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4193A - 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盘驱动器和磁头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盘驱动器和磁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04193A
CN1604193A CN200410012086.6A CN200410012086A CN1604193A CN 1604193 A CN1604193 A CN 1604193A CN 200410012086 A CN200410012086 A CN 200410012086A CN 1604193 A CN1604193 A CN 1604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agnetic pole
recording
master record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120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尾昭彦
矢野耕司
下村和人
长船贡治
田中勉
田中阳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04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41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127Structure or manufacture of heads, e.g. inductive
    • G11B5/1278Structure or manufacture of heads, e.g. inductiv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gnetisations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of the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gnetic Heads (AREA)
  •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说明了一种包括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写入磁头的磁盘驱动器。写入磁头包括向磁盘介质(20)施加垂直记录磁场的主记录磁极(11)和辅助磁极(12),并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辅助磁极(12)位于主记录磁极(11)后端,在此写入磁头的相对移动方向有一小间隙。

Description

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盘驱动器和磁头设备
技术领域
一般来说,本发明涉及采用垂直磁记录模式的磁盘驱动器,具体来说,涉及进行垂直磁记录的写入磁头。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采用垂直磁记录模式的磁盘驱动器中,使用了具有适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包括单极型磁头(SPT)的写入磁头的磁头。此写入磁头具有在磁盘介质的垂直方向施加记录磁场的主磁极(记录磁极),以及叫做“返回轭”的辅助磁极。
在垂直磁记录类型的磁盘驱动器中,在涉及写入磁头结构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改进,以便取得更高的记录密度。作为具体示例,已经有人提出了其中在远离返回轭的引导端提供主磁极的写入磁头结构(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No.2001-101612)。
此现有技术说明了采用此磁头结构可以使从写入磁头发出的磁场强度的分布在尾部变得强烈。
近年来,在垂直磁记录类型的磁盘驱动器中,已经确认这样的现象,由于垂直磁记录在磁盘介质上发生的记录磁化过渡形态的边缘部分,由于磁头的斜角等等的影响而弯曲或扰乱。具体来说,在记录进行磁头定位控制(伺服控制)所需的伺服信息中包括的伺服脉冲模式的情况下,当发生此现象时,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在伺服脉冲模式的磁道宽度方向的边缘部分产生了弯曲部分,从而出现不对称的情况。
伺服信息需要有较高的信号质量,因为它会影响磁头定位操作的精度。因此,当弯曲部分在整个伺服脉冲中的百分比由于磁化过渡形态的弯曲而增大时,需要作为伺服信息的信号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具体来说,随着由于较高的磁道间距的脉冲而使在磁盘介质上记录的伺服磁道的间隔降低,很难忽视磁化过渡形态中的边缘部分(即,在磁化模式的磁道宽度方向的边缘部分)产生的弯曲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包括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头的磁盘驱动器。
该磁盘驱动器包括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盘介质;以及包括向磁盘介质施加垂直记录磁场的主记录磁极和辅助磁极的磁头,辅助磁极在磁头的相对移动方向位于主记录磁极后端,在磁盘介质的磁道宽度方向辅助磁极的长度大于主记录磁极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头的结构的视图;
图2是显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写入磁头的结构的视图;
图3是显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双层磁盘介质的结构的视图;
图4是显示根据该实施例的伺服磁道写入器的结构的视图;
图5是显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垂直磁记录类型的磁盘驱动器的外形的视图;
图6是显示了其中说明该实施例的效果的磁化模式示例的视图;
图7是显示了其中说明该实施例的效果的磁化模式示例的视图;
图8是显示了其中说明该实施例的效果的伺服信息的磁化模式示例的视图;
图9A和9B是显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写入磁头和伺服信息的磁化模式的视图;
图10是显示涉及该实施例的效果的磁头定位精度的视图;
图11是显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写入磁头的结构的视图;
图12是显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写入磁头的记录磁场的视图;以及
图13是显示涉及另一个实施例的效果的磁头定位精度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磁头的结构)
图1和2是显示根据此实施例的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头的结构的视图。图1是侧剖面图,图2是平面剖面图。
磁头10具有彼此分离的写入磁头和读取磁头14,并安装在未显示的滑块中。读取磁头14通常是具有GMR(巨型磁阻)元件15的磁头,并且专门用于读取。
写入磁头是适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单极型磁头,并且具有记录磁头11作为主磁极,返回轭12作为辅助磁极,以及励磁线圈13。
记录磁头11由具有比较高的磁导率的软磁性材料制成,并根据流过励磁线圈13的记录电流激励记录磁场。记录磁极11通过相对于磁盘介质20的相对的表面(记录层22)缩减磁道宽度来产生强大的记录磁场。
返回轭12是辅助磁极,从记录磁极11产生的垂直磁力线穿过稍后将描述的磁盘介质20的软磁层,并构成封闭的磁路。关于记录磁极11的具体材料,记录磁极11由诸如软磁膜之类的磁性材料制成,这些材料中的铁(Fe)和钴(Co)为主要成分,应具有较高的最大磁通量饱和密度,例如,不少于2特斯拉。关于返回轭12的具体材料,返回轭12由诸如坡莫合金之类的磁性材料制成,这些材料中的镍(Ni)和铁(Fe)为主要成分,并具有较小的磁致伸缩并易于处理。
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具有这样的结构,在磁头相对于磁盘介质20的移动方向(箭头20)的相对移动方向(箭头10A)中的后端提供了返回轭12。即,返回轭12位于磁头10的后沿端。因此,在前沿端提供了记录磁极。
此外,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中,记录磁极11和返回轭12的部件12A相对,在与磁盘介质20的相对的一侧,在它们之间有一个非常窄的间隙G。
如图2所示,通过使用记录磁极11进行垂直磁记录在磁盘介质20上构成了对应于写入磁头的磁道宽度TW的磁道。在此磁道宽度的方向,返回轭12的长度比记录磁极11的长度大很多。
(磁盘介质、磁盘驱动器和伺服磁道写入器)
如图3所示,磁盘介质20是双层垂直记录介质,其中,垂直磁记录层(下文将简称为“记录层”)22,和软磁层24重叠在衬底25上。
值得注意的是,定向层23和保护层21按顺序重叠在衬底25上。此外,每一层都包括由多个不同材料的合成物制成的薄膜。如上所述,施加到记录层22上的垂直磁力线通过软磁层24和返回轭12扩散,并转变成弱磁场,并形成返回到励磁线圈13的封闭的磁路。
在垂直磁记录类型的磁盘驱动器50中,如图5所示,连接到主轴马达51的磁盘介质20和安装在传动器52上的磁头10装入一个箱子中。传动器52是一个磁头定位机构,该机构通过音圈电机53的驱动力在磁盘介质20的径向上移动磁头10。
此外,作为磁盘驱动器制造步骤,有一个伺服写入步骤,在该步骤中,伺服信息预先记录在磁盘介质20上。伺服写入步骤使用如图4所示的专门伺服磁道写入器(STW)41。
在此实施例中,STW 41具有传动器40,该传动器40上安装了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头10。因此,STW 41通过使用诸如如图1所示的写入磁头进行垂直磁记录来在磁盘介质20上记录伺服信息。伺服信息大致包括用于标识磁道的柱面代码和用于在每一个磁道上定位磁头的伺服脉冲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让磁头10作为专门的伺服写入磁头外,STW 41还可以具有伺服写入执行模式,该模式使用装入将要制造的磁盘驱动器50中的磁头。
(垂直磁记录的操作)
现在将讲述当使用STW 41并利用磁盘驱动器50中包含的磁头10在磁盘介质20上记录伺服信息时写入磁头的垂直磁记录操作。
在磁盘驱动器中,在磁盘介质20上的径向上构成了具有同心圆的许多磁道(数据磁道)。为了标识这些磁道中的每一个磁道并对磁头10进行定位,在制造过程中有前面记录伺服信息的伺服写入步骤。
一般来说,在磁盘驱动器中,采用了扇区伺服模式,数据的记录区域(数据扇区)和伺服信息的记录区域(伺服扇区)被分成多个区域,在一个磁道中存在多个这两种类型的被分开的区域。当伺服扇区的记录信号(伺服信息)被记录一次之后,它就不会因为覆盖等等而被擦除。
在此实施例中,STW 41通过使用磁盘驱动器50中包含的磁头10的写入磁头来在磁盘介质20上写入伺服信息(伺服磁道信号)。
这里,图8显示了采用具有不同于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的结构的写入磁头(下面将简称为比较示例的磁头)在磁盘介质20上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化模式。在图8中,参考字符A和B表示伺服脉冲模式。
根据比较示例的磁头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在相对于磁头移动方向10A的后端提供了记录磁极11,记录磁极11和返回轭12之间的间隙比如图1所示的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大。即,根据比较示例的磁头的记录磁极11的后端是打开的。
当通过使用根据比较示例的这样的磁头记录伺服磁道信号的磁化模式60时,在磁道宽度方向(TW)产生由于记录模糊所导致的弯曲80,如图8所示。图6是放大显示此磁化模式60的视图。
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弯曲,是因为,来自根据比较示例的磁头的记录磁场的恒磁场轮廓分布在磁头的尾部弯曲,因为当在磁盘介质上形成磁化过渡时,磁头的间隙比较大。
一般来说,在伺服磁道信号写入操作中,使用的写入磁头的磁道宽度(TW)相对于伺服磁道间隔足够大。在伺服磁道信号写入操作中,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当覆盖相应的伺服磁道的信号时,写入磁头在固定方向(最里边的圆周方向或其相反的方向)从磁盘介质上的最远的周边馈送。图8显示了以固定的磁道间隔移动的写入磁头连续地记录的伺服脉冲模式A和B的磁化模式。
这里,虽然来自写入磁头的记录磁场在磁道中心附近均匀地产生,但是,记录磁场在磁道尾端附近变弱,在磁道尾端过渡形态会产生弯曲,如图6所示,因为记录磁场在三维方向上扩散。在图6中,虽然整个磁道中只有某些磁道在磁道尾端具有弯曲的形态,但是,在没有信号被覆盖的一侧弯曲仍然存在,因为伺服信号以比磁头的记录磁道宽度更窄的间隔被覆盖。同时,在图8中,可以理解,弯曲部分相对于整个信号占有比较大的百分比。
在将磁头10定位在磁道中心的较小的定位控制中,使用了上文所描述的伺服脉冲模式A和B的磁化模式。具体来说,如图8所示,当伺服脉冲模式A和B之间的边界部分将被定位为数据磁道的中心时,将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定位控制,以便通过读取磁头跨磁道A和磁道B地移动,来自磁道A的信号振幅和来自磁道B的信号振幅相等。
在此情况下,如图8所示,当由于磁化模式60中的磁化过渡形态的弯曲80在从伺服脉冲模式A和B之间的边界的横向上产生不对称时,来自伺服脉冲模式B的读取信号振幅小于来自伺服脉冲模式A的振幅(即使在此边界存在读取磁头),这样会提供错误的位置信息。
如此,为了从伺服脉冲模式获得正确的位置信息,必须抑制在磁道的尾部产生的磁化过渡弯曲80,以防止在伺服脉冲模式A和B之间产生不对称。即,为了进行高度准确的磁头定位操作,必须尽可能地缩小磁化模式60中的磁道宽度方向的磁化过渡弯曲部分R的长度,如图6所示。
图7显示了在磁盘介质表面设置和检查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参见图1)的记录磁极11的记录磁场分布70。
即,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提供了返回轭12,作为由记录磁极11产生的记录磁场的屏蔽构件,如图7所示。记录磁场从正磁场强度的最大值到0或从记录磁极11的后端到返回轭12的前端之间的短距离(图1中的间隙G)中负磁场强度之间变化。基于此,在没有返回轭12的情况下,相对于记录磁极11的前端可以形成陡峭的磁场倾度,因为记录磁极11和作为屏蔽构件的返回轭12之间的距离比较短。
因此,由于记录磁极11和返回轭12之间的间隙(G)中的磁场在磁道宽度方向变得均匀,因此,在靠近作为屏蔽构件的返回轭12的一侧,可以抑制每一个磁道尾部的弯曲量。
图9B显示了如图9A所示的写入磁头记录的伺服磁道信号的磁化模式90的形状。如图9所示,磁化模式90是这样的模式,其中,在磁道宽度方向每一个磁化过渡弯曲91都缩小。
图10显示了将使用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的伺服写入操作中的定位精度(曲线110)与使用根据比较示例的磁头的伺服写入操作中的定位精度(曲线100)进行比较的结果。
即,在图10中,水平轴代表磁道的每一个径向位置,垂直轴代表每一个径向位置中的定位误差量。曲线110显示了当通过使用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记录在磁盘介质上的伺服信息(伺服脉冲模式)执行磁头定位操作时的定位特征。从图10中可以看出,可以理解,当使用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时获得的定位特征在每一个径向位置没有定位不规则性,与根据比较示例的磁头相比,在所有磁道中都能稳定地进行定位。
如上所述,总起来说,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提供了返回轭12,作为屏蔽构件,与记录磁极11的后端的间隙为G,如图11所示。因此,在由于进行垂直磁记录在磁盘介质上产生的磁化过渡中,在磁化模式的边缘部分产生的弯曲可以缩小。
具体来说,在使用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并通过垂直磁记录来记录伺服信息的情况下,由于可以抑制磁道宽度方向中的伺服脉冲模式的弯曲部分,因此,可以确保有比较高的信号质量的伺服信息。结果,垂直磁记录类型的磁盘驱动器中的磁头定位精度可以大大地改进。
(其他实施例)
图11是显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适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写入磁头的结构的视图。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的结构基本上与如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
此实施例涉及可以通过在伺服写入步骤中记录伺服信息来准确地构成伺服磁道的写入磁头的结构。
一般而言,沿着记录磁场轮廓形成了强度与磁盘介质的矫顽力相同的磁盘介质的磁化过渡形态。可以认为,只要来自写入磁头的最大记录磁场大致为此矫顽力的两倍,便可以进行足够好的记录。
这里,在如图7所示的记录磁场分布70中,从记录磁极11的相对部分(在此会产生基本上具有最大磁场强度的记录磁场)到返回轭的相对部分(在此获得0或负的磁场强度)磁场分布变化很大。此时,由于对应于磁盘介质的矫顽力的记录磁场基本上为最大记录磁场强度的1/2,因此,它分布在记录磁极11和返回轭12之间的间隙(图11中的G)中心的附近,如图7所示。
假设磁盘介质上的磁道的尾部磁场分布中的每一个弯曲基本上从记录磁极11的尾部成圆形地分布,则产生直径为“G/2”的圆形弯曲,其长度R大致为G/2。如果伺服磁道的磁道宽度(TL)比磁头的记录磁极11和返回轭12之间的间隙G长,则甚至在最高程度时,伺服磁道中的弯曲部分的比率为1/2或更低。
因此,如果对应于记录磁极11和返回轭12之间的距离的间隙G小于伺服磁道间隔TL,则可以提供极好的磁道定位操作,而不会受到记录的伺服磁道信号中的弯曲部分的不利影响。
此外,此实施例还将由于从记录磁极11到磁盘介质20的包括记录层22的软磁层24的距离(D)造成的记录模糊的影响考虑在内。如图11所示,从记录磁极11的末端到磁盘介质的软磁层24的距离被定义为D。
图12显示了从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向磁盘介质施加的记录磁场的恒磁场轮廓。当在记录磁极11的后端部分没有提供对应于返回轭12的屏蔽构件时,在最坏的条件下,在记录磁极11上会产生半径为D的弯曲,从而获得恒磁场轮廓91。
另一方面,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中,由于在记录磁极11的后端提供了对应于返回轭12的屏蔽构件,因此,此屏蔽构件紧下面的磁场强度变为0,或者,基本上均匀,极性与记录磁极紧下面的极性相反,即使它比较小。因此,在记录磁极11和作为屏蔽构件的返回轭12之间的间隙(G)中,在屏蔽构件一侧存在恒磁场轮廓92。此时,在记录磁极11的尾部产生的弯曲变短,在原始恒磁场轮廓91的内侧可以消除由于弯曲而产生的相位移。在此情况下,其中在尾部由于弯曲而产生的相滞仍然存在而基本上没有消除的区域的磁道宽度方向的长度L变成至少为下列表达式(2)所代表的长度。
L = D - D 2 - G 2 4 - - - ( 2 )
为防止由于在此区域产生的相滞而产生的波形变化影响定位,必须满足由下列关系表达式(3)代表的条件。
0 < D - D 2 - G 2 4 < TL 2 - - - ( 3 )
现在将就在使用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在磁盘介质上记录伺服信息的情况下对伺服磁道信号的信号质量的影响的测量示例进行介绍。作为测量参数,如图11所示,设置了记录磁极11和返回轭12(屏蔽构件)之间的间隙G,从记录磁极11的末端到磁盘介质的软磁层24之间的距离(间隔)D。这里,作为磁盘介质20,使用了其记录层22为20nm,定向层23的厚度为15nm,保护层21的厚度为3nm,从介质表面到软磁层24的距离为38nm的磁盘介质。
这里,如果记录磁极11的末端和介质表面之间的浮动高度为12nm,则间隔D为50nm。
图13显示了将磁盘介质(使用根据比较示例的常规磁头和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中的每一个由STW 41在其上记录伺服信息)包含到磁盘驱动器中并测量磁头定位精度的结果。
在图13中,测量结果130对应于这样的情况,使用根据比较示例的磁头,即,使用常规单极型磁头(无法定义G,为无穷大),间隔D为50nm,而伺服磁道间距TL为0.1μm作为测量参数。
测量结果131对应于这样的情况:使用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间隙G为300nm,间隔D为55nm,伺服磁道间距TL为0.09μm作为测量参数。
测量结果132对应于这样的情况:使用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间隙G为70nm,间隔D为50nm,伺服磁道间距TL为0.09μm作为测量参数。
在图13中,测量结果130和131显示,记录了其信号质量变差的伺服信息,磁头定位精度也降低。具体来说,在内周边或外周边,磁头定位精度随着磁头的斜角变大而降低。
另一方面,测量结果132显示,磁盘介质上记录了具有高质量的伺服信息,在径向上基本上在整个方面内确保了有较高的磁头定位精度。即,从测量结果132可以理解,通过使用如图11所示的写入磁头,并设置间隙G比伺服磁道间距TL小的条件作为测量参数,或者,通过满足包括间隔D的相应的参数之间的关系表达式(3)中所显示的条件,可以实现具有高质量的伺服信息的垂直磁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下列测量示例(为方便起见,将简称为d),当使用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间隙G为70nm,间隔D为55nm,伺服磁道间距TL为0.09μm作为测量参数时,可以确保在磁盘介质的所有径向位置的定位误差不超过15nm的较高的定位精度。
作为类似的测量示例(为方便起见,将简称为h),当使用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间隙G为100nm,间隔D为50nm,伺服磁道间距TL为0.13μm作为测量参数时,同样可以确保在磁盘介质的所有径向位置的定位误差不超过15nm的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反,在下列相应的测量示例(为方便起见,将简称为e、f和g)中,每一个径向位置中的定位误差值的最差值都将超过15nm,无法获得足够的定位精度。
具体来说,每一个测量示例都对应于这样的情况:使用根据此实施例的写入磁头,间隔D为50nm,伺服磁道间距TL为0.09μm作为测量参数。测量示例(e)对应于这样的情况,间隙G为100nm作为上文所提及的测量参数之外的测量参数。测量示例(f)对应于这样的情况,间隙G为120nm作为上文所提及的测量参数之外的测量参数。测量示例(g)对应于这样的情况,间隙G为140nm作为上文所提及的测量参数之外的测量参数。
如上所述,总起来说,在垂直磁记录类型的磁盘驱动器中,作为伺服写入步骤中所使用的STW 41的写入磁头,诸如如图11所示的之类的记录磁极11需要具有适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结构,其中,提供了具有小间隙G的返回轭12作为屏蔽构件。此外,通过设置间隙G比伺服磁道间距TL小的条件作为记录伺服信息时的条件,或者,通过满足包括间隔D的相应的参数之间的关系表达式(3)中所显示的条件,可以实现具有高质量的伺服信息的垂直磁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介绍了这样的示例,其中,通过使用专门的伺服记录设备作为涉及此实施例的STW 41来记录伺服信息,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磁盘驱动器中的用户数据的记录操作中实现高度准确的数据记录。具体来说,有一些优点,例如,促进精度的提高,而几乎不会移动伺服磁道信号和读取磁头之间的方位角或没有偏心的影响。
那些精通本技术的人可以轻松地实现其他优点,并进行各种修改。因此,本发明在更广的方面不仅局限于这里显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的实施例。相应地,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内容所定义的一般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2)

1.一种具有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盘介质(20)的磁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包括向磁盘介质(20)施加垂直记录磁场的主记录磁极(11)和辅助磁极(12)的磁头(10),辅助磁极在磁头的相对移动方向位于主记录磁极(11)后端,在磁盘介质的磁道宽度方向辅助磁极(12)的长度大于主记录磁极(11)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辅助磁极(12)由相对于主记录磁极(11)具有较低磁通量饱和密度的磁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辅助磁极(12)与主记录磁极(11)的后端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辅助磁极(12)是作为屏蔽主记录磁极(11)的记录磁场的屏蔽构件提供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主记录磁极(11)和辅助磁极(12)之间的小间隙小于根据来自主记录磁极(11)的记录磁场记录在磁盘介质上的磁道的间隔。
5.一种磁头设备,包括:
向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盘介质施加垂直记录磁场的主记录磁极(11)和辅助磁极(12),其特征在于:
辅助磁极(12)在磁头(10)的相对移动方向位于主记录磁极(11)后端,在磁盘介质的磁道宽度方向辅助磁极(12)的长度大于主记录磁极(11)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头设备,其特征在于,辅助磁极(12)由相对于主记录磁极(11)具有较低磁通量饱和密度的磁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头设备,其特征在于,辅助磁极(12)与主记录磁极(11)的后端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辅助磁极(12)是作为屏蔽主记录磁极(11)的记录磁场的屏蔽构件提供的。
8.一种伺服写入设备,包括单元(41),该单元输出要记录在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盘介质(20)上的伺服信息,其特征在于,该伺服写入设备进一步包括:
包括向磁盘介质(20)施加垂直记录磁场的主记录磁极(11)和辅助磁极(12)的磁头(10),辅助磁极(12)在磁头(10)的相对移动方向位于主记录磁极(11)后端,在磁盘介质(20)的磁道宽度方向辅助磁极(12)的长度大于主记录磁极(11)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伺服写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辅助磁极(12)由相对于主记录磁极(11)具有较低磁通量饱和密度的磁性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伺服写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辅助磁极(12)与主记录磁极(11)的后端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辅助磁极(12)是作为屏蔽主记录磁极(11)的记录磁场的屏蔽构件提供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伺服写入设备,其特征在于,主记录磁极(11)和辅助磁极(12)之间的小间隙小于根据来自主记录磁极(11)的记录磁场记录在磁盘介质(20)上的磁道的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伺服写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满足由下列表达式(1)代表的关系:
0 < D - D 2 - G 2 4 < TL 2 - - - - ( 1 )
其中,G是主记录磁极(11)和辅助磁极(12)之间的小间隙,D是从主记录磁极(11)的一端到磁盘介质(20)的软磁层之间的间隔,TL是要记录在磁盘介质(20)上的伺服磁道的间隔。
CN200410012086.6A 2003-09-30 2004-09-28 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盘驱动器和磁头设备 Pending CN16041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39977A JP2005108315A (ja) 2003-09-30 2003-09-30 垂直磁気記録方式の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及び磁気ヘッド
JP339977/2003 2003-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4193A true CN1604193A (zh) 2005-04-06

Family

ID=3453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12086.6A Pending CN1604193A (zh) 2003-09-30 2004-09-28 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盘驱动器和磁头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05213A1 (zh)
JP (1) JP2005108315A (zh)
CN (1) CN1604193A (zh)
SG (1) SG11013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96360B2 (en) 2006-02-15 2010-09-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 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465125B (zh) * 2007-12-18 2012-05-23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磁头滑块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9121B2 (en) * 2002-06-06 2006-08-2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 head having a reduced field under the return pole and minimal eddy current losses
JP4287457B2 (ja) * 2006-05-11 2009-07-01 株式会社東芝 垂直記録用磁気ヘッドおよ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US7466509B1 (en) 2006-09-22 2008-12-16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operable with first and second servo patterns in a perpendicular media recording environment
US7388728B1 (en) * 2006-09-22 2008-06-17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riting servo sectors in a perpendicular media recording environment
JP2008277586A (ja) 2007-04-27 2008-11-13 Toshiba Corp 磁気素子、磁気記録ヘッド及び磁気記録装置
KR20080108016A (ko) 2007-06-07 2008-12-11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자기 기록 헤드 및 자기 기록 장치
JP4358279B2 (ja) 2007-08-22 2009-11-04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記録ヘッド及び磁気記録装置
US8994587B2 (en) 2010-05-14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pressed sensing for navigation data
JP4919901B2 (ja) 2007-09-04 2012-04-18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記録ヘッド及び磁気記録装置
JP2009070439A (ja) * 2007-09-11 2009-04-02 Toshiba Corp 磁気記録ヘッド及び磁気記録装置
KR20090027435A (ko) * 2007-09-12 2009-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직자기기록헤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929108B2 (ja) 2007-09-25 2012-05-09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ヘッドおよび磁気記録装置
JP2009080878A (ja) 2007-09-25 2009-04-16 Toshiba Corp 磁気記録ヘッドおよび磁気記録装置
JP2009080875A (ja) * 2007-09-25 2009-04-16 Toshiba Corp 磁気ヘッド及び磁気記録装置
JP5361259B2 (ja) 2008-06-19 2013-12-04 株式会社東芝 スピントルク発振子、磁気記録ヘッド、磁気ヘッドアセンブリ及び磁気記録装置
JP5377893B2 (ja) 2008-06-19 2013-12-25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ヘッドアセンブリおよび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US8320076B1 (en) 2008-06-26 2012-11-27 Western Digital (Fremont),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magnetic recording transducer including an assist pole having surfaces angled with respect to the ABS
JP2010040060A (ja) * 2008-07-31 2010-02-18 Toshiba Corp 高周波アシスト記録用磁気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磁気記録装置
JP2010040126A (ja) 2008-08-06 2010-02-18 Toshiba Corp 磁気記録ヘッド、磁気ヘッドアセンブリ及び磁気記録装置
JP5173750B2 (ja) 2008-11-06 2013-04-03 株式会社東芝 スピントルク発振子、磁気記録ヘッド、磁気ヘッドアセンブリ及び磁気記録装置
JP5558698B2 (ja) 2008-11-28 2014-07-23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記録ヘッド、磁気ヘッドアセンブリ、磁気記録装置及び磁気記録方法
US8449752B2 (en) * 2009-09-30 2013-05-28 HGST Netherlands B.V. Trailing plated step
US8724258B2 (en) * 2009-09-30 2014-05-13 HGST Netherlands B.V. Slanted bump design for magnetic shields in perpendicular write head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20110075299A1 (en) * 2009-09-30 2011-03-31 Olson Trevor W Magnetic write heads for hard disk drives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JP2012003805A (ja) * 2010-06-16 2012-01-05 Wd Media (Singapore) Pte. Ltd 垂直磁気記録媒体及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US9837108B2 (en) * 2010-11-18 2017-12-05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agnetic sensor and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pping the magnetic field or magnetic field sensitivity of a recording head
JP5606482B2 (ja) 2012-03-26 2014-10-15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ヘッド、磁気ヘッドアセンブリ、磁気記録再生装置及び磁気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US9697852B2 (en) * 2015-11-06 2017-07-04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ingle coil turn data wri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5956A (en) * 1988-03-16 1991-12-31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recording heads with side shields
JPH10241117A (ja) * 1997-02-24 1998-09-11 Fujitsu Ltd 単層磁性膜垂直磁化媒体用記録ヘッド
JP4297585B2 (ja) * 2000-02-28 2009-07-15 株式会社日立グローバルストレージテクノロジーズ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4102013B2 (ja) * 2000-09-22 2008-06-18 株式会社東芝 垂直記録ヘッドおよび垂直磁気記録装置
JP2002100007A (ja) * 2000-09-25 2002-04-05 Toshiba Corp 垂直記録ヘッドおよび垂直磁気記録装置
JP2002100001A (ja) * 2000-09-25 2002-04-05 Toshiba Corp 垂直記録ヘッドおよび垂直記録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US7100266B2 (en) * 2001-05-16 2006-09-05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ethod of forming a beveled writing pole of a perpendicular writing element
JP2003036503A (ja) * 2001-07-24 2003-02-07 Hitachi Ltd 垂直記録用磁気ヘッド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96360B2 (en) 2006-02-15 2010-09-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 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022009B (zh) * 2006-02-15 2011-11-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垂直磁记录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65125B (zh) * 2007-12-18 2012-05-23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磁头滑块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0138A1 (en) 2005-04-28
US20050105213A1 (en) 2005-05-19
JP2005108315A (ja) 2005-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04193A (zh) 用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磁盘驱动器和磁头设备
US6999257B2 (en) Magnetic disk drive with structure for avoiding DC magnetic disturbance on a disk surface
US7095583B2 (en) Dual mode servo pattern
US7199957B2 (en) Write head alignment for full amplitude time-based servo
US6703099B2 (en) 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 media with patterned soft magnetic underlayer
US7986493B2 (en) Discrete track magnetic media with domain wall pinning sites
JP2928168B2 (ja) 薄膜磁気ヘッド
KR20050031394A (ko) 별도의 판독 헤드 및 기록 헤드를 가진 수직 자기 기록용자기 변환기
CN101097729A (zh) 磁盘装置
JP3780290B2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US771681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agnetic head
CN101714358B (zh) 头滑块、头组件和磁盘驱动器
CN101046967A (zh) 磁记录装置、磁记录媒体及伺服信息记录方法
US7715137B2 (en) Servo patterns for patterned media
CN100468529C (zh) 形成垂直磁化区的模式的方法以及接触性磁传递方法
US20060098336A1 (en) Perpendicular recording head having controlled permeability and saturation moment
CN1261925C (zh) 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及用于其的主信息载体
JP4880578B2 (ja) 情報記録媒体、磁気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JP4590472B2 (ja) 記録媒体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CN101046976A (zh) 磁记录介质以及磁记录/再现设备
CN1975862A (zh) 具有用于垂直磁记录的磁头的磁盘驱动器
CN1622202A (zh) 磁记录头、头悬挂组件、记录与记录还原设备、复合头
US20030016469A1 (en) 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 head for improved resolution
US20080316635A1 (en) Deriving servo PES from DC erased bursts in perpendicular recording
CN1567434A (zh) 用于垂直磁记录的磁盘驱动器和磁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