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8855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8855A
CN1668855A CNA038165090A CN03816509A CN1668855A CN 1668855 A CN1668855 A CN 1668855A CN A038165090 A CNA038165090 A CN A038165090A CN 03816509 A CN03816509 A CN 03816509A CN 1668855 A CN1668855 A CN 1668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opening
cam
open
cl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65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50162C (zh
Inventor
山口胜正
南木照男
大塚新一
丰田隆一
内藤美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68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8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01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016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The hinge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pivoting ax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10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E05D11/1028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for maintaining the hinge in two or more positions, e.g. intermediate or fully open
    • E05D11/1078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for maintaining the hinge in two or more positions, e.g. intermediate or fully open the maintaining means acting parallel to the pivo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 E05F1/12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 E05F1/1246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with a coil spr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ivot axis
    • E05F1/1253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with a coil spr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ivot axis with a compression spring
    • E05F1/1261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with a coil spr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ivot axis with a compression spring for counterbalanc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被一个轴承部分枢轴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外壳,其中该设备自由打开至一个预定的张开角,并且为了进一步打开,它可以被手动打开。该电子设备具有被轴承(3)可转动地连接(枢轴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外壳(1、2),连接到轴承上的是打开/关闭装置(4),当按钮(49)被压时,该打开/关闭装置自动打开第一和第二外壳(1、2)直至一个预定角度。打开/关闭装置(4)设置有一个将外壳打开至一个超过预定张开角的更大的张开角的机构,由此允许第一与第二外壳(1、2)被手动打开至一个更大的张开角。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便携式电话,一种PHS(个人手机系统),一种电子数据手册,一种PDA(个人数字助理)和其它折叠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与第二外壳和一个轴承部分,第一与第二外壳通过所述轴承部分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枢轴安装)。通常,对这种类型的电子设备来说,当第一与第二外壳被打开或关闭时,它们是被手动打开或关闭的。
另外,最近已经发展出这样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即将一个弹簧装配在轴承部分,并且通过操纵一个操作按钮可以使第一与第二外壳自动打开。
关于迄今为止使用的这种类型的电子设备,当操纵操作按钮打开第一与第二外壳时,第一与第二外壳被以预定最大张开角度完全打开并且不会在全闭状态与全开状态之间的某一中点停止。
例如,在便携式电话中,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第一与第二外壳被打开成直线排列并频繁地使用。因此,即使是上面描述的折叠式电子设备也通常被设计成第一与第二外壳如上面描述的那样打开。
尽管如此,根据上述结构,当通过操作键盘等使用电子设备时,在电子设备的第一外壳(下外壳)置于桌子上的情况下,观看电子设备的第二外壳(上外壳)上设置的显示器时,显示器要被布置成相对于桌子表面垂直面对(也就是相对于天花板垂直面对),并且键盘等要易于转动,因此,电子设备很难使用。
考虑到前述情况的本发明已经实现,并且有一个目标是要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当操纵操作按钮时所述装置能被自动打开至一个预定张开角度,并随后可以手动打开至任何大于预定张开角的角度,换句话说,所述装置不但在用一只手抓着使用(打电话)时,而且在置于桌子上使用时,在操作上都十分卓越。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通过一个轴承部分相互可转动连接的第一与第二外壳,固定在轴承部分上并可自动打开第一与第二外壳的一个打开/关闭装置,其中打开/关闭装置具有一个闭锁元件,以通过操纵操作按钮自动打开第一与第二外壳至预定的钝张开角并将第一与第二外壳固定在钝张开角,在第一与第二外壳打开成预定的钝张开角的状态下,通过对第一与第二外壳施加张开力,可以将第一与第二外壳进一步打开至比预定张开角更大的张开角。
预定张开角可以被设置成从115度到135度范围内的任意钝角,在此角度范围内,所述电子设备适于在桌子上使用,另外在便携式电话中,预定张开角可以被设置成从160度到180度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在此角度范围内,便携式电话适于使用者在口部和耳部直接接触便携式电话的同时使用。因此,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在最佳状态下应用于这两种情况。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打开/关闭装置包括一个安装于第一外壳中以不可转动的第一凸轮元件,一个安装于第二外壳中以不可转动但可滑动的第二凸轮元件,一个与第一与第二凸轮元件弹性接触并能对第一与第二凸轮元件施加转动力以使第一与第二外壳张开的弹簧元件,一个用于阻止第一与第二外壳被弹簧元件的动作所打开的阻止元件,以及一个用于解除阻止元件的阻止操作的打开元件,其中,第一与第二凸轮元件配备有固定部分,用来在第一与第二外壳被以预定钝张开角打开并设定在打开状态时暂时地保持第一与第二外壳的打开状态,并阻止第一与第二外壳的进一步打开。
因此,预定钝角与最大张开角可以由打开装置本身设置,并且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整体上可得以简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第一凸轮元件由具有反转凸轮的反转元件构成,第二凸轮元件由具有可移动凸轮的可移动元件构成,通过弹簧将可移动元件压向反转元件,所述可移动元件的可移动凸轮可以沿反转元件的反转凸轮的轴向与转动方向滑动,以保持第一与第二外壳张开,一个具有固定凸轮的滑动元件被装配成阻止元件,用于阻止可移动元件的转动以保持与反转元件同轴,并且可移动元件的可移动凸轮被滑动到一个在反转凸轮上形成的啮合槽部分,并且通过操纵操作按钮,来经滑动元件释放对可移动元件的转动的阻止作用,而暂时停止在啮合槽部分。
因此,各个部件比如反转元件、可移动元件、滑动元件等相互间都是同轴的,以使打开/关闭装置小型化并易于安装在轴承部分上。此外,外壳张开当然可以暂时停止在预定张开角下。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在第一外壳上接近轴承部分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天线的圆柱体部分,使其从第一外壳的外表面横向凸出,所述打开/关闭装置在操作按钮靠近轴承的圆柱体部分的状态下安装在轴承部分上。
通过上述结构,即使当打开/关闭装置的操作按钮从轴承部分上轻微凸出时,容纳天线的圆柱体部分处在接近凸出部分的地方,并且容纳天线的圆柱体部分进一步从第一外壳的外表面一侧凸出,以使容纳天线的圆柱体部分能阻止打开/关闭装置的操作按钮被误操作。因此,打开/关闭装置的操作按钮是可操作的。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打开/关闭装置在操作按钮不从外壳的侧表面凸出的状态下安装在轴承部分上。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结构预先防止操作按钮被误操作并因此防止外壳被误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的透视图;
图2是显示便携式电话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显示便携式电话的打开操作的侧视图;
图4是显示用于便携式电话中的打开/关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5是显示打开/关闭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显示打开/关闭装置凸轮的形状的横截面示意图(凸轮图);
图7是显示用一只手进行打开/关闭装置的打开/关闭操作的第一步操作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显示用一只手进行打开/关闭装置的打开/关闭操作的第二步操作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9是显示用一只手进行打开/关闭装置的打开/关闭操作的第三步操作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显示用一只手进行打开/关闭装置的打开/关闭操作的第四步操作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显示用一只手进行打开/关闭装置的打开/关闭操作的第五步操作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显示通过按压操作进行打开/关闭装置的自动打开/关闭操作的第一步操作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显示通过按压操作进行打开/关闭装置的自动打开/关闭操作的第二、第三、第四步操作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显示通过按压操作进行打开/关闭装置的自动打开/关闭操作的第五、第六步操作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显示通过按压操作进行打开/关闭装置的自动打开/关闭操作的第七步操作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6是显示通过按压操作进行打开/关闭装置的自动打开/关闭操作的第七步操作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并且
图17是显示通过按压操作进行打开/关闭装置的自动打开/关闭操作的第八步操作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在图中,1标识第一外壳,1A标识圆柱体部分,11标识按键,12标识麦克风,13标识天线,2标识第二外壳,21标识显示单元,22标识电话听筒,3标识轴承部分,4标识打开/关闭装置,4A标识打开/关闭部分,4B标识按压部分,40标识可移动外壳,40A标识开口部分,40B标识凹槽部分,41标识可移动元件(第二凸轮元件),41A标识凸出部分(固定部分),42标识滑动元件(阻止元件),43标识反转元件(第一凸轮元件),44标识开口元件,45标识固定元件,45A标识装配元件,45B标识通孔,46标识释放轴,47标识操作外壳,47A标识侧壁部分,48标识操作元件,48A标识腿部,49标识按钮,51标识弹簧(弹簧元件),52标识复位弹簧(弹簧元件),53标识操作复位弹簧,A标识可移动凸轮(第二凸轮元件),A1标识末端部分,B标识固定凸轮(阻止元件),B1标识末端部分,B2标识倾斜部分,B3标识倾斜部分,B1标识末端部分(固定部分),C标识反转凸轮(第一凸轮元件),C1标识倾斜部分,C2标识啮合槽部分(阻止元件),C3标识槽部分(阻止元件),D标识支撑凸轮,E标识释放凸轮,F标识操作凸轮,F1标识倾斜部分,G标识转换凸轮,而G1标识倾斜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并且便携式电话具有一个第一外壳(以下称为第一外壳)1和一个第二外壳(以下称为第二外壳)2,一个用于连接(枢轴安装)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以使它们可转动的轴承部分3。
第一外壳1不仅包括具有数字键与其它各类型的功能键的按键11,而且还包括一个麦克风12和一个天线13等。第二外壳2包括一个显示单元12和一个电话听筒13等。
这里,天线13设置在靠近第一外壳的轴承部分3形成的一个容纳天线的圆柱体部分1A内,以便它能沿第一外壳1的纵向自由地伸入/伸出圆柱体部分1A。如图2所示,圆柱体部分1A与第一外壳是整体形成的,而其外围的一部分与第一外壳1的侧表面和下表面(外表面)相比向外轻微凸出。
随后详细地描述的打开/关闭装置4被安装在轴承部分3上,并且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被配置得能够通过操纵一个操作按钮49在打开/关闭装置4的作用下自动从图3(A)的状态打开至图3(B)的状态。当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在图3(B)的状态下被施力以进一步打开时,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被配置得它们允许手动从图3(B)的状态进一步打开至图3(C)的状态。
这里,图3(A)示出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被完全关闭的状态,图3(B)示出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被以预定钝张开角打开(特别地,在115度与135度之间的范围内的任意张开角)以使便携式电话适于在将第一外壳1置于桌子上使用的状态,图3(C)示出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被以最大张开角进一步打开(特别地,160度或更大)以使便携式电话适于在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各自贴近口部与耳部时使用的状态。
然后,参考图4至6详细地描述打开/关闭装置4的结构,所述打开/关闭装置4被固定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的轴承部分3上。
打开/关闭装置4主要包括一个用于自动打开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直至预定钝张开角的打开/关闭部分4A,和一个通过使用随后描述的按钮49起动打开/关闭部分4A的操作的按压部分4B。
(I)关于打开/关闭部分4A:
如图4与图5所示,打开/关闭装置4在轴承部分3上有一个基本上呈圆柱形的可移动外壳40(见图5),并且所述可移动外壳40固定(牢牢固定)到第二外壳2上以使其不能转动。
在图5中,可移动外壳40包括一个处在其左端面的开口部分40A和一个在其外周侧表面的开口部分40A延伸的槽部分40B。可移动外壳40在其右端表不是开放的,而且被设计成一个有底的圆柱体形状。由金属线材形成的螺旋弹簧在压缩状态下从左端表面的开口部分40A被容纳进可移动外壳40内。
如图5所示,可移动元件41被布置在弹簧51的左端部分一侧,以便被弹簧51推压。在可移动元件41的外表面形成的凸出部分41A可滑动地与可移动外壳40上形成的槽部分40B啮合(锯齿状连接),由此可移动元件41被安装在可移动外壳40上以使它相对于可移动外壳40不可转动,但只是在轴向上可滑动。
在图5中,以基本三角状凸出的可移动凸轮A与可移动元件41的左端面是整体形成的,可移动元件41的左端面对应于与可移动元件41的面对/抵靠弹簧51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可移动元件41的可移动凸轮A包括一个末端部分A1,其作为固定部分,用于在第二外壳2以预定钝张开角打开时阻止第二外壳2进一步打开并且暂时停止第二外壳2。一个基本上呈圆柱形的滑动元件42被布置在可移动元件41的左端面一侧,其中所述滑动元件42在其中心部分形成有一个平行于轴向延伸的中空部分。
如图4、5和6所示,一个末端部分B1被装配在面对着可移动元件41的右端面(图6中的上端面)的外周部分,所述末端部分B1作为固定部分,用于在第二外壳2以预定钝张开角打开后被手动关闭时防止第二外壳2打开。一个固定凸轮B与滑动元件42是整体形成的,所述固定凸轮B具有两个倾斜部件B2和B3,它们彼此相邻,并以末端部分B1作为界。这里,在第一与第二外壳1、2关闭的通常状态下,可移动元件41内形成的可移动凸轮A的末端部分A1(见图7与图8)与固定凸轮B下侧的倾斜部分B2是弹性接触的。
一个基本上呈圆柱体的反转元件43被插入并布置在滑动元件42的中心部分形成的中空部分内以便于沿轴向打开,并且反转凸轮C整体形成在反转元件43的右端面的外周部分以面对着可移动凸轮A,所述反转凸轮C具有一个向上倾斜的倾斜部分C1。
上述反转凸轮C的倾斜部分C1形成在反转元件43的右端部分的外周部分,该倾斜部分C1如此形成使得倾斜部分C1的最高部分跨过固定凸轮B的倾斜部分B2,并且如图6所示在第一与第二外壳1和2关闭的通常状态下要稍高于倾斜部分B2。
此外,反转凸轮C的倾斜部分C1的形成为使得其最低部分跨过固定凸轮B的倾斜部分B3并且倾斜部分C1稍高于倾斜部分B3。
如图6所示,作为阻止元件的槽部C3形成在反转凸轮C的倾斜部分C1的下侧的端部,以便在弹簧51的弹力施于可移动元件41时阻止可移动元件41的进一步滑动,并且啮合槽部分C2也形成在倾斜部分C1的的某个中点,所述啮合槽部分C2作为阻止元件,用于暂时阻止可移动元件41滑动。
在图4和图5中,一个基本上呈盘状的开口元件44被设置在反转元件43的左侧,该释放元件44具有一个释放凸轮E,该释放凸轮E抵靠滑动元件42上形成的支撑凸轮D。通过一个金属线材的复位弹簧52把沿固定方向作用的转动力始终施加于释放元件44上。
在图4和图5中,一个基本上呈圆柱形的固定元件45被布置在释放元件44的左侧,并且反转元件43被安装在固定元件45上。换句话说,就是反转元件43被固定到固定元件45上,并且滑动元件42被安装在反转元件43上,以使其不会沿外周方向转动,但要可滑动。
在图4和图5中,一个装配部分45A整体形成在固定元件45上,以便定位在固定元件45的左侧,并且所述装配部分45A被安装在一个圆柱形状的操作外壳47上。固定元件45与操作外壳47被相互连接,以使固定元件45与操作外壳47之一或二者相对于第一外壳1都是不可转动的(牢牢固定的)。
如上面描述的,固定元件45被设计成基本圆柱体形状,并且在固定元件45的中心部分平行于轴向形成通孔45B。一个释放轴46被插入通孔45B中,并且其末端被固定在释放元件44上。
关于释放元件44,释放凸轮E的最高部分通常通过复位弹簧52与滑动元件42的支撑凸轮D形成接触,由此滑动元件42被定位在图4和图5中的最右边(在图6中的最高位置)。然而,当操作释放轴46以克服复位弹簧52的复位力转动开口元件44时,释放凸轮E转动并脱离支撑凸轮D。因此,滑动元件42被滑动到固定元件45(在图4中的左侧,沿图6的向下方向),并且可移动凸轮A与固定凸轮B的倾斜部分B2的弹性接触被转换成与反转凸轮C的倾斜部分C1的弹性接触。也就是说,用于自动打开第一与第二外壳1、2的开口部分4A如上面描述的那样构造。
(II)关于按压部分4B:
如图5所示,打开/关闭装置4包括操作外壳47。一个操作元件48,和一个线圈状操作复位弹簧53被各自容纳进操作外壳47内,该复位弹簧53由金属线材形成,用于对操作元件48施加固定的推力。操作元件48有一个腿部48A,并且在腿部48A的末端形成一个基本上呈三角形的操作凸轮F。
操作凸轮F被配置成具有一个倾斜部件F1,当操作元件48向固定元件45移动时(图4和图5中向右,图12和图13中的向上方向),所述倾斜部件F1抵靠在释放轴46上形成的转换凸轮G的倾斜部分G1,以通过释放轴46沿释放方向转动释放元件44(图13中向右)。在图4和图5中,操作复位弹簧53被插入操作元件48的右侧表面与操作外壳47的内壁部分47A之间,以便在被轻微压缩时将操作元件48复位到图4与图5中的左侧(图12的下侧)。
在图4与图5中,一个按钮49被布置在操作元件48的左侧。所述按钮49被装配到操作外壳47的左侧表面的开口部分,以便相对于固定元件45是可移动的。换句话说,操作元件48被安装在按钮49的右侧形成的凸出的保持部分之间,并且按压部分4B是由这些元件构成的。
在图4与图5中,固定元件45的装配部分45A被装配在操作外壳的右侧形成的开口部分,由此打开/关闭部分4A与按压部分4B相互连接。弹簧51,可移动元件41,滑动元件42,反转元件43,释放元件44,释放轴46和复位弹簧52被布置在可移动外壳40与打开/关闭部分4A的固定元件45之间基本同一条轴线上,并且按压部分4B的按钮49,操作元件48,操作复位弹簧53和操作外壳47也被布置在基本同一条线上,由此构成打开/关闭装置4。
然后,结合图7至17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的打开/关闭装置4。这里,在图7至17中,为了使它们的相互关系更容易理解(对应于凸轮图表),将沿外周方向逐步展开来图解说明可移动凸轮A,固定凸轮B,支撑凸轮D,反转凸轮C和释放凸轮E等。
[用手进行打开操作]
首先,主要结合图7至11描述当用手抓住时打开第一与第二外壳1和2的情况。
(I)如图3(A)所示,在第一与第二外壳1和2完全关闭的状态下,打开/关闭装置被保持在如图7所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被图7中的弹簧51向下弹性推动的可移动元件41的可移动凸轮A与固定凸轮B的倾斜部分B2形成弹性接触,并且倾斜部分B2倾斜于右下侧,以使可移动元件41在被向右推动时能被保持住,也就是说,以使第二外壳2向第一外壳1一侧关闭(第一步操作)。
(II)当在以上状态下用手打开第二外壳2时,可移动元件41通过第二外壳2向左移动,且可移动外壳40克服弹簧51的推动力如图8中所示向右移动(第二步操作)。结果,可移动凸轮A被从固定凸轮B的倾斜部分B2上越过末端部分B1转换到倾斜部分B3一侧,并且与向左下侧倾斜的倾斜部分B3形成弹性接触。因此,在图8中可移动元件41被向左边转换,并且推动力作用到第二外壳2上以打开第二外壳2。
(III)如图9所示,当可移动凸轮A沿着固定凸轮B的倾斜部分B3弹性地滑动到某一位置时,可移动凸轮A与从固定凸轮B向可移动凸轮A凸出的反转凸轮C形成弹性接触(第三步操作)。从而,可移动凸轮A沿反转凸轮C弹性滑动。
(IV)当第二外壳2被打开直到如图3(B)所示的位置时,可移动凸轮A的末端被啮合装配进如图10所示的配备在反转凸轮C上的啮合槽部分C2中(第四步操作),并且因此第二外壳2不能仅通过弹簧51的推动力而自动打开。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第二外壳2被暂时阻止打开。
(V)在图3(B)的状态下,当第二外壳2被用手施力以进一步打开时,也就是说,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可移动凸轮A的末端被撤离啮合槽部分C2,并且图10的状态被转换到图11的状态(第五步操作)。然后,如图3(C)所示可以允许第二外壳2被进一步打开至更大的张开角。
当第二外壳2在打开的状态下被关闭时,第二外壳2被手动强迫关闭,以使可移动凸轮A沿反转凸轮C和固定凸轮B弹性滑动而以从图11经过图9和图8到图7的顺序被最终关闭。
如上面所描述的,根据本实施例,仅通过将图3(A)所示的关闭的第二外壳2打开至如下位置,即在此位置上可移动凸轮A跨过固定凸轮B的末端部分B1,第二外壳2可以随后被自动打开至图3(B)所示的状态。此外,在此状态下,可以用手施力以进一步打开第二外壳2,其中第二外壳2可以被打开至如图3(C)所示的更大的张开角。
[通过按钮49进行打开操作]
下面主要结合图12至17描述当第二外壳2不是用手打开而是通过操作打开/关闭装置的按钮49(见图4与图5)打开时的情况。
(I)首先,如图3(A)所示在第二外壳2被关闭的状态下,被图12中的弹簧51(未示出)弹性向下推动的可移动元件41的可移动凸轮A与固定凸轮B的倾斜部分B2形成弹性接触,并且在图12中可移动元件41被向右推动,以使第二外壳2沿关闭的方向被推动(第一步操作)。
(II)当按钮49在如图13所示的上述状态下被压时,被按钮49保持的操作元件48会被向上移动。因此,在按压释放轴46的转换凸轮G的倾斜部分G1时,操作元件48的操作凸轮F的倾斜部分F1被沿图13中的向上方向转换,也就是说,被转换到固定元件45上(未示出)(第二步操作)。
(III)如图13所示,在图13中,与释放轴46啮合的释放元件44克服复位弹簧52的回复力被转动地右移(第三步操作)。于是,在图13中,释放元件44的释放凸轮E也被转动地右移,并且与支撑凸轮D的末端分离。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在图13中滑动元件42被可移动凸轮A推动而向下移动,也就是说,下移到固定元件45上(未示出)(在图4、5的左侧)。
(IV)如上面所描述的,当滑动元件42被可移动凸轮A推动以向下转换时,如图13所示,也就是说,向下转换到固定元件45上时,可移动凸轮A与固定凸轮B的倾斜部分B2分离,并且与在与倾斜部分B2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的反转凸轮C的倾斜部分C1弹性接触,由此在图13中可移动元件41是向左滑动(第四步操作),并且第二外壳2被弹簧51的力继续自动从图3(A)的状态打开到图3(B)的状态。
当在图13中可移动元件41向左滑动并且第二外壳2被弹簧51的力继续自动从图3(A)的状态打开到图3(B)的状态时,尽管随后按钮压力的释放,第二外壳2仍保持着被弹簧51的力自动从图3(A)的状态打开到图3(B)的状态时的状态。
(V)这里,当按钮49的按压操作被释放时,被复位弹簧52推动的释放元件44和释放凸轮E也被向左转换(第五步操作)。然后,滑动元件42被向上推起,并且此时可移动凸轮A的末端部分A1已经被转动到这样一个位置,即在此位置上所述末端部分A1抵靠位于固定凸轮B左侧的倾斜部分B3。因此,可移动凸轮A会向左转换。所以,尽管按钮49(未示出)的压力的释放,第二外壳2仍保持着被弹簧51的力自动从图3(A)的状态打开到图3(B)的状态时的状态。
(VII)在这种状态下,释放凸轮E的末端抵靠支撑凸轮D的末端,并且被复位到原来的状态(第六步操作)(见图14)。另外,操作元件48和按钮49都分别被复位弹簧52的推动力和复位弹簧53的推动力通过开口元件44和释放轴46的转换凸轮G向下推,并且在推动操作执行之前复位到原来的状态。
(VIII)如上面所描述的,按钮49被复位。但是,如果第二外壳2被打开而与按钮49的复位无关,直至它设置到图3(B)所示的状态,如图15和16所示,可移动凸轮A的末端被啮合地装配到反转凸轮C的倾斜部分C1中形成的啮合槽部分C2(第七步操作),并因此第二外壳2被暂时停止在那里。
图15示出在按钮49被按下的同时第二外壳2被打开直至它被设置于图3(B)所示的状态时,可移动凸轮A、固定凸轮B等的位置关系。图16示出在按钮49被释放的同时第二外壳2被打开直至它被设置为图3(B)所示的状态时,可移动凸轮A、固定凸轮B等的位置关系。在这两个例子中,可移动凸轮A的末端被啮合地装配到反转凸轮C的倾斜部分C1中形成的啮合槽部分C2中,并且第二外壳2被暂时停止在那里。
(IX)随后,当第二外壳2需要从图3(B)的状态进一步打开至一个更大的张开角时,第二外壳2被手从图3(B)的状态下强迫打开至更大的张开角。因此,可移动凸轮A的末端部分撤离反转凸轮C的倾斜部分C1中形成的啮合槽部分C2,并且第二外壳2被打开,直至可移动凸轮A的末端啮合装配到倾斜部分C1的末端形成的槽部分C3(第八步操作)中,从而设置第二外壳2至图3(C)所示的状态。
当第二外壳2从打开的状态(图3(C)的状态)返回到关闭的状态(图3(A)的状态)时,第二外壳2可以用手强迫关闭。因此,第二外壳2可以从图17的状态经过图16的状态被转换到图12的状态,以使第二外壳2能被手动关闭。
如上面所描述的,根据本实施例,第二外壳2被自动打开一个预定的固定张开角,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在放到桌子上时适于使用。
另外,当第二外壳2需要被进一步打开时,第二外壳2被用手沿打开方向施力,以使第二外壳2能被打开至一个更大的张开角,在此张开角下,口部与耳部能接触到麦克风12和电话听筒22,所以所述电子设备很适于使用。
例如,在此实施例中,预定的固定张开角可以被设置成从115度到135度范围内的任何值。因此,在这种状态下,适于在电子设备置于桌子上时使用该电子设备,并且在上面所述的状态下,当第二外壳2接触到耳部时,通过沿打开方向向第一外壳1轻微施力,第二外壳2就可以被进一步打开。所以,打开操作可以轻易完成,并且不必使用两只手。
另外,根据本发明,容纳天线的圆柱体部分1A整体形成在第一外壳的轴承部分3附近,以便从第一外壳的外表面横向凸出,并且打开/关闭装置4被安装在轴承部分3上,以使按钮49接近于轴承部分3的圆柱体部分1A。
因此,按钮49不比容纳天线的圆柱体部分1A更向侧向凸出,并且因此,第二外壳2可以仅通过按按钮49而自动打开,然而,可以预先阻止第二外壳2因误按按钮49而被自动打开,此结构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结构来实现。
在此实施例中,容纳天线的圆柱体部分1A在第一外壳1中形成,并且与打开/关闭装置4的按钮49相对比,圆柱体部分1A被配置得从稍微向横向侧凸出。然而,按钮49可以被安装在轴承部分3内以便不会从外壳的侧面凸出。
另外,在此实施例中,打开/关闭装置被设计成如图4至17所示的结构,然而,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简而言之,任何结构都可以用作本发明的打开/关闭装置,只要它具有啮合元件,用来通过操纵操作按钮来自动将第一与第二外壳1和2打开至预定张开角并保持在那儿,然后在第一与第二外壳1和2被打开至预定张开角的状态下通过进一步沿打开方向对第一与第二外壳1和2施力,第一与第二外壳1和2可以被打开至比预定张开角更大的张开角度。
通过结合特别的实施例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对于在本领域中很熟练的人们来说,很明显可以对以上实施例做出多种的修改或变更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本质与主题。
本申请是基于2002年5月2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2-147818号,并且其内容也一并做为参考。
工业实用性
如上面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通过轴承彼此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与第二外壳可以自动打开直至一个预定的张开角,并且暂时保持在此张开角。另外,当外壳需要从以上状态被进一步打开至比预定张开角更大的张开角度时,可以沿第一与第二外壳1和2的张开方向施力,由此外壳可以被手动打开至更大的张开角。
所以,根据本发明,预定张开角可以被设置成从115度到135度的角度,在此角度所述电子设备适于在放到桌子上时使用。在便携式电话的例子中,如果张开角被设置成从160度到180度的任何值,在此角度便携式电话适于在直接接触口部与耳部时使用,在两种情况中都可以达到最优状态,因此,所述电子设备对使用者很实用。

Claims (5)

1.一种电子设备,包含:
第一与第二外壳,它们通过轴承部分可转动地连接;以及
打开/关闭装置,该打开/关闭装置设置在轴承部分上,并自动打开第一和第二外壳,
其中打开/关闭装置包括一个闭锁元件,通过操纵一个操作按钮,此闭锁元件自动打开第一与第二外壳至一个预定的钝张开角,并将第一与第二外壳锁定在预定钝张开角;并且
其中,在第一与第二外壳被打开至预定钝张开角的状态下通过对第一与第二外壳施加张开力,可以使第一与第二外壳进一步打开至比预定张开角更大的张开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打开/关闭装置包括:
第一凸轮元件,该第一凸轮元件被安装在第一外壳内,以使其不可转动;
第二凸轮元件,该第二凸轮元件被安装在第二外壳上,以使其不可转动但可滑动;
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与第一与第二凸轮元件弹性接触,并能沿打开第一与第二外壳的方向对第一与第二凸轮元件施加转动力;
阻止元件,该阻止元件阻止第一与第二外壳由于弹簧元件的作用而打开;以及
打开元件,该打开元件释放阻止元件的阻止操作;并且
其中第一与第二凸轮元件设置有一个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在第一与第二外壳被打开至预定钝张开角的状态下暂时保持第一与第二外壳的打开状态,以便阻止第一和第二外壳被进一步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凸轮元件由一个带有反转凸轮的反转元件构成;
其中,第二凸轮元件由带有可移动凸轮的可移动元件构成;
其中,通过弹簧元件将可移动元件压向反转元件,可移动元件的可移动凸轮可以沿反转元件的反转凸轮在轴向与转动方向上滑动,以相互打开第一与第二外壳;
其中,具有固定凸轮的滑动元件被用作阻止元件,阻止可移动元件的转动,以便与反转元件同轴;并且
其中,通过操纵操作按钮经滑动元件释放对可移动元件的转动的阻止作用,可移动元件的可移动凸轮滑动到在反转凸轮上形成的啮合槽部分中,并且暂时停止在啮合槽部分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用于容纳天线的圆柱体部分形成在轴承部分附近的第一外壳内以便从第一外壳的外表面横向凸出;并且
其中,打开/关闭装置被安装在轴承部分内,使得操作按钮靠近轴承部分的圆柱体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打开/关闭装置安装在轴承部分内,使得操作按钮不会从外壳的侧表面凸出。
CNB038165090A 2002-05-22 2003-05-12 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016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7818/2002 2002-05-22
JP2002147818A JP4205367B2 (ja) 2002-05-22 2002-05-22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8855A true CN1668855A (zh) 2005-09-14
CN100350162C CN100350162C (zh) 2007-11-21

Family

ID=29545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650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0162C (zh) 2002-05-22 2003-05-12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84275B2 (zh)
JP (1) JP4205367B2 (zh)
KR (1) KR100959096B1 (zh)
CN (1) CN100350162C (zh)
AU (1) AU2003234912A1 (zh)
WO (1) WO200309806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8717A (zh) * 2010-02-27 2011-08-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结构
CN101682665B (zh) * 2007-06-15 2012-11-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20012A1 (en) * 2002-08-02 2004-02-05 Gupte Sheel A. Self-contained hinge for flip-style device
US7274564B2 (en) * 2003-06-23 2007-09-25 Jaco, Inc. Locking cradle for tablet computers
CN2728174Y (zh) * 2004-07-30 2005-09-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100502624C (zh) * 2004-08-27 2009-06-1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2757503Y (zh) * 2004-11-27 2006-02-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US20060281504A1 (en) * 2005-06-13 2006-12-14 Pint Elaina M Carrying case for a cell phone wire reel combination
KR100630138B1 (ko) * 2005-08-17 2006-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WO2007069300A1 (ja) * 2005-12-13 2007-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開閉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機器
JP4655031B2 (ja) 2006-12-01 2011-03-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TW200833963A (en) * 2007-02-15 2008-08-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Automatic return pivot system for a display apparatus
KR100857707B1 (ko) * 2007-10-15 2008-09-08 한일이화주식회사 차량의 커버링 쉘프 개폐체
CN101649856B (zh) * 2008-08-13 2012-09-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101660567A (zh) * 2008-08-26 2010-03-0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应用该铰链机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660568A (zh) * 2008-08-29 2010-03-0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应用该铰链机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KR101612962B1 (ko) * 2010-01-06 2016-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접이형 휴대 단말기의 프리 스톱 힌지 장치
CN102454692B (zh) * 2010-10-21 2015-03-18 赛恩倍吉科技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及应用该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KR20150060292A (ko) * 2013-11-26 2015-06-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전 제품
KR102084377B1 (ko) * 2016-09-30 2020-03-03 항저우 암페놀 피닉스 텔레콤 파츠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회전 부품용 힌지 및 이동 단말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8467B2 (ja) * 1992-09-08 2002-03-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話機
JP3984305B2 (ja) * 1994-10-20 2007-10-03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用電話器並びにその開閉装置
JPH08139793A (ja) * 1994-11-15 1996-05-31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携帯用電話器の開閉装置
JP3737160B2 (ja) * 1995-03-31 2006-01-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携帯電話機用ヒンジ機構及び折り畳み携帯電話機
US6256481B1 (en) * 1997-04-26 2001-07-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icrophone connecting device for flip type portable telephone
JP3220412B2 (ja) * 1997-05-12 2001-10-22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ヒンジ機構及びヒンジユニット
US6141831A (en) * 1997-12-09 2000-11-07 Cema Technologies, Inc. Bistable hinge mechanism
GB2334068B (en) * 1998-02-06 2001-10-03 Nec Technologies Hinge construction for a mobile phone handset
JP2000192939A (ja) * 1998-12-24 2000-07-11 Nikko Ind Corp ヒンジ機構
JP2001103137A (ja) * 1999-09-30 2001-04-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折畳式電話装置
JP2001119460A (ja) * 1999-10-20 2001-04-27 Fujitsu Ltd 折りたたみ型携帯電話機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
JP3509681B2 (ja) * 2000-01-21 2004-03-22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小型開閉装置
JP2002013523A (ja) * 2000-06-30 2002-01-18 Nifco Inc ヒンジユニット及びヒンジ構造
JP3458104B2 (ja) * 2001-02-01 2003-10-20 株式会社ストロベリ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携帯式電子機器
TWI241822B (en) * 2001-03-22 2005-10-11 Nifco Inc Rotary actuator for hinge
JP3686845B2 (ja) * 2001-05-21 2005-08-24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型携帯電話機
JP3764092B2 (ja) * 2001-11-26 2006-04-05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ヒンジ並びにこの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7031466B2 (en) * 2003-04-14 2006-04-18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positioning apparatus for a foldable mobile telephon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2665B (zh) * 2007-06-15 2012-11-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
CN102168717A (zh) * 2010-02-27 2011-08-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结构
CN102168717B (zh) * 2010-02-27 2014-04-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336624A (ja) 2003-11-28
WO2003098061A1 (en) 2003-11-27
AU2003234912A1 (en) 2003-12-02
US7184275B2 (en) 2007-02-27
US20050128719A1 (en) 2005-06-16
JP4205367B2 (ja) 2009-01-07
CN100350162C (zh) 2007-11-21
KR20050004193A (ko) 2005-01-12
KR100959096B1 (ko) 2010-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0162C (zh) 电子设备
CN2805313Y (zh) 便携式设备的滑动摆转机构
CN100345471C (zh) 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外壳的可旋转闭锁装置
CN1224233C (zh) 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装置
CN1845560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摆转铰链装置
CN1300657C (zh) 用于便携式计算机的支撑装置
CN1210876C (zh) 包括有两个可相互移动部件的电子设备
CN1507736A (zh) 带有拍摄功能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EP2242237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829426A (zh) 用于旋转移动终端的摄像镜头模块的设备
CN1832507A (zh) 便携式终端设备
CN1203473A (zh) 便携设备的电池锁止机构
CN1346101A (zh) 装有一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502204A (zh) 带有一个具有旋转功能的照相机的信息终端设备
CN1913538A (zh) 具有附加键区的移动终端机
CN1250885C (zh) 开关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CN1754035A (zh) 具有铰链的移动终端以及操作移动终端和铰链的方法
CN109981834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856232A (zh) 便携式终端的滑动模块及安装于其上的外置卡的盖装置
CN101043584A (zh) 摆动盖结构以及电子装置
CN1256009C (zh) 电子装置用铰链和用该铰链的电子装置
US20110261022A1 (en) Stylus
CN109963001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625188A (zh) 便携式通信装置及其方法
CN1655563A (zh) 具有双旋转结构的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