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5720A - 喷墨式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式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5720A
CN1765720A CN 200510116462 CN200510116462A CN1765720A CN 1765720 A CN1765720 A CN 1765720A CN 200510116462 CN200510116462 CN 200510116462 CN 200510116462 A CN200510116462 A CN 200510116462A CN 1765720 A CN1765720 A CN 1765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er paper
paper
roller
road
pr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164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8265C (zh
Inventor
辻正秋
山本圭一
中井康人
近藤洋臣
道上登
安田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itsu Ko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itsu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itsu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itsu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65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5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82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826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式打印机,其具备转向单元(U4),该转向单元(U4)具有在对应于纸箱收容部(2)以及盒收容部(3)的各自的下游端的第1以及第2接收位置,和对应于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的送出位置之间移动的辊对(41)。转向单元(U4)在第1或第2接收位置接收并把持打印纸(P)的同时,并向下游侧输送路送出在送出位置把持的打印纸(P)。在具备2个以上的纸放置部以及上游侧输送路的喷墨式打印机中,纸放置部以及上游侧输送路可以比较自由地配置,并实现可以选择地输送被放置在各纸放置部中的打印纸(P)的构成。

Description

喷墨式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喷墨式打印机,其从纸放置部拉出被放置在纸放置部中的打印纸向打印部输送,并在该印刷部对打印纸的打印面进行打印。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用于相片打印系统等的喷墨式打印机具备:放置打印纸的纸放置部;用于从该纸放置部拉出被放置该纸放置部中的打印纸并向打印部输送的输送路。
一般而言,上述的喷墨式打印机的输送路被公开在例如特开2003-237156号公报中,通过输送打印纸的多个辊而构成。
而且,在上述喷墨式打印机中,常有相对尺寸不同的多种打印纸进行打印的情况,假设仅设置1个纸放置部,则对应于命令信息,必须更换在纸放置部放置的打印纸。为了消除这样的麻烦,在上述的喷墨式打印机中,与以往的相片用图像形成装置同样,预先设置2个以上的纸放置部,并基于命令信息选择地拉出被放置在其各纸放置部中的打印纸并输送至打印部。(例如,参照特开2000-352766号公报、特开2001-33889号公报、特开2002-90904号公报)。
但是,通过如上所述的多个辊而构成的输送路,由于其该各辊的个体差或装配误差等,输送距离越长打印纸的输送状态会发生较大变化。即,相对于向打印部输送的打印纸的输送方向的朝向或纸宽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化。为此,有尽量缩短通过辊而构成的输送路的长度的要求。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喷墨式打印机上设置2个以上的纸放置部时,也设置2个以上的用于从各纸放置部拉出打印纸的上游侧输送路,并且优选使各上游侧输送路的长度相等、或使构成多个上游侧输送路的辊的数目相等,以使在其2个以上的上游侧输送路间的输送条件相差不大。即,优选在多个上游侧输送路间,使向打印部输送的打印纸的输送状态(相对于输送方向的朝向或纸宽方向的位置)相同。
但是,若满足关于如上所述的输送路的条件,则限制了纸放置部的配置或上游侧输送路的配置,其结果导致喷墨式打印机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可以实现下述的构成的喷墨式打印机,在设置2个以上的纸放置部以及上游侧输送路时,不会限制这些纸放置部或上游侧输送路的配置,并满足关于上述输送路的条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设置具有把持部件的纸输送装置,该把持部件在分别连接2个以上的纸放置部和打印部的输送路的途中,把持并移动打印纸。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是以下述喷墨式打印机为目的,其具备:分别放置打印纸的第1至第n(但n是2以上的自然数)的纸放置部;用于拉出并输送分别被放置在该第1至第n的纸放置部的打印纸的第1至第n的上游侧输送路;对上述打印纸的打印面进行打印的打印部;用于向上述打印部输送上述打印纸的1个下游侧输送路。
而且,具备纸输送装置,该纸输送装置具有在对应于上述第1至第n的上游侧输送路的各自的下游端的第1至第n的接收位置和对应于上述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的送出位置之间通过移动机构往复移动的把持部件,上述纸输送装置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在上述第1至第n的任意接收位置上通过上述把持部件接收把持通过该上游侧输送路而输送来的打印纸,并且通过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把持部件从上述接收位置向送出位置移动,且将在该送出位置上述把持的打印纸向上述下游侧输送路送出。
在此,上述下游侧输送路是用于向打印部输送打印纸的路径,并具有下述作用:在通过上述纸输送装置而被送出的位置,将被送出的打印纸按其原来的状态向打印部输送,此外,使进行相对于打印纸的处理的部分介于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和打印部之间,并在进行该处理后向打印部输送。
另外,上述第1至第n的纸放置部也可以是放置呈卷轴状卷起的长条状的打印纸的的纸箱收容部,也可以是放置单页状的打印纸的盒收容部。在上述第1至第n的纸放置部中至少1个是上述纸箱收容部的情况,优选在拉出并输送被放置在该纸箱收容部中的打印纸的上游侧输送路上配置按照规定长度切断该打印纸的切断装置。
通过上述喷墨式打印机的构成,由于纸输送装置的把持部件在第1至第n的接收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移动并输送打印纸,所以即使相互独立设置第1至第n的上游侧输送路,被分别放置在第1至第n的纸放置部中打印纸通过纸输送装置选择地向下游侧输送路被送出。即,第1至第n的接收位置可分别对应于第1至第n的上游侧输送路的各下游端而独立地设置,所以对多个纸放置部的配置或多个上游侧输送路的配置没有制约,由于提高了各自的配置自由度,在喷墨式打印机的小型化这一点上是有利的。
此外,通过设置上述纸输送装置,即使不限制多个纸放置部以及多个上游侧输送路的配置,从各纸放置部至该接收位置的距离(各上游侧输送路的长度)相同、并使构成各上游侧输送路的辊的数量相等变得容易。而且,仅通过纸输送装置的把持部件输送打印纸的量,可以缩短各上游侧输送路的长度。
其结果,在通过辊构成这些第1至第n的上游侧输送路时,抑制在打印纸的输送途中对输送状态的不良影响以及打印纸的输送状态在多个上游侧输送路间不同。即,纸输送装置是通过把持部件把持并移动打印纸而输送打印纸的装置,而不是通过辊输送打印纸的装置,由此在纸输送装置上正在进行输送打印纸时,打印纸的输送状态不会变化。所以,将从各纸放置部被拉出的打印纸在对打印品质影响较小的状态,即与通过辊进行的输送相比不增大相对于纸输送方向的倾斜的状态下向打印部输送。这样一来通过设置上述的纸输送装置,可以降低用于从纸放置部向打印部输送打印纸的总体的辊的数量。另外,可以使在多个上游侧输送路间的输送条件相同。例如,即使在多个上游侧输送路间输送路长度不同,可以在相同输送状态下向打印部输送打印纸。
另外,上述纸输送装置在通过移动机构使把持部件向送出位置移动时,可以以在从上游侧输送路切开的状态输送通过该把持部件把持的打印纸,在不受到在纸放置部放置该打印纸时的放置状态的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向打印部输送打印纸。
即,若按照从纸放置部向打印部不切断地连续地输送长条状的打印纸,则在打印部上,打印纸受到向纸放置部的放置状态的影响,从而容易向打印纸的宽度方向倾斜。在该打印部中,若打印头的喷墨喷嘴沿纸输送方向呈列状并排、打印纸仅沿宽度方向倾斜一点,则例如分别从位于喷嘴列的上游端以及下游端的各喷墨喷嘴喷出的墨的击中位置沿纸宽方向相互产生较大偏移,对打印品质带来不良影响。
与此相对,在具备上述纸输送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中,如上所述,由于通过纸输送装置,以从上游侧输送路切开的状态可以向下游侧输送路送出打印纸,所以即使是长条状的打印纸和单页状的打印纸,可以在不受到该放置状态的影响下向打印部输送。而且,如上所述,由于仅通过把持部件的输送区间的量便可以缩短从纸放置部至打印部的输送路的长度,从而可以减少纸输送用的辊的数量。其结果,可以降低由于辊形状等的误差而产生的打印纸的斜行量,并结合以从上游侧输送路切开的状态向下游侧输送路送出打印纸这一动作,可以降低向打印部的打印纸的宽度方向的倾斜,从而可以提高打印品质。
上述把持部件是被构成为绕各自中心轴自由地正逆旋转且相互面对并在其间夹持上述打印纸的辊对的最为理想。这样一来,可以简单地构成把持部件的同时,打印纸的接收或送出变得容易。
另外,也可以按照下述方式构成:通过设置使上述辊对的至少一方的辊绕中心轴旋转的驱动机构、通过该驱动机构使上述辊旋转,进行打印纸的接收以及送出。由此,除了打印纸的把持,还可以接收并引入送出打印纸,除把持部件以外不需要进行打印纸的引入以及送出的辊等,从而求得成本的降低。
在上述喷墨式打印机中,上述纸输送装置优选具有转向装置的功能,该转向装置将通过把持部件接收的打印纸向与该接收时相反方向送出。
具体而言,优选按照下述方式构成:上述第1至第n的的上游侧输送路被设置成沿上下方向并排的方式的同时,并按照以打印面朝上的状态输送上述打印纸的方式而被构成,上述下游侧输送路位于比上述任一上游侧输送路更上侧,并按照以打印面朝上的状态向与上述上游侧输送路反向输送上述打印纸的方式而被构成,上述纸输送装置在上述第1至第n的任意接收位置上通过上述把持部件接收并把持由该上游侧输送路输送来的打印纸,并且通过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把持部件从上述接收位置向位于其上侧的上述送出位置移动,且在该送出位置上将上述把持的打印纸朝向与上述接收时的打印纸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并向上述下游侧输送路送出。
通过该构成,通过具有作为转向装置的功能的纸输送装置,可以在打印面朝上的状态下将打印纸从上游侧输送路导向下游侧输送路,即使沿上下配置上游侧输送路(纸放置部)和下游侧输送路(打印部)的构成,也可以在不较大弯曲打印纸的情况下向打印部输送。
即,在大致相同高度位置配置上游侧输送路(纸放置部)和下游侧输送路(打印部)后,由于喷墨式打印机变得横长而需要较大空间,所以优选沿上下配置。另外,在喷墨式打印机中,优选在打印部使打印纸的打印面朝上并从其上侧相对打印面喷出墨。而且,在沿上下配置上游侧输送路(纸放置部)和下游侧输送路(打印面)并通过辊等从纸放置部连续地向打印部输送打印纸时,从纸放置部拉出并向上方输送打印纸后,为了在打印部使打印面朝上,必须使其弯曲成水平的状态。为此,在该弯曲部强制地弯曲打印纸,在呈卷轴状卷起的长条状的打印纸的情况,促进该卷轴状的卷起特性的卷曲,在单页状的打印纸的情况,从没有卷曲的状态并成有较大卷曲的状态。因此,在喷墨式打印机中,为了确保打印部的打印纸的平面性并提高打印品质,进行了在打印部通过吸引装置向打印台吸引打印纸,但若打印纸的卷轴较大,则吸引力需要较大的大型的吸引装置,从而带来空间增大或成本升高。
与此相对,在具备纸输送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中,该纸输送装置具有作为上述转向装置的功能,如上所述,由于没有必要较大地弯曲折返打印纸,所以在打印纸上难以形成较大的卷曲。所以,可以通过简单小型的吸引装置充分确保打印部的打印纸的平面性。另外,根据条件,即使没有设置吸引装置,也提高了可以确保平面性的可能性。尤其在单页状的打印纸的情况,可以干脆不需要吸引装置。
也可以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在具备纸输送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中,该纸输送装置具有作为上述转向装置的功能,通过将上述把持部件设为上述辊对、设置用于使辊对的至少一方的辊绕中心轴正逆旋转的驱动机构、并通过该机构使上述辊正转以及逆转,分别进行打印纸的接收以及送出。这样一来,通过辊的旋转方向,在接收时和送出时可以容易地使打印纸的移动方向逆向。
在具备纸输送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中,该纸输送装置具有作为上述转向装置的功能,在第1至第n的纸放置部的至少1个为纸箱收容部时,优选将对应于拉出并输送被放置在该纸箱收容部中的打印纸的上游侧输送路以及该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的接收位置设置在比被放置在该纸箱收容部中的卷轴状的打印纸的卷轴中心更上侧位置。即,虽然相对把持部件在对应于与上游侧输送路相反一侧的该把持部件的移动范围的部分的下方,产生仅由呈卷轴状卷起的打印纸的大小(卷轴直径)的量空出的空间,但可以有效地利用该空间。即,虽然相对把持部件在对应于与上游侧输送路相反一侧的该把持部件的移动范围的部分,需要由把持部件把持的打印纸用的空间间隔,但沿该空间间隔的上游侧输送路的延长方向的长度,通常,仅需要与被切断的打印纸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量。但是,将该打印纸用的空间间隔沿其下方的空间延长,纸输送装置在接收位置接收打印纸并向与上游侧输送路相反一侧引入时,按照将该打印纸向下方垂下的方式进行,并在该垂下状态使把持部件向送出位置移动,由此可以缩小沿上述空间间隔的上游侧输送路的延长方向的长度。
另外,若对应于拉出并输送被放置在纸箱收容部中的打印纸的上游侧输送路以及该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的接收位置设置在比被放置在该纸箱收容部中的卷轴状的打印纸的卷轴中心更上侧位置,则可以从卷轴状的打印纸的上侧部分拉出打印纸,并可以容易地从纸放置部以打印面朝上的状态拉出卷轴状的打印纸。而且,结合从上游侧输送路至下游侧输送路不需要弯曲折返打印纸这一情况,可以相互靠近配置上游侧输送路和下游侧输送路,不光沿水平方向,沿上下方向也可以对喷墨式打印机进行压缩。而且,通过相互靠近配置上游侧输送路和下游侧输送路,可以缩短接收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缩短把持部件从送出位置回到接收位置的工序的时间,即缩短没有实际进行输送的工序所需时间。
在具备纸输送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中,该纸输送装置具有作为上述转向装置的功能,该纸输送装置的打印纸接收时以及送出时的该打印纸的移动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反向的最为理想。由此,不用实际弯曲打印纸并可以向打印部输送,可以进一步可靠地确保打印部的打印纸的平面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中,在上述第1至第n的纸放置部中至少1个是放置呈卷轴状卷起的长条状的打印纸的纸箱收容部时,上述纸输送装置具有作为矫正由上述卷轴状的卷起特性引起的卷曲的矫正装置的功能最为理想。
具体而言,优选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将上述第1至第n的纸放置部中至少1个设为放置呈卷轴状卷起的长条状的打印纸的纸箱收容部,在拉出并输送被放置在上述纸箱收容部中的打印纸的上游侧输送路上,配置按照规定长度切断该打印纸的切断装置,上述纸输送装置的把持部件是被构成为绕各自的中心轴自由地正逆旋转且相互面对并在其间夹持上述打印纸的辊对,在上述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部,设置有保持在上述送出位置通过上述纸输送装置送出的打印纸的前端部的保持部件,上述纸输送装置将由上述切断装置按照规定长度而被切断的打印纸在上述送出位置向上述下游侧输送路开始送出后,在处于通过上述保持部件保持该打印纸的前端部的状态时,通过上述移动机构,并通过使夹持该打印纸的前端部的附近的上述辊对从上述送出位置向接收该打印纸的接收位置一侧或与其相反一侧移动,通过使该打印纸的该辊对夹持的部分从上述前端的附近向后端部侧移动,从而使该打印纸沿长度方向理顺,从而矫正由上述卷轴状的卷起特性引起的卷曲。
通过该构成,构成下述状态:纸输送装置的辊对从送出位置向接收打印纸的接收位置一侧或其相反一侧移动后,打印纸被卷在位于辊对中的与该辊对移动侧相反一侧的辊上,并且,在保持部件和辊对之间对打印纸赋予张力。随着该辊对的移动,打印纸的辊对夹持(把持)的部分从前端部的附近向后端部一侧移动。由此,打印纸沿长度方向被理顺。此时,只要按照打印纸在向与卷曲相反侧弯曲的状态下被卷在上述辊上的方式而决定辊对的移动方向就可以。优选的是:在辊对向接收打印纸的接收位置一侧移动时,打印纸按照以向与卷曲相反侧弯曲的状态被卷在上述辊上的方式而进行。这样一来,可以使辊对回到接收下面的打印纸的接收位置的同时,并进行卷曲矫正。
即,通常,由于上述长条状的打印纸按照使打印面成为外侧的方式被卷起,打印纸的长度方向中央部按照相对两端部向打印面侧突出的方式卷曲。所以,辊对相互沿沿上下方向面对且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同时,并在按照使打印面朝上向下游侧输送路送出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使送出位置位于比接收位置更上侧。这样一来,在辊对从送出位置向接收位置一侧移动后,以向与卷曲相反侧弯曲的状态将打印纸卷在辊对上侧的辊上。
所以,由于按照以由辊对夹持打印纸的同时并向与卷曲相反侧弯曲打印纸的状态赋予张力并理顺的方式而进行,即使是具有较大卷曲的打印纸,也可以充分矫正卷曲。所以,由于在矫正由该卷轴状的卷起特性而引起的卷曲后向打印部输送呈卷轴状卷起的长条状的打印纸,所以可以不通过吸引装置或通过小型的吸引装置充分地确保打印纸的平面性。
优选上述保持部件是接收由辊对送出的打印纸并向打印部输送的输送辊。这样一来,可以简单地构成保持部件的同时,可以将保持部件兼用做向打印部输送打印纸的输送辊。此时,在使辊对移动并理顺打印纸时,上述输送辊最好以停止打印纸的输送的状态保持打印纸的前端部。
在如上所述矫正打印纸的卷曲时,通过改变移动机构的辊对的移动速度、在移动机构的辊对的移动时卷起该辊对的打印纸的辊的该打印纸的卷起长度、卷起辊对的打印纸的辊的直径等,可以调整打印纸的卷曲矫正量。或者,通过设置在打印纸的卷曲矫正中使辊对的至少一方的辊绕中心轴旋转的驱动机构、并由该驱动机构改变辊的旋转速度,也可以调整打印纸的卷曲矫正量。即,辊对的移动速度越慢,打印纸P慢慢地被理顺卷曲矫正量变大。而且,向一方的辊的卷起长度越长卷起矫正量变大。而且,卷起打印纸的辊的直径越小卷曲矫正量变大。而且,在通过驱动机构相对保持部件沿拉伸该打印纸的方向使辊旋转时,该辊的旋转速度越小,对打印纸赋予的张力变强使得卷曲矫正量变大。另一方面,在通过驱动机构相对保持机构使辊沿打印纸的走向旋转时,该辊的旋转速度越慢,对打印纸赋予的张力变强使得卷曲矫正量变大。
即使在具备纸输送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中,该纸输送装置具有作为上述卷曲矫正装置的功能,与具备纸输送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一样,该纸输送装置具有作为转向装置的功能,第1至第n的上游侧输送路按照沿上下方向并排的方式被设置的同时,并按照以打印面朝上的状态输送打印纸的方式而被构成,下游侧输送路位于比上述任一上游侧输送路更上侧,并按照以打印面朝上的状态输送打印纸的方式而被构成的最为理想。而且,在第1至第n的纸放置部的至少1个为纸箱收容部的情况,优选将对应于拉出并输送被放置在该纸箱收容部中的打印纸的上游侧输送路以及该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的接收位置设置在比被放置在该纸箱收容部中的卷轴状的打印纸的卷轴中心更上侧位置。由此,可以以打印面朝上的状态从纸箱收容部容易地拉出打印纸的同时,并可以相互靠近配置上游侧输送路和下游侧输送路,由此,可以缩短接收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缩短辊对从送出位置回到接收位置的工序的时间,即缩短没有实际进行输送的工序所需时间。另一方面,若相互靠近配置上游侧输送路和下游侧输送路,则相对比接收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的距离长度长的打印纸,仅在把持部件从送出位置回到接收位置的工序,难以遍及打印纸的长度方向大致整体进行卷曲矫正。但是,由于在对应于相对辊对与上游侧输送路相反侧的该辊对的移动范围的部分的下方,产生仅由呈卷轴状卷起的打印纸的大小(卷轴直径)的量空出的空间,通过利用该空间,即使是长的打印纸也可以遍及其长度方向大致整体矫正卷曲。
在本发明的上述喷墨式打印机中,在上述第1至第n的纸放置部中至少1个是放置呈卷轴状卷起的长条状的打印纸的纸箱收容部的情况,上述纸输送装置优选具有上述转向装置以及上述卷曲矫正装置的两方的功能。由此,可到以压缩的状态且打印品质非常良好的喷墨式打印机。
另外,作为优选方式,在具备纸输送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中,该纸输送装置具有上述卷曲矫正装置的功能,配置1个纸箱收容部和1个盒收容部,将与为了从该纸箱收容部拉出并输送被放置在该纸箱收容部中的长条状的打印纸的第1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对应的接收位置设为第1接收位置,将与为了从该盒收容部拉出并输送被放置在该盒收容部中的单页状的打印纸的第2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对应的接收位置设为第2接收位置,在通过上述把持部件(辊对)从上述送出位置向第1接收位置移动而对打印纸沿长度方向仅理顺时,相对上述把持部件的往复移动方向,按照上述打印部、盒收容部以及纸箱收容部的顺序配置打印部、盒收容部以及纸箱收容部。
即,在上述纸输送装置中,在送出位置向下游侧输送路送出长条状的打印纸(按照规定长度被切断的打印纸)后,由于把持部件为了接收下面的长条状的打印纸而回到第1接收位置的动作,和为了矫正长条状的打印纸的卷曲把持部件从送出位置向第1接收位置移动的动作相同,由于使得从送出位置至第1接收位置的距离比较长,可以使卷曲矫正动作兼用于上述的返回动作。
另一方面,由于单页状的打印纸不需要卷曲的矫正,所以不需要使卷曲矫正动作兼用于返回动作,从送出位置至第2接收位置的距离较短也可以。另外,通过使从送出位置至第2接收位置的距离比较短,随着把持部件的移动距离变短,单页状的打印纸的输送时间变短。
因此,相对上述把持部件的往复移动方向,打印部通过按照盒收容部以及纸箱收容部的顺序配置这些部件,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和第1上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之间的距离、即送出位置和第1接收位置的间隔相对变长,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和第2上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之间的距离、送出位置和第2接收位置的间隔相对变短,相对卷曲的矫正构造,合适地配置打印部、盒收容部以及纸箱收容部。
优选上述第1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和上述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与由配置在该第1上游侧输送路的切断装置切断时的打印纸的最大长度相同或比其长。
即,在第1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和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之间的距离比上述打印纸的最大长度短时,在把持部件为了矫正该长条状的打印纸的卷曲从送出位置超过第1接收位置移动后,为了接收下面的打印纸而需要回到第1接收位置,关于纸输送的效率甚至打印处理的效率降低。
与此相对,在第1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和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与上述打印纸的最大长度相同或比其长时,把持部件仅通过从送出位置移动至第1接收位置,便遍及打印纸的整体完成卷曲矫正。其结果,提高了关于纸输送的效率甚至打印处理的效率。
另外,作为优选方式,上述打印部、盒收容部以及纸箱收容部按照上述打印部位于上方上述纸箱收容部位于下方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并排配置。
由此,操作者容易进行在位于下方的纸箱收容部中放置长条状的打印纸的操作。另一方面,在位于上方的打印部中,被打印后的打印纸在喷墨式打印纸的上方位置被排出,从而操作者容易取得被打印后的纸。
另外,若在大致相同高度位置配置打印部、盒收容部以及纸箱收容部,则喷墨式打印机变得横长而需要较大的设置空间,但通过沿上下方向并排配置打印部、盒收容部以及纸箱收容部,使得喷墨式打印机小型化,并解约设置空间。
另外,作为优选方式,在本发明的上述喷墨式打印机中,上述第1至第n的上游侧输送路按照沿上下方向并排的方式而设的同时,并按照以打印面朝上的状态输送上述打印纸的方式构成,上述下游侧输送路位于比上述某一上游侧输送路更上侧,并按照以打印面朝上的状态输送上述打印纸的方式构成,在上述第1至第n的纸放置部中的至少1个为上述纸箱收容部时,在相对于上述把持部件与上述各上游侧输送路相反侧部分,设置由上述把持部件把持并变为垂下状态的打印纸用的空间间隔,连接上述纸箱收容部的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和上述空间间隔的底面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与由设置在该上游侧输送路上的切断装置切断时的打印纸的最大长度相同或比其长。
即,通常,把持部件在接收位置接收长条状的打印纸(按照规定长度被切断的打印纸)或单页状的打印纸并向与上游侧输送路相反侧引入。因此,虽然相对把持部件在与各上游侧输送路相反侧,需要由把持部件把持的打印纸用的空间间隔,但沿该空间间隔的上游侧输送路的延长方向的长度,通常,仅需要与由把持部件把持的打印纸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量。
但是,在本发明中,把持部件在接收位置接收打印纸并向与上游侧输送路相反侧引入时,由于打印纸以垂下的状态被把持且以该垂下的状态移动至送出位置,可以缩小沿空间间隔的上游侧输送路的延长方向的长度。
而且,通过将连接上述纸箱收容部的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和空间间隔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即长条状的打印纸的接收位置和空间间隔的底面之间的距离设定在由切断装置切断时的打印纸的最大长度以上,在把持部件把持长条状的打印纸时,该打印纸与划分空间间隔的底面不接触。由此,防止对于打印纸的曲折的发生或污物的粘着,确保打印品质。
也可以沿上下方向并排配置上述打印部以及第1至第n的纸放置部,并按照上述把持部件在上述打印部以及纸放置部的侧方位置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构成上述纸输送装置。
由此,可以沿水平方向对喷墨式打印机进行压缩,可以使喷墨式打印机的设置空间小型化。另外,由于通过纸输送装置输送打印纸,所以即使是沿上下配置打印部以及纸放置部的构成,如上所述,在不用较大弯曲打印纸的情况下可以向打印部输送打印纸,并且可以相互靠近配置纸箱收容部以及盒收容部,不光沿水平方向,沿上下方向也可以对喷墨式打印机进行压缩。
也可以将上述纸箱收容部配置在比1个或2个以上的盒收容部更下方位置,并将对应于连接上述纸箱收容部的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的接收位置配置在比被放置在该纸箱收容部中的卷轴状的打印纸的卷轴中心更上侧位置。
由此,相对把持部件在与纸箱收容部相反侧,虽然产生仅由纸箱收容部的卷轴状的打印纸的大小(卷轴直径)的量空出的空间,但最为上述空间间隔可以有效地利用该空间。即,虽然连接纸箱收容部的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和空间间隔的底面之间需要长条状的打印纸的最大长度以上的距离,但通过相当于卷轴直径的量的空出空间可以容易地得到该距离。其结果,可以沿上下方向对喷墨式打印机进行压缩。
与此不同,也可以在比上述纸箱收容部更下方位置配置上述1个或2个以上的盒收容部。
由此,随着纸箱收容部的配置位置成为上方,连接该纸箱收容部的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的位置相对变高,相对把持部件作为空间间隔可以利用在与盒收容部相反侧产生的空间,可以对应于相当长的打印纸的打印的同时,并沿上下方向对喷墨式打印机进行压缩。
另外,在配置2个以上的盒收容部时,该盒收容部用于放置各自长度不同的单页状的打印纸,可以按照被放置在该盒收容部中的单页状的打印纸的长度长的顺序从上方向下侧并排配置该2个以上的盒收容部。
由此,连接放置长度长的单页状的打印纸的盒收容部的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被配置在相对较高的位置,连接放置长度短的单页状的打印纸的盒收容部的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被配置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另一方面,相对把持部件作为上述空间间隔可以利用在与沿上下并排的盒收容部相反侧产生的空间,可以沿上下方向对喷墨式打印机进行压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构成并从框体侧方观察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转向单元的构成的从框体侧方观察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转向单元的要部的从框体后方观察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打印台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转向单元的辊对位于送出位置时的状态的与图1相当的图。
图6是表示转向单元的辊对位于第2接收位置时的状态的与图1相当的图。
图7是表示对打印纸的卷曲进行矫正的状态并是与图1相当的图。
图8是表示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构成的一部分的从框体斜后方观察的大致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喷墨式打印机的构成的与图1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图1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该喷墨式打印机用于相片打印系统,并通过通信电缆与进行图像数据的取得以及命令信息的取得且进行需要的补正处理等的接收块100(参照图8)连接,基于命令信息,将通过通信电缆由该接收块100被传送的图像数据在打印纸P上进行打印。
上述喷墨式打印机具备:框体1;被配置在该框体1的下部的纸箱收容部2;被配置在框体1内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的盒收容部3;被配置在框体1内的上部,并对打印纸P进行图像数据的打印的打印部4;用于从纸箱收容部2向打印部4输送打印纸P的第1输送路;用于从盒收容部3向打印部4输送打印纸P的第2输送路;用于从该打印部4将由打印部4被打印的打印纸P向框体1的外部排出的第3输送路;被设置在框体1的外部,用于承载通过第3输送路向框体1的外部被排出的打印纸P的排出托盘5。另外,框体前后方向为图1的左右方向,框体前侧为图1的右侧,框体后侧为图1的左侧。另外,框体左右方向为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
在上述纸箱收容部2中,以卷轴状被卷起的长条状的打印纸P在被收容保持在纸箱8中的状态下被放置而形成。该打印纸P被卷起以使被打印的打印面露在外侧。另一方面,在上述盒收容部3中,多张单页状的打印纸P在被收容保持在矩形箱状的给纸盒9内的状态下被放置而形成。该给纸盒9内的打印纸P使打印面位于上侧并沿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而被重叠的同时,通过按压板10,被按压在位于上侧位置的后述的送出辊35上。上述纸箱收容部2构成放置打印纸P的第1纸放置部,盒收容部3构成第2纸放置部。而且,被放置在纸箱收容部2或盒收容部3中的打印纸P被输送至如后述的打印部4并在通过该打印部4被打印,并向上述排出托盘被排出。另外,在纸箱收容部2中,也可以沿2个框体左右方向并排地放置宽度尺寸小的打印纸P,在这样地2个并排放置的情况,其被放置的2个打印纸P从纸箱收容部2被同时拉出并按照2列被输送,在打印部4中在打印纸P上进行打印并同时被排出至排出托盘。
在上述框体1中,为了构成上述第1~第3输送路,设置有第1供给单元U1、切割单元U2、第2供给单元U3、转向单元(switch back)U4以及打印单元U5。第1输送路被构成为按照顺序从纸箱收容部2依次为第1供给单元U1、切割单元U2、转向单元U4以及打印单元U5。第2输送路被构成为按照顺序从盒收容部3依次为第2供给单元U3、转向单元U4以及打印单元U5。而且,通过打印单元U5构成第3输送路。
上述第1供给单元U1被设置在纸箱收容部2(纸箱8)内。该第1供给单元U1具备:支撑卷轴状的打印纸P的3个支撑辊15;向切割单元U2引导打印纸P的导向部件16;被设置在该导向部件16的途中且用于向切割单元U2输送打印纸P的并由驱动以及从动辊17a、17b构成的压接型的供给辊17;被设置在导向部件16的上游侧并用于卷起打印纸P的导向辊18。上述3个支撑辊15中的被配置在框体前侧的辊通过没有图示的电动电机而被旋转驱动,从而对打印纸P赋予绕辊中心的旋转力。另外,供给辊17的驱动辊17a,通过配置在切割单元U2的电动电机30,通过传动带31以及齿轮列19,和配置在同一切割单元U2的的后述送出辊25的驱动辊25a一起被旋转驱动。在该第1供给单元U1的下游侧设置有第1纸检测传感器20,通过该第1纸检测传感器20,检测出从纸箱收容部2全部拉出打印纸P时的该打印纸P的后端。在检测出该打印纸P的后端时,通过可视数据终端等向操作者告知其信息。
上述切割单元U2,以被固定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机架6的状态被设置在第1供给单元U1的框体后侧,并具备:向转向单元U4送出打印纸P的压接型的送出辊25;被配置在该送出辊25的下游侧,并用于切断打印纸P的由固定刃26a和可动刃26b构成的切割装置26;收容用于驱动该可动刃26b的驱动机构等的切割装置驱动部27;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从送出辊25向切割装置26的切断位置引导打印纸P的导向部件28。通过上述切割装置26,基于由接收块100的命令信息按照预先决定的规定长度对从纸箱收容部2拉出的打印纸P进行切断。上述送出辊25是由夹持打印纸P的1个驱动辊25a和2个从动辊25b构成,通过1个压缩螺旋弹簧29将这些从动辊25b驱动辊25a上。如上所述,该驱动辊25a通过电动电机30,与第1供给单元U1的供给辊17的驱动辊17a通过传动带31一起被旋转驱动。而且,打印纸P通过送出辊25以及导向部件28在水平方向向框体后移动并向转向单元U4被送出,在由后述的转向单元U4的辊对41接收把持后,通过切割装置26按照规定的长度对其进行切断。另外,按照上述辊对41不仅可在切断前接收打印纸P,也可以在切断后接收。但是,此时,为了增长切断单元U2的输送路,优选在切断前接收。
上述第2供给单元U3具备:与位于被放置在盒收容部3内的多张打印纸P(单页状的打印纸)的最上部的打印纸P的打印面对接的送出辊35;和通过齿轮列37驱动该送出辊35的电动电机36,其中,通过送出辊35的驱动,使位于最上部的仅一张的打印纸P在水平方向向框体后移动,并向转向单元U4被送出。
上述转向单元U4构成被设置在第1输送路以及第2输送路的途中的纸输送装置兼转向装置。该转向单元U4接收由位于该转向单元U4的上游侧的第1上游侧输送路(即第1供给单元U1以及切割单元U2)或第2上游侧输送路(即第2供给单元U3)而被输送的打印纸P,并沿与接收时的打印纸移动方向相反方向,位于转向单元U4的下游侧的下游侧输送路(即打印单元U5)送出该打印纸P。即,在第1以及第2上游侧输送路上,在将打印面朝上的状态下向框体后侧输送打印纸P,在被设置于比上述任何的上游侧输送路更上侧位置的下游侧输送路上,虽然以将打印面朝上的状态向于上游侧输送路相反方向的框体前侧输送打印纸P,通过转向单元U4,打印纸P的前进方向在将打印面朝上的状态下被逆转,在不弯曲打印纸P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从上游侧输送路向下游侧输送路的打印纸P的转变。
具体而言,转向单元U4具备把持部件,该把持部件接收并把持由第1或第2上游侧输送路输送的打印纸P。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保持部件与压接型的辊,即绕各自中心轴正逆旋转自由地被构成,且沿上下方向互相对置并在其间使用夹持打印纸P的棍子对41。该棍子对41中的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打印纸P的里面解除的辊)是驱动辊41a,另一方(与打印纸P的打印面解除的辊)是从动辊41b。而且,通过作为驱动机构的电动电机42以及传动带43(参照图2以及图3)可绕中心轴正逆旋转驱动驱动辊41a,通过该驱动辊41a的正转,进行从第1或第2上游侧输送路的打印纸P的接收以及引入,通过驱动辊41a的逆转,进行向下游侧输送路的打印纸P的送出。另外,也可以驱动辊对41的两方的辊,也可以上下颠倒驱动以及从动的功能。
上述辊对41通过移动机构,在切割单元U2、第2供给单元U3以及打印单元U5的框体后侧位置沿上下方向直线移动。如图2以及图3所示,该移动机构具备:被固定在纵机架6上且沿上下以及框体左右方向延伸的轨道架台45;按照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被安装在该轨道架台45的框体左右方向一端部的行驶轨道46;卷在被分别设置在该形式轨道46的上下两端部附近的2个滑轮47上,并沿该行驶轨道46延伸的驱动带48;和被安装固定在轨道架台45上,且直接连接在下侧的滑轮47上的电动电机49。通过该电动电机49可正逆驱动驱动带48。而且,在驱动带48上安装固定托架50,在该托架50上固定与行驶轨道46嵌合并滑动的滑动部件51,通过由电动电机49驱动的驱动带48的正逆驱动,托架50可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另外,通过测量距离基准位置(例如最下端)的移动量(例如电机的旋转量)可得知该托架50的上下位置,该基准位置是设置了检测出托架50的传感器等的基准位置。
在上述托架50上固定支撑板52,在该支撑板52上可以旋转地支撑上述辊对41的驱动辊41a以及从动辊41b的各一端部,由此,随着托架50的移动辊对41沿上下方向进行直线移动。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在被形成在轨道架台45的框体左右方向另一端部的支撑部上沿上下方向可以滑动地支撑驱动辊41a以及从动辊41b的各其他端部。
在上述支撑板52上固定有用于驱动上述的驱动辊41a的电动电机42。在该动电机42的旋转轴以及驱动辊41a的一端部上分别固定有滑轮54,在该两滑轮54上卷着上述传动带43,通过该传动带43驱动驱动辊41a。
通过上述移动机构,上述辊对41在对应与第1以及第2上游侧输送路的各自的下游端的第1以及第2接收位置和对应于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的送出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即,与上述切割端缘U2的下游端大致相同高度位置(行驶轨道46的下端附近位置)变成由切割单元U2接收打印纸P的第1接收位置,与上述第2供给单元U3的下游端大致相同高度位置(行驶轨道46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位置)变成由第2供给单元U3接收打印纸P的接收位置(以下,称作第2接收位置)。另一方面,与打印单元U5的上游端大致相同高度位置(行驶轨道46的上端附近位置)变成向打印单元U5送出打印纸P的送出位置。这样一来第1以及第2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和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仅按照规定距离(是通过各单元U1~U5的配置而决定的值,并被尽可能设定为小的值)分离,与此对应,在仅按照规定距离分离的第1以及第2接收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上述辊对41进行往复移动。
而且,转向单元U4按照下述构成:在第1接收位置,在通过辊对41和通过第1上游侧输送路(切割单元U2)而接收把持打印纸P后,且在通过切割装置26按照规定长度切断打印纸P后,通过上述移动机构,使按照该规定长度被切断的打印纸P向送出把持的辊对41的位置移动,并沿与在该送出位置接收该打印纸P时的打印纸P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向下游侧输送路送出。另外,转向单元U4按照下述构成:在第2接收位置通过辊对41和通过第2上游侧输送路(第2供给单元U3)接收把持打印纸P后,通过上述移动机构,使该打印纸P向送出保持的辊对41的位置移动,并沿与在该送出位置接收该该打印纸P时的打印纸P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向下游侧输送路送出。这样一来向下游侧输送路送出的打印纸P的移动方向变成与在水平方向接收时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框体朝前)。
如图2所示,在上述支撑板52的辊对41的框体前侧以及后侧分别固定有第1以及第2支撑部件56、57(在图3中省略图示),该两支撑部件位于通过辊对41被把持的打印纸P的下侧并支撑该打印纸P。该第1支撑部件56具有将打印纸P从切割单元U2在水平状态向辊对41引导的作用。在该第1支撑部件56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出打印纸P的第2纸检测传感器58。
另一方面,在上述第2支撑部件57的框体后部形成向下侧弯曲的弯曲部,该弯曲部与按压辊59对接。该按压辊59被转动自由地安装在臂60的前端部上,该臂60转动自由地被支撑在支撑板52上,并通过该按压辊59的自重按压辊59第2支撑部件57的弯曲部对接。而且,通过该第2支撑部件57的弯曲部以及按压辊59,通过辊对41被把持的打印纸P向下侧下垂并不与框体1的后部内壁面接触。即,在框体1内的转向单元U4的框体后侧(相对于辊对41,与第1以及第2上游侧输送路以及下游侧输送路相反侧的该辊对41的移动范围对应的部分),设置有通过辊对41把持的打印纸P用的空间间隔12,但如上所述通过时打印纸P向下侧下垂,可以尽可能缩小沿该空间间隔12的框体前后方向(第1以及第2上游侧输送路的延长方向)的长度。另一方面,通过使打印纸P向下侧下垂,虽然没有必要使通过辊对41把持的打印纸P用的空间间隔12向对应于上述移动范围的部分的下方(第1接收位置下侧)延长,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第1输送路,位于转向单元U4的上游侧的第1上游侧输送路以及第1接收位置被设置在比打印纸P的卷轴中心更上侧位置,该打印纸P是被放置在纸箱收容部2内的打印纸P,由此,不用增大框体1的高度便可以容易地使上述空间间隔12向下方延长。这样一来,切割单元U2的下游端(即第1接收位置)和空间间隔1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变成H,该距离H被设定为与在切割单元U2上被切断时的打印纸P的最大长度相同或比其更长。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上述第1以及第2支撑部件56、57的纸宽方向两端部分别设置有限制向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移动的限制部件,该两限制部件被构成为基于纸宽(通过检测出设置在纸箱8中的识别码得知纸宽),可以变化其间隔。如上所述,在输送2列打印纸P时,在上述两限制部件间的中央部,另一个限制部件进入到输送路上,通过这3个限制部件限制向2列地输送的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的移动。
上述打印单元U5具备:在上述纵机架6的上端位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机架7上被固定的固定台65;被设置在该固定台65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并在打印时支撑打印纸P的打印台66;与位于该打印台66上的打印纸P面对,并相对该打印纸P喷出而进行打印的打印头67。该打印台66以及打印头67构成上述打印部4。
上述打印台66不是通过风扇等从打印台66的下侧对打印纸P进行吸引并吸着保持的构成,如图4所示,其不具有吸引用孔等。在该打印台66的纸宽方向(图4所示的X方向)两端部,沿纸输送方向(Y方向)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各设6个)的槽66a按照在纸宽方向空出规定间隔并排的方式而被形成。这些各槽66a被设置在与各种尺寸的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两端位置,在各槽66a内,在从上述打印头67喷出的墨从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两端向外侧脱落时(尤其进行没有边的打印时容易向外侧脱落),用于吸收该墨的墨吸收件68被嵌入。而且,在打印台66的纸宽方向中央部,分别与后述的3各喷头单元67a的各位置对应形成有凹部66b,在该各凹部66b内嵌入墨吸收件69,该墨吸收件69在以两列输送打印纸P并进行打印时,吸收通过打印头67的各喷头单元67a预备喷出(进行打印前的试射)的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上述打印头67具有3个喷头单元67a,该3个喷头单元67a在其底面(与打印台66面对的面)多个喷墨喷嘴67b按照沿副扫描方向(纸输送方向(Y方向))成为一列的方式被形成,这3个喷头单元67a沿副扫描方向互相空出间隔并且并排。另外,虽然各喷头单元67a的喷嘴列在图4中仅记载了1列,但实际上,按照分别对应于多个颜色的墨并沿纸宽方向多个并排的方式设置。另外,喷头单元67a不需要3个,也可以是1个或2个,也可以是4个以上。
上述打印头67的上面被安装固定在驱动带70上,该驱动带70用于使该打印头67沿主扫描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图4所示的X方向))往复移动。该驱动带70沿主扫描方向延伸,并被卷在2个滑轮71上(在图1中仅表示了1个),上述滑轮71分别被配置在驱动带70两端部且旋转自由地被支撑在固定台65的上部。一方的滑轮71通过没有图示的电动电机被旋转驱动。而且,在固定台65的上部安装固定有沿驱动带70并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导轨72,打印头67通过该导轨72被引导的同时,通过驱动带70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而且,打印台66上的打印纸P通过设置在打印台66的上游侧的输送辊75按照一定的单位输送量间隙地(阶段状)沿副扫描方向被输送,在该间隙输送时的打印纸P的各停止时,打印头67沿主扫描方向进行一次扫描(一去动作或一回动作),在该扫描时,在主扫描方向的各位置,从各喷头单元67a的喷墨喷嘴67b喷出墨。即,在打印头67的一次扫描后,仅按照单位输送量输送打印纸P,其后,打印头67再次进行一次扫描后,反复进行该动作,从而打印所期望的图像。
上述输送辊75被设置在打印单元U5的上游端部(即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部,位于送出位置的辊对41(参照图5)的附近),并具有接收通过位于送出位置的辊对41而被送出的打印纸P、并向打印部4输送打印纸P的作用。该输送辊75与切割单元U2的送出辊25一样,由夹持打印纸P的1个驱动辊75a和2个从动辊75b构成,2个从动辊75b通过1个压缩螺旋弹簧76被压靠在驱动辊75a上。该驱动辊75a通过电动电机77和通过传动带78被旋转驱动。
通过上述输送辊75而被夹持的打印纸P的该夹持部分的高度位置比上述打印台66的上面还高,打印纸P被卷在驱动辊75a上的同时并相对打印台66从斜上方进入。而且,该进入了的打印纸P通过引导辊79,向与被卷在驱动辊75a上的部分的相反侧弯曲,并以打印纸P的里面与打印台66的上面大致接触的状态输送打印纸P,其中,上述导辊79按照在打印台66的上游端部并相对该上游端部在上方留有间隙的方式而被支撑。
另一方面,在打印台66的下游侧,为了构成用于向框体1的外部排出被打印的打印纸P的第3输送路,在纸输送方向相互留有间隔地设置有由驱动以及从动辊81a、81b而构成的2对压接型的排出辊81。该各排出辊81的驱动辊81a通过电动电机并通过传动带83同时被驱动。而且,下游侧的排出辊81的高度位置比上游侧的排出辊81高,在下游侧的排出辊81和上游侧的排出辊81之间设置有提升打印纸P并向下游侧的排出辊81引导打印纸P的导向部件84。
如上所述,由于打印纸P被提升至在打印台66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比打印台66的上面高的位置,打印纸P的打印台66上的部分被压靠在打印台66的上面。由此,确保了在打印台66的打印纸P的平面性。尤其从纸箱收容部2被输送出来的打印纸P,由于上述卷轴状的卷起特性,长度方向中央部卷曲以使相对两端部向打印面侧突出,但这样即使打印纸P卷曲,可使打印纸P不被吸着在打印台66上从而可以确保平面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从纸箱收容部2被输送出来的打印纸P由于在向打印台66供给前矫正上述卷曲,可以进一步提高平面性。
上述排出托盘5被设置在框体1的外部的上述排出辊81的框体前侧,并向框体1的前方突出,在其前端部设置有辅助托盘5a。该辅助托盘5a,在被排出的打印纸P的长度比排出托盘5的长度长时,通过向框体1的前方拉出,可以接住该长的打印纸P。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转向单元U4以及打印单元U5的输送辊75构成卷曲矫正装置,该卷曲矫正装置用于矫正在从纸箱收容部2被拉出且通过切割装置26按照规定长度被切割的打印纸P上由于上述卷轴状的卷起特性而产生的卷曲。另外,在从盒收容部3被输送出来的打印纸P的情况,通常由于不发生卷曲,所以卷曲矫正装置不运行。
具体而言,打印单元U5的输送辊75具有作为保持部件的作用,该保持部件用于保持在送出位置通过转向单元U4的辊对41的而被送出的打印纸P的前端部,上述辊对41以沿通过输送辊75而保持的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夹持该打印纸P。即,输送辊75在通过转向单元U4的辊对41夹持的打印纸P(通过切割装置26按照规定长度被切割的打印纸P)的送出开始后,在接收该被送出的打印纸P并夹持其前端部(接收时的后端部)时,暂时停止运行,可保持该前端部。在该输送辊75的运行停止时,转向单元U4的辊对41夹持由输送辊75而被保持的打印纸P的前端部附近。
而且,如图7所示,在处于通过上述输送辊75保持打印纸P的状态时,通过转向单元U4的移动机构使夹持打印纸P的前端部附近的辊对41向与辊对41面对的方向的驱动辊41a侧移动。由此,以向与上述卷曲相反侧弯曲的状态将打印纸P卷在该辊对41的上侧的从动辊41b上且对打印纸P的输送辊75和辊对41之间的部分赋予张力。即,由于打印纸P通过上述卷轴状的卷起特性,按照其长度方向中央部相对两端部向打印面侧突出的方式发生卷曲,并通过将其卷在打印面侧的辊的从动辊41b上,成为向与卷曲相反侧弯曲的状态。为此,使辊对41向与作为打印面相反侧的辊的驱动辊41a侧(即下侧)移动,并成为将打印纸P卷在从动辊41b上的状态。随着该辊对41的移动,打印纸P的辊对41夹持的部分从上述前端部附近向后端部侧移动。由此,打印纸P通过辊对41,在通过弯曲以使由于卷曲而突出的一侧(打印面侧)成为内侧的状态下,沿纸长方向被理顺,其结果,矫正了打印纸P的卷曲。另外,输送辊75按照下述构成:打印纸P的卷曲矫正中,在停止输送的状态下保持该打印纸P。
由上述卷曲矫正装置进行的打印纸P的卷曲矫正量通过改变向上述移动机构的辊对41的下方的移动速度可以进行调整。即,辊对41的移动速度越慢,打印纸P慢慢地被理顺卷曲矫正量变大。
或者,在移动机构的辊对41的移动时通过改变向卷起该辊对41的打印纸P的辊(在此,是从动辊41b)的该打印纸P的卷起长度,也可以可以调整打印纸P的卷曲矫正量。即,向从动辊41b的卷起长度越长卷曲矫正量越大。另外,为了这样地变更向从动辊41b的卷起长度,例如,设置将比打印纸P的里面的驱动辊41a更后端部侧的部分压靠在从动辊41b侧上的辊,通过改变该压靠量可以改变卷起长度。
或者,通过改变卷起辊对41的打印纸P的辊(从动辊41b)的直径,也可以调整打印纸P的卷曲矫正量。即,从动辊41b的直径越小卷曲矫正量越大。另外,为了这样地变更辊的直径,例如在辊的长度方向上多级设置相互直径不同的部分,通过对应于与打印纸P接触的部分而使辊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可以改变辊直径。
或者,在辊对41的下方移动中(即打印纸P的卷曲矫正中),按照使辊对41的驱动辊41a驱动的方式进行,通过改变此时的驱动辊41a的旋转速度,也可以调整打印纸P的卷曲矫正量。即,在使驱动辊41a进行逆转(按照与在送出位置送出打印纸P时相同方向进行旋转)时,需要分别设定其旋转速度和辊对41的移动速度,以使对打印纸P赋予张力,但驱动辊41a的旋转速度越慢,对打印纸P赋予的张力变得越强,使得卷曲矫正量变大。另一方面,时驱动辊41a正转时(在第1接收位置接收打印纸P且按照与向空间间隔12引入时相同方向旋转)时,驱动辊41a的旋转速度越快,对打印纸P赋予的张力变得越强,使得卷曲矫正量变大。另外,若使卷起辊对41的打印纸P的辊驱动,通过改变该辊的旋转速度,可以进一步可靠地调整打印纸P的卷曲矫正量。
上述卷曲矫正量的调整也可以在工厂等的喷墨式打印机完成后并在运出前进行,使用者也可以自由地调整。而且,喷墨式打印机自身也可以检测出打印纸P的卷曲量,并自动地进行调整。
即使打印纸P的后端部从上述辊对41分离,该辊对41按照这样的状态继续下方移动,为了接收后面的打印纸P而回到第1接收位置。即,在辊41从送出位置向第1接收位置移动时,成为矫正打印纸P的卷曲的状态。在此,切割单元U2的下游端和打印单元U5的上游端之间的距离,即第1接收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的距离L1(参照图1)被设定成与在切割单元U2被切断的打印纸P的最大长度相同或比其更长。例如在打印纸P的最大长度比上述距离L1长时,使辊对41向比第1接收位置更下方移动遍及打印纸P的大致整体进行卷曲的矫正,虽然在其后需要回到第1接收位置,但通过将上述距离L1设定成与打印纸P的最大长度相同或比其更长,所以不需要回到第1接收位置。由此,可以使辊对41的从送出位置回到第1接收位置的运行兼用于卷曲矫正运行。
另外,优选上述距离L1仅比打印纸P的最大长度长一点的设置。而且,即使上述距离L1设置成比打印纸P的最大长度短,通过利用使如上述的打印纸P向下方垂下的空间,使得框体1沿上下变大,由于遍及打印纸P的大致整体可以进行卷曲矫正,将上述距离L1设定在打印纸P的最大长度以上这一构造在喷墨式打印机中不是必须的构造。
如图8所示,该喷墨式打印机作为控制系统具备微处理器101(以下称作CPU)、通过数据线与该CPU101连接的输送控制部102、打印头控制部103、打印控制部104、半导体存储器RAM/ROM105、通信接口106、上述第1纸检测传感器20以及第2纸检测传感器58。
上述输送控制部102进行上述个单元U1~U5的各动作控制。打印头控制部103进行打印头67的动作控制。通信接口106用于在和接收块100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打印控制部104基于从接收块100通过通信接口106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用于相对打印纸P实现图像数据的打印的控制。
通过上述输送控制部102的控制,上述各单元U1~U5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动作。
在对被放置在纸箱收容部2中的打印纸P进行打印时,使转向单元U4的辊对41预先位于第1接收位置(参照图1)。然后,通过使第1供给单元U1以及供给辊17以及切割单元U2的送出辊25运行,从纸箱收容部2拉出打印纸P,并向位于第1接收位置的辊对41输送。
上述辊对41的驱动辊41a,在通过第2纸检测传感器58检测出打印纸P的前端时开始驱动,并按照图1以及图2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正转),通过切割单元U2在水平方向接收把持向框体后输送来的打印纸P。即,在驱动辊41a和从动辊41b之间夹持打印纸P。驱动辊41a继续驱动,并向框体后侧的空间间隔12引入打印纸P。然后,通过第2纸检测传感器58检测出打印纸P的前端后,基于命令信息仅通过决定的量进行输送后,切割装置26的可动刃26b运行并切断打印纸P。在该切断后驱动辊41a继续驱动,并在通过辊对41把持而被切断的打印纸P的后端部处停止。在该阶段,通过辊对41把持的打印纸P成为不被放在第1上游侧输送路(切割单元U2)上并从第1上游侧输送路切开的状态。另外,第1供给单元U1的支撑辊15以及供给辊17以及切割单元U2的送出辊25在打印纸P的切断后停止。
接着,转向单元U4的驱动带48开始运行,使把持打印纸P的辊对41向上方移动并在送出位置停止(参照图5)。由此,打印纸P从第1接收位置被输送至送出位置。
其后,辊对41的驱动辊41a按照图5中顺时针方向旋转(逆转),并在水平方向朝向框体前,向打印打印U5的输送辊75送出切断后的打印纸P。
在上述打印纸P的送出时,通过第2纸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打印纸P的前端(接收时的后端),通过该检测打印单元U5的输送辊75开始运行,由该检测,打印纸P仅按照规定量(打印纸P的前端部被夹持到输送辊75的量)被送出时,输送辊75的运行暂时停止。由此,打印纸P的前端部变成被夹持并保持在输送辊75上的状态。其后,在该保持状态下,如上所述,使夹持打印纸P的辊对41向下方移动并矫正打印纸P的卷曲(参照图7)。此时,可以使辊对41的驱动辊41a正转或逆转,也可以使其停止。但是,在使驱动辊41a逆转时,需要分别适当地设定其旋转速度和辊对41的移动速度以使对打印纸P赋予张力。
不久,虽然打印纸P的后端部从辊对41上分离,但由于打印纸P的长度与第1接收位置和送出位置之间的距离L1相同或比其短,打印纸P的后端部从辊对41分离的位置变成第1接收位置以上的高度位置。为此,在打印纸P的长度比上述距离L1短时,打印纸P的后端部从辊对41分离后,辊对41按其原来的状态继续下方移动并回到第1接收位置。假设对比上述距离L1长的打印纸P进行卷曲矫正后,由于打印纸P的后端部从辊对41上分离的位置位于比第1接收位置更下方,打印纸P的后端部从辊对41上分离后,辊对41向上方移动并回到第1接收位置。
上述辊对41回到第1接收位置后,或在回到第1接收位置前并且越过打印纸P的后端部从辊对41上分离的位置后,输送辊75在此运行,并向打印台66输送在卷曲矫正时保持的打印纸P。然后,通过输送辊75按照单位输送量间歇地搬动的同时,使打印头67沿主扫描方向移动,通过该打印头67的各喷头单元67a的喷墨喷嘴67b,相对打印台66上的打印纸P喷出墨而进行打印。
上述被打印后的打印纸P通过排出辊81,使打印面朝上侧向框体1的外部排出,并通过排出托盘5接住。
另一方面,在相对被放置在盒收容部3内的打印纸P进行打印时,预先使转向单元U4的辊对41位于第2接收位置(参照图6)。然后,通过第2供给单元U3的送出辊35的运行,从盒收容部3拉出打印纸P,并向位于第2接收位置的辊对41输送。
接着,与从纸箱收容部2拉出的打印纸P一样,在辊对41把持打印纸P的后端部后,向上方移动并在送出位置停止。由此,打印纸P从第2接收位置被输送至送出位置。其后,辊对41的驱动辊41a逆转,朝向与接收时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向打印单元U5的输送辊75送出打印纸P。
在向上述打印纸P的输送辊75送出时,通过第2纸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打印纸P的前端,通过该检测打印单元U5的输送辊75开始运行。被放置在盒收容部3中的打印纸P的情况,由于不需要进行卷曲矫正,输送辊75不停止而继续运行,并接收由转向单元U4而被送出的打印纸P,按其原来的状态向打印台66输送。另外,转向单元U4的辊对41通过第2纸检测传感器58检测出打印纸P的后端后,向下方移动并回到第2接收位置。
接着,与从纸箱收容部2拉出的打印纸P一样,通过输送辊75按照单位输送量间歇地输送打印纸P的同时,时打印头67沿主扫描方向移动从而进行打印。该被打印后的打印纸P通过排出辊81,使打印面朝上侧向框体1的外部排出,并通过排出托盘5接住。
所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作为纸输送装置的转向单元U4,该转向单元U4的辊对41在对应于第1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的第1接收位置以及对应于第2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的第2接收位置、和对应于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的送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并通过按照输送打印纸P的方式进行,对应命令信息,可以将被放置在纸箱收容部2中的长条状的打印纸P和被放置在盒收容部3中的单页状的打印纸P选择地向打印部4输送,从而求得打印处理的效率化。另外,可以比较自由地进行第1供给单元U1、切割单元U2(第1上游侧输送路)以及纸箱收容部2、以及第2供给单元U3(第2上游侧输送路)以及盒收容部3、以及下游侧输送路(打印单元U5)的配置。
另外,转向单元U4可以分别尽可能地缩短输送打印纸P的量、第1上游侧输送路的长度以及第2上游侧输送路的长度,在通过各种辊而构成的第1以及第2上游侧输送路上对打印纸P进行输送的途中,抑制涉及对该输送状态不良影响的情况,不拘泥于独立地设置2个上游侧输送路、以及使这些上游侧输送路的长度相互不同,在同样的状态下可以向打印部4输送从2个纸放置部2、3拉出的打印纸P。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具有作为转向装置的功能的转向单元U4,可以将打印纸P按照打印面朝上的状态从第1或第2上游侧输送路向下游侧输送路引导,即使是沿上下配置打印部4(下游侧输送路)以及纸放置部(第1以及第2上游侧输送路)的构成,在无需大幅度弯曲打印纸P的状态下可以向打印部4输送打印纸P。该结构,即使是呈卷轴状被卷起的打印纸P,也不会促进卷曲。另外,结合将打印纸P在打印台66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提升至比打印台66的上面高的位置的构成,即使不设置吸引装置也可以确保平面性。或通过简单的小型的吸引装置,可以充分地确保打印部4的打印纸P的平面性。而且,关于第1输送路,由于位于转向单元U4的上游侧的上游侧输送路以及第1接收位置被设置在比被放置在纸箱收容部2中的卷轴状的打印纸P的卷轴中心更上侧位置,结合从第1上游侧输送路到下游侧输送路不需要弯曲折返打印纸P这一情况,可以相互靠近设置第1上游侧输送路和下游侧输送路(在第1上游侧输送路和下游侧输送路之间没有第2上游侧输送路的情况,可以进一步靠近设置第1上游侧输送路和下游侧输送路),不光沿水平方向,沿上下方向也可以对喷墨式打印机进行压缩。所以,可以对喷墨式打印机整体进行小型化的同时,可以以低成本确保打印部4的打印纸P的平面性。而且,在盒收容部3中的单页状的打印纸P的情况,由于基本上不弯曲,所以不会产生卷曲,在不设置吸引装置的情况下或通过简单的小型的吸引装置可以充分地确保打印部4的打印纸的平面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被设置在转向单元U4以及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部上的输送辊75构成用于矫正来自纸箱收容部2的打印纸P的卷曲的矫正装置,在不独立地将卷曲矫正装置组装在喷墨式打印机上的状态下,可以更进一步可靠地确保打印部4的打印纸P的平面性并可以高水准地维持打印品质。而且,在通过辊对41夹持打印纸P的同时并向与卷曲相反侧弯曲的状态下,通过赋予张力并沿纸长度方向被理顺而对卷曲进行矫正,所以即使是有较大的卷曲的打印纸P,可以充分地矫正该卷曲。所以,可更进一步对吸引装置进行小型化,或可以干脆不要吸引装置。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转向单元U4按照下述构成,即通过移动机构,在从第1或第2上游侧输送路切开打印纸P的状态下使把持打该印纸P的辊对41向送出位置移动,所以,在向下游侧输送路的打印台66供给该打印纸P时,可以缩小并抑制向对于打印台66的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的倾斜程度,不使倾斜程度增大。即,若按照通过辊输送打印纸P的方式进行后,则即使是很小的卷轴形状等的误差也容易进行斜行,尤其使用多个辊,按照从纸箱收容部2在不切断的状态下向打印部4连续地输送打印纸P的方式进行后,受到向纸箱收容部2的打印纸P的放置状态的影响的同时,由于辊数多,在打印台66上的倾斜程度变得非常大。若按照上述方式在打印台66上打印纸P发生倾斜后,则产生打印品质低下的问题。尤其在喷墨式打印机中,喷墨喷嘴67b呈列状沿副扫描方向(纸输送方向)并排,若打印纸P沿副方向倾斜后,与喷嘴列的两端分别对应的打印纸P的位置对于主扫描方向(副方向)相互发生较大偏差,即使是很小的倾斜也会对打印品质产生影响。但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于转向单元U4被设置在第1输送路的途中,在第1接收位置接收由第1上游侧输送路输送来的打印纸P,以从第1上游侧输送路切开的状态,在输送位置并在输送后向打印台66供给,所以打印台66上的打印纸P不会受到来自纸箱收容部2的纸放置状态的影响。而且,仅通过在转向单元U4输送打印纸P的量,可以缩短由辊输送的输送路的长度,可以减少纸输送用的辊的数量。而且,由于转向单元U4也被设置在第2输送路的途中,即使是单页状的打印纸P的情况,与长条状的打印纸P一样,可以降低向打印部4的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的倾斜。所以,可以减小在打印台66上的打印纸P的倾斜,可以求得打印品质的提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相对辊对41的往复移动方向即上下方向并按照打印部4、盒收容部3、以及纸箱收容部2的顺序配置这些部件,送出位置和第1接收位置之间的间隔L1相对地变长,送出位置和第2接收位置之间的间隔相对地变短。由此,相对长条状的打印纸P,可以使辊对41从送出位置回到第1接收位置的动作兼用于卷曲矫正动作,另一方面,相对单页状的打印纸P,随着辊对41的移动距离变短,可以缩短单页状的打印纸P的输送时间。其结果,可以分别提高长条状以及单页状的打印纸P的输送效率。
而且,若预先将上述间隔L1设定为与由切断单元U2切断时的打印纸P的最大长度相同或比其更长,则可以使关于纸输送的效率、进一步打印处理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即,在上述间隔L1比上述打印纸P的最大长度短时,辊对41为了矫正长条状的打印纸P的卷曲从送出位置超过第1接收位置并进行移动后,为了接收下面的打印纸P需回到第1接收位置。与此相对,在上述间隔L1被设定与上述打印纸P的最大长度相同或比其长时,辊对41仅通过从送出位置移动至第1接收位置,遍及打印纸P的整体可以完成卷曲矫正。其结构,可以抑制辊对41的无用的移动,可以提高关于纸输送的效率。
而且,由于第1接收位置和空间间隔1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H被设定为与由切断单元U2切断时的打印纸P的最大长度相同或比其长,从纸箱收容部2被拉出且在切割单元U2上按照规定长度被切断的打印纸P通过转向单元U4的辊对41被把持在垂下的状态,此时,该打印纸P不会与划分空间间隔12的框体1的底面接触。其结果,防止对于打印纸P的曲折的发生或污染,防止打印品质的降低。
另外,由于对应与切割单元U2的下游端的第1接收位置被设置在比被放置在纸箱收容部2的打印纸P的卷轴中心更上侧位置,如上所述,结合从第1以及第2上游侧输送路到下游侧输送路不需要弯曲折返打印纸P这一情况,可以相互靠近设置第1以及第2上游侧输送路和下游侧输送路,不光沿水平方向,沿上下方向也可以对喷墨式打印机进行压缩。与此同时,通过在纸箱收容部2的框体后方产生的空出的空间,可以容易地得到第1接收位置和空间间隔1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H,可以沿上下方向对框体1进行压缩。所以,可以对应于长条打印(长度比较长的打印)而构成喷墨式打印机的同时,可以使喷墨式打印机整体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照沿上下方向并排的方式配置纸箱收容部2、盒收容部3以及打印部4,对应于这些上下位置并按照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转向单元U4的辊对41,所以使框体纵长并缩短框体1的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的长度。而且,由于按照打印纸P沿框体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而进行,所以尤其可以缩短框体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所以,可以以狭窄的空间容易地设置打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照一个一个地设置纸箱收容部2以及盒收容部3的方式进行,但也可以2个以上地设置纸箱收容部2以及/或盒收容部3。
例如,如图9所示的喷墨式打印机表示了设置用于放置相互不同的纸宽的打印纸P的第1~第3的3个纸箱收容部2a、2b、2c的例子。在该喷墨式打印机中,第1纸箱收容部2a被配置在下方位置、第2以及第3纸箱收容部2b、2c被设置在上方位置的同时,按照沿左右方向并排配置第2以及第3纸箱收容部2b、2c。如图9所示,由于具备转向单元U4,由于提高各纸箱收容部2a、2b、2c的配置自由度,可以沿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并排配置2个以上的纸箱收容部2a、2b、2c。
在图9中,虽然省略了切割单元U2的图示,切割单元U2也可以设置在各的框体后侧,也可以设置在各纸箱收容部2a、2b、2c的内部。
另外,对应于沿左右方向并排配置上述第2以及第3纸箱收容部2b、2c,在如图9所示的喷墨式打印机中,按照沿横轨道44并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构成其转向单元U4(纸输送装置)的辊对41的同时,并按照沿纵轨道(行驶轨道)46并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构成其横轨道44。由此不光沿上下方向,辊对41也可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在分别对应于上述第2以及第3纸箱收容部2b、2c的第2以及第3接收位置上,虽然打印纸P的纸宽方向的中央成为相对打印台66的中央(主扫描方向的中央)沿纸宽方向发生偏移的状态,但由于可以辊对41沿上下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在送出位置(参照输送辊75)上,可使各打印纸P的纸宽方向的中央与打印台66的中央一致并向在图9中没有图示的打印部送出。
在图9所示喷墨式打印机中,与图1所示的喷墨式打印机一样,可以比较自由地配置各纸箱收容部2a、2b、2c,并基于命令信息可以选择地向打印部4输送被放置在各纸箱收容部2a、2b、2c中的打印纸P,并可以相对地缩短对应于各纸箱收容部2a、2b、2c的上游侧输送路的长度。而且,在图9所示喷墨式打印机中,可以使分别相对于第1~第3的3个纸箱收容部2a、2b、2c的上游侧的输送路的长度互相相等,并抑制打印纸P的输送条件在多个上游侧输送路间产生差异。由此,求得打印品质的均一化。即,特定的打印纸P的打印相对其他的打印纸P的打印不会相对地降低品质。
沿左右方向并排地配置图9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纸放置部的构成,并非是可以使辊对41沿上下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必须的构成。例如,若辊对41具有在沿左右方向并排的各接收位置仅可以把持打印纸P的长度,即使辊对41是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转向单元的构成(即图2以及图3所示的转向单元U4),可以选择地输送被放置在各纸放置部中的打印纸P。此时,虽然在每张打印纸P上纸宽方向的中央相对打印台66的中央发生偏移,但打印部4只要对应于打印台66的打印纸P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实行打印控制就可以。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有如下的构成,即,沿上下方向并排配置纸箱收容部2以及盒收容部3以及打印部4,对应于第1以及第2接收位置和送出位置沿上下方向并排,并使转向单元U4的辊对41沿上下方向移动,但转向单元U4并非限定于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只要是对应于第1以及第2接收位置和送出位置的配置的构成就可以。例如,沿水平方向并排2个以上的纸放置部以及打印部,在沿水平方向并排配置2个以上的接收位置以及送出位置的构成中,只要是按照其辊对41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构成转向单元U4就可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转向单元U4中,通过辊对41构成由上游侧输送路接收把持打印纸P的把持部件,但只要是从厚度方向两侧夹住把持打印纸P的构成,无论什么样的构成都可以。此时,只要独立设置进行打印纸P的引入以及送出的辊等的引入以及送出机构就可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设置1个盒收容部3,但也可以设置2个以上的盒收容部3。此时,优选被放置在盒收容部3中的单页状的打印纸P的长.度相互不同、并按照从被放置的单页状的打印纸P的长度长的顺序从上方向相反并排配置2个以上的盒收容部3。由此,长度长的单页状的打印纸P的接收位置相对变高、长度短的单页状的打印纸P的接收位置相对变低,另一方面,作为上述空间间隔12(被那持在辊对41上的打印纸P向下侧垂下用的空间)可以利用在沿上下并排的盒收容部3的框体后方产生的空间,可以沿上下方向对框体1进行压缩。另外,也可以设置2个以上纸箱收容部2。
而且,在上述喷墨式打印机中,例如图10所示,也可以不设置纸箱收容部2,而设置2个以上的盒收容部(在图例中第1~第5的5个盒收容部3a~3e)。按照被放置的单页状的打印纸P的长度长的顺序从上方向下方并排配置该第1~第5的5个盒收容部3a~3e,连接各盒收容部3a~3e的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和空间间隔1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即第1~第5的接收位置和空间间隔1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H1~H5被分别设定为在其接收位置接收单页状纸的长度以上。由此,在转向单元U4的辊对41把持打印纸P时,该打印纸P不与框体1的底面接触。而且,由于按照被放置的单页状的打印纸P的长度长的顺序从上方向下方并排配置第1~第5的盒收容部3a~3e,长度比较长的单页状的打印纸P被放置在位于相对上方的盒收容部中(例如第1或第2盒收容部3a、3b)。由此,作为上述空间间隔12可以利用第1~第5的盒收容部3a~3e的后方空间,可以沿上下方向对框体1进行压缩。
另外,虽然上述纸箱收容部2以及盒收容部3的并排顺序怎样都可以,但在沿上下并排这些收容部2、3时,若将纸箱收容部2配置在比1个或2个以上的盒收容部3更下方位置、对应于连接纸箱收容部2的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的接收位置设置在比被放置在该纸箱收容部2中的卷轴状的打印纸P的卷轴更上侧位置,则在相对辊对41的与纸箱收容部2相反一侧上,仅以纸箱收容部2的卷轴状的打印纸P的大小(卷轴直径)的量产生空出的空间,作为上述空间间隔12可以有效地利用该空间。
另一方面,若将1个或2个以上的盒收容部3配置在比纸箱收容部2更下方位置,则随着纸箱收容部2的配置位置成为上方位置,连接该纸箱收容部2的上游侧输送路的下游端的位置相对变高,并作为上述空间间隔12可以利用在相对辊对41与盒收容部3相反一侧产生的空间,且也可对应与相当长的打印纸P的打印,并可沿上下方向对喷墨式打印机进行压缩。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按照通过使辊对41从送出位置向下方(接收打印纸P的第1接收位置一侧)移动而进行卷曲的矫正的方式进行,但在打印纸P向与上述实施相反一侧卷曲(长度方向中央部相对两端部向里面侧突出)时,可以通过使辊对41从送出位置向上方(与第1接收位置相反一侧)移动而进行卷曲的矫正。此时,打印纸P以向与卷曲相反一侧弯曲的状态被卷在辊对41的下侧的辊,即驱动辊41a上。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卷曲矫正装置的保持部件,使用了接收通过位于送出位置的辊对41而送出的打印纸P并向打印部4输送的输送辊75,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由沿厚度方向可以把持打印纸P的把持部件构成。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由兼用做转向装置以及卷曲矫正装置的转向单元U4构成本发明的纸输送装置,本发明的纸输送装置也可以不具有作为转向装置或卷曲矫正装置的功能。例如,相对辊对41在与多个上游侧输送路相反一侧配置下游侧输送路也可以。此时,纸输送装置在送出位置与接收打印纸P时的打印纸P的移动方向同向并向下游侧输送路送出。即,纸输送装置可以按下述构成:具有通过移动机构在第1至第n(n是2以上的自然数)的接收位置和对应于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的送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把持部件,在上述第1至第n的任意接收位置上通过上述把持部件接收把持通过该上游侧输送路而输送来的打印纸P,并且通过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把持部件从上述接收位置向送出位置移动,且在该送出位置上将上述把持的打印纸向上述下游侧输送路送出。
若使用本发明的纸输送装置,便可以容易地构成卷曲矫正装置。即,在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部,预先设置保持打印纸P的前端部的保持部件,该打印纸P是在送出位置通过纸输送装置被送出的打印纸P,在送出位置将打印纸P向下游侧输送路开始送出后,在处于通过上述保持部件保持打印纸P的前端部的状态时,通过移动机构,并仅通过使夹持该打印纸P的前端部的附近的辊对41从送出位置向接收该打印纸P的接收位置一侧或与其相反一侧移动就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按照纸输送装置的移动机构使辊对41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但并非限定于此,辊对41的移动方向(即辊对41面对的方向)只要按照纸输送装置、保持部件、上游侧输送路、下游侧输送路等的位置关系合适地设定就可以。但是,按照上述实施方式配置纸输送装置、保持部件、上游侧输送路、下游侧输送路等,可以对喷墨式打印机整体进行压缩的最为理想。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本发明的喷墨式打印机是适用于在相片打印系统使用的构成,但只要是按照将打印纸P(被卷在卷轴状的长条状的打印纸或单页状的打印纸)从纸放置部向打印部4输送的方式而进行的喷墨式打印机,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任何构成。

Claims (3)

1.一种喷墨式打印机,其具备:
分别放置打印纸的第1至第n的纸放置部;
第1至第n的上游侧输送路,其用于拉出并输送分别被放置在该第1至第n的纸放置部的打印纸;
打印部,其对所述打印纸的打印面进行打印;
1个下游侧输送路,用于向所述打印部输送所述打印纸,
其中:
还具备纸输送装置,所述纸输送装置具有把持部件,该把持部件通过移动机构在与所述第1至第n的上游侧输送路的各自的下游端对应的第1至第n的接收位置、和与所述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对应的送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所述纸输送装置构成为:在所述第1至第n的任意接收位置上通过所述把持部件接收并把持由该上游侧输送路输送来的打印纸,同时通过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把持部件从所述接收位置向送出位置移动,并且在该送出位置上将所述把持的打印纸向所述下游侧输送路送出,
这里,n是2以上的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打印机,其中,
所述第1至第n的上游侧输送路按照沿上下方向并排的方式设置的同时,还按照以打印面朝上的状态输送所述打印纸的方式构成,
所述下游侧输送路比所述任意上游侧输送路都靠上侧,该下游侧输送路按照以打印面朝上的状态向与所述上游侧输送路相反方向输送所述打印纸的方式构成,
所述纸输送装置构成为:在所述第1至第n的任意接收位置上通过所述把持部件接收并把持由该上游侧输送路输送来的打印纸,并且通过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把持部件从所述接收位置向位于其上侧的所述送出位置移动,且在该送出位置上将所述把持的打印纸与所述接收时的打印纸的移动方向反向地向所述下游侧输送路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打印机,其中,
将第1至第n的纸放置部中至少1个设为纸箱收容部,所述纸箱收容部放置呈卷轴状卷起的长条状的打印纸,
在拉出并输送被放置在所述纸箱收容部中的打印纸的上游侧输送路上,配置按照规定长度切断该打印纸的切断装置,
所述纸输送装置的把持部件是绕各自中心轴自由地正逆旋转且相互面对并在其间夹持所述打印纸的辊对,
在所述下游侧输送路的上游端部设置有保持在所述送出位置通过所述纸输送装置送出的打印纸的前端部的保持部件,所述打印纸是,
所述纸输送装置,在将由所述切断装置按照规定长度切断的打印纸在所述送出位置向所述下游侧输送路开始送出后,在处于通过所述保持部件保持该打印纸的前端部的状态时,通过所述移动机构,使夹持该打印纸的前端部附近的所述辊对从所述送出位置向接收该打印纸的接收位置一侧或与其相反一侧移动,使该打印纸的该辊对夹持的部分从所述前端部的附近向后端部侧移动,从而使该打印纸沿长度方向理顺,矫正由所述卷轴状的卷起特性引起的卷曲。
CNB2005101164620A 2004-10-27 2005-10-20 喷墨式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82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12669 2004-10-27
JP2004312587 2004-10-27
JP2004312507 2004-10-27
JP2004312507A JP4507825B2 (ja) 2004-10-27 2004-10-27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4312630 2004-10-27
JP2004312567 2004-10-27
JP2004312545 2004-10-27
JP2004312602 2004-10-27
JP2004324141 2004-11-08
JP2004324143 2004-11-08
JP2004324139 2004-1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5720A true CN1765720A (zh) 2006-05-03
CN100478265C CN100478265C (zh) 2009-04-15

Family

ID=36718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1646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8265C (zh) 2004-10-27 2005-10-20 喷墨式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507825B2 (zh)
CN (1) CN100478265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7461A (zh) * 2009-02-26 2010-09-01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2343727A (zh) * 2010-07-27 2012-02-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目标物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3158356A (zh) * 2011-12-14 2013-06-19 株式会社宫腰 数字印刷方法及其装置
WO2014012341A1 (zh) * 2012-07-19 2014-01-23 Li Huarong 一体化双通道数码印刷设备
CN104742538A (zh) * 2010-09-10 2015-07-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纸输送装置以及打印装置
CN108750772A (zh) * 2018-06-13 2018-11-06 安徽天斯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打印机用自动送纸装置
CN109862203A (zh) * 2019-03-29 2019-06-07 富士施乐实业发展(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83314A (ja) * 2019-05-08 2020-11-12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機
EP4450438A1 (en) * 2021-12-14 2024-10-23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03494D0 (en) * 1984-02-10 1984-03-14 Bates W & A Ltd Handling sheet material
JPH0592828A (ja) * 1991-10-01 1993-04-16 Hitachi Ltd 帳票類搬送機構
JP2000289904A (ja) * 1999-04-07 2000-10-17 Fuji Xerox Co Ltd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87773B2 (ja) * 1999-07-23 2005-08-24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複列画像露光装置
JP4560754B2 (ja) * 2000-09-14 2010-10-13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画像露光装置
JP2002211055A (ja) * 2001-01-22 2002-07-31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3237156A (ja) * 2002-02-21 2003-08-27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4075300A (ja) * 2002-08-20 2004-03-11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82440A (ja) * 2002-12-05 2004-07-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記録ヘッド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7461A (zh) * 2009-02-26 2010-09-01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2343727A (zh) * 2010-07-27 2012-02-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目标物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2343727B (zh) * 2010-07-27 2016-08-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目标物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4742538A (zh) * 2010-09-10 2015-07-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纸输送装置以及打印装置
CN103158356A (zh) * 2011-12-14 2013-06-19 株式会社宫腰 数字印刷方法及其装置
CN103158356B (zh) * 2011-12-14 2016-03-23 株式会社宫腰 数字印刷方法及其装置
WO2014012341A1 (zh) * 2012-07-19 2014-01-23 Li Huarong 一体化双通道数码印刷设备
CN108750772A (zh) * 2018-06-13 2018-11-06 安徽天斯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打印机用自动送纸装置
CN109862203A (zh) * 2019-03-29 2019-06-07 富士施乐实业发展(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78265C (zh) 2009-04-15
JP2006123260A (ja) 2006-05-18
JP4507825B2 (ja)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65720A (zh) 喷墨式打印机
US10723153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231359C (zh) 薄片进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689944A (zh) 记录介质馈送器和图像记录装置
CN1840451A (zh) 供纸装置和具有这种供纸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CN1765716A (zh) 记录材料导向装置及记录设备
CN1443700A (zh) 片材分割卷取装置
CN101062619A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20190070855A1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12115789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956847A (zh) 用于将至少一个材料带或至少一个带束牵引到折页机中的装置和方法
CN1649787A (zh) 用于在供纸器中叠盖纸张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向印刷机提供叠盖纸张
CN1194865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48862C (zh) 记录装置
US5975182A (e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folded printed sheets
CN1532066A (zh) 卷状记录介质的盒带和成像设备
JP2005306559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CN1486854A (zh) 自动供给装置和具有该自动供给装置的记录装置
JP7140877B1 (ja) 記録装置
JP460468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333575B2 (ja) プリンタ
JP445785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33355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33355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449743B2 (ja) 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