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9669B - 服务器、控制服务器的数据通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服务器、控制服务器的数据通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9669B
CN1779669B CN200510062403XA CN200510062403A CN1779669B CN 1779669 B CN1779669 B CN 1779669B CN 200510062403X A CN200510062403X A CN 200510062403XA CN 200510062403 A CN200510062403 A CN 200510062403A CN 1779669 B CN1779669 B CN 17796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cess unit
unit
information process
communication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624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9669A (zh
Inventor
西野秀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779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9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79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96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服务器、控制服务器的数据通信的方法、计算机产品。其中服务器包括:多个信息处理单元,分别具有中央处理单元和存储器,并且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并行地进行各自的信息处理;设置信息接收单元,该单元接收表示能否在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和通信控制单元,该单元根据所述设置信息控制信息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

Description

服务器、控制服务器的数据通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多个信息单元的服务器,这些信息单元具有硬件资源并且并行地进行多个信息处理。
背景技术
传统上,计算机服务器已经广泛地用于进行数据分析等的数值运算。近年来,在某些计算机服务器中,将诸如中央处理单元(此后称为“CPU”)和存储器之类的硬件资源分配给多个分区,并且按每个分区进行运算处理。
在包括多个分区的计算机服务器中,这些分区是独立。因此,不同的操作系统(下文中称为“OS”)可以安装到各个分区中,并且可以在这些分区中并行地执行不同的应用程序(见2004年8月16日在网上搜索到的富士通公司的《PRIMEPOWER技术(PRIMEPOWER Technology)》,网址为
<URL:http://primeserver.fujitsu.com/primepower/concept/technology/throughput_f.html>)。
图9是上述的传统计算机服务器1的示意图。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服务器1的分区21到2n、客户端装置31到33和控制服务器4经集线器5相互连接起来。客户端装置31到33是直接或经LAN 6与集线器5相连接的。
客户端装置31到33与分区21到2n进行通信并且请求分区21到2n执行运算处理。控制服务器4对分区21到2n进行配置,即,为各个分区21到2n分配诸如CPU和存储器之类的硬件资源。
集线器5包括多个端口,并且各装置分别与这些端口连接。当集线器5接收到来自装置的数据时,集线器5将这些数据发送给另外一个装置,该另一个装置就是数据的接收方。集线器5建立了一个网络,从而使得客户端装置31到33、分区21到2n和控制服务器4能够相互进行通信。
为了约束与集线器5相连的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可以使用带有虚拟局域网功能(下文中称为“VLAN功能”)的集线器。通过使用VLAN功能,将集线器的端口分成了多组,并且当端口属于不同的组时,能够使这些端口之间的数据通信遭到拒绝。从而,各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得到了约束。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196254号公开了一种处理器基系统(processor base system)。处理器基系统被配置得与附图9所示的计算机服务器的系统相类似。在这个处理器基系统中,各个分区是使用开关相互连接的,从而建立了一个网络,使得各个分区能够相互进行通信。
不过,上述传统技术有这样的问题,难于容易且有效地控制分区当中的数据通信。
例如,当分区由不同的用户使用时,从安全的角度出发,需要切断分区当中的数据通信。不过,在上述的处理器基系统中,分区是相互物理连接的,从而难于控制分区之间数据通信。
此外,在安装了带有VLAN功能的集线器来控制分区之间的数据通信并且将集线器设置得远离各个分区的情况下,规定与集线器的各个端口相连接的分区是很麻烦的。因此,在VLAN设置中,不太容易指定分到一组的端口。
尤其是,在有很多分区的时候,确认集线器的端口和与这些端口相对应的分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困难。此外,当VLAN设置频繁改变时,每次更改都确认上述关系是很麻烦的。
因此,存在着即使在有很多分区的时候以及在VLAN设置频繁改变的时候,也能有效控制数据通信和确保分区用户的安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上述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服务器包括:多个信息处理单元,分别具有中央处理单元和存储器,并且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并行地进行各自的信息处理;设置信息接收单元,该单元接收表示能否在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和两个通信控制单元,该单元根据所述设置信息控制信息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至少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二通信路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将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连接到所述两个通信控制单元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路径将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连接到所述两个通信控制单元中的另一个;错误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通信路径中是否出现了错误;和通信路径切换单元,该单元在所述错误检测单元检测到了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中的错误时,将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切换为所述第二通信路径,其中,当所述通信路径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切换为所述第二通信路径时,所述设置信息接收单元接收表示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能否经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控制服务器的数据通信的方法,该服务器包括多个信息处理单元,分别具有中央处理单元和存储器,并且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并行地进行各自的信息处理,和两个通信控制单元,用于基于设置信息控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至少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二通信路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将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连接到所述两个通信控制单元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路径将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连接到所述两个通信控制单元中的另一个;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表示能否在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使用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设置信息来控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检测所述第一通信路径中是否出现了错误;和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中检测到了错误时,将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切换到所述第二通信路径,其中当在切换中将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切换到所述第二通信路径时,所述接收步骤包括接收表示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能否经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按照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该介质中存储着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下面的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将会具体地给出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在结合附图进行阅读的时候,通过下面的本发明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解释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安全保护处理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服务器10的示意图,用于解释说明服务器10的功能;
图3是图2中所示的集线器151和152的框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MAC地址表154a的例子;
图5是用于解释说明图2中所示的服务器10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切换数据通信路径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解释说明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服务器70的功能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依据分区711到71n的负荷状况确定分区711到71n之间的数据通信能否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和
图9是传统计算机服务器1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解释说明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将会说明这样一种情况:服务器包括多个进行运算处理的分区,并且这些分区的用户的安全受到保护。
图1是用于解释依据第一实施例的安全保护处理的概念的示意图。服务器10包括分区111到11n、管理板12、网络接口卡13(下文中称为“NIC 13”)、连接器14和集线器15。
分区111到11n包括诸如CPU和存储器之类的硬件资源,并且执行运算处理。管理板12包括CPU(未示出),其将诸如CPU和存储器之类的硬件资源分配给各个分区111到11n、NIC 13和集线器15。
NIC 13是网络接口,在管理板12经由集线器15与其它装置进行通信的时候使用。连接器14是连接单元,并且外部装置是连接在连接器14上的。例如,外部装置是请求分区111到11n进行运算处理的客户端装置。
与连接器14相连接的外部装置经由集线器15请求各自的分区111到11n执行运算处理。此外,外部装置经由集线器15连接到管理板12,并且请求管理板12改变对各自的分区111到11n的硬件资源分配。
集线器15控制与连接器14相连接的外部装置、管理板12和分区111到11n之间的数据通信。集线器15具有多个端口8a、8b和81到8n。外部装置、管理板12和分区111到11n与端口8a、8b和81到8n相连接。
集线器15具有虚拟局域网功能(下文中称为“VLAN功能”),并且为与集线器15相连接的装置建立了一个虚拟LAN(VLAN)。集线器15能够切断属于一个VLAN的装置和属于另一个VLAN的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例如,集线器15为端口8a、8b、81到8n设置了组91到93,从而配置VLAN设置。
如图1中所示,在配置VLAN设置之前,在集线器内部,分区111到11n是物理连接的,从而分区111到11n之间的数据通信得以进行。因此,难以确保安全。
所使用的通信路径中发生错误时,对通信路径进行切换,以便使用另一条通信路径。
按照这种方式,服务器10的通信路径配置成了冗余的,并且当一条通信路径中出现错误时,可以将通信路径切换到另一条通信路径.从而,使得分区111到11n稳定地工作。
各个分区111到11n包括诸如CPU和存储器之类的硬件资源,并且执行运算处理。分区111到11n分别具有运算单元111a到11na和通信单元111b到11nb。
运算单元111a到11na执行由客户端装置20a到20c请求的运算处理。运算单元111a到11na分别包括具有CPU和存储器的系统板。
通信单元111b到11nb是网络接口,并且与集线器151和152进行通信。通信单元111b到11nb分别包括具有输入/输出装置(下文中称为“I/O装置”)的输入/输出装置加载板(下文中称为“I/O装置加载板”),并且I/O装置实现运算单元111a到11na和集线器151和152之间的通信。
当附加安装与分区111到11n对应的分区时,要在专用的插槽中安装与运算单元111a到11na对应的系统板和与通信单元111b到11nb对应的I/O装置加载板。
这个插槽和集线器151和152是预先连接在一起的。因此,在将系统板和I/O装置加载板安装在插槽中时,运算单元111a到11na、通信单元111b到11nb和集线器151和152通过通信线路得以连接。
集线器151和152与集线器15对应。图3是集线器151和152的框图。集线器151和152具有端口1501到150m、AD转换器1511到151m、错误检测单元1521到152m、缓冲存储器1531到153m、存储器154和切换处理单元155。
客户端装置20a到20c、分区111到11n和控制单元161和162与端口1501到150m相连接。AD转换器1511到151m将来自端口1501到150m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AD转换器1511到151m还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且将模拟信号从端口1501到150m发送出去。
错误检测单元1521到152m接收已由AD转换器1511到151m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分组数据,并且检测错误。当在分组数据中检测到错误时,错误检测单元1521到152m删除该分组数据。在没有检测到错误时,错误检测单元1521到152m将分组数据发送给缓冲存储器1531到153m,并且缓冲存储器1531到153m保存该分组数据。
缓冲存储器1531到153m是保存分组数据的缓冲存储器。存储器154是诸如半导体存储器之类的存储器。存储器154存储着一个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表154a(下文中称为“MAC地址表154a)。
图4是图3中所示的MAC地址表154a的例子。MAC地址表154a储存着有关MAC地址、端口号、VLAN识别号和端口切断标志的信息。
MAC地址代表分配给各个装置的MAC地址的信息,比如分配给与各自的端口1501到150m、分区111到11n和控制单元161和162相连接的客户端装置20a到20c的MAC地址。
端口号代表分配给各个端口1501到150m的号码。VLAN识别号代表用于识别为各个端口1501到150m建立的VLAN的识别号码。在具有相同的VLAN识别号的端口1501到150m之间,数据通信得到许可,而在具有不同的VLAN识别号的端口1501到150m之间,数据通信遭到拒绝。
端口切断标志表示是否禁用各个端口1501到150m。例如,在需要切断与外部装置(比如与各自的分区111到11n相连接的客户端装置20a到20c)之间的数据通信时,对端口切断标志加以设定。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端口1501到150m的一部分具有端口号1、2、3或4。端口号为1的端口与MAC地址为“00-53-74-C8-A2-78”的装置相连接,端口号为2的端口与MAC地址为“00-01-B9-83-CE-12”的装置相连接,端口号为3的端口与MAC地址为“00-00-A7-1C-7F-E2”的装置相连接,端口号为4的端口与MAC地址为“00-31-E9-34-82-93”的装置相连接。
端口号为1的端口和端口号为2的端口具有相同的VLAN识别号1。当端口具有相同的VLAN识别号时,与这些端口连接的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得到许可。
另一方面,端口号为3的端口和端口号为4的端口具有相同的VLAN识别号2,该识别号与端口号为1或2的端口的VLAN识别号不同。由于VLAN识别号不同,不允许与端口号为3或4的端口连接的装置和与端口号为1或2的端口连接的装置进行通信。
此外,与端口号为1、2或3的端口相连接的装置具有端口切断标志“未切断”。因此,这些装置可以使用相应的端口。另一方面,与端口号为4的端口相连接的装置具有端口切断标志“切断”。因此,这个装置不能使用相应的端口。
回过头来参照图3,切换处理单元155查阅存储在存储器154中的MAC地址表154a,并且控制与各自的端口1501到150m相连接的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
更加确切地说,切换处理单元155查阅MAC地址表154a的端口切断标志,并且检查接收分组数据的端口的端口切断标志是否被设定成了“切断”。当端口被设定为“切断”时,切换处理单元删除分组数据。
当端口切断标志被设定为“未切断”时,切换处理单元155获取接收方MAC地址(该地址为分组数据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154a中查询与接收方MAC地址相对应的端口号并且检测分组数据所要发送到的端口。
此时,切换处理单元155再次查阅MAC地址表154a中的切断标志,并且检查所检测到的端口的端口切断标志是否被设定为“切断”。当该端口切断标志被设定为“切断”时,切换处理单元删除分组数据。
当该端口切断标志被设定为“未切断”时,切换处理单元155获取存储在MAC地址表154a中的VLAN识别号,并且检查接收分组数据的端口的VLAN识别号是否与分组数据所要发送到的端口的VLAN识别号相同。就是说,切换处理单元155判断接收分组数据的端口与分组数据所要发送到的端口是否属于同一VLAN。
当这两个端口属于不同的VLAN时,切换处理单元删除分组数据。当这两个端口属于同一个VLAN时,切换处理单元从所检测到的端口发送分组数据。
回过头来参照图2,控制单元161和162进行各种不同的用于控制服务器10的控制处理。控制单元161和162具有通信单元161a和162a、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61b和162b、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和162c、通信切断请求接收单元161d和162d、分区检测单元161e和162e以及分区管理单元161f和162f。
通信单元161a和162a是与集线器151和152通信的网络接口。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61b和162b从与服务器10相连接的客户端装置20a到20c等接收要对集线器151和152设定的VLAN设置信息。更加确切地讲,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61b和162b接收端口1501到150m之中被允许进行数据通信的端口的组的信息。
当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61b和162b接收到被允许进行数据通信的端口的组的信息时,其中该信息作为表示是否可以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61b和162b就开启一个执行寄存器(该执行寄存器用于启用或禁用集线器151和152的VLAN功能),从而启用VLAN功能。
此外,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61b和162b为属于接收到了其信息的组的端口分配一个共同的VLAN识别号(与其它组的VLAN识别号不同),并且将该识别号存储到MAC地址表154a中。
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和162c监测数据通信路径中是否出现错误。当出现错误时,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和162c将通信路径切换到空闲通信路径。
更加确切地讲,当使用连接着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控制单元161、集线器151和分区111到11n的通信路径进行数据通信的时候,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监测通信路径中是否出现错误。
当检测到错误时,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向控制单元162发送控制信息,启用控制单元162的各自的功能,并且将通信路径切换到连接着控制单元162、集线器152和分区111到11n的另一条通信路径。
以相同的方式,当数据通信是使用连接着控制单元162、集线器152和分区111到11n的通信路径进行的时候,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2c监测通信路径中是否出现误差。
当检测到错误时,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2c向控制单元161发送控制信息,启用控制单元161的各自的功能,并且将通信路径切换到连接着控制单元161、集线器151和分区111到11n的另一条通信路径。
通信切断请求接收单元161d和162d从与服务器10相连接的外部装置(比如客户端装置20a到20c)接收表示集线器151和152上的端口是否被启用的设置信息。
当通信切断请求接收单元161d和162d接收到用于禁用端口的设置信息时,通信切断请求接收单元161d和162d将MAC地址表154a中与所要禁用的端口相对应的端口切断标志设置为“切断”。
当通信切断请求接收单元161d和162d接收到用于启用端口的设置信息时,通信切断请求接收单元161d和162d将MAC地址表154a中与所要启用的端口相对应的端口切断标志设置为“未切断”。
当附加地安装了分区时,分区检测单元161e和162e检测该附加的分区,并且对设置进行配置,使得数据通信可以在控制单元161和162及附加的分区之间进行。
更加确切地讲,当该附加的分区的I/O装置加载板安装在服务器10中时,分区检测单元161e和162e从I/O装置加载板接收控制信息,并且识别出该I/O装置加载板安装在服务器10中。这里,将I/O装置加载板配置成:在接通的时候,该I/O装置加载板发出控制信息。所附加的分区与分区111到11n相对应,并且I/O装置加载板与分区111到11n的通信单元111b到11nb相对应。
当分区检测单元161e和162e从I/O装置加载板(即附加的分区的通信单元)接收到控制信息时,分区检测单元161e和162e判断该附加的分区的通信单元已准备好了进行数据通信,并且启用与附加的分区的通信单元的数据通信。
分区管理单元161f和162f为各个分区111到11n配置设置。更加确切地讲,分区管理单元161f和162f将安装在系统板上的硬件资源(比如CPU和存储器)划分为多个组,并且将这些硬件资源分配给各个分区111到11n
图5是用于解释说明图2中所示的服务器10的硬件结构的示意图。在服务器10中,管理板401和402与I/O装置加载板501到50n/2相连接,并且I/O装置加载板501到50n/2与系统板601到60n/2相连接。
管理板401和402分别包括CPU 411和412、集线器421和422、NIC 431和432、连接器441和442以及ROM 451和452
CPU 411和412读取存储在只读存储器451和452(下文中称为“ROM 451和452”)中的各个程序并且运行所述程序,来进行控制单元161和162的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61b和162b、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和162c、通信切断请求接收单元161d和162d、分区检测单元161e和162e以及分区管理单元161f和162f的各个处理。
集线器421和422分别对应于集线器151和152。集线器421和422查阅MAC地址表154a并且控制端口1501到150m之间的数据通信。
集线器421和422在硬件方面是与一般的集线器相类似地构成的。集线器421和422具有CPU和ROM(未示出)。ROM存储着通信控制程序。CPU读取并运行该通信控制程序,并且因此,切换处理单元155进行数据通信的控制处理。
NIC 431和432与控制单元161和162的通信单元161a和162a相对应,并且是CPU 411和412与集线器421和422进行通信的网络接口。采用了以太网(注册商标)协议作为数据通信协议。
连接器441和442将外部装置(比如客户端装置20a到20c)经LAN 30与集线器421和422连接起来。
ROM 451和452存储着CPU 411和412要运行的程序。ROM 451和452存储着VLAN设置信息接收程序、通信路径切换程序、通信切断请求接收程序、分区检测程序以及分区管理程序,都已参照图2进行了说明。CPU 411和412读取这些程序,并且执行控制单元161和162的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61b和162b、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和162c、通信切断请求接收单元161d和162d、分区检测单元161e和162e以及分区管理单元161f和162f的各项功能。
CPU 411和412从ROM 451和452中读取各个程序,产生VLAN设置信息接收处理、通信路径切换处理、通信切断请求接收处理、分区检测处理以及分区管理处理,从而执行各项处理。
I/O装置加载板501到50n/2相当于分区111到11n的通信单元111b到11nb,并且具有I/O控制集线器511到51n(下文中称为“ICH 511到51n”)、NIC 521到52n和NIC 531到53n
ICH 511到51n是芯片组。当NIC 521到52n和NIC 531到53n接收到来自集线器421和422的数据时,ICH 511到51n将该数据经总线传送到系统板601到60n。当数据经总线从系统板601到60n传送过来时,ICH 511到51n将该数据传送给NIC 521到52n和NIC 531到53n。NIC 521到52n和NIC531到53n是与集线器421和422进行通信的网络接口。
系统板601到60n对应于分区111到11n的运算单元111a到11na,并且分别包括CPU 611到612n和存储器621和62n
例如,在图5中,将ICH 511到51n之一、为各个ICH 511到51n准备的NIC 521到52n和NIC 531到53n各一个、CPU 611到612n之中的两个和存储器621和62n之一分配给了各个分区111到11n
分配给各个分区111到11n的CPU 611到612n的数量和存储器621和62n的容量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可以为分区111分配CPU 611到612n中的三个,而可以为分区112分配CPU 611到612n之一。
此外,还可以将硬盘装置(未示出)分配给各个分区111到11n。硬盘装置是分别与安装在I/O装置加载板501到50n/2上的ICH 511到51n相连接的。
图6是用于切换数据通信路径的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相当于这样一种情况:在图2中,使用连接着控制单元161、集线器151和分区111到11n的通信路径,而连接着控制单元162、集线器152和分区111到11n的通信路径空闲。
在步骤S101中,数据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向各个分区111到11n的通信单元111b到11nb发送故障检测信号。
在步骤S102中,数据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开始时间测量,以判断是否在限定时间内从通信单元111b到11nb接收到了与故障检测信号相对应的响应信号。
然后,在步骤S103中数据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等待来自通信单元111b到11nb的响应信号,并且在步骤S104中检查是否在预定的限定时间内接收到了响应信号。
如果在步骤S104中判定在限定时间内接收到了响应信号,则在步骤S107中,数据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结束时间测量,并且在步骤S108中等待预定时间。然后,操作返回到步骤S101,以再次发送故障检测信号。
如果在步骤S104中判定在限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响应信号,则在步骤S105中,数据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结束时间测量,并且在步骤S106中将使用中的数据通信路径切换到空闲通信路径。然后,数据通信路径切换处理结束。
更加确切地讲,数据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向数据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2c发送控制信息,以请求切换通信路径,启用控制单元162的各项功能,禁用控制单元161的各项功能,并且结束这一数据通信路径切换处理。
如此前所解释说明的,按照第一实施例,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61b和162b接收与分区111到11n之间能否进行数据通信相关的设置信息,并且集线器151和152根据该设置信息控制分区111到11n之间的进行的数据通信。从而,能够容易且有效地控制分区111到11n之间进行的数据通信,并且能够确保使用这些信息处理单元的用户的安全。
此外,按照第一实施例,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和162c检测发生在通信路径中的错误,并且在出现错误的时候,将该通信路径切换到空闲路径。在将通信路径切换到空闲通信路径时,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61b和162b接收与数据通信是否可以进行相关的设置信息。从而,即使当使用中的通信路径出现错误的时候,也能够将通信路径切换到空闲通信路径,同时确保了用户的安全。
此外,按照第一实施例,当附加安装了一个分区作为分区111到11n之一时,分区检测单元161e和162e对附加安装的分区进行检测,并且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61b和162b接收与先前安装的分区与所检测的分区之间能否进行数据通信相关的设置信息。从而,能够自动识别附加的分区,并且开始控制附加安装的分区与其它分区之间的数据通信。
而且,按照第一实施例,分区管理单元161f和162f接收关于所要分配给分区111到11n的硬件资源(比如CPU和存储器)的设置信息,并且根据该设置信息将硬件资源分配给分区111到11n,并且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61b和162b接收与硬件资源所要分配的分区与其它分区之间能否进行数据通信相关的设置信息。从而,能够容易且有效地控制硬件资源所要分配的分区与其它分区之间的数据通信,并且能够容易地将硬件资源分配给分区111到11n
再有,按照第一实施例,通信切断请求接收单元161d和162d还接收涉及分区111到11n与外部装置之间是否可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所述外部装置(例如客户端装置20a到20c)经由网络从网络服务器10的外部连接到分区111到11n,并且集线器151和152控制外部装置与分区111到11n之间的数据通信。从而,能够切断外部装置与分区111到11n之间的数据通信,从而确保了使用分区111到11n的用户的安全。
按照第一实施例,虽然在集线器配置中预先确定了分区之间能否进行数据通信,但是也可以依据分区各自的运算处理的负荷状况来判断分区之间能否进行数据通信。
从而,具有很大运算处理负荷的分区可以与其它分区进行数据通信,并且与其它分区分担运算处理,以便分散运算处理的负荷。
第二实施例与这样的情况相应:依据各个分区的运算处理的负荷状况判断能否进行数据通信。
图7是用于解释说明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服务器70的功能的示意图。当服务器70的功能单元与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服务器10的功能单元具有相同的功能时,将会省略掉服务器70的这些功能单元的详细解释。
服务器70经LAN 90与客户端装置80a到80c相连接。客户端装置80a到80c分别具有与客户端装置20a到20c相同的功能,并且请求服务器70的相应的分区进行运算处理。
服务器70的功能基本上与服务器10相同。不过与服务器10的区别在于,服务器70依据分区的运算处理的负荷状况来判断分区之间能否进行数据通信。
服务器70具有分区711到71n、集线器721和722和控制单元731和732。分区711到71n分别具有与分区111到11n相同的功能,并且具有运算单元711a到71na和通信单元711b到71nb。运算单元711a到71na和通信单元711b到71nb分别对应于运算单元111a到11na和通信单元111b到11nb。
集线器721和722分别对应于集线器151和152。集线器721和722查阅MAC地址表(例如,图4中所示的表),并且控制端口之间的数据通信。
控制单元731和732分别对应于控制单元161和162。控制单元731和732分别具有通信单元731a和732a、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731b和732b、通信路径切换单元731c和732c、通信切断请求接收单元731d和732d、分区检测单元731e和732e、分区管理单元731f和732f以及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
通信单元731a和732a、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731b和732b、通信路径切换单元731c和732c、通信切断请求接收单元731d和732d、分区检测单元731e和732e以及分区管理单元731f和732f分别具有与通信单元161a和162a、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161b和162b、通信路径切换单元161c和162c、通信切断请求接收单元161d和162d、分区检测单元161e和162e以及分区管理单元161f和162f相同的功能。
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采集关于分区711到71n进行的各自的运算处理的各负荷的信息。关于负荷的信息代表CPU利用情况和存储器利用情况。
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检测分区711到71n中的具有超过指定程度的负荷的分区。在从分区711到71n当中检测到了具有超过指定程度的负荷的分区的情况下,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还会在分区711到71n当中检测具有低于指定程度的负荷的分区。
然后,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向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731b和732b发送集线器721和722的端口的分组信息,从而使数据通信能够在具有高于指定程度的负荷的分区与具有低于指定程度的负荷的分区之间进行,并且对VLAN设置进行配置。
另一方面,编制了分区711到71n的运算单元711a到71na运行的程序,以便在CPU利用情况和存储器利用情况超过指定程度的时候,进行分区711到71n之间的数据通信和在分区711到71n之间分担运算处理。
当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731b和732b将设置配置成使数据通信能够在具有高于指定程度的负荷的分区与具有低于指定程度的负荷的分区之间进行的时候,通过运行所述程序,分区711到71n开始彼此进行通信并且彼此分担运算处理。
服务器70具有与服务器10基本相同的硬件结构。不过,在服务器70中,ROM 451和452存储着用于使CPU 411和412执行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功能的负荷分配处理程序。
CPU 411和412从ROM 451和452读取负荷分配处理程序,并且产生并执行负荷分配处理过程。从而,CPU 411和412实现了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的功能。
图8是用于依据分区711到71n的负荷状况确定分区711到71n之间的数据通信能否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201中,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采集与各个分区711到71n的运算单元711a到71na进行的运算处理的负荷有关的信息。该信息表示CPU利用情况和存储器利用情况。
然后,在步骤S202中,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检查在运算单元711a到71na当中是否存在负荷超过指定程度的运算单元。当没有运算单元具有超过指定程度的负荷时,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结束处理。
当存在运算单元具有超过指定程度的负荷时,在步骤S203中,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检查在运算单元711a到71na当中是否存在负荷低于指定程度的运算单元。
如果在步骤S203中判定不存在负荷低于指定程度的运算单元,则处理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未进行运算处理的负荷分配。
如果在步骤S203中判定在运算单元711a到71na当中存在负荷低于指定程度的运算单元,则在步骤S204中,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对设置进行配置,使得具有高于指定程度的负荷的运算单元和具有低于指定程度的负荷的运算单元之间能够进行数据通信。
更加确切地讲,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向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731b和732b发送集线器721和722端口的分组信息,从而使数据通信能够在具有高于指定程度的负荷的运算单元和具有低于指定程度的负荷的运算单元之间进行,并且对端口的VLAN设置进行配置.
在步骤S205中,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向具有高于指定程度的负荷的运算单元发送请求,以与具有低于指定程度的负荷的运算单元分担运算处理,并且分配运算处理的负荷。然后,处理结束。
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周期性地进行依据分区711到71n的负荷状况确定分区711到71n之间的数据通信能否进行的处理。换句话说,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以指定的时间间隔采集各个运算单元711a到71na进行的运算处理的负荷状况的信息,并且判断能否在分区711到71n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如此前所解释说明的,按照第二实施例,负荷分配处理单元731g和732g采集与分区711到71n进行的信息处理的负荷相关的信息,并且VLAN设置信息接收单元731b和732b接收与获取了其负荷信息的分区与其它分区之间能否进行数据通信相关的设置信息。从而,能够将设置配置成:使具有大负荷的分区与其它的分区进行通信,并且请求其它分区分担信息处理。
虽然上面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进行了解释说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的实施例,只要这些实施例处于权利要求书中所叙述的技术思想的范围之内。
此外,按照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某些处理是自动进行的,而某些处理是手动进行的。不过,基于公知的方法,自动进行的处理也可以手动进行,或者部分手动进行,而手动进行的处理也可以自动进行,或者部分自动进行。
而且,除非另有规定,上面说明过且在附图中示出的处理过程、控制过程、名称和包含各种类型的数据和参数的信息是可以任意改变的。
而且,所示的装置的各个单元是采用功能性方式解释和展示的,并非必须按所示的方式物理构成。即,这些单元并不局限于所示出的,而是可以依据负荷和应用状态,在功能上和物理上任意加以分布和集成。
再有,由所示的装置实现的各个处理可以由CPU运行的程序来实现,或者可以使用硬件来实现,即,使用布线逻辑来实现。
依据本发明,由于接收到了与在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能否进行数据通信相关的设置信息,并且数据通信是根据该设置信息进行控制的,因此能够容易且有效地控制信息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并且能够确保使用信息处理单元的用户的安全。
此外,按照本发明,检测发生在信息处理单元进行数据通信所要经过的通信路径中的错误,并且当检测到错误时,将通信路径切换到空闲通信路径。当通信路径切换到空闲路径时,接收与数据通信能否进行相关的设置信息。从而,当在使用中的通信路径中出现错误时,能够将通信路径切换到空闲通信路径,同时确保用户的安全。
此外,按照本发明,当附加安装信息处理单元时,检测附加的信息处理单元,并且接收与所检测的信息处理单元与其它信息处理单元之间是否能够进行数据通信相关的设置信息。从而,能够自动地识别附加的信息处理单元,并且能够开始控制附加的信息处理单元和其它的信息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
此外,按照本发明,接收与要分配给信息处理单元的硬件资源有关的设置信息,根据该设置信息将硬件资源分配给信息处理单元,并且接收与分配了硬件资源的信息处理单元和其它的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能否进行数据通信相关的设置信息.从而,能够容易且有效地控制分配了硬件资源的信息处理单元与其它信息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并且能够容易地为信息处理单元分配硬件资源.
此外,按照本发明,获取了有关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的信息处理的负荷的信息,并且接收了与获取了其负荷信息的信息处理单元与其它信息处理单元之能否进行数据通信相关的设置信息。从而,能够将设置配置成:使具有大负荷的信息处理单元与其它信息处理单元进行通信,并且请求其它信息处理单元分担信息处理。
此外,按照本发明,还接收与经网络从服务器外部与信息处理单元相连接的外部装置与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能否进行数据通信相关的设置信息,并且根据这一设置信息控制数据通信。从而,能够切断外部装置与信息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并且从而确保了使用信息处理单元的用户的安全。
如此前所解释说明的,按照本发明的服务器能被有利地应用于这样的服务器:即需要容易且有效地控制进行诸如运算之类的信息处理的分区之间的数据通信并且需要确保使用分区的用户的安全的服务器。
虽然为了清楚完整地进行公开,针对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介绍,但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而是应当理解为体现了所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正当地落在本文提出的基本指导思想之内的修改方式和其它可选的结构。
Figure G200510062403XD00201

Claims (10)

1.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多个信息处理单元,分别具有中央处理单元和存储器,并且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并行地进行各自的信息处理;
设置信息接收单元,其接收表示能否在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
两个通信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设置信息控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
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至少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二通信路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将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连接到所述两个通信控制单元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路径将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连接到所述两个通信控制单元中的另一个;
错误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通信路径中是否出现了错误;和
通信路径切换单元,该单元在所述错误检测单元检测到了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中的错误时,将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切换为所述第二通信路径,其中,
当所述通信路径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切换为所述第二通信路径时,所述设置信息接收单元接收表示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能否经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还包括信息处理单元检测单元,该单元检测附加地安装的附加信息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设置信息接收单元接收表示能否在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和所述附加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硬件资源分配单元,该单元接收与要分配的硬件资源有关的硬件资源设置信息,所述硬件资源要分配给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当中的待被分配以硬件的信息处理单元,并且所述硬件资源分配单元根据该硬件资源设置信息对所述待被分配以硬件的信息处理单元分配所述硬件资源,其中
所述设置信息接收单元接收表示能否在待被分配以硬件的信息处理单元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还包括负荷信息获取单元,该单元获取与由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当中的被获取负荷信息的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的信息处理的负荷有关的信息,其中
所述设置信息接收单元接收表示能否在所述被获取了负荷信息的信息处理单元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关于负荷的设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中
所述设置信息接收单元接收表示能否在信息处理单元与经网络从外部与信息处理单元相连接的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外部装置设置信息,并且
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根据该外部装置设置信息控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与所述外部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
6.一种用于控制服务器的数据通信的方法,该服务器包括
多个信息处理单元,分别具有中央处理单元和存储器,并且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并行地进行各自的信息处理,
两个通信控制单元,用于基于设置信息控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
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至少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二通信路径,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将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连接到所述两个通信控制单元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路径将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连接到所述两个通信控制单元中的另一个;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表示能否在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
使用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设置信息来控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
检测所述第一通信路径中是否出现了错误;和
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中检测到了错误时,将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切换到所述第二通信路径,其中
当在切换中将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切换到所述第二通信路径时,所述接收步骤包括接收表示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能否经所述第二通信路径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附加地安装的附加信息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步骤包括接收表示能否在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和所述附加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与要分配的硬件资源有关的硬件资源设置信息,所述硬件资源要分配给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当中的待被分配以硬件的信息处理单元,并且
根据该硬件资源设置信息对所述待被分配以硬件的信息处理单元分配所述硬件资源,其中
接收设置信息的步骤包括接收表示能否在所述待被分配以硬件的信息处理单元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设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由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当中的被获取负荷信息的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的信息处理的负荷有关的信息,其中
所述接收步骤包括接收表示能否在所述被获取负荷信息的信息处理单元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关于负荷的设置信息;以及
所述控制步骤包括根据所述关于负荷的设置信息来控制所述被获取负荷信息的信息处理单元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接收步骤包括接收表示能否在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与经网络从外部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相连接的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外部装置设置信息,并且
所述控制步骤包括根据该外部装置设置信息控制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与所述外部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
CN200510062403XA 2004-11-26 2005-03-24 服务器、控制服务器的数据通信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796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42803A JP4677222B2 (ja) 2004-11-26 2004-11-26 サーバ装置
JP2004-342803 2004-11-26
JP2004342803 2004-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9669A CN1779669A (zh) 2006-05-31
CN1779669B true CN1779669B (zh) 2010-05-05

Family

ID=35169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6240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79669B (zh) 2004-11-26 2005-03-24 服务器、控制服务器的数据通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39129B2 (zh)
EP (1) EP1662387B1 (zh)
JP (1) JP4677222B2 (zh)
KR (1) KR100715962B1 (zh)
CN (1) CN17796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3470B2 (ja) * 2005-03-17 2010-07-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サーバ管理装置及び計算機サーバ
US8656487B2 (en) * 2005-09-23 2014-02-18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ltering write requests to selected output ports
JP4600367B2 (ja) * 2006-08-31 2010-12-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Vlan通信範囲特定システム、データ作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173325B2 (ja) * 2007-09-03 2013-04-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資源量変動監視方法、資源量変動監視プログラム、資源量変動監視システム
US9455898B2 (en) 2010-09-17 2016-09-27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protection against run-away subnet manager instances in a middleware machine environment
US9935848B2 (en) 2011-06-03 2018-04-03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subnet manager (SM) level robust handling of unkown management key in an infiniband (IB) network
US8743890B2 (en) 2011-06-03 2014-06-03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sub-subnet in an infiniband (IB) network
US9280504B2 (en) * 2012-08-24 2016-03-0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a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
CN103067121B (zh) * 2012-10-17 2015-11-25 同济大学 一种面向接收端链路自适应的译码信息处理方法
CN104503947B (zh) * 2014-12-16 2018-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路服务器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US10785100B2 (en) * 2015-05-28 2020-09-22 Ciena Corporation Interconnecting network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96482A2 (en) * 2001-09-25 2003-03-26 Sun Microsystems, Inc.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one or more domains
US6766373B1 (en) * 2000-05-31 2004-07-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seamless switching of a network session from one connection route to anoth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12097C2 (de) * 1983-04-02 1985-01-24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7730 Villingen-Schwenningen Bildwiedergabeanordnung bei Texteinblendung, insbesonder Mix- und Box-Betrieb
JPH0390538U (zh) 1989-12-28 1991-09-13
JP3019869B2 (ja) * 1990-10-16 2000-03-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メモリ
JP2770603B2 (ja) * 1991-03-14 1998-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並列計算機
JPH07240748A (ja) * 1994-03-01 1995-09-12 Hitachi Ltd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JPH07250121A (ja) * 1994-03-08 1995-09-26 Fujitsu Ltd 通信経路選択制御装置
US5680113A (en) * 1995-02-24 1997-10-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address assignments to serially connected devices
JP3125842B2 (ja) * 1995-03-03 2001-01-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並列計算機での通信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US5805596A (en) * 1995-12-21 1998-09-08 3 Co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band communic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 a backplane architecture of a stackable ethernet repeater
JP3754481B2 (ja) * 1996-02-02 2006-03-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複合計算機システム
JP3541335B2 (ja) * 1996-06-28 2004-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分散処理制御方法
US5987621A (en) * 1997-04-25 1999-11-16 Emc Corporation Hardware and software failover services for a file server
JPH1153333A (ja) * 1997-05-20 1999-02-26 Hitachi Ltd 稼働時に再構成可能な情報処理装置
US5945814A (en) * 1997-09-10 1999-08-31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low voltage high current bi-directional termination voltage regulator
US5961619A (en) * 1997-09-10 1999-10-0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activation of bus termination on a fast ethernet repeater stack
JP4212133B2 (ja) 1997-09-22 2009-01-21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
EP1156408A1 (en) 1998-12-28 2001-11-21 Asaca Corporation Library system
JP2001034582A (ja) * 1999-05-17 2001-02-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マンドパケットによってプロセッサを選択する並列処理装置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3467229B2 (ja) 2000-06-07 2003-11-17 Necフィール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バーチャルlan設定機能付ハブ、バーチャルlan設定方法
WO2002013493A1 (en) * 2000-08-03 2002-02-14 Morphics Technology, Inc.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universal transmitter system
JP2002305530A (ja) 2001-04-03 2002-10-18 Sony Corp 受信装置
JP2004159205A (ja) * 2002-11-08 2004-06-03 Hitachi Ltd サーバの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バックプレーン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6373B1 (en) * 2000-05-31 2004-07-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seamless switching of a network session from one connection route to another
EP1296482A2 (en) * 2001-09-25 2003-03-26 Sun Microsystems, Inc.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one or more domai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157285A (ja) 2006-06-15
US20060114817A1 (en) 2006-06-01
EP1662387B1 (en) 2015-09-16
JP4677222B2 (ja) 2011-04-27
US7539129B2 (en) 2009-05-26
KR20060059156A (ko) 2006-06-01
EP1662387A1 (en) 2006-05-31
KR100715962B1 (ko) 2007-05-09
CN1779669A (zh) 2006-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9669B (zh) 服务器、控制服务器的数据通信的方法
US6314525B1 (en) Means for allowing two or more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 cards to appear as one card to an operating system
US6253334B1 (en) Three bus server architecture with a legacy PCI bus and mirrored I/O PCI buses
CN100456694C (zh) 用于提供网络连接的设备和方法
JP4622835B2 (ja) 仮想計算機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ネットワーク通信方法
US6760783B1 (en) Virtual interrupt mechanism
EP195066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ed I/O in a load/store fabric
US7623460B2 (en) Cluster system, load distribution method, optimization client program, and arbitration server program
JP4670676B2 (ja) スイッチ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ブリッジ装置
US8270295B2 (en) Reassigning virtual lane buffer allocation during initialization to maximize IO performance
US8654634B2 (en) Dynamically reassigning virtual lane resources
CN102158386A (zh) 系统管理程序级的分布式负载平衡
US20070070904A1 (en) Feedback mechanism for flexible load balancing in a flow-based processor affinity scheme
GB2473675A (en) Enumeration procedure for a bus network comprising virtual endpoints and other virtual devices
US20130259053A1 (en) Switch,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2346707A (zh) 服务器系统与其操作方法
US7590108B2 (en) Composite computer apparatus and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EP1890439B1 (en) Data processing management apparatus, mod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ode management method
WO1986002749A1 (en) Arrangement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equipment belonging to different network architectures
JP6586374B2 (ja) 通信装置、経路管理サーバ、通信方法、および仮想ポート割当方法
US5764998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distributed interrupt controller
JP7077825B2 (ja) ネットワーク負荷分散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3407480A (zh) 一种集中式管理的框式交换机
JP2008211461A (ja) 伝送中継システム
JP2002044178A (ja) I/oチャネルの通信制御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