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86797A -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86797A
CN1586797A CN 200410080295 CN200410080295A CN1586797A CN 1586797 A CN1586797 A CN 1586797A CN 200410080295 CN200410080295 CN 200410080295 CN 200410080295 A CN200410080295 A CN 200410080295A CN 1586797 A CN1586797 A CN 1586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re earth
tungsten
nitrate
tungsten electrode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8029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4456C (zh
Inventor
胡福成
聂祚仁
李炳山
杨建参
彭鹰
孙宝成
赵广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 20041008029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74456C/zh
Publication of CN1586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6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44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445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稀土难熔金属功能材料领域。针对现有的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加工性能差,在工业生产中成品率低,增加了生产成本。按最终产物重量百分比计算,即La2O3、Y2O3和CeO2每种稀土氧化物含量为0.4-1.4%,三种稀土氧化物的总含量为2.0-2.2%,其余为钨;按每种稀土氧化物重量含量称取对应的硝酸镧、硝酸钇、硝酸铈量配置成混合溶液,按钨重量含量称取相应的APT(仲钨酸氨),并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得到均匀的悬浊液,然后加入上述稀土硝酸盐溶液,搅拌、蒸发干燥;末经过一次氢气还原(550-700℃)、二次氢气还原(850-1000℃)制得粉末平均粒度1.2-1.4μm。省去了APT煅烧的工序,简化了工艺,经济节能,使成品率和生产稳定性得以改善。

Description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稀土难熔金属功能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钨电极是惰性气体保护焊和等离子焊接、切割、喷涂、熔炼以及特殊电光源中的关键材料,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钍钨电极(含ThO2)和铈钨电极(含CeO2)。钍钨电极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将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放射性危害;铈钨电极仅在小规格焊接用钨电极方面可取代钍钨电极。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各国相继研制开发多种单元、复合钨电极材料,以替代钍钨,新型研制出的稀土-钨电极以铈钨电极、镧钨电极(含La2O3)、钇钨电极(含Y2O3)、及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含La2O3、Y2O3、CeO2)为主。上述各种稀土-钨电极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镧钨电极在中小电流工作时电弧稳定性和电极抗烧损性能好,但其加工性能差,在大电流使用时烧损严重;钇钨电极使用时电弧压力大,在大电流工作时电极的抗烧损性能好,但其加工困难,在小电流使用时电弧稳定性差;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虽然综合焊接性能可与钍钨电极相媲美,能适应各种工况以替代钍钨电极,然而其加工性能差,在工业生产中成品率低,增加了生产成本。因而高额的生产成本使其很难大范围替代钍钨电极。
在原申请专利(CN1204696A、CN1203136A)中,钨电极加工工艺为:稀土硝酸盐水溶液与WO3混合掺杂,经经一次氢气还原(500-540℃)和二次氢气还原(640-920℃),制得钨粉,然后经压制、烧结、旋锻、链拉加工成各种规格的电极。本专利改进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通过调整关键工序,从而使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的成品率和生产稳定性得以改善,从而节约工时,降低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放射性污染、使用性能及加工性能好的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由以下步骤组成:
1.按最终产物重量百分比计算,即La2O3、Y2O3和CeO2每种稀土氧化物含量为0.4-1.4%,三种稀土氧化物的总含量为2.0-2.2%.其余为钨;按每种稀土氧化物重量含量称取对应的硝酸镧、硝酸钇、硝酸铈量配置成混合溶液,按钨重量含量称取相应的APT(仲钨酸氨),并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得到均匀的悬浊液,然后加入上述稀土硝酸盐溶液,搅拌、蒸发干燥;
2)蒸发干燥后经过一次氢气还原,温度为550℃-700℃;二次氢气还原,温度为850℃-1000℃制得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平均粒度控制在1.2-1.4μm。
将还原所得的混合粉末按常规钨钼的制备加工方法,进行烧结、塑性加工,最后加工成各种规格的电极。
钨钼常规制备加工工序为压制、预烧、垂熔烧结、开坯、203、202、201、链拉、绞直、切断、磨光等,最后得到成品电极。
传统电极的生产除部分厂家(科研单位)以WO3、WO2.9等为原料外,大多数直接以APT为生产原料,自己煅烧制备WO3、WO2.9等、然后与稀土硝酸盐掺杂、蒸发干燥、两次氢气还原后经传统钨钼材料制备加工方法制备得到最终产品。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改变传统的掺杂工艺,以APT直接作为产品掺杂原料,替代常规的WO3、WO2.9等,同稀土硝酸盐掺杂,省去了APT煅烧的工序,简化了工艺,经济节能。
鉴于在还原过程中多元复合稀土元素对粉末有重要的细化作用,通过进行大量的摸索试验,确定了一次氢气还原和二次氢气还原的工艺参数,一次氢气还原温度为:550-700℃;二次氢气还原温度为:850-1000℃;这不同于原申请专利的还原参数(一次氢气还原温度:500-540℃;二次氢气还原温度:640-920℃)。在这种还原条件下,可以得到平均粒度为1.2-1.4μm的稀土氧化物-金属钨混合粉末,对后续生产工序比较有利。而且用此方法,稀土氧化物在钨粉中弥散程度高,分布更均匀。粉末在还原过程中受还原参数的影响较小,在一定时间内粒度波动较小,有利于工艺的控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可以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利用本方法制备的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不仅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较高的成品率,而且焊接性能优良,综合性能超过了钍钨、铈钨电极。
附图说明
图1.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电弧静特性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对比例1:
将APT经过煅烧制备成WO3,将WO3粉放入掺杂锅内,加入按最终产物重量百分比的0.44%La2O3、1.32%Y2O3、0.44%CeO2称取硝酸镧、硝酸钇、硝酸铈(根据氧化物重量换算硝酸盐量)配制的混合溶液,充分搅拌蒸干和干燥后,得到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在还原炉内进行一次还原(温度:520℃;时间:2h)、二次还原(温度:800℃;时间:4h)后,制得稀土氧化物和钨粉的混合粉末,平均粒度为1.7μm。将还原后的粉末按一定比例加入甘油、酒精混合1h后,、压制(装粉量:680g;压制压强:6.5MPa)、预烧(温度:1150℃)、垂熔烧结(在90%熔断电流下保温30min)后,进行旋锻加工、链拉、绞直、切断和磨光后加工成各种规格钨电极。其加工阶段各工序下产品成品率如表1.所示:
         表1.WO3与稀土硝酸盐掺杂加工阶段各工序下成品率
工序 203 202 201 成品Φ2.4*175 加工阶段成品率
产出率 95.9% 96.5% 95.7% 67.9% 60.1%
实例1:
每取APT粉1Kg,加入去离子水1000ml,搅拌均匀,放入掺杂锅内,加入按最终产物重量百分比的0.44%La2O3、1.32%Y2O3、0.44%CeO2称取硝酸镧、硝酸钇、硝酸铈(根据氧化物重量换算硝酸盐量)配制的混合溶液,充分搅拌蒸干和干燥后,得到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在还原炉内进行一次还原(温度:550℃)、二次还原(温度:850℃)后,制得稀土氧化物和钨粉的混合粉末,平均粒度为1.2μm。将还原后的粉末按一定比例加入甘油、酒精混合1h后,、压制(装粉量:680g;压制压强:6.5MPa)、预烧(温度:1150℃)、垂熔烧结(在90%熔断电流下保温30min)后,进行旋锻加工、链拉、绞直、切断和磨光后加工成各种规格钨电极。其加工阶段各工序下产品成品率如表2.所示:
         表2.APT与稀土硝酸盐掺杂加工阶段各工序下成品率
工序 203 202 201 成品Φ2.4*175 加工阶段总成品率
产出率 98.0% 99.7% 99.7% 72.5% 70.6%
可以看到,产品的成品率有了较大的提高,节约了工时、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实例2:
每取APT粉1Kg,加入去离子水1000ml,搅拌均匀,放入掺杂锅内,加入按最终产物重量百分比的.55%La2O3、1.10%Y2O3、0.55%CeO2称取硝酸镧、硝酸钇、硝酸铈(根据氧化物重量换算硝酸盐量)配制的混合溶液,充分搅拌蒸干和干燥后,得到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在还原炉内进行一次还原(温度:600℃)、二次还原温度:900℃)后,制得稀土氧化物和钨粉的混合粉末,平均粒度为1.3μm。。将还原后的粉末按一定比例加入甘油、酒精混合1h后,、压制(装粉量:680g;压制压强:6.5MPa)、预烧(温度:1150℃)、垂熔烧结(在90%熔断电流下保温30min)后,进行旋锻加工、链拉、绞直、切断和磨光后加工成各种规格钨电极。
          表3.APT与稀土硝酸盐掺杂加工阶段各工序下成品率
工序 203 202 201 成品Φ2.4*175 加工阶段总成品率
产出率 99.0% 98.7% 99.5% 71.3% 69.3%
实例3:
每取APT粉1Kg,加入去离子水1000ml,搅拌均匀,放入掺杂锅内,加入按最终产物重量百分比的0.73%La2O3、0.73%Y2O3、0.73%CeO2称取硝酸镧、硝酸钇、硝酸铈(根据氧化物重量换算硝酸盐量)配制的混合溶液,充分搅拌蒸干和干燥后,得到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在还原炉内进行一次还原(温度:700℃;)、二次还原温度:1000℃)后,制得稀土氧化物和钨粉的混合粉末,平均粒度为1.4μm。。将还原后的粉末按一定比例加入甘油、酒精混合1h后,、压制(装粉量:680g;压制压强:6.5MPa)、预烧(温度:1150℃)、垂熔烧结(在90%熔断电流下保温30min)后,进行旋锻加工、链拉、绞直、切断和磨光后加工成各种规格钨电极。
      表4.APT与稀土硝酸盐掺杂加工阶段各工序下成品率
工序 203 202 201 成品Φ2.4*175 加工阶段总成品率
产出率 98.6% 98.0% 99.1% 72.5% 69.4%
下面对以上三个实例中电极焊接性能进行测试,并对相同规格的钍钨电极进行焊接性能测试以做对比,测试工作在国家焊接测试中心—哈尔滨焊接研究所进行,其结果如下:
1.电极编号为:
电极编号1#:含0.44%(重量)La2O3,1.32%(重量)Y2O3,0.44%(重量)CeO2,其余为W。
电极编号2#:含0.55%(重量)La2O3,1.10%(重量)Y2O3,0.55%(重量)CeO2,其余为W。
电极编号3#:含0.73%(重量)La2O3,0.73%(重量)Y2O3,0.73%(重量)CeO2,其余为W。
电极编号4#:含2.2%(重量)ThO2的钍钨电极(北京钨钼材料厂产),该电极作为对比电极。
2.引弧性能:
(1)实验条件
钨丝直径为Φ2.4mm,尖部锥角45度,氩气流量为8L/min,电极伸出长度3mm,弧长3mm。采用直流正接方式,钨丝为阴极,阳极为水冷紫铜。
(2)实验设备
晶闸管控制直流TIG焊接电源,型号YC-300TSPVTA。数字万用表,型号Bestillingsnr,编号为1287。电子天平AEL-200。
(3)实验结果
1#、2#、3#、4#电极的测试结果:在30A、80A、150A焊接电流时,各重复引弧30次,引弧成功率达100%,引弧性能优良。
3.抗烧损性能:
(1)实验条件
电极直径为Φ2.4mm,测试中所用阳极为水冷紫铜,焊接电流180A,电弧持续时间20min,电极伸出长度3mm,弧长3mm,氩气流量8L/min,电流类型及极性为直流正接。
(2)实验设备
晶闸管控制直流TIG焊接电源,型号YC-300TSPVTA。游标卡尺,型号025,编号096583。电子天平AEL-200。
(3)试验结果
测试结果见表3.
           表3.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的抗烧损性能
样品号 1# 2# 3# 4#
烧损量(mg) 0.4 0.95 0.45 1.65
其中1#钨电极的平均烧损量最小,具有最佳的抗烧损性能,1#、2#、3#三种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的抗烧损性能均优于4#钍钨电极。
4.电弧静特性曲线
(1)实验条件
钨丝直径为Φ2.4mm,尖部锥角45度,氩气流量为8L/min,电极伸出长度3mm,弧长3mm。采用直流正接方式,钨丝为阴极,阳极为水冷紫铜。
(2)实验设备
晶闸管控制直流TIG焊接电源,型号YC-300TSPVTA。数字万用表,型号Bestillingsnr,编号为1287。电子天平AEL-200。
(3)实验方法及结果
燃弧后,迅速将回路电流调至20A,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在电流为20A,30A,40A,50A,60A,80A,100A,140A时,待电弧燃烧稳定后,测出所对应的稳态电流、电压值,根据测得的电压、电流值分别做出1#、2#、3#、4#电极的电弧静特性曲线(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到,多1#、2#电极其电弧静特性曲线均优于钍钨电极,3#电极电弧静特性曲线与钍钨电极相当。
通过上面的焊接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知道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的综合焊接性能均已达到并超过钍钨电极,能够在各种工况下替代钍钨电极。

Claims (1)

1、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1)按最终产物重量百分比计算,即La2O3、Y2O3和CeO2每种稀土氧化物含量为0.4-1.4%,该三种稀土氧化物的总含量为2.0-2.2%。其余为钨;按每种稀土氧化物重量含量称取对应的硝酸镧、硝酸钇、硝酸铈量配置成混合溶液,按钨重量含量称取相应的APT即仲钨酸氨,并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得到均匀的悬浊液,然后加入上述稀土硝酸盐溶液,搅拌、蒸发干燥;
2)蒸发干燥后经过一次氢气还原,温度为550℃-700℃;二次氢气还原,温度为850℃-1000℃制得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平均粒度控制在1.2-1.4μm。
CN 200410080295 2004-09-30 2004-09-30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27445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80295 CN1274456C (zh) 2004-09-30 2004-09-30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80295 CN1274456C (zh) 2004-09-30 2004-09-30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6797A true CN1586797A (zh) 2005-03-02
CN1274456C CN1274456C (zh) 2006-09-13

Family

ID=34605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80295 Active CN1274456C (zh) 2004-09-30 2004-09-30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74456C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9010C (zh) * 2007-05-11 2008-10-29 北京工业大学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拉丝方法
CN100449016C (zh) * 2007-05-11 2009-01-07 北京钨钼材料厂 多元复合稀土钨粉末的还原方法
CN100464845C (zh) * 2007-07-17 2009-03-04 浙江大学 一步法微波合成Pt-CeO2/C电催化剂的方法
CN102000923A (zh) * 2010-09-20 2011-04-06 天津市春风钨业有限公司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9171A (zh) * 2010-09-30 2011-04-13 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磁控管阴极用磁控线圈原料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9581A (zh) * 2014-02-21 2014-05-07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多元复合稀土电子发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6171A (zh) * 2012-12-17 2014-06-18 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稀土钨电极坯条的烧结方法
CN105328178A (zh) * 2015-09-25 2016-02-17 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频烧结钍钨坯条的制备方法
CN105328364A (zh) * 2015-11-27 2016-02-17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一种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956088A (zh) * 2017-04-11 2017-07-18 北京天鹏钨钼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多元稀土元素的钨电极焊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7951A (zh) * 2017-10-18 2018-02-2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超细晶钨基气体火花开关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7988539A (zh) * 2017-11-28 2018-05-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快速制备高致密度细晶组织脉冲氙灯用电极的方法
CN111041315A (zh) * 2019-11-27 2020-04-21 洛阳爱科麦钨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元复合稀土钨合金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83121A (zh) * 2022-08-24 2022-11-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中途循环破碎控制稀土复合难熔金属粉体细化程度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6898C (zh) * 2007-05-11 2008-12-31 北京工业大学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子发射体的烧结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9016C (zh) * 2007-05-11 2009-01-07 北京钨钼材料厂 多元复合稀土钨粉末的还原方法
CN100429010C (zh) * 2007-05-11 2008-10-29 北京工业大学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拉丝方法
CN100464845C (zh) * 2007-07-17 2009-03-04 浙江大学 一步法微波合成Pt-CeO2/C电催化剂的方法
CN102000923A (zh) * 2010-09-20 2011-04-06 天津市春风钨业有限公司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9171A (zh) * 2010-09-30 2011-04-13 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磁控管阴极用磁控线圈原料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9171B (zh) * 2010-09-30 2012-08-22 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磁控管阴极用磁控线圈原料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6171A (zh) * 2012-12-17 2014-06-18 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稀土钨电极坯条的烧结方法
CN103769581B (zh) * 2014-02-21 2016-03-30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多元复合稀土电子发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9581A (zh) * 2014-02-21 2014-05-07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多元复合稀土电子发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28178A (zh) * 2015-09-25 2016-02-17 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频烧结钍钨坯条的制备方法
CN105328178B (zh) * 2015-09-25 2017-10-31 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频烧结钍钨坯条的制备方法
CN105328364A (zh) * 2015-11-27 2016-02-17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一种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956088A (zh) * 2017-04-11 2017-07-18 北京天鹏钨钼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多元稀土元素的钨电极焊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56088B (zh) * 2017-04-11 2019-03-15 北京天鹏钨钼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多元稀土元素的钨电极焊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7951A (zh) * 2017-10-18 2018-02-2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超细晶钨基气体火花开关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7737951B (zh) * 2017-10-18 2019-09-10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超细晶钨基气体火花开关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7988539A (zh) * 2017-11-28 2018-05-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快速制备高致密度细晶组织脉冲氙灯用电极的方法
CN111041315A (zh) * 2019-11-27 2020-04-21 洛阳爱科麦钨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元复合稀土钨合金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83121A (zh) * 2022-08-24 2022-11-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中途循环破碎控制稀土复合难熔金属粉体细化程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4456C (zh) 2006-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4456C (zh)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131318B (zh) 一种碳纳米管和/或石墨烯增强铅基复合阳极制备方法
CN106711409B (zh) 一种二氧化锡负载型碳纳米棒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498063A (zh) 一种高分散微米级类球形银粉的制备方法
CN1900332A (zh) 一种利用化学沉淀法获得复合粉制备铜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1660066A (zh) 一种含镧的钨或钼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745951A (zh) 一种高寿命电火花线切割用电极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74460A (zh) 钨合金丝的加工方法
CN111905725A (zh) 一种Ru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287947C (zh) 高含量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10564A (zh) 一种含添加剂银镍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0709C (zh) 三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28182A (zh) 一种核壳结构银包铜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827266A (zh) 一种纳米镍粉的制备方法
CN107673752A (zh) 一种NiFe2O4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204696A (zh) 一种稀土钨电极材料
CN101956075A (zh) 一种从银氧化锡材料中回收金属的方法
CN1425803A (zh) 一种Fe基氧化铝复合材料铝电解惰性阳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7306A (zh) 一种石墨电极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0741A (zh) 一种掺杂钨条的制备方法
CN108690919A (zh) 一种纳米冶金法制备碳纳米管和/或石墨烯增强铅基复合阳极的方法
CN104404573A (zh) 金属钒的制备方法
CN101885067A (zh) 含有稀土元素的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9633A (zh)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子发射体的烧结方法
CN103695695B (zh) 一种含添加剂雾化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