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8382A - 传输线 - Google Patents
传输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88382A CN1788382A CNA038266202A CN03826620A CN1788382A CN 1788382 A CN1788382 A CN 1788382A CN A038266202 A CNA038266202 A CN A038266202A CN 03826620 A CN03826620 A CN 03826620A CN 1788382 A CN1788382 A CN 17883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or
- signal tape
- transmission line
- longitudinal current
- retur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2—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two longitudinal conductors
- H01P3/08—Microstrips; Strip lin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3—Coplanar lin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2—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two longitudinal conductors
- H01P3/08—Microstrips; Strip lines
- H01P3/081—Microstriplines
Landscapes
- Waveguides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一种控制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传输线。按照本发明的基本方案,控制在纵向电流之间的距离,由此控制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这不妨碍特性电容所依赖的横向电流。这是通过切割处在纵向电流之间的最小距离内的纵向电流和保留具有大于最小距离的距离的纵向电流而达到的。实现这一点并没有明显地切割横向电流。纵向电流可以在返回导体和/或在信号带条中被切割,取决于传输线的类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输线,以及更具体地涉及控制特性阻抗和控制传输线的电长度的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传输线和基于传输线的元件。
背景技术
在微波范围和更高频段中,高频电路适合于使用传输线和基于传输线的元件,诸如谐振器、匹配网络、功率分配器。当设计基于传输线的电路时,传输线的重要的参数是特性阻抗和传输线的电长度。电长度由物理长度和所涉及的材料,通常是基片的介电常数。希望能够改变电长度而不必改变物理长度或所使用的基片材料。达到这一点的方法是周期地连接集中参数电容器,由此增加传输线的有效的介电常数。连接集中参数电容器不幸地将造成传输线的阻抗下降,因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反比于传输线的特性电容,即,当特性电容增加时,特性阻抗减小。与此相反,在其中基片很难达到任意的特性阻抗水平的情形下,可以减小信号带条的宽度以增加特性电感,由此提高特性阻抗。然而,不得不减小信号带条的宽度也有问题。例如,必须把宽度减小到不可能制造的宽度。较窄的信号带条还将增加损耗,这在大多数情形下都是非常不想要的。在某些传输线中可以通过减小在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接地面之间的距离来提高特性阻抗。这将不改变传输线的电长度。不幸地,这在大多数情形下也负面地影响特性电感和传输线的其它特性。在如何控制传输线的电长度和特性阻抗方面,看来还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规定克服上述的缺点的方法和传输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规定可以控制特性阻抗和电长度的方法和传输线。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规定可以互相非常独立地控制特性电感和特性电容的方法和传输线。
上述的目的是通过按照本发明的控制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的方法而达到的。按照本发明的基本方案,控制在纵向电流之间的距离,由此控制传输线的特性电感。这不妨碍特性电容所依赖的横向电流。这是通过切割处在纵向电流之间的最小距离内的纵向电流和保留具有大于最小距离的距离的纵向电流而达到的。完成这一点时没有明显地切割横向电流。纵向电流可以在返回导体和/或在信号带条中被切割,取决于传输线的类型。还公开了按照本方法的传输线。
上述的目的还可通过控制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的方法达到。该传输线包括信号带条和间隔开预定的距离的返回导体。特性阻抗包括特性电感部分和特性电容部分。特性电感部分取决于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距离。特性电容部分取决于在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上的横向电流。按照本发明,该方法包括控制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由此控制特性电感部分。这是通过在返回导体上创建至少两个非导电的间断,即绝缘部分,同时保持在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之间的预定的距离,而完成的。该至少两个间断从最接近于信号带条的返回导体的部分延伸并远离信号带条一段长度,该长度足以由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远离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的运动而可控制地增加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该至少两个间断这样地延伸以便允许在间断之间有横向电流。例如,在微带型的传输线中,非导电的间断必须横跨接地面上的信号带条的整个投影延伸,以及,还有一点,能够开始增加最接近的纵向电流之间的距离。
该方法适当地包括沿传输线的返回导体分布多个非导电的间断。非导电的间断优选地应当是具有宽度和间隔开一个中心到中心距离,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通过非导电的间断的不想要的辐射造成的损耗或使得它最小化。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不是针对通过非导电的间断的辐射或作为这样的辐射的结果的影响。本发明针对使得损耗最小化,以及因此最小化或完全避免通过非导电的间断的任何辐射。在非导电的间断之间的宽度和距离的有用的范围将取决于所使用的频率范围、信号带条和返回导体的尺寸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适当地,本方法还可包括通过改变非导电的间断的长度而控制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距离,因此改变特性电感部分。长度应当在一个范围内变化以使得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发生变化。长度还应当是使得长度的最大矢量小于返回导体的宽度,该最大矢量垂直于纵向电流,即,返回导体不应当被切割。
在某些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通过改变在非导电的间断之间的距离而控制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因此改变电感。然后在某些方案中,在非导电的间断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改变最接近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的非导电的间断的宽度而被改变。然后,最适当地,非导电的间断的宽度在最接近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处改变,以使得非导电的间断在最接近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处是更宽的。
在某些方案中,该方法还适当地包括通过改变在非导电的间断的宽度而控制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由此控制特性电容部分。该方法还可包括通过改变非导电的间断的中心到中心距离而控制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由此控制特性电容部分。在大多数方案中,非导电的间断是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横向电流的缝隙。
在某些先进的方案中,方法还包括通过在信号带条中创建至少两个非导电的间断而控制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由此控制特性电感部分,而同时保持在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之间的相同的预定的距离。信号带条的该至少两个间断从最接近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的信号带条的部分延伸和远离返回导体,以便由于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远离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的运动而可控制地增加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信号带条的该至少两个间断这样地延伸以便允许在信号带条的间断之间有横向电流。适当地,该方法包括沿着传输线的信号带条分布信号带条的多个非导电的间断。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具有宽度和间隔开一个中心到中心距离,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通过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的辐射造成的损耗或使得它最小化。优选地,该方法包括使得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匹配于返回导体的非导电的间断,以使得信号带条到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最大化。在大多数方案中,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是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横向电流的缝隙。
按照本发明的上述的不同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特性可以以任何想要的方式被组合,只要特性是不矛盾的话。
前述的目的也是通过控制传输线的电长度的方法达到的。传输线包括信号带条和间隔开预定的距离的返回导体。按照本发明,该方法包括按照上述的任一个方法控制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由此控制传输线的电长度。
前述的目的也是按照本发明的通过具有可控制的特性阻抗的传输线达到的。传输线包括信号带条和间隔开预定的距离的返回导体。特性阻抗包括特性电感部分和特性电容部分。特性电感部分取决于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距离。特性电容部分取决于在信号带条和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上的横向电流。按照本发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通过改变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而被控制的。由此通过在返回导体上引入至少两个非导电的、绝缘的间断而控制特性电感部分,而同时保持在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之间的相同的预定的距离。该至少两个间断从最接近于信号带条的返回导体的部分延伸以及远离信号带条一段长度,该长度足以由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远离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的运动而可控制地增加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该至少两个间断这样地延伸以便允许在间断之间有横向电流。
在大多数实施例中,传输线包括沿返回导体分布的多个非导电的间断。非导电的间断最适当地具有一宽度和间隔开一个中心到中心距离,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通过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的辐射造成的损耗或使得它最小化。
在某些实施例中,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还通过改变非导电的间断的长度被控制。长度在一个范围内适当地改变,以使得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发生变化,和使得长度的最大矢量小于返回导体的宽度,该最大矢量垂直于纵向电流。
适当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还通过改变在非导电的间断之间的距离而被控制。然后,在非导电的间断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改变最接近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的非导电的间断的宽度而被改变。如果这正是这种情形,则非导电的间断的宽度在最接近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处变化,以使得非导电的间断在最接近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处是更宽的。
另外,在某些实施例中,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还可通过改变非导电的间断的宽度而改变信号带条和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由此控制特性电容部分,而被控制。有时,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还可通过改变非导电的间断的中心到中心距离而改变信号带条和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由此控制特性电容部分,而被控制。
在大多数实施例中,非导电的间断是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横向电流的缝隙。
在某些先进的实施例中,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还可通过在信号带条上引入至少两个非导电的间断而改变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由此控制特性电感部分而同时保持在信号带条和返回导体之间的相同的预定的距离而被控制。信号带条的该至少两个间断从最接近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的信号带条的部分延伸和远离返回导体,以便由于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远离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的运动而可控制地增加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信号带条的该至少两个间断这样地延伸,以便允许在间断之间有横向电流。传输线最适当地包括沿信号带条分布的多个非导电的间断。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优选地具有宽度和间隔开一个中心到中心距离,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通过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的辐射造成的损耗或使得它最小化。适当地,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匹配于返回导体的非导电的间断,以使得信号带条到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最大化。在大多数实施例中,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是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横向电流的缝隙。
按照本发明的传输线的上述的不同的实施例的特性可以以任何想要的方式被组合,只要不出现冲突的话。
前述的目的也按照本发明通过具有可控制的电长度的传输线而达到。按照本发明,传输线包括按照上述的任一个传输线实施例的、具有可控制的特性阻抗的传输线,由此控制电长度。
前述的目的还按照本发明通过诸如谐振器、匹配网络、或功率分配器那样的基于传输线的元件而达到。按照本发明,基于传输线的元件包括按照上述的任一个传输线实施例的传输线。
通过提供按照本发明的控制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和电长度的方法以及具有可控制的特性阻抗与电长度的传输线和基于传输线的元件,得到超过现有技术方法和系统的多个优点。本发明的主要的目的是能够改变/控制特性阻抗和电长度而不必改变物理长度或不必改变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相互间的距离或不必改变基片材料。按照本发明,这主要通过移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使得它们分隔开而能够达到的。这是按照本发明完成的,而不必移动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使得它们分隔开和对于特性电容所依赖的横向电流基本上没有影响,即,可以达到特性电感的增加而没有传统的特性电容的减小。通过实现改变特性电感而基本上不影响特性电容,电长度可被有效地控制。这在需要增加电长度,即,提高特性阻抗以便能达到传输线和特别是基于传输线的元件的小的、短的、物理尺寸时是特别重要的。从本说明中将明白本发明的其它优点。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附图,为了说明目的而不是限制,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A-1C显示具有微带、共面波导(CPW)和共面带线(CPS)的形式的传输线的例子,
图2A-2B显示其下面不带有接地面的微带。
图3A-3C显示具有微带、共面波导(CPW)和共面带线(CPS)的形式的按照本发明的基本实施例的传输线的例子,
图4A-4C显示具有微带、共面波导(CPW)和共面带线(CPS)的形式的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传输线的例子,
图5A-5C显示具有微带和共面波导(CPW)的形式的按照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传输线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阐述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现在结合图1到5描述它的使用的某些例子。
图1A、1B和1C显示可适当地应用本发明的传输线的不同的例子。图1A显示微带型传输线。图1B显示共面波导(CPW)型传输线。图1C显示共面带线(CPS)型传输线。传输线包括信号带条110和返回导体190。信号带条110具有厚度134、宽度132和纵向延伸部分136,以及被安排成离返回导体190一个距离120。返回导体190最通常地可以是地平面、部分地平面、或返回的带条。信号带条110将沿着信号带条110的延伸部分136载送纵向电流160,即,纵向电流160是沿传播方向的电流。返回导体190就载送等价的但方向相反的纵向电流165。特性电感,即每单位长度的电感,取决于纵向电流160,165,以及特别地它们的最小距离。纵向电流160,165越接近,特性电感越小。信号带条110和返回导体190还包括横向电流(未示出),它垂直于纵向电流160,165,以及造成在信号带条110与返回导体190之间的电场150,特性电容,即每单位长度的电容,取决于该电场150。
特性阻抗,即每单位长度的阻抗,正比于特性电感和反比于特性电容。这意味着,特性电感的增加将增加特性阻抗,以及特性电容的增加将减小特性阻抗。电长度正比于正比于特性电感和正比于特性电容。这意味着,特性电感的增加将增加电长度,以及特性电容的增加也将增加电长度。为了由此得到高的特性阻抗和长的电长度,应当增加特性电感和保持特性电容处在基本上相同的水平。
增加特性电感的一个方法是使得信号带条110远离开返回导体190,即,增加在信号带条110与返回导体190之间的距离。另一个方法在图2A和图2B上公开,图上显示在信号带条210下面没有返回导体/地平面290的微带型传输线。垂直距离220被保持为相同的,以及返回导体远离信号带条210的投影被移动一个间隔距离222。这导致在纵向电流260,265之间的最小距离224的增加。如果只去除直接在信号带条的下面的返回导体290或更少的,则最小距离224将等于垂直距离220。纵向电流260,265因此被移动分隔开,这导致增加的特性电感。然而,同时我们去除在信号带条260的下面的横向电流,导致减小的电场250,因此降低特性电容。这将导致特性阻抗增加而但保持电长度基本上相同的(假设,正如在大多数情形下,特性电容的减小是与特性电感的增加相同的量级)。
在许多应用中,因此需要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远离分隔开,以得到高的特性电感和同时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紧密地在一起,以得到相同的或更高的特性电容。按照本发明,这可以通过就横向电流而言使得信号带条和返回导体紧密地在一起和在同时就纵向电流而言使得信号带条和返回导体远离分隔开而达到。这是按照本发明通过把返回导体在垂直于传播的方向开槽,由此切割紧密在一起的纵向电流和保留横向电流基本上原来的样子而完成的。图3A到3C表示按照本发明的根据各个基本实施例的传输线的几个例子。图3A显示微带型传输线。图3B显示共面波导(CPW)型传输线。图3C显示共面带线(CPS)型传输线。每种传输线包括与返回导体392分隔开的信号带条310。信号带条310的纵向电流360在本发明的这些基本实施例中是不受影响的。按照本发明,最接近于信号带条310的纵向电流360的纵向电流被切割,只留下更远离368的纵向电流366。返回导体392的纵向电流藉助于按照本发明的非导电的间断/缝隙380,382被切割。在本例中的缝隙380,382具有宽度387、间隔距离384、和长度385,386。间隔距离384允许大的有效的相对面积和横向电流产生电场350,由此保持特性电容。主要是缝隙380,382的长度385,386确定纵向电流366被推离信号带条310的纵向电流360有多远。在缝隙380,382之间的距离384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类似于图2A和2B的说明,如果传输线是微带型,则缝隙380,382必须具有这样的长度385,以使得它们延伸到信号带条310在地平面392上的投影以外。缝隙380,382必须总是具有长度385,386,以使得它们可以推动368纵向电流366相进一步远离。
本发明的第一个基本例子只牵涉到在返回导体上纵向电流的移位。按照本发明,附加地还有,或代之以有,推动信号带条上的纵向电流远离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的可能性。图4A到4C显示包括切割在信号带条上的纵向电流的、按照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的传输线的例子。图4A显示微带型传输线。由于微带的几何形状,在信号带条412上的纵向电流461的任何切割或推动463具有任何效果之前,纵向电流466必须被推离468信号带条412的下面。图4B显示共面波导(CPW)型传输线,它只能推动463在信号带条412上的纵向电流461。图4C显示共面带线(CPS)型传输线,它只能推动463在信号带条412上的纵向电流461。对于推动468在返回导体492上的纵向电流466,这优选地是通过缝隙481,483完成的,它们将具有稍微不同的物理位置,取决于所讨论的传输线的几何形状。缝隙481,483从信号带条412上最靠近返回导体492的纵向电流466的位置处延伸。缝隙481,483将延伸直至信号带条412的纵向电流461需要被推动/移动463为止,而不切断信号带条412的所有的纵向电流461。信号带条412的缝隙481,483适当地与返回导体492的缝隙480,482对准,如果有的话,由此尽可能小地打扰电场450。
按照本发明的、增加纵向电流互相远离的推动/移动而同时尽可能小地干扰在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之间的电场的另一个方法显示于图5A和5B。图5A显示对于微带型传输线的、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例子。图5B显示对于共面波导(CPW)型传输线的、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例子。通过仅仅增加最接近要被推动568的纵向电流566的缝隙580,582的宽度570,572,信号带条510和返回导体594的有效相对面积被实施为尽可能小而同时更加有效的地推动纵向电流566。由于纵向电流566很难在展宽部分570,572之间575偏离,纵向电流566被更有效地推动568。对于横向电流必须有开口575,它在垂直方向上不受影响,使能给出合理的电场550。展宽部分的长度577在大多数应用中由容性耦合问题制约,而同时保持它尽可能小,以减轻对于特性电容的任何影响。
本说明已描述如何使得特性电容实际上保持不受影响。这将是在大多数应用中最希望的效果。然而,特性电容可以通过改变有效的相对面积,例如,通过改变在缝隙的整个长度上的缝隙的宽度而被控制。
总之,本发明基本上可被描述为一种提供控制传输线的特性电感的有效的方式而没有不当地影响特性电容的方法。这是通过控制纵向电流的相对位置而同时保持横向电流基本上不改变而完成的。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而可以在所附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改变。
图1A-1C显示传输线的例子,图1A-微带,图1B-共面波导(CPW),和图1C-共面带线(CPS)
110信号带条
120在信号带条与接地面/返回带条之间的距离
132信号带条的宽度
134信号带条的厚度
136信号带条的延伸部分
150由于横向电流造成的电场
160在信号带条中的信号电流,纵向电流
165在接地面/返回带条中返回的信号电流,纵向电流
190接地面/返回带条
图2A-2B显示在信号带条下面没有接地面的微带
210信号带条
220在信号带条与接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22在信号带条与接地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224在信号带条与接地面之间的最终得到的距离
250由于横向电流造成的电场
260在信号带条中的信号电流,纵向电流
265在接地面/返回带条中返回的信号电流,纵向电流
290接地面/返回带条
图3A-3C显示按照本发明的基本实施例的传输线的例子,图3A-微带,图3B-共面波导(CPW),和图3C-共面带线(CPS)
310信号带条
350由于横向电流造成的电场
360在信号带条中的信号电流,纵向电流
366在接地面/返回带条中移动/推动的返回信号电流,修正的纵向电流
368远离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的方向
380按照本发明的第一非导电的间断/缝隙
382按照本发明的第二非导电的间断/缝隙
384在非导电的间断/缝隙之间的、在接地面/返回带条上的距离
385非导电的间断/缝隙的长度
386在共面结构上非导电的间断/缝隙的长度
387非导电的间断/缝隙的宽度
392按照本发明的接地面/返回带条
图4A-4C显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传输线的例子,图4A-微带,图4B-共面波导(CPW),和图4C-共面带线(CPS)
412按照本发明的信号带条
450由于横向电流造成的电场
461在信号带条中移动/推动的信号电流,修正的纵向电流
463远离接地面/返回带条的纵向电流的方向
466在接地面/返回带条中移动/推动的返回信号电流,修正的纵向电流
468远离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的方向
480在接地面/返回带条中按照本发明的第一缝隙
481在信号带条中按照本发明的第一缝隙
482在接地面/返回带条中按照本发明的第二缝隙
483在信号带条中按照本发明的第二缝隙
492按照本发明的接地面/返回带条
图5A-5B显示按照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传输线的例子,图5A-微带,和图5B-共面波导(CPW),
510信号带条
550由于横向电流造成的电场
560在信号带条中的信号电流。纵向电流
566在接地面/返回带条中移动/推动的返回信号电流,修正的纵向电流
568远离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的方向
570缝隙的第一延伸部分
572缝隙的第二延伸部分
575在延伸部分之间的接地面的宽度/通道
577延伸部分的宽度/通道的长度
580按照本发明的第一缝隙
582按照本发明的第二缝隙
594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接地面/返回带条
Claims (29)
1.一种控制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的方法,该传输线包括信号带条和间隔开预定的距离的返回导体,该特性阻抗包括特性电感部分和特性电容部分,特性电感部分取决于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距离,特性电容部分取决于在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上的横向电流,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通过在返回导体上创建至少两个非导电的间断而控制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由此控制特性电感部分,而同时保持在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之间的相同的预定的距离,该至少两个间断从最接近于信号带条的返回导体的部分延伸以及远离信号带条一段长度,该长度足以由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远离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的运动而可控制地增加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该至少两个间断这样地延伸以便允许在间断之间有横向电流。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沿传输线的返回导体分布多个非导电的间断,非导电的间断具有宽度和间隔开一个中心到中心距离,这样避免由于通过非导电的间断的辐射造成的损耗或使得它最小化。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在一个范围内改变非导电的间断的长度以使得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发生变化和长度的垂直于纵向电流的最大矢量小于返回导体的宽度,而控制在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距离,因此改变特性电感部分。
4.按照权利要求1到3的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通过改变在非导电的间断之间的距离而控制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因此改变电感。
5.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非导电的间断之间的距离是通过改变最接近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的非导电的间断的宽度而被改变的。
6.按照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非导电的间断的宽度在最接近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处改变,以使得非导电的间断在最接近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处是更宽的。
7.按照权利要求1到6的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通过改变在非导电的间断的宽度而控制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由此控制特性电容部分。
8.按照权利要求1到7的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还包括通过改变非导电的间断的中心到中心距离而控制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由此控制特性电容部分。
9.按照权利要求1到8的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非导电的间断是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横向电流的缝隙。
10.按照权利要求1到9的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还包括通过在信号带条中创建至少两个非导电的间断而控制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由此控制特性电感部分,而同时保持在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之间的相同的预定的距离,信号带条的该至少两个间断从最接近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的信号带条的部分延伸以及远离返回导体,以便由于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远离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的运动而可控制地增加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信号带条的该至少两个间断这样地延伸以便允许在信号带条的间断之间有横向电流。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沿着传输线的信号带条分布信号带条的多个非导电的间断,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具有宽度和间隔开一个中心到中心距离,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通过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的辐射造成的损耗或使得它最小化。
12.按照权利要求10或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使得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匹配于返回导体的非导电的间断,以使得信号带条到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最大化。
13.按照权利要求10到12的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是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横向电流的缝隙。
14.一种控制传输线的电长度的方法,所述传输线包括信号带条和间隔开预定的距离的返回导体,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按照权利要求1到13的任一项控制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由此控制传输线的电长度。
15.具有可控制的特性阻抗的传输线,该传输线包括信号带条和间隔开预定的距离的返回导体,特性阻抗包括特性电感部分和特性电容部分,特性电感部分取决于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距离,特性电容部分取决于在信号带条和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上的横向电流,其特征在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这样控制的,通过在返回导体上引入至少两个非导电的、绝缘的间断而改变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由此而控制特性电感部分,而同时保持在信号带条与返回导体之间的相同的预定的距离,该至少两个间断从最接近于信号带条的返回导体的部分延伸以及远离信号带条一段长度,该长度足以由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远离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的运动而可控制地增加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该至少两个间断这样地延伸以便允许在间断之间有横向电流。
16.按照权利要求15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传输线包括沿返回导体分布的多个非导电的间断,非导电的间断具有宽度和间隔开一个中心到中心距离,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通过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的辐射造成的损耗或使得它最小化。
17.按照权利要求15或16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还通过在一个范围内改变非导电的间断的长度,以使得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发生变化和长度的垂直于纵向电流的最大矢量小于返回导体的宽度而被控制。
18.按照权利要求15到17的任一项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还通过改变在非导电的间断之间的距离而被控制。
19.按照权利要求18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在非导电的间断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改变最接近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的非导电的间断的宽度而被改变。
20.按照权利要求19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非导电的间断的宽度在最接近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处变化,以使得非导电的间断在最接近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处是更宽的。
21.按照权利要求15到20的任一项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还通过改变非导电的间断的宽度而改变信号带条和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由此控制特性电容部分而被控制。
22.按照权利要求15到21的任一项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还通过通过改变非导电的间断的中心到中心距离而改变信号带条和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由此控制特性电容部分而被控制。
23.按照权利要求15到22的任一项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非导电的间断是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横向电流的缝隙。
24.按照权利要求15到23的任一项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还可以这样控制,通过在信号带条上引入至少两个非导电的间断而改变在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由此控制特性电感部分,而同时保持在信号带条和返回导体之间的相同的预定的距离,信号带条的该至少两个间断从最接近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的信号带条的部分延伸和远离返回导体,以便由于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远离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的运动而可控制地增加信号带条的纵向电流与返回导体的纵向电流之间的最接近的距离,信号带条的该至少两个间断这样地延伸,以便允许在间断之间有横向电流。
25.按照权利要求24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传输线包括沿信号带条分布的多个非导电的间断,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具有宽度和间隔开一个中心到中心距离,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通过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的辐射造成的损耗或使得它最小化。
26.按照权利要求24或25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匹配于返回导体的非导电的间断,以使得信号带条到返回导体的有效的相对面积最大化。
27.按照权利要求24到26的任一项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信号带条的非导电的间断是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横向电流的缝隙。
28.具有可控制的电长度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传输线包括按照权利要求15到27的任一项的具有可控制的特性阻抗的传输线,由此控制电长度。
29.诸如谐振器、匹配网络、或功率分配器那样的基于传输线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基于传输线的元件包括按照权利要求15到28的任一项的传输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SE2003/001005 WO2004112185A1 (en) | 2003-06-13 | 2003-06-13 | Transmission lin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88382A true CN1788382A (zh) | 2006-06-14 |
CN100380732C CN100380732C (zh) | 2008-04-09 |
Family
ID=33550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2662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732C (zh) | 2003-06-13 | 2003-06-13 | 传输线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02456B2 (zh) |
EP (1) | EP1665450B1 (zh) |
JP (1) | JP4410193B2 (zh) |
KR (1) | KR101148231B1 (zh) |
CN (1) | CN100380732C (zh) |
AT (1) | ATE448583T1 (zh) |
AU (1) | AU2003239023A1 (zh) |
DE (1) | DE60330068D1 (zh) |
ES (1) | ES2336093T3 (zh) |
WO (1) | WO2004112185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4330B (zh) * | 2009-03-09 | 2013-11-20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共平面波导装置 |
CN111048877A (zh) * | 2018-10-12 | 2020-04-21 | 亚德诺半导体国际无限责任公司 | 具有不对称接地的微型慢波传输线和相关移相器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97815A1 (en) * | 2004-10-08 | 2006-05-11 | Charles Grasso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mory signal transmission |
JP2006165381A (ja) * | 2004-12-09 | 2006-06-22 | Toshiba Corp | 半導体装置 |
TWI254483B (en) * | 2005-01-19 | 2006-05-01 | Yung-Ling Lai | 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 for coplanar waveguides |
US20070025451A1 (en) * | 2005-07-13 | 2007-02-01 | Finisar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trace structure |
EP1955409A1 (en) * | 2005-11-28 | 2008-08-13 | BAE Systems PLC |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antenna arrays |
JP2007306290A (ja) * | 2006-05-11 | 2007-11-22 | Univ Of Tokyo | 伝送線路 |
JP2007309682A (ja) * | 2006-05-16 | 2007-11-29 |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 伝送回路、接続用シート、プローブシート、プローブカード、半導体検査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KR100761858B1 (ko) * | 2006-09-13 | 2007-09-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향상된 전송 특성을 갖는 신호 전송 회로 |
FR2921538B1 (fr) * | 2007-09-20 | 2009-11-13 | Air Liquide | Dispositifs generateurs de plasma micro-ondes et torches a plasma |
US8193880B2 (en) * | 2008-01-31 | 2012-06-05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Transmitt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i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
EP2270920A4 (en) * | 2008-04-14 | 2012-10-03 | Panasonic Corp | MICRORUBAN LINE |
FR2931301B1 (fr) | 2008-05-19 | 2011-09-02 | St Microelectronics Sa | Guide d'onde coplanaire |
US8922293B2 (en) | 2008-06-09 | 2014-12-30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Microstrip lines with tunable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and wavelength |
US8279025B2 (en) * | 2008-12-09 | 2012-10-02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Slow-wave coaxial transmission line having metal shield strips and dielectric strips with minimum dimensions |
US8324979B2 (en) * | 2009-02-25 | 2012-12-04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Coupled microstrip lines with ground planes having ground strip shields and ground conductor extensions |
US9118096B2 (en) * | 2010-06-30 | 2015-08-25 | Bae Systems Plc | Wearable antenna having a microstrip feed line disposed on a flexible fabric and including periodic apertures in a ground plane |
US9706642B2 (en) * | 2010-08-27 | 2017-07-11 |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fferential signal channel length compensation in electronic system |
TWI470872B (zh) | 2010-11-29 | 2015-01-21 | Univ Chung Hua | 微帶線結構 |
US8867226B2 (en) | 2011-06-27 | 2014-10-21 | Raytheon Company | 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s (MMICs) having conductor-backed coplanar waveguides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such MMICs |
US9241400B2 (en) * | 2013-08-23 | 2016-01-19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Windowed reference planes for embedded conductors |
TWI531111B (zh) * | 2014-02-14 | 2016-04-21 | Univ Chung Hua | Low crosstalk high frequency transmission differential pair microstrip line |
US10236573B2 (en) | 2017-06-20 | 2019-03-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n-chip coupling capacitor with patterned radio frequency shielding structure for lower loss |
US10475786B1 (en) * | 2018-05-23 | 2019-11-12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Packaged semiconductor device |
TR202102025A2 (tr) * | 2021-02-12 | 2021-03-22 | Tuerkiye Bilimsel Ve Teknolojik Arastirma Kurumu Tuebitak | Referans düzlemde işima sinirlayici i̇ç i̇çe geçmi̇ş tarak yapili (i̇nterdi̇ji̇tal) yarik ve/veya ayrik i̇çeren baski dev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444228C3 (de) * | 1974-09-16 | 1978-08-17 |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uenchen | Anordnung zur Erhöhung des Wellenwiderstandes von Streifenleitungen |
GB8828281D0 (en) * | 1988-12-03 | 1989-01-05 | Quantel Ltd | Strip lines |
JPH03119803A (ja) * | 1989-10-03 | 1991-05-22 | Kyocera Corp | マイクロ波平面回路調整方法 |
DE4417976C1 (de) * | 1994-05-21 | 1995-05-18 | Ant Nachrichtentech | Mikrowellenleitungsstruktur |
JPH09246812A (ja) * | 1996-03-11 | 1997-09-19 | Toshiba Corp | 高周波半導体装置 |
JP3893828B2 (ja) * | 2000-01-14 | 2007-03-1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インピーダンス調整回路 |
JP3583706B2 (ja) | 2000-09-28 | 2004-11-04 | 株式会社東芝 | 高周波信号伝送用回路基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US6624729B2 (en) * | 2000-12-29 | 2003-09-2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lotted ground plane for controlling the impedance of high speed signals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2003
- 2003-06-13 AU AU2003239023A patent/AU200323902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6-13 WO PCT/SE2003/001005 patent/WO200411218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6-13 EP EP03733742A patent/EP166545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6-13 JP JP2005500810A patent/JP441019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6-13 CN CNB038266202A patent/CN10038073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6-13 AT AT03733742T patent/ATE448583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6-13 ES ES03733742T patent/ES2336093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6-13 KR KR1020057023281A patent/KR10114823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6-13 DE DE60330068T patent/DE60330068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12-12 US US11/298,748 patent/US710245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4330B (zh) * | 2009-03-09 | 2013-11-20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共平面波导装置 |
CN111048877A (zh) * | 2018-10-12 | 2020-04-21 | 亚德诺半导体国际无限责任公司 | 具有不对称接地的微型慢波传输线和相关移相器系统 |
US11075050B2 (en) | 2018-10-12 | 2021-07-27 |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mpany | Miniature slow-wave transmission line with asymmetrical ground and associated phase shifter systems |
CN111048877B (zh) * | 2018-10-12 | 2022-05-27 | 亚德诺半导体国际无限责任公司 | 具有不对称接地的微型慢波传输线和相关移相器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0330068D1 (de) | 2009-12-24 |
JP4410193B2 (ja) | 2010-02-03 |
AU2003239023A1 (en) | 2005-01-04 |
EP1665450A1 (en) | 2006-06-07 |
KR101148231B1 (ko) | 2012-05-25 |
WO2004112185A1 (en) | 2004-12-23 |
ATE448583T1 (de) | 2009-11-15 |
EP1665450B1 (en) | 2009-11-11 |
US20060091982A1 (en) | 2006-05-04 |
JP2006527510A (ja) | 2006-11-30 |
CN100380732C (zh) | 2008-04-09 |
KR20060036920A (ko) | 2006-05-02 |
ES2336093T3 (es) | 2010-04-08 |
US7102456B2 (en) | 2006-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88382A (zh) | 传输线 | |
CN1117414C (zh) | 微波传输带天线和包含所述天线的设备 | |
CN1184721C (zh) | 天线装置 | |
CN1168177C (zh) | 天线单元以及使用它的通信装置 | |
CN1280994C (zh) | 表面安装天线及其制造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405924A (zh) | 天线装置 | |
CN1151588C (zh) | 表面安装型天线和包括它的通信装置 | |
CN1253965C (zh) | 传输线型组件 | |
CN1407832A (zh) | 表面安装型天线及搭载这种天线的通信装置 | |
CN1467873A (zh) | 板状复合天线及具有该板状复合天线的电子机器 | |
CN1665067A (zh) | 小型化的超宽带微带天线 | |
CN1641934A (zh) | 具有频率陷波功能的超宽带平面天线 | |
CN1799290A (zh) | 印刷电路板用小型转接传输线路及其设计方法 | |
CN1496610A (zh) | 双谐振天线装置 | |
CN1643727A (zh) | 紧凑、低外形、单馈电、多频带的印制天线 | |
CN1383591A (zh) | 定向耦合器和定向耦合方法 | |
CN1318879A (zh) | 调节和设置表面安装型天线的双谐振频率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761099A (zh) | 宽带内置天线 | |
CN1547788A (zh) | 带有集成的移相器的可调整的天线馈送网络 | |
CN1906800A (zh) | 定向耦合器 | |
CN104009292A (zh) | 小型化宽频微带天线 | |
CN1672287A (zh) | 非均匀传输线和制造其的方法 | |
CN1296309A (zh) | 表面安装的天线和使用该天线的通信设备 | |
CN109768380A (zh) | 基于三模谐振的超低剖面贴片天线、无线通信系统 | |
CN1922764A (zh) | 圆偏振微带天线和含有该天线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61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