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7583B - 工件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件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7583B
CN1757583B CN2005101064618A CN200510106461A CN1757583B CN 1757583 B CN1757583 B CN 1757583B CN 2005101064618 A CN2005101064618 A CN 2005101064618A CN 200510106461 A CN200510106461 A CN 200510106461A CN 1757583 B CN1757583 B CN 17575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transport platform
disintegrating slag
scraping
conveyanc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064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7583A (zh
Inventor
福泽干夫
小平晃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WEL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WEL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WEL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YO WELL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7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7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57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7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pneumatic, e.g. suction, grip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除去附着在输送台的背面上的尘土和碎渣的工件输送系统。工件输送系统备有底座(2)和设置在底座(2)上的输送台(3),在输送台(3)的周缘部上设置有多个工件收纳孔(4)。在底座(2)上的工件排出部(B)到工件供给部(A)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碎渣承接槽(5a)。该碎渣承接槽(5a)设置在与没有收纳工件(W)的工件收纳孔(4)相对应的部分上,附着在输送台(3)的背面(3a)上的尘土和碎渣落到该碎渣承接部(5a)中并被除去。

Description

工件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底座和输送台的工件输送系统,特别是涉及能够除去附着在输送台背面的金属粉或从工件排出的电极碎渣等的工件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图7和图8对现有的工件输送系统进行说明。其中,图7是表示现有的工件输送系统的图,图8是表示收纳在工件收纳孔中的工件的、输送台径向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在工件输送系统100中,片状的电子零件等工件W从工件供给部A通过未图示的工件供给机构收纳到在底座102上转动的输送台3的工件收纳孔4内。工件收纳孔4内的工件W,如图8所示那样由输送台3输送,在到达最终的工件排出部B之前的期间内进行检查和测定,根据其结果而从各自的排出位置排出。
在输送台3的背面3a、与底座102的正面102a之间,在输送台3的背面3a上设置有与工件收纳孔4连通并且沿输送台3的径向延伸的吸引槽13。在该吸引槽13上连接着环状的真空吸引槽9,所述真空吸引槽9经由真空配管9a连接在真空发生源上。工件W被吸引保持在工件收纳孔4内,利用真空吸引槽9的负压,底座102和输送台3彼此紧贴,在该状态下,输送台3在底座102上转动。
但是,在将工件W收纳到工件收纳孔4内时,有时工件W会与底座102冲撞,或是工件W的电极Wa与底座102摩擦,从而导致工件与用于进行特性测定的未图示的测定探头摩擦。在这种情况下,会从工件W的电极Wa排出电极碎渣等微细粉末,该微细的粉末由真空吸引槽9产生的负压吸引而从工件收纳孔4进入到底座102与输送台3之间,并附着在输送台3的背面3a上。在这种情况下,输送台3的旋转变得不稳定,输送台3的背面3a与底座102的正面102a之间的间隙逐渐扩大,从而有可能产生因真空泄漏引起的动作不良。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次都需要进行下述伴随着机器停止的作业,即将输送台3从底座102上卸下来除去输送台3的背面3a上的碎渣、或清扫底座102的正面102a等,这会成为运转率降低和维修费用增加的原因。
另外,上述碎渣材料以片状电子零件的电极材料(特别是表面材料)为主,在其中混入尘土等,碎渣便附着形成为延伸的状态。
作为电极的表面材料,除了焊锡等软质材料之外,还有镍、钯等硬质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除去进入到底座和输送台之间的金属粉及电极碎渣等的工件输送系统。
本发明是一种工件输送系统,其具有工件供给部和工件排出部,其特征在于,备有:底座;输送台,其旋转自如地配置在底座上,在周缘部附近具有多个工件收纳孔;输送台的工件收纳孔贯通输送台地形成,在从底座上的工件排出部至下游侧的工件供给部之间的部分中的、与没有收纳工件的工件收纳孔相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从底座的正面陷入的碎渣承接槽,在碎渣承接槽上连接有对碎渣承接槽内始终吸引的真空机构。
本发明是具有下述特征的工件输送系统,即,在碎渣承接槽中,在输送台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刮取输送台背面的碎渣的截面呈直角的边缘。
本发明是具有下述特征的工件输送系统,即,在碎渣承接槽内设置有刮取夹具,所述刮取夹具具有刮取输送台背面的碎渣的刮取板。
本发明是具有下述特征的工件输送系统,即,工件收纳孔在输送台上呈环状地设置有一列以上,在碎渣承接槽中,设置有与各列工件收纳孔相对应的刮取板。
本发明是具有下述特征的工件输送系统,即,工件收纳孔环状地设置在输送台上,在碎渣承接槽中,与环状设置的工件收纳孔相对应地连续设置有多个刮取板。
本发明是具有下述特征的工件输送系统,即,在刮取夹具上形成有狭槽,刮取板以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在该狭槽内。
本发明是具有下述特征的工件输送系统,即,在刮取夹具上形成有一对狭槽,刮取板形成为コ字状并且以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在一对狭槽内。
本发明是具有下述特征的工件输送系统,即,在刮取板上,设置有从上表面降下的上方切口。
本发明是具有下述特征的工件输送系统,即,在刮取板上,设置有从上表面降下的上方切口和与刮取夹具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下方切口。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使附着在输送台的背面上的尘土和碎渣落入碎渣承接槽内并将其除去。因此,尘土和碎渣不会附着并堆积在输送台的背面上。因此,不需要伴随着机器停止进行输送台背面的清扫,从而可以大幅提高机器的运转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工件输送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工件输送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工件输送系统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工件输送系统的刮取夹具的图。
图5是表示刮取夹具的变形例的图。
图6是表示刮取夹具的另一变形例的图。
图7是表示现有的工件输送系统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现有的工件输送系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和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工件输送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图。
其中,图1是工件输送系统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C-C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工件输送系统1具有:被供以工件W(参照图8)的工件供给部A、和排出工件W的工件排出部B。这样的工件输送系统1备有:具有正面2a的底座2、和旋转自如地配置在底座2的正面2a上的输送台3。
其中,输送台3具有与底座2的正面抵接的背面3a,在其周缘部附近以相等间隔设置有两列圆周状(环状)的多个工件收纳孔4。该输送台3的工件收纳孔4沿上下方向贯通输送台3地设置。
进而,各工件收纳孔4分别经由吸引槽13(图8)而与底座2侧的环状的真空吸引槽9连通,所述吸引槽13分别与工件收纳孔4对应地设置在输送台3的背面3a上。
另外,工件输送系统1具有:由未图示的工件供给机构供给工件W的工件供给部A、进行电气特性的测定等的工件处理部D、和通过未图示的排出机构在规定位置上将工件收纳孔4内的工件W排出的工件排出部B。在所有工件W都被排出了的工件排出部B与工件供给部A之间的、没有收纳工件W的工件收纳孔4所通过的底座2上,也就是底座2上的、与没有收纳工件W的工件收纳孔4相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碎渣除去装置5。
如图2所示,碎渣除去装置5具有从底座2的正面2a陷入的碎渣承接槽5a,该碎渣承接槽5a经由连通槽6和吸引孔7而与真空发生源7a连通,使得碎渣承接槽5a始终进行吸引。
下面,对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1中,从工件供给部A供给来的工件W由设置在底座2上的吸引槽9的负压吸引,如图8所示那样收纳在工件收纳孔4内,伴随着输送台3的旋转而被输送。从工件供给部A收纳到工件收纳孔4内的工件W,在到达工件排出部B之前的期间内,在工件处理部D处接受电气特性的测定等处理,之后,基于测定结果而分别在规定排出部被排出,在工件排出部B处,所有的工件W均被排出,工件收纳孔4变空。
其间,在设置于底座2上的吸引槽9的负压的作用下,输送台3本身也被吸引,因此如图2所示那样,底座2的正面2a和输送台3的背面3a在互相大致紧贴的状态下滑动接触。而且,底座2的正面2a和输送台3的背面3a在碎渣承接槽5a内的负压作用下更加紧贴。在碎渣承接槽5a中的、位于输送台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碎渣承接槽5a与底座2的正面2a之间的角部上,设置有截面呈直角的边缘5b。
附着在输送台3的背面3a上的尘土或碎渣因输送台3的背面3a剐在底座2的边缘5b上而被刮取下来,之后,通过真空吸引被吸引到碎渣承接槽5a中,其后,从碎渣承接槽5a经由连通槽6和吸引孔7而被排出到外面。
下面,根据图3(a)、图3(b)以及图4(a)、图4(b)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3(a)、图3(b)以及图4(a)、图4(b)所示,在碎渣承接槽5内设置有由刮取板8a构成的刮取夹具8。刮取板8a的边缘8b配置成与底座2的正面2a为同一平面。由碎渣承接槽5a的负压吸引的输送台3的背面3a还紧贴在刮取板8a的边缘8b上,从而尘土和碎渣除了被碎渣承接槽5a的边缘5b刮取之外还被刮取板8a的边缘8b刮取。
其中,图3(a)是表示承接槽的俯视图,图3(b)是表示承接槽的剖视图。图4(a)是表示刮取夹具的俯视图,图4(b)是刮取夹具的剖视图。
在图3(a)、图3(b)以及图4(a)、图4(b)中,对于与图1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3(a)、图3(b)以及图4(a)、图4(b)所示,在各碎渣承接槽5a内,与两列工件收纳孔4对应地,对于每列分别设置有一个刮取板8a,共计两个,具有一对刮取板8a的刮取夹具8通过螺栓15固定在各碎渣承接槽5a内。
下面示出刮取夹具的变形例,在图3(a)、图3(b)以及图4(a)、图4(b)中,示出了下述例子,即在各碎渣承接槽5a内与两列工件收纳孔4对应地,对于每列分别设置有一个刮取板8a,共计两个,但是也可以如下构成刮取夹具8,即,在各碎渣承接槽5a内,与各列工件收纳孔4对应地设置连续的两个刮取板8a,这样在各碎渣承接槽5a内设置共计4个刮取板。
其中,图5(a)是刮取夹具的俯视图,图5(b)是刮取夹具的剖视图。通过这样与各列工件收纳孔4对应地设置连续的两个刮取板8a,即使输送台3伴随着工件W的微细化而薄板化,从而输送台3可能因为碎渣承接槽5a的真空吸引而产生变形,也可以通过设置连续的两个刮取板8来防止输送台3的变形,可以可靠地刮取尘土和碎渣。
在图5(a)、图5(b)中,尘土和碎渣由设置在碎渣承接槽5a内的4个刮取板8a各自的边缘8b刮取。
图4(a)、图4(b)及图5(a)、图5(b)所示的刮取夹具8,如图3所示那样通过螺栓15固定在底座2上。这样,为了在尺寸方面精密地制造刮取夹具8,使用稳定的钢材作为刮取夹具8的材料,而且,通过对刮取板8a进行淬火以使其具有耐久性,可以实现硬度的上升。
下面,根据图6(a)、图6(b)、图6(c)对刮取夹具的另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其中,图6(a)是刮取夹具的俯视图,图6(b)是图6(a)的E-E剖视图,图6(c)是图6(a)的F-F剖视图。
如图6(a)、图6(b)、图6(c)所示,刮取夹具10通过螺栓15固定在底座2上,而且刮取夹具10具有设置在两侧的一对狭槽11、11。在这一对狭槽11、11内,以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有具有两个边缘10b的コ字状的刮取板10a。
コ字状的刮取板10a在狭槽11、11内由弹簧12向上方施力,而且在刮取板10a上形成有:从刮取板10a的上表面下降的上方切口10c、和在与刮取夹具1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下方切口10d。其中,上方切口10c是用于使被真空吸引的碎渣的流动顺畅的切口,下方切口10d是用于使得在刮取板10a沿上下方向振动之时不会与刮取夹具10的其他部分产生干涉的切口。
在图6(a)、图6(b)、图6(c)所示的刮取夹具10中,作为刮取板10a的材料,例如即使是耐磨损性不强、加工精度也不好而且如塑料材料那样具有吸湿性、尺寸精度不好的材料也可以采用。
另外,对于用于刮取夹具10的弹簧12的强度,如果以刮取输送台3上的碎渣的力表示,则优选地设为,可以使刮取板10a与输送台3接触,而且是使输送台3克服真空吸引而上浮的力以下。

Claims (9)

1.一种工件输送系统,其具有工件供给部和工件排出部,其特征在于,备有:
底座;
输送台,其旋转自如地配置在底座上,在周缘部附近具有多个工件收纳孔;
输送台的工件收纳孔贯通输送台地形成,
在从底座上的工件排出部至下游侧的工件供给部之间的部分中的、与没有收纳工件的工件收纳孔相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从底座的正面陷入的碎渣承接槽,
在碎渣承接槽上连接有对碎渣承接槽内始终吸引的真空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碎渣承接槽中,在输送台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刮取输送台背面的碎渣的截面呈直角的边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碎渣承接槽内设置有刮取夹具,所述刮取夹具具有刮取输送台背面的碎渣的刮取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件收纳孔在输送台上呈环状地设置有一列以上,
在碎渣承接槽中,设置有与各列工件收纳孔相对应的刮取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件收纳孔环状地设置在输送台上,
在碎渣承接槽中,与环状设置的工件收纳孔相对应地连续设置有多个刮取板。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刮取夹具上形成有狭槽,刮取板以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在该狭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刮取夹具上形成有一对狭槽,刮取板形成为コ字状并且以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在一对狭槽内。
8.如权利要求6或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刮取板上,设置有从上表面降下的上方切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刮取板上,设置有从上表面降下的上方切口和与刮取夹具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下方切口。
CN2005101064618A 2004-09-27 2005-09-27 工件输送系统 Active CN17575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0031/04 2004-09-27
JP2004280031A JP4469945B2 (ja) 2004-09-27 2004-09-27 ワーク搬送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7583A CN1757583A (zh) 2006-04-12
CN1757583B true CN1757583B (zh) 2010-09-29

Family

ID=36230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064618A Active CN1757583B (zh) 2004-09-27 2005-09-27 工件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469945B2 (zh)
KR (1) KR101122178B1 (zh)
CN (1) CN1757583B (zh)
TW (1) TW20061911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28589B2 (ja) * 2006-10-10 2012-09-19 株式会社 東京ウエルズ ワーク排出装置
JP4807890B2 (ja) * 2009-07-13 2011-11-02 ハイメカ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整列装置および整列方法
CN103508183A (zh) * 2012-06-19 2014-01-15 台湾暹劲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送料装置及其应用设备
CN107098140B (zh) * 2017-03-31 2019-04-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运载体清洁装置和方法
JP7306368B2 (ja) * 2020-12-16 2023-07-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搬送体、電子部品の搬送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の測定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5323Y (zh) * 2003-07-11 2004-08-25 栾学信 金刚石切割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18420A (ja) * 1987-03-04 1988-09-12 Tokai Rubber Ind Ltd ベルトクリ−ナ
JP3714198B2 (ja) * 2001-05-25 2005-11-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ペースト吐出装置
JP3925337B2 (ja) * 2002-07-22 2007-06-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ップ部品の搬送保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5323Y (zh) * 2003-07-11 2004-08-25 栾学信 金刚石切割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3-218420A 1988.09.12
JP特开2002-263867A 2002.09.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58381B (zh) 2012-02-21
KR101122178B1 (ko) 2012-03-19
CN1757583A (zh) 2006-04-12
JP4469945B2 (ja) 2010-06-02
TW200619116A (en) 2006-06-16
KR20060051511A (ko) 2006-05-19
JP2006089268A (ja) 200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7583B (zh) 工件输送系统
TW513900B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handler
US2008021307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and Transporting Substrates
WO2005076342A1 (ja) 非接触搬送装置
TW200300710A (en) Color sorting apparatus for granular objects with function to sorting outforeign magnetic metal matters
EP1978413A3 (en) Toner container and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ice
CN102271863A (zh) 具备废弃物回收装置的机械加工装置以及机械加工方法
JP2008162682A (ja) 湿性物貯留ホッパーの定量排出装置とその排出補助付設物
CN104826821B (zh) 片式电子部件检查选别装置
JP2009226465A (ja) 金属切削屑の圧縮装置
KR20090021668A (ko) 컨베이어 벨트의 세척장치
RU2319653C2 (ru) Шлюзовый питатель для сыпуч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например титановой губки
JP2018187597A (ja) 塗布装置、塗布方法およびノズル
JP2005028285A (ja) 微小磁性物除去装置
WO2016072314A1 (ja) 電子部品の搬送装置
CN208597707U (zh) 一种金属探测装置
WO2016016943A1 (ja) 部品供給装置
CN214235040U (zh) 一种防止物料掉落的垃圾分拣线
JP2006036422A (ja) ワーク搬送装置
JP2007076819A (ja) 振動ボウルおよび振動ボウルフィーダ並びに真空蒸着装置
JP4243236B2 (ja) ドラム型磁力選別装置
CN220549644U (zh) 一种镍矿传送皮带刮料装置
CN210884053U (zh) 带式输送装置及分选机
JP4920508B2 (ja) 移載機
CN100470753C (zh) 工件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