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0879A - 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0879A
CN1670879A CNA2005100517517A CN200510051751A CN1670879A CN 1670879 A CN1670879 A CN 1670879A CN A2005100517517 A CNA2005100517517 A CN A2005100517517A CN 200510051751 A CN200510051751 A CN 200510051751A CN 1670879 A CN1670879 A CN 1670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guide rod
spring
load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517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34671C (zh
Inventor
川原邦昭
松尾慎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0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0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46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467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磁继电器,不提高触点弹簧的载荷而可以确保必要的触点压力。通过导杆(21)对抗复位弹簧(23)而向固定触点(48)侧移动,使接触片(34)的可动触点(35)完全吸着到固定触点(48)上,导杆(21)上设置平面突起部(33),并装设有在两侧形成截面“コ”形的板簧片部(37)的弹簧用辅助部件(36),该弹簧用辅助部件(36)固定在接触片(34)上,通过导杆的移动而使板簧片部被推碰到平面突起部,从而使该板簧片部弯曲、在可动触点即将完全吸着到固定触点之前产生板簧片部的负荷(F3),将触点弹簧(39)的触点弹簧载荷(F2)和负荷(F3)作为使可动触点完全吸着到固定触点上的触点压力而作用于接触片上。

Description

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作为高电容功率继电器等使用的、特别是改良了触点接触机构的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如图23至图26所示,现有的电磁继电器由电磁动作部101和触点块102构成,电磁动作部101的结构为:在外壳104内容纳电磁构件105和铁片106,通过将电磁构件105的线圈105A励磁,而使该铁芯的磁极部107产生引力,以其支点部106A为中心向左摇动铁片106。
而且,触点块102具有基座108、导杆109、端子台110、复位弹簧111,如图25(1)所示,端子台110上设置导杆容纳部118和触点配置部120,触点配置部120上配置固定触点121。如图24所示,导杆109具有可以分解为上下的一个以及另一个导杆本体109A、109B,在一个导杆本体109A的图24中,在左端部向上方突出设置一个导杆突起部112,而且,另一个导杆本体109B的图24中,在右端部向下方突出设置另一个导杆突起部113。而且,在一个导杆突起部112的基部形成复位弹簧容纳部112A,在另一个突起部113上形成卡合凹部(未图示)。
而且,在一个导杆本体109A上在导杆109的纵向形成四个接触片插入部114,如图25(1)所示,接触片插入部114的端部设置弹簧容纳部114A。
而且,接触片115上,在其左面部(固定触点相对面部)的两端部固定可动触点116。
而且,接触片插入部114的弹簧容纳部114A中容纳触点弹簧117,触点弹簧117抵接到接触片115的中央部,在接触片插入部114的图25(2)中,接触片115由触点弹簧117的弹力推动而被推碰到左侧的端壁部。在该情况下,接触片115的两端部位于触点配置部120内,可动触点116与固定触点121对置。
而且,导杆109容纳在端子台110的导杆容纳部118内,一个导杆突起部112插入在导杆容纳部118的天棚部设置的开口部(都未图示),而且另一个导杆突起部113插入基座108的插入用开口部108A。而且,导杆109由于复位弹簧111的弹力而位于图25(1)所示的复位状态。
而且,通过将触点块102连接到电磁开关动作部101而构成电磁继电器。在该情况下,设置在铁片106的上边部的卡合突起部106B可摇动地与另一个导杆突起部113的卡合凹部卡合。
在没有将电磁构件105的线圈105A励磁的状态下,导杆109由于复位弹簧111的复位弹簧载荷(弹力)而位于复位状态。
通过使电磁构件105的线圈105A励磁,而使铁芯的磁极部107产生引力,以其支点部106A为中心在图23中向左摇动铁片106,使导杆109抵抗复位弹簧111而移动并使可动触点116接触固定触点121。
而且,作为现有的电磁继电器,有由电磁铁部和端子台和绝缘板和外壳构成的电磁继电器。即,由端子台和绝缘板形成基座,在其中央设置的滑动槽中自由滑动地组装导杆,在滑动槽的两侧对置的以等间隔配置的多个室部内分别设置触点端子的固定端子,接触片由触点弹簧推动,从导杆的两侧使以等间隔在侧方突出的接触片的可动触点可接触或离开地与固定端子对置,对电磁铁部通电而将线圈励磁,使可动铁片转动并使导杆抗拒复位弹簧而移动而将可动触点压在固定触点上(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342964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的两电磁继电器中,其触点接触机构从导杆109和接触片115和触点弹簧117的结构得到触点压力。在这样的触点接触机构中,如图25(2)所示,为了抑制触点接触时的可动触点116的离开(跳动、振动)以及电流通电造成的温度上升,而有必要增大触点弹簧117的载荷而得到触点压力。
因此,如图26所示,根据继电器的负荷载荷和线圈引力的关系,有必要从线圈引力A提升到线圈引力B,而且伴随于此,而有必要将触点弹簧载荷A提升到触点弹簧载荷B,产生消耗电力增大的问题。而且,为了抑制线圈105A的消耗电力,而产生制约触点弹簧117的载荷,接触片115的振动造成的离开、发热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改善上述现有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确保必要的触点压力而不增加触点弹簧的载荷(不增加线圈的消耗电力)的电磁继电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中,由导杆载置包括可动触点的接触片和将该接触片推动到固定触点侧的触点弹簧,由线圈的励磁产生的引力进行该导杆的移动,同时由复位弹簧的弹力进行导杆的复位,其中,包括在可动触点即将完全吸着于固定触点上之时,产生通过抗拒导杆的复位弹簧而向固定触点侧的移动作用于接触片的负荷的负荷产生部件,将触点弹簧的触点弹簧载荷和所述负荷,作为使可动触点完全吸着于固定触点的触点压力而作用于接触片。
根据该结构,在完全吸着状态下,作为触点压力得到触点弹簧载荷和负荷产生部件产生的负荷,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可动触点即将完全吸着于固定触点之时产生所述负荷,所以,不必将触点弹簧的载荷增大(增加线圈的消耗电力)以得到触点压力,由于对引力特性没有影响,所以可以不增加线圈的引力而确保必要的触点压力。
而且,在上述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中,负荷产生部件包括具有在两端部形成截面“コ”形状的板簧片部的弹簧用辅助部件,该弹簧用辅助部件固定到接触片上,导杆上设置平面突起部,通过导杆的移动而使所述板簧片部被推碰到平面突起部,而使板簧片部弯曲,在该板簧片部产生负荷。
而且,在上述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的另一实施例中,负荷产生部件由板簧片部构成,所述板簧片部被设置在导杆上,并通过导杆的移动而被推碰到接触片上,从而弯曲并产生负荷。
而且,在上述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中,弹簧辅助部件和板簧片部采用金属材料以提高导热性。
根据该结构,如果将这些材料设为金属(例如铜系金属),则可以得到触点温度上升的散热效果。
根据该结构,在完全吸着状态下,作为触点压力而得到触点弹簧载荷和负荷产生部件产生的负荷,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可动触点即将完全吸着到固定触点上时产生负荷,所以没有必要增加触点弹簧的载荷(提高线圈的消耗电力)以得到触点压力,不提高线圈的引力而可以确保必要的触点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2是同一电磁继电器中的电磁继电器本体的立体图。
图3是同一的电磁继电器本体的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中的电磁构件的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同一电磁继电器中的触点块的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同一触点块中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7是同一触点块中的导杆的立体图。
图8是同一接触片的立体图。
图9是导杆复位时的说明图。
图10是同一触点块的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11(1)、(2)、(3)是电磁继电器本体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用于同一电磁继电器本体中的特性说明的线图。
图13是辅助触点块的立体图。
图14是辅助触点块的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辅助触点块中的导杆的立体图。
图16是同一导杆的另一个导杆本体的立体图。
图17是接触片的立体图。
图18是导杆中的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配置说明图。
图19(1)、(2)、(3)是辅助触点块的动作说明图。
图20是导杆包括的触点接触机构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1是导杆包括的其它的触点接触机构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2是触点接触机构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3是现有的电磁继电器的纵截面图。
图24是同一电磁继电器中的包括触点接触机构的导杆的立体图。
图25(1)、(2)是导杆的从复位时到吸引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26是同一电磁继电器中的特性说明的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至图2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图2是同一电磁继电器中的电磁继电器本体的立体图,图3是同一的电磁继电器本体的装配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中的电磁构件的装配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同一电磁继电器中的触点块的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将电磁动作部1、触点构件2、辅助触点块3一体构成。而且,由电磁动作部1和触点构件2构成电磁继电器本体F。另外,图1中,J是可装卸地安装在电磁继电器本体F中的AC操作单元。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电磁动作部1包括外壳4、电磁构件11、铁片12。
在外壳4的横向的侧壁部部4a、4b的中央部,在纵向上形成凹部5。在该凹部5的下部设置安装座部6。而且,在侧壁部4a、4b上,在图4中位于左侧部设置端子用窗部7。
而且,侧壁部4a、4b以及外壳4的纵向的互相对置的一个端壁部4c上设置卡紧孔部8,在另一个端壁部4d的内面上形成一对间隔壁部9,间隔壁部9之间为铁片容纳部10A,除去该铁片容纳部10A的部分为电磁构件容纳部10B。而且,在铁片容纳部10A的底部设置铁片12的支承部(未图示)。
电磁构件11具有在两端部有凸肩部14A、14B的卷线筒14,该卷线筒14上缠绕有线圈15,而且,卷线筒14的中心孔14a中插过铁芯13,该铁芯13的图4中,右端部为磁极部13A。
而且,卷线筒14上配置磁轭16,该磁轭16的弯曲端部固定在铁芯13的左端部(未图示)。而且,凸肩部14A上设置线圈端子17。
而且,如图4所示,铁片12有长方形的铁片本体12A,该铁片本体12A的两侧边部的下部设置支点部18。而且,铁片本体12A的上边部的中央设置卡合突起部19。
而且,如图3所示,外壳4的电磁构件容纳部10B中容纳电磁构件11,铁片容纳部10A中容纳铁片12。在该情况下,电磁构件11的线圈端子17插入外壳4的端子用窗部7,而且,铁片12的支点部18由铁片容纳部10A的支承部可摇动地支承。而且,该铁片12与电磁构件11的铁芯13的磁极部13A对置。
如图3以及图5所示,触点块部2有基座20、导杆21、具有端子台22A的构件本体22、以及复位弹簧23。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基座20具有长方形的底面部20A、基座20的横向的前、后侧壁部20B、20C、基座20的纵向的端壁部20D、20E,如图6所示,底面部20A上,以一对支脚承担部25a、25b为一组,在底面部20A的纵向上在两列上设置多个组。
而且,如图6所示,侧壁部20B、20C上隔开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卡合槽部26,而且,端壁部20D、20E上分别设置一对卡紧孔部27。而且,基座20上,在底面部20A的纵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卡紧爪部28。
导杆21在图7中,具有可以上下分解的一个以及另一个导杆本体21A、21B,在一个导杆本体21A的图7中,在左端部向上突出设置一个导杆突起部29。在一方的导杆突起部29的基部形成复位弹簧容纳部29A。而且,在另一个导杆本体21B的图7中,在右端部向下突出设置另一个导杆突起部30,在该另一个导杆突起部30上形成卡合凹部30A。
而且,在一个导杆本体21A上,在导杆21的纵向上形成四个从其一个侧面部21a穿过另一个侧面部21b的长方形接触片插入部31,如图9所示,在接触片插入部31的图9中,在右侧的端面部31a上设置弹簧容纳部32。而且,在两侧面部21a、21b上,位于在接触片插入部31的端面部31a侧,设置平面突起部33。
而且,如图8所示,在接触片34上,在其表面(固定触点对置面部)34a的两端部固定可动触点35,在接触片34的背面部(与固定触点对置面部34a相反侧的面部)34b上安装弹簧用辅助部件36。
该弹簧用辅助部件36,通过其弹性材料构成的长方形的部件本体36A的前、后部弯曲为“コ”字型而形成板簧片部37,在部件本体36A的两边缘部分别形成一对卡紧片部38而构成,弹簧用辅助部件36在沿着接触片34的背面部34b的状态下,通过将卡紧片部38卡紧在接触片34的两边缘部,而安装在接触片34上。而且,弹簧用辅助部件36的中央部为触点弹簧抵接部36B。
然后,如图9所示,接触片插入部31内插入接触片34,而且,弹簧容纳部32内容纳触点弹簧39。而且,触点弹簧39抵接到接触片34的触点弹簧抵接部36B上,接触片34通过触点弹簧39的弹力被推动而在接触片插入部31的图9中被推碰到左侧的端面部31b上。而且,由导杆21、由该导杆21载置的接触片34、可动触点35、触点弹簧39、平面突起部33、后述的固定触点48构成触点接触机构。
构件本体22上,如图10所示,在其纵向上形成端壁部22B、22C,在端壁部22B、22C之间形成导杆容纳部40和触点配置部41。而且,组件本体22上,在隔着导杆容纳部40的两侧上设置多个端子安装部42。
在导杆容纳部40的天棚部40A,位于端壁部22B侧形成长方形的插入凹部43,该插入凹部43的底部上设置长方形的开口部44。而且,端壁部22B上设置穿过插入凹部43的卡紧孔部22D。
而且,端子安装部42通过将端壁部22B、22C之间由多个间隔壁部45间隔而分区,端壁部22B、22C以及间隔壁部45在图10中向下方延伸,这些延伸部为支脚部46。
这些支脚部46之间为上述触点配置部41,触点配置部41位于导杆容纳部40的两侧。而且,端壁部22B、22C的支脚部46上设置卡紧爪部47。
然后,如图5以及图9所示,各触点配置部41上配置固定端子48A的固定触点48,固定端子48A配置于端子安装部42。
然后,外壳20内配置导杆21和构件本体22,位于构件本体22的导杆容纳部40的两侧的支脚部46由支脚承担部25a、25b定位,构件本体22的间隔壁部45卡合在外壳20的侧壁部20B、20C的卡合沟部26中,构件本体22的卡紧爪部47卡紧在外壳20的卡紧孔部27中。
在该状态下,导杆21可移动地容纳在构件本体22的导杆容纳部40内,一个导杆突起部29插入导杆容纳部40的开口部44中,而另一个导杆突起部30插入外壳20的插入用开口部24中。
然后,一个导杆突起部29的复位弹簧容纳部29A中容纳复位弹簧23,导杆21由于该复位弹簧23的弹力而位于图11(1)所示的复位状态。
即,在该复位状态下,导杆21处于行程0的位置,各接触片34由于各个触点弹簧39的弹力而被押在接触片插入部31的端面部31b上,接触片34上设置的可动触点35离开固定触点48,弹簧用辅助部件36的板簧片部37离开平面突起部33。
通过将如上述那样组装的触点构件2连接到电磁动作部1上而构成电磁继电器本体F。通过将在外壳20的底面部20A上设置的各个卡紧爪部28可装卸地卡紧在外壳的卡紧孔部8而进行该连接。
这样,在触点构件2被连接在电磁动作部1上的状态下,铁片12的上边部上设置的卡紧突起部19可摇动地卡紧在从外壳20的插入用开口部24突出的另一个导杆突起部30的卡合凹部30A。
然后,由弹簧用辅助部件36的板簧片部37和平面突起部33构成负荷产生部件。
如图13至19所示,辅助触点块3由具有基座61、导杆62、端子台63A的块本体63构成。
基座61具有长方形的底面部61A和基座的横向的侧壁部61B、61C,如图14所示,底面部61A上,位于其中央形成插入用开口部64。而侧壁部61B、61C上形成卡合沟部65和卡紧孔部66,而且,基座61上,在底面部61A的纵向的一端部设置卡紧爪部67。
导杆62,在图15中具有可以上下分解的导杆体62A、62B,一个导杆体62A通过在与另一个导杆体62B的上面部吻合的基座部74上突出设置导杆部75而构成,在该导杆部75的顶部上设置钮部76。而且,基座部74上设置卡紧销(未图示)。
另一个导杆体62B上,其上面部的纵向上设置两个接触片安装部68,而且,上面部的中央设置销孔69。接触片安装部68由孔部70和从该孔部70的周面部穿过两侧面部62a、62b的切口部71构成。而且,另一个导杆体62B的下侧的面部上突出设置一对支脚部72,这些支脚部72之间为突起插入部73。
上述接触片安装部68上安装接触片80。即,如图17所示,该接触片80,其长方形的弹簧材料构成的接触片本体80A的中央部形成半圆形作为配合部81,接触片本体80A的配合部81的两侧的弹簧片部82上,从各个端缘部82a在配合部81侧形成切口部83,在两弹簧片部82的前部固定可动触点84。
然后,这样构成的接触片80,其配合部81与孔部70配合,同时通过将两板簧片部82的基部插入切口部71而安装在接触片安装部68上。
然后,将卡紧销卡紧到另一个导杆体62B的上面部的销孔69中,通过使一个导杆体62A的基座部74和另一个导杆体70B的上面部吻合,将一个导杆体62A安装到另一个导杆体62B上而构成导杆62。
如图14所示,块本体63上设置端壁部63B、63C,和位于这些端壁部63B、63C之间的导杆容纳部85。在该天棚部85A上,位于其中央形成长方形的开口部86。而且,在隔着导杆容纳部85的两侧设置多个端子安装部87。通过这些间隔壁部89而被间隔。
而且,端壁部63B、63C以及间隔壁部89在图14中向下方延伸处,这些延伸部90之间为触点配置部91,触点配置部91位于导杆容纳部85的两侧。而且,端子安装部87的底部外面上设置卡紧爪部92。
而且,各触点配置部91上配置固定端子93A的固定触点93,固定端子93A配置于端子安装部87上。
然后,块本体63,在其导杆容纳部85内容纳导杆62的状态下,将卡紧爪部92卡紧在卡紧孔部66中而被安装在外壳61上,导杆部75的钮部76插入导杆容纳部85的开口部86中,而另一个导杆体62B的一对支脚部72插入基座61的开口部64中,并突出到基座61外。
通过将如上述那样组装的辅助触点块3连接到电磁继电器本体F上而构成电磁继电器。通过将在基座61上设置的卡紧爪部67卡紧在电磁继电器本体F的构件本体22的卡紧孔部22D而进行该连接。在该情况下,导杆62的支脚部72插入触点构件2的插入凹部43的底部上设置的开口部44内,触点构件2的导杆21的一个导杆突起部29插入导杆62支脚部72之间的突起插入部73。
这样,在辅助触点块3被连接到电磁继电器本体F上的状态下,如果导杆21为复位状态,则辅助触点块3侧的导杆62也处于复位状态,如图18所示,各接触片80的可动触点84离开固定触点93。
接着,说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电磁继电器的工作。
在没有将电磁构件11的线圈15励磁的状态下,导杆21通过复位弹簧23的复位弹簧载荷(弹力)F1而位于图11(1)所示的复位状态。在该情况下,复位弹簧载荷F1作用于导杆21上。
通过将线圈15励磁,使该铁芯13的磁极部13A产生引力A而吸引铁片12,以其支点部18为中心使其摇动。
通过该铁片12的摇动,在铁片12的上边部设置的配合突起部19,经由另一个导杆突起部30使导杆21抗拒复位弹簧23而如图11(2)所示那样移动。因此,弹簧用辅助部件36的板簧片部37与平面突起部33接触。在该情况下,在图12所示的吸着时,触点弹簧载荷F2作用于接触片34。
如图12所示,吸引力F随着冲程增加而增加,通过该吸引力F的增加,导杆21经由铁片12被进一步压入,所以弹簧用辅助部件36的板簧片部37由于平面突起部33而弯曲,在该板簧片部37产生负荷(弹簧载荷)F3。该状态为图11(3)所示的完全吸着时,触点弹簧载荷F2和弹簧用辅助部件36的板簧片部37产生的负荷(弹簧载荷)F3产生的触点压力作用于接触片34,从而将可动触点35押在固定触点48上。
这样,在完全吸着的状态下,作为触点压力而得到触点弹簧载荷F2和弹簧用辅助部件36的板簧片部37产生的负荷(弹簧载荷)F3。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可动触点35即将完全吸着到固定触点48上之前产生弹簧用辅助部件36的负荷(弹簧载荷)F3,所以不必增大触点弹簧的载荷(增加线圈的消耗电力),以得到触点压力,不提高线圈15的引力就可以确保必要的触点压力。
而且,通过解除线圈15的励磁而解除引力F,导杆21通过复位弹簧23的复位力F1而移动,复位到图11(1)所示的复位位置。在该复位时,由于接触片34被弹簧用辅助部件36抑制,所以可以减少可动触点35的离开时间。
另外,如果将弹簧用辅助部件36的材料设为金属(例如,铜系金属),则可以得到触点温度上升的散热效果。
而且,在辅助触点块3侧,在电磁继电器F侧的导杆21为复位状态的情况下,如图19(1)所示,辅助触点块3侧的导杆62也为复位状态,各接触片82的可动触点84离开固定触点93,但如上述那样,电磁构件11的线圈15被励磁,导杆21通过引力F经由铁片12而抗拒复位弹簧23移动时,导杆21的一个导杆突起部29干涉导杆21的支脚部72,如图19(2)、(3)所示,由于使导杆62移动,而使设置在接触片82上的可动触点84接触固定触点93。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完全吸着状态下,作为触点压力而得到触点弹簧载荷F2和弹簧用辅助部件36的板簧片部37产生的负荷(弹簧载荷)F3。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可动触点35即将完全吸着到固定触点48上之前产生弹簧用辅助部件36的负荷(弹簧载荷)F3,所以不必增大触点弹簧39的载荷(提高线圈的消耗电力)来得到触点压力,由于不影响引力特性,所以不提高线圈15的引力而可以确保必要的触点压力。
而且,接触片34被弹簧用辅助部件36所抑制,所以可以减少可动触点35的离开时间,而且,如果将弹簧用辅助部件36的材料设为铜系金属,则也得到触点温度上升的散热效果。
图20中表示导杆21的变形例。在该导杆21-1中,其一个导杆本体21A的两侧面部21a、21b上替代平面突起部33而设置弹簧片形状的弹性元件37-1。这些弹性元件37-1偏向接触片34侧。在该情况下,弹性元件37-1构成负荷产生部件。其它的结构与上述导杆21结构相同,所以赋予相同标号而省略说明。
而且,接触片34上没有安装弹簧用辅助部件36,在其两端部固定可动触点35。在该情况下,在接触片插入部31中插入接触片34,在弹簧容纳部32中容纳触点弹簧39,接触片34被触点弹簧39的弹力推动。
上述导杆21-1被组装到触点构件2中而代替导杆21,在导杆21-1抗拒复位弹簧23而移动时,弹簧片形状的弹性元件37-1与接触片34接触从而弹性元件37-1弯曲,该弹性元件37-1上产生负荷(弹簧载荷)F3。该状态为完全吸着状态,触点弹簧载荷F2和弹性元件37-1产生的负荷(弹簧载荷)F3构成的触点压力作用于接触片34,从而将可动触点35压在固定触点48上。
这样,在完全吸着状态下,作为触点压力而得到触点弹簧载荷F2和弹性元件37-1产生的负荷(弹簧载荷)F3。在该情况下,在可动触点35即将接触到固定触点48之前产生弹性元件37-1的负荷(弹簧载荷)F3,所以不必增加触点弹簧39的载荷(提高线圈的消耗电力)来得到触点压力,由于不影响引力特性,所以不提高线圈15的引力而可以确保必要的触点压力。而且在该情况下,如果将弹性元件37-1的材料设为铜系金属,则也可以得到触点温度上升的散热效果。
而且,在导杆21-1中,如图21所示,也可以替代弹簧片形状的弹性元件37-1,而将“コ”字形状的弹性元件37-2设置在导杆本体21A的两侧面部21a、21b上。在该情况下,弹性元件37-2构成负荷产生部件。
该情况同样,上述导杆21-1被组装到触点构件2中而代替导杆21,在导杆21-1抗拒复位弹簧23而移动时,弹簧片形状的弹性元件37-2与接触片34接触从而弹性元件37-2弯曲,该弹性元件37-2上产生负荷(弹簧载荷)F3。该状态为完全吸着时,触点弹簧载荷F2和弹性元件37-2产生的负荷(弹簧载荷)F3构成的触点压力作用于接触片34,从而将可动触点35压在固定触点48上。
这样,在完全吸着状态下,作为触点压力而得到触点弹簧载荷F2和弹性元件37-2产生的负荷(弹簧载荷)F3。在该情况下,在可动触点35即将完全吸着到固定触点48之前产生弹性元件37-2的负荷(弹簧载荷)F3,所以不必增加触点弹簧39的载荷(提高线圈的消耗电力)来得到触点压力,由于不影响引力特性,所以不提高线圈15的引力而可以确保必要的触点压力。
而且,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触点接触机构中,为将固定触点48配置在各触点配置部41上,将容纳在导杆21的接触片插入部31中的接触片34的可动触点35与固定触点48对置,将接触片34通过触点弹簧39的弹力推动到固定触点48侧,在复位状态下使可动触点35离开固定触点48的a触点结构,如图22所示,也可以将左边两个触点结构作为在复位状态下可动触点35接触固定触点48的b触点结构,并将右边两个触点结构作为在复位状态下可动触点35离开固定触点48的a触点结构。
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有以下效果:在完全吸着状态下,作为触点压力得到触点弹簧载荷和负荷产生部件产生的负荷,在该情况下,在可动触点即将完全吸着到固定触点上之时产生负荷,所以不必为了抑制电流通电造成的温度上升而增加触点弹簧的载荷(提高线圈的消耗电力)来得到触点压力,由于对引力特性没有影响,所以不提高线圈的引力而可以确保必要的触点压力,对触点为高容量的功率继电器、电磁继电器等很有用。

Claims (7)

1.一种电磁继电器,由导杆载置包括可动触点的接触片和将该接触片推动到固定触点侧的触点弹簧,由线圈的励磁产生的引力进行该导杆的移动,同时由复位弹簧的弹力进行所述导杆的复位,其特征在于,
包括负荷产生部件,在所述可动触点即将完全吸着于所述固定触点上时,产生通过抗拒所述导杆的所述复位弹簧而向所述固定触点侧的移动而作用于所述接触片的负荷,
将所述触点弹簧的触点弹簧载荷和所述负荷,作为使所述可动触点完全吸着于所述固定触点的触点压力而作用于所述接触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荷产生部件包括在两端部形成截面“コ”形的板簧片部的弹簧用辅助部件,该弹簧用辅助部件固定到所述接触片上;所述导杆上设有平面突起部,通过所述导杆的移动而使所述板簧片部推碰到到所述平面突起部,而使该板簧片部弯曲从而产生所述负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用辅助部件为金属,从而提高导热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荷产生部件由板簧片部构成,所述板簧片部被设置在所述导杆上,并通过该导杆的移动而被推碰到所述接触片上,从而弯曲并产生所述负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构成为通过所述导杆的移动,所述板簧片部以平缓的曲率而弯曲。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片部的截面为“コ”形状。
7.如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6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片部的材质为金属,从而提高导热性。
CNB2005100517517A 2004-03-15 2005-03-01 电磁继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46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3210/2004 2004-03-15
JP2004073210 2004-03-15
JP073210/04 2004-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0879A true CN1670879A (zh) 2005-09-21
CN100334671C CN100334671C (zh) 2007-08-29

Family

ID=348364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00414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40314Y (zh) 2004-03-15 2005-03-01 电磁继电器
CNB20051005175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4671C (zh) 2004-03-15 2005-03-01 电磁继电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00414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40314Y (zh) 2004-03-15 2005-03-01 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091805B2 (zh)
EP (1) EP1577919B1 (zh)
CN (2) CN2840314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2063B (zh) * 2006-02-16 2010-12-01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电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单元
CN102365699A (zh) * 2009-08-20 2012-02-29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装置
CN103839731A (zh) * 2012-11-21 2014-06-04 亨斯特勒有限公司 用于继电器触点组的绝缘结构
CN102265364B (zh) * 2008-10-27 2014-12-1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起动装置的电磁开关以及用于接通该电磁开关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17160B4 (de) * 2004-03-31 2020-11-05 Seg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Relais mit selbstfedernder Kontaktbrücke
US7843291B2 (en) * 2006-02-23 2010-11-30 Siemens Industry, Inc. Integrated maglatch accessory
CH698492B1 (de) * 2006-03-20 2009-08-31 Elesta Relays Gmbh Relais.
JP4947107B2 (ja) * 2009-08-20 2012-06-06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5018844B2 (ja) * 2009-08-20 2012-09-05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5104826B2 (ja) * 2009-08-20 2012-12-19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4957764B2 (ja) * 2009-08-20 2012-06-20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可逆型電磁接触器
JP4998566B2 (ja) * 2010-01-27 2012-08-15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と付属ユニットの着脱構造及び付属ユニットに設けた可動フック部の組立方法
CN102945770B (zh) * 2012-11-08 2015-01-07 浙江兆正机电有限公司 转动式交流接触器的辅助开关组件
KR101741586B1 (ko) * 2014-10-31 2017-05-30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전자접촉기 크로스바 구조
JP6658621B2 (ja) 2017-03-02 2020-03-0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のための制御回路及びスイッ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60824A (en) * 1963-07-29 1966-07-12 Arrow Hart & Hegeman Electric Low energy non-arcing electric relay construction
US3740510A (en) * 1969-08-27 1973-06-1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onta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means
DE2315567A1 (de) * 1973-03-28 1974-10-17 Huetoegepgyar Kontakt- und betaetigungsvorrichtung fuer elektrische schalter vornehmlich fuer motoranlassrelais
DE3031725A1 (de) * 1980-08-22 1982-04-01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Kontaktanordnung
EP0304539B1 (de) * 1984-03-31 1993-02-03 Square D Company (Deutschland) Gmbh Schaltbrücke für elektrische Schaltgeräte, insbesondere Schütze
EP0317660B1 (de) * 1987-11-25 1992-11-04 Square D Company (Deutschland) Gmbh Schütz
US5081436A (en) * 1988-11-22 1992-01-14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n improved terminal structure
JPH0758606B2 (ja) * 1989-03-24 1995-06-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US5021760A (en) 1989-10-03 1991-06-04 Clum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Solenoid switch contact and mounting assembly
CN2188242Y (zh) * 1994-03-15 1995-01-25 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 一种节能电磁继电器
US5815058A (en) * 1997-04-02 1998-09-29 Onan Corporation Contact enhancement apparatus for an electric switch
DE19804572A1 (de) * 1997-05-05 1999-08-12 Schrack Components Ag Relais mit Kontaktfedern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2063B (zh) * 2006-02-16 2010-12-01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电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单元
CN102265364B (zh) * 2008-10-27 2014-12-1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起动装置的电磁开关以及用于接通该电磁开关的方法
CN102365699A (zh) * 2009-08-20 2012-02-29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装置
CN102365699B (zh) * 2009-08-20 2016-02-17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装置
CN103839731A (zh) * 2012-11-21 2014-06-04 亨斯特勒有限公司 用于继电器触点组的绝缘结构
CN103839731B (zh) * 2012-11-21 2017-03-01 亨斯特勒有限公司 用于继电器触点组的绝缘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40314Y (zh) 2006-11-22
US7091805B2 (en) 2006-08-15
US20050200439A1 (en) 2005-09-15
CN100334671C (zh) 2007-08-29
EP1577919B1 (en) 2014-09-10
EP1577919A1 (en) 2005-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40314Y (zh) 电磁继电器
CN101058092A (zh) 振动产生装置
US20120187780A1 (en)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vibrations
KR101388726B1 (ko) 선형 진동모터
KR101018214B1 (ko) 리니어 진동 모터
KR100720197B1 (ko) 수평진동형 리니어 타입 진동모터
US8786144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20110101797A1 (en) Vibration motor
CN1484360A (zh) 致动器
KR20110028102A (ko) 리니어 진동 모터
CN205490073U (zh) 振动电机
US20160226358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1897414A (zh) 振动马达
CN108022799A (zh) 电磁继电器
JP2009076388A (ja) 面発光照明器具
TWI621323B (zh)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1163471A (zh) 电磁继电器
CN1597145A (zh) 超声波振子及使用超声波振子的超声波电机
US10263501B2 (en) Vibration genera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20133220A1 (en)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vibrations
CN104283455A (zh) 振动器
CN108988602A (zh) 振动马达以及触觉设备
CN1700580A (zh) 静电吸引驱动装置
CN112134433A (zh) 一种并联多弹簧振动马达
CN2664299Y (zh) 移动电话及其电池卡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