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1745A - 布线基板和使用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布线基板和使用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1745A
CN1661745A CN200510008859.8A CN200510008859A CN1661745A CN 1661745 A CN1661745 A CN 1661745A CN 200510008859 A CN200510008859 A CN 200510008859A CN 1661745 A CN1661745 A CN 1661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necting portion
mentioned
bend
inter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088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53472C (zh
Inventor
田边功二
藤井彰二
近久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61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1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34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347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8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specially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e.g. using folded por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2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5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PCs]
    • H05K2201/055Folded back on itself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布线基板和使用该布线基板的光透过性触摸面板等的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实现布线基板结构的简化而减少制造的工时、并且由于可以使布线基板的所有的连接部形成为1层结构因此可以提高这些连接部与其它连接装置的电连接和机械接合的可靠性的布线基板。将多个布线图形(22)、(23)、(24)、(25)和连接部(22A)、(23A)、(24A)、(25A)形成在布线基板(20)的一个主面上。此外,包括具有可挠性的弯曲部(P-P),以在该弯曲部(P-P)处弯曲时使一部分的连接部(24A)、(25A)配置在与布线基板(20)的一个主面相反侧的另一主面侧的方式构成布线基板(20)。

Description

布线基板和使用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布线基板和使用该布线基板的光透过性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或多样化的发展,在LCD等的显示元件的前表面安装光透过性的触摸面板,通过该输入装置进行显示元件上所显示的文字、符号或图标等的识别、选择,并通过该选择、操作进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的设备正在逐渐增多。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使用“上表面”、“下表面”、“右侧”和“左侧”等的所谓的表示相对位置关系的语言。但应该理解成这些是表示在从正面观看附图的状态下的各部件、各部位所处的相对位置,并非表示绝对的位置关系。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一个主面”、“另一主面”这样的语言。但应该理解成“一个主面”这样的语句并非一定是指布线基板等的“表面”,此外,“另一主面”并非一定是指布线基板等的“背面”。即,“一个主面”的相反侧是“另一主面”,而“另一主面”的相反侧是“一个主面”。
下面,对于现有的输入装置,以光透过性的触摸面板(以下记做触摸面板)为例,使用图7~图9进行说明。
图7是现有的光透过性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用于相同触摸面板的布线基板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上基板1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膜等材料形成,在具有光透过性的上基板1的整个面或所选择的区域上通过真空溅射等形成有氧化铟锡或氧化锡等的光透过性的上导电层2。
此外,由银或碳等的糊料印刷形成的一对上电极3、4在通过蚀刻或激光切割将上导电层2按指定的图形除去而在露出底材的上基板1上形成。在上电极3和4的端部上分别地设置一对上导出部3A和4A。
此外,在由玻璃、或者丙烯酸或聚碳酸酯树脂等材料构成的下基板5的一个主面的整个面或所选择的区域上,形成有与上导电层2同样的具有光透过性的下导电层6。此外,一对下电极7和8在除去了下导电层6的下基板5上形成。
此外,在下电极7和8的端部上分别设置一对下导出部7A和8A。此外,在下导电层6的指定的部位上,用环氧或硅等的绝缘树脂以指定的间隔形成有用于与上导电层2保持指定间隔的多个点衬垫(未图示)。
此外,这些上基板1和下基板5的外周部通过在其上下表面涂敷了粘接剂的框状的衬垫9粘合而使上导电层2和下导电层6隔开指定的间隔。此外,在上基板1和下基板5的导出部之间插入夹置有在两面上形成了多个布线图形和连接部且具有可挠性的布线基板10。
如图8所示,布线基板10的形状是例如具有幅窄部和幅宽部。幅窄部的一个主面上形成有多个布线图形12、13、14和15。布线基板10的幅宽部上分别形成有连接部12A、13A、14B和15B。布线图形12和13的端部分别与连接部12A和13A连接。
此外,布线图形14和15经由在贯通孔内填充了导电剂的通孔14A和15A与在布线基板10的另一主面侧形成的布线图形连接,在该另一主面的幅宽部上分别形成有连接部14B和15B。
图9表示布线基板10的剖面图。在上基板1、下基板5的各导出部和布线基板10的各连接部间涂敷有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11,上基板1的上导出部3A和4A分别与布线基板10的一个主面侧的连接部12A和13A连接。此外,上基板5的下导出部7A和8A分别与布线基板10的另一主面侧上所设置的连接部14B和15B相连。这样,构成了现有的光透过性触摸面板。
在以上的结构中,光透过性触摸面板安装在LCD等的显示元件的前表面,并且布线基板10的各布线图形通过连接用的连接器等与电子设备的检测电路(未图示)连接。当以手指或笔等进行上基板1的上表面即操作面的按压操作时,则上基板1弯曲,被按压的部位的上导电层2与下导电层6接触。构成为未图示的检测电路向上电极3、4间和下电极7、8间施加电压而检测这些电极间的电阻比,检测出所按压位置而进行电子设备的各功能的切换。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布线基板和使用其的输入装置中,由于需要在布线基板10上形成两面的布线图形或通孔,因此布线基板的结构变得复杂,此外,由于制造的工时也增加,因此必须承认输入装置整体变得高成本化。
此外,作为与本申请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例如有在日本公开专利、特开2003-108320号公报中所介绍的技术。
此外,在美国专利6,304,251号、图6和图7中介绍了与本发明类似的扁平电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以往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实现布线基板结构的简化并减少制造的工时的低价的布线基板和使用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布线基板仅在其一个主面侧形成多个布线图形和连接部。此外,在布线基板上设置具有可挠性的弯曲部,以在该弯曲部处弯曲时使一部分的连接部配置在与布线基板的一个主面相反侧、即配置在另一主面侧的方式构成布线基板。利用这样的结构就不需要形成布线基板的两面的布线图形或通孔,因此可以实现布线基板结构的简化,并且由于可以减少制造的工时因此可以提供低价的布线基板。
此外,由于被弯曲的连接部形成为1层,而所有的连接部以1层结构可以保持相同的厚度,因此具有可以提高这些连接部与其它连接装置的电连接和机械接合的可靠性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的布线基板具有未被弯曲的在一个主面侧配置的连接部和在弯曲部被弯曲的在另一主面侧配置的连接部,并使这些多个连接部直线状地对齐,与未使多个连接部直线状地对齐的结构相比,具有可以容易地将具有可挠性的布线基板插入、夹置在输入装置的指定的位置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的布线基板具有幅窄部和幅宽部,连接部和弯曲部设置在幅宽部。此外,本发明在布线基板的指定的位置上设置了切槽部。
由于本发明的布线基板设置了幅宽部和切槽部,因此可以在幅宽部形成连接部,在切槽部中吸收向布线基板施加的应力,并可以容易地进行连接部的弯曲。
此外,本发明的布线基板,在布线基板的指定的位置上设置了粘接部,由于由该粘接部可以在进行连接部的弯曲时固定因弯曲引起的布线基板的位置,因此具有可以使连接部的弯曲容易地进行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的布线基板,在布线基板的指定的位置上设置了孔,由于在弯曲布线基板的弯曲部时,通过该孔可以对被弯曲的布线基板部进行定位,因此与未设置该孔的布线基板相比,具有可以容易地进行布线基板的加工以及由此进行的输入装置的制造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的输入装置具有布线基板、在其一个主面的整个面或指定的部位上形成上导电层和与该上导电层连接的上电极的上基板、在其一个主面的整个面或指定的部位上形成与上述上导电层隔开指定的间隔而相对的下导电层和与该下导电层连接的下电极的下基板。此外,将布线基板的多个连接部与上电极和下电极的指定的部位连接地构成输入装置。由于不需要在布线基板上形成两面的布线图形或通孔,因此由于可以实现布线基板结构的简化并且可以减少布线基板的制造的工时,因此可以提供低价的布线基板。
此外,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将布线基板在弯曲部弯曲后使该布线基板的多个连接部与上电极和下电极的指定的部位连接的方式进行输入装置的制造,由于可以减少构成输入装置的布线基板的制造工时,因此可以实现低价的输入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将粘接部设置在布线基板的一个主面上,通过该粘接部在将上述布线基板在弯曲部弯曲时将相互相对的布线基板的上侧和下侧粘接,具有可以使布线基板的制造易于进行的作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结构简单且减少制造工序数量的布线基板和使用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透过性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本发明的上基板的平面图,
图2B是本发明的下基板的平面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布线基板的图,
图3B是表示图3A的布线基板在弯曲部弯曲后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将图3B所示的布线基板安装到触摸面板内时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5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布线基板的平面图,
图5B是表示将图5A的布线基板在弯曲部弯曲后的状态的图,
图6A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布线基板的平面图,
图6B是表示将图6A的布线基板在弯曲部弯曲后的状态的图,
图7是现有的光透过性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现有的触摸面板所采用的布线基板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
图9是现有的相同布线基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1~图6主要以光透过性触摸面板为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的背景技术所说明的结构具有相同的结构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简化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首先,使用图1、图2A、图2B、图3A和图3B进行说明。
在这些附图中,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膜等材料形成且具有光透过性的上基板1的一个主面上通过真空溅射等形成有氧化铟锡或氧化锡等的光透过性的上导电层2。
此外,如图2A所示,通过蚀刻或激光切割将上导电层2按指定的图形除去而使上基板1的底材露出,在该露出底材的区域上形成有由银或碳等的糊料印刷形成的一对上电极3、4。
此外,在除去上导电层2而露出底材的上基板1上形成有上导出部3A和4A。
此外,在由玻璃、或者丙烯酸或聚碳酸酯树脂等材料构成的下基板5的一个主面上形成有与上导电层2同样地具有光透过性的下导电层6。此外,如图2B所示,一对下电极7和8在除去了下导电层6的下基板5上形成。
此外,在下电极7和8的端部上设置一对下导出部7A和8A,并在下导电层6的上表面上用环氧或硅等的绝缘树脂以指定的间隔形成用于与上导电层2保持指定的间隔的多个点衬垫(未图示)。
此外,如图1所示,上基板1和下基板5的外周部通过在其上下表面涂敷有粘接剂的框状的衬垫9粘合而使上导电层2与下导电层6隔开指定的间隔相对。此外,在上基板1和下基板5的导出部之间,在布线基板20的一个主面上具有形成了多个布线图形和连接部并具有可挠性的弯曲部P-P(参照图3)。当在该弯曲部P-P处将布线基板20弯曲后,则一部分的连接部被配置在布线基板20的另一主面侧,而被配置在上基板1和下基板5之间。
另外,在图1中设置有用于将布线基板的一部分弯曲的孔18A、18B。对这些孔的作用效果在后面叙述。
如图3A所示的布线基板20具有幅窄部以及第1和第2幅宽部。当正视图3A时,则幅窄部从右侧配置到大致中央部为止。该幅窄部的一个主面上形成有布线图形22、23、24和25。布线图形22和23的端部分别与设置在正视图3A时配置在左侧的第1幅宽部上的连接部22A和23A连接。布线图形24和25在上述第1幅宽部的附近折回,分别与在正视图3A时设置在大致中央部的第2幅宽部上的连接部24A和25A连接。
此外,孔17A设置在上述第1幅宽部的一部分上。孔17B设置在第2幅宽部上。孔18A、18B配置在第1幅宽部的端部和第2幅宽部的端部的中间部上。孔17A和17B可以在布线基板20上实施处理时或在下一个工序中使其移动时、或者在进行位置对准等时使用。连接孔18A和孔18B的线段是具有可挠性的弯曲部P-P。
此外,在布线图形25和孔17B之间形成有切槽部26。切槽部26从第2幅宽部的端部设置到孔18A为止。此外,使切槽部26和弯曲部P-P大致正交地配置。通常,布线基板上设置的弯曲部的位置和大小是根据布线基板的形状或连接部的取出而决定的设计事项之一。此外,由线段27A和线段27B所包围的区域为粘接部28。
图3B表示在图3A所示的弯曲部P-P弯曲后的布线基板20的状态。在弯曲时,使用例如具有3个定位针的弯曲夹具(未图示)等。为了孔17A和孔17B使该夹具的同一定位针插入,即、以使孔17A和孔17B重合的方式在连接孔18A和孔18B的中心的弯曲部P-P处弯曲。
此外,在弯曲时以弯曲部P-P为中心使连接部24A、25A与连接部22A、23A配置在同一线上地弯曲。弯曲后的连接部22A、23A直接置于布线基板20的一个主面上。但是,连接部24A、25A置于与一个主面相反的一侧,即、另一主面侧。但是由于这些连接部上整个区域被保持为1层状态,所以可以保持为相同的厚度。
此外,为了将在弯曲的状态下重叠的部位彼此固定粘接,将由线段27A和线段27B所包围的区域作为粘接部28,在该区域上涂敷粘接剂或粘贴胶带。
图4是表示将图3B所示的布线基板20组装到触摸面板上的一例的剖面图。在上基板1和下基板5的各导出部和布线基板20的各连接部之间涂敷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11。另外,也可以代替直接涂敷刷上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11,而粘贴涂敷了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的索尼化学公司(ソニ一ケミカル社)制的CP7131等的各向异性导电胶带。分别地上基板1的上导出部3A和4A与布线基板20的连接部22A和23A、以及下基板5的下导出部7A和8A与布线基板20的左侧的连接部24A和25A粘接连接而构成光透过性触摸面板。
在以上的结构中,该光透过性触摸面板安装在LCD等的显示元件的前表面,并且布线基板20的各布线图形通过连接用的连接器等与电子设备的检测电路连接。
构成为当以手指或笔等进行上基板1的上表面、即操作面的按压操作时,则上基板1弯曲,被按压的部位的上导电层2与下导电层6接触,检测电路向上电极3、4间及下电极7、8间施加电压而检测这些电极间的电阻比,检测出所按压部位而进行电子设备的各功能的切换。
这样,按照实施例1,具有多个布线图形22、23、24和25、连接部22A、23A、24A和25A仅在布线基板20的一个主面上形成的特征。
此外,当在具有可挠性的弯曲部P-P处将布线基板20弯曲后,则由于连接部的一部分、即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连接部24A、25A配置在布线基板20的另一主面侧,因此不需要形成布线基板20的两面的布线图形或通孔,因此由于结构简单而不会使制造工时增杰,因此可以提供低价的布线基板20。
此外,通过设置对弯曲后的连接部22A、23A、24A和25A进行定位的孔17A和17B,例如,由于使用形成了定位针的弯曲夹具等,在弯曲后仅通过在多个孔17A和17B插入该定位针就可以使连接部22A、23A、24A、和25A与作为上电极3、4和下电极7、8的指定的部位的上导出部3A和4A及下导出部7A和8A相对,因此与未设置这些孔的结构相比可以不增加输入装置的制造工时并且还能实现制作的快速化。
此外,通过以使得布线基板20的连接部22A、23A、24A和25A与作为上电极3、4和下电极7、8的指定的部位的上导出部3A和4A及下导出部7A和8A连接的方式构成输入装置,由于不需要形成布线基板20的两面的布线图形和通孔,因而可以使结构简单且可以避免增加制造工时,因此可以获得低价的输入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另外,以上是对在上基板1和下基板5的整个表面或指定的面上由氧化铟锡或氧化锡等形成上导电层2和下导电层6的光透过性的触摸面板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使上导电层2和下导电层6与上电极3、4或下电极7、8同样地通过具有不透光性的银或碳等的糊料印刷形成。
此外,也可以在上基板1的一个主面的指定的部位上形成上导电层,并且在下基板5的一个主面的指定的部位上形成与上述上导电层隔开指定的间隔相对的下导电层,通过对上基板1的上表面进行按压操作而仅使指定的部位的上导电层与下导电层电接触或分离,即、作为薄膜开关等的输入装置。
实施例2.
图5A和图5B表示实施例2的布线基板。
由于实施例2所示的布线基板的材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详细说明。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布线基板的形状不同这一点。
首先,图5A所示的布线基板50与图3A所示的布线基板同样地具有幅窄部和幅宽部。在幅窄部上分别形成有布线图形52、53、54和55。布线图形52、53、54和55的端部分别与配置在图5A的左侧的设置在幅宽部上的连接部52A、53A、54A和55A连接。
在布线基板50的幅宽部的一部分上设置弯曲部Q-Q。在弯曲部Q-Q的两端设置大致半圆状的凹部58A、58B。通过凹部58A、58B来划定弯曲部Q-Q,并使布线基板的弯曲易于进行。
此外,在连接部52A和连接部55A的中间部上设置切槽部59A。切槽部59A设置在幅宽部的大致中央部上,是用于弯曲布线基板50的幅宽部而设置的。幅宽部弯曲后的切槽部59A,如后述的图5B所示,作为突起部出现在布线基板50的幅宽部的外侧。
此外,与切槽部59A相连地设置狭缝59B。设置狭缝59B的本来的目的是为了划定弯曲部位和位置。但是,也具有缓和布线基板20在热处理或弯曲时产生的应力这样的附带作用效果。
另外,在实施例1所述的图3A中,弯曲部P-P相对于布线基板20的幅窄部的延伸方向正交地配置,但在实施例2中使其相对于幅窄部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如在实施例1中也叙及的那样,弯曲部Q-Q通常是设置在布线基板上的弯曲部的位置和大小由布线基板的形状或连接部的取出而决定的设计的事项之一。
此外,大致以弯曲部Q-Q为中心设置连接部51。在连接部51上在弯曲部Q-Q弯曲后,为了固定布线基板的重合区域而使用粘接剂或粘接胶带。
此外,符号59C表示布线基板50的幅宽部的一边。
图5B表示将图5A所示的弯曲部Q-Q弯曲后的状态。弯曲是以使得切槽部59A与幅宽部的一边59C的位置关系颠倒的方式来进行的。由此,孔57A与57B的位置关系也在弯曲前后交换。此外,由切槽部59A和狭缝59B所形成的突起部出现在幅宽部的外侧。
此外,可以获得弯曲的布线基板50的粘接部53A、52A、54A和55A被配置在同一线上并且在连接部上不存在重叠的区域的、既1层结构的布线基板50。由于如果把所有的连接部形成为1层结构的话,则可以保持为相同的厚度,因此可以提高这些连接部与其它的连接装置的电连接及机械接合的可靠性。
图5B所示的布线基板50可以替代图3和图4所示的布线基板20而用于触摸面板。
另外,也可以使孔57A和孔57B交换地在连接孔状的切口58A和58B的中心的弯曲部Q-Q处弯曲,而在布线基板50的一个主面上所形成的连接部52A和53A的左侧的下表面上配置连接部54A和55A。
实施例3.
图6A和图6B表示实施例3的布线基板。
由于实施例3所示的布线基板的材料和结构与实施例1、2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详细说明。其与实施例1、2的不同之处在于布线基板的形状不同这一点。
图6A所示的布线基板60例如与图3A所示的布线基板20同样地具有幅窄部和幅宽部。在幅窄部上分别形成有布线图形62、63、64和65。布线图形62、63、64和65的端部分别与在图6A的左侧的幅宽部上设置的连接部62A、63A、64A和65A连接。
切槽部66A设置成将连接部62A和连接部63A分隔且与这些连接部并列。切槽部66A在幅宽部的中途折回,其终端延伸设置到孔66B。此外,切槽部67A设置成将连接部64A和连接部65A分隔且与这些连接部并列。切槽部67A在幅宽部的指定的部位折回,其终端延伸设置到孔67B。这样形成的2个切槽部66A和67A相对于布线基板60的幅窄部的延伸方向平行地配置。设置切槽部66A和67A的个数、位置和大小根据布线基板的形状和连接部的取出而决定,其为设计的事项之一。
此外,切槽部66A和孔66B相当于实施例1和2所说明的弯曲部。此外,在实施例3中表示设置2个切槽部的结构与实施例1和2所示的切槽部为1个的结构不同。
此外,在布线基板60的幅宽部的指定的位置上设置有孔68A~68F。
这些孔是为了弯曲的位置对准而设置的。此外,在幅宽部的大致中央部上设置面积较大的切口部69。切口部69可以提高切槽部66A和67A处的弯曲的作业效率,此外,为了容纳弯曲的布线基板的区域而被设定为指定的形状和大小。此外,在幅宽部设置有粘接部61。粘接部61,如后述的图6B所示,是在将布线基板的一部分弯曲时固定重叠的部位的区域,在该区域上涂敷粘接剂或粘贴粘接胶带。
此外,切口部69还具有吸收在布线基板60上进行热处理、加压处理等时的应力的附带的作用效果。
图6B表示将图6A所示的切槽部66A和切槽部67A弯曲后的状态。即,表示通过2次弯曲所得到的状态。第1次的弯曲是将形成连接部62A和孔68A的区域沿连接切槽部66A和孔66B的线朝向切口部69向前面的方向弯曲。此外,第2次的弯曲是将形成连接部64A和孔68E的区域沿连接切槽部67A和孔67B的线向切口部69弯曲。
当进行了上述的2次弯曲后,则孔68A和孔68C重合,孔68D和孔68E重合。此外,连接部62A与63A的位置关系成为颠倒的状态。
此外,可以获得连接部63A、62A、64A和65A被配置在同一线上并且不存在连接部彼此重叠的部位、即所谓的1层结构的布线基板60。由于至少布线基板60的连接部是1层结构,因此可以提高这些连接部与其它连接装置的电接触及机械接合的可靠性。
另外,图6B所示的布线基板60也可以代替图4所示的布线基板20而用于触摸面板。
在将图6B的布线基板60用于触摸面板时,即,与图3B的布线基板20相比较时,由于可以自由地安排连接部62A、63A、64A和65A的各连接部的配置顺序,因此提高了触摸面板的设计的自由度。
产业上的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布线基板和使用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由于可以实现布线基板结构的简化而减少制造工时,并且可以使布线基板的所有的连接部成为1层结构,上基板侧和下基板侧的连接部的布线基板对于由上基板和下基板的热膨胀或吸湿膨胀的差引起的相对位置变化也可以弹性地对应,所以具有可以提供提高这些连接部与其它连接装置的电连接和机械接合的可靠性的布线基板和使用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这样的有益的效果,并且对于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的光透过性触摸面板等的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等是有效的。

Claims (9)

1.一种布线基板,是在一个主面上形成的多个布线图形上设置有连接部的具有可挠性的布线基板,
在上述布线基板上,在上述布线图形的指定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1个弯曲部,在上述弯曲部被弯曲的上述连接部配置在上述布线基板的另一主面侧并且具有上述被弯曲的上述连接部的布线基板部成为1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基板,具有未被弯曲的配置在一个主面侧的连接部和在弯曲部被弯曲的配置在另一主面侧的连接部;这些多个连接部直线状地对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基板,布线基板具有幅窄部和幅宽部,连接部和弯曲部设置在上述幅宽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线基板,在布线基板的指定的位置上设置了切槽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线基板,在布线基板的指定的位置上设置了粘接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线基板,在布线基板的指定的位置上设置了孔。
7.一种输入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基板、在其一个主面的整个面或指定的部位上形成有上导电层和与该上导电层连接的上电极的上基板、在其一个主面的整个面或指定的部位上形成有与上述上导电层隔开指定的间隔而相对的下导电层和与该下导电层连接的下电极的下基板,上述布线基板的连接部与上述上电极和下电极的指定的部位连接。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将布线基板在弯曲部弯曲后,将该布线基板的连接部与相对配置的上基板的上电极和下基板的下电极的指定的部位连接。
9.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布线基板的一个主面上设置粘接部,在将上述布线基板在弯曲部弯曲时通过该粘接部将相互相对的布线基板的上侧和下侧粘接。
CNB2005100088598A 2004-02-26 2005-02-24 布线基板和使用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035347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1085/2004 2004-02-26
JP2004051085 2004-02-26
JP2004109787 2004-04-02
JP109787/2004 2004-04-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1745A true CN1661745A (zh) 2005-08-31
CN100353472C CN100353472C (zh) 2007-12-05

Family

ID=34889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88598A Active CN100353472C (zh) 2004-02-26 2005-02-24 布线基板和使用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108515B2 (zh)
CN (1) CN100353472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8867A (zh) * 2009-12-09 2011-06-15 星电株式会社 柔性布线基板
CN107179848A (zh) * 2016-03-09 2017-09-1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检测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677987A (zh) * 2019-10-09 2020-01-10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Fpc、连接组件及连接组件的安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1157B2 (ja) * 2005-03-31 2010-12-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入力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026690B2 (ja) * 2005-11-21 2012-09-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表示装置
JP4779681B2 (ja) * 2006-02-07 2011-09-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US8456851B2 (en) * 2008-05-16 2013-06-04 Apple Inc. Flex circuit with single sided routing and double sided attach
KR101373047B1 (ko) * 2010-09-07 2014-03-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연성회로기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스크린패널장치
US9084368B2 (en) * 2011-06-15 2015-07-14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Single FPC board for connecting multiple modules and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module using the same
TW201438349A (zh) * 2011-06-15 2014-10-0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連接多模組之單片式軟性電路板及應用其之觸控顯示模組
TW201432532A (zh) * 2013-02-05 2014-08-16 Unidisplay Inc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以及觸控顯示面板
JP6159434B1 (ja) * 2016-03-01 2017-07-05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カード接続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JP6832313B2 (ja) * 2018-07-23 2021-02-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コネクタ取付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5213A (en) * 1972-03-22 1974-04-16 Data General Corp Flexible circuit connectors
US4561709A (en) * 1983-12-09 1985-12-31 Amp Incorporated Membrane type circuit having improved tail
JPH0396066U (zh) * 1990-01-21 1991-10-01
JP2000020226A (ja) 1998-07-06 2000-01-21 Alps Electric Co Ltd 座標入力装置
JP2003058319A (ja) * 2001-08-21 2003-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08302A (ja) 2001-10-01 2003-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8867A (zh) * 2009-12-09 2011-06-15 星电株式会社 柔性布线基板
CN107179848A (zh) * 2016-03-09 2017-09-1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检测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7179848B (zh) * 2016-03-09 2020-08-2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检测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677987A (zh) * 2019-10-09 2020-01-10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Fpc、连接组件及连接组件的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91872A1 (en) 2005-09-01
CN100353472C (zh) 2007-12-05
US7108515B2 (en) 2006-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61745A (zh) 布线基板和使用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848332A (zh) 布线基板、使用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246899C (zh) 半导体装置
WO2011111264A1 (ja) 回路基板、基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700843A (zh) 基板接合构件和采用其的三维连接结构体
EP3079175A1 (en) Light-emission device
US10222883B2 (en) Conductive film, touch panel including the conductive film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conductive film
TWI733506B (zh) 觸控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1126390A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bonding FPC thereof
CN1862327A (zh) 信号传输组件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10515501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735764A (zh) 取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38763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1583812A (zh) 连接基板及制备方法、拼接屏、显示装置
KR20090129223A (ko) 연성 인쇄 회로 기판,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를 포함하는표시 장치
CN103631418A (zh)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245855C (zh) 多层接线板、触摸面板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JP2007200177A (ja) 電子装置
EP1369737A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267395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309531A (zh) 带有屏蔽罩的电子元件
CN109686719B (zh) 电子装置及包含其的显示设备
CN1523645A (zh) 半导体器件
JP2007093680A (ja) 液晶光学装置
CN1436954A (zh) 贴合式灯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