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3777A - 一种嘧啶硫酮的化学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嘧啶硫酮的化学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3777A
CN1803777A CN 200510061791 CN200510061791A CN1803777A CN 1803777 A CN1803777 A CN 1803777A CN 200510061791 CN200510061791 CN 200510061791 CN 200510061791 A CN200510061791 A CN 200510061791A CN 1803777 A CN1803777 A CN 1803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ta
trifluoromethanesulfonic acid
acid magnesium
aldehyde
dike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617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48588C (zh
Inventor
苏为科
李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B2005100617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48588C/zh
Publication of CN1803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3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85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858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嘧啶硫酮类化合物为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等的合成。本发明涉及用三氟甲磺酸镁替代浓盐酸、氯化锌等传统的路易斯酸催化剂,由醛、β-二酮、取代硫脲原料,在20~150℃反应,合成嘧啶硫酮类化合物。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化合物分离提纯方便,反应后很容易地得到高收率(一般在85%以上)和高纯度(一般在98.5%以上)的产品。该化学合成方法工艺合理、催化剂用量少且可回收套用、生产成本低、基本无三废。

Description

一种嘧啶硫酮的化学合成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嘧啶硫酮的化学合成方法,特别涉及用三氟甲磺酸镁[Mg(OTf)2]替代浓盐酸、二氯化锌、BF3·OEt2等传统路易斯酸来制备嘧啶硫酮的化学合成方法。
(二)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给出之前,现有技术中嘧啶硫酮的化学合成方法是以浓盐酸、二氯化锌、BF3·OEt2等传统路易斯酸作催化剂来制备。如以浓盐酸为催化剂,反应温度高,时间要18小时,收率在20-50%左右。同时在反应过程中,浓盐酸对设备的腐蚀也较强。
传统的路易斯酸作为催化剂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提高反应效率,在有机合成中已有广泛的应用,然而这些生产工艺的缺点是催化剂用量大,因为大多传统的路易斯酸遇水分解而失效,反应要严格控制在无水条件下,而且对于含氮或亚胺类化合物,氮原子会抑制路易斯酸的催化活性,需要大的用量才能满足反应,同时还存在三废量大,后处理麻烦,产品收率和纯度较低等缺点。因此,即使传统的路易斯酸广泛应用于多种反应,它们还存在以上问题需要解决。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工艺合理、反应收率高、催化剂用量少又可方便回收套用、生产成本低、环保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新型的催化剂即三氟甲磺酸镁[Mg(OTf)2]替代传统路易斯酸来制备嘧啶硫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如式(I)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由如式(II)的原料芳香醛与如式(III)的β-二酮或β-酮酸酯及如式(IV)的取代硫脲在催化剂三氟甲磺酸镁的作用下于20~150℃反应,反应产物后处理制得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
Figure A20051006179100061
其中:结构式(I)中的R1为氢或C1~C3的烷基或烷氧基,R2为C1~C6的烷基或烷氧基,R3为C1~C6的烷基或卤代烷基,所述的卤素为F、Cl、Br,R4为氢或C1~C6的烷基,X为硝基或羟基或卤代基或三卤甲基或N,N-二烷基,所述的卤素为F、Cl、Br、I,结构式(I)中的m=1~3的整数,n=0~3的整数,m+n≤5;结构式(II)、(III)、(IV)中所述的R1、R2、R3、R4、X、m、n的定义与结构式(I)中的相同。进一步,式(I)中R2优选为OCH2CH3或OCH3,R3优选为CH3,R4优选为H或CH3。基本反应式如下:
所述的芳香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取代硫脲∶三氟甲磺酸镁的投料物质的量比为1.0∶0.8~1.5∶1.0~3.0∶0.005~0.20,优选芳香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取代硫脲∶三氟甲磺酸镁投料物质的量比为1.0∶0.9~1.2∶1.0~2.0∶0.005~0.15。
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是由原料芳香醛与β-二酮或β-酮酸酯及取代硫脲在催化剂三氟甲磺酸镁的作用下于20~150℃在有机溶剂中反应0.5~24小时,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下列之一或者下列的任意几种以任意比例的组合:
①碳原子数为1~4的卤代烃;②碳原子数为1~7的酯类;③碳原子数为3~6的酮类;④碳原子数为2~6的腈类;⑤碳原子数为1~3的醇类;⑥碳原子数为6~9的芳香族化合物;⑦碳原子数为1~3的硝基烷烃类。所述的有机溶剂优选为下述之一: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和1,1,2-三氯乙烷、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戊酯、乙酸异戊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丙酸丁酯、丙酸戊酯、丙酮、丁酮、环己酮、乙腈、丙腈、异丙腈、丁腈、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硝基苯、氯苯、二氯苯、甲苯、二甲苯、硝基甲烷、硝基乙烷,进一步,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下述之一:乙醇、三氯甲烷、乙腈、乙酸乙酯、丙酮、甲苯、硝基甲烷。
所述的有机溶剂用量为芳香醛的质量的1~20倍。
所述的三氟甲磺酸镁通过回收套用,所述的回收通过所述的后处理实现,所述的后处理为将反应产物过滤,滤饼加冰水洗涤后提纯制得嘧啶硫酮类化合物,收集滤液及洗涤液,加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取水相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白色固体再经乙酸乙酯洗涤,再经脱水制得三氟甲磺酸镁晶体。具体的,以上所述的三氟甲磺酸镁在后处理过程中,经乙酸乙酯洗涤后,在真空下160℃加热脱水4小时,得白色三氟甲磺酸镁晶体,回收率95%左右。
具体的,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室温下将物质的量比为芳香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1∶0.9~1.2∶1.0~2.0∶0.005~0.15的原料加入反应器中,并加入质量为醛的1~10倍的有机溶剂,充分搅拌;
b.升温到50~80℃,反应0.5-12小时,同时用HPLC跟踪监测(流速:1.0mL/min,甲醇∶水=60∶40),得反应产物;
c.将所述反应产物过滤,滤饼以冰水洗涤三次,每次冰水用量约为滤饼质量的1/2,得到粗品,经乙醇或乙酸乙酯重结晶得成品;
d.收集步骤c的滤液及洗涤液,加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取水相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白色固体再经乙酸乙酯洗涤,再经脱水制得三氟甲磺酸镁晶体。
本发明以三氟甲磺酸镁代替传统的路易斯酸作为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势体现在:
1.反应收率高(一般在85%以上)、生产成本低;
2.工艺路线先进,反应条件温和;
3.催化剂用量少、且可回收套用、基本无三废。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投料物质的量比为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
在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机械搅拌的250mL四口烧瓶内,加入苯甲醛50mmol,硫脲75mmol,乙酰乙酸乙酯50mmol和三氟甲磺酸镁7.5mmol(2.40克),用乙醇53克溶解,在室温下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升温至70℃反应,反应期间用HPLC跟踪监测(流速:1.0mL/min,甲醇∶水=60∶40),4小时后反应完毕得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将反应产物过滤,冰水洗涤滤饼三次,每次约用水6mL,得浅黄色滤饼。
滤液以少量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减压浓缩,少量乙酸乙酯洗涤,在真空下160℃加热脱水4小时,得白色三氟甲磺酸镁晶体7.2mmol,回收率96%。
浅黄色滤饼为4-苯基-5-乙氧羰基-6-甲基-3,4二氢嘧啶硫酮粗品,经乙醇重结晶得白色的4-苯基-5-乙氧羰基-6-甲基-3,4二氢嘧啶硫酮固体12.7g,熔点207.3-208.5℃,收率92.0%,纯度98.8%。
实施例2
投料物质的量比为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3.0%,纯度99.1%,熔点207.1-208.0℃,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5%。
实施例3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酸乙酯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乙酸乙酯回流温度,反应时间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1.2%,纯度98.6%,熔点207.0-208.5℃,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4%。
实施例4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三氯甲烷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三氯甲烷回流温度,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2.6%,纯度99.0%,熔点207.5-208.8℃,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6%。
实施例5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甲苯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100℃,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2.6%,纯度98.6%,熔点207.8-208.9℃,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5%。
实施例6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硝基甲烷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80℃,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3.4%,纯度98.9%,熔点207.5-208.7℃,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5%。
实施例7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20倍。反应温度为70℃,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3.4%,纯度99.5%,熔点207.5-208.5℃,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4%。
实施例8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5倍。反应温度为70℃,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3.1%,纯度99.4%,熔点207.5-208.6℃,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5%。
实施例9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2倍。反应温度为70℃,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2.8%,纯度98.7%,熔点207.0-208.4℃,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6%。
实施例10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8倍。反应温度为70℃,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2.0%,纯度99.1%,熔点207.2-208.6℃,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5%。
实施例11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5倍。反应温度为70℃,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3.5%,纯度99.0%,熔点207.3-208.6℃,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4%。
实施例12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2.5倍。反应温度为70℃,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2.5%,纯度99.1%,熔点207.5-208.8℃,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6%。
实施例13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无溶剂反应。反应温度为70℃,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加冰水50克,继续搅拌10分钟,并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100mL,有机相减压浓缩得粗品,粗品以乙醇重结晶得4-苯基-5-乙氧羰基-6-甲基-3,4二氢嘧啶硫酮产品;水相经减压浓缩至约10毫升,再用少量乙酸乙酯萃取去杂质,留水相在真空下160℃加热脱水4小时,得白色三氟甲磺酸镁晶体7.06mmol。
产品收率91.3%,纯度98.6%,熔点207.0-208.6℃,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4%。
实施例14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0.95∶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70℃,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87.5%,纯度98.6%,熔点207.0-208.7℃,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4%。
实施例15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5∶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70℃,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3.2%,纯度98.5%,熔点207.2-208.8℃,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5%。
实施例16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1∶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70℃,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2.2%,纯度98.6%,熔点207.1-208.5℃,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4%。
实施例17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60℃,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2.1%,纯度98.9%,熔点207.5-208.8℃,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5%。
实施例18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50℃,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0.5%,纯度98.8%,熔点207.2-208.5℃,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4%。
实施例19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40℃,反应10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3%,纯度98.7%,熔点207.0-208.6℃,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5%。
实施例20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30℃,反应10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0.5%,纯度98.6%,熔点207.0-208.5℃,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5%。
实施例21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回流,反应2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3.0%,纯度99.2%,熔点207.5-208.5℃,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6%。
实施例22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2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回流,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3.1%,纯度99.0%,熔点207.3-208.4℃,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6%。
实施例23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10,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回流,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2.4%,纯度98.8%,熔点207.5-208.8℃,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4%。
实施例24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07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回流,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3.2%,纯度99.0%,熔点207.4-208.5℃,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5%。
实施例25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05,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回流,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0%,纯度98.6%,熔点207.2-208.7℃,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4%。
实施例26~44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05。在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机械搅拌的250mL四口烧瓶内,加入醛(II)50mmol,取代硫脲(IV)75mmol,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50mmol和三氟甲磺酸镁2.5mmol(0.81克),用乙腈53克溶解,在室温下搅拌均匀至基本溶解。升温至70℃,反应期间用HPLC跟踪监测(流速:1.0mL/min,甲醇∶水=60∶40),反应2-12小时后得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滤饼,用冰水洗涤滤饼三次,每次约10mL。其他操作同实施例1。其中实施例26~44所述的反应原料、实验结果见表一,基本反应式如下:
表1:例26~44原料及实验结果:
Figure A20051006179100152
实施例45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5∶0.01,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回流,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0.1%,纯度98.5%,熔点207.0-208.2℃,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4%。
实施例46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2.0∶0.10,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回流,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3.4%,纯度99.3%,熔点207.5-208.9℃,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5%。
实施例47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75∶0.10,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回流,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3.5%,纯度98.9%,熔点207.0-208.1℃,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5%。
实施例48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25∶0.10,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回流,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90.2%,纯度98.8%,熔点207.0-208.7℃,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5%。
实施例49
投料物质的量比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为1∶1.0∶1.00∶0.10,醛为苯甲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为乙酰乙酸乙酯,取代硫脲为硫脲,乙腈作为有机溶剂,其用量为苯甲醛质量的10倍。反应温度为回流,反应6小时。
其它操作同实施例1,产品收率87.6%,纯度98.6%,熔点207.0-208.8℃,三氟甲磺酸镁回收率94%。

Claims (10)

1.一种如式(I)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是由如式(II)的原料芳香醛与如式(III)的β-二酮或β-酮酸酯及如式(IV)的取代硫脲在催化剂三氟甲磺酸镁的作用下于20~150℃反应,反应产物后处理制得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
Figure A2005100617910002C1
其中:结构式(I)中的R1为氢或C1~C3的烷基或烷氧基,R2为C1~C6的烷基或烷氧基,R3为C1~C6的烷基或卤代烷基,所述的卤素为F、Cl、Br,R4为氢或C1~C6的烷基,X为硝基或羟基或卤代基或三卤甲基或N,N-二烷基,所述的卤素为F、Cl、Br、I,结构式(I)中的m=1~3的整数,n=0~3的整数,m+n≤5;结构式(II)、(III)、(IV)中所述的R1、R2、R3、R4、X、m、n的定义与结构式(I)中的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式(I)中R2为OCH2CH3或OCH3,R3为CH3,R4为H或CH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香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取代硫脲∶三氟甲磺酸镁投料物质的量比为1.0∶0.8~1.5∶1.0~3.0∶0.005~0.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香醛∶β-二酮或β-酮酸酯∶取代硫脲∶三氟甲磺酸镁投料物质的量比为1.0∶0.9~1.2∶1.0~2.0∶0.005~0.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是由原料芳香醛与β-二酮或β-酮酸酯及取代硫脲在催化剂三氟甲磺酸镁的作用下于20~150℃在有机溶剂中反应0.5~24小时,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下列之一或者下列的任意几种以任意比例的组合:
①碳原子数为1~4的卤代烃;②碳原子数为1~7的酯类;③碳原子数为3~6的酮类;④碳原子数为2~6的腈类;⑤碳原子数为1~3的醇类;⑥碳原子数为6~9的芳香族化合物;⑦碳原子数为1~3的硝基烷烃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下述之一: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和1,1,2-三氯乙烷、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戊酯、乙酸异戊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丙酸丁酯、丙酸戊酯、丙酮、丁酮、环己酮、乙腈、丙腈、异丙腈、丁腈、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硝基苯、氯苯、二氯苯、甲苯、二甲苯、硝基甲烷、硝基乙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下述之一:乙醇、三氯甲烷、乙腈、乙酸乙酯、丙酮、甲苯、硝基甲烷。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用量为芳香醛的质量的1~20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氟甲磺酸镁通过回收套用,所述的回收通过所述的后处理实现,所述的后处理为将反应产物过滤,滤饼加冰水洗涤后提纯制得嘧啶硫酮类化合物,收集滤液及洗涤液,加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取水相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白色固体再经乙酸乙酯洗涤,再经脱水制得三氟甲磺酸镁晶体。
10.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嘧啶硫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成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室温下将物质的量比为芳香醛(II)∶β-二酮或β-酮酸酯(III)∶取代硫脲(IV)∶三氟甲磺酸镁=1∶0.9~1.2∶1.0~2.0∶0.005~0.15的原料加入反应器中,并加入质量为醛的1~10倍的有机溶剂,充分搅拌;
b.升温到50~80℃,反应0.5-12小时,得反应产物;
c.将所述反应产物过滤,滤饼以冰水洗涤,得到粗品,经乙醇或乙酸乙酯重结晶得成品;
d.收集步骤c的滤液及洗涤液,加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取水相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白色固体再经乙酸乙酯洗涤,再经脱水制得三氟甲磺酸镁晶体。
CNB200510061791XA 2005-12-02 2005-12-02 一种嘧啶硫酮的化学合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858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61791XA CN100348588C (zh) 2005-12-02 2005-12-02 一种嘧啶硫酮的化学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61791XA CN100348588C (zh) 2005-12-02 2005-12-02 一种嘧啶硫酮的化学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3777A true CN1803777A (zh) 2006-07-19
CN100348588C CN100348588C (zh) 2007-11-14

Family

ID=36865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179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8588C (zh) 2005-12-02 2005-12-02 一种嘧啶硫酮的化学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48588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5912A (zh) * 2011-04-11 2011-10-26 新疆大学 一种有机小分子催化合成3,4-二氢嘧啶-2(1h)-(硫)酮化合物的方法
CN101367767B (zh) * 2008-09-25 2012-09-26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3,4-二氢嘧啶-2-酮的室温无溶剂合成方法
CN105175345A (zh) * 2015-09-22 2015-12-23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制备瑞舒伐他汀中间体的方法
CN114026095A (zh) * 2019-06-06 2022-02-08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4-苯基-5-烷氧基羰基-2-噻唑-2-基-1,4-二氢嘧啶-6-基]甲基]-3-氧代-5,6,8,8a-四氢-1H-咪唑并[1,5-a]吡嗪-2-基]-甲酸的替代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7767B (zh) * 2008-09-25 2012-09-26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3,4-二氢嘧啶-2-酮的室温无溶剂合成方法
CN102225912A (zh) * 2011-04-11 2011-10-26 新疆大学 一种有机小分子催化合成3,4-二氢嘧啶-2(1h)-(硫)酮化合物的方法
CN105175345A (zh) * 2015-09-22 2015-12-23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制备瑞舒伐他汀中间体的方法
CN114026095A (zh) * 2019-06-06 2022-02-08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4-苯基-5-烷氧基羰基-2-噻唑-2-基-1,4-二氢嘧啶-6-基]甲基]-3-氧代-5,6,8,8a-四氢-1H-咪唑并[1,5-a]吡嗪-2-基]-甲酸的替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48588C (zh) 200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2321C (zh) 工业合成雷尼酸锶盐及其水合物的新方法
CN1803777A (zh) 一种嘧啶硫酮的化学合成方法
CN1891683A (zh) N-单取代β-氨基醇的制备方法
CN1931839A (zh) 一种n-取代吡咯的合成方法
CN1304381C (zh) 1,2,3,4-四氮唑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
CN1243725C (zh) 制备腈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903838A (zh) 一种苯甲酰脲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0345841C (zh) 制备1,2,4-三唑基甲基环氧乙烷的方法
CN1858049A (zh) 一种雷尼酸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786004A (zh) 双核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的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合和环加成反应
CN1106009A (zh) 咪唑并吡啶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27258C (zh) 酰基氰的合成方法
CN1216036C (zh) 手性氨基醇配体及其在端炔对亚氨的不对称加成中的应用
CN1285557C (zh) 一种对称二芳香基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
CN1252039C (zh) 2-羟基-5-酰胺基苯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
CN1309723C (zh) 旋光水杨醛亚胺铜络合物的生产方法
CN1309708C (zh) 酶化学法合成光学活性氰醇化合物
CN1215028C (zh) 外消旋的联二酚的光学拆分方法
CN1170798C (zh) 制备3-溴苯甲醚和3-溴硝基苯的新方法
CN1217947C (zh) 三唑嘧啶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CN1832918A (zh) 生产旋光活性1-烷基-取代的2,2,2-三氟乙基胺的方法
CN1325381A (zh) 酮亚胺的制备方法
CN1890244A (zh) 用于制备经取代氨基醇的方法
CN1198433A (zh) 用氨基甲酸酯类制备氯酮胺类的方法
CN1281582C (zh) 高光学纯度手性β—氨基醇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Taizhou City Hwasun Pharmacuetical and Chemical Co., Ltd.

Assignor: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ntract fulfillment period: 2008.6.20 to 2013.6.19 contract change

Contract record no.: 200933000233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hemical synthesis method of pyrimidine thioketo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14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09.9.16

LIC Patent licence contract for exploitation submitted for record

Free format text: EXCLUSIVE LICENSE; TIME LIMIT OF IMPLEMENTING CONTACT: 2008.6.20 TO 2013.6.19; CHANGE OF CONTRACT

Name of requester: TAIZHOU HWASUN PHARM.+ CHEM.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9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412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