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7786A - 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7786A
CN1667786A CNA2005100537205A CN200510053720A CN1667786A CN 1667786 A CN1667786 A CN 1667786A CN A2005100537205 A CNA2005100537205 A CN A2005100537205A CN 200510053720 A CN200510053720 A CN 200510053720A CN 1667786 A CN1667786 A CN 1667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supporting mass
display device
image display
join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537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岛勇一
平泽重实
川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Display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Display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Displays Ltd
Publication of CN1667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77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86Vessels; Containers; Vacuum locks
    • H01J29/861Vessels or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the structure thereof
    • H01J29/862Vessels or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the structure thereof of flat panel cathode ray tu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16Elastic
    • G01R1/06722Spring-load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33Geometry aspects
    • G01R1/0675Needle-lik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01R1/07314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the body of the probe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est object, e.g. bed of nails or probe with bump contacts on a rigid support
    • G01R1/07328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the body of the probe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est object, e.g. bed of nails or probe with bump contacts on a rigid support for tes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01Testing of printed circuits, backplanes, motherboards, hybrid circuits or carriers for multichip packages [MCP]
    • G01R31/2806Apparatus therefor, e.g. test stations, drivers, analysers, conveyors
    • G01R31/2808Holding, conveying or contacting devices, e.g. test adapters, edge connectors, extender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01J31/123Flat display tub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329/00Electron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e.g. field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 H01J2329/86Vessels
    • H01J2329/862Fram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ssels, Lead-In Wires, Accessory Apparatus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装置,为了防止前面基板及背面基板的翘曲,确保由夹设在两基板之间的多个构件的组合体构成的支承体的气密接合,容易实现显示图像的大画面化,提高气密保持功能,大正交地组合分别设置在多个棒状体(13×1至13Y2)上的结合部(13×11至13Y21)而把围绕着显示区域夹设在前面基板(2)和背面基板(1)之间的支承体(13)做成井字状的组装体,在该支承体(13)的与前述显示区域相反的侧设置由前述棒状体的前端部(13×12至13Y22)构成的凸出部(132)。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装置,特别涉及具有插在基板之间并围绕密闭空间的支承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高亮度、高清晰度的图像显示装置,彩色阴极射线管一直被广泛应用。
但是,伴随着近年来的信息处理装置和电视播放的高像质化,人们需求作为具有高亮度、高清晰度的特性,同时重量轻、省空间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平板状显示器(平面显示器)。
作为典型的例子,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等平面显示器已被实用化。
在这种平面显示器内,特别是作为可实现高亮度化的显示器提出了场(电子)致发射型显示装置和以耗电低为特征的有机EL显示器等各种形式的平面显示器被。
在这样的平面型的显示装置中的、把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的两块基板之间的密闭空间做成比外界的气压低或者真空的显示装置中,把二块基板之间的间隙保持在规定值,同时配置围绕该气密空间并维持气密的支承体。
图18是说明已知的场致发射型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剖视图。
在图18中,场致发射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造为,在背面基板1和与该背面基板1相对的前面基板2的内周缘部插入一体构成的框状的支承体3并用密封接合构件4密封,把被该支承体围绕的成为显示区域的内部的空间保持为比外界的气压低的低压状态或者真空状态。
该图像显示装置,前述背面基板1的内表面上具有场致发射型的电子源5和控制电极等,而在前述前面基板2的内表面上具有阳极和荧光体层6。参照符号7是隔板,该板7保持前述显示区域的两基板间的间隔。
背面基板1由玻璃或者陶瓷等合适的材料形成,而前面基板2用玻璃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支承体3由玻璃或者陶瓷等合适的材料形成,并由融合玻璃等密封接合构件固定在背面基板1和前面基板2的内周缘上。由背面基板1、前面基板2及支承体3形成的内部空间被排气成例如10-510-7Torr的真空度。前述电子源5例如用碳纳米管(CNT)、类金刚石碳(DLC)或其他的场致发射阴极构成。
在这样的平面显示器中,保持两基板间的间隔并围绕显示区域的前述支承体已知有前述的一体构成的支承体和图19所示的结合多个壁构件而成的支承体等。
图19是日本特开2002-298761号公报公开的显示装置的说明图,是说明背面基板1、前面基板2及支承体3的构成例的展开立体示意图。
在该图19所示的显示装置中,背面基板1和前面基板2由玻璃板构成,支承体3由玻璃材料构成。在此,省略了对在背面基板1和前面基板2的各内表面上形成的各种构成部分的图示。
在图19中,在背面基板1和前面基板2的周缘夹设具有规定厚度的支承体3,该支承体3由密封接合构件以使背面基板和前面基板保持一定间隙的方式固定而在其内部形成密闭空间。该支承体3分割成多个壁构件3X1、3X2、3Y1、3Y2、3C1至3C4。
各壁构件3X1、3X2、3Y1、3Y2、3C1至3C4相互邻接并在各相结合部分上形成斜面3P。而且,该斜面3P的法线和背面基板1或者前面基板2上的法线的交叉角度为锐角。
另外,图20(a)、图20(b)及图20(c)是表示图19中的支承体的平面和二个侧面的3面图,图20(a)是俯视图,图20(b)是短边侧侧视图,图20(c)是长边侧侧视图。图中的符号对应于与图19相同的部分。
如图20(a)、图20(b)及图20(c)所示,该例的支承体3被分割成二个长边壁构件3X1和3X2、二个短边壁构件3Y1和3Y2以及四个角壁构件3C1、3C2、3C3、3C4,在各斜面3P处相互粘接来构成支承体3。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0-311630号公报中记述了如下技术,即包括内包电子放射元件的第一框构件和内包该第一框构件的第二框构件,把多根板状的构件排列成长方形并定位固定这些第一、第二框构件,用喷灯加热熔化各个接触部分而使其熔接。
再有,在日本特开2002-184329号公报中,记述了如下技术,即,在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之间设置侧壁,在该侧壁和前面基板之间的密封接合面上层叠设置金属密封接合材料的基础层和铟层,该基础层和铟层的至少一方,具有从前述密封接合面凸出的凸出部,在真空环境中加热熔化铟来相互密封接两基板时,在产生剩余的金属密封接合材料的场合,导向前述凸出部,防止剩余的金属密封接合材料流到电子源和配线等上。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夹着一体构造的框型的支承体粘接固定二块玻璃板的构造,在显示装置大型化(大画面化)的场合,在操作时支承体容易破损,下料时产生浪费,结果使成本变高。
为了回避上述问题,如图19等所示,也提出了把支承体分割成多个构件,将它们组合粘接而形成支承体的方案。
该组合粘接,与前述的一体构造的框型的支承体相比,具有不仅可以解决破损的问题,而且在下料时能避免产生浪费等特征。
但是,在通过密封接合构件密封接合两基板和支承体时,在两基板上在垂直于各板面的方向(Z方向)上施加压力,在该加压粘接时,为了防止前述支承体的各分割构件的接合部分向相互分离的方向(X、Y方向)位移,必须使用辅助夹具。
再有,即使在密封接合后排气的工序中,也存在需要再次使用限制前述支承体的各分割构件的位移的辅助夹具等问题,解决该问题已成为该技术领域中的课题之一。
另外,在现有的技术中,即在把多个板状的构件排列成长方形并将其定位固定,用喷灯加热熔化各个接触部分使其熔接来形成支承体的技术中,由于伴随着熔接产生变形而需要矫正其变形的整形工序,以及由喷灯加热引起的作业环境问题,还有作业效率等问题,人们该技术的采用敬而远之,比较喜欢是用粘接材料固定的方法。
再有,在从支承体的外侧端到基板的外侧端的区域内,存在与前述支承体的厚度大致相等的间隙,该区域的间隙成为助长基板翘曲的主要因素,如何解决该问题也成为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用于解决前述的现有的问题而作成的发明,通过做成具有向支承体的与显示区域相反的方向的外侧方向凸出的凸出部的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由此可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该装置可抑制漏气的产生,可实现所希望的高品质显示,而且能容易地实现显示图像的大画面化。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从支承体的外侧端到基板的外侧端的区域介设支承体的凸出部,所以可以防止基板的翘曲,可以得到清晰度高的大型(大画面)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把多根棒状体组装接合成井字状而形成支承体,所以井架的前端部分成为凸出部,该凸出部夹设于从支承体的外侧端到基板的外侧端的区域内,从而可以防止基板的翘曲,可以得到清晰度高的大型(大画面)显示装置。
另外,通过做成井字状,组合的棒状体相互向X、Y方向的位移被抑制,使保持气密变得更可靠。
再有,通过做成井字状,由于棒状体相互向X、Y方向的位移被抑制,所以即使不使用辅助夹具也可以限制上述位移。
根据本发明,由于从构成支承体的棒状体的纵长方向端部偏中央的部位具有结合部,所以可以使比该结合部更靠前端的部分夹设于从支承体的外侧端到基板的外侧端的区域内,可以防止基板的翘曲,可以得到清晰度高的大型(大画面)显示装置。
另外,可以抑制棒状体相互向X、Y方向的位移。
采用本发明,结合部的形成容易。
另外,采用本发明,可以可靠地保持气密和抑制位移。
采用本发明,通过具有限制X、Y两方向的位移的凹部和倾斜面,气密保持变得更可靠。
另外,即使不使用辅助夹具也可以限制位移。
采用本发明,结合部的形成是容易的廉价的,气密保持变得更可靠。
另外,即使不使用辅助夹具,也可以限制位移。
根据本发明,在从支承体的外侧端到基板的外侧端的区域内存在密封部,可以防止基板的翘曲,且可以得到清晰度高的大型(大画面)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立体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图3的沿A-A线截断并朝向箭头所示方向看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2的其他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图5的沿B-B线截断并朝向箭头所示方向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支承体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支承体的结合部的另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支承体的结合部的再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支承体的结合部的再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支承体的棒状体的另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沿C-C线截断并朝向箭头所示方向看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沿D-D线截断并朝向箭头所示方向看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支承体的棒状体的再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支承体的结合部的再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支承体再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9是说明现有技术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例的展开立体图。
图20(a)、图20(b)及图20(c)是图19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支承体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的特征在于,在支承体上具有凸出部,该支承体插入两基板之间并围绕显示区域,该凸出部向与前述显示区域相反的方向凸出。
下面记述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代表性的结构。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内表面具有阳极及荧光体的前面基板;内表面具有多个电子源并隔着规定的间隔与前述前面基板相对的背面基板;以围绕显示区域的方式插在前述前面基板和前述背面基板之间且保持前述规定的间隔的支承体,该支承体的端面与前述前面基板及背面基板之间分别通过密封接合构件密封接合。
前述支承体的特征在于,具有向与前述显示区域相反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做成在前述支承体的角部上具有凸出部的结构,也可以在各角部上具有凸出部,还可以由多个棒状体构成前述支承体,这些棒状体组合并接合成井字状,做成在该接合部的外侧具有凸出部的结构。
再有,前述棒状体可以在从纵长方向端部向中心方向靠近的部位上设有成为接合部的结合部,也可以在纵长方向端部上备有结合部。
另外,前述结合部可以具有限制X、Y两方向的位移的凹部和倾斜面,还可以做成大致方孔形状。
再有,可以做成在前述凸出部上具有密封接合构件的结构。
采用上述的结构,可以做成气密保持功能优良、能进行高品质显示、而且能大画面化的图像显示装置。
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构成及后述的实施例的构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化。
[实施例1]
下面参照实施例的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再有,在此对于把本发明应用于场致发射型显示装置(FED)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把本发明同样地应用于其他的同样的显示装置或者类似的设备中。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说明图,是说明背面基板和前面基板及支承体的结构例的展开立体示意图。
在该图像显示装置中,背面基板1和前面基板2用玻璃板构成,支承体13用玻璃材料构成。在此,对在背面基板1和前面基板2的各内表面上形成的电子源和荧光体层等各种构成部分省略了图示。
在图1中,在背面基板1和前面基板2的周缘处夹设具有规定厚度的支承体13,该支承体13由密封接合构件以使背面基板1和前面基板2保持一定间隙的方式固定而在其内部形成成为显示区域的密闭空间。
支承体13由多个棒状体13X1、13X2、13Y1、13Y2组合成井字状,成为具有围绕显示区域的形状尺寸为大致方形的框体部131和配置在其外侧的凸出部132,其高度全部相同。
各棒状体13X113Y2在其组合的棒状体的相互卡合的卡合部上分别具有由后述的结构构成的结合部13X11、13X21、13Y11及13Y21,在该结合部处用例如熔合玻璃那样的接合材料相互粘接固定。
另外,各棒状体13X113Y2在各结合部的前端侧分别具有成为前述的凸出部132的前端部13X12、13X22、13Y12及13Y22。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支承体13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中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2中,棒状体13Y2的宽度是W1,高度是h1,与纵长方向垂直的截面为大致六角形状,而与其垂直配置且被粘接固定的棒状体13X1的、宽度是W2、高度是h2,同样其截面为大致六角形状。
把从设置在这些棒状体13Y2及棒状体13X1各自的两端部附近的结合部13Y21、13X11向外侧延长的前端部13Y22、BX12的长度分别设定为L1、L2而作为成凸出部132。
另外,前述宽度W1、W2彼此的尺寸,高度h1、h2彼此的尺寸,L1、L2彼此的尺寸可以分别是相同的尺寸或者不同的尺寸,这对于其他的棒状体13Y1、13X2也是同样的。从而,也可能有例如将4根1种形状尺寸的棒状体组合的结构。
在此,最好由这些棒状体的组合体构成的支承体的高度全部相同,使用具有大的台阶的结构存在产生漏气的危险。
图3是放大表示图1、图2所示的结合部13Y21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4是沿图3的A-A线截面并朝向箭头所示方看的剖视图,对图中与图1、图2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3及图4中,棒状体13Y2的结合部13Y21具有大致倒梯形的凹部13Y23和一对倾斜面SL2,其中,凹部13Y23在棒状体的顶面TH上具有在与长轴CL平行的方向上宽度为W11的开口,从该开口W11向棒状体的下面UH方向延伸到深度h11且与前述纵长方向中心线CL交叉的一对倾斜的内侧面SL1终止于底面BH;一对倾斜面SL2从该凹部13Y23的底面BH延伸到下面UH,与前述倾斜的内侧面SL1大致垂直,同时夹着棒状体的垂直中心线VL大致对称地配置。
前述凹部13Y23的深度h11被设定为棒状体的高度h1的大致一半,剩余的部分成为与倾斜面SL2的垂直中心线VL平行的方向的高h12。前述开口宽度W11被设定成与相组合的棒状体13X1的宽度W2大致相等。W12表示倾斜面SL2的下面UH侧的宽度,W13表示底面BH的宽度。
图5是放大表示图1、图2所示的结合部13X11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6是图5的沿B-B线截面并朝向箭头所示方看的剖视图,对于与前述的图1至图4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5及图6中,棒状体13X1的结合部13X11与前述棒状体13Y2的结合部13Y21垂直配置时,具有大致正确配合的形状。
该结合部13X11具有大致梯形的凹部13X13和一对倾斜面S14,其中,凹部13X13在顶面TH上具有在与长轴CL平行的方向上宽度为W22的开口,从该开口向下面UH方向延伸至深度h21且与前述纵长轴线CL交叉的一对倾斜的内侧面SL3终止于底面BH;一对倾斜面SL4从该凹部13X13的底面BH连续延伸到下面UH,与前述倾斜的内侧面SL3大致垂直,同时夹着棒状体的垂直中心轴线VL大致对称地配置。
具有前述倾斜的内侧面SL3的凹部13X13与前述图3的倾斜面SL2对应,而前述倾斜面SL4与具有前述图3的前述第1的倾斜的内侧面SL1的前述凹部13Y23分别对应并粘接固定。
前述凹部13X13的深度h21是棒状体的高度h2的大致一半,被设定成与在平行于前述图4的倾斜面SL2的垂直中心线VL的方向上的高度h12大致相同,剩余的部分成为与倾斜面SL4的垂直中心线VL平行的方向的高度h22。另外,前述开口宽度W22被设定成与组合的棒状体13Y2的宽度W1大致相等。再有,W21表示倾斜面SL4的下面UH侧的宽度,W23表示底面BH的宽度。
如果是该构成,结合部成为顶面上具有开口的凹部和倾斜面的组合的二维结合,棒状体相互的粘接固定变得可靠,可以扩大接合面积,提高气密保持功能。
另外,由于支承体在与显示区域的相反侧的各角部具有凸出部,这样可以防止基板的翘曲。
再有,由于棒状体相互用结合面二维固定,所以在支承体自身的组装、支承体和两基板的密封结合时,即使在排气工序等的一部分工序或者全部工序中不使用用于保持支承体的辅助夹具,也可以确保所希望的气密保持功能。
[实施例2]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支承体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结合部的立体图,对于这些图7、图8中与前述的图1至图6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7及图8中,支承体23的构造为将多个棒状体23X1、23X2、23Y1、23Y2组合成井字状,具有围绕显示区域的形状尺寸为大致方形的框体部231和设置在其外侧的凸出部232,其高度在全部相同。
各棒状体23X123Y2在与其相组合的棒状体卡合的卡合部上分别具有由图8所示的结构构成的同一形状的结合部23Y11,在该结合部23Y11上用例如熔合玻璃那样的接合材料相互接合固定。
另外,各棒状体23X123Y2在各结合部的前端侧分别具有成为前述的凸出部232的前端部23X12、23X22、23Y12及23Y22。
图8是扩大表示图7所示的结合部23Y1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在图8中,棒状体23Y1具有宽度W3、高度h3,其结合部23Y11大致方孔形状的凹部构成,该凹部具有在棒状体23Y1的顶面TH上平行于纵长轴线SL的方向上的宽度为W31的开口、,从该开口向下面UH方向并以与前述宽度W31相同的尺寸延伸到深度h3/2处,在底面BH处终止。
在此,也可以是前述宽度W3和高度h3是相同尺寸的结构。
在该第2实施例的构成中,结合部形状是简单的,形成是容易的,同时由于是二维结合,所以棒状体相互间的粘接固定可靠。
另外,由于支承体在与显示区域的相反侧的各角部上具有凸出部,所以可以防止基板的翘曲。
[实施例3]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棒状体的结合部的形状的立体图,在与前述的图1至图8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9中,棒状体33Y1具有宽度W4、高度h4,其结合部33Y11设置于棒状体33Y1的端部。
该结合部33Y11具有第1薄壁部33Y13和第2薄壁部33Y14,其中,第1薄壁部33Y13厚度为前述宽度W4的一半,是从棒状体33Y1的纵长方向端面33Y12朝向纵长方向中心直到长度L4的部分;第2薄壁部33Y14在上述第1薄壁部33Y13的内侧延续长度L5,其高度为前述高度h4的一半,其厚度前述第1薄壁部33Y13相同,该结合部33Y11具有台阶部33Y15。
在此,也可以把前述第1薄壁部33Y13的纵长方向的长度L4做成比高度h4大的值,把前述第1薄壁部33Y13的一部分作为支承体的凸出部。另外,台阶部33Y15的长度L5可以考虑保持气密性来设定。
另外,也可以把前述宽度W4和高度h4做成相同尺寸。
如果是该第3实施例的结构,结合部自身的形成是容易的,同时,通过设置台阶部可以确保大接合面积,可以提高气密保持功能。
[实施例4]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棒状体的结合部的形状的立体图,对与前述图1至图9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10中,棒状体43Y1具有宽度W5、高度h5,其结合部43Y11设置在棒状体43Y1的端部上。
该结合部43Y11具有第1薄壁部43Y13和第2薄壁部43Y15,其中,第1薄壁部43Y13把从棒状体43Y1的纵长方向端面43Y12向纵长方向中心到长度L4的部分与前述图9的第1薄壁33Y13同样做成为其厚度是宽度W5的一半;第2薄壁部43Y15在第1薄壁部43Y13内侧延续长度L5并具有与前述图9的台阶部33Y15同样的台阶部43Y14,此外,还备有与该台阶部43Y14连续并在其内侧具有带倾斜面的倾斜台阶部43Y16的第3薄壁部43Y17。
该倾斜台阶部43Y16的顶面TH侧的第3薄壁部43Y17成为与前述第1薄壁部43Y13相同的板厚。
另外,前述台阶部43Y14的下面UH侧在直到高度h5的一半的部分上做成与前述宽度W5相同的厚度,这是与前述图9相同的。
另外,也可以把前述宽度W5和高度h5做成相同的尺寸。
在该第4实施例的结构中,通过在台阶部的基础上还存在倾斜面,可以扩大接合面积,提高气密保持功能。
[实施例5]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棒状体的形状的俯视图,图12是沿图11的C-C线截断并朝向C-C线处的箭头所示右向看的剖视图,图13是沿图11的D-D线截断并朝向D-D线处的箭头所示右向看的剖视图,对于与前述的图1至图10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11至图13中,该棒状体53X1的纵长方向两端部53X11的纵长方向中心线CL垂直的截面如图12所示,呈梯形,中央部53X12如图13所示为方形。53X13是分界部。
该棒状体53X1通过与另一个例如棒状体53Y1组合,结合部可以定为从上述分界部53X13开始的两端部53X11的范围。
采用该结构,成为结合部的两端部为梯形,棒状体相互的接合面积增加,可以提高接合的可靠性。
[实施例6]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棒状体的形状的立体图,对与前述的图1至图13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14中,该棒状体63X1把与纵长方向中心线CL正交的截面做成大致半圆形状。
如果是该结构,通过与基板相面对地配置下面UH,在顶面TH侧配置结合部,可以扩棒状体63Y1大与基板的接合面积。
[实施例7]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棒状体的结合部的形状的剖视图,对于与前述的图1至图14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15中,棒状体73X1的结合部73X11和垂直于棒状体73X1的棒状体73Y1的结合部73Y11分别具有平缓的曲面的接合面。
即,棒状体73X1的结合部73X11具有平缓的凸曲面73X12和薄壁部73X13,把该薄壁部73X13的一部分作为凸出部。
另外,棒状体73Y1的结合部73Y11具有与前述凸曲面73X12大致相同的平缓的凹曲面73Y12,使该凹曲面73Y12与前述凸曲面73X12相对并用粘接材料粘接固定。
在该结构中,前述凹凸曲面被设定成夹插在两曲面之间的前述粘接材料不会流失那样的曲面。
在该结构中,由于结合部具有平缓的曲面部分,所以可以抑制夹插入结合部之间的粘接材料的流动,可以保持含有平缓的曲面部分的长的接合面的接合间隔均匀,并可以提高气密保持功能。
[实施例8]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承体的俯视图,对于与前述的图1至图15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16中,支承体83的构成为,使多个棒状体83X1、83X2、83Y1、83Y2组合成井字状,具有围绕显示区域的形状尺寸为大致方形的框体部831和配置在其外侧的凸出部832,其高度全部相同。
各棒状体83X183Y2,把结合部分别设置在纵长方向的端部和从端部向中央方向离开的部位的二个地方上,结合部例如做成图9或者图10那样的结构和与其一致的结构,在组装成支承体时,把各棒状体的端部的结合部与相组合的另一个棒状体的从端部向中央方向离开的部位的结合部粘接固定。
在该支承体83上,构成前述凸出部832的前端部83X11、83X21、83Y11及83Y21的个数为前述的实施例的一半。
在该结构中,由于在各角部配置凸出部,所以可以防止基板的翘曲。
[实施例9]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的支承体部分的要部的俯视图,对于与前述的图1至图16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17中,支承体93的构成为,使多个棒状体93X1、93X2、93Y1、93Y2组合成井字状,具有围绕显示区域的形状尺寸为大致方形的框体部931和设置在其外侧的凸出部932,其高度在全部相同。
另外,各棒状体93X193Y2的构成为,在各交叉部上具有结合部,在该各结合部的前端侧分别具有成为前述的凸出部932的前端部93X11、93X21、93Y11、93Y21,包括该前端部在内在支承体93的表里的大致整面上涂布粘接材料94。
如果是该结构,可以连凸出部都可与两基板粘接固定,可以防止基板的翘曲。

Claims (9)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有:
前面基板,其内表面具有阳极及荧光体;
背面基板,其内表面具有多个电子源,该背面基板与前述前面基板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地与上述前面基板相对;
支承体,其夹设在前述前面基板和前述后面基板之间、并围绕显示区域,且用来保持前述规定的间隔;
该支承体的端面分别与前述前面基板及背面基板之间通过密封接合构件密封接合,其特征在于,
前述支承体具有向与前述显示区域相反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凸出部配置在前述支承体的角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凸出部配置在前述支承体的各角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支承体是将多个棒状体组装接合而成的,在该接合部位的外侧具有凸出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棒状体在从纵长方向端部向中央方向离开的部位上具有结合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棒状体在纵长方向端部具有结合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结合部具有凹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结合部由大致方孔形状的凹部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凸出部上具有密封接合构件。
CNA2005100537205A 2004-03-10 2005-03-10 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6677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7375/2004 2004-03-10
JP2004067375A JP2005259443A (ja) 2004-03-10 2004-03-10 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7786A true CN1667786A (zh) 2005-09-14

Family

ID=35038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537205A Pending CN1667786A (zh) 2004-03-10 2005-03-10 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29819B2 (zh)
JP (1) JP2005259443A (zh)
KR (1) KR100777842B1 (zh)
CN (1) CN166778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1256A1 (en) * 2004-09-01 2006-03-23 Noriyuki Oroku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060113107A (ko) * 2005-04-29 2006-11-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자 방출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072997B1 (ko) * 2005-10-25 2011-10-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진공 용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자 방출 표시 디바이스
KR20070106106A (ko) * 2006-04-28 2007-11-0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화상 표시장치
JP2011060699A (ja) * 2009-09-14 2011-03-24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基材の接合方法
JP2011060700A (ja) * 2009-09-14 2011-03-24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基材の接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5489A (en) * 1980-04-17 1982-04-20 Rca Corporation Envelope for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s
US5731660A (en) * 1995-12-18 1998-03-24 Motorola, Inc. Flat panel display spacer structure
KR19990054287A (ko) * 1997-12-26 1999-07-15 김영환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0251767A (ja) 1999-02-25 2000-09-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311630A (ja) 1999-02-25 2000-11-07 Canon Inc 真空容器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真空容器を備える平板型画像表示装置
JP3517624B2 (ja) * 1999-03-05 2004-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611312B2 (en) 2001-01-24 2003-08-26 Hitachi,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outer frame with some neighboring wall members that are engaged with each other have oblique surfaces
CN1306538C (zh) 2001-04-23 2007-03-21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JP3940577B2 (ja) 2001-10-15 2007-07-04 株式会社東芝 平面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218784A1 (en) 2005-10-06
JP2005259443A (ja) 2005-09-22
US7429819B2 (en) 2008-09-30
KR20060043544A (ko) 2006-05-15
KR100777842B1 (ko) 200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065C (zh) 平面显示装置及其衬垫组件和它们的制法与制造用模具
CN1667786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00345045C (zh) 灯组件、光供给装置和液晶显示器
CN1210749C (zh) 用于密封可视显示器的方法及设备
CN1406390A (zh) 图像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密封材料填充装置
CN1649074A (zh) 平板显示器用外壳和使用该外壳的平板显示器
CN1229848C (zh) 显示装置、气密容器及气密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700401A (zh) 场发射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84835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624542A (zh) 照明装置和使用它的显示装置
CN1705071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01042973A (zh) 气密容器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789484A (zh) 校正系统、垂直型盘移送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蒸镀装置
CN1854856A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655317A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576972A (zh) 显示装置
CN1107965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293594C (zh) 图象显示装置
JP2008003315A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809855A (zh) 图像显示器件
CN1551284A (zh) 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290151C (zh) 场致发射显示器
CN1923642A (zh) 用于传送基板的搬运器
CN1392579A (zh) 制造真空容器的方法和制造使用该真空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方法
CN1670895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