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3851A - 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3851A
CN1643851A CNA038058235A CN03805823A CN1643851A CN 1643851 A CN1643851 A CN 1643851A CN A038058235 A CNA038058235 A CN A038058235A CN 03805823 A CN03805823 A CN 03805823A CN 1643851 A CN1643851 A CN 1643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ata
interval
receiver report
grou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58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户大治
罗尔夫·哈肯伯格
乔斯·L·雷伊
谷晓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43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38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04L47/263Rate modification at the source after receiving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5Network streaming protocols, e.g.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or 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 [RT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2Establishing a time schedule for servicing the requ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实时通信的自适应控制方法,用于对从位于接收分布数据侧的装置向分布服务器传送的接收机报告分组的丢失状态进行测量,借此实现适于发送路径状态和/或通信状态的适当的数据分布;根据该方法,在数据分布服务器(301)和数据接收装置(101)之间进行与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相关的动态配置。然后,在开始实时数据的发送/接收之后,数据分布服务器(301)以所配置的发送间隔为单位监视接收机报告分组的接收状态,并以监视结果为基础自适应地控制数据发送速率。

Description

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对连续丢失接收机报告分组进行测量的方法和用于确定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的动态确定装置、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以及数据分布装置。
背景技术
当经由诸如因特网或无线通信网的分组通信信道发送诸如图像和声音(多介质数据)的数字数据以便运行数据流应用程序时,依据诸如规定IETF(因特网Engineering Task Force)的RFC2326或RTSP(Real Time StreamingProtocol)等的协议执行数据发送。
这里,RTSP是一个协议,该协议规定在播放多介质数据的客户机和存储并呈现该多介质数据的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程和控制方法。
即,对话的建立和断开以及介质播放的请求都是由RTSO执行的。近来在万维网(Web)中被广泛应用的TCP/IP等被用于使用RTSP发送/接收数据流控制命令的目的。
通常,RTP/UTP/IP被用于诸如声音和图像的实际介质数据。
下面,解释这里给出的RTP/UDP协议。
RTP/UDP是一种实时发送协议,它们适用于发送诸如声音和图像的实时数据。作为它们的下侧,RTP/UDP不能保证在其接收端处数据的完全接收,这与TCP正好相反。
由于利用诸如MPEG(运动图形专家组)的编码方案对图像和声音进行了编码以作为有效负荷,所以,服务器通过向其分配一分组生成时间和用于指出分组顺序的序列号形成一RTP,并将该分组发送给一客户机。
该客户机从自该服务器提取所接收的RTP分组的有效负载之外的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以播放和/或存储它们。
当该服务器结束所有多介质数据的发送、或当该服务器希望结束通信时,该服务器将一用于断开对话的通知分组发送给该客户机,然后,断开对话并返回到初始状态。在某些场合,由于网络拥堵或位误差,分组接收可能会失败,或分组被不正确地接收。特别是,重要分组的丢失将导致图像质量和声音质量的明显降低。
由于RTP分组中的序列号指出在其本身中记录的分组生成的串行顺序,因此,可以在检测任一不连续序列号时检测是否存在某些接收失败的分组,其中,这种检测是通过确认其在每次分组接收处的序列号进行的。
如前面描述的,在使用RTP分组的介质发送中很可能丢失某些分组。为了将客户机的接收状态通知给服务器,当需要时该客户机向该服务器发送一个被称之为RR(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分组或一个反馈分组。
在该RR分组中,主要描述了接收装置、即该客户机的接收统计信息。该统计信息意味着指出在RTP分组丢失的序列号中和在RTP分组接收时间中的影响的抖动等。
同时,从该服务器向该客户机发送一个SR(发送器报告)分组。这被用于依据所述SR和RR计算来回一次的时间。在接收该RR的基础上,该服务器能够根据所述RR统计信息以自适应方式改变发送状态。
例如,当RR统计信息报告发送路径状态变坏时,该服务器可以采取某些措施将其数据流变成具有较低位速率的数据流,从而避免拥堵状态的任何进一步恶化,或者提高其误差抵抗力,以便减少任一分组丢失的负面效果。
这里,结合图1来解释根据传统数据流技术的序列的例子。
ST1001到ST1003表示在开始数据流动之前RTSP控制命令的发送/接收。
在ST1001中,服务器把有关将被呈现的介质的信息(诸如它的位速率等)通知给客户机。
当介质的接收和播放成为可能时,该客户机请求建立对话(ST1002)。
在建立对话后,该客户机向服务器请求发送介质数据(ST1003)。
ST1004是一个对话断开请求,和它的应答。从ST1003到ST1004,服务器以RTP分组的形式发送介质数据。
接着,这里给出有关RTP分组的解释。如在SN=1情况下的SN(序列号)被分配给所有RTP分组中的每一个。因此,客户机能够了解网络上RTP分组的任一丢失或其分组序列的任何不连续。
从SN=1分组开始,服务器顺序地向客户机发送介质数据。与这种发送并行进行,服务器周期性地发送SR分组(SR1、SR2、SR3)。
客户机接收介质数据和SR分组,并将是分组接收统计信息的RR分组周期性地发送给服务器(RR1、RR2、RR3)。
在发送最后一个分组(SN=302)之后,服务器发送被称之为BYE分组的一个分组以通知所有的介质分组的发送都已经结束。
在接收BYE分组后,客户机向服务器请求用于其是RTSP命令的TEARDOWN的服务器,然后断开对话。
顺便提一下,虽然SN的初始值被假设为随机指定,但这里为解释简单起见假定该初始值为1。
接着,这里给出关于其中在通信端之间存在诸如无线网络的具有高概率分组丢失的发送路径情况下的操作。
如在前所述的,RTP协议不能确保在其接收端的分组接收。
因此,可能存在其中RTP分组不能被正确接收的某些情况。例如,当SN=2的RTP分组被丢失时,数据接收装置能够基于分组SN=3的接收知道SN=2的RTP分组被丢失了。同样,当RR1分组被中途丢失时,服务器能够基于RR2分组的接收知道该RR1分组被中途丢失了。
如上所述,在多介质数据分布中对信道拥堵进行某种测量是关键的,在这方面,存在某些已知的技术,这些技术具有一个接收终端,用于在其接收状态下提供一反馈(拥堵发生信息)给数据分布服务器,以便使它在该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执行诸如数据发送速率变化等的自适应控制(参考日本未决专利公开No.H11-261988和日本未决专利公开No.2001-160824)。
上述公开所描述的技术基于下述条件,即由所述接收终端返回给所述数据分布服务器的接收状态信息(这似乎将被用于和接收机报告相同的目的)必须正确地到达该服务器。
因此,在接收终端已经发送了接收状态信息、但由于发送路径拥堵使该报告在返回服务器的途中被丢失的场合,或者在该接收终端是一个手持终端且该终端移动到其可接收通信范围以外的另一种场合,或者在由于其电源中断而使该终端不可再得的场合,都可能出现问题。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没有被用做控制基础的信息被返回给数据分布服务器,所以,不可能发生任何动作。
即,根据传统的服务器装置或客户机装置,当RR分组(接收机报告分组)被丢失时,由于服务器不能使用被丢失RR分组的统计信息,所以,即使报告了发送路径状态的恶化,该服务器也不能采取直接的应答动作。
此外,当RR分组被连续丢失时,该服务器也不能鉴别是客户机没有发送任何RR分组,还是由于发送路径状态拥堵而导致RR分组丢失。
因此,即便在从服务器到客户机的发送路径发生拥堵的场合,也还耽心服务器继续发送分组,这将导致拥堵的进一步恶化。
这里,结合图2的序列图给出详细的解释。
由于其与图1所示相同,这里省略对步骤ST2001、ST2002、ST2003和ST2004的解释。
在图2所示的序列中,由于受网络拥堵或无线网络等中发送误差的影响,某些RTP分组和RTCP分组被丢失。即SN=199和SN=202的RTP分组和RR2和RR3的RR分组被丢失一次。
虽然服务器正确接收了RR1,但由于它们被丢失了,所以它根本不能接收RR2和RR3。在RR2和RR3中,分别描述了与由于SN=199和SN=202的丢失而废弃的分组号相关的信息。
如果该服务器假定接收了RR2和RR3,那么,该服务器将执行诸如减少RTP分组的发送速率以避免拥堵进一步恶化的处理;但是,由于RR2和RR3的丢失,该服务器根本不能执行这种处理。
发明内容
从前述缺点的角度出发研发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从在接收分布数据侧的装置发送的接收机报告分组的丢失进行某种测量,借此使报告数据分布适应发送路径状态/或通信状态。
根据在本发明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执行了一种安排,用于在开始实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之前在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之间安排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和在开始发送和接收实时数据之后,发送装置以所安排的发送间隔为单位监视接收机报告分组的接收状态,然后,数据发送装置在监视结果的基础上自适应地控制数据发送。
即,通过利用在对话建立时的控制信号等,它动态地确定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并强制数据接收装置在预定间隔处周期性地执行一个不会失败的接收报告(当使用固定的间隔时),或者在该确定间隔内至少执行一次接收报告(当使用可容许的最小间隔时)。
借助于这种方式,数据发送装置可以以该间隔为单位监视接收机报告分组的丢失状态,并可以基于该监视建立发送路径状态和/或通信状态,这进一步可以执行数据发送的自适应控制。即,可以通过调节RTP的发送速率避免拥堵;和在推测由于数据接收装置已经落入通信的不可访问状态而导致断开对话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结束RTP发送以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发送。
考虑到接收机报告分组发送间隔的配置,最好采用使用具有高可靠性(诸如TCP)的定向连接的协议,以便保证通信。
利用本发明,可以对接收机报告分组的连续丢失进行某些测量。
另外,根据本发明用于接收机报告分组发送间隔的动态确定装置包括一用于动态地确定实时通信中接收机报告分组发送间隔的发送间隔确定部分,和一使用具有高可靠性的定向连接发送方案将所确定的发送间隔发送给位于通信另一端的装置的发送部分。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装置包括一监视部分,用于在开始发送和接收实时数据之后,以由与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相关的动态确定装置所确定的发送间隔为单位监视接收机报告分组;还包括一自适应控制部分,用于在监视结果的基础上自适应地控制数据分布。
考虑到可能发生接收机报告分组丢失的问题,通过在数据分布服务器或数据接收终端中提供这种用于接收机报告分组发送间隔的动态确定装置和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装置,或者可选的,通过在通信发送路径上单独提供它们,可以执行信道拥堵控制和分布数据QoS控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包括一发送间隔确定部分,用于确定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控制信息发送和接收部分,它能够使用定向连接的通信协议将所确定的发送间隔信息通知给通信的其他端;接收机报告分组产生部分;和接收机报告分组发送部分,用于在该发送间隔内至少发送一次接收机报告分组。
再有,根据本发明的数据分布装置包括一计时器,用于测量接收机报告分组发送间隔的流逝,该接收机报告分组发送间隔的流逝是由位于分布端处的一装置通知或是由该装置本身确定的;一计数器,用于对在发送间隔内或在一发送间隔加发送路径延时的间隔内接收机报告分组接收失败的次数进行计数;和一实时通信的自适应控制部分,用于将计数器的计数值与一个或多个阈值进行比较,并在比较结果的基础上,降低介质数据的发送速率或断开对话。
由于这种装置的结构很简单和仅仅利用对RTP(实时协议)做些许修改就能实现这种结构,所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是容易的。
附图说明
图1的序列图示出了实时通信过程的例子;
图2的序列图示出了当在发生拥堵和/或发送误差的网络上执行介质分布时处理的例子;
图3的框图示出了多介质数据分布系统(实时数据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4示出了当执行多介质通信(实时通信)时的协议堆栈;
图5的流程示出了在多介质实时通信中根据本发明的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处理;
图6的框图示出了数据发送服务器/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例子;
图7的序列图用于解释图6所示接收数据装置的操作(当在数据接收装置中确定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时,执行规定操作)。
图8的流程用于解释图6所示服务器侧的操作‘
图9示出了从数据接收装置到服务器的RTSP消息内容的例子;
图10示出了从服务器到数据接收装置的RTSP应答内容的例子;
图11的框图示出了数据发送服务器/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的另一个例子;和
图12示出了依照SDP(在RFC2327中规定的)介质信息的底稿编制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应当说明,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实时数据”被定义为需要实时处理/特性(nature)的一种数据,并且在这里,该术语被用做表示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或多介质数据)的介质数据的同义词。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接收装置确定一被用于将接收机报告发送给服务器的固定间隔或可容许的最小间隔,并使用一可靠的发送方案将有关该间隔的信息通知给所述服务器,同时,在服务器侧监视接收机报告分组的丢失状态,从而基于该监视结果对数据分布执行自适应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在图3所示的具有有线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相结合的数据分布系统中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如图3所示,移动站50接收由分布服务器10分配的多介质数据(图像数据和/或声音数据)。用于分配的多介质数据经过有线网络20、网关30和无线基站40被发送给移动站50。
作为移动站50,诸如PDA(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或个人计算机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由于无线通信的状态受到接收环境的极大影响,所以,经常会发生信道拥堵的情况,并且由于通信数据错误率的增加,可能使接收信号的质量降低,还存在由于所述终端被移动到无线电波难以到达的区域而导致的信道断开。
如果没有考虑到在接收机报告分组从移动站50向分布服务器10发送途中出现的分组丢失的状态,没有利用数据分布系统10进行任何自适应控制,而继续发送数据,所述信道的负担将变得越来越沉重。
因此,利用根据本发明动态地确定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对数据分布进行自适应控制可以有效地工作。
在移动站50和基站40之间的无线通信方案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诸如CDMA方案或GSM方案的各种方案。由于这里可以实现多介质数据的实时分布,所以在W-CDMA方案中也可以有效应用本发明。
图4用于解释用于多介质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协议堆栈。
如图所示,RTP(实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被构成一组,并形成一传输层协议。顺便提及,为了经由通信网络CN实现实时多介质通信,还需要诸如RTSP、SDP的其他协议。
采用IP(因特网协议)作为网络层协议。
具体地,为了处理接收机报告分组丢失的状态,本发明试图对RTP协议附加某些改进。
图5简要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在多介质实时通信中自适应控制的主要过程。
具体地,在数据分布服务器和接收终端之间动态地确定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固定间隔或可容许的最小间隔)(步骤60)。
接着,数据分布服务器以所设定的时间间隔为单位监视从接收终端传送的接收机报告分组的接收状态(步骤70)。
然后,它将接收机报告分组失败接收的次数与一个或多个阈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执行诸如改变发送速率、结束对话等自适应控制(步骤80)。
下面将结合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6的框图示出了一种发送/接收数据流数据的数据分布服务器/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
数据分布服务器301和数据接收装置101经由通信网络200执行彼此的双向通信。
首先将解释数据接收装置101(示于图4的下侧)的结构和操作。
控制信息发送/接收部分102发送/接收诸如数据流的建立、开始和停止等的控制信息。
TCP发送/接收部分103使用其是可靠传输方案的TCP经由诸如因特网、无线网等执行向服务器的发送/自服务器的接收。
UDP发送/接收部分109使用其是不可靠传输方案的UDP经由诸如因特网、无线网等执行向服务器的发送/自服务器的接收。
ATP接收部分108接收服务器发送的介质数据。介质播放部分播放在部分108处接收的RTP分组中所提供的音频或视频介质数据。
接收机报告分组产生部分105监视所接收的RTP分组,以测量分组丢失和/或在接收时间的波动,并产生接收报告分组。
RTCP发送/接收部分107接收从该服务器发送的传送器报告分组等,同时部分107还将在接收机报告分组产生部分105产生的接收机报告分组等发送给该服务器。
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确定部分104确定被用于将接收机报告传送给所述服务器的固定发送间隔或可容许的最小间隔,并经由控制信息发送/接收部分102将其通知给该服务器,与此同时,将所确定的间隔指令给接收机报告分组产生部分105。
这里,如果采用了用于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固定发送间隔,则数据接收装置101被责成在每个间隔处周期性地传送接收机报告分组。
另一方面,如果采用了可容许的最小间隔,那么,数据接收装置101被责成在所述间隔内至少传送接收机报告分组一次,其中,该传送可在该间隔内的任一定时进行。
可以任意选择一个间隔,但是,在使用可容许的最小间隔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接收机报告分组的任意发送定时是一个优点。
应当注意,“trr-fixed-int”在下面的描述中被用做固定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的一参数名。另外,“trr-max-int”在下面被用做可容许最大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的参数名。
下面,结合图7解释接收装置101的操作。
图7的序列图示出了客户机101的操作。
如在现有技术中的操作,经过ST4001和ST4002完成对话的建立。接着,将由所述客户机确定的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具体地说,从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用于规定作为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的参数名的trr-max-int的ERSP控制消息的SET_PARAMETER请求(这里假定使用最大可容许间隔)。如上所述,可以使用trr-fixed-int(即固定间隔)作为所述参数。
在这种情况下,当被规定为“trr-max-int=5000”时,它允许该客户机通知所述服务器:它将至少每5000毫秒=5秒传送一次接收机报告。
下面将解释介质数据分布服务器301(示于图6的上部)的结构和操作。
如图6所示,当数据接收装置请求时,控制信息发送/接收部分302发送/接收诸如数据流的建立、开始和停止等的控制信息。
TCP发送/接收部分303使用作为可靠传输方案的TCP经由诸如因特网、无线网等的网络执行向数据接收装置的发送/从数据接收装置的接收。
UDP发送/接收部分309使用作为不可靠传输方案的UDP经由诸如因特网、无线网等的网络执行向数据接收装置的发送/从数据接收装置的接收。
RTP发送部分308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介质数据。
介质存储部分保存由部分308发送的音频或视频介质数据。传送器报告分组产生部分305执行数据在服务器和数据接收装置之间往返时间的测量,并产生传送器报告分组。
RTCP发送/接收部分307接收从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的接收机报告分组等,同时,该部分307将在传送器报告分组产生部分305处产生的传送器报告分组等发送给数据接收装置。
计时器310设置值(β),该值(β)是从控制信息发送/接收部分302输入的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加上对抖动α的某些考虑所形成的一个值,如果在β期间没有接收到接收机报告分组,则计时器310将其输出提供给控制器311。
即,计时器310还被用做一判断部分,用于判断在给定的间隔内接收机报告分组是否已经到达。
应当注意,不仅在采用最大可接收间隔时、而且在采用固定间隔时,在足以判断所述间隔内接收机报告分组是否到达这一点上必然可以采取一个公共途径,因此,可以使用图6所示的结构进行判断,而不必考虑使用了哪一种间隔。
当从定时器310接收一个输入时,计数器311的计数递增。当计数量达到一某个预定值时,一个用于减小发送速率的指令被输入给发送速率判断部分312,部分312据此减小RTP分组的发送速率。
当计数量的值进一步大于所述预定值时,一个用于结束RTP分组发送的指令被从该计数器输入给对话断开部分313,该部分313据此停止RTP分组的发送以结束对话。
下面,参考图8解释介质数据分布服务器301的操作。
在步骤ST10001,该服务器接收来自其客户机的SETUP请求,并发送一个应答(OK)。
随后,该服务器接收一SET_PARAMETER请求,并将trr-max-int设置为由客户机规定的值(5000毫秒)(ST10002)。在接收一PLAY(播放)请求并随后发送一个应答(OK)之后,该服务器开始向客户机发送包含介质数据的RTP分组(ST10003)。
开始发送RTP分组之后,服务器从客户机接收第一接收机报告分组(ST10004)。该服务器将其计数器设置为0(ST10005)。
定时器被设置为0,所述服务器启动其定时器(ST10006)。接着,服务器监视接收机报告分组是否已经接收(ST10007),如果已经接收了接收机报告分组,则服务器基于包含在所接收的RR分组的信息调节其发送速率(ST10015),然后,处理返回到在ST10005中的处理。
如果在ST10007没有接收到接收机报告分组,则转移到ST10008的处理。在每毫秒递增1的定时器的值(即值t)和具有附加值α的trr-max-int的值(即值trr-max-int+α)之间进行比较,其中,α是考虑到指出RTP分组接收时间变化的抖动的一个值(ST10008)。
如果t较小,那么,处理返回到ST10007去监视任一接收机报告分组的接收;如果t较大,则它判断所述接收机报告分组已经在其途中丢失、或者错误率增加或者发送已经不能执行,然后它返回到ST10009。
在ST10009,指出接收机报告分组接收失败次数的计数器递增1。
然后,在ST10010,它判断所述计数器是否是例如“5”。即它判断接收机报告分组的接收失败次数是否已经达到了5次。然后,如果没有达到“5”次,则处理返回到ST10006;如果达到了“5”次,则它判断当前的发送速率是否是最小的速率(ST10011)。尽管阶梯式地控制发送速率,但如果当前发送速率已经是最小的速率,则它不能被减小得低于最小速率,因此,如果在ST10011的判断结果是YES,则结束RTP分组的发送(ST10014)。
下面参照图7解释计数器加法操作。
由于ST4001到ST4004与前面的解释相同,这里,省略对这些步骤的解释。在接收RR1后,服务器侧的定时器开始工作。
作为服务器定时器的值,取由下述等式确定的值作为β(β=由预先加α通报的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
如果服务器经过β期间没有接收到RR,则服务器使定时器递增1,以使得计数器=1。如果经过另一β期间还没有接收到任一RR,则计数器再递增1,此时,计数器=2。
这里,参照图9解释利用SET_PARAMETER通报的消息。
利用SET_PARAMETER开始的行指出发送给由rtsp://.Cseq规定的URL的SET_PARAMETER请求表示序列号,该序列号在RTSP对话中RTSP消息的每次交换处加1。对话是用于识别某个RTSP对话的识别号码。
上述是一个RTSP标题,主要文本是利用其后的一个消隐行空格开始的。在该文本中,描述了trr-max-int=5000,其将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通知给服务器。
在接收该通知的基础上,服务器返回一个OK,如图10所示。
虽然这里解释了作为本实施例中5000毫秒固定值的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等情况。
此外,如上所述,可以规定能够保证在每个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处发送一次接收报告分组的固定间隔,以取代规定其中在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内至少发送接收机报告分组一次的最大间隔。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分布服务器确定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并使用可靠的传送方案将关于所确定间隔的信息通知给数据接收装置。
图11的框图示出了介质数据发送服务器/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
该结构基本上与上述实施例(图6)的结构相同,这里省略重复的解释。
即,在图11下方所示的数据接收装置101中,除了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确定部分204以外,其余结构与图6所示结构相同,因此,这里不再给出相同的解释。
从数据分布服务器301接收的关于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的信息经由控制信息发送/接收部分202输入给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确定部分204。然后,根据该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数据接收装置101将接收机报告分组(不考虑该分组是处于分组格式的分组还是用于报告接收状态的信息)发送给数据分布服务器301。
同时,在图11的上方所示的数据分布服务器301中,接收机报告发送间隔确定部分304确定用于使数据接收终端向服务器发送接收报告的间隔。
然后,服务器指令控制信息发送/接收部分302将所确定的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发送给数据接收装置101,同时,该服务器激活定时器310。
虽然在上面的描述中已经解释了借助于作为实时通信协议的RTSP通知发送间隔的范例性情况,但在使用SDP作为协议时也可以利用类似结构实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图12示出了描述符合SDP(在RFC2327中规定的)的介质信息的例子。
附加项“a=trr-max-int 5000”被分配给现有技术脚本上的音频和视频信息上以便发送给数据接收装置。利用这种方式,根据本发明,仅仅添加使其容易执行的协议描述就足够了。
应当注意,本发明不仅可被应用于数据流应用,而且还可以被应用于基于分组的语音通信和基于分组的TV会议。因此,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数据分布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作为SIP或H.323的基于分组的语音通信终端或基于分组的TV会议终端等。
即,本发明不仅可以被用于数据流数据的分布,还可以被用于诸如VoIP(通过IP的语音)等语音通信目的。顺便说一下,SIP/H.323是用于实现语音通信和TV会议的标准的名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当经由诸如无线网等发生网络拥堵和/或发送错误的网络发送/接收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时,经过对话唯一确定从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的接收机报告的间隔,该间隔被经由一可靠传输方案发送给服务器或数据接收装置;因此,借助于该接收机报告间隔,当断开对话时,所述服务器可以立即结束它的发送,并当发送路径状态恶化时通过立即减小其分组发送速率避免拥堵状态的进一步恶化。
借助于这种手段,可以实现灵活的拥堵控制,和避免在拥堵发生之前信道中的冲击,这导致在分布数据QoS(服务的质量)方面所述分布被加强。
本说明书基于日本专利申请No.2002-269238,其申请日为2002年9月13日,其所有内容在此作为参考而被引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分配需要进行实时处理/特性(nature)的多介质数据(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的系统。

Claims (12)

1.一种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用于在开始实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之前,在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之间设置将由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给数据发送装置的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
第二步骤,用于在开始发送和接收所述实时数据之后,使数据发送装置以所设置的发送间隔为单位监视接收机报告分组的接收状态;和
第三步骤,用于使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基于监视结果自适应地控制数据的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其中,第一步
骤中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是固定间隔或可容许的最大间隔;
在第二步骤中,基于在该发送间隔内或在该发送间隔加发送路径的延迟时间的间隔内接收机报告分组接收失败次数的信息,评估通信路径中拥堵的发生、通信路径中发送错误的发生、或利用接收装置进行通信的不可能性;和
在第三步骤中,控制对数据发送速率改变或数据发送停止的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其中,具有高可靠性的定向连接的传输方案被用于第一步骤中发送间隔的配置,而无连接型传输方案被用于实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4.一种对实时通信中连续丢失接收机报告分组进行测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开始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之前,数据发送装置或数据接收装置利用在对话建立时的控制信号通知位于另一端处的装置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将向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一接收机报告分组,并借此使数据接收装置在开始发送和接收后在该发送间隔内至少发送一次接收机报告分组;和
数据发送装置以该发送间隔或该发送间隔加发送路径的延迟时间所形成的间隔为单位监视从数据接收装置传送的接收机报告分组的接收状态,并在出现连续丢失接收机报告分组的情况下对数据发送速率的改变或发送停止执行自适应控制。
5.一种用于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的动态确定装置,包括:
发送间隔确定部分,用于在实时通信中动态地确定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和
发送部分,用于使用具有高可靠性的定向连接的传输方案将所确定的发送间隔发送给位于通信另一端处的一装置。
6.一种在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装置,包括:
监视部分,用于在开始实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后,用于以由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的动态确定装置所确定的发送间隔为单位监视所述接收机报告分组的接收状态;和
自适应控制部分,用于根据监视结果自适应地控制数据分布。
7.一种接收经由通信网络分布的介质数据以播放音频和视频的数据接收装置,该装置包括:
发送间隔确定部分,用于确定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
控制信息发送和接收部分,用于使用一定向连接的通信协议将所确定的发送间隔信息通知给通信的另一端;
接收机报告分组产生部分,和
接收机报告分组发送部分,用于在该发送间隔内至少发送所述接收机报告分组一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是一固定间隔或可容许的最大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是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电话设备。
10.一种用于经由通信网络分布实时数据的数据分布装置,包括:
发送间隔确定部分,用于确定由分布末端装置向数据分布装置发送的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
控制信息发送和接收部分,该部分能够使用定向连接的通信协议将所确定的发送间隔信息通知给通信的另一端;和
数据分布部分,用于使用无连接型通信协议分布实时数据。
11.一种用于经由通信网络分布实时数据的数据分布装置,包括:
定时器,用于测量由位于分布末端的装置或由所述装置本身确定的装置所通知接收机报告分组的发送间隔的流逝;
计数器,用于对在该发送间隔内或该发送间隔加发送路径延迟时间的间隔内接收机报告分组接收失败的次数进行计数;和
实时通信的自适应控制部分,用于将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与一个或多个阈值相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降低实时数据的发送速率或断开对话。
12.一种移动终端装置,该装置接收经由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的来自介质分布服务器的包含音频或视频数据的介质数据并具有播放功能,该装置包括:
接收机报告分组发送间隔配置部分,用于发送与用于发送由其本身确定的接收机报告分组的间隔相关的信息或接收从与一间隔相关的介质分布服务器传送的信息,在所述间隔以和所述介质分布服务器建立对话的状态发送接收机报告分组;和
接收机报告分组发送部分,用于根据与所述间隔相关的信息将该接收机报告分组发送给介质分布服务器。
CNA038058235A 2002-09-13 2003-09-16 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Pending CN16438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69238A JP2004112113A (ja) 2002-09-13 2002-09-13 リアルタイム通信の適応制御方法、受信報告パケットの連続消失に対する対策方法、受信報告パケットの送出間隔の動的決定装置、リアルタイム通信の適応制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配信装置
JP269238/2002 2002-09-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3851A true CN1643851A (zh) 2005-07-20

Family

ID=3226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058235A Pending CN1643851A (zh) 2002-09-13 2003-09-16 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05471A1 (zh)
EP (1) EP1560374A4 (zh)
JP (1) JP2004112113A (zh)
CN (1) CN1643851A (zh)
AU (1) AU2003264433A1 (zh)
WO (1) WO200409813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673A (zh) * 2011-11-04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发送设备
CN102510522A (zh) * 2005-10-20 2012-06-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广播接收装置的下载速度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2571457A (zh) * 2012-02-28 2012-07-11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旁路设备切换的方法、旁路设备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072014A (zh) * 2015-08-28 2015-11-1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车载设备、监控服务器
CN108885664A (zh) * 2017-03-13 2018-11-23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以及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47590A1 (en) * 2005-08-26 2007-03-0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ignaling a device to perform no synchronization or include a synchronization delay on multimedia stream
JP4399407B2 (ja) * 2005-09-06 2010-01-13 国立大学法人 千葉大学 乱数生成システム、乱数生成方法及び乱数生成プログラム
JP4640824B2 (ja) * 2006-01-30 2011-03-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環境の測定方法、受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813296B2 (en) * 2006-12-27 2010-10-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dapt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ime in packet based cellular systems
US7987285B2 (en) 2007-07-10 2011-07-26 Bytemobile, Inc. Adaptive bitrate management for streaming media over packet networks
US7991904B2 (en) * 2007-07-10 2011-08-02 Bytemobile, Inc. Adaptive bitrate management for streaming media over packet networks
WO2009039891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90144438A1 (en) * 2007-11-30 2009-06-04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Standards enabled media streaming
GB0802294D0 (en) * 2008-02-07 2008-03-12 British Telecomm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4994283B2 (ja) * 2008-03-31 2012-08-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ホー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およびホー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の通信品質制御方法
US8452228B2 (en) * 2008-09-24 2013-05-28 App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ssociating a contact identifier with a broadcast source
US8775665B2 (en) * 2009-02-09 2014-07-08 Citrix Systems,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ownload rate of real-time streaming as needed by media player
JP5523130B2 (ja) 2010-02-08 2014-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T2550607T (pt) * 2010-03-23 2020-05-15 Reversinglabs Corp Filtragem de conteúdo web com base em nuvem
US8700221B2 (en) * 2010-12-30 2014-04-15 Fluid Handling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mp control using varying equivalent system characteristic curve, AKA an adaptive control curve
WO2012170920A1 (en) 2011-06-10 2012-12-13 Bytemobile, Inc. On-demand adaptive bitrate management for streaming media over packet networks
US9288251B2 (en) 2011-06-10 2016-03-15 Citrix Systems, Inc. Adaptive bitrate management on progressive download with indexed media files
KR101491604B1 (ko) * 2011-11-02 2015-02-13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다중 채널을 이용한 콘텐츠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RU2611071C2 (ru) 2011-12-16 2017-02-21 Флюид Хэндлинг ЭлЭлСи Способ динамического линей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насосом с переменной скоростью
EP3190749B1 (en) * 2014-09-29 2019-11-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ffic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US9825734B2 (en) * 2014-12-17 2017-11-21 Cisco Technology, Inc. VoIP system
US9762468B2 (en) * 2015-03-09 2017-09-12 Landis+Gyr Innovations, Inc.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packet transmission timing
US9965042B2 (en) * 2015-03-30 2018-05-08 X Development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esture based switch for machine control
US10454982B1 (en) * 2016-03-18 2019-10-22 Audio Fusion Systems, Inc. Monitor mixing system that distributes real-time multichannel audio over a wireless digital network
JP6824212B2 (ja) * 2018-03-12 2021-02-0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断監視終端装置及び断監視方法
CN109818950B (zh) * 2019-01-18 2022-04-22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控制规则优化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765215B2 (en) * 2021-08-24 2023-09-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Electronic device that supports individualized dynamic playback of a live video communication session
US11722544B2 (en) * 2021-08-24 2023-08-08 Motorola Mobility Llc Electronic device that mitigates audio/video communication degradation of an image stream of a remote participant in a video communication session
US11606406B1 (en) 2021-08-24 2023-03-14 Motorola Mobility Llc Electronic device that mitigates audio/video communication degradation of an image stream of a local participant in a video communication session
KR102471228B1 (ko) * 2022-04-04 2022-11-28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네트워크의 패킷 흐름에 대한 공격성 파라미터 동적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39335B2 (ja) * 1993-12-22 1997-08-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Atm網における輻輳制御方式
FI940196A (fi) * 1994-01-14 1995-07-1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kanavien allokoimiseksi radiojärjestelmässä, tilaaja-asema ja tukiasema
JPH09284746A (ja) * 1996-04-19 1997-10-31 Sony Corp 双方向情報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双方向情報伝送方法
US5918020A (en) * 1997-02-28 1999-06-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ing information transfer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701372B2 (en) * 1997-08-22 2004-03-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at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6487689B1 (en) * 1999-07-08 2002-11-2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eceiver initiated recovery algorithm (RIRA) for the 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 (L2TP)
JP4101993B2 (ja) * 1999-12-03 2008-06-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有線無線混在網データ配信装置及び有線無線混在網データ配信方法
JP2001320440A (ja) * 2000-05-02 2001-11-16 Sony Corp 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EP1235392A1 (en) * 2000-09-22 2002-08-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ata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stem, and program
JP4663100B2 (ja) * 2000-11-20 2011-03-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サーバー、クライアント、通信開始方法及び通信開始プログラム
KR100408525B1 (ko) * 2001-10-31 2003-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에 적응적인 실시간 멀티미디어 스트리밍 시스템및 방법
JP2003250172A (ja) * 2002-02-25 2003-09-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通信端末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0522A (zh) * 2005-10-20 2012-06-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广播接收装置的下载速度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2377673A (zh) * 2011-11-04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发送设备
WO2013063964A1 (zh) * 2011-11-04 2013-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发送设备
CN102377673B (zh) * 2011-11-04 2014-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发送设备
CN102571457A (zh) * 2012-02-28 2012-07-11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旁路设备切换的方法、旁路设备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571457B (zh) * 2012-02-28 2015-09-30 华为数字技术(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旁路设备切换的方法、旁路设备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072014A (zh) * 2015-08-28 2015-11-1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车载设备、监控服务器
CN108885664A (zh) * 2017-03-13 2018-11-23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以及程序
CN108885664B (zh) * 2017-03-13 2023-06-2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60374A1 (en) 2005-08-03
US20050105471A1 (en) 2005-05-19
WO2004098134A1 (ja) 2004-11-11
EP1560374A4 (en) 2005-10-26
AU2003264433A1 (en) 2004-11-23
JP2004112113A (ja) 2004-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43851A (zh) 实时通信中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US11218529B2 (en) Session control for media stream transmission
CN1314247C (zh) 带宽适应
US9729726B2 (en) Seamless codec switching
CN1745551A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终端装置、服务器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870514A (zh) 会话服务质量分析的实现方法
TW201112768A (en) Managing video adaptation algorithms
CN1543164A (zh) 多媒体流环境中基于服务器的速率控制
CN101030832A (zh) 实现实时传输协议报文冗余机制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375966A (zh) 用实时包传输状态和传输路径阻塞状态的通信质量控制
CN101035365A (zh) 多种无线网络融合环境中的多媒体会话服务质量管理方法
CN1685674A (zh) 用于在网络中通知和许可QoS配置文件参数的方法、系统以及通信设备
CN1596528A (zh) 比特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951083A (zh) 流传输服务中的改进的质量反馈
CN1780354A (zh) 网络通信设备
US20160165058A1 (en) Codec selection based on offer
US10506004B2 (en) Advanced comfort noise techniques
CN101056418A (zh) 一种带宽控制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914876A (zh) 定时体验质量的度量
CN101909060A (zh) 一种适用于移动视频实时流媒体传输的Qos控制方法
EP3759847B1 (en) Decoding of a media stream at a packet receiver
CN1833391A (zh) 降低在流式会话期间传输信道差错所造成的影响
US10469630B2 (en) Embedded RTCP packets
CN1700694A (zh) 获取会话初始协议网络节点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US1120632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congestion control negoti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50720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