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1828A - 图像摄取装置以及图像摄取控制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图像摄取装置以及图像摄取控制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1828A
CN1731828A CNA200510089200XA CN200510089200A CN1731828A CN 1731828 A CN1731828 A CN 1731828A CN A200510089200X A CNA200510089200X A CN A200510089200XA CN 200510089200 A CN200510089200 A CN 200510089200A CN 1731828 A CN1731828 A CN 1731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ickup
image capture
input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92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0926C (zh
Inventor
佐藤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31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1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09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092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6Bracketing for image capture at varying focusing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Focusing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利用固态图像摄取器件摄取图像的图像摄取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接收部,用于依照用户的输入操作接收不同的输入信号;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用于确定将在图像摄取时被设定的最佳图像摄取条件;以及图像摄取控制器,用于进行以下控制,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在第一接收部接收输入信号时启动确定操作,当连续地接收输入信号并且第二输入接送部在确定了最佳图像摄取条件之后接收输入信号时,拍摄通过应用被确定为最好的图像摄取条件而摄取的图像,以及,当第二输入接收部在其他条件下接收输入信号时,通过依次应用不同的图像摄取条件连续拍摄多个摄取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摄取装置以及图像摄取控制方法和程序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与2004年8月5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4-229661相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固态图像摄取器件摄取图像的图像摄取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用于连续拍摄依次应用了不同的图像摄取条件的多个摄取图像的自动包围(auto-bracket)功能和用于自动确定摄取图像的最佳图像摄取条件的自动调节功能的图像摄取装置,并且,还涉及一种图像摄取控制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图像摄取装置,例如使用固态图像摄取器件摄取图像的数码相机(或叫“数字照相机”)等,通常具有在图像摄取时适当地自动调节焦距、亮度、色调等的功能。例如,AF(自动聚焦)、AE(自动曝光)、AWB(自动白平衡)等是典型的自动调节功能。并且,该装置通常配备有仅在图像摄取的对象处于黑暗中时,自动开启电子闪光灯的功能。
在用户半按快门释放按钮(该按钮具有两种状态,即“半按”和“全按”)时,一些已知的图像摄取装置通过上述的自动调节功能执行获得控制值的操作。半按快门释放按钮被称作“半释放”。在这样的图像摄取装置中,执行诸如下述的过程来摄取图像。关于这一点,在此以AF功能为例。
首先,当半按快门释放按钮时,AF功能被启动,使聚焦透镜随着拍摄摄取图像而连续移动,并且从所拍摄的信号中获得聚焦程度的评估值。具有最大评估值的透镜位置是聚焦位置。当获得该位置并将聚焦透镜移到该位置时,可以由屏幕显示和声音等来通报自动调节完成。于是,用户全按快门释放按钮,从而能够将焦点对准的摄取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上。在这样的图像摄取装置中,当不进入半释放状态就立刻全按快门释放按钮时,上述的自动调节功能不启动,不改变当时的图像摄取条件就直接拍摄图像摄取信号,从而记录到记录介质中。或者,在一些图像摄取装置中,即使全按快门释放按钮,摄取图像也不会被记录到记录介质中,直到由自动调节功能获得最佳控制值。
这里,如果如上所述,自动调节功能在半释放时启动,存在的问题是,到获得最佳图像摄取条件时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从而丧失了拍摄照片的机会。同样还有这样的问题,即由于自动调节的性能局限性,由图像摄取装置确定为最好的控制值可能不同于用户的意图。因此,到目前为止,仍要求增加自动调节的速度并改善调节性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图像摄取装置,它具有被称作“自动包围”的功能,当按下一次快门释放按钮后,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地记录处于不同图像摄取条件下的多个图像。关于常用的自动包围功能,一种通过使用AE功能改变曝光调节量来摄取图像的功能是已知的。通过这样的功能,用户可以随后从多个被记录图像中作出他或她的选择,因而可能获得与用户意图一致的图像,而不会失去拍摄照片的机会。然而,同时,缺点是会浪费记录介质。另一方面,例如,提出了一种数字相机(例如,参考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135029号中0047段到0065段,图3),其中,对通过自动包围功能随着改变聚焦透镜位置而摄取的各图像进行聚焦评估值计算,并自动选择具有最高值的图像然后将其记录到记录介质中。
并且,在一种具有自动包围功能的图像摄取装置中,可以在使用自动包围功能的图像摄取模式和一张一张拍摄图像的通常图像摄取模式之间切换。此外,可以认为当启动自动包围功能时,多种类型的调节值发生改变,并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设定它们的组合。通过这些功能,可以摄取更适合用户意图的图像。然而,用户操作步骤的数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有这样一种电子照相机,它基于被摄取的图像,自动确定是否需要自动包围功能,如果需要,则使用自动包围功能摄取图像,从而将在不同的图像摄取条件下的多个图像记录到记录存储器上,因此改善了操作性(例如,参考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1-8087号中0020段到0034段,图1)。
如上所述,关于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135029号中公开的技术,通过从由自动包围功能拍摄的摄取图像中自动地选择具有最佳图像摄取条件的图像,并将其记录到记录介质中,可以有效地使用记录介质,并增加获得用户中意的图像的可能性,而不失去拍摄照片的机会。并且,通过微调在自动包围时的图像摄取条件,可以很容易地反映用户的意图。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1-8087号中所公开的技术,通过自动确定自动包围功能的必要性,可以进一步地增加用户的可操作性。
然而,将图像自动保存在记录介质中的技术和自动确定自动包围功能的必要性的技术基本上与上述的半释放时的自动调节技术相同,并且因此存在记录与用户意图不一致的图像的可能性。自动包围功能的优点在于用户可以在拍摄图像后从多个被记录的图像中选择用户中意的图像。因此,如果执行上述的自动选择和自动确定,有时就会失去该优点。
另一方面,如果使用自动包围功能,通常需要通过键操作等来改变操作模式。多数用户在平常使用时以启动自动调节功能的操作模式来摄取图像,并且如果必要,通过改变操作模式使用自动包围功能。然而,按照这种使用方法,当改变操作模式时用户经常会失去拍摄照片的机会。尽管如此,如果始终启动自动包围功能,甚至在由自动调节功能获得适当图像的情况下,将记录大量的图像,使用不必要的存储器容量,并且花费时间和精力来选择所需的图像。也就是说,在已知的图像摄取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考虑用户在需要时能够立即使用自动包围功能的操作性,并且自动包围功能的优点没有被利用。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的问题,提出本发明。希望提供一种用户界面友好的图像摄取装置,能够摄取与用户意图一致的高质量的图像,而不会失去拍摄照片的机会。
还希望提供一种用户界面友好的图像摄取控制方法,允许摄取与用户意图一致的高质量的图像,而不会失去拍摄照片的机会。
此外,还希望提供一种用户界面友好的图像摄取控制程序,能够摄取与用户意图一致的高质量的图像,而不会失去拍摄照片的机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固态图像摄取器件摄取图像的图像摄取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接收部,用于依照用户的输入操作接收彼此不同的输入信号;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用于确定将在图像摄取时被设定的最佳图像摄取条件;以及图像摄取控制器,用于进行以下控制,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在第一输入接收部接收输入信号时启动确定操作,当连续地接收该输入信号并且第二输入接收部在由确定操作确定了最佳图像摄取条件之后接收输入信号时,拍摄通过应用被确定为最好的图像摄取条件而摄取的图像,以及,当第二输入接收部在其他条件下接收输入信号时,通过依次应用不同的图像摄取条件连续拍摄多个摄取图像。
在这样的图像摄取装置中,当第一接收部接收输入信号时,由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启动图像摄取条件下的确定操作,并且在连续接收输入信号时,持续该操作。如果第二输入接收部在由确定操作确定了最佳图像摄取条件之后接收输入信号,则通过应用确定为最好的图像摄取条件来拍摄图像。另一方面,如果第二输入接收部在其他条件下接收输入信号,例如,如果第二输入接收部在完成上述确定操作之前接收输入信号,或第二输入接收部接收输入信号而第一输入接收部未接收信号,则通过依次应用不同的图像摄取条件连续拍摄多个摄取图像。
并且,利用用于用户输入操作的快门释放按钮,第二输入接收部可以在快门释放按钮被全按(完全按下)时接收输入信号,第一输入接收部可以在位于快门释放按钮被按到浅于全按时的预设位置时接收输入信号,并可以在快门释放按钮被保持按在预设位置时持续接收输入信号。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对利用固态图像摄取器件的图像摄取操作进行控制的摄取图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启动确定操作,用于当第一输入接收部依照用户的输入操作接收输入信号时,确定将在图像摄取时被设定的最佳图像摄取条件;第二步骤,如果在第一输入接收部连续地接收来自第一步骤的输入信号,并且在由确定操作确定了最佳图像摄取条件之后第二输入接收部依照用户的输入操作接收不同于由第一输入接收部接收的输入信号,则图像摄取控制部通过应用被确定为最好的图像摄取条件来拍摄摄取图像;以及第三步骤,如果第二输入接收部在不同于第二步骤中的条件下接收输入信号,则图像摄取控制器通过依次应用不同的图像摄取条件来连续拍摄多个摄取图像。
在这样的图像摄取方法中,当第一接收部在第一步骤中接收输入信号时,由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启动在图像摄取条件下的确定操作,并且在连续接收输入信号时,持续该操作。如果第二输入接收部在由确定操作确定了最佳图像摄取条件之后接收输入信号,则在第二步骤中通过应用被确定为最好的图像摄取条件来拍摄图像。另一方面,在第三步骤中,如果第二输入接收部在其他条件下接收输入信号,例如,如果第二输入接收部在完成上述确定操作之前接收输入信号,或第二输入接收部接收输入信号而第一输入接收部不接收输入信号,那么通过依次应用不同的图像摄取条件来连续拍摄多个摄取图像。
并且,利用用于用户输入操作的快门释放按钮,第二输入接收部可以在快门释放按钮被完全按下时接收输入信号,第一输入接收部可以在位于快门释放按钮被按到浅于全按时的预设位置时接收输入信号,并可以在快门释放按钮被保持按在预设位置时持续接收输入信号。
根据本发明,例如,利用快门释放按钮的半按和全按操作,通过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调节向第一和第二输入接收部提供输入信号的时间,可以在拍摄应用了由图像摄取控制部确定为最好的图像摄取条件的摄取图像的操作模式,和拍摄所有具有不同图像摄取条件的多个摄取图像的操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因此,如果用户确定难以以前一操作模式获得与用户意图一致的摄取图像,则用户可以立刻以后一操作模式执行图像摄取而不用改变操作模式,以拍摄具有不同图像摄取条件的多个摄取图像。因此,可以获得更适合用户所需质量的摄取图像,而不失去拍摄图像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2示出了相机响应于自动切换模式下的输入操作的操作示意图;
图3示出了用于说明在AF处理时检测的聚焦评估值的图表;
图4示出了用于说明在控制不启动聚焦-包围(focus-bracket)功能时的总体操作的时间图;
图5示出了用于说明执行全按而不执行半按时的总体操作的时间图;
图6示出了用于说明当半按状态为非常短的时间段时的总体操作的时间图;
图7示出了当以自动切换模式执行图像摄取时系统控制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用于说明在另一实施例中执行全按而不执行半按时的总体操作的时间图;以及
图9示出了用于说明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半按状态为非常短的时间段时的总体操作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1所示的数码相机包括光学组件11、模拟前端(AFE)处理电路12、像机信号处理电路13、编码/解码器14、系统控制器15、输入I/F(接口)16、图形I/F 17、显示器17a、以及R/W(读/写器)18。并且,聚焦检测器19与系统控制器15相连。
光学组件11包括:包括多个透镜及其移动机构的透镜机构111;包括光圈、快门及其驱动机构的曝光机构112;和作为固态图像摄取器件的CCD(电荷耦合器件)113。并且,还设置了透镜驱动器114、曝光控制驱动器115、和定时发生器(timing generator,TG)116,用于分别驱动透镜机构111、曝光机构112、和CCD 113。
在光学组件11中,来自物体的反射光通过包括透镜机构111和曝光机构112的光学系统,并由CCD 113接收进行光电转换。在此,对于固态图像摄取器件,例如,可以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代替CCD。
在系统控制器15的控制下,透镜驱动器114和曝光控制驱动器115分别控制透镜机构111和曝光机构112的操作。在系统控制器15的控制下,TG 116向CCD 113提供定时信号,以控制其驱动定时。并且,也将定时信号提供给AFE处理电路12。
AFE处理电路12对从CCD 113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执行采样保持,从而通过CDS(相关双采样)处理保持良好的S/N(信号/噪声)比。此外,AFE处理电路12通过AGC(自动增益控制)处理控制增益,并执行A/D转换以输出数字图像信号。在此,AFE处理电路依照来自TG 116的定时信号进行操作,并且AGC处理的增益由系统控制器15给出。
像机信号处理电路13在系统控制器15的控制下,对来自AFE处理电路12的图像信号执行诸如白平衡调节处理、色彩校正处理、AE处理等。
编码/解码器14对来自像机信号处理电路13的图像信号,以预设的静止图像数据格式诸如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方法等执行压缩编码处理。并且,编码/解码器14对从控制器15提供的静止图像的编码数据执行展开/解码处理。
系统控制器15是一种微控制器,包括例如CPU、ROM、RAM等,并根据来自输入I/F 16的控制信号,通过执行存储于ROM等中的程序来总体控制数码相机的各个部件。并且,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系统控制器15基于来自聚焦检测器19的聚焦评估值对透镜驱动器114发出控制信号,从而执行在透镜机构111中移动聚焦透镜的AF处理。
输入I/F 16包括各种操作键、控制杆、拨号盘等,例如快门释放按钮16a等,并依照用户的输入操作,输出控制信号到系统控制器15。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快门释放按钮16a分别地通知系统控制器15半按状态和全按状态。
图形I/F 17根据由系统控制器15提供的信号产生将要显示在显示器17a上的图像信号,并将该信号提供给显示器17a以显示图像。显示器17a包括例如LCD(液晶显示器)等,并基于通过相机的摄取图像和记录在存储卡18a中的数据,显示再生图像等。
包括便携式快速存储器(也叫“闪存”)的存储卡18a可分离地连接到R/W 18,作为记录通过拍摄图像所创建的图像数据等的记录介质。R/W 18将由系统控制器15提供的数据写入存储卡18a,并将从存储卡18a读出的数据输出到系统控制器15。在此,除此之外,诸如可写光盘、HDD(硬盘驱动器)等也可以用作记录介质。
聚焦检测器19基于从AFE处理电路12输出的信号,计算用于AF处理的聚焦评估值,并将其提供给系统控制器15。聚焦检测器19包括:高通滤波器(HPF)或带通滤波器(BPF)等,用于检测输入信号中的主要高频分量;以及积分电路,用于对每一屏检测到的高频分量积分,以产生聚焦评估值。
在此,将对上述的数码相机在图像摄取时的基本操作进行描述。首先,描述摄取静止图像时的操作。
在摄取静止图像之前,CCD 113通过接收光线进行的光电转换而产生的信号被依次提供到AFE处理电路12。AFE处理电路12对输入信号执行CDS处理和AGC处理,并进一步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像机信号处理电路13对由AFE处理电路12提供的数字信号执行图像质量校正处理,并将其作为像机通过(camera-through)图像信号通过系统控制器15提供给图形I/F 17。于是,像机通过图像被显示在显示器17a上,并且用户可以通过观看显示器17a来调节景色的视场。
在该状态中,如果输入I/F 16的快门释放按钮16a被按下,则系统控制器15向曝光控制驱动器115和TG 116输出控制信号,以操作快门。从而,CCD 113输出一帧的图像信号。在此,系统控制器15依照此时来自聚焦检测器19的聚焦评估值、在像机信号处理电路13中的AE处理的结果等,输出控制信号到透镜驱动器114、曝光控制驱动器115、和TG 116。因此,执行控制以适当地设置聚焦状态、曝光时间、和曝光量。
像机信号处理电路13对从CCD 13通过AFE处理电路12提供的一帧的图像信号执行图像质量校正处理,并将其提供给编码/解码器14。编码/解码器14对输入的图像信号执行压缩编码,并将产生的编码数据通过系统控制器15提供给R/W 18。因此,所摄取的静止图像的数据文件被存储于存储卡18a中。
另一方面,当再生存储在存储卡18a中的静止图像文件时,系统控制器15依照从输入I/F 16输入的操作,通过R/W 18读出从存储卡18a中选择的静止图像文件,并将其提供至编码/解码器14以执行展开/解码处理。经过解码的图像信号通过系统控制器15提供给图形I/F 17,从而使静止图像再生并显示在显示器17a上。
顺便指出,该数字相机具有:自动调节功能,例如上述的AE处理、AF处理、AWB处理等,用于自动确定图像摄取条件的最佳控制值,并拍摄应用这些值的摄取图像;以及自动包围功能,用于通过改变图像摄取条件的控制值来连续拍摄多个摄取图像。到目前为止,在已知的具有每个这样功能的数码相机中,都是通过切换操作模式来切换各个功能,以进行使用。与此相反,在本实施例中,如下所述,提供了“自动切换模式”,在该模式下,依照快门释放按钮16a的半按和全按的时间(定时),即使自动调节功能正在运行中,也可以立即运行自动包围功能。该操作模式能够增加用户的操作性,并能够高概率地拍摄与用户意图一致的高质量图像。
图2示出了相机响应于自动切换模式下的输入操作的操作示意图。
图2示出了数码相机中的操作的典型示意图,假设使用快门释放按钮16a执行输入操作的三种典型模式。如模式1和模式2中所示,当开始半按快门释放按钮16a时,(时间T11),诸如AE处理、AF处理等的自动调节处理被启动。并且,当持续半按不变化时,持续自动调节处理。
例如,在AE处理和AWB处理中,拍摄一帧(或一场)的摄取图像。通过像机信号处理电路13和系统控制器15中的处理来分析所拍摄的摄取图像的信号分量,以计算最佳控制值,例如曝光机构112的光圈的孔径、光学快门的快门速度、CCD 113的曝光时间、在AFE处理电路12中的AGC处理的增益、像机信号处理电路13中的信号分量的校正量。并且,在电子闪光灯光量的调节处理中,基于通过执行闪光灯的预备发光而拍摄的摄取图像,来计算同样最佳的控制值。此外,在AF处理中,如下所述,聚焦透镜的位置被按级改变,并且由聚焦检测器19检测在各级拍摄的摄取图像,以确定最佳的透镜位置。如此,自动调节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在图2中,从T11到T13的时间对应该时间周期。
在此,如模式1所示,在从半按状态开始经过了用于自动调节处理计算最佳控制值的足够时间之后,当快门释放按钮16a被全按时(时间T14),通过应用最佳值摄取图像,并且所摄取的图像被拍摄并记录到存储卡18a中。例如,当计算出最佳值时,可以由显示器和音频输出来通知用户计算处理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在确认最佳控制值的计算完成之后,对快门释放按钮16a执行全按操作,并且因此可以明确地执行图像摄取操作并启动自动调节功能。
并且,模式2和模式3是在不同于上述条件的条件下执行快门释放按钮16a的全按的情况下的操作。在模式2中,在时间T11开始启动半按状态之后,在由自动调节功能算出最佳控制值之前,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a(时间T12)。在这种情况下,数码相机中断自动调节处理并运行自动包围功能,因此依次改变图像摄取条件的控制值,并将每一次摄取的图像都记录到存储卡18a中。
同样,模式3示出了在时间T11立刻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a而没有半按快门释放按钮16a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包围功能被立即启动,从而开始将具有不同图像摄取条件的多个摄取图像记录到存储卡18a中。
通过模式2和模式3的操作,如果用户确定没有可能通过自动调节功能来摄取满足用户意图的图像,就可以仅通过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a来立即执行自动包围图像摄取,而不用执行如一直以来所进行的用于切换操作模式的输入操作。因此,用户可以通过以积极的方式使用自动包围功能,高概率地获得与用户的意图一致的具有合适图像质量的摄取图像,因此不可能失去拍摄照片的机会。并且,自动包围功能仅在必要时被启动,因而减少了记录所需的记录介质的容量。
接下来,将具体描述使用这样的自动切换模式的图像摄取操作。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以执行被称作聚焦包围的情况为例,其中聚焦透镜位置的控制值被用作在自动包围时要被改变的调节值。
首先,将描述在AF处理时的基本操作。图3是用于说明在AF处理时检测的聚焦评估值的图表。
例如,当根据快门释放按钮16a的半按执行AF处理时,透镜机构111的聚焦透镜被移到多个位置以在每个位置上拍摄摄取图像,并通过系统控制器15的控制,将图像输入到聚焦检测器19中。聚焦检测器19根据每个图像计算聚焦评估值,并将其输出到系统控制器15。
在图3所示的实例中,假设通过将广角端(wide-end)和长焦端(tele-end)之间的间隔分成8级,即FLpos-1~FLpos-8,获得聚焦透镜的聚焦位置的足够检测精度。该图表实例示出了在各级由聚焦检测器19算出的聚焦评估值。在该实例中,在FLpos-4算出的聚焦评估值具有最高的评估值。系统控制器15从这些聚焦评估值中确定FLpos-4是聚焦位置,将聚焦透镜移到该位置,并再次摄取图像以将其记录到存储卡18a内。
在此,在AF处理时,聚焦评估值的计算可以不是在像本实例中进行的从广角端到长焦端的整个区域中执行。例如,可以仅在以由之前紧邻的AF处理获得的聚焦透镜位置为中心的部分区域中执行聚焦评估值的计算。
并且,当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a时,在如上所述的全部级FLpos-1~FLpos-8中的摄取图像都被记录到存储卡18a内。因此,用户可以在通过显示或打印记录在存储卡18a中的图像之后检查这些图像,以选择与用户意图一致的图像。可选地,在按下快门释放按钮16a后,所有级中的摄取图像可以被暂时记录在装置中未示出的缓冲存储器中,其图像可以被显示在显示器17a上供用户检查使用,并且通过用户的操作,仅将需要的图像记录到存储卡18a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下所述,可以依照半按快门释放按钮和全按快门释放按钮的时间,通过自动切换模式来切换AF功能和聚焦包围功能。
图4示出了用于说明当控制不启动聚焦包围功能时的总体操作的时间图。
在图4中,当在时间T21半按快门释放按钮16a并持续该状态时,系统控制器15从FLpos-1依次移动透镜,在每一级拍摄摄取图像,将其提供到聚焦检测器19,并获得各个聚焦评估值。当完成在所有位置FLpos-1~FLpos-8的检测时,系统控制器15确定具有最高聚焦评估值的位置是所有位置中的聚焦位置,并将聚焦透镜移到该位置。同时,系统控制器15通过例如将图标显示在显示器17a上、制造声音等(时间T22),通知用户聚焦位置的确定操作完成。
这之后,当用户在不解除快门释放按钮16a的半按状态的情况下,于时间T23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a,系统控制器15通过像机信号处理电路13和编码/解码器14处理在聚焦透镜的聚焦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的FLpos-4)摄取的图像,然后通过R/W 18将图像记录到存储卡18a上。
以该方式,当在半按状态持续了长于AF处理获得适当的透镜位置所需的时间段之后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a时,仅将使用基于AF处理的控制值摄取的图像记录到存储卡18a上。用户可以在完成检测的如上所述的T22时间时检查到检测已完成之后,操作快门。
图5示出了用于说明当执行全按而不执行半按时的总体操作的时间图。
在图5的实例中,在时间T31突然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a。在该时刻,通过系统控制器15的控制,依次类似地拍摄在FLpos-1~FLpos-8的所有透镜位置上摄取的图像,并且所有的图像被记录到存储卡18a中。
图6示出了用于说明半按状态是非常短的时间段时的总体操作的时间图。
在图6的实例中,如果在时间T41半按快门释放按钮16a并持续该状态,则通过系统控制器15的控制来计算从Flpos-1依次移动透镜位置时的聚焦评估值,并将其提供给系统控制器15。在此,如果当基于在所有透镜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操作还没有完成时的时间T42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a,则系统控制器15将透镜位置重新返回到FLpos-1,并将所有透镜位置(FLpos-1~FLpos-8)的摄取图像记录到存储卡18a上。
以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AF处理检测到最佳透镜位置并通知用户检测完成之前,同时继续快门释放按钮16a的半按状态时,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则仅将在已检测的透镜位置上摄取的图像记录到存储卡18a上。在其他的条件下,聚焦包围功能被自动启动,在所有透镜位置摄取的图像被记录到存储卡18a上。
图7示出了在系统控制器15以自动切换模式执行图像摄取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步骤S101)确定快门释放按钮16a的按下状态。如果是半按,处理进行到步骤S102。如果全按,处理进行到步骤S113。并且,如果没按,之后以规则的时间间隔重复确定按下状态。
(步骤S102)基于透镜驱动器114的控制值,将当前聚焦透镜位置暂时存储为FLpos-DR。
(步骤S103)控制透镜驱动器114将聚焦透镜移到初始位置(FLpos-1)。
(步骤S104)使摄取图像进入聚焦检测器19中,计算聚焦评估值,并得到该值。
(步骤S105)确定快门释放按钮16a的按下状态。如果持续半按状态,处理进行到步骤S106。如果全按,处理进行到步骤S113。并且,如果返回到原始位置,处理进行到步骤S114。
(步骤S106)控制透镜驱动器114移动聚焦透镜到紧接着指定位置的位置。
(步骤S107)使摄取图像进入聚焦检测器19中,计算聚焦评估值,并得到该值。
(步骤S108)移动聚焦透镜到所有指定位置并确定是否已经进行检测。如果已完成了对所有位置的检测,处理进行到步骤S109。如果没有完成,处理返回到步骤S105,并再次确定快门释放按钮16a的按下状态。
在上述的步骤S103~S108中,当半按快门释放按钮16a时,聚焦透镜被移动到FLpos-1~FLpos-8的所有位置,在每个位置摄取图像,并计算聚焦评估值。
(步骤S109)从所有聚焦透镜位置的聚焦评估值中选择最大值,并将聚焦透镜移动到对应的透镜位置。
(步骤S110)在显示器17a上显示指示检测完成的图标。这样,即通知用户检测完成。
(步骤S111)确定快门释放按钮16a的按下状态。如果持续半按状态,则这之后以规则的时间间隔重复确定按下状态。如果全按,处理进行到步骤S112。并且,如果返回到原始位置,处理进行到步骤S114。
(步骤S112)在通过步骤S109中的处理得到的聚焦透镜位置状态摄取图像。将经过像机信号处理和编码处理的图像数据记录到存储卡18a上。从而,在通过AF处理确定的最佳聚焦透镜位置上的摄取图像被记录。
(步骤S113)如果在步骤S101和S105中快门释放按钮16a被全按,则启动聚焦包围功能。也就是说,聚焦透镜被依次移到所有位置(FLpos-1~FLpos-8),并在每个位置摄取图像。对每个摄取图像进行像机信号处理和编码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记录到存储卡18a上。因此,在每个聚焦透镜位置上的摄取图像都被记录了。
(步骤S114)如果快门释放按钮16a从半按状态返回到原始位置,聚焦透镜被移动到在步骤S102中存储的位置(FLpos-DR)。也就是说,如果快门释放按钮16a在完成所有透镜位置FLpos-1~FLpos-8上的聚焦评估值计算之前返回原始位置,则聚焦透镜被返回到紧邻开始聚焦透镜的半按之前的位置。处理返回到步骤S101,并监视其后的快门释放按钮16a的按下状态。
在此,在上述的处理中,在AF处理时和聚焦包围功能启动时,在相同的聚焦透镜位置,都执行图像摄取。然而,可以通过减少步骤S113中的聚焦透镜位置的数量来限制聚焦透镜的移动范围,从而减少要被记录的图像的数量,来节省聚焦包围时的存储器容量。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如果在AF处理检测最佳的透镜位置并通知用户检测完成之前全按,或如果没有经过半按状态就全按,则自动启动聚焦包围功能,将在所有透镜位置上的摄取图像记录到存储卡18a上。因此,可以使用户通过比以前更简单的操作来拍摄与用户的意图一致的图像。
例如,如果在AF处理完成前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a,则假设用户匆忙地操作快门以便不失去拍摄照片的机会。因此,中断AF处理,并立刻将摄取的图像记录到存储卡18a中。此外,通过聚焦包围功能记录在多个透镜位置摄取的图像,以允许用户以后选择最佳的图像。这使得摄取高质量的图像而不失去拍摄照片的机会成为可能。
并且,在例如用户确定通过AF处理没有机会获得合适的图像时,也可以通过突然全按来明确地启动聚焦包围功能,而不进行改变操作模式的操作。同样,即使在AF处理完成并且自动调节聚焦透镜位置的状态(聚焦锁定(focus-lock)状态)下,也可以通过复原快门释放按钮16a并突然全按它来启动聚焦包围功能。从而,因为高可操作性,所以可以更积极地使用聚焦包围功能,并因此可以摄取与用户意图一致的更合适的图像。
另一实施例
顺便指出,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有在自动聚焦位置的摄取图像在聚焦包围功能启动时都被记录到存储卡18a中。然而,可以计算这些暂时被记录的摄取图像,然后仅保留具有最高值的图像。
下面,将描述这种情况下的操作。如果开始快门释放按钮16a的半按,则执行如图4所示的同样操作,计算最大聚焦评估值,然后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a。
图8示出了用于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全按而不执行半按时的总体操作的时间图。
在图8的实例中,在时间T51不经过快门释放按钮16a的半按状态就立即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a。此时,通过系统控制器15的控制,依次拍摄在FLpos-1~FLpos-8的所有透镜位置上摄取的图像,并且将所有的图像暂时记录到存储卡18a或未示出的缓冲存储器中。并且,将各个图像提供给聚焦检测器19以计算每一级的聚焦评估值。系统控制器15从计算出的聚焦评估值中提取最大值,并仅将对应最大值的图像记录在存储卡18a上,使其置于暂时保存的图像之外。
图9示出了用于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当半按状态的时间段非常短时的总体操作的时间图。
在图9的实例中,当在时间T61半按快门释放按钮16a,并保持该状态时,计算在从FLpos-1依次移动透镜位置时的聚焦评估值。这样,如果在基于所有透镜位置上进行检测的检测操作没有完成时,在时间T62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a,则聚焦透镜再次返回到位置FLpos-1,并且在所有透镜位置(FLpos-1~FLpos-8)执行图像摄取。每个摄取信号被暂时记录到存储卡18a或未示出的缓冲存储器中,并被提供给聚焦检测器19以计算聚焦评估值。仅将具有最大聚焦评估值的摄取图像记录并保存到存储卡18a中。
在此,在图8和图9的操作中,在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a之后,所有在FLpos-1~FLpos-8位置的摄取图像可以被暂时记录到存储卡18a中,然后可以从存储卡18a中读出各个摄取图像,以供聚焦检测器19检测,从而获得最大聚焦评估值。可选地,可以并行执行将FLpos-1~FLpos-8位置的各摄取图像临时记录到存储卡18a或缓冲存储器上,以及聚焦检测器19的检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如果在由AF处理完成最佳位置的检测之前全按,或者如果不经过半按状态就全按,可以仅将由AF处理确定为最好的位置上的摄取图像记录到存储卡18a上。并且,在半按之后的AF处理中,到检测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该时间间隔内不允许记录摄取图像。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AF处理过程中全按,则从该时间点开始记录摄取图像,因此用户不会失去拍摄照片的机会。与此同时,可以减少记录到记录介质中的数量,并可以有效使用记录区域。
此外,在上述的图8和图9中,在全按之后的摄取图像中,具有大聚焦评估值的多个摄取图像可以按递减值顺序保留在存储卡18a中。因此,即使由AF处理检测为最好的透镜位置与实际的聚焦位置不同,也可以保留在靠近该位置的透镜位置上的摄取图像,并且因此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
在此,在每个实施例中,为了切换AF功能和自动包围功能,使用的是快门释放按钮16a的半按和全按的定时。然而,也可以考虑其他的方法。例如,可以用另一独立的按钮来实现快门释放按钮16a的半按功能。这里,该额外的按钮被称作自动调节启动按钮。这样设置该自动调节启动按钮,以使在将一个手指放在快门释放按钮16a上的状态时,可以用另一手指按下该按钮。
在此,在如上所述的每个实施例中,假设在半按和全按时由系统控制器15接收的控制信号分别是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则第一控制信号是通过按下自动调节启动按钮代替半按操作而产生的。这就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在按下自动调节启动按钮足够长时间后按下(全按)快门释放按钮16a来摄取由自动调节功能确定为最好的图像。并且,如果在按下自动调节启动按钮之后短时间内按下快门释放按钮,以及如果仅按快门释放按钮16a,也可以启动自动包围功能。
在这点上,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给出了本发明应用在数码相机中的情况。然而,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例如具有摄取静止图像的功能的数字摄像机、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等的图像摄取装置中。
并且,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与外部图像摄取器件连接,并能够通过使用该图像摄取器件控制图像摄取操作来拍摄摄取图像。在该种情况下,提供了一种针对包含于上述数码相机中的功能的处理内容编码的程序。因此,通过执行该程序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的处理功能。编码有处理内容的程序可以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作为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有磁记录装置、光盘、磁光盘介质、半导体存储器等。
在供应该程序时,例如光盘的便携式记录介质可以被投向市场。并且,也可以将程序存储到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中,并可将程序从服务器传递到另一计算机。
用于执行程序的计算机存储记录在便携式记录介质中的程序或从服务器计算机传送的程序。计算机从本身的存储器中读取程序并根据程序执行处理。在此,计算机可以通过直接从便携式记录介质中读出程序来按照程序执行处理。计算机也可以从服务器计算机中一部分一部分地依次接收程序,并根据接收到的程序部分来执行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利用固态图像摄取器件摄取图像的图像摄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和第二输入接收部,用于依照用户的输入操作接收彼此不同的输入信号;
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用于确定将在图像摄取时被设定的最佳图像摄取条件;以及
图像摄取控制器,用于进行以下控制,所述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在由所述第一输入接收部接收输入信号时启动确定操作,当连续地接收所述输入信号并且所述第二输入接送部在由所述确定操作确定了最佳图像摄取条件之后接收输入信号时,通过应用被确定为最好的图像摄取条件拍摄摄取图像,以及,当所述第二输入接收部在其他条件下接收所述输入信号时,通过依次应用不同的图像摄取条件连续拍摄多个摄取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摄取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输入接收部在快门释放按钮被完全按下时接收所述输入信号,
所述第一输入接收部在所述快门释放按钮被按到浅于完全按下时的预设位置时接收所述输入信号,并在所述快门释放按钮被保持按在所述预设位置时持续接收所述输入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摄取装置,
还包括确定完成通知部,用于当所述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确定了所述最佳图像摄取条件,同时所述第一输入接收部持续地接收所述输入信号时,通过显示部和声音输出部中的至少一个来通知用户所述确定操作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摄取装置,
其中,当所述第二输入接收部在其他条件下接收所述输入信号时,所述图像摄取控制器将在所述不同的图像摄取条件下拍摄的所有多个摄取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摄取装置,
其中,当所述第二输入接收部在所述其他条件下接收所述输入信号时,所述图像摄取控制器基于在所述不同的图像摄取条件下拍摄的所述多个摄取图像,通过所述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执行所述确定操作,仅选择通过应用所述被确定为最好的图像摄取条件而摄取的图像,并将所述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摄取装置,
其中,至少应用以下控制值:曝光量、聚焦位置、电子闪光量、以及白平衡调节量之一作为所述图像摄取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摄取装置,
其中,如果应用控制值聚焦位置作为所述图像摄取条件,则所述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将聚焦透镜移到多个不同的位置并拍摄在每个位置的摄取图像,基于所拍摄的摄取图像来确定所述聚焦透镜的最佳位置,以及,当所述第二输入接收部在所述确定操作完成之前接收输入信号时,所述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控制所述聚焦透镜从该时间点再次移到所有所述多个不同的位置并拍摄摄取图像。
8.一种用于对利用固态图像摄取器件的图像摄取操作进行控制的摄取图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启动确定操作,用于当第一输入接收部依照用户的输入操作接收输入信号时,确定将在图像摄取时被设定的最佳图像摄取条件;
第二步骤,如果在所述第一输入接收部连续地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步骤的所述输入信号,并且在由所述确定操作确定所述最佳图像摄取条件之后所述第二输入接收部依照所述用户的输入操作接收不同于由所述第一输入接收部接收的输入信号,则图像摄取控制部通过应用被确定为最好的所述图像摄取条件拍摄摄取图像;以及
第三步骤,如果所述第二输入接收部在不同于所述第二步骤中的条件下接收输入信号,则图像摄取控制器通过依次应用不同的图像摄取条件来连续拍摄多个摄取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取图像控制方法,
其中,所述第二输入接收部在快门释放按钮被完全按下时接收所述输入信号,
所述第一输入接收部在所述快门释放按钮被按到浅于完全按下时的预设位置时接收所述输入信号,并在所述快门释放按钮被保持按在所述预设位置时持续接收所述输入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取图像控制方法,
其中,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当所述确定操作确定所述最佳图像摄取条件时,通过显示部和声音输出部中的至少一个来通知所述用户所述确定操作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取图像控制方法,
其中,当所述第二输入接收部在其他条件下接收所述输入信号时,所述图像摄取控制器将在所述不同的图像摄取条件下拍摄的所有多个摄取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取图像控制方法,
其中,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当所述第二输入接收部在所述其他条件下接收所述输入信号时,所述图像摄取控制器基于在所述不同的图像摄取条件下拍摄的所述多个摄取图像,通过所述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执行所述确定操作,仅选择通过应用所述被确定为最好的图像摄取条件而摄取的图像,并将所述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中。
13.一种图像摄取控制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对利用固态图像摄取器件的图像摄取操作的控制处理,所述程序包括以下功能:
第一和第二输入接收部,用于依照用户的输入操作接收彼此不同的输入信号;
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用于确定将在图像摄取时被设定的最佳图像摄取条件;以及
图像摄取控制器,用于进行以下控制,所述图像摄取条件确定部在由所述第一输入接收部接收输入信号时,启动确定操作,当连续地接收所述输入信号并且在由所述确定操作确定了最佳图像摄取条件之后所述第二输入接送部接收输入信号时,通过应用被确定为最好的图像摄取条件拍摄摄取图像,以及,当所述第二输入接收部在其他条件下接收所述输入信号时,通过依次应用不同的图像摄取条件连续拍摄多个摄取图像。
CNB200510089200XA 2004-08-05 2005-08-05 图像摄取装置和图像摄取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9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29661 2004-08-05
JP2004229661A JP4293089B2 (ja) 2004-08-05 2004-08-05 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1828A true CN1731828A (zh) 2006-02-08
CN100380926C CN100380926C (zh) 2008-04-09

Family

ID=35757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920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926C (zh) 2004-08-05 2005-08-05 图像摄取装置和图像摄取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40423B2 (zh)
JP (1) JP4293089B2 (zh)
KR (1) KR101131697B1 (zh)
CN (1) CN100380926C (zh)
TW (1) TWI27822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2614A (zh) * 2007-11-21 2009-05-27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数字图像的设备及控制该设备的方法
CN101222582B (zh) * 2006-10-16 2011-02-16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和连续摄影方法
CN102263896A (zh) * 2010-05-31 2011-11-30 索尼公司 图像处理单元、图像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1644873B (zh) * 2008-08-08 2012-07-04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处理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TWI399081B (zh) * 2006-10-16 2013-06-11 Casio Computer Co Ltd 攝像裝置、連續攝影方法、以及記憶有程式之記憶媒體
CN104135610A (zh) * 2014-07-02 2014-11-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284083A (zh) * 2013-07-02 2015-01-14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7915A1 (en) * 2003-02-25 2004-08-26 Bea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claratively transforming data objects between disparate representations
US7539985B2 (en) * 2003-02-26 2009-05-26 Bea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component versioning
US7595823B2 (en) * 2005-02-17 2009-09-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oviding optimized digital images
JP4797522B2 (ja) * 2005-09-08 2011-10-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7178708A (ja) 2005-12-28 2007-07-12 Samsung Techwin Co Ltd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影方法
JP4764774B2 (ja) * 2006-05-31 2011-09-07 Hoya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を備えたカメラ
JP4857037B2 (ja) * 2006-06-29 2012-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US8687087B2 (en) * 2006-08-29 2014-04-01 Csr Technology Inc. Digital camera with selectively increased dynamic range by control of parameters during image acquisition
JP4922768B2 (ja) * 2007-01-09 2012-04-25 株式会社エルモ社 撮像装置、焦点自動調節方法
US7679653B2 (en) * 2007-06-21 2010-03-1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Digital image acquisition arranged to acquire image data related to different light configurations
JP5069076B2 (ja) * 2007-10-05 2012-1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および連続撮像方法
JP5111125B2 (ja) * 2008-01-22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256752B2 (ja) * 2008-01-28 2013-08-07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20190215449A1 (en) 2008-09-05 2019-07-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multi-focusing and photographing image including plurality of objects using the same
KR101505681B1 (ko) * 2008-09-05 2015-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을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미지 촬상 방법
US8913176B2 (en) 2008-09-05 2014-12-1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multi-focusing and photographing image including plurality of objects using the same
KR101660837B1 (ko) * 2008-12-16 2016-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순간 포착을 위한 촬영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2010278303A (ja) * 2009-05-29 2010-12-09 Toshiba Corp 固体撮像装置
US9792012B2 (en) 2009-10-01 2017-10-17 Mobile Imaging In Sweden Ab Method relating to digital images
SE534551C2 (sv) 2010-02-15 2011-10-04 Scalado Ab Digital bildmanipulation innefattande identifiering av ett målområde i en målbild och sömlös ersättning av bildinformation utifrån en källbild
JP5791285B2 (ja) * 2011-02-02 2015-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焦点調整方法、プログラム
US9757038B2 (en) 2011-05-31 2017-09-12 Vanderbilt Universit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probe
US8655431B2 (en) 2011-05-31 2014-02-18 Vanderbilt Universit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imaging and monitoring of an electrosurgical procedure
SE1150505A1 (sv) 2011-05-31 2012-12-01 Mobile Imaging In Sweden Ab Metod och anordning för tagning av bilder
EP2718896A4 (en) 2011-07-15 2015-07-01 Mobile Imaging In Sweden Ab METHOD FOR PROVIDING ADJUSTED DIGITAL 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VIEW AND APPROPRIATE APPARATUS
KR101247320B1 (ko) * 2011-09-07 2013-03-25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촬상 장치
JP2013088446A (ja) * 2011-10-13 2013-05-13 Panasonic Corp 撮像装置
US9477138B2 (en) * 2013-06-10 2016-10-25 Apple Inc. Autofocus
JP6102558B2 (ja) * 2013-06-20 2017-03-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表示方法、ならびに情報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3816A (en) * 1988-12-26 1991-08-27 Casio Computer Co., Ltd. Electronic still camera including photographing timing control
JPH0392832A (ja) 1989-09-06 1991-04-18 Nikon Corp カメラ
US6570614B1 (en) * 1997-03-14 2003-05-27 Minolta Co., Ltd. Electronic still camera
US6710808B1 (en) * 1998-11-04 2004-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JP4160205B2 (ja) 1999-06-18 2008-10-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2001320634A (ja) * 2000-05-12 2001-11-16 Canon Inc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媒体
JP2003348438A (ja) * 2002-05-29 2003-12-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撮影方法および装置、画像選択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092982B2 (ja) 2002-08-23 2008-05-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JP2004135029A (ja) 2002-10-10 2004-04-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582B (zh) * 2006-10-16 2011-02-16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和连续摄影方法
TWI399081B (zh) * 2006-10-16 2013-06-11 Casio Computer Co Ltd 攝像裝置、連續攝影方法、以及記憶有程式之記憶媒體
CN101442614A (zh) * 2007-11-21 2009-05-27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数字图像的设备及控制该设备的方法
CN101644873B (zh) * 2008-08-08 2012-07-04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处理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CN102263896A (zh) * 2010-05-31 2011-11-30 索尼公司 图像处理单元、图像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4284083A (zh) * 2013-07-02 2015-01-14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35610A (zh) * 2014-07-02 2014-11-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135610B (zh) * 2014-07-02 2019-05-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93089B2 (ja) 2009-07-08
KR20060049277A (ko) 2006-05-18
TW200618618A (en) 2006-06-01
TWI278228B (en) 2007-04-01
US20060028579A1 (en) 2006-02-09
JP2006050336A (ja) 2006-02-16
KR101131697B1 (ko) 2012-03-28
US8040423B2 (en) 2011-10-18
CN100380926C (zh) 2008-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31828A (zh) 图像摄取装置以及图像摄取控制方法和程序
US8823864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for auto-focus and facial detection
CN1738364A (zh) 图像摄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800900A (zh) 聚焦控制方法和聚焦控制设备
CN1856023A (zh)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926852A (zh) 显示调焦信息的照相设备
CN1661458A (zh) 自动聚焦装置以及自动聚焦控制方法
CN1941853A (zh) 成像设备、以及曝光控制设备、方法和程序
CN101031032A (zh) 图像拾取设备、曝光控制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US20130076966A1 (en) Digital imaging system with refocusable imaging mode
CN1801901A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CN1967566A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WO2012064590A1 (en) Automatic engagement of image stabilization
JP2008311817A (ja) 画像撮影装置及び画像撮影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1335838A (zh) 图像拾取设备、图像拾取方法及其程序
CN1928604A (zh) 透镜装置、图像拾取装置及图像拾取系统
CN1777226A (zh) 用于使在数码相机中的图像旋转的设备和方法
CN1421093A (zh) 数码相机
CN1929554A (zh) 摄像装置、透镜装置、摄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292582C (zh) 数码照像机
CN101080923A (zh) 用于多媒体数据的时移重放的设备及其方法
US8054341B2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overriding mod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US20120113515A1 (en) Imaging system with automatically engaging image stabilization
CN1658005A (zh) 图像摄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控制程序以及存储媒体
CN101078852A (zh) 图像摄取设备和图像摄取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