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7812A - 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7812A
CN1747812A CN 200480003938 CN200480003938A CN1747812A CN 1747812 A CN1747812 A CN 1747812A CN 200480003938 CN200480003938 CN 200480003938 CN 200480003938 A CN200480003938 A CN 200480003938A CN 1747812 A CN1747812 A CN 1747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cket
grinding
brush
abrasive brush
endless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0393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0150C (zh
Inventor
吉村刚
箕轮美幸
丸山勉
岭岸诚一
渡边靖夫
渡部良晴
芳贺文孝
中岛克幸
栗山真一
长尾优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47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7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01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015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进行滚磨或由砂轮进行的研磨,就可对金属环的侧端缘进行研磨的金属环的研磨方法及其装置。在通过放入机构(6)将金属环(W)放入的放入工序之后,进行第1刷研磨工序,即通过研磨刷(60)对金属环(W)的一侧端缘进行研磨的工序。接着,进行翻转工序,即通过翻转机构(10)使在第1刷研磨工序中被研磨了一侧端缘的金属环(W)翻转的工序。然后,进行第2刷研磨工序,即通过研磨刷(60)对在翻转工序中被翻转了的金属环(W)的另一侧端缘进行研磨的工序。然后,进行送出工序,即通过送出机构(7)将在第2刷研磨工序中被研磨了另一侧端缘的金属环送出的工序。

Description

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使用在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上的薄板状的金属环进行研磨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无级变速器所采用的动力传递用的带,使用了由层叠环捆扎以环状层叠排列的多个元件而成的组件,其中该层叠环通过层叠多个金属环成而形成。构成这种层叠环的金属环,是通过薄圆板状的砂轮将圆筒状的金属圆筒按规定宽度切割成圆环,来形成为无接头带状。而且,因为由圆筒状的圆筒切割下来的金属环在侧端缘产生有毛刺,所以必须要对其毛刺进行研磨。另外,在金属环的侧端缘产生的毛刺即使较少,也必须对金属环的侧端缘进行研磨,以将侧端缘加工成高精度的弯曲形状。
众所周知,作为以往研磨金属环的侧端缘的方法,例如,公开有特开2001-241512号公报中的方法。该金属环的研磨方法被称为滚磨,它是将作为工件的金属环混合到充满有被称作介质的砂轮的滚筒内,使金属环与介质一起随滚筒转动。这样,通过在滚筒内一起搅拌介质和金属环,而使介质接触于金属环的侧端缘,从而研磨金属环的侧端缘。
然而,在进行滚磨的场合时,由于金属环的外周面侧所抵接的介质要多于内侧一方,因此,会产生金属环的侧端缘的内侧角部和外侧角部的研磨呈现不均匀的问题。另外,在将金属环放入到滚筒内时,以及在滚磨时,有可能会因金属环之间相碰撞产生损伤。虽然这样的金属环通过检查可以被去除,但是,这将成为降低成品率的原因。
另一方面,在特开2002-248522号公报中,公开有通过砂轮研磨金属环的侧端缘的方法。然而,由砂轮进行的研磨,会因为金属环的侧端缘的形状被砂轮的形状所左右,因此,必须频繁地进行砂轮的更换等,从而产生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该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不进行滚磨或由砂轮进行研磨,就可以对金属环的侧端缘进行研磨的金属环的研磨方法及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法是对使用在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上的薄板筒状的金属环进行研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放入工序,放入所述金属环;第1刷研磨工序,通过研磨刷对在该放入工序中被放入的金属环的一侧端缘进行研磨;翻转工序,使在该第1刷研磨工序中被研磨了一侧端缘的金属环翻转;第2刷研磨工序,通过研磨刷对在该翻转工序中被翻转了的金属环的另一侧端缘进行研磨;以及送出工序,将在该第2刷研磨工序中被研磨了另一侧端缘的金属环予以送出。
根据本发明的研磨方法,首先,通过所述第1刷研磨工序,对金属环的一侧端缘进行研磨,接着,通过所述翻转工序,使金属环翻转,通过所述第2刷研磨工序,对金属环的另一侧端缘进行研磨。因为所述第1刷研磨工序和所述第2刷研磨工序是通过所述研磨刷对金属环的侧端缘进行研磨,因此,不同于以往的滚磨,不会有砂轮贴附在环表面上,从而可以进行高精度研磨。而且,通过设置所述翻转工序,可以高效率地研磨金属环的一侧端缘和另一侧端缘。
在本发明的方法的所述第1刷研磨工序和所述第2刷研磨工序中,将金属环保持为大致圆形并使之在圆周方向转动,并且使形成为其直径大于金属环的环状且能转动的研磨刷以横穿过转动的金属环的端缘的方式抵接于该金属环,当该研磨刷横穿过转动的金属环的端缘时,该研磨刷以相对于所述转动的金属环的轨迹而言的规定的入射角,进入该金属环的内部,并通过该金属环的内周面和该金属环的转动中心之间,然后以相对于该金属环的轨迹而言的规定的退出角离开所述金属环。
此时,所述入射角及所述退出角最好为20°至45°。
所述入射角及所述退出角若未达到20°,由于金属环的侧端缘的研磨量变少,因此,必须提高研磨刷的速度或者延长研磨时间。另外,所述入射角若未达到20°,研磨刷将会抵接金属环的内周面,从而导致内周面都要被研磨。另一方面,入射角及退出角若超过45°,则只有金属环的侧端缘的顶部被研磨,这样将无法进行较佳的倒角。所以,通过使得所述研磨刷相对于金属环的入射角及所述退出角为20°至45°,可以进行所述金属环的侧端缘的较佳的倒角。
另外,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在所述放入工序中被放入的所述金属环,最好是在该放入工序之前,先通过所设置的切割工序,将薄板筒状的金属圆筒切割成圆片状来形成的;在该切割工序中,是通过刃面呈峰形的割刀来压切所述金属圆筒。
因为若像以往那样,通过薄板圆盘状的砂轮切割金属圆筒来切割出金属环的话,金属环的侧端缘截面则为四角形状,因此,从这一状态对金属环的侧端缘进行倒角就必须增大加工余量。在本发明中,由于是通过其刃面为峰形的割刀来压切出所述金属环,因此金属环的侧端缘被转印有该割刀的形状而呈现出被倒角的状态。所以,与以往那样通过砂轮来切割的场合相比,可以减少加工余量。
在本发明的方法的所述第1刷研磨工序和所述第2刷研磨工序中,当研磨刷抵接于金属环时,检测出驱动该研磨刷转动的电机的负载电流值,以使得该检测出的负载电流值达到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的负载电流值的方式,来增减研磨刷对金属环的切入量。
在所述第1刷研磨工序和所述第2刷研磨工序中,作为表示控制研磨形状的研磨力的电机转动轴扭矩的代用特性,对应于从驱动研磨刷的电机检测出来的负载电流值,来增减研磨刷对金属环的切入量。即,在研磨刷转动中,抵接于金属环的侧端缘而进行研磨时,研磨刷对电机施以负载。电机所承担的负载作为电机的负载电流值而被检测出。此时,当研磨刷对金属环的切入量较大时,负载电流值也较大,而研磨刷对金属环的切入量较小时,负载电流值也较小。另一方面,如果研磨刷对金属环的切入量较大,由研磨刷对金属环的侧端缘的研磨量则变大,如果切入量较小,研磨量则变小。所以,如果电机的负载电流值较大,则可以确认为研磨量较大,如果电机的负载电流值较小,则可以确认为研磨量较小。据此,可以预先设定:能够得到较佳的研磨量的负载电流值的范围(规定范围的负载电流值)。
而且,例如,在研磨刷磨损时,由于电机的负载电流值减少,故而通过与之对应地使研磨刷对金属环的切入量增加,即使是磨损了的研磨刷,也可以确实达到规定的研磨量。这样,通过为使得电机的负载电流值达到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增减研磨刷对金属环的切入量,从而可以不被研磨刷的磨损状态所左右地而得到规定的研磨量。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1刷研磨工序和所述第2刷研磨工序的各刷研磨工序之前,设置有以下工序:对在所述研磨刷和所述金属环的非抵接状态下驱动该研磨刷转动之时的所述电机的第1电流值进行测定的工序;对在所述研磨刷抵接于所述金属环并研磨该金属环的端缘之时的研磨量和所述电机的第2电流值进行测定的工序;将相对于第1电流值而言的第2电流值的增加部分作为负载电流值,并计算出该负载电流值和研磨量的相关关系的工序;依据该计算出的负载电流值和研磨量的相关关系,来设定各刷研磨工序中的规定范围的负载电流值的工序。
所述电机的负载电流值可以根据相对于所述第1电流值而言的第2电流值的增加部分来容易地求得。另外,根据负载电流值和研磨量的相关关系,可以容易地求得得到规定的研磨量时的负载电流值。通过在所述的各刷研磨工序之前设定如此求得的负载电流值的范围,则在所述的各刷研磨工序中,可以正确地进行与负载电流值对应的研磨刷对金属环的切入量的增减。
另外,本发明的装置,是对使用在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上的薄板筒状的金属环进行研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使所述金属环的一侧端缘露出,并对该金属环装卸自如地进行保持,且使该金属环在圆周方向转动;以及研磨刷,该研磨刷形成为直径大于金属环的环状,一边以横穿过通过所述保持机构而被转动的金属环的端缘的方式抵接于该金属环的端缘,一边进行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由于是通过所述研磨刷对金属环的端缘进行研磨,因此,不会有像以往的滚磨那样砂轮贴附在环表面的情形,从而可以高效率地进行精度较高的研磨加工。
另外,本发明的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保持台,该保持台使所述金属环的一侧端缘露出,并对该金属环装卸自如地进行保持;放入机构,该放入机构将所述金属环放入该保持台;第1研磨机构,该第1研磨机构通过研磨刷对保持在所述保持台上的金属环的一侧端缘进行研磨;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使通过该第1研磨机构而将其一侧端缘研磨了的金属环翻转,并使其另一侧端缘露出地而将该金属环保持在所述保持台上;第2研磨机构,该第2研磨机构通过研磨刷对由该翻转机构翻转且被保持在所述保持台上的金属环的另一侧端缘进行研磨;以及送出机构,该送出机构对通过该第2研磨机构而将其另一侧端缘研磨了的金属环从所述保持台进行送出。
由于所述金属环被保持在所述保持台上,并通过第1研磨机构及第2研磨机构的各自研磨刷被研磨,因此,不会有像以往的滚磨那样的金属环相互碰撞的问题,这样可以防止金属环的碰伤,从而可以高精度地进行其端缘的研磨。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台具有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对所述金属环装卸自如地进行保持,并使该金属环在圆周方向转动;所述第1研磨机构和所述第2研磨机构分别具有研磨刷,该研磨刷形成为直径大于金属环的环状,并且能转动;以横穿过通过所述保持机构而被转动的金属环的端缘的方式,使所述研磨刷抵接于金属环。
据此,转动的研磨刷横穿过金属环并抵接于该金属环,而且当该研磨刷抵接于金属环时,金属环通过所述保持机构沿圆周方向被转动,因此,可以通过研磨刷对金属环在整周上进行高效率的研磨。
另外,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台具有多个保持机构,该多个保持机构以存在有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在同一圆周上;所述研磨刷形成为:能同时抵接该保持台上的被各保持机构所保持的各金属环的直径尺寸。
据此,由于可以将多个金属环保持在保持台上,用一个研磨刷就可以针对保持台上的多个金属环进行研磨,因此,可以飞跃性地提高研磨的作业效率。
另外,作为本发明中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可以例举出,以在按各规定角度间歇性地转动的转盘的转动轴周围存在有规定间隔的方式,配设多个所述保持台;沿着由该转盘而被转动的各保持台的转动轨迹,从上游向下游依次配设有所述放入机构、所述第1研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第2研磨机构、以及所述送出机构。
据此,由于通过转盘转动一周,就可以进行金属环的两端缘的研磨,因此,可以高效率地进行研磨所相关的作业,而且,可以将装置制成小型化。
另外,作为本发明中的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还可以例举出,具有:第1转盘,该第1转盘以在转动轴周围存在有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述保持台,并按各规定角度间歇性地转动;以及第2转盘,该第2转盘相邻设置于该第1转盘,并以在转动轴周围存在有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述保持台,且按各规定角度间歇性地转动;沿着由该第1转盘而被转动的各保持台的转动轨迹,从上游向下游依次配设有所述放入机构、及所述第1研磨机构,而沿着由该第2转盘而被转动的各保持台的转动轨迹,从上游向下游依次配设有所述第2研磨机构、及所述送出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使位于所述第1转盘的所述第1研磨机构下游位置的保持台上的金属环翻转,并将该金属环移动到位于所述第2转盘的所述第1研磨机构上游位置的保持台上。
据此,由于在第1转盘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金属环的一侧端缘的研磨,在第2转盘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金属环的另一侧端缘的研磨,因此,可以较大地增大一个转盘的作业间隔,例如可以设置多个第1研磨机构,以提高金属环的研磨精度。
另外,作为除此之外的本发明的装置的实施方式,可以例举出,所述放入机构、所述第1研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第2研磨机构、以及所述送出机构分别具有所述保持台;在各保持台之间设置有将金属环从相互邻接的一方保持台上移载到另一方保持台上的移载机构。
据此,由于在通过所述移载机构,将金属环从一方的保持台上移载到另一方的保持台上时,金属环被从一方的保持台上去除下来,因此,可以容易地插入例如对去除了金属环的保持台进行清洗等的其他作业。
这种场合,可以例举出,所述放入机构、所述第1研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第2研磨机构、以及所述送出机构被配置成大致直线状。
另外,除此之外,也可以是,所述保持台沿着按各规定距离间歇性地移送的无接头状的移送路进行巡回;从按该移送路而被移送的保持台的各停止位置的上游向下游依次配设所述放入机构、所述第1研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第2研磨机构、以及所述送出机构。
据此,也可以容易地插入例如对去除了金属环的保持台进行清洗等的其他作业。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第1研磨机构、及所述第2研磨机构最好分别具有:粗研磨机构,该粗研磨机构是通过筛孔相对较粗的粗加工用研磨刷来进行研磨的;中间研磨机构,该中间研磨机构是继由该粗研磨机构进行的研磨之后,通过筛孔比所述粗加工用研磨刷细的中间加工用研磨刷来进行研磨的;以及精研磨机构,该精研磨机构是继由该中间研磨机构进行的研磨之后,通过筛孔比所述中间加工用研磨刷细的精加工用研磨刷来进行研磨的。
据此,根据所述第1研磨机构,可以依次进行粗研磨、中间研磨、以及精研磨,从而可以高精度地对金属环的一侧端缘进行研磨,根据所述第2研磨机构,也可以依次进行粗研磨、中间研磨、以及精研磨,从而可以高精度地对金属环的另一侧端缘进行研磨。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台能够对多个金属环进行保持;所述放入机构具有:搬送路,该搬送路用于搬送多个金属环;升降台,该升降台升降自如,设置在该搬送路的末端,用于载放沿着该搬送路而被搬送的最前端的金属环;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为转动自如的圆盘状,对多个金属环进行保持,移动自如地设置在该升降台和所述保持台之间;收装部,该收装部与所述保持台的各金属环的保持位置相对应地以规定数量配设在该保持部件的转动轴周围,形成有大于该金属环的直径,以收装该金属环;升降机构,当所述保持部件处于所述升降台的上方,而该保持部件的任意一收装部与所述升降台上的金属环相对向时,该升降机构使该升降台上升,使金属环收装在收装部内;压接保持机构,该压接保持机构设置于各收装部,压接收装在该收装部内的金属环的外周壁,并在该收装部内保持金属环,而在所述保持台的保持位置解除对金属环的外周壁的压接;转动驱动机构,该转动驱动机构在金属环被保持在该收装部内之后,为使未收装的收装部与升降台上的金属环相对向而使所述保持部件转动;以及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在金属环被保持在该保持部件的各收装部内之后,使该保持部件从该升降台向所述保持台移动。
在通过所述放入机构,将所述搬送路上的金属环放入保持台上时,首先,在所述搬送路的末端,将最前端的金属环载放在所述升降台上。另一方面,使所述保持部件位于所述升降台的上方。此时,使得所述升降台上的金属环与保持部件的收装部呈相对向的状态。接着,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升降台上升,将金属环收装在保持部件的收装部内。此时,通过设置于收装部的压接保持机构,来将金属环保持在收装部内。然后,使升降台下降,在所述搬送路的末端,将最前端的金属环载放在该升降台上。而且,一直到使其未收装的收装部(即未收装有金属环的收装部)与该升降台上的金属环相对向为止,通过所述转动驱动机构而使保持部件转动,与上述同样地,通过升降台的上升而向收装部进行金属环的交接。通过反复进行上述操作,可以将金属环收装在全部的收装部中。而后,通过所述移载机构,保持部件移动到所述保持台上,解除各收装部的压接保持机构对各金属环的压接。据此,解除了保持部件上的对各金属环的保持,各金属环被同时移载到保持台上。
这样,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将金属环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全部的收装部中之后,使该保持部件向保持台移动,因此,用于移载的保持部件的移动只进行一次,就可以将金属环放入到保持台的规定的保持位置,从而可以高效率地放入多个金属环。而且,由于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各收装部,通过所述压接保持机构压接于金属环的外周壁来保持金属环,因此,与像以往那样以摘取金属环的方式进行把持的把持机构相比,使得结构更加简单,从而可以将装置构成小型化。
另外,在所述放入机构中,最好是,所述收装部对应于所述保持台的各金属环的保持位置地以偶数个数设置于所述保持部件;所述升降台将一对金属环载放在与所述保持部件的任意一对的收装部相对应的位置。
据此,由于是成对地从所述升降台向所述保持部件来交接金属环,因此,可以减少所述升降台的升降次数以及保持部件的停止次数,从而可以提高效率。
而且,由于将成对的环交接到保持部件上所设置的偶数个数的收装部上,因此,只要将2列的环进行直线地搬送,就可以以2列不变的形式而将其最前部的环载放到升降台上,从而,不使升降台的结构复杂化,就可以高效率地进行从升降台向一对收装部的交接。
另外,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台具有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对所述金属环装卸自如地进行保持,并使该金属环在圆周方向转动;该保持机构具有:载放台,该载放台用于载放所述金属环;轨道,该轨道具有多个,形成在该载放台上,并从载放在该载放台上的金属环的轴心侧朝向该金属环的内侧面延伸;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具有多个,沿着各轨道滑动自如地设置,可自如地抵接于载放在该载放台上的金属环的内侧面;以及抵接部件驱动机构,该抵接部件驱动机构使各抵接部件沿着各轨道滑动,以使各抵接部件相对于金属环的内侧面抵接和离开,其中,所述抵接部件驱动机构具有: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沿着载放在所述载放台上的金属环的轴心而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连结该移动部件和各抵接部件,当该移动部件移动到上方时,使各抵接部件抵接于金属环的内侧面,而当该移动部件移动到下方时,使各抵接部件离开金属环的内侧面;顶靠机构,该顶靠机构将该移动部件顶靠向上方,利用该顶靠力并通过该连杆机构而使各抵接部件抵接于金属环的内周面;以及保持解除机构,该保持解除机构抵抗该顶靠机构的顶靠力而使移动部件移动向下方,并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而使各抵接部件离开金属环的内周面。
根据所述保持机构,由于在载放台上设置多个轨道,并将沿着各轨道滑动的多个抵接部件抵接于金属环的内侧面,因此,可以高精度地保持金属环。而且,所述保持机构,通过具有所述抵接驱动机构,所述移动部件被所述顶靠机构顶靠向上方,并经连杆机构而使各抵接部件抵接于环的内周面,因此,可以确实维持金属环的高精度的保持状态。
当将保持在载放台上的金属环从载放台上取下时,通过所述保持解除机构,使移动部件移动到下方。据此,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将抵接部件滑动向金属环的内侧一方。这样,只通过使移动部件移动到下方,各抵接部件即全都离开金属环的内侧面,从而可以极其迅速地解除金属环的保持。而且,由于只通过在移动部件和各抵接部件之间设置所述连杆机构,即可以驱动各抵接部件的滑动,因此,可以使得结构简单,从而可以将装置构成小型化。与使金属环保持在未载放金属环的载放台上时的情形同样,通过利用所述保持解除机构使移动部件移动到下方,可以使各抵接部件之间相互接近,在将金属环载放在各抵接部件的外侧之后,通过将所述顶靠机构的顶靠力施加予移动部件,可以极其迅速地保持金属环。
此外,本发明的装置的特征在于,有多个所述载放台配设在同一圆周上;所述保持解除机构具有:另外的移动部件,该另外的移动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在各载放台的排列圆周的中心位置;以及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将该另外的移动部件连结于各载放台的所述移动部件,通过该另外的移动部件向下方的移动,而使各载放台的所述移动部件同时地向下方移动,以使得各载放台的各抵接部件同时地离开金属环的内周面。
据此,由于在使另外的移动部件移动到下方时,借助于连结部件,各载放台的所述移动部件同时移动向下方,因此,即使设置多个所述载放台,也可以在各载放台同时进行金属环的保持以及保持解除,这样可以迅速且高效率地进行针对多个金属环的保持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具有:环保持部件,该环保持部件对被所述第1研磨机构研磨了的金属环解除自如地进行保持,并可自如地移动到规定位置;以及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保持有金属环的该环保持部件翻转,并使之移动到规定位置,其中,所述环保持部件具有环保持孔,该环保持孔对应于金属环的外径地贯穿于该金属环的轴线方向,并将该金属环收装于内部且对该金属环解除自如地进行保持;从该环保持孔一侧的开口插入金属环,而从另一侧的开口使金属环脱离。
在通过所述第1刷研磨机构研磨金属环时,该金属环的一侧端缘被露出在上方。在这一状态下,一侧端缘已被研磨了的金属环,在通过所述第2刷研磨机构进行研磨之前,必须使还未被研磨的另一侧端缘露出在上方。因此,所述翻转装置,首先通过所述环保持部件,来对被第1刷研磨机构研磨了的金属环进行保持。在该环保持部件上,设置有收装金属环并对之保持的环保持孔。此时,金属环被从该环保持孔的一侧的开口插入该环保持孔。在这一阶段,由于金属环的被第1刷研磨机构研磨了的一侧端缘露出在上方,因此,金属环从被研磨了的一侧端缘而被插向环保持孔的朝向下方的一侧的开口。
这样,保持有金属环的环保持部件,通过所述移动机构被翻转并被移动到规定位置。据此,被环保持部件所保持的金属环与环保持部件一起被翻转,并使已被研磨了的一侧端缘朝向下方。此时,在插入金属环时,朝向下方的环保持孔的一侧的开口被朝向上方,同时另一侧的开口被朝向下方。
而且,使金属环从朝向下方的环保持孔的另一侧的开口脱离。据此,金属环的被研磨了的一侧端缘则朝向下方,并从环保持孔的另一侧的开口脱离,解除了由环保持部件施以的保持的金属环,其未被研磨的另一侧端缘则被朝向上方。
这样,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环保持部件上设置贯穿于金属环的轴线方向的环保持孔,从该环保持孔的一侧的开口插入金属环,而从另一侧的开口使金属环脱离,因此,只通过使环保持部件翻转,就可以极其迅速地翻转金属环。
此时,所述环保持孔最好是形成为大于金属环的直径;在该环保持孔设置有压接保持机构,该压接保持机构压接收装在该环保持孔的内部的金属环的外周壁,并对该金属环解除自如地进行保持。
根据该压接保持机构,由于是在环保持孔的内部压接保持金属环,因此,不会妨碍金属环从环保持孔的各开口的插入及脱离,从而可以保持金属环。而且,由于金属环在环保持孔的内部通过所述压接保持机构对外周壁的压接而被保持在该环保持孔内,因此,即使金属环容易弯曲,也几乎不会使该金属环变形,从而可以确实保持该金属环。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研磨机构和所述第2研磨机构上,以规定的排列状态对多个金属环进行保持,并进行各金属环的研磨;所述环保持部件具有多个所述环保持孔,该多个环保持孔对应于所述第1研磨机构及所述第2研磨机构的各金属环的排列位置。
据此,由于各环保持孔可以维持所述第1刷研磨装置和所述第2刷研磨装置上的规定的排列状态,并对金属环进行保持,因此,可以一次地将多个金属环维持在规定的排列状态,从而可以高效率地翻转多个金属环。
另外,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可以在位于所述研磨刷的轨迹上的所述保持台上,设置修整该研磨刷的毛前端的修整部。据此,研磨刷在进行金属环的研磨的另一方面,还能通过所述修整部来修整毛前端,这样也就不会有为了进行修整作业而频繁地进行研磨刷的卸取及更换,从而可以一边进行研磨作业,一边修整研磨刷的毛前端。
另外,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可以在位于所述保持台的保持机构上的抵接于所述研磨刷的位置,设置修整该研磨刷的毛前端的修整部。据此,由于所述修整部在转动中,抵接于研磨刷,因此,研磨刷和修整部间的摩擦比较大,而利用研磨刷通过环保持机构上时的少许时间,就可以高效率且均匀地修整研磨刷的毛前端。而且,据此,转动的该修整部能够确实横穿于研磨刷的轨迹而抵接于研磨刷,即使用于设置该修整部的位置空间较小,也可以通过将该修整部只设置在环保持机构的一部分上,从而可以确实地均匀地修整研磨刷的毛前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两端缘被研磨了的金属环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研磨装置予以模式化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放入机构的放入用保持部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放入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5是保持台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保持台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7是表示保持台的保持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保持台的保持机构的其他例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研磨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对研磨刷的动作予以模式化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研磨刷对金属环进行研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翻转机构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翻转机构的翻转用保持部件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翻转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研磨装置予以模式化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研磨装置予以模式化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研磨装置予以模式化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金属环与研磨刷的轨迹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金属环与研磨刷的轨迹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由金属圆筒切割出金属环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切割出金属环后的状态下的切断端缘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对保持台及研磨刷的动作予以模式化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金属环的研磨时的研磨刷的修整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研磨刷对金属环进行研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研磨刷的切入量与电机的负载电流值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26是表示对应于切入量的研磨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依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金属环W形成为薄板状的无接头带状,使用在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其截面形状如图1的放大图所示,两端缘被研磨成略圆弧状。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研磨装置1如图2所示,具有搬送金属环W的转盘2。该转盘2围绕支柱3间歇性地转动,在其周缘部存在有规定间隔地设置多个保持台4(在本实施方式中有8个保持台4)。该保持台4对多个金属环W(在本实施方式中有6个金属环W)以排列在同一圆周上的状态进行保持。
该转盘2,在使保持台4上的金属环W在8个台面A~H停止规定时间之后,转动规定角度,以进行各台面A~H间的金属环W的搬运。在该转盘2的转动方向,位于最上游位置的台面A为放入/送出台面,在该放入/送出台面A设置有放入机构5、送出机构6。相邻设置于该放入/送出台面A下游的台面B为第1粗研磨台面,在该第1粗研磨台面B设置有第1粗研磨机构7。相邻设置于该第1粗研磨台面B下游的台面C为第1中间研磨台面,在该第1中间研磨台面C设置有第1中间研磨机构8。相邻设置于该第1中间研磨台面C下游的台面D为第1精研磨台面,在该第1精研磨台面D设置有第1精研磨机构9。第1粗研磨机构7、第1中间研磨机构8、以及第1精研磨机构9构成研磨金属环W的一侧端缘的本发明中的第1研磨机构。
相邻设置于该第1精研磨台面D下游的台面E为翻转台面,在该翻转台面E设置有翻转机构10。此外,相邻设置于该翻转台面E下游的台面F为第2粗研磨台面,在该第2粗研磨台面F设置有第2粗研磨机构11。相邻设置于该第2粗研磨台面F下游的台面G为第2中间研磨台面,在该第2中间研磨台面G设置有第2中间研磨机构12。相邻设置于该第2中间研磨台面G下游的台面H为第2精研磨台面,在该第2精研磨台面H设置有第2精研磨机构13。第2粗研磨机构11、第2中间研磨机构12、以及第2精研磨机构13构成研磨金属环W的另一侧端缘的本发明中的第2研磨机构。
接着,详细说明各部分。所述放入机构5如图2所示,由将多个金属环W沿放入方向搬送的放入传送机14、和对该放入传送机14上的金属环W进行保持并将金属环W移载到位于所述放入/送出台面A的保持台4上的放入用移载机构15构成。放入用移载机构15具有:放入用保持部件16,该放入用保持部件16在与保持台4上的金属环W的保持位置相对应的状态下,对多个金属环W进行保持;移载臂17,该移载臂17使该放入用保持部件16从放入传送机14朝向位于所述放入/送出台面A位置的保持台4移动;以及臂驱动机构18,该臂驱动机构18驱动该移载臂17在水平方向上的摆动和上下方向上的摆动。另外,虽未图示,但该移载臂17还具有:在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摆动和上下方向上的摆动之时,一直将放入用保持部件16维持在水平状态的构成。
放入用保持部件16如图3所示,具有:在同一圆周上存在有规定间隔而形成的多个保持孔19。各保持孔19对应于所述保持台4上的金属环W的保持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6处。此外,各保持孔19的内径大于金属环W的外径。另外,该放入用保持部件16具有对应于各保持孔19的多个气缸20,通过各气缸20而伸缩的活塞杆21突出到各保持孔19的内侧一方。收装在各保持孔19中的金属环W,通过活塞杆21的伸长而被压接于各保持孔19的内周壁,并被保持在各保持孔19内。各放入用保持部件16转动自如地被连结于所述移载臂17的前端,并具有使之按规定角度间歇转动的转动用电机22。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放入传送机14的末端连设有升降台23。该升降台23,通过设置在所述放入传送机14的末端部的排列部24,对搬送到放入传送机14的末端的一对金属环W保持成2列,并通过未图示的升降机构被升降。该升降台23具有:保持凸部25,该保持凸部25的直径小于金属环W的内径;以及对保持在该保持凸部25处的金属环W进行检测的传感器26;当通过该传感器26检测出有金属环W时,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升降台23上升。此外,如图4(a)所示,在放入传送机14的末端设置有出没于该放入传送机14的底部的制动件27。该制动件27,在通过所述传感器26进行金属环W的检测时,对位于放入传送机14的末端位置的金属环W进行卡止,使金属环W停止前进。
当通过该放入机构5将金属环W放入到转盘2的保持台4上时,首先,如图4(a)所示,使放入用保持部件16处于所述升降台23的正上方位置。此时,如图3所示,使所述升降台23的一对保持凸部25、与放入用保持部件16的各保持孔19中的相邻接的任意一对的保持孔19相对向。接着,一旦将金属环W保持在一对保持凸部25处,根据传感器26的检测,使升降台23上升,如图4(b)所示,一对保持凸部25处的金属环W,被收装于放入用保持部件16的一对保持孔19内。此时,如图3所示,两保持孔19的汽缸20进行动作,其活塞杆21抵接于金属环W,金属环W被保持在两保持孔19内,而后使升降台23下降。其后,放入用保持部件16通过上述转动用电机22被转动规定角度,并通过上述的图4(a)及图4(b)所示的升降台23的升降,进行一对金属环W的交接。同样地,通过放入用保持部件16的转动和升降台23的升降,就可以进行一对金属环W的交接,由此,金属环W被保持在放入用保持部件16的所有各保持孔19内。
这样,放入用保持部件16即使具有6处的保持孔19,由于通过每次一对金属环W的3次交接,就可以使金属环W保持在放入用保持部件16的所有各保持孔19内,因此,可以以短时间且高效率地使多个金属环W保持于放入用保持部件16。
而后,参照图2,所述移载臂17在水平方向上朝向位于所述放入/送出台面A位置的保持台4摆动,而且该移载臂17还向下方摆动,以进行金属环W从放入用保持部件16向保持台4的移载。
下面,详细说明该保持台4的构成。如图5所示,该保持台4具有:对应于各金属环W的保持位置,并在同一圆周上存在有规定间隔地来配置的多个(6个)保持机构28。该保持机构28以从其内侧来保持金属环W且转动自如的方式来构成。即如图6所示,保持机构28具有:筒状的转轴31,该转轴31通过多个轴承30转动自如地支承于保持台4的支架29上,其中保持台4固定设置在转盘2上;以及转动台32,该转动台32连设于该转轴31的上部,用于载放金属环W。
该转轴31在其下端部具有从动齿轮33,该从动齿轮33经中间齿轮34及驱动齿轮35而被驱动电机36驱动转动。另外,驱动电机36分别设置于上述的各研磨台面B、C、D、F、G、H,而在放入/送出台面A及翻转台面E没有设置。
另外,在转动台32上,放射线状地配设有通过支轴37摆动自如地被支承的多个摆动部件38。该摆动部件38具有:第1延设部39,该第1延设部39延伸于转动台32的径向;以及第2延设部40,该第2延设部40一体地连设于该第1延设部39,并通过支轴37而弯曲且延伸到上方。在该第2延设部40的上端,经连结部41(参照图7)连结有抵接部件42。该抵接部件42是沿着转动台32上所形成的多个轨道32a(参照图7)而呈放射线状滑动自如地被设置的,并通过摆动部件38的摆动,滑动于转动台32的外方,其外侧面抵接于金属环W的内周面。该摆动部件38构成本发明中的连杆机构。
此外,在转动轴31及转动台32,插通保持有:沿着其轴线在上下方向滑动自如的第1滑动轴43。第1滑动轴43通过弹簧44而被顶靠在上方。在第1滑动轴43的上端,设置有挟持摆动部件38的第1延设部39的端部的挟持部45。而且,通过弹簧46而被顶靠到上方的第2滑动轴47,又被保持在各保持机构28的中心部。该第2滑动轴47经设置在其下端部的连结部件48,而连结于各第1滑动轴43的下端部。
如果说明各保持机构28的动作,则如图6中假想线所示,设置在所述放入用保持部件16的中央部处的推压突起49按压第2滑动轴47,第2滑动轴47即滑动向下方。据此,经连结部件48,第1滑动轴43也滑动到下方。此时,如图7(a)所示,挟持部45下降,并将各摆动部件38的第1延设部39压下。通过与之相伴的摆动部件38的第2延设部40的摆动,各抵接部件42朝向转动台32的中央滑动。在这一状态下,若将保持在所述放入用保持部件16的各保持孔19内的金属环W载放到转动台32上,各抵接部件42则进入金属环W的内侧。接着,参照图6,放入用保持部件16的各保持孔19对金属环W的保持被解除,放入用保持部件16一旦上升,推压突起49对第2滑动轴47的按压即被解除。伴随于此,第2滑动轴47通过弹簧46的顶靠而滑动到上方,第1滑动轴43的按压被解除。而且,如图7(b)所示,第1滑动轴43通过弹簧44的顶靠而将挟持部45往上推,由此各摆动部件38进行摆动,各抵接部件42沿着轨道32a进行滑动,并抵接金属环W的内侧。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连动于放入用保持部件16的下降及上升,可以进行各抵接部件42对多个金属环W的保持,并可以迅速且高效率地将多个金属环W保持在保持台4上。
在此,如图7(a)及图7(b)所示,通过较大地增大从转动台32的中心侧朝向周缘侧的滑动距离,无论金属环W为大径或小径,所述抵接部件42都能对其进行保持。据此,在接收金属环W时,集合在转动台32的中心侧的各抵接部件42则必须形成为相对较小一些。由此,在保持大径的金属环W时,各抵接部件42的间隔就会变得大一些,金属环W的处于各抵接部件42之间的部分则变形成大致直线状。这一状态虽然在进行研磨时没有什么特别的妨碍,但是,替代本实施方式中的各抵接部件42,如图8所示,也可以设置具有第1抵接部50和第2抵接部51且两者成一体的抵接部件52,其中第1抵接部50抵接小径的金属环W1的内表面,而第2抵接部件抵接大径的金属环W2的内表面。据此,可以相对减小各抵接部件52的从转动台32的中心侧朝向周缘侧的滑动距离,从而,在保持大径的金属环W时,通过减小各抵接部件52的间隔,就可以将金属环W保持成接近正圆的形状。
下面,说明第1粗研磨机构7。该第1粗研磨机构7设置于图2所示的第1粗研磨台面B,对保持在停止于该第1粗研磨台面B处的保持台4上的各金属环W的一侧端缘进行研磨。如图9所示,该第1粗研磨机构7具有:升降架54,该升降架54沿着设置在支柱3上的轨道53而升降自如,而该支柱3是沿着所述转盘2(参照图2)的轴线而立起的;转动轴57,该转动轴57经多个轴承55而被该升降架54所支承并转动自如,并在其下端连结有刷头(brush head)56;以及驱动电机59,该驱动电机59经传送带58驱动该转动轴57转动。上述升降架54通过未图示的升降机构,在所述转盘2停止时被下降,而在所述转盘2转动时被上升。
所述刷头56将研磨刷60排列保持成圆形,而该研磨刷60是将加入有研磨材的尼龙线材予以捆扎而成的。该研磨刷60是使用用于粗研磨场合时的粒度号较小的刷。如图10所示,排列成圆形的研磨刷60被制成在转动时能同时抵接于保持台4上的各金属环的直径尺寸。而且,图9所示的刷头56一旦下降,如图10所示,研磨刷60则横穿各金属环W并抵接其一侧端缘,根据该研磨刷60的转动和金属环W的转动,可以对金属环W的一侧端缘的整周进行研磨。此时,如图11所示,研磨刷60磨过金属环W的一侧端缘,从而金属环W的一侧端缘被良好地研磨。
另外,也可以将图9所示的刷头56控制成通过所述驱动电机59而反复地交替进行正转和反转。具体而言,在使研磨刷60顺时针转动,对金属环W进行规定时间的研磨之后,再使研磨刷60逆时针转动,进行规定时间的研磨。这样,在可以均匀地进行金属环W的研磨的同时,还可以防止研磨刷60的不规整。
另外,所述第1中间研磨机构8及第1精研磨机构9分别只有研磨刷60的粒度号(粗细度)不同,其它的构成与所述第1粗研磨机构7相同。即参照图2,所述第1中间研磨机构8的研磨刷60是采用了与第1粗研磨机构7的研磨刷60相比,其粒度号较大(细)的刷,而所述第1精研磨机构9的研磨刷60是采用了与第1中间研磨机构8的研磨刷60相比,其粒度号较大(细)的刷。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而言,第1粗研磨机构7的研磨刷60的粒度号为#46,第1中间研磨机构8的研磨刷60的粒度号为#120,第1精研磨机构9的研磨刷60的粒度号为#320。
下面,说明所述翻转机构10。如图2所示,该翻转机构10设置于翻转台面E,该翻转机构10使各金属环W离开位于该翻转台面E处的保持台4,并将之翻转,使翻转了的各金属环W再次保持在保持台4上。即,该翻转机构10具有:翻转用保持部件62,该翻转用保持部件62同时保持保持台4上的各金属环W;翻转臂63,该翻转臂63支承该翻转用保持部件62,并借助于该翻转用保持部件62使各金属环W翻转;以及臂驱动机构64,该臂驱动机构64驱动该翻转臂63在水平方向上的摆动和上下方向上的摆动。翻转臂63如图12所示,支承圆盘状的翻转用保持部件62翻转自如,而且还具有使翻转用保持部件62翻转的翻转用驱动电机65。另外,翻转用保持部件62如图13所示,具有:在同一圆周上存在有规定间隔而形成的多个保持孔66。各保持孔66对应于所述保持台4上的金属环W的保持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6处。此外,各保持孔66的内径大于金属环W的外径。另外,该翻转用保持部件62具有对应于各保持孔66的多个柱塞67。柱塞67从收装于各保持孔66内的金属环W的外周而对该金属环W进行抵接地把持。此外,在该翻转用保持部件62的中央部的表面及背面设置有推压突起68,该推压突起68用于向下按压上述的所述保持台4的保持机构28所具有的所述第2滑动轴47(参照图6)。
另外,如图2所示,翻转机构10上连设有清洗机构69。该清洗机构69具有:支承臂70,该支承臂70连设于翻转臂63;以及多个清洗喷嘴71,该清洗喷嘴71设置在该支承臂70的前端。当翻转机构10的翻转臂63在水平方向上摆动,而翻转用保持部件62从保持台4的上方向其外方移动时,各清洗喷嘴71面向保持台4,清洗掉粘附在去除金属环W后的保持台4上的研磨屑等。
在通过该翻转机构10使金属环W翻转时,如图14(a)所示,首先,通过翻转臂63,使翻转用保持部件62位于保持台4的正上方并使之下降。如图2所示,由于翻转用保持部件62的各保持孔66对应于保持在保持台4上的各金属环W,因此,通过翻转用保持部件62的下降,保持在保持台4上的各金属环W被收装于各保持孔66内。同时,与上述图6所示的放入用保持部件16对保持机构28施以的动作同样,由于翻转用保持部件62的推压突起68向下按压第2滑动轴47,因此,各保持机构28对各金属环W的保持即被解除。而且,在翻转用保持部件62的各保持孔66处,如图14(b)所示,进行多个柱塞67对金属环W的卡止,从而变成金属环W被保持在各保持孔66内的状态。
接着,通过翻转臂63,使翻转用保持部件62上升,并从保持台4的上方向其外方水平移动,通过图12所示的翻转用驱动电机65的驱动,如图14(c)所示,翻转用保持部件62被翻转。由此,翻转用保持部件62的各保持孔66内的金属环W被翻转。这之间,如图2所示,对未保持有金属环W的保持台4进行的清洗与前述相同。而且,被翻转了的翻转用保持部件62,通过翻转臂63而被移动到保持台4的上方位置并下降。据此,未被研磨的另一侧端缘露出在上方的金属环W,被保持在保持台4的保持机构28上。这样,只通过使翻转用保持部件62翻转,就可以极其高效率地翻转多个金属环W。
如图2所示,在翻转机构10的下游设置有第2粗研磨机构11、第2中间研磨机构12、以及第2精研磨机构13。由于这些研磨机构11、12、13与前述的第1粗研磨机构7、第1中间研磨机构8、以及第1精研磨机构9的构成相同,故而省略其说明。
下面,说明所述送出机构6。该送出机构6如图2所示,是由将多个金属环W向送出方向搬送的送出传送机72、和对保持在位于所述放入/送出台面A位置的保持台4上的金属环W进行保持并移载到送出传送机72的始端部的送出用移载机构73构成。送出用移载机构73具有:送出用保持部件74,该送出用保持部件74在与保持台4上的金属环W的保持位置相对应的状态下,对多个金属环W进行保持;移载臂75,该移载臂75使该送出用保持部件74从位于所述放入/送出台面A位置的保持台4向送出传送机72移动;以及臂驱动机构76,该臂驱动机构76驱动该移载臂75在水平方向上的摆动和上下方向上的摆动。另外,虽未图示,但该移载臂75还具有:在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摆动和上下方向上的摆动之时,一直将送出用保持部件74维持在水平状态的构成。送出用保持部件74具有与图3所示的放入用保持部件16同样的构成。送出用保持部件74,不可转动地连结于移载臂75的前端。
另外,送出机构6连设有清洗机构77。该清洗机构77具有:支承臂78,该支承臂78连设于移载臂75;以及多个清洗喷嘴79,该清洗喷嘴79设置在该支承臂78的前端。当送出机构6的移载臂75在水平方向上摆动,而送出用保持部件74从保持台4的上方向该送出传送机72之上移动时,各清洗喷嘴79面向保持台4,清洗掉粘附在去除金属环W后的保持台4上的研磨屑等。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研磨装置1,如图2所示,首先,通过所述放入机构5,将金属环W放入转盘2的位于放入/送出台面A的保持台4上(放入工序)。据此,金属环W在其一侧端缘朝向上方的状态下被保持在保持台4上。接着,保持有金属环W的保持台4通过转盘2的间歇转动,停止于第1粗研磨台面B后,通过所述第1粗研磨机构7,金属环W的一侧端部则被研磨刷60进行粗研磨。同样,在第1中间研磨台面C,通过所述第1中间研磨机构8的研磨刷60,进行中间研磨,在第1精研磨台面D,通过所述第1精研磨机构9的研磨刷60,进行精研磨(第1刷研磨工序)。
而后,对一侧端缘研磨完了的金属环W进行保持的保持台4,停止于翻转台面E后,则通过所述翻转机构10,翻转金属环W(翻转工序)。据此,金属环W在其另一侧端缘朝向上方的状态下被保持在保持台4上。接着,通过转盘2的间歇转动,保持台4上的金属环W被搬送到第2粗研磨台面F后,通过第2粗研磨机构11的研磨刷60,对金属环W的另一侧端部进行粗研磨。同样地,通过依次被搬送到第2中间研磨台面G、及第2精研磨台面H,来结束金属环W的另一侧端缘的刷研磨(第2刷研磨工序)。而且,两端缘的研磨完了的金属环W通过送出机构6被从转盘2送出。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极其高效率地进行金属环W的两端缘的刷研磨,而且,由于不会有像以往的滚磨那样的金属环相互碰撞或粘附有介质的问题,因此可以进行高精度的研磨。
下面,依照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研磨装置80如图15所示,具有:第1转盘81、以及相邻设置于该第1转盘81的第2转盘82。第1转盘81及第2转盘82的构成,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转盘2相同,第1转盘81及第2转盘82所具有的保持台4及保持机构28的构成,也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对应部件相同。此外,对在第1实施方式中予以说明的元部件,在图中使用统一符号,故而省略其说明。
在第1转盘81上,进行研磨金属环W的一侧端縁的第1刷研磨工序,在第2转盘82上,进行研磨金属环W的另一侧端縁的第2刷研磨工序。第1转盘81以8个的台面A1、B1、B2、C1、C2、D、E1、I1为停止位置,进行间歇转动。第1转盘81上的8个台面A1、B1、B2、C1、C2、D、E1、I1,依次为放入台面A1、刷正转粗研磨台面B 1、刷反转粗研磨台面B2、刷正转中间研磨台面C1、刷反转中间研磨台面C2、精研磨台面D、送出(翻转)台面E1、清洗台面I1。另外,虽然因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而省略图示,但是,在放入台面A1设置有放入机构。在刷正转粗研磨台面B1和刷反转粗研磨台面B2,分别设置有同一构成的第1粗研磨机构。在刷正转中间研磨台面C1和刷反转中间研磨台面C2,分别设置有同一构成的第1中间研磨机构。而且,在精研磨台面D,设置有第1精研磨机构,在清洗台面I1,设置有清洗机构。
第2转盘82也同样地,以8个台面E2、F1、F2、G1、G2、H、A2、I2为停止位置,进行间歇转动。第2转盘82上的8个台面E2、F1、F2、G1、G2、H、A2、I2,依次为放入(翻转)台面E2、刷正转粗研磨台面F1、刷反转粗研磨台面F2、刷正转中间研磨台面G1、刷反转中间研磨台面G2、精研磨台面H、送出台面A2、清洗台面I2。另外,在第1转盘81上的送出台面E1和第2转盘82上的放入台面E2之间,设置有翻转机构。
另外,虽然在刷正转粗研磨台面B1、F1和刷反转粗研磨台面B2、F2,分别设置的粗研磨机构为同一构成,但是,研磨刷60的正反转动方向不同。这样,也就不会有研磨刷60针对金属环W的抵接方向偏向一侧的问题,从而可以进行高精度地研磨。在刷正转中间研磨台面C1、G1和刷反转中间研磨台面C2、G2也同样地,通过研磨刷60的正反转动方向不同,而可以进行高精度地研磨。另外,在清洗台面I1、I2,因为没有金属环W保持在保持台4上,所以,可以清洗保持台4,并确实可以去除研磨屑等。
这样,通过在第2实施方式的研磨装置80上,设置第1转盘81和第2转盘82,可以追加设置清洗台面I1、I2等多个台面,从而可以进行更加高精度的金属环W的研磨。
下面,依照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另外,关于在第1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部分,因在图16中赋予相同的符号,故省略其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研磨装置83没有使用所述转盘2,如图16所示,7个台面B~H被配置成略直线状。在第1粗研磨台面B,设有第1粗研磨机构7,在第1中间研磨台面C,设有第1中间研磨机构8,在第1精研磨台面D,设有第1精研磨机构9。另外,在翻转台面E,设有翻转机构10。此外,在第2粗研磨台面F,设有第2粗研磨机构11,在第2中间研磨台面G,设有第2中间研磨机构12,在第2精研磨台面H,设有第2精研磨机构13。而且,在各台面B~H,分别设有与第1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构成相同的保持台4及保持机构28(参照图5及图6)。
另外,在各保持台4之间,设置有将金属环W从相互邻接的一方的保持台4上移载到另一方的保持台4上的移载机构84。在第1粗研磨台面B的上游侧,设置有放入传送机14,在放入传送机14和第1粗研磨台面B之间,设置有放入机构5。另外,在第2精研磨台面H的下游侧,设置有送出传送机72,在第2精研磨台面H和送出传送机72之间,设置有送出机构6。各移载机构84具有与所述送出机构6同样的构成。
在第3实施方式的研磨装置83中,因为各台面B~H被配置成略直线状,故而可以不需要第1实施方式的研磨装置1的转盘2中的放入/送出台面A。另外,因为在通过所述移载机构84将金属环W从一方的保持台4移载到另一的保持台4上时,金属环W被从一方的保持台4上去除,因此,通过在各移载机构84上设有清洗喷嘴85,可以容易地插入对去除了金属环W的保持台4或者研磨后的金属环W进行的清洗作业。
下面,依照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另外,关于在第1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部分,因在图17中赋予相同的符号,故省略其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研磨装置86替代所述转盘2而设置无接头状的移送传送机87,其动作与所述转盘2相同。即,移送传送机87沿着大致椭圆轨迹并按规定距离间隔间歇性地移送多个保持台4。在第4实施方式中,进行第1刷研磨工序的各台面B、C、D和进行第2刷研磨工序的各台面F、G、H相平行地排列,在第1精研磨台面D和第2粗研磨台面F之间的往返位置,设置有翻转台面E。据此,则不需要前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研磨装置83中的各移载机构84,从而可以使得装置构成简单化。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的研磨装置86上,如图17所示,在第2精研磨台面H和第1粗研磨台面B之间,移送未保持有金属环W的保持台4。此时,虽未图示,但也可以清洗保持台4。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例举了第1刷研磨机构由第1粗研磨机构7、第1中间研磨机构8、及第1精研磨机构9构成,第2刷研磨机构由第2粗研磨机构11、第2中间研磨机构12、及第2精研磨机构13构成,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例如,由第1粗研磨机构7及第1精研磨机构9构成第1刷研磨机构,由第2粗研磨机构11及第2精研磨机构13构成第2刷研磨机构。
另外,如前面依照图10所说明的那样,研磨刷60横穿且抵接各金属环W,通过该研磨刷60的转动和金属环W的转动,可以进行金属环W的一侧端缘在整周上的研磨。此时,最好是使研磨刷60相对于金属环W而言的入射角和退出角同为20°至45°,在前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正确地设定入射角θ和退出角θ大约为36°。
在此,参照图19(a)及图19(b),说明研磨刷60相对于金属环W的入射角θ和退出角θ未达到20°以及超过45°的情形。如图19(a)所示,当研磨刷60相对于金属环W的入射角θ和退出角θ未达到20°时,金属环W没有被研磨刷60整体所抵接,导致金属环W的端缘的研磨不够充分。而且,因为金属环W进入研磨刷60之中,研磨刷60又抵接金属环W的内侧和外侧的周面,所以,有可能发生擦伤金属环W的内侧和外侧的周面的问题。而且,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在图19(a)中,如假想线所示,必须使用外径较小的研磨刷60s。可是,外径较小的研磨刷60s弯曲量又变大,又有可能导致研磨不够充分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图19(b)所示,当研磨刷60相对于金属环W的入射角θ和退出角θ超过45°时,研磨刷60抵接金属环W上的时间极其的少,这样还是能导致研磨不够充分。根据这个原因,最好使研磨刷60相对于金属环W而言的入射角θ和退出角θ为20°至45°,在前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大约设定为36°。
此外,在前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为了高效率地进行金属环W的研磨,而预先对研磨前的金属环W的端缘的形状进行倒角。即,在各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采用了切断装置88,以在由金属圆筒X来切割出金属环W时,能使得金属环W的切断端缘呈倒角形状。该切断装置88如模式化的图20所示,具有:保持部材89,该保持部件89保持金属圆筒X为圆筒状;圆盘状的割刀90,该割刀90的刃面呈峰形;割刀保持部91,该割刀保持部91保持割刀90转动自如;以及承接辊92,该承接辊92抵接金属圆筒X的外周面,并伴随金属圆筒X的转动而转动。承接辊92是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的,当利用割刀90从内周侧推切金属圆筒X时,则从外周侧推按金属圆筒X。
而且,如图20及图21所示,利用割刀90,由金属圆筒X切割出金属环W。具体而言,如图20所示,一边使安装在保持部材89上的金属圆筒X转动,一边通过割刀保持部91来将割刀90推压到金属圆筒X的内周面上。此时,如图21所示,被割刀90所推压的金属圆筒X的外周面通过承接辊92被保持。由于承接辊92是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的,因此,被割刀90推压上来的金属圆筒X一边弯向承接辊92一侧,一边被割刀90推切。据此,如图21所示,可以得到切断端缘已被倒角了的形状的金属环W。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例举了从金属圆筒X的内周面一侧推压割刀90,但是,除此之外,虽未图示,即使在内周面一侧保持金属圆筒X,而从金属圆筒X的外周面一侧推压割刀,来切断金属环W,也可以形成被倒角了的切断端缘。
另外,在前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可以在保持台4上,在各保持机构28之间配设第1修整部93。第1修整部93沿着研磨刷60的轨迹而配设有多个,并通过抵接于转动的研磨刷60前端的砂轮来形成。
此外,可以在各保持机构28的各抵接部材42的上表面设置第2修整部94。第2修整部94通过将砂轮粘接于各抵接部材42的上表面来形成。因为保持机构28转动,故而设置在各抵接部材42的上表面的第2修整部94也转动。据此,如图所示,即使将第2修整部94细长地设置在各抵接部材42的金属环W的内侧附近,转动的第2修整部94也一定会横穿研磨刷60的轨迹而抵接研磨刷60。
如图22及图23所示,转动的研磨刷60接触于设置在其轨迹上的第1修整部93,在研磨刷60的毛前端不齐的场合,可以通过第1修整部93来削剃以修整出毛前端。
此外,如图22及图23所示,转动的研磨刷60接触于设置在保持金属环W而转动的保持机构28的各抵接部材42上的第2修整部94。第2修整部94通过与各抵接部材42成一体地并与金属环W共同转动,来横穿研磨刷60的轨迹并抵接研磨刷60。此时,由于第2修整部94相对于研磨刷60而转动且进行抵接,因此,第2修整部94与研磨刷60间的摩擦较大,从而在第2修整部94通过保持机构28上时的少许时间内,就确实可以以高效率修整研磨刷60的毛前端。
这样,因为通过设置第1修整部93或第2修整部94,一边进行研磨刷60对金属环W的研磨,一边同时进行修整研磨刷60的毛前端的修整作业,所以,不仅可以减轻研磨刷60的卸取后的修整作业以及更换等的保养作业,而且还可以使研磨刷60的毛前端平齐,来均匀地抵接金属环W,从而可以提高研磨精度。
另外,当然不用说即使只设置第1修整部93和第2修整部94中的任意一方,也可以充分地修整研磨刷60的毛前端。
另外,如果以图9中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粗研磨机构7为例进行说明的话,如模式化的图9所示,则在该研磨机构7上设置有:负载电流值检测机构95,该负载电流值检测机构95用于检测电机59的负载电流值;以及升降控制机构96,该升降控制机构96对应于通过该负载电流值检测机构95检测出的电流值来控制所述升降机构。下面,说明负载电流值检测机构95和升降控制机构96的动作。
在金属环W的研磨中,如前所述,在保持台4的各保持机构28上安装了6个金属环W之后,转动各保持机构28,据此,各金属环W被转动。此时,通过电机59(参照图9)的驱动,使刷头56转动,而且同时使研磨机构7下降,在研磨刷60相对于金属环W达到规定的切入量的时候,将研磨机构7固定住。据此,如图24所示,研磨刷60抵接于金属环W的一侧端缘,研磨刷60磨过金属环W的一侧端缘,从而金属环W的一侧端缘被研磨。
然而,一旦研磨金属环W,由于研磨刷60的磨损,电机59的负载电流值发生变化。因为该负载电流值的变化通过所述负载电流值检测机构95被检测出,所以,为使得检测出的负载电流值达到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的负载电流值,而通过所述升降控制机构96,并借助于升降机构使刷头56下降,据此,将切入量控制为一定。另外,在图9中,符号56a所示的是,支承研磨刷60的前端部的支承板,通过使得从支承板56a突出到下方的研磨刷60达到规定的突出量,而对研磨刷60付与适当的刚性及加工力。而且,在研磨金属环W时,对应于研磨刷60的磨损,来下降刷头56,以使得研磨刷60的突出量达到一定。所以,可以使得研磨刷60对金属环W的切入量达到一定。
在此,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负载电流值检测机构95和所述升降控制机构96的动作。所述负载电流值检测机构95计算出当研磨刷60与金属环W呈非接触状态时(空转时)测定的电流值(第1电流值)与当在研磨刷60与金属环W呈接触状态时(研磨时)测定的电流值(第2电流值)之间的差,来检测负载电流值。
另一方面,依据预先计算出的负载电流值和研磨量间的相关关系,而将与良好的研磨量对应的负载电流值的范围存储于所述升降控制机构96。负载电流值和研磨量间的相关关系可如下求得。即,在研磨刷60转动中,当抵接金属环W的侧端缘进行研磨时,研磨刷60对电机59施以负载。电机59所承担的负载作为电机59的负载电流值被所述负载电流值检测机构95检测出。此时,如图25所示,研磨刷60对金属环W的切入量L较大时,电机59的负载电流值I也较大,而切入量L较小时,负载电流值I也较小。
另外,图26(a)是表示刚刚从圆筒状的金属圆筒切断之后(研磨加工前的)金属环W的侧端缘的形状,如图26(b)所示,若使得研磨刷60对金属环W的切入量L较小而进行研磨时,研磨量变小,金属环W的侧端缘则被研磨成其前端半径为较大的弯曲形状。如图26(c)所示,若使得研磨刷60对金属环W的切入量L较大而进行研磨时,研磨量变大,金属环W的侧端缘则被研磨成其前端半径为较小的弯曲形状。由此,可以求出为了研磨成良好的弯曲形状所必需的切入量L。而且,根据图25所示的切入量L与负载电流值I间的关系,可以求出达到良好的切入量L的范围L1~L2时的负载电流值I的范围I1~I2
所述升降控制机构96对由所述负载电流值检测机构95检测出的负载电流值是否在规定范围I1~I2(对应于良好的研磨量的负载电流值的范围)进行监视,当负载电流值比范围上限I2大时,使刷头56上升,也即、使切入量L減少,当负载电流值比范围下限I2小时,使刷头56下降,也即、使切入量L增加。
据此,具体而言,即使研磨刷60发生磨损,导致切入量L变小,但通过使刷头56下降,来增加切入量L,可以维持良好的研磨量。即,因为研磨刷60一旦发生磨损,如图26(b)所示,切入量L变小,所以,研磨刷60针对电机59的负载电流值降低。此时的负载电流值通过所述负载电流值检测机构95被检测出,并被发送给所述升降控制机构96。因为升降控制机构96对应于负载电流值的降低而使刷头56下降,所以,切入量L增加,如图24所示,可以得到良好的研磨量。
另外,在所述升降控制机构96中,设定有刷头56的下降极限位置。而且,在对应于通过所述负载电流值检测机构95检测出的负载电流值,而增加切入量L时,当在研磨刷60发生极其磨损的场合等而又超过刷头56的下降极限位置时,可以容易地判断出:研磨刷60发生了过度的磨损,导致研磨刷60的研磨能力产生极度的降低,到了更换时期。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因为通过研磨刷可以高精度地研磨金属环的侧端缘,所以可以利用于对使用在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上的薄板筒状的金属环进行研磨的场合。

Claims (25)

1.一种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方法,是对使用在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上的薄板筒状的金属环进行研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放入工序,放入所述金属环;
第1刷研磨工序,通过研磨刷对在该放入工序中被放入的金属环的一侧端缘进行研磨;
翻转工序,使在该第1刷研磨工序中被研磨了一侧端缘的金属环翻转;
第2刷研磨工序,通过研磨刷对在该翻转工序中被翻转了的金属环的另一侧端缘进行研磨;以及
送出工序,将在该第2刷研磨工序中被研磨了另一侧端缘的金属环予以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刷研磨工序和所述第2刷研磨工序中,将金属环保持为大致圆形并使之在圆周方向转动,并且使形成为其直径大于金属环的环状且能转动的研磨刷以横穿过转动的金属环的端缘的方式抵接于该金属环,当该研磨刷横穿过转动的金属环的端缘时,该研磨刷以相对于所述转动的金属环的轨迹而言的规定的入射角,进入该金属环的内部,并通过该金属环的内周面和该金属环的转动中心之间,然后以相对于该金属环的轨迹而言的规定的退出角离开所述金属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角及所述退出角为20°至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放入工序中被放入的所述金属环是,在该放入工序之前,先通过所设置的切割工序,将薄板筒状的金属圆筒切割成圆片状来形成的;在该切割工序中,通过刃面呈峰形的割刀来压切所述金属圆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刷研磨工序和所述第2刷研磨工序中,当研磨刷抵接于金属环时,检测出驱动该研磨刷转动的电机的负载电流值,以使得该检测出的负载电流值达到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的负载电流值的方式,来增减研磨刷对金属环的切入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刷研磨工序和所述第2刷研磨工序的各刷研磨工序之前,设置有以下工序:
对在所述研磨刷和所述金属环的非抵接状态下驱动该研磨刷转动之时的所述电机的第1电流值进行测定的工序;
对在所述研磨刷抵接于所述金属环并研磨该金属环的端缘之时的研磨量和所述电机的第2电流值进行测定的工序;
将相对于第1电流值而言的第2电流值的增加部分作为负载电流值,并计算出该负载电流值和研磨量的相关关系的工序;
依据该计算出的负载电流值和研磨量的相关关系,来设定各刷研磨工序中的规定范围的负载电流值的工序。
7.一种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是对使用在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上的薄板筒状的金属环进行研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使所述金属环的一侧端缘露出,并对该金属环装卸自如地进行保持,且使该金属环在圆周方向转动;以及
研磨刷,该研磨刷形成为直径大于金属环的环状,一边以横穿过通过所述保持机构而被转动的金属环的端缘的方式抵接于该金属环的端缘,一边进行转动。
8.一种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是对使用在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上的薄板筒状的金属环进行研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保持台,该保持台使所述金属环的一侧端缘露出,并对该金属环装卸自如地进行保持;
放入机构,该放入机构将所述金属环放入该保持台;
第1研磨机构,该第1研磨机构通过研磨刷对保持在所述保持台上的金属环的一侧端缘进行研磨;
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使通过该第1研磨机构而将其一侧端缘研磨了的金属环翻转,并使其另一侧端缘露出地而将该金属环保持在所述保持台上;
第2研磨机构,该第2研磨机构通过研磨刷对由该翻转机构翻转且被保持在所述保持台上的金属环的另一侧端缘进行研磨;以及
送出机构,该送出机构对通过该第2研磨机构而将其另一侧端缘研磨了的金属环从所述保持台进行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台具有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对所述金属环装卸自如地进行保持,并使该金属环在圆周方向转动;所述第1研磨机构和所述第2研磨机构分别具有研磨刷,该研磨刷形成为直径大于金属环的环状,并且能转动;以横穿过通过所述保持机构而被转动的金属环的端缘的方式,使所述研磨刷抵接于金属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台具有多个保持机构,该多个保持机构以存在有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在同一圆周上;所述研磨刷形成为:能同时抵接被该保持台上的各保持机构所保持的各金属环的直径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在按各规定角度间歇性地转动的转盘的转动轴周围存在有规定间隔的方式,配设多个所述保持台;沿着由该转盘而被转动的各保持台的转动轨迹,从上游向下游依次配设有所述放入机构、所述第1研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第2研磨机构、以及所述送出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转盘,该第1转盘以在转动轴周围存在有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述保持台,并按各规定角度间歇性地转动;以及第2转盘,该第2转盘相邻设置于该第1转盘,并以在转动轴周围存在有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述保持台,且按各规定角度间歇性地转动;沿着由该第1转盘而被转动的各保持台的转动轨迹,从上游向下游依次配设有所述放入机构、及所述第1研磨机构,而沿着由该第2转盘而被转动的各保持台的转动轨迹,从上游向下游依次配设有所述第2研磨机构、及所述送出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使位于所述第1转盘的所述第1研磨机构下游位置的保持台上的金属环翻转,并将该金属环移动到位于所述第2转盘的所述第1研磨机构上游位置的保持台上。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入机构、所述第1研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第2研磨机构、以及所述送出机构分别具有所述保持台;在各保持台之间设置有将金属环从相互邻接的一方保持台上移载到另一方保持台上的移载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入机构、所述第1研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第2研磨机构、以及所述送出机构被配置成大致直线状。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台沿着按各规定距离间歇性地移送的无接头状的移送路进行巡回;从按该移送路而被移送的保持台的各停止位置的上游向下游依次配设所述放入机构、所述第1研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第2研磨机构、以及所述送出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研磨机构、及所述第2研磨机构分别具有:
粗研磨机构,该粗研磨机构是通过筛孔相对较粗的粗加工用研磨刷来进行研磨的;
中间研磨机构,该中间研磨机构是继由该粗研磨机构进行的研磨之后,通过筛孔比所述粗加工用研磨刷细的中间加工用研磨刷来进行研磨的;以及
精研磨机构,该精研磨机构是继由该中间研磨机构进行的研磨之后,通过筛孔比所述中间加工用研磨刷细的精加工用研磨刷来进行研磨的。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台能够对多个金属环进行保持;
所述放入机构具有:
搬送路,该搬送路用于搬送多个金属环;
升降台,该升降台升降自如,设置在该搬送路的末端,用于载放沿着该搬送路而被搬送的最前端的金属环;
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为转动自如的圆盘状,对多个金属环进行保持,移动自如地设置在该升降台和所述保持台之间;
收装部,该收装部与所述保持台的各金属环的保持位置相对应地以规定数量配设在该保持部件的转动轴周围,形成有大于该金属环的直径,以收装该金属环;
升降机构,当所述保持部件处于所述升降台的上方,而该保持部件的任意一收装部与所述升降台上的金属环相对向时,该升降机构使该升降台上升,使金属环收装在收装部内;
压接保持机构,该压接保持机构设置于各收装部,压接收装在该收装部内的金属环的外周壁,并在该收装部内保持金属环,而在所述保持台的保持位置解除对金属环的外周壁的压接;
转动驱动机构,该转动驱动机构在金属环被保持在该收装部内之后,为使未收装的收装部与升降台上的金属环相对向而使所述保持部件转动;以及
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在金属环被保持在该保持部件的各收装部内之后,使该保持部件从该升降台向所述保持台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装部对应于所述保持台的各金属环的保持位置地以偶数个数设置于所述保持部件;所述升降台将一对金属环载放在与所述保持部件的任意一对的收装部相对应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台具有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对所述金属环装卸自如地进行保持,并使该金属环在圆周方向转动;该保持机构具有:
载放台,该载放台用于载放所述金属环;
轨道,该轨道具有多个,形成在该载放台上,并从载放在该载放台上的金属环的轴心侧朝向该金属环的内侧面延伸;
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具有多个,沿着各轨道滑动自如地设置,可自如地抵接于载放在该载放台上的金属环的内侧面;以及
抵接部件驱动机构,该抵接部件驱动机构使各抵接部件沿着各轨道滑动,以使各抵接部件相对于金属环的内侧面抵接和离开,
其中,所述抵接部件驱动机构具有:
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沿着载放在所述载放台上的金属环的轴心而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
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连结该移动部件和各抵接部件,当该移动部件移动到上方时,使各抵接部件抵接于金属环的内侧面,而当该移动部件移动到下方时,使各抵接部件离开金属环的内侧面;
顶靠机构,该顶靠机构将该移动部件顶靠向上方,利用该顶靠力并通过该连杆机构而使各抵接部件抵接于金属环的内周面;以及
保持解除机构,该保持解除机构抵抗该顶靠机构的顶靠力而使移动部件移动向下方,并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而使各抵接部件离开金属环的内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有多个所述载放台配设在同一圆周上;
所述保持解除机构具有:
另外的移动部件,该另外的移动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在各载放台的排列圆周的中心位置;以及
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将该另外的移动部件连结于各载放台的所述移动部件,
通过该另外的移动部件向下方的移动,而使各载放台的所述移动部件同时地向下方移动,以使得各载放台的各抵接部件同时地离开金属环的内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具有:
环保持部件,该环保持部件对被所述第1研磨机构研磨了的金属环解除自如地进行保持,并可自如地移动到规定位置;以及
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保持有金属环的该环保持部件翻转,并使之移动到规定位置,
其中,所述环保持部件具有环保持孔,该环保持孔对应于金属环的外径地贯穿于该金属环的轴线方向,并将该金属环收装于内部且对该金属环解除自如地进行保持;从该环保持孔一侧的开口插入金属环,而从另一侧的开口使金属环脱离。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持孔形成为大于金属环的直径;在该环保持孔中设置有压接保持机构,该压接保持机构压接收装在该环保持孔的内部的金属环的外周壁,并对该金属环解除自如地进行保持。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研磨机构和所述第2研磨机构上,以规定的排列状态对多个金属环进行保持,并进行各金属环的研磨;所述环保持部件具有多个所述环保持孔,该多个环保持孔对应于所述第1研磨机构及所述第2研磨机构的各金属环的排列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研磨刷的轨迹上的所述保持台上,设置有修整该研磨刷的毛前端的修整部。
2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台的保持机构上的抵接于所述研磨刷的位置,设置有修整该研磨刷的毛前端的修整部。
CNB2004800039383A 2003-02-10 2004-02-09 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方法及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01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2248/2003 2003-02-10
JP2003032248A JP4398160B2 (ja) 2003-02-10 2003-02-10 無端状金属ベルト用金属リングの加工方法及び加工装置
JP186564/2003 2003-06-30
JP186565/2003 2003-06-30
JP186562/2003 2003-06-30
JP186561/2003 2003-06-30
JP186563/2003 2003-06-30
JP415392/2003 2003-1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7812A true CN1747812A (zh) 2006-03-15
CN100460150C CN100460150C (zh) 2009-02-11

Family

ID=33112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393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0150C (zh) 2003-02-10 2004-02-09 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98160B2 (zh)
CN (1) CN100460150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7238A (zh) * 2010-06-25 2011-12-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及金属环的制造方法和形状测定方法
CN102310359A (zh) * 2010-07-01 2012-01-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金属环研磨装置以及金属环研磨方法
CN103277457A (zh) * 2006-12-28 2013-09-0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金属条带的方法、连续金属条带和使用了该金属条带的推带
CN105190090A (zh) * 2013-05-13 2015-12-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环形金属环的制造方法和环形金属环树脂除去装置
CN107110295A (zh) * 2014-12-23 2017-08-2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带覆层的表面的环形金属带、设有该环形金属带的传动带以及用于成形该传动带的方法
CN109291115A (zh) * 2018-09-10 2019-02-01 帝伯爱尔株式会社 密封环的接缝加工方法和接缝切割刀
CN114227389A (zh) * 2021-12-29 2022-03-25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凸轮轴磨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8480B2 (ja) 2005-03-15 2009-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研削加工装置および研削加工システム
JP4870377B2 (ja) * 2005-03-31 2012-02-08 京セラキンセキ株式会社 水晶部品のべべリング加工方法
JP4662083B2 (ja) 2008-02-27 2011-03-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研磨装置
EP3603884B1 (en) * 2017-03-29 2024-02-28 Nitto Kohki Co., Ltd. Hand-held deburring machine
JP2019166611A (ja) * 2018-03-26 2019-10-0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リング端部の成形装置および成形方法
CN112192421B (zh) * 2020-09-21 2022-08-12 罗紫武 一种不锈钢餐盘加工用抛光设备
CN112917251A (zh) * 2021-01-26 2021-06-08 吴炼 一种不锈钢活塞缸制造工艺
KR102341844B1 (ko) * 2021-09-15 2021-12-22 주식회사 스카이랩스 아우터링 가공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237Y2 (ja) * 1979-05-16 1985-07-10 三洋機工株式会社 水平循環式非同期搬送システム
JPH06102291B2 (ja) * 1986-11-17 1994-12-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被加工物の自動搬送装置
JPH0160853U (zh) * 1987-10-14 1989-04-18
JPH01234134A (ja) * 1988-03-11 1989-09-19 Hitachi Seiko Ltd 超精密正面旋盤
JPH04101760A (ja) * 1990-08-20 1992-04-03 Meidensha Corp 作業用ロボットの制御方式
JPH0871900A (ja) * 1994-09-07 1996-03-19 Hino Motors Ltd リング状部品のバリ取り装置
JPH11104942A (ja) * 1997-10-02 1999-04-20 Speedfam Co Ltd ワークエッジの研磨方法及び装置
JP2000153453A (ja) * 1998-11-19 2000-06-06 Ngk Insulators Ltd ガラス基板の研磨方法
JP3534033B2 (ja) * 2000-02-29 2004-06-0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積層式金属ベルト用リング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904820B2 (ja) * 2000-09-27 2007-04-11 株式会社日平トヤマ ワーク搬送装置
JP2002217149A (ja) * 2001-01-19 2002-08-02 Shin Etsu Handotai Co Ltd ウエーハの研磨装置及び研磨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7457A (zh) * 2006-12-28 2013-09-0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金属条带的方法、连续金属条带和使用了该金属条带的推带
CN103277457B (zh) * 2006-12-28 2016-06-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金属条带的方法、连续金属条带和使用了该金属条带的推带
CN102297238A (zh) * 2010-06-25 2011-12-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及金属环的制造方法和形状测定方法
CN102310359A (zh) * 2010-07-01 2012-01-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金属环研磨装置以及金属环研磨方法
CN102310359B (zh) * 2010-07-01 2014-08-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金属环研磨装置以及金属环研磨方法
CN105190090A (zh) * 2013-05-13 2015-12-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环形金属环的制造方法和环形金属环树脂除去装置
CN105190090B (zh) * 2013-05-13 2017-04-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环形金属环的制造方法和环形金属环树脂除去装置
CN107110295A (zh) * 2014-12-23 2017-08-2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带覆层的表面的环形金属带、设有该环形金属带的传动带以及用于成形该传动带的方法
CN107110295B (zh) * 2014-12-23 2020-11-2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带覆层的表面的环形金属带、设有该环形金属带的传动带以及用于成形该传动带的方法
CN109291115A (zh) * 2018-09-10 2019-02-01 帝伯爱尔株式会社 密封环的接缝加工方法和接缝切割刀
CN114227389A (zh) * 2021-12-29 2022-03-25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凸轮轴磨削方法
CN114227389B (zh) * 2021-12-29 2023-04-18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凸轮轴磨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60150C (zh) 2009-02-11
JP2004261882A (ja) 2004-09-24
JP4398160B2 (ja) 2010-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7812A (zh) 无级变速器的无接头带用金属环的研磨方法及其装置
CN1308136C (zh) 制造轮胎带材的方法和设备
CN1868833A (zh) 物品收纳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531A (zh) 硅片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WO2004069473A1 (ja) 無段変速機の無端ベルト用金属リングの研磨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11660782U (zh) 一种整形装置及生产线
CN210938421U (zh) 一种带有上下料装置的无心磨床
CN87100864A (zh) 组合式滚磨抛光法及其装置
CN1520960A (zh) 研磨设备和研磨方法
CN1422728A (zh) 研磨机和研磨工件的方法
CN104175211B (zh) 一种防止化学机械研磨时微观刮伤的研磨方法
CN102672564A (zh) 水泵轴承芯轴加工外圆磨全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12355785B (zh) 阀门专用数控机床
JP2001018161A (ja) 研磨装置
CN1145543C (zh) 用于磨凹口的磨针、带有该磨针的磨床和磨凹口的方法
CN87100270A (zh) 全自动回转加工机
JP5597101B2 (ja) ワーク研削装置、ワーク研削方法、エンジンバルブ研削装置、及びエンジンバルブ研削方法
CN112757119A (zh) 一种全自动叶片打磨机
JP6691886B2 (ja)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
JP2011020186A (ja) 両頭平面研削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152203A (zh) 一种磨削硅芯或其它晶体材料的磨机
CN219582396U (zh) 一种晶圆减薄装置
CN220330829U (zh) 一种铜棒双端圆角打磨装置
CN214817161U (zh) 一种用于轴承的全自动内圆磨床
CN213080948U (zh) 一种自动刷磨破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1

Termination date: 201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