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8693A - 用户迁移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户迁移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8693A
CN116938693A CN202210370140.2A CN202210370140A CN116938693A CN 116938693 A CN116938693 A CN 116938693A CN 202210370140 A CN202210370140 A CN 202210370140A CN 116938693 A CN116938693 A CN 116938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m backup
backup group
warm
group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701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701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86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8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86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户迁移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应用于vBNG系统中的CP设备,vBNG系统还包括多个UP设备,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所述方法包括:CP设备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为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基于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本申请能够避免用户掉线以及避免用户的业务中断。

Description

用户迁移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户迁移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采用控制面(controller plane,CP)和用户面(user plane,UP)分离方案的宽带网关接入系统一般包括:CP设备和多个UP设备。CP设备可以对该多个UP设备进行管理。
其中,CP设备在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user service,RADIUS)服务器对终端进行认证后,可以控制终端从多个UP设备中的第一UP设备上线。也即是,可以由第一UP设备转发属于终端的业务,以将终端接入网络。为了提高业务传输的稳定性,宽带网关接入系统中的多个UP设备可以组成温备份组,当该温备份组中的一个UP故障时,由该UP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可以迁移到该温备组中的其他UP,由其他UP继续为该终端传输业务。
在实际应用中,宽带网关接入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温备组,同一个UP可以加入不同的温备组。当该UP中有多个温备组集中故障时,不同温备组对应的终端通常按照不同温备份组的故障时间顺序进行迁移。然而,这种迁移方式可能导致用户资源分配不均,或某些终端掉线,使这些终端的业务中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迁移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以避免用户掉线以及避免用户的业务中断。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迁移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的控制面CP设备,该vBNG系统还包括多个用户面UP设备,该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在所述方法中,CP设备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为该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基于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该CP设备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由于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如果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二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则在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时,可能导致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其他至少一个成员没有足够的空闲容量来容纳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因此,基于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时,CP设备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一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能够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如此,能够避免用户掉线,防止用户的业务中断,使各UP设备上的用户分布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CP设备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一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之后,CP设备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二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第二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由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多于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所以在迁移完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后,第二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往往还有充足的空闲容量来容纳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从而能够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CP设备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由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如果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有可能使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无法成功迁移,导致用户掉线。但是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可以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避免用户掉线。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第二UP设备为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其中,由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如果不优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而是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在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时,可能出现没有足够的空闲容量来承接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从而导致用户线。然而,在本申请中,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越大,第一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越早,从而保证优先迁移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能够避免用户掉线。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CP设备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这样在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时,也可以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提高迁移地灵活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第二UP设备为第二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由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且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表明当前各温备份组中的其他成员剩余的空闲容量充足,在本申请中,可以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提高迁移地灵活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CP设备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M个温备份组为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M个温备份组。CP设备将M个温备份组按照成员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的结果依次将第一UP设备上的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M大于等于2,这样对于第一UP设备集中故障的多个温备份组,可以基于每个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确定每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基于每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迁移,可以避免用户掉线的现象发生。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的成员包括UP设备、UP设备内的接口或UP设备内的单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P设备接收第一UP设备发送的异常报告信息,该异常报告信息包括第一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和第二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CP设备基于第一温备分组的标识信息和第二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P设备感知第一UP设备故障,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各温备份组异常,第一UP上的温备份组包括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均异常,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迁移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的控制面CP设备,该vBNG系统还包括多个用户面UP设备,该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在所述方法中,CP设备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该M个温备份组为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该M个温备份组。CP设备将该M个温备份组按照成员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的结果依次将第一UP设备上的该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该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该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由于CP设备将该M个温备份组按照成员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的结果依次将第一UP设备上的该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该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因此,成员数量越少的温备份组,CP设备越优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从而保证将第一UP设备上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能够成功迁移。而对于成员数量越多的温备份组,CP设备越晚迁移第一UP设备上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但该温备份组除第一UP设备外的其他成员数量较多,往往有较多空闲容量来容纳第一UP设备上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也能保证将第一UP设备上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能够成功迁移。如此,能够避免用户掉线,防止用户的业务中断,使各UP设备上的用户分布均匀。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迁移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的控制面CP设备,该vBNG系统还包括多个用户面UP设备,该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在所述方法中,基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CP设备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再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二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其中,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为该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第二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由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如果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有可能使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无法成功迁移,导致用户掉线。但是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可以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避免用户掉线,防止用户的业务中断,使各UP设备上的用户分布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其中,在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的情况,如果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CP设备先迁移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可以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避免用户掉线,防止用户的业务中断,使各UP设备上的用户分布均匀。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第二UP设备为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其中,由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如果不优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而是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在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时,可能出现没有足够的空闲容量来承接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从而导致用户线。然而,在本申请中,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越大,第一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越早,从而保证优先迁移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能够避免用户掉线。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迁移的装置,所述装置为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的设备,该vBNG系统还包括多个用户面UP设备,该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确定单元和迁移单元。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为该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
迁移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该CP设备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由于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如果迁移单元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二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则在迁移单元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时,可能导致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其他至少一个成员没有足够的空闲容量来容纳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因此,迁移单元基于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时,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一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能够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如此,能够避免用户掉线,防止用户的业务中断,使各UP设备上的用户分布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迁移单元,还用于在CP设备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一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之后,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二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第二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由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多于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所以在迁移单元迁移完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后,第二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往往还有充足的空闲容量来容纳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从而能够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由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如果迁移单元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有可能使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无法成功迁移,导致用户掉线。但是迁移单元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可以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避免用户掉线。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第二UP设备为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其中,由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如果不优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而是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在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时,可能出现没有足够的空闲容量来承接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从而导致用户线。然而,在本申请中,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越大,第一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越早,从而保证优先迁移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能够避免用户掉线。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这样在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时,迁移单元也可以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提高迁移地灵活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第二UP设备为第二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由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且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表明当前各温备份组中的其他成员剩余的空闲容量充足,在本申请中,迁移单元可以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提高迁移地灵活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M个温备份组为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M个温备份组。迁移单元,用于将M个温备份组按照成员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的结果依次将第一UP设备上的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M大于等于2,这样对于第一UP设备集中故障的多个温备份组,可以基于每个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确定每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基于每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迁移,可以避免用户掉线的现象发生。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的成员包括UP设备、UP设备内的接口或UP设备内的单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UP设备发送的异常报告信息,该异常报告信息包括第一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和第二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温备分组的标识信息和第二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感知单元,确定单元,用于感知第一UP设备故障,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各温备份组异常,第一UP上的温备份组包括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均异常,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迁移的装置,所述装置为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的设备,该vBNG系统还包括多个用户面UP设备,该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确定单元和迁移单元。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该M个温备份组为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该M个温备份组。
迁移单元,用于将该M个温备份组按照成员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的结果依次将第一UP设备上的该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该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该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由于迁移单元将该M个温备份组按照成员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的结果依次将第一UP设备上的该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该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因此,成员数量越少的温备份组,迁移单元越优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从而保证将第一UP设备上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能够成功迁移。而对于成员数量越多的温备份组,迁移单元越晚迁移第一UP设备上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但该温备份组除第一UP设备外的其他成员数量较多,往往有较多空闲容量来容纳第一UP设备上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也能保证将第一UP设备上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能够成功迁移。如此,能够避免用户掉线,防止用户的业务中断,使各UP设备上的用户分布均匀。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迁移的装置,用于所述装置为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的设备,该vBNG系统还包括多个用户面UP设备,该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在所述装置包括迁移单元,迁移单元,用于基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再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二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其中,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为该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第二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由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如果迁移单元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有可能使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无法成功迁移,导致用户掉线。但是迁移单元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可以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避免用户掉线,防止用户的业务中断,使各UP设备上的用户分布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其中,在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的情况,如果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CP设备先迁移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可以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避免用户掉线,防止用户的业务中断,使各UP设备上的用户分布均匀。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第二UP设备为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其中,由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如果不优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而是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在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时,可能出现没有足够的空闲容量来承接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从而导致用户线。然而,在本申请中,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越大,第一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越早,从而保证优先迁移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能够避免用户掉线。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面CP设备,所述CP设备是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的设备,所述CP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相连。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使得所述CP设备完成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面CP设备,所述CP设备是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的设备,vBNG系统还包括多个用户面UP设备,该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所述CP设备包括:主控板和接口板。主控板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存储器。接口板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存储器和接口卡。主控板和接口板耦合。
第一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第一处理器用于调用第一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确定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和所述第二温备份组为所述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所述第一UP设备加入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和所述第二温备份组。
第二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第二处理器用于调用第二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触发接口卡执行如下操作:基于所述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将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所述第一UP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控板和接口板之间建立进程间通信协议(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通道,主控板和接口板之间通过IPC通道进行通信。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面CP设备,所述CP设备是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的设备,所述CP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相连。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使得所述CP设备完成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面CP设备,所述CP设备是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的设备,vBNG系统还包括多个用户面UP设备,该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所述CP设备包括:主控板和接口板。主控板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存储器。接口板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存储器和接口卡。主控板和接口板耦合。
第一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第一处理器用于调用第一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该M个温备份组为该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该M个温备份组。
第二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第二处理器用于调用第二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触发接口卡执行如下操作:将该M个温备份组按照成员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的结果依次将第一UP设备上的该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该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该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控板和接口板之间建立进程间通信协议(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通道,主控板和接口板之间通过IPC通道进行通信。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面CP设备,所述CP设备是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的设备,所述CP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相连。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使得所述CP设备完成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面CP设备,所述CP设备是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的设备,vBNG系统还包括多个用户面UP设备,该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所述CP设备包括:主控板和接口板。主控板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存储器。接口板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存储器和接口卡。主控板和接口板耦合。
第一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第一处理器用于调用第一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基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再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二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
第二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第二处理器用于调用第二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触发接口卡执行相关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控板和接口板之间建立进程间通信协议(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通道,主控板和接口板之间通过IPC通道进行通信。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并且所述计算程序通过处理器进行加载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通过处理器进行加载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面CP设备和多个用户面UP设备,该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CP设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例如,CP设备,用于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为该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基于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由于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如果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二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则在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时,可能导致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其他至少一个成员没有足够的空闲容量来容纳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因此,在本申请提供的该vBNG系统中,CP设备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后,基于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时,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一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能够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如此,能够避免用户掉线,防止用户的业务中断,使各UP设备上的用户分布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BNG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vBNG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vBNG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列提供的一种用户迁移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迁移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迁移用户的示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迁移用户的示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迁移用户的示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迁移用户的示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迁移用户的示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迁移用户的示例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迁移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迁移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P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CP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CP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CP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BRAS)是面向宽带网络应用的接入网关,也称为宽带网络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虚拟BNG(virtual BNG,vBNG)是BRAS的一种实现形式,采用CP设备和UP设备分离(CU分离)的方式进行部署,因此也可以称为CU分离部署的BRAS。其中,多个UP设备分散部署,每个UP设备作为BNG(或者vBNG)的用户平面,用于基于CP设备下发的用户表项信息实现业务报文的转发,以及实现基于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和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lists,ACL)等技术的流量策略。CP设备可以采用云化技术实现并集中部署,其作为BNG(或者vBNG)的控制平面,用于实现对用户(也可以称为终端)的控制与管理,以及对多个UP设备的统一管理。例如,CP设备主要负责用户的上线、下发配置和用户表项信息等。其中,UP设备也可以称为转发面设备,因此CU分离也可以称为转发和控制分离,即转控分离。采用该CU分离的方式进行部署的系统也称为CU分离的宽带网关接入系统,或者转控分离的宽带网关接入系统。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BNG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vBNG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CP设备101和多个UP设备102。
其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图1以一个CP设备101为例进行示意。该CP设备101一般部署在运营商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DC)机房,也称为核心机房。各个UP设备102可以分散部署在不同的汇聚机房,也称为边缘机房。每个UP设备102均与CP设备101建立有通信连接,且每个UP设备102能够通过第一转发设备103(例如为二层广播域中的转发设备)与至少一个用户104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
对于每个UP设备102,该UP设备102与第二转发设备105建立通信连接,并与第二转发设备105进行数据交互。例如,对于用于提供业务的服务器106,第二转发设备105可以向UP设备102转发服务器106向用户104发送的业务报文,UP设备102接收该业务报文并向用户104转发该业务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104也称为用户设备,其可以为家庭网关(residentialgateway,RGW)、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等终端设备。用户104所连接的第一转发设备103也可以称为接入节点(access node,AN),其可以为交换机(switch,SW)、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或者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digital subscriber lineaccess multiplexer,DSLAM)等。
在一些实施例,第一转发设备103不仅能够实现二层广播域的报文转发,还能够对用户104进行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VXLAN)或QinQ的隔离。该QinQ(802.1Q-in-802.1Q)是一种扩展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network,VLAN)空间的技术,也称为堆叠(stacked)VLAN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与UP设备102通信的第二转发设备105,第二转发设备105相比UP设备102,更靠近服务器106。可选地,第二转发设备105为核心路由器(core router,CR)或叶子节点(leaf)等。
继续参考图1,该vBNG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认证服务器107。该认证服务器107可以为RADIUS服务器。该认证服务器107支持验证、授权和计费(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 accounting,AAA)协议。如图1所示,该认证服务器107与CP设备101建立有通信连接。CP设备101在通过多个UP设备102中的一个UP设备完成与用户104的拨号协议报文(也可以称为接入协议报文)的交互后,向认证服务器107发送针对用户104的认证请求,为了便于说明将该一个UP设备称为目标UP设备。
认证服务器107对用户104进行认证,并在对用户104认证通过后,为用户104分配地址,并向CP设备101发送携带该地址的认证响应。CP设备101接收到该认证响应后,可以向目标UP设备下发用户101的用户表项信息。目标UP设备可以基于该用户表项信息,在本地生成用户104的转发表项,进行相关的业务策略执行和流量转发,并向外发布用户104的路由。用户104进而可以通过目标UP设备访问网络。也即是,用户104可以通过目标UP设备接入网络,或者可以理解为,用户104可以从目标UP设备上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CP设备101可以包括部署在物理服务器上的多个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每个UP设备102可以为实体的物理UP(physic UP,pUP)设备,或者也可以为虚拟UP(virtual UP,vUP)设备,例如,UP设备102可以为部署在物理服务器上的VM。该CP设备101能够管理多个pUP设备和/或多个vUP设备。
该CP设备101和每个UP设备102之间可以通过业务接口、管理接口和/或控制接口连接。其中,该业务接口也称为控制报文重定向接口(control packet redirectinterface,CPRi),该业务接口一般为VXLAN接口,例如可以是VXLAN通用协议扩展(VXLANgeneric protocol extension,VXLAN-GPE)接口。UP设备102接收到用户104发送的报文(例如接入协议报文和业务报文等)后,可以通过该业务接口上送至CP设备101进行处理。
该管理接口(management interface,Mi)一般为网络配置协议(networkconfiguration,NETCONF)接口,CP设备101可以通过该管理接口向各个UP设备102下发配置,每个UP设备102可以通过该管理接口向CP设备101上报运行状态。
该控制接口也称为状态控制接口(state control interface,SCi),该控制接口一般为转控分离协议(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eparated protocol,CUSP)接口。例如,CP设备101处理完用户104发送的拨号协议报文并完成用户104的上线后,可以通过该控制接口向目标UP设备下发用户104对应的用户表项信息。用户104对应的用户表项信息也称为会话(session)表项,该用户表项信息一般包括用户104对应的用户信息、虚拟MAC地址、路由信息和/或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等信息。该用户信息包括用户104的地址和/或用户账号等信息,该虚拟MAC地址是目标UP设备上的某个接口的地址,用户104从该接口上上线。
在CU分离的vBNG系统100中,CP设备101所管理的各个UP设备102可以组成一个UP池。并且,为了提高vBNG系统100的可靠性,在vBNG系统100中配置多个不同的温备份组。其中,对于vBNG系统100中的任一个UP设备,该UP设备可能加入不同的温备份组。对于任一个温备份组,该温备份组包括N+1个成员,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接下来列举了如下两种温备份组,即为如下第一种和第二种温备份组。
对于第一种温备份组,该温备份组中的成员为UP设备,即该温备份组中的N+1个成员是N+1个UP设备。对于该温备份组中的任一个UP设备,在该UP设备上上线的用户中存在部分用户与该温备份组相对应。
在该UP设备故障或在该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故障时,对于该温备份组中除该UP设备之外的N个其他UP设备,将该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部分用户迁移到该温备份组上的至少一个其他UP设备上,以使该部分用户继续在该至少一个其他UP设备上上线,从而提高vBNG系统100的可靠性。
例如,参见图2,假设vBNG系统100包括UP设备1、UP设备2、UP设备3和UP设备4。在该vBNG系统100中配置六个温备份组,该六个温备份组分别为温备份组S1、温备份组S2、温备份组S3、温备份组S4、温备份组S5和温备份组S6。温备份组S1是一个1+1温备份组,温备份组S1包括UP设备1和UP设备2。温备份组S2和温备份组S3均是2+1温备份组,温备份组S2包括UP设备1、UP设备2和UP设备4,温备份组S3包括UP设备1、UP设备2和UP设备3。温备份组S4、温备份组S5和温备份组S6均是3+1温备份组,温备份组S4、温备份组S5和温备份组S6均包括UP设备1、UP设备2、UP设备3和UP设备4。
UP设备1上上线的用户包括与温备份组S1对应的至少一个用户,与温备份组S2对应的至少一个用户,与温备份组S3对应的至少一个用户、与温备份组S4对应的至少一个用户、与温备份组S5对应的至少一个用户和与温备份组S6对应的至少一个用户。同理,UP设备2、UP设备3和UP设备4上均包括与不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对于UP设备1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用户,在UP设备1故障或UP设备1上的温备份组S1故障,可以将UP设备1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用户迁移到温备份组S1中的UP设备2上,使该用户在UP设备2上继续上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CP设备101中保存有第一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用于描述温备份组,该温备份组的成员和在该成员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之间的映射关系。可选地,第一对应关系用于保存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成员的标识信息和用户的标识信息,即第一对应关系中的每条记录包括一个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该温备份组的一个成员的标识信息和在成员上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的标识信息。其中,该成员为UP设备,可选地,该成员的标识信息包括该UP设备的设备标识。
例如,参见下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表1所示第一对应关系中的第一条记录(序号为1的记录)包括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温备份组S1内的UP设备1的设备标识“UP1”和UP设备1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5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表1所示第一对应关系中的第二条记录(序号为2的记录)包括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温备份组S1内的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8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其中,温备份组S1包括两个成员,分别为UP设备1和UP设备2。对于表1所示第一对应关系中的其他每条记录的内容就不再一一列举。
表1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对应关系中的任一条记录包括的用户的标识信息,在该用户与CP设备101完成上线流程时,CP设备101将该用户的标识信息添加到该条记录中。例如,对于表1所示第一对应关系中的第一条记录中的某个用户,在该用户与CP设备101完成上线流程时,该用户从UP设备1上上线,CP设备101将该用户分配到UP设备1上的温备份组S1上,从如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包括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和UP设备1的设备标识“UP1”的第一条记录,将该用户的标识信息添加到第一条记录中。
对于第二种温备份组,该温备份组中的成员是UP设备内的接口。可选地,该温备份组中的N+1个成员是N+1个接口,该N+1个接口分别是N+1个UP设备内的接口。对于该温备份组中的任一个接口所在的UP设备,该UP设备上的与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包括在该接口上上线的用户。
在该UP设备故障或在该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故障(即为该接口故障)时,对于该温备份组中除该接口之外的N个其他接口,将该UP设备内的该接口上上线的用户迁移到该温备份组上的至少一个其他接口上,以使该接口上上线的用户继续在该至少一个其他接口上上线,从而提高vBNG系统100的可靠性。
例如,参见图3,vBNG系统100包括UP设备1,UP设备2,UP设备3和UP设备4。在该vBNG系统100中配置六个温备份组,该六个温备份组分别为温备份组S1、温备份组S2、温备份组S3、温备份组S4、温备份组S5和温备份组S6。温备份组S1是一个1+1温备份组,温备份组S1包括UP设备1内的接口11和UP设备2内的接口21。温备份组S2和温备份组S3均是2+1温备份组,温备份组S2包括UP设备1内的接口12、UP设备2内的接口22和UP设备4内的接口41,温备份组S3包括UP设备1内的接口13、UP设备2内的接口23和UP设备3内的接口31。温备份组S4、温备份组S5和温备份组S6均是3+1温备份组;温备份组S4包括UP设备1内的接口14、UP设备2内的接口24、UP设备3内的接口32和UP设备4内的接口42;温备份组S5包括UP设备1内的接口15、UP设备2内的接口25、UP设备3内的接口33和UP设备4内的接口43;温备份组S6包括UP设备1内的接口16、UP设备2内的接口26、UP设备3内的接口34和UP设备4内的接口44。对于UP设备1上的温备份组S6对应的用户(在接口16上上线的用户),在UP设备1故障或UP设备1上的温备份组S6故障(接口16故障),可以将UP设备1内的接口16上上线的用户迁移到温备份组S6中的UP设备2内的接口26上,UP设备3内的接口34上和/或UP设备4内的接口44上。这样对于在接口16上上线的多个用户,该多个用户可以继续在UP设备2内的接口26上,UP设备3内的接口34上和/或UP设备4内的接口44上上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CP设备101中保存有第二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用于描述温备份组,该温备份组的成员和在该成员上上线的用户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成员是UP设备内的接口。可选地,第二对应关系用于保存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成员的标识信息和在该成员上上线的用户的标识信息,该成员的标识信息包括该UP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接口的接口标识。即第二对应关系中的每条记录包括一个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该温备份组内的一个UP设备的设备标识,该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接口的接口标识和在接口上上线的用户的标识信息。
例如,参见下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表2所示第二对应关系中的第一条记录(序号为1的记录)包括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温备份组S1内的UP设备1的设备标识“UP1”,接口11的接口标识“IF11”和在接口11上上线的5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表2所示第二对应关系中的第二条记录(序号为2的记录)包括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温备份组S1内的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接口21的接口标识“IF21”和在接口21上上线的8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其中,温备份组S1包括两个成员,分别为UP设备1的接口11和UP设备2的接口21。对于表2所示第二对应关系中的其他每条记录的内容就不再一一列举。
表2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对应关系中的任一条记录包括的用户的标识信息,在该用户与CP设备101完成上线流程时,CP设备101将该用户的标识信息添加到该条记录中。例如,对于表2所示第二对应关系中的第一条记录中的某个用户,在该用户与CP设备101完成上线流程时,该用户从UP设备1的接口11上上线,CP设备101从如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包括UP设备1的设备标识“UP1”和接口11的接口标识“IF11”的第一条记录,将该用户的标识信息添加到第一条记录中。
以上列举了两种温备份组,当然还可能有其他种类的温备份组,例如温备份组中的成员可能是UP设备内的单板。对于其他种类的温备份组,在此不再一一详细列举说明。
其中,对于vBNG系统100中的任一个UP设备102,为了便于说明将该UP设备102称为第一UP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UP设备探测在指定时间段内第一UP设备上发生故障的多个温备份组,向CP设备101发送异常报告信息,该异常报告信息包括探测到的每个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和每个温备份组发生故障的故障时刻。在目前,CP设备101接收该异常报告信息,基于该每个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该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基于该每个温备份组的故障时刻顺序,将第一UP设备上的该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分别迁移到该每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该每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UP设备基于指定周期长度,周期性探测在一个周期内第一UP设备上发生故障的多个温备份组。其中,指定时间段为当前周期,在当前周期结束时,第一UP设备控测到在当前周期内第一UP设备上发生故障的多个温备份组,并向CP设备101发送包括该多个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和故障时刻的异常报告信息。可选地,该指定周期长度为200ms,300ms或400ms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UP设备发生故障,CP设备101感知到第一UP设备故障,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以及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每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CP设备101基于该每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将第一UP设备上的该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该每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该每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目前,CP设备101随机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每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或者,CP设备101在第一UP设备上配置每个温备份组时保存每个温备份组的配置顺序,CP设备101在感知到第一UP设备故障时,将每个温备份组的配置顺序作为每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
上述CP设备101在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时,可以导致用户资源分配不均,或者,某些用户掉线,使这些用户的业务中断。
例如,参见图2,在温备份组为上述第一种温备份组的情况,假设在当前周期内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和温备份组S2故障,且温备份组S2的故障时刻早于温备份组S1的故障时刻。以及,假设UP设备1上剩余的空闲容量为9K,UP设备3上剩余的空闲容量为8K,UP设备4剩余的空闲容量为8K。
UP设备2在当前周期结束时向CP设备101发送异常报告信息,该异常报告信息包括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和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CP设备101接收该异常告警信息,基于该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和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从如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8K个用户。基于该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和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从如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3K个用户。
CP设备101先基于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从如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温备份组S2中除UP设备2外的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该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分别为“UP1”和“UP4”。基于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UP1”和“UP4”,确定温备份组S2包括的其他成员分别为UP设备1和UP设备4。基于负载分担策略,将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3K个用户迁移到UP设备1和UP设备4,即向UP设备1迁移1.5K个用户,向UP设备4迁移1.5K个用户。在迁移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3K个用户后,UP设备1剩余的空闲容量为7.5K,UP设备4剩余的空闲容量为6.5K。
然后,CP设备101先基于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从如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温备份组S1中除UP设备2外的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该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为“UP1”。基于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UP1”,确定温备份组S1包括的其他成员为UP设备1。由于UP设备1剩余的空闲容量为7.5K,因此对于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8K个用户,只能将UP设备2上的7.5K个用户迁移到UP设备1,而剩下的0.5K个用户无法迁移,该0.5K用户将会掉线,导致该0.5K个用户的业务中断。另外,UP设备4上剩余的空闲容量为6.5K,而UP设备1上剩余的空闲容量为0,所以用户分布不均。
再例如,参见图3,在温备份组为上述第二种温备份组的情况,假设在当前周期内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和温备份组S2故障(即UP设备2的接口21和接口22故障),且温备份组S2的故障时刻早于温备份组S1的故障时刻。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UP设备上的接口剩余的空闲容量等于该接口所在单板剩余的空闲容量。该单板上的每个接口共享该单板上剩余的空闲资源,所以该单板上的每个接口剩余的空闲容量等于该单板剩余的空闲容量。例如,参见图3,UP设备1上的接口11和接口12位于同一单板上,接口11剩余的空闲容量和接口12剩余的空闲容量均等于该单板剩余的空闲容量,假设该单板剩余的空闲容量为9K,即接口11剩余的空闲容量和接口12剩余的空闲容量均等于9K。还假设UP设备4的接口41剩余的空闲容量为8K。
UP设备2在当前周期结束时向CP设备101发送异常报告信息,该异常报告信息包括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和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CP设备101接收该异常告警信息,基于该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和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从如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包括该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和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的记录。获取的记录为表2中的序号为2的第二条记录,基于第二条记录确定在UP设备2的接口22上上线的8K个用户。基于该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和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从如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包括该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和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的记录。获取的记录为表2中的序号为4的第四条记录,基于第四条记录确定在UP设备2的接口22上上线的3K个用户。
CP设备101先基于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从如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温备份组S2中除UP设备2的接口22外的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该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分别为“UP1,IF12”和“UP4,IF41”。基于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UP1,IF12”和“UP4,IF41”,确定温备份组S2包括的其他成员分别为UP设备1的接口21和UP设备4的接口41。基于负载分担策略,将UP设备2内的接口22上上线的3K个用户迁移到UP设备1内的接口12和UP设备4内的接口41,即向UP设备1的接口12迁移1.5K个用户,向UP设备4的接口41迁移1.5K个用户。在迁移完UP设备2内的接口22上上线的3K个用户后,UP设备1的接口11剩余的空闲容量为7.5K,UP设备4的接口41剩余的空闲容量为6.5K。
然后,CP设备101先基于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从如表2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温备份组S1中除UP设备2的接口21外的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该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为“UP1,IF11”。基于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UP1,IF11”,确定温备份组S1包括的其他成员为UP设备1的接口11。由于UP设备1的接口11剩余的空闲容量为7.5K,因此对于UP设备2的接口21上上线的8K个用户,只能将UP设备2内的接口21上上线的7.5K个用户迁移到UP设备1内的接口11上,而剩下的0.5K个用户无法迁移,该0.5K个用户将会掉线,导致该0.5K个用户的业务中断。
其中,在上述列举的例子中,以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和S2故障为例进行说明,同理在UP设备2故障的情况,CP设备101按目前方式迁移用户时,也会出现用户掉线。在目前,CP设备101随机确定UP设备2上的六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或者,CP设备101将该六个温备份组的配置顺序作为该六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如果温备份组S2的迁移顺序早于温备份组S1的迁移顺序,就出现上述用户掉线的现象。
目前CP设备101迁移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时,可能导致UP设备2上的某些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掉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解决该问题,CP设备101基于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包括的成员数量和/或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等信息,确定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基于该迁移顺序来迁移UP设备2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其中,CP设备101迁移用户的详细实现过程,将在后续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迁移的方法400,所述方法400应用于图1、图2或图3所示的vBNG系统100的CP设备,该vBNG系统100包括多个UP设备,该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所述方法4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CP设备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是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
CP设备可以在如下两种情况下确定待迁移用户,该两种情况分别为如下第一情况和第二情况。
第一情况,第一UP设备中的M个温备份组集中故障,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M个温备份组是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该M个温备份组包括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向CP设备发送异常报告信息,该异常报告信息包括该M个温备份组中的每个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CP设备基于该每个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该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
所谓该M个温备份组集中故障是指在指定时间段内该M个温备份组发生故障。例如,第一UP设备周期性地探测第一UP设备上故障的温备份组,该指定时间段为当前周期,该M个温备份组为第一UP设备探测的在当前周期内发生故障的温备份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UP设备通过状态控制接口向CP设备发送异常报告信息。例如,该状态控制接口为CUSP接口,第一UP设备通过CUSP接口向CP设备发送异常报告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CP设备保存有第一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用于保存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成员的标识信息和在该成员上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的标识信息,该成员为UP设备,该成员的标识信息包括该UP设备的设备标识。CP设备接收异常报告信息后,基于第一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和第一UP设备的设备标识,从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以及,基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和第一UP设备的设备标识,从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如此实现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CP设备保存有第二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用于保存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成员的标识信息和在该成员上上线的用户的标识信息,该成员为UP设备内的接口,该成员的标识信息包括该UP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接口的接口标识。CP设备接收异常报告信息后,基于第一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和第一UP设备的设备标识,从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一UP设备内的接口上上线的用户,第一UP设备内的该接口是第一温备份组内的一个成员,在该接口上上线的用户为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基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和第一UP设备的设备标识,从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一UP设备内的接口上上线的用户,第一UP设备内的该接口是第二温备份组内的一个成员,在该接口上上线的用户为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如此实现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
CP设备接收的异常报告信息中的M个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还可能包括除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之外的其他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按上述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一样操作,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其他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
第二情况,第一UP设备发生故障,CP设备能够感知到第一UP设备发生故障,获取第一UP设备上的各温备份组,假设第一UP设备上包括M个温备份组。CP设备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该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该M个温备份组包括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CP设备保存有第一对应关系。CP设备基于第一UP设备的设备标识,从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一UP设备上的各温备份组和第一UP设备上的各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即得到M个温备份组,以及得到第一UP设备上的该M个温备份组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CP设备保存有第二对应关系。CP设备基于第一UP设备的设备标识,从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一UP设备内的M个接口和第一UP设备内的该M接口中的每个接口上上线的用户,每个接口对应一个温备份组,即得到M个温备份组,以及得到第一UP设备上的该M个温备份组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
步骤402:基于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CP设备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一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第一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在步骤402中,CP设备基于M个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获取该M个温备份组中的每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其中,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越小,该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越早。所以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时,CP设备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一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
在步骤402中,该M个温备份组中的可能存在成员数量相等的多个温备份组,对于该多个温备份组中的每个温备份组,CP设备基于第一UP设备上的该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获取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迁移顺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CP设备在该多个温备份组中选择对应的用户数量最多的温备份组作为目标温备份组,从目标温备份组中除第一UP设备外的其他成员中选择空闲容量最大的第二UP设备。如果第一UP设备上的目标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则CP设备按照第一UP设备上的该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该每个温备份组进行排序,得到该每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如果第一UP设备上的目标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则CP设备按照第一UP设备上的该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对该每个温备份组进行排序,得到该每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
例如,假设该多个温备份组包括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即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相等。其中,CP设备可以按如下方式一至方式三来迁移用户。
方式一,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第二UP设备为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CP设备确定第一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早于第二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因此CP设备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一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
其中,由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而第二UP设备为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第一温备份组内的任一个其他成员都没有足够的空闲容量来容纳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如果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有可能导致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部分用户掉线。然而,在步骤402中,在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的情况,CP设备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可以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避免用户掉线,以及避免中断用户的业务。
方式二,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第二UP设备为第二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CP设备确定第一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早于第二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因此CP设备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一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
方式三、基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CP设备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再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二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
在CP设备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一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之后,CP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403的操作。
步骤403:CP设备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二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第二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一UP设备上的M个温备份组,CP设备基于M个温备份组之间的迁移顺序,将第一UP设备上的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如果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二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则可能导致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其他至少一个成员没有足够的空闲容量来容纳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因此,在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时,CP设备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一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能够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由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多于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所以在迁移完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后,第二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往往可能还有充足的空闲容量来容纳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从而能够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如此能够尽量避免用户掉线,尽量防止用户的业务中断,尽量使各UP设备上的用户分布均匀。
对于图4所示的方法40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迁移的方法500,参见图5,所述方法500是所述方法400的一个实例。所述方法500应用于图1、图2或图3所示的vBNG系统100的CP设备,该vBNG系统100包括多个UP设备,该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所述方法5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CP设备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M个温备份组以及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该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CP设备在如下第一情况和第二情况实现步骤501。其中,这里的第一情况和第二情况分别与上述图4所示方法400的步骤401中介绍的第一情况和第二情况相同,接下来对第一情况和第二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情况,CP设备接收第一UP设备发送的异常告警信息,该异常告警信息包括M个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该异常告警信息包括第一UP设备集中故障的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第一UP设备集中故障的温备份组包括该M个温备份组。CP设备基于该M个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该M个温备份组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
对于该M个温备份组中的任一个温备份组,为了便于说明,将该温备份组称为第一温备份组。接下来列举了CP设备通过如下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当然CP设备还可能采用其他方式来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第一方式,CP设备包括第一对应关系,该M个温备份组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内的成员为UP设备。CP设备基于第一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和第一UP设备的设备标识,从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的标识信息,基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
例如,参见图2,假设UP设备2在当前周期内探测到温备份组S1、温备份组S2和温备份组S3故障,即温备份组S1、温备份组S2和温备份组S3发生了集中故障。UP设备2向CP设备发送异常报告信息,该异常报告信息包括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和温备份组S3的标识信息“S3”。
CP设备保存有如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CP设备基于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和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从如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8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基于该8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确定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8K个用户。
CP设备基于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和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从如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3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基于该3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确定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3K个用户。
以及,CP设备基于温备份组S3的标识信息“S3”和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从如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3对应的2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基于该2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确定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3对应的2K个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异常报告信息可能包括Z个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Z为大于或等于M的整数,该M个温备份组是该Z个温备份组中的满足第一指定关系的温备份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CP设备按如下操作从该Z个温备份组中选择出M个温备份组。该操作为:CP设备基于第一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从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一温备份组中的各成员的标识信息,基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从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二温备份组中的各成员的标识信息。其中,第一温备份组中的各成员和第二温备份组中的各成员均为UP设备,成员的标识信息包括UP设备的设备标识,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是该Z个温备份组中的任意两个不同的温备份组。CP设备基于第一温备份组中的除第一UP设备之外的其他UP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二温备份组中的除第一UP设备之外的其他UP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第一温备份组中的除第一UP设备之外的其他UP设备和第二温备份组中的除第一UP设备中的其他UP设备之间是否存在相同UP设备。如果确定出存在相同的UP设备,CP设备得出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满足第一指定关系,并选择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
对于该Z个温备份组中未选择的任一个其他温备份组,CP设备按上述操作判断该其他温备份组是否与选择的任一个温备份组之间满足第一指定关系,如果该其他温备份组与选择的任一个温备份组之间满足第一指定关系,则选择该其他温备份组。CP设备重复上述操作,从Z个温备份组中选择出M个温备份组。
由于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满足第一指定关系,所以CP设备可能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部分用户和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部分用户迁移到同一个UP设备上,因此CP设备需要对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之间的迁移顺序进行控制,以尽量避免在迁移用户时因该UP设备没有足够空闲容量导致部分用户掉线以及用户分布不均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未选择的Z-M个温备份组,CP设备可能将该Z-M个温备份组之间的故障顺序作为该Z-M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或者,CP设备可能随机确定该Z-M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如此简化获取该Z-M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的运算复杂度,减小对计算资源占用。
例如,参见图2,CP设备接收UP设备2发送的异常报告信息,该异常报告信息包括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和温备份组S3的标识信息“S3”。CP设备基于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从如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温备份组S1中的UP设备1的设备标识“UP1”和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基于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从如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温备份组S2中的UP设备1的设备标识“UP1”、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和UP设备4的设备标识“UP4”。CP设备基于温备份组S1中除UP设备2外的UP设备1的设备标识“UP1”,以及温备份组S2中除UP设备2外的UP设备1的设备标识“UP1”和UP设备4的设备标识“UP4”,确定温备份组S1中除UP设备2的其他UP设备和温备份组S2中除UP设备2的其他UP设备中存在相同的UP设备1。所以CP设备选择温备份组S1和温备份组S2,且温备份组S1和温备份组S2满足第一指定关系。按上述相同的方式,CP设备确定温备份组S3与选择的温备份组S1满足第一指定关系,以及温备份组S3与选择的温备份组S2满足第一指定关系,因此也选择温备份组S3。
第二方式,CP设备包括第二对应关系,该M个温备份组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内的成员为UP设备内的接口,成员的标识信息包括UP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UP设备上的温备份组对应的接口的接口标识。CP设备基于第一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和第一UP设备的设备标识,从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一UP设备内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接口和在该接口上上线用户的标识信息,基于在该接口上上线的用户的标识信息,确定该接口上上线的用户为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
例如,参见图3,假设UP设备2在当前周期内探测到温备份组S1、温备份组S2和温备份组S3故障,即温备份组S1、温备份组S2和温备份组S3发生了集中故障。UP设备2向CP设备发送异常报告信息,该异常报告信息包括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和温备份组S3的标识信息“S3”。
CP设备保存有如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CP设备基于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和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从如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接口21和在接口21上上线的8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基于该8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确定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8K个用户。
CP设备基于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和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从如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接口22和在接口22上上线的3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基于该3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确定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3K个用户。
以及,CP设备基于温备份组S3的标识信息“S3”和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从如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3对应的接口23和在接口23上上线的2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基于该2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确定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3对应的2K个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异常报告信息可能包括Z个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Z为大于或等于M的整数,该M个温备份组是该Z个温备份组中的满足第二指定关系的温备份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CP设备按如下操作从该Z个温备份组中选择出M个温备份组。该操作为,CP设备基于第一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从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一温备份组中的各成员的标识信息,基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从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二温备份组中的各成员的标识信息。其中,温备份组中的各成员为UP设备内的接口,成员的标识信息包括UP设备的设备标识和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接口的接口标识,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是该Z个温备份组中的任意两个不同的温备份组。
对于第一温备份组中的各成员中除第一UP设备内的接口外的其他成员,以及第二温备份组中的各成员中除第一UP设备内的接口外的其他成员,CP设备基于第一温备份组的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和第二温备份组的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温备份组的其他成员和第二温备份组的其他成员之间是否存在位于同一UP设备内的同一单板上的两个成员,该两个成员为两个接口。如果存在位于同一UP设备内的同一单板上的两个成员,CP设备确定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满足第二指定关系,并选择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
对于该Z个温备份组中未选择的任一个其他温备份组,CP设备按上述操作判断该其他温备份组是否与选择的任一个温备份组之间满足第二指定关系,如果该其他温备份组与选择的任一个温备份组之间满足第二指定关系,则选择该其他温备份组。CP设备重复上述操作,从Z个温备份组中选择出M个温备份组。
由于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满足第二指定关系,所以CP设备可能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部分用户和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部分用户迁移到同一个UP设备内的同一单板中的两个接口上。而该两个接口共享该单板剩余的空闲资源,因此CP设备需要对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之间的迁移顺序进行控制,以尽量避免在迁移用户时因该UP设备上的该单板没有足够空闲容量导致部分用户掉线以及用户分布不均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未选择的Z-M个温备份组,CP设备可能将该Z-M个温备份组之间的故障顺序作为该Z-M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或者,CP设备可能随机确定该Z-M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如此简化确定该Z-M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的运算复杂度,减小对计算资源占用。
例如,参见图3,CP设备接收UP设备2发送的异常报告信息,该异常报告信息包括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和温备份组S3的标识信息“S3”。CP设备基于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从如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温备份组S1中的两个成员的标识信息,该两个成员分别为成员S11和成员S12。成员S11的标识信息为“UP1,IF11”,即成员S11的标识信息包括UP设备1的设备标识“UP1”和接口11的接口标识“IF11”。成员S12的标识信息为“UP2,IF21”,即成员S112的标识信息包括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和接口21的接口标识“IF21”。基于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从如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温备份组S2中的三个成员的标识信息,该三个成员分别为成员S21、成员S22和成员S23。成员S21的标识信息为“UP1,IF12”,即成员S21的标识信息包括UP设备1的设备标识“UP1”和接口12的接口标识“IF12”。成员S22的标识信息为“UP2,IF2”,即成员S22的标识信息包括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和接口22的接口标识“IF22”。成员S23的标识信息为“UP4,IF41”,即成员S23的标识信息包括UP设备4的设备标识“UP4”和接口41的接口标识“IF41”。
温备份组S1中除UP设备2内的接口21之外的其他成员包括成员S11(UP设备1的接口11),温备份组S2中除UP设备2内的接口22之外的其他成员包括成员S21(UP设备2的接口12)和成员S23(UP设备4的接口41)。CP设备基于温备份组S1中的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UP1,IF11”,以及温备份组S2中的其他成员的标识信息“UP1,IF12”和“UP4,IF41”,确定温备份组S1中的成员S11和温备份组S2中的成员S21位于UP设备1的同一单板上。所以CP设备选择温备份组S1和温备份组S2,且温备份组S1和温备份组S2满足上述第二指定关系。
第二情况,CP设备能够感知到第一UP设备发生故障,基于第一UP设备的设备标识获取第一UP设备上的温备份组,得到M个温备份组。CP设备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该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CP设备保存有第一对应关系,温备份组内的成员为UP设备。CP设备基于第一UP设备的设备标识,从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一UP设备上的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和第一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的标识信息。基于第一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待迁移用户。
例如,参见图2,假设CP设备感知UP设备2故障,CP设备保存有如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CP设备基于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从如表1所示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8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3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3的标识信息“S3”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3对应的2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4的标识信息“S4”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4对应的1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5的标识信息“S5”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5对应的2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以及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6的标识信息“S1”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6对应的9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CP设备保存有第二对应关系,温备份组内的成员为UP设备内的接口。CP设备基于第一UP设备的设备标识,从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一UP设备上的温备份组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接口上上线的用户的标识信息。基于该接口上上线的用户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
例如,参见图3,假设CP设备感知UP设备2故障,CP设备保存有如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CP设备基于UP设备2的设备标识“UP2”,从如表2所示的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的标识信息“S1”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接口21上上线的8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的标识信息“S2”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接口22上上线的3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3的标识信息“S3”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3对应的接口23上上线的2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4的标识信息“S4”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4对应的接口24上上线的1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5的标识信息“S5”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5对应的接口25上上线的2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以及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6的标识信息“S6”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6对应的接口26上上线的9K个用户的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UP设备上有Z个温备份组,CP设备从该Z个温备份组中选择M个温备份组,详细选择过程参见上述第一情况介绍的选择过程,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步骤502:CP设备基于该M个温备份组中的每个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获取每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
在步骤502中,CP设备通过如下5021-5025的操作,获取每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该5021-5025的操作分别为。
5021:对于该M个温备份组中,CP设备将成员数量相等的温备份组组成一个温备份组集合。
同一温备份组集合中的每个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相等。对于任意两个温备份组集合,为了便于说明,将该两个温备份组集合分别称为第一温备份组集合和第二温备份组集合,第一温备份组集合包括N个温备份组,第二温备份组集合包括Q个温备份组。第一温备份组集合中的每个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均为X,第二温备份组集合中的每个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均为Y,X和Y不相等,N和Q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X和Y均为大于1的整数。
例如,假设M个温备份组包括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温备份组S2、温备份组S3、温备份组S4、温备份组S5和温备份组S6。其中,温备份组S1的成员数量为2,温备份组S2的成员数量和温备份组S3的成员数量均为3,温备份组S4的成员数量、温备份组S5的成员数量和温备份组S6的成员数量均为4。所以UP设备2上的六个温备份组可被划分成三个温备份组集合,分别为温备份组集合1、温备份组集合2和温备份组集合3,温备份组集合1包括温备份组S1,温备份组集合2包括温备份组S2和温备份组S3,温备份组集合3包括温备份组S4、温备份组S5和温备份组S6。
5022:CP设备在X小于Y时,确定第一温备份组集合中的M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均早于第二温备份组集合中的Q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
这样对于成员数量较少的第一温备份组集合中的温备份组,CP设备可以优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集合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对于成员数量较多的第二温备份组集合中的温备份组,CP设备可以较晚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集合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由于第一温备份组集合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较少,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集合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可以尽量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集合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而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集合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较多,所以在迁移完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集合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还能够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集合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如此避免有用户掉线,还能充分利用UP设备上的资源。
对于第一温备份组集合中的N个温备份组之间的迁移顺序,以及,对于第二温备份组集合中的Q个温备份组之间的迁移顺序,可以通过如下5023操作来获取。
例如,温备份组集合1中的温备份组S1的成员数量为2,温备份组集合2中的温备份组S2的成员数量和温备份组S3的成员数量均为3,温备份组集合3中的温备份组S4的成员数量、温备份组S5的成员数量和温备份组S6的成员数量均为4。所以温备份组集合1中的温备份组S1的迁移顺序早于温备份组集合2中的温备份组S2的迁移顺序和温备份组S3的迁移顺序。温备份组集合2中的温备份组S2的迁移顺序和温备份组S3的迁移顺序均早于温备份组集合3中的温备份组S4的迁移顺序、温备份组S5的迁移顺序和温备份组S6的迁移顺序。也就是说,温备份组S1的迁移顺序最早。
接下来按如下操作获取温备份组集合2中的温备份组S2和温备份组S3之间的迁移顺序,温备份组集合3中的温备份组S4、温备份组S5和温备份组S6之间的迁移顺序。
5023:对于第一温备份组集合中的N个温备份组,CP设备从该N个温备份组中中选择目标温备份组,在该N个温备份组中第一UP设备上的目标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最多。
例如,对于上述温备份组集合2中的温备份组S2和温备份组S3,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3K个用户,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3对应的2K个用户,所以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用户数量最多,CP设备选择温备份组S2作为目标温备份组。
再例如,对于上述温备份组集合3中的温备份组S4、温备份组S5和温备份组S6,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4对应的1K个用户,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5对应的2K个用户,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6对应的9K个用户,所以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6对应的用户数量最多,CP设备选择温备份组S6作为目标温备份组。
5024:CP设备获取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第二UP设备是目标温备份中除第一UP设备外的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温备份组中的成员为UP设备。CP设备可能记录目标温备份组中的每个UP设备剩余的空闲容量,或者,CP设备从目标温备份组中除第一UP设备之外的其他每个UP设备中分别查询该其他每个UP设备剩余的空闲容量。CP设备基于该其他每个UP设备的空闲容量,选择空闲容量最大一个UP设备作为第二UP设备。
例如,参见图6,对于选择的目标温备份组S2,目标温备份组S2中的除UP设备2之外的其他成员包括UP设备1和UP设备4,UP设备1剩余的空闲容量为9K,UP设备4剩余的空闲容量为8K。所以CP设备选择空闲容量最大的UP设备1作为第二UP设备。
再例如,对于选择的目标温备份组S6,目标温备份组S6中的除UP设备2之外的其他成员包括UP设备1、UP设备3和UP设备4,UP设备1剩余的空闲容量为9K,UP设备3剩余的空闲容量为8K,UP设备4剩余的空闲容量为8K。所以CP设备选择空闲容量最大的UP设备1作为第二UP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温备份组中的成员为UP设备内的接口,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包括第二UP设备上的目标温备份组对应的接口的空闲容量。对于目标温备份组中除第一UP设备外的其他每个UP设备,CP设备可能记录该其他每个UP设备上的目标温备份组对应的接口剩余的空闲容量,或者,CP设备从该其他每个UP设备中分别查询该其他每个UP设备上的目标温备份组对应的接口剩余的空闲容量。CP设备选择目标温备份组对应的接口的空闲容量最大一个UP设备作为第二UP设备。
例如,参见图7,对于选择的目标温备份组S2,目标温备份组S2中的除UP设备2之外的其他UP设备包括UP设备1和UP设备4,UP设备1上的目标温备份组S2对应的接口12剩余的空闲容量为9K,UP设备4上的目标温备份组S2对应的接口41剩余的空闲容量为8K。所以CP设备选择接口的空闲容量最大的UP设备1作为第二UP设备。
再例如,对于选择的目标温备份组S6,目标温备份组S6中的除UP设备2的接口26之外的其他成员包括UP设备1的接口16、UP设备3的接口34和UP设备4的接口44,UP设备1上的目标温备份组S6对应的接口16剩余的空闲容量为9K,UP设备3上的目标温备份组S6对应的接口34剩余的空闲容量为8K,UP设备4上的目标温备份组S6对应的接口44剩余的空闲容量为8K。所以CP设备选择接口的空闲容量最大的UP设备1作为第二UP设备。
5025:CP设备基于第一UP设备上的目标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和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获取该N温备份组之间的迁移顺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5025中,在第一UP设备上的目标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时,CP设备按第一UP设备上该N个温备份组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该N个温备份组进行排序,得到该温备份组之间的迁移顺序。
其中,在第一UP设备上的目标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时,第一UP设备上的某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越大,以第一UP设备上对应的用户数量最大的温备份组为例,第一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多于第一UP设备上的其他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如果不优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而是优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其他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在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时,该温备份组中除第一UP设备外的其他成员可能没有足够的余量容纳第一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从而导致用户掉线。然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优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该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可以尽量避免用户掉线。
例如,参见图6,对于上述温备份组集合3中的温备份组S4、温备份组S5和温备份组S6,UP设备2上的目标温备份组S6对应的待迁移用户数量9K等于UP设备1的空闲容量9K,所以CP设备按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4对应的用户数量1K、温备份组S5对应的用户数量2K和温备份组S6对应的用户数量9K,对温备份组S4、温备份组S5和温备份组S6进行排序,得到温备份组S6的迁移顺序早于温备份组S5的迁移顺序,温备份组S5的迁移顺序早于温备份组S4的迁移顺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5025中,在第一UP设备上的目标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时,CP设备按第一UP设备上该N个温备份组中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对该N个温备份组进行排序,得到该温备份组之间的迁移顺序。
例如,参见图6,对于上述温备份组集合2中的温备份组S2和温备份组S3,UP设备2上的目标温备份组S2对应的待迁移用户数量3K小于UP设备1的空闲容量9K,所以CP设备按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用户数量3K和温备份组S3对应的用户数量2K,对温备份组S2和温备份组S3进行排序,得到温备份组S3的迁移顺序早于温备份组S2的迁移顺序。因此,得出温备份组S1的迁移顺序早于温备份组S3的迁移顺序,温备份组S3的迁移顺序早于温备份组S2的迁移顺序,温备份组S2的迁移顺序早于温备份组S6的迁移顺序,温备份组S6的迁移顺序早于温备份组S5的迁移顺序,温备份组S5的迁移顺序早于温备份组S4的迁移顺序。对于图7所示的例子,按上述相同的方法得到六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为S1,S3,S2,S6,S5,S4。
步骤503:CP设备基于每个温备份组的迁移顺序,将第一UP设备上的每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分别迁移到每个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该每个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例如,参见图6,温备份组中的成员为UP设备,按如下(1)-(6)的操作迁移UP设备2上的用户。(1):CP设备将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8K个用户迁移到温备份组S1的UP设备1上,在迁移完该8K个用户后,UP设备1剩余的空闲容量为1K。(2):CP设备将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3对应的1K个用户迁移到温备份组S1的UP设备1上,以及将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3对应的剩下1K个用户迁移到温备份组S3的UP设备3上,在迁移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3对应的2K个用户后,UP设备1剩余的空闲容量为0,UP设备3剩余的空闲容量为7K。(3):CP设备将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3K个用户迁移到温备份组S4的UP设备4上,在迁移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3K个用户后,UP设备4剩余的空闲容量为5K。(4):CP设备将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6对应的4K个用户迁移到温备份组S6的UP设备3上,以及将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6对应的剩余5K个用户迁移到温备份组S6的UP设备4上,在迁移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6对应的9K个用户后,UP设备3剩余的空闲容量为3K,UP设备4剩余的空闲容量为0。(5):CP设备将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5对应的2K个用户迁移到温备份组S5的UP设备3上,在迁移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5对应的2K个用户后,UP设备3剩余的空闲容量为1K。(6):CP设备将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4对应的1K个用户迁移到温备份组S4的UP设备3上。
再例如,参见图7,温备份组中的成员为UP设备内的接口,按如下(A)-(E)的操作迁移UP设备2上的用户。操作(A):CP设备将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接口21上上线的8K个用户迁移到温备份组S1的UP设备1的接口11上,接口11和接口12共享UP设备1上同一个单板的资源,所以在迁移完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1对应的接口21上上线的8K个用户后,接口12剩余的空闲容量为1K。
操作(B):对于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3对应的接口23上上线的2K个用户,温备份组S3中除UP设备2内的接口23之外的其他成员包括UP设备1内的接口13和UP设备3内的接口31,基于负载分担策略,将接口23上上线的1K个用户迁移到UP设备1的接口13上,将接口23上上线的剩下1K个用户迁移到UP设备3的接口31上。在迁移完接口23上上线的2K个用户后,UP设备1内的接口13剩余的空闲容量减少1K,UP设备3的接口31剩余的空闲容量减小1K。
参见图8,操作(C):对于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2对应的接口22上上线的3K个用户,温备份组S2中除UP设备2内的接口22之外的其他成员包括UP设备1内的接口12和UP设备4内的接口41,而接口12剩余的空闲容量为1K,所以CP设备将接口22上上线的1K个用户迁移到UP设备1内的接口12上,以及将接口22上上线的剩余2K个用户迁移到UP设备4的接口41上。在迁移完接口22上上线的3K个用户后,UP设备1内的接口12剩余的空闲容量为0,UP设备4的接口41剩余的空闲容量减小2K。
参见图9,操作(D):对于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6对应的接口26上上线的9K个用户,温备份组S6中除UP设备2内的接口26之外的其他成员包括UP设备1内的接口16、UP设备3内的接口34和UP设备4内的接口44,基于负载分担策略,将接口26上上线的9K个用户迁移到UP设备1的接口16,UP设备3的接口34和UP设备4的接口44上。其中,向UP设备1的接口13上迁移3K个用户,向UP设备3的接口34上迁移3K个用户,向UP设备4的接口44上迁移3K个用户。在迁移完接口26上上线的9K个用户后,UP设备1的接口16剩余的空闲容量减少3K,UP设备3的接口34剩余的空闲容量减少3K,UP设备4的接口44剩余的空闲容量减少3K。
参见图10,操作(E):对于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5对应的接口25上上线的2K个用户,温备份组S5中除UP设备2内的接口25之外的其他成员包括UP设备1内的接口15、UP设备3内的接口33和UP设备4内的接口43,基于负载分担策略,将接口25上上线的2K个用户迁移到UP设备1的接口15,UP设备3的接口33和UP设备4的接口43上。其中,向UP设备1的接口15上迁移0.6K个用户,向UP设备3的接口33上迁移0.6K个用户,向UP设备4的接口43上迁移0.8K个用户。在迁移完接口25上上线的2K个用户后,UP设备1的接口15剩余的空闲容量减少0.6K,UP设备3的接口33剩余的空闲容量减少0.6K,UP设备4的接口43剩余的空闲容量减少0.8K。
参见图11,操作(F):对于UP设备2上的温备份组S4对应的接口24上上线的1K个用户,温备份组S4中除UP设备2内的接口24之外的其他成员包括UP设备1内的接口14、UP设备3内的接口32和UP设备4内的接口42,基于负载分担策略,将接口24上上线的1K个用户迁移到UP设备1的接口14,UP设备3的接口32和UP设备4的接口42上。其中,向UP设备1的接口14上迁移0.3K个用户,向UP设备3的接口32上迁移0.3K个用户,向UP设备4的接口42上迁移0.4K个用户。在迁移完接口24上上线的1K个用户后,UP设备1的接口14剩余的空闲容量减少0.3K,UP设备3的接口32剩余的空闲容量减少0.3K,UP设备4的接口42剩余的空闲容量减少0.4K。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如果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二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则可能导致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其他至少一个成员没有足够的空闲容量来容纳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因此,在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时,CP设备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一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能够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由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多于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所以在迁移完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后,第二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往往可能还有充足的空闲容量来容纳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从而能够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如此能够尽量避免用户掉线,尽量防止用户的业务中断,尽量使各UP设备上的用户分布均匀。或者,在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等于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如果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CP设备从第一温备份组中除第一UP设备外的其他成员中选择空闲容量最大的第二UP设备。在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时,CP设备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也能够尽量避免用户掉线,尽量防止用户的业务中断,尽量使各UP设备上的用户分布均匀。
参见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迁移的装置1200,所述装置1200应用于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该vBNG系统还包括多个用户面UP设备,所述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其中,所述装置1200部署在如图1、图2或图3所示vBNG系统100中的CP设备上,或者,所述装置1200部署在图4所示方法400的CP设备上或图5所示方法500的CP设备上。所述装置1200包括:
确定单元1201,用于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为所述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
迁移单元1202,用于基于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可选地,确定单元1201确定待迁移用户的详细实现过程,参见图4所示方法400的步骤401中或图5所示方法500的步骤501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可选地,迁移单元1202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的详细实现过程,参见图4所示方法400的步骤402中或图5所示方法500的步骤503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可选的,迁移单元1202,还用于在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一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之后,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二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第二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可选地,迁移单元1202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的详细实现过程,参见图4所示方法400的步骤403中或图5所示方法500的步骤503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可选地,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
确定单元1201,还用于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
可选地,确定单元1201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的详细实现过程,参见图4所示方法400的步骤402中或图5所示方法500的步骤502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可选地,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第二UP设备为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
可选地,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
确定单元1201,用于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
可选地,确定单元1201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的详细实现过程,参见图4所示方法400的步骤402中或图5所示方法500的步骤502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可选地,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第二UP设备为第二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
可选地,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
确定单元1201,用于确定第一UP设备上的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该M个温备份组为该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该M个温备份组;
迁移单元1202,用于将该M个温备份组按照成员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的结果依次将第一UP设备上的该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该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该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可选地,确定单元1201确定待迁移用户的详细实现过程,参见图4所示方法400的步骤401中或图5所示方法500的步骤501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可选地,迁移单元1202将该M个温备份组按照成员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的详细实现过程,参见图5所示方法500的步骤502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可选地,迁移单元1202根据排序的结果依次将第一UP设备上的该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该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的详细实现过程,参见图5所示方法500的步骤503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如果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二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则可能导致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其他至少一个成员没有足够的空闲容量来容纳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因此,迁移单元基于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小于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成员数量时,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到第一温备份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能够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如此,能够避免用户掉线,防止用户的业务中断,使各UP设备上的用户分布均匀。
参见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迁移的装置1300,所述装置1300应用于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该vBNG系统还包括多个用户面UP设备,所述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其中,所述装置1300部署在如图1、图2或图3所示vBNG系统100中的CP设备上,或者,所述装置1300部署在图4所示方法400的CP设备上或图5所示方法500的CP设备上。所述装置1300包括:
迁移单元1301,用于基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先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再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第二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
其中,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为所述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第一UP设备加入第一温备份组和第二温备份组,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第二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第一UP设备。
可选地,迁移单元1301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的详细实现过程,参见图4所示方法400的步骤402中或图5所示方法500的步骤503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可选地,迁移单元1301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的详细实现过程,参见图4所示方法400的步骤403中或图5所示方法500的步骤503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可选地,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
可选地,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第二UP设备为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如果迁移单元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有可能使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无法成功迁移,导致用户掉线。但是迁移单元先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再迁移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则迁移单元可以将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成功,避免用户掉线,防止用户的业务中断,使各UP设备上的用户分布均匀。
参见图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P设备1400示意图。所述CP设备1400可以是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CP设备,例如,所述CP1400为图1、图2或图3所示vBNG系统100中的CP设备,图4所示方法400中的CP设备或图5所示方法500中的CP设备。所述CP设备14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401,内部连接1402,存储器1403以及至少一个收发器1404。
所述CP设备1400是一种硬件结构的装置,可以用于实现图12所述的装置1200中的功能模块。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图12所示的装置1200中的确定单元1201和迁移单元1202可以通过该至少一个处理器1401调用存储器1403中的代码来实现。
所述CP设备1400还可以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CP设备的功能。
上述处理器14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上述内部连接14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内部连接1402可以为单板或总线等。
上述至少一个收发器1404,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
上述存储器14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14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4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1401用于执行存储器1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及配合至少一个收发器1404,从而使得所述CP设备1400实现本专利方法中的功能。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4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CP设备14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4中的处理器1401和处理器14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参见图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P设备1500示意图。所述CP设备1500可以是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CP设备,例如,所述CP1500为图1、图2或图3所示vBNG系统100中的CP设备,图4所示方法400中的CP设备或图5所示方法500中的CP设备。所述CP设备15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501,内部连接1502,存储器1503以及至少一个收发器1504。
所述CP设备1500是一种硬件结构的装置,可以用于实现图13所述的装置1300中的功能模块。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图13所示的装置1300中的迁移单元1301可以通过该至少一个处理器1501调用存储器1503中的代码来实现。
所述CP设备1500还可以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CP设备的功能。
上述处理器15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上述内部连接15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内部连接1502可以为单板或总线等。
上述至少一个收发器1504,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
上述存储器15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15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5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存储器15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及配合至少一个收发器1504,从而使得所述CP设备1500实现本专利方法中的功能。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5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5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CP设备15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5中的处理器1501和处理器15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参见图16,图1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CP设备1600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该CP设备1600为上述任意实施例的CP设备。例如,该CP设备1600为图1、图2或图3所示vBNG系统100中的CP设备101、图4所示方法400中的CP设备、图5所示方法500中的CP设备、图12所示的装置1200或图14所示的CP设备1400。换句话说,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400或图5所示的方法500中的CP设备可以通过图16所示的CP设备1600实现。
如图16所示,CP设备1600包括:主控板1601和接口板1602。
主控板1601也称为主处理单元(main processing unit,MPU)或路由处理卡(route processor card),主控板1601用于对CP设备1600中各个组件的控制和管理,包括路由计算、设备管理、设备维护、协议处理功能。主控板1601包括:中央处理器16011和存储器16012。
接口板1602也称为线路接口单元卡(line processing unit,LPU)、线卡(linecard)或业务板。接口板1602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接口并实现数据包的转发。业务接口包括而不限于以太网接口、POS(Packet over SONET/SDH)接口等,以太网接口例如是灵活以太网业务接口(Flexible Ethernet Clients,FlexE Clients)。接口板1602包括:中央处理器16021、网络处理器16022、转发表项存储器16023和物理接口卡(physical interfacecard,PIC)16024。
接口板1602上的中央处理器16021用于对接口板1602进行控制管理并与主控板1601上的中央处理器16011进行通信。
网络处理器16022用于实现报文的转发处理。网络处理器16022的形态可以是转发芯片。转发芯片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发芯片可以通过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实现。具体而言,网络处理器16022用于基于转发表项存储器16023保存的转发表转发接收到的报文,如果报文的目的地址为CP设备1600的地址,则将该报文上送至CPU(如中央处理器16021)处理;如果报文的目的地址不是CP设备1600的地址,则根据该目的地址从转发表中查找到该目的地址对应的下一跳和出接口,将该报文转发到该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其中,上行报文的处理可以包括:报文入接口的处理,转发表查找;下行报文的处理可以包括:转发表查找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也可执行转发芯片的功能,比如基于通用CPU实现软件转发,从而接口板中不需要转发芯片。
物理接口卡16023用于实现物理层的对接功能,原始的流量由此进入接口板1602,以及处理后的报文从该物理接口卡1602发出。物理接口卡16023也称为子卡,可安装在接口板1602上,负责将光电信号转换为报文并对报文进行合法性检查后转发给网络处理器16022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也可执行网络处理器16022的功能,比如基于通用CPU实现软件转发,从而物理接口卡16023中不需要网络处理器16022。
可选地,CP设备1600包括多个接口板,例如CP设备1600还包括接口板1603,接口板1603包括:中央处理器16031、网络处理器16032、转发表项存储器16033和物理接口卡16034。接口板1603中各部件的功能和实现方式与接口板1602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CP设备1600还包括交换网板1604。交换网板1604也可以称为交换网板单元(switch fabric unit,SFU)。在CP设备1600有多个接口板的情况下,交换网板1604用于完成各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例如,接口板1602和接口板1603之间可以通过交换网板1604通信。
主控板1601和接口板1602耦合。例如。主控板1601、接口板1602和接口板1603,以及交换网板1604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互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控板1601和接口板1602之间建立进程间通信协议(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通道,主控板1601和接口板1602之间通过IPC通道进行通信。
在逻辑上,CP设备1600包括控制面和转发面,控制面包括主控板1601和中央处理器,转发面包括执行转发的各个组件,比如转发表项存储器16023、物理接口卡16024和网络处理器16022。控制面执行路由器、生成转发表、处理信令和协议报文、配置与维护设备的状态等功能,控制面将生成的转发表下发给转发面,在转发面,网络处理器16022基于控制面下发的转发表对物理接口卡16024收到的报文查表转发。控制面下发的转发表可以保存在转发表项存储器16023中。在有些实施例中,控制面和转发面可以完全分离,不在同一设备上。
值得说明的是,主控板1601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CP设备1600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接口板上的物理接口卡也可以有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1604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CP设备1600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CP设备1600可以有至少一块交换网板1604,通过交换网板1604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CP设备1600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设备。可选地,CP设备1600的形态也可以是只有一块板卡,即没有交换网板,接口板和主控板的功能集成在该一块板卡上,此时接口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和主控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在该一块板卡上可以合并为一个中央处理器,执行两者叠加后的功能,这种形态设备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较低(例如,低端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此处不做任何限定。
参见图17,图1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CP设备1700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该CP设备1700为上述任意实施例的CP设备。例如,该CP设备1700为图1、图2或图3所示vBNG系统100中的CP设备101、图4所示方法400中的CP设备、图5所示方法500中的CP设备、图13所示的装置1300或图15所示的CP设备1500。换句话说,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400或图5所示的方法500中的CP设备可以通过图17所示的CP设备1700实现。
如图17所示,CP设备1700包括:主控板1701和接口板1702。
主控板1701也称为主处理单元(main processing unit,MPU)或路由处理卡(route processor card),主控板1701用于对CP设备1700中各个组件的控制和管理,包括路由计算、设备管理、设备维护、协议处理功能。主控板1701包括:中央处理器17011和存储器17012。
接口板1702也称为线路接口单元卡(line processing unit,LPU)、线卡(linecard)或业务板。接口板1702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接口并实现数据包的转发。业务接口包括而不限于以太网接口、POS(Packet over SONET/SDH)接口等,以太网接口例如是灵活以太网业务接口(Flexible Ethernet Clients,FlexE Clients)。接口板1702包括:中央处理器17021、网络处理器17022、转发表项存储器17023和物理接口卡(physical interfacecard,PIC)17024。
接口板1702上的中央处理器17021用于对接口板1702进行控制管理并与主控板1701上的中央处理器17011进行通信。
网络处理器17022用于实现报文的转发处理。网络处理器17022的形态可以是转发芯片。转发芯片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发芯片可以通过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实现。具体而言,网络处理器17022用于基于转发表项存储器17023保存的转发表转发接收到的报文,如果报文的目的地址为CP设备1700的地址,则将该报文上送至CPU(如中央处理器17021)处理;如果报文的目的地址不是CP设备1700的地址,则根据该目的地址从转发表中查找到该目的地址对应的下一跳和出接口,将该报文转发到该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其中,上行报文的处理可以包括:报文入接口的处理,转发表查找;下行报文的处理可以包括:转发表查找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也可执行转发芯片的功能,比如基于通用CPU实现软件转发,从而接口板中不需要转发芯片。
物理接口卡17023用于实现物理层的对接功能,原始的流量由此进入接口板1702,以及处理后的报文从该物理接口卡1702发出。物理接口卡17023也称为子卡,可安装在接口板1702上,负责将光电信号转换为报文并对报文进行合法性检查后转发给网络处理器17022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也可执行网络处理器17022的功能,比如基于通用CPU实现软件转发,从而物理接口卡17023中不需要网络处理器17022。
可选地,CP设备1700包括多个接口板,例如CP设备1700还包括接口板1703,接口板1703包括:中央处理器17031、网络处理器17032、转发表项存储器17033和物理接口卡17034。接口板1703中各部件的功能和实现方式与接口板1702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CP设备1700还包括交换网板1704。交换网板1704也可以称为交换网板单元(switch fabric unit,SFU)。在CP设备1700有多个接口板的情况下,交换网板1704用于完成各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例如,接口板1702和接口板1703之间可以通过交换网板1704通信。
主控板1701和接口板1702耦合。例如。主控板1701、接口板1702和接口板1703,以及交换网板1704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互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控板1701和接口板1702之间建立进程间通信协议(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通道,主控板1701和接口板1702之间通过IPC通道进行通信。
在逻辑上,CP设备1700包括控制面和转发面,控制面包括主控板1701和中央处理器,转发面包括执行转发的各个组件,比如转发表项存储器17023、物理接口卡17024和网络处理器17022。控制面执行路由器、生成转发表、处理信令和协议报文、配置与维护设备的状态等功能,控制面将生成的转发表下发给转发面,在转发面,网络处理器17022基于控制面下发的转发表对物理接口卡17024收到的报文查表转发。控制面下发的转发表可以保存在转发表项存储器17023中。在有些实施例中,控制面和转发面可以完全分离,不在同一设备上。
值得说明的是,主控板1701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CP设备1700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接口板上的物理接口卡也可以有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1704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CP设备1700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CP设备1700可以有至少一块交换网板1704,通过交换网板1704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CP设备1700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设备。可选地,CP设备1700的形态也可以是只有一块板卡,即没有交换网板,接口板和主控板的功能集成在该一块板卡上,此时接口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和主控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在该一块板卡上可以合并为一个中央处理器,执行两者叠加后的功能,这种形态设备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较低(例如,低端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此处不做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用户迁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的控制面CP设备,所述vBNG系统还包括多个用户面UP设备,所述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CP设备确定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和所述第二温备份组为所述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所述第一UP设备加入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和所述第二温备份组;
基于所述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所述CP设备将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所述第一UP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P设备将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CP设备将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所述第二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所述第二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所述第一UP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所述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CP设备确定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所述第二UP设备为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
5.如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所述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CP设备确定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所述第二UP设备为所述第二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小于所述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
所述CP设备确定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和所述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包括:
所述CP设备确定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为待迁移用户,所述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M个温备份组为所述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所述第一UP设备加入所述M个温备份组;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所述CP设备将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包括:
所述CP设备将所述M个温备份组按照成员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所述排序的结果依次将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M个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所述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所述M个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所述第一UP设备。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的成员包括UP设备、UP设备内的接口或UP设备内的单板。
9.一种用户迁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中的控制面CP设备,所述vBNG系统还包括多个用户面UP设备,所述多个UP设备包括第一UP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所述CP设备先将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再将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第二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迁移至所述第二温备份组内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上,
其中,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和所述第二温备份组为所述vBNG系统中的温备份组,所述第一UP设备加入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和所述第二温备份组,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所述第一UP设备,所述第二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不包括所述第一UP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等于所述第二温备份组的成员数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P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对应的用户数量大于第二UP设备的空闲容量,所述第二UP设备为所述第一温备份组内的至少一个其他成员中空闲容量最大的成员。
12.一种用户迁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使得所述装置完成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用户迁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使得所述装置完成如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方法。
15.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虚拟宽带接入网关vBNG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面CP设备和多个用户面UP设备,
所述CP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0370140.2A 2022-04-08 2022-04-08 用户迁移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9386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0140.2A CN116938693A (zh) 2022-04-08 2022-04-08 用户迁移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0140.2A CN116938693A (zh) 2022-04-08 2022-04-08 用户迁移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8693A true CN116938693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93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0140.2A Pending CN116938693A (zh) 2022-04-08 2022-04-08 用户迁移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86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1221B (zh) 数据中心间的业务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61716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thernet over infiniband virtual hub scalability in a middleware machine environment
US11398956B2 (en) Multi-Edge EtherChannel (MEEC)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RU2530338C2 (ru)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 подготовленное сопряжение на основе состояния линий связи поставщиков (plsb) с маршрутизируемым резервированием
EP198244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recovering from virtual switch link failures
CN105610632B (zh) 一种虚拟网络设备及相关方法
US8009684B2 (en) High capacity r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404773B2 (en) Distributed cluster processing system and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JP5107339B2 (ja) アクティブ地理的冗長性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347264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节点、网络管理器及系统
WO2020114017A1 (zh) 数据中心流量互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91700A (zh) 网络路径调整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625407B2 (en) Highly available virtual packet network device
CN113709220B (zh) 虚拟负载均衡器的高可用实现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2017099A1 (zh) 通信方法、cp设备及nat设备
EP1712067B1 (en) A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organizing servers
CN116938693A (zh) 用户迁移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EP4040745A1 (en) Service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6668368A (zh) 报文转发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3174339A1 (zh) 发送组播业务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531319A (zh) 报文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751766A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3116458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CN103905313A (zh) 集群扩展方法、集群通信系统和通信系统、方法
CN114157708B (zh) 会话迁移的控制方法、装置和vBR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