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很多修改、增加和替换都是可能的。

Claims (9)

1.一种热电联合系统,包括:
发电机;
驱动源,其操作用来驱动发电机,并且在驱动源的运行期间产生废热;
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其回收驱动源的废热;
至少一个加热热交换器,其加热室内空气;以及
传热单元,其将热从废热回收热交换器传递至加热热交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电联合系统,进一步包括:
室内单元,其包括入口和出口,通过入口室内空气被吸入室内单元,通过出口所吸入的室内空气被排放到室内单元之外;以及
设置在室内单元内的室内风扇,
其中加热热交换器设置有室内单元中。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热电联合系统,进一步包括:
蒸发器,其设置在室内单元中,用于蒸发通过蒸发器的制冷剂,从而冷却在室内单元中流动的室内空气;
压缩机,其通过制冷剂管线连接于蒸发器;
冷凝器,其通过制冷剂管线连接于压缩机;以及
膨胀设备,其通过制冷剂管线分别连接于冷凝器和蒸发器。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电联合系统,其中:
该至少一个加热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加热热交换器;并且
加热热交换器通过并行的传热管线分别并行地连接于传热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电联合系统,其中传热单元包括:
载热体循环管线,其引导载热体使得载热体循环通过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以及
载热体循环泵,其设置在载热体循环管线内并用于泵送载热体。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电联合系统,进一步包括:
热泵型空调,其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设备和室内热交换器;以及
第二传热单元,其将热从废热回收热交换器传递到热泵型空调。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热电联合系统,其中第二传热单元包括:
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管线,其将室外热交换器连接于连接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的载热体循环管线;以及
载热体控制阀,其设置在载热体循环管线和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管线之间的接头处,并用于选择性地将载热体循环管线中的载热体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管线中。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的热电联合系统,进一步包括:
散热器,其将热从废热回收热交换器释放到大气。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热电联合系统,其中散热器包括:
散热热交换器;
散热旁通管线,其将散热热交换器连接于连接废热回收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的载热体循环管线;以及
载热体控制阀,其设置在散热旁通管线和载热体循环管线之间的接头处。
CNA2005101297800A 2004-12-10 2005-12-09 热电联合系统 Pending CN18045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104372 2004-12-10
KR1020040104372A KR100644828B1 (ko) 2004-12-10 2004-12-10 열병합 발전 시스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4508A true CN1804508A (zh) 2006-07-19

Family

ID=35892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297800A Pending CN1804508A (zh) 2004-12-10 2005-12-09 热电联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23823A1 (zh)
EP (1) EP1669585A3 (zh)
KR (1) KR100644828B1 (zh)
CN (1) CN18045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0801B (zh) * 2008-08-26 2012-11-21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112844A (ko) * 2005-04-28 2006-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병합 발전 시스템
KR100638223B1 (ko) * 2005-06-16 2006-10-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병합 발전 시스템
US20070012058A1 (en) * 2005-07-12 2007-01-18 Lg Electronics Inc. Cogeneration system
KR100773871B1 (ko) 2006-08-24 2007-11-06 코리아코젠(주) 지역 난방 시스템의 보조 보일러를 활용하여 부산전기를얻기 위한 지역 난방 시스템
JP5001749B2 (ja) * 2007-08-17 2012-08-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装置
JP5359057B2 (ja) * 2008-06-26 2013-12-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WO2011069263A1 (en) * 2009-12-08 2011-06-16 Electromotion Energy Corporation Synergistic energy ecosystem
KR101189417B1 (ko) * 2010-11-30 2012-10-15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온도 조절장치
WO2012078195A1 (en) 2010-12-10 2012-06-14 Vaporgenics,Inc. Universal heat engine
CN102410594B (zh) * 2011-10-23 2013-07-24 重庆市电力公司 热电联产与制冷负荷联合控制的风电出力调度系统与方法
EP2944873B1 (en) * 2013-01-10 2017-12-2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Rankine cycle device and cogeneration system
US10036347B1 (en) 2013-07-19 2018-07-31 Raymond C. Sherry Standby energy generating system
JP6655898B2 (ja) * 2015-01-20 2020-03-04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排熱回収装置及び熱供給システム及び排熱回収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15638566A (zh) * 2017-06-27 2023-01-24 英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向封闭体提供加热和电能的联产系统
US11137177B1 (en) 2019-03-16 2021-10-05 Vaporgemics, Inc Internal return pump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0103A (en) * 1979-01-17 1981-04-07 The Budd Company Heating system for a railway car for utilizing waste heat from an engine
US4380909A (en) * 1981-07-17 1983-04-26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genera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absorption-type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JPS60236A (ja) * 1983-05-16 1985-01-05 Kogata Gas Reibou Gijutsu Kenkyu Kumiai 内燃機関を用いた暖冷房給湯装置
US4873837A (en) * 1988-10-03 1989-10-17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Dual evaporator air conditioner
GB2288460A (en) * 1994-04-13 1995-10-18 Gordon Snowball A combined heating, cooling and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JPH0849942A (ja) * 1994-08-08 1996-02-20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駆動式熱ポンプ装置
JP3997560B2 (ja) * 1996-12-24 2007-10-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ンジン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
ES2172472B1 (es) * 2001-02-22 2003-06-16 Univ Vigo Grupo autonomo termo-electrico con motor termico, generador electrico, bomba de calor y recuperacion, acumulacion y distribucion de energia.
JP5030344B2 (ja) * 2001-08-31 2012-09-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エンジン冷却水加熱装置及びガス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方法
JP4134687B2 (ja) * 2002-11-08 2008-08-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6983793B2 (en) * 2002-11-19 2006-01-1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Dual evaporat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DE10360575A1 (de) * 2002-12-26 2004-07-22 Denso Corp., Kariya Klimagerät für ein Fahrzeug
KR100539101B1 (ko) * 2002-12-31 2005-12-27 주식회사 효성 냉/난방 및 발전을 동시에 제어하는 트리 제너레이션에너지 시스템
US6988371B2 (en) * 2004-05-25 2006-01-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utomotive HVAC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utilizing evaporator freezi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0801B (zh) * 2008-08-26 2012-11-21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123823A1 (en) 2006-06-15
EP1669585A3 (en) 2010-04-28
EP1669585A2 (en) 2006-06-14
KR20060065884A (ko) 2006-06-14
KR100644828B1 (ko) 2006-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4508A (zh) 热电联合系统
CN1786619A (zh) 热电联合系统
CN100338411C (zh) 发电及空调系统
CN1786618A (zh) 热电联合系统
CN100338412C (zh) 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786617A (zh) 热电联合系统
CN1737461A (zh) 热电联产系统
CN1786620A (zh) 热电联合系统
CN1786616A (zh) 热电联产系统
CN1737456A (zh) 具有干燥器的发电和空调系统
CN100338414C (zh) 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0098C (zh) 燃气热泵式空调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00344921C (zh) 热电联产系统
CN1737458A (zh) 发电及空调系统
CN1637352A (zh) 复合制冷采暖系统
CN1896643A (zh) 热电联产系统
KR101294737B1 (ko) 열병합 발전시스템
CN1896644A (zh) 热电联产系统
CN1789843A (zh) 用于控制热电联产系统的方法
CN1786641A (zh) 热电联合系统的废气热交换器
CN1880883A (zh) 热电联产系统
CN1737469A (zh) 具有除湿器的发电及空调系统
CN1180207C (zh) 空调机
CN1737462A (zh) 热电联产系统
CN1737465A (zh) 热电联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