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5990A - 卷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卷带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95990A CN1695990A CNA2005100657141A CN200510065714A CN1695990A CN 1695990 A CN1695990 A CN 1695990A CN A2005100657141 A CNA2005100657141 A CN A2005100657141A CN 200510065714 A CN200510065714 A CN 200510065714A CN 1695990 A CN1695990 A CN 16959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bearing plate
- stay bearing
- reel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parallel ax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022/3402—Retractor casings; Mounting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60R2022/4473—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using an electric retraction devi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5—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e.g. by redesig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卷带装置(10)的与电动机(44)连接的蜗杆(34)与蜗轮(32)啮合,当蜗杆(34)旋转时,通过蜗轮(32)和离合器(26)来传递驱动力,使卷轴(20)向卷绕的方向旋转。将上述蜗杆(34)以及蜗轮(32)的齿部的螺旋角设定为,当上述卷轴(20)旋转时,沿着上述蜗轮(32)的轴线方向的推力朝向固定壳体(30)的上述支撑板(16)的一侧。因此,由于推力作用在固定壳体(30)的支撑板(16)的一侧,即作用在框架(12)上,所以壳体(30)和离合器盖(31)不必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由电动机使卷轴旋转来卷绕带子的卷带装置。
背景技术
约束乘员用的安全带装置,具有卷带装置。在这种卷带装置中设有一种所谓张紧力调节机构,该机构可用来减轻或者消除系上带子时过度的压迫感。此外还设有一种预张紧机构,该机构在车辆急剧减速等状态下,将带子在卷轴上卷绕一定量,由此消除带子的一点松缓,即所谓的“松弛”,同时增加带子对乘员身体所施加的约束力,从而更加可靠地保持乘员身体。此外,还公知有用电动机来实现上述各种功能的所谓电动卷绕器(其一例可参考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这种电动卷绕器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其不仅能够发挥如上所述的张紧力调节以及预张紧的功能,而且,平常在系上带子时也能进行卷绕以及拉出带子等辅助动作。
此外,特别是近年来,在如同上述的电动卷绕器中,一般考虑如下结构:利用距离传感器等的前方监控装置来检测距前方的其它车辆和障碍物的距离,如果距前方车辆或者障碍物的距离低于一定的数值,就会启动电动机,利用电动机的旋转力使卷轴向卷绕方向旋转。在这种电动卷绕器中,为了将电动机的旋转力传递给卷轴,而且为了能防止卷轴的旋转传递给电动机,使离合器介于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卷轴之间,借助于这种离合器,只是把来自电动机动力输出轴的旋转传递给卷轴。
然而,在这种公知的电动卷绕器中,当把电动机的旋转力传递给离合器的驱动力传递机构是由齿轮等构成的情况下,使电动机急剧转动,以使卷轴向卷绕方向旋转,则较大的推力和反作用力将作用于容置并保持离合器的壳体、以及保持齿轮机构的保持部件等。因此,为了能承受这样大的推力和反作用力,就需要特别提高壳体和其盖子等零件的强度。结果,就成了妨碍装置的轻型化和降低成本的主要原因。
[专利文献1] 特开2001-1303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 特开2001-3479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卷带装置,这种装置不仅可由电动机使卷轴旋转,而且还不用特别提高装置的强度,就可实现装置的轻型化和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卷带装置包括:框架,用背板把一对相对置的支撑板连接成一体;卷轴,可旋转地支承在上述一对支撑板之间,并卡定有约束乘员用的带子的基端部,通过向围绕轴的一个方向旋转来卷绕上述带子;电动机;壳体,固定于上述一对支撑板中的任一块支撑板的侧面;盖子(cover),盖住上述壳体与上述支撑板相固定一侧的相反侧;蜗杆(worm gear),容置在上述壳体内,并且与上述电动机连接;蜗轮,以与上述卷轴同轴线的方式容置在上述壳体内,并且与上述蜗杆相啮合,借助于上述蜗杆的旋转而转动;离合器,容置在上述壳体内,该离合器以机械方式安装于上述蜗轮与上述卷轴之间,把上述蜗轮的旋转传递给上述卷轴,使上述卷轴向卷绕带子的方向旋转,同时还阻断上述卷轴一侧所产生的旋转力的传递,防止把这种旋转传递给上述蜗轮;而且,将上述蜗杆和蜗轮的齿部的螺旋角设定为,当由上述电动机所驱动的上述卷轴向上述卷绕带子的方向旋转时,沿着上述蜗轮轴线方向的推力,朝向固定上述壳体的上述支撑板一侧。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卷带装置中,乘员坐在车辆的座位上,并把带子系在身上,例如把设置在带子上的舌片(tongue plate)卡合在带扣(backle)装置中,由此,带子成为系在乘员身上的状态。
例如,在车辆行驶中,当车辆的前方有障碍物存在,且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间隔(从车辆到障碍物的距离)达到规定的范围之内时,电动机便开始被驱动。当电动机起动时,其驱动力通过蜗杆和蜗轮传递到离合器,进而又通过离合器把驱动力传递到卷轴,使得卷轴向卷绕带子方向旋转。这样,带子从基端开始卷在卷轴上,可消除处于安装状态的带子仅有的一点松缓,即所谓的“松弛”,从而提高带子对乘员身体的约束力。
这样,在第一实施例的卷带装置中,蜗杆与蜗轮的齿部的螺旋角设定为,当由电动机所驱动的卷轴向卷带方向旋转时,沿着蜗轮轴线方向的推力朝向固定壳体的支撑板一侧(即,与盖子相反的一侧)。因此,为了使卷轴像上述那样向卷绕方向旋转而电动机急剧旋转,而且因蜗杆与蜗轮啮合而产生的沿着蜗轮轴线方向的推力,该推力会作用于固定壳体的支撑板一侧,即框架上。
这样,就不需要为了承受很大的推力和反作用力而特别提高壳体和盖子的强度和刚性,所以能使壳体和盖子的结构较小,此外,还可以简化它们的固定方法等。因此,可实现装置的轻型化和小型化,或使其成本降低。还有,框架能够可靠地承受在蜗轮上产生的推力,因此就能通过蜗杆和蜗轮,进而通过离合器,把旋转力稳定而可靠地传递给卷轴,结果,带子的卷绕性能稳定。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卷带装置包括:框架,用背板把一对相对置的支撑板连接成一体;卷轴,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述一对支撑板之间,其卡定有约束乘员用的带子的基端部,并通过沿绕轴线的一个方向旋转来卷绕上述带子;电动机;壳体,固定于上述一对支撑板中的任一块支撑板的侧面,而且壳体的该支撑板一侧是开放的;蜗杆,容置在上述壳体内,并且与上述电动机连接;蜗轮,以与上述卷轴同轴线的方式容置在上述壳体内,并且与上述蜗杆相啮合,借助于上述蜗杆的旋转而转动;离合器,容置在上述壳体内,该离合器以机械方式安装于上述蜗轮与上述卷轴之间,把上述蜗轮的旋转力传递给上述卷轴,使上述卷轴向着卷绕带子方向旋转,同时还阻断上述卷轴一侧所产生的旋转力的传递,可防止把这种旋转传递给上述蜗轮,而且,将上述蜗杆以及蜗轮的齿部的螺旋角设定为,当由上述电动机所驱动的上述卷轴向上述卷带方向旋转时,沿着上述蜗轮轴线方向的推力,朝向固定上述壳体的上述支撑板一侧。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卷带装置中,当乘员坐在车辆的座位上,把带子系在身上,例如,把设置在带子上的舌片卡合在带扣装置中,带子便成为系在乘员身体上的状态。
然后,例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在车辆的前方有障碍物,或者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间隔(从车辆到障碍物的距离)达到规定的范围之内时,电动机便开始起动。当电动机起动时,其驱动力通过蜗杆和蜗轮传递到离合器,进而又通过离合器把驱动力传递到卷轴,使得卷轴向卷绕带子的方向旋转。这样,带子从基端开始卷绕在卷轴上,可消除处于安装状态下的带子的一点松缓,即所谓的“松弛”,从而提高带子对乘员身体的约束力。
这样,在第二实施例的卷带装置中,蜗杆与蜗轮的齿部的螺旋角设定为,当由电动机所驱动的卷轴向卷带方向旋转时,沿着蜗轮轴线方向的推力朝向固定壳体的支撑板一侧(即,与盖子相反的一侧)。因此,如上所述,在电动机为了使卷轴向卷绕方向旋转而急剧旋转时,因蜗杆与蜗轮啮合而产生的沿着蜗轮轴线方向的推力,是作用在固定壳体的支撑板上,即框架上。
这样,壳体就不需要特别提高强度和刚性来承受很大的推力和反作用力,因而能把壳体和盖子的骨架做得较小,此外,还可以简化它们的固定方法。因此,能实现装置的轻量化和小型化,或能降低成本。另外,由于通过框架来可靠地承受在蜗轮上产生的推力,因此就能通过蜗杆和蜗轮,进而通过离合器,把旋转力稳定而可靠地传递给卷轴,结果使带子的卷绕性能稳定。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卷带装置是一种卷绕约束乘员用带子的卷带装置,包括:框架,具有相对置的一对支撑板和连接上述一对支撑板的背板;卷轴,可旋转地支承在上述一对支撑板之间,并卡合有带子的基端部,而且通过旋转来卷绕上述带子;电动机,用于转动上述带子;蜗杆,连接在上述电动机上能够动作,并由电动机驱动而旋转;蜗轮,配置在上述一对支撑板的一块支撑板的外侧,与卷轴连接在同一根轴线上,并与上述蜗杆啮合,通过上述蜗杆的旋转而转动;离合器,处于上述蜗轮与上述卷轴之间,并把上述蜗轮的旋转传递给上述卷轴,使上述卷轴向卷绕带子的方向旋转;壳体,固定在上述一块支撑板的外侧,容置有上述蜗轮、离合器和蜗杆;将上述蜗杆和蜗轮的齿部的螺旋角设定为,当由上述电动机所驱动的上述卷轴向卷绕带子的方向旋转时,作用在上述蜗轮上的轴线方向的推力,朝向固定上述壳体的上述支撑板一侧。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上述壳体固定于上述支撑板上一侧的相反一侧设置盖子,并在盖子与支撑板之间容置上述蜗轮、蜗杆和离合器。
支撑板上的一侧做成敞开的,作用于上述蜗轮上的轴线方向的力,直接作用于支撑板。
如上述说明,本发明的卷带装置,不仅可以通过电动机来旋转卷轴,而且还不用特别提高装置的强度,因此具有实现装置的轻量化和小型化、以及降低成本等各种优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卷带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卷带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卷带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卷带装置的电动机以及电动机传动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卷带装置
12:框架
14:背板
16:支撑板
18:支撑板
20:卷轴
26:离合器
28:离合器齿轮部
30:壳体
31:离合器盖(盖)
32:齿轮(蜗轮)
34:蜗杆
30:壳体
31:离合器盖(盖)
32:齿轮(蜗轮)
34:蜗杆
44:电动机
46:电动机齿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立体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卷带装置10的整体结构,在图2中以立体图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卷带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此外,在图3中以分解立体图表示卷带装置10的整体结构。
卷带装置10具有框架12。框架12是由大致呈板状的背板14以及一对支撑板16和支撑板18所构成,这对支撑板从背板1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一体延伸,背板14是借助于未图示的螺栓等紧固装置固定在车体上,由此将框架12安装在车体上。
在框架12的一对支撑板16与18之间,可旋转地配置有用压铸等方法制成的卷轴20。卷轴20整体上呈鼓形,并连接固定有形成为长尺寸带状的带子(未图示)的基端部。当卷轴20围绕其轴朝一个方向(下文中称此方向为“卷绕方向”)旋转时,带子就从其基端侧开始以层状卷绕在卷轴20的外圆周上。另一方面,如果从带子的前端一侧拉带子,卷轴20在旋转的同时还放出带子(下文中将拉出带子时的卷轴20的旋转方向称为“拉出方向”)。
卷轴20的一端侧穿过支撑板18向框架12的外部突出。在支撑板18的一侧配置有未图示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的结构中包含加速度传感器,该锁定机构与锁定板22以及扭力杆24相互连接,所述锁定板22架在支撑板16与支撑板18之间,所述扭力杆24设于卷轴20的轴芯部分。在车辆急剧减速等情况下,借助于锁定机构的动作,通过锁定板22约束扭力杆24的一端,一边进行能量的吸收,一边阻止卷轴20向拉出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在卷轴20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螺杆21。该连接螺杆21穿过支撑板16向框架12的外侧突出。另外,在支撑板16的外侧配置有离合器26以及离合器齿轮部28。
离合器26以及离合器齿轮部28共同容置在壳体30内,而离合器26与连接螺杆21相连接。此外,离合器26还与构成离合器齿轮部28的齿轮32连接。该齿轮32是在外周缘上形成有蜗轮齿部的所谓蜗轮。齿轮32与卷轴20同轴配置,该齿轮32通过离合器26以机械方式与连接螺杆21(即卷轴20)连接。因此,形成如下结构,当齿轮32旋转时,就能通过离合器26将驱动力传递给卷轴20,使卷轴20向卷绕方向旋转,同时阻断在卷轴20一侧所产生的旋转传递,可防止将这种旋转传递给齿轮32。另外,与离合器26相连接的连接螺杆21的前端穿过该离合器26向侧方延伸。
此外,在壳体30内设有构成离合器齿轮部28的蜗杆34。蜗杆34配置成其轴线与卷轴20正交,蜗杆34的端部通过衬套(bush)36、37而支承于壳体30,并且与齿轮32啮合,进一步,蜗杆34的一端设置成从壳体30向外面突出。此外,在支承蜗杆34前端部的壳体30的轴承部分,收容有钢球38,该钢球38与蜗杆34的前端部相接触,并将调节螺钉40旋入壳体30的轴承部分。调节螺钉40以其前端推压钢球38,从而使钢球38压接到蜗杆34的前端。由此,限制蜗杆34在轴向的位移(调整轴向力)。通过蜗杆34的旋转,使齿轮32旋转。
此外,如上所述,蜗杆34和齿轮32的齿部的螺旋角设定为,当在通过蜗杆34的旋转而使齿轮32旋转时(卷轴20向卷绕带子的方向旋转时),使得沿着齿轮32上的轴线方向的推力朝向固定壳体30的支撑板16的一侧。
容置上述结构的离合器26以及离合器齿轮部28的壳体30,由与支撑板16相反一侧的板状盖子、即离合器盖31覆盖。
这样,在单一的壳体30中一体组装有离合器26和离合器齿轮部28,从而在整体上成为组合式结构。
在离合器26以及离合器齿轮部28(壳体30)的侧面,配置有弹簧组件42。弹簧组件42的内部容置有盘簧(未图示)。该盘簧的螺旋方向外侧的端部卡定于壳体主体,而螺旋方向内侧的端部则卡定于穿过离合器26的连接螺杆21的前端,对卷轴20施加卷绕方向的作用力。
另一方面,在卷轴20的下方,将电动机44以及电动机齿轮部46的一部分配置在支撑板16与支撑板18之间。
在此处,图4是用分解立体图表示上述电动机44以及电动机齿轮部46的结构。
电动机44以及电动机齿轮部46具有外壳48。在该外壳48的一侧安装有电动机44,同时在外壳48的另一侧设有电动机齿轮部46。电动机44在其旋转轴50的前端(动力输出端)处于朝向外壳48的状态下,固定于外壳48的一侧,旋转轴50的前端(动力输出端)向外壳48的另一侧(电动机齿轮部46一侧)突出。
此外,在电动机44的后端一侧安装有基板54。在基板54上连接(取り回す)着电动机驱动用电源线52。该电源线52利用压接端子连接到设置在电动机44主体部分上的供电端子56上。
此外,电动机44由电动机罩58覆盖,O形圈57介于它们之间。在电动机罩58上设有爪部60,通过这个爪部60嵌合并卡定在设于外壳48上的爪承接凸起62上,电动机罩58便固定在外壳48上。
此外,在电动机罩58上设有第一凹部64,在基板54上设有可嵌入第一凹部64内的凸部66,该凸部66与该第一凹部64相对应。在上述电动机44上还设有可嵌入凸部66的第二凹部68,该凸部66与凸部66相对应。
即,通过把凸部66嵌入第二凹部68中,使电动机44定位在基板54上,并且通过把凸部66嵌入第一凹部64中,使基板54定位在电动机罩58上,而且通过把爪部60嵌合在爪承接凸起62中,使电动机罩58固定并安装在外壳48上,由此就从根本上确定了电动机44轴线周围的部件相对于外壳48的组装位置。
另外,电动机驱动用电源线52朝向与电动机44的动力输出一侧相反的框架12的背板14,从电动机罩58的后端部分伸出。并且,这台电动机罩58的电源线52的伸出部分用橡胶罩70防水。
另一方面,电动机44的旋转轴50的前端向外壳48的另一侧(电动机齿轮部46侧)突出,在电动机44的旋转轴50的前端上安装有构成电动机齿轮部46的多个直齿圆柱齿轮的小齿轮72。此外,在电动机齿轮部46中,还容置了处于互相啮合状态的齿轮74和齿轮76,该每一个齿轮74和齿轮76均为外齿的直齿圆柱齿轮,并构成驱动力传递装置。这两个齿轮74和76本身的轴线都配置成与电动机44的旋转轴50平行的状态,齿轮74与小齿轮72相互啮合,作为最末直齿圆柱齿轮的齿轮76可装卸地连接于蜗杆34的一个端部,该端部从上述离合器齿轮部28的壳体30向外突出。因此,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与蜗杆的轴线平行。这样,当电动机44启动时,驱动力便通过小齿轮72、齿轮74和齿轮76来传递,从而驱动蜗杆旋转。
此外,这些小齿轮72、齿轮74和齿轮76由安装在外壳48上的齿轮罩78覆盖。在齿轮罩78上设有爪部80,该爪部80嵌合并卡定于设置在外壳48上的爪承接部82,从而可把齿轮罩78固定于外壳48。
因此,从结构上讲,可将电动机44和电动机齿轮部46一体地组装到单一的外壳48内,在整体上实现组合化。
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动机44和电动机齿轮部46的安装撑架(stay)84一体设置在外壳48上,该安装撑架84通过螺钉86可装卸地安装于容置离合器26和离合器齿轮部28的壳体30(即,框架12)。在该外壳48安装在壳体30(框架12)上的状态下,电动机44的旋转轴50与卷轴20正交且其动力输出端朝向与框架12的背板14相反一侧,而且电动机44在一对支撑板16和18之间位于卷轴20的正下方。
此外,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动机44和电动机齿轮部46中,电动机齿轮部46的作为最末直齿圆柱齿轮的齿轮76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连接在离合器26和离合器齿轮部28的蜗杆34上。而且,由于安装撑架84是用螺钉86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壳体30上的,因此通过把螺钉86拆卸下来,把安装撑架84从壳体30上拆卸下来,就能把电动机44和电动机齿轮部46以组件的形式独立地从壳体30(框架12)分离出来。
此外,上述电动机44的结构,例如是根据前方监控装置等的检测信号来进行工作。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卷带装置10中,当乘员落坐于车辆座席上,并把带子系在身上,例如将设置在带子上的舌片卡合到带扣装置中,这样带子成为系在乘员身上的状态。
在该系上带子的状态下,即使发生因乘员身体的移动等而使带子被卷绕或拉出,也就是说,即使卷轴20向卷绕方向或者放出方向旋转,但是由于有离合器26,卷轴20的旋转力不会传递到电动机44的旋转轴50。
另一方面,例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前方存在障碍物,并且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间隔(从车辆到障碍物的距离)达到规定的范围时,则开始驱动电动机44,使旋转轴50急剧旋转。
当电动机44的旋转轴50旋转时,其旋转力便通过电动机齿轮部46的小齿轮72、齿轮74和齿轮76、以及离合器齿轮部28的蜗杆34和齿轮32,传递给离合器26,然后又通过离合器26把旋转力传递给卷轴20,使卷轴20向着卷绕带子的方向旋转。由此解除带子的松缓,即所谓的“松弛”,提高了带子对乘员身体的约束力,即使此后乘员进行紧急制动(急刹车)操作,以及车辆处于急剧减速的状态下,带子仍能可靠地保持乘员的身体。
此外,当处于解除松缓的状态下,电动机44停止时,电动机44的旋转轴50与卷轴20的机械连接被解除。
在本实施例的卷带装置10中,由于采用了下述结构:将离合器26配置在一对支撑板16、18中的一个支撑板16的外侧(侧方),而且,电动机44以其旋转轴50与卷轴20正交的状态处于支撑板16与18之间,并配置在该卷轴20的正下方,所述一对支撑板16、18构成用于支承卷轴20的框架12,因此,与把电动机44配置在框架12的外侧的结构相比,在整体上可大幅度提高该卷带装置10的小型化程度。即,由于把电动机44这种大型部件配置在一对支撑板16与18之间,并配置在卷轴20的正下方,由此,作为大型部件的电动机44不会从框架12(支撑板16、18)向外侧突出,能有效地利用这对支撑板16与18之间的空间,从而能使整个装置小型化。此外,与把电动机44配置在框架12外面的结构相比,如上所述,由于把电动机44配置在一对支撑板16与18之间,并配置在卷轴20的正下方,从而使卷带装置10整体重量的平衡点靠近支撑板16与18相对置方向上的中央侧,能让卷带装置10在重量上获得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卷带装置10中,由于在结构上是把离合器26配置在一侧支撑板16的侧面、而电动机44配置在一对支撑板16与18之间,并配置在卷轴20的正下方,所以能把电动机44与离合器26靠近配置,而且,由于电动机44的旋转轴50的动力输出端配置在与框架12的背板14相反的一侧,所以,能把连接电动机44的旋转轴50和离合器26的电动机齿轮部46、以及离合器齿轮部28(驱动力传递装置)配置得很合理。因此,能简化电动机齿轮部46和离合器齿轮部28的结构,从这个意义上,也能使得装置小型化,成本更加低廉。
进一步,由于把电动机44这种比较重的部件配置在一对支撑板16与18之间,并配置在卷轴20的正下方,所以电动机44并不是只支承在支撑板16、18、连接这两块支撑板16、18的背板14中的任何一块板上,根据需要,可以支承在一对支撑板16、18以及背板14中的任何两块板上或者支承在所有这些板上。这样,就不需要特别提高用来支承电动机44的强度,结果可实现装置的轻型化,并降低其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卷带装置10中,将蜗杆34和齿轮32的齿部的螺旋角设定为,当由电动机44所驱动卷轴20向卷绕带子的方向旋转时,沿着齿轮32的轴线方向的推力,朝向固定壳体30的支撑板16的一侧(即,与离合器盖(cover clutch)31相反的一侧)。因此,当电动机44急剧旋转,使卷轴20像以上所述的那样向卷绕方向旋转时,由于蜗杆34与齿轮32啮合而产生的沿着齿轮32的轴线方向的推力,便作用在固定壳体30的支撑板16一侧,即作用在框架12上。
这样,就不需要特别提高壳体30和离合器盖(cover clutch)31的强度和刚性,以承受很大的推力和反作用力,因而能使壳体30和离合器盖(cover clutch)31的结构(零件的壁厚和尺寸)很小,而且也可以简化其固定方法。因此,能实现装置的轻量化和小型化以及可以降低成本。
还有,由于用框架12可靠地承受了在齿轮32上产生的推力,所以能将旋转力通过蜗杆34和齿轮32,进而通过离合器26稳定地传递给卷轴20,结果,带子的卷绕性能就很稳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将壳体30和离合器盖(cover clutch)31做成两个零件的结构,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把壳体30和离合器盖(cover clutch)31做成一体,而且这个壳体30也可以做成在支撑板16一侧是敞开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电动机44急剧旋转以使卷轴20向卷绕方向旋转,则由于蜗杆34与齿轮32啮合而产生的沿着齿轮32轴线方向的推力,便直接作用在固定壳体30的支撑板16一侧,即直接作用在框架12上了。因此,就不必特意提高这个壳体30的强度和刚性来承受很大的推力和反作用力,从而能减小这种壳体30的骨架(部件的壁厚和尺寸等)。此外,还能简化其固定方法等。因此,就能实现装置的轻量化,或降低其成本。还有,由于用框架12可靠地接受在齿轮32上产生的推力,所以能将旋转力通过蜗杆34和齿轮32,进而通过离合器26稳定地传递到卷轴20,结果,带子的卷绕性能就很稳定。
本发明可适用于约束乘员用安全带装置的卷带装置。在用电动机使卷带装置的卷轴旋转时,由于将作用于这种旋转力传递机构的轴向力限制在朝向框架的一侧,所以容置旋转力传递机构的结构不需要特别的强度,从而可实现装置的轻型化和小型化,并能够降低其成本。
Claims (10)
1.一种卷带装置,包括:
框架,用背板把一对相对置的支撑板连接成一体;
卷轴,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述一对支撑板之间,并且卡定有约束乘员用带子的基端部,通过向围绕轴的一个方向旋转,卷绕上述带子;
电动机;
壳体,固定于上述一对支撑板中的任一块支撑板的侧面;
盖子,盖住上述壳体与固定在上述支撑板一侧的相反侧;
蜗杆,容置在上述壳体内,并且与上述电动机连接;
蜗轮,以与上述卷轴同轴线的方式容置在上述壳体内,并且与上述蜗杆相啮合,借助于上述蜗杆的旋转而转动;
离合器,容置在上述壳体内,并且以机械方式安装于上述蜗轮与上述卷轴之间,把上述蜗轮的旋转力传递给上述卷轴,以使上述卷轴向着卷绕带子的方向旋转,同时阻断上述卷轴一侧所产生的旋转力的传递,可防止把这种旋转传递给上述蜗轮,
而且,将上述蜗杆以及蜗轮的齿部的螺旋角设定为,当由上述电动机所驱动的上述卷轴向上述卷带方向旋转时,沿着上述蜗轮轴线方向的推力,朝向固定上述壳体的上述支撑板一侧。
2.一种卷带装置,包括:
框架,用背板把一对相对置的支撑板连接成一体;
卷轴,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述一对支撑板之间,并且卡定有约束乘员用带子的基端部,并通过沿绕轴线的一个方向旋转来卷绕上述带子;
电动机;
壳体,固定于上述一对支撑板中的任一块支撑板的侧面,而且壳体的该支撑板一侧是开放的;
蜗杆,容置在上述壳体内,并且与上述电动机连接;
蜗轮,以与上述卷轴同轴线的方式容置在上述壳体内,并且与上述蜗杆相啮合,借助于上述蜗杆的旋转而转动;
离合器,容置在上述壳体内,并且以机械方式安装于上述蜗轮与上述卷轴之间,把上述蜗轮的旋转力传递给上述卷轴,使上述卷轴向着卷绕带子方向旋转,同时阻断上述卷轴一侧所产生的旋转力的传递,可防止把这种旋转传递给上述蜗轮,
而且,将上述蜗杆以及蜗轮的齿部的螺旋角设定为,当由上述电动机所驱动的上述卷轴向上述卷带方向旋转时,沿着上述蜗轮轴线方向的推力,朝向固定上述壳体的上述支撑板一侧。
3.一种卷绕限制乘员用带子的卷带装置,它包括:
框架,具有相对置的一对支撑板和连接上述一对支撑板的背板;
卷轴,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述一对支撑板之间,并卡定有带子的基端部,而且通过旋转来卷绕上述带子;
电动机,用于转动上述带子;
蜗杆,连接于上述电动机,并由电动机驱动而旋转;
蜗轮,配置在上述一对支撑板的一块支撑板的外侧,与卷轴连接在同一根轴线上,并与上述蜗杆啮合,通过上述蜗杆的旋转而转动;
离合器,处于上述蜗轮与上述卷轴之间,把上述蜗轮的旋转传递给上述卷轴,使上述卷轴向卷绕带子方向旋转;
壳体,固定在上述一块支撑板的上述外侧,容置有上述蜗轮、离合器和蜗杆;
将上述蜗杆和蜗轮的齿部的螺旋角设定为,当由上述电动机所驱动的上述卷轴向卷绕带子的方向旋转时,作用在上述蜗轮上的轴线方向的推力,朝向固定上述壳体的上述支撑板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固定于上述支撑板上的一侧的相反一侧具有盖子,并在盖子与支撑板之间容置上述蜗轮、蜗杆以及离合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盖子与上述壳体是一体形成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有的结构是,其固定于支撑板的一侧做成敞开的,作用于上述蜗轮上的轴线方向的力直接作用于支撑板。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在上述卷轴侧产生旋转时,阻断上述卷轴侧的旋转向上述蜗轮的传递。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动机配置在上述一对支撑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带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机配置成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与蜗杆的轴线平行。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动机配置在上述一对支撑板之间,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位于与上述支撑板相反的一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14312 | 2004-04-08 | ||
JP2004114312A JP4272575B2 (ja) | 2004-04-08 | 2004-04-08 |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95990A true CN1695990A (zh) | 2005-11-16 |
CN100395137C CN100395137C (zh) | 2008-06-18 |
Family
ID=3512493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6571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5137C (zh) | 2004-04-08 | 2005-04-08 | 卷带装置 |
CNU2005200163306U Expired - Lifetime CN2835007Y (zh) | 2004-04-08 | 2005-04-08 | 卷带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5200163306U Expired - Lifetime CN2835007Y (zh) | 2004-04-08 | 2005-04-08 | 卷带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28949B2 (zh) |
EP (1) | EP1736383B1 (zh) |
JP (1) | JP4272575B2 (zh) |
KR (1) | KR101004896B1 (zh) |
CN (2) | CN100395137C (zh) |
AU (1) | AU2005230305B2 (zh) |
CA (1) | CA2563492A1 (zh) |
WO (1) | WO200509756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62005A (zh) * | 2010-10-14 | 2011-02-02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安全带卷收器支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7056816B4 (de) * | 2007-11-23 | 2015-09-10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ufroller für das Gurtband eines Sicherheitsgurtsystems |
DE102009010093A1 (de) * | 2009-02-24 | 2010-11-04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Reversibler Gurtstraffer |
JP4722197B2 (ja) * | 2009-04-28 | 2011-07-13 |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
JP5566858B2 (ja) * | 2010-11-12 | 2014-08-06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
DE102016117965A1 (de) * | 2016-09-23 | 2018-03-29 | Trw Automotive Gmbh | Gurtaufrollerbaugruppe für ein 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sowie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solchen Gurtaufrollerbaugruppe |
CN109363326B (zh) * | 2018-12-25 | 2023-10-31 | 慈溪市金悦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家用电器用匀速收线装置及设有此装置的电吹风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45545A (ja) * | 1982-02-23 | 1983-08-30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シ−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
JPS58185351A (ja) * | 1982-04-26 | 1983-10-29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シ−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
JPS59192638A (ja) * | 1983-04-14 | 1984-11-01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シ−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
JPS59179148U (ja) * | 1983-05-19 | 1984-11-30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
JPS6033153A (ja) * | 1983-07-29 | 1985-02-20 | Tokai Rika Co Ltd | ウエビング緊張装置 |
JPS6049056U (ja) * | 1983-09-13 | 1985-04-06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
JPS60124768U (ja) * | 1984-01-30 | 1985-08-22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ウエビング緊張装置 |
US4637630A (en) * | 1984-05-11 | 1987-01-20 |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 Webbing tension adjusting apparatus |
JPH0323403Y2 (zh) * | 1984-10-03 | 1991-05-22 | ||
JPH08522B2 (ja) * | 1985-05-22 | 1996-01-10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シ−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
JPH0452131Y2 (zh) * | 1985-10-22 | 1992-12-08 | ||
JPH03157243A (ja) | 1989-11-13 | 1991-07-05 | Takata Kk | シートベルトシステム |
US5244231A (en) * | 1990-11-27 | 1993-09-14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Seat belt system with comfort control |
DE4207579A1 (de) * | 1992-03-10 | 1993-09-16 | Trw Repa Gmbh | Sicherheitsgurt-rueckhaltesystem fuer fahrzeuge |
JP3609465B2 (ja) * | 1994-11-11 | 2005-01-12 | エヌエスケー・オートリブ株式会社 |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付き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ー |
JP2000118352A (ja) * | 1998-10-14 | 2000-04-25 | Takata Corp |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JP4467688B2 (ja) * | 1999-01-19 | 2010-05-26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装置 |
US6494395B1 (en) * | 1999-11-02 | 2002-12-17 | Takata Corporation | Seat belt retractor with clutch mechanism |
JP3886088B2 (ja) | 1999-11-05 | 2007-02-28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乗員拘束保護装置 |
DE10013870B4 (de) | 2000-03-21 | 2007-04-05 | Key Safety Systems, Inc., Sterling Heights | Gurtaufroller für einen Fahrzeugsicherheitsgurt |
JP4726099B2 (ja) | 2000-04-21 | 2011-07-20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モータ式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ー |
DE10020245C2 (de) * | 2000-04-25 | 2002-02-14 | Breed Automotive Tech | Gurtaufroller für einen Fahrzeugsicherheitsgurt |
US6726249B2 (en) * | 2000-05-26 | 2004-04-27 | Takata Corporation | Motorized seat belt retractor |
SE521720C2 (sv) | 2002-01-16 | 2003-12-02 | Bo Swedenklef | Variabel kraftbegränsare för säkerhetsbälte |
JP3937938B2 (ja) | 2002-06-14 | 2007-06-27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
2004
- 2004-04-08 JP JP2004114312A patent/JP427257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3-17 AU AU2005230305A patent/AU2005230305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5-03-17 WO PCT/JP2005/004769 patent/WO200509756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3-17 CA CA002563492A patent/CA256349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3-17 KR KR1020067022863A patent/KR10100489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5-03-17 EP EP05726731A patent/EP1736383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5-03-17 US US11/547,716 patent/US8028949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4-08 CN CNB2005100657141A patent/CN10039513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4-08 CN CNU2005200163306U patent/CN283500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62005A (zh) * | 2010-10-14 | 2011-02-02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安全带卷收器支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736383A4 (en) | 2008-05-07 |
AU2005230305B2 (en) | 2010-07-15 |
US20080283652A1 (en) | 2008-11-20 |
AU2005230305A1 (en) | 2005-10-20 |
CN100395137C (zh) | 2008-06-18 |
JP2005297677A (ja) | 2005-10-27 |
CA2563492A1 (en) | 2005-10-20 |
US8028949B2 (en) | 2011-10-04 |
EP1736383B1 (en) | 2012-02-29 |
KR101004896B1 (ko) | 2010-12-28 |
KR20070010043A (ko) | 2007-01-19 |
WO2005097563A1 (ja) | 2005-10-20 |
EP1736383A1 (en) | 2006-12-27 |
JP4272575B2 (ja) | 2009-06-03 |
CN2835007Y (zh) | 2006-1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36686C (zh) | 卷带装置 | |
CN2835007Y (zh) | 卷带装置 | |
CN2860951Y (zh) | 卷带装置 | |
JP6180506B2 (ja) | 電動自転車用駆動装置 | |
CN1576117A (zh) | 安全带收缩器 | |
EP3037337B1 (en) | Electric derailleur motor gear unit | |
CN1785721A (zh) | 安全带装置 | |
CN1836940A (zh) |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该卷收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 |
US20070284870A1 (en) | Webbing Take-Up Device | |
CN1781773A (zh) |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和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 |
US8727926B2 (en) | Vehicle door driving device | |
CN1974277A (zh) | 带子卷绕装置 | |
CN2841426Y (zh) | 带卷绕装置 | |
CN1781775A (zh) |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和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 |
US20040079828A1 (en) | Webbing winding device | |
US20070246593A1 (en) | Webbing Retractor | |
US20090243273A1 (en) | Belt-tensioning drive | |
CN1781771A (zh) |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和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 |
CN1765665A (zh) | 安全带收缩器、安全带装置以及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 |
CN1613695A (zh) | 安全带收缩器 | |
JP2004136821A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2010208639A (ja) |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