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6437A - 可折叠键盘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6437A
CN1656437A CNA038122642A CN03812264A CN1656437A CN 1656437 A CN1656437 A CN 1656437A CN A038122642 A CNA038122642 A CN A038122642A CN 03812264 A CN03812264 A CN 03812264A CN 1656437 A CN1656437 A CN 1656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board
support plate
base plate
arc surfa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22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望月勋
高木猛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634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1335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697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7273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726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2139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728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2140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656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64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6Arrangements for ergonomically adjusting the disposition of keys of a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2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keyboard size for transport or storage, e.g. foldable keyboards, keyboards with collapsible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6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asing, e.g. sealed casings or casings reducible in siz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46Casings convertible
    • H01H2223/05Casings convertible composed of hingedly connected s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第一键盘单元3内的一第一键单元37安装在第一底板5上,以使第一键单元可转动,而第二键盘单元4内的一第二键单元47安装在第二底板8上,以使第二键单元可转动。放置在一第一支承板6的一侧内的第一齿轮件44的圆弧面42内形成的一轮齿部分43与放置在一第二支承板9的一侧内的第二齿轮件54的圆弧面52内形成的一轮齿部分53啮合。

Description

可折叠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具有良好携带性和优秀操作性的可折叠键盘,具体来说,涉及一包括两个键盘单元的可折叠键盘,从一折叠的状态经一简单的操作而打开后,两个键盘单元可放置在理想的位置中。
背景技术
迄今已有各种类型的可折叠键盘问世,其中,包括两个单独的键盘单元彼此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当不使用键盘时,键盘单元一个重叠在另一个上而折叠成一紧凑的折叠状态,因此,使它便于到处携带。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键盘单元从折叠状态打开,由此,提供与标准键盘相当的高度的可操作性。
例如,日本专利No.3,201,456(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Hei 9-34612)和日本专利No.3,254,658(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Hei 9-34611)各揭示一可折叠键盘,其包括一围框和一键盘,两者沿纵向方向在各自的中心处分成两部分,它们通过一接头臂可转动地彼此接合,由此,使键盘可自由地折叠。
此外,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0-56904揭示一可折叠键盘,其中,两个单独的键盘(其中至少一个可滑动地支承在一支承板上)连接到一背板的两侧,以使单独的键盘通过支承板可转动。
在上述各个键盘中,两个单独的键盘单元可转动地彼此连接,这样,在不使用时,它们可重叠成一紧凑的状态,以提高键盘的携带性,它们可向外转动而打开,允许等同于标准键盘那样具有高度操作性进行操作。
其时,一使用者以相同的位置操作键盘,因此,长时间的操作将对他的身体和眼睛带来负担。因此,从人机工程学的观点出发,审视了键盘内键顶之间的放置关系。例如,键盘使用者会具有不同的手指长度、形状和其它方面。如果从人机工程学上考虑键盘的结构,则理想的是,键顶之间的放置关系应相对于每个使用者的使用是最方便的放置关系。
在上述日本专利No.3,201,456(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Hei 9-34612)和日本专利No.3,254,658(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Hei 9-34611)中揭示的各键盘中,当从折叠状态打开时,两个键盘单元可直接使用;然而,两个键盘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能变化到最佳适合于各使用者的一使用状态。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0-56904中揭示的键盘中,为了将两个键盘单元设定到一使用的状态,它们从一折叠的状态向外转动到一打开的状态,然后,其中一个滑动地支承在支承板上的键盘单元朝向另一键盘滑动。因此,键盘单元被设定在使用的状态中,其中,它们彼此靠近。类似于上述的情形,在此状态中的两个键盘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能变化到一理想的适合于每个使用者的使用状态。
美国专利No.5,574,481揭示一可折叠的键盘,它包括两个单独的键盘单元,它们连接成彼此靠近或彼此分开地可移动,且各个键盘单元相对于键盘的一放置平面沿水平方向可转动。
当键盘单元放置成彼此接触时,这样可折叠的键盘可用于一正常的状态,而当键盘单元相对于彼此转动时,可使用处于各键盘的一倾斜状态中的键盘,其中,各键盘单元的一操作面倾斜于一使用者。
在所述美国专利No.5,574,481中揭示的键盘中,各键盘单元构造成可转动,但必须在离开放置平面的一状态中转动。为了将各键盘单元放置成倾斜状态,使操作面倾斜于使用者,对使用者达到一最合适的位置,因此,使用者必须将各个键盘单元转动到一理想的倾斜状态,同时,保持其中一个键盘单元位于左手,而另一各键盘单元位于右手。这种操作非常烦人,且微调非常困难。
本发明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包括两个键盘单元的可折叠的键盘,通过一简单的操作,在键盘单元从一折叠的状态打开后,两个键盘单元可放置成一理想的操作状态。
发明内容
(1)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一第一发明的可折叠键盘,其中,一转动的连接件设置在一第一键盘单元和一第二键盘单元之间,以使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在键盘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沿彼此分开的方向转动到一水平布置的状态,而在键盘不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关闭的方向转动到一重叠的状态,其中,第一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一底板和一第一键单元,而第一键单元包括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支承板上的多个键开关,第一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第二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二底板和一第二键单元,而第二键单元包括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支承板上的多个键开关,第二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转动的连接件包括一支承轴,它可转动地支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而键盘还包括:一第一齿轮件,其放置在第一支承板的一侧内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和在圆弧面内的一第一轮齿部分;以及一第二齿轮件,其放置在第二支承板的一侧内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和在圆弧面内的一第二轮齿部分,第二轮齿部分与第一轮齿部分啮合。
根据第一发明的可折叠键盘,包括一锁定机构,它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一键单元之间,或第二底板和第二键单元之间,并用来将第一键单元或第二键单元锁定在一理想的转动位置上。
根据第一发明的可折叠键盘,将锁定机构构造成:形成在第一齿轮件或第二齿轮件内的圆弧面内的一锁定凹陷,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内且接合在锁定凹陷内的一锁定件。
根据第一发明的可折叠键盘,第一键单元内的第一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一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一支承板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一圆弧面,第一齿轮件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一支承板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其特征还在于,第二键单元内的第二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二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二支承板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一圆弧面,第二齿轮件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二支承板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
根据第一发明的可折叠键盘,形成在第一齿轮件内的第一轮齿部分包括多个第一轮齿,第一轮齿包括定位在第一齿轮件的上表面下方的一下齿和定位在第一齿轮件的上表面上方的一上齿,形成在第二齿轮件内的第二轮齿部分包括多个第二轮齿,第二轮齿包括定位在第二齿轮件的上表面下方的一下齿和定位在第二齿轮件的上表面上方的一上齿,多个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通过它们对应的上齿和下齿彼此啮合。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一发明的可折叠键盘中,第一键盘的第一底板和第二键盘单元内的第二底板通过转动的连接件的支承轴可转动地连接。因此,在键盘使用过程中,两个单元转动而彼此分开进入到一水平的状态。在键盘不使用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支承轴转动而彼此关闭进入到一重叠的状态。
在该键盘中,键盘单元中的第一键单元设置成在第一底板上可转动,而第二键盘单元中的第二键单元设置成在第二底板上可转动。放置在第一支承板的一侧内的第一齿轮件的圆弧面内形成的第一轮齿部分与放置在第二支承板的一侧内的第二齿轮件的圆弧面内形成的第二轮齿部分啮合。因此,在键盘使用前,使用者水平地转动第一或第二底板上的键单元中的一个,它致使另一键单元同步地转动。这样一非常简单操作允许使用者将各键盘单元布置在一理想的操作状态中,以使使用者可在对他最合适的状态中操作键盘。
用来将第一或第二键单元锁定在一理想的转动位置的锁定机构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一键单元之间,或第二底板和第二键单元之间。在键单元已经同步地转到理想的转动位置之后,该锁定机构能将第一和第二键单元锁定在其理想的转动位置上。键盘可固定在对每个使用者最合适的操作状态中。
将锁定机构简单地构造成:形成在第一齿轮件或第二齿轮件的圆弧面内的锁定凹陷,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内和锁定凹陷内的锁定件。因此,可以低的成本实现第一和第二键单元中的锁定机构。因为锁定凹陷形成在第一或第二齿轮件的圆弧面内,其中,形成第二轮齿部分,所以,形成第二轮齿部分的同时构成锁定凹陷,导致成本的降低。
第一轮齿部分的圆弧面和第一键单元内的支承板的曲率半径相等,且第二轮齿部分的圆弧面和第二键单元内的支承板的曲率半径相等。因此,第一轮齿部分的圆弧面和第一键单元内的支承板的圆弧面彼此一致,且第二轮齿部分的圆弧面和第二键单元内的支承板的圆弧面彼此一致。这可防止圆弧面之间的位移,并构造第一和第二键单元具有良好的外观。
此外,第一轮齿部分具有多个第一轮齿,其包括定位在第一齿轮件上表面下方的一下齿和定位在第一齿轮件上表面上方的一上齿,而第二轮齿部分具有多个第二轮齿,其包括定位在第二齿轮件上表面下方的一下齿和定位在第二齿轮件上表面上方的一上齿。多个第一和第二轮齿通过它们的上齿和下齿彼此啮合。因此,通过第一和第二轮齿对应的下和上齿之间的合作,甚至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从折叠状态到水平状态的转动过程中,第一和第二轮齿之间的啮合也可连续地保持而不会释放。
(2)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根据第二发明的可折叠式键盘,其中,一转动的连接件设置在一第一键盘单元和一第二键盘单元之间,以使在键盘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分开的方向转动到一水平布置的状态,而在键盘不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关闭的方向转动到一重叠的状态,其中,第一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一底板和一第一键单元,而第一键单元包括多个布置在安装在第一底板上的一第一支承板上的键开关,第一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第二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二底板和一第二键单元,而第二键单元包括多个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支承板上的键开关,第二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转动的连接件包括一支承轴和一滑动件,该支承轴可转动地支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该滑动件可滑动地配装在支承轴上,并形成有一轮齿部分;键盘还包括:一第一齿轮件,其放置在第一支承板的一侧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和一在圆弧面内的第一轮齿,第一轮齿与轮齿部分啮合;以及一第二齿轮件,其放置在第二支承板的一侧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和与轮齿部分啮合的一第二轮齿。
根据第二发明的可折叠键盘,包括一锁定机构,它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一键单元之间,或第二底板和第二键单元之间,并用来将第一键单元或第二键单元锁定在一理想的转动位置上。
根据第二发明的可折叠键盘,将锁定机构构造成:形成在第一齿轮件或第二齿轮件内的圆弧面内的一锁定凹陷,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内且接合在锁定凹陷内的一锁定件。
根据第二发明的可折叠键盘,第一键单元内的第一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一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一支承板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圆弧面,第一齿轮件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一支承板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其中,第二键单元内的第二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二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二支承板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圆弧面,第二齿轮件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二支承板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二发明的可折叠键盘中,第一键盘单元内的第一底板和第二键盘单元内的第二底板可转动地被转动连接部分的支承轴支承。因此,在键盘使用过程中,两个单元转动而彼此分开达到一水平的状态。在键盘不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支承轴转动而彼此关闭达到一重叠的状态。
在键盘中,键盘单元内的第一键单元设置成在第一底板上可转动,而第二键盘单元内的第二键单元设置成在第二底板上可转动。放置在第一支承板的一侧内的第一齿轮件的圆弧面内形成的第一轮齿与可滑动地配装在支承轴上的滑动件的轮齿啮合,而放置在第二支承板的一侧内的第二齿轮件的圆弧面内形成的第二轮齿与滑动件的轮齿啮合。因此,在键盘使用之前,使用者在第一或第二底板上水平地转动两个键盘中的一个,它致使另一键单元同步地转动。这样一非常简单的操作允许使用者将各键盘布置在一理想的操作状态,以使使用者可以操作在对他最合适的状态下的键盘。
在根据第二发明的可折叠键盘中,用来将第一或第二键单元锁定在一理想的转动位置上的锁定机构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一键单元之间,或第二底板和第二键单元之间。在键单元已经同步地转到理想的转动位置之后,该锁定机构能将第一和第二键单元锁定在其理想的转动位置上。键盘可固定在对每个使用者最合适的操作状态中。
在根据第二发明的可折叠键盘中,将锁定机构简单地构造成:形成在第一齿轮件或第二齿轮件的圆弧面内的锁定凹陷,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内和接合在锁定凹陷内的锁定件。因此,可以低的成本实现第一和第二键单元中的锁定机构。因为锁定凹陷形成在第一或第二齿轮件的圆弧面内,其中,形成第二轮齿部分,所以,在构成第二轮齿部分的同时可形成锁定凹陷,导致成本的降低。
在根据第二发明的可折叠键盘中,第一轮齿的圆弧面和第一键单元内的支承板的圆弧面在曲率半径上相等,且第二轮齿的圆弧面和第二键单元内的支承板的圆弧面在曲率半径上相等。因此,第一轮齿的圆弧面和第一键单元的支承板的圆弧面彼此一致,且第二轮齿的圆弧面和第二键单元内的支承板的圆弧面彼此一致。这可防止圆弧面之间的位移,并构造第一和第二键单元具有良好的外观。
(3)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根据第三发明的可折叠式键盘,其中,一转动的连接件设置在一第一键盘单元和一第二键盘单元之间,以在键盘使用的过程中,使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分开的方向转动到一水平布置的状态,而在键盘不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关闭的方向转动到一重叠的状态,其中,第一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一底板和一第一键单元,而第一键单元包括多个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支承板上的键开关,第一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第二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二底板和一第二键单元,而第二键单元包括多个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支承板上的键开关,第二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转动的连接件包括一支承轴和一滑动件,该支承轴可转动地支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该滑动件可滑动地配装在支承轴上;键盘还包括:一第一齿轮件,其放置在第一支承板的一侧内;一第二支承件,其放置在第二支承板的一侧内;以及一连接机构包括一第一连接件(280)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连接滑动件和第一支承件,第二连接件连接滑动件和第二支承件。
根据第三发明的可折叠键盘,包括一锁定机构,它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一键单元之间,或第二底板和第二键单元之间,并用来将第一键单元或第二键单元锁定在一理想的转动位置上。
根据第三发明的可折叠键盘,将锁定机构构造成:形成在第一齿轮件或第二齿轮件内的圆弧面内的锁定一凹陷,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内且接合在锁定凹陷内的一锁定件。
根据第三发明的可折叠键盘,第一键单元内的第一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一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一支承板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圆弧面,第一支承件形成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一支承板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其特征还在于,第二键单元内的第二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二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开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二支承板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圆弧面,第二支承件形成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二支承板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三发明的可折叠键盘中,第一键盘单元内的第一底板和第二键盘单元内的第二底板可转动地被转动连接部分的支承轴支承。因此,在键盘使用过程中,两个单元转动而彼此分开达到一水平的状态。在键盘不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支承轴转动而彼此关闭达到一重叠的状态。
在键盘中,键盘单元内的第一键单元设置成在第一底板上可转动,而第二键盘单元内的第二键单元设置成在第二底板上可转动。放置在第一支承板的一侧内的第一支承件与滑动地配装在通过第一连接件的支承轴上的滑动件连接,而放置在第二支承板的一侧内的第二支承件与通过第二连接件的滑动件连接。因此,在键盘使用之前,使用者在第一或第二底板上水平地转动两个键盘单元中的一个,它致使另一键单元同步地转动。这样一非常简单的操作允许使用者将各键盘布置在一理想的操作状态中,以使使用者可操作处于对他最合适的状态下的键盘。
用来将第一或第二键单元锁定在一理想的转动位置上的锁定机构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一键单元之间,或第二底板和第二键单元之间。在键单元已经同步地转到理想的转动位置之后,该锁定机构能将第一和第二键单元锁定在其理想的转动位置上。键盘可固定在对每个使用者最合适的操作状态中。
将锁定机构简单地构造成:形成在第一或第二支承件的圆弧面内的锁定凹陷,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内和接合在锁定凹陷内的锁定件。因此,可以低的成本实现第一和第二键单元中的锁定机构。因为锁定凹陷形成在第一或第二支承件的圆弧面内,所以,在构成圆弧面的同时可形成锁定凹陷,导致成本的降低。
第一支承件的圆弧面和第一键单元内的支承板的圆弧面在曲率半径上相等,且第二支承件的圆弧面和第二键单元内的支承板的圆弧面在曲率半径上相等。因此,第一支承件的圆弧面和第一键单元内的支承板的圆弧面彼此一致,且第二支承件的圆弧面和第二键单元内的支承板的圆弧面彼此一致。这可防止圆弧面之间的位移,并构造第一和第二键单元具有良好的外观。
(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根据第四发明的可折叠式键盘,其中,一转动的连接件设置在一第一键盘单元和一第二键盘单元之间,以使在键盘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分开的方向转动到一水平布置的状态,而在键盘不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关闭的方向转动到一重叠的状态,其中,第一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一底板和一第一键单元,而第一键单元包括多个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支承板上的键开关,第一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第二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二底板和一第二键单元,而第二键单元包括多个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支承板上的键开关,第二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转动的连接件包括一支承轴,它可转动地支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而键盘还包括保持机构,其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一键单元之间,以及第二底板和和第二键单元之间,它们用来将第一键单元和第二键单元彼此单独地保持在理想的转动位置上。
根据第四发明的可折叠键盘,保持机构包括:第一支承件,它放置在第一支承板的一侧内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和在圆弧面内的多个第一锁定凹陷;一第一锁定件,其设置在第一底板内并接合在第一锁定凹陷内;一第二支承件,它放置在第二支承板的一侧内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和在圆弧面内的多个第二锁定凹陷;以及一第二锁定件,其设置在第二底板内并接合在第二锁定凹陷内。
根据第四发明的可折叠键盘,第一支承件在对应于各第一锁定凹陷的一位置处设置有一刻度,而第二支承件在对应于各第二锁定凹陷的一位置处设置有一刻度。
根据第四发明的可折叠键盘,第一键盘单元内的第一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一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一支承板的转动半径相一致的圆弧面,第一支承件的圆弧面与第一支承板的圆弧面在曲率半径上相等,其中,第二键单元内的第二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二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二支承板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圆弧面,第二支承件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二支承板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
根据第四发明的可折叠键盘,保持机构包括:一第一支承件,它放置在第一支承板的一侧内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一第一阻尼件,其设置在第一底板内并保持成与第一支承板的圆弧面接触;一第二支承件,它放置在第二支承板的一侧内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一第二阻尼件,其设置在第二底板内并保持成与第二支承板的圆弧面接触。
根据第四发明的可折叠式键盘,一可折叠键盘,其中,一转动的连接件设置在一第一键盘单元和一第二键盘单元之间,以使在键盘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分开的方向转动到一水平布置的状态,而在键盘不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关闭的方向转动到一重叠的状态,其中,转动的连接件包括转动地支承一第一底板和一第二底板的一支承轴;第一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一底板和一第一键单元,而第一键单元包括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支承板上的多个键开关,第一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第二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二底板和一第二键单元,而第二键单元包括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支承板上的多个键开关,第二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允许第一支承板通过设置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转动轴沿水平方向转动,而允许第二支承板通过设置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转动轴沿水平方向转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四发明的可折叠键盘中,第一键盘单元内的第一底板和第二键盘单元内的第二底板可转动地被转动连接部分的支承轴支承。因此,在键盘使用过程中,两个单元转动而彼此分开达到一水平的状态。在键盘不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支承轴转动而彼此关闭达到一重叠的状态。
在键盘中,键盘单元内的第一键单元设置成在第一底板上可转动,而第二键盘单元内的第二键单元设置成在第二底板上可转动。保持机构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一键单元之间,以及第二底板和第二键单元之间,以将第一和第二键单元彼此单独地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底板保持在其各自的理想的转动位置。使用者在使用键盘之前,第一键单元可在第一底板上水平地转动,并由保持机构保持在转动位置。同样地,第二键单元可在第二底板上水平地转动,并由保持机构保持在转动位置。因此,第一和第二键单元可单独地由保持机构保持在各自的理想的转动位置。这样一非常简单的操作允许使用者单独地将键盘单元放置在一理想的操作状态,以使使用者可操作处于对他最合适的状态下的键盘。
为将第一键单元锁定在理想的转动位置,设置在第一底板内的第一锁定件被啮合在放置在第一支承板上的第一支承件的第一锁定凹陷内。为将第二键单元锁定在理想的转动位置,设置在第二底板内的第二锁定件被啮合在放置在第二支承板上的第二支承件的第二锁定凹陷内。在各种情形中,简单地构造锁定凹陷和锁定件,以使第一和第二键单元内的锁定机构可以低的成本实现。因为第一锁定凹陷形成在第一支承件的圆弧面内,而第二锁定凹陷形成在第二支承件的圆弧面内,在形成第一和第二支承件的圆弧面的同时可形成锁定凹陷,导致成本的降低。
此外,第一支承件在对应于各个第一锁定凹陷的一位置处标记有一刻度,而第二支承件在对应于各个第二锁定凹陷的一位置处标记有一刻度。因此,使用者可转动第一和第二键单元,同时,可看到刻度和简单地和容易地进行调整。
第一键单元内的第一支承件的圆弧面和第一支承板的圆弧面在曲率半径上相等,而第二键单元内的第二支承件的圆弧面和第二支承板的圆弧面在曲率半径上相等。因此,第一键单元内的第一支承件的圆弧面和第一支承板的圆弧面彼此一致,而第二键单元内的第二支承件的圆弧面和第二支承板的圆弧面彼此一致。这可防止圆弧面之间的位移,并构造第一和第二键单元具有一良好的外观。
为了将第一键单元保持在理想的转动位置,设置在第一底板内的第一阻尼件保持与第一支承件的圆弧面接触;为了将第二键单元保持在理想的转动位置,设置在第二底板内的第二阻尼件保持与第二支承件的圆弧面接触。第一阻尼件和第一支承件的圆弧面之间的接触位置,以及第二阻尼件和第二支承件的圆弧面之间的接触位置,可以分别地移动而无突变。因此,当第一和第二键单元彼此单独地保持在其各自的理想的转动位置时,转动位置可自由地被选择。因此,键盘可固定在对于每个使用者最合适的操作状态中。第一和第二键单元内的各保持机构简单地由阻尼件和支承件的圆弧面构造,以使第一和第二键单元内的保持机构可以低的成本实现。
此外,第一支承板围绕设置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转动轴水平地转动,而第二支承板围绕设置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转动轴水平地转动。因此,第一转动轴将定位在第一键单元内,而第二转动轴将定位在第二键单元内。因此,与第一和第二转动轴设置在键单元外面的情形相比,它可靠地防止外界物体碰撞和进入第一和第二转动轴。这可以稳定地支承第一和第二键单元,以使其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底板上可转动。此外,第一和第二转动轴放置在相关的键单元内,不突出到键单元的外面,由此,使各键盘单元小型化。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至13是说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一可折叠键盘的视图;图1是示意地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可折叠键盘的分解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致使第一和第二支承板同步转动的一同步系统的放大的说明性视图;图3是顺次地示出从第一和第二支承板未转动的状态到它们已经转到最大转动位置的第一和第二支承板的说明性视图;图3(A)示出一非转动状态,图3(B)示出一半的转动状态,而图3(C)示出转到最大转动位置的全转动状态;图4是示出将使用的键盘的操作的说明性视图,图4(A)是处于折叠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立体图,图4(B)是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立体图,图4(C)是带有从图4(B)所示状态中提升的一靠背件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一控制部分和键盘之间的关系的说明性视图,图5(A)是示出控制部分从第一键盘单元脱卸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5(B)是示出控制部分和一连接臂彼此连接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6是连接臂的多种使用状态的一说明书视图;图7是处于图4(A)所示的折叠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放大的截面图,示出其沿垂直于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纵向方向的一方向(短边的方向)的部分;图8是示意地示出信号线连接到第二键盘单元内的各键开关的接线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9是一说明性视图,其示出一PDA触头接线端连接到控制部分的一连接器件的状态,其中,PDA被靠背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上,并用在图6(B)所示的结构状态中;图10是一说明性视图,其示出一PDA触头接线端连接到控制部分的一连接器件的状态,其中,PDA被靠背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上,并用在图6(C)所示的结构状态中;图11是一说明性的视图,其示意地示出处于图4(B)所示的状态和图6(C)所示的状态中的从后面观看的键盘;图12是一第一齿轮件的轮齿部分和第二齿轮件的轮齿部分的放大的说明性视图,图12(A)是一说明性视图,为便于解释,示出处于分离关系的两个轮齿部分,图12(B)是示出处于啮合关系的轮齿部分的说明性的视图;图12(C)是示出在折叠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中的处于啮合关系的轮齿部分的说明性的视图;图13示出从一水平的使用状态逐渐地折叠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顺序的状态,图13(A)是一说明性视图,示意地示出轮齿之间的啮合关系,而各键盘单元保持在一水平的状态,图13(B)是一说明性视图,示意地示出当第二键盘单元已略微地朝向折叠状态转动时的轮齿之间的啮合关系,图13(C)是一说明性视图,示意地示出刚好在已进一步从图13(B)的状态转动的第二键盘单元完成折叠之前建立的轮齿之间的啮合关系,图13(D)是一说明性视图,示意地示出已经完全折叠的键盘单元中的轮齿之间的啮合关系。
此外,图14至24是说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可折叠键盘的视图;图14是示意地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可折叠键盘的分解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致使第一和第二支承板同步转动的一同步系统的放大的说明性视图;图16是顺次地示出从第一和第二支承板未转动的状态到它们已经转到最大转动位置的第一和第二支承板的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16(A)示出一非转动状态,图16(B)示出一半的转动状态,而图16(C)示出转到最大转动位置的全转动状态;图17是示出将使用的键盘的操作的说明性视图,图17(A)是处于折叠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的立体图,图17(B)是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立体图,图17(C)是带有从图17(B)所示状态中提升的一靠背件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立体图;图18是示出一控制部分和键盘之间的关系的说明性视图,图18(A)是示出控制部分从第一键盘单元脱卸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18(B)是示出控制部分和一连接臂彼此连接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19是连接臂的多种使用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20是处于图17(A)所示的折叠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放大的截面图,示出其沿垂直于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纵向方向的一方向(短边的方向)的部分;图21是示意地示出信号线连接到第二键盘单元内的各键开关的接线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22是一说明性视图,其示出一PDA触头接线端连接到控制部分的一连接器件的状态,其中,PDA被靠背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上,并用在图19(B)所示的结构状态中;图23是一说明性视图,其示出一PDA触头接线端连接到控制部分的一连接器件的状态,其中,PDA被靠背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上,并用在图19(C)所示的结构状态中;图24是一说明性的视图,其示意地示出处于图17(B)所示的状态和图19(C)所示的状态中的从后面观看的键盘。
此外,图25至35是说明第三实施例中的可折叠键盘的视图;图25是示意地示出第三实施例中的可折叠键盘的分解的立体图;图26是示出致使第一和第二支承板同步转动的一同步系统的放大的说明性视图;图27是顺次地示出从第一和第二支承板未转动的状态到它们已经转到最大转动位置的第一和第二支承板的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27(A)示出一非转动状态,图27(B)示出一半的转动状态,而图27(C)示出转到最大转动位置的全转动状态;图28是示出将使用的键盘的操作的说明性视图,图28(A)是处于折叠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立体图,图28(B)是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立体图,图28(C)是带有从图28(B)所示状态中提升的一靠背件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立体图;图29是示出一控制部分和键盘之间的关系的说明性视图,图29(A)是示出控制部分从第一键盘单元脱卸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29(B)是示出控制部分和一连接臂彼此连接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30是连接臂的多种使用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31是处于图28(A)所示的折叠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放大的截面图,示出其沿垂直于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纵向方向的一方向(短边的方向)的部分;图32是示意地示出信号线连接到第二键盘单元内的各键开关的接线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33是一说明性视图,其示出一PDA触头接线端连接到控制部分的一连接器件的状态,其中,PDA被靠背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上,并用在图30(B)所示的结构状态中;图34是一说明性视图,其示出一PDA触头接线端连接到控制部分的一连接器件的状态,其中,PDA被靠背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上,并用在图30(C)所示的结构状态中;图35是一说明性的视图,其示意地示出处于图28(B)所示的状态和图30(C)所示的状态中的从后面观看的键盘。
此外,图36至46是说明第四实施例中的可折叠键盘的视图;图36是示意地示出第四实施例中的可折叠键盘的分解的立体图;图37是一锁定机构的放大的说明性视图,其用来将第一和第二支承板锁定在它们已经单独地转动到的各自的转动位置;图38是示出已经从从一非转动状态转到一要求的转动位置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说明性的视图;图38(A)示出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非转动状态,图38(B)是一说明性视图,其示出第一键单元已顺时针方向转动而第二键单元已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图39示出第一和第二键单元已转动到一要求的转动位置的状态,图39(A)示出一种状态,其中,只有第一键单元37已从图38(A)的状态转动,图39(B)是示出一种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其中第二键单元4已从图39(A)的状态顺时针方向转动;图40是一示出将使用的键盘的操作的说明性视图,图40(A)是处于折叠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立体图,图40(B)是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立体图,图40(C)是带有从图40(B)所示状态中提升的一靠背件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立体图;图41是示出一控制部分和键盘之间的关系的说明性视图,图41(A)是示出控制部分从第一键盘单元脱卸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41(B)是示出控制部分和一连接臂彼此连接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42是连接臂的多种使用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43是处于图40(A)所示的折叠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放大的截面图,示出其沿垂直于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的纵向方向的一方向(短边的方向)的部分;图44是一说明性视图,其示出一PDA触头接线端连接到控制部分的一连接器件的状态,其中,PDA被靠背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上,并在使用中;图45是一说明性视图,其示意地示出处于图40(B)所示的状态中的从后面观看的键盘1;图46是一放大的说明性的视图,其示出用来将第一和第二键单元保持在各自的转动位置的一保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解释本发明的可折叠键盘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来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键盘的示意的结构。图1是示意地示出该可折叠键盘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1中,键盘1基本上被构造成一第一键盘单元3和一第二键盘单元4,它们通过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2可转动地彼此连接。第一键盘单元3包括一第一底板5、一安装成沿水平方向在第一底板5上可转动的第一支承板6,以及多个布置在第一支承板6上的键开关7。第二键盘单元4包括一第二底板8、一安装成沿水平方向在第二底板8上可转动的第二支承板9,以及多个布置在第二支承板9上的键开关10。
首先,下面解释可转动连接部分2的结构。第一底板5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该第一底板5在一侧边缘11(图1中的右侧边缘)的两个角12处设置有树脂质的轴承件13和14,各构造成为可转动连接部分2的一部分。轴承件13设置有间隔开的两个轴承13B,各形成有一轴承孔13A。轴承件14类似地设置有间隔开的两个轴承14B,各形成有一轴承孔14A。
如第一底板5那样,第二底板8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该第二底板8在一侧边缘15(图1中的左侧边缘)的两个角16处设置有树脂质的轴承件17和18。轴承件17设置有形成有轴承孔17A的单个轴承17B。轴承件18类似地设置有形成有轴承孔18A的单个轴承18B。轴承17B配装在两轴承13B之间,以使轴承17B的轴承孔17A与轴承13B的轴承孔13A对齐。并且,轴承18B配装在两轴承14B之间,以使轴承18B的轴承孔18A与轴承14B的轴承孔14A对齐。在如上所示的布置成直线的轴承孔13A和17A中,插入一支承轴19A。在轴承孔14A和18A中,插入一支承轴19B。因此,第一底板5和第二底板8通过两个支承轴19A和19B保持成彼此可转动。
应该指出的是,轴承件14与中空的周缘壁件23一体地形成,而轴承件18与中空的周缘壁件24一体地形成。一用来将设置在第二键盘单元4内的各键开关10连接到一控制部分62(下面提及)的信号线69(后面提及)敷设在周缘壁件24内。该信号线69延伸通过中空轴承件18和轴承18B到外面,并围绕支承轴19B,并延伸通过中空轴承件14到周缘壁件23。一用来将设置在第一键单元3内的各键开关7连接到控制部分62的信号线(未示出)敷设在周缘壁件23内。该信号线和从第二键盘单元4延伸通过周缘壁件24的信号线69合起来敷设到连接臂67内(下面提及)。一臂支承部分25在周缘壁件23的后背上形成为中空,并可枢转地支承连接臂67。通过臂支承部分25,如上所述敷设的信号线被设定在连接臂67内。
在第一底板5中,一螺纹座27形成在与侧边缘11相对的侧边缘26附近,并大致在其中心。一螺钉29带有游隙地通过第一支承板6内的螺钉孔28,并拧入在螺纹座27内。因此,在第一底板5上,将第一支承板6安装成水平地围绕起作一转动轴线作用的螺钉29和螺纹座30可转动。在第二底板8中,同样地,一螺纹座30形成在离开与侧边缘15相对的一侧边缘8a略微地向内的位置(对应于下文中提及的控制部分62的宽度),并大致在中心内。一螺钉32带有游隙地通过第二支承板9内的螺钉孔31,并拧入在螺纹座30内。因此,在第二底板8上,将第二支承板9安装成水平地围绕起作一转动轴线作用的螺钉32和螺纹座30可转动。
在第一键盘单元3内的第一支承板6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在第一支承板6上布置有预定数量的键开关7,它们可由使用者的左手进行操作。应该指出的是,键开关7的数量根据ISO国际标准(ISO2126和ISO2530)确定。
通过压力加工或其它技术,第一支承板6与每一键开关7的四个支承部分33一体地形成。在第一支承板6上,放置一个三层结构的膜开关(包括具有一可移动电极的一上片、具有一固定电极的一下片,以及放置在上和下片之间并形成有分离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的一开关孔的一垫片)。各支承部分33形成为通过形成在膜开关内的各孔向上突出。
各键开关7主要构造如下:一键顶34、一对垂直地引导键顶34的连接件35,以及设置在对应于一开关部分的位置内的膜开关上的一橡胶弹簧36,开关部分包括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橡胶弹簧向上推键顶34。成对的连接件35的各上端可移动地在其下表面上连接的键顶34,连接件35的各下端可移动地接合在各支承部分33内。在非按压的过程中,键顶34通过橡胶弹簧36的推力而被推向上,并保持在一非按压的位置。当抵抗橡胶弹簧36的推力向下按压键顶34时,橡胶弹簧36推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而使可移动电极与开关孔内的固定电极接触,由此,执行一开关操作。上述键开关7和第一支承板6构成第一键单元37。各键开关7的结构在本技术领域内是众所周知的,本文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第一支承板6在一侧(图1中的右侧)形成有一圆弧面38,它与围绕转动轴线(即,带有游隙地通过螺钉孔28的螺钉29和螺纹座27)转动的第一支承板6的转动半径相一致。第一支承板6还形成有离开圆弧面38向内的一弧形槽39。一螺钉40带有游隙地通过该弧形槽39并拧入到形成在第一底板5内的一螺纹座41内。槽39和螺钉40起作导向第一支承板6的作用,以使其沿水平方向在第一底板5上稳定地转动。
在形成有圆弧面38的第一支承板6的一侧上,放置一带有一圆弧面42的第一齿轮件44,圆弧面42在曲率半径上与圆弧面38相等,并形成有与下面提及的第二齿轮件54的轮齿部分53啮合的一轮齿部分43。此外,第一齿轮件44的圆弧面42形成有多个锁定凹陷45,它们构成锁定机构57的部分(将在下文中提及)。
如上所述,将第一支承板6的圆弧面38和第一齿轮件44的圆弧面42构造成具有相等的曲率半径。因此,圆弧面38和42彼此一致。这可防止圆弧面38和42之间的位移,并改善第一键单元37的外观。第一齿轮件44设定在第一支承板6内,其方式为从上面覆盖螺钉40和槽39,由此,从视觉上隐蔽螺钉40和槽39而进一步改善第一键单元37的外观。
除其一部分之外,一周缘壁件46形成在第一支承板6内。当第一支承板6安装在第一底板5上时,周缘壁件46结合到设置在第一底板5内的周缘壁部分23,以构成包围第一支承板6的除圆弧面38之外的周缘的一周缘壁件。
在第二键盘单元4内的第二支承板9如同第一支承板6那样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在第二支承板9上布置有预定数量的键开关10,它们可由使用者的右手进行操作。应该指出的是,键开关10的数量根据ISO国际标准(ISO2126和ISO2530)确定,且其数量大于布置在第一支承板6上由使用者的左手进行操作的键开关7的数量。各键开关10具有与各键开关7相同的结构,因此,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通过压力加工或其它技术,第二支承板9与每一键开关10的四个支承部分33一体地形成。在第二支承板9上,放置一个三层结构的膜开关(包括具有一可移动电极的一上片、具有一固定电极的一下片,以及放置在上和下片之间并形成有分离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的一开关孔的一垫片)。各支承部分33形成为通过形成在膜开关内的各孔向上突出。
各键开关10主要构造如下:一键顶34、一对垂直地引导键顶34的连接件35,以及设置在对应于一开关部分的位置内的膜开关上的一橡胶弹簧36,开关部分包括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橡胶弹簧向上推键顶34。成对的连接件35的各上端可移动地在其下表面上连接键顶34,连接件35的各下端可移动地接合在各支承部分33内。在非按压的过程中,键顶34通过橡胶弹簧36的推力而被推向上,并保持在一非按压的位置。当抵抗橡胶弹簧36的推力向下按压键顶34时,橡胶弹簧36推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而使可移动电极与开关孔内的固定电极接触,由此,执行一开关操作。上述键开关10和第二支承板9构成第二键单元47。
第二支承板9在一侧(图1中的左侧)形成有一圆弧面48,它与围绕转动轴线(即,带有游隙地通过螺钉孔31的螺钉31和螺纹座30)转动的第二支承板9的转动半径相一致。第二支承板9还形成有一离开圆弧面48向内的弧形槽49。一螺钉50带有游隙地通过该弧形槽49并拧入到形成在第二底板8内的一螺纹座51内。槽49和螺钉50起作导向第二支承板9的作用,以使其沿水平方向在第二底板8上稳定地转动。
在形成有圆弧面48的第二支承板9的一侧上,放置带有一圆弧面52的一第二齿轮件54,圆弧面52在曲率半径上与圆弧面48相等,并形成有一与第一齿轮件43的轮齿部分48啮合的轮齿部分53。此外,第二齿轮件54的圆弧面52形成有多个锁定凹陷55(见图2),它们构成锁定机构57的部分(将在下文中提及)。
如上所述,将第二支承板9的圆弧面48和第二齿轮件54的圆弧面52构造成具有相等的曲率半径。因此,圆弧面48和52彼此一致。这可防止圆弧面48和52之间的位移,并改善第二键单元47的外观。第二齿轮件54设定在第二支承板9内,其方式为从上面覆盖螺钉50和槽49,由此,从视觉上隐蔽螺钉50和槽49而进一步改善第二键单元47的外观。
除其一部分之外,一中空的周缘壁件56形成在第二支承板9内。当第二支承板9安装在第二底板8上时,周缘壁件56结合到设置在第二底板8内的周缘壁件24,以构成包围第二支承板9的除圆弧面48之外的周缘的一周缘壁件。
接下来,参照图2和3来说明一同步机构和一锁定机构,当第一支承板6和第二支承板9分别在第一底板5和第二底板8上水平地转动时,同步机构用来致使它们同步地转动,在第一支承板6和第二支承板9被同步机构转动之后,锁定机构用来将第一支承板6和第二支承板9锁定在各自的位置上。图2是示出致使第一和第二支承板6和9同步转动的一同步机构的放大的说明性视图。图3是顺次地示出从第一和第二支承板未转动的状态到它们已经转到最大转动位置的第一和第二支承板的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3(A)示出一非转动状态,图3(B)示出一半的转动状态,而图3(C)示出转到最大转动位置的全转动状态。
在图2中,形成在第一齿轮件44的圆弧面42内的轮齿部分43和形成在第二齿轮件54的圆弧面52内的轮齿部分53彼此啮合。
下面参照图12来说明形成在第一齿轮件44的轮齿部分43和形成在第二齿轮件54的轮齿部分53的详细的结构。图12是第一齿轮件44的轮齿部分43和第二齿轮件54的轮齿部分53的放大的说明性视图;图12(A)是一说明性视图,为便于解释,示出处于分离关系的轮齿部分43和轮齿部分53,图12(B)是示出处于啮合关系的轮齿部分43和轮齿部分53的说明性的视图;图12(C)是示出在折叠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中的处于啮合关系的轮齿部分43和轮齿部分53的说明性的视图。
在图12(A)中,第一齿轮件44的轮齿部分43包括多个沿圆弧面42形成的轮齿43A。各个轮齿43A包括位于齿轮件44的上表面44A的下面的一齿部分43B,以及与齿部分43B连续地形成并从上表面44A向上突出的一齿部分43C。第二齿轮件54的轮齿部分53包括多个沿圆弧面52形成的轮齿53A。各个轮齿53A包括位于齿轮件54的上表面54A的下面的一齿部分53B,以及与齿部分53B连续地形成并从上表面54A向上突出的一齿部分53C。
在如图12(B)所示的轮齿部分43和轮齿部分53彼此啮合的状态中,轮齿43A和齿部分43C和轮齿53A的齿部分53C甚至在第一齿轮件44的上表面44A和第二齿轮件54的上表面54A的上方保持啮合关系。
由于这样的啮合关系,即使在从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的折叠状态变化到使用状态的任何的状态中,第一齿轮件44内的轮齿部分43的各轮齿43A和第二齿轮件54内的轮齿部分53的各轮齿53A也将不会释放。
现将参照图13来说明始终保持轮齿部分43的各轮齿43A和轮齿部分53的各轮齿53A之间啮合关系的一点。图13示出从一水平的使用状态逐渐地折叠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的顺序的状态,图13(A)是一说明性视图,示意地示出轮齿43A和53A之间的啮合关系,而各键盘单元3和4保持在一水平的状态,图13(B)是一说明性视图,示意地示出当第二键盘单元4已略微地朝向折叠状态转动时的轮齿43A和53A之间的啮合关系,图13(C)是一说明性视图,示意地示出轮齿43A和53A之间的啮合关系,该关系刚好在已进一步从图13(B)的状态转动的第二键盘单元4完成折叠之前建立,图13(D)是一说明性视图,示意地示出已经完全折叠的键盘单元3和4中的轮齿43A和53A的啮合关系。
在键盘单元3、4水平保持的使用状态中,如图12(B)所示,通过全部的齿部分43B、43C和齿部分53B、53C,第一齿轮件44内的轮齿部分43的各轮齿43A和第二齿轮件54内的轮齿部分53的各轮齿53A彼此啮合。该状态示于图13(A)中。
如图13(B)所示,随着第二键盘单元4是逐渐地转动,轮齿43A的齿部分43B和轮齿53A的齿部分53B之间的啮合一步一步地释放。然而,齿部分43C和齿部分53C保持在啮合的关系中。
如图13(C)所示,随着第二键盘单元4继续地转动,轮齿43A的齿部分43B和轮齿53A的齿部分53B之间的啮合完全地释放。即使在此情形中,齿部分43C和齿部分53C保持在啮合的关系中。
当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完全折叠时,如图12(C)所示,轮齿43A和轮齿53A仅在齿部分43C和齿部分53C处啮合。该状态示于图13(D)中。
如上所述,将第一齿轮件44内的轮齿部分43的各轮齿43A构造成:齿部分43B位于齿轮件44的上表面44A的下方,而齿部分43C与齿部分43B连续地形成,并向上突出在上表面44A的上方。将第二齿轮件54内的轮齿部分53的各轮齿53A构造成:齿部分53B位于齿轮件54的上表面54A的下方,而齿部分53C与齿部分53B连续地形成,并从上表面54A向上突出。各轮齿43A和各轮齿53A彼此啮合。因此,可保持轮齿部分43的各轮齿43A和轮齿部分53的各轮齿53A之间的啮合状态,即使在从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的折叠状态变化到水平保持的键盘1的使用状态的任何的情形中也不释放。
轮齿部分43和轮齿部分53分别形成在圆弧面42和52内,以使轮齿部分43和轮齿部分53的最外边缘沿着圆弧线定位。因此,轮齿部分43和53一部分深深地啮合,而另一部分浅啮合,如图2和3所示,所有部分并不相等。这样的啮合关系保持不变,甚至在第一支承板6和第二支承板9转动时也不变。然而,即使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板6和9转动的过程中,轮齿部分43和53之间的啮合关系也将不会释放,这是因为第一齿轮件44的轮齿部分43和第二齿轮件54的轮齿部分53部分地始终深啮合。
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板6和9不转动的状态中,如图3(A)所示,布置在支承板6上的各键开关7和布置在支承板9上的各键开关10具有相同的键放置关系,这是因为它们是标准键盘。第一齿轮件44的轮齿部分43和第二齿轮件54的轮齿部分53在图3(A)中的上区域内浅啮合,在下区域内深啮合。如果要求使用具有上述键布置的键盘1,则毋庸违言,键盘可在此状态中进行操作。
当第一键单元37或第二键单元47在图3(A)中从图3(A)所示的状态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根据第一齿轮件44的轮齿部分43和第二齿轮件54的轮齿部分53之间的互相啮合关系,第一支承板6和第二支承板9分别地围绕起到转动轴线作用的螺钉29和螺纹座27同步地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及围绕起到转动轴线作用的螺钉32和螺纹座30同步地逆时针方向转动。图3(B)示出第一和第二支承板6和9,它们以上述方式已略微地转动。如果要求操作具有上述键布置的键盘1,则键盘可在此状态中进行操作。
因此,当使用者在使用键盘1之前转动第一键单元37和第二键单元47中的一个键单元时,另一键单元将随前一个键单元的转动而同步地转动。以此方式,用一非常简单的操作,各键单元37、47可调整到一理想的操作状态,以使各使用者能操作处在各自合适的操作状态下的键盘。
接下来,参照图2来说明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单元37和47如上所述地同步地转动到各自的理想转动位置之后,用来分别地将第一键单元37和第二键单元47锁定在第一底板5和第二底板8上。
锁定机构57分别地设置在第一底板5和第一键单元37之间,以及在第二底板8和第二键单元47之间。各锁定机构57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仅对设置在第二底板8和第二键单元47之间的锁定机构57进行说明。应该指出的是,将设置在第一底板5和第一键单元37之间的锁定机构57构作为:一锁定凹陷45,其形成在放置在第一键单元37内的第一支承板6上的第一齿轮件44的圆弧面42内,以及一弹性锁定件(未示出),其形成在设置在第一底板5的角处的轴承件13内。
作为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7和47内提供锁定机构57的一种变化,锁定机构57可设置在它们的任一个内。
在如图2所示的锁定机构57中,设置在第二底板8的角处16的轴承件17形成为中空,其中,设置一对保持部分58。在成对的保持部分58之间,放置一弹性锁定件59,它由弯成日文字母“く”的形状的一弹性金属薄片制成,其两端保持在保持部分58内。与第二齿轮件54的圆弧面52接触的支承件17的一凹陷的弧形表面60形成有一开口61,弹性锁定件59的尖端通过该开口突出。以此方式通过开口61的弹性锁定件59的尖端啮合在形成在第二齿轮件54的圆弧面52内的多个锁定凹陷55中的一个。
由于上述的锁定机构57,当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7和47同步地转动到理想的转动位置,且弹性锁定件59的尖端在那里啮合在第二齿轮件的锁定凹陷55内时,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7和47可被锁定。因此,键盘可在最适合于各使用者的固定状态中稳定地被操作。
将锁定机构57简单地构造成:形成在第二齿轮件54的圆弧面52内的锁定凹陷55,以及放置在第二底板8的轴承件17内的弹性锁定件59。因此,各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7和47的锁定机构57可以低的成本实现。因为锁定凹陷55形成在第二齿轮件54的圆弧面52内,在形成轮齿部分53的同时,可形成锁定凹陷55,由此,可进一步实现成本降低。
下面参照图4至11来说明设置在键盘1内的各个结构。
如上所述,在键盘1中,根据ISO国际标准(ISO2126和ISO2530),由左手操作的预定数量的键开关7布置在第一键盘单元3内的第一支承板6上,而根据ISO国际标准,由右手操作的预定数量的键开关10布置在第二键盘单元4内的第二支承板9上。由左手操作的键开关7的数量被确定为小于由右手操作的键开关10的数量。基于这一点,如图3所示,第一键盘单元3的纵向长度被确定为短于第二键盘单元4的纵向长度。
当折叠具有如上所述不同长度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时,它们的长度不平衡,损害键盘1的便携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键盘1中,如图4(A)至4(C)中所示,用来控制键盘1的控制部分62放置在第一键盘单元3的一侧边缘的旁边(它是可转动地连接到第二键盘单元4的一侧的相对边缘;图4中的左侧边缘),这样,第一键盘单元3加上控制部分62的总的纵向长度等于第二键盘单元4的纵向长度。
由于上述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利用因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之间的长度差异而在第一键盘单元3内产生的空间。与控制部分62放置在键盘1的下方或键盘1的侧边的情形相比,可改进键盘1的尺寸,减小其厚度和尺寸。
图4(A)示出在非使用过程中处于折叠状态的键盘1,其中,在围绕支承轴19A和19B沿彼此关闭的方向转动之后,键盘单元3和4重叠,所述支承轴19A和19B插入轴承件13的各轴承13B的轴承孔13A,以及轴承件17的轴承17B的轴承孔17A和轴承件14的各轴承14B的轴承孔14A和轴承件18的轴承18B的轴承孔18A内。如图所示,第一键盘单元3加上控制部分62的总的纵向长度等于第二键盘单元4的长度,从而达到一紧凑的结构。
图4(B)示出键盘1,其中,在使用过程中,在沿彼此分开的方向围绕支承轴19A和19B转动之后,键盘单元3和4保持在水平的状态。如图所示,第一键盘单元3加上控制部分62的总的纵向长度等于第二键盘单元4的长度,这样,中心在支承轴19A和19B上的键盘1的右和左长度很好地得到平衡。
如图4(C)所示,一盖件63在其大致中心处附连到控制部分62上,以便打开和关闭。在该盖件63的底侧上,设置有一连接器件64,它连接到诸如一PDA之类的各种便携式的电子器件。连接器件64连接到一柔性基底65上,而该基底连接到内置在控制部分62内的一控制单元(未示出),以便控制键盘1。一对细杆部分66A固定到靠近连接器件64的盖件63的两侧。一细杆部分66B可转动地跨越两细杆部分66A的外端。此外,一支承细杆66C固定在细杆部分66B的中心。各细杆部分66A连同盖件63一起转动到如图4(C)所示的状态。然后,支承细杆66C向后转,用于将诸如一PDA的便携式电子器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这些细杆部分66A、66B和66C构成一靠背件66,用于以将诸如一PDA的便携式电子器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
如以上所述,将连接器件64放置在可转动地连接于控制部分62的盖件63上,以及在靠近连接器件64的盖件63内设置靠背件66。因此,将诸如一PDA的便携式电子器件能够保持一倾斜的位置中,同时,它直接地连接到连接器件64上,不需电缆或诸如此类的接线。
参照图4(B)和图7来描述一结构,当单元3和4如图4(A)所示地折叠时,该结构将如上所述构造的靠背件66放置在键盘单元3和4内。图7是处于折叠状态的键盘单元3和4的放大的截面图,示出其沿垂直于各键盘单元3、4的纵向方向的一方向(短边的方向)的各部分。
如图4(B)所示,在第一键盘单元3中,从上起,第一键开关排K1和第二键开关排K2之间,第二键开关排K2和第三键开关排K3之间,以及第三键开关排K3和第四键开关排K4之间,分别地存在有均匀的间隙。该关系同样地建立在第二键盘单元4内;具体来说,分别在第一键开关排K1和第二键开关排K2之间,第二键开关排K2和第三键开关排K3之间,以及第三键开关排K3和第四键开关排K4之间。因此,在如图4(A)所示的折叠状态中,在与各键开关排中的各键顶34的形状合作中,一间隙S产生在彼此面向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内的相邻的键开关排之间(如图7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的键盘1中,靠背件66的细杆部分66A中的一个放置在产生在第一和第二键开关排K1和K2之间的间隙S内,支承细杆66C放置在产生在第二和第三键开关排K2和K3之间的间隙S内,同样地,另一细杆部分66A放置在产生在第三和第四键开关排K3和K4之间的间隙S内。细杆部分66B可很好地放置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之间的产生的间隙内,这是因为当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折叠时,存在于各键顶34的顶表面和第一齿轮件44的平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将翻倍。
如上所述,可以这样进行构造:构成靠背件66的各细杆部分66A和支承细杆66C可放置在折叠的键盘单元3和4内彼此面向的键开关排之间的间隙S内,同时将细杆部分66B放置在键盘单元3和4之间的间隙内。因此,处于折叠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和4的总的厚度可做得更小。因为靠背件66不需附连在键盘1的外面,所以,可实现总的键盘1的尺寸的减小。
此外,不需提供特别的结构用于将靠背件66储存在键盘1内,这样,可降低总的键盘1的成本。
接下来,将参照图4、5和8来描述用来将第一键盘单元3内的各键开关7和第二键盘单元4内的各键开关10电气地连接到控制部分62的结构。图5是示出一控制部分62和键盘1之间的关系的说明性视图;图5(A)是示出控制部分62从第一键盘单元3脱卸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而图5(B)是示出控制部分62将和一连接臂连接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
连接臂67可枢转地连接到形成在第一键盘单元3内的第一底板5的周缘壁件23的后部上的臂支承部分25。将连接臂67构造为第一臂件67A和第二臂件67B,前者是中空的和在一端由第一连接销68A可枢转地连接到臂支承部分25,后者是中空的和由第二连接销68B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件67A的另一端。
敷设连接到对应于布置在第二键单元47内的第二支承板9上的各键开关10的膜开关的信号线69,从形成在第二支承板9内的中空的周缘壁件56延伸到形成在第二底板8内的中空的周缘壁件24内,并延伸通过轴承件18、轴承18B、轴承件14和底板5的周缘壁件23到达臂支承部分25。敷设连接到对应于布置在第一键单元37内的第一支承板6上的各键开关7的膜开关的信号线(未示出),从中空的周缘壁件23直接地延伸到壁支承部分25内。
从第二键单元47延伸的信号线和从第一键单元37延伸的信号线收集在臂支承部分25内,并设定在第一臂件67A和第二臂件67B内。这样敷设的信号线连接到设置在第二臂件67B的一侧上的连接器件70(见图5(A))。
在控制部分62内,两个突出件71形成在面向第一键盘单元3的侧边缘的侧面上。各突出件71可拆卸地配装在形成在第一键盘单元3内的第一支承板6的周缘壁件46内的定位孔(未示出)中。控制部分62这样可拆卸地放置在第一键盘单元3的侧面处。控制部分62在端面上还设置有连接器件72,其连接到第二臂件67B的连接器件70。
如上所述,控制部分62的各突出件71可拆卸地配装在第一键盘单元3内的周缘壁件46内的定位孔中,以及允许控制部分60的连接器件72与第二臂件67B的连接器件70连接和与其脱开。因此,控制部分62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键盘单元3可拆卸/附连。如果备制与诸如一PDA的各种便携式的电子器件相一致的多个控制部分62,则通过代替仅一个的控制部分62,可使用相同的键盘1来将数据输入到相关的便携式的电子器件,由此,避免购买对应于将使用的一便携式电子器件的一新的键盘1的浪费,因此,减轻对使用者花费上的负担。键盘1的制造商不必单独地制造对应于各种类型的便携式电子器件的诸个别的键盘1。因此,可减小为制造许多类型的键盘所需的投资成本和管理费用。
现参照图5和6来说明如上构造的臂件67的作用。图6是示出连接臂的各种使用状态的说明性视图。
如图5所示,用第一连接销68A将连接臂67的第一臂部分67A在一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形成在周缘壁件23的背部(与操作者相对)上的臂支承部分25。用第二连接销68B将第二臂部分67B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件67A的另一端。如上所述将控制部分62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键盘单元3可拆卸/附连。这样,利用连接臂67的自由转动的特性,控制部分62可定位成各种的使用状态。
例如,如图6所示,在控制部分62的各突出件71从周缘壁件46内的定位孔中移去之后,控制部分62可平行于键盘1沿其纵向方向放置。在此情形中的控制部分62可用在图6中的结构(A)。当第一臂件67A围绕第一连接销68A顺时针方向从结构(A)转动时,控制部分62可用于结构(B)中,其中,控制部分62远离键盘1放置。此外,当第一臂件67A继续围绕第一连接销68A顺时针方向从结构(B)转动时,控制部分62可用于结构(C)中,其中在纵向方向的大致中心处闭合键盘1的背侧边缘(与操作侧相对)。
图9示出这样的情形,其中,一PDA73通过靠背件66保持在倾斜的位置,而PDA73的触头接线端连接到图6中的结构(B)内的控制部分62的连接器件64。类似地,图10示出这样的情形,其中,PDA73通过靠背件66保持在倾斜的位置,同时PDA73的触头接线端连接到图6中的结构(C)内的控制部分62的连接器件64。
如上所述,将控制部分62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键盘单元3可拆卸/附连,并通过连接臂67连接到第一键盘单元3。控制部分62和键盘1之间的放置关系可在连接臂67所允许地一范围内自由地变化。因此,PDA73相对于键盘1的放置关系可对键盘的使用者自由地变化到一理想的位置,以提高操作性。
关于如上构造的连接臂67,现将参照图11来说明有关连接第一臂件67A和臂支承部分25的第一连接销68A的连接结构和连接第一臂件67A和第二臂件67B的第二连接销68B的连接结构。图11是一说明性的视图,其示意地示出处于图4(B)所示的状态和图6中结构(C)所示的状态中的从后面观看的键盘1。
在图11中,考虑到必需提供将要连接到控制部分62的连接器件72的连接器件70,确定第二臂件67B的厚度H大于键盘1的厚度h(各个第一和第二底板5和8的底表面和各个键顶34的顶表面之间的厚度)。因此,在图4(B)和(C)所示的放置状态中,其中,没有使用键盘1,由键开关7、10的顶表面提供的平面相对于放置键盘1的部位的平面略微倾斜、不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的键盘1中,考虑这情形,第一连接销68A和第二连接销68B设置成倾斜地连接,以在键盘1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键盘1的底表面(即,第一和第二底板5和8的底表面)与第二臂件67B的底表面齐平。
具体来说,在图11中,将枢转地连接臂支承部分25和第一臂件67A的第一连接销68A相对于一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A。另一方面,将枢转地连接第一臂件67A和第二臂件67B的第二连接销68B相对于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B。确定角B为大于角A。
如上所述,将第一连接销68A相对于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A,同时将第二连接销68B相对于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B。当控制部分62放置在图6中的结构(C)内时,因此,基于总的倾斜角(A+B),第二臂件67B向上定位高出的高度对应于厚度差(H-h)。因此,控制部分62(它放置成与第二臂件67B的下端表面齐平)的底表面变得与键盘1的底表面齐平。
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在第二臂件67B的厚度H和控制部分62的厚度不等于键盘1的厚度h的情形中,第二臂件67B或控制部分62的底表面也可变得与键盘1的底表面齐平,而第一连接销68A和第二连接销68B设置在其各自的倾斜角上,因此,使由键开关7、10的顶表面提供的平面与放置键盘1的部位的平面保持平行的关系。这可防止键操作性变坏。
在上述实例中,第一连接销68A和第二连接销68B设置在倾斜位置。在一变化型式中,连接销中仅一个可设置在倾斜的位置中。
                    (2)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解释本发明的可折叠键盘的第二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4来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键盘的示意的结构。图14是示意地示出该可折叠键盘的分解的立体图。
在图14中,将键盘101基本上构造成一第一键盘单元103和一第二键盘单元104,它们通过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102可转动地彼此连接。第一键盘单元103包括一第一底板105、一安装成沿水平方向在第一底板105上可转动的第一支承板106,以及多个布置在第一支承板106上的键开关107。第二键盘单元104包括一第二底板108、一安装成沿水平方向在第二底板108上可转动的第二支承板109,以及多个布置在第二支承板109上的键开关110。首先,下面解释可转动连接部分102的结构。第一底板105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该第一底板105在一侧边缘111(图14中的右侧边缘)的两个角112处设置有树脂质的轴承件113和114,各该轴承件构造为可转动连接部分102的一部分。轴承件113设置有间隔开的两个轴承113B,各形成有一轴承孔113A。轴承件114类似地设置有间隔开的两个轴承114B,各形成有一轴承孔114A。
如第一底板105那样,第二底板108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该第二底板108在一侧边缘115(图14中的左侧边缘)的两个角116处设置有树脂质的轴承件117和118。轴承件117设置有形成有轴承孔117A的单一轴承117B。轴承件118类似地设置有形成有轴承孔118A的单一轴承118B。轴承117B配装在两轴承113B之间,以使轴承117B的轴承孔117A与轴承113B的轴承孔113A对齐。此外,轴承118B配装在两轴承114B之间,以使轴承118B的轴承孔118A与轴承114B的轴承孔114A对齐。在如此布置成直线的轴承孔113A和117A,114A和118A中,插入一支承轴119A。因此,第一底板105和第二底板108通过支承轴119保持成彼此可转动。一滑动件122呈一圆筒形并中心地形成有一滑动孔120,在周缘上同中心地形成有轮齿121,滑动件122通过滑动孔120可滑动地配装在该支承轴119上。该滑动件122是致使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103和104同步转动的一部件。它们的动作将在以后描述。
应该指出的是,轴承件114与中空的周缘壁件123一体地形成,而轴承件118与中空的周缘壁件124一体地形成。用来将设置在第二键盘单元104内的各键开关110连接到一控制部分62(下面提及)的一信号线169(后面提及)敷设在周缘壁件124内。该信号线169延伸通过中空轴承件118和轴承118B到外面,并围绕支承轴119,并延伸通过中空轴承件114到周缘壁件123。用来将设置在第一键单元103内的各键开关107连接到控制部分162的一信号线(未示出)敷设在周缘壁件123内。该信号线和从第二键盘单元104延伸通过周缘壁件124的信号线169合起来敷设到连接臂167内(下面提及)。一臂支承部分125在周缘壁件123的后部上形成为中空,并可枢转地支承连接臂167。通过臂支承部分125,如上所述敷设的信号线被设定在连接臂167内。
在第一底板105中,一螺纹座127形成在与侧边缘111相对的侧边缘126附近,并大致在其中心。一螺钉129带有游隙地通过第一支承板106内的螺钉孔128,并拧入在螺纹座127内。因此,在第一底板105上,第一支承板106安装成水平地围绕起作一转动轴线作用的螺钉129和螺纹座127可转动。在第二底板108中,类似地,一螺纹座130形成在离开与侧边缘115相对的一侧边缘108a略微地向内处(对应于下文中提及的控制部分162的宽度),并大致在中心内。一螺钉132带有游隙地通过第二支承板109内的螺钉孔131,并拧入在螺纹座130内。因此,在第二底板108上,第二支承板109安装成水平地围绕起作一转动轴线作用的螺钉132和螺纹座130可转动。
在第一键盘单元103内的第一支承板106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在第一支承板106上布置有预定数量的键开关107,它们可由使用者的左手进行操作。应该指出的是,键开关107的数量根据ISO国际标准(ISO2126和ISO2530)确定。
通过压力加工或其它技术,第一支承板106与每一键开关107的四个支承部分133一体地形成。在第一支承板106上,放置一个三层结构的膜开关(包括具有一可移动电极的一上片、具有一固定电极的一下片,以及放置在上和下片之间并形成有分离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的一开关孔的一垫片)。各支承部分133形成为通过形成在膜开关内的各孔向上突出。
各键开关107主要构造如下:一键顶134、一对垂直地引导键顶134的连接件135,以及一橡胶弹簧136,该橡胶弹簧设置在对应于一开关部分的位置内的膜开关上,开关部分包括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橡胶弹簧向上推键顶134。成对的连接件135的各上端可移动地在其下表面上连接到键顶134,连接件135的各下端可移动地接合在各支承部分133内。在非按压的过程中,键顶134通过橡胶弹簧136的推力而被推向上,并保持在一非按压的位置。当抵抗橡胶弹簧136的推力向下按压时键顶134,橡胶弹簧136推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而使可移动电极与开关孔内的固定电极接触,由此,执行一开关操作。上述键开关107和第一支承板106构成第一键单元137。各键开关107的结构在本技术领域内是众所周知的,本文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第一支承板106在一侧(图14中的右侧)形成有一圆弧面138,它与围绕转动轴线(即,带有游隙地通过螺钉孔128的螺钉129和螺纹座127)转动的第一支承板106的转动半径相一致。第一支承板106还形成有一离开圆弧面138向内的弧形槽139。一螺钉140带有游隙地通过该弧形槽139并拧入到形成在第一底板105内的一螺纹座141内。槽139和螺钉140起作导向第一支承板106的作用,以使其沿水平方向在第一底板105上稳定地转动。
在形成有圆弧面138的第一支承板106的一侧上,放置一带有一圆弧面142的第一齿轮件144,圆弧面142在曲率半径上与圆弧面138相等,并形成有一与滑动件122的轮齿121啮合的轮齿143。此外,第一齿轮件144的圆弧面142形成有多个锁定凹陷145,它们构成锁定机构157的一部分(将在下文中提及)。
如上所述,第一支承板106的圆弧面138和第一齿轮件144的圆弧面142被构造成具有相等的曲率半径。因此,圆弧面138和142彼此一致。这可防止圆弧面138和142之间的位移,并改善第一键单元137的外观。第一齿轮件144设定在第一支承板106内,其方式为从上面覆盖螺钉140和槽139,由此,从视觉上隐蔽螺钉140和槽139而进一步改善第一键单元137的外观。
除其一部分之外,一周缘壁件146形成在第一支承板106内。当第一支承板106安装在第一底板105上时,周缘壁件146结合到设置在第一底板105内的周缘壁件123,以构成包围第一支承板106的除圆弧面138之外的周缘的一周缘壁件。
在第二键盘单元104内的第二支承板109如同第一支承板106那样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在该第二支承板109上布置有预定数量的键开关110,它们可由使用者的右手进行操作。应该指出的是,键开关110的数量根据ISO国际标准(ISO2126和ISO2530)确定,且其数量大于布置在第一支承板106上由使用者的左手进行操作的键开关107的数量。各键开关110具有与各键开关107相同的结构,因此,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通过压力加工或其它技术,第二支承板109与每一键开关110的四个支承部分133一体地形成。在第二支承板109上,放置一个三层结构的膜开关(包括具有一可移动电极的一上片、具有一固定电极的一下片,以及放置在上和下片之间并形成有分离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的一开关孔的一垫片)。各支承部分133形成为通过形成在膜开关内的各孔向上突出。
各键开关110主要构造如下:一键顶134、一对垂直地引导键顶134的连接件135,以及一橡胶弹簧136,该橡胶弹簧设置在对应于一开关部分的位置内的膜开关上,开关部分包括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橡胶弹簧向上推键顶134。成对的连接件135的各上端可移动地在其下表面上连接到键顶134,连接件135的各下端可移动地接合在各支承部分133内。在非按压的过程中,键顶134通过橡胶弹簧136的推力而被推向上,并保持在一非按压的位置。当抵抗橡胶弹簧136的推力向下按压键顶134时,橡胶弹簧136推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而使可移动电极与开关孔内的固定电极接触,由此,执行一开关操作。上述键开关110和第二支承板109构成第二键单元147。
第二支承板109在一侧(图14中的左侧)形成有一圆弧面148,它与围绕转动轴线(即,带有游隙地通过螺钉孔131的螺钉131和螺纹座130)转动的第二支承板109的转动半径相一致。第二支承板109还形成有一离开圆弧面148向内的弧形槽149。一螺钉150带有游隙地通过该弧形槽149并拧入到形成在第二底板108内的一螺纹座151内。槽149和螺钉150起作导向第二支承板109的作用,以使其沿水平方向在第二底板108上稳定地转动。
在形成有圆弧面148的第二支承板109的一侧上,放置一带有一圆弧面152的第二齿轮件154,圆弧面152在曲率半径上与圆弧面148相等,并形成有与滑动件122的轮齿121啮合的轮齿153。此外,第二齿轮件154的圆弧面152形成有多个锁定凹陷155(见图15),它们构成锁定机构157的一部分(将在下文中提及)。
如上所述,将第二支承板109的圆弧面148和第二齿轮件154的圆弧面152构造成具有相等的曲率半径。因此,圆弧面148和152彼此一致。这可防止圆弧面148和152之间的位移,并改善第二键单元147的外观。第二齿轮件154设定在第二支承板109内,其方式为从上面覆盖螺钉150和槽149,由此,从视觉上隐蔽螺钉150和槽149而进一步改善第二键单元147的外观。
除其一部分之外,一中空的周缘壁件156形成在第二支承板109内。当第二支承板109安装在第二底板108上时,周缘壁件156结合到设置在第二底板108内的周缘壁件124,以构成包围第二支承板109的除圆弧面148之外的周缘的一周缘壁件。
接下来,参照图15和16来说明一同步机构和一锁定机构,当第一支承板106和第二支承板109分别在第一底板105和第二底板108上水平地转动时,同步机构用来致使它们同步地转动,在第一支承板6和第二支承板9被同步机构转动之后,锁定机构用来将第一支承板106和第二支承板109锁定在各自的位置上。图15是示出致使第一和第二支承板106和109同步转动的一同步机构的放大的说明性视图。图16是顺次地示出从第一和第二支承板106和109未转动的状态到它们已经转到最大转动位置的第一和第二支承板的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16(A)示出一非转动状态,图16(B)示出一半的转动状态,而图16(C)示出转到最大转动位置的全转动状态。
在图15中,形成在第一齿轮件144的圆弧面142内的轮齿部分143和形成在第二齿轮件154的圆弧面152内的轮齿部分153分别地与滑动地配装在支承轴119上的滑动件122的轮齿121啮合。
滑动件122的轮齿121同中心地形成,以使从滑动件122的中心到轮齿121的周缘的距离相等。此外,轮齿143和轮齿153分别形成在圆弧面142和152内,因此,轮齿143和轮齿153的周缘也沿圆弧线定位。从而,轮齿121和各轮齿143和153一部分深啮合而另一部分浅啮合,如图15和16所示,不是在所有部分相同。这样的啮合关系保持不变,甚至在第一支承板106和第二支承板109转动时也不变。然而,滑动件122的轮齿121和第一和第二齿轮件144、154的各轮齿143、153部分地恒定地深啮合,这样,不管滑动件122定位在支承轴119上的什么地方,轮齿121和各轮齿143、153之间的啮合不会释放。
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板106和109不转动的状态中,如图16(A)所示,布置在支承板106上的各键开关107和布置在支承板109上的各键开关110具有相同的键放置关系,这是因为它们是标准键盘。滑动件122的轮齿121和第一齿轮件144的轮齿143之间的啮合,以及轮齿121和第二齿轮件154的轮齿153之间的啮合,在图16(A)中的上区域内是浅啮合,在下区域内是深啮合。如果要求使用具有上述键布置的键盘101,则毋庸违言,可操作在此状态中的键盘。
应这样地进行构造:从第一支承板106的轮齿143与滑动件122的轮齿121的啮合位置到螺钉129(转动轴线)的距离,等于从第二支承板109的轮齿153与滑动件122的轮齿121的啮合位置到螺钉132(转动轴线)的距离。因此,支承板106和109可通过滑动件122的作用顺利地转动。
当第一键单元137或第二键单元147在图16(A)中从图16(A)所示的状态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致使滑动件122沿支承轴119向下滑动(图16(A)),这是因为第一齿轮件144的轮齿143和第二齿轮件154的轮齿153与滑动件122的轮齿121啮合。然后,第一支承板106和第二支承板109分别地围绕起作转动轴线作用的螺钉132和螺纹座127同步地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及围绕螺钉132和起作转动轴线的螺纹座130同步地逆时针方向转动。图16(B)示出第一和第二支承板106和109,它们以上述方式已略微地转动。如果要求操作具有上述键布置的键盘101,则可操作在此状态中的键盘。
当第一支承板106或第二支承板109从图16(B)所示的状态进一步转动时,致使滑动件122在支承轴119上从图16(B)所示的位置更加向下滑动,导致第一支承板106和第二支承板109分别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同步地转动。图16(C)示出第一支承板106和第二支承板109转到最大转动位置。如果要求操作具有上述键布置的键盘101,则可操作在此状态中的键盘。
因此,当使用者在使用键盘101之前转动第一键单元137或第二键单元147时,另一键单元将随前一个键单元的转动而同步地转动。以此方式,用一非常简单的操作,将各键单元137、147可调整到一理想的操作状态,以使各使用者能操作在各自合适的操作状态下的键盘。
接下来,参照图15来说明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单元137和147如上所述地同步地转动到各自的理想转动位置之后,用来分别地将第一键单元137和第二键单元147锁定在第一底板105和第二底板108上。
锁定机构157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105和第一键单元137之间,以及第二底板108和第二键单元147之间。各锁定机构157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的说明仅对设置在第二底板108和第二键单元147之间的锁定机构157进行。应该指出的是,设置在第一底板105和第一键单元137之间的锁定机构157被构造为:一锁定凹陷145,其形成在放置在第一键单元137内的第一支承板106上的第一齿轮件144的圆弧面142内,以及一弹性锁定件(未示出),其形成在设置在第一底板105的角112处的轴承件113内。
作为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键单元137和147内提供锁定机构157的一种可替换选用的型式,锁定机构157可设置在它们中的任一个内。
在如图15所示的锁定机构157中,设置在第二底板108的角处116的轴承件117形成为中空,其中,设置一对保持部分158。在成对的保持部分158之间,放置一弹性锁定件159,它由弯成日文字母“く”的形状的一弹性金属薄片制成,其两端保持在保持部分158内。与第二齿轮件154的圆弧面152接触的支承件117的一凹陷的弧形表面160形成有一开口161,弹性锁定件159的尖端通过该开口突出。以此方式通过开口161突出的弹性锁定件159的尖端啮合在形成在第二齿轮件154的圆弧面152内的多个锁定凹陷155中的一个。
对于上述的锁定机构157,当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7和47同步地转动到理想的转动位置,且弹性锁定件159的尖端在那里啮合在第二齿轮件154的锁定凹陷155内时,第一和第二键单元137和147可被锁定。因此,键盘可在最适合于各使用者的固定状态中稳定地被操作。
将锁定机构157简单地构造成:形成在第二齿轮件154的圆弧面152内的锁定凹陷155,以及放置在第二底板108的轴承件117内的弹性锁定件159。各第一和第二键单元137和147的锁定机构157可以低的成本实现。因为锁定凹陷155形成在第二齿轮件154的圆弧面152内,在形成轮齿部分153的同时,可形成锁定凹陷155,由此,可进一步实现成本降低。
下面参照图17至24来说明设置在键盘101内的各个结构。
如上所述,在键盘101中,根据ISO国际标准(ISO2126和ISO2530),由左手操作的预定数量的键开关107布置在第一键盘单元103内的第一支承板106上,而根据ISO国际标准,由右手操作的预定数量的键开关110布置在第二键盘单元104内的第二支承板109上。将由左手操作的键开关107的数量确定为小于由右手操作的键开关110的数量。基于这一点,如图16所示,将第一键盘单元103的纵向长度确定为短于第二键盘单元104的纵向长度。
当具有如上所述不同长度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103和104被折叠时,它们的长度不平衡,损害键盘101的便携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键盘101中,如图17(A)至17(C)中所示,用来控制键盘101的控制部分162放置在第一键盘单元103的一侧边缘(它是可转动地连接到第二键盘单元104的一侧的相对边缘;图17中的左侧边缘)的旁边,这样,第一键盘单元103加上控制部分162的总的纵向长度等于第二键盘单元104的纵向长度。
由于上述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利用因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103和104之间的长度的差异而在第一键盘单元103内产生的空间。与控制部分162放置在键盘101的下方或键盘101的侧边的情形相比,可改进键盘101的尺寸,减小其厚度和尺寸。
图17(A)示出在非使用过程中处于折叠状态的键盘101,其中,在围绕支承轴119沿彼此关闭的方向转动之后,键盘单元103和104重叠,所述支承轴119插入轴承件113的各轴承113B的轴承孔113A和轴承件117的轴承117B的轴承孔117A以及轴承件114的各轴承114B的轴承孔114A和轴承件118的轴承118B的轴承孔118A内。如图所示,第一键盘单元103加上控制部分162的总的纵向长度等于第二键盘单元104的长度,从而达到一紧凑的结构。
图17(B)示出键盘101,其中,在使用过程中,在沿彼此分开的方向围绕支承轴119转动之后,键盘单元103和104保持在水平的状态。如图所示,第一键盘单元103加上控制部分162的总的纵向长度等于第二键盘单元104的长度,这样,中心在支承轴119上的键盘101的右和左长度很好地得到平衡。
如图17(C)所示,一盖件163在其大致中心处附连到控制部分162上,以便打开和关闭。在该盖件163的底侧上,设置有一连接器件164,它连接到诸如一PDA之类的各种便携式的电子器件。连接器件164还连接到一柔性基底165上,而基底连接到内置在控制部分162内的一控制单元(未示出),以便控制键盘101。一对细杆部分166A固定到靠近连接器件164的盖件163的两侧。一细杆部分166B跨越两细杆部分166A的外端。此外,一支承细杆166C固定在细杆部分166B的中心。各细杆部分166A连同盖件163一起转动到如图17(C)所示的状态。然后,支承细杆166C向后转,用于将诸如一PDA的便携式电子器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这些细杆部分166A、166B和166C构成一靠背件166,用于将诸如一PDA的便携式电子器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
如上所述,连接器件164放置在可转动地附连在控制部分162上的盖件163上,而靠背件166设置在连接器件164附近的盖件163内。诸如一PDA的便携的电子器件可保持在倾斜的位置,同时,它直接地连接到连接器件164,而不需电缆或诸如此类的连接线。
参照图17(B)和图20来描述一结构,当单元103和104如图17(A)所示地折叠时,该结构将如上所述构造的靠背件166放置在键盘单元103和104内。图20是处于折叠状态的键盘单元103和104的放大的截面图,示出其沿垂直于各键盘单元103、104的纵向方向的一方向(短边的方向)的各部分。
如图17(B)所示,在第一键盘单元103中,从上起,第一键开关排K1和第二键开关排K2之间,第二键开关排K2和第三键开关排K3之间,以及第三键开关排K3和第四键开关排K4之间,分别地存在有均匀的间隙。该关系同样地建立在第二键盘单元104内;具体来说,分别在第一键开关排K1和第二键开关排K2之间,第二键开关排K2和第三键开关排K3之间,以及第三键开关排K3和第四键开关排K4之间。因此,在如图17(A)所示的折叠状态中,在与各键开关排中的各键顶134的形状合作中,一间隙S产生在彼此面向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103和104内的相邻的键开关排之间(如图20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的键盘101中,靠背件166的细杆部分66A中的一个放置在产生在第一和第二键开关排K1和K2之间的间隙S内,支承细杆166C放置在产生在第二和第三键开关排K2和K3之间的间隙S内,类似地,另一细杆部分166A放置在产生在第三和第四键开关排K3和K4之间的间隙S内。细杆部分166B可很好地放置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103和104之间的产生的间隙内,这是因为当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103和104折叠时,存在于各键顶134的顶表面和第一齿轮件144的平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将翻倍。
如上所述,可以这样进行构造:构成靠背件166的各细杆部分166A和支承细杆166C可放置在折叠的键盘单元103和104内彼此面向的键开关排之间的间隙S内,同时将细杆部分66B放置在键盘单元103和104之间的间隙内。因此,处于折叠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103和104的总的厚度可做得更小。因为靠背件166不需附连在键盘101的外面,所以,可实现总的键盘101的尺寸的减小。
此外,不需提供特别的结构用于将靠背件166储存键盘101内,这样,可降低总的键盘101的成本。
接下来,将参照图17、18和21来描述用来将第一键盘单元103内的各键开关107和第二键盘单元104内的各键开关110电气地连接到控制部分162的结构。图18是示出控制部分162和键盘101之间的关系的说明性视图;图18(A)是示出控制部分162从第一键盘单元103脱卸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而图18(B)是示出控制部分162和一连接臂将连接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
连接臂167可枢转地连接到形成在第一键盘单元103内的第一底板105的周缘壁件123的后部上的臂支承部分125。将连接臂167构造为第一臂件167A和第二臂件167B,前者是中空的和在一端由第一连接销168A可枢转地连接到臂支承部分125,后者是中空的和由第二连接销168B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件167A的另一端。
敷设连接到对应于布置在第二键单元147内的第二支承板109上的各键开关110的膜开关的信号线169,从形成在第二支承板109内的中空的周缘壁件156延伸到形成在第二底板108内的中空的周缘壁件124内,并延伸通过轴承件118、轴承118B、轴承件114和底板105的周缘壁件123到达臂支承部分125。敷设连接到对应于布置在第一键单元137内的第一支承板106上的各键开关107的膜开关的信号线(未示出),从中空的周缘壁件123直接地延伸到壁支承部分125内。
从第二键单元147延伸的信号线和从第一键单元137延伸的信号线收集在臂支承部分125内,并设定在第一臂件167A和第二臂件167B内。这样敷设的信号线连接到设置在第二臂件167B的一侧上的连接器件170(见图18(A))。
在控制部分162内,两个突出件171形成在面向第一键盘单元103的侧边缘的侧面上。各突出件171可拆卸地配装在形成在第一键盘单元103内的第一支承板106的周缘壁件146内的定位孔(未示出)中。控制部分162可拆卸地放置在第一键盘单元103的侧面处。控制部分162在端面上还设置有连接器件172,其连接到第二臂件167B的连接器件170。
如上所述,控制部分162的各突出件171可拆卸地配装在第一键盘单元103内的周缘壁件146内的定位孔中,而允许控制部分160的连接器件172与第二臂件167B的连接器件170连接和与其脱开。因此,将控制部分162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键盘单元103可拆卸/附连。如果备制与诸如一PDA的各种便携式的电子器件相一致的多个控制部分162,则通过代替仅一个的控制部分162,可使用相同的键盘101来将数据输入到相关的便携式的电子器件,由此,避免购买对应于将使用的一便携式电子器件的一新的键盘101的浪费,因此,减轻对使用者花费上的负担。键盘101的制造商不必单独地制造对应于各种类型的便携式电子器件的诸个别的键盘101。因此,可减小为制造许多类型的键盘所需的投资成本和管理费用。
现参照图18和19来说明如上构造的臂件167的作用。图19是示出连接臂的各种使用状态的说明性视图。
如图18所示,用第一连接销168A将连接臂167的第一臂部分167A在一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形成在周缘壁件123的背部(与操作者相对)上的臂支承部分125。用第二连接销168B将第二臂部分167B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件167A的另一端。如上所述将控制部分162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键盘单元103可拆卸/附连。这样,利用连接臂167的自由转动的特性,控制部分162可定位成各种使用状态。
例如,如图19所示,在控制部分162的各突出件171从周缘壁件146内的定位孔中移去之后,控制部分162可平行于键盘101沿其纵向方向放置。在此情形中的控制部分162可用在图19中的结构(A)中。当第一臂件167A围绕第一连接销168A顺时针方向从结构(A)转动时,控制部分162可用于结构(B)中,其中,控制部分162远离键盘101放置。此外,当第一臂件167A继续围绕第一连接销168A顺时针方向从结构(B)转动时,控制部分162可用于结构(C)中,以在纵向方向的大致中心处闭合键盘101的背侧边缘(与操作侧相对)。
图22示出这样的情形,其中,一PDA173通过靠背件166保持在倾斜的位置,而PDA173的触头接线端连接到图19中的结构(B)内的控制部分162的连接器件164。同样地,图23示出这样的情形,其中,PDA173通过靠背件166保持在倾斜的位置,而PDA173的触头接线端连接到图19中的结构(C)内的控制部分162的连接器件164。
如上所述,将控制部分162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键盘单元103可拆卸/附连。并通过连接臂167连接到第一键盘单元103。控制部分162和键盘101之间的放置关系可在连接臂167所允许的一范围内自由地变化。因此,PDA173相对于键盘101的放置关系可对键盘的使用者自由地变化到一理想的位置,以提高操作性。
关于如上构造的连接臂167,现将参照图24来说明有关连接第一臂件167A和臂支承部分125的第一连接销168A的连接结构和连接第一臂件167A和第二臂件167B的第二连接销168B的连接结构。图24是一说明性的视图,其示意地示出处于图17(B)所示的状态和图19中结构(C)所示的状态中的从后面观看的键盘101。
在图24中,考虑到必需提供将要连接到控制部分162的连接器件172的连接器件170,确定第二臂件167B的厚度H大于键盘101的厚度h(各个第一和第二底板105和108的底表面和各个键顶134的顶表面之间的厚度)。因此,在图17(B)和(C)所示的状态中,其中,没有使用键盘101,由键开关107、110的顶表面提供的平面相对于放置键盘101的部位的平面略微倾斜、不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的键盘101中,考虑这情形,第一连接销168A和第二连接销168B设置成倾斜地连接,以在键盘101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键盘101的底表面(即,第一和第二底板105和108的底表面)与第二臂件167B的底表面齐平。
具体来说,在图24中,将枢转地连接臂支承部分125和第一臂件167A的第一连接销168A相对于一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A。另一方面,将枢转地连接第一臂件167A和第二臂件167B的第二连接销168B相对于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B。确定角B为大于角A。
如上所述,将第一连接销168A相对于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A,同时将第二连接销168B相对于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B。当控制部分162移动到图19中的结构(C)时,因此,基于总的倾斜角(A+B),第二臂件167B向上定位高出的高度对应于厚度差(H-h)。因此,控制部分162(它放置成与第二臂件167B的下端表面齐平)的底表面变得与键盘101的底表面齐平。
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在第二臂件167B的厚度H和控制部分162的厚度不等于键盘101的厚度h的情形中,第二臂件167B或控制部分162的底表面可变得与键盘101的底表面齐平,而第一连接销168A和第二连接销168B设置在其各自的倾斜角上,因此,使由键开关107、110的顶表面提供的平面与放置键盘101的平面保持平行的关系。这可防止键操作性变坏。
在上述实例中,第一连接销168A和第二连接销168B设置在倾斜位置。在一变化型式中,连接销中仅一个可设置在倾斜的位置。
                    (3)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解释本发明的可折叠键盘的第三实施例。首先,参照图25来描述第三实施例中的键盘的示意的结构。图25是示意地示出该可折叠键盘的分解的立体图。
在图25中,将键盘201基本上构造成一第一键盘单元203和一第二键盘单元204,它们通过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202可转动地彼此连接。第一键盘单元203包括一第一底板205、安装成沿水平方向在第一底板205上可转动的一第一支承板206,以及布置在第一支承板206上的多个键开关207。第二键盘单元204包括一第二底板208、安装成沿水平方向在第二底板208上可转动的一第二支承板209,以及布置在第二支承板209上的多个键开关210。
首先,下面解释可转动连接部分202的结构。第一底板205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该第一底板205在一侧边缘211(图25中的右侧边缘)的两个角212处设置有树脂质的轴承件213和214,各该轴承件构造成为可转动连接部分202的一部分。轴承件213设置有间隔开的两个轴承213B,各形成有一轴承孔213A。轴承件214类似地设置有间隔开的两个轴承214B,各形成有一轴承孔214A。
如第一底板205那样,第二底板208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该第二底板208在一侧边缘215(图1中的左侧边缘)的两个角216处设置有树脂质的轴承件217和218。轴承件217设置有形成有轴承孔217A的单个轴承217B。轴承件218类似地设置有形成有轴承孔218A的单个轴承218B。轴承217B配装在轴承213B之间,以使轴承217B的轴承孔217A与轴承213B的轴承孔213A对齐。此外,轴承218B配装在轴承214B之间,以使轴承218B的轴承孔218A与轴承214B的轴承孔214A对齐。在这样布置成直线的轴承孔213A和217A,214A和218A中,插入一支承轴219。因此,第一底板205和第二底板208通过支承轴219保持成彼此可转动。一滑动件222由三个圆形板221A和多个半圆形连接部分221B形成,该半圆形连接部分中的每一个连接圆形板221A中的两个,并中心地形成有一滑动孔220,滑动件222通过滑动孔220可滑动地配装在支承轴219上。该滑动件222是致使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203和204同步地转动的一组件。它的动作将在下面描述。
应该指出的是,轴承件214与中空的周缘壁件223一体地形成,而轴承件218与中空的周缘壁件224一体地形成。用来将设置在第二键盘单元204内的各键开关210连接到一控制部分262(下面提及)的一信号线269(后面提及)敷设在周缘壁件224内。该信号线269延伸通过中空轴承件218和轴承218B到外面,以及围绕支承轴219,并延伸通过中空轴承件214到周缘壁件223。一用来将设置在第一键单元203内的各键开关207连接到控制部分262的一信号线(未示出)敷设在周缘壁件223内。该信号线和从第二键盘单元204延伸通过周缘壁件224的信号线269合起来敷设到连接臂267内(下面提及)。一臂支承部分225在周缘壁件223的后部上形成为中空,并可枢转地支承连接臂267。通过臂支承部分225,将如上所述敷设的信号线设定在连接臂267内。
在第一底板205中,一螺纹座227形成在与侧边缘211相对的侧边缘226附近,并大致在其中心。一螺钉229带有游隙地通过第一支承板206内的螺钉孔228,它拧入在螺纹座227内。因此,在第一底板205上,将第一支承板206安装成水平地围绕起作一转动轴线作用的螺钉229和螺纹座227可转动。在第二底板208中,类似地,一螺纹座230形成在离开与侧边缘215相对的一侧边缘208a略微地向内(对应于下文中提及的控制部分262的宽度),并大致在中心内。一螺钉232带有游隙地通过第二支承板209内的螺钉孔231,它拧入在螺纹座230内。因此,在第二底板208上,将第二支承板209安装成水平地围绕起作一转动轴线作用的螺钉232和螺纹座230。
在第一键盘单元203内的第一支承板206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在第一支承板206上布置有预定数量的键开关207,它们可由使用者的左手进行操作。应该指出的是,键开关207的数量根据ISO国际标准(ISO2126和ISO2530)确定。
通过压力加工或其它技术,第一支承板206与每一键开关207的四个支承部分233一体地形成。在第一支承板206上,放置一个三层结构的膜开关(包括具有一可移动电极的一上片、具有一固定电极的一下片,以及放置在上和下片之间并形成有分离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的一开关孔的一垫片)。各支承部分233形成为通过形成在膜开关内的各孔向上突出。
各键开关207主要构造如下:一键顶234、一对垂直地引导键顶234的连接件235,以及一橡胶弹簧236,该橡胶弹簧设置在对应于一开关部分的位置内的膜开关上,开关部分包括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橡胶弹簧向上推键顶234。成对的连接件235的各上端可移动地在其下表面上连接到键顶234,连接件235的各下端可移动地接合在各支承部分233内。在非按压的过程中,键顶234通过橡胶弹簧236的推力而被推向上,并保持在一非按压的位置。当抵抗橡胶弹簧236的推力向下按压键顶234时,橡胶弹簧236推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而使可移动电极与开关孔内的固定电极接触,由此,执行一开关操作。上述键开关207和第一支承板206构成第一键单元237。各键开关207的结构在本技术领域内是众所周知的,本文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第一支承板206在一侧(图25中的右侧)形成有一圆弧面238,它与围绕转动轴线(即,带有游隙地通过螺钉孔228的螺钉229和螺纹座227)转动的第一支承板206的转动半径相一致。第一支承板206还形成有一离开圆弧面238向内的弧形槽239。一螺钉240带有游隙地通过该弧形槽239并拧入到形成在第一底板205内的一螺纹座241内。槽239和螺钉240起作导向第一支承板206的作用,以使其沿水平方向在第一底板205上稳定地转动。
在形成有圆弧面238的第一支承板206的一侧上,放置一带有一圆弧面242的第一支承件244,圆弧面242在曲率半径上与圆弧面238相等,并形成有一连接放置部分243。此外,第一支承件244的圆弧面242形成有多个锁定凹陷245,它们构成锁定机构257的一部分(将在下文中提及)。
如上所述,将第一支承板206的圆弧面238和第一支承件244的圆弧面242构造成具有相等的曲率半径。因此,圆弧面238和242彼此一致。这可防止圆弧面238和242之间的位移,并改善第一键单元237的外观。第一支承件244设定在第一支承板206内,其方式为从上面覆盖螺钉240和槽239,由此,从视觉上隐蔽螺钉240和槽239而进一步改善第一键单元237的外观。
除其一部分之外,一周缘壁件246形成在第一支承板206内。当第一支承板206安装在第一底板205上时,周缘壁件246结合到设置在第一底板205内的周缘壁件223,以构成包围第一支承板206的除圆弧面238之外的周缘的一周缘壁件。
在第二键盘单元204内的第二支承板209如同第一支承板206那样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在第二支承板209上布置有预定数量的键开关210,它们可由使用者的右手进行操作。应该指出的是,键开关210的数量根据ISO国际标准(ISO2126和ISO2530)确定,且其数量大于布置在第一支承板206上由使用者的左手进行操作的键开关207的数量。各键开关210具有与各键开关207相同的结构,因此,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通过压力加工或其它技术,第二支承板209与每一键开关210的四个支承部分233一体地形成。在第二支承板209上,放置一个三层结构的膜开关(包括具有一可移动电极的一上片、具有一固定电极的一下片,以及放置在上和下片之间并形成有分离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的一开关孔的一垫片)。各支承部分233形成为通过形成在膜开关内的各孔向上突出。
各键开关210主要构造如下:一键顶234、一对垂直地引导键顶234的连接件235,以及一橡胶弹簧236,该橡胶弹簧设置在对应于一开关部分的位置内的膜开关上,开关部分包括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橡胶弹簧推键顶234向上。成对的连接件235的各上端可移动地在其下表面上连接到键顶234,连接件235的各下端可移动地接合在各支承部分233内。在非按压的过程中,键顶234通过橡胶弹簧236的推力而被推向上,并保持在一非按压的位置。当抵抗橡胶弹簧236的推力向下按压键顶234时,橡胶弹簧236推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而使可移动电极与开关孔内的固定电极接触,由此,执行一开关操作。上述键开关210和第二支承板209构成第一键单元247。
第二支承板209在一侧(图25中的左侧)形成有一圆弧面248,它与围绕转动轴线(即,带有游隙地通过螺钉孔231的螺钉31和螺纹座230)转动的第二支承板209的转动半径相一致。第二支承板209还形成有一离开圆弧面248向内的弧形槽249。一螺钉250带有游隙地通过该弧形槽249并拧入到形成在第二底板208内的一螺纹座251内。槽249和螺钉250起作导向第二支承板209的作用,以使其沿水平方向在第二底板208上稳定地转动。
在形成有圆弧面248的第二支承板209的一侧上,放置一带有一圆弧面252的第二支承件254,圆弧面252在曲率半径上与圆弧面248相等,并形成有一离开圆弧面252向内的连接放置部分253。此外,第二支承件254的圆弧面252形成有多个锁定凹陷255(见图26),它们构成锁定机构257的一部分(将在下文中提及)。
如上所述,将第二支承板209的圆弧面248和第二支承件254的圆弧面252构造成具有相等的曲率半径。因此,圆弧面248和252彼此一致。这可防止圆弧面248和252之间的位移,并改善第二键单元247的外观。第二支承件254设定在第二支承板209内,其方式为从上面覆盖螺钉250和槽249,由此,从视觉上隐蔽螺钉250和槽249而进一步改善第二键单元247的外观。
除其一部分之外,一中空的周缘壁件256形成在第二支承板209内。当第二支承板209安装在第二底板208上时,周缘壁件256结合到设置在第二底板208内的周缘壁件224,以构成包围第二支承板209的除圆弧面248之外的周缘的一周缘壁件。
接下来,参照图26和27来说明一同步机构和一锁定机构,当第一支承板206和第二支承板209分别在第一底板205和第二底板208上水平地转动时,同步机构用来致使它们同步地转动,在第一支承板206和第二支承板209被同步机构转动之后,锁定机构用来将第一支承板206和第二支承板209锁定在各自的位置上。图26是示出致使第一和第二支承板206和209同步转动的一同步机构的放大的说明性视图。图27是顺次地示出从第一和第二支承板未转动的状态到它们已经转到最大转动位置的第一和第二支承板206和209的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27(A)示出一非转动状态,图27(B)示出一半的转动状态,而图27(C)示出转到最大转动位置的全转动状态。
在图26中,第一连接件280放置在形成在第一支承件244内的连接放置部分243和连接部分221B(图26中的下连接部分221B)之间,各存在于滑动件222的两个圆形板221A之间。第一连接件280通过一螺钉281相对于连接放置部分243枢转,同时,它通过一U形连接阻挡件282的一端固定到连接部分221B。在形成在第二支承件254内的一连接放置部分253和连接部分221B之间,放置一第二连接件283。该第二连接件283通过一螺钉284相对于连接放置部分253枢转,同时,它通过一U形连接阻挡件282的另一端固定到连接部分221B。
如上所述,在使用两个连接件、即、第一连接件280和第二连接件283的同步机构中,滑动件222和第一支承件244通过第一连接件280而互相连接,而滑动件222和第二支承件254通过第二连接件283而互相连接。因此,当第一键单元237和第二键单元247中的一个在第一底板205或第二底板208上转动时,通过使滑动件222在支承轴219上滑动,转动力从第一连接件280或第二连接件283传递到另一键单元。
在如图27(A)所示的第一和第二支承板206和209不转动的状态中,布置在支承板206上的各键开关207和布置在支承板209上的各键开关210具有与标准键盘相同的键放置关系。如图27(A)所示,滑动件222处于最上的位置。如果要求使用具有上述的键放置的键盘201,则可在此状态中的键盘。
当第一键单元237或第二键单元247在图27(A)中从图27(A)所示的状态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因为第一支承件244的连接放置部分243和滑动件222之间的连接,所以,致使滑动件222在图27(A)中沿支承轴219向下滑动。然后,第一支承板206和第二支承板209分别地围绕起作转动轴线作用的螺钉229和螺纹座227同步地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及围绕起作转动轴线作用的螺钉232和螺纹座230同步地逆时针方向转动。图27(B)示出第一和第二支承板206和209,它们以上述方式已略微地转动。如果要求操作具有上述键布置关系的键盘201,则可操作在此状态中的键盘。
当第一支承板206或第二支承板209从图27(B)所示的状态继续转动时,致使滑动件222在支承轴219上从图27(B)所示的位置更加向下地滑动,导致第一支承板206和第二支承板209分别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同步地转动。图27(C)示出转动到最大转动位置的第一支承板206和第二支承板209。如果要求操作具有上述键布置的键盘201,则可操作在此状态中的键盘。
因此,当使用者在使用键盘201之前转动第一键单元237或第二键单元247时,另一键单元将随前一个键单元的转动而同步地转动。以此方式,用一非常简单的操作,各键单元237、247可调整到一理想的操作状态,以使各使用者能操作在各自合适的操作状态下的键盘。
接下来,参照图26来说明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单元237和247如上所述地同步地转动到各自的理想转动位置之后,用来分别地将第一键单元237和第二键单元247锁定在第一底板205和第二底板208上。
锁定机构257分别地设置在第一底板205和第一键单元237之间,以及在第二底板208和第二键单元247之间。各锁定机构257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的说明仅对设置在第二底板208和第二键单元247之间的锁定机构257进行。应该指出的是,将设置在第一底板205和第一键单元237之间的锁定机构257构造成为:一锁定凹陷245,其形成在放置在第一键单元237内的第一支承板206上的第一支承件244的圆弧面242内,以及一弹性锁定件(未示出),其形成在设置在第一底板205的角212处的轴承件213内。
作为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键单元237和247内提供锁定机构257的一种可替换选用的型式,锁定机构257可设置在它们的任一个内。
在如图26所示的锁定机构257中,设置在第二底板208的角处216的轴承件217形成为中空,其中,设置一对保持部分258。在成对的保持部分258之间,放置一弹性锁定件259,它由弯成日文字母“く”的形状的一弹性金属薄片制成,其两端保持在保持部分258内。与第二齿轮件254的圆弧面252接触的支承件217的一凹陷的弧形表面260形成有一开口261,弹性锁定件259的尖端通过该开口突出。以此方式通过开口261的弹性锁定件259的尖端接合在形成在第二支承件254的圆弧面252内的多个锁定凹陷255中的一个。
对于上述的锁定机构257,当第一和第二键单元237和247同步地转动到理想的转动位置,且弹性锁定件259的尖端在那里接合在第二支承件254的锁定凹陷255内时,第一和第二键单元237和247可被锁定。因此,可稳定地操作在最适合于各使用者的固定状态中的键盘。
将锁定机构257简单地构造成:形成在第二支承件254的圆弧面252内的锁定凹陷255,以及放置在第二底板208的轴承件217内的弹性锁定件259。各第一和第二键单元237和247的锁定机构257可以低的成本实现。因为锁定凹陷255形成在第二支承件254的圆弧面252内,在形成圆弧面252的同时,可形成锁定凹陷255,由此,可进一步实现成本降低。
下面参照图28至35来说明设置在键盘201内的各个结构。
如上所述,在键盘201中,根据ISO国际标准(ISO2126和ISO2530),由左手操作的预定数量的键开关207布置在第一键盘单元203内的第一支承板206上,以及根据ISO国际标准,由右手操作的预定数量的键开关210布置在第二键盘单元204内的第二支承板209上。将由左手操作的键开关207的数量确定为小于由右手操作的键开关210的数量。基于这一点,如图27所示,将第一键盘单元203的纵向长度确定为短于第二键盘单元204的纵向长度。
当具有如上所述不同长度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203和204折叠时,它们的长度不平衡,损害键盘201的便携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键盘201中,如图28(A)至28(C)中所示,将用来控制键盘201的控制部分262放置在第一键盘单元203的一侧边缘(它是可转动地连接到第二键盘单元204的一侧的相对边缘;图28中的左侧边缘)的旁边,这样,第一键盘单元203加上控制部分262的总的纵向长度等于第二键盘单元204的纵向长度。
由于上述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利用因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203和204之间的长度的差异而在第一键盘单元203内产生的空间。与控制部分262放置在键盘201的下方或键盘201的侧边的情形相比,可改进键盘201的尺寸,减小其厚度和尺寸。
图28(A)示出在非使用过程中处于折叠状态的键盘201,其中,在围绕支承轴219沿彼此关闭的方向转动之后,键盘单元203和204重叠,所述支承轴219插入轴承件213的各轴承213B的轴承孔213A和轴承件217的轴承217B的轴承孔217A以及轴承件214的各轴承214B的轴承孔214A和轴承件218的轴承218B的轴承孔218A内。如图所示,第一键盘单元203加上控制部分262的总的纵向长度等于第二键盘单元204的长度,从而达到一紧凑的结构。
图28(B)示出键盘201,其中,在使用过程中,在沿彼此分开的方向围绕支承轴219转动之后,键盘单元203和204保持在水平的状态。如图所示,第一键盘单元203加上控制部分262的总的纵向长度等于第二键盘单元204的长度,这样,中心在支承轴219上的键盘201的右和左长度很好地得到平衡。
如图28(C)所示,一盖件263在其大致中心处附连到控制部分262上,以便打开和关闭。在该盖件263的底侧上,设置有一连接器件264,它连接到诸如一PDA之类的各种便携式的电子器件。连接器件264连接到一柔性基底265上,而该基底连接到内置在控制部分262内的一控制单元(未示出),以便控制键盘201。一对细杆部分266A固定到靠近连接器件264的盖件263的两侧。一细杆部分266B可转动地跨越两细杆部分266A的外端。此外,一支承细杆266C固定在细杆部分266B的中心。各细杆部分266A连同盖件263一起转动到如图28(C)所示的状态。然后,支承细杆266C向后转,用于将诸如一PDA的便携式电子器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这些细杆部分266A、266B和266C构成一靠背件266,用于将诸如一PDA的便携式电子器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
如上所述,将连接器件264放置在可转动地附连在控制部分262的盖件263上,而靠背件266设置在靠近连接器件264的盖件263内。诸如PDA的便携式电子器件可保持在倾斜的位置,同时,它直接地连接到连接器件264上,不需电缆或诸如此类的连接线。
参照图28(B)和图31来描述一结构,当单元203和204如图28(A)所示地折叠时,该结构将如上所述构造的靠背件266放置在键盘单元203和204内。图31是处于折叠状态的键盘单元203和204的放大的截面图,示出其沿垂直于各键盘单元203、204的纵向方向的一方向(短边的方向)的各部分。
如图28(B)所示,在第一键盘单元203中,从上起,第一键开关排K1和第二键开关排K2之间,第二键开关排K2和第三键开关排K3之间,以及第三键开关排K3和第四键开关排K4之间,分别地存在有均匀的间隙。该关系同样地建立在第二键盘单元204内;具体来说,分别在第一键开关排K1和第二键开关排K2之间,第二键开关排K2和第三键开关排K3之间,以及第三键开关排K3和第四键开关排K4之间。因此,在如图28(A)所示的折叠状态中,在与各键开关排中的各键顶234的形状合作中,一间隙S产生在彼此面向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203和204内的相邻的键开关排之间(如图3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的键盘201中,靠背件266的细杆部分266A中的一个放置在产生在第一和第二键开关排K1和K2之间的间隙S内,支承细杆266C放置在产生在第二和第三键开关排K2和K3之间的间隙S内,类似地,另一细杆部分266A放置在产生在第三和第四键开关排K3和K4之间的间隙S内。细杆部分266B可很好地放置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203和204之间产生的间隙内,这是因为当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203和204折叠时,存在于各键顶234的顶表面和第一支承件244的平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将翻倍。
如上所述,可以这样进行构造:构成靠背件266的各细杆部分266A和支承细杆266C可放置在折叠的键盘单元203和204内彼此面向的键开关排之间的间隙S内。同时,细杆部分266B可放置在键盘单元203和204之间的间隙内。因此,处于折叠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203和204的总的厚度可做得更小。因为靠背件266不需附连在键盘201的外面,所以,可实现总的键盘201的尺寸的减小。
此外,不需提供特别的结构用于将靠背件266储存键盘1内,这样,可降低总的键盘201的成本。
接下来,将参照图28、29和32来描述用来将第一键盘单元203内的各键开关207和第二键盘单元204内的各键开关210电气地连接到控制部分262的结构。图29是示出控制部分262和键盘201之间的关系的说明性视图;图29(A)是示出控制部分262从第一键盘单元203脱卸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而图29(B)是示出控制部分262将要连接到连接臂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
连接臂267可枢转地连接到形成在第一键盘单元203内的第一底板205的周缘壁件223的后部上的臂支承部分225。将连接臂267构造为第一臂件267A和第二臂件267B,前者是中空的和在一端由第一连接销268A可枢转地连接到臂支承部分225,后者是中空的和由第二连接销268B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件267A的另一端。
敷设连接到对应于布置在第二键单元247内的第二支承板209上的各键开关210的膜开关的信号线269,从形成在第二支承板209内的中空的周缘壁件256延伸到形成在第二底板208内的中空的周缘壁件224内,并延伸通过轴承件218、轴承218B、轴承件214和底板205的周缘壁件223到达臂支承部分225。敷设连接到对应于布置在第一键单元237内的第一支承板206上的各键开关207的膜开关的信号线(未示出),从中空的周缘壁件223直接地延伸到臂支承部分225内。
从第二键单元247延伸的信号线和从第一键单元237延伸的信号线收集在臂支承部分225内,并设定在第一臂件267A和第二臂件267B内。这样敷设的信号线连接到设置在第二臂件267B的一侧上的连接器件270(见图29(A))。
在控制部分262内,两个突出件271形成在面向第一键盘单元203的侧边缘的侧面上。各突出件271可拆卸地配装在形成在第一键盘单元203内的第一支承板206的周缘壁件246内的定位孔(未示出)中。控制部分262可拆卸地放置在第一键盘单元203的侧面处。控制部分262在端面上还设置有连接器件272,其连接到第二臂件267B的连接器件270。
如上所述,控制部分262的各突出件271可拆卸地配装在第一键盘单元203内的周缘壁件246内的定位孔中,以及允许控制部分260的连接器件272与第二臂件267B的连接器件270连接和与其脱开。因此,将控制部分262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键盘单元203可拆卸/附连。如果备制与诸如一PDA的各种便携式的电子器件相一致的多个控制部分262,则通过代替仅一个的控制部分262,可使用相同的键盘201来将数据输入到相关的便携式的电子器件,由此,避免购买对应于将使用的一便携式电子器件的新的一键盘201的浪费,因此,减轻对使用者花费上的负担。键盘201的制造商不必单独地制造对应于各种类型的便携式电子器件的诸个别的键盘201。因此,可减小为制造许多类型的键盘所需的投资成本和管理费用。
现参照图29和30来说明如上构造的臂件267的作用。图30是示出连接臂的各种使用状态的说明性视图。
如图29所示,用第一连接销268A将连接臂267的第一臂部分267A在一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形成在周缘壁件223的背部(与操作者相对)上的臂支承部分225。用第二连接销268B将第二臂部分267B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件267A的另一端。如上所述将控制部分262构造成相对于的第一键盘单元203可拆卸/附连。这样,利用连接臂267的自由转动的特性,控制部分262可定位成各种的使用状态。
例如,如图30所示,在控制部分262的各突出件271从周缘壁件246内的定位孔中移去之后,控制部分262可平行于键盘201沿其纵向方向放置。在此情形中的控制部分262可用在图30中的结构(A)。当第一臂件267A围绕第一连接销268A顺时针方向从结构(A)转动时,控制部分262可用于结构(B)中,其中,控制部分262远离键盘201放置。此外,当第一臂件267A继续围绕第一连接销268A顺时针方向从结构(B)转动时,控制部分262可用于结构(C)中,其中在纵向方向的大致中心处闭合键盘201的背侧边缘(与操作侧相对)。
图33示出这样的情形,其中,一PDA273通过靠背件266保持在倾斜的位置,同时PDA273的触头接线端连接到图30中的结构(B)内的控制部分262的连接器件264。类似地,图34示出这样的情形,其中,PDA273通过靠背件266保持在倾斜的位置,同时PDA273的触头接线端连接到图30中的结构(C)内的控制部分262的连接器件264。
如上所述,将控制部分262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键盘单元203可拆卸/附连,并通过连接臂267连接到第一键盘单元203。控制部分262和键盘201之间的放置关系可自由地在连接臂267所允许的范围内变化。因此,PDA273相对于键盘201的放置位置可对键盘使用者自由地变化到一理想的位置,以提高操作性。
关于如上构造的连接臂267,现将参照图35来说明有关连接第一臂件267A和臂支承部分225的第一连接销268A的连接结构和连接第一臂件267A和第二臂件267B的第二连接销268B的连接结构。图35是一说明性的视图,其示意地示出处于图28(B)所示的状态和图30中结构(C)所示的状态中的从后面观看的键盘201。
在图35中,考虑到必需提供将要连接到控制部分262的连接器件272的连接器件270,确定第二臂件267B的厚度H大于键盘201的厚度h(各个第一和第二底板205和208的底表面和各个键顶234的顶表面之间的厚度)。因此,在图28(B)和(C)所示的状态中,其中,键盘201没有使用,由键开关207、210的顶表面提供的平面相对于放置键盘201的平面略微倾斜,不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的键盘201中,考虑这情形,第一连接销268A和第二连接销268B设置成倾斜地连接,以在键盘201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键盘201的底表面(即,第一和第二底板205和208的底表面)与第二臂件267B的底表面齐平。
具体来说,在图35中,枢转地连接臂支承部分225和第一臂件267A的第一连接销268A,相对于一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A。另一方面,枢转地连接第一臂件267A和第二臂件267B的第二连接销268B,相对于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B。将角B确定为大于角A。
如上所述,第一连接销268A相对于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A,而第二连接销268B相对于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B。当控制部分262移动到图30中的结构(C)时,因此,基于总的倾斜角(A+B),第二臂件267B向上定位高出的高度对应于厚度差(H-h)。因此,控制部分262(它放置成与第二臂件267B的下端表面齐平)的底表面变得与键盘201的底表面齐平。
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在第二臂件267B的厚度H和控制部分262的厚度不等于键盘201的厚度h的情形中,第二臂件267B或控制部分262的底表面可变得与键盘201的底表面齐平,同时第一连接销268A和第二连接销268B设置在其各自的倾斜角上,因此,使由键开关207、210的顶表面提供的平面与放置键盘201的平面保持平行的关系。这可防止键操作性变坏。
在上述实例中,第一连接销268A和第二连接销268B设置在倾斜位置。在一变化型式中,连接销中仅一个可设置在倾斜的位置。
                    (4)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解释本发明的可折叠键盘的第四实施例。首先,参照图36来描述第四实施例中的键盘的示意的结构。图36是示意地示出该可折叠键盘的分解的立体图。
在图36中,将键盘301基本上构造成一第一键盘单元303和一第二键盘单元304,它们通过一可转动的连接部分302可转动地彼此连接。第一键盘单元303包括一第一底板305、安装成沿水平方向在第一底板305上可转动的一第一支承板306,以及布置在第一支承板306上的多个键开关307。第二键盘单元304包括一第二底板308、安装成沿水平方向在第二底板308上可转动的一第二支承板309,以及布置在第二支承板309上的多个键开关310。
首先,下面解释可转动连接部分302的结构。第一底板305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该第一底板305在一侧边缘311处(图25中的右侧边缘)包括树脂质的中空轴承件312,其两端一体地形成有构成可转动连接部分302的一部分的轴承部分313、314。轴承件312内部地设置有圆弧面380,它在曲率半径上与第一支承板306的圆弧面338相等(将在下面描述)。轴承部分313设置有间隔开的两个轴承313B,各形成有一轴承孔313A。轴承部分314类似地设置有间隔开的两个轴承314B,各形成有一轴承孔314A。
如第一底板305那样,第二底板308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该第二底板308在一侧边缘315(图36中的左侧边缘)处包括一树脂质的轴承件316,其两端一体地形成有轴承部分317和318。轴承件316内部地设置有一圆弧面381,它在曲率半径上与第二支承板309的圆弧面348相等(将在下面描述)。轴承部分317设置有一形成有一轴承孔317A的单一轴承317B。轴承部分318类似地设置有一形成有一轴承孔318A的单一轴承318B。轴承317B配装在两轴承313B之间,以使轴承317B的轴承孔317A与轴承313B的轴承孔313A对齐。此外,轴承318B配装在两轴承314B之间,以使轴承318B的轴承孔318A与轴承314B的轴承孔314A对齐。一支承轴319A插入在布置成直线的轴承孔313A和317A内,而另一支承轴319B插入轴承孔314A和318A内。因此,第一底板305和第二底板308通过支承轴319A和319B保持成彼此可转动。
第一底板305形成有一导向槽323,其中,设定一信号线(未示出),它用来将设置在第一键盘单元303内的各键开关307连接到一控制部分362(将在下面描述)。该信号线设定在导向槽323内,以延伸到中空的轴承件312,并从那里进入连接臂367(将在下面描述)。一臂支承部分325在轴承件312的后部上形成为中空并可枢转地支承连接臂367。通过臂支承部分325,如上所述地敷设的信号线设定在连接臂367内。第二底板308形成有一导向槽324,其中,设定一信号线(未示出),它用来将设置在第二键盘单元304内的各键开关310连接到控制部分362。该信号线设定在导向槽324内,以延伸到中空的轴承部分318和轴承318B,并从那里延伸到外面,然后,从中空轴承部分314通过臂支承部分325进入连接臂367。
在第一底板305中,一螺纹座327形成在与侧边缘311相对的侧边缘326附近,并大致在其中心。一螺钉329带有游隙地通过第一支承板306内的螺钉孔328,它拧入在螺纹座327内。因此,在第一底板305上,第一支承板306安装成水平地围绕起作一转动轴线作用的螺钉329和螺纹座327可转动。在第二底板308中,同样地,一螺纹座330形成在离开与侧边缘315相对的一侧边缘308a略微地向内处(对应于下文中提及的控制部分362的宽度),并大致在中心内。一螺钉332带有游隙地通过第二支承板309内的螺钉孔331,它拧入在螺纹座330内。因此,在第二底板308上,第二支承板309安装成水平地围绕起作一转动轴线作用的螺钉332和螺纹座330可转动。
因为如上文中所述,其中拧入螺钉329的螺纹座327形成在离开第一底板305的侧边缘311的内部,而其中拧入螺钉332的螺纹座330形成在离开第二底板308的侧边缘308a的内部,所以,螺钉329放置在第一键单元337内,而螺钉332放置在第二键单元347内。与螺钉329和332分别设置在相关的键单元337和347的外面的情形相比,这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外物撞击或进入各螺钉329、332。因此,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和347可保持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底板305和308上可转动。此外,螺钉329和332放置在键单元337和347内的结构,避免放置在键单元337和347外面,该结构可导致各键盘单元303和304的尺寸减小。
在第一键盘单元303内的第一支承板306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在该第一支承板306上布置有预定数量的键开关307,它们可由使用者的左手进行操作。应该指出的是,键开关307的数量根据ISO国际标准(ISO2126和ISO2530)确定。
通过压力加工或其它技术,第一支承板306与每一键开关307的四个支承部分333一体地形成。在第一支承板306上,放置图中未示出的三层结构的一膜开关(包括具有一可移动电极的一上片、具有一固定电极的一下片,以及放置在上和下片之间并形成有分离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的一开关孔的一垫片)。各支承部分333形成为通过形成在膜开关内的各孔向上突出。
各键开关307主要构造如下:一键顶334、一对垂直地引导键顶334的连接件335,以及一橡胶弹簧336,该橡胶弹簧设置在对应于一开关部分的位置内的膜开关上,开关部分包括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橡胶弹簧推键顶334向上。成对的连接件335的各上端可移动地在其下表面上连接到键顶334,连接件335的各下端可移动地接合在各支承部分333内。在非按压的过程中,键顶334通过橡胶弹簧336的推力而被推向上,并保持在一非按压的位置。当抵抗橡胶弹簧336的推力向下按压键顶334时,橡胶弹簧336推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而使可移动电极与开关孔内的固定电极接触,由此,执行一开关操作。上述键开关307和第一支承板306构成第一键单元337。各键开关307的结构在本技术领域内是众所周知的,本文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第一支承板306在一侧(图36中的右侧)形成有一圆弧面338,它与围绕转动轴线(即,带有游隙地通过螺钉孔328的螺钉329和螺纹座327)转动的第一支承板306的转动半径相一致。第一支承板306还形成有一离圆弧面338向内的弧形槽339。一螺钉340带有游隙地通过该弧形槽339并拧入到形成在第一底板305内的一螺纹座341内。槽339和螺钉340起作导向第一支承板306的作用,以使其沿水平方向在第一底板305上稳定地转动。
在形成有圆弧面338的第一支承板306的一侧上,放置一带有一圆弧面342的第一支承件344,圆弧面342在曲率半径上与圆弧面338相等,多个锁定凹陷345位于圆弧面342之下,刻度343标志在圆弧面342上,其位置各对应于相关的锁定凹陷345。锁定凹陷345构成锁定机构357的一部分(将在下文中提及)。
如上所述,将第一支承板306的圆弧面338和第一支承件344的圆弧面342构造成具有相等的曲率半径。因此,圆弧面338和342彼此一致。这可防止圆弧面338和342之间的位移,并改善第一键单元337的外观。第一支承件344设定在第一支承板306内,其方式为从上面覆盖螺钉340和槽339,由此,从视觉上隐蔽螺钉340和槽339而进一步改善第一键单元337的外观。一周缘壁件346围绕第一支承板306形成。
在第二键盘单元304内的第二支承板309如同第一支承板306那样由一薄金属板,例如铝板制成。在该第二支承板309上布置有预定数量的键开关310,它们可由使用者的右手进行操作。应该指出的是,键开关310的数量根据ISO国际标准(ISO2126和ISO2530)确定,且其数量大于布置在第一支承板306上由使用者的左手进行操作的键开关307的数量。各键开关310具有与各键开关307相同的结构,因此,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通过压力加工或其它技术,第二支承板309与每一键开关310的四个支承部分333一体地形成。在第二支承板309上,放置图中未示出的一个三层结构的膜开关(包括具有一可移动电极的一上片、具有一固定电极的一下片,以及放置在上和下片之间并形成有分离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的一开关孔的一垫片)。各支承部分333形成为通过形成在膜开关内的各孔向上突出。
各键开关310主要构造如下:一键顶334、一对垂直地引导键顶334的连接件335,以及一橡胶弹簧336,该橡胶弹簧设置在对应于一开关部分的位置内的膜开关上,开关部分包括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橡胶弹簧推键顶334向上。成对的连接件335的各上端可移动地在其下表面上连接到键顶334,连接件335的各下端可移动地接合在各支承部分333内。在非按压的过程中,键顶334通过橡胶弹簧336的推力而被推向上,并保持在一非按压的位置。当抵抗橡胶弹簧336的推力向下按压键顶334时,橡胶弹簧336推膜开关的可移动电极而使可移动电极与开关孔内的固定电极接触,由此,执行一开关操作。上述键开关310和第二支承板309构成第二键单元347。
第二支承板309在一侧(图36中的左侧)形成有一圆弧面348,它与围绕转动轴线(即,带有游隙地通过螺钉孔331的螺钉331和螺纹座330)转动的第二支承板309的转动半径相一致。第二支承板309还形成有一离开圆弧面348向内的弧形槽349。一螺钉350带有游隙地通过该弧形槽349并拧入到形成在第二底板308内的一螺纹座351内。槽349和螺钉350起作导向第二支承板309的作用,以使其沿水平方向在第二底板308上稳定地转动。
在形成有圆弧面348的第二支承板309的一侧上,放置一带有一圆弧面352的第二支承件354,圆弧面352在曲率半径上与圆弧面348相等,多个锁定凹陷355(见图37)位于圆弧面352之下,刻度353标志在圆弧面352上,其位置各对应于相关的锁定凹陷355。锁定凹陷355构成锁定机构357的一部分(将在下文中描述)。
如上所述,将第二支承板309的圆弧面348和第二支承件354的圆弧面352构造成具有相等的曲率半径。因此,圆弧面348和352彼此一致。这可防止圆弧面348和352之间的位移,并改善第二键单元347的外观。第二支承件354设定在第二支承板309内,其方式为从上面覆盖螺钉350和槽349,由此,从视觉上隐蔽螺钉350和槽349而进一步改善第二键单元347的外观。一周缘壁件356围绕第二支承板309形成。
接下来,参照图37来说明一锁定机构,在支承板306和309单独地沿水平方向转动到各自的转动位置之后,锁定机构用来将第一支承板306和第二支承板309分别锁定在第一底板305和第二底板308上。图37是用来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板306和309单独地转动之后,将第一支承板306和第二支承板309锁定在各自的转动位置的锁定机构的放大的说明性视图。
在图37中,锁定机构357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305和第一键单元337之间,以及第二底板308和第二键单元347之间。各锁定机构157具有相同的结构。
将设置在第一底板305和第一键单元337之间的锁定机构357构造为锁定凹陷345和锁定件359,前者形成在放置在第一键单元337内的第一支承板306上的第一支承件344的圆弧面342之下,而后者大致形成在设置在第一底板305内的轴承件313的圆弧面380的中心。
锁定机构357需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和347内,这是因为将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和347构造成单独地转动。
第一底板305内的轴承件312形成为中空,其中,设置一对保持部分358。在成对的保持部分358之间,放置一锁定件359,它由弯成日文字母“く”的形状的一弹性金属薄片制成,其两端保持在保持部分358内。与第一支承件344的圆弧面342接触的轴承件312的一凹陷的弧形表面380形成有一开口361,锁定件359的尖端通过该开口突出。以此方式通过开口361突出的锁定件359的尖端啮合在形成在第一支承件344的圆弧面342内的多个锁定凹陷345中的一个。
同样地,将设置在第二底板308和第二键盘单元304内的第二键单元347之间的锁定机构357构造为锁定凹陷355和锁定件359,前者形成在放置在第二键单元347内的第二支承板309上的第二支承件354的圆弧面352之下,而后者大致形成在设置在第二底板308内的轴承件316的圆弧面381的中心。
第二底板308内的轴承件316形成为中空,其中,设置一对保持部分358。在成对的保持部分358之间,放置一锁定件359,它由弯成日文字母“く”的形状的一弹性金属薄片制成,其两端保持在保持部分358内。与第二支承件354的圆弧面352接触的轴承件316的一凹陷的弧形表面381形成有一开口361,锁定件359的尖端通过该开口突出。以此方式通过开口361突出的锁定件359的尖端啮合在形成在第二支承件354的圆弧面352内的多个锁定凹陷355中的一个。
由于上述的锁定机构357,在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和347在彼此单独地转动到理想的转动位置之后,它们可被锁定。在转动的位置中,锁定件359的尖端啮合在第一支承件344的锁定凹陷345内,由此,锁定第一键单元337,而锁定件359的尖端啮合在第二支承件354的锁定凹陷355内,由此,锁定第二键单元347。
因此,可稳定地操作处在最适合各个使用者的固定的状态中的键盘。
将锁定机构357简单地构造为形成在第一支承件344的圆弧面342内的锁定凹陷345和形成在第一底板305的支承件312内的锁定件359,以及形成在第二支承件354的圆弧面352内的锁定凹陷355和形成在第二底板308的支承件316内的锁定件359。因此,各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和347的锁定机构357可以低的成本实现。因为锁定凹陷345、355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支承件344、354的圆弧面342、352内,所以,在形成圆弧面342、352的同时,可形成锁定凹陷345、355,由此,进一步实现成本的降低。
接下来,参照图38和39来说明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和347的各种转动状态。图38和39是示出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和347未转动的一状态以及它们已经转动到理想的转动位置的另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图38(A)示出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37和347的非转动状态,图38(B)示出第一键单元337已顺时针方向转动和第二键单元347已逆时针方向转动的一状态。图39(A)示出一种状态,其中,只有第一键单元337已从图38(A)的状态顺时针方向转动。图39(B)示出一种状态,其中第二键单元347已从图39(A)的状态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板306和309未转动的状态中,如图38(A)所示,布置在支承板306上的各键开关307和布置在支承板309上的各键开关310具有与标准键盘相同的键布置关系。此时,保持在轴承件312内的锁定件359啮合在形成在第一支承件344的圆弧面342之下的多个锁定凹陷345的中心锁定凹陷345内。保持在支承件316内的锁定件359啮合在形成在第二支承件354的圆弧面352之下的多个锁定凹陷359的中心锁定凹陷355内。通过观察第一支承件344内的刻度343和第二支承件354内的刻度,可确定这些啮合关系。
如果操作具有上述键布置关系的键盘301,则毋用违言,可在此状态下操作键盘。
当第一键单元337内的第一支承板306和第二键单元347内的第二支承板309在图38(A)中从图38(A)所示的状态分别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单独地转动时,锁定凹陷345相应地变化位置,以允许轴承件312的锁定件359依次地与从一个锁定凹陷345到另一锁定凹陷啮合,以及锁定凹陷355相应地变化位置,以允许轴承件316的锁定件359依次地与从一个锁定凹陷啮合。当轴承件312的锁定件359沿转动方向啮合在最端部的锁定凹陷345内且轴承件316的锁定件359沿转动方向接合在最端上的锁定凹陷355内时,第一键单元337和第二键单元347进入到如图38(B)所示的状态。
轴承件312的锁定件359和第一支承件344的锁定凹陷345之间的啮合状态,以及轴承件316的锁定件359和第二支承件354的锁定凹陷355之间的接合状态,可通过观察第一支承件344内的刻度343和第二支承件354内的刻度予以确定。
如果要求操作具有上述键布置关系的键盘301,则可操作在此状态下的键盘。
此外,只有第一键单元337可从图38(A)所示的状态单独地转动。当只有第一键单元337内的第一支承板306在图38(A)中沿顺时针方向从图38(A)所示的状态单独地离开第二键单元347内的第二支承板309转动时,锁定凹陷345移动而允许轴承件312的锁定件359依次与从一个锁定凹陷345到另一个接合,直到轴承件312的锁定件359沿转动方向啮合在最端部的锁定凹陷345内。第一键单元337和第二键单元347因此进入到如图39(A)所示的状态。
在图39(A)所示状态中,轴承件312的锁定件359和第一支承件344的锁定凹陷345之间的啮合状态,以及轴承件316的锁定件359和第二支承件354的锁定凹陷355之间的啮合状态,可通过观察第一支承件344内的刻度343和第二支承件354内的刻度353予以确定。
如果要求操作具有上述键布置关系的键盘301,则可操作在此状态下的键盘。
如上所述,通过由锁定件359和锁定凹陷345、355构成的锁定机构357,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和347可彼此单独地锁定在各自的理想的转动位置。这种将键盘单元337和347单独地放置在各自的理想的操作状态的非常简单的操作,使得使用者稳定地操作在最适合各使用者的固定状态中的键盘变得可能。
此外,锁定件359和第一键单元337内的各锁定凹陷345之间的啮合状态,以及锁定件359和第二键单元347内的各锁定凹陷355之间的啮合状态,可通过从上面观察键盘301、标志在第一支承件344的圆弧面342上的刻度343和标志在第二支承件354的圆弧面352上的刻度353予以确定。如上所述,因为第一支承件344在各对应于相关的锁定凹陷345的位置处设置有刻度343,以及第二支承件354在各对应于相关的锁定凹陷355的位置处设置有刻度353,所以,一使用者可转动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和347,同时观察刻度343和353。因此,键单元337和347的各转动角可简单地和容易地得到调整。
下面参照图40至45来说明设置在键盘301内的各结构。
如上所述,在键盘301中,根据ISO国际标准(ISO2126和ISO2530),由左手操作的预定数量的键开关307布置在第一键盘单元303内的第一支承板306上,以及根据ISO国际标准,由右手操作的预定数量的键开关310布置在第二键盘单元304内的第二支承板309上。将由左手操作的键开关307的数量确定为小于由右手操作的键开关310的数量。基于这一点,如图38和39所示,将第一键盘单元303的纵向长度确定为短于第二键盘单元304的纵向长度。
当具有如上所述不同长度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03和304折叠时,它们的长度不平衡,损害键盘301的便携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键盘301中,如图40(A)至40(C)中所示,用来控制键盘301的控制部分362放置在第一键盘单元303的一侧边缘(它是可转动地连接到第二键盘单元304的一侧的相对边缘;图40中的左侧边缘)的旁边,这样,第一键盘单元303加上控制部分362的总的纵向长度等于第二键盘单元304的纵向长度。
由于上述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利用因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03和304之间的长度的差异而在第一键盘单元303内产生的空间。与控制部分362放置在键盘301的下方或键盘301的侧边的情形相比,可改进键盘301的尺寸,减小其厚度和尺寸。
图40(A)示出在非使用过程中处于折叠状态的键盘303和304,它们围绕支承轴319A和319B沿彼此闭合的方向转动,所述支承轴319A和319B分别地插入轴承件313的各轴承313B的轴承孔313A和轴承件317的轴承317B的轴承孔317A以及轴承件314的各轴承314B的轴承孔314A和轴承件318的轴承318B的轴承孔318A内。如图所示,第一键盘单元303加上控制部分362的总的纵向长度等于第二键盘单元304的长度,从而达到一紧凑的结构。
图40(B)示出在使用过程中键盘单元303和304,它们沿彼此分开的方向围绕支承轴319转动处于水平状态。如图所示,第一键盘单元303加上控制部分362的总的纵向长度等于第二键盘单元304的长度,这样,中心在支承轴319A和319B上的键盘301的右和左长度很好地得到平衡。
如图40(C)所示,一盖件363在其大致中心处附连到控制部分362上,以便打开和关闭。在该盖件363的底侧上,设置有一连接器件364,它连接到诸如一PDA之类的各种便携式的电子器件。连接器件364连接到一柔性基底365上,而该基底连接到内置在控制部分362内的一控制单元(未示出),以便控制键盘301。一对细杆部分366A固定到靠近连接器件364的盖件363的两侧。一细杆部分366B可转动地跨越两细杆部分366A的外端。此外,一支承细杆366C固定在细杆部分366B的中心。各细杆部分366A连同盖件363一起转动到如图40(C)所示的状态。然后,支承细杆366C向后转,将诸如一PDA的便携式电子器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这些细杆部分366A、366B和366C构成一靠背件366,以将诸如一PDA的便携式电子器件保持在一倾斜的位置。
如上所述,连接器件364放置在可转动地附连在控制部分362的盖件363上,以及靠背件366设置在靠近连接器件364的盖件363内。诸如PDA的便携式电子器件可保持在倾斜的位置,同时,它直接地连接到连接器件364上,不需电缆或诸如此类的连接线。
参照图40(B)和图43来描述一结构,当这些单元303和304如图40(A)所示地折叠时,该结构将如上所述构造的靠背件366放置在键盘单元303和304之间。图43是处于如图40(A)所示的折叠状态的键盘单元303和304的放大的截面图,示出其沿垂直于各键盘单元303、304的纵向方向的一方向(短边的方向)的各部分。
如图40(B)所示,在第一键盘单元303中,从上起,第一键开关排K1和第二键开关排K2之间,第二键开关排K2和第三键开关排K3之间,以及第三键开关排K3和第四键开关排K4之间,分别地存在有均匀的间隙。该关系同样地显示在第二键盘单元304内;具体来说,分别在第一键开关排K1和第二键开关排K2之间,第二键开关排K2和第三键开关排K3之间,以及第三键开关排K3和第四键开关排K4之间。因此,在如图40(A)所示的折叠状态中,在与各键开关排中的各键顶334的形状合作中,一间隙S产生在彼此面向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03和304内的相邻的键开关排之间(如图4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的键盘301中,靠背件366的细杆部分366A中的一个放置在产生在第一和第二键开关排K1和K2之间的间隙S内,支承细杆366C放置在产生在第二和第三键开关排K2和K3之间的间隙S内,类似地,另一细杆部分366A放置在产生在第三和第四键开关排K3和K4之间的间隙S内。细杆部分366B可很好地放置在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03和304之间产生的间隙内,因为当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03和304折叠时,存在于各键顶334的顶表面和第一支承件344的平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将翻倍。
如上所述,可以这样进行构造:构成靠背件366的各细杆部分366A和支承细杆366C可放置在折叠的键盘单元303和304内彼此面向的键开关排之间的间隙S内。同时,细杆部分366B可放置在键盘单元303和304之间的间隙内。因此,处于折叠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键盘单元303和304的总的厚度可做得更小。因为靠背件366不需附连在键盘301的外面,所以,可实现总的键盘301的尺寸的减小。
此外,不需提供特别的结构用于将靠背件366储存键盘301内,这样,可降低总的键盘301的成本。
接下来,将参照图40、42来描述用来将第一键盘单元303内的各键开关307和第二键盘单元304内的各键开关310电气地连接到控制部分362的结构。图41是示出控制部分362和键盘301之间的关系的说明性视图;图41(A)是示出控制部分362从第一键盘单元303脱卸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而图41(B)是示出控制部分362将要连接到连接臂的一状态的说明性视图。
连接臂367可枢转地连接到形成在第一键盘单元303内的第一底板305的周缘壁件323的后部上的臂支承部分325。将连接臂367构造为第一臂件367A和第二臂件367B,前者是中空的和在一端由第一连接销368A可枢转地连接到臂支承部分325,后者是中空的和由第二连接销368B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件367A的另一端。
连接到对应于布置在第二键单元347内的第二支承板309上的各键开关310的膜开关的信号线369如上所述地敷设在导向槽324内,并敷设而延伸到中空的轴承件318和轴承318B,并从那里延伸到外面,然后,从中空的轴承件314通过臂支承部分325进入到连接臂367内。连接到对应于布置在第一键单元337内的第一支承板306上的各键开关307的膜开关的信号线(未示出)敷设在导向槽323内,延伸到中空的轴承件312和进入到连接臂367内。形成在轴承312的后部上的臂支承部分325形成为中空并可枢转地支承连接臂367。通过臂支承部分325,如上所述地敷设的信号线设定在连接臂367内。
从第二键单元347延伸的信号线和从第一键单元337延伸的信号线收集在臂支承部分325内,并设定在第一臂件367A和第二臂件367B内。这样敷设的信号线连接到设置在第二臂件367B的一侧上的连接器件370(见图41(A))。
在控制部分362内,两个突出件371形成在面向第一键盘单元303的侧边缘的侧面上。各突出件371可拆卸地配装在形成在第一键盘单元303内的第一支承板306的周缘壁件346内的定位孔(未示出)中。控制部分362可拆卸地放置在第一键盘单元303的侧面处。控制部分362在端面上还设置有连接器件372,其连接到第二臂件367B的连接器件370。
如上所述,控制部分362的各突出件371可拆卸地配装在第一键盘单元303内的周缘壁件346内的定位孔中,以及允许控制部分360的连接器件372与第二臂件367B的连接器件370连接和与其脱开。因此,将控制部分362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键盘单元303可拆卸/附连。如果备制与诸如一PDA的各种便携式的电子器件相一致的多个控制部分362,则代替唯一的控制部分362,它可使用相同的键盘301来将数据输入到任何的便携式的电子器件,由此,避免购买对应于将使用的一便携式电子器件的一新的键盘301造成的浪费,因此,对使用者减轻花费上的负担。键盘301的制造商不必单独地制造对应于各种类型的便携式电子器件的诸个别的键盘301。因此,可减小为制造许多类型的键盘所需的投资成本和管理费用。
现参照图41和42来说明如上构造的臂件367的作用。图42是示出连接臂的各种使用状态的说明性视图。
如图41所示,连接臂367的第一臂部分367A在一端处用第一连接销368A可枢转地连接到形成在周缘壁件323的背部(与操作者相对)上的臂支承部分325。第二臂部分367B用第二连接销368B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臂件367A的另一端。将控制部分362构造成相对于如上所述的第一键盘单元303可拆卸/附连,这样,利用连接臂367的自由转动的特性,控制部分362可定位成各种的使用状态。
例如,如图42所示,在控制部分362的各突出件371从周缘壁件346内的定位孔中移去,且第一臂件367围绕第一连接销368A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控制部分362可用在离开键盘301的状态中。
图44示出这样的情形,其中,一PDA373通过靠背件366保持在倾斜的位置,同时PDA373的触头接线端连接到在图42所示状态中使用的控制部分362的连接器件364。
如上所述,将控制部分362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键盘单元303可拆卸/附连,并通过连接臂367连接到第一键盘单元303。控制部分362和键盘301之间的放置关系可自由地在连接臂367所允许的范围内变化。因此,PDA373相对于键盘301的放置位置可自由地变化到对于键盘使用者理想的一位置,以提高操作性。
关于如上构造的连接臂367,现将参照图45来说明有关连接第一臂件367A和臂支承部分325的第一连接销368A的连接结构和连接第一臂件367A和第二臂件367B的第二连接销368B的连接结构。图45是一说明性的视图,其示意地示出处于图40(B)所示的状态中的从后面观看的键盘301。
在图45中,考虑到必需提供将要连接到控制部分362的连接器件372的连接器件370,确定第二臂件367B的厚度H大于键盘301的厚度h(各个第一和第二底板305和308的底表面和各个键顶334的顶表面之间的厚度)。因此,在图40(B)和(C)所示的状态中,其中,键盘301没有使用,由键开关307、310的顶表面提供的平面相对于放置键盘301的部位的平面略微倾斜,不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的键盘301中,考虑这情形,第一连接销368A和第二连接销368B设置成倾斜地连接,以在键盘301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键盘301的底表面(即,第一和第二底板305和308的底表面)与第二臂件367B的底表面齐平。
具体来说,在图45中,枢转地连接臂支承部分325和第一臂件367A的第一连接销368A,相对于一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A。另一方面,枢转地连接第一臂件367A和第二臂件367B的第二连接销368B,相对于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B。确定角B大于角A。
如上所述,第一连接销368A相对于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A,同时第二连接销368B相对于垂直线L设置成一倾斜角B。因此,基于总的倾斜角(A+B),第二臂件367B向上定位高出的高度对应于厚度差(H-h)。因此,控制部分362的底表面(它放置成与第二臂件367B的下端表面齐平)变得与键盘301的底表面齐平。
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在第二臂件367B的厚度H和控制部分362的厚度不等于键盘301的厚度h的情形中,第二臂件367B或控制部分362的底表面可变得与键盘301的底表面齐平,同时第一连接销368A和第二连接销368B设置在其对应的倾斜角上,因此,使由键开关307、310的顶表面提供的平面与放置键盘301的平面保持平行的关系。这可防止键操作性变坏。
在上述实例中,第一连接销368A和第二连接销368B设置在倾斜位置。在一变化型式中,连接销中仅一个可设置在倾斜的位置。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可以作出各种变化或修改。
例如,在以上的实施例中,锁定机构357可设置在第一键盘单元301的第一底板305和第一键单元337之间,以及第二键盘单元304的第二底板308和第二键单元347之间。或者,如图46所示,一阻尼件放置在第一底板305内的轴承件312内,以及一阻尼件放置在第二底板308内的轴承件316内,它们可保持成分别接触第一支承件344的圆弧面342和第二支承件354的圆弧面352,以将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和347保持在其转动的位置。
这里,一保持机构用来将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和347保持在转动的位置。图46是保持机构的一放大的说明性视图,该保持机构用来将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和347保持在转动的位置。应该指出的是,以下所作的描述是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零件和部分相同的零件和部分。
在图46中,一凹陷形状的垫保持部分382基本上形成在第一键单元317内的轴承件312的圆弧面380的中心。一毡呢材料或其它材料制成的阻尼垫383固定到垫保持部分382。阻尼垫383保持与第一支承件344的圆弧面342接触。阻尼垫383和圆弧面342构成一保持机构384。应该指出的是,将保持机构384构造成使阻尼垫383保持与第一支承件344的圆弧面342接触,并通过阻尼垫383和圆弧面342之间造成的摩擦力保持第一键单元337处于转动位置中。因此,与上述实施例不同,构成保持机构384的第一支承件344的圆弧面342不形成有任何的锁定凹陷345。
同样地,在第二单元347内,一凹陷形状的垫保持部分382基本上形成在轴承件316的圆弧面381的中心。一毡呢材料或类似材料制成的阻尼垫383固定到垫保持部分382。阻尼垫383保持与第二支承件354的圆弧面352接触。阻尼垫383和圆弧面352构成一保持机构384。应该指出的是,如同上述的情形,将保持机构384构造成使阻尼垫383保持与第二支承件354的圆弧面352接触,并通过阻尼垫383和圆弧面352之间造成的摩擦力保持第二键单元347处于转动位置。因此,与上述实施例不同,构成保持机构384的第二支承件354的圆弧面352不形成有任何的锁定凹陷355。
设置在第一底板305和第一键单元337之间以及第二底板308和第二键单元347之间的保持机构分别地通过使与形成在底板305的轴承件312的圆弧面380内的垫保持部分382固定在一起的阻尼垫383保持与第一支承件344的圆弧面342接触,将第一键单元337保持在理想的转动位置,和通过将与形成在第二底板308的轴承件316的圆弧面381内的垫保持部分382固定在一起的阻尼垫383保持与第二支承件354的圆弧面352接触,将第二键单元347保持在理想的转动位置。阻尼垫383和第一支承件344的圆弧面342之间的接触位置,以及阻尼垫383和第二支承件354的圆弧面352之间的接触位置,可无级地进行变换。因此,当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和347单独地保持在各自的理想的转动位置时,可自由地选择转动位置,以致可操作在较适合于各个使用者的一固定的操作状态中的键盘。因为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和347内的各保持机构384简单地由阻尼垫383和支承件344、354的圆弧面342、352构成,所以,第一和第二键单元337、347内的保持机构可以低的成本实现。
                         工业应用
可提供一可折叠式的键盘,其被构造成在通过一非常简单的操作使两个键盘单元的折叠状态被释放之后,各键盘单元可以放置成一理想的操作状态。

Claims (23)

1.一可折叠键盘,其中,一转动的连接件设置在一第一键盘单元和一第二键盘单元之间,以致在键盘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分开的方向转动到一水平布置的状态,而在键盘不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闭合的方向转动到一重叠的状态,
其中,第一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一底板和一第一键单元,而第一键单元包括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支承板上的多个键开关,第一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
第二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二底板和一第二键单元,而第二键单元包括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支承板上的多个键开关,第二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
转动的连接件包括一支承轴,它可转动地支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以及
键盘还包括:
一第一齿轮件,其放置在第一支承板的一侧内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和一在该圆弧面内的一第一轮齿部分;以及
一第二齿轮件,其放置在第二支承板的一侧内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和一在该圆弧面内的一第二轮齿部分,第二轮齿部分与第一轮齿部分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定机构,它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一键单元之间,或第二底板和第二键单元之间,并用来将第一键单元或第二键单元锁定在一理想的转动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将锁定机构构造成:形成在第一齿轮件或第二齿轮件内的圆弧面内的一锁定凹陷,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内且接合在锁定凹陷内的一锁定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将第一键单元内的第一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一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一支承板的转动半径相一致的一圆弧面,以及
第一齿轮件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一支承板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将第二键单元内的第二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二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二支承板的转动半径相一致的一圆弧面,以及
第二齿轮件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二支承板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形成在第一齿轮件内的第一轮齿部分包括多个第一轮齿,第一轮齿包括定位在第一齿轮件的上表面下方的一下齿和定位在第一齿轮件的上表面上方的一上齿,
形成在第二齿轮件内的第二轮齿部分包括多个第二轮齿,第二轮齿包括定位在第二齿轮件的上表面下方的下齿和定位在第二齿轮件的上表面上方的上齿,以及
多个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通过它们各自的上齿和下齿彼此啮合。
7.一可折叠键盘,其中,一转动的连接件设置在一第一键盘单元和一第二键盘单元之间,以致在键盘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分开的方向转动到一水平布置的状态,而在键盘不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闭合的方向转动到一重叠的状态,
其中,第一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一底板和一第一键单元,而第一键单元包括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支承板上的多个键开关,第一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
第二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二底板和一第二键单元,而第二键单元包括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支承板上的多个键开关,第二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
转动的连接件包括一支承轴和一滑动件,该支承轴可转动地支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该滑动件可滑动地配装在支承轴上,并形成有一轮齿部分;
键盘还包括:
一第一齿轮件,其放置在第一支承板的一侧内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和在圆弧面内的一第一轮齿,第一轮齿与轮齿部分啮合;以及
一第二齿轮件,其放置在第二支承板的一侧内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和与轮齿部分啮合的一第二轮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定机构,它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一键单元之间,或第二底板和第二键单元之间,并用来将第一键单元或第二键单元锁定在一理想的转动位置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将锁定机构构造成:形成在第一齿轮件或第二齿轮件内的圆弧面内的一锁定凹陷,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内且接合在锁定凹陷内的一锁定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将第一键单元内的第一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一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一支承板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一圆弧面,以及
第一齿轮件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一支承板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将第二键单元内的第二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二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二支承板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一圆弧面,以及
第二齿轮件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二支承板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
12.一可折叠键盘,其中,一转动的连接件设置在一第一键盘单元和一第二键盘单元之间,以致在键盘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分开的方向转动到一水平布置的状态,而在键盘不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闭合的方向转动到一重叠的状态,
其中,第一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一底板和一第一键单元,而第一键单元包括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支承板上的多个键开关,第一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
第二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二底板和一第二键单元,而第二键单元包括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支承板上的多个键开关,第二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
转动的连接件包括一支承轴和一滑动件,该支承轴可转动地支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该滑动件可滑动地配装在支承轴上;以及
键盘还包括:
一第一支承件,其放置在第一支承板的一侧内;
一第二支承件,其放置在第二支承板的一侧内;以及
一连接机构包括一第一连接件和一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连接滑动件和第一支承件,第二连接件连接滑动件和第二支承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定机构,它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一键单元之间,或第二底板和第二键单元之间,并用来将第一键单元或第二键单元锁定在一理想的转动位置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将锁定机构构造成:形成在第一支承件或第二支承件内的圆弧面内的一锁定凹陷,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内且接合在锁定凹陷内的一锁定件。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将第一键单元内的第一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一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一支承板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一圆弧面,以及
第一支承件形成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一支承板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将第二键单元内的第二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二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二支承板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一圆弧面,以及
第二支承件形成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二支承板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
17.一可折叠键盘,其中,一转动的连接件设置在一第一键盘单元和一第二键盘单元之间,以致在键盘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分开的方向转动到一水平布置的状态,而在键盘不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闭合的方向转动到一重叠的状态,
其中,第一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一底板和一第一键单元,而第一键单元包括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支承板上的多个键开关,第一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
第二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二底板和一第二键单元,而第二键单元包括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支承板上的多个键开关,第二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
转动的连接件包括一支承轴,它可转动地支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以及
键盘还包括保持机构,其放置在第一底板和第一键单元之间,以及第二底板和和第二键单元之间,它们用来将第一键单元和第二键单元彼此单独地保持在理想的转动位置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保持机构包括:
一第一支承件,它放置在第一支承板的一侧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和在圆弧面内的多个第一锁定凹陷;
一第一锁定件,其设置在第一底板内并啮合在第一锁定凹陷内;
一第二支承件,它放置在第二支承板的一侧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和在圆弧面内的多个第二锁定凹陷;以及
一第二锁定件,其设置在第二底板内并啮合在第二锁定凹陷内。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承件在对应于各第一锁定凹陷的一位置处设置有一刻度,以及第二支承件在对应于各第二锁定凹陷的一位置处设置有一刻度。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将第一键盘单元内的第一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一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一支承板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一圆弧面,以及
第一支承件的圆弧面与第一支承板的圆弧面在曲率半径上相等。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将第二键单元内的第二支承板放置成围绕在第二底板上的一预定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并在一侧内形成有与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第二支承板的一转动半径相一致的一圆弧面,以及
第二支承件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二支承板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折叠的键盘,其特征在于,保持机构包括:
一第一支承件,它放置在第一支承板的一侧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
一第一阻尼件,其设置在第一底板内并保持成与第一支承板的圆弧面接触;
一第二支承件,它放置在第二支承板的一侧并形成有一预定的圆弧面;
一第二阻尼件,其设置在第二底板内并保持成与第二支承板的圆弧面接触。
23.一可折叠键盘,其中,一转动的连接件设置在一第一键盘单元和一第二键盘单元之间,以致在键盘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分开的方向转动到一水平布置的状态,而在键盘不使用的过程中,两个单元围绕转动的连接件转动,沿彼此闭合的方向转动到一重叠的状态,
其中,转动的连接件包括一支承轴,它可转动地支承一第一底板和一第二底板;
第一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一底板和一第一键单元,而第一键单元包括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支承板上的多个键开关,第一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
第二键盘单元包括一第二底板和一第二键单元,而第二键单元包括布置在一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支承板上的多个键开关,第二支承板沿一水平方向可转动;以及
允许第一支承板通过设置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转动轴沿水平方向转动,以及允许第二支承板通过设置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转动轴沿水平方向转动。
CNA038122642A 2002-06-04 2003-06-03 可折叠键盘 Pending CN16564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63440A JP2004013351A (ja) 2002-06-04 2002-06-04 折畳可能なキーボード
JP163440/2002 2002-06-04
JP169724/2002 2002-06-11
JP2002169724A JP3972739B2 (ja) 2002-06-11 2002-06-11 折畳可能なキーボード
JP2002172691A JP2004021395A (ja) 2002-06-13 2002-06-13 折畳可能なキーボード
JP172841/2002 2002-06-13
JP172691/2002 2002-06-13
JP2002172841A JP2004021405A (ja) 2002-06-13 2002-06-13 折畳可能なキーボー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6437A true CN1656437A (zh) 2005-08-17

Family

ID=29740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122642A Pending CN1656437A (zh) 2002-06-04 2003-06-03 可折叠键盘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12772A1 (zh)
EP (1) EP1510909A4 (zh)
CN (1) CN1656437A (zh)
AU (1) AU2003241974A1 (zh)
WO (1) WO200310496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3701B (zh) * 2012-10-04 2016-12-2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以及键盘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13882871A (zh) * 2021-10-20 2022-01-04 内蒙古黄陶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跨物式作业稳固支撑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59465A1 (en) * 2006-01-10 2007-07-12 Samuel Choi Span and angle adjustable keyboard for an abnormally big body size user
JP5083078B2 (ja) * 2008-07-11 2012-1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キーボード及びキーボードの製造方法
KR20100033622A (ko) * 2008-09-22 2010-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장치
US8956061B2 (en) * 2010-07-07 2015-02-17 Cervantes Mobile Compact keyboard and cradle
US8941979B2 (en) * 2012-03-16 2015-01-27 Blackberry Limited Foldable keyboard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96275B2 (ja) * 1993-12-17 1999-12-27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キーボード入力装置
GB2285770B (en) * 1994-01-18 1997-05-21 Silitek Corp Keyboard
US6151012A (en) * 1995-11-16 2000-11-21 Bullister; Edward Multifunctional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with special housing
JPH10240409A (ja) * 1997-02-28 1998-09-11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及びキーボード装置
JP3082055U (ja) * 2001-01-26 2001-11-30 詮泰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折畳式入力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3701B (zh) * 2012-10-04 2016-12-2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以及键盘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13882871A (zh) * 2021-10-20 2022-01-04 内蒙古黄陶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跨物式作业稳固支撑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3241974A1 (en) 2003-12-22
US20050212772A1 (en) 2005-09-29
EP1510909A1 (en) 2005-03-02
EP1510909A4 (en) 2005-06-22
WO2003104961A1 (ja) 200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5744C (zh) 功能件存放盒和小刀
CN1812025A (zh) 层叠电容和层叠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调整方法
CN1673948A (zh) 跟踪球装置和使用该跟踪球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647402A (zh) 便携式电话的旋转铰接机构
CN1841568A (zh) 倾斜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693681A (zh) 摩托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凸轮
CN1122036C (zh) 用于制备奥氮平的中间体和方法
CN1925809A (zh) 手术用显微镜
CN1763295A (zh) 具有能够竖直地开启及关闭的门的滚筒洗衣机
CN1656437A (zh) 可折叠键盘
CN1458576A (zh) 一种微型电脑和手机显示和键盘方案
CN1976754A (zh) 厨房垃圾处理装置
CN1909843A (zh) 外科用处置器械
CN1691755A (zh) 电子装置和附件装置
CN1702276A (zh) 圆柱锁
CN1864339A (zh) 一种滑动打开和关闭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CN1473381A (zh) 真空开关单元及开关装置
CN1725160A (zh) 十笔结构数码输入法
CN1933646A (zh) 便携终端以及用于该便携终端的程序
CN1159332C (zh) 一种硫代磷酰氨基酸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547365A (zh) 实现网页控件之间自由切换的方法
CN1242061C (zh) 一种短指基因
CN1911866A (zh) 废显影液、废定影液的生物处理方法
CN1458774A (zh) 一种手机显示和键盘方案
CN1458775A (zh) 一种手机显示和键盘方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