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5529A - 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5529A
CN1755529A CNA2005101057510A CN200510105751A CN1755529A CN 1755529 A CN1755529 A CN 1755529A CN A2005101057510 A CNA2005101057510 A CN A2005101057510A CN 200510105751 A CN200510105751 A CN 200510105751A CN 1755529 A CN1755529 A CN 1755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latent image
image
magnetic mono
component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057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4130C (zh
Inventor
川田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55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5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41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413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3Magnetic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3Magnetic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31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magnet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3Magnetic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31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magnetic components
    • G03G9/0832Met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3Magnetic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31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magnetic components
    • G03G9/0833Oxides

Abstract

提供在跳动显影方式中使用具有规定范围内的粗粉分布度(S)的调色剂,来抑制潜像载持体上的选择显影,能够连续长时间维持图像特性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及使用该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方法。是利用显影剂载持体使潜像载持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跳动显影方式中使用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在由至少含有粘结树脂、磁性粉的调色剂粒子构成的同时,该调色剂粒子的粗粉分布度(S)满足下述关系式(1)粗粉分布度(S)=50-A/2≥17[体积%μm] (1),A:比体积基准D50大2μm或更大的粗粉的体积%。

Description

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及使用该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方法。
特别是关于在采用跳动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具有规定范围内的粗粉分布度(S)的调色剂,来抑制潜像载持体上的选择显影,能够连续长时间维持良好的图像特性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及使用该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在电子照相法、静电记录法等中,利用电晕带电等使由光导电性感光体、电介质等构成的潜像载持体上带电,使用调色剂等的显影剂使利用激光、LED等进行曝光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可见化,或者通过反转显影使静电潜像可见化,而得到高品质的图像。
通常,就适用于这些显影法的调色剂而言,使用的是,在作为粘结剂的热塑性树脂(粘结树脂)中混合作为着色剂或带电控制剂的染料、颜料、混合作为脱模剂的石蜡以及磁性材料等进行混炼、粉碎、分级而形成的平均粒径5~15μm的调色剂粒子。而且,为了对调色剂赋予流动性、进行调色剂的带电控制或者提高洁净性,在调色剂中添加二氧化硅或氧化钛等无机粉末、无机金属微粉末。另外,作为显影方式,已知有使用调色剂和铁粉等的载体的双组分显影方式和不使用载体而在调色剂内部含有磁性体的磁性单组分显影方式。
更具体地说,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磁刷法、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瀑布显影法和粉雾法、毛刷显影法等许多显影法是已知的。使用这些双组分显影剂的方法,在初期比较稳定,能够提供品质良好的图像,但在连续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发生载体的劣化,即发生失去效力的现象,载体的带电赋予能力降低,连续长时间得不到品质良好的图像等问题,或调色剂和载体的混合比难以保持一定,因此具有缺乏长期耐久性这样的共同的缺点。
因此,提出了各种使用仅由调色剂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的显影方法,其中一般采用的是,使用磁性调色剂的磁性单组分显影方式(参照专利文献3~5)。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287406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2618552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390925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特开昭55-18656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3-1620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内部具备磁性体的导电性显影剂载持体上保持导电性磁性调色剂,使导电性磁性调色剂接触静电潜像而进行显影的显影方法,但在该方法中使用的调色剂是导电性的,因此在将潜像载持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在印刷纸上时,看到难以利用电场静电地进行的问题。
另外,由于来自各过程中的导电性调色剂的不合适现象,因此也看到难以连续长时间得到高图像品质的问题,或看到对潜像载持体的电泄漏破坏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采用了使用磁性单组分跳动方式的显影方法,因此虽然解决了双组分显影剂的长期耐久性欠缺的问题,但伴随印刷速度的高速化,已不能充分地适应图像特性和耐久性的变化。
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作为不损害图像浓度而控制调色剂的带电量的方法,公开了将重均粒径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的磁性调色剂。但是,该调色剂必须控制调色剂的圆形度并使用特定的磁性粉,因此看到生产率降低的问题。另外,关于高耐久化和高图像品质化,也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另外,作为利用磁性单组分跳动方式的显影方法的本质问题,可举出被称作选择显影的现象。所谓选择显影是,因为调色剂利用电力进行显影,因此在对各调色剂起作用的电场相等的情况下,从摩擦带电量更大的调色剂选择性地向潜像载持体上转移的现象,单组分显影方式并不像双组分显影方式那样存在赋予带电的载体,因此显著地发生选择显影。另外,调色剂的带电量和粒度相关,粒径大的、即重量越多的调色剂,带电量越小,另外,粒径小的调色剂则相反。
因此,在反复进行显影中,发生粒径大的调色剂进入显影器内而残留的问题。如果进行该选择显影,耐久后的图像与初期相比,图像浓度降低,或产生模糊图像。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跳动显影方式中使用具有规定范围内的粗粉分布度(S)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来控制合适的带电区域以外的粗粉的含量,从而抑制选择显影,就能够连续长时间维持良好的图像特性。
即,以提供即使在反复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通过将显影过程中的调色剂的粗粉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也可以使潜像载持体上的调色剂的粒径分布均匀化,能够维持图像特性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及使用该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方法为目的。
按照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是在利用显影剂载持体使潜像载持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跳动显影方式中使用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所提供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包含至少含有粘结树脂、磁性粉的调色剂粒子,与此同时,该调色剂粒子的粗粉分布度(S)满足下述关系式(1),如此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
Figure A20051010575100051
A:比体积基准D50大2μm或更大的粗粉的体积%,也就是指包括所有比体积基准D50大2μm或更大的粗粉在内的累积的体积%。
即,由于使用具有规定范围的粗粉分布度的调色剂,已经能够控制合适的带电区域以外的粗粉的含量,从而抑制选择显影,能够连续长时间维持良好的图像特性。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方面,优选将粗粉分布度(S)规定为18~24(体积%/μm)的范围的值。
由于像这样地构成,即使是使用含有规定量粗粉的调色剂粒子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所要求的图像特性。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的方面,优选将体积基准D50规定为5~10(μm)的范围的值。
由于像这样地构成,已经能够控制调色剂粒子全体的粒径分布,能够均衡良好地含有微粉量和粗粉量。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方面,在设调色剂粒子的印刷前的体积基准D50为D1、15万页A4尺寸纸印刷后的体积基准D50为D2时,以(D2-D1)表示的值优选小于或等于1.0(μm)。
由于像这样地构成,已经能够控制调色剂粒子的粒径分布,能够以体积基准D50的值作为防止选择显影的标准。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方面,优选将显影剂载持体的套筒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规定为2~8(μm)的范围的值。
由于像这样地构成,不管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或环境变化如何,也能够更均匀地在显影套筒上保持形成调色剂薄层。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方面,调色剂粒子优选以小于或等于30(个数%)的范围含有粒径为小于或等于4.0(μm)的调色剂粒子。
由于像这样地构成,就将微粉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已经能够有效地抑制选择显影。
另外,在构成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方面,优选将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形度规定为0.92~0.96范围的值。
由于像这样地构成,在得到良好的流动性的同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带电调整。
此外,在构成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方面,在潜像载持体是非晶态硅感光体的同时,优选该非晶态硅感光体的最表面的维氏硬度为小于或等于300。
由于像这样地构成,已经能够精度良好地规定潜像载持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能够稳定地维持图像品质。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是上述的任一种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应用于具备跳动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
即,通过使粗粉分布度规定在规定范围的调色剂使用于特定的图像形成装置,来抑制潜像载持体上的选择显影,就能够连续长时间得到稳定的图像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粒径分布和累积频率曲线的特性图。
图2是表示粗粉分布度和图像浓度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3是表示粗粉分布度和体积基准D50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4是表示粗粉分布度和累积频率曲线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5是表示潜像载持体的层叠结构的断面图。
图6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1:感光鼓、12:scorotron带电器、13:曝光体、14:显影器、15:转印辊、16:清除刀片、17:除电灯、18:表面保护层、19:感光层、20、载体阻挡层、21:导电性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的第1实施方式,是在利用显影剂载持体使潜像载持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跳动显影方式中使用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由至少含有粘结树脂、磁性粉的调色剂粒子构成,与此同时该调色剂粒子的粗粉分布度(S)满足上述关系式(1)。
(1)磁性单组分调色剂
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由至少含有粘结树脂、磁性粉的调色剂粒子构成,配合该方式,可以含有蜡、着色剂、电荷控制剂等各种添加剂。
(1)-1粘结树脂
(1)-1-1种类
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使用的粘结树脂的种类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例如优选使用苯乙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乙烯基醚类树脂、N-乙烯基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
更具体地说,作为聚苯乙烯类树脂,可以是苯乙烯的单独聚合物,也可以是苯乙烯和能够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共聚单体,可举出对氯苯乙烯;乙烯基萘;乙烯、丙烯、丁烯、异丁烯等乙烯不饱和单烯烃类;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等卤乙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类;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氯乙酯、丙烯酸苯酯、α-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丙烯酰胺等其他的丙烯酸衍生物;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异丁基醚等乙烯基醚类;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甲基异丙烯基酮等乙烯基酮类;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咔唑、N-乙烯基吲哚、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N-乙烯基化合物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组合2种或更多种与苯乙烯单体进行共聚。
另外,作为聚酯类树脂,如果是通过醇成分和羧酸成分缩聚或者共缩聚而得到的,就可以使用。
作为在合成聚酯类树脂时使用的成分,可举出以下的成分。
首先,作为2价或者更多价的醇成分,可例示出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4-丁烯二醇、1,5-戊烷二醇、1,6-己烷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等二醇类;双酚A、加氢双酚A、聚氧乙烯化双酚A、聚氧丙烯化双酚A等双酚类;山梨糖醇、1,2,3,6-己烷呋喃、1,4-脱水山梨糖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1,2,4-丁三醇、1,2,5-戊三醇、甘油、双甘油、2-甲基丙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1,3,5-三羟甲基苯等3价或更多价的醇类。
另外,作为2价或者更多价的羧酸成分,可以使用2价或者3价的羧酸、其酸酐或者其低级烷基酯,可例示出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衣康酸、戊烯二酸、邻苯二甲酸酯、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羧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丙二酸或者正丁基琥珀酸、正丁烯基琥珀酸、异丁基琥珀酸、异丁烯基琥珀酸、正辛基琥珀酸、正辛烯基琥珀酸、正十二烷基琥珀酸、正十二碳烯基琥珀酸、异十二烷基琥珀酸、异十二碳烯基琥珀酸等烷基或烯基琥珀酸等2价羧酸;1,2,4-苯三羧酸(偏苯三酸)、1,2,5-苯三羧酸、2,5,7-萘三羧酸、1,2,4-萘三羧酸、1,2,4-丁烷三羧酸、1,2,5-己烷三羧酸、1,3-二羧基-2-甲基-2-亚甲基羧基丙烷、1,2,4-环己烷三羧酸、四(亚甲基羧基)甲烷、1,2,7,8-辛烷四羧酸、均苯四羧酸、Enpol三聚物酸等3价或更多价的羧酸等。
另外,聚酯系树脂的软化点,优选是80~150℃,更优选是90~140℃。
另外,粘结树脂,也可以是热固性树脂。像这样通过导入一部分交联结构,使粘结性不降低,能够进一步提高调色剂的保存稳定性或形态保持性或者耐久性。因此,作为粘结树脂,不必要使用100重量份的热塑性树脂,或添加交联剂,或者部分使用热固性树脂,也是可取的。
因此,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使用环氧系树脂或氰酸酯系树脂等。更具体地说,可举出双酚A型环氧树脂、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型环氧树脂、聚亚烷基醚型环氧树脂、环状脂肪族型环氧树脂、氰酸酯树脂等的1种或者2种或更多种的组合。
(1)-1-2玻璃化温度
在本发明中,粘结树脂的玻璃化温度(Tg),优选是50~65℃,更优选是50~60℃。
该玻璃化温度如果低于上述范围,所得到的调色剂在显影器内会相互熔粘,保存稳定性就降低。并且,树脂强度降低,因此有发生调色剂向感光体附着的倾向。再有,玻璃化温度如果高于上述范围,调色剂的低温附着性就会降低。
再者,粘结树脂的玻璃化温度,可以使用示差扫描热量计(DSC)从比热的变化点求出。更具体地说,作为测定装置,使用Seiko InstrumentsInc.制的示差扫描量热计DSC-6200,可以通过测定吸热曲线求出。更具体地说,在铝盘中放入10mg测定试料,使用空的铝盘作为对照,在测定温度范围25~200℃,以升温速度10℃/min,在常温常湿下进行测定,可以从所得到的吸热曲线求出玻璃化温度。
(1)-2磁性粉
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在粘结树脂中含有磁性粉。作为这样的磁性粉,可举出其本身公知的磁性粉,例如铁素体、四氧化三铁为代表的铁、钴、镍等显示强磁性的金属,或者合金或者含有这些元素的化合物,或者不含强磁性元素但通过适当的热处理而显示强磁性的合金,或者二氧化铬等。
这些磁性粉以平均粒径为0.1~1.0μm,特别是0.1~0.5μm的微粉末的形态均匀地分散在上述的粘结树脂中。另外,磁性粉也可以经钛类偶合剂、硅烷类偶合剂等表面处理剂实施表面处理而使用。
另外,磁性粉,在调色剂中可以以30~60重量份,优选以40~50重量份的比例含有。如果比上述范围多的量使用磁性粉,图像浓度的耐久性就变差,并且有粘结性极度地降低的倾向,在比上述范围量少时,图像浓度耐久性中的翳影会恶化。
(1)-3蜡
作为为了提高粘结性或胶印性而使用的蜡类,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例如优选使用聚乙烯蜡、聚丙烯蜡、氟树脂类蜡、费托蜡、石蜡、酯蜡、褐煤蜡、米蜡等。另外,这些蜡即使并用2种或更多种也没关系。通过添加这样的蜡,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胶印性和防止图像蹭脏(擦图像时的图像周围的污染)。
另外,蜡类的添加量,在调色剂(以调色剂全体量作为100重量份)中优选以1~5重量份的量配合。是因为,在添加量不到1重量份时,有不能有效地提高胶印性和防止图像蹭脏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5重量份,调色剂就相互发生熔着,有保存稳定性降低的倾向。
(1)-4着色剂
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为了调整色调,可以以像碳黑那样的颜料或像酸性紫那样的染料作为着色剂分散在粘结树脂中。
这样的着色剂,相对100重量份上述粘结树脂,通常以1~10重量份的比例配合。
(1)-5电荷控制剂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电荷控制剂,是为了使带电水平或带电提升特性(在短时间是否带电至一定的电荷水平的指标)显著地提高、得到耐久性或稳定性优良的特性等而配合的。即,在使调色剂正带电而供给显影时,可以添加正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在使调色剂负带电而供给显影时,可以添加负带电性的荷控制剂。
(1)-5-1正带电性电荷控制剂
作为正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的具体例子,可以是哒嗪、嘧啶、吡嗪、邻噁嗪、间噁嗪、对噁嗪、邻噻嗪、间噻嗪、对噻嗪、1,2,3-三嗪、1,2,4-三嗪、1,3,5-三嗪、1,2,4-噁二嗪、1,3,4-噁二嗪、1,2,6-噁二嗪、1,3,4-噻二嗪、1,3,5-噻二嗪、1,2,3,4-四嗪、1,2,4,5-四嗪、1,2,3,5-四嗪、1,2,4,6-噁三嗪、1,3,4,5-噁三嗪、酞嗪、喹唑啉、喹喔啉等吖嗪化合物;由吖嗪坚牢红FC、吖嗪坚牢红12BK、吖嗪紫BO、吖嗪棕3G、吖嗪浅棕GR、吖嗪暗绿BH/C、吖嗪深黑EW和吖嗪深黑3RL等吖嗪化合物构成的直接染料;苯胺黑、苯胺黑盐、苯胺黑衍生物等苯胺黑化合物;由苯胺黑BK、苯胺黑NB、苯胺黑Z等苯胺黑构成的酸性染料;环烷酸或者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类;烷氧基化胺;烷基酰胺;苄基甲基己基癸基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等季铵盐。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并且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或更多种。
特别,从得到更迅速提升性的观点出发,苯胺黑化合物在正带电性调色剂中使用是最合适的。
另外,具有季铵盐、羧酸盐或者羧基作为官能团的树脂或者低聚物等都能够作为正带电性电荷控制剂使用。
更具体地说,可举出具有季铵盐的苯乙烯类树脂、具有季铵盐的丙烯酸类树脂、具有季铵盐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具有季铵盐的聚酯类树脂、具有羧酸盐的苯乙烯类树脂、具有羧酸盐的丙烯酸类树脂、具有羧酸盐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具有羧酸盐的聚酯类树脂、具有羧基的聚苯乙烯类树脂、具有羧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具有羧基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具有羧基的聚酯类树脂等的1种或者更多种。
特别,从能够容易将带电量调节在所要求的范围的值的观点出发,具有季铵盐作为官能团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是最合适的。
在此情况下,作为和上述苯乙烯单元发生共聚的优选的丙烯酸类共聚单体,可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另外,作为季铵盐,使用从(甲基)丙烯酸二烷基氨基烷基酯经过第四基化的工序衍生的单元。作为衍生的(甲基)丙烯酸二烷基氨基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二丙基氨基乙基酯等的(甲基)丙烯酸二(低级烷基)氨基乙基酯;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是合适的。另外,在聚合时也可以并用(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甲基)丙烯酸羟丙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基酯、(甲基)丙烯酸N-羟甲基酯等的含羟基的聚合性单体。
(1)-5-2负带电性电荷控制剂
作为显示负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例如有机金属络合物、螯形化合物是有效的,作为其例子,有乙酰丙酮铝、乙酰丙酮亚铁、3,5-二叔丁基水杨酸铬等,特别优先选择乙酰丙酮金属络合物、水杨酸类金属络合物或者盐,最优先选择水杨酸类金属络合物或者水杨酸类金属盐。
(1)-5-3添加量
上述的正带电性或者负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在调色剂(以调色剂全体量作为100重量份)中以1.5~15重量份、优选以2.0~8.0重量份、更优选以3.0~7.0重量份的比例含有。
其理由是因为,在电荷控制剂的添加量是比上述范围量少时,存在使调色剂稳定地带电成规定极性变得困难的倾向。另外是因为,在使用该调色剂进行静电潜像的显影而进行图像形成时,存在图像浓度降低,或耐久性降低的倾向。再有是因为,容易发生电荷控制剂的分散不良,成为所谓的翳影的原因,或存在感光体污染变得剧烈等倾向。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电荷控制剂的添加量是比上述范围量多时,耐环境性、特别高温高湿下的带电不良、图像不良,存在容易发生感光体污染等缺点的倾向。
(1)-6外添加剂
另外,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作为外添加剂,例如可以外添加胶态二氧化硅、疏水性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等微粒子(通常,平均粒径是小于或等于1.0μm)。
该外添加剂是为了通过调色剂的表面处理,提高流动性、保存稳定性、清洁性而使用的,相对调色剂全体量,通常以0.2~10.0重量份的比例使用。这些微粒子的外添加,利用以干式搅拌混合磁性调色剂进行,但该搅拌混合,为了上述外添加剂不埋入调色剂中,也可以使用亨舍尔混合机或诺塔混合机等进行。
(2)粗粉分布度
(2)-1关系式(1)
另外,本发明中的调色剂以粗粉分布度(S)满足上述关系式(1)为特征。在此,粗粉分布度(S)可以作为调色剂粒子中的粒径的变化量和对应于该变化量的累积频率的变化量之比来定义。
更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在由粒径分布(P)和从粗粉侧累积该粒径分布(P)的累积频率曲线(D)构成的特性图中,作为累积频率的变化量△Y(体积%)对粒径的变化量△X(μm)的比例(△Y/△X),能够定义粗粉分布度(S)。在此,变化量△X和△Y分别作为正值求出。
即,该粗粉分布度(S),作为连接累积频率曲线(D)上的任意的点G1(X1、Y1)和点G2(X2、Y2)的线部分(L)的倾斜度量,一般可以像下述的关系式(2)那样表示。
所谓在此使用的累积频率曲线(D),如上所述,是从粗粉侧累积得到的曲线,其和一般使用的所谓的累积频率(从微粉侧累积时的累积频率)的关系为:存在(D)=100-(累积频率)(%)的关系。
另外,图1中所示的调色剂粒子的粒径,可以用后述的粒径测定器(Coulter Counter公司制Coul Counter TA-II型),使用100μm孔径进行测定。
如果像这样定义粗粉分布度(S),则可以理解为,上述的关系式(1)在上述式(2)中,相当于设点G1(X1、Y1)为(D50、50)、点G2(X2、Y2)为(D50+2、A)。在此,A表示比体积基准D50大2μm或更大的粗粉的体积%。
另外,在本发明中,以关系式(1)中的粗粉分布度(S)控制为大于或等于17的值为特征。该理由是因为,由于像这样地构成,已经能够有效地控制合适的带电领域以外的粗粉的含量,其结果,能够连续长时间维持图像特性。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粗粉分布度(S)控制为不到17时,未达到合适的带电领域的粗粉侧的粒子在显影过程中不发生显影,有滞留在显影器内的危险。因此,随着带电不良的调色剂增加、反复进行印刷,就有图像浓度降低这样的问题。另外,容易发生电荷控制剂的分散不良,而成为所谓的翳影的原因,也往往发生感光体污染。
在此,在图2中,表示对各个粗粉分布度(S)不同的调色剂粒子进行15万页A4尺寸纸连续印刷后的整体图像浓度进行评价的特性图。如从这样的特性图能够理解的那样,在粗粉分布度(S)是大于或等于17时,图像浓度维持在高值,在不到17时,图像浓度的降低变得显著。
另外,这样的粗粉分布度(S)优选是控制为18~24范围的值,更优选是控制为19~21范围的值。通过像这样地规定,即使是使用具有规定量的粗粉的调色剂的情况下,也维持调色剂的流动性,能够防止由带电性的波动引起的初期的浓度降低。
另外,在图3中,表示对于各个粗粉分布度(S)不同的调色剂粒子,设调色剂粒子的印刷前的体积基准D50为D1、15万页A4尺寸纸印刷后的体积基准D50为D2时,对以(D2-D1)表示的值(体积基准D50变化量)进行评价的特性图。
在此,如从这样的特性图能够理解的那样,已知在粗粉分布度(S)是大于或等于17时,体积基准D50变化量少,即使是15万页印刷后,也维持初期的粒径分布。其另一方面已知,在粗粉分布度(S)不到17时,体积基准D50变化量大,粗粉量增加。即,由于粗粉分布度(S)控制在大于或等于17的值,即使是进行反转印刷的情况下,也可连续长时间维持粒径分布,维持图像特性。因此,这样的粗粉分布度(S)优选是控制为18~24范围的值,更优选是控制为19~21范围的值。
另外,图4是表示上述的调色剂粒子中粗粉分布度(S)不同的累积频率曲线(Da)~(Dc)的特性图。该(Da)~(Dc)表示各个粗粉分布度(S)的值成为20.7、17.7、15.9的累积频率曲线。也就是说在此表示的累积频率曲线之中的(Da)和(Db)是满足本发明的粗粉分布度范围的累积频率曲线。
另外,累积频率曲线(Da)~(Dc)上表示的点(Ga1)~(Gc1)相当于各个曲线中的累积频率50%,即相当于D50,点(Ga2)~(Gc2)相当于比D50大2μm的粒径。
即,可以说连接点(Ga1)~(Gc1)和点(Ga2)~(Gc2)的直线(La)~(Lc)的倾斜度量表示对应于各自的累积频率曲线的粗粉分布度(S)。
(2)-2体积基准D50
另外,在图4中,优选将体积基准D50的范围控制为5~10(μm)。
在此,所谓体积基准Dx意味着,关于体积从粒径小的粒子依次地进行累积时,其累积值达到全体的X(%)时的粒径。即,所谓体积基准D50是体积平均粒径,通过将这样的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就能够控制调色剂粒子全体的粒径分布,能够均衡良好地含有微粉量和粗粉量。因此,优选该体积基准D50控制为5~10(μm)范围的值,更优选控制为7~9(μm)范围的值。
(2)-3微粉量
另外,优选以小于或等于30(个数%)的范围含有粒径小于或等于4.0(μm)的调色剂粒子。
由于像这样地构成,调色剂粒子中的微粉量能够控制在规定范围,能够有效地抑制选择显影。即,这样的累积个数%的范围优选控制为小于或等于30(个数%),更优选控制为10~25(个数%)。
(2)-4平均圆形度
另外,本发明中的调色剂,平均圆形度优选是0.92~0.96。
该理由是因为,如果平均圆形度小于0.92,流动性就恶化,转印效率也低,图像浓度变得容易降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如果平均圆形度大于0.96,与流动性和转印效率变得良好的同时,也容易维持图像浓度,但带电调整变得困难。再者,例如可以使用流动式粒子图像分析装置(Sysmex公司制“FPIA-1000型”)求出平均圆形度。
(3)潜像载持体
(3)-1基本的构成
图5是将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潜像载持体的感光鼓11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剖面图。如图5所示,作为感光鼓11,优选使用在导电性基体21上层叠载体阻挡层20、感光层19和表面保护层18而构成的叠层型感光体。
另外,感光鼓11的膜厚为30μm或更少,优选是10~30μm。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感光鼓11的膜厚是指,从作为基体的导电性基体21的表面至感光鼓11的表面的厚度,即载体阻挡层20、感光层19和表面保护层18的合计厚度。
该理由是因为,感光鼓11的膜厚如果超过30μm,热载体的移动速度变快,因而暗衰减特性(相当于暗处中的感光层每小时的电荷保持能)降低,结果在感光体表面容易发生潜像向感光体旋转方向的流动,成为分辨率降低的原因。
另外已知,与感光体的种类的关系不限于a-Si感光体,即使在有机感光体(OPC)中,感光体的膜厚越薄,分辨率越提高。另外,在成本方面,感光体的膜厚越厚,成膜时间变得越长,异物等的附着概率变得越高,制造合格率越低,因此感光体的总膜厚越薄,成本越低廉,品质也越稳定。
另一方面,在感光鼓11的膜厚不到10μm时,作为感光体的带电能力降低,有得到规定的表面电位变得困难的危险。另外,由于在导电性基体21的表面进行激光漫反射,也存在在半图案中发生干涉条纹的不良情况的危险。因此,感光鼓11的膜厚,从带电能力、耐压、暗衰减特性、制造成本和品质的方面考虑,优选是10~30μm的范围。
另外,作为更优选的感光鼓11的形式,表面保护层18的厚度为20000或更少,优选为5000~15000。表面保护层18的厚度如果不到5000,所谓来自转印辊15的带电极性对反极性的负电流的流入的耐压性降低,其结果,在小于或等于15000页的快速阶段存在表面保护层18劣化的危险。另一方面,表面保护层18的厚度如果超过20000,成膜时间就变长,在成本上变得不利。因此,表面保护层18的厚度,从带电能力、耐磨损性、耐环境性和成膜时间的平衡来看,以5000~15000为好。
(3)-2材料和硬度
构成感光层19的材料(感光层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在本申请发明中,优先选择是非晶态硅(a-Si)感光体,该非晶态硅感光体的最表面的维氏硬度优选小于或等于300。
由于像这样地构成,能够利用上述的其他添加剂有效地得到对感光体表面的研磨效果,能够连续长时间维持稳定的图像特性。
另外,作为其他的合适的材料,可举出a-SiC、a-SiO、a-SiON等无机材料。这些材料中,特别是高电阻,在得到更高带电能力、耐磨损性和耐环境性方面,也优选使用a-SiC。
另外,在作为感光体材料使用a-SiC时,以使用Si和C(碳)的比率是规定范围的为好。作为这样的a-SiC,可以是a-Si1-xCx(X的值等于或大于0.3且小于1),优选是a-Si1-xCx(X的值为0.5~0.95)。Si和C的比率是上述范围的a-SiC,具有1012~1013Ωcm这样的特别高的电阻,感光体表面的感光体方向的潜像电荷的流动少,静电潜像的维持能力和耐湿性也优良。
再者,本发明中的感光鼓,不特别限于a-Si感光鼓,代替上述的a-Si感光鼓11,也可以使用各种的有机感光鼓(OPC)。
(3)-3表面电位
感光鼓11的表面电位(带电电位)以在+200~+500V的范围为好,优选在+200~+300V的范围。该理由是因为,表面电位如果不到+200,显影电场就变得不充分,确保图像浓度变得困难。
另一方面,表面电位如果超过+500,根据感光鼓11的膜厚,或带电能力不足,或容易产生作为感光层的绝缘破坏的结果的图像上的黑点,或存在臭氧的发生量增加这样的问题。特别,在使感光体11的膜厚变薄的情况下,与此对应存在感光鼓11的带电能力降低的倾向。
因此,从显影性和感光体的带电能力的平衡的观点出发,感光鼓11的表面的表面电位优选是上述范围。
(4)制造方法
接着,说明有关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首先,使用公知的方法将上述的粘结树脂和磁性粉以及根据需要的蜡类、着色剂、电荷控制剂和添加剂预先混合,然后进行熔融混炼,制备调色剂用树脂组合物。
在此,作为预备混合处理,例如优选使用亨舍尔混合机、球磨机、超细混合机、干式搀合机等进行,作为熔融混炼处理,优选使用双轴挤出机或单轴挤出机等进行。
接着,使用公知的方法将得到的调色剂用树脂组合物微粉碎,此后,进行分级处理,就得到调色剂粒子。
在此,作为微粉碎处理,例如优选使用气流式粉碎机等进行,作为分级处理,例如优选使用风力分级机等进行。
于是,使用公知的方法,将外添加剂和这样得到的调色剂一起混合,就能够得到含有外添加剂的调色剂。作为外添加处理方法,例如可以使用亨舍尔混合机等进行。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是应用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方法,该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在利用显影剂载持体使潜像载持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跳动式显影方式中使用,是以使用由至少含有粘结树脂、磁性粉的调色剂粒子构成且该调色剂粒子的粗粉分布度(S)满足上述关系式(1)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为特征的图像形成方法。
以下,在第1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内容被省略,作为第2实施方式,集中说明使用上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及图像形成方法。
(1)图像形成装置
(1)-1基本的构成
在实施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方面,能够适合使用像图6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利用磁性单组分跳动显影方式的显影系统,使用作为潜像载持体的感光鼓11。在该感光鼓11的周围配置scorotron带电器12、曝光器13、显影器14、转印辊15、清除刀片(清除装置)16和除电灯(消除装置)17。
该图像形成装置,利用scorotron带电器12使感光鼓11带电,利用基于印字数据转换的光信号进行曝光,在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像。另一方面,在显影器14中,通过被固定在与感光鼓11相对配置的内部的、内藏磁铁辊(未图示)的显影套筒14a(显影剂载持体)的旋转运送调色剂,利用该调色剂通过磁性刀片(未图示)和显影套筒14a之间,在显影套筒14a的表面形成调色剂薄层。于是,调色剂从该调色剂薄层供给到感光鼓11上,在感光鼓1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被显影。
被显影的调色剂像,利用转印辊15被转印在转印材料(印刷纸等)上。另一方面,利用清除刀片16去除未转印在转印材料而残留在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废弃调色剂)。该废弃调色剂暂时滞留在清除刀片16的尖端附近,在后续的废弃调色剂中要一点一点地挤出,向未图示的螺旋辊等运送部件侧移动,被运送到废弃调色剂容器(未图示)中。去除了废弃调色剂的感光鼓11的表面,利用除电灯17去除残像电荷。
(1)-2显影套筒
显影套筒14a,其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优选控制为2.0~8.0μm。该十点平均粗糙度Rz如果不到2.0μm,由于调色剂运送力的降低,就有图像浓度降低的危险,另外,显影套筒14a上的调色剂层发生散乱,图像品质变差。其另一方面,Rz如果超过8.0μm,调色剂的运送量就增加,或发生层散乱,或图像品质变差,而且发生从套筒14a表面的突起部向感光鼓11的漏泄,成为图像黑点,而存在损害图像品质的危险。例如可以使用株式会社小坂研究所制的表面粗糙度测定器“Surfcorder SE-30D”测定十点平均粗糙度Rz。
作为在显影套筒14a中使用的材质,例如可以使用铝、不锈钢(SUS)等。在考虑高耐久性时,作为套筒材质,优选使用SUS,例如可以使用SUS303、SUS304、SUS305、SUS316等。特别更优选使用磁性弱、而且容易加工的SUS305。
(1)-3带电器
scorotron带电器12由屏蔽罩、电晕线、栅极构成,电晕线和栅极的距离优选设定成5.3~6.3mm。另外,栅极和感光鼓11的距离以0.4~0.8mm为好。该距离如果不到0.4mm,就有发生火花放电的可能性,如果超过0.8mm,就有带电能力降低这样的问题。
(1)-4转印辊
转印辊15与感光鼓11连接,接受驱动,优选相对感光鼓11以3~5%的线速度差进行旋转。该线速度差如果不到3%,转印性就降低,有发生中间脱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线速度差如果超过5%,转印辊15和感光鼓11的转差就变大,有跳动增加的危险。
作为在转印辊15中使用的材质,优先选择发泡EPDM(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的发泡体)。像这样由于使用发泡体,在纸堵塞等时被污染的调色剂进入发泡的气泡中,因此在运转再开始后,能够防止最初的纸的背面蹭脏。另外,由于使用发泡类的材质,就没有清洗转印辊15的必要,能够谋求成本降低。转印辊15的橡胶硬度优选是35°±5°(AskaC: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格“SRIS-0101C型”)。该橡胶硬度如果小于30°,会发生转印不良,如果大于40°,和感光鼓11的咬入就变小,运送力会降低。
(1-5)清除刀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感光鼓11表面的清除装置,使用清除刀片16。该清除刀片16与转印辊15相比,配置在感光鼓11旋转方向的下流侧,其尖端接触感光鼓11。由此能够去除未转印在转印材上而残留在感光鼓11表面上的废弃调色剂。
清除刀片16是优选是具有弹性的弹性刀片。由此能够防止感光鼓11的表面擦伤。作为弹性材料,例如可举出聚氨酯橡胶、硅橡胶、具有弹性的树脂等。通过将弹性材料成形成刀片状,或者在金属等的刀片的尖端安装弹性材料可得到清除刀片16。
(1)-6潜像载持体
关于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潜像载持体,可以是和第1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内容相同。
(2)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
在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调色剂是利用显影剂载持体使潜像载持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跳动式显影方式中使用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如果是以至少含有粘结树脂、磁性粉的调色剂粒子构成且该调色剂粒子的粗粉分布度(S)满足下述关系式(1)为特征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就能够适合使用。
关于详细情况,可以是和第1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内容相同。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不用说,以下的说明,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的说明中,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调色剂粒子的制造
首先,使用亨舍尔混合机混合50重量份粘结树脂、43重量份磁性粉、3重量份脱模剂和4重量份正电荷控制剂,用双轴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后,冷却,用锤磨机进行粗粉碎。该粗粉碎品再用机械式粉碎机进行微粉碎后,用气流式分级机(日铁矿业株式会社制“弯头喷射分级机EJ-LABO型”),通过变化分级区域的角度将粗粉和微粉的分级点分级,就得到磁性调色剂粒子。
接着,相对100重量份得到的磁性调色剂粒子,作为外添加剂而添加1重量份二氧化硅(日本Aerosil公司制“RA-200H”)、1.4重量份氧化钛(钛工业公司制“ST-100”),使用亨舍尔混合机进行搅拌混合,使这些外添加剂附着在磁性调色剂粒子的表面,制备成表1所示的磁性单组分调色剂。
另外,作为粘结树脂,使用分子量(Mw)47000、分子量最大值5000和931000、THF不溶分5%、分子量分布(Mw/Mn)29.0、玻璃化温度(Tg)58℃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作为磁性粉使用在外加796kA/m时矫顽力5.0kA/m、饱和磁化82Am2/kg、残留磁化11Am2/kg、个数平均粒径0.22μm的八面体磁性粒子,作为脱模剂使用蜡(Sasol公司制“SasolWax H1”),作为正电荷控制剂的季铵盐(Orient化学公司制“Bontron P-51”)。
(2)粒径分布的测定方法
另外,使用Coulter Counter公司制“Coul Counter TA-II型”,用100μm的孔径测定粒径分布。具体地说,将输出体积平均分布和个数平均分布的界面和专用计算机连接在Coul CounterTA-II型上。
接着,作为电解液,使用试剂1级氯化钠,制备成1%氯化钠水溶液。在100~150ml该电解液中,作为分散剂加入0.1~5ml表面活性剂(花王公司制“Mypet”主成分:烷基苯磺酸钠),再加入0.5~50mg测定试料的调色剂,进行悬浮。
接着,用超声波分散器将该悬浮的电解液分散处理约1~3分钟后,使用上述的Coul Counter TA-II型,用100μm的孔径,测定调色剂粒径分布,求出体积分布和个数分布。
最后,从该体积分布和个数分布求出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D50)、比D50大2μm或更大的粗粉的体积及小于或等于4.0μm的个数%。所得到的结果示于表1中。
(3)平均圆形度的测定方法
另外,作为平均圆形度,使用流动式粒子图像分析装置(Sysmex公司制“FPIA-1000型”),求出比2μm大的圆等效直径的粒子群的平均圆形度。
(4)图像特性及耐久性
另外,作为图像特性和耐久性,将得到的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固定在搭载非晶态硅的感光体的京瓷美达株式会社制的页式打印机“FS-9500DN”(印刷速度:50页/分“A3尺寸”、线速度:230mm/s)上,对下述评价项目进行评价。作为显影套筒的材质,使用SUS305(十点平均粗糙度Rz5.2μm)。
(5)评价
(5)-1整体图像浓度
在常温常湿环境(20℃、65%相对湿度),以在初期将图像评价图案印字的图像作为初期图像。此后,进行连续印刷,在15万页和30万页后再将图像评价图案印字,作为耐久后的图像。
接着,使用麦克比思反射浓度计(RD914)测定得到的整体图像,在全部的9处中进行浓度测定,以其平均值(ID)作为整体图像浓度,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示于表2中。
○:整体图像浓度是大于或等于1.30的值。
△:整体图像浓度是大于或等于1.20、不到1.30的值。
×:整体图像浓度不到1.20的值。
(5)-2图像浓度的均匀性
另外,关于图像浓度的均匀性,目视观察在整体图像浓度评价中得到的图像评价图案浓度均匀性,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示于表2中。
○:在全体中未看到不匀。
△:部分地看到浓度不匀,但实用上没有问题。
×:在全体中看到浓度不匀。
(5)-3背景翳影的评价
另外,目视观察在整体图像浓度评价中得到的图像评价图案的图像翳影,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示于表2中。
○:在全体中未看到翳影。
△:部分地看到翳影,但实用上没有问题。
×:在全体中看到翳影。
(5)-4粒径分布的评价
另外,在整体图像浓度的评价中,分别测定初期、连续15万页和30万页纸通过后,上述页式打印机的显影器内的调色剂粒径分布(体积平均粒径(D50)、比(D50)大2μm或更大的粗粉的体积%)。得到的结果示于表3中。
(5)-5显影套筒的评价
另外,关于显影套筒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图像浓度的均匀性的关系,目视观察在整体图像浓度评价中得到的图像评价图案的浓度均匀性,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示于表4中。
○:在全体中未看到浓度不匀。
△:部分地看到浓度不匀,但实用上没有问题。
×:在全体中看到浓度不匀。
实施例2~6、比较例1~3
和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分别得到具有表1所示的粒径和平均圆形度的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得到的结果示于表1中。接着,和实施例1相同地对该调色剂进行各特性的评价。得到的结果示于表2和表3中。
表1
   粗粉分布度(体积%/μm) 体积基准D50(μm)  比D50大2μm或更大的粗粉(体积%)   粒径4μm或更小的微粉(个数%)  平均圆形度(-)
 实施例1   20.7   5.1   8.7   26.8   0.94
 实施例2   19.9   7.9   10.2   15.2   0.95
 实施例3   18.6   9.6   12.8   10.4   0.93
 实施例4   19.4   8.2   11.3   18.2   0.94
 实施例5   18.9   7.6   12.2   19   0.94
 实施例6   17.7   7.8   14.6   8.6   0.93
 比较例1   16.6   8   16.8   8.8   0.93
 比较例2   15.9   7.6   18.2   18.3   0.94
 比较例3   16.5   7.9   17   8.4   0.97
表2
                   整体图像浓度            图像浓度的均匀性                 背景翳影
  初期1)   15万页后2)   30万页后3)   初期1)   15万页后2)   30万页后3)   初期1)   15万页后2)   30万页后3)
 实施例1   1.34   ○   1.33   ○   1.32   ○   ○   ○   ○   ○   ○   ○
 实施例2   1.42   ○   1.40   ○   1.37   ○   ○   ○   ○   ○   ○   ○
 实施例3   1.43   ○   1.40   ○   1.41   ○   ○   ○   ○   ○   ○   ○
 实施例4   1.40   ○   1.37   ○   1.43   ○   ○   ○   ○   ○   ○   ○
 实施例5   1.39   ○   1.38   ○   1.36   ○   ○   ○   ○   ○   ○   ○
 实施例6   1.40   ○   1.35   ○   1.40   ○   ○   ○   ○   ○   ○   ○
 比较例1   1.38   ○   1.15   ×   -4)   ○   △   -4)   ○   △   -4)
 比较例2   1.42   ○   1.06   ×   -4)   ○   △   -4)   ○   ×   -4)
 比较例3   1.40   ○   1.17   ×   -4)   ○   △   -4)   ○   △   -4)
1)初期:用调色剂刚装入之后的图像评价
2)15万页后:用连续印刷15万页ISO 4%原稿后的图像评价
3)30万页后:用连续印刷30万页ISO 4%原稿后的图像评价
4)-:图像浓度降低,因而中止评价
表3
                 体积基准D50(μm)           比D50大2μm或更大的粗粉(体积%)
  初期1)   15万页后2)   30万页后3)   初期1)   15万页后2)   30万页后3)
  实施例1   5.1   5.8   5.8   8.7   9.6   9.8
  实施例2   7.9   8.2   8.3   10.2   12.2   11.9
  实施例3   9.6   10.2   10.1   12.8   13.3   13.6
  实施例4   8.2   8.5   8.6   11.3   12.6   12.8
  实施例5   7.6   9   8.7   12.2   19.3   19.8
  实施例6   7.8   8.2   8.3   14.6   22   22.6
  比较例1   8   9.7   -4)   16.3   30.4   -4)
  比较例2   7.6   10.4   -4)   18.2   36.8   -4)
  比较例3   7.9   9.6   -4)   16.8   30.2   -4)
1)初期:用调色剂刚装入之后的图像评价
2)15万页后:用连续印刷15万页ISO 4%原稿后的图像评价
3)30万页后:用连续印刷30万页ISO 4%原稿后的图像评价
4)-:图像浓度降低,因而中止评价
表4
表面粗糙度(μm)                   图像浓度的均匀性
  初期1)   15万页后2)   30万页后3)
  实施例1   5.2   ○   ○   ○
  实施例7   2.5   ○   ○   ○
  实施例8   4.5   ○   ○   ○
  实施例9   7.8   ○   ○   ○
  实施例10   1.5   ○   ○   △
  实施例11   8.8   ○   ○   △
1)初期:用调色剂刚装入之后的图像评价
2)15万页后:用连续印刷15万页ISO 4%原稿后的图像评价
3)30万页后:用连续印刷30万页ISO 4%原稿后的图像评价
实施例7~11
关于实施例7~11,如表4所示,除了变化显影套筒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以外,和实施例1相同地制成调色剂粒子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示于表4中。
从表2和表3所示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6,关于图像浓度、图像浓度的均匀性和背景翳影没有问题,是高分辨率,而且细线的再现性好,完成高图像品质的印刷。
这被推测为,除了没有对感光鼓的恶劣影响以外,能够连续长时间稳定地形成套筒上的调色剂薄层。另外,不管小于或等于4.0μm的微粉量如何,耐久性的评价结果是良好的。
从该结果可知,粗粉分布度和图像浓度的维持性存在密切的关系。另外还知道,根据耐久评价,虽然粗粉有某些增加,但这种程度的增加,对得到的图像的影响少。与此相反,比较例1~3存在套筒上的调色剂的带电特性不良的倾向,调色剂薄层逐渐地变薄,实施长期试验的结果,与出现图像的不均匀性的同时,特别翳影严重,粗粉分布度已脱离显影适合领域,图像浓度不能连续长时间维持高浓度,因此中断耐久评价。翳影水平随着耐久评价而恶化也是中断的理由之一。
另外已知,不管小于或等于4.0μm的微粉量如何,耐久性的评价结果不好。另外还知道,粗粉向显影器内的蓄积是显著的,这对物性给予恶劣的影响。平均圆形度不同的比较例1和比较例3显示大致相同的结果,没有看到圆形度的影响。

Claims (9)

1.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它是利用显影剂载持体使潜像载持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跳动显影方式中使用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其特征在于,由至少含有粘结树脂、磁性粉的调色剂粒子构成,并且,该调色剂粒子的粗粉分布度S满足下述关系式(1)
A:比体积基准D50大2μm或更大的粗粉的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粗粉分布度S为18~24体积%/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体积基准D50为5~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其特征在于,设上述调色剂粒子印刷前的体积基准D50为D1、印刷15万页A4尺寸纸后的体积基准D50为D2时,以D2-D1表示的值小于或者等于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载持体的套筒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2~8μ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粒子,以小于或等于30个数%的范围含有粒径小于或等于4.0μm的调色剂粒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形度为0.92~0.96。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潜像载持体是非晶态硅感光体,并且,该非晶态硅感光体的最表面的维氏硬度小于或等于300。
9.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潜像显影用磁性单组分调色剂。
CNB2005101057510A 2004-09-30 2005-09-27 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41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86939 2004-09-30
JP2004286939 2004-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5529A true CN1755529A (zh) 2006-04-05
CN100474130C CN100474130C (zh) 2009-04-01

Family

ID=36099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575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4130C (zh) 2004-09-30 2005-09-27 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7452648B2 (zh)
CN (1) CN100474130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4126B (zh) * 2008-06-13 2012-09-19 夏普株式会社 载体及含有其的双组分显影剂、以及使用该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262683B (zh) * 2008-04-17 2017-05-03 尤尼明公司 由矿物或岩石材料形成的具有受控的粒度分布的阻热膜用粉末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52648B2 (en) * 2004-09-30 2008-11-1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Magnetic mono-component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8525778B2 (en) 2007-03-21 2013-09-03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Haptic device with controlled traction forces
US8858699B2 (en) 2006-07-13 2014-10-14 Unimin Corporation Ultra fine nepheline syenite powder and products for using same
US20080040980A1 (en) * 2006-07-13 2008-02-21 Unimin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ocessing nepheline syenite
US20080015104A1 (en) 2006-07-13 2008-01-17 Unimin Corporation Ultrafine nepheline syenite
US7757976B2 (en) * 2007-02-07 2010-07-20 Unimin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ocessing nepheline syenite powder to produce an ultra-fine grain size product
JP4358261B2 (ja) * 2007-06-28 2009-11-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2成分現像剤、現像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404919B2 (ja) * 2007-07-02 2010-01-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BRPI0814106A2 (pt) * 2007-07-09 2015-02-03 Unimin Corp Pó de sienito de nefelina com tamanho de partícula controlado e método de produzir o mesmo
JP4465371B2 (ja) * 2007-07-13 2010-05-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二成分現像剤
EP2230555B1 (en) * 2007-12-27 2017-0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JP2009168861A (ja) * 2008-01-10 2009-07-30 Sharp Corp トナーおよびそのトナーの製造方法、現像剤、現像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512646B2 (ja) * 2008-02-28 2010-07-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キャリア、それを用いた二成分現像剤、及び該二成分現像剤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9488895B (zh) * 2018-12-06 2020-03-31 安徽皇广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耐击穿型led灯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2375B2 (ja) 1978-07-28 1983-07-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方法
JPH0980913A (ja) 1995-09-11 1997-03-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
TW402698B (en) 1995-11-02 2000-08-21 Fuji Xerox Co Ltd Toner for electrostatic-image development and image forming process using the same
US6649315B1 (en) * 1998-08-27 2003-11-18 Nippon Zeon Co., Ltd. Nonmagnetic one component developer and developing method
US6795675B2 (en) * 2001-02-26 2004-09-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carrying member, and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member
JP3962665B2 (ja) 2001-09-12 2007-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黒色トナー
US6824942B2 (en) * 2002-09-27 2004-11-30 Xerox Corporation Toners and developers
US6648315B1 (en) * 2002-11-14 2003-11-18 Yung Jen Lee Clamping device having indirect driving mechanism
US7452648B2 (en) * 2004-09-30 2008-11-1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Magnetic mono-component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2683B (zh) * 2008-04-17 2017-05-03 尤尼明公司 由矿物或岩石材料形成的具有受控的粒度分布的阻热膜用粉末
CN101604126B (zh) * 2008-06-13 2012-09-19 夏普株式会社 载体及含有其的双组分显影剂、以及使用该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25685B2 (en) 2009-12-01
US20090053643A1 (en) 2009-02-26
US7452648B2 (en) 2008-11-18
CN100474130C (zh) 2009-04-01
US20060068314A1 (en) 200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5529A (zh) 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44097C (zh) 色调剂、双组分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095555C (zh) 显示静电图像的色调剂和设备机构以及成像方法
CN1132060C (zh) 静电影像显影调色剂,成像设备和色粉箱
CN1121631C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的色调剂以及成像方法
CN1086233C (zh) 磁性调色剂、磁性显影剂、设备装置、影象形成设备和传真设备
CN1231818C (zh) 调色剂和成像方法
CN1324408C (zh) 调色剂
CN1315008C (zh) 磁性调色剂
CN1113274C (zh) 静电像显影用调色剂和成象方法及工艺盒总成
CN1119705C (zh) 磁性色粉与成像方法
CN1673878A (zh) 调色剂、使用其的显影设备
CN1595302A (zh) 彩色调色剂
CN1495550A (zh) 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CN1495567A (zh) 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752855A (zh) 调色剂
CN1710492A (zh) 双组份显影剂以及使用该显影剂的双组份显影装置
CN1097211C (zh) 图象形成装置,装置部件以及传真装置
CN1362643A (zh) 色调剂,成象方法和操作盒
CN1591230A (zh) 显影剂承载体和采用该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方法
CN1040801C (zh) 用于使静电图象显影的调色剂、图象形成方法与设备
CN1713082A (zh) 磁性1成分调色剂
CN1115597C (zh) 静电影像显影用的调色剂、成像方法和工艺盒总成
CN1154019C (zh) 用于静电影像显影的调色剂、成像方法、显影装置和工艺盒总成
CN1906545A (zh) 显影方法及显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