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0219A - 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接线端子组件及车辆用刮水器 - Google Patents

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接线端子组件及车辆用刮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0219A
CN1610219A CN 200410085761 CN200410085761A CN1610219A CN 1610219 A CN1610219 A CN 1610219A CN 200410085761 CN200410085761 CN 200410085761 CN 200410085761 A CN200410085761 A CN 200410085761A CN 1610219 A CN1610219 A CN 1610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inding post
brush
motor
connect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8576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0126C (zh
Inventor
早濑嘉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m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10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0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01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012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性优良、且可抑制成本上升的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作为将低速驱动用电刷(29)的软辫线(29a)与扼流圈(47)与第1接线端子(49)分别连接的连接零件,使用的是在第1接线端子49上设置连接片(64)并且与第1接线端子(49)(接线端子本体63)一体地形成有连接件(48)(铆接部62)的接线端子部件(61)。利用该接线端子部件(61)之中的铆接部(62)(连接件48)连接软辫线(29a)和扼流圈(47)的端部(47a),用接线端子本体(63)(第1接线端子49)的连接片(64)将扼流圈(47)的端部(47b)连接在该接线端子本体(63)上。

Description

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接线端子组件及车辆用刮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接线端子组件以及车辆用刮水器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防止马达发出噪音,已知的做法是在马达的电刷上连接扼流圈或电容器等噪音防止元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噪音防止部件连接有扼流圈的马达。该马达,如专利文献1的图6所示,具有将为了供给电源而连接着供电侧连接器端子的连接端子40、41、扼流圈32、33以及电刷29、30连接而成的电刷及接线端子组件(以下单称为电刷组件)。扼流圈32、33的一端通过铆接固定着的连接件而与电刷29、30的软辫线38、39的端部连接,扼流圈32、33的另一端与接线端子子部件40、41熔融连接。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15274号公报(图6)
不过,要构成上述的电刷组件,就必须有分别将电刷29、30的软辫线38、39与扼流圈32、33相连接的连接件42、43。因此,就分别需要与这些连接件42、43相对应的零件供给装置,并且还成了连接件42、43的维持管理等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因为连接件42、43是小零件,所以,在组装作业中定位及保持等的处理非常困难,存在有作业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事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性优异、可抑制成本上升的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接线端子组件以及车辆用刮水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所申请的第一项发明,是具备马达的电刷、一端与上述电刷连接且被配置在上述马达的供电部位的电元件、和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构成且连接上述马达的电源侧的连接端子并同时连接上述电元件的另一端的接线端子本体的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接线端子本体具有连接上述电元件的另一端的连接部,连接上述电刷的软辫线与上述电元件的一端的连接件被与上述接线端子本体一体形成而构成接线端子部件,在用上述接线端子部件的上述连接件将上述电刷的软辫线与上述电元件的一端连接之后,将上述连接件与上述接线端子本体切断分离,将上述电元件的另一端连接在上述接线端子本体的上述连接部上。
所申请的第二项发明,是具备马达的电刷、一端与上述电刷连接且被配置在上述马达的供电部位的电元件、和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构成且连接上述马达的电源侧的连接端子并同时连接上述电元件的另一端的接线端子本体的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接线端子本体具有连接上述电元件的另一端的连接部,连接上述电刷的软辫线与上述电元件的一端的连接件被与上述接线端子本体一体形成而构成接线端子部件,借助因将上述接线端子部件切断而与上述接线端子本体切断分离的上述连接件,用上述接线端子部件的上述连接件连接上述电刷的软辫线和上述电元件的一端,将上述电元件的另一端连接在上述接线端子本体的上述连接部上。
所申请的第三项发明构成为,在所记载的第一项或第二项的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中,由上述连接件及上述接线端子本体的上述连接部进行的连接的至少一方,在被进行了铆接之后被实施焊接。
所申请的第四项发明构成为,在所记载的第一项或第二项的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中,将上述电元件设为抑制上述马达发出噪音发生的噪音防止元件。
所申请的第五项发明,是一种接线端子组件,该接线端子组件具备:马达的电刷,一端通过连接件与上述电刷的软辫线连接、抑制上述马达的噪音的噪音防止元件,以及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构成、连接上述马达的电源侧的连接端子并同时连接上述噪音防止元件的另一端的接线端子本体;其中上述接线端子本体具有连接上述噪音防止元件的另一端的连接部、切断分离上述连接件的切断部、以及连接上述马达的电源侧的连接端子的端子部。
所申请的第六项发明构成为,在第五项所记载的接线端子组件中,上述噪音防止元件是降低上述马达的FM频带的噪音的扼流圈。
所申请的第七项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刮水器马达,它是驱动车辆用刮水器装置的车辆用刮水器马达,其具备:马达本体,其具备电枢,该电枢具有旋转轴和整流子;具有权利要求5或6中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保持构成该接线端子组件且与上述整流子滑动接触而向上述电枢供给驱动电源的电刷的电刷保持装置;以及被与上述马达本体组装成一体、收容将上述旋转轴的旋转减速而向输出轴传动的减速机构的齿轮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形态的刮水器马达的剖面图。
图2是刮水器马达的从底面侧看到的外观图。
图3是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4是齿轮壳中的齿轮收容凹部内的说明图。
图5是盖板的说明图。
图6(a)是接线端子部件的主视图,(b)是接线端子部件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电刷组件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具体实施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
图1所示的刮水器马达1,是作为擦拭附着在车辆的窗口密封玻璃(挡风玻璃)上的雨滴等的车辆用刮水器装置的驱动源而使用的。因此,该刮水器马达1被配置在前窗的下端部,被搭载的车辆的收音机的附近。
刮水器马达1,由马达本体2及减速部3构成。构成马达本体2的轭状壳体4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大体被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在轭状壳体4的内周面固定着多个磁铁5,在各磁铁5的内侧可旋转地收容着电枢6。在轭状壳体4的底部,设有可旋转地支撑电枢6的旋转轴7的基端部的推力轴承8及向心轴承9。在轭状壳体4的开口部4a上,通过螺丝11安装着覆盖旋转轴7的前端侧的减速部3的齿轮壳体10,且该旋转轴7上形成有蜗杆7a。
齿轮壳体10为铝合金等的金属制品,具有与轭状壳体4的开口部4a形状大体相同的开口凹部10a。在齿轮壳体10上,形成有用于收容由旋转轴7的蜗杆7a及涡轮12构成的减速机构的齿轮收容凹部10b(参照图4)。在齿轮壳体10上,在规定的部位上固定着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7的中间部的向心轴承13,同时形成有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7的前端部的轴承部10c。蜗杆7a被配置在向心轴承13和轴承部10c之间,该蜗杆7a与涡轮12相啮合。在涡轮12上驱动连结着沿与旋转轴7(刮水器马达1)的轴线L1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地配置的输出轴14。
如图2所示,在齿轮壳体10上装设着盖板15。盖板15封闭图4所示的齿轮收容凹部10b的开口部10d。顺便说明一下,图5所示的盖板15,其内侧面15a朝向纸面表面侧。在该盖板15上,一体地设置有连结从车体侧伸出的车体侧连接器(图示略)并从车体侧接收驱动电源的供给的供电用连接器16。并且,当从供电用连接器16接受驱动电源的供给时,马达本体2被旋转驱动,其旋转轴7(蜗杆7a)的旋转被减速而传递给输出轴14。在输出轴14上经由车辆用刮水器装置的连杆机构(图示略)驱动连结着刮水器臂(图示略),通过该输出轴14的旋转,可使刮水器臂进行指定的擦拭动作。
如图1所示,在上述齿轮壳体10的与轭状壳体4相对的开口凹部10a内,安装着电刷保持装置21。如图3所示,电刷保持装置21具备大体圆环状的基座板22。基座板22是由酚醛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热固化性树脂形成的。在基座板22的中央部,贯穿着旋转轴7及被固定在该旋转轴7上的整流子6a。基座板22(电刷保持装置21),经由被装设在规定的2个部位上的由防振橡胶(弹性件)构成的浮动支撑部件23a、23b,而被用2个固定螺丝24a、24b固定在齿轮壳体10上。也就是说,电刷保持装置21通过浮动支撑部件23a、23b而被相对于齿轮壳体10固定,因此可由该浮动支撑部件23a、23b来抑制由电刷保持装置21产生的振动向齿轮壳体10侧传递。
在基座板22的一侧面(轭状壳体4侧的面)22a上,沿着该基座板22的周向留有规定角度间隔地固定着大体成四方筒状的3个电刷保持架(第1~第3电刷保持架)25、26、27。第1电刷保持架25和第2电刷保持架26在通过旋转轴7的轴中心的直线上夹着该旋转轴7而配置,第3保持架27被配置在从第2保持架26沿基座板22的周向错开规定角度的位置上。在这些电刷保持架25~27上,分别收容保持着被可沿电枢6的径向滑动地保持着的共用电刷28、低速驱动用电刷29以及高速驱动用电刷30。3个电刷28、29、30大体被形成为四方柱状,在径向外侧端部上连接着软辫线28a、29a、30a。
在基座板22的一侧面22a中的电刷保持架25、26、27的附近位置,分别突设有支撑销31、32、33。在各支撑销31、32、33上,分别装设着用于将各电刷28、29、30向整流子6a侧施力的扭簧34、35、36。各电刷28~30,它们的前端通过扭簧34~36的弹性力而一直与整流子6a滑动接触。
此外,在基座板22上,在第1电刷保持架25的附近位置,设置有电路保护用的电路保护器41。电路保护器41,其一方的连接端子经由固定在基座板22上的接线板42a而与一端被固定在共用电刷28上的软辫线28a的另一端连接,另一方的连接端子与固定在基座板22上的接线板42b连接。该接线板42b通过拧入到齿轮壳体10的螺丝孔中的螺丝24b而与基座板22紧固为一体,经由接线板42b及螺丝24b,电路保护器41被主体接地。
另外,在基座板22上,在第2电刷保持架26和第3电刷保持架27之间形成有线圈收容部45。线圈收容部45被一体形成在基座板22上,向该基座板22的一侧面22a及另一侧面22b的两侧突出。
如图3所示,在线圈收容部45上,形成有沿周向排列的2个凹部46a、46b。各凹部46a、46b被形成为可收容扼流圈,在本实施形态中,仅在靠近第2电刷保持架26的凹部46a中收容有扼流圈47。扼流圈47作为降低马达1的FM频带中的噪音电元件、及噪音防止元件而发挥作用。因此,扼流圈47,降低在被配置在前窗下端部、搭载在车辆的收音机附近的刮水器马达1中的、由低速驱动用电刷29产生的噪音,从而降低对收音机的影响。
扼流圈47被配置在马达的供电部位上。即,扼流圈47,一端通过连接件48而与从低速驱动用电刷29伸出的软辫线29a连接,另一端与第1电刷侧接线端子(以下简称为第1接线端子)49连接。第1接线端子49具有作为第1连接端子部的雌型连接端子部49a(参照图4)。在线圈收容部45上,在凹部46a、46b的底部形成有贯通孔,雌型连接端子部49a经由该贯通孔而从凹部46a向基座板22的侧面22b侧突出,且被设在线圈收容部45中的端子支撑部45a所支撑。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靠近第3电刷保持架27的凹部46b中,收容着第2电刷侧接线端子(以下简称为第2接线端子)50。在第2接线端子50上铆接固定着从高速驱动用电刷30伸出的软辫线30a的前端。
第2接线端子50与第1接线端子49一样,具有作为第1连接端子部的雌型连接端子部50a(参照图4)。该雌型连接端子部50a经由形成在凹部46b的底部上的贯通孔而向基座板22的侧面22b侧突出,并被端子支撑部45b所支撑。
如图5所示,在盖板15上铺设有5根供电侧接线端子51~55,各接线端子51~55的一端作为连接端子而突出到设在盖板15上的供电用连接器16的连接器壳体16a内。在这些供电侧接线端子51~55之中的2根供电侧接线端子51、52的另一端形成有作为第2连接端子的雄型连接端子部56a、56b,该雄型连接端子部56a、56b是从与雌型连接端子部49a、50a相对应的盖板15的规定部位竖立设置的。雄型连接端子部56a、56b,在将盖板15安装在齿轮壳体10上而封闭齿轮收容凹部10b的开口部10d时,分别嵌入到雌型连接端子49a、50a中。
在余下的3根供电侧接线端子53、54、55上连接着接触接线端子57a、57b、57c。接触接线端子57a~57c,与以在装设盖板15时与涡轮12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着的旋转板58的形成有导体图形58a的面相对接触,检测涡轮12的旋转位置、即刮水器臂的位置。并且,根据该检测位置,为了在图未示的刮水器开关关闭时使刮水器臂一直停止在起始位置,从雄型连接端子部56a、56b通过雌型连接端子部49a、50a维持相对于电刷29、30的驱动电源的供给,驱动刮水器马达1(马达本体2)。
连接低速驱动用电刷29的软辫线29a与扼流圈47的连接件48,是从连接该扼流圈47的第1接线端子49上切割下来的。即,连接件48与第1接线端子49,作为图6(a)及图6(b)所示的接线端子部件61而被制造。接线端子部件61是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经由冲裁工序和弯折工序而形成的。该接线端子部件61具有铆接部62和接线端子本体63。铆接部62被与接线端子本体63切割开而作为连接件48使用,与连接件48切割开的接线端子本体63作为第1接线端子49来使用。
接线端子本体63具备设有雌型连接端子部49a的本体部63a、从该本体部63a竖立地设置的触接部63b、以及从触接部63b与本体部63a平行地延伸出的切断部63c。
在本体部63a上,与雌型连接端子部49a一起,延伸设置有作为用于连接扼流圈47的连接部的连接片64。铆接部62(连接件48)被一体形成在切断部63c的前端。铆接部62(连接件48)被形成为“コ”字状。
上述接线端子部件61,以图7所示的那样被使用。首先,铆接接线端子部件61的铆接部62而将低速驱动用电刷29的软辫线29a前端与扼流圈47的端部47a连接。其次沿着图7的粗线C1将接线端子部件61切断,从切断部63c切割出铆接部62、即连接件48。然后铆接切去了连接件48后的接线端子本体63、即铆接第1接线端子49的连接片64而将扼流圈47的端部47b连接在第1接线端子49上。
连接件48与连接片64在进行铆接之后被实施焊接。由于不仅是由铆接进行的连接,而且还通过焊接来连接软辫线29a与扼流圈47的端部47a、扼流圈47的端部47b与第1接线端子49,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
通过以上所述,就构成了由低速驱动用电刷29、扼流圈47、第1接线端子49构成的第1接线端子组件71。第1接线端子组件71被装设在基座板22上。这时,扼流圈47与第1接线端子49被插入到一体形成在基座板22上的线圈收容部45的凹部46a中,电刷29被插入到第2电刷保持架26中。第1接线端子49被插入到形成在该凹部46a的底部上的贯通孔中。并且,第1接线端子49的触接部63b触接在凹部46a的底面上,通过该触接,雌型连接端子部49a向基座板22的侧面22b侧突出规定的长度。即,通过本体部63a的长度及从该本体部63a弯曲形成的触接部63b,来设定雌型连接端子部49a的从基座板22突出的突出量。
被连接在高速驱动用电刷30上的第2接线端子50,与接线端子部件61形成为对称形。即,第2接线端子50具有铆接部和接线端子本体,通过铆接该铆接部,高速驱动用电刷30的软辫线30a被与第2接线端子50连接,从而构成第2接线端子组件。因此,因为利用铆接部连接第2接线端子50和高速驱动用电刷30的软辫线30a,所以能够较容易地连接高速驱动用电刷30和第2接线端子50。另外,在将扼流圈47连接在高速驱动用电刷30上的时候也使用第2接线端子50、即不必更换接线端子,可以节省使用零件的更换或多个接线端子的管理的工夫。
该第2接线端子组件,第2接线端子50被插入到线圈收容部45的凹部46b中,电刷30被插入到第3电刷保持架27中。并且,与第1接线端子组件71同样地,第2接线端子50的触接部触接在凹部46b的底面上,雌型连接端子部50a的从基座板22的突出量成为与第1接线端子49的突出量相同的规定长度。
进而,很明显,在不将扼流圈47连接在低速驱动用电刷29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将连接件48(铆接部62)与第1接线端子49(接线端子本体63)一体化的接线端子部件61,因此,可以节省使用零件的更换或管理多个接线端子的工夫。
如上述的那样,根据本实施形态,具有以下的效果。
(1)作为用于分别连接低速驱动用电刷29的软辫线29a与扼流圈47与第1接线端子49的连接零件,使用的是在第1接线端子49上设有连接片64、同时与第1接线端子49(接线端子本体63)一体地形成有连接件48(铆接部62)的接线端子部件61。用该接线端子61中的铆接部62(连接件48)连接软辫线29a与扼流圈47的端部47a,用接线端子本体63(第1接线端子49)的连接片64将扼流圈47的端部47b连接在该接线端子本体63上。从而,可以作为1个接线端子部件61来处理将低速驱动用电刷29的软辫线29a、扼流圈47、第1接线端子49分别连接的连接件48和第1接线端子49,因此可削减零件的维持管理即零件供给装置。
(2)在用铆接部62将软辫线29a的前端和扼流圈47的端部47a连接后,将铆接部62与接线端子本体63切断分离。因此,连接低速驱动用电刷29的软辫线29a和扼流圈47的连接件48可以作为与第1接线端子49一体化的较大的零件、即接线端子部件61来加以处理,因此,在组装作业中定位及保持等的处理较容易。
(3)在对连接件48和连接片64双方进行了铆接处理后进行焊接。因此,不仅是由铆接进行的连接,而且进一步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所以电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4)将第2接线端子50构成为与第1接线端子49相同,用其铆接部将高速驱动用电刷30的软辫线30a连接在第2接线端子50上。因此,无论扼流圈的有无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接线端子,因此可以节省使用零件的更换或管理多个接线端子的工夫。
进而,上述形态,可以如以下的那样进行变更。
·在上述形态中,虽然在对连接件48和连接片64双方进行了铆接处理之后进行焊接,但也可以对连接件48与连接片64的至少一方实施焊接处理。
·在上述形态中,虽然在接线端子本体63(第1接线端子49)上设置连接片64而连接扼流圈47的端部47b,但也可以采用通过焊接或熔接进行连接的结构。
·在上述形态中,虽然在用铆接部62将软辫线29a与扼流圈47的端部47a连接后将该铆接部62与接线端子本体63切断分离,但也可以先将铆接部62与接线端子本体63切断分离,再用其铆接部62(连接件48)连接软辫线29a与扼流圈47的端部47a。

Claims (7)

1.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是具备马达的电刷、一端与上述电刷连接且被配置在上述马达的供电部位的电元件、和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构成且连接上述马达的电源侧的连接端子并同时连接上述电元件的另一端的接线端子本体的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线端子本体具有连接上述电元件的另一端的连接部,连接上述电刷的软辫线与上述电元件的一端的连接件被与上述接线端子本体一体形成而构成接线端子部件,
在用上述接线端子部件的上述连接件将上述电刷的软辫线与上述电元件的一端连接之后,再将上述连接件与上述接线端子本体切断分离,将上述电元件的另一端连接在上述接线端子本体的上述连接部上。
2.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是具备马达的电刷、一端与上述电刷连接且被配置在上述马达的供电部位的电元件、和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构成且连接上述马达的电源侧的连接端子并同时连接上述电元件的另一端的接线端子本体的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线端子本体具有连接上述电元件的另一端的连接部,连接上述电刷的软辫线与上述电元件的一端的连接件被与上述接线端子本体一体形成而构成接线端子部件,
通过切断上述接线端子部件而与上述接线端子本体切断分离的上述连接件,将上述电刷的软辫线和上述电元件的一端由上述接线端子部件的上述连接件进行连接,
将上述电元件的另一端连接在上述接线端子本体的上述连接部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上述连接件及上述接线端子本体的上述连接部进行的连接的至少一方,在进行了铆接后、再实施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元件是抑制上述马达发出噪音的噪音防止元件。
5.一种接线端子组件,该接线端子组件具备马达的电刷,一端通过连接件与上述电刷的软辫线连接、抑制上述马达的噪音的噪音防止元件,以及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构成、连接上述马达的电源侧的连接端子并同时连接上述噪音防止元件的另一端的接线端子本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线端子本体具有连接上述噪音防止元件的另一端的连接部、切断分离上述连接件的切断部、以及连接上述马达的电源侧的连接端子的端子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噪音防止元件是降低上述马达的FM频带的噪音的扼流圈。
7.一种车辆用刮水器马达,是驱动车辆用刮水器装置的车辆用刮水器马达,其具备:
马达本体,其具备电枢,该电枢具有旋转轴和整流子;
具有权利要求5或6中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保持构成该接线端子组件且与上述整流子滑动接触而向上述电枢供给驱动电源的电刷的电刷保持装置;以及
与上述马达本体组装成一体、收容将上述旋转轴的旋转减速并向输出轴传动的减速机构的齿轮壳体。
CNB2004100857618A 2003-10-17 2004-10-11 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接线端子组件及车辆用刮水器马达 Active CN1004201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57551A JP4099133B2 (ja) 2003-10-17 2003-10-17 ターミナルアッ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ターミナルアッセンブリ及び車両用ワイパモータ
JP2003357551 2003-10-17
JP2003-357551 2003-10-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0219A true CN1610219A (zh) 2005-04-27
CN100420126C CN100420126C (zh) 2008-09-17

Family

ID=34614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57618A Active CN100420126C (zh) 2003-10-17 2004-10-11 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接线端子组件及车辆用刮水器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099133B2 (zh)
CN (1) CN100420126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9454A (zh) * 2013-09-06 2015-10-07 株式会社美姿把 电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2281B2 (ja) * 2007-02-09 2012-06-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ポン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95030A (ja) 2008-02-14 2009-08-27 Aisin Seiki Co Ltd ブラシホルダ
JP5129623B2 (ja) * 2008-03-24 2013-01-30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ワイパモ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3957U (zh) * 1986-11-18 1988-06-01
JPH11252868A (ja) * 1998-03-05 1999-09-17 Asmo Co Ltd ブラシの取付構造
JP4272296B2 (ja) * 1999-03-30 2009-06-03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小型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39913A (ja) * 2000-05-29 2001-12-07 Asmo Co Ltd ブラシホルダ
JP3808764B2 (ja) * 2001-02-06 2006-08-16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02335654A (ja) * 2001-05-10 2002-11-22 Asmo Co Ltd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製造方法
JP3811415B2 (ja) * 2002-03-18 2006-08-23 アスモ株式会社 直流モー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9454A (zh) * 2013-09-06 2015-10-07 株式会社美姿把 电动机
CN104969454B (zh) * 2013-09-06 2018-09-21 株式会社美姿把 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24323A (ja) 2005-05-12
CN100420126C (zh) 2008-09-17
JP4099133B2 (ja) 2008-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996C (zh) 用于汽车部件的带传动装置的电机
CN101443986B (zh) 带减速器的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US5621942A (en) Motor vehicle having a screen wiper for its rear window and a supplementary rear stop light
US7973448B2 (en) Brush hold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rush holder
CN103081309B (zh) 雨刷马达
CN1450711A (zh) 电刷架以及制造方法
KR101505327B1 (ko) 단자 장치
CN1399395A (zh) 马达和电刷装置
US20040189117A1 (en) Electric motor
CN100367633C (zh) 特别是用于机动车的电驱动机构
CN1625019A (zh) 用于电动伺服驱动装置的电刷架和电动伺服驱动装置
CN1410296A (zh) 车辆用镜装置
CN1610219A (zh) 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接线端子组件及车辆用刮水器
CN1778030A (zh) 便于组装的步进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983C (zh) 小型电动机
EP0607032A1 (en) Miniature motor
EP3896308A1 (en) Electronic parking brake actuator assembly
CN1574561A (zh) 用于电动机械的刷握装置
CN1639945A (zh) 带有减速机构的电动马达的端子连接部结构
GB2236436A (en) Brush mounting in motor-operated pump of in-tank type
US20230318400A1 (en) Motor device
CN1734892A (zh) 齿轮马达及其装配方法
CN1604428A (zh) 电动机
US5659211A (en) Motorised reduction gear unit, in particular for driving at least one motor vehicle screen wipe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y of a brush carrier plate and at least one electrical component in such a reduction gear unit
FR2897484A1 (fr) Dispositif d'entrainement,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e ligne equipotentielle dans un dispositif d'entrain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20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Denso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Patentee before: Arsmo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