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3534A - 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3534A
CN1733534A CNA2005100845831A CN200510084583A CN1733534A CN 1733534 A CN1733534 A CN 1733534A CN A2005100845831 A CNA2005100845831 A CN A2005100845831A CN 200510084583 A CN200510084583 A CN 200510084583A CN 1733534 A CN1733534 A CN 1733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air bag
charging blower
panel
airba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45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辻本庆
松井义贵
中泽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33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35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可以利用舌片对气囊板和充气机进行推力方向的定位,并且可以通过维持该定位状态来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振动而产生噪音。用于喷出压力流体的圆柱状的充气机(4)的底面侧由保持器(3)支撑,当使位于充气机(4)上表面侧的气囊板(5)与保持器(3)配合时,由气囊板(5)和保持器(3)夹持气囊主体(6)的底面开口边缘部,将与充气机(4)两端对接的舌片(5d)设置在气囊板(5)上。

Description

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如下构成的气囊装置,包括:用于喷出压力流体的圆柱状的充气机;用于支撑该充气机的底面侧的保持器;以及气囊板,位于所述充气机的上表面侧,当与所述保持器配合时与所述保持器一起夹持气囊的底面开口边缘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的气囊装置为,当检测到伴随车辆碰撞等而产生的冲击时,充气机喷出压力流体,借助于该压力流体使气囊主体进行膨胀。
而且,这种气囊装置包括:用于喷出压力流体的圆柱状的充气机;用于支撑该充气机的底面侧的保持器;以及气囊板,位于充气机的上表面侧,当与保持器配合时与保持器一起夹持气囊主体的底面开口边缘部。
将托架的一端固定在保持器上,并将该托架的另一端固定在车体上,从而将整个气囊装置固定在车体上。
而且,气囊板包括:沿着保持器上表面形状而形成的大致呈半圆柱状的拱形部,和沿着向该拱形部长度方向延伸的两边缘部而形成的凸缘部。在该凸缘部上,以贯通两边缘部附近的多个部位的状态突出设置与保持器配合的多个销,其中,所述两边缘部沿着气囊主体上所形成的压力流体导入用的底面开口的长度方向而形成。另外,在气囊板的两端部上,通过切折等形成箭头状的舌片,该舌片贯通沿着气囊主体的底面开口的宽度方向的两边缘部附近。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78868号公报
但是,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气囊装置中,虽然充气机的底面侧两端部由保持器进行支撑,但是充气机的上表面侧两端部处于自由状态。
因此,由于气囊板与充气机的推力方向的定位不稳定,因此存在可能会因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等而产生噪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可以对气囊板和充气机进行推力方向的定位,并可以通过维持该定位状态来防止伴随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等而产生噪音。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囊装置,包括:保持器,支撑用于喷出压力流体的圆柱状的充气机的底面侧;和气囊板,位于所述充气机的上表面侧,当与所述保持器配合时与所述保持器一起夹持气囊主体的底面开口边缘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囊板上设置与所述充气机两端对接的舌片。
技术方案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舌片呈箭头形状,并贯通沿着所述气囊主体底面开口的宽度方向而形成的两边缘部附近。
技术方案3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切折而在所述气囊板上一体形成所述舌片。
技术方案4所述的气囊装置,包括:保持器,支撑用于喷出压力流体的圆柱状的充气机的底面侧;和气囊板,位于所述充气机的上表面侧,当与所述保持器配合时与所述保持器一起夹持气囊主体的底面开口边缘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囊板上设置与所述充气机两端对接的阶梯部。
技术方案5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部大致呈圆锥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装置,将用于喷出压力流体的圆柱状的充气机的底面侧支撑在保持器上,当使位于充气机上表面侧的气囊板与保持器配合时,由气囊板和保持器夹持气囊主体的底面开口边缘部,并在气囊板上设置与充气机两端对接的舌片,从而可以利用舌片对气囊板和充气机进行推力方向的定位,并且维持该定位状态。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装置,使舌片形成箭头形状,并贯通沿着气囊主体底面开口的宽度方向而形成的两边缘部附近,从而可以利用舌片对沿着底面开口的宽度方向而形成的两边缘部进行定位。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装置,通过切折而在气囊板上一体形成舌片,从而可以对气囊板和充气机进行推力方向的定位,而不会导致零件数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装置,将用于喷出压力流体的圆柱状的充气机的底面侧支撑在保持器上,当使位于充气机上表面侧的气囊板与保持器配合时,由气囊板和保持器夹持气囊主体的底面开口边缘部,并在气囊板上设置与充气机两端对接的阶梯部,从而无需设置专用的两端夹具即可对气囊板和充气机进行推力方向的定位,并且可以维持该定位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构成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气囊板的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气囊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构成本发明的另一气囊装置的气囊板的透视图;
图5是构成本发明的另一气囊装置的气囊板的侧视图;
图6(A)是气囊主体的透视图,(B)是气囊主体的主要部分的仰视图;
图7(A)是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侧视图,(B)是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气囊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气囊板的透视图,图6(A)是气囊主体的透视图,图6(B)是气囊主体的主要部分的仰视图,图7(A)是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侧视图,图7(B)是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主视图。
在图7中,气囊装置1包括: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到省略图示的车体上的固定用托架2保持器3、底面侧支撑在保持器3上的圆柱状的充气机4、用于支撑充气机4的上表面侧的气囊板5以及由保持器3和气囊板5夹持的气囊主体6。
另外,如图6所示,当充气机4动作而喷出压力流体时,该气囊主体6从其底面开口6a导入压力流体而膨胀展开。此外,在底面开口6a的开口边缘部上,在沿着其长度方向而形成的开口边缘部附近,共形成有5个贯通孔6b;并在沿着其宽度方向而形成的两边缘部附近,各形成一条狭缝6c。
如图1所示,保持器3包括大致呈框体形状的上保持器7和固定在该上保持器7内部的下保持器8。在上保持器7内对气囊主体6进行折叠,使其能够以规定顺序膨胀展开。而且,通过冲裁等方式使下保持器8的中央部分凹陷,使得位于充气机4的底面侧和上表面侧,其底面侧的中央部8a弯曲成半六角剖面状,并且其两端部8b形成半圆状。此外,在位于充气机4上表面侧的两端部分上,在大致与充气机4两端一致的位置上形成长孔8c。
充气机4是产生用于使气囊主体6膨胀展开的气体的装置。该充气机4本身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充气机。例如,充气机4有压缩气体方式和燃烧气体方式,可以适当选用。
气囊板5用于将气囊主体6和充气机4固定在保持器3内侧。在图2中以最便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表示,如图所示,该气囊板5具有呈半圆拱形的拱形部5a和在沿着该拱形部5a长度方向而形成的两边缘部上所形成的凸缘部5b。
在拱形部5a的中央部上,形成用于使来自充气机4的气体通过的四个方形开口5c。而且,在拱形部5a的左右外端部上,进行切折而形成箭头形状的舌片5d。该舌片5d贯通气囊主体6的狭缝6c。并且,在组装状态下,舌片5d以贯通长孔8c的状态与充气机4的两端面对接。由此可以对充气机4的两端进行定位。
此外,也可以在拱形部5a与舌片5d之间形成阶梯部5e。该阶梯部5e大致呈向上方扩展的圆锥形,在组装状态下与充气机4的两端对接。由此可以对充气机4的两端进行定位。
在凸缘部5b上设置螺栓部5f,该螺栓部5f在贯通气囊主体6的贯通孔6b和设在下保持器8上的贯通孔(未图示)之后,利用螺母9将气囊板5固定在下保持器8上。
接着,对上述气囊装置1的组装状态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气囊装置1,将气囊主体6组装在气囊板5上。在使拱形部5a与气囊主体6的底面开口6a内相对的状态下,分别使舌片5d从气囊主体6的内部贯通狭缝6c,使螺栓部5f贯穿贯通孔6b。这时,通过采用奇数个螺栓部5f(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可以防止错误地组装气囊板5和气囊主体6。
接着,通过将充气机4支撑在下保持器8上,将与气囊主体6形成一体的气囊板5配置在上保持器7的内侧。这时,使舌片5d贯通下保持器8的长孔8c,使螺栓部5f贯穿贯通孔。
由此,可以由气囊板5和下保持器8夹持气囊主体6的底面开口6a的周边部,并且可以利用舌片5d或阶梯部5e对充气机4的两端进行定位。
之后,将螺母9完全紧固在螺栓部5f上,从而在由气囊板5和下保持器8完全夹持气囊主体6并且由下保持器8与气囊板5之间夹持充气机4的状态下进行固定。
另外,气囊装置1通过托架12固定在车体内。例如,当用作副驾驶座气囊装置(头部、上半身和下腿部用)时,固定在车辆的仪表板内。
这种气囊装置1,通常将气囊主体6折叠之后再折叠收容在上保持器7内。当在该状态下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利用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发生此碰撞,向充气机4发送点火信号,于是从充气机4中喷出压力流体。所喷出的压力流体,通过气囊板5的方形开口5c之后供给到气囊主体6内。

Claims (5)

1.一种气囊装置,包括:保持器,支撑用于喷出压力流体的圆柱状的充气机的底面侧;和气囊板,位于所述充气机的上表面侧,当与所述保持器配合时与所述保持器一起夹持气囊主体的底面开口边缘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囊板上设置与所述充气机两端对接的舌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舌片呈箭头形状,并贯通沿着所述气囊主体底面开口的宽度方向而形成的两边缘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切折而在所述气囊板上一体形成所述舌片。
4.一种气囊装置,包括:保持器,支撑用于喷出压力流体的圆柱状的充气机的底面侧;和气囊板,位于所述充气机的上表面侧,当与所述保持器配合时与所述保持器一起夹持气囊主体的底面开口边缘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囊板上设置与所述充气机两端对接的阶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部大致呈圆锥形。
CNA2005100845831A 2004-07-30 2005-08-01 气囊装置 Pending CN17335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24132 2004-07-30
JP2004224131 2004-07-30
JP2004224131A JP4392792B2 (ja) 2004-07-30 2004-07-30 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3534A true CN1733534A (zh) 2006-02-15

Family

ID=36023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845831A Pending CN1733534A (zh) 2004-07-30 2005-08-01 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92792B2 (zh)
CN (1) CN173353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1257B2 (ja) * 2011-09-29 2014-07-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541254B2 (ja) * 2011-09-29 2014-07-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541256B2 (ja) * 2011-09-29 2014-07-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92792B2 (ja) 2010-01-06
JP2006044302A (ja) 2006-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0433C (zh) 乘员保护装置
US7762579B2 (en) Ejection mitigation device
US9487179B2 (en) Curtain airbag and curtain airbag device
US7789422B2 (en) Inflatable cushion and method for attachment
US20100237597A1 (en) Tether Guided Inflatable Sail Panel
US8033566B2 (en) Impact absorbing airbag inflator
CN101890928A (zh) 侧气囊装置
CN1277707C (zh) 气囊系统
US7445233B2 (en) Guiding pillar trim for a side-curtain airbag system
CN101005975A (zh) 将盖板连接到安全气囊模块壳体上的连接件
US5431433A (en) Fastenerless tethered deployment door for passenger-side airbag module
CN1944114A (zh)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CN1715104A (zh) 窗帘气囊装置
CN1390723A (zh) 乘车人约束系统
JP4765561B2 (ja) 車両乗員拘束装置
CN1958352A (zh) 气囊装置
US20200062210A1 (en) Passenger protecting device
CN102869549A (zh) 车用帘式气囊装置
CN1727225A (zh) 气囊装置及其壳体
CN1733534A (zh) 气囊装置
US6616178B1 (en) Head protective bag
CN1618664A (zh) 气囊装置
US9409543B2 (en) Variable trajectory side curtain airbags
US8136838B2 (en) Airbag
US7431326B2 (en) Airba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