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9521A - 蒸发器和制冷循环回路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和制冷循环回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9521A
CN1639521A CNA038045389A CN03804538A CN1639521A CN 1639521 A CN1639521 A CN 1639521A CN A038045389 A CNA038045389 A CN A038045389A CN 03804538 A CN03804538 A CN 03804538A CN 1639521 A CN1639521 A CN 1639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outlet
plate
recessed portion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45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0530C (zh
Inventor
花房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ona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533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5463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533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5464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CN1639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9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05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053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 F28D1/030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1/032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1/03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integrated connecting members
    • F28D1/034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integrated connecting members with U-flow or serpentine-flow inside the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2Evaporators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 F28D1/030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1/032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1/03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lateral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integrated connect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4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eader boxes with flow l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4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eader boxes with flow lines
    • F28F9/0251Massive connectors, e.g. blocks; Plate-like connectors
    • F28F9/0253Massive connectors, e.g. blocks; Plate-like connectors with multiple channels, e.g. with combined inflow and outflow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vehicles
    • F28D2021/0085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80/00Mounting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of heat exchanger parts
    • F28F2280/06Adapter frames, e.g. for mounting heat exchanger cores on other structure and for allowing fluidic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蒸发器1,其包括蒸发器芯部2和连接件3,蒸发器芯部具有位于其一个侧部的制冷剂入口2A和制冷剂出口2B,连接件与芯部2的所述侧部相连,并在其内部具有一个制冷剂入口通道3A和一个制冷剂出口通道3B。连接件3包括第一板31和第二板32。第二板32具有一个入口通道凹入部分32A和一个出口通道凹入部分32B,其每一个在其底壁上分别设有入口管连接开口321和出口管连接开口322。第一板31的外表面上设有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310A,该凸起部向入口管连接开口321伸出。流入入口通道3A的制冷剂沿凸起部3A的表面流动,从而可平稳地改变其流向,并很少可能形成紊流。因此,蒸发器1可避免由制冷剂流动而产生噪声。

Description

蒸发器和制冷循环回路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是根据35U.S.C.§111(a)的规定而申请的,根据35U.S.C.§119(e)(1)的规定,其要求了美国临时申请No.60/363244和No.60/363369的优先权,这两个临时申请是根据35U.S.C.§111(b)于2002年3月12日申请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机动车空调器的蒸发器和包括这种蒸发器的机动车空调器以及类似的制冷循环回路。
背景技术
例如,在制冷循环回路例如机动车空调器中,制冷剂流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振鸣声和啸声主要是在冷凝器或膨胀阀处产生的。但是,根据制冷剂流动的状态,这种噪声也可能出现在蒸发器处。特别是在机动车空调器中,位于相对靠近机动车客舱位置处的蒸发器所发出的噪声令乘员感到不舒服。
作为一种用于解决噪声问题的装置,人们所提出的一种装置是制冷剂分配器,该制冷剂分配器设置在蒸发器的上游位置并具有安装在其中的吸声材料(参见JP-A No.10-185363);或设置在蒸发器上游的消声器(参见JP-A No.11-325655)。
这些装置利用吸声材料或消声器以及制冷循环回路中常用的部件,并因此而相应地增加了成本或需要额外的安装空间。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改进蒸发器本身的结构而不采用额外的装置例如消声器来避免由于制冷剂在机动车空调器等制冷循环回路中流动而在蒸发器中产生噪声。
另一种例如用于机动车空调器的已知装置是这样一种蒸发器,其具有多通道内管,内管通过制冷剂入口插入到蒸发器芯部中而提供了至少两个通道,并因此而改善了空气冷却效果(参见US5431217)。
这种蒸发器包括具有蒸发器芯部和连接件的那些装置,其中,蒸发器芯部具有位于其一个侧部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连接件与蒸发器芯部的侧部相连,并在其内部具有一个使制冷剂入口与制冷剂入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一个使制冷剂出口与制冷剂出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出口通道(参见JP-A No.2000-283603)。
当用于上述蒸发器的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通道经制冷剂入口流入到内管中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大致以一直角改变。如果入口通道的直径比内管的内径大很多,制冷剂的流动就会增大压力损失,就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空气冷却效果。
顺便地说,内管是通过制冷剂入口插入到上述蒸发器的芯部中,而在有些蒸发器中,内管是通过制冷剂的出口插入到蒸发器芯部中。在此情况下,流出内管并流入到制冷剂出口通道中的制冷剂,其流动方向大致以一直角改变。如果出口通道的直径比内管的内径大很多,制冷剂压力损失增大也同样会损害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循环回路,例如机动车空调器,其中,多通道内管插入到蒸发器的蒸发器芯部中,其可减小在制冷剂进入内管的部分或制冷剂从内管排出的部分处所涉及的压力损失,以确保良好的空气冷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一蒸发器,其包括蒸发器芯部和连接件,蒸发器芯部具有位于其一个侧部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连接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并在其内部具有一个使制冷剂入口与制冷剂入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一个使制冷剂出口与制冷剂出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出口通道。连接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具有一个入口连通孔和一个出口连通孔,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从而使连通孔与相应的制冷剂入口和出口连通,第二板具有一个入口通道凹入部分和一个出口通道凹入部分,并与第一板的外表面相连,从而使每个凹入部分在其一端分别与入口连通孔和出口连通孔相对。入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入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出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出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制冷剂入口管和制冷剂出口管可通过与第二板外表面相连的管接头部件与相应的连接开口相连。第一板的外表面上设有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部,该凸起部部向第二板的入口管连接开口伸出。
制冷剂承受由膨胀阀产生的一个减小的压力,并处于气液两相的状态,其通过制冷剂入口管和管接头部件并再通过入口管连接开口流入到蒸发器连接件的制冷剂入口通道中。流入的制冷剂射到第一板与入口管连接开口相对的外表面上,从而使制冷剂的流向大致以直角改变并向下流入入口通道中。然后,制冷剂经制冷剂入口流入到蒸发器芯部中。如果第一板与入口管连接开口相对的外表面是平的,制冷剂流动方向的改变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并使流动变成紊流,从而使空调或类似的制冷循环回路操作产生噪声。当第一板的外表面上设有向第二板的入口管连接开口伸出的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部时,流入到入口通道中的制冷剂沿凸起部部的表面流动,从而使制冷剂平稳地改变了流向,并减小了形成紊流的可能性。因此,本发明第一蒸发器工作时不会因制冷剂流入而产生噪声。
对于本发明的第一蒸发器,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部的中心优选地与入口管连接开口的中心重合。
如果凸起部部按上述方式进行布置,由于存在凸起部部,而使制冷剂入口部分得到改善的效果,从而使制冷剂平稳流动,并可靠地避免了噪声的发生。
对于本发明的第一蒸发器,代替设置在制冷剂入口部分处的凸起部部,或者除了设置在制冷剂入口部分处的凸起部部以外,第一板在其外表面上设有向出口管连接开口伸出的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部。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流动所产生的噪声通常如上所述易出现在制冷剂入口部分处。但是,根据制冷剂流动的状态,制冷剂在制冷剂出口部分处的流动会形成紊流而产生噪声。当如上所述在第一板的外表面上设置向出口管连接开口伸出的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部时,沿出口通道向下流的制冷剂沿该凸起部部的表面流动,从而平稳地改变了流向,并且不容易形成紊流。从而减小了由于制冷剂流出而产生的噪声。
对于上述蒸发器,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部的中心优选地也与出口管连接开口的中心重合。
如果凸起部部按上述方式进行布置,由于存在凸起部部,而使制冷剂出口部分得到改善的效果,从而使制冷剂平稳流动,并可靠地避免了噪声的发生。
对于本发明的第一蒸发器,在流入入口通道或流出出口通道的制冷剂可避免发生流动不平稳或紊流的情况下,对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部的形状并没有特殊的限制。例如,凸起部部大致为锥形、截锥形或半球形。
如果凸起部部大致为锥形、截锥形或半球形,制冷剂通过沿凸起部部的表面流动而平稳地改变其流向,并且发生紊流的可能性很小。
对于本发明的第一蒸发器,在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设置在蒸发器芯部的(同)一侧部的情况下,对蒸发器芯部的结构并没有特殊的限制。更具体地说,蒸发器芯部包括上、下两个水平集流管和多个竖直的热交换管,竖直热交换管横向间隔布置,且每一个都具有分别与上和下集流管连通的对置的端部,制冷剂入口设置在上和下集流管其中之一的一个端部上,制冷剂出口设置在另一个集流管的一个端部上。
上述蒸发器芯部可以是层叠式的,其包括多个芯板以及管凹入部分,每个芯板具有上和下集流管凹入部分,管凹入部分具有与相应的集流管凹入部分形成一体的对置的端部,且管凹入部分比集流管凹入部分浅,并通过将这些芯板中的每一对相互连接在一起并使每一对相应的凹入部分彼此相对,从而形成蒸发器芯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一制冷循环回路。
通过设置在蒸发器本身上的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部来避免制冷剂流动时在这种制冷循环回路的蒸发器中产生噪声。由于不需要象传统的那样在蒸发器的上游位置安装特殊的装置,因此,在不需要额外的费用或额外的安装空间的情况下,就可实现无噪声工作。本发明特别适合用于机动车空调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二蒸发器,其包括蒸发器芯部和连接件,蒸发器芯部具有位于其一个侧部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连接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并在其内部具有一个使制冷剂入口与制冷剂入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一个使制冷剂出口与制冷剂出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出口通道。连接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具有一个入口连通孔和一个出口连通孔,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从而使连通孔与相应的制冷剂入口和出口连通,第二板具有一个入口通道凹入部分和一个出口通道凹入部分,并与第一板的外表面相连,从而使每个凹入部分在其一端分别与入口连通孔和出口连通孔相对。多通道内管通过入口连通孔和制冷剂入口插入到蒸发器芯部中,并在其根端设有一个凸缘,该凸缘与第一板的用于限定入口连通孔的内周边缘相连。入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入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出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出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制冷剂入口管和制冷剂出口管可通过与第二板外表面相连的管接头部件与相应的连接开口相连。制冷剂入口通道在入口管连接开口附近被分成至少两个平行的入口分支通道,入口分支通道在入口连通孔附近汇合在一起。
制冷剂承受由膨胀阀产生的一个减小的压力,并处于气液两相的状态,其通过制冷剂入口管和管接头部件并再通过入口管连接开口流入到蒸发器连接件的制冷剂入口通道中。分流流入的制冷剂通过至少两个入口分支通道沿相同的方向流动,分流的制冷剂部分在入口连通孔附近再汇合在一起,然后,汇合的制冷剂流入到内管中。流入内管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小于制冷剂入口通道不分支时的情况,从而制冷剂可平稳地流入内管中。因此,所述的第二蒸发器可使制冷剂有效地流入蒸发器芯部,从而改善了空气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蒸发器还具有以下的优点。当制冷剂入口通道被分成至少两个分支通道时,要设置在第二板上用于形成这些分支通道的凹入部分的宽度可做得小一些,从而使要连接到第一板上的平的部分增大了面积。因此,即使第二板采用厚度较小的材料,也可获得足够的抗压强度来承受制冷剂的流动,因而相应地降低了成本。
对于本发明的第二蒸发器,最好,制冷剂出口通道在出口连通孔附近也被分成至少两个平行的出口分支通道,在出口管连接开口附近,出口分支通道汇合在一起。
如果制冷剂出口通道也被分成至少两个分支通道,要设置在第二板上用于形成这些分支通道的凹入部分的宽度可做得小一些,从而使要连接到第一板上的平的部分增大了面积。这样,第二板的厚度可做得更小一些。
在本发明的第二蒸发器中,第一板在其外表面上分别与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相对应的部分处设有入口凹入部分和出口凹入部分,且入口连通孔设置在入口凹入部分的底壁上。设置这两个凹入部分可形成一个用于待冷却的空气的间隙,以使其从蒸发器芯部和连接件之间穿过。在此情况下,内管的一部分凸缘最好与第二板的平的部分相对,凸缘的其余部分与第二板入口通道凹入部分的一端的底壁相对。
内管凸缘与第一板用于限定入口连通孔的内周边部分相连。特别是当蒸发器用于机动车空调器中时,内管凸缘不可避免地会从用于限定孔的周边部分滑出。在发生这种情况时,从第一板滑出的内管将向外移动,使整个凸缘与第二板入口通道凹入部分的一端的底壁相接触。这就妨碍了制冷剂流入到内管中,或者使制冷剂间断地流入管中,从而影响了蒸发器的效果,并使机动车空调器或类似的制冷循环回路本身不再有效地进行工作。因此,如上所述使凸缘的一部分设置成与第二板的平的部分相对,那么,即使在内管不可避免地从第一板滑出并向外移动的情况下,凸缘部分地与第二板的平的部分接触,在凸缘的其余部分与第二板入口通道凹入部分的一端的底壁之间将形成足以供制冷剂通过而流入到内管中的间隙。因此,即使发生上述情况时,也基本上不会影响蒸发器的效果,并且可连续地使用机动车空调器或类似的制冷剂循环。
在上述情况下,例如,第二板与内管凸缘的所述部分相对的平的部分是设置在入口通道凹入部分宽度中间位置上的用于将制冷剂入口通道分成至少两个分支通道的一个带状的平的部分的一端。如果第二板入口通道凹入部分周围的平的部分具有足够的宽度,内管凸缘可部分地与该平的部分相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第三蒸发器,其包括蒸发器芯部和连接件,蒸发器芯部具有位于其一个侧部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连接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并在其内部具有一个使制冷剂入口与制冷剂入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一个使制冷剂出口与制冷剂出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出口通道。连接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具有一个入口连通孔和一个出口连通孔,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从而使连通孔与相应的制冷剂入口和出口连通,第二板具有一个入口通道凹入部分和一个出口通道凹入部分,并与第一板的外表面相连,从而使每个凹入部分在其一端分别与入口连通孔和出口连通孔相对。多通道内管通过出口连通孔和制冷剂出口插入到蒸发器芯部中,并在其根端设有一个凸缘,该凸缘与第一板的用于限定出口连通孔的内周边缘相连。入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入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出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出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制冷剂入口管和制冷剂出口管可通过与第二板外表面相连的管接头部件与相应的连接开口相连。制冷剂出口通道在出口连通孔附近被分成至少两个平行的出口分支通道,该出口分支通道在出口管连接开口附近汇合在一起。
流经蒸发器芯部的制冷剂流经内管,再流出制冷剂出口并流入到连接件的制冷剂出口通道中。然后,制冷剂沿相同的方向分流通过两个或更多个出口分支通道,分流的制冷剂部分再在出口管连接开口附近汇合在一起,然后,汇合的制冷剂流从该开口排出并通过管接头部件进入到制冷剂出口管中。流出内管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小于制冷剂出口通道不进行分支时的情况,且制冷剂可平稳地流出内管。因此,第三蒸发器可使制冷剂有效地流出蒸发器芯部,从而改善了空气冷却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三蒸发器的情况下,制冷剂出口通道被分成至少两个分支通道,因此,即使第二板由厚度较小的材料制成,也可获得足够的抗压强度来承受制冷剂的流动,因而降低了成本。
在本发明的第三蒸发器中,优选地,制冷剂入口通道在入口管连接开口附近也被分成至少两个平行的入口分支通道,该入口分支通道在入口连通孔附近汇合在一起。
如果制冷剂入口通道被分成至少两个分支通道,第二板的厚度可做得更小一些。
在第一板在其外表面上分别与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相对应的部分处设有入口凹入部分和出口凹入部分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第三蒸发器中,出口连通孔设置在出口凹入部分的底壁上,最好,内管的一部分凸缘与第二板的平的部分相对,凸缘的其余部分与第二板出口通道凹入部分的一端的底壁相对。
如果凸缘部分地与第二板的平的部分相对,这种结构具有以下的优点。即使内管不可避免地从第一板滑出并向外移动,凸缘部分地与第二板的平的部分接触,在凸缘的其余部分与第二板入口通道凹入部分的一端的底壁之间将形成足以供制冷剂通过而流入到内管中的间隙。因此,即使发生上述情况时,也基本上不会影响蒸发器的效果,并且可连续地使用机动车空调器或类似的制冷剂循环。
在上述情况下,例如,第二板与内管凸缘的所述部分相对的平的部分是设置在出口通道凹入部分宽度中间位置上的用于将制冷剂出口通道分成至少两个分支通道的一个带状的平的部分的一端。如果第二板出口通道凹入部分周围的平的部分具有足够的宽度,内管凸缘可部分地与该平的部分相对。
在本发明的第二或第三蒸发器中,第一板优选地在其外表面上设有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部,该凸起部部向第二板的入口管连接开口和出口管连接开口中的至少一个伸出。
该凸起部部具有与第一蒸发器相同的优点。向入口管连接开口伸出的流动平稳凸起部用于更平稳地将制冷剂分成要流过分支通道的部分。向出口管连接开口伸出的流动平稳凸起部用于更平稳地使从出口分支通道流出的分流制冷剂部分汇合在一起。
对于本发明的第二或第三蒸发器,在将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设置在蒸发器芯部的(同)一侧部的情况下,对蒸发器芯部的结构并没有特殊的限制。更具体地说,蒸发器芯部包括上、下两个水平集流管和多个竖直的热交换管,竖直的热交换管横向间隔布置,其每一个都具有分别与上和下集流管连通的对置的端部,制冷剂入口设置在上和下集流管其中之一的一个端部上,制冷剂出口设置在另一个集流管的一个端部上。
上述蒸发器芯部可以是层叠式的,其包括多个芯板以及管凹入部分,每个芯板具有上和下集流管凹入部分,管凹入部分具有与相应的集流管凹入部分形成一体的对置的端部,且管凹入部分比集流管凹入部分浅,并通过将这些芯板中的每一对相互连接在一起并使每一对相应的凹入部分彼此相对,从而形成蒸发器芯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第二或第三蒸发器的第二制冷循环回路。
由于减小了在制冷剂流入安装于蒸发器内的多通道内管时或制冷剂从内管排出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因此,该制冷循环回路可获得良好的空气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蒸发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该蒸发器的底部视图;
图3是该蒸发器芯部中的热交换管的水平截面图;
图4示出了连接件、管接头部件和多通道内管,(a)是侧视图,(b)是竖直截面图;
图5是连接件、管接头部件和多通道内管未组装时的透视图;
图6示出了包括下集流管的一部分蒸发器芯部,(a)是水平截面图,(b)是竖直截面图;
图7是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流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7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图1中的上、下、左和右侧分别被称为“上”、“下”、“左”和“右”,图2的上侧被称为“前”,图2的下侧被称为“后”。
本发明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机动车空调器的层叠式蒸发器。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蒸发器1包括蒸发器芯部2和连接到芯部2右侧的连接件3。管接头部件4连接到连接件3的右侧部上。该实施例的蒸发器1由铝(包括铝合金)制成,通常采用钎焊的方式来连接蒸发器的部件,下面将进行描述。
蒸发器芯部2包括上和下两个水平集流管21、22以及多个竖直热交换管23,热交换管横向间隔布置,且每个热交换管具有分别与上和下集流管21、22连通的对置的端部。制冷剂入口2A设置在下集流管22的右端,制冷剂出口2B设置在上集流管21的右端(参见图7)。
蒸发器芯部2包括多个芯板20以及一个管凹入部分203,每个芯板具有上和下集流管凹入部分201、202,管凹入部分203在其对置的两端与凹入部分201、202形成一体,管凹入部分203比这些凹入部分201、202浅,并通过将这些芯板20中的每一对相互连接在一起而形成蒸发器芯部,且每一对相应的凹入部分201、202或203相互对应。如图2所示,多通道内管5通过制冷剂入口2A插入到下集流管22中。
如图1和2所示,侧板6设置在蒸发器芯部2的左端。侧板6在其上端和下端具有与集流管凹入部分201、202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凹入部分61、62。这些凹入部分61、62的底壁连接到位于左端的芯板20的上和下集流管凹入部分201、202的相应底壁上。
如图1所示,外翅片7固定在位于每对相邻的热交换管23之间、左端的热交换管23与侧板6之间以及右端的热交换管23与连接件3之间的每一个间隙中。例如,外翅片7为图1所示的波纹翅片。如图2所示,待冷却的空气A从后朝前流过这些间隙。
图3示出了蒸发器芯部2的热交换管23。芯板20的管凹入部分203由形成于凹入部分203宽度中部的隔棱/脊204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因此,热交换管23的内部也被分隔成前后两个部分。制冷剂沿相同的方向平行地流过管23内部的前后部分,且两个制冷剂部分将在上或下集流管21或22处汇聚在一起。内翅片8封闭在管23的每个前、后部分中。例如,内翅片8包括如图3所示的波纹翅片。当然,热交换管并不总是被分成图3所示的前后部分。
图4和5示出了连接件3、管接头部件4和内管5。连接件3在其内部具有用于保持制冷剂入口2A与制冷剂入口管(未示出)相连通的制冷剂入口通道3A和用于保持制冷剂出口2B与制冷剂出口管(未示出)相连通的制冷剂出口通道3B。连接件3包括第一板31和第二板32。
第一板31具有一个位于其下端部分的入口连通孔31A和一个位于其上端部分的出口连通孔31B。板31连接到蒸发器芯部2的右侧,以使得这些孔31A、31B分别与制冷剂入口2A和制冷剂出口2B连通。第一板31与入口2A相对应的部分,也就是下端部分设有入口凹陷部分311。第一板31与出口2B相对应的部分,也就是上端部分设有出口凹陷部分312。这些凹陷部分311、312的形状和大小与芯板20的上和下集流管凹入部分201、202相同。这些凹陷部分311、312的底壁与位于右端的芯板20的上和下集流管凹入部分201、202的底壁相连。入口连通孔31A形成于入口凹陷部分311的底壁中央,其为圆形,且其直径大致与内管5的外径相等。出口连通孔31B形成于出口凹陷部分312的底壁上,其基本上与该底壁的形状类似,并向前或向后伸长。竖直延伸的切口313在第一板31高度方向的中部形成于该第一板31的每个前、后边缘上。
第二板32具有一个位于其下部的用于形成制冷剂入口通道的通道凹入部分32A和一个位于其上部的用于形成制冷剂出口通道的通道凹入部分32B。第二板32与第一板31的外表面相连,从而使通道凹入部分32A的下端与入口连通孔31A相对,而通道凹入部分32B的上端与出口连通孔31B相对。入口通道凹入部分32A的上端具有一个底壁,该底壁上设有用于连接制冷剂入口管的开口321。出口通道凹入部分32B的下端具有一个底壁,该底壁上设有用于连接制冷剂出口管的开口322。这些连接开口321、322为圆形的。这些开口321、322的周边向外伸出。第二板32的每个前和后边缘在其高度的中部具有一个向内弯曲的部分323。当第一和第二板31、32相互配合在一起时,弯曲部分323配合在切口313中(参见图1)。
第一板31在其外表面上设有分别向入口管连接开口321和出口管连接开口322伸出的上、下两个凸起部310A、310B,以便使制冷剂平稳地流动。
下凸起部310A的中心与入口管连接开口321的中心重合。上凸起部310B的中心与出口管连接开口322的中心重合。
如图4所示,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310A、310B每个都基本上为截锥锥体形状。另外,这些凸起部可以大致为锥形或半球形。
连接件3内的制冷剂入口通道3A在入口管连接开口321附近被分成两个平行的入口分支通道30A,且分支通道30A在入口连通孔31A附近汇聚在一起。而且,制冷剂出口通道3B在出口连通孔31B附近也被分成两个平行的出口分支通道30B,且分支通道30B在出口管连接开口322附近汇聚在一起。当制冷剂入口通道3A和出口通道3B中的每一个都按照上述被分成两个分支通道30A或30B时,设置在第二板32上用于形成这些通道的凹入部分32A、32B的宽度可较小,而第二板32待连接到第一板31上的平/平坦的部分324具有一个增大的面积。即使是第二板32采用了厚度较小的材料,这也可提供足够的抗压强度来抵抗制冷剂的流动。
管接头部件4为块状,其具有沿横向穿过其厚度延伸的上下两个孔41、42。接头部件4连接在第二板32的外表面上,下孔41的内端与入口管连接开口321相重合,上孔42的内端与出口管连接开口322相重合。下孔41的外端设有一个用于将制冷剂入口管插入到其中以便进行连接的向外伸出的插口4A。上孔42的外端设有一个用于将制冷剂出口管插入到其中以便进行连接的向外伸出的插口4B。每个插口4A、4B的根端/基部端周围装有一个O形环9。
多通道内管5在其根端设有与其形成一体的环形凸缘51。内管5的凸缘51与第一板31用于限定入口连通孔31A的内周边缘相连。凸缘51与孔的限定周边相连,并通常通过翻边然后进行钎焊的方式来固定这些接头部分。
如图4所示,内管5的一部分凸缘51与第二板32的平的部分324相对,更具体地说是与形成于入口通道凹入部分32A的宽度中部处用于将制冷剂入口通道3A分成两个分支通道的带状的平的部分324的下端相对,而凸缘51的其余部分与第二板32的入口通道凹入部分32A的下端相对。虽然凸缘51如上所述通过钎焊牢固地连接到第一板31用于限定入口连通孔31A的内周边缘上,但内管5的凸缘51不可避免地会从孔的限定边缘滑出。在发生这种情况时,从第一板31滑出的内管5向右移动,因此,凸缘51本身整个与第二板32的入口通道凹入部分32A下端的底壁相接触。这妨碍了制冷剂流入到内管5中,或者使制冷剂间断地流入到管中,从而影响了蒸发器1的效果,并因此而使机动车空调器本身不再有效地进行工作。另外,如图4所示,凸缘51与第二板32的平的部分324部分地相对。如果内管5不可避免地从第一板31滑出并向右移动,凸缘51就会与第二板32的平的部分324部分接触。但是,在凸缘51的其余部分与第二板32的入口通道凹入部分32A下端的底壁之间会产生足以使制冷剂通过并流入到内管5中的间隙。因此,即使在发生上述情况时,蒸发器1的效果也基本上不会受到损害,且机动车空调器也可继续使用。
图6示出了包含下集流管22的一部分蒸发器芯部2。内管5穿过入口连通孔31A和制冷剂入口2A插入到蒸发器芯部2的下集流管22中。如图2所示,内管5的前端(左端)设置在距离下集流管22右端大约2/3倍下集流管22的长度的位置处。
如图6所示,芯板20的下集流管凹入部分202的每个底壁都设有一个孔202A。孔202A具有向前或向后伸长的形状,且基本上与凹入部分202底壁的形状类似。因此,在孔202A中的内管5的周围形成允许制冷剂流过的间隙(参见图6(a))。但是,位于内管5前端附近的两个芯板20中的每一个的凹入部分202底壁上的孔202X较小并呈圆形,其直径大致等于内管5的外径,因此,在孔202X中的内管5的周围没有间隙。换句话说,带有孔202X的下集流管凹入部分202的底壁形成一个用于将下集流管22的内部分隔成左和右部分的隔壁221(参见图6和7)。
图中虽然未示出,但芯板20的上集流管凹入部分201的每个底壁也都设有与下集流管凹入部分202上的孔202A相同的孔。但是,在位于距离芯部2右端为蒸发器芯部2整个长度的大约1/3位置处的芯板20的上集流管凹入部分201的底壁上没有孔。该底壁形成一个用于将上集流管21分隔成左和右两个部分的隔壁211(参见图7)。如此而设置在蒸发器芯部2内的两个隔壁211、221和内管5在芯部2中形成多个通道。更具体地说,设置在蒸发器芯部2左部的热交换管23形成第一通道P1,该热交换管具有与下集流管22的左部22L连通的下端和与上集流管21的左部21L连通的上端。设置在蒸发器芯部2中部的热交换管23形成第二通道P2,该热交换管具有与上集流管21的左部21L连通的上端和与下集流管22的右部22R连通的下端。设置在蒸发器芯部2右部的热交换管23形成第三通道P3,该热交换管具有与下集流管22的右部22R连通的下端和与上集流管21的右部21R连通的上端。
如图6所示,内管5左端和隔壁221之间的距离X大于位于内管51根端的凸缘51和第二板32的平的部分324之间的距离Y。当内管5如上所述从第一板31滑出并向右移动时,管5的左端当然也向右移动。如果内管5左端和隔壁221之间的距离X小于凸缘51和平的部分324之间的距离Y,在管5中流向其左端的制冷剂将进入下集流管22位于其隔壁221右侧的部分22R中,而不是在蒸发器芯部2中沿预定的制冷剂回路流动。而这可能会造成不能获得足够的空气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内管5左端和隔壁221之间的距离X如图6所示大于凸缘51和平的部分324之间的距离Y,即使在管5因滑出而向右移动的情况下,流经内管5的制冷剂也会流入下集流管22位于隔壁221左侧的部分22L中。因此,制冷剂可正常地流经蒸发器芯部3,从而产生所需的制冷效果。
图7示出了制冷剂在蒸发器1内的流动情况。图中虽然未示出,但机动车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回路除了所述的蒸发器1以外,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
制冷剂承受由膨胀阀产生的一个减小的压力,并处于气液两相的状态,其首先通过制冷剂入口管和管接头部件4的下孔41而流入到入口管连接开口321中,然后流入到连接件3的制冷剂入口通道3A中。
流入的制冷剂射到第一板31与入口管连接开口321相对的外表面上,从而使其流向大致以一直角改变并流经入口通道3A,然后从制冷剂入口2A流入到蒸发器芯部2中。此时,流入到入口通道3A中的制冷剂沿形成于第一板31外表面上并与入口管连接开口321相对的下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310A的表面流动。这就平稳地改变了流动的方向,并减小了形成紊流的可能性。因此,凸起部310A减小了由制冷剂流入而引起的噪声。
然后,制冷剂向下分流到两个入口分支通道30A中,分流的制冷剂部分在入口连通孔31A附近再汇聚在一起,然后,汇合的制冷剂经内管5的根端而流入到内管5中。在入口管连接开口321附近,上述制冷剂入口通道3A被分成两个分支通道30A,这两个分支通道在入口连通孔31A附近汇合,因此,流入到内管5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小于制冷剂入口通道没有分支时的情况。因此,制冷剂就平稳地流入到内管5中。因此,制冷剂有效地流入到蒸发器芯部2中,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流经内管5的制冷剂流入到蒸发器芯部2中的下集流管22的左部22L。从该部分,制冷剂向上流入到构成第一通道P1的热交换管23中,并到达上集流管21的左部21L。然后,制冷剂向下流入到构成第二通道P2的热交换管23中,并到达下集流管22的右部22R。制冷剂还向上流入到构成第三通道P3的热交换管23中,并到达上集流管21的右部21R。
制冷剂流经上集流管21的右部21R,并通过制冷剂出口2B流入到连接件3的制冷剂出口通道3B中。流入的制冷剂然后向下分流到两个出口分支通道30B中,分流的制冷剂部分在出口管连接开口322附近再汇合在一起,然后,汇合的制冷剂流经开口322和管接头部件4的上孔42而流入到制冷剂出口管中。此时流出出口通道3B的制冷剂沿形成于第一板31外表面上并与出口管连接开口322相对的上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310B的表面流动。这就平稳地改变了流动方向,并还减小了形成紊流的可能性。因此,凸起部310B减小了由流出制冷剂而产生的噪声。
前述实施例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给出的,当然,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通过适当地修改实施例,也同样可实现本发明。

Claims (24)

1.一种蒸发器,它包括蒸发器芯部和连接件,所述蒸发器芯部具有位于其一个侧部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连接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并在其内部具有一个使制冷剂入口与制冷剂入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一个使制冷剂出口与制冷剂出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出口通道,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具有一个入口连通孔和一个出口连通孔,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从而使连通孔与相应的制冷剂入口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板具有一个入口通道凹入部分和一个出口通道凹入部分,并与第一板的外表面相连,从而使每个凹入部分在其一端分别与入口连通孔和出口连通孔相对,
所述入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入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所述出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出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制冷剂入口管和制冷剂出口管可通过与第二板外表面相连的管接头部件与相应的连接开口相连,
所述第一板的外表面上设有向第二板的入口管连接开口伸出的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具有与所述入口管连接开口的中心重合的中心。
3.一种蒸发器,它包括蒸发器芯部和连接件,所述蒸发器芯部具有位于其一个侧部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连接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并在其内部具有一个使制冷剂入口与制冷剂入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一个使制冷剂出口与制冷剂出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出口通道,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具有一个入口连通孔和一个出口连通孔,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从而使连通孔与相应的制冷剂入口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板具有一个入口通道凹入部分和一个出口通道凹入部分,并与第一板的外表面相连,从而使每个凹入部分在其一端分别与入口连通孔和出口连通孔相对,
所述入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入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所述出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出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制冷剂入口管和制冷剂出口管可通过与第二板外表面相连的管接头部件与相应的连接开口相连,
所述第一板的外表面上设有向第二板的出口管连接开口伸出的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具有与出口管连接开口的中心重合的中心。
5.一种蒸发器,它包括蒸发器芯部和连接件,所述蒸发器芯部具有位于其一个侧部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连接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并在其内部具有一个使制冷剂入口与制冷剂入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一个使制冷剂出口与制冷剂出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出口通道,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具有一个入口连通孔和一个出口连通孔,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从而使连通孔与相应的制冷剂入口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板具有一个入口通道凹入部分和一个出口通道凹入部分,并与第一板的外表面相连,从而使每个凹入部分在其一端分别与入口连通孔和出口连通孔相对,
所述入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入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出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出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制冷剂入口管和制冷剂出口管可通过与第二板外表面相连的管接头部件与相应的连接开口相连,
所述第一板的外表面上设有两个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这两个凸起部分别向第二板的入口管连接开口和出口管连接开口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这两个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的中心与入口管连接开口和出口管连接开口的各自的中心相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基本为锥形。
8.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基本为截锥形。
9.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基本为半球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芯部包括上、下两个水平集流管和多个竖直的热交换管,所述竖直的热交换管横向间隔布置,且每一个都具有分别与上和下集流管连通的对置的端部,制冷剂入口设置在上和下集流管其中之一的一个端部上,制冷剂出口设置在另一个集流管的一个端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芯部包括多个芯板以及管凹入部分,每个芯板具有上和下集流管凹入部分,所述管凹入部分具有与相应的集流管凹入部分形成一体的对置的端部,且管凹入部分比集流管凹入部分浅,并通过将这些芯板中的每一对相互连接在一起并使每一对相应的凹入部分彼此相对,从而形成蒸发器芯部。
12.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循环回路。
13.一种蒸发器,它包括蒸发器芯部和连接件,所述蒸发器芯部具有位于其一个侧部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连接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并在其内部具有一个使制冷剂入口与制冷剂入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一个使制冷剂出口与制冷剂出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出口通道,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具有一个入口连通孔和一个出口连通孔,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从而使连通孔与相应的制冷剂入口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板具有一个入口通道凹入部分和一个出口通道凹入部分,并与第一板的外表面相连,从而使每个凹入部分在其一端分别与入口连通孔和出口连通孔相对,
一多通道内管通过入口连通孔和制冷剂入口插入到蒸发器芯部中,并在其根端设有一个凸缘,该凸缘与第一板的用于限定入口连通孔的内周边缘相连,
所述入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入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所述出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出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制冷剂入口管和制冷剂出口管可通过与第二板外表面相连的管接头部件与相应的连接开口相连,
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在入口管连接开口附近被分成至少两个平行的入口分支通道,所述入口分支通道在入口连通孔附近汇合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在出口连通孔附近被分成至少两个平行的出口分支通道,所述出口分支通道在出口管连接开口附近汇合在一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在其外表面上分别与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相对应的部分处设有入口凹入部分和出口凹入部分,且入口连通孔设置在入口凹入部分的底壁上,内管的一部分凸缘与第二板的平的部分相对,凸缘的其余部分与第二板的入口通道凹入部分的一端的底壁相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与内管凸缘的所述部分相对的平的部分是设置在入口通道凹入部分宽度中间位置上的用于将制冷剂入口通道分成至少两个分支通道的一个带状的平的部分的一个端部部分。
17.一种蒸发器,它包括蒸发器芯部和连接件,所述蒸发器芯部具有位于其一个侧部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连接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并在其内部具有一个使制冷剂入口与制冷剂入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一个使制冷剂出口与制冷剂出口管保持连通的制冷剂出口通道,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具有一个入口连通孔和一个出口连通孔,并与蒸发器芯部的所述一个侧部相连,从而使连通孔与相应的制冷剂入口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板具有一个入口通道凹入部分和一个出口通道凹入部分,并与第一板的外表面相连,从而使每个凹入部分在其一端分别与入口连通孔和出口连通孔相对,
一多通道内管通过出口连通孔和制冷剂出口插入到蒸发器芯部中,并在其根端设有一个凸缘,该凸缘与第一板的用于限定出口连通孔的内周边缘相连,
所述入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入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所述出口通道凹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设有出口管连接开口的底壁,制冷剂入口管和制冷剂出口管可通过与第二板外表面相连的管接头部件与相应的连接开口相连,
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在出口连通孔附近被分成至少两个平行的出口分支通道,该出口分支通道在出口管连接开口附近汇合在一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在入口管连接开口附近被分成至少两个平行的入口分支通道,该入口分支通道在入口连通孔附近汇合在一起。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在其外表面上分别与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相对应的部分处设有入口凹入部分和出口凹入部分,且出口连通孔设置在出口凹入部分的底壁上,内管的一部分凸缘与第二板的平的部分相对,凸缘的其余部分与第二板出口通道凹入部分的一端的底壁相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与内管凸缘的所述部分相对的平的部分是设置在出口通道凹入部分宽度中间位置上的用于将制冷剂出口通道分成至少两个分支通道的一个带状的平的部分的一个端部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13-20之一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在其外表面上设有制冷剂流动平稳凸起部,该凸起部向第二板的入口管连接开口和出口管连接开口中的至少一个伸出。
22.根据权利要求13-21之一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芯部包括上、下两个水平集流管和多个竖直的热交换管,所述竖直的热交换管横向间隔布置,其每一个都具有分别与上和下集流管连通的对置的端部,制冷剂入口设置在上和下集流管其中之一的一个端部上,制冷剂出口设置在另一个集流管的一个端部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芯部包括多个芯板以及一个管凹入部分,每个芯板具有上和下集流管凹入部分,管凹入部分具有与相应的集流管凹入部分形成一体的对置的端部,且管凹入部分比集流管凹入部分浅,并通过将这些芯板中的每一对相互连接在一起并使每一对相应的凹入部分彼此相对,从而形成蒸发器芯部。
24.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3-23之一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循环回路。
CNB038045389A 2002-02-28 2003-02-28 蒸发器和制冷循环回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05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53393A JP2003254639A (ja) 2002-02-28 2002-02-28 蒸発器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
JP053382/2002 2002-02-28
JP2002053382A JP2003254640A (ja) 2002-02-28 2002-02-28 蒸発器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
JP053393/2002 2002-02-28
US36324402P 2002-03-12 2002-03-12
US36336902P 2002-03-12 2002-03-12
US60/363,369 2002-03-12
US60/363,244 2002-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9521A true CN1639521A (zh) 2005-07-13
CN1300530C CN1300530C (zh) 2007-02-14

Family

ID=27767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453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0530C (zh) 2002-02-28 2003-02-28 蒸发器和制冷循环回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19717B2 (zh)
EP (1) EP1483539A4 (zh)
CN (1) CN1300530C (zh)
AU (1) AU2003208623A1 (zh)
WO (1) WO200307302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9373A (zh) * 2008-12-02 2011-11-09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蒸发器
CN103245228A (zh) * 2013-05-21 2013-08-14 青岛宏宇环保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壳管式换热器及其在海水养殖中的使用方法
CN105466249A (zh) * 2015-03-03 2016-04-06 何六珠 一种模组式管板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CN109536212A (zh) * 2018-12-25 2019-03-29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高效三维换热结构的焦油冷却收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3407B2 (ja) * 2004-05-27 2010-06-30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積層型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51386B2 (ja) * 2006-05-17 2013-11-27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の配管コネクタ
JP5142109B2 (ja) * 2008-09-29 2013-02-1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エバポレータ
US7926854B2 (en) * 2008-10-10 2011-04-19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Pipe joint block for fluid transfer
US9644897B2 (en) * 2010-06-15 2017-05-09 Hanon Systems Heater core with dual plate pipe connector
FR2962800B1 (fr) * 2010-07-15 2017-11-24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entre un composant d'une boucle de climatisation et un echangeur de chaleur
FR2973106B1 (fr) * 2011-03-23 2013-03-29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Renfort de liaison entre plaques d'un echangeur de chaleur
CN104981677B (zh) * 2013-02-12 2018-01-02 达纳加拿大公司 具有自动对准配件的热交换器
US20140352921A1 (en) * 2013-05-30 2014-12-04 Suhong Chen Heat exchanger with an integrated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and side-flow tube assembly
US10113817B2 (en) * 2014-09-30 2018-10-30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Heater core
KR101683491B1 (ko) 2014-12-09 2016-12-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열교환기
DE102015210231A1 (de) * 2015-06-03 2016-12-0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Wärmetauscher für ein Kühlsystem, Kühlsystem sowie Baugruppe
FR3066237B1 (fr) * 2017-05-11 2020-03-27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entre un composant d’une boucle de climatisation et un echangeur de chaleur
DE102020203892A1 (de) 2019-03-29 2020-10-01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Tauschermodul mit einem adaptermodul zum direkten anbau an einer fahrzeugkomponente
US11353273B2 (en) * 2019-05-01 2022-06-07 Valeo North America, Inc. Heat exchanger module and a housing therefor
CN111780461A (zh) * 2020-07-14 2020-10-16 吴奇勋 一种冷水机组扰流蒸发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4482A (en) * 1978-08-21 1981-06-23 Nihon Radiator Co., Ltd. Laminated evaporator
DE3413931A1 (de) * 1984-04-13 1985-10-24 Süddeutsche Kühlerfabrik Julius Fr. Behr GmbH & Co. KG, 7000 Stuttgart Verdampfer, insbesondere fuer klimaanlagen in kraftfahrzeugen
JP2737987B2 (ja) * 1989-03-09 1998-04-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積層型蒸発器
JP3015972B2 (ja) * 1991-01-30 2000-03-06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 熱交換器
GB9307212D0 (en) * 1993-04-06 1993-05-26 Gen Motors Corp U-flow evaporators for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US5465783A (en) * 1994-03-04 1995-11-14 Fedco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mpany, Inc. Sacrificial erosion bridge for a heat exchanger
JPH07270089A (ja) * 1994-03-31 1995-10-20 Zexel Corp 熱交換器
JP2887442B2 (ja) * 1994-09-22 1999-04-26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3591102B2 (ja) * 1995-12-19 2004-11-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H09324961A (ja) * 1996-06-04 1997-12-16 Denso Corp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3812021B2 (ja) * 1996-12-03 2006-08-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積層型熱交換器
US6070428A (en) * 1997-05-30 2000-06-06 Showa Aluminum Corporation Stack type evaporator
JP4000635B2 (ja) * 1997-09-22 2007-10-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積層型蒸発器
DE69815616T2 (de) * 1997-09-24 2004-05-13 Showa Denko K.K. Verdampfer
FR2769974B1 (fr) * 1997-10-20 2000-01-07 Valeo Climatisation Evaporateur a capacite d'echange de chaleur amelioree
JP3959834B2 (ja) * 1998-03-30 2007-08-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4153106B2 (ja) * 1998-10-23 2008-09-17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4124905B2 (ja) * 1999-03-31 2008-07-23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US6101822A (en) * 1999-09-01 2000-08-15 Groves; Eugene Constant volume air conditioning/heat pump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pparatus
CA2323026A1 (en) * 2000-10-10 2002-04-10 Long Manufacturing Ltd. Heat exchangers with flow distributing orifice partition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9373A (zh) * 2008-12-02 2011-11-09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蒸发器
CN102239373B (zh) * 2008-12-02 2015-05-27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蒸发器
CN103245228A (zh) * 2013-05-21 2013-08-14 青岛宏宇环保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壳管式换热器及其在海水养殖中的使用方法
CN103245228B (zh) * 2013-05-21 2015-11-04 青岛宏宇环保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壳管式换热器及其在海水养殖中的使用方法
CN105466249A (zh) * 2015-03-03 2016-04-06 何六珠 一种模组式管板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CN105466249B (zh) * 2015-03-03 2017-05-17 何六珠 一种模组式管板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CN109536212A (zh) * 2018-12-25 2019-03-29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高效三维换热结构的焦油冷却收集装置
CN109536212B (zh) * 2018-12-25 2021-02-19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高效三维换热结构的焦油冷却收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0530C (zh) 2007-02-14
EP1483539A1 (en) 2004-12-08
EP1483539A4 (en) 2012-09-05
US7219717B2 (en) 2007-05-22
AU2003208623A1 (en) 2003-09-09
WO2003073022A1 (en) 2003-09-04
US20060118283A1 (en) 200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0530C (zh) 蒸发器和制冷循环回路
CN100343500C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837719A (zh) 蒸发器
CN100338425C (zh) 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及使用该管道的热交换器
CN1296672C (zh) 叠置型热交换器
CN1180212C (zh) 蒸发器
JP4122578B2 (ja) 熱交換器
CN101069060A (zh) 换热器
CN1526063A (zh) 分层型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用的分层型蒸发器和致冷系统
CN1798951A (zh) 热交换器板
CN101061365A (zh) 叠层式热交换器
CN1809722A (zh)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CN106476613A (zh) 车辆前部的进气结构
US20040134645A1 (en) Layered heat exchangers
CN1930441A (zh) 热交换器用集管箱和包括该集管箱的热交换器
CN1149380C (zh) 热交换器
US20190017276A1 (en) Ventilation roof
CN1934405A (zh) 热交换器
CN1107566A (zh) 一种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46556A (zh) 挡油装置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146008A (zh) 具有被分隔的封头箱的热交换器
CN2470870Y (zh) 具有双入风口的散热组件
CN1472479A (zh) 带散热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238132A1 (zh) 全地形车
WO2023082677A1 (zh) 发动机风冷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14

Termination date: 201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