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6756A - 镜头镜筒 - Google Patents

镜头镜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6756A
CN1696756A CN200410088525.1A CN200410088525A CN1696756A CN 1696756 A CN1696756 A CN 1696756A CN 200410088525 A CN200410088525 A CN 200410088525A CN 1696756 A CN1696756 A CN 1696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rrel
tube
shutter unit
engagement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885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38493C (zh
Inventor
阪本宇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Opt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O Putti Jacques Co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 Putti Jacques Co,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O Putti Jacques Co
Publication of CN1696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6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84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849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10Blade or disc rotating or pivoting about axis normal to its pla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4Bodies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extensible, e.g. book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lens)镜筒,其对于快门单元的移动不给予限制。快门单元(71)在镜头镜筒(2)的中心轴(J2)四周回转时,通过快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72e)部挠曲,吸收回转方向距离,快门单元(71)相对于直进筒(67)在光轴方向直进移动时,通过快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72b)部挠曲,吸收直进方向距离。这样,达成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可被不会弯曲及松弛地支持的构成。

Description

镜头镜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镜筒,其以可移动的方式保持快门单元。
背景技术
具有设在镜头镜筒内的快门叶片的快门单元和设在本体的快门叶片驱动控制电路是通过信号传达用的可挠性印刷基板连接。当快门单元在摄影光轴方向移动时,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具有对应于沿光轴方向的移动的长度,且以不产生松弛的方式被设置。
此外,由于在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沿着镜头镜筒中心轴四周的周围方向移动时,存在断线以及和其它镜筒构成构件干涉等问题,快门单元由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0022号公报)中的不旋转的构件支持而构成,例如,被沿着摄影光轴方向直进的构件支持而构成。
从镜头镜筒的薄型化及小型化的观点,在镜头镜筒内欲使快门单元旋转时,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是和快门单元一起旋转,而发生诸如上述的断线以及和其它镜筒构成构件的干扰等的问题。换言之,通过限制快门单元在镜头镜筒内的直进导引,存在阻碍镜筒的薄型化和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快门单元在镜头镜筒内旋转移动及在摄影光轴方向上直进移动,达成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不会弯曲及松弛而被支持的构成。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镜筒,在保持摄影光学系统的镜头镜筒中,包括:快门单元,具有快门叶片;快门单元驱动机构,在镜头镜筒内,使上述快门单元在摄影光轴方向上做直进动作,且在和摄影光轴平行的轴四周做回转动作;可挠性印刷基板,作为连接设置在上述快门单元的快门驱动用制动器和镜头镜筒外部的驱动电路,且具有第一挠曲部分以及第二挠曲部分,其中第一挠曲部分吸收在摄影光轴方向的直进动作时的移动距离,第二挠曲部分吸收在和摄影光轴平行的轴四周的回转动作时的回转方向距离。
本发明所述的镜头镜筒,其中,镜头镜筒具有收纳位置和变焦摄影领域,上述快门单元驱动机构是从收纳位置到变焦摄影领域之间,使上述快门单元做直进动作以及上述回转动作,变焦摄影领域成为使上述快门单元做直进动作的构件。
本发明所述的镜头镜筒,其中设在上述可挠性印刷基板的上述第一挠曲部分和上述第二挠曲部分的中间部分,是被固定于设置在限制对于上述快门单元的相对的回转方向的动作的镜头镜筒内的直进限制构件。
本发明所述的镜头镜筒,即使快门单元在镜头镜筒内旋转移动且在摄影光轴方向上直进移动,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可以不会弯曲且不松弛的方式被支持,防止断线以及和其它镜筒构件的干涉。
本发明所述的镜头镜筒,通过容许已知不容许的快门单元的旋转动作,使在收纳状态下的镜头镜筒的薄型化和小型化成为可能。
本发明所述的镜头镜筒,由于可清楚地区分直进动作时的可挠性印刷基板的挠曲部分以及旋转动作时的可挠性印刷基板的挠曲部分,可挠性印刷基板的折叠动作可平顺地进行。
为了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广角侧的摄影位置中的镜头镜筒的剖面图;
图2是镜头镜筒的聚焦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在摄影位置中的镜头镜筒的正面透视图;
图4是从固定筒的外周面侧所见的展开图;
图5是固定筒的啮合沟部之剖面图;
图6是从旋转筒的外周面侧所见的展开图;
图7是从限制筒的外周面侧所见的展开图;
图8是限制筒啮合板部之剖面图;
图9是从啮合筒的外周面侧所见的展开图;
图10是从直进筒的外周面侧所见的展开图;
图11是从第一透镜框的外周面侧所见的展开图;
图12是从第二透镜框的外周面侧所见的展开图;
图13是在收纳位置中的镜头镜筒的剖面图;
图14是在收纳位置中的镜头镜筒的正面透视图;
图15是在收纳位置中的镜头镜筒的正面图;
图16是在摄影位置中的镜头镜筒的正面图;
图17是固定筒的啮合沟位置的指示图;
图18是限制筒的啮合沟位置的指示图;
图19是啮合筒的啮合沟位置的指示图;
图20是在望远侧的摄影位置中的镜头镜筒的剖面图;
图21是旋转筒旋转角度和各移动构件的光轴方向移动距离的关系图;
图22为快门单元和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的正面图;
图23为快门单元的剖面图;
图24为在收纳位置中的镜头镜筒内的快门单元部的剖面图;
图25是从图24的B方向所见的快门单元部的透视图;
图26是从图25的C方向所见的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的简略图;
图27为在广角侧的摄影位置中的镜头镜筒内的快门单元部的剖面图;
图28是从图27的E方向所见的快门单元部的透视图;
图29为在望远侧的摄影位置中的镜头镜筒内的快门单元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9说明本实施例的镜头镜筒的全体构成。此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在数码相机用的变焦镜头镜筒。
图1是显示在广角侧的摄影位置中的镜头镜筒2的剖面图。摄影光学系统是从被摄影体侧,依序由第一透镜群31、第二透镜群32、第三透镜群33、低通滤镜(low pass filter)34、CCD(摄影元件)35所构成。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是J1。摄影光轴J1与镜头镜筒的中心轴J2平行,而与中心轴J2偏心。变焦是通过使第一透镜群31和第二透镜群32分别在摄影光轴J1方向移动而进行,聚焦(focusing)是通过第三透镜群33在摄影光轴J1方向移动来进行。从被摄影体侧通过第一透镜群31、第二透镜群32、第三透镜群33的光束是通过低通滤镜34,而被导引至CCD35。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光轴方向”的记载,特别是没有预告时意味和摄影光轴J1平行的方向。
固定筒61是固定在本体1,在固定筒61的后方,CCD架(holder)21以覆盖固定筒61的开口的方式被固定。在CCD架21,低通滤镜34是被连接支持在CCD35前方的开口部21a。此外,CCD35是和散热板22被一体支持,而CCD35是通过其散热板22而被固定在CCD架21。在散热板22后方,置有用以转送由CCD35生成的电子信号的CCD用可挠性(flexible)印刷基板23。
进行聚焦的第三透镜群33、以及驱动第三透镜群33的聚焦驱动装置3是相对于CCD架21加入的。图2显示聚焦驱动装置3的剖面图。支持第三透镜群33的第三透镜群框41是通过设置在CCD架21的一对导引轴A42和导引轴B43,以可滑动的方式被支持在光轴方向上。导引轴A42是第三透镜群框41的主要导引轴,而导引轴B43是作为第三透镜群框41的旋转限制用,且可以以滑动的方式嵌入在第三透镜群框41形成的导引孔41a和41b。
聚焦马达44是在固定筒61内部被设置在第三透镜群33和CCD35侧方、相对于CCD架21是固定的。聚焦马达44的旋转驱动力是从聚焦马达齿轮45,透过聚焦齿轮46、47,而被传递至移动螺丝48,通过移动螺丝48和螺帽49的螺合关系,第三透镜群框41在光轴方向进退。由于聚焦马达44的旋转驱动力通过聚焦齿轮46、47而被减速,移动螺丝48可以得到充分的旋转扭矩(torque)。第三透镜群框41是通过第三透镜群框弹簧50而在光轴方向上被加力。聚焦马达44是通过配设在CCD架21后方的透镜驱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51,而通过相机的控制电路被控制。
图3是显示在摄影位置中的镜头镜筒2的正面透视图。在固定筒61的上部,配置变焦马达81和减速齿轮列82。聚焦马达81的驱动力是通过减速齿轮列82而传递至变焦齿轮83。变焦齿轮83是通过和光轴方向平行的齿轮轴84,而相对固定筒61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持。变焦马达81、减速齿轮列82、变焦齿轮83是在镜头镜筒2的伸出装置中的驱动装置部。变焦马达81是通过配设在CCD架21后方的透镜驱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51,而被相机的控制电路控制。
图4是表示从固定筒61的外周面侧所见的展开图。在固定筒61的内周,形成导引旋转筒62的三个啮合沟61a、以及导引限制筒63的三个啮合沟61b。限制筒63的啮合沟61a是以较旋转筒62的啮合沟61b为深的方式被形成。两啮合沟61a、61b是具有共有同一啮合轨迹的区域61c。在此区域61c,形成如图5所示的两段形状的啮合沟。
图6是表示从旋转筒62的外周面侧所见的展开图。旋转筒62是位于固定筒61的内周侧,在设在旋转筒62的孔部62a,被插入三个旋转筒啮合板销(floor pin)64、和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a卡合。此外,在旋转筒62的外周,在插入的三个旋转筒啮合板销64的附近位置,具有和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a大致卡合的形状的突起部62b。此突起部62b的功能将在下文描述。在旋转筒62的外周部,设置和变焦齿轮83啮合的齿轮部62c,来传递由变焦马达81、减速齿轮列82、变焦齿轮83所构成的驱动装置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变焦齿轮83的旋转,旋转筒62在中心轴J2四周旋转时,旋转筒62是沿着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a被缩入或伸出。
图7是表示从限制筒63的外周面侧所见的展开图。限制筒63是位于旋转筒62的内周侧,设置在限制筒63外周的爪部63a是与设置在旋转筒62内周的沟部62d卡合,对于旋转筒62,可以沿光轴方向相互旋转,而对光轴方向的相对位移是被限制的。在限制筒63的外周,形成三个啮合板63b,和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b卡合。限制筒63的啮合板63b的剖面形状是如图8所示的平行四边形,和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b的直线区域61d、61e卡合时,啮合板63b的平面63c被卡合,和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b的斜面区域61c卡合时,啮合板63b的平面63d被卡合。
图9是表示从啮合筒65的外周面侧所见的展开图。啮合筒65是位于限制筒的内周侧,在外周形成三个啮合板65a。啮合板65a是与被设置在限制筒63内周的啮合沟63e卡合,啮合筒65是通过和限制筒63的相对旋转,而通过限制筒63的啮合沟63e进行缩入或伸出的动作。此外,在被设置在啮合筒65的孔部65b,插入三个啮合筒导引轴66,此啮合筒导引轴66是贯通限制筒63的孔部63f,和被设置在旋转筒62内周部的光轴方向的直进沟62e卡合。因此,啮合筒65和旋转筒62是无法相对旋转,但可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
也就是说,旋转筒62和限制筒63的是相对旋转,啮合筒65是沿着限制筒63的啮合沟63e而成为进行缩入或伸出的动作的构件。
图10是表示从直进筒67的外周面侧所见的展开图。直进筒67是位于啮合筒65的内侧,设置在啮合筒65的内周面的爪部65c是通过被夹入于设置在直进筒67外周的突起部67a、67b,限制直进筒67和啮合筒65在光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但彼此可进行相互旋转的动作。被设置在直进筒67外周面侧的导引爪部67c是与被设置在限制筒63内周部的光轴方向的直进沟63g卡合。因此,直进筒67和限制筒63是无法相对旋转,但可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
图11是表示从第一透镜框68的外周面侧所见的展开图。第一透镜框68是位于啮合筒65的内侧,支持第一透镜群31。在被设置在第一透镜框68的孔部68a,插入三个第一透镜框啮合板销69,第一透镜框啮合板销的外周侧的啮合板部69a是和被设置在啮合筒65内周的啮合沟65d卡合。此外,第一透镜框啮合板销69的内周侧的导引部69b是和被设置在直进筒67的光轴方向的直进导引孔67d卡合。因此,第一透镜框68是通过啮合筒65和直进筒67的相对旋转、以及啮合筒65和限制筒63的相对旋转,而不是直进筒67和限制筒63相对旋转,成为在光轴方向沿着啮合筒65的啮合沟65d被缩入或伸出的构件。
图12是表示从第二透镜框70的外周面侧所见的展开图。第二透镜框70是位于直进筒67的内侧,支持第二透镜群32。在第二透镜框70的外周面形成三个啮合板70a,啮合板70a是和被设置在啮合筒65内周的啮合沟65e卡合。此外,第二透镜框70的啮合板70a的根部70b是和被设置在直进筒67的光轴方向的直进导引孔67e卡合。因此,第二透镜框70是通过啮合筒65和直进筒67的相对旋转、以及啮合筒65和限制筒63的相对旋转,而不是对于直进筒67和限制筒63相对旋转,成为在光轴方向沿着啮合筒65的啮合沟65d被缩入或伸出的构件。
在第二透镜框70,为了遮蔽来自被摄影体侧的入射光,安装快门单元(shutter unit)71。将设置在快门单元71的制动器(actuator)71a和相机的控制电路连接的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从快门单元71,通过镜头镜筒2的内部,与配设在CCD架21后方的透镜驱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51相连接。
在第二透镜框70和第一透镜框68之间,设置群间加力弹簧73,而将第二透镜框70和第一透镜框68沿着光轴方向朝互相拉离的方向加力。因此,可消除第一透镜框68和啮合筒65的啮合卡合部的松弛、以及第二透镜框70和啮合筒65的啮合卡合部的松弛,从而稳定光学性能。
在此,说明关于从镜头镜筒2的收纳位置伸出至摄影位置的动作。
图13是表示在收纳位置中的镜头镜筒2的剖面图。此外,图14是表示在收纳位置中的镜头镜筒2的正面透视图。第一透镜群31和第二透镜群32的中心轴为J3,在第三透镜群33、低通滤镜34、以及CCD35的侧方,且在聚焦驱动装置3的侧方,被收纳于自摄影光轴J1离开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一透镜群31和第二透镜群32、第三透镜群33和低通滤镜34以及CCD35、聚焦驱动装置3的三个区块(block),是被收纳在垂直于光轴的大约同一平面上。
第一透镜群31和第二透镜群32是一边以镜头镜筒2的中心轴J2为中心旋转,而在光轴方向被伸出而成为如图1所示的摄影位置的状态。从镜头镜筒2的正面看的话,从如图15所示的状态,第一透镜群31和第二透镜群32是一面在Z1方向旋转,一面被伸出而成为如图16所示的摄影位置的状态。在摄影位置,由于第一透镜群31和第二透镜群32的中心轴J3和摄影光轴J1是一致的,所以镜头镜筒2的中心轴J2和摄影光轴J1的偏心距离,以及镜头镜筒2的中心轴J2和第一透镜群31和第二透镜群32的中心轴J3的偏心距离是相等的。
在镜头镜筒2的收纳位置中,被插入在旋转筒62的旋转筒啮合板销64是位于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1)位置,限制筒的啮合板63b是位于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11)位置。此外,啮合筒65的啮合板65a是位于限制筒63的啮合沟63(1)位置,被插入在第一透镜框68的第一透镜框啮合板销69是位于啮合筒65的啮合沟65(1)位置,第二透镜框70的啮合板70a是位于啮合筒65的啮合沟65(11)位置(图17、18、19)。
通过变焦齿轮83的旋转,旋转筒62在中心轴J2的四周旋转时,旋转筒啮合板销64是从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1)位置,往61(2)位置方向移动而在光轴方向被伸出。另一方面,限制筒63是对于旋转筒62限制其朝光轴方向的相对移动,且由于通过被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b导引,从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11)位置,沿着61(12)位置,在光轴方向被直进伸出。限制筒63是从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11)位置移动到61(12)位置为止期间,由于旋转筒62和限制筒63之间产生相对旋转,啮合筒65的啮合板65a是从限制筒63的啮合沟63(1)位置向63(2)位置方向,与此同时,由于啮合筒65和限制筒63之间产生相对旋转,第一透镜框啮合板销69是从啮合筒65的啮合沟65(1)位置向65(2)位置方向,第二透镜框70的啮合板70a是从啮合筒65的啮合沟65(11)位置向65(12)位置方向移动。
旋转筒啮合板销64在到达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2)位置时,限制筒63的啮合板63b是在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12)位置,啮合筒65的啮合板65a是在限制筒63的啮合沟63(2)位置,第一透镜框啮合板销69是在啮合筒65的啮合沟65(2)位置,第二透镜框70的啮合板70a是在啮合筒65的啮合沟65(12)位置,各自被驱动。
通过此动作,限制筒63在光轴方向上被直进伸出,且因为啮合筒65、第一透镜框68、以及第二透镜框70也在光轴方向上被直进伸出,第一透镜群31和第二透镜群32成为在光轴方向的被摄影体侧上被直进伸出。
因此,在之后第一透镜群31和第二透镜群32开始旋转运动之前,可将第一透镜群31和第二透镜群32直进伸出至不会和在其侧方的第三透镜群33、低通滤镜34、CCD35、以及聚焦驱动装置3干涉的位置为止。
旋转筒啮合板销64是从固定筒61的啮合沟的61(2)位置伸出旋转筒62持续旋转至61(3)位置时,限制筒63的啮合板63b是到达固定筒61的啮合沟的61(13)位置。在此动作中,为了使旋转筒62的角度的平均伸出量与限制筒63的角度的平均伸出量相同,制成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a、61b,旋转筒62和限制筒63不会发生相对旋转。
因此,旋转筒62、限制筒63、啮合筒65、直进筒67、第一透镜框68、以及第二透镜框70是成为一体的;一面在中心轴J2的四周旋转,一面伸出。
在此动作的途中,旋转筒啮合板销64在通过固定筒61的啮合沟的61(13)位置之时,由于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b以较啮合沟61a深的方式被形成,虽然旋转筒啮合板销64是在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a的61(14)侧的卡合消失,然而由于设置在旋转筒62的突起部62b是大致与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a卡合,而可以平顺地且不变动负荷的方式被伸出。也就是说,旋转筒啮合板销64是对于固定筒61的啮合沟61a作为主要的导引部,最好在旋转筒啮合板销64通过固定筒61的啮合沟的61(13)位置时,设置在已知作为导引部的旋转筒62的突起部62b以达成导引功能。上述“大致卡合”是表示:设置在已知作为导引部的旋转筒62的突起部62b的卡合,是对于作为主要导引部的旋转筒啮合板销64的卡合,以不成为过度拘束等而阻碍导引功能的程度下卡合的状态。
旋转筒啮合板销64在到达固定筒61的啮合沟的61(3)位置、且限制筒63的啮合板63b在到达固定筒61的啮合沟的61(13)位置时,摄影光轴J1、和第一透镜群31以及第二透镜群32的中心轴J3是一致。
旋转筒啮合板销64从固定筒61的啮合沟的61(3)位置伸出旋转筒62持续旋转至61(4)位置的话,限制筒63的啮合板63b是在光轴方向上,从固定筒61的啮合沟的61(13)位置直进伸出至61(14)位置为止。此时的移动和旋转筒啮合板销64从固定筒61的啮合沟的61(1)位置被驱动至61(2)位置之时为同样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旋转筒62和限制筒63之间产生相对旋转,而啮合筒65的啮合板65a是从限制筒63的啮合沟的63(2)位置被驱动至63(4)位置,且啮合筒65和限制筒63产生相对旋转,第一透镜框啮合板销69是从啮合筒65的啮合沟的65(2)位置被驱动至65(4)位置,而第二透镜框70的啮合板70a是从啮合筒65的啮合沟的65(12)位置被驱动至65(14)位置。此位置是镜头镜筒2的广角侧的摄影位置,且为相当于图1的剖面图的位置。
其次,说明关于从广角侧的摄影位置到望远侧的摄影位置为止的变焦动作。
旋转筒62是通过变焦齿轮83旋转,旋转筒啮合板销64是从固定筒61的啮合沟的61(4)位置(相当于广角侧的摄影位置的位置)被驱动至61(5)位置(相当于望远侧的摄影位置)为止。由于此范围的固定筒61的啮合沟是形成在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垂直方向,旋转筒62是不会在光轴方向上被伸出,而在旋转轴J2四周旋转,限制筒63是成为停止的状态。在此动作中,因为旋转筒62和限制筒63之间产生相对旋转,啮合筒65的啮合板65a是从限制筒63的啮合沟的63(4)位置被驱动至63(5)位置为止,且因为啮合筒65和限制筒63之间产生相对旋转,第一透镜框啮合板销69是从啮合筒65的啮合沟的65(4)位置被驱动至65(5)位置为止,而第二透镜框70的啮合板70a是从啮合筒65的啮合沟的65(14)位置被驱动至65(15)位置为止。因为限制筒63是停止的,支持第一透镜群31的第一透镜框68和支持第二透镜群32的第二透镜框70是不会在中心轴J2四周旋转,而在光轴方向分别进退。啮合筒65和限制筒63各自的啮合沟是形成从广角侧至望远侧为止可依序变化焦点距离的形状。图20是在望远侧的摄影位置中的镜头镜筒2的剖面图。
从望远侧的摄影位置至广角侧的摄影位置方向的驱动,由于亦可使变焦齿轮83旋转在反方向,通过驱动变焦齿轮83的变焦马达81的控制,可得到任意的焦点距离。此外,关于从广角侧的摄影位置至收纳位置为止的驱动,因为使变焦齿轮83旋转在反方向时,而进行上述说明的相反方向的动作,可引导至如图13所示的收纳状态。
图21是表示旋转筒62的旋转角度和镜头镜筒2的各移动构件的光轴方向移动距离的关系图。横轴是旋转筒62的旋转角度,纵轴是至旋转筒62、限制筒63、啮合筒65、第二透镜框70、第一透镜框68的光轴方向的绝对移动距离。在图21(图17、18、19)中,对应于各移动构件移动时的通过点的啮合沟的位置。通过图21,可理解镜头镜筒2的各移动构件的光轴方向移动的关系。
在此,说明有关快门单元71和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组成。图22表示快门单元71和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正面图。图22的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为被组装前的状态,也就是展开图。图23表示快门单元71的剖面图。快门单元71包括:快门叶片71b,以遮蔽来自被摄影体侧的入射光;以及光圈叶片71c,以限制从被摄影体侧的入射光量。驱动快门叶片71b和光圈叶片71c的快门单元71内的制动器71a通过与被连接于快门单元71的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与相机控制电路连接,而被驱动控制。
图24表示在收纳位置中的镜头镜筒2内的快门单元71和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剖面图。快门单元71以快门开口部71d的中心轴J5与第二透镜群32的中心轴J3一致的方式,相对于第二透镜框70被固定。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72d部被固定在直进筒67的CCD架21侧的平面部67f,72c部被固定在直进筒67的内周部67g。此外,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72a部被固定在第二透镜框70的70c部,72f部是焊接连接而固定在透镜驱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51上。
图25表示从图24的B方向所见的快门单元71和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透视图。在图22所示的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72a部、72b部、72c部、72d部、72e部、72f部在收纳位置,为图25中所显示的状态。
以下说明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在镜头镜筒2内的挠曲动作。由于快门单元71被固定在第二透镜框70上,通过上述说明的镜头镜筒2的伸出机构(快门单元驱动机构)而被驱动。在此,直进筒67是容许对于快门单元71以相对的方式在光轴方向的直进动作、但相对地限制在旋转方向的动作的直进限制构件。
镜头镜筒2从收纳位置被伸出至广角侧的摄影位置时,直进筒67和第二透镜框70进行沿光轴方向的直进动作以及镜头镜筒2的中心轴J2四周的旋转动作。由于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72f部被固定,而由于72d部是和直进筒67一起被伸出,其中间的72e部在旋转方向挠曲。图26表示从图25的C方向看这些动作的简略图。以实线部表示收纳位置的状态,以虚线部表示广角侧的摄影位置的状态。由于直进筒67如箭头D的移动般进行直进和旋转,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72e部在广角侧的摄影位置如图26般挠曲,吸收旋转方向的移动距离。
图27表示在广角侧的摄影位置中的镜头镜筒2内的快门单元71和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剖面图。图28是从图27的E方向所见的快门单元71和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之时的透视图。镜头镜筒2在从收纳位置被伸出至广角侧的摄影位置时,第二透镜框70是相对于直进筒67而在光轴方向上直进运动,由于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72c部被固定在直进筒67,而72a部被固定在第二透镜框70,其中间的72b部从图24被挠曲如图27般,吸收光轴方向的相对移动距离。
在摄影位置,镜头镜筒2从广角侧至望远侧之间的变焦动作时,固定在第二透镜框70的快门单元71相对于直进筒67,以相对的方式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图29表示在望远侧的摄影位置中的镜头镜筒2内的快门单元71和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剖面图。在变焦动作中,由于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72b部从图27被挠曲如图29般,可吸收光轴方向的移动距离。
通过上述结构,快门单元71在镜头镜筒2的中心轴J2四周旋转时,通过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72e部挠曲,吸收旋转方向距离,快门单元71相对于直进筒67在光轴方向直进移动时,通过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72b部挠曲,吸收直进方向距离。
此外,由于可实现第二透镜框70和快门单元71在镜头镜筒2的中心轴四周旋转而收纳的结构,可达成镜头镜筒2的薄型化。
虽然已说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可能有各种的变形。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适用在有关摄影光轴J1和镜头镜筒2的中心轴J2为偏心的镜头镜筒2,但也可适用在摄影光轴J1和镜头镜筒2的中心轴J2一致的镜头镜筒2。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快门用可挠性印刷基板72的72c部、72d部是被固定在直进筒67,但即使将72c部、72d部固定在和直进筒67一样的相对于快门单元71的直进限制构件的限制筒63,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快门单元71并不一定要被固定在第二透镜框70,即使被固定在其它透镜框亦可,即使快门单元单独地做直进和旋转运动也可适用于本发明。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本发明适用在有关变焦镜头镜筒,然而即使对于所谓的单焦点镜头镜筒,和不进行在摄影光轴方向上从收纳位置被旋转伸出在摄影位置而进行聚焦般的变焦动作的镜筒也可适用。
可实现不限制镜头镜筒内的快门单元移动的结构,因为可提供达成薄型化、携带性佳的相机,所以在相机领域中,利用价值高。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符号说明:
1:本体                 2:镜头镜筒
3:聚焦驱动装置         21:CCD架
31:第一透镜群          32:第二透镜群
33:第三透镜群          34:低通滤镜
35:CCD                 41:第三透镜群框
44:聚焦马达            48:移动螺丝
61:固定筒              62:旋转筒
63:限制筒              64:旋转筒啮合板销
65:啮合筒              66:啮合筒导引轴
67:直进筒              68:第一透镜框
69:第一透镜框啮合板销  70:第二透镜框
71:快门单元            72:快门可挠性印刷基板
82:减速齿轮列          83:变焦齿轮

Claims (3)

1、一种镜头镜筒,在保持摄影光学系统的镜头镜筒中,包括:
快门单元,具有快门叶片;
快门单元驱动机构,在镜头镜筒内,使上述快门单元在摄影光轴方向上做直进动作,且在和摄影光轴平行的轴四周做回转动作;
可挠性印刷基板,作为连接设置在上述快门单元的快门驱动用制动器和镜头镜筒外部的驱动电路,且具有第一挠曲部分以及第二挠曲部分,其中第一挠曲部分吸收在摄影光轴方向的直进动作时的移动距离,第二挠曲部分吸收在和摄影光轴平行的轴四周的回转动作时的回转方向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镜头镜筒具有收纳位置和变焦摄影领域,上述快门单元驱动机构是从收纳位置到变焦摄影领域之间,使上述快门单元做直进动作以及上述回转动作,变焦摄影领域成为使上述快门单元做直进动作的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设在上述可挠性印刷基板的上述第一挠曲部分和上述第二挠曲部分的中间部分,是被固定于设置在限制对于上述快门单元的相对的回转方向的动作的镜头镜筒内的直进限制构件。
CNB2004100885251A 2004-05-14 2004-11-05 镜头镜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84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44654 2004-05-14
JP2004144654A JP2005326631A (ja) 2004-05-14 2004-05-14 レンズ鏡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6756A true CN1696756A (zh) 2005-11-16
CN100338493C CN100338493C (zh) 2007-09-19

Family

ID=353095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852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8493C (zh) 2004-05-14 2004-11-05 镜头镜筒
CNU20042011226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49751Y (zh) 2004-05-14 2004-11-05 镜头镜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42011226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49751Y (zh) 2004-05-14 2004-11-05 镜头镜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31773B2 (zh)
JP (1) JP2005326631A (zh)
CN (2) CN100338493C (zh)
HK (1) HK1085270A1 (zh)
TW (1) TWI26233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1138A (zh) * 2011-03-11 2012-09-19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2130B2 (ja) * 2005-04-26 2009-09-16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101055964B1 (ko) * 2005-07-04 2011-08-11 주식회사 만도 브레이크 마스터실린더의 리저버 탱크
JP4855001B2 (ja) * 2005-07-25 2012-01-18 Hoya株式会社 撮像モジュール
JP4317237B2 (ja) * 2007-03-27 2009-08-19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TWI431390B (zh) * 2008-04-30 2014-03-21 Asia Optical Co Inc 變焦鏡頭
JP5874057B2 (ja) * 2009-07-24 2016-03-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5577173B2 (ja) * 2009-07-24 2014-08-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WO2012111044A1 (ja) * 2011-02-14 2012-08-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893420B2 (ja) * 2012-01-31 2016-03-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TWI480617B (zh) * 2013-06-25 2015-04-11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光學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6454A (en) * 1982-09-21 1986-06-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hotographic lens barrel assembly
JP3655865B2 (ja) * 2001-10-31 2005-06-02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3771909B2 (ja) * 2002-02-21 2006-05-10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沈胴式ズームレンズ鏡筒及び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沈胴方法
US6835006B2 (en) * 2002-04-19 2004-12-28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Lens barrel and camera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1138A (zh) * 2011-03-11 2012-09-19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模块
CN102681138B (zh) * 2011-03-11 2015-02-18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49751Y (zh) 2006-12-20
HK1085270A1 (en) 2006-11-03
CN100338493C (zh) 2007-09-19
JP2005326631A (ja) 2005-11-24
TW200537156A (en) 2005-11-16
TWI262333B (en) 2006-09-21
US20050254815A1 (en) 2005-11-17
US7131773B2 (en) 2006-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86646Y (zh) 镜头镜筒
CN100338493C (zh) 镜头镜筒
CN2844954Y (zh) 镜头镜筒抽出装置
CN1287184C (zh) 镜头驱动机构和图像捕捉设备
CN1690756A (zh) 伸缩式镜筒与成像设备
CN1439929A (zh) 可伸缩镜头系统和伸缩可伸缩镜头系统的方法
CN101051108A (zh) 透镜镜筒和成像装置
CN1900811A (zh) 云台
CN1892298A (zh) 光学图像稳定器
CN1340735A (zh) 步进式变焦距镜头照相机
CN1308719C (zh) 具有可调镜头焦距和分辨率的镜头筒组件的变焦照相机
CN1967306A (zh) 可伸缩透镜筒的凸轮机构
CN1238760C (zh) 数位式照相机
CN1683984A (zh) 镜筒与成像设备
CN100338524C (zh) 透镜装置、照相机和摄影系统
CN1808261A (zh) 成像装置
CN2784957Y (zh) 变焦观景器驱动装置
CN1651961A (zh) 旋转传送机构以及装有该旋转传送机构的变焦照像机
CN1708711A (zh) 光学部件及影像拾取装置
CN1707303A (zh) 镜筒结构和图像捕捉设备
CN100339758C (zh) 照相机
CN1310055C (zh) 透镜筒和关联的照相设备
CN1769997A (zh) 可实现光学变焦功能的便携终端的相机装置
CN1133089C (zh) 光学设备
CN1096624C (zh) 变焦距透镜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52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52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25

Address after: Taichung County, Taichung County, Taiwan, China, No. 22-3, south two road, Taichung processing export zone

Patentee after: ASIA OPTICAL Co.,Inc.

Address before: Taichung County, Taichung County, Taiwan, China, No. 22-3, south two road, Taichung processing export zone

Co-patentee before: Optijak Corp.

Patentee before: ASIA OPTICAL Co.,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