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7461A - 热电联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电联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37461A CN1737461A CNA2005100082074A CN200510008207A CN1737461A CN 1737461 A CN1737461 A CN 1737461A CN A2005100082074 A CNA2005100082074 A CN A2005100082074A CN 200510008207 A CN200510008207 A CN 200510008207A CN 1737461 A CN1737461 A CN 17374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thermal medium
- engine
- generator
- generation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06010000060 Abdominal distens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08000024330 bloating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9 spontane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6/00—Plural gas-turbine plants; Combin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with other apparatus; Adapt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for special use
- F02C6/18—Plural gas-turbine plants; Combin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with other apparatus; Adapt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for special use using the waste heat of gas-turbine plants outside the plants themselves, e.g. gas-turbine power heat pla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 F25B27/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using waste heat, e.g. from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电联产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机,连接至该发动机的输出轴以发电;以及废热回收器,以回收该发电机的废热并将所回收的废热传递给耗热装置。由于该发电机的废热被提供给该耗热装置,该热电联产系统在释放来自发电机的热的同时呈现出高的能量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联产系统(cogeneration system),更特别地涉及发电机的废热被回收并被提供给耗热装置的热电联产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热电联产系统包括:发动机,使用从发动机输出的转动力来发电的发电机,以及将发动机的废热提供到耗热装置如热水器或空调的传热装置。
发自发电机的电用于运行电子设备如电灯。
冷却风扇安装在发电机内,以释放来自发电机的热。
传热装置回收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水的废热,或回收从发动机排放的废气的废热,然后提供所回收的废热给热水器或空调。
然而,这种传统的热电联产系统具有这样的问题,在冷却风扇运行期间会增加噪音,对发电机的废热的低效的再利用,以及该系统效率的受限的增强。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热电联产系统,其中,发电机的废热被回收并且用于耗热装置,从而系统的效率增强。
根据一个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电联产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机,连接至该发动机的输出轴以发电;以及废热回收装置,以回收该发电机的废热以及将所回收的废热传递给耗热装置。
该废热回收装置可包括:热介质循环管道,以通过该发电机和该耗热装置引导将被循环的热介质;以及热介质循环泵,以抽吸该热介质,从而通过该热介质循环管道循环该将被循环的热介质。
根据另一个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电联产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机,连接至该发动机的输出轴以发电;废热回收装置,以回收该发动机的废热和该发电机的废热以及将所回收的废热传递给耗热装置。
该废热回收装置可包括:冷却水热交换器,以从用于冷却该发动机的冷却水中吸收热;废气热交换器,以从由该发动机排放的废气中吸收热;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以通过该发电机、该冷却水热交换器以及该耗热装置引导将被循环的第一热介质;以及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以通过该废气热交换器以及该耗热装置引导将被循环的第二热介质。
该废热回收装置还可包括:第一热介质循环泵,以抽吸该第一热介质,从而通过该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循环该将被循环的第一热介质;以及第二热介质循环泵,以抽吸该第二热介质,从而通过该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循环该将被循环的第二热介质。
该废热回收装置还可包括:热介质加热器,以加热从该冷却水交换器流出的该第一热介质;废气路径切换装置,以将从该发动机排放的该废气提供到该热介质加热器或到该废气热交换器。
该废气路径切换装置可包括:排气管道,以将从该发动机排放的该废气引导到该废气热交换器;从该排气管道分支出的分支管道,并连接至该热介质加热器;以及控制阀,以交替开/关该排气管道和该分支管道。
该耗热装置是热泵型空调,其使用该发电机产生的电,并且包括压缩机、方向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设备以及室内热交换器。
该热泵型空调还可包括:预热器,以使用通过该第一和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中的一个循环的该热介质的热,预热吹向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以及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以使用通过该第一和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中的另一个循环的该热介质的热,加热经过该压缩机的排放管线的制冷剂。
该发动机、该发电机、该压缩机、该方向阀、该室外热交换器、该膨胀设备、该室内热交换器、该预热器以及该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中至少一个包括多数个。
根据另一个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电联产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机,连接至该发动机的输出轴以发电;以及热泵型空调,使用该发电机产生的电,并且包括压缩机、方向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设备以及室内热交换器;预热器,以预热吹向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以加热经过该压缩机的排放管线的制冷剂;以及废热回收装置,以当该热泵型空调在该制热模式运行、且室外热交换器结霜的条件下时,该废热回收装置将该发电机的废热、该发动机的冷却水的热,以及该发动机的废气的热传递到该预热器;以及当该热泵型空调在该制热模式运行、但室外热交换器未结霜的条件下时,该废热回收装置将该发电机的废热和该发动机的冷却水热传递到该预热器,并将该发动机的该废气热传递到该压缩机的该排放管线。
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产系统优点在于:发电机的废热被提供给耗热装置,从而可以增强热电联产系统的能量效率,以及释放来自发电机的热。
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产系统的优点也在于:发电机的废热和发动机的废热被提供给耗热装置,从而可以增强热电联产系统的能量效率。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产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使用发动机的冷却水的废热和发电机的废热来防止室外热交换器结霜,以及可以使用发动机的废气的废热来增强室内热交换器的加热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产系统的优点在于:在室外温度对应于室外热交换器很容易被除霜的温度时,废气的废热用于对室外热交换器除霜,并且在室外温度不对应于易除霜的温度时,废气的废热用于增强室内热交换器的制热性能,从而该热电联产系统能够在呈现出高效率的同时,正确地处理室外温度。
结合附图在阅读下面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耗热装置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状态。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耗热装置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的状态。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耗热装置在制热模式且在除霜模式下运行时的状态。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耗热装置在制热模式但不在除霜模式下运行时的状态。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热泵型空调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的状态。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产系统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热电联产系统包括:发动机2;发电机10,连接至发动机2的输出轴以发电;以及废热回收装置40,以回收发动机10的废热并将所回收的废热传递给耗热装置20。
发动机2包括限定在发动机2内部的燃烧室。
燃料管3和排气管4连接至发动机2。燃料管3适于提供燃料如液化气或液化油给燃烧室。排气管4适于引导从燃烧室排放的废气。
发电机10可以是AC发电机或DC发电机。
从发电机10产生的电用于各种电子设备11如电灯以及用在耗热装置20中。
耗热装置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水暖热交换器和空调。
废热回收装置40包括:热介质循环管道42和43,以引导热介质通过发电机10、耗热装置20循环;以及热介质循环泵44,以抽吸该热介质,从而通过热介质循环管道42和43循环该热介质。
热介质循环管道42和43的其中一个,例如在所示出的情况中的热介质循环管道42具有才经过发电机10的部分42a,以在使用冷却水冷却发电机10的同时回收来自发电机10的废热。
在下文中,将描述具有上述设置的热电联产系统的运行。
当燃料经燃料管3提供给发动机2,发动机2随后被驱动,发动机2的输出轴转动,由此使得发电机10发电。从发电机10产生的电被提供给各种电子设备11如电灯和耗热装置20。
同时,当热介质循环泵44运行时,热介质循环泵42中的热介质提供给发电机10。该热介质吸收在发电机10运行期间产生的热,从而实现发电机10的放热。然后,该热介质经热介质循环管道43提供给耗热装置20,从而该热介质将从发电机10吸收的热传递到耗热装置20。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耗热装置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状态。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耗热装置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的状态。
如图2和图3所示,该热电联产系统包括发动机2;发电机10,连接至发动机2的输出轴以发电;以及废热回收装置50,以回收发动机2的废热和发电机10的废热以及将所回收的废热传递给耗热装置20。
发动机2包括限定在发动机2内部的燃烧室。燃料管3和排气管4连接至发动机2。燃料管3适于提供燃料如液化气或液化油给燃烧室。排气管4适于引导从燃烧室排放的废气。
冷却水热交换器52经冷却水循环管道7和8连接至发动机2,从而在冷却发动机2的同时被加热的冷却水在经过冷却水热交换器52的同时将热传递给冷却水热交换器52,然后在循环进入发动机2。
冷却水循环泵9与发动机2、冷却水热交换器52以及冷却水循环管道7和8的其中一个连接。
发电机10可以是AC发电机或DC发电机。
耗热装置20可包括仅以制热为目的的空调或可在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之间切换的热泵型空调。以下给出的描述将仅结合耗热装置20包括热泵型空调的情况描述。
热泵型空调20包括压缩机21、方向阀22、室内热交换器23、膨胀设备24以及室外热交换器25。
热泵型空调20还包括:室内风扇或鼓风机26,以将室内空气吹向室内热交换器23;以及室外风扇或鼓风机27,以将室外空气吹向室外热交换器25。
在热泵型空调20的制热运行中,已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依次流经方向阀22、室内热交换器23、膨胀设备24、室外热交换器25以及方向阀22,然后进入压缩机21,如图2所示。因此,制冷剂被循环。在该运行中,室外热交换器25起到蒸发器的作用,而室内热交换器23起到冷凝器的作用,从而将热排放到室内空气I。
另一方面,在热泵型空调20的制冷运行中,已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依次流经方向阀22、室外热交换器25、膨胀设备24、室内热交换器23以及方向阀22,然后进入压缩机21,如图3所示。因此,制冷剂被循环。在该运行中,室外热交换器25起用冷凝器的作用,而室内热交换器23起到蒸发器的作用,因而从室内空气I吸收热。
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30设置在压缩机21的排放管线21a处,以使用废热回收装置50所回收的热加热过经排放管线21a的制冷剂。
预热器40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5的室外空气吸入部件侧,以使用废热回收装置50所回收的热预热吹向室外热交换器25的室外空气O。
吸收来自用于冷却发动机2的冷却水中的热的冷却水热交换器52,包括在废热回收装置50中。废热控制器50还包括:废气热交换器54,以从发动机2所排放的废气中吸收热;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56和57,以引导第一热介质通过发电机10、冷却水热交换器52和预热器40循环;抽吸第一热介质的第一循环泵58,用于通过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56和57的第一热介质的循环;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60和61,以引导第二热介质通过废气热交换器54和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30循环;以及抽吸第二热介质的第二循环泵62,用于通过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60和61的第二热介质的循环。
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56和57的其中一个,例如在所示出的情况中的热介质循环管道56具有经过发电机10的部分56a,以在使用冷却水冷却发电机10的同时回收来自发电机10的废热。
附图标记12表示散热器风扇,以在热泵型空调20的制冷运行期间释放来自发电机10的热。
在下文中,将描述具有上述设置的热电联产系统的运行。
当燃料经燃料管3提供给发动机2,随后发动机2被驱动时,发动机2的输出轴转动,由此使得发电机10发电。
从发动机2产生的废气在经过废气热交换器54之后被排放到大气中。
当冷却水循环泵9在发动机2运行期间运行时,在冷却发动机2的同时被加热的冷却水,经由冷却水循环管道7提供给冷却水热交换器52,然后在其热释放到冷却水热交换器52中之后,经由冷却水循环管道8循环到发动机2。
同时,在热泵型空调20的制热运行期间,第一和第二热介质循环泵58和62运行。并且,方向阀22切换至制热模式,压缩机21由发电机10产生的电驱动。
当第一热介质循环泵58运行时,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56中的热介质提供给发电机10,从而第一热介质吸收在发电机10运行期间产生的热。也就是说,在释放来自发电机10的热的同时,第一热介质被加热。
被发电机10加热的第一热介质经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57提供给冷却水热交换器52,以便第一热介质被冷却水热交换器52的热再加热,之后,第一热介质提供给预热器40。
然后,在加热预热器40之后,第一热介质循环进入发电机10。从而,第一热介质吸收来自发电机10和冷却水热交换器52的热,并将所吸收的热传递到预热器40,同时重复上述循环。
另一方面,当第二热介质循环泵62运行时,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61中的热介质被抽吸至废气热交换器54,以便第二热介质在经过废气热交换器54的同时吸收来自废气的热。从而,第二热介质被加热。被加热的第二热介质经由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60提供给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30。
然后,在第二热介质通过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30来加热压缩机21的排放管线21a之后,循环进入废气热交换器54。因此,第二热介质吸收来自废气热交换器54的热,并将所吸收的热传递到压缩机21的排放管线21a,同时重复上述循环。
当方向阀22切换至制热模式并且压缩机21在上述传热期间运行时,压缩机21压缩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由此将制冷剂气体改变为高温高压状态。该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在经过排放管线21a的同时被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30加热。
加热后的制冷剂经由方向阀22经过室内热交换器23,由此将室内温度增加到高于制冷剂未被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30加热情况时的温度。
经过室内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随着与室内空气I的热交换被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依次经过膨胀设备24、室外热交换器25以及方向阀22,然后进入压缩机21。从而,制冷剂被循环。
同时,吹向室外热交换器25的室外空气O被预热器40加热,然后经过室外热交换器25,以便防止室外热交换器25结霜。
另一方面,当热泵型空调20将在制冷模式运行时,第一和第二热介质循环泵58和62停止。并且,方向阀22切换至制冷模式,压缩机21被发电机10所产生的电驱动。
当方向阀22切换至制冷模式并且压缩机21运行时,压缩机21压缩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由此将制冷剂气体改变为高温高压状态。该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依次经过方向阀22、室外热交换器25、膨胀设备24、室内热交换器23以及方向阀22。之后该制冷剂气体循环进入压缩机21。
同时,冷却水热交换器52将从冷却水中吸收的热到释放大气中,而废气热交换器54将从废气中吸收的热释放到大气中。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耗热装置在制热模式且在除霜模式下运行时的状态。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耗热装置在制热模式但不在除霜模式下运行时的状态。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热泵型空调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的状态。
如图4至图6所示,该热电联产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57处的热介质加热器68,以加热从冷却水热交换器52流出的第一热介质;废气路径切换装置70,以选择性地将从发动机2排放的废气供应到热介质加热器68或供应到废气热交换器54。该第三实施例的热电联产系统与第二实施例具有相同的结构与功能,除了热介质加热器68和废气路径切换装置70。因而,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分别对应于第二实施例的构成组件的该第三实施例的构成组件,并不再给出详细的描述。
废气路径切换装置70包括:排气管道72,以引导从发动机2排放的废气到废气热交换器54;分支管道74,其是从排气管道72分支出的并连接至热介质加热器68;以及控制阀76,以交替开/关排气管道72和分支管道74。
排气管道72连接在发动机2和废气热交换器54之间。
尽管在所示出的情况中,只有一个控制阀76用于交替开/关排气管道72和分支管道74,当排气管道72和分支管道74的其中一个打开,另一个就关闭,但是还可以在各自的管道72和74处设置两个控制阀,以独立地开/关相应的管道72和74。以下将仅结合管道72和74的其中一个打开而另一个关闭的情况给予描述。
废气路径切换装置7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78,设置在热泵型空调20一侧,以测量室外空气的温度或室外热交换器25的温度;控制器80,以基于温度传感器78所感测到的温度以及控制热泵型空调20是在制热模式运行还是制冷模式运行,来控制控制阀76。
当热泵型空调20在制热模式运行并且温度传感器78所感测到的温度对应于预定温度(例如,-3℃至-5℃)时,控制器80则确定热泵型空调20必须运行在除霜模式,从而控制控制阀76以关闭排气管道72并打开分支管道74,如图4所示。
另一方面,当热泵型空调20在制热模式运行并且温度传感器78所感测到的温度不对应于预定温度(例如,-3℃至-5℃)时,或者当热泵型空调20在制冷模式时运行,控制器80则控制控制阀76以打开排气管道72并关闭分支管道74。
在下文中,将描述具有上述设置的热电联产系统的运行。
当热泵型空调20在制热模式以及在除霜模式下运行时,控制器80控制控制阀76以关闭排气管道72并打开分支管道74。并且,第一热介质循环泵58被驱动,以便第一热介质通过发电机10、冷却水热交换器52、热介质加热器68以及预热器40循环。
从发动机2排放的废气E经由分支管道74被引导至热介质加热器68,然后在将它的热释放到热介质加热器68之后,废气E被排放到大气中,如图4所示。
在第一热介质循环泵58运行期间,被冷却水热交换器52加热的第一热介质被热介质加热器68再加热,以便第一热介质具有高于第一热介质未被热介质加热器68加热的情况时的温度。
吹向室外热交换器25的室外空气O被预热器40进一步加热。因而,使对室外热交换器25除霜的效果最大化。
另一方面,当热泵型空调20在制热模式但不在除霜模式下运行时,控制器80控制控制阀76以打开排气管道72并关闭分支管道74。这种情况下,第一热介质循环泵58也被驱动,以便第一热介质通过发电机10、冷却水热交换器52、热介质加热器68以及预热器40循环。并且,第二热介质循环泵62也被驱动,以便第二热介质通过废气热交换器54、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30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从发动机2排放的废气E经由排气管道72被引导至废气热交换器54,然后在将它的热释放到废气热交换器54之后,废气E排放到大气中,如图5所示。
第一和第二热介质循环泵58和62的运行,以及由这些运行分别获得的室内热交换器23的制热性能和为室外热交换器25除霜的效果的增强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从而不再给出详细的描述。
当热泵型空调20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控制器80控制控制阀76以打开排气管道72并关闭分支管道74。
在这种情况下,从发动机2排放的废气E经由排气管道72被引导至废气热交换器54,然后在释放它的热到废气热交换器54之后,废气E被排放到大气中,如图6所示。废气热交换器54将从废气吸收的热释放到大气中。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热电联产系统包括多个发动机2、2’…。该热电联产系统还包括连接至发动机2、2’…各自的轴的多个发电机10、10’…。该第四实施例的热电联产系统具有与第二、第三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与功能,除了发动机2、2’…和发电机10、10’…。因此,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分别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构成组件的该第四实施例的构成组件,并不再给出详细的描述。
一个或多个发动机2、2’…根据待冷却或加热的负载而运行。
燃料管3、3’…和废气管4、4’…连接至各自的发动机2、2’…。排气管道72、72’…也连接至各自的发动机2、2’…。并且,成对的冷却水循环管道7和8,7’和8’…连接至各自的发动机2、2’…。
废气管4、4’…平行地连接。
冷却水循环管道7和8,7’和8’…平行地连接。
冷却水循环管道9,9’…分别与冷却水循环管道7或8,冷却水循环管道7’或8’…直接连接。
成对的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56和57,56’和57’…连接至相各自的发电机10、10’…。
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56和57,56’和57’…平行地连接。
第一热介质循环泵58、58’…分别与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56或57,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56’或57’…直接连接。
当根据本实施例的热电联产系统的耗热装置,即热泵型空调20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第一热介质循环泵58、58’…被驱动。因而,第一热介质分别经由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56和57,56’和57’…被分配到发电机10、10’…,以吸收来自发电机10、10’…的热。之后,从发电机10、10’…流出的第一热介质流被会合。会合后的第一热介质被引入预热器40,以将从发电机10、10’…吸收的热传递到预热器40。
该第四实施例的其他功能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相同,从而不再给出详细的描述。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热泵型空调即包括在该热电联产系统中的热泵型空调20是多类型(multi-type)的。也就是说,热泵型空调20包括多个室内单元100、110…和单个室外单元120。室内单元100、110…包括分别平行地连接的室内热交换器23、23’…。
本实施例的热电联产系统具有与第二到第四实施例任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与功能,除了热泵型空调20包括多个室内单元100、110…,以及由此的多个室内热交换器23、23’…。因而,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分别对应于第二到第四实施例任一实施例的构成组件的该第四实施例的构成组件,并不再给出详细的描述。
室内单元100、110…也分别包括室内风扇或鼓风机26、26’…。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热电联产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热泵型空调即包括在该热电联产系统中的热泵型空调20包括多个室内单元100、110…,和多个室外单元120、130…。
在热泵型空调20中,分别包括在室内单元100、110…中的制冷剂管道可以平行地连接。分别包括在室外单元120、130…中的制冷剂管道也可以平行地连接。以下将仅结合每个室外单元120、130连接至相关联的一个室内单元100、110以构成一套空调,并且每套空调独立于其他套空调运行的情况描述。
室内单元100、110…包括各自的室内热交换器23、23’…,和各自的室内风扇或鼓风机26、26’…。
室外单元120、130…包括各自的压缩机21、21’…,方向阀22、22’…,各自地膨胀设备24、24’…,各自的室外热交换器25、25’…,以及各自的室外风扇或鼓风机27、27’…。
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30、30’…设置在压缩机21、21’…的各自的排放管线21a、21’a…处。
平行连接的成对的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60和61,60’和61’…,连接至各自的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30、30’…,以引导第二热介质通过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30、30’…循环。
第二热介质循环泵62、62’…直接连接至各自的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60和61,60’和61’…。
预热器40、40’…分别设置于各自的室外热交换器25、25’…的上游以预热吹向室外热交换器25、25’…的室外空气。
平行连接的成对的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56和57,56’和57’…,连接至相应的预热器40、40’…,以引导第一热介质通过预热器40、40’…循环。
第一热介质循环泵58、58’…直接连接至各自的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56和57,56’和57’…。
本实施例的热电联产系统具有与第二到第五实施例任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与功能,除了热泵型空调20包括多个室内单元100、110…,多个室外单元120、130…,多个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30、30’…,多个预热器40、40’…,多个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56和57,56’和57’…,以及多个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60和61、60’和61’…。因而,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分别对应于第二到第五实施例任一实施例的构成组件的该第五实施例的构成组件,并不再给出详细的捕述。
根据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热电联产系统具有各种效果。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产系统优点在于:发电机的废热被提供给耗热装置,以便可以增强热电联产系统的能量效率,并且可以释放来自发电机的热。
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产系统的优点也在于:发电机的废热和发动机的废热被提供给耗热装置,从而可以增强热电联产系统的能量效率。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产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使用发动机的冷却水的废热和发电机的废热来防止室外热交换器结霜,以及可以使用发动机的废气的废热来增强室内热交换器的加热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产系统的优点在于:在室外温度对应于室外热交换器可能很容易被除霜的温度时,废气的废热用于对室外热交换器除霜,并且在室外温度不对应于易除霜的温度时,废气的废热用于增强室内热交换器的制热性能,从而该热电联产系统能够在呈现出高效率的同时,正确地处理室外温度。
尽管为说明目的已公开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可以做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
Claims (11)
1.一种热电联产系统,包括:
发动机;
发电机,连接至该发动机的输出轴以发电;以及
废热回收装置,以回收该发电机的废热以及将所回收的废热传递给耗热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产系统,其中,该废热回收装置包括:
热介质循环管道,以通过该发电机和该耗热装置引导将被循环的热介质;以及
热介质循环泵,以抽吸该热介质,从而通过该热介质循环管道循环该将被循环的热介质。
3.一种热电联产系统,包括:
发动机;
发电机,连接至该发动机的输出轴以发电;以及
废热回收装置,以回收该发动机的废热和该发电机的废热以及将所回收的废热传递给耗热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电联产系统,其中,该废热回收装置包括:
冷却水热交换器,以从用于冷却该发动机的冷却水中吸收热;
废气热交换器,以从由该发动机排放的废气中吸收热;
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以通过该发电机、该冷却水热交换器以及该耗热装置引导将被循环的第一热介质;以及
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以通过该废气热交换器以及该耗热装置引导将被循环的第二热介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电联产系统,其中,该废热回收装置还包括:
第一热介质循环泵,以抽吸该第一热介质,从而通过该第一热介质循环管道循环该将被循环的第一热介质;以及
第二热介质循环泵,以抽吸该第二热介质,从而通过该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循环该将被循环的第二热介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电联产系统,其中,该废热回收装置还包括:
热介质加热器,以加热从该冷却水交换器流出的该第一热介质;
废气路径切换装置,以将从该发动机排放的废气提供到该热介质加热器或到该废气热交换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电联产系统,其中,该废气路径切换装置包括:
排气管道,以将从该发动机排放的废气引导到该废气热交换器;
从该排气管道分支出的分支管道,连接至该热介质加热器;以及
控制阀,以交替开/关该排气管道和该分支管道。
8.如权利要求4到7任一项所述的热电联产系统,其中,该耗热装置是热泵型空调,其使用该发电机产生的电,并且包括压缩机、方向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设备,以及室内热交换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电联产系统,其中,该热泵型空调还包括:
预热器,以使用通过该第一和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中的一个循环的该热介质的热,预热吹向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以及
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以使用通过该第一和第二热介质循环管道中的另一个循环的该热介质的热,加热经过该压缩机的排放管线的制冷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电联产系统,其中,该发动机、该发电机、该压缩机、该方向阀、该室外热交换器、该膨胀设备、该室内热交换器、该预热器、以及该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中至少一个包括多数个。
11.一种热电联产系统,包括:
发动机;
发电机,连接至该发动机的输出轴以发电;
热泵型空调,其使用该发电机产生的电,并且包括压缩机、方向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设备以及室内热交换器;
预热器,以预热吹向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
压缩机排放管线加热器,以加热经过该压缩机的排放管线的制冷剂;以及
废热回收装置,以当该热泵型空调在制热模式运行、且在该室外热交换器结霜的条件下时,该废热回收装置将该发电机的废热、该发动机的冷却水的热以及该发动机的废气的热传递到该预热器;以及当该热泵型空调在制热模式运行、但在该室外热交换器未结霜的条件下时,该废热回收装置将该发电机的废热和该发动机的冷却水热传递到该预热器,并将该发动机的废气热传递到该压缩机的该排放管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40064816 | 2004-08-17 | ||
KR1020040064816A KR100624816B1 (ko) | 2004-08-17 | 2004-08-17 | 열병합 발전 시스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37461A true CN1737461A (zh) | 2006-02-22 |
Family
ID=36080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0082074A Pending CN1737461A (zh) | 2004-08-17 | 2005-02-07 | 热电联产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60037348A1 (zh) |
EP (1) | EP1628104A3 (zh) |
KR (1) | KR100624816B1 (zh) |
CN (1) | CN1737461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16215A (zh) * | 2010-12-29 | 2011-07-06 | 上海新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自耗电的冷热电多联供系统 |
CN102575648A (zh) * | 2009-10-15 | 2012-07-11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发电系统 |
CN103573354A (zh) * | 2012-07-25 | 2014-02-12 | 三浦工业株式会社 | 排气节能装置 |
CN101663473B (zh) * | 2007-03-07 | 2014-09-03 | 新奥尔良大学研究与技术基金会 | 冷热电集成系统 |
CN104919147A (zh) * | 2013-01-11 | 2015-09-16 | 贝克船舶系统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产生能量的设备 |
CN104943503A (zh) * | 2015-06-01 | 2015-09-30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车辆动力、制冷供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02575648B (zh) * | 2009-10-15 | 2016-11-30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发电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44826B1 (ko) * | 2004-12-10 | 2006-11-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열병합 발전 시스템 |
KR100755322B1 (ko) * | 2005-07-08 | 2007-09-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열병합 발전시스템 및 그의 전력제어방법 |
KR101294737B1 (ko) * | 2006-07-31 | 2013-08-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열병합 발전시스템 |
KR20080015264A (ko) * | 2006-08-14 | 2008-02-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코제너레이션 |
KR100773871B1 (ko) * | 2006-08-24 | 2007-11-06 | 코리아코젠(주) | 지역 난방 시스템의 보조 보일러를 활용하여 부산전기를얻기 위한 지역 난방 시스템 |
JP5001749B2 (ja) * | 2007-08-17 | 2012-08-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装置 |
US10036347B1 (en) * | 2013-07-19 | 2018-07-31 | Raymond C. Sherry | Standby energy generating system |
US11041636B2 (en) * | 2017-06-27 | 2021-06-22 | Imby Energy, Inc. | Cogene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heating and electricity |
KR101971889B1 (ko) * | 2018-06-14 | 2019-04-25 | (주)귀뚜라미 | 발전기를 구비하는 가스히트펌프 시스템 |
US10876424B2 (en) * | 2019-04-14 | 2020-12-29 | Hamilton Sunstrand Corporation | Energy recovery modules, generator arrangements, and methods of recovering energy in generator arrangemen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51238A (ja) * | 1981-09-19 | 1983-03-25 | Kubota Ltd | 圧縮式ヒ−トポンプ |
US4736111A (en) * | 1984-10-03 | 1988-04-05 | Linden Craig L | Cogeneration system |
JPS62192178U (zh) * | 1986-05-29 | 1987-12-07 | ||
JPH03267555A (ja) * | 1990-03-15 | 1991-11-28 |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 熱併給発電装置 |
JPH04214156A (ja) * | 1990-04-02 | 1992-08-05 | Nippondenso Co Ltd | エンジン駆動式ヒートポンプ |
US5014660A (en) * | 1990-10-29 | 1991-05-14 | Westerbeke Corporation | Cooling system for an enclosed heat source |
DE29812982U1 (de) * | 1998-03-06 | 1998-10-29 | "Schako" Metallwarenfabrik Ferdinand Schad KG Zweigniederlassung Kolbingen, 78600 Kolbingen | Anlage zum Erzeugen von Energie, insbesondere Energie-Kompakt-Anlage |
US20040154298A1 (en) * | 1999-05-31 | 2004-08-12 | Norton Aps | Compact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energy |
JP2001272135A (ja) | 2000-03-29 | 2001-10-05 |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 エンジンヒートポンプの排熱回収機構 |
-
2004
- 2004-08-17 KR KR1020040064816A patent/KR10062481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
- 2005-01-24 US US11/039,779 patent/US2006003734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1-25 EP EP05001455A patent/EP1628104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02-07 CN CNA2005100082074A patent/CN173746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63473B (zh) * | 2007-03-07 | 2014-09-03 | 新奥尔良大学研究与技术基金会 | 冷热电集成系统 |
CN102575648A (zh) * | 2009-10-15 | 2012-07-11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发电系统 |
US9370050B2 (en) | 2009-10-15 | 2016-06-14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CN102575648B (zh) * | 2009-10-15 | 2016-11-30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发电系统 |
US9605657B2 (en) | 2009-10-15 | 2017-03-28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CN102116215A (zh) * | 2010-12-29 | 2011-07-06 | 上海新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自耗电的冷热电多联供系统 |
CN103573354A (zh) * | 2012-07-25 | 2014-02-12 | 三浦工业株式会社 | 排气节能装置 |
CN104919147A (zh) * | 2013-01-11 | 2015-09-16 | 贝克船舶系统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产生能量的设备 |
CN104943503A (zh) * | 2015-06-01 | 2015-09-30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车辆动力、制冷供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04943503B (zh) * | 2015-06-01 | 2017-03-2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车辆动力、制冷供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60037348A1 (en) | 2006-02-23 |
EP1628104A3 (en) | 2011-05-25 |
KR20060016396A (ko) | 2006-02-22 |
EP1628104A2 (en) | 2006-02-22 |
KR100624816B1 (ko) | 2006-09-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37461A (zh) | 热电联产系统 | |
CN100338412C (zh) | 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786619A (zh) | 热电联合系统 | |
CN100338411C (zh) | 发电及空调系统 | |
CN100338414C (zh) | 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786617A (zh) | 热电联合系统 | |
CN1737456A (zh) | 具有干燥器的发电和空调系统 | |
CN1804508A (zh) | 热电联合系统 | |
CN1786616A (zh) | 热电联产系统 | |
CN1786618A (zh) | 热电联合系统 | |
CN1737458A (zh) | 发电及空调系统 | |
CN100338413C (zh) | 热电联产系统 | |
CN1737469A (zh) | 具有除湿器的发电及空调系统 | |
CN1170098C (zh) | 燃气热泵式空调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 |
CN1880883A (zh) | 热电联产系统 | |
CN1786620A (zh) | 热电联合系统 | |
CN1291198C (zh) | 同时加热冷却型多路空调器 | |
CN1737465A (zh) | 热电联产系统 | |
CN1789843A (zh) | 用于控制热电联产系统的方法 | |
CN1896644A (zh) | 热电联产系统 | |
CN1737463A (zh) | 热电联产系统 | |
CN1896643A (zh) | 热电联产系统 | |
CN1786641A (zh) | 热电联合系统的废气热交换器 | |
CN1789864A (zh) | 使用热电联产系统的冷却/加热设备 | |
CN1737460A (zh) | 热电联产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