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0768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0768A
CN1680768A CNA2005100626815A CN200510062681A CN1680768A CN 1680768 A CN1680768 A CN 1680768A CN A2005100626815 A CNA2005100626815 A CN A2005100626815A CN 200510062681 A CN200510062681 A CN 200510062681A CN 1680768 A CN1680768 A CN 16807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einforcing member
heat exchanger
inserts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626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1671C (zh
Inventor
尾崎龙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80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0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16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167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01Casings in the form of plate-like arrangements; Frames enclosing a heat exchange co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vehicles
    • F28D2021/0091Radiators
    • F28D2021/0096Radiators for space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65/00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 F28F2265/26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for allowing differential expansion between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在交替重叠地配置有管(12a)和翅片(12b)的芯部(12)上,在重叠方向(V)的端部,配置有管(12a),在该管(12a)和水箱(13)上固定有作为芯部(12)的增强部件的嵌件(14)。这种热交换器,能防止因由增强部件与芯部的管之间的温差引起的热应力而破坏管。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能有效地适用于冷却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散热器,如图13的专利文献1所示,具有:由流动着冷却水且在图13中V方向重叠配置的多根管12a和配置在管12a之间的翅片12b构成的芯部12、和将管12a长度方向L的端部连接并将管12a内的冷却水分支集合的水箱11。这样,从发动机等获取热并以高温状态流动于管12a内的冷却水的热被传递给翅片12b,而流入翅片12b的空气获取传导的热,所以能将冷却水冷却。
并且,在专利文献1的散热器50中,在管12a长度方向L的垂直方向、换言之在管12a与翅片12b交替重叠的方向V的两端被水箱11、及芯部12所固定,并具备增强芯部12的嵌件14。
因此,芯部12不会因外力而产生扭曲等被破坏,可以对于流动于作为散热器本来作用的管12a内的冷却水进行冷却。
【专利文献1】实开平2-92491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中,因制造的理由、例如将管12a与翅片12b焊接时用嵌件14容易将管12a与翅片12b推压等原因而将嵌件14与芯部12的翅片12b固定在一起。
因此,在被固定在以冷却风冷却的翅片12b上的嵌件14、与流过高温冷却水的管12a之间产生了温差。因该温差的热应力在最恶劣的情况下有时会损坏比嵌件14的板厚薄的管12a。
并且,由于交替反复发动机停止时等在散热器中嵌件14与管12a没有温差的状态、及上述的有温差状态,所以管12a反复地受到应力,有时会被被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交替重叠配置管及翅片的芯部、增强芯部的增强部件的热交换器,可防止因增强部件与芯部的管的温差引起的热应力而破坏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之1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多根管12a当中,将被配置在重叠方向V最外侧的所述管12a、及所述增强部件14以接触的方式配置。
这样,由于增强部件14与管12a相接触地配置,所以管12a的热能传导到增强部件14上。因此,与如图13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增强部件14与翅片12b相接触的配置时相比,可以减小增强部件14与管12a的温差。因此,难于产生因温差引起的热应力。以此,可以防止因热应力而损坏管12a。
另外,如本发明之2的热交换器,是在本发明之1的热交换器中,也可以将增强部件14和芯部12的管12a固定为一体,以此使管12a的热能可靠地向增强部件14传导,由此缩小温差。
另外,在本发明之3的热交换器,在本发明之1或本发明之2的热交换器中,其特征在于:将增强部件14和管12a分别地分开固定在水箱11、13上。
但是,在以管12a和增强部件14为一体的状态固定在水箱11、13上时,会从管12a和增强部件14的结合面等漏出水箱11、13内部的第1流体等,难于与水箱11、13进行固定。
但是,由于在本发明之3的热交换器中,将增强部件14和管12a分别分开地固定在水箱11、13上,所以尤其能容易地将增强部件14固定在水箱11、13上。并且,由于在水箱11、13内没有与管12a和增强部件14的结合部分,所以能防止水箱11、13内部的第1流体漏出。
另外,本发明之4的热交换器,是在本发明之1的热交换器中,其特征在于:增强部件14,其与增强部件14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被形成为具有底面部14a和开口部的凹字形状,并且在凹字形状的底面14a上,形成朝增强部件14外方凸出的凸起部14b,且凸起部14b能与管12a相接触。
这样,由于具有抗弯曲力及扭曲力更强的截面形状的增强部件14,能增强水箱11、13和芯部12,所以能提高芯部12的增强能力。
另外,本发明之5的热交换器,是在本发明之1的热交换器中,其特征在于:在增强部件14和管12a被固定为一体的状态下,从第2流体流入管12a之间的方向W所见,形成有具有增强部件14与管12a相接触的固定部ON、及与管12a离开的空间部OFF。
这样,例如,在利用锡焊固定增强部件14和管12a时,由于焊锡集中在增强部件14与管12a相接触的固定部ON,所以能更牢靠地固定增强部件14和管12a。
另外,由于第2流体能通过空间部OFF,所以能促进流过与增强部件14固定为一体的管12a内第1流体的散热。因此,可以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
另外,本发明之6的热交换器,是在本发明之1的热交换器中,如果用比管12a离子化倾向大的材料形成增强部件14的至少一部分,则可以比管12a先腐蚀增强部件14的离子化倾向大的材料部分。因此,可以防止在管12a上因腐蚀而开孔、流动于内部的第1流体向管12a外漏出。
另外,本发明之7的热交换器,是在本发明之1的热交换器中,在增强部件14上固定有用比管12a离子化倾向大的材料形成的牺牲材料,以与上述本发明之5的热交换器同样的理由,可以防止管12a腐蚀。
另外,本发明之8的热交换器,是在本发明之1的热交换器中,其特征在于:管12a的壁厚为0.3mm以下。
但是,由于减轻热交换器本身的重量并提高从管12a向翅片12b的热传导率等的理由而将管12a的壁厚减薄为0.3mm以下。在使用该薄壁的管12a、构成如图13专利文献1的结构时,由于增强部件14与管12a温差所产生的热应力,管12a特别容易破损。
但是,在第8实施例中,根据第1~第6实施例所述结构的效果,可以减小增强部件14与管12a的温差,所以即使管12a的壁厚为0.3mm以下也可以防止管12a的损坏。
本发明之9的热交换器,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热交换器中,其特征在于:在管12a的第2流体流动方向的长度Lt的1/2以上范围内,管12a与增强部件14相接触。
这样,由于比上述本发明之3或本发明之4的热交换器增加了管及增强部件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可靠地向增强部件传导管的热,并能可靠地减小管与增强部件的温差。
并且,可以用增强部件防止因管内压力而造成的管鼓胀或变形。另外,本发明之3或本发明之4的热交换器,其管上的插入件侧的侧面大多露出,但本发明之9的热交换器,减少了在管上的插入件侧的侧面的露出部,并有利于管的耐腐蚀性。
本发明之10的热交换器,是在本发明之9所述的热交换器中,其特征在于:增强部件14,其与增强部件14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被形成具有底面部14a和开口部的凹字形状,且底面部14a能与管12a相接。
这样,可以高效率地向插入件的壁部14c传导管的热。并且,由于增强部件具有抗弯曲力及扭曲力更强的截面形状,并且能增强水箱和芯部,所以能进一步提高芯部的增强能力。
本发明之11的热交换器,是在本发明之10所述的热交换器中,其特征在于:在增强部件14的底面部14a,形成有贯通底面部14a的孔14c。
这样,例如在用锡焊固定增强部件和管时,由于焊锡集中在增强部件和管相接触的部位,所以能更可靠地固定增强部件和管。并且,可以从孔确认锡焊的状况。
另外,上述各机构的符号,表示与后述实施例所述具体机构的对应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应用于散热器的第1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第1实施例散热器的附视图。
图3是图1的C部放大图。
图4A是图1及图3的A-A剖面图,图4B是图1及图3的B-B剖面图。
图5是第2实施例散热器的、相当于图1的C部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附视图。
图7是图5的E-E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F部放大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G箭头的向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散热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散热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专利文献1的散热器立的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图1及图2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散热器10。散热器10,如公知结构那样,冷却从发动机的热源获取了热的冷却水并以能与来自装载于空气流动上游侧的送风机(未图示)的冷却风相遇的方式被安装在汽车上。图中箭头上下方向表示汽车装载状态的上下方向。
图中的11,是略呈方柱形状的流入侧水箱11,其长度方向被朝上下配置。当然,流入侧水箱11的上下被堵塞。在该流入侧水箱11上,配置了圆筒形状的冷却水流入口11a。在该冷却水流入口11a上,连接了流动着从发动机等的热源获取热且呈高温状态的冷却水的橡胶软管(未图示)。
在流入侧水箱11上,形成有对应于管12a数量的孔(未图示),在该孔中嵌合了管12a的一端。另外,管12a的另一端与流入侧水箱11一样,与形成了孔的流出侧水箱13嵌合。该流出侧水箱13也略呈方柱形状,其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地配置。
另外,管12a为上下方向被压瘪的扁平形状,能与管12a的扁平面接触地配置了被形成为波状的翅片12b。此时,管12a和翅片12b处于在图中上下方向V叠层的状态。以下,将该管12a和翅片12b的组合称为芯部12。
但是,在流出侧水箱13上,配置了圆筒形状的冷却水流出口13a。在该冷却水流出口13a上,连接了如后所述的使被冷却的冷却水再流向发热源(发动机)的橡胶软管(未图示)。
另外,这些流入口11a、水箱11、13、流出口13a、管12a、翅片12b,是以铝合金作为材料而形成,并利用锡焊、溶焊而被一体化。
在本实施例中,管12a被配置在芯部12的上下方向V的端部,该管12a被固定在作为芯部12增强部件的嵌件14上。并且,在嵌件14上,形成了在用螺栓等固定用零件将散热器10安装在汽车上时的安装孔(未图示),其在多数情况下承担了作为增强部件的其他设置部件的作用。
首先,参照图4A说明嵌件14的形状。嵌件14是将板厚1.5~2mm左右的板材利用冲压加工将与嵌件14长度方向(与管12a的长度方向相同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具有底面部14a和开口部的凹字形状。并且,在底面部14a上形成朝嵌件14外方(图4中的下方)凸出的凸起部14b。自该凸起部14b与嵌件14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成为具有台阶部的2段冲深的形状。
另外,在嵌件14的板材凸起部14b凸出侧的面(与管12a接触一侧的面)上,覆盖了比作为管12a材料的铝合金离子化倾向大的材料、例如钛、铜、或其合金等的金属包层。
以下,说明嵌件14与管12a的固定结构,嵌件14与管12a,在管12a的长度方向L上,自任意的D点的靠近芯部12的中央侧,利用上述的锡焊、溶焊被固定为一体(参照图3及图4A)。另一方面,在自D点靠近外侧的嵌件14和管12a,没有被形成为一体而被分离(参照图4B)、并以分离的状态分别单独地被固定在水箱13上。
另外,图3表示嵌件14及管12a与流出侧的水箱13的固定结构,其与嵌件14及管12a与流入侧水箱11的固定结构具有相同的构造。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中的本实施例的动作,从发动机等发热源获取热并处于高温状态的冷却水,从流入口11a流入到流入侧水箱11内。然后,冷却水从流入侧水箱11被分流到多根管12a内并向流出侧水箱13流动。此时,流动于管12a内的冷却水的热向翅片12b传导,流入翅片12b的空气(箭头W)夺取传导的热。因此,冷却水被冷却并处于低温状态,流入流出侧水箱13。
从各管12a流入(汇合)到流出侧水箱13内的冷却水,从流出口13a再流回发动机(发热源)。
以下,列举第1实施例的作用效果,(1)由于管12a被配置在芯部12的上下方向V的端部,且该管12a被固定在作为芯部12的增强部件的嵌件14上,所以能防止管12a因与嵌件14的温差引起的热应力而损坏。
根据该构造,与图13的传统实例所述的嵌件14与翅片12b固定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小管12a与嵌件14的温差。因此,难于产生因温差产生的热应力,并可以防止因热应力而损坏管12a。
另外,由于与嵌件14固定为一体的管12a的热向嵌件14传导,所以能提高该管12a的散热性能。
另外,与传统实例相比只是增加了被固定在嵌件14上的管12a部分的管12a根数(上下两根)。因此,由于增加了冷却水的通道面积(管截面积的合计),所以能降低冷却水的流动阻力。
但是,由于传统实例的与嵌件14固定为一体的翅片12b、即重叠方向V两端(上下两端)的翅片12b,只是其单侧与作为热源的管12a接触,所以散热效率低。但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管12a被配置在重叠方向V的两端,所以全部的翅片12b以两侧与作为热源的管12a接触。因此,可以提高重叠方向V两端(上下两端)的翅片12b的散热效率。
另外,几乎不必改变管12a与翅片12b的重叠方向V尺寸,就可以发挥这些效果。严格地讲V方向的尺寸加大了管12a两根部分,翅片12b的V方向尺寸加大了数mm左右。另外,由于近年来降低热交换器本体的重量、提高从管12a向翅片12b的散热效率等的理由而在使用将壁厚减薄到0.3mm以下的管12a时特别能发挥这些效果。
(2)由于将嵌件14和管12a分别单个地固定在水箱11、13上,所以能不漏出冷却水地固定嵌件14和管12a及水箱11、13。
但是,在将被一体化的嵌件14和管12a的端部插入水箱11、13的孔中并以锡焊、溶焊固定时,有时从嵌件14和管12a的接合面会漏出水箱11、13内的冷却水。
但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嵌件14和管12a分别单个地被固定在水箱11、13上,所以不存在有泄漏冷却水可能性的接合面。因此,可以容易地将不漏冷却水的嵌件14固定在水箱11、13上。
(3)由于将嵌件14形成抗弯曲力及扭曲力的2段冲深形状(参照图4A)的截面形状,并将凸起部14b固定在管12a的扁平面上,所以能提高芯部12的增强能力。另外,所谓抗弯曲力及扭曲力强,是与截面惯性矩大的同义。
(4)由于在接触并固定了管12a的嵌件14凸起部14b上覆盖了离子化倾向比管大的材料的金属包层,所以能提高管12a的耐腐蚀性。
但是,当管12a被腐蚀并开了孔时当然会漏出冷却水。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在嵌件14的凸起部14b侧面上,覆盖了比作为管12a等材料的铝合金离子化倾向大的材料、例如钛、铜、或其合金等金属包层。因此,比管12a材料离子化倾向大的材料先被腐蚀,可以防止管12a的腐蚀,换言之可以提高管12a的耐腐蚀性。
(第2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散热器,其结构与第1实施例基本相同,但嵌件14的形状不同。第1实施例的嵌件14自图3的D点靠芯部中央侧,具有相同的截面(参照图4A)。
但是,本实施例的嵌件14,从流入冷却风的方向(图5纸面垂直方向)所视,被形成为具有嵌件14和管12a接触并固定的固定部(图5、图6的ON部)与嵌件14和管12a离开的空间部(图5、图6的OFF部)。
在固定部ON,具有图4A所示的2段冲深截面,另一方面,在空间部OFF,具有图7所示的凹字截面。并且,沿管12a的长度方向L交替形成该固定部ON和空间部OFF。
这样,由于在例如用锡焊固定嵌件14和管12a时,焊锡集中在嵌件14和管12a接触的固定部ON,所以能更可靠地固定嵌件14和管12a。
另外,由于冷却风通过空间部OFF,所以能促进流动于与嵌件14固定为一体管12a内的冷却水的散热。因此,可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发挥第1实施例所述的作用效果(1)~(4)。
(第3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图8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F部的放大立体图,图10是图9的G箭头的向视图。另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或相等部分使用了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流入口11a、水箱11、13、流出口13a、管12a、翅片12b,是铝合金制品,本实施例用尼龙等树脂制造水箱11、13的一部分、及流入口11a和流出口13a。
如图8、图9所示,流入侧水箱11,由一面开口的略呈方柱形状的水箱本体111、堵塞水箱本体111开口部的板状芯板112构成。水箱本体111由树脂材料构成,并与流入口11a一体成形。芯板112由铝合金形成。
并且,水箱本体111和芯板112,是将芯板112的边缘部敛缝而被一体化。另外,在水箱本体111和芯板112之间,安装了密封用O型圈(未图示)。
在芯板112上,形成了嵌合管12a的孔(未图示),管12a的一端与该孔嵌合。另外,在芯板112上,形成了用于铆接固定嵌件14的凸起片112a。
另外,流出侧水箱13,与流入侧水箱11的结构相同,由水箱本体131、芯板132、O型圈(未图示)构成,并在芯板132上形成有凸起片132a。
嵌件14,是用铝合金制板材经冲压加工而成,如图10所示,与嵌件14的长度方向(与管12a的长度方向L相同的方向)垂直的截面,被形成为具有平坦底面部14a及开口部的凹字形状。
此时,嵌件14上的空气流动方向的长度Li、与管12a上的空气流动方向的长度Lt大致相同,并将嵌件14的底面部14a与管12a的扁平面用锡焊、焊接等接合,以充分确保嵌件14和管12a的接触面积。
因此,能在管12a上的空气流动方向长度Lt的1/2以上的范围、理想的是在长度Lt的2/3以上的范围,使管12a的扁平面与嵌件14的底面部14a接触。
如图8、图9所示,在底面部14a上,形成有贯通底面部14a的孔14c。该孔14a,以在嵌件14的长度方向长的长孔形状,沿嵌件14的长度方向形成了多个。
在嵌件14长度方向两端,形成有从底面部14a延伸并被弯曲成L字状的安装片14d。更详细的是,该安装片14d,从底面部14a在向管12a的相反侧(管重叠方向V外侧)延伸后,与管长度方向L平行且朝水箱11、13侧延伸。
并且,将芯板112、132的凸起片112a、132a铆接,并将安装片14d夹持于芯板112、132的本体部分与凸起片112a、132a之间。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用树脂制成水箱11、13的一部分、流入口11a及流出口13a,所以能实现散热器的轻量化或降低成本。
另外,由于能在管12a上的空气流动方向长度Lt的1/2以上的范围使管12a的扁平面与嵌件14的底面部14a接触,所以比第1、及第2实施例的散热器增加了嵌件14与管12a的接触面积,并且能可靠地向嵌件14传导管12a的热,能可靠地减小嵌件14与管12a的温差。
另外,能利用嵌件14防止因管内压力产生管12a的鼓胀或变形。
另外,比第1、及第2实施例的散热器减少了管12a上嵌件14侧的面的露出部,有利于管12a耐腐蚀性。
另外,由于具有抗弯曲力及扭曲力的截面形状的嵌件14增强了水箱11、13和芯部12,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芯部12增强能力。
另外,由于在嵌件14上设有孔14c,所以在利用锡焊固定嵌件14和管12a时,嵌件14和管12a接触的部位(无孔14c的部位)集中了焊锡,所以能更牢靠地固定嵌件14和管12a。另外,可以从孔14c确认锡焊状况。
另外,由于将嵌件14和管12a分别单个地固定在水箱11、13上,所以能不漏出冷却水地固定嵌件14和管12a及水箱11、13。
(第4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图11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散热器主要部分(相当于图8的F部部分)的立体图。另外,与第3实施例相同或相等部分使用了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1所示,在嵌件14的长度方向两端,形成有从底面部14a延伸的安装片14d。更详细的是,该安装片14d,从底面部14a在管12a相反侧(管重叠方向V外侧)且向水箱11、13倾斜并延伸。
在芯板112上,形成有嵌合了安装片14d的孔(未图示),在该孔中嵌合了安装片14d的端部。因此,嵌合了安装片14d的孔,与嵌合了管12a的孔分开,被独立形成。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流出侧水箱13的芯板132上,也形成有嵌合了安装片14d的孔(未图示),并在该孔中嵌合了安装片14d的端部。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将嵌件14和管12a分别单个地固定在水箱11、13上,所以能不漏出冷却水地固定嵌件14和管12a及水箱11、13。
(第5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图12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散热器主要部分(相当于图8的F部部分)的立体图。另外,与第3、第4实施例相同或相等部分使用了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4实施例中,是将嵌件14和管12a分别固定在形成于芯板112、132的各个孔中,但也可以如图12所示,将嵌件14的端部和管12a的端部插入芯板112、132的一个孔中并利用锡焊、焊接等固定。
(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热交换器的实例,是使从发热源获取热的冷却水散热的散热器10,但热交换器也可以是利用热交换将气相制冷剂冷凝为液相制冷剂的冷凝器。另外,即使是利用在热交换器上的热交换将液相制冷剂蒸发为气相制冷剂的蒸发器,当然也能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出示的是利用锡焊、焊接等固定嵌件14和管12a的实例,但只要将嵌件14和管12a接触就可以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出示的是在管12a的两端配置水箱11、13的实例,但也可以将管配置成U字状,流体从一个水箱流出、流入。此时,当然要在水箱内分割成流出空间和流入空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的是在嵌件14与管12a的固定面(凸起部14b)上覆盖比作为管12a材料的离子化倾向大的金属包层的实例,但也可以将材料覆盖在与管12a的相反侧、即嵌件14的底面部14a侧。另外,也可以将用离子化倾向大的材料形成独立的零件(例如板材)与嵌件14固定成一体。
另外,嵌件14本身也可以用离子化倾向大的材料形成。另外,也可以在嵌件14材料中按一定比例混入离子化倾向大的材料,设为腐蚀离子化倾向大的材料多(含量高)的部分。
另外,在第3~第5实施例中,在嵌件14底面部14a上形成了孔14c,但也可以不在底面部14a上形成孔14c。此时,更增加了嵌件14与管12a的接触面积。

Claims (11)

1.一种热交换器,设有:
芯部(12),其具有第1流体流动于内部且被重叠配置的多根管(12a)、及被配置于所述多根管(12a)之间并促进所述第1流体与在所述管(12a)之间流入的第2流体热交换的翅片(12b);
被配置于所述管(12a)的端部且与所述多根管(12a)连通的水箱(11、13);
被固定在所述水箱(11、13)上且对所述水箱(11、13)及所述芯部(12)周围增加强度的增强部件(14),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根管(12a)当中,将被配置在重叠方向(V)最外侧的管(12a)、及所述增强部件(14)以接触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部件(14),与所述芯部(12)的所述管(12a)被固定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将增强部件(14)和管(12a)分别分开地固定在水箱(11、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部件(14),其与所述增强部件(14)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被形成为具有底面部(14a)和开口部的凹字形状,
并且,在所述凹字形状的底面(14a)上,形成朝所述增强部件(14)外方凸出的凸起部(14b),
所述凸起部(14b)与所述管(12a)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强部件(14)和所述管(12a)被固定为一体的状态下,从所述第2流体流入所述管(12a)之间的方向(W)所见,形成有具有所述增强部件(14)与所述管(12a)相接触的固定部(ON)、及与所述管(12a)离开的空间部(OFF)。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部件(14)的至少一部分,由比所述管(12a)离子化倾向大的材料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强部件(14)上固定有用比所述管(12a)离子化倾向大的材料形成的牺牲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12a)的壁厚为0.3m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12a)的所述第2流体流动方向的长度(Lt)的1/2以上范围内,所述管(12a)与所述增强部件(14)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部件(14),其与所述增强部件(14)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被形成为具有底面部(14a)和开口部的凹字形状,
所述底面部(14a)与所述管(12a)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强部件(14)的底面部(14a),形成有贯通所述底面部(14a)的孔(14c)。
CNB2005100626815A 2004-04-05 2005-04-05 热交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6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11060 2004-04-05
JP2004111060 2004-04-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0768A true CN1680768A (zh) 2005-10-12
CN100371671C CN100371671C (zh) 2008-02-27

Family

ID=35067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268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671C (zh) 2004-04-05 2005-04-05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30089A1 (zh)
CN (1) CN100371671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5318C (zh) * 2005-12-09 2010-01-27 株式会社电装 换热器
CN102207357A (zh) * 2010-03-31 2011-10-05 法雷奥自动系统公司 改进的热交换器
CN102312716A (zh) * 2010-07-08 2012-01-11 上海德朗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夹紧条的散热器
CN106449558A (zh) * 2016-09-10 2017-02-22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排结构
CN106662407A (zh) * 2014-04-22 2017-05-10 泰坦X引擎冷却控股公司 包括管芯的热交换器
CN107701290A (zh) * 2016-08-08 2018-02-16 卡特彼勒公司 作业机械热交换器
CN112160829A (zh) * 2020-10-16 2021-01-01 宁波伯希尔汽配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水箱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95853B2 (en) * 2004-10-01 2008-07-0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GB2507495B (en) 2012-10-30 2018-07-25 Denso Marston Ltd A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JP5953323B2 (ja) * 2014-02-14 2016-07-20 株式会社ティラド 熱交換器
US10514210B2 (en) * 2014-12-31 2019-12-24 Ingersoll-Rand Company Fin-tube heat exchanger
KR102228024B1 (ko) 2015-04-15 2021-03-16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응축기
US9897386B2 (en) 2015-08-10 2018-02-20 Indmar Products Company Inc. Marine engine heat exchanger
DE102018221487A1 (de) * 2018-12-12 2020-06-18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Wärmeübertra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zugehöriges Herstellungsverfahr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96562A (en) * 1967-02-17 1970-07-01 Hitachi Ltd Welded Assembly of a Tube and a Tube Sheet
FR2224727B1 (zh) * 1973-04-04 1975-08-22 Chausson Usines Sa
US4252182A (en) * 1979-03-20 1981-02-24 Ecolaire Incorporated Tube sheet shield
JP2929669B2 (ja) * 1990-06-20 1999-08-0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熱交換装置
US5014771A (en) * 1990-09-17 1991-05-1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core reinforcement
JP2968063B2 (ja) * 1991-02-20 1999-10-25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2537507Y2 (ja) * 1991-03-08 1997-06-04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US5197538A (en) * 1991-04-22 1993-03-30 Zexel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having fluid coupled primary heat exchanger unit and auxiliary heat exchanger unit
JPH05157484A (ja) * 1991-12-04 1993-06-22 Nippondenso Co Ltd 熱交換器
JPH0765868B2 (ja) * 1992-01-10 1995-07-19 カル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製熱交換器コアの製造方法
US5289872A (en) * 1993-05-21 1994-03-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acrificial brackets for aluminum heat exchanger
AU679783B2 (en) * 1993-09-16 1997-07-10 Nippondenso Co. Ltd. Aluminum heat exchanger
US5447192A (en) * 1994-07-12 1995-09-05 Behr Heat Transfer Systems, Inc.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with reinforcem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JPH1183373A (ja) * 1997-09-01 1999-03-26 Zexel Corp 熱交換器
JP3879296B2 (ja) * 1999-01-19 2007-02-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4379967B2 (ja) * 1999-03-30 2009-12-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複式熱交換器
JP4078766B2 (ja) * 1999-08-20 2008-04-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4482991B2 (ja) * 1999-12-14 2010-06-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複式熱交換器
GB2361301B (en) * 2000-03-16 2003-10-08 Denso Corp Self clamping groove in a seamed tube
JP2002081884A (ja) * 2000-09-07 2002-03-22 Denso Corp 熱交換器の取付構造
ITTO20010629A1 (it) * 2001-06-29 2002-12-29 Magneti Marelli Climat Srl Condensatore per impianti di condizionamento d'aria di veicoli.
JP2003202198A (ja) * 2002-01-08 2003-07-18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CN2559798Y (zh) * 2002-08-16 2003-07-09 南宁八菱散热器有限公司 车用散热器
JP4062028B2 (ja) * 2002-09-19 2008-03-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及びシュラウドの組み付け構造
JP2004293982A (ja) * 2003-03-27 2004-10-21 Calsonic Kansei Corp 熱交換器のコア部構造
JP2005106431A (ja) * 2003-10-01 2005-04-21 Denso Corp 熱交換器モジュール
US7207378B2 (en) * 2005-03-24 2007-04-2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eat exchanger design based on partial stain energy density ratio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5318C (zh) * 2005-12-09 2010-01-27 株式会社电装 换热器
CN102207357A (zh) * 2010-03-31 2011-10-05 法雷奥自动系统公司 改进的热交换器
CN102312716A (zh) * 2010-07-08 2012-01-11 上海德朗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夹紧条的散热器
CN106662407A (zh) * 2014-04-22 2017-05-10 泰坦X引擎冷却控股公司 包括管芯的热交换器
CN107701290A (zh) * 2016-08-08 2018-02-16 卡特彼勒公司 作业机械热交换器
CN107701290B (zh) * 2016-08-08 2021-07-06 卡特彼勒公司 作业机械热交换器
CN106449558A (zh) * 2016-09-10 2017-02-22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排结构
CN106449558B (zh) * 2016-09-10 2018-12-25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排结构
CN112160829A (zh) * 2020-10-16 2021-01-01 宁波伯希尔汽配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水箱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71671C (zh) 2008-02-27
US20050230089A1 (en) 2005-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80768A (zh) 热交换器
FR2873433A1 (fr) Ailette d'agitation de fluid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elle-ci et tube d'echangeur de chaleur, et echangeur de chaleur ou appareil de refroidissement de gaz du type a echange de chaleur dote, a l'interieur, de l'ailette
CN100347510C (zh) 板式热交换器
CN1174213C (zh) 板型换热器
CN1099557C (zh) 用于空气调节器的冷却组件
CN101061362A (zh) 具有内部翅片的汽车换热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4445566B2 (ja) 熱交換器
CN1818529A (zh)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制造方法和热交换器用板状散热片
CN1668887A (zh) 整体式热交换器
CN1831460A (zh) 热交换器外壳结构
US20060086491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813506A (zh) 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CN1483135A (zh) 层状热交换器
KR20140001920A (ko) 잠열 열교환기 및 급탕 장치
CN1991288A (zh) 一体式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
CN1910408A (zh) 用于锅炉和热水供应系统的通用热交换器
JP2006038304A5 (zh)
CN1545607A (zh) 传热管以及装有这种传热管的换热器
CN1977139A (zh) 换热器,中间换热器,制冷循环
CN1977141A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661319A (zh) 热交换器
CN101061365A (zh) 叠层式热交换器
CN1084962A (zh) 叠层型热交换器
CN1149380C (zh) 热交换器
CN1884960A (zh) 油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Guangzhou Denso Co., Ltd.

Assignor: Denso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099000022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late heat exchanger for fluids of different flow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51012

Record date: 201005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