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6013A - 装饰性涂装材料以及装饰性建材 - Google Patents

装饰性涂装材料以及装饰性建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6013A
CN1766013A CN 200510103057 CN200510103057A CN1766013A CN 1766013 A CN1766013 A CN 1766013A CN 200510103057 CN200510103057 CN 200510103057 CN 200510103057 A CN200510103057 A CN 200510103057A CN 1766013 A CN1766013 A CN 1766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aggregate
coating material
transparent
median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0305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6638C (zh
Inventor
小山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 Kak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 Kak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 Kak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 Kak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66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6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66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663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赋予含高比例的长石、寒水石、玻璃珠等透明骨材的涂装材料以辉度感,提高其质感。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以粘合剂(A)、平均粒径0.05~5mm的粒状透明骨材(B)、平均粒径0.1~8mm的鳞片状透明骨材(C)以及平均粒径1~600μm的珠光颜料(D)为必要成分,相对于粘合剂(A)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混合有所述粒状透明骨材(B)100~4000重量份、所述鳞片状透明骨材(C)1~500重量份和所述珠光颜料(D)0.1~200重量份。而且所述鳞片状透明骨材(C)与所述珠光颜料(D)的重量比优选为1∶0.05~1∶5。

Description

装饰性涂装材料以及装饰性建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的装饰性涂装材料以及装饰性建材。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装饰建筑物的内外壁面等的材料,大多使用在合成树脂乳胶等粘合剂中配合了天然骨材或人工骨材的涂装材料。例如,在特公平2-4070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开了由形成无色透明被膜的粘合剂与着色骨材及透明骨材组合的、可以形成天然石材格调的花纹的涂装材料。此专利文献1的涂装材料以通过着色骨材加深所表现出的图案效果为目的,辅助性地配合了长石、寒水石、玻璃珠等透明骨材。
对此,在特开2003-231862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含有较多量的长石、寒水石、玻璃珠等的透明骨材的涂装材料。在此专利文献2中,为了提高所形成的涂膜的透明感与质感,将透明骨材在涂装材料的固体成分中的含有率设定为为20~75重量%。然而,由这样的涂装材料得到的涂膜,虽然可以赋予某种程度的透明感,但难以得到有辉度感的成品效果,从整体的质感来说,还有改善的余地。
作为在含有骨材的涂装材料中赋予辉度感的方法,公知的是在涂装材料中配合云母。例如,在特开2001-3002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含有粒径1~200μm左右的着色骨材、尺寸150~3.5目的云母和合成树脂乳胶的装饰用涂装材料。在此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通过用云母配合的效果赋予辉度感,可以形成具有与天然石材相近的厚重感的花纹。
[专利文献1]特公平2-407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2318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1-30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含有高比例的长石、寒水石、玻璃珠等透明骨材的涂装材料中,通过如上述专利文献3那样配合了云母,可以期望提高辉度感。然而,在这样的涂装材料中,即使实际上配合了某种程度的云母,在所形成的涂膜中云母在视觉上已经被埋没了,难以得到通过配合云母来提高辉度感的效果。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含高比例的长石、寒水石、玻璃珠等透明骨材的涂装材料赋予辉度感,并提高其质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等进行了精心地研究,结果想到:以粘合剂、平均粒径0.05~5mm的粒状透明骨材,再加上特定的骨材·颜料等为必须成分的装饰性涂装材料,进而由该装饰性涂装材料得到的装饰性建材,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有以下特征:
1.一种装饰性涂装材料,其特征在于,以粘合剂(A)、平均粒径为0.05~5mm的粒状透明骨材(B)、平均粒径0.1~8mm鳞片状透明骨材(C)以及平均粒径1~600μm的珠光颜料(D)为必要成分,并且,相对于所述粘合剂(A)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而言,含有所述粒状透明骨材(B)100~4000重量份、所述鳞片状透明骨材(C)1~500重量份和所述珠光颜料(D)0.1~200重量份。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饰性涂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鳞片状透明骨材(C)和所述珠光颜料(D)的重量比为1∶0.05~1∶5。
3.一种装饰性涂装材料,其特征在于,以粘合剂(A)、平均粒径为0.05~5mm的粒状透明骨材(B)以及平均粒径为0.1~8mm鳞片状光干涉性骨材(E)为必要成分,并且,相对于所述粘合剂(A)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而言,含有所述粒状透明骨材(B)100~4000重量份和所述鳞片状光干涉性骨材(E)1~500重量份。
4.一种装饰性建材,其特征在于,是通过将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装饰性涂装材料成形成片状而得到的。
5.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基材涂覆上述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装饰性涂装材料进行抹涂加工。
本发明赋予了含有高比例的透明骨材的装饰性涂装材料以辉度感,可以提高其质感。本发明的装饰性涂装材料是一种特别适合于抹涂加工的材料。还有,本发明的装饰性涂装材料可以预先成形为片状而作为装饰性建材使用,用此装饰性建材就可以发挥更稳定的涂膜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来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作为本发明涂装材料中的粘合剂(A)(以下称为“成分(A)”),可以使用水溶性树脂、水分散性树脂、溶剂可溶型树脂、无溶剂型树脂、非水分散型树脂、粉末树脂等各种粘合剂,或者使用由它们复合的粘合剂等。这些也可以是具有交联反应活性的物质。还有,对于成分(A)的形态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单液型、双液型的任何一种。特别适合本发明使用的是水溶性树脂和/或水分散性树脂。作为可以使用的树脂种类,可例举出纤维素、聚乙烯醇、乙烯树脂、醋酸乙烯树脂、聚酯树脂、醇酸树脂、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丙烯酸类硅树脂、氟树脂等,或者它们的复合体系等。
成分(A)的玻璃化温度可以适当设定,通常为-50~50℃左右。在使用水分散性树脂作为成分(A)时,如果把玻璃化温度设定在-50~30℃(进而-40~10℃),就可以削减成膜助剂等的混合量,可以得到适合用于内装饰加工用的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0C)的涂装材料。
本发明涂装材料中的粒状透明骨材(B)(以下称为“成分(B)”)是赋予形成的涂膜以透明感的成分。由于在本发明中,这样的成分(B)是以较高比例而含有的,可以表现出主要以白为基调的具有透明感的图案效果。作为成分(B),只要是可以发挥这样的效果的物质,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在此,本发明中的成分9(B)是与后述的成分(C)具有不同形状的物质。
作为本发明中的成分(B),以光透过率在3%或更多(优选3~50%、更优选10~30%)的物质为宜。通过使用了这样的成分(B),形成的涂膜中就容易得到适度的透明感与质感。在此所说的光透过率是指用浊度计得到的全部光线透过率的值。此测定是把成分(B)的试样填充到内部厚度为5mm的透明玻璃池中,然后慢慢把水填充进去之后,再通过振动把池中的气泡去除而进行的。不过作为试样,选用粒径为0.5~1.0mm的物质。
作为这样的成分(B)的具体例子,可例举出长石、硅砂、硅石、寒水石、玻璃珠等。其中,寒水石等特别适合于本发明。
成分(B)的平均粒径通常为0.05~5mm,优选0.1~2mm。成分(B)过小时,涂膜容易产生裂纹;成分(B)过大时,表面的凹凸变大,对于图案效果和质感不利。作为成分(B),从图案效果来说,只要使用粒径超过0.2mm且小于或等于2mm、平均粒径为0.3~1.5mm的物质就是合适的。在此,成分(B)的平均粒径是通过采用JIS Z8801-1∶2000所规定的金属筛网进行筛分后算出其重量分布的平均值而得到的值。
相对于成分(A)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成分(B)通常以100~4000重量份、优选200~2000重量份的比例来混合。如果成分(B)按这样的混合比例混合,就可以赋予形成的涂膜以适度的透明感。如果成分(B)少于100重量份时,就难以得到由成分(B)带来的透明感与质感。而成分(B)多于4000重量份时,相对的粘合剂的比例变少,在形成的涂膜中就容易产生成分(B)脱落等不好的情况。
本发明中的鳞片状透明骨材(C)(以下称为“成分(C)是一种为了赋予形成涂膜以辉度感的必要成分。这样的成分(C)只要是在鳞片状的厚度方向上具有透明性的物质即可。在此,本发明所述的鳞片状是指具有厚度的5倍或更多倍(优选10倍或更多倍)的短径的扁平形状。短径与长径之比通常为1∶1~1∶5左右。
具体的成分(C),可例举出白云母、合成云母、氧化硅碎片、玻璃碎片、树脂碎片等,其中以白云母为优选。
成分(C)的平均粒径通常为0.1~8mm,优选0.5~5mm。如果成分(C)的平均粒径在此范围内,对形成的涂膜的辉度感、质感来说是适宜的。作为成分(C),尤其优选粒径在0.9mm~8mm、平均粒径为1~5mm的物质。在此,成分(C)的平均粒径是与上述成分(B)同样地通过采用JIS Z8801-1∶2000所规定的金属筛网进行筛分后算出其重量分布的平均值而得到的值。
成分(C)的平均厚度通常为1~500μm,优选5~200μm。这里所述的平均厚度是通过算出例如用千分尺测定的值的平均值而求得的。
相对于成分(A)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成分(C)的混合比例通常是1~500重量份,优选5~100重量份。当成分(C)少于1重量份时,形成的涂膜不能得到充分的辉度感。当成分(C)比500重量份多时,容易损伤整体的质感。
在本发明涂装材料中,通过含有珠光颜料(D)(以下称为“成分(D)”),可充分显现通过配合上述成分(C)而产生的辉度感。本发明中使用的珠光颜料是指高折射率的极薄鳞片状(平均厚度通常为等于或大于0.05μm且小于1μm)的、使入射光多重反射而呈现珍珠光泽的物质。具体的成分(D)可以使用在白云母、合成云母、二氧化硅碎片或玻璃碎片等基体上被覆了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物质。其中,在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中所含的金属,可举出钛、铁、铝、锌、锡、锆、钴、镍、金、银等。在此,成分(D)的平均厚度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而求得。
本发明通过配合成分(D)而产生效果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大致有以下的考虑。
一般,在含有着色骨材等的涂装材料中配合成分(C)时,通过成分(C)的光反射作用而现出辉度感。然而,在含有高比例的成分(B)的涂装材料中配合了成分(C)时,由于成分(B)的透光性,降低了成分(C)的光反射作用。结果是视觉上成分(C)被埋没了,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辉度感的效果。
与此相对,本发明中除了配合成分(B)、成分(C)外还配合了成分(D)。考虑在本发明中,此成分(D)在成分(C)的表、里面附近处发挥光反射作用,成为加强了成分(C)的物质。尤其是,在进行抹涂加工时,成分(C)和成分(D)沿涂膜面排列变得容易,使得本发明的效果显著。
成分(D)的平均粒径优选比成分(C)的平均粒径小,通常为1~600μm,优选1~180μm,更优选5~80μm。如果成分(D)的平均粒径处在这样的范围,对于赋予形成涂膜以辉度感而言,是适宜的。在此,成分(D)的平均粒径是由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所测定的50%粒径的值。
相对于成分(A)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成分(D)的混合比例通常是0.1~200重量份,优选0.5~100重量份,更优选1~50重量份。进而,本发明希望成分(C)与成分(D)以重量比为1∶0.05~1∶5(优选1∶0.1~1∶2,更优选1∶0.2~1∶1.5)来合并使用。通过这样混合了成分(D),可以得到充分的辉度感。在成分(D)过少时,只能得到缺乏辉度感的涂膜;而成分(D)过多时,可能会损伤由成分(B)和成分(C)带来的质感。
本发明中,通过含有平均粒径0.1~8mm的鳞片状光干涉性骨材(E)(以下称为“成分(E)”)来代替上述成分(C)、成分(D),也可以赋予形成的涂膜以辉度感。作为这样的成分(E),只要是鳞片状形状、具有光干涉性,就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折射率不同的树脂层积成2层或更多层的膜片、由压纹加工等形成微细凹凸的膜片、固定了玻璃球等透明球的膜片或在这些上实施了金属蒸镀的物质等。这样的成分可以是兼具光干涉性和透明性的物质。在此,上述成分(C)通常不是具有光干涉性的物质,这点是与成分(E)不同的地方。
成分(E)的平均粒径通常为0.1~8mm,优选0.2~3mm。如果成分(E)的平均粒径在此范围,对形成的涂膜的辉度感、质感来说是适宜的。在此,成分(E)的平均粒径是与上述成分(B)同样地通过采用JIS Z8801-1∶2000所规定的金属筛网进行筛分后算出其重量分布的平均值而得到的值。
成分(E)的平均厚度通常为1~500μm,优选5~200μm。这里所述的平均厚度是通过算出例如用千分尺测定的值的平均值而求得的。
相对于成分(A)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成分(E)的混合比例通常是1~500重量份,优选5~100重量份。在成分(E)少于1重量份时,形成的涂膜不能得到充分的辉度感;而成分(E)多于500重量份时,容易损伤整体的质感。
在本发明的涂装材料中使用了这样的成分(E)时,根据需要,通过使用上述成分(C)、成分(D)中的任何一种或把两者合并使用,也可以提高形成的涂膜的辉度感、质感等。
本发明涂装材料可以通过把上述成分用公知的方法来均匀混合而制造,也可以根据需要与在通常的涂装材料中可以使用的其它成分相混合。作为这样的成分,可例举出着色颜料、填充颜料、增粘剂、成膜助剂、调平剂、增塑剂、防冻剂、pH调整剂、稀释剂、防腐剂、防霉剂、防藻剂、抗菌剂、分散剂、消泡剂、紫外线吸收剂、防氧化剂、光稳定剂、纤维、催化剂、交联剂等。
还有,只要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与上述成分(B)、成分(C)、成分(E)之外的骨材混合。作为这样的骨材,可以使用例如天然石材、天然石材的粉碎物等天然骨材以及着色骨材等人造骨材,此外,氧化铝碎片、贝壳片、金属片、橡胶片、塑料片、木片等或在这些的表面涂了色的物质等。通过配合了这样的骨材,就可以调整形成涂膜的色相、质感等。还有,也可以得到强化了的图案效果。在此所述的骨材通常是不透明的,也不是具备光干涉性的物质。
这样的骨材的配合量优选比成分(B)与成分(C)(或成分(B)与成分(E))的合计重量少,具体说,取此合计重量为1时,骨材的比例希望在0.5或更少(优选在0.2或更少)。
本发明的装饰性涂装材料主要是可以作为建筑物和土木结构物等的表面装饰材料来使用。可以适用的基材,可例举出石膏板、胶合板、混凝土、砂浆、瓷砖、混纤水泥板、水泥硅酸钙板、炉渣水泥珠光板、石棉水泥板、ALC板、壁板、压出成型板、钢板、塑料板等。这些基材的表面可以实施了一些的表面处理例如,封面材料、表面材料、填充料、油灰等),也可以是已经形成了涂膜的物质或已经贴了壁纸的物质等。在进行封面材料等表面处理时,优选把封面材料的色相设定成与装饰性涂装材料共色。
作为本发明涂装材料的涂装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是抹涂、喷涂、辊涂、刷涂等。
其中,本发明以用抹子在涂面上加工的方法为优选。由这样的方法,在用抹子把涂面涂匀时,上述成分(C)、成分(D)、成分(E)等沿着涂膜面排列变得容易,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作为抹子,可以使用例如金属抹子、木质抹子等。在此,在把涂装材料涂敷到基材上(配涂)时,使用抹子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方法,例如喷涂、辊涂等。
对于涂装时的涂敷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适当地设定,通常以0.5~8kg/m2(优选1~5kg/m2)左右为宜。
在涂装时通过用水等稀释,可以适度调整涂装材料的粘性。稀释比例通常为0~10重量%左右。涂装时的固体成分通常为6~90重量%左右。
本发明涂装材料的涂装和干燥通常在常温(5~40℃左右)下进行即可。涂装后,也可以用辊、抹子、毛刷、梳子、竹板等处理涂面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凹凸花纹。在常温下进行干燥时,通常要设置在涂敷后干燥24小时或更久的干燥时间,就可以形成固化涂膜。在此,根据需要涂装材料的干燥也可以在高温下进行。
用本发明涂装材料形成涂膜之后,也可以根据需要再涂上清漆及疏水剂等。其中,作为清漆涂料可例举出丙烯酸类树脂类涂料、氨基甲酸酯树脂类涂料、环氧树脂类涂料、丙烯酸类硅树脂类涂料、氟树脂类涂料等。这样的清漆涂料也可以通过配合平光剂来调整鲜艳程度。还有,只要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也可以着色。作为疏水剂,可以使用以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和硅树脂等为主要成分的物质等。
作为涂敷这样的清漆涂料和疏水剂等的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喷涂、辊涂、刷涂等。
本发明也可以把上述装饰性涂装材料预先成形为片状。把本发明装饰性涂装材料成形为片状的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i)把装饰性涂装材料涂敷在支撑体上的方法和(ii)把装饰性涂装材料灌入型架中固化后脱模的方法等。在成形后的建材表面,也可以根据需要涂敷清漆涂料及疏水剂等。
作为上述方法(i)中的支撑体,可例举出织布、无纺布、陶瓷纸、合成纸、玻璃布、筛网、石膏板、胶合板、石板、金属板等。通过使用了这样的支撑体,可以充分确保建材的强度。在这样的支撑体上涂敷装饰性涂装材料时,可以使用例如喷枪、流涂机、辊涂机等。
作为上述(ii)中的模板,可以使用由例如硅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等制作的模板,或者是敷设了脱模纸的模板等。在以模板为表面时,通过调整模板内侧的形状就可以在建材表面上赋予所期望的凹凸花纹。在以模板为建材内面时,如果在此内面上形成了凹凸,还可以提高建材的粘结性能。
上述(ii)的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喷涂、涂抹、往复式、涂布机等代替灌入的方法。还有,也可以把在(i)中举出来的支撑体层积。在固化时,也可以实施加热处理。
如果把以上这样的装饰性建材在流通时以片状成形物来处置,在把它搬入建筑物和土木结构物等的施工现场之后再施工于各种基材上即可。在将装饰性建材施工时,可以用粘结剂、胶粘剂、胶粘胶带、钉、图钉等把它贴在基材上。此外,也可以用别针、扣件、轨道等来固定。在装饰性建材的施工中,没有例如由喷涂时所致的材料飞散等问题,操作性优异,而且由于使用的是预先在工厂涂膜化了的材料,因此涂膜管理容易,可以发挥稳定的涂膜性能。对于装饰性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通常为0.5~8mm左右。
实施例
由以下示出的实施例来更明确本发明的特征。
(实施例1)
把200重量份(固体成分100重量份)的水分散性树脂与700重量份粒状透明骨材1、700重量份粒状透明骨材2、20重量份鳞片状透明骨材1、10重量份珠光颜料1、400重量份水、10重量份成膜助剂、5重量份增粘剂、5重量份消泡剂混合,按通常方法均匀搅拌来制造涂装材料1。
在450mm×300mm的石板上,以0.3kg/m2的涂敷量涂装白色的底涂材料,干燥4小时之后,把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涂装材料1用抹子按2kg/m2的涂敷量涂装,干燥48小时。在此,涂装材料的涂敷与干燥全是在标准状态(温度23℃、相对湿度50%)下进行的。
确认由以上方法得到的试验体的外观,结果是其成品为白色调,透明感与辉度感俱佳。
在涂装材料的制造中使用的原料如下。
水分散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乳胶(固体成分50%、玻璃化温度18℃)
粒状透明骨材1:寒水石(平均粒径0.3mm,光透过率16%)
粒状透明骨材2:寒水石(平均粒径0.8mm,光透过率16%)
鳞片状透明骨材1:白云母(平均粒径2mm、平均厚度40μm)
鳞片状透明骨材2:白云母平均粒径4mm、平均厚度60μm)
珠光颜料1:氧化钛被覆云母(平均粒径30μm)
珠光颜料2:氧化钛被覆云母怦均粒径60μm)
鳞片状光干涉性骨材:光于涉性膜片(平均粒径0.5mm,平均厚度50μm)
不透明骨材1:着色硅砂(瞪色,平均粒径150μm)
不透明骨材2:贝壳片(平均粒径3mm)
成膜助剂: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
增粘剂:羟乙基纤维素粉
消泡剂:硅酮类消泡剂(固体成分50重量%)
表1
 涂装材料1  涂装材料2  涂装材料3  涂装材料4  涂装材料5  涂装材料6  涂装材料7  涂装材料8  涂装材料9   涂装材料10   涂装材料11   涂装材料12
  水分散性树脂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粒状透明骨材1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粒状透明骨材2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鳞片状透明骨材1  20  10  -  80  20  20  22  22  22   -   15   20
  鳞片状透明骨材2  -   -  20  -  -  -  -  -  -   -   -   -
  珠光颜料1  10   5  -  40  10  10  22  115  1   -   5   -
  珠光颜料2  -   -  10  -  -  -  -  -  -   -   -   -
  鳞片状光干涉性骨材  -   -  -  -  -  -  -  -  -   20   8   -
  不透明骨材1  -   -  -  -  40  -  40  40  40   40   40   -
  不透明骨材2  -   -  -  -  -  80  -  -  -   -   -   -
  水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成膜助剂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增粘剂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消泡剂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表中的数字为重量份
(实施例2~4)
按表1所示的配合制造涂装材料2~4,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是得到了白色调的涂膜,其透明感与辉度感俱佳。
(实施例5)
按表1所示的配合制造涂装材料5,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是得到了带一些红色的白色调的涂膜,其透明感与辉度感俱佳。
(实施例6)
按表1所示的配合制造涂装材料6,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是得到了白色调的涂膜,其透明感与辉度感俱佳。进而,贝壳片赋予了强化的美观效果。
(实施例7)
按表1所示的配合制造涂装材料7,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是得到了带一些红色的白色调的涂膜,其透明感与辉度感俱佳。
(实施例8)
按表1所示的配合制造涂装材料8,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是得到了带一些红色的白色调的涂膜,尽管有透明感与辉度感,但外观的质感稍差。
(实施例9)
按表1所示的配合制造涂装材料9,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是得到了带一些红色的白色调的涂膜,尽管有透明感与辉度感,但辉度感稍不够充分。
(实施例10)
按表1所示的配合制造涂装材料10,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是得到了带一些红色的白色调的涂膜,其透明感与辉度感俱佳。
(实施例11)
按表1所示的配合制造涂装材料11,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是得到了带一些红色的白色调的涂膜,其透明感与辉度感俱佳。
(比较例1)
按表1所示的配合制造涂装材料12,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是比较例1不能得到上述实施例那样的成品外观。
(实施例12)
在涂抹了脱模剂的模板(纵300mm×横300mm×深2mm)中灌入实施例1的涂装材料1,用抹子使其变平滑。在经23℃的48小时固化后脱模,得到片状成形物1。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成形物的外观为白色调,其透明感与辉度感俱佳。还有,在石膏板基础的壁面上,用丙烯酸树脂粘着剂贴上几枚片状成形物1,得到了稳定的装饰性壁面。

Claims (4)

1.一种装饰性涂装材料,其特征在于,以粘合剂(A)、平均粒径为0.05~5mm的粒状透明骨材(B)、平均粒径0.1~8mm鳞片状透明骨材(C)以及平均粒径1~600μm的珠光颜料(D)为必要成分,并且,相对于所述粘合剂(A)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而言,含有所述粒状透明骨材(B)100~4000重量份、所述鳞片状透明骨材(C)1~500重量份和所述珠光颜料(D)0.1~200重量份。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饰性涂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鳞片状透明骨材(C)和所述珠光颜料(D)的重量比为1∶0.05~1∶5。
3.一种装饰性涂装材料,其特征在于,以粘合剂(A)、平均粒径为0.05~5mm的粒状透明骨材(B)以及平均粒径为0.1~8mm鳞片状光干涉性骨材(E)为必要成分,并且,相对于所述粘合剂(A)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而言,含有所述粒状透明骨材(B)100~4000重量份和所述鳞片状光干涉性骨材(E)1~500重量份。
4.一种装饰性建材,其特征在于,是通过将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装饰性涂装材料成形成片状而得到的。
CNB2005101030575A 2004-10-26 2005-09-19 装饰性涂装材料以及装饰性建材 Active CN10037663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11450 2004-10-26
JP2004311450 2004-10-26
JP2005049848 2005-0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6013A true CN1766013A (zh) 2006-05-03
CN100376638C CN100376638C (zh) 2008-03-26

Family

ID=36742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30575A Active CN100376638C (zh) 2004-10-26 2005-09-19 装饰性涂装材料以及装饰性建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76638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4627A (zh) * 2016-01-12 2016-04-20 陈礼根 用于制备立体花纹珠光装饰板的原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99198A (zh) * 2016-02-22 2017-08-29 上海三银涂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批刮型沙壁质感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7230A (zh) * 1999-06-10 2000-12-20 菊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装饰材料组合物
CN1175063C (zh) * 1999-06-30 2004-11-10 菊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形成花岗岩花样所用的多种涂料
JP2003231862A (ja) * 2002-02-08 2003-08-19 Kikusui Chemical Industries Co Ltd 骨材含有塗材及びそれを塗布した金属パネル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4627A (zh) * 2016-01-12 2016-04-20 陈礼根 用于制备立体花纹珠光装饰板的原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99198A (zh) * 2016-02-22 2017-08-29 上海三银涂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批刮型沙壁质感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99198B (zh) * 2016-02-22 2019-07-26 上海三银涂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批刮型沙壁质感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76638C (zh) 2008-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49090B2 (ja) 遮熱断熱積層体
JP2006152782A (ja) 壁面構造体
JP2024050901A (ja) 面材の製造方法
JP5325735B2 (ja) 塗膜形成方法
JP3980032B2 (ja) 装飾性塗材及び装飾性建材
JP4877708B2 (ja) 模様形成方法
JP5166336B2 (ja) 塗膜形成方法
JP2009091442A (ja) 装飾性塗材
CN1766013A (zh) 装饰性涂装材料以及装饰性建材
JP2010240965A (ja) 積層体
JP2024020395A (ja) 被覆材、及び被膜形成方法
JP2009091790A (ja) 装飾性シート建材
JP6693914B2 (ja) 被膜形成方法
CN100425657C (zh) 装饰性涂装材料以及装饰性建材
JP2007146174A (ja) 装飾性塗材及び装飾性建材
JP4877719B2 (ja) 模様形成方法
JP4895540B2 (ja) 押圧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模様形成方法
JP6504687B2 (ja) 積層体
JP7438803B2 (ja) 面材
JP2004107604A (ja) 装飾性塗材
JP2023179356A (ja) 被膜形成方法
JP4711813B2 (ja) 模様面の形成方法
CN1203992C (zh) 一种具有涂塑面的树脂类建筑贴面装饰材料及制备方法
JP2024062481A (ja) 面材
JP4389108B2 (ja) 塗膜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