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2315B - 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2315B
CN1752315B CN 200510109988 CN200510109988A CN1752315B CN 1752315 B CN1752315 B CN 1752315B CN 200510109988 CN200510109988 CN 200510109988 CN 200510109988 A CN200510109988 A CN 200510109988A CN 1752315 B CN1752315 B CN 1752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yarn
weft
warp thread
yarn
wea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0998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2315A (zh
Inventor
大石桥弘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sia Pacific Hi Tech Investment Advis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 GLOB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 GLOBAL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 GLOBAL TRAD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2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2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52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2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D03D3/005Tapes or ribb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9/00Healds; Heald frames
    • D03C9/02Healds
    • D03C9/024Eyele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1/00Loo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r weaving chenille yarn; Details peculiar to these looms
    • D03D41/008Looms for weaving flat ya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带状纤维束的良好的状态的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该织造装置,由在张紧状态将纬纱(F)插入到由综片形成的经线开口区域中的投纬装置和将上述纬纱(F)保持在张紧状态并向织物前平行移动的移动装置构成。投纬装置,具有剑杆织机的剑杆机构(或者片梭织机的片梭机构)。剑杆机构(或者片梭机构)利用移动装置向织物前平行移动。在由剑杆机构(或者片梭织机的片梭机构)投纬的纬纱(F)的靠近后方的位置上,配置经编机导纱梳栉(40),经编机导纱梳栉(40)和剑杆机构(片梭机构)一起由移动装置平行移动。

Description

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和织造方法,用对经纱和纬纱进行了带状处理的纤维束,以高质量且生产性良好地制造在复合材料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使用的增强纤维带状纤维束织物。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织物的织造装置,有在专利2983531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
相对于下面的现有技术,这一装置以提供表面平滑性良好、织线的交叉部的弯曲少的织物增强材料为目的,用于直接使用带状纤维束来织造开纤丝织物和扩纤丝织物。
以前,作为得到扩纤纱织物的技术,有将喷射水作用于织物表面上来对织物进行扩纤处理的方法。在例如在特公平2-323832号(专利文献2)、特开平4-281037号(专利文献3)、特开平8-127959号(专利文献4)以及特开平8-232135号(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这一方法。
而且,作为在水中使超音波作用而对织物进行扩纤处理的方法,有特公平4-70420号(专利文献6)、特开平7-145556号(专利文献7)公开的方法。
而且,作为利用旋转鼓和水压对织物进行扩纤处理的方法,有特开平4-241164号(专利文献8)公开的方法。
这些已有的织物增强材料的织造方法,在扩纤前的多纤维纱状态下对增强纤维束进行一次织造,之后,使高压流体和超音波等作用于得到的织布上,对形成纹理构造的纤维束进行扩纤处理。而且,作为利用扁平纱进行扁平纱织物的织造的方法,有专利2955145号(专利文献9)公开的方法。
但是,已知存在下述问题。特别是使经纱密度一致的梳子(经编机导纱梳栉)和综片的综眼(目)将扁平状态完全弄坏。而且,用梳子(经编机导纱梳栉)与经纱呈直角地导入纬纱,但在保持纬纱的剑杆侧和纬纱的供应侧,纬纱和经纱不成直角。
而且,不能得到由于被梳子(经编机导纱梳栉)导入纬纱而使得纬纱的扁平状态被完全弄坏的纱宽均匀变宽的织物。因此,其纱宽存在界限,而且,存在因为在织纱的交叉部中纤维束的扩纤不充分,所以交叉部的织纱弯曲度降低,在表面平滑性的提高上也有限制,引起纤维增强材料的质量下降的难点。因此,如上所述,在专利2983531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具有一对把持装置、综片装置和投纬装置,通过开口并结合投纬时间并使把持装置可移动,能够直接将扩纤后的带状纤维束作为经纱或者纬纱使用,不使经纱侧的各带状纤维束扭曲地进行织造。
而且,例如,即使在不进行保持装置的平行移动时,如果以较低速进行织造而且适当地设定经纱的张力,则即使在经纱方向位置固定地具有把持装置的织机中,也能够在良好的开口状态和在扩纤纱中不产生扭转的状态下进行扩纤纱的织造。
【专利文献1】专利2983531号
【专利文献2】特公平2-323832号
【专利文献3】特开平4-281037号
【专利文献4】特开平8-127959号
【专利文献5】特开平8-232135号
【专利文献6】特公平4-70420号
【专利文献7】特开平7-145556号
【专利文献8】特开平4-241164号
【专利文献9】专利2955145号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已知也还存在以下问题。
(投纬时的处理)
通常,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对带状纤维束进行投纬时,其投纬装置由例如剑杆机构进行投纬,由和本体不同的驱动的把持机构在纤维束的两个端部保持纤维束,割断纤维束的一侧,进而分离由剑杆保持的纬纱,实际上,是将纬纱插入经纱开口部,实现载置操作。但是,在利用专利文献1的方法对带状纤维束进行投纬时,因为由和本体驱动不同的驱动的纬纱把持机构来把持纬纱并进行移动,投纬后的状态是纬纱的多根单纤维在宽度方向上分散,失去单纤维相互之间的平行性,而且,存在这样的情况,即不能保持纬纱的适当的张紧状态,没有保持结果良好的扩纤状态,纬纱单纤维的平行性和直线性产生紊乱。
(生产速度)
因为专利文献1的投纬装置是和本装置不同的驱动,工序数量多,所以生产速度存在极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对带状纤维束(带状纱、扁平纱、开纤纱、扩纤纱等)进行织造的织造装置中,即使对于构成带状纤维束的单纤维,也能够维持带状纤维束的良好状态的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1记载的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是在利用扁平状的经纱和纬纱织造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将纬纱在张紧状态下插入到由综片形成的经线开口区域中的投纬装置、和将上述纬纱保持在张紧状态并向织物前平行移动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织造装置的本体驱动连动。这样,在织物上能够防止中央位置和端部位置上的织物密度紊乱,从而能够使宽度方向内侧的纤维束的状态稳定,良好地保持单纤维的初期的带状纤维束状态。
本发明之2记载的特征在于,上述投纬装置具有剑杆织机的剑杆机构或者片梭织机的片梭机构。作为无梭织机的一种的剑杆织机,两根带在织物中央交接纬纱的夹板式是主流,该夹板式进一步被分为带式和棒式两种。而且有梭织机的一种的片梭织机,是跳过保持纬纱的金属小型片梭来进行投纬。只要至少是剑杆织机的剑杆机构或者片梭织机的片梭机构,本发明则在哪一种类型中都可以作为投纬装置使用。
本发明之3记载的特征在于,上述剑杆机构或者片梭机构作为整体,利用上述移动装置向织物前平行移动。通过利用剑杆机构或者片梭机构以规定的张力(张紧状态)被投纬后的纬纱、由该规定的张力(张紧状态)把持在端部并向织物前平行移动,扁平状的纬纱的纤维排列则不会破坏,提高了带状纤维束织物的表面平滑性。
本发明之4记载的特征在于,在由上述剑杆机构或者片梭机构投纬的纬纱的靠近后方的位置上,配置经编机导纱梳栉,上述经编机导纱梳栉,和上述剑杆机构或者片梭机构一起由上述移动装置平行移动。因为把持由剑杆机构或者片梭机构投纬的纬纱的端部并向织物前平行移动,所以基本没有在途中弄坏纬纱形状的可能性。但是,在将纬纱引入织物前侧时,万一例如纬纱中央部向后方侧成为弓形地弯曲变形,则由经编机导纱梳栉来阻止该变形,从而防止不良的织造。
本发明之5记载的特征在于,通过在矩形综框的内侧一体地固定设置板材,形成多个综眼。穿过经纱使综片作用的综线或者综杆,因为较长而在左右方向上特别缺乏刚性。在于经纱和纬纱中使用圆纱的织物中,即使产生综片的左右方向的移位,在织造中也没有问题。但是,在使用扁平状经纱和纬纱织造带状纤维束织物时,如果综片的经纱穿入处、即综眼在经纱群的宽度方向上偏移,则由于和综眼的干扰或者经纱相互之间的干扰而使得其纤维排列被完全弄坏。因此本发明在综框的内侧一体地固定设置板材来形成综眼。这样,统一确定综片的整体形状和综眼的位置,防止弄坏扁平状经纱。
本发明之6记载的特征在于,上述板材,由在综框的宽度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的第1板材和在上述第1板材的相互之间以每隔一个的方式夹持的截面呈U字形弯曲的第2板材构成,上述第2板材,以U字形的圆弧部相互匹配的方式在综框的高度方向上上下配置一对,在上述圆弧部相互之间形成综眼。用板材构成综框内侧的综片能够使综片整体变轻,同时,通过使用呈U字形弯曲的第2板材,能够使综眼的边缘形状为光滑的圆弧,由于扁平状经纱和综眼接触,能够防止磨损或者形状变坏。
本发明之7记载的特征在于,带状纤维束是多纤维纱、单纤维纱或者精纺纱。
本发明之8记载的特征在于,带状纤维束的总纤度是50~20000特。
本发明之9记载的特征在于,纬纱插入次数是10~600次/分。
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对象是将至少预先被进行带状处理并且对厚度来说具有足够的宽度的带状纤维束作为经纱的织造。用在经纱群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且保持相互平行的关系,同时经过经纱群的整个宽度的上下一对把持装置把持具有多列这样的经纱的经纱群。在一对把持装置之间,由张力设定机构将经纱群维持在规定的张力下。在这一对把持装置之间,设置和把持装置保持平行状态并动作的综片装置,利用该综片装置使各经纱上下移动,对经纱群进行开闭口。在一对把持装置之间,配置和把持装置保持平行关系并动作的投纬装置,向着经纱群的开口区域和经纱群成直角地对从该投纬装置抽出的纬纱进行投纬。
本发明的投纬装置通过使供纱部、纬纱储存部、纬纱长度测量部、纬纱把持部等与纬纱插入相关的所有部件或者装置和本体连动驱动,不用额外设置纬纱的移送装置,就可以将投纬后的纬纱移动到织物前的位置,使单纤维的紊乱少,能够良好地保持带状纤维束。
能够具有投纬后、在将纬纱向织物前的位置导入期间用于将纬纱维持在适当的张力的保持机构。利用该保持机构,使纬纱形状、特别是纬纱纤维束的中央位置以及端部位置的纤维束的宽度缩小和单纤维的松弛变少,能够维持在良好的带状状态。
以从纬纱被投纬到织入经纱中都保持纬纱和经纱的直角性的方式来设置纬纱的供给侧和接收侧的位置。即,使连接纬纱的供给侧和接收侧的直线与经纱群始终保持直角。从而保持被投纬的带状纱的形态。而且,在纬纱的长度方向上,使纬纱向织物前移动的移动装置为了使在纬纱的哪一个位置上的纬纱密度都相同,以使投入时纬纱的供给侧和接收侧的位置是织物的织前位置的方式进行驱动。因此,单纤维的松弛少,织物的中央部和端部的织物密度不均极少。由此,能够织造良好的带状纤维束织物。
在织造后,由缠绕装置缠绕带状纤维束织物。缠绕装置具有缠绕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缠绕管筒和将带状纤维束织物导入到缠绕管筒的缠绕导入部上的缠绕辊。在上述缠绕辊上,带状纤维束织物优选与缠绕辊的表面相接并被弯曲的方式构成。这样,因为作为缠绕辊采用上述带状纤维束织物与缠绕辊的表面相接并被弯曲的构造(面接触构造),因此能够在缠绕辊部位多点保持织物,结果是能够减少缠绕辊部位的单纤维的紊乱。
本发明之10记载的是,在利用扁平状的经纱和纬纱织造带状纤维束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将纬纱在张紧状态下插入到由综片形成的经线开口区域中的插入工序和将上述纬纱保持在张紧状态并向织物前平行移动的移动工序,所述移动工序与所述织造装置的本体驱动连动。这样,在织物上能够防止中央位置和端部位置上的织物密度紊乱,从而能够使宽度方向内侧的纤维束的状态稳定,良好地保持单纤维的初期的带状纤维束状态。
本发明之11记载的特征在于,带状纤维束是多纤维纱、单纤维纱或者精纺纱。
本发明之12记载的特征在于,带状纤维束的总纤度是50~20000特。
本发明之13记载的特征在于,纬纱插入次数是10~600次/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织物上能够防止中央位置和端部位置上的织物密度紊乱,从而能够使宽度方向内侧的纤维束的状态稳定,良好地保持单纤维的初期的带状纤维束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织造装置的简略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织造装置的简略侧视图。
图3是综片单元的立体图。
图4(A)是综片单元的剖视图,(B)是其主视图。
图5(A)是对经纱开口部的纬纱插入状态的俯视图,(B)是纬纱导入状态的俯视图。
图中:2a~2x、3a~3x-经纱管筒,2、3-经纱管筒轴,4、5、6-辊,7、8-经纱开口张力调整机构的辊,9a、9b-织物保持辊,10、10a、10b-织物把持辊,11-缠绕辊,12a、12b-切割装置,16a、16b-纬纱缠绕装置,20-综片装置,20a、20b-综片单元,21-驱动装置,30-纬纱导入装置,31-纬纱管筒,32-纬纱张力调整辊,33-纬纱张紧机构部,34-纬纱保持机构部,35-剑杆机构部,35a-剑杆纬纱把持部,40-经编机导纱梳栉,50-供给部,60、70-控制装置,F-纬纱,T-经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中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中,作为被预先进行带状处理,相对于厚度具有基本上足够均匀的宽度(扩纤宽度/扩纤厚度为100以上)的带状纤维束,能够使用例如将由环氧树脂类上胶剂相互之间基本平行地微微粘合12000根7μm的碳纤维的扩纤厚度为0.05mm、扩纤宽度为18mm的碳纤维束(扩纤处理前的原始纤维束厚为0.1mm,宽为6.1mm)。
将该带状纤维束用作经纱T和纬纱F来织造织物,提供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的织物增强材料。
下面,依次对本实施例的织造装置的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带状纤维束织物W的织造装置的图形。作为经纱送出装置,该织造装置具有经纱管筒轴2、3、经纱管筒2a~2x、3a~3x以及经纱送出机构部(辊4、5、6)。而且,作为经纱开口机构部,具有由使综框和综片一体化的综片单元20a、20b构成的综片装置20、经编机导纱梳栉40以及经纱开口张力调整机构7、8。而且,作为将纬纱维持在张紧状态并使之向织物前平行移动的移动装置,即纬纱导入装置30,具有纬纱管筒31、纬纱张力调整辊32、纬纱张紧机构部33、纬纱保持机构部34以及剑杆机构部35、剑杆纬纱把持部35a。而且,作为织物缠绕装置,具有织物保持辊9a、9b(参考图2)、织物把持辊10、10a、10b(参考图2)、缠绕辊11、纸类和胶片等供给部50(参考图2)。
首先,对纬纱供给装置进行说明,将由带状纤维束构成的纬纱F缠绕到纬纱管筒31上,以被组合到纬纱导入装置30中的状态设置该纬纱管筒31。纬纱F经过纬纱张力调整辊32被引导到纬纱张紧机构部33中。通过由剑杆机构部的纬纱把持部35a拉出纬纱F,由纬纱管筒31的被缠绕的带状纤维束构成的纬纱F可用纬纱张力调整辊32和纬纱张紧机构部33,在张力的偏差小的状态适当地尽量解舒纬纱F,由剑杆机构部35得到需要的长度作为纬纱F,剑杆驱动停止。
这里,作为解舒缠绕在纬纱管筒31上的纬纱F的方法,对应于剑杆机构部35的速度,通过使纬纱张力调整辊32向上方移动而使安装在纬纱管筒轴上的电动机随之旋转,解舒缠绕在纬纱管筒31上的带状纬纱纤维束,剑杆停止,同时纬纱张力调整辊32向下方移动,停止在固定的位置。
在剑杆机构部35停止之前,由纬纱张紧机构部33以及纬纱把持部35a将由剑杆拉出的一根纬纱F保持在给予适当张力的状态。
保持在张紧状态的纬纱F,由和本体驱动连动的纬纱导入装置30移动到织物前,保持在纬纱导入装置30中,直到综片单元20a、20b 上下驱动,形成织物W。在夹在经纱T中形成织物W的状态下,保持在张紧状态的纬纱F解除纬纱把持部35a,作为织物W的纬纱而被形成和保持。之后纬纱把持部35a在纬纱导入装置30的往复运动中进行往复运动,把持由剑杆拉出的下一根纬纱F并重复上述的动作。
在本发明的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和织造方法中,从纬纱供纱部
(纬纱管筒31)直到形成织物W,将纬纱供纱部和纬纱道部以及剑杆机构部35全部配置在纬纱导入装置30上,进行投纬工序。因此,能够消除带状纤维束投纬时的问题,即,纬纱扭曲和单纤维断裂以及经纱和纬纱不成直角等问题,能够保持带状纤维束的良好的纬纱状态。
而且,在通常的织机中,为了导入纬纱F而使用经编机导纱梳栉40,但在本装置中,为了实现纬纱F和经纱的直角性以及纬纱F的宽度的稳定性,始终将经编机导纱梳栉40作为纬纱引导部件使用。在本装置的连续运行或者高速运行中,只要在纬纱工序中在稳定形态下保持纬纱F,并不一定需要经编机导纱梳栉40。
下面,对纬纱缠绕装置进行说明。为了保持由纬纱导入装置30导入的带状纬纱,设置了纬纱缠绕装置16a、16b。利用来自该装置16a、16b的其它的纱可固定每一根纬纱。这里,保持带状纤维束的纬纱F时的纬纱缠绕装置16a、16b可以是公知的一般的装置。此时,从纬纱缠绕装置16a、16b供给的纬纱缠绕纱(以下称为边纱),经过织物保持辊9a、9b之间或者和任意一个辊接触并通过,在织物W的边部,由边纱本身的张力而导致纬纱端部的紧凑,能够消除带状纤维束宽度的缩小和状态的不稳定。
因为由上述边纱形成边部,所以由切割装置12a、12b切割其余的纬纱F。这样,由织物把持辊10、10a、10b将由以适当纬纱长度形成的织物W引导到缠绕辊11上,作为稳定的织物W缠绕。此时,因为形成本织物W的纤维束是带状纤维束,所以比一般的织物W要薄,因为织物密度存在疏和密的部分,所以经纱和纬纱容易滑动,容易引起目偏移(织物密度的不均)等问题。在本装置中,具有通过一边将工艺纸或者胶片等夹在织物W中一边缠绕来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供给部50)。
接下来,对经纱供给装置进行说明,在经纱管筒轴2、3上,旋转自如地支撑着多个经纱管筒。在图1中,示出了经纱管筒轴2、3以及经纱管筒2a~2x、3a~3x。和纬纱管筒31相同,在经纱管筒2a~2x、3a~3x上缠绕由带状纤维束构成的经纱T,经纱T在经纱管筒的旋转方向上被解舒并被导入到带状纤维束织造装置一侧。来自经纱管筒的经纱T的解舒速度和纬纱F相比非常迟缓,和带状纤维束织造装置的织造速度相同,是一定的速度。因此,一般来说,经纱管筒2a~2x、3a~3x若安装制动器比较好。但是,根据各经纱管筒上缠绕的经纱缠绕张力和卷径,经纱T的送出速度略有不同。因此,本装置中的送出装置是一边对经纱管筒进行轻轻的制动,一边利用电动机使经纱管筒轴向和经纱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使来自于经纱管筒的解舒张力一定并稳定化,可分别地对缠绕的经纱进行张力调整。各经纱管筒上缠绕的经纱的缠绕张力和卷径不限于稳定在一定值。
经纱送出机构部将小径的辊5和6从侧面看左右对称地配置在大径的辊4的上侧。从各经纱管筒送出的经纱T,通过跟前一侧辊5的上部并被设置在下侧辊4的下侧周面上,再通过后侧辊6的上侧,实现经纱T的偏移和经纱张力的均匀化。
经纱开口张力调整机构7、8,通过利用综框一体化的综片装置20使经纱开口时的张力变动与综片装置20的运动连动,从而使辊7上下移动,吸收经纱的张力变动并将经纱T保持在一定的张力或者稳定的张力下。
综片装置20如图3所示,由一对综片单元20a、20b构成。综片单元20a、20b有具有对应于带状纤维束的宽度尺寸的横向宽度的矩形综框20a1、20b1、和在该综框20a1、20b1的上下横材间设置的多个综片20a2、20b2。如图4所示,各综片20a2、20b2是在左右一对平行配置的不锈钢薄板22间挟入呈U字形弯曲的两个不绣钢薄板23的部件。薄板23的圆弧状弯曲部23a是在综框20a1、20b1的上下方向中央部上,对向打开可以贯穿经纱T的间隙、即综眼(目)24。间隙24或者薄板23的宽度比经纱T的宽度稍大。综片20a2、20b2在综框20a1、20b1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间设置。邻接的综片20a2、20b2之间形成的间隙在经纱T的方向上以和另一个综框20a1、20b1的综片20a2、20b2重叠的方式配置。
综片单元20a、20b由驱动装置21在互相相反的方向上反复上下驱动。穿过间隙24的经纱T由综片单元20a、20b在左右上下方向上对其进行位置限制的状态下向经编机导纱梳栉40引导。综片单元20a、20b通过上下移动,在经编机导纱梳栉40的下游侧,在上下经纱T之间设置用于通过纬纱F的纬纱移动路径(经纱开口区域)。
而且,因为以前的综片是在综框上设置细综线或者综棒,所以若综片上下移动,则其振动容易引起综眼的位置左右振动。因此,即使利用以前的综片织造带状纤维束,综眼的左右振动也会使经纱T的扁平状态变坏,所以不能够很好地进行编织。因此,在维持经纱T的扁平状态织造带状纤维束时,像本装置这样在综框上一体地形成综片的刚性构造是不可少的。
在上述经纱供给装置中,根据以下的工序将经纱T引导到织物前,向从纬纱供给装置送出的纬纱F中织入,织造带状纤维束织物。详细地说,首先,从设置在经纱管筒轴上的多个经纱管筒2a~2x、3a~3x等解舒多根经纱T,由经纱送出机构部(辊4、5、6)给各经纱T均匀地施加张力,向经纱开口张力调整机构7、8引导。向经纱开口张力调整机构7、8引导的经纱T被引到经纱开口机构部(综片装置20),由驱动装置21升降,在经编机导纱梳栉40的下游侧形成通过纬纱F的纬纱移动路径(经纱开口区域)。
这样由经编机导纱梳栉40将从经纱管筒2a~2x、3a~3x等解舒的多根经纱T排列成规定的编织密度,并向织物前引导。然后,如图5(A)、(B)所示,在由经纱开口机构部(综片装置20、经编机导纱梳栉40以及经纱开口张力调整机构7、8)形成纬纱移动路径时,由剑杆机构部35的间歇动作将纬纱F插入到经纱开口区域中,利用纬纱导入装置30的前进将纬纱F插入到织物前侧,制造带状纤维束织物W。利用这一经纱供给工序,将从经纱管筒解舒的经纱T直线等间隔地并形成薄片状,可以进行稳定的织物织造。
接下来,对图2的控制装置60和70进行说明。本装置的经纱管筒2a~2x、3a~3x是以上下锯齿方式设置各经纱管筒2a~2x、3a~3x,使各经纱T的间隔窄,而且,以不重叠的形式配置各经纱T。固定经纱管筒2a~2x、3a~3x的轴2、3,利用制动器和电动机将一定的张力施加到各经纱T上。而且,通过使送出的各经纱T经过经纱送出机构部的各辊4、5、6,使各经纱间的张力偏差尽可能的小。为了进行这样的控制,设置控制装置60、70,特别是控制经纱张力的均一性和经纱的偏差。
图1和图2的织造装置为平纹织物式,综片装置20由一对综片单元20a、20b构成。为了使织造装置为对应于所期望的织物结构的多重编织花纹,可以将综片单元增加到3个以上。
本发明涉及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尤其对于织造作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的强化材料的织物增强材料有用,使用的纤维以碳纤维为首,还包括玻璃纤维和聚酰胺纤维、陶瓷纤维和作为其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基材使用的所有纤维,在织造带状纤维束时是特别有用的织造装置。

Claims (8)

1.一种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是利用扁平状的经纱和纬纱织造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纬纱在张紧状态下插入到由综片形成的经线开口区域中的投纬装置、和将上述纬纱保持在张紧状态并向织物前平行移动的移动装置,
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织造装置的本体驱动连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投纬装置具有剑杆织机的剑杆机构或者片梭织机的片梭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剑杆机构或者片梭机构作为整体,利用上述移动装置向织物前平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矩形综框的内侧一体地固定设置板材而形成多个综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板材,由在综框的宽度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的第1板材和在上述第1板材的相互之间以每隔一个的方式夹持的截面呈U字形弯曲的第2板材构成,上述第2板材,以U字形的圆弧部相互匹配的方式在综框的高度方向上上下配置一对,在上述圆弧部相互之间形成综眼。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带状纤维束是多纤维纱、单纤维纱或者精纺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带状纤维束的总纤度是50~20000特。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纬纱插入次数是10~600次/分。
CN 200510109988 2004-09-21 2005-09-21 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 Active CN17523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73922A JP4412543B2 (ja) 2004-09-21 2004-09-21 帯状繊維束織物の製織装置と製織方法
JP2004-273922 2004-09-21
JP2004273922 2004-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2315A CN1752315A (zh) 2006-03-29
CN1752315B true CN1752315B (zh) 2010-06-16

Family

ID=36231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09988 Active CN1752315B (zh) 2004-09-21 2005-09-21 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12543B2 (zh)
CN (1) CN17523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47241B2 (ja) * 2006-06-06 2013-11-20 東レ株式会社 強化繊維織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5079296B2 (ja) * 2006-10-06 2012-11-21 サカイオーベックス株式会社 織物製造装置
JP4994861B2 (ja) * 2007-01-23 2012-08-08 弘治 大石橋 製織方法及び製織装置
JP4937774B2 (ja) * 2007-01-25 2012-05-23 弘治 大石橋 製織装置及び製織方法
DE102011009765B3 (de) * 2011-01-28 2011-11-10 Lindauer Dornier Gmbh Webmaschine mit verfahrbaren Begrenzungsmitteln sowie ei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Gewebes
CN202786615U (zh) * 2012-07-13 2013-03-13 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适用于扁平纤维织造的综丝装置
CN103252642B (zh) * 2012-07-25 2015-08-26 浙江旷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通丝装造的校眼机的工装部件
CN103628225A (zh) * 2012-08-30 2014-03-12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高性能剑杆织机
DE102014112468A1 (de) * 2014-06-13 2015-12-17 Lindauer Dornier Gmbh Webmaschine, insbesondere Tape-Webmaschine, sowie Webverfahren
EP2982788B1 (de) * 2014-08-07 2016-06-08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Wirkmaschine
DE102015213015B3 (de) * 2015-07-13 2016-07-07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Webmaschine
CN105133174B (zh) * 2015-09-28 2017-01-11 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经编绣花一体机
JP6419751B2 (ja) * 2016-04-27 2018-11-07 晃和株式会社 ポンポンおよびポンポン製造方法
EP3530787B1 (en) * 2016-10-21 2021-12-01 Jiaxing Deyong Textiles Co., Ltd. Loom, method for producing textile, and textile produced therewith
DE102018211531B4 (de) * 2018-07-11 2020-03-05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Web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Führen eines Gewebes in einer Webmaschine
CN110983545A (zh) * 2019-12-24 2020-04-10 依卡瑞服饰(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节拉力避免断经的智能自动化纺织机
CN114016188B (zh) * 2021-10-29 2023-01-24 广东前进牛仔布有限公司 一种梭织裸氨纶的弹性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792A (zh) * 1995-04-18 1998-05-13 泰克斯蒂尔玛股份公司 织机
CN1440361A (zh) * 2000-03-06 2003-09-03 比蒂姆股份公司 用于织物生产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792A (zh) * 1995-04-18 1998-05-13 泰克斯蒂尔玛股份公司 织机
CN1440361A (zh) * 2000-03-06 2003-09-03 比蒂姆股份公司 用于织物生产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303383A 2001.10.31
JP特开2002-249957A 2002.09.06
同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89857A (ja) 2006-04-06
JP4412543B2 (ja) 2010-02-10
CN1752315A (zh) 2006-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2315B (zh) 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
US6575201B2 (en) Fabric with a variable width
CN102844482B (zh) 用于制造带有附加纬面花纹的织物的方法和织机
CN101538771B (zh) 敷设单向纤维层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生产相关织物的方法和织机
CA259435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aving tape-like warp and weft and material thereof
JP2011231450A (ja) 3次元製織のための織機およびその製織方法
CN102099519B (zh) 制造横截面成型的织物、尤其绳索的织机
US9169584B2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measured control of tape-like warps for shedding and taking-up operations
CZ200452A3 (cs) Název neuveden
BG61575B1 (en) Device to a warp knitting machine for knitting elastic bandwith fly knitting, in particular for knitting of picot and elasticband, made by this device
JPS62289649A (ja) 杼無織機におけるよこ糸插入装置によこ糸を供給する装置
KR20090046835A (ko) 리본 바늘 직기
KR101620346B1 (ko) 테이프사의 제직 준비 장치
JP2006518421A (ja) 平織及び絡み織で織物を製織する方法及び方法の実施のための織機
CN113166982B (zh) 使用空气压力的梭口方法和设备
CN115244237A (zh) 具有可运动的导向轴的织机
KR102047283B1 (ko) 직기용 위사 공급 장치
JP3333166B2 (ja) 織機の経糸送出機構
EP3497274B1 (en) Yarn feeding device with long yarn buffer
CN211112497U (zh) 钩编机
JP2004211211A (ja) 強化繊維織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CN214218990U (zh) 一种高模量碳纤维织物编织系统
KR20160056903A (ko) 직기용 귀부 파지 장치, 직기 및 직물의 제조 방법
JPH07278997A (ja) 合成樹脂製格子状織物の織成装置
BE1023644B1 (nl) Inslaginbrenginrichting en weefgetouw voor meerlagig of enkellaags wev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ASIA-PACIFIC HI-TECH INVESTMENT ADVISORY 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EE S GLOBAL TRAD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7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SIM SHA TSUI, JIULONGPO DISTRICT, HONGKONG,CHINA TO: 100600 7-4-51, QIJIAYUAN DIPLOMATIC COMPOUND, NO.9, JIANGUOMEN OUTER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ITY,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705

Address after: 100600,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No. 9, Wai Wai Street, Qi homes Diplomatic Apartments 7-4-51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sia Pacific hi tech Investment Adviso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sim Sha Tsui, Kowloon,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Le Global Trad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