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8178A - 仅需窄带部件的宽带正交产生技术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仅需窄带部件的宽带正交产生技术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78178A CN1578178A CNA2004100698382A CN200410069838A CN1578178A CN 1578178 A CN1578178 A CN 1578178A CN A2004100698382 A CNA2004100698382 A CN A2004100698382A CN 200410069838 A CN200410069838 A CN 200410069838A CN 1578178 A CN1578178 A CN 15781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frequency
- phase
- signals
- m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LKJPSUCKSLORMF-UHFFFAOYSA-N Monolinuron Chemical compound CON(C)C(=O)NC1=CC=C(Cl)C=C1 LKJPSUCKSLORM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091538 Dimorphandra Group 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3/00—Demodulation of angle-, frequency- or phase- modulated oscillations
- H03D3/007—Demodulation of angle-, frequency- or phase- modulated oscillations by converting the oscillations into two quadrature related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C—MODULATION
- H03C3/00—Angle modulation
- H03C3/38—Angle modulation by converting amplitude modulation to angle modulation
- H03C3/40—Angle modulation by converting amplitude modulation to angle modulation using two signal paths the outputs of which have a predetermined phase difference and at least one output being amplitude-modulated
- H03C3/403—Angle modulation by converting amplitude modulation to angle modulation using two signal paths the outputs of which have a predetermined phase difference and at least one output being amplitude-modulated using two quadrature frequency conversion stages in casca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6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impulse radio
- H04B1/71632—Signal asp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6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impulse radio
- H04B1/717—Puls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74—Pulse gen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6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impulse radio
- H04B1/71635—Transmitter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中产生基准信号的方法,所述超宽带通信系统通过使用具有预定频率的至少两个基准信号来发送和接收数据。产生包括本地振荡(LO)信号和与LO信号成预定相位差的信号的第一信号组。从用于调整LO信号的频率的至少两个中频信号中选择一个,并且产生包括所选的IF信号和与所选的IF信号成预定相位差的信号的第二信号组。从第一和第二信号组中产生两个混频信号,所述混频信号被混频而没有重叠,并且通过相加两个所产生的信号来产生基准信号。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参考
本发明请求2004年3月29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2004-21288号和在2003年7月14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0/486436号申请的权益,其全部内容引入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装置涉及通信系统的频带,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多个频带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现有技术
通信系统一般使用预定频带的频率用于数据传输。在这种通信中使用的数据主要分为电路数据或分组数据。电路数据要求实时发送和接收,诸如音频信号。分组数据具有特定的数据量,诸如分组信息,而且并不一定要求实时数据传输。用于电路数据的频带通常窄,而用于分组数据的频带相对宽。
当传输的数据量增加时,频带也增加。在下文中,相对较宽的频带被称为“超宽频带(UWB)”。UWB被划分为多个子频带。通信系统在预定时间使用多个子频带发送数据,并且在预定时间周期内能够发送相当大的数据量。通信系统在预定时间周期内从多个子频带中选择一个,并且使用所选择的子频带发送数据。因此,能够提供数据安全。换句话说,由于顺序使用多个子频带,所以能够保证数据安全。
图1示出了当前提议的UWB的结构。如所示,当前提议的UWB使用从3432MHz到10032MHz的频带。UWB的频带主要被划分为四个组,即,组A、B、C和D。组A由三个子频带构成,而组B由两个子频带构成。组C由四个子频带构成,而组D由四个子频带构成。
更具体地说,在组A的三个子频带中具有频率3432MHz、3960MHz和4488MHz,而在组B的两个子频带中具有频率5016MHz和5808MHz,组C由6336MHz、6864MHz、7392MHz和7920MHz四个频率构成,而组D由8448MHz、8976MHz、9504MHz和10032MHz四个频率构成。组B的子频带和当前在无线LAN中使用的频带重叠,并且采用当前可用的技术,基本上不可能使用组D的子频带。因此,主要说明对组A和组C的子频带的使用。
为了使用组A的三个子频带和组C的四个子频带,需要产生七个基准信号。换句话说,为了使用组A的三个子频带和组C的四个子频带,需要一个结构来产生七个基准信号。
通信系统使用基准信号来发送数据,通常,通过本地振荡器来产生七个基准信号。下面将简单解释所述本地振荡器。
图2示出了用于产生七个基准信号的振荡器。如所示,有用于产生七个基准信号的七个本地振荡器。换句话说,需要一个本地振荡器来产生一个基准信号。一个锁相环(PLL)工作以稳定基准信号的频率,所述基准信号由本地振荡器产生。因此,每个本地振荡器具有一个相应的PLL。下面参照图2说明产生七个基准信号的过程。
第一本地振荡器200产生频率为3432MHz的基准信号,而第二本地振荡器202产生频率为3960MHz的基准信号,第三本地振荡器204产生频率为7920MHz的基准信号。第一PLL210稳定在第一本地振荡器200产生的基准信号的频率,并且将其发送到选择器220。第二PLL212稳定在第二本地振荡器202产生的基准信号的频率,并且将其发送到选择器220。第三PLL214稳定在第三本地振荡器204产生的基准信号的频率,并且将其发送到选择器220。根据控制信号,选择器220从稳定后的基准信号中选择一个,并且输出所选择的基准信号。将从选择器220输出的基准信号与数据合并,并将其发送到接收机。
如图2所示,为了产生七个基准信号,需要七个本地振荡器以及七个相应的PLL。问题在于本地振荡器和PLL消耗大量的能量。此外,本地振荡器和PLL增加系统的总体体积。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改进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和与传统配置(arrangement)相关的其它问题而开发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装置及其方法,其能够使用使用窄带部件的装置来产生用于宽带通信系统的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装置及其方法,其能够使用尽可能少的信号数量来产生要在宽带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率。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装置及其方法,其能够产生至少两个用于宽带通信系统的频率,并通过跳频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基本上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方法来实现,该方法用于在通过使用预定频率的至少两个基准信号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中产生基准信号。所述基准信号产生方法包括:产生包括本地振荡(LO)信号和与所述LO信号成预定相位差的信号的第一信号组;从用于调整LO信号的频率的至少两个中频(IF)信号中选择一个;产生包括所选的IF信号和与所选的IF信号成预定相位差的信号的第二信号组;从第一和第二信号组中产生两个混频信号,所述混频信号被混频而没有重叠;并且通过相加这两个所产生的信号,来产生基准信号。
上述目的基本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装置来实现,该装置用于在通过使用预定频率的至少两个基准信号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中产生基准信号。所述装置包括:用于产生包括本地振荡(LO)信号和与所述LO信号成预定相位差的信号的第一信号组的移相器;用于从包括至少两个中频(IF)信号和与各个IF信号成预定相位差的信号的第二信号组中选择一个信号的多路复用器;和用于通过相加来自移相器和多路复用器的两个混频信号来产生基准信号的单边带(SSB)发生器,所述混频信号被混频而没有重叠。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范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将会变得更加清晰,其中:
图1是说明超宽带(UWB)的结构的图;
图2是说明产生用于UWB的多个基准频率的过程的视图;
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产生用于UWB的多个基准信号的过程的视图;
图4是说明产生单边带(SSB)的过程的视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使用QPSK调制的SSB发生器的结构的视图;
图6是说明本地振荡信号的相移的过程的视图;和
图7是相对于SSB发生器在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进行比较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进行更全面的说明,其中示出了说明性的、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自始至终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下面的说明中,在所述说明中定义的、诸如具体构造和部件的事物仅仅是示例行的,并且是被提供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因此,即使在没有那些所定义的事物的情况下也可以执行本发明是显而易见的。同时,由于熟知的功能或构造可能会以不必要的细节而使本发明不清楚,因此不对它们进行详细说明。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产生基准频率的结构。如图3所示的该系统包括移相器300、302、304以及多路复用器310、反相部分312和SSB发生器314。
将所述信号垂直移位几乎等于中频信号,从而产生具有同样信息容量的上边带(USB)和下边带(LSB)。发送USB和LSB两者被称为双边带(DSB),而去除一个不必要的边带和发送剩余的一个边带被称为单边带(SSB)。例如,由于诸如语音和音乐信号几乎不包含低频带中的信号分量,只使用SSB进行通信是可能的。
移相器300、302、304输出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既包括具有相移的信号,也包括没有相移的信号。下文中来自移相器的信号被称为“组信号”。移相器300、302、304向多用复用器310发送所产生的信号。多用复用器310把接收信号中的所需信号发送给反相部分312。后面将详细说明通过反相部分312的操作和效果。
反相部分312确定是否对接收信号反相。如果确定反相,则反相部分312反相信号,并将它们发送到SSB发生器314,而如果确定不反相,则反相部分312直接把所述信号发送到SSB发生器314,即,不进行反相。由多用复用器310发送的信号包括具有相移的信号和没有相移的信号。如图3所示,作为用于选择发送到SSB发生器314的信号的装置,开关可以被用作为对多用复用器310的替代。SSB发生器314只执行相对于LO信号的相移,它不执行相对于来自反相部分312的信号的相移。结果,提高了SSB发生器的效率。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SSB发生器的结构。现在参照图4说明该SSB发生器的结构。所述SSB发生器包括两个混频器(mixer)和一个计算部分。
混频器400和402的每一个对于输入的IF和LO信号执行混频。在混频后,信号被发送到加法器404。加法器404对接收信号执行递增或递减求和(increment or decrement summation)。下面将说明其中从SSB发生器输出一个信号的过程。
首先,IF信号的I分量被输入到第一混频器400,而IF信号的Q分量被输入到第二混频器402。到第一混频器400的I分量是cos(wIFt),而到第二混频器402的Q分量是sin(wIFt)。并且,LO信号的I分量被输入到第一混频器400,而LO信号的Q分量被输入到第二混频器402。在混频器400和402的操作可以用下面的等式来表示:
[等式1]
[等式2]
第一混频器400的操作可以由等式1来表示,而第二混频器402的操作可以由等式2来表示。在各个混频器400和402混频后,信号被发送到加法器404。加法器404把来自混频器400和402的信号相加。更具体地说,加法器404的操作可以由下面的等式来表示:
[等式3]
如等式3所示,加法器404输出信号,其是把IF信号频率从LO信号频率中减去的结果。即,加法器404输出LSB信号。现在说明其中IF信号的I分量被输入到第二混频器402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到第一混频器400的IF信号的Q分量是sin(wIFt),而到第二混频器402的IF信号的I分量是cos(wIFt)。LO信号的I分量被输入到第一混频器400,而LO信号的Q分量被输入到第二混频器402。在各个混频器400和402的操作可以用下面的等式来表示:
[等式4]
[等式5]
第一混频器400的操作可以由等式4来表示,而第二混频器402的操作可以由等式5来表示。在混频后,将信号从混频器400和402发送到加法器404。加法器404把来自混频器400和402的信号相加。加法器404的操作可以由下面的等式来表示:
[等式6]
如等式6所示,加法器404输出具有下述频率的信号,该频率是把IF信号频率和LO信号频率相加的结果。即,加法器404输出USB信号。通过执行在等式3和等式6中所表示的操作,能够使用一个LO信号和一个IF信号来产生两个基准频率。
图5示出了使用QPSK调制的SSB发生器。QPSK被用于提高传输的数据量。
首先,给出关于当IF信号的I分量被输入到第一和第三混频器500和504以及IF信号的Q分量被输入到第二和第四混频器502和506时的说明。到第一和第三混频器500和504的IF信号的I分量是cos(wIFt),而到第二和第四混频器502和506的IF信号的Q分量是sin(wIFt)。并且,LO信号的I分量被输入到第一混频器500,而LO信号的Q分量被输入到第二和第三混频器502和504。而LO信号的(-I)分量也被输入到第四混频器506。在混频器500、502、504和506的操作可以用下面的等式来表示:
[等式7]
[等式8]
[等式9]
[等式10]
在第一混频器500的操作由等式7表示,而在第二混频器502的操作由等式8表示。在第三混频器504的操作由等式9表示,而在第四混频器506的操作由等式10表示。在混频后,来自第一和第二混频器500和502的信号分别被发送到第一加法器510,而来自第三和第四混频器504和506的信号分别被发送到第二加法器512。加法器510和512把各个接收信号相加。下面的等式11表示在第一加法器510的操作,而等式12表示在第二加法器512的操作。
[等式11]
[等式12]
等式11输出I分量,而等式12输出Q分量,并且使用QPSK调制。
随后,给出关于当IF信号的Q分量被输入到第一和第三混频器500和504而IF信号的I分量被输入到第二和第四混频器502和506时的说明。到第一和第三混频器500和504的Q分量是sin(wIFt),而到第二和第四混频器502和506的I分量是cos(wIFt)。
[等式13]
[等式14]
[等式15]
[等式16]
在第一混频器500的操作由等式13来表示,而在第二混频器502的操作由等式14来表示。在第三混频器504的操作由等式15来表示,而在第四混频器506的操作由等式16来表示。在混频后,来自第一和第二混频器500和502的信号分别被发送到第一加法器510,而来自第三和第四混频器504和506的信号分别被发送到第二加法器512。加法器510和512对各个接收信号进行相加。下面的等式17表示了在第一加法器510的操作,而等式18表示了在第二加法器512的操作。
[等式17]
[等式18]
等式17输出I分量,而等式18输出Q分量,并且使用了QPSK调制。
图6说明所产生的LO信号的相移。如图6所示,随着信号通过三个移相器,能够产生如图5所示的在SSB发生器中使用的信号。第一移相器600把所接收的LO信号输出作为具有相移和不具有相移的信号。在第一移相器600的相移基本上是90°。第二移相器602从第一移相器600接收不具有相移的信号,并且把所接收的信号输出作为具有相移和不具有相移的信号。第三移相器604从第一移相器600接收移位90°的信号,并且输出具有相移和不具有相移的信号。因此,从第三移相器604输出的信号的相移基本上分别是90°和180°。
图7说明了输入到SSB发生器和从SSB发生器输出的信号。如所示,从SSB发生器输出的信号的数量对应于输入到SSB发生器的IF信号的数量的两倍。换句话说,输入一个IF信号且输出两个基准频率。结果,使用数量减少的IF信号来产生基准频率。
例如,假定从SSB发生器产生3432MHz、3460MHz、4488MHz、6336MHz、6864MHz、7392MHz和7920MHz的基准频率,LO信号和IF信号如下:
[表1]
LO信号 | IF信号 | 来自SSB发生器的输出信号 |
5676MHz | 660MHz | 5016MHz |
6336MHz | ||
1188MHz | 4488MHz | |
6864MHz | ||
1716MHz | 3460MHz | |
7392MHz | ||
2244MHz | 3432MHz | |
7920MHz |
通过控制反相部分和如表1所示的输入到反相部分的IF信号,能够获得期望的基准频率。
如上面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所述,使用数量减少的IF信号来产生在UWB频率中使用的基准频率。由于使用了数量减少的IF信号,通信系统的总体功耗能够被降低。此外,通过有效地切换用于产生基准频率的IF信号,改善了数据传输速率。
前述的实施例和优点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能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当前的教义可以被容易地应用到其它类型的装置。并且,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旨在例证,而并非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然的。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在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中产生基准信号的方法,所述超宽带通信系统通过使用具有预定频率的至少两个基准信号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包括:
产生包括本地振荡(LO)信号和与LO信号成预定相位差的信号的第一信号组;
从用于调整LO信号的频率的至少两个中频(IF)信号中选择一个;
产生包括所选的IF信号和与所选的IF信号成预定相位差的信号的第二信号组;
从第一和第二信号组中产生两个混频信号,所述混频信号被混频而没有重叠;和
通过相加两个所产生的混频信号来产生基准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LO信号的预定相位差包括90°和18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与IF信号的预定相位差包括9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准信号是通过没有重叠地混频来自第一信号组和第二信号组的、具有相同相位的信号而产生的,并且所述基准信号具有比LO信号的频率低与所选的IF信号的频率相对应的值的频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正交相位键移(QPSK)使用第一基准信号和第二基准信号,
所述第一基准信号是通过相加0°相移的LO信号和0°相移的IF信号的混频信号和90°相移的LO信号和90°相移的IF信号的混频信号而获得的,
所述第二基准信号是通过相加180°相移的LO信号和90°相移的IF信号的混频信号和90°相移的LO信号和0°相移的IF信号的混频信号而获得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准信号是通过没有重叠地混频来自第一和第二信号组的、具有不同相位的信号而产生的,并且所述基准信号具有比LO信号的频率高与所选的IF信号的频率相对应的值的频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正交相位键移(QPSK)使用第三基准信号和第四基准信号,
所述第三基准信号是通过相加0°相移的LO信号和90°相移的IF信号的混频信号和90°相移的LO信号和0°相移的IF信号的混频信号而获得的;
所述第四基准信号是通过相加180°相移的LO信号和0°相移的IF信号的混频信号和90°相移的LO信号和90°相移的IF信号的混频信号而获得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准信号的频率包括3432MHz、3960MHz、4488MHz、6336MHz、6864MHz、7392MHz以及7920MHz中的一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LO信号的频率为5676MHz。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IF信号的频率包括660MHz、1188MHz、1716MHz和2244MHz中的一个。
11.一种用于在超宽带(UWB)通信系统中产生基准信号的装置,该超宽带通信系统通过使用在预定频率的至少两个基准信号来发送和接收数据,所述装置包括:
移相器,用于产生包括本地振荡(LO)信号和与所述LO信号成预定相位差的信号的第一信号组;
多路复用器,用于从包括至少两个中频(IF)信号和与各个IF信号成预定相位差的信号的第二信号组中选择一个信号,所选信号与所述IF信号成预定相位差;和
单边带(SSB)发生器,用于通过相加两个混频信号来产生基准信号,
其中,每个混频信号都是通过混频来自移相器的信号和来自多路复用器的信号而产生的,并且所述混频信号被混频而没有重叠。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移相器产生与LO信号基本上成90°和180°相位差的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与IF信号的预定相位差包括9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SSB发生器通过没有重叠地混频来自第一和第二信号组的、具有相同相位的信号来产生基准信号,并且所述基准信号具有比LO信号的频率低与所选的IF信号的频率相对应的值的频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SSB发生器包括:
第一混频器,用于混频0°相移的LO信号和0°相移的IF信号;
第二混频器,用于混频90°相移的LO信号和90°相移的IF信号;
第一加法器,用于相加来自第一和第二混频器的信号;
第三混频器,用于混频180°相移的LO信号和90°相移的IF信号;
第四混频器,用于混频90°相移的LO信号和0°相移的IF信号;和
第二加法器,用于相加来自第三和第四混频器的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SSB发生器通过没有重叠地混频来自移相器和多路复用器的、具有不同相位的信号来产生基准信号,并且所述基准信号具有比LO信号的频率高与所选的IF信号的频率相对应的值的频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SSB包括:
第一混频器,用于混频0°相移的LO信号和90°相移的IF信号;
第二混频器,用于混频90°相移的LO信号和0°相移的IF信号;
第一加法器,用于相加来自第一和第二混频器的信号;
第三混频器,用于混频180°相移的LO信号和0°相移的IF信号;
第四混频器,用于混频90°相移的LO信号和90°相移的IF信号;和
第二加法器,用于相加来自第三和第四混频器的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SSB发生器产生具有3432MHz、3960MHz、4488MHz、6336MHz、6864MHz、7392MHz和7920MHz中的一个频率的基准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LO信号的频率包括5676MHz。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IF信号的频率包括660MHz、1188MHz、1716MHz和2244MHz中的一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48643603P | 2003-07-14 | 2003-07-14 | |
US60/486,436 | 2003-07-14 | ||
KR1020040021288A KR100565786B1 (ko) | 2003-07-14 | 2004-03-29 | 협대역 장치만을 이용한 광대역 직교 변조 신호 발생 장치및 방법 |
KR21288/04 | 2004-03-29 | ||
KR21288/2004 | 2004-03-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78178A true CN1578178A (zh) | 2005-02-09 |
CN100377501C CN100377501C (zh) | 2008-03-26 |
Family
ID=33479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69838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77501C (zh) | 2003-07-14 | 2004-07-14 | 仅需窄带部件的宽带正交产生技术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46124B2 (zh) |
EP (1) | EP1499030A3 (zh) |
JP (1) | JP3935167B2 (zh) |
CN (1) | CN100377501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7014B (zh) * | 2009-04-24 | 2013-04-24 | 锐迪科科技有限公司 | 数字低中频am信号接收机及信号接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69297A (ko) * | 2003-12-31 | 2005-07-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주파수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
JP2007522726A (ja) * | 2004-01-26 | 2007-08-09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マルチバンドofdmベースの超広帯域無線の周波数発生 |
US20050190817A1 (en) * | 2004-02-09 | 2005-09-01 | Anuj Batra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ified channelization for multi-band OFDM |
DE102004020031B3 (de) * | 2004-04-23 | 2005-12-08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Verlustarmer Frequenzmustergenerator |
GB2433681B (en) * | 2005-12-21 | 2009-05-06 | Iti Scotland Ltd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US7439813B2 (en) * | 2006-05-02 | 2008-10-21 | Wipro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carrier frequencies for UWB application |
KR100799833B1 (ko) * | 2006-07-05 | 2008-01-3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다중 채널의 국부발진 주파수 생성 방법 |
TW200832916A (en) * | 2007-01-23 | 2008-08-01 | Holtek Semiconductor Inc | Clock generating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of |
KR101462955B1 (ko) * | 2008-01-15 | 2014-11-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Uwb 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9436857B2 (en) * | 2012-01-16 | 2016-09-06 | Hand Held Products, Inc. | Encoded information reading system including RFID reading device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0129975B1 (ko) * | 1994-06-09 | 1998-04-11 | 김광호 | 중간 주파수 자동 선택회로 |
JPH09200070A (ja) * | 1996-01-12 | 1997-07-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受信回路 |
JP3241594B2 (ja) * | 1996-04-08 | 2001-12-2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複数帯域移動無線装置 |
JPH1141132A (ja) * | 1997-07-24 | 1999-02-12 | Toshiba Corp | 無線通信装置 |
NO311780B1 (no) * | 1997-12-23 | 2002-01-21 | Nera Asa | LO-kansellerende mikser |
US6240142B1 (en) * | 1998-01-07 | 2001-05-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Quadrature modulator and demodulator |
JP2000013256A (ja) * | 1998-06-23 | 2000-01-14 | Alps Electric Co Ltd | 送信回路 |
GB9827363D0 (en) * | 1998-12-14 | 1999-02-03 |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Transmitter |
US6496545B1 (en) * | 1999-02-02 | 2002-12-1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ingle side-band mixer |
-
2004
- 2004-06-29 EP EP04015258A patent/EP1499030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7-13 US US10/889,178 patent/US7346124B2/en active Active
- 2004-07-14 JP JP2004206704A patent/JP393516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7-14 CN CNB2004100698382A patent/CN10037750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7014B (zh) * | 2009-04-24 | 2013-04-24 | 锐迪科科技有限公司 | 数字低中频am信号接收机及信号接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935167B2 (ja) | 2007-06-20 |
US20050013344A1 (en) | 2005-01-20 |
US7346124B2 (en) | 2008-03-18 |
EP1499030A3 (en) | 2006-02-08 |
JP2005039824A (ja) | 2005-02-10 |
CN100377501C (zh) | 2008-03-26 |
EP1499030A2 (en) | 2005-0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93293A (zh) | 频率合成器 | |
CN1578178A (zh) | 仅需窄带部件的宽带正交产生技术及其方法 | |
CN1149711C (zh) | 自适应阵列装置 | |
CN1087525C (zh) | 发送机和收发机 | |
CN1271836C (zh) | 多载波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579047A (zh) | 信号编码装置及方法、以及信号解码装置及方法 | |
JP4113536B2 (ja) | 基準周波数生成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CN1290361C (zh) | 双级上变频调制器 | |
CN1237835A (zh) | 能够选择最佳压控振荡器的接收机 | |
CN101047402A (zh) | 扩展拉丁方族序列产生方法/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系统 | |
CN101053156A (zh) | 调制电路、使用该调制电路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
CN1358357A (zh)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94519A (zh) | 解调方法及其装置,接收方法及其装置,以及通信装置 | |
CN1041251A (zh) | 产生调幅独立边带发射信号的方法及实现这种方法的设备 | |
CN101039100A (zh) | 生成本地振荡器信号的电路装置和方法及具有其的锁相环 | |
CN1108066C (zh) | 使用直接转换方法的选择呼叫无线接收机 | |
CN1152487C (zh) | 基站设备及天线控制方法 | |
CN1110149C (zh) | 双频带数据通信设备 | |
CN1294804A (zh) | 根据调制方案的脉冲整形 | |
CN103312655A (zh) | 一种多载波相位优化方法及装置 | |
CN1263227C (zh) | 直接转换无线电收发信机 | |
CN1115909C (zh) | Gsm基站单载频发射机 | |
CN1547834A (zh) | 鉴频器 | |
CN1250259A (zh) | 无线电电路装置和无线电通信设备 | |
CN101064581A (zh) | 一种解扰解扩的方法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