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8489A - 座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座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8489A
CN1668489A CNA03816826XA CN03816826A CN1668489A CN 1668489 A CN1668489 A CN 1668489A CN A03816826X A CNA03816826X A CN A03816826XA CN 03816826 A CN03816826 A CN 03816826A CN 1668489 A CN1668489 A CN 1668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parts
rearward
plate spring
spr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68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1989C (zh
Inventor
藤田悦则
千抦一义
川崎诚司
高田康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Too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Too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Too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ta Tool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68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8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19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19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2Seat parts
    • A47C7/14Seat parts of adjustable shape; elastically mounted ; adaptable to a user contour or ergonomic seating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11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of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shape, e.g. hammock-like, plastic shells,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一种结构,其中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主要起到减震功能的板簧部件(40)与一个在后向力矩作用于座椅靠背(20)上时能够随着座椅靠背(20)的变形而向后移动的支架部件(130)相接合,另一端与一个设置在垫框架之前缘附近的前缘框架(102)相接合。因此,当从前方或后方施加一个一个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时,该板簧(40)的张力可通过作用于座椅靠背(20)上的后向力矩而得以增加,而且具有再次提高由于垫框架的侧架(101)产生变形而导致下降的座椅靠背(20)之后向力矩强度的功能。

Description

座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输设备例如飞机、火车、轮船、叉车、汽车或类似物等上的座椅结构,或者适用于室内或室外用不同的椅子和轮椅上的座椅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用于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及类似设备上的座椅中,最多仅在发生迎面碰撞或尾部碰撞过程中当有冲击力产生时,座椅靠背才需要倾斜。当座椅靠背倾斜过大时,后座上的乘客就可能受伤。当然,还可以想象:在转向过程中,腿部可能会被卡住,这样就会因为有载荷作用于腰部或其它部位上而受伤,或者被放置在后座上的行李将头部碰伤。因此,就需要通过将乘客的背部推向一个设置在靠背框架上的减震材料上、从而提高对撞击的吸收率来对座椅靠背的倾斜进行限制,从而限制人体的位移。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屈服强度(后向力矩强度),从而克服作用于座椅靠背上的后向转动力矩。但是,大部分方法仅涉及到对座椅支架结构的改进,而且即使采用这种改进后的座椅架,也仍然需要对能够提高向后力矩的技术进行研发。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后向力矩强度的座椅结构,从而,即使采用重量较轻的座椅架,也仍然能够进一步提高撞击阻力。
发明内容
近年来,本发明人已经提出了一种座椅结构,在这种座椅结构中,一个厚度为几毫米到几十毫米的三维网状部件(实心针织织物)被张拉在座椅架上。根据这种座椅结构,由于这种三维网状部件具有一种张拉结构,因此当将其用作运输设备的座椅结构时,由于张拉结构通过一个弹簧机构支撑在该座椅结构上而具有减震功能,另外也由于重量轻的优点,使其具有足够的振动吸收功能。但是,所用的多种弹簧机构主要起到减震的作用,而且还不能确定地起到耐冲击材料的作用,其中耐冲击材料能够抵抗因发生迎面碰撞或尾部碰撞而从前部或后部产生的等于或高于规定值的冲击力。即使在这种结构中,上述后向力矩强度的提高也主要是通过座椅支架结构来实现的。本发明人已经注意到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当因为发生迎面碰撞或尾部碰撞而在前方或后方受到冲击力作用时,用于在正常操作时吸收振动的弹簧机构和减震机构被迫以高冲击材料的方式进行有效操作,从而与座椅支架结构一起来提高后向力矩强度,这样就可以表现出比设置有同样座椅支架结构情况下的后向力矩强度大的后向力矩强度。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中,提供了一种座椅结构,其包括:一个板簧,该板簧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使其一端与一个在大于规定值的前部或后部冲击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使座椅靠背产生变形的后向力矩而向后移动的任意框架相接合,其另一端与一个设置在垫框架前缘附近的框架部件相接合,其中当座椅靠背变形时,板簧部件的张力增加。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中,提供了一种座椅结构,其包括:一个垫框架,该垫框架设置有一个框架部件,当来自前部或后部的冲击力等于或大于规定值时,该框架部件能够变形;一个板簧部件,该板簧部件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使其一端与任意一个能够在一个后向力矩作用于座椅靠背上时随着座椅靠背的变形而向后移动的框架部件相接合,另一端与设置在垫框架前缘附近的框架部件相接合,其特征在于:该板簧部件的张力随着座椅靠背的变形而增加,从而增加座椅靠背的后向力矩强度。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中,提供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座椅结构,其中:与板簧部件的一端相接合并可通过后向力矩向后朝座椅靠背移动的任意框架部件包括一个具有一后架的框架部件。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4中,提供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座椅结构,其中:与板簧部件的一端相接合并可通过后向力矩向后朝座椅靠背移动的任意框架部件包括以独立的状态弹性支撑在靠背框件上的框架部件,而且该框架部件沿座椅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与腰臀部相对应的位置上。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5中,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的座椅结构,其中:可通过后向力矩向后朝座椅靠背移动的任意框架部件包括一个具有垫框架的框架部件,而且被一个支臂所支撑,该支臂在正常状态下沿向后倾斜的方向受到扭力杆的偏压,而该扭力杆沿宽度方向设置在一个能够在一个施加于座椅靠背上并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的位置上。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6中,提供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座椅结构,其还包括一个止动件,该止动件能够控制垫框架和靠背框件在一个来自前方或后方并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7中,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座椅结构,其中:板簧部件包括由二维网状部件和三维网状部件(实心针织织物)选出的一种部件或两种或多种部件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8中,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座椅结构,其中一个减震部件包括一个由二维网状部件、三维网状部件和尿烷材料中选出的部件或者是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而且按照下述方式设置在所述板簧部件的上方:使其一端与任一框架部件相接合,以在后向力矩作用于座椅靠背上时能够随着座椅靠背的变形而向后移动,其另一端与一个设置在垫框架前缘附近的框架部件相接合。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9中,提供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的座椅结构,其中减震部件包括一个三维网状部件(实心针织织物),该三维网状部件是通过用连接纱线将正面和背面两层的基底针织织物(groundknitted fabrics)连接在一起制成的。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0中,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的座椅结构,该结构还包括一个没有连接纱线的部分,该部分位于三维网状部件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任意位置上,在该位置上没有设置连接纱线,而且基底针织织物相对而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示意性侧视图,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座椅结构的主要部分,其中该座椅结构处于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作用之前的状态下;
图2为一个示意性侧视图,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座椅结构的主要部分,其中该座椅结构处于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作用之后的状态下;
图3A为沿图1中的箭头A所做的剖视图,图3B为沿图2中的箭头B所做的剖视图;
图4A、4B和4C示出了用于减震部件上的三维网状部件(实心针织织物)的实例,其中图4A示出了在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施加作用之前被张拉在座椅架上的实心针织织物,图4B示出了设置在靠背侧上的基底针织织物的结构,图4C示出了设置在正面侧上的基底针织织物的结构。
图5示出了实心针织织物在受到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作用后的状态;
图6示出了后向力矩强度之测量结果的一个实例;
图7示出了后向力矩强度之测量结果的另一实例;
图8示出了被用作板簧部件的二维网状部件的拉伸特性;
图9示出了一种无载荷状态下的外形结构,此时其受到支撑框架的支撑,该支撑框架与减震部件及板簧部件一起被扭力杆向后偏压;
图10示出了有人坐在减震部件上时减震部件的状态。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将基于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图1和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座椅结构的主要部分。如图所示,构成该实施例之座椅结构的座垫10和座椅靠背20分别包括一个垫框架100和一个靠背框件200。
垫框架100设置有多个框架部件,例如沿宽度方向间隔排列并相对设置的侧架101、设置在侧架101的两个前端之间的前缘架102以及类似部件,从而形成一个当从顶部进行整体观察时的U形结构或几乎为正方形的结构。一个固定托架103沿侧架101的底缘被固定到侧架101上,而侧架101又通过固定托架103可滑动地支撑在一个导轨111上,该导轨111形成了一个滑动调节部件110。
当由于迎面碰撞或后部碰撞,而使一个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作用于纵向方向上时,侧架101,作为垫框架100的其中一个框架部件,可通过作用于座椅靠背20(靠背框件200)上的后向转动力矩(后向力矩)而产生变形,如图2所示。由于侧架101产生了这种变形,因此座椅靠背20的后向力矩强度就会发生变化。此时,为了减轻由于变形而产生的冲击,侧架101在其上端缘附近并在一个相对纵向中心略微靠近靠背端部的位置上设置有一个卷边部分101a,该卷边部分被弯曲成向外突出的结构形式,如图1和3A所示。通过该结构,当一个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作用于上述的座椅靠背20上时,侧架101就会在后向力矩的作用下沿纵向相对滑动调节件110的导轨111从中间向后弯曲。此时,由于卷边部分101a沿纵向拉伸,如图2和3B所示,因此就可以限制侧架101产生断裂,这样就使冲击得以释放。
一个第一托架104与垫框架100的侧架101之后端相连接。该第一托架104通过一个斜靠的调节器30与第二托架201连接在一起。第二托架201被固定到靠背框件200的底端上。这样,靠背框件200就被设置成能够通过斜靠调节器30相对垫框架100向后倾斜的结构形式。应该知道: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托架104构成了垫框架100的一部分,而第二托架201则构成了靠背框件200的一部分。不言而喻,在一种没有斜靠调节器30的结构中,可利用螺栓或类似部件将第一托架104和第二托架201直接连接起来。
一个向里伸出的凸板(未示出)设置在构成垫框架100的第一托架104内并被固定在侧架101的后端上,一个用于安装扭杆105的托架被固定到该凸板上,这样就使托架105向下伸出。
用于安装扭杆105的托架沿垫框架100的宽度方向以规定的间距设置在各个侧架101上,扭杆120的一个端部(固定端)被装配到一个孔内,而该孔就设置在用于安装扭杆105的其中一个托架上;扭杆120的另一端(自由端)则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在一个孔内,而该孔就设置在用于安装扭杆105的另外一个托架上。这样,扭杆120就设置在座垫10或垫框架100的宽度方向上,并且可通过扭动其自由端侧产生规定的弹性。
支臂121分别被固定在扭杆120的各个端部附近。其中一个设置在扭杆120之固定端侧的支臂121在其底端部分可回转地安装在扭杆120上,而另一国设置在扭杆120之自由端侧的支臂121则在其底端部分直接与扭杆120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其扭矩沿后向倾斜的方向受到偏压。一个支架130设置在各个支臂121的上端部分之间。这样,支架130就能够受到弹性支撑,从而在正常状态下,其可以在扭杆120的弹性作用下通过支臂121沿向后倾斜的方向受到偏压。
支架130被用作一个能够与板簧部件40的一端41相接合的框架部件。该板簧部件40的另一端42与前缘框架102相接合,其中该前缘框架是构成垫框架100的多个框架部件之一。因此,当该板簧部件40在另一端42处受到前缘框架102的支撑时,由于一端41被扭杆120的弹性力向后偏压,因此就可使板簧部件40以规定的张力沿座垫10的纵向方向受到张拉。
因此,板簧部件40就以上述的规定张力受到张拉,沿垂直方向输入并落入正常范围内的振动就可以沿面部方向分散开来,这样就可以将振动有效吸收掉。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板簧部件40通过支架130和支臂121受到扭杆120的弹性支撑。换言之,扭杆120通过上述的支臂121沿向后倾斜的方向对支架130进行偏压,从而使板簧部件40拉伸;而且初始张力可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调节:在受到坐压时,使支架130(支臂121)在平衡状态下处于不稳定平衡的位置上。这样,就可以对极其微小的振动灵敏底作出反应,同时,由于扭杆120的恢复力而产生非常明显的冲击。尤其是,由于扭杆120能够形成一种平衡良好的状态,这样就能够使恢复力从无载荷状态有效地操作到平衡状态下,因此就使其具有良好的减震作用。顺便说一下,下面将对当一个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作用于纵向方向上时,板簧部件40和扭杆120的作用加以说明,其中该冲击力是由迎面碰撞或尾部碰撞产生的。
就本发明的目的而言,尽管板簧部件40需要以下述方式被固定到位:当一个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作用于纵向方向上时,使该板簧部件能够对由座椅架(垫框架100和靠背框件200)的变形而产生的耐冲击性能提供补充,从而提高座椅结构的耐冲击性能,但该板簧部件还需要对通常按照上述方式输入的振动具有足够的减震功能。尽管该板簧部件40并非局限于具有这种功能,但在该实施例中仍然采用了下述部件。
就是说,用于该实施例中的板簧部件40包括:弹性纱线,经纱或纬纱中的任何一种由弹性纱线,例如聚酯弹性纤维、聚氨酯纤维或类似材料,构成另一种则由普通纱线构成,例如尼龙纤维、聚酯纤维或类似材料,其弹性小于弹性纱线的弹性。如图8所示,该板簧部件40在其沿弹性纱线的排列方向受到拉伸时应该将软化弹簧特性作为其拉伸特性,而在沿普通纱线的排列方向受到拉伸时应该将线性弹簧特性作为其拉伸特性。当由于有一个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作用于纵向方向上而使该板簧部件40保持在拉伸状态下,而且普通纱线最终断裂时,软化弹簧特性可以提高阻尼比率。应该知道:如图8所示,对于在沿织物材料的卷绕方向(roll direction)(该方向就是普通纱线的排列方向)受拉而产生的线性弹簧特性而言,当沿卷绕方向1观察时,也可以通过选择材料或选择普通纱线或类似物的纱线直径来提供一种没有非线性特性的结构,或者在初始弯曲区域(一个通常弯曲量为10毫米或更小(卷绕方向2)、最大(卷绕方向3)为20毫米或更小的区域或小于)内没有非线性特性的结构。通过采用一种在初始弯曲区域内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结构,就能够提高座椅在被坐时的冲击感。顺便说一下,图8所示的拉伸特性可通过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测量而得到:采用从上述二维网状部件上切下一个长度为200毫米、宽度为50毫米的试样,利用试验机以50毫米/分钟的速度沿纵向方向对该试样进行拉伸,同时将位于各个端部上并沿纵向处于试样内侧50毫米处的一个部分用作夹紧边缘。此时,对于沿弹性纱线之排列方向上的拉伸特性而言,按照下述方式切割试样:使弹性纱线的排列方向为纵向方向;而对于沿普通纱线之排列方向上的拉伸特性而言,则按照下述方式切割试样:使普通纱线的排列方向位于纵向方向上。
根据该实施例的座椅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利用上述的板簧部件40和扭杆120的操作就可以实现对振动的吸收。相反,当由于迎面碰撞或尾部碰撞而将一个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作用于纵向方向上时,由于人体被座椅安全带或类似物所约束,因此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将沿着使座椅靠背20向后倾斜的方向产生一个大的载荷。通过一个使座椅靠背20沿后向转动方向倾斜的后向力矩,如图2所示,就会使垫框架100的侧架101变形,从而在从接近中心部分处到后端附近的任意位置上向下弯曲,而且围绕一个低于板簧部件40在正常情况下所在位置的位置弯曲。此时,设置在侧架101之上端缘附近的卷边部分101a就会沿图3B所示的纵向方向拉伸,从而限制侧架101的断裂。
当侧架101变形时,将侧架101支撑在滑动调节器110之导轨111上的固定托架103也会以类似方式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侧架101和固定托架103之间存在强度差,因此侧架101的变形量较大,这样,与侧架101之后端整体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托架104之底端就抵靠在固定托架103的后端部分103a上,从而临时限制侧架101的变形。因此,固定托架103的后端部分103a就起到一个能够限制侧架101变形的止动件的作用。
此时,后向力矩的强度,即,对抗靠背框件200向后翻转方向的屈服强度,会在受到规定冲击力的作用后逐渐变大,如图6所示,而且在点A处,垫框架100的侧架101和靠背框件200开始变形,接着,后向力矩强度的倾角从A点处略微变化。当没有设置板簧40时,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后向力矩强度的变化。但是,根据该实施例,当垫框架100变形时,板簧部件40的张力会随着靠背框件200向后的移动而逐渐变大,从而进一步提高后向力矩的强度。点“B”是一个由于卷边部分101a在最大裂缝处或产生裂缝处受到拉伸而开始出现变形的位置,后向力矩强度从点B处开始下降。当侧架101抵靠在固定托架103的后端部分上时,由于侧架101的变形受到限制,因此板簧部件40的张力从抵靠(点C)时起就起到很大作用,而且后向力矩的强度再次开始变大。当侧架101的变形继续进行时,力矩的强度再次从点D处开始下降,原因在于在上述最大裂缝或上述裂缝变大处受到拉伸的卷边部分101a产生了裂隙,但是由于板簧部件40的张力变大,因此后向力矩的强度也会再次从点E处变大。
由于上述侧架101的变形,使得靠背框件200的后向力矩强度也按照上述方式变化。如前所述,当靠背框件200的后向力矩强度通过座椅架的变形而保持在规定的标准时,在此过程中,人体的腰臀部周围将推动一个薄型减震部件,例如张拉在靠背框件200上的实心针织织物或类似物,以使其工作,就象埋置在靠背框件200内一样,这样就可以限制人体的反应。但是,这仍然存在一个限度,因为这种冲击吸收机构仅仅是利用了座椅架的变形。
相反,根据该实施例,当侧架101变形,而且按照上述方式向下弯曲时,由于用来设置扭杆105的托架也沿向下倾斜的方向移动,因此支臂121就会随着靠背框件200沿后向倾斜方向的移动而向下倾斜,从而使支架130也向后移动,其中扭杆105被固定到侧架101上。由于板簧部件40的一端被支架130所支撑,而板簧部件40的另一端与前缘架102相接合,因此就使得该板簧部件40的张力变高。这样,如上所述,即使当由于侧架101的变形加大而使后向力矩强度偏斜时,在本实施例中,随着侧架101及靠背框件200沿后向方向的变形量的增加而使板簧部件40的张力也增加,也可通过板簧部件40的张力而使后向力矩强度变大。这样,座椅靠背20的倾斜就会受到限制,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人体的后背会更加可靠地受到一个座垫部件的支撑,该座垫部件例如可以是被靠背框件200所张拉的实心针织织物。换言之,在该实施例中,板簧部件40在正常时间内主要起到减震的作用,但当上述的巨大冲击力被输入时,它就起到一种耐冲击材料的作用,以提高靠背框件20的后向力矩强度。
图7示出了当按照与上述方式相似的方式设置板簧部件40时对座椅架结构测得的后向力矩强度,在该结构中,采用强度略高于图6所示试验所用材料之强度的材料来制造构成垫框架100和靠背框件200所需的各个框架部件,而且不采用用于使垫框架100停止变形的止动件,例如上述固定托架103的后端部分103a。
如图7所示,在该实例中,垫框架100和靠背框件200在点F处发生变形,此后,加入了板簧部件40的拉伸功能,从而产生了一个大于3000Nm的后向力矩强度。接着,垫框架100或靠背框件200将产生巨大变形,或拉伸,或裂缝,或在卷边部分发生的类似情况,这样就会降低在点G处的后向力矩强度,但板簧部件40的张力再次变大,而且后向力矩强度再次从点H处开始变大。当垫框架100和靠背框件200的变形、裂缝或类似情况再次变大时,从点I处开始,后向力矩强度再次下降,而且当到达点J时,板簧部件40之张力的增加又会再次使后向力矩强度升高。
在依赖垫框架100或靠背框件200之强度的情况下,不容易使后向力矩强度等于或大于3000Nm。如果要得到这种结构,那么该结构就会相当笨重。但是,通过在本实施例中将板簧部件40用作耐冲击材料,就就发现:很容易使后向力矩强度等于或大于3000Nm。对于垫框架100或靠背框件200而言,选择一个强度略高一点的材料就足够了,这样就可以使该结构具有较高的后向力矩强度,而且重量较轻。
应该注意:对图6和7所示的后向力矩强度所进行的测量是通过下述方式来完成的:将一个在三维人体模型的背面设置有加载夹的装置的设计臀部位置(H.P)固定到座椅结构的指定位置上,并施加一个向后的载荷(以0.5度/秒的加载速度),以在H.P处对座椅靠背产生一个588Nm/人的力矩。
由氨基甲酸乙酯材料或实心针织织物制成的减震部件设置在板簧部件40的上方,而板簧部件又分别设置在垫框架100和靠背框件200上。无需多说,这些减震部件本身有时可被用作表面材料,或者还可被另外一个表面材料所覆盖,例如皮革。
最好将如图4和5所示的实心针织织物(solid knitted fabrics)用作减震部件。该实心针织织物400是通过使连接纱线430在两层正反基底针织织物410和420之间往复移动、从而将其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制成的,其中正反基底针织织物间隔排列并相对而置。实心针织织物400不仅重量轻,而且还允许空气透过,另外,即使厚度约为几毫米到几十毫米,由于存在恢复力,因此实心针织织物还能够起到减震部件的作用,其中恢复力是由连接纱线430的倾角、连接纱线430之间的摩擦、连接纱线430与构成基底针织织物410、420的纱线之间的摩擦及基底针织织物410、420的网眼变形产生的。
例如,如图4所示,被用作靠背层的基底针织织物410可设置有一个平面状的针织结构(小网眼),该针织结构沿条纹和路线的所有方向从由单丝捻成的纱线连续延伸。另一方面,正面层所用的基底织物420被加工成一种具有蜂窝状(六边形)网眼并由单丝捻成的纱线制成的组织结构,如图4C所示。不用说,这种针织织物结构仅仅是一个实例,而且除了蜂窝状结构外,还可以采用网眼结构或针织结构。连接纱线430用于在成对设置的基底针织织物410和420之间进行编织,这样就使作为正面层的基底针织织物420和作为背面层的基底针织织物420保持预定的距离,从而使实心针织织物400具有规定的刚度。
当通过使前端与前缘架102相接合而将上述实心针织织物400张拉在垫框架100上时,如图4A所示,例如后端将与设置在靠背框件200之下部部分上的底架202相接合。顺便说一下,尽管没有示出,但是该侧缘部分与侧架101相接合。设置在垫框架100上的实心针织织物400最好不要在如图4A、4B和4C所示使基底针织织物410和420直接面对的部分上设置连接纱线430,图示的结构包括一个没有连接纱线440的部分。
在采用这种实心针织织物400的情况下,当垫框架100和靠背框件200沿纵向受到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作用下从图1所示的状态进入图2所示的状态时,由于底架202向后移动,更加确切地说,是沿向后倾斜的方向移动,因此,实心针织织物400将从图4A所示的状态进入沿纵向拉伸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这样,实心针织织物400在纵向上的张力就会变大,这样,就具有补充功能,从而由于上述板簧部件40之张力的增大而进一步提高后向力矩强度。
但是,当采用一种在所有部分上都设置有连接纱线440的结构时,基底针织织物410和420将会伸展,同时连接纱线430倾斜,这样总厚度将变厚,这样就会沿厚度方向(垂直方向)增加表面刚度,从而降低沿垂直方向的减震性能。相反,在采用一种如本实施例所述包括没有连接纱线之部分的结构时,由于在没有连接纱线440的那部分上多个彼此直接面对的位置会在基底针织织物410和420之间剧烈拉伸,如图5所示,因此,设置在除没有连接纱线440的那部分之外的其它位置上的连接纱线430将不会这样倾斜,而且几乎能够保持在冲击力作用前的状态下。这样,就可以限制由于纵向拉伸而使垂直方向上的冲击力下降,从而当有冲击力作用时,尤其能够提高将垂直方向产生的冲击力释放掉的功能。
上述的针织织物400设置在板簧部件40的上方,但是也可以将实心针织织物400本身用作板簧部件40并可以使实心针织织物400的后端与支架130相接合,其中支架130受到扭杆的支撑。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一种结构具有一个没有连接纱线430的部分,也能够在一个与没有连接纱线440的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对基底针织织物410和420进行拉伸,从而限制垫框架100和靠背框件200的变形,这样就具有提高座椅靠背2的后向力矩强度的功能,以限制连接纱线430过度倾斜;另外,还可以沿垂直方向获得足够的减震性能。
如图9所示,还可以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利用被扭杆支撑的支架130将板簧部件40的一端41与实心针织织物400的后端接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没有载荷时支架130沿向后倾斜的方向受到扭杆弹力的偏压,因此张拉在正面侧上的实心针织织物400就会具有一种没有褶皱和折痕的外观。另一方面,当一个人就坐时,由于支架130向前倾斜,如图10所示,因此实心针织织物400的张力不会增加,但却出现了松弛。因此,实心针织织物400在厚度方向上就会具有足够的减震性能。应该知道:最好采用上述的实心针织织物400,但也可以采用较薄的氨基甲酸乙酯材料。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座椅结构具有这样一种结构:一个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主要具有振动吸收功能的板簧与任意一个当后向力矩作用于座椅靠背上时能够随着座椅靠背的变形而向后移动的框架部件相接合,另一端与一个设置在垫框架之前缘附近的框架部件相接合。因此,当一个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从前方或后方进行作用时,该板簧部件的张力可通过作用于座椅靠背上的向后力矩而增加,而且具有提高座椅靠背后向力矩强度的功能。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后向力矩强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冲击阻力。

Claims (10)

1.一种座椅结构,其包括:
一以下述方式设置的板簧部件:使其一端与任一要在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前方或后方冲击力的作用下通过使座椅靠背变形的后向力矩而向后移动的框架部件相接合,另一端与一个设置在垫框架之前缘附近的框架部件相接合;
其中:所述板簧部件的张力随着所述座椅靠背变形而增加。
2.一种座椅结构,其包括:
一个垫框架,该垫框架设置有一个能够在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前方或后方冲击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框架部件;
一个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设置的板簧部件:使其一端与要在作用于一座椅靠背上的后向力矩的作用下随着所述座椅靠背的变形而向后移动的任意框架部件相接合,另一端则与设置在所述垫框架之前缘附近的框架部件相接合;
其中:所述板簧部件的张力伴随着所述座椅靠背的变形而增加,从而起到提高座椅靠背之后向力矩的强度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板簧部件的一端相接合并可在朝向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后向力矩作用下向后移动的所述任意框架部件包括一个组成一靠背框件的框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板簧部件的一端相接合并通过朝向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后向力矩向后移动的任意框架部件包括以独立于靠背框架的方式受到弹性支撑的框架部件,而且该框架部件沿座椅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一个与从臀部到腰部附近相对应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朝向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后向力矩向后移动的任意框架包括一个组成所述垫框架的框架部件,而且在正常状态下被一个沿向后倾斜方向受到一扭杆偏压的支臂所支撑,该扭杆沿宽度方向设置在一个位置上以便在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作用于所述座椅靠背上时能够产生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座椅结构,还包括:一止动件,当一个等于或大于规定值的冲击力从前方或后方施加作用时,所述止动件能够对垫框架和靠背框件的变形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部件包括从二维网状部件和三维网状部件中选出的一种部件或由这两种部件或更多种部件构成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部件包括从下述部件中选出的一种部件:二维网状部件、三维网状部件和氨基甲酸乙酯材料或其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而且所述座垫部件以下述方式设置在板簧部件的上方:使其一端与要在施加到座椅靠背上的后向力矩作用下随着座椅靠背的变形而向后移动的任意框架部件相接合,另一端与一个设置在垫框架之前缘附近的框架部件相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部件包括一个三维网状部件,该三维网状部件是通过用连接纱线将正面和背面两层的基底针织织物连接起来而制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座椅结构,还包括:一个在所述三维网状部件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任意位置上没有连接纱线的部分,即在该位置上没有设置连接纱线,而且基底针织织物直接相对而置。
CNB03816826XA 2002-07-17 2003-07-17 座椅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19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08957 2002-07-17
JP208957/2002 2002-07-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8489A true CN1668489A (zh) 2005-09-14
CN100421989C CN100421989C (zh) 2008-10-01

Family

ID=30112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682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1989C (zh) 2002-07-17 2003-07-17 座椅结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303229B2 (zh)
EP (1) EP1552981B1 (zh)
JP (1) JP4554362B2 (zh)
KR (1) KR100601765B1 (zh)
CN (1) CN100421989C (zh)
TW (1) TWI231750B (zh)
WO (1) WO200400723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5664A (zh) * 2010-03-23 2010-12-0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
CN102642487A (zh) * 2010-11-16 2012-08-22 格拉默股份公司 座椅底座
WO2017042690A1 (en) * 2015-09-07 2017-03-16 Ningbo Geely Automo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vehicle seat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deformation portion
CN106813916A (zh) * 2017-03-03 2017-06-09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
CN108688815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埃克罗航空器座椅有限公司 能量吸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5976A (ja) * 2004-12-22 2006-07-06 Tachi S Co Ltd 車両用衝撃吸収シート構造
JP4860932B2 (ja) * 2005-02-04 2012-01-2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衝撃吸収可能な自動車用シート
JP4554444B2 (ja) * 2005-06-13 2010-09-29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座席構造
JP4611130B2 (ja) 2005-06-13 2011-01-12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座席用ベースネット支持機構及び座席構造
JP4757553B2 (ja) 2005-07-14 2011-08-24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シート
DE102006038771A1 (de) * 2006-08-17 2008-02-21 Recaro Aircraft Seating Gmbh & Co. Kg Sitzvorrichtung
JP5179798B2 (ja) 2007-05-22 2013-04-10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座席構造
US7527334B2 (en) * 2007-06-18 2009-05-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utomotive seat reclining system
JP5255831B2 (ja) 2007-12-27 2013-08-07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衝撃吸収構造体、シェル型フレーム部材及び座席構造
US8500196B2 (en) * 2008-04-15 2013-08-06 Britax Child Safety, Inc. Child seat having a crush zone
JP5408688B2 (ja) * 2008-05-28 2014-02-05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シート
US8371655B2 (en) * 2008-10-20 2013-02-12 Nhk Spring Co., Ltd. Seat cushion frame structure of seat for vehicle and seat for vehicle with seat cushion frame structure
DE102009056731A1 (de) 2009-12-04 2011-06-09 Rev Renewable Energy Ventures, Inc. Halogenierte Polysilane und Polygermane
US8172320B2 (en) * 2010-02-11 2012-05-08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Impact absorption block for vehicle seatback assembly
EP2616272B1 (en) * 2010-09-14 2017-06-21 Basf Se Energy absorbing bracket for a seat of a vehicle
JP5788216B2 (ja) * 2011-05-13 2015-09-30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ッションシートフレーム構造および該構造を有する車両用シート
KR101394742B1 (ko) * 2012-09-19 2014-05-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인체공학적 시트조절 장치 및 방법
JP6166643B2 (ja) * 2013-01-23 2017-07-19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車両用シート
JP6111471B2 (ja) * 2013-08-09 2017-04-1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DE102016209053B4 (de) 2016-05-25 2020-01-02 Lear Corporation Fahrzeugsitz mit Endstopp mit einer Spielbeseitigung zur Verbesserung der Steifigkeit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Fahrzeugsitzes
US10843602B2 (en) * 2016-09-27 2020-11-24 Proma S.P.A. Seat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ngagement ed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62002B1 (fr) * 1984-03-27 1986-08-22 Peugeot Cycles Dispositif de reglage local de la tension d'une nappe elastique et nappe elastique, notamment pour dossier de siege, munie d'un tel dispositif
US5295729A (en) * 1992-02-18 1994-03-2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igh retention seat back
DE4436139C1 (de) * 1994-10-10 1996-03-21 Autoliv Dev Fahrgastsitz mit Seitenaufprallschutz
NL9401985A (nl) * 1994-11-25 1996-07-01 Johannes Theodorus Marie Rasen Stoel en daarmee uitgerust voertuig.
AU716487B2 (en) * 1995-09-14 2000-02-24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 seat for use in a vehicle
US5810417A (en) * 1995-09-28 1998-09-22 Mongkol Jesadanont Automatic safety car seats and sheet-type safety-belt
US6485098B1 (en) * 1998-10-30 2002-11-26 Indiana Mills & Manufacturing, Inc. Restraint system for a school bus seat
JP2002012072A (ja) * 2000-06-30 2002-01-15 Takata Corp 移動体の座席
JP4666724B2 (ja) * 2000-07-10 2011-04-06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折り畳み式シート
US6378939B1 (en) * 2000-09-25 2002-04-30 East/West Industries, Inc. Variable energy attenuating apparatus
JP2003180481A (ja) 2001-12-20 2003-07-02 Delta Tooling Co Ltd 座席構造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5664A (zh) * 2010-03-23 2010-12-0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
CN101905664B (zh) * 2010-03-23 2012-01-11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
CN102642487A (zh) * 2010-11-16 2012-08-22 格拉默股份公司 座椅底座
US8882195B2 (en) 2010-11-16 2014-11-11 Grammer Ag Base for a person's seat
CN102642487B (zh) * 2010-11-16 2016-06-01 格拉默股份公司 座椅底座
WO2017042690A1 (en) * 2015-09-07 2017-03-16 Ningbo Geely Automo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vehicle seat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deformation portion
CN108136942A (zh) * 2015-09-07 2018-06-08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包括变形部分的车辆座椅装置及方法
US10814750B2 (en) 2015-09-07 2020-10-27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Method and vehicle seat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deformation portion
CN106813916A (zh) * 2017-03-03 2017-06-09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
CN106813916B (zh) * 2017-03-03 2023-05-23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拖拉机座椅及安全带强度试验系统
CN108688815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埃克罗航空器座椅有限公司 能量吸收装置
CN108688815B (zh) * 2017-03-31 2023-03-31 埃克罗航空器座椅有限公司 能量吸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31750B (en) 2005-05-01
JPWO2004007238A1 (ja) 2005-11-10
US7303229B2 (en) 2007-12-04
US20050231011A1 (en) 2005-10-20
EP1552981B1 (en) 2012-09-12
EP1552981A4 (en) 2010-09-29
TW200402277A (en) 2004-02-16
CN100421989C (zh) 2008-10-01
KR100601765B1 (ko) 2006-07-19
EP1552981A1 (en) 2005-07-13
WO2004007238A1 (ja) 2004-01-22
KR20050013178A (ko) 2005-02-02
JP4554362B2 (ja)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1989C (zh) 座椅结构
CN1189346C (zh) 车辆座椅
CN1289019C (zh) 座椅结构
US7156457B2 (en) Seat structure
JP4050511B2 (ja) 座席構造
CN1283495C (zh) 座椅结构
US6921132B2 (en) Seat structure
CN1712274A (zh) 车辆座椅
CN1712273A (zh) 车辆座椅
US6817674B2 (en) Seat structure
CN1822781A (zh) 用于座位的舒适表面
CN1961783A (zh) 弹簧的安装构造
CN1336295A (zh) 座椅
CN1294866C (zh) 薄型座椅
US7131702B2 (en) Seated occupant impact-injury minimizing method
CN1122587A (zh) 车座悬挂装置
KR102584439B1 (ko) 산업차량 및 농기계 차량 시트용 서스펜션
WO2005113284A1 (en) Seat structure with anti-spring spanner e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1

Termination date: 201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