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7256A -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像承载体单元和辊单元的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像承载体单元和辊单元的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7256A
CN1677256A CN200510058875.8A CN200510058875A CN1677256A CN 1677256 A CN1677256 A CN 1677256A CN 200510058875 A CN200510058875 A CN 200510058875A CN 1677256 A CN1677256 A CN 1677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pporting body
roller
unit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588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7256B (zh
Inventor
铃木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677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7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77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72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9Cartridge holders, e.g. intermediate frames for placing cartridge parts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的框体、像承载体单元、辊单元及第1像承载体支承部件,该像承载体单元具有框体和第2像承载体支承部件,该辊单元具有框体、第1辊支承部件、第2辊支承部件、第1辊单元定位部件,具有与设置在上述像承载体单元的上述框体的上述规定的位置上的部件接触的第2辊单元定位部件。由此,可以提高辊相对于像承载体的位置精度,可以抑制产生图像不良。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像承载体单元 和辊单元的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辊单元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定位,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设置有旋转的像承载体的像承载体单元和配置了与垂直于像承载体旋转方向的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的辊的辊单元。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维护性,常常将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部件单元化。
在日本特开2004-53819号公报中公开了部件被单元化了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
在日本特开2004-53819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使像承载体单元容易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装卸,使可装卸的方向为与垂直于像承载体的旋转轴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
以前,在具有上述那样的能装卸的像承载体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像承载体单元A、辊单元5的定位方法,使用图6所示的方法。
对于像承载体单元A,为了能沿垂直于像承载体的旋转轴的方向(图中箭头X方向)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装卸像承载体单元A,在图中箭头X方向上,将像承载体4的轴45的一方(板101侧)端部侧的被支承部48d相对于像承载体单元A的板81定位。
与此相对,在图中箭头X方向上,为了确定像承载体4的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内的位置,将像承载体4的轴45的另一方(板102侧)端部侧的被支承部49d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的板102定位。
另外,以如下方式定位配置辊51的辊单元5,即,在板101侧,辊单元B的定位部件57,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的板101上的部件87接触,而在板102侧,辊单元B的定位部件58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的板102上的部件103接触,使得辊51的轴51a′与像承载体4的轴45间的距离成为所希望的距离。
可是,当采用上述的方法定位辊单元时,板101侧的辊相对于像承载体的位置精度,比板102侧的辊相对于像承载体的位置精度差,板102侧的像承载体与辊间的距离不能成为所希望的距离,从而产生了不良的图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大致垂直于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方向上能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框体装卸的像承载体单元和在大致垂直于像承载体方向的方向上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的辊的辊单元,该图像形成装置能提高辊对像承载体的位置精度,能抑制不良图像的产生。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的框体;像承载体单元,该像承载体单元设有向规定方向旋转的像承载体,可从大致与上述像承载体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上述像承载体的第1端部侧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的框体能装卸;辊单元,该辊单元设置有与上述像承载体的旋转轴大致平行地设置的辊;第2像承载体支承部件,该第2像承载体支承部件支承上述像承载体的第2被支承部,并将上述像承载体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的框体的规定位置定位,上述像承载体的第2被支承部位于与上述像承载体的旋转轴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的上述像承载体的第2端部侧,
上述像承载体单元,包括:像承载体单元的框体;第1像承载体支承部件,该第1像承载体支承部件支承位于上述像承载体的第1端部侧的上述像承载体的第1被支承部,并将上述像承载体相对于上述像承载体单元的框体的规定位置定位,
上述辊单元,包括:第1辊支承部件,该第1辊支承部件支承位于上述像承载体的第1端部侧的上述辊的第1被支承部,并将上述辊相对于上述辊单元定位;第2辊支承部件,该第2辊支承部件支承位于上述像承载体的第2端部侧的上述辊的第2被支承部,并将上述辊相对于上述辊单元定位;第2辊单元定位部件,该第2辊单元定位部件设置在上述像承载体的上述第2端部侧,与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的上述框体的上述规定位置上的部件接触;第1辊单元定位部件,该第1辊单元定位部件设置在上述像承载体的上述第1端部侧,与设置在上述像承载体单元的上述框体的上述规定位置上的部件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正视图。
图2A是表示用于实施例1中的中间转印带的定位的结构纵向剖面图,和从下方看定位中间转印带的孔的图。。
图2B是表示在图2A的构造中将辊单元从像承载体脱离开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正视剖面图。
图4是表示用于实施例2的第1图像形成站的中间转印带的定位的结构的纵向剖面图,和从下方看定位中间转印带的孔的图。
图5是表示用于实施例2的第4图像形成站的中间转印带的定位的结构的纵向剖面图,和从下方看定位中间转印带的孔的图。
图6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辊单元的定位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A所示,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感光鼓4(像承载体)的端部452(第1端部)侧,将设置在中间转印装置5(辊单元)上的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7(第2辊支承部件)与设置在像承载体单元A上的部件85接触来进行定位,解决了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在图6所示的原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板101侧,辊部件51相对于像承载体4的位置精度差的原因如下。
即,在板102侧,像承载体4及辊单元5都被相对于板102定位。
另一方面。在板101侧,像承载体4被相对于像承载体单元A的板81定位,而且,辊单元5被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的板101定位。
在此,像承载体4和辊单元5分别相对于不同的板进行定位。这时,辊51相对于像承载体4的的位置精度受像承载体单元A的板101和辊单元的板81的接合的影响。板101和板81因突起部81a′的缘故,板101侧辊51d相对于像承载体4的的位置精度低于板102侧。
而且,辊51的轴51a′相对于像承载体4的轴45的距离不成为所希望的距离,从而产生不良图像。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板101侧,即,在感光鼓4的端部452侧,中间转印装置5的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7与设置在板81(像承载体单元的规定的板)上的部件85接触,该板81设有支承感光鼓4的端部452侧的被支承部47(辊的第1被支承部)的前鼓支承部件85b′(第1像承载体支承部件)这样,即使在板101侧也可以相对于共同的位置(在此,是板81)定位感光鼓4和中间转印装置5,从而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下面叙述本发明的详细情况。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的部分是相同的结构或者起相同作用的部分,在此,适当地省略了对它们的重复说明。
<实施例1>
图1表示可以使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使用中间转印体的4色全色图像形成装置,该图是表示其概略结构的纵剖面。
参照图1,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
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上,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以下简单地称为「装置主体」)1的上侧开始依次设置原稿输送部11、图像读取部(读取部)9、图像形成部8、供给输送部12。
上述的原稿输送部11是把成为读取对象的原稿D输入到原稿台玻璃9b上,把读取后的原稿从原稿台玻璃9b上运出的部件。
图像读取部9具有放置原稿器的原稿台玻璃9b、照射原稿台的光源9c、再次反射来自原稿D的反射光的多个反射镜9d、将反射光成像的透镜9e、把来自透镜的入射光变换成电气信号的CCD9a等。来自CCD9a的电气信号,由图像处理部(未图示)进行各种处理后,输入到图像存储器9f。
上述的图像形成部8,具有作为像承载体的鼓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下面称「感光鼓」)4。由装置主体1以使感光鼓4可向箭头R4方向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感光鼓4。在感光鼓4的周围沿其旋转方向大致依次设置使感光鼓4表面均匀带电的一次带电器7、根据来自上述图像存储器9f的图像信号对带电后的感光鼓4表面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激光曝光光学系统10、使调色剂在该静电潜像上而显影成调色剂像的显影装置3、转印感光鼓4上的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装置5、清扫感光鼓4表面的感光体清洁器6。
这时,板102及板101是构成装置主体的框体、
另外,感光鼓4、一次带电器7、感光体清洁器6被单元化,构成像承载体单元A。
其中的中间转印装置(辊单元)5,具有架设在多个辊上的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体)56、架设该中间转印带56的多个辊、支承这些辊的中间转印框60(保持部件:参照图2),由它们构成中间转印体单元。这些辊中的一次转印辊(辊)51把中间转印带56从其背面侧推压在感光鼓4上。由此,在感光鼓4和中间转印带56之间形成一次转印部。在感光鼓4上依次形成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在该一次转印部中依次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6上并在中间转印带56上重合。多个辊中的二次转印相对辊52从其中间转印带56的背面侧把中间转印带56压靠在二次转印辊53上。由此,在二次转印辊53和中间转印带56之间形成二次转印部。中间转印带56上的多色的调色剂像,在该二次转印中集中二次转印在记录材料上。
另外,在图像形成部8上配置加热、加压在二次转印部中转印的调色剂像而将其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的定影装置14。
上述的供给输送部12具有收容记录材料P的供纸盒17、导向供给输送的记录材料P的供给输送路13、把记录材料P在规定的时刻供给到二次转印部(后述)的校准辊74、输送二次转印后的记录材料P的输送带75、排出定影后的记录材料P的排纸辊21、堆积排出的记录材料P的排纸盘15、切换定影后的记录材料P的输送路的挡板22、在记录材料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时,引导用挡板22切换的记录材料P的再供给输送路18、然后用于手动供给记录材料P的手动供纸盘23等。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
感光鼓4由驱动机构(未图示)以规定的处理速度向R4方向驱动旋转。感光鼓4的表面由一次带电器7均匀地带电成规定的极性·电位。
带电后的感光鼓4表面由激光曝光光学系统10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激光曝光光学系统10根据来自上述的图像存储器9f的图像信号,从激光输出部发出激光。该激光经由多面反射镜、反射镜等曝光扫描带电后的感光鼓4表面。由此,在感光鼓4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在感光鼓4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3显影。显影装置3具有自由旋转的转子3a和搭载在该转子上的4色的显影器、即黄(Y)、品红(M)、青(C)、黑(K)显影器3Y、3M、3C、3K,供显影的显影器借助转子3a的旋转而配置在与感光鼓4相对的显影位置上。感光鼓4上的静电潜像由配置在显影位置上的颜色的显影器(例如黄色的显影器3Y)附着调色剂而显影成调色剂像。
这样,在感光鼓4上形成的黄色的调色剂像,在一次转印部中由一次转印辊51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6上。
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后的感光鼓4,由感光体清扫机6去除残存在其表面上的调色剂(残留调色剂),再由前曝光灯(未图示)除电后,供下一个颜色的图像形成用。
对黄色以外的其余的3个颜色也进行上述的带电、曝光、显影、一次转印、清洁等各图像形成工序。由此,在中间转印带56上转印4色调色剂像并使这些调色剂像相重合。
中间转印带56上的4色的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部中被转印在记录材料P上。记录材料P从供纸盒17或者手动供纸盘23供纸,由校准辊74调整同步后供给二次转印部。在供给的记录材料P上由二次转印辊53集中二次转印中间转印带56上的4色的调色剂像。
二次转印后的记录材料P由输送带75输送给定影装置14,在此被加热·加压而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纸P表面上。调色剂像定影后的记录材料P被排出到排纸盘15上。由此,结束了对一张记录材料P的4色全色的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P的双面上进行图像形成时,调色剂像定影后的记录材料P,暂时被导入再送给路18,从这里再次供给到图像形成部并与上述同样地在记录材料P的背面上进行图像形成。
下面,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中间转印装置51对感光鼓4的定位进行详细叙述。
图2A表示通过感光鼓4的鼓轴和二次转印辊53的轴的剖面。图2A中的右侧与装置的主体1的前侧对应,图2A中的左侧与装置的主体1的后侧对应。
另外,图2A中的上侧、下侧分别与装置的主体1的上侧、下侧对应。
如图2A所示,感光鼓4具有圆筒状的圆筒部41、固定该圆筒部41的前侧端部上的前法兰部42、固定在该圆筒部41的后侧端部上的后法兰部43、在前后方向上贯通这些前·后法兰42、43的中心的凸起部42a′、43′的鼓轴45。
在鼓轴45的前侧的端部452(像承载体的第2端部)上用螺钉固定卡合部件46,由该卡合部件46卡合鼓轴45和前法兰部42。前法兰部42的凸起部42a′由保持在板81(像承载体单元的规定的板)上的轴承85b′(第2像承载体支承部件)自由旋转地支承。
轴承85b′支承位于鼓轴45的前侧的端部452侧的被支承部47(像承载体的第2被支承部)。
该前鼓支承部件85(设置在像承载体的规定的板上的部件)被固定在鼓配套部件(像承载体单元)的前侧板81上,该鼓配套部件前侧板81通过突起部81a′固定在主体前侧板101上。
另外,后法兰部43的凸起部43a′由保持在后鼓支承部件86上的轴承86b可旋转自由地支承。该后鼓支承部件86固定在鼓配套部件后侧板82上。
在轴承86b的离其很近的后方配置保持在主体后侧板(框体的规定的板)102上的另一个轴承(第2像承载体支承部件)102b,该轴承102b直接旋转自由地支承鼓轴45。
轴承102b′支承位于鼓轴45的后侧的端部541(像承载体的第2端部)侧的被支承部48(像承载体的第2被支承部)。
在鼓轴45上,在轴承102b′的后方离其很近的位置固定用于传递驱动力的驱动齿轮104。在主体后侧板102上固定后侧的主体定位部件103。在该主体定位部件(设置在框体的规定的板上的部件)103及上述的前鼓支承部件85(设置在像承载体单元的规定的板上的部件)上,分别在下部设有定位孔103′、定位长孔85a′。表示在图2A下侧的图是从下方看该定位孔103a′、定位长孔85a′的图。
上述感光鼓4为了减小用前·后法兰部42、43的凸起部42a′、43a′支承鼓轴45时的圆筒部41的总振摆,在把前·后法兰部42、43结合在圆筒部41上之后,以圆筒部41为基准切削凸起部42a′、43a′的外周面。由此,可以把组装后的感光鼓4的周面总跳动抑制到≤30μm。
中间转印带56的位置由作为与感光鼓4的接点的一次转印辊51的位置决定,如图2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经一次转印辊51、二次转印对向辊52等支承中间转印带56的支承部件的中间转印体框60(参照图2)上的前侧的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7(第1辊单元定位部件)及后侧的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8(第2辊单元定位部件)也成为一次转印辊51的轴51a′的轴支承部。
这时,一次转印辊51的轴51a′的感光鼓4的端部452侧的被支承部512a′(第1辊被支承部),由设置在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7的附近的轴承70(第1辊支承部件)支承。
另外,一次转印辊51的轴51a的感光鼓4的端部451侧的被支承部51a′(第2辊被支承部),由设置在前侧的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8的附近的轴承71(第2辊支承部件)支承。
因此,容易确保中间转印带56相对于感光鼓4的位置精度。由于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7的定位销57a′,不是配合在主体前侧板101上,而是直接配合在前鼓支承部件85的定位长孔85a′上,所以感光鼓4和中间转印带56的位置精度变高。
即,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7(第1辊单元定位部件)与设置在像承载体单元A的板81(像承载体单元的规定的板)上的部件85(设在像承载体单元的规定板上的部件)接触。
另外,也设在像承载体单元A的板81上的部件85接触。
另一方面,在后侧,后侧的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8的定位销58a′,不是与后鼓支承部件86配合,而是与固定在主体后侧板102上的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103(设置在框体的规定的板上的部件)的定位孔103a′配合。为了简单地得到感光鼓4和中间转印带56的位置精度,可以使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8的定位销58a′配合在后鼓支承部件86上,鼓轴45被由主体后侧板102支承的被支承部48和由前侧鼓支承部件58支承的被支承部47这2点稳定支承。在其它的位置上,当由于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8的碰撞而施加了径向的负荷时,使鼓轴45的旋转产生变动,从而成为产生套色不准、带状浓度不均等图像不良的原因。
为此,如上述那样,在后侧,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8的定位销58a′与固定在主体后侧板102上的主体定位部件103配合。后侧是构成装置的主体1的主体框体的基准面,由于与直接和支承鼓轴45的轴承102b配合的主体定位部件103核对,所以,对于鼓轴45得到大约±50μm的所希望的精度是没有问题的。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用贯通感光鼓4内的鼓轴45传递感光鼓4的驱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体的定位方法,感光鼓4的具有驱动源的后侧,由固定在作为装置的主体1的基准面即后侧板102上的主体定位部件103定位,感光鼓4的前侧由想要得到位置精度的前鼓支承部件85直接定位的方法,可以说是发挥装置整体的性能的最好的方法。
即,在设置于框体的板102上的部件103(设置在框体的规定的板上的部件)上接触后侧的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8。
另外,设置在框体的板102上的部件103也与轴承103′结合。
图2B表示,在侧板102侧,定位销58a′相对于定位孔103a′配合,在侧板101侧,定位销57a′相对于定位长孔85a′配合的状态。如图2B所示,辊单元5可在箭头5Y方向、即与像承载体4的旋转轴平行的上移动,可相对于像承载单元A接离。从像承载单元A向箭头5Y方向离开的辊单元5还可以向箭头5X方向、即与像承载体4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移动。而且,辊单元5可自侧板101侧沿箭头5X方向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装卸。
再有,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满足了中间转印带56的更换等的维护容易性的状态下,不用调整工序就能得到感光鼓4和中间转印带56的位置精度,所以,可以用低成本实现高像质,同时可以实现低运行成本。
<实施例2>
参照图3说明实施例2。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面图。
上述的实施例1是在设有1个感光鼓的1鼓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上使用本发明的例子,本实施例2是在设有4个感光鼓的4鼓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上使用本发明的例子。在图3中,对于与图1同样的结构、作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基重复说明。
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分别形成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像的4个图像形成站,即,第1、第2、第3、第4图像形成站d、c、b、a,在各图像形成站上分别配置作为像承载体的感光鼓4d、4c、4b、4a。
感光鼓4a、4b、4c、4d(下面简称为「4a~4d」)由装置的主体1旋转自由地支承。在这些感光鼓4a~4d的周围分别配置一次带电器7a~7d、激光曝光光学系统10a~10d、显影装置3a~3d、感光体清洁器6a~6d。而且,在这些感光鼓4a~4d的下方配置中间转印装置5。
中间转印装置5具有:环状的中间转印带56;架设该中间转印带56的3根辊、即驱动辊54、从动辊55、二次转印相对辊52;把中间转印带56推压在感光鼓4a~4d上,同时把感光鼓4a~4d上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6上的一次转印辊51a~51d。在中间转印带56的外侧的与二次转印相对辊52对应的位置上配置把中间转印带56上的多色的调色剂像一次集中地二次转印在记录材料P上的二次转印辊53。
在激光曝光光学系统10a~10d中,来自图像读取部9的图像信号被暂时保存在图像存储器上后,由激光输出部变换成光信号,变换成光信号的激光经多面反射镜反射,再经过透镜及各反射镜照射(曝光)在感光鼓4a~4d表面上。
在由图像形成部8形成图像时,使感光鼓4a~4d旋转,由一次带电器7a~7d使用前曝光灯(未图示)除电后的感光鼓4a~4d均匀带电后对感光鼓照射激光,在感光鼓4a~4d上形成静电潜像。接着,由显影装置3a~3d显影感光鼓4a~4d上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4a~4d上形成以树脂和颜料为基体的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像)。从左侧的感光鼓4a~4d开始依次进行一次转印,使各感光鼓4a~4d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没有套色不准地重合在中间转印带56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56上4色的调色剂像被重合。这些调色剂像由中间转印带56向箭头方向的旋转,转向二次转印部。
记录材料P由供纸机构从供纸盒17a中一页一页地输送,由校准辊74修正记录材料P的斜行,在所希望的时刻输送给二次转印辊53和中间转印带56之间的二次转印部。
转印调色剂像后的记录材料P被输送给定影装置14,在那里被加热·加压而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P表面上。定影调色剂像后的记录材料P由排纸辊21排出到排纸盘15上。由此,结束了对记录材料P的4色全色的图像形成。转印调色剂像后的中间转印带56由带清洁器59去除在其表面上残存的调色剂(残存调色剂)后,供下面的二次转印用。
在此,参照图4、图5,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中间转印带56的相对于感光鼓4a~4d的定位进行详细说明。
图4和图5表示分别通过图像形成站d、a中的感光鼓4d、4a的鼓轴和二次转印辊51d、51a的轴的剖面。在这些图中,右侧与装置的主体1的前侧对应,左侧与装置的主体1的后侧对应。这些图中的上侧、下侧分别与装置的主体1的上侧、下侧对应。
这些图中的附图标记101表示主体前侧板,附图标记102表示主体后侧板;附图标记81a、81d表示第4、第1图像形成站a、d的鼓配套件前侧板,附图标记82a、82d表示第4、第1图像形成站a、d的鼓配套件后侧板,附图标记45a、45d表示第4、第1图像形成站a、d的鼓轴,附图标记46a、46d表示第4第1图像形成站a、d的卡合部件,附图标记85a,85d表示第4、第1图形形成站a、d的前鼓支承部件、符号86a,86d表示第4、第1图像形成站a、d的后鼓支承部件、附图标记103a、103d表示主体定位部件、附图标记57a、57d表示前侧的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附图标记58a、58d表示后侧的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
中间转印体框60的定位,其中的一点定位是通过在第1图像形成站d(图4)的里侧,在主体后侧板102上的主体定位部件103d的定位孔103a中配合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8d的定位销58da来确定,其另一点的定位,通过在第4图像形成站a(图5)的里侧,在主体后侧板102上的主体定位部件103a的定位孔103aa中配合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8a的定位销58aa来决定。在前侧,通过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7d、57a与前鼓支承部件85d、85a接触限制高度方向位置。
在实施例2中,也与实施例1同样,中间转印带56的位置,由不作为与感光鼓4a~4d的接点的一次转印辊51a~51d的位置决定,由于中间转印体框上的中间转印体定位部件57d,57a也成为一次转印辊51a,51d的轴支承部,所以容易得到中间转印带56相对于感光鼓41a~41d的位置精度。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例,作为用贯通感光鼓4a~4d内的鼓轴45a~45d传递感光鼓4a~4d的驱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体的定位方法,具有鼓的驱动源的后侧由作为装置部件定位,前侧由希望产生位置精度的前鼓支承部件85a,85d直接定位的方法,可以说在发挥装置整体的性能上是个好方法。
再有,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满足了中间转印带56的更换等的容易维护性的状态下,不用调整工序就能得到多个感光鼓4和中间转印带56的位置精度,所以可以使图像形成装置以低成本实现高像质,同时可以实现其和低运行成本。

Claims (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的框体;
像承载体单元,该像承载体单元设有向规定方向旋转的像承载体,  可从大致与上述像承载体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的上述像承载体的第1端部侧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的框体装卸;
辊单元,该辊单元设置有与上述像承载体的旋转轴大致平行地设置的辊;
第2像承载体支承部件,该第2像承载体支承部件支承上述像承载体的第2被支承部,并将上述像承载体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的框体的规定位置定位,上述像承载体的第2被支承部位于与上述像承载体的旋转轴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的上述像承载体的第2端部侧,
上述像承载体单元,包括:
像承载体单元的框体;
第1像承载体支承部件,该第1像承载体支承部件支承位于上述像承载体的第1端部侧的上述像承载体的第1被支承部,并将上述像承载体相对于上述像承载体单元的框体的规定位置定位,
上述辊单元,包括:
第1辊支承部件,该第1辊支承部件支承位于上述像承载体的第1端部侧的上述辊的第1被支承部,并将上述辊相对于上述辊单元定位;
第2辊支承部件,该第2辊支承部件支承位于上述像承载体的第2端部侧的上述辊的第2被支承部,并将上述辊相对于上述辊单元定位;
第2辊单元定位部件,该第2辊单元定位部件设置在上述像承载体的上述第2端部侧,与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的上述框体的上述规定位置上的部件接触;
第1辊单元定位部件,该第1辊单元定位部件设置在上述像承载体的上述第1端部侧,与设置在上述像承载体单元的上述框体的上述规定位置上的部件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的上述框体的上述规定位置上的上述部件与上述第2像承载体支承部件接触,或者设置在上述像承载体单元的上述框体的上述规定位置上的上述部件与上述第1像承载体支承部件接触。
CN200510058875.8A 2004-03-31 2005-03-30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像承载体单元和辊单元的配置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772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7680/2004 2004-03-31
JP2004107680A JP4579567B2 (ja) 2004-03-31 2004-03-31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7256A true CN1677256A (zh) 2005-10-05
CN1677256B CN1677256B (zh) 2012-03-07

Family

ID=35049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5887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77256B (zh) 2004-03-31 2005-03-30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像承载体单元和辊单元的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69115B2 (zh)
JP (1) JP4579567B2 (zh)
CN (1) CN167725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3239A (zh) * 2012-11-26 2015-07-29 夏普株式会社 单元集合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6353987A (zh) * 2015-07-13 2017-01-2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65490B2 (ja) * 2010-11-10 2015-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94039B2 (ja) * 2011-08-26 2015-10-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1493A (ja) * 1994-03-17 1995-10-1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510084B2 (ja) * 1997-06-09 2004-03-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複数の現像器を有する静電記録装置
JP4410319B2 (ja) * 1998-01-06 2010-02-0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679259B2 (ja) * 1998-04-09 2005-08-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支持構造体
JP3354487B2 (ja) * 1998-05-28 2002-1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51468A (ja) * 1999-08-06 2001-02-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33810A (ja) * 2001-05-09 2002-11-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879801B2 (en) * 2002-02-28 2005-04-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053819A (ja) 2002-07-18 2004-02-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710129B2 (ja) 2002-09-04 2005-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転写ユニッ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3239A (zh) * 2012-11-26 2015-07-29 夏普株式会社 单元集合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813239B (zh) * 2012-11-26 2020-03-24 夏普株式会社 单元集合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6353987A (zh) * 2015-07-13 2017-01-2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220483A1 (en) 2005-10-06
JP4579567B2 (ja) 2010-11-10
US7469115B2 (en) 2008-12-23
CN1677256B (zh) 2012-03-07
JP2005292479A (ja) 2005-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94323Y (zh) 成像装置
CN1648789A (zh) 可拆卸地装在电摄影成像设备上的装置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677279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928728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920701A (zh) 处理盒和具有该处理盒的成像装置
CN1928733A (zh) 成像设备
CN1311309C (zh) 成像装置
CN1576039A (zh) 纸页运送装置和图象形成装置以及图象读出装置
CN1758159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93268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859714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position determining member having a height that determines a distance between a focusing lens array and an image carrier
CN1866072A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920680A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677256A (zh)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像承载体单元和辊单元的配置方法
CN123691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794106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结构及框架的组装方法
EP093128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752796A (zh) 光束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30634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3943C (zh) 显影装置
CN103067642A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797228A (zh) 成像装置
CN1900835A (zh) 曝光装置
CN1885190A (zh) 成像装置
JP20010340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