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66A - 一种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66A
CN1107566A CN94113086.XA CN94113086A CN1107566A CN 1107566 A CN1107566 A CN 1107566A CN 94113086 A CN94113086 A CN 94113086A CN 1107566 A CN1107566 A CN 1107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section
container case
attaching parts
pip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130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den Corp filed Critical San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24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heat-exchange elements having several adjacent conduits forming a whole, e.g. blo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1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longitudinally
    • F28F1/2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longitudinal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热交换器,它包括一个上 箱,一个下箱和在上、下箱之间延伸的多个热交换单 元。每个热交换单元包括多个平面部分和多个管道 部分,每个管道部分具有纵向轴。这些管道部分互相 隔开相等的距离,并使上、下箱流体连通。相邻的管 道部分由平面部分联接。热交换器顺着热交换单元 的纵向轴具有多个在其平面部分内形成的多个百叶 窗。百叶窗是通过将在平面部分中形成的相邻窄缝 之间的条形平面区域拧转而形成的。每个百叶窗的 平面基本上同垂直于管道纵向轴的一个平面平行。 热交换单元是同心对准的,以便热交换器安装好后平 面部分垂直于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动方向。

Description

本发明一般而言涉及一种诸如冷凝器或者蒸发器的热交换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包含有多个热交换单元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是在具有多个开口和百叶窗的热交换单元上进行的。
如图1所示的用于汽车空调系统的蒸发器类的热交换器在该技术领域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公布号为6-117790的日本专利申请就公开了这种热交换器,现引用在此作为参考材料。
参见图1,蒸发器300包括一个上箱310和一个与该上箱310在竖直方向上相隔开的下箱320。上、下箱310和320均由铝合金制成,它们的形状为装有管子的长方体,上、下箱310和320的长度为Lt,宽度为Wt。蒸发器300还包括多个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单元330。每个热交换单元330也可以由铝合金制成,它包括有多根圆管组成的部分331和多个与圆管部分331邻接的平面组成的部分332。圆管部分331的圆管之间的间隔大致是相等的。
多个热交换单元330在上、下箱310和320的长度方向上以大致相等的间距平行排列,并且在上、下箱310和320之间延伸。上、下箱310和320被设置成通过圆管部分331可进行流体连通。相邻热交换单元330的圆管部分331之间偏移半个间隔,即热交换单元330的圆管部分331的圆管之间的间隔长度之半。热交换单元330的长度被设计成与上、下箱310和320的宽度Wt大体相等,并且其纵轴与上、下箱310和320的宽度Wt相平行。圆管部分331和平面部分332可以由铝合金板(未示出)做成一体,例如通过挤压的办法形成。如图4所示,圆管部分331的管壁厚度tpipe被设计成大于平面部分332的厚度tplane以便增强圆管的强度使其足以承受内部压力。
参见图3-6,并依据图1的考虑,蒸发器300具有多个在其热交换单元330的平面部分332内形成的,斜向排列的第一百叶窗333和第二百叶窗334。一种形成第一百叶窗333和第二百叶窗334的方法如下:如图2所示,在热交换单元330的平面部分332的每一个平面部分上切出多个斜向窄缝335,一般是沿着热交换单元330的纵轴,采用例如压力加工来进行的。斜向窄缝335间具有大致相等的间隔Ws。因此在相邻的窄缝335之间形成了多个相同的带状平面区域336。采用例如压力加工的方式,使带状平面区域336从平面部分332上向相反的方向交替凸出。上述的开缝和凸起步骤可以采用例如简单的压力加工操作来实现。
对平面带状区域336的凸起加工,使平面带状区域336形成如图3-6所示的第一和第二百叶窗333和334。第一和第二百叶窗333和334互相交替跟随排列。每一个第一百叶窗333包括一个平顶部分333a和一对斜腿部分333b,它们将平顶部分333a和平面部分332连接起来。平顶部分333a是与平面部分332平行的,并且一般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形状。这样,如图4所示,在第一百叶窗333的每一个上、下边缘相应地形成了一对通常为梯形的窗口333c。
同样,每一个第二百叶窗334包括一个平顶部分334a和一对将平顶部分334a与平面部分332连接起来的斜腿部分334b。平顶部分334a与平面部分332平行并且也一般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形状。这样在第二百叶窗334的每一个上、下边缘相应地形成了一对通常为梯形的窗口334c。由于具备了第一和第二百叶窗333和334,平面部分332起到了助片部件的作用。此外,尽管图1中只画出了位于一端的热交换单元330的上、下端部的一些第一和第二百叶窗333和334。实际上第一和第二百叶窗333和334是在每一个热交换单元330的平面部分332的每一个平面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的。
再回到图1,上箱310的内部空间被隔板340分成第一空腔310a和第二空腔310b。上箱310装有一根输入管350,它是通过第一空腔310a的外端表面固定连接到上箱上的,同时还装有一条输出管360,它是通过第二空腔310b的外端表面固定连接在上箱的。
另外,在安装蒸发器300时,热交换单元330的方向应如图1所示使其平面部分332同通过蒸发器300的空气的流向“A”相平行。因此,如图3,4和6所示,圆管部分331是与通过蒸发器300的空气的流向“A”相垂直的。
在汽车空调系统运行期间,致冷剂流体从汽车空调系统的一个单元,例如冷凝器(未示出)经入口管350导入上箱310的第一空腔310a。然后,上箱310的第一空腔310a中的致冷剂流体朝下流过第一组热交换单元330的每个圆管部分331。当致冷剂流体朝下流过第一组热交换单元330的每个圆管部分331时,致冷剂与流过热交换单元330外表面的空气交换热量,以便平面部分332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通过第一组热交换单元330的管道部分331朝下流动的致冷剂流体流入与上箱第一空腔310a相应的下箱320的内部空间的第一部分。然后,下箱320内部空间的第一部分中的致冷剂流体朝与上箱第二空腔310b相对应的下箱320内部空间的第二部分流动。随后,致冷剂由下箱320内部空间的第二部分向上流过第二组热交换单元330的每个圆管部分331。该致冷剂与流过热交换单元330的每个圆管部分331时,该致冷剂与流过热交换单元330外表面的空气进一步换热,以便由平面部332进一步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向上流过第二组热交换单元330的每个圆管部分331的致冷剂流体流入上箱310的第二空腔310b。然后该上箱310的第二空腔310b中的致冷剂流体,经过输出管360被导入汽车空调系统的另一个单元,例如压缩机(图中未示出)。
然而,在诸如上面描述的那些热交换器中,热交换器的性能,例如蒸发器300的性能一般来说是不足以令人满意的。如图6所示,通过蒸发器300的空气被第一百叶窗333(或第二百叶窗334)的上边缘所切割。这些边缘的有效长度l由下述方程(1)确定:
l=LL·sinθ
在方程(1)中,LL是第一百叶窗333(或第二百叶窗334)的上边缘的实际长度,θ是第一百叶窗333(或第二百叶窗334)的上边缘和通过热交换器300的空气流向“A”之间的夹角。其中第一百叶窗333(或第二百叶窗334)的上边缘的长度LL与窄缝335的长度Ls是近似相等的。百叶窗的前缘切割气流产生的前缘效应是空气向百叶窗热传导的增加。此外,为了解释方便起见,此后将仅对第一百叶窗333进行讨论,因为第二百叶窗334的作用同第一百叶窗333基本上是相同的。
按照方程(1),当θ角在0-90°范围内增大时,有效长度l将增大。这样,对第一百叶窗333可以推出以下关系:
a.角度θ∝有效长度l;
b.有效长度l∝前缘效应;
c.前缘效应∝热传导率;
d.热传导率∝蒸发器的性能。
因此,若热交换单元330的相邻圆管部分331间的间隔固定以后,蒸发器300的性能是直接正比于角度θ的。这样,当θ的角度增大时,第一百叶窗333的热传导率即热传导系数也增大,导致蒸发器300的性能也增强。
另一方面,当热传导单元330的相邻圆管部分331间的间隔固定时,随着角度θ的增大,第一百叶窗333的长度也增大。而第一百叶窗333的长度LL又是近似等于窄缝335的长度Ls的,这样,对第一百叶窗333,可以得出以下关系:
a.角度θ∝长度LL;
b.l/(长度LL)∝肋片的效率;
c.肋片的效率∝蒸发器的性能。
因此,当热交换单330的相邻管子部分331之间的间隔固定以后,蒸发器300的性能与度角θ成反比。这样,当角度θ增大时,第一百叶窗的肋片效率降低,导致蒸发器300的性能也降低。
如上所述,第一百叶窗333的热传导率和肋片效率都是角度θ的函数,而角度θ的变化对热传导率和肋片效率具有相反的作用,因而对蒸发器300的性能依次也产生相反的作用。所以,上面讨论的热交换器的性能是没有充充发挥的。因此,将角度θ设置到一个合适的值,使百叶窗333的热传导率和肋片效率对蒸发器300性能的贡献达到平衡,自然是人们期望的事。
按照前面的说明,热交换单元330的平面部分332主要起肋片部件的作用。所以,可以根据机械强度的极限值将平面部分332制得很薄,这样,可以获得一种重量轻的热交换器,例如一种蒸发器,它具有超过现有技术的优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重量轻、性能更强的热交换器。
一种按照本发明的热交换器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一个第一容器箱和一个与该箱在竖直方向上隔开的第二容器箱。在第一和第二容器箱之间至少有一个连接部件伸展在其间。该至少一个的连接部件包括有多个管道部分和多个平面部分,每个管道部分都有一纵向轴,管道使第一和第二容器箱中的流体相连通,平面部分中的任一个平面都固定地设置在每一对相邻的管道部分之间。
热交换器还包括多个顺着该至少一个的连接部件的纵轴在平面部分上形成的开口。在这些开口上形成许多百叶窗,这些百叶窗平行于与管道部分的纵向轴垂直的平面。该连接部件的取向应使所述的平面部分与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的流向相垂直。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制造一种热交换器的方法,依据本方法制成的热交换器包括一个第一容器箱和一个与该箱在竖直方向上隔开的第二容器箱,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件,该部件伸展在第一和第二容器箱之间,该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包含有多个管道部分和多个平面部分,其中的每个管道部分都有一根纵向轴,它使第一容器箱和第二容器箱的流体可以连通,而其中的每个平面部分都固定地设置在一对相邻的管道部分之间。该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顺着至少一个的连接部件的纵向轴在平面部分上切出多道窄缝,使这些窄缝垂直于管道部分的纵向轴,由此在相邻的窄缝之间形成多个条形平面区域;将每一个条形平面区域拧转一个角度,使该条形平面区域与垂直于管道部分纵向轴的一个平面平行。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热交换器包含一个第一容器箱和一个与该箱在竖直方向上隔开的第二容器箱,还包含至少一个伸展在第一和第二容器箱之间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包含有多个管道部分和多个平面部分,其中每一个管道部分都有一纵向轴,管道部分使第一和第二容器箱的流体相连通;其中每个平面部分都伸展在一对相邻的管道部分之间;还包含多个第一弧形部分和第二弧形部分,第一弧形部分和第二弧形部分向相反的方向凸起并排列成多排。在平面部分上形成多个开口,开口顺着连接部件的纵向轴延伸,并在开口上相应地形成多个百叶窗,并使百叶窗平行于一个与管道部分的纵向轴垂直的平面。至少一个的连接部件的取向应使其平面部分垂直于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是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该方法制造的热交换器包括一个第一容器箱和一个与该箱在竖直方向上隔开的第二容器箱,以及至少一个伸展在第一和第二容器箱之间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包含多个管道部分,多个平面部分和多个第一弧形部分以及多个第二弧形部分;其中每个管道部分都有一纵向轴并使第一和第二容器箱的流体连通,每个平面部分都伸展在一对相邻的管道部分之间,而第一弧形部分和第二弧形部分各向相反的方向凸起并被安排成多排。该方法包含下述步骤,顺着至少一个的连接部件的纵轴在平面部分形成多条窄缝,使窄缝垂直于管道部分的纵轴,由此在相邻的窄缝间限定许多条状平面区域,扭转条状平面区域使其平行于一个同管道部分纵轴相垂直的平面。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优点和特点在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时将更加明确。
为了更完全地理解本发明及其技术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蒸发器的透视图。
图2是说明百叶窗形成过程的局部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热交换单元的部分放大前视图。
图4是沿图3的Ⅳ-Ⅳ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3的Ⅴ-Ⅴ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与图3类似的放大前视图,说明现有技术中百叶窗的作用。
图7是按照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案的蒸发器的透视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蒸发器的横向截面图。
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10-15是说明制造图7中所示热交换单元的方法步骤图。
图16-19说明了图7中所示百叶窗的制造方法。
图20-22说明图7中蒸发器的装配程序。
图23是图7中所示上箱的底面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案蒸发器的热交换器的透视图。
图7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案设计的一种热交换器。在图7中,蒸发器10包括一个上箱11和一个与上箱11在竖直方向上隔开的下箱12。上、下箱11和12可以用铝合金制成,并且都是装有管子的矩形。蒸发器10还包括多个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单元13。各热交换单元13也可以用铝合金制造,它包括多个彼此等距隔开的圆形管道部分131,和多个在相邻的管道部分131之间延伸的平面部分132。
参见图10-15,每个热交换单元13都可以用下述方法形成。首先,如图10和11所示,管道部分131和平面部分132可以作为一块铝合金板整体形成(未示出),例如通过挤压成形。然后,每个平面部分132的上端区可以被同时切去,例如通过压力加工。类似地平面部分132的下端区也可以通过压力加工同时切去。这样,就制成如图12所示的部分完成的热交换单元13’。接着,将每个管道部分131的上端段同时弄成斜锥形,例如,可以借助用如图13和14所示的压模200进行压延完成。压模200可包括多个截头圆锥形的空心模槽201,这些模槽在其一侧表面形成。每个截头圆锥空心模槽201的底端在压模200的中心附近终止。每个截头圆锥空心模槽201朝着其底部逐渐变细。空心模槽201之间的间隔大致是相等的,它们同热交换单元13的管道部分131是相对应的。每个管道部分131的上端段和下端段都可以通过压延同时弄成斜锥形。这样,就可以获得如图15所示的热交换单元13。
再次参见图7,热交换单元13可以顺着上箱11和下箱12的宽度Wt平行等距地排列,并在上箱11和下箱12之间展开。上箱11和下箱12通过热交换单元13的管道部分131相连通。如图8所示,相邻的热交换单元13的管道部分131错过半个间距,即热交换单元13的管道部分131之间间距之半。此外,如图9所示,管道部分131管壁的厚度tpipe被设计成大于平面部分132的厚度,以便强化管道部分131使其足以承受内部压力。
参见图16-19并考虑到图7,蒸发器10在其热交换单元13的平面部分132上形成有多个百叶窗133,形成百叶窗的方法如下:如图16所示,顺着热交换单元13纵轴的方向,通过压力加工,在热交换单元13的每个平面部分132上切开多个与管道部分131的纵轴相垂直的窄缝134。这些窄缝134彼此相隔大致相等的间距Ws。如图16所示,每条窄缝134的长度Ls也是大致相等的,因此,在相邻的窄缝134之间形成多个相同的条形平面区域134a。在平面部分132上形成窄缝134后,将每个条形平面区域134a拧转一个角度,使其平行于一个和管道部分131的纵轴相垂直的平面。上述的开缝和拧转程序可以仅仅采用压力加工一个步骤来完成。条形平面区域134a被拧转后,结果条形平面区域134a构成百叶窗133,在平面部分132上形成百叶窗133的梯形的上、下窗口136和137,情况如图17-19所示。此外,百叶窗板133的前缘长度LL和窄缝134的长度Ls是大致相等的。
再次参见图7,上箱11的内部空间被隔板14分为第一空腔111和第二空腔112。上箱11安装有一根入口管15和一根出口管16,前者是通过第一空腔111的一个外端表面固定连接在上箱上的,后者是通过第二空腔112的一个外端表面固定连接在上箱上的。
参见图20-22,蒸发器10可以通过下述方法组装。首先,制备多块长方形板17。每块板17都包含多个顺着其纵轴形成的圆洞171。圆洞171的数目同热交换单元13的管道部分131的数目相等。圆洞171相互之间的间隔相等,以便同热交换单元13的管道部分131的位置相对应。圆洞171的内径应稍大于热交换单元13的管道部分131中管子的外径。
如图20中的箭头“B”所指示的,将管道部分131的上端部插入板17的相应的圆洞171中,使板17放置在热交换单元13的平面部分132的上端部。同样,如图20中箭头“C”指示的,将管道部分131的下端部插入另一块板17的相应的圆洞171中,使另一块板17放置在热交换器单元13的平面部分132的下端部。
下一步,参见图21和22,准备四根方形截面的横梁18,每根横梁都包含一道槽181,该槽在其一侧表面并具有槽底。槽181几乎延伸到横梁18的全部长度上,而其宽度稍大于板17的厚度。把放置在相应的热交换单元13的平面部分132的上端的每一块板17的一端插入第一横梁18的槽181中,直到该板17的一端和第一横梁18的槽181的槽底相接触。然后,将放置在相应的热交换单元13的平面部分132的上端的每一块板17的另一端插入第二横梁18的槽181中直到该板17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梁18的槽181的槽底相接触。类似地,将放置在相应热交换单元13的平面部分132的下端的每一块板17的一端插入第三横梁18的槽181中,直到该板17的一端与第三横梁18的槽181的槽底相接触。最后,将放置在相应热交换单元13的平面部分132的下端的每一块板17的另一端插入第四横梁18的槽181中,直到该板17的另一端与第四横梁18的槽181的槽底相接触。
然后,将每个热交换单元13的管道部分131的上端部插入在上箱11下表面形成的相应的圆洞11a中,如图23所示的那样。在图23中,圆洞11a排成多排,例如9排,它同多个,例如9个热交换单元13相对应。在每一排中,圆洞11a相互等距隔开,以便圆洞11a和热交换单元13的管道部分131相对应。相邻排的圆洞11a错位半个管距,即错位每排圆洞11a之间的间隔长度之半。类似地,每个热交换单元13的管道部分131的下端部被插入如图23所示的下箱12上表面的圆洞12a中。由于孔11a和12a的内径被设计成是稍大于热交换单元13的管道部分131的管道外径的,并且在装配蒸发器10的方法中,热交换单元13的管道部分131的上、下端部,如图15所示是被压延成带锥度的,所以,每个管道部分131的上、下端部可以方便地分别插入上箱11的圆洞11a和下箱12的圆洞12a中。四根横梁18是帮助装配蒸发器10用的。在蒸发器10装配完成以后,四根横梁18可以拆下来,装配好的蒸发器10可以放置在钎接炉中进行连续钎接程序处理。
虽然在图7,10-12,15,20和22中没有或仅仅画出一些百叶窗133,实际上每个热交换单元13的每个平面部分132上,从上到下都排列有百叶窗133。此外,如图7所示,在安装蒸发器10时,热交换单元13的取向应使其平面部分132垂直于通过蒸发器10的用箭头“A”表示的空气流的方向。因此,管道部分131也垂直于通过蒸发器10的空气流方向“A”。通过蒸发器10的空气流的方向在图8-9,17,19和23中也用箭头“A”表示。
在汽车空调系统操作期间,致冷剂流体从汽车空调系统的某个单元,例如冷凝器(未示出)通过入口管15被送入上箱11的第一空腔111。进入上箱11的第一空腔111的致冷剂流体向下流过热交换单元13的第一组管道部分131。在致冷剂流体向下流过热交换单元13的第一组管道部分131时,致冷剂同流过热交换单元13外表面的空气换热,以便由平面部分132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向下流过热交换单元13的第一组管道部分131的致冷剂流体流入下箱12内部空间同第一部分的致冷剂流体流到同第二空腔112相对应的下箱12内部空间的第二部分,然后,经过热交换单元13的第二组管道部分131朝上流动。当致冷剂流体经过热交换单元13的第二组管道部分131朝上流动时,致冷剂与流过热交换单元13外表面的空气进一步换热,从而由平面部分132进一步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经过热交换单元13的第二组管道部分131朝上流动的致冷剂流体流入上箱11的第二空腔112。然后,上箱11的第二空腔112中的致冷剂流体经过输出管16被导入汽车空调系统的另一单元,例如压缩机中(未示出)。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中,流过蒸发器10的空气被百叶窗133的有效长度为l的前缘切割,其有效长度由方程(1)决定:
l=LL·sinθ (1)
因为热交换单元13的取向是使平面部分132垂直于流过蒸发器10的用箭头“A”表示的空气的流向,所以角θ等于90°。因此,百叶窗133前缘的有效长度l等于LL,亦即为它的最大值。
如上所述,考虑到百叶窗133,可以得出以下关系:
a.角度θ∝有效长度l;
b.有效长度l∝前缘效应;
c.前缘效应∝热传导率;并且
d.热传导率∝蒸发器的性能。
因此,蒸发器10的性能增强了。
另一方面,因为百叶窗133和垂直于管道部分131的纵轴的平面之间的夹角φ为零。所以在热交换单元13的相邻管道部分131之间的间隔固定的情况下,百叶窗133的长度LL取最小值。此外,百叶窗133的长度LL和窄缝134的长度Ls也是大致相等的。这样,如上所述,考虑百叶窗133时,可以推得下列关系:
a.角度θ∝长度LL;
b.l/(长度LL)∝肋片的效率;
c.肋片的效率∝蒸发器的性能。
因此,蒸发器10的性能也增强了。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热传导率,即热传导系数和百叶窗133的肋片效率都增强了,从而蒸发器10的性能也增强。此外,按照第一实施方案,相邻热交换单元13的管道部分131被安排成错位半个间距,即如图8所示的错位热交换单元13的相邻管道部分131的间距之半。因此,流过蒸发器10的空气均匀地流过热交换单元13的外表面。结果,使致冷剂和流过蒸发器10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有效地实现。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热交换单元13的平面部分132主要是起肋片部件的作用。因此,平面部分132可以制得薄到接近其机械强度的极限。这样,除上面描述的其它优点以外,这种蒸发器还有重量轻的优点。
图24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案的热交换器的多个基本上相同的热交换单元23中的一个热交换单元。参见图24,热交换单元23包括一块铝合金的单独的薄板部件231。多个第一弧形部分231a和多个第二弧形部分(未示出),从薄板部件231的平面向相反的方向交替凸起。第一弧形部分231a和第二弧形部分(未示出)是同心的,并形成与薄板部件231的纵轴相平行的多排。而且,第一弧形部分231a第二弧形部分(未示出)在每一排中都是互相交替跟随的,以便在薄板部件231的平面上形成多个基本上圆柱形的通道232。在相邻的基本上为圆柱形的通道232之间的薄板部件231中限定出平面区域231b。热交换单元23还包括多根穿过基本上为圆柱形的通道232的铝合金的管道部件233。管道部件233的长度被设计成大于薄板部件231的高度。因此,当管道部件233放置在相应的基本上为圆柱形的通道232中时,管道部件233的端部将从薄板部件231的边缘突出。
在薄板部件231的平面区域231b上形成多个百叶窗234,它们同图17中所示的百叶窗133是相同的。然而,至少在一个靠外的平面区域231c上不形成百叶窗234,因为薄板部件231的靠外的平面区域231c中至少有一个宽度设计得比其它的平面区域231b要更窄一些。第二个实施方案达到的效率同第一个实施方案基本相似。
尽管说明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最佳实施方案,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依据本发明的教导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改进。因此,这些公开的实施方案只是一些例子,不能以此限制发明的范围,发明的保护范围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确定。

Claims (14)

1、一种热交换器包含:
一个第一容器箱和一个与所述第一容器箱在竖直方向相隔开的第二容器箱,以及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容器箱之间延伸的连接部件;
所述的至少一个的连接部件包含多个管道部分和多个平面部分,其中的每一个管道部分都有一纵向轴,管道部分使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容器箱的流体相连通,并且任一平面部分都固定地处于每一对相邻的管道部分之间;
所述的平面部分上形成多个开口,这些开口顺着所述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件的纵向轴延伸;
在所述的那些开口上分别地形成多个百叶窗,所述的百叶窗平行于一个平面,该平面是垂直于所述管道部分的纵向轴的;
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的连接部件是这样取向的,它使所述的平面部分垂直于通过所述的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上容器箱和下容器箱都是长方形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件是由铝合金制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管道部分每一个都具有圆形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热交换器是一个蒸发器。
6、一种制造一种热交换器的方法,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
一个第一容器箱和一个同所述第一容器箱在竖直方向相隔开的第二容器箱,以及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容器箱之间延伸的连接部件;
所述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包含多个管道部分和多个平面部分,每个管道部分都有一纵向轴,该管道部分使所述的第一容器箱和第二容器箱流体相连通,每个平面部分固定地处于每一对所述的相邻的管道部分之间;
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在所述平面部分内顺着所述至少一个的连接部件的纵向轴方向形成多条窄缝,以使所述的窄缝垂直于所述管道部分的纵轴,同时借此在所述相邻窄缝之间形成多个条形平面区域;
将每个所述的条形平面区域扭转,以使所述的条形平面区域同垂直于所述管道部分纵向轴的平面相平行。
7、一种热交换器包含:
一个第一容器箱和一个同所述的第一容器箱在竖直方向相隔开的第二容器箱,以及至少一个在所述的第一容器箱和第二容器箱之间延伸的连接部件;
所述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包含多个管道部分和多个平面部分,每个管道部分具有一纵向轴,该管道部分使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容器箱流体相连通,每个平面部分在一对相邻的管道部分之间伸展,连接部件还包含多个第一弧形部分和多个第二弧形部分,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弧形部分向相反的方向鼓凸,并安排成多排;
在所述的平面部分上形成多个开口,这些开口顺着所述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件的纵向轴展开;
在所述的多个开口上分别形成多个百叶窗,并使所述的百叶窗同一个与所述管道部分的纵向轴相垂直的平面相平行,
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件的取向,应使得所述的平面部分垂直于通过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热交换器,其中的上容器箱和下容器箱是长方形的。
9、根据权利要求7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连接部分包括一块单板,在该板上形成所述的平面部分和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弧形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件是由铝合金制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热交换器,其中每一个所述的管道部分具有一个圆形的截面。
12、根据权利要求7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热交换器是一个蒸发器。
13、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
一个第一容器箱和一个与所述第一容器箱在垂直方向相隔开的第二容器箱,以及至少一个在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容器箱之间延伸的连接部件;
所述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包含有多个管道部分,多个平面部分和多个第一弧形部分和第二弧形部分,每个管道部分都具有一纵向轴,该管道部分使所述的第一容器箱和第二容器箱流体相连通,每个平面部分都在一对相邻的管道部分之间伸展,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弧形部分向相反的方向鼓凸并被安排成多排;
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顺着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件的纵轴方向,在所述的平面部分内形成多道窄缝,使所述的这些窄缝垂直于所述管道部分的纵轴,由此在所述的相邻窄缝之间限定多个条形平面区域;
拧转每一个所述的条形平面区域,以使所述的条形平面区域同垂直于所述管道平面纵轴的一个平面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的连接部件包括一块单板,在该板上形成所述的平面部分和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弧形部分。
CN94113086.XA 1993-12-09 1994-12-09 一种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075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1660/93 1993-12-09
JP34166093 1993-1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66A true CN1107566A (zh) 1995-08-30

Family

ID=18347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13086.XA Pending CN1107566A (zh) 1993-12-09 1994-12-09 一种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647433A (zh)
EP (1) EP0657711B1 (zh)
CN (1) CN1107566A (zh)
DE (1) DE69406401T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7586A (zh) * 2013-11-13 2014-02-05 李林 燃气热水装置
CN107367190A (zh) * 2017-08-31 2017-11-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集流体接头集成组件、风机盘管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34392B2 (ja) * 1995-02-07 1999-08-16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US5758720A (en) * 1996-11-26 1998-06-02 Behr America, Inc. Unitary heat exchanger cor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7044163B1 (en) * 2004-02-10 2006-05-16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Drag reduction in pipe flow using microbubbles and acoustic energy
WO2005100896A1 (ja) * 2004-04-14 2005-10-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22698A (ja) * 2005-04-22 2006-11-30 Denso Corp 熱交換器
CN101379361B (zh) * 2006-02-06 2010-07-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翅片管式换热器
US8261567B2 (en) * 2009-06-23 2012-09-11 Hussmann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coil with wing tube profile for a refrigerated merchandiser
US20140027098A1 (en) * 2011-04-14 2014-01-30 Carrier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EP2766686A2 (en) * 2011-10-13 2014-08-20 Carrier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KR101317373B1 (ko) * 2011-12-09 2013-10-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DE102012017211B4 (de) * 2012-08-31 2015-05-21 Odilo Reutter Gebäudemodul und Verfahren zur Nutzung von thermischer Energie
AT518986B1 (de) * 2016-10-07 2018-03-15 Dipl Ing Thomas Euler Rolle Wärmetausch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27341C (de) * 1931-06-17 Friedrich Emil Krauss Kuehler aus Schwarzblech fuer Kraftfahrzeuge
US2926003A (en) * 1955-05-04 1960-02-23 Olin Mathieson Heat exchanger
US2999308A (en) * 1957-06-03 1961-09-12 Olin Mathieson Heat exchanger
US3286328A (en) * 1963-06-24 1966-11-22 Olin Mathieson Method of making heat exchangers
US3368261A (en) * 1965-03-30 1968-02-13 Olin Mathieson Method of making heat exchangers
DE2145092A1 (de) * 1971-09-09 1973-03-15 Bosch Hausgeraete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waermeaustauschers
IT1119324B (it) * 1979-07-04 1986-03-10 Comind Spa Radiatore perfezionato particolarmente per climatizzatori di autoveicoli
DE3023256A1 (de) * 1980-06-21 1982-01-07 Kabel- und Metallwerke Gutehoffnungshütte AG, 3000 Hannover Verwendung eines metallbleches fuer kryo-pumpen
JPH01157960U (zh) * 1988-04-25 1989-10-31
JPH02287094A (ja) * 1989-04-26 1990-11-27 Zexel Corp 熱交換器
US5099576A (en) * 1989-08-29 1992-03-31 Sanden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heat exchanger
US5119552A (en) * 1990-02-16 1992-06-09 Sande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eader pipe of heat exchanger
JPH06117790A (ja) * 1992-10-06 1994-04-28 Sanden Corp 熱交換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7586A (zh) * 2013-11-13 2014-02-05 李林 燃气热水装置
CN103557586B (zh) * 2013-11-13 2016-01-06 李林 燃气热水装置
CN107367190A (zh) * 2017-08-31 2017-11-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集流体接头集成组件、风机盘管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N107367190B (zh) * 2017-08-31 2023-07-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集流体接头集成组件、风机盘管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406401T2 (de) 1998-03-19
DE69406401D1 (de) 1997-11-27
EP0657711A1 (en) 1995-06-14
US5647433A (en) 1997-07-15
EP0657711B1 (en) 1997-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66A (zh) 一种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80212C (zh) 蒸发器
KR10022072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CN1287117C (zh) 热交换器
CN1116584C (zh) 热交换器及使用它的空调器
CN1590925A (zh) 具有扁管的热交换器
CN1153041C (zh) 扁平状热交换管的制造方法
CN1095065C (zh) 热交换器的结构
CN1618003A (zh) 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及使用该管道的热交换器
CN1585886A (zh) 蒸发器和设置有具有该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的车辆
CN101061365A (zh) 叠层式热交换器
JP2002318087A (ja) 熱交換器
CN1097719C (zh) 翅片管换热器
CN1111717C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冷却管
CN86103213A (zh) 热交换器
JP2005083606A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86107263A (zh) 热交换装置
JPH0829091A (ja) 熱交換器
JPH07218172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63989C (zh) 空调机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CN216204483U (zh) 一种相变式冷却换热器
JP2002310584A (ja) 除湿機用熱交換器
CN113624042A (zh) 相变式冷却换热器
JPH05322470A (ja) 熱交換器
CN1303380C (zh) 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