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6846B - 能够使驾驶员具有更大视野的工业卡车 - Google Patents
能够使驾驶员具有更大视野的工业卡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36846B CN1736846B CN200510092650.4A CN200510092650A CN1736846B CN 1736846 B CN1736846 B CN 1736846B CN 200510092650 A CN200510092650 A CN 200510092650A CN 1736846 B CN1736846 B CN 17368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piston
- industrial truck
- crane
- cylinde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20—Means for actuating or controlling masts, platforms, or forks
- B66F9/22—Hydraulic devices or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08—Masts; Guides; Ch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卡车,其设置有一载荷移动部件(58),该载荷移动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带有一个载荷容纳部件,该工业卡车还设置有一个活塞/缸体单元(12),该单元被用作驱动装置,以用于使载荷容纳部件产生移动,而且该单元还包括下述部件:一个活塞(16),其能够从缸体(14)内伸出并缩回到缸体内;一个柔性力传递机构,其用于将力从活塞/缸体单元(12)传递给载荷移动部件(58)的活动件(62,64)或传递给载荷容纳部件本身;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26,28),其用于使力传递部件产生偏转,偏转部件可使力传递部件围绕一个偏转轴(M34,M40)偏转,其中该偏转轴与活塞和缸体之一连接在一起。根据本发明,偏转部件(26,28)的至少一个部分、优选为所有偏转部件(26,28)均位于活塞/缸体单元(12)的纵向尺寸区域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上涉及到工业卡车,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带有驾驶员平台的工业卡车,而且这种驾驶员平台可与载荷容纳部件一起移动。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工业卡车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充分公开。
在这种类型的工业卡车中,工业卡车的一系列部件沿着工业卡车的前行方向设置在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内,而在大部分行驶时间内,工业卡车都沿着前行的方向移动,这些部件有碍于工业卡车驾驶员的视野范围。这些部件包括:载荷移动部件的结构元件,用于使载荷移动部件产生移动的驱动装置,设置在运动驱动装置与工业卡车的相关活动部件之间的传动部件,电线,液压或气动管路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卡车,在这种卡车内,驾驶员在前行方向上的视野范围受到尽可能少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载荷移动部件的工业卡车,其中该载荷移动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带有一个载荷容纳部件,该工业卡车还设置有一个活塞/缸体单元,该单元被用作驱动装置,以用于使载荷容纳部件产生移动,而且该单元还包括下述部件:一个活塞,其能够从缸体内伸出并缩回到缸体内;一个柔性力传递机构,其用于将力从载荷移动单元传递到载荷移动部件的活动件或传递给载荷容纳部件本身;至少一个用于使所述力传递机构产生偏转的力传递机构偏转部件,该部件可使力传递机构围绕一个偏转轴偏转,其中该偏转轴与活塞和缸体之一连接在一起。
柔性传动机构的一个纵向端部基本上被固定到工业卡车的支承有活塞/缸体单元的部件上,而该柔性传动部件的另一纵向端部被固定到能够相对支承着活塞/缸体单元的部件进行移动的另一部件上。这样,根据偏转形式的不同,例如根据偏转角度的不同,活塞/缸体单元的活塞与缸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就能够使另一部件相对支承有偏转部件的那个部件产生传动作用。
例如,在这种情况下,活塞/缸体单元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在这种单元中,所谓的活塞头部件被装配到活塞杆的纵向自由端上,所述活塞头部件的偏转辊用于使板条式链条沿活塞/缸体单元的纵向产生偏转并设置在距活塞/缸体单元有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对于公知的链条偏转辊而言,它可以围绕一个垂直于活塞/缸体单元的偏转轴线转动。这种包括有活塞/缸体单元和活塞头部件的公知装置通过偏转辊及其局部支承部件而得以加长,这样,通过偏转辊,就能够使活塞/缸体单元延伸到工业卡车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旨在尽可能地将柔性力传递机构及其偏转部件从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内移开。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方面,为了扩大驾驶员的视野,力传递机构的偏转部件用于将力从活塞/缸体单元传递给载荷移动部件的活动件并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使该偏转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活塞/缸体单元的纵向尺寸区域内。这样,包括有活塞/缸体单元和偏转部件的组件的整体长度就短于现有技术,而且,这样就会占用更小的空间,而且如果在工业卡车上采用相同的结构设置,那么它还可以在更小的范围内延伸到驾驶员的视野内。
就本申请而言,“位于纵向尺寸区域内”是指当一条垂直于活塞/缸体单元的纵向轴线并由该纵向轴线延伸出来的假想径向光束穿过或至少接触到活塞/缸体单元的活塞或缸体和部分偏转部件时能够对该部分偏转部件施加作用力。换言之,活塞/缸体单元可被视为一个沿径向无限延伸的几何缸体,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基本构思,偏转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假想缸体内。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偏转部件的一个尽可能大的部分位于活塞/缸体单元的纵向尺寸区域内,那么使包括有活塞/缸体单元和偏转部件的组件的整个长度尽可能地短是优选的。整个偏转部件优选设置在活塞/缸体单元的纵向尺寸区域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结构方案,偏转部件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使包括有活塞/缸体单元和偏转部件的组件的整体长度尽可能地短,从而使沿着朝向活塞/缸体单元的方向延伸的偏转部件之假想偏转轴线与活塞/缸体单元交叉或相交。
在这种情况下,“相交(intersect)”是指:朝向活塞/缸体单元延伸的假想偏转轴线穿过或至少与活塞/缸体单元的一个部件相接触,例如穿过活塞和/或缸体或与之相接触。“交叉(cross)”是指:朝向活塞/缸体单元延伸的假想偏转轴线沿垂直于活塞/缸体单元的纵轴线方向以一定的距离从活塞/缸体单元经过,而不是从中穿过,延伸的假想偏转轴线沿一个投影方向的投影与沿着同一投影方向的活塞/缸体单元的投影相交,所述投影方向垂直于偏转轴线并垂直于活塞/缸体单元的纵向轴线。
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偏转部件优选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使偏转轴线沿大体垂直于活塞/缸体单元之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就是说,由于活塞能够沿上述的纵向轴线相对缸体移动,因此垂直于活塞/缸体单元之纵向轴线的偏转轴线能够保证柔性力传递部件沿平行于活塞/缸体单元之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从而使力传递部件能够以尽可能大的比例将活塞/缸体单元所产生的力传递给工业卡车上与其相连接的运动部件。
设置有一保持部件的活塞头部件可使包括有活塞/缸体单元和力传递偏转部件的组件易于安装,其中该保持部件用于将力传递机构的偏转部件保持到位,其中该偏转部件设置在从缸体内伸出的活塞纵向自由端上。在这种情况下,当偏转轴线垂直于活塞/缸体单元的纵向轴线延伸时,就可以保证偏转部件仅略微延伸到活塞/缸体单元的长度范围之外。例如,如果链式偏转辊被用作偏转部件,那么在这种结构中,该链式偏转辊将最多以所述活塞/缸体单元在纵向方向上的直径的一半延伸到活塞/缸体单元的整个长度范围之外。
该偏转部件最好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使偏转轴线沿活塞/缸体单元的纵向方向朝向缸体偏移,这样就会仅使偏转部件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延伸到活塞的自由端之外,或者,在更加优选的情况下,偏转部件完全位于活塞/缸体单元的纵向尺寸范围内。后面这种情况提供了一种非常简短的部件,该部件包括活塞/缸体单元和偏转部件或活塞头部件。
为此,在该特征的一种结构中,偏转部件支座能够平行于活塞/缸体单元的纵向轴线向位于活塞头部件上的缸体侧伸出,该活塞头部件包括一个基本为平面状的安装板。这种偏转部件支座能够夹在偏转部件的一侧上。处于变形刚度的考虑,以及为了防止在支座内产生过大的弯曲,该偏转部件最好沿偏转轴线在其两个轴向端部上均被固定,但是,这样,拉伸力基本上就会(没有弯矩)作用于偏转部件的支座上。
为减小柔性传力部件和活塞/缸体单元上的机械载荷,在活塞/缸体单元的两个相对侧面上为传力部件设置至少两个偏转部件。所述至少两个偏转部件优选相对于活塞/缸体单元的纵向轴线对称设置,以使由各个偏转部件的支座所吸收的支承力大小相同并距纵向轴线有一定的距离,这样,由于支承力,使得活塞/缸体单元不会产生弯曲,或者很难产生弯曲。
如上所述,传力部件可以是链条,例如一个板条式链条。这种链条可以基本以联锁的方式进行导向,而且不会在互补形结构的齿轮上打滑。在这种情况下,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可以是一个链条式偏转辊,该辊可以是一个带齿的链条偏转辊,在这种情况下,链条偏转辊的转动轴线就表示链条的偏转轴线。但是,还可以将电缆用作柔性力传递部件,以用于将力从驱动装置传递到载荷移动部件的从动部件。
除了上述的方面外,或者作为上述方面的一种替代结构,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也可应用到工业卡车上,这涉及到电缆在工业卡车上的制导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如何利用电缆将控制指令从控制面板(例如设置在驾驶员平台上的控制面板)传递给一个设置在工业卡车框架上的控制单元。但这不应该排除利用这样的电缆沿两个方向传递其它信号或其它驱动能量。对于设置有一活动式驾驶员平台的工业卡车而言,尤其是对于设置有升降式驾驶员平台的工业卡车而言,这种电缆的制导尤为重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面板或驾驶员平台与被固定到车架上的控制单元之间的距离在操作过程中是变换的。
更加具体地说,本发明的这一方面涉及到一种设置有升降式桅杆的工业卡车,该升降式桅杆按照能够使载荷容纳部件移动的方式支承着载荷容纳部件并包括一个被固定到工业卡车车架上的升降立柱和至少一个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在升降立柱上导向并能够相对所述升降立柱沿其纵向方向移动,一个用于传送控制信号的电缆在控制单元与操作单元之间延伸,其中控制单元被固定到工业卡车的车架上,而操作单元则设置在驾驶员平台上,该驾驶员平台可在升降架上导向,这样就使其能够相对所述升降架移动。
对于这种工业卡车而言,直到现在,控制电缆仍然最终沿着向下的方向即沿着朝向工业卡车支承区域的方向引向驾驶员平台,该驾驶员平台位于升降立柱的上部横向端杆上,而在该端杆上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承着该升降立柱。因此,电缆将从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内穿过。
另外,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使电缆保持在自由状态下,如果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的话:端部被固定到工业卡车车架上的电缆向上延伸到位于升降立柱上的第一电缆偏转点并由此向下延伸到一个位于升降架上的第二电缆偏转点,然后再由该点向上延伸到驾驶员平台。
本发明的这些构思同样可以应用到设置有一升降桅杆的工业卡车上,该升降桅杆包括一个升降立柱和两个以可移动的方式在升降立柱上导向的升降架;更准确地说,这些构思还可以应用到这样一种设置有升降桅杆的工业卡车上:该升降桅杆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撑着一个载荷容纳部件,而且该桅杆还包括:一个被固定到工业卡车上的升降立柱,一个可在升降立柱上进行导向并能够相对所述升降立柱沿纵向移动的第一升降架,和一个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升降架在第一升降架上进行导向、从而基本沿升降立柱的纵向方向移动的第二升降架,一个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电缆,其中控制信号在一个控制单元与一个操作单元之间进行传输,而且控制单元被固定到工业卡车的车架上,而操作单元则设置在驾驶员平台上,驾驶员平台以能够相对第二升降架基本沿升降立柱的纵向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在第二升降架上导向。
对于这种工业卡车而言,可以在不明显缩小驾驶员视野范围的前提下设置电缆,如果电缆从其被固定到工业卡车上的端部开始向上延伸到位于升降立柱上的第一电缆偏转点,并由此向下延伸到第一升降架,然后由该位置向上延伸到一个位于移动部件上的第三偏转点,由此延伸到驾驶员平台,其中该活动部件相对驾驶员平台以固定的运动方式进行移动。
对于本申请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向上”应该被理解成电缆段的延伸方向具有一个指向远离工业卡车支撑区域方向的分量。因此,“向下”延伸的电缆分段的延伸方向就具有一个朝向支撑区域的分量。
设置有一升降立柱、一升降架和一驾驶员平台的工业卡车一般可按照使驾驶员平台相对升降架具有一种固定运动关系的方式进行设计,其中驾驶员平台能够在升降架上移动。这种运动关系通常为2:1,这样,电缆就能够在每个偏转点处偏转180度,从而使电缆能够以蜿蜒延伸的方式被收容起来,而且占有空间也很小。
这种运动关系可通过为活塞/缸体单元的活塞表面选择相应的尺寸来实现,其中活塞/缸体单元可驱动各个部件产生移动。不同的活塞/缸体单元可按照流体方式并联在一起,从而能够使不同活塞/缸体单元内的相同流体压力产生不同的力。
在上述的第二种替代方案中,即对于设置有一升降立柱、第一和第二升降架的工业卡车而言,驾驶员平台可通过能够独立运动的第二升降架以非常有利的方式进行导向,即,驾驶员平台能够独立于升降架的移动而单独运动。另一方面,升降架相对升降立柱的运动一般具有一种固定的运动关系。这种运动关系通常为2∶1,这样就使第一和第二升降架总是同时移动,与第一升降架相比,第二升降架的移动路线是第一升降架的两倍。这样还可以使电缆在各个偏转点处偏转180度,从而使被保持在合适位置上的电缆长度能够以蜿蜒延伸的方式进行设置,而且占有空间也非常小。
为防止电缆从第一和/或第二偏转点上脱出,这些偏转点应该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当升降架相对升降立柱完全伸出时,使第一偏转点相对工业卡车的支撑区域位于第二偏转点的上方。
在这种情况下,偏转点的具体结构设置也可以按照其它方式自由选择。为了能够使移动路线尽可能地长,第一偏转点在升降立柱上被设置在尽可能远的位置上,优选位于升降立柱的纵向中心上方,更加优选设置在升降架整个长度75%下方处,最好设置在升降架全长85%的下方处。应该指出:这并非排除偏转点位于升降立柱顶部的情况,就是说,第一偏转点可设置在升降立柱实际全长的外部并位于其实际全长的上部。
对于第二偏转点而言,它也可以同样有利地设置在(第一)升降架上并尽可能设置在靠下的位置上,优选设置在(第一)升降架之纵向中心的下方,尤其优选设置在(第一)升降架全长75%的上方处,或者最好设置在(第一)升降架全长85%的上方处。但同样应该指出:第二偏转点可设置在(第一)升降架的底部,即设置在(第一)升降架的实际纵向尺寸范围的外部或下方。
此外,设置在升降架上并用于形成偏转点的各部件的名称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偏转点可设置在指定部件的任何所需元件上或设置在指定的元件上,例如设置在与指定部件刚性连接在一起的元件上。
同样,为防止电缆弹开或从第二和/或第三偏转点脱开,使第三偏转点总是位于第二偏转点上方是比较有利的。
带有第三偏转点的运动部分优选是活塞/缸体单元的部件,该部件可相对第二升降架对驾驶员平台进行驱动,以使其移动;该运动部分尤其优选为活塞,其中活塞能够相对被固定到第二升降架上的缸体移动。由于活塞/缸体单元的活塞的运动部件的运动与驾驶员平台的运动之间存在这种由偏转点来固定的运动关系,因此可以很容易地预先计算出对所需电缆的要求,而且在操作过程中,还能够使电缆处于张紧状态下,其中活塞的运动部件用于对驾驶员平台进行驱动。
如果运动部件为活塞,而且活塞能够相对被固定到第二升降架上的缸体移动,传力偏转部件设置有至少一个上述与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有关的特征,并且力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件上,那么就可以在仅略为缩小工业卡车驾驶员的视野范围的条件下得到一种紧凑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三电缆偏转点的电缆偏转轴线基本上平行于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之偏转轴线,而且优选基本上与该偏转轴线共线,那么就尤其有利。由于存在这种平行关系,因此,就可以保证当活塞移动时,电缆仅受到拉伸载荷的作用,就是说,没有剪切力存在。由于具有这种共线结构,因此电缆偏转部件和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就能够以能够形状的方式安装在一个公共转轴上,这样就使所需部件的数量保持较少。
为了限制作用于电缆上的拉伸应力,优选在电缆的至少一个纵向端部,最好在其两个纵向端部上均设置拉伸应力释放部件。此外,在两个连续的电缆偏转点之间还可设置另一个电缆拉伸应力释放部件,目的是防止过大的应力作用于电缆上。当采用带状电缆时,设置在两个偏转点之间的拉伸应力释放部件非常有利,因为处于这种条件下的电缆需要围绕其纵向轴线在两个偏转点之间旋转。由于转动而作用于电缆上的拉伸应力会导致载荷增加,利用这种拉伸应力释放部件可以防止出现或至少减少电缆因为被固定而不能转动的情况。在第二和第三偏转点之间尤其需要带状电缆进行转动。
拉伸应力释放部件例如可被设计成使电缆能够在两个夹紧点之间保持在集中状态下的结构形式,其中两个夹紧点被至少一个拉伸弹簧连接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电缆上产生了拉伸应力,那么被集中在夹紧点之间的电缆分段就会克服至少一个弹簧的力进行拉伸,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电缆提供一个反向拉伸力,从而可防止电缆断裂。
如果在至少一个、最好所有的电缆偏转点上都设置电缆偏转辊,那么就会使电缆的处境变得简单而有利。电缆基本上能够滚动,而且在电缆偏转辊上没有滑动,这样在偏转过程中就很难出现磨损。
上面接合电缆所做的说明基本上适用于流体运送管道。尤其是在工业卡车是多个用于输送液压流体的管道时。
为此,除了上述的方面外,或者作为对上述方面的替换,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到一种设置有升降桅杆的工业卡车,其中升降桅杆上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有一个载荷容纳部件并包括:一个升降立柱,该升降立柱被固定到工业卡车的车架上;一个第一升降架,该升降架可在该升降立柱上进行导向并能够相对所述升降立柱沿其纵向移动;和一个第二升降架,该升降架可在第一升降架上相对所述第一升降架进行导向并基本沿升降立柱的纵向方向移动;活塞/缸体单元的缸体,其也被固定到第二升降架上;一个能够相对所述缸体移动的活塞,该活塞按照能够将运动传递给驾驶员平台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驾驶员平台在第二升降架上进行导向,从而使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升降架基本沿升降立柱的纵向方向移动;一个用于输送工作流体的柔性工作流体管路,该管路在一个被固定到工业卡车车架上的流体输送单元和所述缸体之间延伸。
在这样的工业卡车中,如果柔性工作流体管路从其被固定到工业卡车车架上的那端开始,向上延伸到位于升降立柱上的第一管路偏转点,然后由此向下延伸到位于第一升降架上的第二管路偏转点并由此延伸到缸体,那么工业卡车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基本上不会被柔性工作流体管路所挡住。
为了对工作流体管路的结构设置做详细的说明,需要参考上面对电缆设置方式所做的说明,因为涉及到管路和电缆的那些问题,例如有关防止其与偏转点脱开,防止过大拉伸应力的作用,偏转点的排列设置方式等问题,基本上彼此对应。可以通过用术语“工作流体管路”替代“电缆”的方式,而将上面对电缆所做的有利研究应用到工作流体管路的研究开发中去。
排列方式非常有利的电缆和工作流体管路在视野范围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因为它们几乎不会挡住驾驶员的视野,如果在各种情况下升降桅杆都包括至少两个大体上沿升降桅杆的纵向方向平行延伸的柱状结构,电缆设置在一个柱状结构的区域内,工作流体管路位于另一柱状结构区域内,当从工业卡车驾驶员的角度进行观察时,工作流体管路优选通过各个柱状结构至少将其多个分段隐藏起来。
当然,在又一优选实施例中,仅电缆或仅工作流体管路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当从工业卡车驾驶员的角度进行观察时,通过升降桅杆的至少一个柱状结构至少能够将其多个分段隐藏起来。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活塞/缸体单元的结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单元具有一个活塞头部件和多个安装在其上的链条式偏转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业卡车,在该工业卡车上,体现了本发明的所有三个方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包括有一活塞/缸体单元和一个用于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的组件整体上由附图标记10来表示。该组件10优选设置在工业卡车上并被用作驱动单元,用于使载荷移动部件的活动件产生位移。该组件10包括一个活塞/缸体单元12,该单元具有:一个缸体14,该缸体被固定到如图2所示的升降架62上;和一个活塞16,该活塞能够沿活塞/缸体单元12的纵向轴线L相对缸体14移动。活塞16的移动能力由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双箭头V来表示。整体上由附图标记18表示的活塞头部件被固定在纵向端部16a上并从缸体14内伸出。
该活塞头部件18包括一个平面状的安装板20,该安装板大体上垂直于活塞/缸体单元12的纵向轴线L延伸,而且在该活塞头部件上还为两个链条式偏转辊26和28设置了两个支座22和24。支座22和24相对对称平面成对称式设置,其中该对称平面内包含有纵向轴线L并沿垂直于图1所在平面的方向在活塞/缸体单元12的相对两侧延伸。由于支座22和24并无区别,因此,下文只对支座22加以说明,但这些说明同样适用于支座24。
链条偏转辊26的支座22包括两个基本平行的盘30和32,这两个盘间隔一定的距离,该距离略大于将被设置在盘30和32之间的链条式偏转辊26的轴向尺寸。基本为平面状的盘30和32可通过焊接、螺纹连接、铆接或类似方式被装配到安装板20的一侧20a上,该侧朝向活塞/缸体单元20,而且盘30和32在每种情况下都基本平行于活塞/缸体单元12的纵向方向L沿着朝向缸体14的方向从所述安装板20伸出。
螺栓34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承着链条偏转辊26并在盘30和32之间延伸。螺栓40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着链条偏转辊28并以类似方式在支座24的盘36和38之间延伸。螺栓34和40基本上以共线方式进行设置,即,螺栓34的纵向中心轴线M34和螺栓40的纵向中心轴线M40基本上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螺栓34和40的纵向中心轴线M34和M40分别构成了链条(未示出)相对各个链条辊26和28偏转的偏转轴线和各个链条偏转辊26和28的旋转轴线。
下面继续参看电缆偏转辊42,该辊以下述方式安装在螺栓34上:使其能够围绕所述螺栓34的纵向中心轴线M34旋转并用于使在驾驶员平台的控制面板与被固定连接到工业卡车车架上的控制部件之间延伸的电缆产生偏转。但,也可以将该电缆偏转辊42省去。
在缸体内,还用虚线示出了各个密封件、导向件和通风槽,但这些部件与本发明无关,因此不再对其加以详细说明。
活塞16延伸至它的纵向自由端16a处,该自由端与安装板20的表面20b相平齐,这样,从图1中就可以容易地看到:链条式偏转辊26和28完全设置在活塞/缸体单元12的纵向尺寸E的范围内。
在图1中,G表示偏转轴线M34朝向活塞/缸体单元12的假象延长线。由于偏转轴线M34和M40基本共线,因此直线段G还表示偏转辊28的偏转轴线M40朝向活塞/缸体单元12的延长线。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偏转轴线M34和M40的延长线G与活塞/缸体单元12相交,即穿过该单元12。如果在另一个未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偏转辊沿着垂直于图1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偏转轴线的延长线G不再与活塞/缸体单元12相交,但既垂直于活塞/缸体单元12的纵向轴线L又垂直于相关的偏转轴线M34和/或M40的延长线G的投影与在相同的投影方向上活塞/缸体单元12的投影相交(intersect),那么本申请应该被理解为它与活塞/缸体单元12交叉(cross)。就缩短包括有活塞/缸体单元12和偏转辊26和28的组件而言,以交叉方式设置偏转轴线与以彼此相交的方式设置偏转轴线同样有利。
在图2中,根据本发明的工业卡车设置有根据本发明所有三个方面的结构特征并且整体上由附图标记50表示。在图1中给出的部件在图2中以相同的标记表示。
工业卡车50具有一个工业卡车车体56,该车体可通过设置在底盘U上的车轮52和54来行进,而且安装在工业卡车的车架(未示出)上。此外,在工业卡车的车体56内主要设置有:用于对工业卡车50进行驱动的驱动部件,液压流体容器,液压泵,用于驱动工业卡车驱动部件和液压驱动器的控制部件,一个可以同样受到控制部件驱动的转向驱动器以及其它部件。
安装在工业卡车50上的是一个升降桅杆58,该升降桅杆58包括:一个升降立柱60,该立柱被固定到工业卡车车架上;一个第一升降架62,该升降架在升降立柱60上受到引导,以使其能够相对所述升降立柱60沿双箭头V所示的方向移动;一个第二升降架64,该升降架能够以类似方式相对所述第一升降架62沿双箭头V所示的方向在第一升降架62上移动。第一升降架62和第二升降架64可被液压活塞/缸体单元(未示出)所驱动,从而相对于彼此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液压活塞/缸体单元被设计成,当做升降运动时,能够使第二升降架64的移动距离总是2倍于第一升降架62相对升降立柱60的移动路线的结构形式,其中升降立柱被固定到工业卡车的车架上。
如上所述的活塞/缸体单元12被固定到位于第二升降架64上的缸体14上。驾驶员平台(未在图2中示出)又被设置在升降桅杆58的前方,而且沿图2中的观察方向在第二升降架64上受到引导,从而使其能够相对第二升降架64沿双箭头V所示的方向移动。活塞/缸体单元12构成了驾驶员平台的驱动器。为此,板条式链条(未示出)通过其一个纵向端部被固定连接到第二升降架64上,而它的另一纵向端部则被固定连接到驾驶员平台上,位于这些纵向端部之间的纵切轮廓可围绕偏转辊26和28进行引导。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偏转辊上采用一根链条。由于驾驶员平台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链条总是处于应力作用下。
这样,就可以通过使活塞16从缸体14内伸出的方式将驾驶员平台升高,并可通过将活塞缩回的方式将驾驶员平台向下移动,由于设置了上述的链条传动系统,因此驾驶员平台移过的路线总是2倍于活塞16移过的路线。
工业卡车50行进的主要方向在图2中由箭头HV表示。它与观察者沿垂直于图2所在平面的观察方向相对应。从图2中可以看到:工业卡车50具有一个非常大的视野范围SB,视野SB的右侧、左侧及顶部均由第二升降架64来限定,而视野的底部则由活塞头部件18来限定。该视野范围SB基本上看不到力的传递部件、偏转部件、电缆和管道,这样驾驶员在其主要行进方向HV上的视野就会尽可能地宽阔。
在工业卡车车体56和驾驶员平台(未示出)之间延伸的带状电缆66在点68处从工业卡车的车体56上露出,而点68例如可以是一个插头,该插头可被插在工业卡车的相应插座内。
电缆66以公知的方式在出口点68附近设置有一个拉伸应力释放部件70。为此,利用两个夹子72和74将电缆夹紧,其中这两个夹子72和74与拉伸弹簧76连接在一起。被夹在夹子72和74之间的电缆66的长度长于拉伸弹簧76在松弛状态下的长度。这样,电缆76就能够克服弹簧76的力承受拉力的作用,这样,电缆就不会断裂。
电缆66由出口位置68离开工业卡车车体56并向上延伸到设置在升降架60上的第一电缆偏转辊78。这种布置可位于升降架的合适位置上。在目前的情形中,电缆偏转辊78设置在升降立柱60的柱状结构60a上。
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当驾驶员在驾驶员平台上进行观察时,电缆66位于升降桅杆58的后方,这样,电缆就会被升降桅杆58挡住,从而不会缩小驾驶员的视野。
电缆66从第一电缆偏转辊78通过偏转近180度的方式向下延伸到第二电缆偏转辊80,该第二电缆偏转辊以能够围绕轴线82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升降架62上。与第一电缆偏转辊78相同,第二电缆偏转辊80也可设置在第一升降架62的柱状结构62a上。但在图示的实例中,第二偏转辊与第一升降架的横向支柱62b相连接。
电缆由第二电缆偏转辊80在再次偏转近180度后向上延伸,该带状电缆可围绕其纵向轴线转动约90度,目的是使其到达第三电缆偏转辊42,其中该偏转辊42已经接合图1作出过说明。这种转动可在另一拉伸应力释放部件84的帮助下而得以确定,其中该拉伸应力释放部件84与拉伸应力释放部件70基本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拉伸应力释放部件84的下部夹子(图2)被固定到第二升降架64的横向支架64b上,从而确保该带状电缆能够转动90度。或者,也可以采用具有圆形、尤其是具有圆环形横截面的电缆。在这种情况下,无需保证通过机械方式转动90度,这样,也就无需设置第二拉伸应力释放部件84。
电缆66从第二拉伸应力释放部件84继续向上延伸并在第三电缆偏转辊42处偏转约180度。电缆进入到辊42的输入延伸部分在图2中位于该辊的转动轴线M34的后方,而电缆在离开辊42时的支出延伸部分相应地位于所述辊之旋转轴线M34的前方。
这两个第一电缆偏转辊78和80的转动轴线已经在图2中示出,而且基本上彼此平行并平行于图2所在的平面。尽管不是必须的,但是,当采用带状电缆时,偏转轴线的角度不要相差太大,以避免电缆围绕其纵向轴线产生不良的转动。
上面接合电缆66所述的内容同样可以应用到液压管路86上,该液压管路相对工业卡车50的纵向中心平面由工业卡车车体56的另一侧延伸出来。一旦它从工业卡车的车体56内伸出,那么液压管路86就会向上延伸到第一管道偏转辊88。在该管道偏转辊88处,液压管路86偏转约180度,然后向上延伸到第二管道偏转辊90,接着,由此向上延伸,在重新偏转约180度后,延伸到活塞/缸体单元12的液压缸14的液压油接口92处。
在液压管路86的外部轮廓(由虚线示出)中,当驾驶员在驾驶员平台上进行观察时,所述液压管路86被升降桅杆58的柱状结构60c、62c和64c挡住,这样就不会有碍于视野。
管道偏转辊88和90的旋转轴线基本上彼此平行,如图所示。为防止对液压管路86施加不利的载荷,这样做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对于带状电缆却不必要,因为液压管路一般具有圆环形横截面。
由于驾驶员平台仅能够沿第二升降架64移动,因此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在第一升降架62的下部区域进行的电缆和管路的偏转总是位于驾驶员平台的下方,因此总是位于驾驶员视野范围之外。这样,驾驶员在主要行进方向HV上就具有比较自由的视野范围。
Claims (25)
1.一种工业卡车,其设置有一升降桅杆(58),该升降桅杆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承载有一个载荷容纳部件,且该升降桅杆包括:一个升降立柱(60),该升降立柱被固定到工业卡车的车架上;至少一个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在所述升降立柱(60)上受到引导并能够沿该升降立柱的纵向方向(V)相对所述升降立柱移动;一个电缆(66),该电缆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并在控制单元和操作单元之间延伸,其中控制单元被固定到工业卡车的车架上,操作单元设置在驾驶员平台上,而驾驶员平台又以能够相对所述升降架移动的方式在升降架上引导,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66)从其被固定到工业卡车车架上的那端(68)处向上延伸到位于升降立柱(60)上的第一电缆偏转点(78)处,然后由此向下延伸至位于升降架上的第二电缆偏转点(80)处并由此向上延伸至驾驶员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偏转点(78)和第二电缆偏转点(80)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当升降架相对升降立柱(60)完全伸出时,第一电缆偏转点(78)位于第二电缆偏转点(80)的上方。
3.一种工业卡车,其设置有一升降桅杆(58),该升降桅杆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承载有一个载荷容纳部件,且该升降桅杆包括:一个升降立柱(60),该升降立柱被固定到工业卡车的车架上;第一升降架,该第一升降架在所述升降立柱(60)上受到引导并能够沿该升降立柱的纵向方向(V)相对所述升降立柱(60)移动;一个第二升降架,该第二升降架可相对所述第一升降架在第一升降架上受到引导而沿升降立柱的纵向方向(V)移动;一个电缆(66),该电缆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并在控制单元和操作单元之间延伸,其中控制单元被固定到工业卡车的车架上,操作单元设置在驾驶员平台上,而驾驶员平台又在第二升降架上受到引导而能够沿着升降立柱的纵向方向(V)相对所述第二升降架移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66)从其被固定到工业卡车车架上的那端(68)处向上延伸到位于升降立柱(60)上的第一电缆偏转点(78)处,然后由此向下延伸至位于第一升降架上的第二电缆偏转点(80)处并由此向上延伸至位于活动部件上的第三电缆偏转点(42),然后由此延伸到驾驶员平台,其中所述活动部件为活塞/缸体单元(12)的一部分,该部分驱动驾驶员平台相对第二升降架移动,该活动部件相对驾驶员平台以一种固定的运动关系进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偏转点(78)和第二电缆偏转点(80)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当第一升降架相对升降立柱(60)完全伸出时,第一电缆偏转点(78)位于第二电缆偏转点(80)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缆偏转点(42)总是位于第二电缆偏转点(80)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3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为活塞/缸体单元(12)的活塞,该活塞能够相对于被固定到第二升降架上的活塞/缸体单元(12)之缸体(14)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电缆(66)上的拉伸应力释放部件(84)设置在第一电缆偏转点和第二电缆偏转点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电缆(66)上的拉伸应力释放部件(84)设置在第二电缆偏转点(80)与第三电缆偏转点(4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66)为带状电缆。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电缆偏转点上(78,80,42)设置电缆偏转辊。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在全部电缆偏转点(78,80,42)上设置电缆偏转辊。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3的工业卡车,该工业卡车还设置有一个活塞/缸体单元(12),该活塞/缸体单元被用作驱动装置,用于使载荷容纳部件产生移动,而且该活塞/缸体单元还包括下述部件:一个活塞,其能够从缸体(14)内伸出并缩回到缸体内;一个柔性力传递机构,其用于将力从活塞/缸体单元(12)传递给升降桅杆(58)的活动件或传递给载荷容纳部件本身;至少一个用于使所述力传递部件产生偏转的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26,28),所述偏转部件可使力传递部件围绕一个偏转轴线偏转,该偏转部件(26,28)与活塞和缸体之一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偏转部件(26,28)的至少一个部分位于活塞/缸体单元(12)的纵向尺寸(E)的区域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所有偏转部件(26,28)均位于活塞/缸体单元(12)的纵向尺寸(E)的区域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26,28)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即当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26,28)的偏转轴线朝向活塞/缸体单元(12)方向延伸时,所述偏转部件的偏转轴线与活塞/缸体单元(12)交叉或相交。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26,28)的偏转轴线沿着垂直于活塞/缸体单元(12)之纵向轴线(L)的方向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2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一个活塞头部件(18)设置有一个用于将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26,28)保持到位的保持部件(22,24),而且该活塞头部件设置在活塞(16)从缸体(14)伸出的纵向自由端(16a)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22,24)沿着平行于活塞/缸体单元(12)之纵向轴线(L)的方向朝缸体(14)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2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部件的至少两个偏转部件(26,28)设置在活塞/缸体单元(12)的两个相对侧面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2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部件是一个链条,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26,28)是链条式偏转辊,链条式偏转辊的转动轴线就是偏转部件的偏转轴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为板条式链条。
21.根据权利要求3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该工业卡车还设置有一个活塞/缸体单元(12),该活塞/缸体单元被用作驱动装置,用于使载荷容纳部件产生移动,而且该活塞/缸体单元还包括下述部件:一个活塞,其能够从缸体(14)内伸出并缩回到缸体内;一个柔性力传递机构,其用于将力从活塞/缸体单元(12)传递给升降桅杆(58)的活动件或传递给载荷容纳部件本身;至少一个用于使所述力传递部件产生偏转的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26,28),所述偏转部件可使力传递部件围绕一个偏转轴线偏转,该偏转部件(26,28)与活塞和缸体之一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偏转部件(26,28)的至少一个部分位于活塞/缸体单元(12)的纵向尺寸(E)的区域内,其中,所述活动部件为活塞,该活塞能够相对于被固定到第二升降架上的活塞/缸体单元(12)之缸体(14)移动;所述力传递部件之偏转部件(26,28)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件上,第三电缆偏转点(42)的电缆偏转轴线平行于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26,28)的偏转轴线。
22.如权利要求21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第三电缆偏转点(42)的电缆偏转轴线与力传递部件的偏转部件(26,28)的偏转轴线共线。
2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活塞/缸体单元(12)的一个缸体(14),也被固定到第二升降架上;活塞,其能够相对所述缸体(14)移动并按照能够将运动传递给驾驶员平台的方式进行连接;一个柔性工作流体管路(86),该管路可用于输送工作流体并在一个被固定到工业卡车车架上的流体输送单元和缸体(14)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工作流体管路(86)从其被固定到工业卡车车架上的那端(68)处向上延伸到位于升降立柱(60)上的第一管路偏转点(88)处,然后由此向下延伸至位于第一升降架上的第二管路偏转点(90)处并由此延伸至缸体(14)。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桅杆(58)包括至少两个沿升降桅杆的纵向方向(V)延伸并且彼此平行的柱状结构(60a,62a,64a;60c,62c,64c),电缆(66)设置在一个柱状结构(60a,62a,64a)的区域内,工作流体管路(86)设置在另一柱状结构(60c,62c,64c)的区域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工业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66)和/或所述工作流体管路(86)当从工业卡车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时,至少部分地被柱状结构(60a,62a,64a;60c,62c,64c)隐藏起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4040298.1 | 2004-08-19 | ||
DE102004040298A DE102004040298A1 (de) | 2004-08-19 | 2004-08-19 | Flurförderzeug mit vergrößertem Fahrersichtfeld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36846A CN1736846A (zh) | 2006-02-22 |
CN1736846B true CN1736846B (zh) | 2010-11-03 |
Family
ID=35351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9265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36846B (zh) | 2004-08-19 | 2005-08-19 | 能够使驾驶员具有更大视野的工业卡车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60104780A1 (zh) |
EP (1) | EP1627846B1 (zh) |
CN (1) | CN1736846B (zh) |
DE (2) | DE10200404029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37265B2 (en) * | 2007-02-27 | 2015-01-20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Welding-type system having a wire feeder system having integrated power source controls and a welding-type power source that is free power parameter selection interfaces |
US9527711B2 (en) * | 2014-06-04 | 2016-12-27 | Jungheinrich Aktiengesellschaft | Lift frame for an industrial truck |
CN107416730A (zh) * | 2015-08-12 | 2017-12-01 | 重庆市合川区均恒金属加工厂 | 汽配件集装装卸用广视野叉车 |
CN107337151A (zh) * | 2017-06-16 | 2017-11-10 | 安徽宇锋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侧提升叉车 |
JP7548119B2 (ja) * | 2021-05-14 | 2024-09-10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リーチ型フォークリフト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42157A (en) * | 1951-05-22 | 1953-06-16 | Mercury Mfg Co | Lifting mast assembly |
US4244449A (en) * | 1978-04-07 | 1981-01-13 | O & K Orenstein & Koppel Aktiengesellschaft | Tensioning device for tensioning of hydraulic hoses on telescopic lift mast assemblies |
GB1597114A (en) * | 1978-05-30 | 1981-09-03 | Bonser Eng Ltd | Loadhandling vehicle |
US4355703A (en) * | 1979-03-08 | 1982-10-26 | Clark Equipment Company | Upright for lift truck |
DE4335275A1 (de) * | 1993-10-15 | 1995-04-20 | Linde Ag | Schlauchführung für eine am Hubschlitten eines Flurförderzeugs anbringbare Zusatzhydrauli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28223A (en) * | 1943-12-31 | 1947-09-30 | Hyster Co | Lift truck |
DE1043946B (de) * | 1957-02-15 | 1958-11-13 | Yale & Towne Mfg Co | Hubwagen mit hebbarem Lasttraeger an einem Staender, der an einem Hauptstaender senkrecht hebbar ist |
DK113728B (da) * | 1960-11-21 | 1969-04-21 | Multi Lift Co | Forlængelig mast, navnlig til transportvogne. |
US3289869A (en) * | 1964-03-09 | 1966-12-06 | Clark Equipment Co | Hose mounting |
US3727781A (en) * | 1967-08-15 | 1973-04-17 | Knickerbocker Co | Lift truck load lifting mechanism |
DE1933328A1 (de) * | 1969-07-01 | 1971-02-18 | Hans H Meyer Ohg Ingenieurbuer | Hublader |
US4503936A (en) * | 1982-10-04 | 1985-03-12 | Towmotor Corporation | Hydraulic hose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high-visibility mast assembly |
US4552250A (en) * | 1983-04-22 | 1985-11-12 | Crown Controls Corporation | Lift truck |
US4691806A (en) * | 1983-09-06 | 1987-09-08 | Jansen Norman A | Apparatus for taking up and playing out lines |
JPS60137797U (ja) * | 1984-02-23 | 1985-09-12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 フルフリ−マスト式フオ−クリフトの荷役用油圧配管装置 |
US5022496A (en) * | 1989-12-05 | 1991-06-11 | Crown Equipment Corporation | Slowdown during staging of a turret stockpicker |
DE19731687A1 (de) * | 1997-07-23 | 1999-02-04 | Steinbock Boss Gmbh Foerdertec | Flurförderzeug |
US7096999B2 (en) * | 2003-08-05 | 2006-08-29 | The Raymond Corporation | Mast construction for a lift truck |
US6974262B1 (en) * | 2004-01-21 | 2005-12-13 | Robert Rickenbach | Communication cable |
-
2004
- 2004-08-19 DE DE102004040298A patent/DE102004040298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
- 2005-08-11 US US11/201,919 patent/US2006010478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8-17 DE DE502005008968T patent/DE502005008968D1/de active Active
- 2005-08-17 EP EP05017917A patent/EP1627846B1/de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5-08-19 CN CN200510092650.4A patent/CN173684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42157A (en) * | 1951-05-22 | 1953-06-16 | Mercury Mfg Co | Lifting mast assembly |
US4244449A (en) * | 1978-04-07 | 1981-01-13 | O & K Orenstein & Koppel Aktiengesellschaft | Tensioning device for tensioning of hydraulic hoses on telescopic lift mast assemblies |
GB1597114A (en) * | 1978-05-30 | 1981-09-03 | Bonser Eng Ltd | Loadhandling vehicle |
US4355703A (en) * | 1979-03-08 | 1982-10-26 | Clark Equipment Company | Upright for lift truck |
DE4335275A1 (de) * | 1993-10-15 | 1995-04-20 | Linde Ag | Schlauchführung für eine am Hubschlitten eines Flurförderzeugs anbringbare Zusatzhydrauli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04040298A1 (de) | 2006-02-23 |
EP1627846A3 (de) | 2007-05-16 |
CN1736846A (zh) | 2006-02-22 |
US20060104780A1 (en) | 2006-05-18 |
EP1627846B1 (de) | 2010-02-03 |
EP1627846A2 (de) | 2006-02-22 |
DE502005008968D1 (de) | 2010-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36846B (zh) | 能够使驾驶员具有更大视野的工业卡车 | |
CN101765476B (zh) | 工件传送装置 | |
CN105658350A (zh) | 用于工件的转移装置 | |
CN101425402B (zh) | 机电致动器和具有这种致动器的高压或中压隔离开关 | |
CN108455143A (zh) | 堆垛机换轨装置 | |
CN202279672U (zh) | 一种内置式管路输送系统 | |
ITMI952580A1 (it) | Dispositivo di azionamento per una capote pieghevole per autoveicoli | |
KR100393742B1 (ko) | 도로차량용방향제어링크기구 | |
CN201012894Y (zh) | 复合式升降机 | |
CN102348542A (zh) | 用于操纵器的工具安装装置 | |
CN103922152B (zh) | 一种具有料耙结构的取料装置 | |
ES2241569T3 (es) | Unidad para la colocacion y fijacion para la soldadura de piezas de chapa metalica de la carroceria de un vehiculo automovil. | |
JPH11139187A (ja) | トロリ線を取り付けるための機械装置 | |
CN1930077A (zh) | 配备工作平台的车辆 | |
CN201437499U (zh) | 四柱举升机 | |
CN212221434U (zh) | 一种台车式悬挂链输送系统 | |
CN204490398U (zh) | 起重机卷筒双层钢丝绳理顺装置 | |
CN103790418B (zh) | 一种垂直升降类停车设备的载车板直线位移传递系统 | |
CN214512932U (zh) | 一种压滤机 | |
CN106256756B (zh) | 平行多杆同步驱动栏杆升降机构 | |
CN204626294U (zh) | 一种道路行车隔离护栏 | |
CN101907257B (zh) | 一种升降长排灯 | |
CN112604331A (zh) | 一种压滤机 | |
CN203891522U (zh) | 一种垂直升降类停车设备的载车板直线位移传递系统 | |
JP4174309B2 (ja) | 伸縮ブー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