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2715A - 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2715A
CN1652715A CNA038110563A CN03811056A CN1652715A CN 1652715 A CN1652715 A CN 1652715A CN A038110563 A CNA038110563 A CN A038110563A CN 03811056 A CN03811056 A CN 03811056A CN 1652715 A CN1652715 A CN 1652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air
filter
opening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10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9625C (zh
Inventor
竹本律雄
田中正俊
横山广
铃木仁
江部清
土屋善弘
田中爱
中户川靖
大岛郁夫
前田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796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60833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793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60832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179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61824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175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60834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182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60835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394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60836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469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60837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52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2715A/zh
Publication of CN129962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9625C/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58Construction of outlets
    • A47L9/1666Construction of outlets with filter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02Dust separ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2Dry filters
    • A47L9/122Dry filters fla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2Dry filters
    • A47L9/127Dry filters tube- or sleeve-shap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5Construction of inl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具有:设在从吸尘器本体(20)的连接口(43)或吸入口(52)至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的吸入风路中并将从所述连接口(43)或所述吸入口(52)与空气一起被吸入的尘埃进行分离的尘埃分离部(60);以及将从所述尘埃分离部(60)被分离后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并且,该电动吸尘器的所述尘埃分离部(60)具有尘埃引导空间,其使所述连接口(43)或所述吸入口(52)吸入的尘埃从一端流入、且利用惯性力而使流入的尘埃从另一端向所述集尘部引导,该尘埃分离部设有与所述尘埃引导空间的途中连通、且不通过所述集尘部而与所述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连通的空气引导风路。

Description

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将吸引的尘埃进行分离的尘埃分离部和将尘埃进行集尘的集尘部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图34所示的气旋方式的电动吸尘器(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1-104223号公报)。
这样的电动吸尘器,具有上部开口的尘埃杯1和使该尘埃杯1内作成负压的电动送风机2等。在尘埃杯1的周壁1A上形成有吸气口3,该吸气口3通过吸气通路5与吸引尘埃的吸入口体4连通着。
并且,从吸入口体4吸引的尘埃通过吸气通路5从尘埃杯1的吸气口3被吸引至尘埃杯1内。在该尘埃杯1内发生回旋流,使尘埃与空气分离,只有空气从尘埃杯1的上部开口被电动送风机2吸引而向外部排出。
但是,在这样的电动吸尘器中,吸气通路5中向上方被吸引的空气,改变90度方向地从吸气口3进入尘埃杯1内,在这里成为回旋流而沿尘埃杯1的周壁1A进行旋转,然后只有空气向上方被电动送风机2吸引。这样,由于空气的气流方向进行2次改变,故该空气的风路损耗大,而且,由于空气在尘埃杯1内旋转后被电动送风机2吸引,故其风路损耗变得非常大,存在不能充分发挥电动送风机的能力的问题。
又,在以往的电动吸尘器中,例如,已知有如日本专利特公昭61-22563号公报中所揭示的使被吸入集尘箱内的尘埃与圆弧状壁部冲撞而成为分离状态的电动吸尘器。
在该电动吸尘器中,具有上下延伸的圆筒状的集尘箱和安装在集尘箱的上端部的本体外壳。并且,在该本体外壳内,内藏着使吸入负压作用于集尘箱内的电动送风机。
而且,在集尘箱的底部内,设有从底壁的周缘部附近的部分向上方突出的扁平的纵壁。在该纵壁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开放的缺口。又,在该纵壁上连设着隔壁,该隔壁对集尘箱内进行上下划分,将集尘箱内划分成下侧的第1集尘室和上侧的第2集尘室。
该隔壁,设有与所述纵壁的缺口的下端卡合的突部并周缘为U字形的底板;分别与缺口的两侧缘连设并沿底板的侧缘、在侧缘部附近的部分呈U字形地向上方突设的内侧壁;位于与纵壁相反侧且与内壁的U字形的部分对应、在底板的周缘上形成圆弧状的圆弧状外侧壁。并且,在内侧壁的圆弧状部分形成有开口,在该内侧壁与圆弧状外侧壁之间形成有圆弧状风路。
又,在该圆弧状外侧壁与纵壁之间形成有通气开口,在该通气开口中安装着网孔状过滤器。又,在该侧壁的与纵壁相反侧设有上下延伸且与集尘箱大致同心的圆弧状外侧壁,作为一次过滤器,在集尘箱上设有与圆弧状外侧壁相对的软管口。另外,在该电动吸尘器中,集尘箱的上端部用过滤器保持板进行关闭,在该过滤器保持板上形成有与圆筒状内侧壁的上部嵌合的筒部,在该筒部的下端部安装着主过滤器。
在这样的电动吸尘器中,当使电动送风机动作时,该电动送风机的吸入负压通过主过滤器、第2集尘室、网孔状过滤器对第1集尘室起作用,作用于该第1集尘室的吸入负压通过与软管连接口连接的集尘箱和延长管等作用于未图示的吸入口体。
由此,从吸入口体吸入的尘埃与空气一起通过集尘软管从软管口被吸入至第1集尘室内。并且,该被吸入的空气和尘埃一部分与圆弧状外侧壁冲撞后,沿圆弧状外侧壁向网孔状过滤器侧流动。这时,比较重的尘埃落下堆积于粗尘室的底部,在空气透过网孔状过滤器时,剩余的尘埃的轻的绵埃等被网孔状过滤器捕捉。
并且,比该绵埃更小的微细的尘埃,在空气透过网孔状过滤器时与空气一起透过网孔状过滤器。该微细的尘埃,在空气透过主过滤器时被主过滤器捕捉,堆积在第2集尘室的底部。
但是,实际上,与圆弧状外侧壁冲撞的空气由于沿圆弧状外侧壁向网孔状过滤器侧流动,故尘埃与空气一起沿圆弧状外侧壁向网孔状过滤器侧流动。并且,比较重的大的尘埃就堆积在网孔状过滤器的下方。因此,当所堆积的尘埃增多时,在尘埃捕集到粗尘室整体之前,在网孔状过滤器侧的尘埃堆积量增多,存在早期地将网孔状过滤器堵塞的倾向。
又,与圆弧状外侧壁冲撞的空气的一部分由于沿圆弧状外侧壁向下方流动,故与圆弧状壁部冲撞而向下方落下的尘埃与向下方流动的空气一起向纵壁侧流动,将堆积在纵壁侧的尘埃的一部分扬起,扬起后的尘埃附着在网孔状过滤器上,存在早期地将网孔状过滤器堵塞的倾向。
之所以产生这些现象,是由于从软管连接口吸入的全部的空气只能在捕集尘埃的第1集尘室内流动后,该空气通过在第1集尘室上开口的通气开口的网孔状过滤器而向第2集尘室侧流动的缘故。
又,在以往的电动吸尘器中,还有将作为纸过滤器的纸袋安装在集尘室中的型式。对于该通常的电动吸尘器,通过将吸气口、纸袋、电动送风机排列成一直线状,不会使风路损耗增大,但存在当纸袋中积存尘埃时风量会极其减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使风路损耗减小、且即使积存了尘埃也不会使风量早期地减少的电动吸尘器。
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具有:设在从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至电动送风机的吸气开口的吸入风路中、将从所述吸入口与空气一起被吸入的尘埃进行分离的尘埃分离部;将由所述尘埃分离部从空气中分离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
并且,所述尘埃分离部,具有使所述吸入口吸入的尘埃从一端流入且利用惯性力使流入的尘埃从另一端向所述集尘部引导的尘埃引导空间。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设有与所述尘埃引导流路的途中连通、且不通过所述集尘部地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吸气开口连通的空气引导风路。
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与空气一起被吸引的尘埃利用惯性直进并被集尘,空气通过开口被电动送风机吸引,故能不产生回旋流地使空气与尘埃分离,使风路损耗减小。
又,所述尘埃引导空间,作成了一端与所述吸入口连通、使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尘埃流入且另一端与所述集尘部连通的筒状通路。并且,具有设在所述筒状通路的周壁上并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吸气开口连通的空气引导开口。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图2所示的吸尘器本体进行局部剖切后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将盖体打开后状态的吸尘器本体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将盖体打开并将集尘箱取出后状态的吸尘器本体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集尘箱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集尘箱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集尘箱的局部剖切后的局部俯视剖视图。
图9是表示发明原理的说明图。
图10是将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的局部进行剖切后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的集尘箱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从斜后侧看图11的集尘箱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将图11的集尘箱的局部进行水平剖切并将网状过滤器的局部放大后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将本发明又一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的局部进行剖切后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将图14的集尘箱和筒状过滤器进行水平剖切后的部分俯视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将本发明又一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的局部进行剖切后的侧视图。
图17(a)是图10的集尘箱的放大剖视图,图17(b)是沿图17(a)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将图16、图17的网孔状的网状过滤器的局部放大后的说明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形态的集尘箱的放大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将本发明又一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的局部进行剖切后的侧视图。
图21是将图20的集尘箱进行放大并表示与电动送风机的配置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图21的集尘箱和将安装在该集尘箱的后部开口上的过滤器进行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将图21的集尘箱、筒状过滤器、后部开口的过滤器进行水平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形态的筒状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筒状过滤器的作用说明图。
图26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外观的立体图。
图27是图26的吸尘器本体的放大侧视图。
图28是将图27的盖体打开后状态的吸尘器本体的侧视图。
图29是将图27所示的吸尘器本体的局部进行剖切后的侧视图。
图30是图29的集尘箱的侧视图。
图31是概略地表示图29的集尘箱和将尘埃向集尘室引导部分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32是将图31的集尘箱、筒状过滤器进行水平剖切后的侧视图。
图33是将图31的集尘箱的盖体打开后状态的说明图。
图34是表示以往的电动吸尘器的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原理]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图9对本发明的原理简单地进行说明。
图9中,100是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尘埃的吸入口(吸气口)。在该吸入口100与电动送风机107之间设有尘埃分离部101。107A是电动送风机的吸气开口。
尘埃分离部101具有:延伸成一直线状且截面积形成一定的筒状通路102S的管部102;与该管部102的另一端开口102A连设的阻挡部103。阻挡部103由与管部102连通并向下方突设的管子部构成。
另外,103A是阻挡部103的壁,壁103A与另一端开口102A面对。并且,实际上,壁103A成为尘埃阻挡部。
在该阻挡部103的下部形成有集尘室104。该集尘室104和管部102通过阻挡部103、即管子部进行连通。并且,吸入口100、管部102和电动送风机107被配置在一直线上。又,管部102的一端开口102B与吸入口100连通着。
在管部102的周壁上形成有多个开口102H。又,尘埃分离部101被箱体105覆盖,在该箱体105上安装有电动送风机107,箱体105内利用电动送风机107而成为负压。
现在,当通过电动送风机107的驱动使箱体105内成为负压时,该负压通过管部102的开口102H在管部102内的通路(筒状风路)102S中起作用,从吸入口100将空气与尘埃一起进行吸引。从该吸入口100吸引的空气和尘埃在管部102内的通路102S中直进,空气在途中通过开口102H被吸引至箱体105内。该吸引的空气从吸气开口107A被电动送风机107吸入。另外,通常在该吸气开口107A的前面设有将细微的尘埃进行捕捉的过滤器。
另一方面,超出规定以上质量的尘埃,利用惯性在管部102内的通路102S内照原样地直进,在与阻挡部103的壁103A冲撞后,通过构成阻挡部103的管子部向集尘室104落下,不断地蓄积(堆积)在集尘室104中。
这样,由于在通路102S内不产生回旋流时也能使尘埃与空气分离,故可减少该通路102S内的风路损耗。而且,向开口107A吸引的空气,由于吸入口100、管部102和电动送风机107被配置在一直线上,故使该空气的气流的方向如箭头P所示地不会有较大改变,大致直线地流动并被电动送风机107吸引。因此,可使整体的风路损耗进一步减小,能充分发挥电动送风机107的功能。
在该原理中,将多个开口102H设在管部102上,但也可以是1个开口102H。另外,由于用惯性力使尘埃与空气分离,故不一定需要阻挡部103。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原理的电动吸尘器中,具有:设于从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100至电动送风机107的吸气开口107A的吸入风路中、使来自所述吸入口100的与空气一起被吸入的尘埃进行分离的尘埃分离部101;以及在所述尘埃分离部101中将与空气分离后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集尘室104)。而且,所述尘埃分离部101,具有:一端与所述吸入口100连通、使从所述吸入口100吸入的尘埃流入且另一端与所述集尘部(集尘室104)连通的筒状通路(通路102S);以及设在所述筒状通路(102S)的周壁上并与所述电动送风机107的吸气开口107A连通的空气引导开口(102H)。
一般在气旋式中,由于空气在回旋后反转上升地被吸引,故空气的风路损耗大。又,在纸袋式中,在纸袋内积存规定量的尘埃时,风量容易降低。对此,在本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中,由于利用惯性使与空气一起被吸引的尘埃直进地进行集尘,空气通过空气引导开口(开口102H)被电动送风机(107)吸引,故不会产生回旋流地使空气与尘埃分离,可使风路损耗减小。
又,在本发明的原理的电动吸尘器中,具有:设于从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100至电动送风机107的吸气开口107A的吸入风路中、从所述吸入口100将空气和与空气一起吸入的尘埃进行分离的尘埃分离部101;以及在所述尘埃分离部101中将从空气分离后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集尘室104)。而且,所述尘埃分离部101,具有将从所述吸入口100吸入的尘埃从一端流入并利用惯性力将流入的尘埃从另一端向所述集尘部(集尘室104)引导的尘埃引导流路(通路102S)。还设有与所述尘埃引导流路(通路102S)的途中连通、且不通过所述集尘部(集尘室104)地与所述电动送风机107的吸气开口107A连通的空气引导风路(从多个开口102H至电动送风机107的吸气开口107A的风路)。
在该电动吸尘器中,与空气一起被吸引的尘埃利用惯性直进地进行集尘,由于空气通过空气引导开口(开口102H)被电动送风机(107)吸引,故不产生回旋流地使空气与尘埃分离,可使风路损耗减小。另外,在本发明的原理中,尘埃引导流路形成在直线状的管部102内,但不一定限于此。例如,形成尘埃引导流路的管部102,既可以是前端的形状逐渐向气流的下游变细,也可以是相反地使直径向气流下游扩大的形状,还可以是截面为四角形或多角形。又,管部102,也可以是具有对尘埃赋予直进的惯性力的惯性赋予管子部和将该直进的尘埃向集尘部(集尘室104)引导的尘埃引导管子部的结构。在该场合,惯性赋予管子部与尘埃引导管子部被设在同轴上,且只要将尘埃引导管子部的直径形成为比惯性赋予管子部的直径足够大,则也可以使惯性赋予管子部与尘埃引导管子部分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原理的电动吸尘器中,具有:设于从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100至电动送风机107的吸气开口107A的吸入风路中、将从所述吸入口100与空气一起吸入的尘埃进行分离的尘埃分离部101;以及在所述尘埃分离部101中将从空气分离后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集尘室104)。而且,所述尘埃分离部101具有:一端与所述吸入口100连通且使从所述吸入口100吸入的尘埃流入、作为尘埃引导风路(尘埃流入风路)的筒状通路(通路102S);以及一端上具有设在所述通路(102S)的周壁上的空气引导开口(102H)且另一端不通过所述集尘部(集尘室104)地与所述电动送风机107的吸气开口107A连通的空气引导风路。
在该电动吸尘器中,由于与空气一起被吸引的尘埃利用惯性直进地进行集尘,空气通过空气引导开口(开口102H)被电动送风机(107)吸引,故不产生回旋流地使空气与尘埃分离,使风路损耗减小。
[发明的实施形态1]
接着,根据附图对适用上述发明的原理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中,20是吸尘器本体,在该吸尘器本体20上装拆自如地连接着软管21的一端,在其另一端上设有手边操作管22。在该手边操作管22上装拆自如地连接着延长管23,在延长管23的前端部上装拆自如地连接着吸入口体24。又,在手边操作管22上设有操作部22A,在该操作部22A上设有未图示的操作开关。
吸尘器本体20如图2~图5所示,具有:本体外壳30;装拆自如地载置在本体外壳30中的集尘箱(尘埃杯、集尘容器)50;后部与本体外壳30铰链结合并能在上下方向进行开闭的盖体40。
本体外壳30具有作为内藏电动送风机33的后外壳部的电动部34。在该电动部34的前面的下部设有向前方突出的盘状的载置部35。在该载置部35上装拆自如地载置着集尘箱50。而且,在将盖体40关闭时,集尘箱50成为由盖体40和载置部35夹持固定的状态。
又,电动部34的前面、即后外壳部的前面设有开口,在该开口34A上放射状地设有压紧过滤器用的框架34b。开口34A与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相对并连通着。
在本体外壳30的两侧面,从前侧的上部沿后部侧的下部形成有鼓出部36,在该鼓出部36的下部旋转自如地保持着后轮37。又,在鼓出部36与本体外壳30的两侧面的前侧形成着多个排气孔38。该排气孔38,通过未图示的排气风路与电动送风机33的排气口33B连通着。由此,从电动送风机33的排气孔33B排出的空气通过排气风路从排气孔38向外进行排气。又,本体外壳30的电动部34中,在电动送风机33的下侧内藏着未图示的蓄电池。
盖体40具有俯视看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的顶板41,在该顶板41的周围一体地形成着周壁42。在该周壁42的前部,设置着具有装拆自如地与集尘软管21连接的连接口(吸入口)43的连接管子44。该连接管子44沿前后方向延伸,其后端45作成开口。
集尘箱50如图6~图8所示,具有:在后面(图6中右侧)具有开口51且在前面具有吸入口(空气流入口)52的容器壳体53;以及在该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的下方一体形成的把手部54。
容器壳体53具有:在下部形成的集尘室部(集尘部)55;形成在该集尘室部55的上方的作为空气引导风路的负压室部56;设在该负压室部56内的尘埃分离部60;以及将该尘埃分离部60中被分离的尘埃向集尘室部55引导的引导管70。另外,容器壳体53具有前壁53a,吸入口52被形成于前壁53a的上部侧。
在集尘室部55的底部上,底板57围绕轴J可开闭地被安装着,通过打开该底板57就能将在集尘室部55内积存的尘埃丢弃。在将集尘室部55和负压室部56进行划分的集尘室部55的顶板58上形成有作为排气口(通气口)的通气开口59。该通气开口59,如图8所示,利用安装在该通气开口59上的网状过滤器(排气过滤器)F1进行关闭。
在顶板58的通气开口59的后面形成有连接孔58A。在该连接孔58A的下方设有在集尘室部55内发生回旋流用的导向壁G。
尘埃分离部60,具有:形成筒状的通路(流路、即风路)61的筒状过滤器62;设在该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上的阻挡部63。该筒状过滤器62的一端开口62A的直径比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的直径大,筒状过滤器62的一端开口62A与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连接成位于吸入口52内侧的状态。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的直径被设定成与其吸入口52的直径大致相同,筒状过滤器62的直径从一端向另一端直线性地逐渐减小。即,所述尘埃分离部60的筒状过滤器62向下游逐渐地缩径成圆锥筒状。另外,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的直径也可以比吸入口52的直径小。
又,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向前后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着,并在一直线上配置着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筒状过滤器62、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
又,筒状过滤器62如图6所示,具有:设有作为空气引导开口的多个开口64的筒状框架(与发明的原理的管部102相当)W;安装在该筒状框架W的内周面侧的网孔状的网状过滤器F2。该筒状框架W具有:形成一端开口62A的环状(圆形)的框架部W1;形成另一端开口62B的圆形的筒状(环状)的框架部W2;将框架部W1、W2进行连接的多个隔栅状的框架部(隔栅状框架部)W3。另外,利用各框架部W1~W3所围成的空间成为了开口(空气引导开口)64。作为该空气引导开口的开口64,沿筒状过滤器62的全周一样地进行设置。又,通路61被框架部W1~W3和网状过滤器F2围住地形成。另外,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开口64,省略了图6中所示的网状过滤器F2的图示。
并且,网状过滤器F2沿筒状框架W的内周面形成筒状,成为了过滤器筒部,并通过与筒状框架W粘接或熔接等被安装成将多个开口64覆盖的状态。另外,网状过滤器F2,使用了在网孔状的树脂纤维过滤器的表面上利用溅射形成金属被膜层的构件,使其容易滑动且很难附上尘埃。
并且,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通过筒状过滤器62的开口64、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本体外壳30的电动部34的开口34A与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连通着。又,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的延伸方向与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的延伸方向成为一直线状,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面向着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的延伸方向。
阻挡部63具有:从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的上部向斜下方延伸的倾斜壁部63A;从该倾斜壁部63A的一端弯曲地向下方延伸并与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相对的阻挡壁部63B;在倾斜壁部63A和阻挡壁部63B的两侧上所形成的侧壁部63C。又,阻挡部63,具有与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结合的开口63D,并具有向下方的开口63E。
引导管70,向上下方向延伸并通过阻挡部63的开口63E和顶板58的连接孔58A与集尘室部55内连通着。
又,在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上,为了捕捉到可被网状过滤器F1、F2除去的微细的尘埃而嵌装着过滤器80。而且,过滤器80由设在电动部、即后外壳部的前面的框架34b推压着。
[工作原理]
接着,对上述所构成的电动吸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所示,将集尘箱50载置在本体外壳30的载置部35上后关闭盖体40,使软管21与盖体40的连接口43连接。并且,当操作操作部22A的未图示的开关时将电动送风机23驱动。利用该电动送风机23的驱动,通过本体外壳30的开口34A使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成为负压。该负压对筒状过滤器62的开口64、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软管21、延长管23和吸入口体24起作用,清扫面的尘埃从吸入口体24与空气一起被吸引。
该吸引的尘埃和空气通过延长管23和软管21被通向盖体40的连接口43吸引。被吸向该连接口43的尘埃和空气,通过集尘箱50的吸入口52吸引至尘埃分离部60的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
被吸引至通路61中的空气的一部分,透过筒状过滤器62的开口64的网状过滤器F2,被吸引至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中,然后再次透过安装在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上的过滤器80,被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吸引。这时,透过网状过滤器F2的微细的尘埃就被过滤器80捕捉。
另一方面,被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所吸引的超出规定以上质量的尘埃,由于其通路61向前后方向直线状地延伸,故在通路61中直进并与阻挡部63的阻挡壁部63B冲撞,同时利用引导管70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即,利用尘埃分离部60就可将空气与尘埃进行分离。
又,空气的一部分通过阻挡部63和引导管70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该导入后的空气利用集尘室部55的导向壁G而成为回旋流,导入集尘室部55内的尘埃利用该回旋流被压缩并积存。
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的空气,在成为回旋流后透过集尘室部55的顶板58的通气开口59和网状过滤器F1,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这时,透过网状过滤器F1后的微细的尘埃也与空气一起被吸引至负压室部56中。并且,被该负压室部56所吸引的空气,再通过安装在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上的过滤器80被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吸引。这时,透过网状过滤器F1的微细的尘埃就可被过滤器80捕捉。
这样,通过开口64排出的空气和通过通气开口59排出的空气在负压室部56中合流。并且,该合流后的空气,再通过安装在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上的过滤器80被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吸引。这时,透过网状过滤器F1、F2的微细的尘埃如上所述地被过滤器80捕捉。
然而,被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吸引的尘埃中重量轻的微细的尘埃,由于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不直进地与通过开口64的网状过滤器F2的空气一起进行流动,故不断地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并且,当因微细的尘埃的附着而使网状过滤器F2的堵塞程度增大时,通过该网状过滤器F2的风量就会减少,与该减少部分相应地使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的负压增大,通过顶板58的通气开口59使集尘室部55内的负压也增大。因此,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的空气的风速增大,其直进的风量也就增加。
当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的风速增大时,其直进的空气将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剥离。这时,由于筒状过滤器62的直径沿着面向开口62B的方向直线性地逐渐减小,在通路61中直进的风就同样容易地与网状过滤器F2的整个面冲撞,因此,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就容易剥离。
剥离后的尘埃通过阻挡部63和引导管70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并被积存。
又,即使因堵塞而使通过网状过滤器F2的风量减少,也由于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的风量增加,故电动送风机33吸引的风量能保持一定。因此,不论网状过滤器F2的堵塞如何,均能始终以规定的吸引力将尘埃吸引。
又,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内产生回旋流,尘埃与空气不分离,故减少了该通路61内的风路损耗。而且,在从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通过网状过滤器F2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时,由于吸入口52、筒状过滤器62、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被配置在一直线上,故该空气的流动方向如箭头Q(参照图3)所示不会有较大的改变,大致直线状地进行流动,被电动送风机33吸引。
因此,该风路损耗进一步减小,能使电动送风机33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又,由于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与筒状过滤器62排列在一直线上,故导向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的空气的方向与筒状过滤器62的延伸方向成为一直线状,其风路损耗能进一步减小。
又,由于在尘埃分离部60的下侧位置设有集尘室部55,并在集尘室部55的顶板58上设有通气开口59,故使集尘室部55与负压室部56连通的通气开口59使顶板58上下方向贯通。由此,附着在安装于通气开口59的网状过滤器F1上的尘埃,因自重向下方落下而积存在集尘室部55内。并且,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1上的尘埃也能容易地除去而难以发生堵塞,能防止吸入效率的降低。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能使风路损耗减小,并且,即使积存了尘埃也不会使吸入口的风量下降,能始终以规定的吸引力对尘埃进行吸引。
[发明的实施形态2]
图10~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电动吸尘器的图。另外,对与图1~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或类似的部分,标上与图1~图8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尘埃分离部60,具有:如上所述形成筒状的通路61的筒状过滤器62;以及设有在该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上所设的阻挡部63的阻挡构件(筒体)。该筒状过滤器62的一端开口62A的直径D1比图10、图11所示的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空气流入口)52的直径d大,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的直径D2比其吸入口52的直径大。即,吸入口(空气流入口)52的直径d比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的直径D2小。
这里,当含有尘埃的空气从吸入口52向筒状过滤器62内流入时,含有尘埃的空气由于从筒状过滤器62的一端开口62A向另一端开口62B流动,故当考虑将空气的气流作为基准时,筒状过滤器62的一端开口62A成为上游端,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成为下游端。而且,筒状过滤器62的一端开口62A(上游端),在吸入口(空气流入口)52的周围部分与容器壳体53的前壁53a的后面密接或固接着。由此,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与一端开口62A连接,成为吸入口52位于一端开口62A内的状态。另外,筒状过滤器62的一端开口62A(上游端)的直径形成为比吸入口52大的直径。
又,筒状过滤器62的直径从一端(上游端)向另一端(下游端)直线性地逐渐减小。即,所述尘埃分离部60的筒状过滤器62面向下游逐渐地缩径成圆锥筒状。
又,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在前后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将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筒状过滤器62、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与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配置在一直线上。
又,筒状过滤器62如图11所示,具有:设有多个开口64的筒状框架W;以及安装在该筒状框架W的内周面侧上的筒状的网孔状的网状过滤器F2(参照图12)。该筒状框架W具有:形成一端开口62A的环状(圆形)的框架部W1;形成另一端开口62B的圆形的筒状(环状)的框架部W2;以及将框架部W1、W2进行连接的多个隔栅状的框架部(隔栅状框架部)W3(参照图11~图13)。另外,利用各框架部W1~W3所围成的空间成为了开口64。该开口64沿筒状过滤器62的全周一样地进行设置。又,通路61被框架部W1~W3和网状过滤器F2围住地形成。
而且,网状过滤器F2沿筒状框架W的内周面形成筒状,成为了过滤器筒部,并利用与筒状框架W粘接或熔接等安装成将多个开口64覆盖的状态。
又,筒状框架W,其上游端的直径D1比吸入口(空气流入口)52的直径d大,下游端的直径D2比吸入口(空气流入口)52的直径d大。换句话说,吸入口(空气流入口)52的直径d比筒状框架W的下游端(另一端开口62B)的直径D2小。而且,将吸入口52、一端开口62A、另一端开口62B设置成大致同心圆状。
又,网状过滤器F2,使用了在网孔状的树脂纤维过滤器的表面上利用溅射形成金属被膜层的构件,使其容易滑动且很难附上尘埃。
又,如图13所示,将筒状过滤器62的网状过滤器F2的孔(开口)Ma的粗细、即网孔的开口面积设为S1,将安装在作为排气口的通气开口59上的网状过滤器(排气过滤器)F1的孔(开口)Mb的粗细、即网孔的开口面积设为S2,则网状过滤器F2的网孔的开口面积S1形成为比网状过滤器(排气过滤器)F1的网孔的开口面积S2小。
又,将透过筒状过滤器62后向负压室部56流入(吸入)的空气的风量设为Q1,将通过集尘室部(集尘部)55、作为排气口的通气开口59和网状过滤器F1向负压室部56流入(吸入)的空气的风量设为Q2,则将透过筒状过滤器62的网状过滤器F2的空气的风量Q1设定成比透过集尘室部(集尘部)55的网状过滤器F1的空气的风量Q2小。即,风量Q2被设定成比风量Q1大。
该风量Q1、Q2的关系,根据电动送风机33的吸入能力及网状过滤器F1、F2的网孔的粗细(网孔的孔的开口的大小)、各风路的剖面积及长度等各种条件来决定。但是,风量Q1、Q2的关系,若除了网状过滤器F1、F2以外的条件确定为一定时,则也能根据网状过滤器F1、F2的网孔的粗细(网孔的孔的开口的大小)来进行改变。
并且,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通过筒状过滤器62的开口64、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本体外壳30的电动部34的开口34A与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连通。又,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的延伸方向与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的延伸方向成为一直线状,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面向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的延伸方向。
阻挡部63具有:从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的上部向斜下方延伸的倾斜壁部63A;从该倾斜壁部63A的一端弯曲而向下方延伸且与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相对的阻挡壁部63B;以及在倾斜壁部63A和阻挡壁部63B的两侧所形成的侧壁部63C。又,阻挡部63,具有与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结合的开口63D,并具有向下方的开口63E。
该阻挡部63如图11、图12所示,被设在与筒状过滤器62另体地形成的引导管70的上部。该引导管70呈上下方向延伸,通过阻挡部63的开口63E和顶板58的连接孔58A与集尘室部55内连通着。
另外,也可将筒状过滤器62、阻挡部63、引导管70一体状形成而与容器壳体53另体状形成,利用粘接或超声波熔接等固定在容器壳体53的集尘室部55的顶板58上。又,也可将阻挡部63与引导管70一体状形成而与筒状过滤器62和容器壳体53另体状形成,利用粘接或超声波熔接等将筒状过滤器62固定在阻挡部63和前壁53a上,同时利用粘接或超声波熔接等将引导管70的下端固定在顶板58上。
[工作原理]
接着,对上述构成的电动吸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使电动送风机33动作,将清扫面的尘埃与空气一起被吸引至筒状的通路61内。被该通路61吸引的空气的一部分(尤其向通路61内流入的气流的周缘部的空气),透过筒状过滤器62的开口64的网状过滤器F2后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另外,通过安装在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上的过滤器80被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吸引。这时,透过网状过滤器F1后的微细的尘埃被过滤器80捕捉。
另一方面,被通路61所吸引的超出规定以上质量的尘埃和残留的空气,由于其通路61呈前后方向直线状延伸,故在通路61中直进并与阻挡部63的阻挡壁部63B冲撞。
这时,从吸入口52与空气一起流入通路61内的尘埃,重量轻的部分与网状过滤器F2侧一部分的空气一起偏向流动,但大部分利用惯性力大致直进。该偏向的尘埃重量较小而惯性能力也小,直进的尘埃重量较大、惯性能力也较大。
因此,在从吸入口52流入的尘埃中,利用从吸入口52流入通路61内时的惯性力大致直进的尘埃与网状过滤器(过滤器筒部)F2的下游端部发生了冲撞,此时,尘埃利用惯性能量卡入网状过滤器F2的下游端部的网孔(网孔开口)中,将该网状过滤器F2的下游端部堵塞而成为无通气性,就不能期待通气性的恢复。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从出入口52向通路61内流入的尘埃的周缘部的大部分利用惯性能量直进,再加上吸入口52的直径d比筒状过滤器62的下游端的开口62B的直径D2小,故利用从吸入口52向通路61内流入时的惯性力大致直进的尘埃,不会与过滤器F2的下游端部冲撞地与阻挡部63的阻挡壁部63B发生冲撞。由此,可防止因从吸入口52流入通路61内直进的尘埃而引起的网状过滤器(过滤器筒部)F2的下游端部堵塞。这时,不透过网状过滤器地直进的残留的空气也与阻挡部63的阻挡壁部63B冲撞。
并且,与该阻挡壁部63B冲撞后的尘埃和不透过网状过滤器F2直进的残留的空气,在向下方偏向流动后,利用引导管70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这样,利用尘埃分离部60使一部分的空气与尘埃分离,分离后的尘埃和残留的空气利用引导管70就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
被导入该集尘室部55内的空气,利用集尘室部55的导向壁G成为回旋流,一边将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的尘埃压缩一边积存于集尘室部55的底部侧。然后,空气透过后集尘室部55的顶板58的通气开口59和过滤器F1,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
这时,透过网状过滤器F1后的微细的尘埃也与空气一起被负压室部56吸引。并且,被该负压室部56吸引的空气,再通过安装在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上的过滤器80而被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吸引。这时,透过网状过滤器F1的微细的尘埃就被过滤器80捕捉。
这样,通过开口64排出的空气与通过通气开口59排出的空气在负压室部56进行合流。并且,该合流后的空气,再通过安装在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上的过滤器80而被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吸引。这时,透过网状过滤器F1、F2的微细的尘埃就被过滤器80捕捉。
而且,透过上述的网状过滤器F2的空气的风量Q1,被设定成比通过引导管70、集尘室部55和开口(排气口)向被负压室部56内吸引的空气的风量Q2少。因此,从吸入口52向筒状过滤器12流入的尘埃,大部分在筒状过滤器62内的通路61中成为了面向阻挡部63的阻挡壁部63B直线地进行流动。由此,在筒状过滤器62内的尘埃的分离率、即向筒状过滤器62内流入的尘埃中不向筒状过滤器62的网状过滤器F2侧流动而向阻挡壁部63B流动的比率就可提高。该分离率随着风量Q2相对风量Q1增大而提高。
另外,重量轻的微细的尘埃,由于不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而与通过开口64的网状过滤器F2的空气一起进行流动,故不断地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并且,当因微细的尘埃的附着而使网状过滤器F2的堵塞变大时,通过该网状过滤器F2的风量减少,与该减少部分相应地使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的负压变大,通过顶板58的通气开口59也使集尘室部55内的负压变大。因此,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的空气的风速增大,其直进的风量也增加。并且,当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的风速增大时,该直进的空气使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剥离。
可是,筒状过滤器62的网状过滤器F2的网孔的孔的开口(粗细)S1,被设定成比网状过滤器F1的网孔的孔的开口(粗细)S2小。由此,由于工作效率提高、即将尘埃向集尘室部55吸入的风量增多,故网状过滤器F2就难以堵塞。
又,即使因堵塞而使通过网状过滤器F2的风量减少,也由于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的风量增加,故电动送风机33吸引的风量能保持一定。因此,不论网状过滤器F2的堵塞如何,均能始终以规定的吸引力对尘埃进行吸引。
又,由于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内产生回旋流,尘埃与空气不分离,故可减小该通路61内的风路损耗。而且,在从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通过网状过滤器F2、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时,由于吸入口52、筒状过滤器62和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与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被配置在一直线上,故该空气的气流的方向如箭头Q(参照图3)所示不会有较大的改变,而是大致直线地流动,不断地被电动送风机33吸引。
因此,其风路损耗进一步减小,能充分发挥电动送风机33的功能。另外,由于使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与筒状过滤器62排列在一直线上,向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导入的空气的方向与筒状过滤器62的延伸方向成为一直线,故其风路损耗进一步减小。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电动吸尘器,包括:设在从吸尘器本体20的吸入口52至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口(吸气开口33A)的吸入风路中、将尘埃与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分离的尘埃分离部60;以及利用所述尘埃分离部60将从空气分离后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集尘室部)55。而且,所述尘埃分离部60具有筒状过滤器62,向所述筒状过滤器62的空气流入口(在本实施例中,吸入口52是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即、向筒状过滤器62的空气流入口)的剖面积比所述筒状过滤器62的空气排出端(另一端开口62B)的剖面积小。本实施例中,其关系可以通过将吸入口52的直径d设定成比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的直径D2小来进行设定。
采用该结构,利用从吸入口52向通路61内流入时的惯性力大致地进行直进的尘埃,不会与筒状过滤器62的下游端部冲撞。由此,可防止因从吸入口52流入通路61内直进的尘埃而引起的网状过滤器(过滤器筒部)F2的下游端部堵塞。
又,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电动吸尘器中,具有所述集尘部(集尘室部55)与所述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口(吸气开口33A)连通的排气口(通气开口59)。又,透过所述筒状过滤器62的风量Q1被设定成比通过所述集尘部(集尘室部55)和所述排气口(通气开口59)向所述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口(吸气开口33A)流动的风量Q2少。
采用该结构,能提高筒状过滤器62内的尘埃的分离率、即流入筒状过滤器62内的尘埃中不向筒状过滤器62的网孔侧流动而直进的尘埃的比率。
另外,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电动吸尘器,对于所述筒状过滤器62使用了网孔状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在所述排气口(通气开口59)上安装着网孔状的排气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1),并且,所述筒状过滤器62的网孔的开口面积S1被设定成比所述排气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1)的网孔的开口面积S2小。
采用该结构,由于工作效率提高即、将尘埃向集尘室(集尘室部55)吸入的风量增多,故难以使网状过滤器F2堵塞。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能使风路损耗减小,并且,即使积存了尘埃,风量也不降低,能容易地使附着在从空气中进行尘埃分离的尘埃分离装置上的尘埃剥离。
[发明的实施形态3]
图14、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电动吸尘器的图。另外,与图1~图8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部分或类似的部分,标上与图1~图8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尘埃分离部60,具有:如上所述形成筒状的通路61的筒状过滤器62;以及设有在该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上所设的阻挡部63的阻挡构件(筒体)。该筒状过滤器62的一端开口62A的直径d1,比图14、图15所示的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空气流入口)52的直径d2大,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的直径d3比其吸入口52的直径d2小。
这里,当含有尘埃的空气从吸入口52向筒状过滤器62内流入时,由于含有尘埃的空气从筒状过滤器62的一端开口62A向另一端开口62B流动,故当考虑将空气的气流作为基准时,筒状过滤器62的一端开口62A成为上游端,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成为下游端。而且,筒状过滤器62的一端开口62A(上游端),在吸入口(空气流入口)52的周围部分与容器壳体53的前壁53a的后面密接或固接着。由此,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与一端开口62A连接,成为吸入口52位于一端开口62A内的状态。
另外,筒状过滤器62的直径从一端(上游端)向另一端(下游端)直线性地逐渐减小。即,所述尘埃分离部60的筒状过滤器62面向下游逐渐地缩径成圆锥筒状。
又,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在前后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将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筒状过滤器62、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与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配置在一直线上。
又,筒状过滤器62具有:设有多个开口64的筒状框架W;以及安装在该筒状框架W的内周面侧上的筒状的网孔状的网状过滤器(网孔状过滤器、过滤器筒部)F2。该筒状框架W具有:形成一端开口62A的环状(圆形)的框架部W1;形成另一端开口62B的圆形的筒状(环状)的框架部W2;以及将框架部W1、W2进行连接的多个隔栅状的框架部(隔栅状框架部)W3。另外,利用各框架部W1~W3所围成的空间成为了开口64。该开口64沿筒状过滤器62的全周一样地进行设置。又,通路61被框架部W1~W3和网状过滤器F2围住地形成。
而且,网状过滤器F2,沿筒状框架W的内周面形成筒状,成为了过滤器筒部,并利用与筒状框架W粘接或熔接等安装成将多个开口64覆盖的状态。又,筒状框架W的框架部W2宽度大,成为了非网孔筒部。作为该非网孔筒部的框架部W2,上游端的直径d4比吸入口(空气流入口)52的直径d2大,下游端的直径d3比吸入口(空气流入口)52的直径d2小。由此,吸入口52的周缘与框架部W2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对应,从吸入口52流入通路61的空气中的尘埃中的周缘部的部分,利用流入时的惯性力向框架部W2进行移动。另外,吸入口52、一端开口62A、另一端开口62B形成为大致同心状。
该网状过滤器F2的网孔状的孔的粗细、即网孔的开口从通路61的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地或阶段性地减小。例如,网状过滤器F2的网孔状的孔的粗细、即网孔的开口从通路61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以110μm~30μm间隙逐渐地或阶段性地减小。
另外,网状过滤器F2,使用了在网孔状的树脂纤维过滤器的表面上利用溅射形成金属被膜层的构件,使其容易滑动且很难附上尘埃。
[工作原理]
接着,对上述构成的电动吸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使电动送风机33动作,将清扫面的尘埃与空气一起被吸引至尘埃分离部60的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内。被该通路61吸引的空气,通过筒状过滤器62的开口64的网状过滤器F2后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然后再通过安装在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上的过滤器80,被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吸引。这时,透过网状过滤器F2的微细的尘埃被过滤器80捕捉。
另一方面,被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所吸引的超出规定以上质量的尘埃,通过该通路61在前后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在通路61中直进并与阻挡部63的阻挡壁部63B冲撞。
这时,在从吸入口52流入的尘埃中,周缘部的部分中的利用从吸入口52向通路61内流入时的惯性力大致直进的尘埃惯性能量较大。因此,在从吸入口52流入的尘埃中的周缘部的部分中,利用从吸入口52向通路61内流入时的惯性力大致直进的尘埃,在与网状过滤器(过滤器筒部)F2的下游端部冲撞时,网状过滤器F2的下游端部的网孔(网孔开口)因惯性能量被堵塞而成为无通气性,也不能期待通气性的恢复。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从吸入口52流入的尘埃中周缘部的部分中,由于利用从吸入口52向通路61内流入时的惯性力大致直进的尘埃不会与过滤器F2的下游端部冲撞而与非网孔部的框架部W2冲撞后,与阻挡部63的阻挡壁部63B冲撞,故能减轻网状过滤器(过滤器筒部)F2的下游端部的堵塞。与该阻挡壁部63B冲撞的尘埃,在向下方偏向流动后,被引导管70导入集尘室部55内。这样,就可利用尘埃分离部60将空气与尘埃分离。
又,空气的一部分通过阻挡部63和引导管70向集尘室部55导入,该被导入的空气利用集尘室部55的导向壁G成为回旋流,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的尘埃利用该回旋流被压缩并积存。
被导入该集尘室部55内的空气,利用集尘室部55的导向壁G成为回旋流,将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的尘埃进行压缩并被积存在集尘室部55的底部侧。然后,空气透过后集尘室部55的顶板58的通气开口59和过滤器F1,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
这时,透过网状过滤器F1后的微细的尘埃也与空气一起被负压室部56吸引。并且,被该负压室部56吸引的空气,再通过安装在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上的过滤器80而被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吸引。这时,透过网状过滤器F1的微细的尘埃就被过滤器80捕捉。
这样,通过开口64排出的空气与通过通气开口59排出的空气在负压室部56进行合流。并且,该合流后的空气,再通过安装在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上的过滤器80而被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吸引。这时,透过网状过滤器F1、F2的微细的尘埃如上所述地被过滤器80捕捉。
重量轻的微细的尘埃,由于不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与通过开口64的网状过滤器F2的空气一起进行流动,不断地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并且,当因微细的尘埃的附着而使网状过滤器F2的堵塞变大时,通过该网状过滤器F2的风量减少,与该减少部分相应地使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的负压变大,通过顶板58的通气开口59使集尘室部55内的负压也变大。因此,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的空气的风速增大,其直进的风量也增加。并且,当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的风速增大时,该直进的空气使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剥离。
这样,在风(空气)中还包含微细的比较轻的尘埃,该轻的尘埃就被网状过滤器F2捕集。该轻的尘埃由于惯性能力小,故不会强力地卡入网状过滤器F2的网孔,成为容易剥离的状态。又,在包含于该风(空气)中的尘埃中,从吸入口52向通路61内流入的周缘部的部分从吸入口52向通路61内流入时的利用惯性力大致直进的尘埃惯性能量大,但由于该尘埃不与网状过滤器F2冲撞而与宽阔的框架部(非网孔部)W2冲撞,故能避免成为网状过滤器F2的网孔堵塞的原因。
因此,当被网状过滤器F2捕集的尘埃达到某种程度的量时,利用被通路61吸入的空气容易从网状过滤器F2剥离,从该网状过滤器F2剥离后的尘埃通过阻挡部63和引导管70,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并积存。
另外,由于筒状的网状过滤器F2的直径从上游端向下游端直线性地逐渐减小,故在网状过滤器F2内的通路61中不直进,流向网状过滤器F2的网孔侧的风就容易与网状过滤器F2的整个面同样地冲撞。而且,在该风(空气)中还包含较轻的尘埃,该轻的尘埃与网状过滤器F2的整个面同样地冲撞而被网状过滤器F2捕集。该轻的尘埃由于惯性能量小,不会被强力地卡入网状过滤器F2的网孔中,故成为容易剥离的状态。
又,即使因堵塞而使通过网状过滤器F2的风量减少,也由于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的风量增加,故电动送风机33吸引的风量能保持一定。因此,不论网状过滤器F2的堵塞如何,都能始终以规定的吸引力对尘埃进行吸引。
又,由于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内产生回旋流,尘埃与空气不分离,故可减小该通路61内的风路损耗。而且,在从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通过网状过滤器F2、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时,由于吸入口52、筒状过滤器62和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与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被配置在一直线上,故该空气的气流的方向如箭头Q(参照图3)所示不会有较大的改变,而是大致直线地流动并被电动送风机33吸引。
因此,其风路损耗进一步减小,能充分发挥电动送风机33的功能。另外,由于使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与筒状过滤器62排列在一直线上,向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导入的空气的方向与筒状过滤器62的延伸方向成为一直线,故其风路损耗进一步减小。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电动吸尘器,包括:设在从吸尘器本体20的吸入口52至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口(开口34A)的吸入风路中、将尘埃与被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分离的尘埃分离部60;以及利用所述尘埃分离部60将从空气分离后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集尘室部)55。而且,所述尘埃分离部60具有:位于上游侧的网孔状的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以及与所述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的下游端连设的非网孔筒部(框架部W2)。
采用该结构,向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内流入的轻的尘埃,就被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捕集。该轻的尘埃由于惯性能量小,不会被强力地卡入过滤器筒部的网孔中,故成为容易剥离的状态。又,在该风(空气)中所含有的尘埃中,从吸入口52向通路61内流入的周缘部的部分从吸入口52向过滤器筒部内的通路61内流入时的利用惯性力大致直进的尘埃惯性能量大,但由于该尘埃不与网状过滤器F2冲撞而与宽阔的非网孔部(框架部W2)冲撞,故能避免成为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的网孔堵塞的原因。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筒状过滤器62和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面向下游侧形成逐渐缩径的圆锥筒状,但筒状过滤器62和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也能形成为从上游端至下游端大致相同直径的筒状。该场合,在向过滤器筒部内流入的尘埃中、周缘部的大致直进的尘埃与过滤器筒部的下游端部冲撞的场合,过滤器筒部的下游端部被堵塞,也有可能使成为堵塞原因的尘埃发生不能容易剥离的情况。因此,在该场合,由于预先将向过滤器筒部内流入的尘埃中、周缘部的大致直进的尘埃与过滤器筒部冲撞的部分作成了非网孔部,故能避免与圆锥筒状的过滤器筒部同样地成为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的网孔堵塞的原因。
又,在本发明实施形态3中,所述尘埃分离部60面向下游形成逐渐缩径的圆锥筒状。采用该结构,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的直径由于从上游端向下游端直线性地逐渐减小,故在过滤器筒部内的通路61中不直进而流向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的网孔侧的风,与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的整个面同样地冲撞。而且,在该风(空气)中还包含较轻的尘埃,该轻的尘埃与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的整个面同样地冲撞而被网状过滤器F2捕集。该轻的尘埃由于惯性能量小,不会被强力地卡入网状过滤器F2的网孔中,故成为容易剥离的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形态3中,所述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和非网孔筒部(框架部W2)构成筒状过滤器62,所述筒状过滤器62的空气流入口侧(一端开口62A)的直径d1比所述空气流入口(吸入口52)的直径d2大,所述筒状过滤器62的下游端(另一端开口62B)的直径d3形成为比所述空气流入口(吸入口52)的直径d2小的直径,并且,所述非网孔筒部(框架部W2)的上游端的直径d4比所述空气流入口(吸入口52)的直径d2大。
采用该结构,向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内流入的轻的尘埃,就被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捕集。该轻的尘埃由于惯性能量小,不会被强力地卡入过滤器筒部的网孔中,故成为容易剥离的状态。又,包含于该风(空气)中的尘埃中、从吸入口52向通路61内流入的周缘部的部分从吸入口52向通路61内流入时的利用惯性力大致直进的尘埃的惯性能量大,但由于该尘埃不与网状过滤器F2冲撞而与宽阔的非网孔部(框架部W2)冲撞,故能避免成为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的网孔堵塞的原因。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能使风路损耗减小,并且,即使积存了尘埃,风量也不降低,能容易地将附着在从空气中分离尘埃的尘埃分离装置上的尘埃进行剥离。
[发明的实施形态4]
图16~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电动吸尘器的图。另外,对与图1~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或类似的部分,标上与图1~图8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筒状过滤器62具有:圆形的框架体W1、W2;将框架体W1、W2进行连接的多个棒状的框架体W3;设在利用各框架体W1~W3所形成的多个开口64上的网孔状的过滤器F2(参照图17(a))。
这里,开口64沿通路61的周壁的全周同样地进行设置,通路61利用框架体W3和过滤器F2被围住而形成。
网孔状的过滤器F2,是将细的线以网孔状编织形成的过滤器的结构,如图18所示,许多线100被编织成交替地折叠的形状。该过滤器F2呈筒状,形成将多个开口64一体覆盖的状态,被设置在将框架体W1、W2进行连接的多个框架体W3的内侧面上(参照图17(b))。
并且,该过滤器F2的开口O,从通路61的上游侧面向通路61的下游侧以110μm~30μm的范围逐渐减细,形成过滤器F2的网孔逐渐变细的状态。另外,在这里,至少与框架体W1接触的部分附近的过滤器F2的开口O是110μm,与框架体W2接触的部分附近的过滤器F2的开口O是30μm。
这里,所谓“上游侧”,是在电动送风机33驱动时被吸入的空气流入侧、即是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侧。又,所谓“下游侧”,是在电动送风机33驱动时被吸入的空气流出侧、即是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侧。又,所谓开口O就是开孔的部位,是线100与线100之间的宽度(参照图18)。
这时,对过滤器F2进行了降低摩擦阻力的表面处理。作为该表面处理,例如有溅射加工、氟加工、特氟隆(登记商标)加工等。
接着,对上述构成的电动吸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使电动送风机33动作,将清扫面的尘埃与空气一起被吸引至尘埃分离部60的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内。被该通路61吸引的空气透过筒状过滤器62的开口64的过滤器F2,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另外,通过安装在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上的过滤器80,被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吸引。
又,空气的一部分通过阻挡部63和引导管70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该导入后的空气利用导向壁G在集尘室部55内成为回旋流,通过通气开口59向负压室部56内流入。
另一方面,被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所吸引的超出规定以上质量的尘埃,通过其通路61在前后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利用惯性力而在通路61中直进,与阻挡部63的阻挡壁部63B冲撞,并利用引导管70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并且,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的尘埃,同样地利用流入集尘室部55内的空气的回旋流,被压缩并积存。
另外,被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所吸引的重量轻的微细的尘埃,不在通路61中直进而与通过开口64的空气一起进行流动。
这样,利用尘埃分离部60就能将空气与尘埃分离。
这里,由于在设于通路61的周壁的开口64上设置有网孔状的过滤器F2,故即使尘埃与通过开口64的空气一起流动,也能被过滤器F2捕集。而且,能高效地将空气与尘埃进行分离。
又,即使因导入集尘室部55所产生的回旋流使尘埃再次飞舞,也能利用设在通气开口59上的网状过滤器F1和设在开口64上的过滤器F2能使空气与尘埃分离,并能提高分离效率。
又,由于通路61的上游侧风速快而使尘埃比较容易直进,故能增大过滤器F2的开口O。这里,由于开口O从通路61的上游侧即吸入口52侧、面向通路61的下游侧即吸气开口33A侧逐渐变细,故过滤器F2的开口O在吸入口52侧较粗,可提高该通路61的吸入口52侧的通气性,提高空气的吸入效率。
另一方面,在通路61的下游侧即吸气开口33A侧,风速降低使尘埃难以直进。但是,过滤器F2的开口O在通路61的吸气开口33A侧形成为较细,不让与空气一起流动的尘埃通过,能可靠地进行捕集。又,由于开口O细小而阻力大,能抑制通气性,就能使细小的尘埃难以流通。
另外,该过滤器F2的开口O由于从通路61的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地变细,故通过通路61的空气的流动变得圆滑,故难以产生过滤器F2的堵塞。
这样,在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中,具有:在从吸尘器本体20的吸入口52至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的风路中、将从吸入口52与空气一起被吸引的尘埃进行分离的尘埃分离部60;以及将利用该尘埃分离部60分离的尘埃进行集尘的集尘室部(集尘部)55。并且,尘埃分离部60具有:一端开口62A与吸入口52连通且另一端开口62B与集尘室部55连通的筒状的通路(风路)61;以及设在通路61的周壁上的开口64。在该开口64上还设有网孔状的过滤器F2。
并且,利用该结构,在作为尘埃分离部60的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内,能以不发生回旋流的状态将尘埃与空气分离。因此,能高效地进行分离,并能提高分离效率。又,采用该结构,通路61内的风路损耗变小,还能防止吸入效率的降低。
又,与尘埃分离后的空气,从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通过开口64而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时,能利用设在开口64上的网孔状的过滤器F2来捕集细小的尘埃,能充分地将空气与尘埃分离。
又,由于过滤器F2的开口O从通路61的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变细,故能确保在通路61的上游侧充分的通气性,能防止吸入效率的降低。并且,能在通路61的下游侧可靠地捕集细小的尘埃,能高效地将空气与尘埃分离,并能充分地进行分离。
并且,过滤器F2的开口O的大小由于形成在110μm~30μm的范围,故最大的开口O为110μm,能确保吸入通路61内的尘埃不与过滤器F2密接那样程度的足够的通气性。并且,最小的开口O为30μm,能确保必要的通气性并能将与空气一起流动的细小的尘埃可靠地捕集,能提高分离效率。
又,由于在过滤器F2的表面上进行了降低摩擦阻力的表面处理,故在过滤器2的表面上难以挂住尘埃,能防止早期地产生堵塞的情况。
尤其是在该表面处理为溅射加工的场合,在过滤器F2的表面上均匀地附着金属原子而能使摩擦阻力非常小,故能进一步防止堵塞。
又,由于将该过滤器F2设在框架体W3的内侧面,能防止尘埃挂在框架体W3上,更加难以产生堵塞。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能使空气与尘埃高效地分离,并能提高分离效率。
[发明的实施形态5]
以上,通过附图对本发明实施形态之一作了详细的说明,但具体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也包括于本发明。
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网孔状的过滤器F2的开口O是从吸入口52侧向吸气开口33A侧逐渐变细的形状,但也可以如图19所示,将开口O作成阶段性地变细的形状。
在该场合,例如,首先利用中间框架体W4、W5将框架体W1与框架体W2之间分隔,在从框架体W1至中间框架体W4之间设置例如110μm开口O的过滤器F21,在从中间框架体W4至中间框架体W5之间设置例如70μm开口O的过滤器F22,在从中间框架体W5至框架体W2之间设置例如30μm开口O的过滤器F23。由此,就容易构成开口O阶段性地变细的过滤器。另外,在这里还由于将各过滤器F21~F23设在框架体W3、W4、W5的内侧面上,故能防止尘埃挂在框架体W3~W5上。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能使空气与尘埃高效地分离,能提高分离效率。
[发明的实施形态6]
图20~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电动吸尘器的图。另外,对与图1~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或类似的部分,标上与图1~图8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体外壳30的电动部34中,如图20所示,位于电动送风机33的下侧内藏着蓄电池39。蓄电池39的电力向电动送风机33等供给。另外,也可以取代图示的蓄电池39而在同一部分配置电源线绕线轮,通过该绕线轮上的电源线将商用交流电源的电力向电动送风机33等供给。
容器壳体53如图20、图21所示,具有:在容器壳体53的下部形成的集尘室部(集尘部)55;以该集尘室部55为主在上方所形成的负压室部(负压空间)56;设在该负压室部56内的第1尘埃分离部60;将由该尘埃分离部60分离的尘埃向集尘室部55引导的引导部即、阻挡部63。
集尘室部55的底面开放着。在集尘室部55的底面上围绕轴J可开闭地安装着底板57,通过将该底板57打开就能将积存在集尘室部55内的尘埃丢弃。底板57的关闭状态,可通过与设在把手部54上的操作按钮的按压进行连动的未图示的机构而予以解除。74表示固定在底板57的内面上的环状的密封构件,由此,在将底板57关闭状态下能实现集尘室部55的下端部的气密。
在集尘箱50的前壁53a的上部形成有作为吸入用开口的吸入口52。又,在集尘箱50后部的开口51附近,形成有集尘室部55的后侧壁(第1壁)55A和从后侧壁55A的上端向前侧折弯并与前壁53a连续的顶板(第2壁)58。该顶板58和后侧壁55A,将下部的集尘室部55与上部的负压室部56进行划分。在成为了集尘室部55的顶壁的顶板58上,形成有将集尘室部55与负压室部56连通的通气开口59。
通气开口59与集尘室部55的大致中央部相对地设置。由此,通气开口59与第1尘埃分离部60的后述的过滤器F2从其下方相对置。在该通气开口59上安装着例如用网作成的过滤器F1。
过滤器F1的网孔是30μm~100μm,最好是60μm~80μm。利用该过滤器F1,能防止规定大小以上的尘埃向负压室部56流入,并且,能容易地进行将过滤器F1堵塞的尘埃除去的维修。
在顶板58的壁60a侧形成有连接孔58A。在该连接孔58A的下方设有集尘室部55内发生回旋流用的导向壁G。
第1尘埃分离部60,是利用惯性分离作用使空气与尘埃分离的直进流式的惯性分离装置,具有形成分离风路即筒状的通路61的筒状过滤器62和阻挡部(引导部)63。
作为风路形成体的筒状过滤器62,例如是将一端和另一端都作成开口的中空圆锥台状,包括:沿其全周将多个开口(分离开口)64作为空气引导开口、具有等间隔的筒状框架W;以及闭塞筒状框架W的开口64的过滤器F2。详细的说,筒状框架W,其筒状过滤器62由大小一对圆形框架部W1、W2和将这些框架部W1、W2进行连接的多个凸肋W3构成。各开口64由被两框架部W1、W2和凸肋W3围住的空间形成。过滤器F2例如用网作成,沿所述框架的内周面被安装成筒状。
因此,筒状过滤器62作成了恰似轴向两端开口的结构,形成有被该筒状过滤器62围住的筒状的通路61。将所述通气开口59与该筒状过滤器62的至少小直径部附近相对设置即可。
该筒状的通路61直线状地向吸尘器本体20的轴向(在本实施形态中的前后方向)延伸。筒状的通路61是按照筒状过滤器62的开口64、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和本体外壳30的电动部34的开口34A这一顺序与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连通。
筒状过滤器62的大径的一端开口62A的直径比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的直径大。筒状过滤器62与容器壳体53连接,使吸入口52位于其一端开口62A的内侧。筒状过滤器62的小径的另一端开口62B的直径与吸入口52的直径大致相同。由此,筒状过滤器62的直径从一端向另一端直线性地逐渐减小。另外,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的直径也可以比吸入口52的直径小。
筒状过滤器62的轴线与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的轴线大致一直线状地连续,在其轴线延长线上设置成与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相对。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筒状过滤器62、容器壳体55的开口51和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在大致同一高度位置上沿吸尘器本体20的轴向(本实施形态中的前后方向)依次地配设着。
阻挡部63与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连续状设置。详细地说,阻挡部63具有:从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的上部向斜下方延伸的倾斜壁部63A;从该倾斜壁部63A的一端弯曲地向下方延伸并与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相对的阻挡壁部(挡风壁部)63B;以及在倾斜壁部63A和阻挡壁部63B的两侧上所形成的侧壁部63C。该阻挡部63具有与筒状过滤器62的另一端开口62B结合的开口63D。
该阻挡部63的下部,作成筒状地例如向上下方向延伸,并将连接孔58A覆盖地横跨顶壁部58和起立的壁60a进行连接。通过该连接,阻挡部63将筒状的通路61与集尘室部55连通。
该起立的壁60a被设在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的稍向内侧(前侧),对开口51赋予了规定深度H。利用该深度H,在开口51内可装拆地安装作为第2尘埃分离部的过滤器80(参照图20、图21、图23)。
过滤器80,具有过滤器框架81和将该框架81的内侧整体闭塞状安装的过滤器要素82。过滤器要素82是将过滤材料作成帽状,尤其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扩大过滤面积而使用了经过打摺加工后的折摺形的过滤器要素。该过滤器要素82的网孔,比前段的过滤器F1、F2的网孔更细。
接着,对上述构成的电动吸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使电动送风机33动作,被筒状的通路61吸引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筒状过滤器62的开口64的第1过滤器F2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再通过安装在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上的过滤器80,被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吸引。
在该空气的吸引中,在吸尘器本体20的前后方向上直线状延伸的筒状的通路61中被吸引的超出规定以上质量的尘埃,因其惯性不能急速转换方向地通过开口64。因此,拥有所述质量的尘埃与通过开口64的空气分离,在筒状的通路61中直进,与引导部63的阻挡壁部63B冲撞,并沿阻挡部63向集尘室部55内导入。
与此同时,空气的一部分与拥有所述质量的尘埃一样,通过阻挡部63向集尘室部55内导入。这样导入的空气,因导向壁G而沿集尘室部55的内周面进行旋转而成为向下的回旋流。因此,向集尘室部55内导入的尘埃利用所述回旋流,沿集尘室部55的下部内周面被压缩并积存。
并且,向集尘室部55内导入并成为回旋流的空气,在集尘室部55内的中央部上升反转,通过集尘室部55的通气开口59而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再通过安装于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上的过滤器80,被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吸引。
该场合,通气开口59由于与集尘室部55的大致中央部相对地被设在壁58上,故集尘室部55内的尘埃很少附着于通气开口59的过滤器F1上。另外,从集尘室部55通过通气开口59而被吸气开口33A吸引的空气,利用通气开口59与尘埃分离部60的位置关系,经过中空圆锥台状的过滤器F2的外周面,更具体地说,一边从其下方吹在过滤器F2上一边在负压室部56中流通。
另一方面,由于重量轻的尘埃在尘埃分离部60的筒状过滤器62内的筒状的通路61中不会直进,而是利用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负压与通过开口64的过滤器F2的空气一起进行流动,故被附着在过滤器F2的内周面上。当这种轻的尘埃的附着而引起过滤器F2堵塞加大时,通过过滤器F2的风量减少。但是,与该减少部分相应地使负压室部56的负压增大,通过第1壁58的通气开口59也使集尘室部55内的负压增大。因此,在筒状的通路61中直进的空气的风速和风量增加。
这样,即使通过过滤器F2的风量因堵塞而减少,也由于通路61中直进的风量增加,故能大致一定地保持电动送风机33吸引的风量。因此,不论过滤器F2的堵塞如何,始终能以规定的吸引力将尘埃吸引。
另外,当如上所述在筒状通路61中直进的风速增大时,该直进的空气就容易将附着在过滤器F2上的尘埃剥离。这时,由于筒状的风路形成体62的直径从上游侧的开口62A向下游侧的开口62B逐渐地减小,故在筒状的通路61中直进的风与过滤器F2的整个面同样地接触,靠近筒状的通路61的中央部进行流动。因此,能更容易将附着在过滤器F2的内面上的尘埃剥离。
而且,如前所述,在过滤器F2的外周面上,由于被欲从集尘室部55通过通气开口59至电动送风机3的吸气开口33A的空气吹撞着,故能更容易地将附着在过滤器F2的内面上的尘埃剥离。
详细地说,附着在过滤器F2的内面上的尘埃,由于受到被负压室部56的负压向外侧吸引的力和由通过筒状的通路61中的空气引起的移送力,故尤其是较长的尘埃和因附着在过滤器F2的内面上而实际上成为与较长的状态相当的膜状的尘埃等,由于所述双方的力的对抗,容易在过滤器F2的内面保持不稳定的附着状态下停留在现状的位置。在这样的过滤器F2的内面上当出现了尘埃的滞留时,就容易以该处为中心发生尘埃的附着。而且,在中空圆锥台状的过滤器F2内想要向轴向贯通的含尘空气的速度,由于越靠近过滤器F2向内周面扩展的筒状过滤器62的小径部侧则越慢,故在该部分的内面上容易附着尘埃。
但是,由于空气与过滤器F2的外侧冲撞,故在该冲撞范围中,将利用负压室部56的负压附着在过滤器F2的内面上的尘埃向外侧吸引的力减弱,就容易破坏所述力的平衡而能使所述移送力取得优势。由此,能更容易地将过滤器F2的内面上附着的尘埃剥离。而且,通气开口59与筒状过滤器62的小径部相对,空气与过滤器F2的至少小径部侧的外侧冲撞,故能有效地将附着在该小径部内面上的尘埃剥离。
与此同时,对于空气与过滤器F2的外侧冲撞的区域,由于负压室部56的负压欲将过滤器F2内的空气向外侧吸引的力减弱,故能将在所述区域中附着的尘埃抑制成更少。
又,由于通过通气开口59的空气构成为从过滤器F2的下方进行冲撞,故即使是附着在过滤器F2的下部内面上的尘埃,也能如前所述地有效地剥离。
并且,如上所述,从过滤器F2的内面剥离后的尘埃,与质量大的尘埃同样地通过阻挡部63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在该集尘室部55内与空气发生离心分离地被积存。
又,在尘埃分离部60中,不是使含尘空气进行回旋、使该回旋流的行进方向反转并使尘埃与空气进行离心分离的结构,而是利用粗大的尘埃等的质量大的尘埃欲直进的惯性力,使该尘埃从空气分离,故可使尘埃分离部60中的风路损耗减小。而且,由于吸入口52、分离风路62a、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和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在大致相同高度位置上的前后方向依次地配置着,故在空气从筒状的通路61通过过滤器F2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时,该空气的主要气流如图3中箭头Q为代表所示不会有较大的改变,而是在大致相同高度位置上大致直线性地流动,被电动送风机33吸引。
由此,风路损耗就更小,能充分发挥电动送风机33的功能。另外,由于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与筒状的筒状过滤器62一直线状地排列着,向容器壳体53的吸入口52导入的空气的方向与筒状过滤器62的延伸方向呈大致一直线状,故其风路损耗能更进一步减小。
如前所述,由于负压室部56内的空气通过过滤器80而被电动送风机33吸引,故能用过滤器80捕捉到通过过滤器F1、F2脱出的微细的尘埃,并且,由此使电动送风机33能吸引变得清净的空气。
而且,在以上的扫除动作中,在利用过滤对尘埃进行分离的过滤器80的上游侧,配置有利用惯性分离作用进行尘埃分离的尘埃分离部60,用该尘埃分离部60预先将粗大的尘埃等进行分离。由此,就能预防在尘埃分离部60中需除去的大的尘埃附着在过滤器80上、因该大的尘埃而造成的过滤器80早期被堵塞的现象。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一实施形态。例如,筒状过滤器62也可以是圆筒或方筒等的直管状,又,能将所述一实施形态的过滤器F1省略,并且,还能将在集尘室部55中形成回旋流的导向壁G省略。而且,在所述一实施形态中成为第2尘埃分离部的过滤器80,可拆卸地支承在本体外壳30上,随着将集尘箱50安装在本体外壳30中,也被嵌入于该集尘箱50的具有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中。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与进行气旋式分离的结构相比,能提供使风路损耗减小、且即使尘埃积存在尘埃分离部中也能容易对风量的降低进行抑制的电动吸尘器。
[发明的实施形态6]
图24、图2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电动吸尘器的图。另外,对与图1~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或类似的部分,标上与图1~图8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形态6中,当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的风速增大时,该直进的空气就容易将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剥离。这时,通过将筒状过滤器62的周壁62S与筒状过滤器62的中心线L构成的角度α设定成大致30度,在通路61中直进的风与网状过滤器F2的整个面同样地进行冲撞,并且,风沿着该网状过滤器F2的表面容易流动,因此,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就容易被剥离。
接着,对上述构成的电动吸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使电动送风机33动作,被通路61吸引的空气,通过筒状过滤器62的开口64的网状过滤器F2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另外,通过安装在容器壳体53的开口51上的过滤器80,不断地被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吸引。
另一方面,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被吸引的超出规定以上质量的尘埃,由于该通路61在前后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因其惯性在通路61中直进,利用引导管70向集尘室部55内导入。即,利用尘埃分离部60使空气与尘埃分离。
又,通过引导管70将空气的一部分向集尘室部55内导入,该被导入的空气利用集尘室部55的导向壁G成为回旋流,利用该回旋流将导入集尘室部55内的尘埃进行压缩并被积存。
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的空气,通过成为回旋流的后集尘室部55的顶板58的通气开口59,被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吸引。
质量轻的微细的尘埃,由于不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而是与通过开口64的网状过滤器F2的空气一起进行流动,故不断地被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并且,由于微细的尘埃向该网状过滤器F2的附着会造成通过该网状过滤器F2的风量减少,但与该减少相应部分地可使容器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的负压增大,通过顶板58的通气开口59也使集尘室部55内的负压增大。因此,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的空气的风速增大,其直进的风量也增加。
当在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直进的风速增大时,该直进的空气将附着在筒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剥离。这时,由于筒状过滤器62的周壁62S与筒状过滤器62的中心线L构成的角度α被设定成大致30度,故网状过滤器F2的整个面上,通路61中直进的风同样地冲撞,并且,风容易沿着该网状过滤器F2的表面流动,因此,就容易将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剥离。
可是,当筒状过滤器62的周壁62S与筒状过滤器62的中心线L构成的角度α增大时,如图25所示,由于与网状过滤器F2同样地冲撞的风Q的量增加,故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的量增加。又,沿点划线所示的网状过滤器F2流动的风Q’的量减少。因此,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的量相应增加,附着的尘埃基本上不利用风Q’从网状过滤器F2剥离。
但是,当角度α成为45度以下时,由于与网状过滤器F2同样地冲撞的风Q的量减少,故能使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的量减少,并且,由于沿网状过滤器F2流动的风Q’的量增加,故风量Q’能高效地将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剥离,这是理想的。
当角度α变得过小时,由于与网状过滤器F2同样地冲撞着风Q的量大大地减少,故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的量大大地减少,而与网状过滤器F2同样地冲撞的风Q的量也变少,沿网状过滤器F2流动的风Q’的量大大地减少。因此,利用风Q’基本上不可能将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剥离。
因此,角度α在大致30度时,能使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的量减少,并且,能使沿网状过滤器F2流动的风Q’的量大大地增加,能最高效率地将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剥离,是最佳的角度。
并且,剥离后的尘埃通过引导管70被导入集尘室部55内并被积存。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即使在网状过滤器上附着尘埃,也能利用在风路中流动的空气使该附着的尘埃高效地落下。
[发明的实施形态7]
图26~图3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电动吸尘器的图。另外,对与上述发明的实施形态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上在上述发明的实施形态中使用的符号并省略其结构和作用的说明。
图26中,20是吸尘器本体,在该吸尘器本体20上装拆自如地连接着软管21的一端,在其另一端上设有手边操作管22。在该手边操作管22上装拆自如地连接着延长管23,在延长管23的前端部上装拆自如地连接着吸入口体24。在手边操作管22上设有操作部22A,在该操作部22A上设有未图示的操作开关。
吸尘器本体20如图27~图29所示,具有:本体外壳30;装拆自如地载置在本体外壳30中的集尘箱(尘埃杯)50;后部与本体外壳30铰链结合并能在上下方向进行开闭的盖体40。
本体外壳30具有:形成于下部、将电源线绕线轮CR收容的电源线绕线轮室36;以及形成在该电源线绕线轮室36上并内藏有电动送风机33的电动室34,在电源线绕线轮室36的前面设有向前方突出的盘状的载置部35。在该载置部35上装拆自如地载置着集尘箱50,在将盖体40关闭时,由盖体40和载置部35将集尘箱50夹持地进行固定。
又,本体外壳30的电动室34的前面设有开口,该开口34A与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吸气口)33A相对并连通着。在本体外壳30的两侧面上形成有多个排气孔38。该排气孔38通过未图示的排气风路与电动送风机33的排气口33B连通着,从电动送风机33的排气孔33B排出的空气通过排气风路从排气孔38向外进行排气。
在盖体40上,设置有在前端具有装拆自如地与集尘箱21连接的连接口43的连接管子44。该连接管子44向前后方向延伸,其后端具有开口45A。
集尘箱50如图30~图32所示,包括:在后面(图31中的右侧)具有后端开口51且在前面具有前侧开口(外壳开口)50a的壳体53;在该壳体53上一体形成的把手部54。
壳体53具有:在下部形成的集尘室部(集尘部)55;在该集尘室部55的上方形成的负压室部56;设在该负压室部56内的尘埃分离部60;将在该尘埃分离部60中被分离后的尘埃向集尘室部55引导的引导管70。
壳体53的前侧开口50a被开闭盖90闭塞。在开闭盖90的里面,安装着与其前侧开口50a的周缘部抵接的密封构件91,利用该密封构件91将前侧开口50a与开闭盖90之间进行密封。
在开闭盖90上,设有与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连通的连通管子92,该连通管子(吸入口)92的前端的开口92A与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的开口45A结合,连通管子92通过壳体53的前侧开口50a与尘埃分离部60的通路61连通着。在开闭盖90的上部设有向后方(在图30中的右方)延伸的一对支臂93(仅图示一方),在该支臂93的前端部设有向左右方向(图33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P,该轴P被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壳体53的上部。
并且,开闭盖90通过以图33所示的轴P作为中心进行转动,成为将壳体53的前侧开口50a开放的状态。即,开闭盖90通过以轴P为中心进行转动而进行开闭动作。
[工作原理]
接着,对上述所构成的电动吸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9所示,将集尘箱50载置在本体外壳30的载置部35上后关闭盖体40,使软管21与盖体40的连接口43连接。并且,当操作操作部22A的未图示的开关时,将电动送风机23驱动。利用该电动送风机23的驱动,通过本体外壳30的开口34A使壳体53的负压室部56成为负压。该负压对筒状过滤器62的开口64、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壳体53的前侧开口50a、开闭盖90的连通管子92、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软管21、延长管23和吸入口体24起作用,尘埃从吸入口体24与空气一起被吸引。
该被吸引的尘埃和空气通过延长管23和软管21,被盖体40的连接口43吸引。被该连接口43吸引的尘埃和空气,通过盖体40的连接管子44、开闭盖90的连通管子92、壳体53的前侧开口50a,被吸引至尘埃分离部60的筒状过滤器62的通路61中。
在对附着在尘埃分离部60的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进行扫除的场合,首先,如图3所示将盖体40打开,从本体外壳30的载置部35卸下集尘箱50。并且,如图8所示,将集尘箱50的壳体53的开闭盖90打开,使壳体53的前侧开口50a开放。通过该开放,由于能将手指等从该前侧开口50a伸入,故能用手指等将附着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抓落,就非常容易进行网状过滤器F2的扫除。又,若每次对集尘箱50进行水洗,则能更干净地进行扫除。这样,尘埃分离部的网状过滤器的扫除变得非常容易。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具有:设在从吸尘器本体20的吸入口(连接口43或吸入口52、吸入口100)至电动送风机(33、107)的吸气开口(33A、107A)的吸入风路中、将从所述吸入口(连接口43或吸入口52、吸入口100)与空气一起被吸入的尘埃进行分离的尘埃分离部60;以及将从所述尘埃分离部60分离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集尘室部55、集尘室104)。并且,该电动吸尘器的所述尘埃分离部60具有:一端与所述吸入口(连接口43或吸入口52、吸入口100)连通、使从所述吸入口(连接口43或吸入口52、吸入口100)所吸入的尘埃流入且另一端与所述集尘部(集尘室部55、集尘室104)连通的筒状通路(通路61);以及设在所述筒状通路(通路61)的周壁上并与所述电动送风机(33、107)的吸气开口(33A、107A)连通的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开口102H)。
一般在气旋式中,由于空气回旋后反转上升而被吸引,故空气的风路损耗大。又,在纸袋式中,当纸袋内积存到规定量的尘埃时,风量容易降低,而在本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中,与空气一起被吸引的尘埃利用惯性而直进地被集尘,由于空气通过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开口102H)被电动送风机(33、107)吸引,故不产生回旋流地使空气与尘埃分离,使风路损耗变小。
又,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具有:设在从吸尘器本体20的吸入口(连接口43或吸入口52、吸入口100)至电动送风机(33、107)的吸气开口(33A、107A)的吸入风路中、并将从所述吸入口(连接口43或吸入口52、吸入口100)与空气一起被吸入的尘埃进行分离的尘埃分离部60;以及将从所述尘埃分离部60分离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集尘室部55、集尘室104)。并且,该电动吸尘器的所述尘埃分离部60,具有使所述吸入口(连接口43或吸入口52、吸入口100)所吸入的尘埃从一端流入、并利用惯性力将流入的尘埃从另一端向所述集尘部引导的尘埃引导风路,设有与所述尘埃引导风路的途中连通、且不通过所述集尘部地与所述电动送风机(33、107)的吸气开口(64、102H)连通的空气引导风路。
在本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中,与空气一起被吸引的尘埃利用惯性直进地被集尘,由于空气通过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开口102H)被电动送风机(33、107)吸引,故不产生回旋流地使空气与尘埃分离,使风路损耗减小。
又,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具有:设在从吸尘器本体20的吸入口(连接口43或吸入口52、吸入口100)至电动送风机(33、107)的吸气开口(33A、107A)的吸入风路中、将从所述吸入口(连接口43或吸入口52、吸入口100)与空气一起被吸入的尘埃进行分离的尘埃分离部60;以及将从所述尘埃分离部60分离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集尘室部55、集尘室104)。并且,该电动吸尘器的所述尘埃分离部60包括:一端与所述吸入口(连接口43或吸入口52、吸入口100)连通、并使从所述吸入口(连接口43或吸入口52、吸入口100)所吸入的尘埃流入的筒状通路(通路61);以及在一端上具有设在所述通路(通路61)的周壁上的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开口102H)、且另一端不通过所述集尘部(集尘室部55、集尘室104)地与所述电动送风机(33、107)的吸气开口(开口64、102H)连通的空气引导风路。
在本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中,还由于与空气一起被吸引的尘埃利用惯性直进并被集尘,空气通过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开口102H)被电动送风机(33、107)吸引,故能不产生回旋流地使空气与尘埃分离使风路损耗减小。
又,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设置有被设在所述筒状通路(通路61)的另一端侧、并将向所述筒状通路(通路61)流入后直进的尘埃进行阻挡的尘埃阻挡部(63、103),同时在所述阻挡部63的下方,设有将被所述尘埃阻挡部(63、103)阻挡的尘埃进行集尘的集尘部(集尘室部55、集尘室104)。
在本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中,还由于与空气一起被吸引的尘埃利用惯性直进并被集尘,空气通过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开口102H)被电动送风机(33、107)吸引,故能不产生回旋流地使空气与尘埃分离,使风路损耗减小。而且,尘埃不会在集尘部(集尘室部55、集尘室104)内被扬起。
又,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所述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102H),沿筒状通路(通路61)的周壁的全周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中,还由于与空气一起被吸引的尘埃利用惯性直进并被集尘,空气通过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开口102H)被电动送风机(33、107)吸引,故能不产生回旋流地使空气与尘埃分离,使风路损耗减小。
又,在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所述筒状通路(通路61)的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102H)上设有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采用该结构,由于在筒状通路(通路61)内利用被吸入时的惯性力不直进至尘埃阻挡部(阻挡部63)的(不易受惯性影响的)重量轻的尘埃(微细尘埃),通过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开口102H)与空气一起被电动送风机33侧吸引,故在这时能用过滤器捕捉重量轻的尘埃。
又,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所述筒状通路(通路61),具有:位于上游侧的网孔状的筒状的过滤器即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以及与所述过滤器筒部的下游端连设的非通气性的筒部(框架部W2)。采用该结构,虽然将不易受惯性影响的轻的微细尘埃捕集到上游侧的过滤器筒部(网状过滤器F2)上,但难以卡入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的网孔中而容易剥离。又,受惯性影响的尘埃由于容易直进,与下游侧的非通气性筒部(框架部W2)冲撞,就不会将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堵塞。
又,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所述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是网孔状,所述网孔状的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的开口O从所述通路的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变细。采用该结构,由于筒状通路(通路61)的上游侧风速快而尘埃容易直进,故在筒状通路(通路61)的上游侧,通过使网孔状的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的开口O变粗而提高通气性,能提高吸入效率。又,在筒状通路(通路61)的下游侧,由于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的开口O较细,故空气的气流圆滑,能防止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的堵塞。
又,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所述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是网孔状,对所述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进行了使摩擦阻力减小的表面处理。采用该结构,由于对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进行了使摩擦阻力减小的表面处理,故尘埃难以附着在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上。
又,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所述筒状通路(通路61)从一端向另一端,其直径直线性地逐渐减小。采用该结构,直进的空气(风)容易同样地与设在筒状通路(通路61)的周壁上的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的整个面冲撞,附着在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容易剥离。
又,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所述筒状通路(通路61)的一端开口62A的直径比所述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52的直径大,其另一端开口62B的直径成为所述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52的直径以下。采用该结构,直进的空气(风)容易同样地与设在筒状通路(通路61)的周壁上的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的整个面冲撞,附着在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容易剥离。
又,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所述吸尘器本体20,包括所述尘埃分离部60和具有所述集尘部60的集尘箱50。并且,所述尘埃分离部60的所述筒状通路(通路61),被形成在将从所述吸尘器本体20的吸入口(连通管子92)吸引的尘埃进行分离的筒状过滤器62内,所述筒状过滤器62的过滤器入口开口的直径比所述吸尘器本体20的吸入口(连通管子92)的直径大,与所述过滤器入口开口相对的外壳开口(前侧开口50a)被设在所述集尘箱50上,可开闭地设有将所述外壳开口(前侧开口50a)进行关闭的开闭盖90,在该开闭盖90上设有所述吸尘器本体20的所述吸入口。采用该结构,在吸尘器本体20的吸入口处手指等难以进入,通过将吸入口侧作成可开闭,使用者能容易将附着在筒状过滤器62上的尘埃取出,故容易清扫。
又,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的所述集尘箱50可装拆地被设置在吸尘器本体20中。采用该结构,由于能每次对集尘箱50进行水洗,故容易清扫。
又,在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中,使所述集尘部(集尘室部55)与所述空气引导风路(负压室部56)连通,由于所述集尘部(集尘室部55)与所述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连通,故通过所述集尘部(集尘室部55)能将向所述筒状通路(风路61)内流入的空气的一部分,被所述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吸入。
采用该结构,当尘埃附着于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上将过滤器堵塞时,在集尘部(集尘室部55)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速变快,将附着在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剥离,能消除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的堵塞。
又,在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中,在划分形成所述集尘部(集尘室部55)的壁(顶板58)上设有通气开口59,该通气开口59使所述集尘部(集尘室部55)与所述空气引导风路(负压室部56)连通,将从所述尘埃阻挡部(阻挡部63)与尘埃一起导入所述集尘部(集尘室部55)内的空气的一部分,向所述空气引导风路(负压室部56)排出。
采用该结构,由于利用了在具有直进成分的状态下、将空气的一部分从设在筒状通路(通路61)中的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导向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的空气引导风路(负压室部56),能将流入集尘部(集尘室部55)的空气的残余部分向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引导,故对吸尘器本体20的紧凑化能有贡献。
又,在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中,所述集尘部(集尘室部55)的通气开口59的面积比所述筒状通路(通路61)的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的面积小。采用该结构,使包括从筒状通路(通路61)的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向电动送风机33的吸气开口33A流动的直进成分的空气的量比在集尘部(集尘室部55)中流动的空气的量多,能提高在筒状通路(通路61)中的尘埃分离效率。
又,在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中,在所述筒状通路(通路61)的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上安装着第1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采用该结构,当第1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堵塞时,空气引导开口(开口64)的空气的风量减少,空气引导风路(负压室部56)的负压也增高。当该空气引导风路(负压室部56)的负压增高时,通过通气开口59使集尘部(集尘室部55)内的负压也增大,在筒状通路(通路61)中直进的空气的风速也增大,能将附着在第1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上的尘埃剥离,故能防止第1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成为堵塞状态,能防止吸入效率的降低。
又,在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中,将所述集尘部(集尘室部55)设置在所述尘埃分离部60的下侧位置,将所述通气开口59设在所述集尘部(集尘室部55)的上壁(顶板58)上,并且,将第2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1)安装在该通气开口59上。采用该结构,由于通气开口59上下贯通,故附着在第2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1)上的尘埃能以自重落下,能容易地将尘埃从第2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1)除去。
又,在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中,所述通气开口59被设置成从集尘部(集尘室部55)排出的空气与所述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冲撞的状态。采用该结构,就容易将附着在第1过滤器(网状过滤器F2)的内面上的尘埃剥离。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尘埃分离结构,与空气一起被吸入的较重的尘埃利用惯性力而直进,并且,在该尘埃的直进部分中使空气从直进的尘埃分离,被电动送风机吸入。这样的电动吸尘器的尘埃分离结构,能应用于通常的家庭用的电动吸尘器(包括电源供给为蓄电池或利用电源线的电动吸尘器)及竖杆式的电动吸尘器、或者业务用的电动吸尘器等。

Claims (19)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具有:设在从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至电动送风机吸气开口的吸入风路中并将从所述吸入口与空气一起被吸入的尘埃进行分离的尘埃分离部;将由所述尘埃分离部从空气中分离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埃分离部具有:一端与所述吸入口连通、使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尘埃流入且另一端与所述集尘部连通的筒状通路;以及设在所述筒状通路的周壁上并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吸气开口连通的空气引导开口。
2、一种电动吸尘器,具有:设在从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至电动送风机的吸气开口的吸入风路中并将从所述吸入口与空气一起被吸入的尘埃进行分离的尘埃分离部;将由所述尘埃分离部从空气中分离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埃分离部,具有使所述吸入口吸入的尘埃从一端流入且利用惯性力使流入的尘埃从另一端向所述集尘部引导的尘埃引导流路,且设有与所述尘埃引导流路的途中连通、且不通过所述集尘部而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吸气开口连通的空气引导风路。
3、一种电动吸尘器,具有:设在从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至电动送风机的吸气开口的吸入风路中并将从所述吸入口与空气一起被吸入的尘埃进行分离的尘埃分离部;将由所述尘埃分离部从空气中分离的尘埃进行捕集的集尘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埃分离部具有:一端与所述吸入口连通并使从所述吸入口所吸入的尘埃流入的筒状通路;以及一端上具有设在所述筒状通路的周壁上的空气引导开口、且另一端不通过所述集尘部而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吸气开口连通的空气引导风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设有被设在所述筒状通路的另一端侧并阻挡向所述筒状通路流入直进的尘埃的尘埃阻挡部,且在所述阻挡部的下方设有将被所述尘埃阻挡部阻挡的尘埃进行集尘的集尘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引导开口沿筒状通路周壁的全周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状通路的空气引导开口设有过滤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通路具有:位于上游侧的网孔状且是筒状过滤器的过滤器筒部;以及与所述过滤器筒部的下游端连设的非通气性的筒部。
8、一种电动吸尘器,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是网孔状,所述网孔状的过滤器的孔口从所述通路的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变细。
9、一种电动吸尘器,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是网孔状,所述过滤器实施有使摩擦阻力减小的表面处理。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通路,其直径从一端向另一端呈直线状逐渐减小。
11、如权利要求3或10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通路的一端开口直径比所述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直径大,其另一端开口直径为所述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直径以下。
12、一种电动吸尘器,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本体包括所述尘埃分离部和具有所述集尘部的集尘箱,所述尘埃分离部的所述筒状通路,被形成在对从所述吸尘器本体的吸入口吸引的尘埃进行分离的筒状过滤器内,所述筒状过滤器的过滤器入口开口的直径比所述吸尘器本体吸入口的直径大,与所述过滤器入口开口相对的外壳开口被设置在所述集尘箱上,且可开闭地设有将所述外壳开口进行关闭的开闭盖,在该开闭盖上设有所述吸尘器本体的所述吸入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箱可装拆地被设置在吸尘器本体上。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集尘部与所述空气引导风路连通,使所述集尘部与所述电动送风机的吸气开口连通,而能使流入所述筒状通路内的空气的一部分利用所述集尘部而被所述电动送风机的吸入开口吸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划分形成所述集尘部的壁上设有通气开口,该通气开口使所述集尘部与所述空气引导风路连通,从所述尘埃阻挡部使与尘埃一起被引导到所述集尘部内的空气的一部分向所述空气引导风路排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部的通气开口面积比所述筒状通路的空气引导开口面积小。
17、一种电动吸尘器,在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状通路的空气引导开口安装着第1过滤器。
18、一种电动吸尘器,在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中,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集尘部设置在所述尘埃分离部的下侧位置,将所述通气开口设在所述集尘部的上壁上,第2过滤器安装在该通气开口上。
19、一种电动吸尘器,在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开口被设置成从集尘部排出的空气与所述过滤器冲撞。
CNB038110563A 2002-09-25 2003-03-18 电动吸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962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79381A JP3460832B1 (ja) 2002-09-25 2002-09-25 電気掃除機
JP279381/2002 2002-09-25
JP2002279617A JP3460833B1 (ja) 2002-09-25 2002-09-25 電気掃除機
JP279617/2002 2002-09-25
JP318213/2002 2002-10-31
JP2002318213A JP3460835B1 (ja) 2002-10-31 2002-10-31 電気掃除機
JP317920/2002 2002-10-31
JP317590/2002 2002-10-31
JP2002317590A JP3460834B1 (ja) 2002-10-31 2002-10-31 電気掃除機
JP2002317920A JP3461824B1 (ja) 2002-10-31 2002-10-31 電気掃除機
JP339411/2002 2002-11-22
JP2002339411A JP3460836B1 (ja) 2002-11-22 2002-11-22 電気掃除機
JP346905/2002 2002-11-29
JP2002346905A JP3460837B1 (ja) 2002-11-29 2002-11-29 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2715A true CN1652715A (zh) 2005-08-10
CN1299625C CN1299625C (zh) 2007-02-14

Family

ID=32046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105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9625C (zh) 2002-09-25 2003-03-18 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96988B2 (zh)
EP (1) EP1486155A4 (zh)
KR (1) KR100703647B1 (zh)
CN (1) CN1299625C (zh)
CA (1) CA2477266A1 (zh)
WO (1) WO200402832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6567B (zh) * 2006-03-14 2010-05-19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101091635B (zh) * 2006-06-23 2011-12-28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102724904A (zh) * 2010-02-05 2012-10-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吸尘器
CN104703524A (zh) * 2012-12-21 2015-06-10 伊莱克斯公司 具有进风孔的被动真空吸尘器吸嘴
CN112914417A (zh) * 2019-12-05 2021-06-08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吸尘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39232A1 (ja) 2002-10-31 2004-05-13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電気掃除機
KR100723118B1 (ko) * 2003-10-17 2007-05-31 도시바 테크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기청소기
US7398578B2 (en) 2003-12-24 2008-07-15 Daewo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yclone dust collecting device for use in a vacuum cleaner
KR100549988B1 (ko) * 2004-07-01 2006-02-08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청소기용 집진장치
US7588610B2 (en) * 2004-11-25 2009-09-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Dust collector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EP1974642B1 (en) 2007-03-30 2012-06-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US8875340B2 (en) * 2010-03-12 2014-11-04 G.B.D. Corp.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with enhanced operability
US10278557B2 (en) 2014-04-04 2019-05-07 Techtronic Industries Co. Ltd. Vacuum cleaner
US20220362818A1 (en) * 2021-05-11 2022-11-17 Rotobrush International Llc HVAC Air Duct Clean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00217A (en) * 1943-09-24 1946-05-14 Hoover Co Suction cleaner
JPS4118947Y1 (zh) 1964-07-30 1966-09-03
SE372415B (zh) * 1972-09-22 1974-12-23 Electrolux Ab
JPS5225621B2 (zh) 1973-06-27 1977-07-08
JPS5299651A (en) 1976-02-17 1977-08-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Vacuum cleaner
NL7613475A (nl) * 1976-12-03 1978-06-06 Philips Nv Stofzuiger.
JPS5412152A (en) 1977-06-30 1979-01-29 Toshihisa Suga Electric cleaner
JPS5538132A (en) 1978-09-11 1980-03-17 Hitachi Ltd Dust collector of electric cleaner
JPS6041815U (ja) * 1983-08-30 1985-03-25 ジエコ−株式会社 角速度センサ
USRE33074E (en) * 1984-03-07 1989-10-03 Cic Int'l Corp. Wet-dry vacuum cleaner
JPH02289214A (ja) 1990-04-17 1990-11-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H072024Y2 (ja) 1992-11-13 1995-01-25 有限会社名技工業 リント塵埃用集塵機
GB9726676D0 (en) * 1997-12-17 1998-02-18 Notetry Ltd A vacuum cleaner
JP3447209B2 (ja) 1997-12-26 2003-09-1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US6154917A (en) * 1999-01-08 2000-12-05 Royal Appliance Mfg. Co. Carpet extractor housing
JP3298573B2 (ja) 1999-08-02 2002-07-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遠心力集塵器並びに電気掃除機
AU3333400A (en) * 2000-02-19 2001-08-27 Lg Electronics Inc. Multi cyclone vacuum cleaner
JP3626413B2 (ja) * 2000-08-19 2005-03-09 エルジー電子株式会社 集塵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真空掃除機
KR100437369B1 (ko) * 2001-01-10 2004-06-25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청소기의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KR100437363B1 (ko) * 2001-01-11 2004-06-25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의 오물수거통 고정장치
US6968593B1 (en) * 2001-08-14 2005-11-29 Bissell Homecare, Inc. Hand-held deep cleaner
WO2004039232A1 (ja) 2002-10-31 2004-05-13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電気掃除機
JP6122563B1 (ja) * 2016-02-16 2017-04-26 山本印刷株式会社 加飾樹脂シートを備えた成形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6567B (zh) * 2006-03-14 2010-05-19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101091635B (zh) * 2006-06-23 2011-12-28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102724904A (zh) * 2010-02-05 2012-10-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吸尘器
CN102724904B (zh) * 2010-02-05 2015-01-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吸尘器
CN104703524A (zh) * 2012-12-21 2015-06-10 伊莱克斯公司 具有进风孔的被动真空吸尘器吸嘴
CN112914417A (zh) * 2019-12-05 2021-06-08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集尘装置以及电动吸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9625C (zh) 2007-02-14
US7496988B2 (en) 2009-03-03
KR100703647B1 (ko) 2007-04-05
EP1486155A4 (en) 2006-11-02
KR20050002888A (ko) 2005-01-10
CA2477266A1 (en) 2004-04-08
WO2004028327A1 (ja) 2004-04-08
EP1486155A1 (en) 2004-12-15
US20050150075A1 (en) 2005-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9625C (zh) 电动吸尘器
CN1302747C (zh) 电真空清洁器
CN1165259C (zh) 电吸尘器用吸入口体及备有该吸入口体的电吸尘器
CN1243934C (zh) 吸气·送风装置
CN1689500A (zh) 吸尘器用集尘装置
CN1355877A (zh) 旋流式吸排风装置
CN1942130A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1195958C (zh) 空调机用的室内机
CN1245921C (zh) 电动吸尘器
CN1103898C (zh) 分体式空调器
CN1212859A (zh) 电动吸尘器用的吸气头
CN1892120A (zh) 室内机单元及空调机
CN1642466A (zh) 吸入式吸尘器
CN1585615A (zh) 吸入式吸尘器
CN1761498A (zh) 呼吸辅助设备及其调节方法
CN1380820A (zh) 电动吸尘器
CN1402620A (zh) 吸尘器
CN1671999A (zh) 空调装置
CN1942715A (zh) 空调机
CN1154429C (zh) 含有吸嘴主体的真空吸尘器
CN1946323A (zh) 手干燥装置
CN1847734A (zh) 空调系统的室内单元
CN1215813C (zh) 电动吸尘器
CN1283137C (zh) 联合收割机的二次处理装置
CN1757535A (zh) 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配置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tec K. 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14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