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5248A - 橘红化痰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橘红化痰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5248A
CN1775248A CNA2005101159726A CN200510115972A CN1775248A CN 1775248 A CN1775248 A CN 1775248A CN A2005101159726 A CNA2005101159726 A CN A2005101159726A CN 200510115972 A CN200510115972 A CN 200510115972A CN 1775248 A CN1775248 A CN 1775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active component
parts
medicine
fruc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159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ukangren Bio Pharm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ukangren Bio Phar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ukangren Bio Phar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ukangren Bio Phar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5101159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775248A/zh
Publication of CN1775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52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肺肾阴虚,咳嗽,气促喘急,咽干舌红,胸隔满闷的组方及其制备工艺。优选制剂为滴丸和软胶囊制剂。

Description

橘红化痰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肺肾阴虚,咳嗽,气促喘急,咽干舌红,胸隔满闷的组方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肺肾阴虚,咳嗽,气促喘急,咽干舌红,胸隔满闷是临床常见症状,中医常采取滋阴清热,敛肺止咳,化痰平喘的手段对其进行治疗,且疗效显著,橘红化痰丸是其代表药。但实践中,由于该药在制备中是将药材打粉入药,导致杂质多,剂量大等缺点,严重影响其临床应用。
经过本发明的提取工艺制备的制剂较之普通丸剂更能够集药物之精华和厚放,易于溶解和吸收,疗效快,用药时间短,因此,疗效更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范围广、易接受、易吸收、高效、低剂量、无副作用的中药滴丸、软胶囊、颗粒、咀嚼片、合剂的制备工艺,其制得的药丸可用于主治肺肾阴虚,咳嗽,气促喘急,咽干舌红,胸隔满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的组方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每1000个剂量单位的制剂由以下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橘红      37.5~262.5份   锦灯笼 50~350份     川贝母 37.5~262.5份
苦杏仁(炒)50~350份       罂粟壳 37.5~262.5份 五味子 37.5~262.5份
白矾      37.5~262.5份   甘草   37.5~262.5份
优选:
橘红      75份    锦灯笼   100份   川贝母    75份
苦杏仁(炒)100份   罂粟壳   75份    五味子    75份
白矾      75份    甘草     75份
以上组成中,药的重量是以生药计算的,每1份可以是1克,也可以是公斤或吨,如果用克为单位,该配方组成可制成药物制剂1000剂。所述1000剂指,制成的成品药物制剂,如制成软胶囊制剂1000粒、滴丸1000丸、颗粒剂1000g等,作为颗粒剂也可以制成大包装,如100~500袋,具体可以是100袋、125袋、200袋、250袋、500袋等,每袋可作为1次服用剂量。
以上组成,可制成50~1000次服用剂量的制剂,如作为颗粒剂,制成125袋,每次服用1~2袋,共可服用62.5~125次。
以上组成是按重量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为单位,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毫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
上述配比的中药原料经过本发明的新工艺进行提取加工,得到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根据需要加入适宜的赋形剂制成适合药用的任何一种制剂形式,该制剂可以是滴丸、软胶囊、颗粒剂、咀嚼片、合剂。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方法a:(工艺①)
(1)取橘红、五味子两味药材,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装入超临界萃取罐中,以压力为15MPa、温度为40℃、流量20L/h的条件下萃取0.3~4.0h;以压力为5.5MPa,温度为34.5℃(分离III),34.8℃(分离m)进行解析,得萃取物;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比为1∶6~10,油与β-CD比为1∶4~6,超声30~70min,得包合物;
(2)取处方剩余药材(白矾烊化入药),用50~95%乙醇先浸泡30~6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2~5次,每次0.5~3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
(3)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
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发明的滴丸和软胶囊等各种制剂。
方法b:(工艺②)
(1)取橘红、五味子两味药材打粉入药;
(2)剩余药材处理同上;
(3)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发明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
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发明的除滴丸和软胶囊以外的各种制剂。
以上方法得到的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经过进一步加工,即可制备成本发明的制剂。
本发明的制剂,不同剂型方法不同,以下为几种优选剂型的制备方法。
(1)滴丸的制备
本发明的滴丸,其中活性成分与辅料的比例为1∶0.5~10,优选的比例为1∶2~4,最优选的比例为1∶3。以上所述辅料具体为聚乙二醇分子量在400至10000之间的聚乙二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如聚乙二醇400(PEG4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或其它适宜制成滴丸的其他辅助成分,如甘油、明胶、或者硬质酸钠等。
本发明的滴丸的制备采取以下步骤:
①准备好下述原料:活性成分、辅料和/或其它非活性组分;
②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
③加热化料,移入滴丸机的滴灌,药液通过滴头滴入液体低温液体石蜡中,除去液体石蜡,选丸,即得。
(2)软胶囊的制备
本发明的软胶囊制剂为活性成分和可药用的有机溶剂以及制造软胶囊壳的材料组成。其中的有机溶剂选自聚乙二醇400、吐温80、甘油、丙二醇、异丙醇、去氢大豆油、植物油、芳香油,其中制造软胶囊壳的材料是明胶或阿拉伯胶、水、增塑剂和防腐剂,软胶囊壳中明胶或阿拉伯胶与增塑剂的重量比为1.0∶0.4~1.0,明胶与水的重量比为1.0∶0.8~1.2;每粒软胶囊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是50mg~500mg。
本发明的制剂的制备方法,经过以下步骤:
A.取明胶,甘油,纯水,加热溶胶,加适量防腐剂,制备胶皮;
B.取活性成分溶于有机溶剂,加适量水,经软胶囊机制备成软胶囊。
(3)颗粒剂的制备步骤如下:将所得活性成分,加入一定量的矫味剂、填充剂、润滑剂,制粒,即得颗粒。
(4)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所得活性成分,加入一定量的矫味剂、填充剂、润滑剂,制粒,干燥,压片,即得咀嚼片。
颗粒剂、咀嚼片制备中所述的填充剂选自乳糖、蔗糖、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预胶化淀粉、山梨醇、木糖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矫味剂选自香草、樱桃、葡萄、桔子、柠檬、薄荷、草莓、香蕉、菠萝、水蜜桃香精、麦芽糖醇、糖精钠、蛋白糖、蔗糖、阿斯巴甜、甜菊苷中之一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适宜的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下通过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为了证明改变工艺后的临床可行性,我们对该药物进行了其主要药效学、毒理学研究,观察其治疗作用,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1、对小鼠的镇咳作用
按照文献方法,选取合格的敏感小鼠52只,雌雄不拘,随机分成4组。工艺①浸膏组0.0.25g/kg,工艺②浸膏组0.62g/kg,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0.5%可待因0.2ml/10g,均灌胃给药,连续4d,于末次给药后30min,给小鼠再次接受氨气刺激,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咳嗽次数。试验数据经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对氨水致小鼠咳嗽的影响( x±s)
组别  动物数(只) 给药前后咳嗽次数差值(次/30秒)   P值
对照组工艺①浸膏组工艺②浸膏组0.5%可待因     13131313     8.69±7.70-9.00±8.80-8.31±7.98-28.38±5.42 <0.01<0.01<0.01
表中数据表明,该浸膏可明显减少由氨水所致小鼠的咳嗽次数,与空白组比较P<0.01,说明其有良好的镇咳作用。
2、对小鼠的祛痰作用
选取小鼠40只,体重16~20g,雌雄兼有,随机分成4组,按照上法给药,其中阳性对照组给氯化铵溶液1.0g/kg体重。末次给药后30min各鼠腹腔注射5%酚红溶液0.25ml/20g小鼠体重,30min后将小鼠处死,剥离气管,剪相同长度气管段放人1ml生理盐水中,加1mol/LNaOH0.1ml,放置2h,于721型分光光度计546nm处测吸收度(OD),结果见表2。
表2 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 x±s)
组别 动物数(只)  OD值   P值
对照组工艺①浸膏组工艺②浸膏组氯化铵   10101010  0.389±0.0920.601±0.1020.507±0.1010.838±0.260   -<0.01<0.01<0.01
结果表明,该浸膏组小鼠的酚红排泄量均有增多,显示该药具有一定的化痰作用。
3、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大鼠灌胃本发明提取物未能测出LD50
长期毒性试验:大鼠分组,本发明提取物灌胃,每日三次,连注90d,结果,给药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在活动、采食、饮水、体重及实质脏器病理检查和病理组织学等多项观测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均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血象及肝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
本药物的血管刺激性、过敏和溶血试验均呈阴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剂,特别是本发明的滴丸制剂和软胶囊制剂是一种优良的治疗肺肾阴虚,咳嗽,气促喘急,咽干舌红,胸隔满闷的药物,且改变制备工艺,能够明显增强其滋阴清热,敛肺止咳,化痰平喘等临床疗效,加之它的低毒性,长期应用安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滴丸的制备方法:
处方:
橘红      82.5g 锦灯笼    110g   川贝母    82.5g
苦杏仁(炒)110g  罂粟壳    82.5g  五味子    82.5g
白矾      82.5g 甘草      82.5g
PEG4000   100g
制成      1000丸
制备方法:
(1)取橘红、五味子两味药材,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装入超临界萃取罐中,以压力为15MPa、温度为40℃、流量20L/h的条件下萃取40分钟;以压力为5.5MPa,温度为34.5℃(分离III),34.8℃(分离m)进行解析,得萃取物;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比为1∶8,油与β-CD比为1∶5,超声40min,得包合物;
(2)取处方剩余药材(白矾烊化入药),用75%乙醇先浸泡3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
(3)将上述所得提取物,加入处方量的PEG4000放入容器中加热溶解,振摇,使溶化成均匀的溶液,置入储液罐内。保持80℃的滴制温度,并控制滴速,冷凝液为液体石蜡,滴制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处方:
橘红      247.5g  锦灯笼  330g    川贝母  247.5g
苦杏仁(炒)330g    罂粟壳  247.5g  五味子  247.5g
白矾      247.5g  甘草    247.5g
PEG400    300g
制成      1000粒
制备方法:
(1)取橘红、五味子两味药材,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装入超临界萃取罐中,以压力为15MPa、温度为40℃、流量20L/h的条件下萃取40分钟;以压力为5.5MPa,温度为34.5℃(分离III),34.8℃(分离m)进行解析,得萃取物;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比为1∶8,油与β-CD比为1∶5,超声40min,得包合物;
(2)取处方剩余药材(白矾烊化入药),用75%乙醇先浸泡3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
(3)将上述所得提取物,加入适量的PEG400混合并混匀,然后加入余量的PEG400,即得药液。另按一定处方配明胶液备用。控制适宜的条件,调节内容物重量,在软胶囊机器中得到软胶囊。
实施例3:
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处方:
橘红      262.5g  锦灯笼  350g    川贝母  262.5g
苦杏仁(炒)350g    罂粟壳  262.5g  五味子  262.5g
白矾      262.5g  甘草    262.5g
制成      1000g
制备方法:
(1)取橘红、五味子两味药材打粉入药;
(2)剩余药材处理同上;
(3)将以上活性成分合并,加入阿斯巴坦5.0g、糊精200.0g,制粒,干燥,喷入香精5.0g,即得颗粒1000g。
实施例4:
本发明咀嚼片的制备方法:
处方:
橘红      97.5g   锦灯笼  130g   川贝母  97.5g
苦杏仁(炒)130g    罂粟壳  97.5g  五味子  97.5g
白矾      97.5g   甘草    97.5g
制成      1000片
制备方法:
(1)取橘红、五味子两味药材打粉入药;
(2)剩余药材处理同上;
(3)将以上活性成分合并,加入阿斯巴坦3.0g、甘露醇200.0g、制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3.0g,混匀,压片,即得咀嚼片1000片。

Claims (10)

1、一种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个剂量单位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橘红37.5~262.5份    锦灯笼50~350份      川贝母37.5~262.5份
苦杏仁(炒)50~350份  罂粟壳37.5~262.5份  五味子37.5~262.5份
白矾37.5~262.5份    甘草37.5~262.5份。
2、权利要求1的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个剂量单位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橘红      75份       锦灯笼100份          川贝母75份
苦杏仁(炒)100份      罂粟壳75份           五味子75份
白矾      75份       甘草75份。
3、权利要求1或2的任何一项中药制剂,是滴丸、软胶囊、颗粒剂、咀嚼片、合剂等合适的。
4、权利要求3的中药制剂,经过对所述原料进行提取加工,得到活性成分,根据需要加入适宜的辅料制成。
5、权利要求4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经过以下步骤制备:
方法a:(工艺①)
(1)取橘红、五味子两味药材,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装入超临界萃取罐中,以压力为15MPa、温度为40℃、流量20L/h的条件下萃取0.3~4.0h;以压力为5.5MPa,温度为34.5℃(分离III),34.8℃(分离m)进行解析,得萃取物;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比为1∶6~10,油与β-CD比为1∶4~6,超声30~70min,得包合物;
(2)取处方剩余药材(白矾烊化入药),用50~95%乙醇先浸泡30~6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2~5次,每次0.5~3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
(3)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
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发明的滴丸和软胶囊等各种制剂。
方法b:(工艺②)
(1)取橘红、五味子两味药材打粉入药;
(2)剩余药材处理同上;
(3)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发明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
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发明的除滴丸和软胶囊以外的各种制剂。
6、权利要求5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滴丸,其中活性成分与辅料的比例为1∶0.5~10,所述辅料为分子量在400至10000之间的聚乙二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选自聚乙二醇400(或6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其制备方法是:将药物活性成分与适宜辅料于60~115℃混合均匀后,调节滴头大小以控制滴丸重量,以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为冷却剂滴制而成,冷却剂温度为-10~5℃。
7、权利要求5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胶囊,其内容物由活性成分和适当的基质组成,其中每粒软胶囊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是50mg~500mg;其中的基质选自聚乙二醇400、吐温80、甘油、丙二醇、异丙醇、去氢大豆油、植物油、芳香油、动物油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制备方法是:将药物活性成分与适宜辅料混合均匀,得到均匀的混悬液和/或溶液,调节内容物重量,压制,干燥即可。
8、权利要求5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步骤如下:将上述所得提取物,加入一定量的填充剂、矫味剂、润滑剂,制粒,即得颗粒;
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上述所得提取物,加入一定量的填充剂、矫味剂、润滑剂,制粒,干燥,压片,即得咀嚼片。
9、权利要求8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填充剂选自乳糖、蔗糖、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预胶化淀粉、山梨醇、木糖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矫味剂选自香草、樱桃、葡萄、桔子、柠檬、薄荷、草莓、香蕉、菠萝、水蜜桃香精、麦芽糖醇、糖精钠、蛋白糖、蔗糖、阿斯巴甜、甜菊苷中之一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适宜的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权利要求1~9任何一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步骤:
对所述中药原料进行提取加工,得到活性成分,加入适宜的辅料制成;其中所述活性成分经过以下步骤制备:
方法a:(工艺①)
(1)取橘红、五味子两味药材,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装入超临界萃取罐中,以压力为15MPa、温度为40℃、流量20L/h的条件下萃取0.3~4.0h;以压力为5.5MPa,温度为34.5℃(分离III),34.8℃(分离m)进行解析,得萃取物;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比为1∶6~10,油与β-CD比为1∶4~6,超声30~70min,得包合物;
(2)取处方剩余药材(白矾烊化入药),用50~95%乙醇先浸泡30~6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2~5次,每次0.5~3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
(3)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
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发明的滴丸和软胶囊等各种制剂。
方法b:(工艺②)
(1)取橘红、五味子两味药材打粉入药;
(2)剩余药材处理同上;
(3)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发明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
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发明的除滴丸和软胶囊以外的各种制剂。
所述滴丸,其中活性成分与辅料的比例为1∶0.5~10,所述辅料为分子量在400至10000之间的聚乙二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选自聚乙二醇400(或6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其制备方法是:将药物活性成分与适宜辅料于60~115℃混合均匀后,调节滴头大小以控制滴丸重量,以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为冷却剂滴制而成,冷却剂温度为-10~5℃。
所述软胶囊,其内容物由活性成分和适当的基质组成,其中每粒软胶囊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是50mg~500mg;其中的基质选自聚乙二醇400、吐温80、甘油、丙二醇、异丙醇、去氢大豆油、植物油、芳香油、动物油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制备方法是:将药物活性成分与适宜辅料混合,得到均匀的混悬液和/或溶液,调节内容物重量,压制,干燥即可。
CNA2005101159726A 2005-11-18 2005-11-18 橘红化痰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7752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5101159726A CN1775248A (zh) 2005-11-18 2005-11-18 橘红化痰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5101159726A CN1775248A (zh) 2005-11-18 2005-11-18 橘红化痰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5248A true CN1775248A (zh) 2006-05-24

Family

ID=36765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159726A Pending CN1775248A (zh) 2005-11-18 2005-11-18 橘红化痰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7524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5112A (zh) * 2010-02-04 2011-08-10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 一种化痰平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145113B (zh) * 2010-02-04 2012-08-29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 一种化痰平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14263B (zh) * 2008-10-06 2013-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收费车道的车辆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4263B (zh) * 2008-10-06 2013-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收费车道的车辆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CN102145112A (zh) * 2010-02-04 2011-08-10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 一种化痰平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145113B (zh) * 2010-02-04 2012-08-29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 一种化痰平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3992A (zh) 人参归脾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211A (zh) 清金止嗽化痰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215A (zh) 茯苓白术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240A (zh) 参术健脾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775261A (zh) 明目地黄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101A (zh) 杏苏二陈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018A (zh) 气血双补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775264A (zh) 麦味地黄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160A (zh) 养阴清肺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748748A (zh) 孕妇金花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775246A (zh) 乳疮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775248A (zh) 橘红化痰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100A (zh) 咳喘顺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775266A (zh) 千金止咳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33689A (zh) 降气定喘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748741A (zh) 金花消痤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775238A (zh) 消炎止痢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241A (zh) 卫生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113A (zh) 产后益母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43440A (zh) 六君子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099A (zh) 通宣理肺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128A (zh) 锁精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270A (zh) 理中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079A (zh) 阑尾消炎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7159A (zh) 调经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