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8357A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58357A
CN1358357A CN01800057A CN01800057A CN1358357A CN 1358357 A CN1358357 A CN 1358357A CN 01800057 A CN01800057 A CN 01800057A CN 01800057 A CN01800057 A CN 01800057A CN 1358357 A CN1358357 A CN 1358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mount
phase
phase rotation
antenna oscil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00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星野正幸
铃木秀俊
宫和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58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83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相位分配部307将从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表示反馈信息的相位旋转量分配给各个天线振子312、313。将表示每个天线的相位旋转量的信号传送到相位旋转部308、309。相位旋转部308、309用相位分配部307分配的相位旋转量将相位旋转附加在个别信道解扩部306扩频处理过的发送信号中。发送控制部310、311将相位旋转部308、309的输出信号变频放大为无线频率,由天线312、313来发送。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特别涉及DS-CDMA(Direct Sequence-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直接序列码分多址)系统中的基站装置、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领域中,由于因衰落造成接收信号的品质恶化显著,所以作为对付该衰落的有效对策是使用分集技术。分集技术是防止接收机端中接收信号的功率下降的技术,但由于在移动台这样的通信终端装置中实现分集,所以在处理能力和小型化等方面存在制约。因此,为了在发送机端实现本来应该在接收机端实现的分集,正在研讨发送分集技术。
发送分集是从发送机端配置的2个天线振子发送相同的信号,在接收机端选择接收信号大的信号来减轻衰落的影响。
目前,在DS-CDMA系统中,正在推进基站装置中的闭环型发送分集(CL型发送分集)的标准化。作为该CL型发送分集,提出模式1、以及模式2这两种模式的建议。模式1具有以每90°来添加相位旋转的特征,而模式2具有以每45°来添加相位旋转的特征。
对于发送分集的具体工作状况来说,以发送机端是基站装置,接收机端是通信终端装置的情况为例来说明。在发送分集中,如图1所示,在基站装置11端,将从天线振子30发送的信号所对应的相位旋转加在从天线振子31发送的信号中,并发送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公用已知信号)。在通信终端装置12侧,根据从天线振子30和天线振子31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公用已知信号)来判定在两信号中是否良好加上了哪种程度的相位差,根据该判定结果来计算表示在从发送端(这里是基站装置11)的天线振子发送的信号中附加的相位旋转量的信息(反馈信息),并发送到基站装置11。基站装置11接收表示从通信终端装置12发送的相位旋转量的信息(反馈信息),根据接收的反馈信息来发送使相位旋转的发送信号。在附加相位旋转的处理在每个时隙中进行之后,在通信终端装置端,在每个时隙中使相位增大旋转来接收。
以下,用图2~图5B来说明在基站装置11端应用CL型发送分集的模式1来发送信号情况下的通信终端装置12中的接收信号的相位。
首先,说明基站装置中的信号发送。图2表示基站装置11的发送端的结构方框图。根据该图,基站装置11的发送端包括帧形成部21、调制部22、调制部23、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24、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25、个别信道解扩部26、相位旋转部27、发送控制部28、发送控制部29、天线振子30、以及天线振子31。
帧形成部21将导频符号(已知符号)插入在发送数据来形成帧结构。调制部22对公用控制信道发送信号进行QPSK等一次调制处理。调制部23对帧结构的发送数据进行QPSK等一次调制处理。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24将调制部22的输出信号和固有的扩频码(扩频码A)相乘来进行扩频处理。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25将调制部22的输出信号和固有的扩频码(扩频码B)相乘来进行扩频处理。个别信道解扩部26将调制部23的输出信号和固有的扩频码(扩频码C)相乘来进行扩频。相位旋转部27根据从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信号中包含的指示相位旋转量的信息(反馈信息),将个别信道解扩部26的输出信号的相位旋转规定量。发送控制部28将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24和个别信道解扩部26的输出信号变频为无线频率并放大,从天线振子30发送。发送控制部29将相位旋转部27和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25的输出信号变频为无线频率并放大,从天线振子31发送。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基站装置11的工作状况。
首先,通信终端装置12接收从基站装置11中天线振子30和天线振子31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对每个发送天线振子进行信道估计。由于从天线振子30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和从天线振子31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产生不同的衰落来接收,所以对从天线振子30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和从天线振子31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的信道分别进行估计。然后,根据估计出的2个信道估计值,决定在天线振子30和天线振子31之间应该具有多大的相位差来发送,将决定的相位差(反馈信息)通知基站装置11。
这里,说明确定反馈信息。
如上所述,从基站装置的天线振子30和天线振子31分别发送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在通信终端装置12中,通过用公用控制信道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可以对天线振子30和天线振子31计算信道估计值(相位旋转量和振幅变动)。
首先,如图3A所示,从基站装置11的天线振子30(ANT30)、天线振子31(ANT31)发送相同振幅和相位(相位=0)的、分别乘以了正交扩频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在通信终端装置12中,接收图3B的箭头所示的信号。在该图中,α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0的发送信号因受到衰落造成的相位旋转量,β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1的发送信号因受到衰落造成的相位旋转量。图3~图5所示的坐标轴表示接收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
如图4A所示,如果从基站装置11的天线振子30、天线振子31发送相同振幅、相位(相位=0)的个别信道信号,那么如图4B所示,在通信终端装置12中,将天线振子30和天线振子31发送的信号进行合成,变成粗箭头的信号被接收。在该图中,α’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0的发送信号因受到衰落造成的相位旋转量,β’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1的发送信号因受到衰落造成的相位旋转量。此外,Φ1表示合成的接收信号(粗箭头的信号)因受到衰落造成的相位旋转量。
根据图3B,由于β-α约为90°,如果使从天线振子31的发送的信号的相位旋转-90°,则可以预测天线振子30和天线振子31发送的信号的合成矢量增大,所以将天线振子31的相位设定为-90°,从通信终端装置12向基站装置11通知反馈信息(相位差),使得用该相位差来发送。
如果将反馈信息没有错误地通知基站装置11,则在下一个时隙中将个别信道信号如图5A所示来发送。即,将天线振子31的相位旋转-90°来发送。这样发送的信号在通信终端装置12中如图5B所示被接收。即,与图4B所示的接收信号相比,从天线振子31发送的信号旋转-90°被接收。将接收信号进行合成时,变成粗箭头的信号。图5B所示的粗箭头的信号的接收电平比图4B所示的粗箭头信号的接收电平大。通过以上说明的天线振子控制,由于可以提高接收电平,所以可以降低衰落造成的接收电平恶化。
但是,以往,研究通信终端装置使用多个时隙来进行处理的多时隙处理。特别是在该多时隙处理中,将多个时隙的个别信道的信道估计值进行加权平均来决定个别信道的信道估计值的多时隙传播路径估计处理,即使在某个时隙的接收电平低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其前后的接收电平高的时隙信道估计值来进行信道估计,所以可以进行正确的信道估计。
但是,在发送分集中使用多导频传播路径估计处理等多时隙处理时,同时使用有分集造成的相位旋转的时隙和没有相位旋转的时隙来进行处理,发生外观上的高速衰落。即,可以将在用于多时隙处理的一部分时隙上所附加的相位旋转看成在进行多时隙处理间产生高速衰落并使相位旋转的情况。由此,存在多时隙处理的处理结果不正确的问题。对于该问题,参照图4B和图5B以多时隙传播路径估计处理的情况为例来说明。
图5B所示的接收信号除了受到因衰落造成的相位旋转影响以外还受到分集造成的相位旋转影响,所以从图5B所示的信号中不能进行正确的信道估计。这种情况下,即使将包含图4B所示的信号的时隙和包含图5B所示的时隙进行平均来进行多时隙传播路径估计处理,由于将有分集造成的相位旋转的某个时隙和没有相位旋转的时隙一起使用来获得平均,所以信道估计值依然不正确。尽管该影响与衰落造成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旋转的有无无关,但在连续的时隙时也产生分集造成的相位旋转量有所不同的情况。在多时隙传播路径估计以外的多时隙处理中,同样地因分集造成的相位旋转而使接收端的处理变得不正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在应用CL型发送分集的发送分集中,可以正确地进行多时隙处理。
该目的如下实现:将从通信对方发送的信号中包含的反馈信息分配到构成分集分支的各个天线振子,将分配的相位旋转量附加在从多个天线振子发送的各个发送信号中。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发送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表示现有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3A是说明现有的基站装置中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3B是说明现有的通信终端装置中接收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4A是说明现有的基站装置中附加发送的相位旋转前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4B是说明现有的通信终端装置中附加接收的相位旋转前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5A是说明现有的基站装置中附加发送的相位旋转后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5B是说明现有的通信终端装置中附加接收的相位旋转后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7A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中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7B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装置中接收的公用控制信道已知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8A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中附加发送的相位旋转前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8B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装置中附加接收的相位旋转前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0A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中附加发送的相位旋转后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10B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装置中附加接收的相位旋转后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12A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基站装置中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12B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装置中接收的公用信道已知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13A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基站装置中附加发送的相位旋转前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13B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装置中附加接收的相位旋转前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14A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基站装置中附加发送的相位旋转后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图14B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装置中附加接收的相位旋转后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基站装置发送乘以了扩频码A的信号和乘以了与扩频码A正交的扩频码B所得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公用已知信号)。通信终端装置对这些信号进行解扩来进行信道估计,计算反馈信息(相位差信息)并发送到基站装置。
以下,说明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通信终端装置>
首先,说明通信终端装置。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如该图所示,通信终端装置包括天线振子101、无线接收部102、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103、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104、个别信道解扩部105、信道估计部106、信道估计部107、信道估计部108、同步检波部109、反馈信息计算部110、帧形成部111、以及无线发送部112。
天线振子101接收的信号被送到无线接收部102。无线接收部102对接收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下变频、A/D变换等)。
接收信号中个别信道信号由无线接收部102无线接收处理后被送到个别信道解扩部105。个别信道解扩部105对来自无线接收部102的接收信号用扩频码C来进行解扩处理,将解扩后的信号(解扩信号)输出到信道估计部108和同步检波部109。
信道估计部108用来自个别信道解扩部105的解扩信号来求进行信道估计的信道估计值。同步检波部109根据来自信道估计部108的信道估计值对解扩信号进行同步检波处理来获得接收数据。
另一方面,公用控制信道信号由无线接收部102进行了无线接收处理后被送到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103和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104。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103对来自无线接收部102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用扩频码A进行解扩处理,将解扩的信号(解扩信号)输出到信道估计部106。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104对来自无线接收部102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用扩频码B进行解扩处理,将解扩的信号(解扩信号)输出到信道估计部107。
信道估计部106用来自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103的解扩信号来求进行信道估计的信道估计值(相位旋转和振幅变动)。信道估计部107用来自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104的解扩信号来求进行信道估计的信道估计值。
将信道估计部106和信道估计部107求出的信道估计值分别送到反馈信息计算部110。反馈信息计算部110根据信道估计部106和信道估计部107中求出的信道估计值的相位差来计算反馈信息。将该反馈信息输出到用于通知基站装置的帧形成部111。该反馈信息表示附加在基站装置的发送信号上的相位旋转量。
帧形成部111用数字调制后的发送数据和根据信道估计值求出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帧,将形成帧的发送数据和反馈信息输出到无线发送部112。无线发送部112在将帧形成部111的输出信号进行了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D/A变换、上变频等)后经天线101发送。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工作状况。这里,以CL型发送分集为模式1的情况为例来说明。
个别信道信号由基站装置送出后,在无线接收部102中进行无线接收处理,输出到个别信道解扩部105。在个别信道解扩部105中通过扩频码C来解扩,生成解扩信号。将个别信道解扩部105中生成的解扩信号送至信道估计部108和同步检波部109。在信道估计部108中,根据来自个别信道解扩部105的解扩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在同步检波部109中,根据信道估计部108中求出的信道估计值,对来自个别信道解扩部105的解扩信号进行同步检波处理,获得接收数据。
另一方面,相同振幅、相位的相互正交的扩频码相乘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由基站装置的天线振子312和天线振子313(参照图X)发送后,在通信终端装置中因衰落造成相位偏差接收。将接收的信号输出到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103和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104,在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103中通过扩频码A进行解扩,在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104中通过扩频码B进行解扩。将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103中生成的解扩信号送至信道估计部106来进行信道估计。将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104中生成的解扩信号送至信道估计部107,在信道估计部107中用该解扩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将各个信道估计部106、107得到的各信道估计值送至反馈信息计算部110。在反馈信息计算部110中,用2个信道估计值来计算反馈信息。以下,说明在反馈信息计算部110中的反馈信息的计算。
从基站装置发送的如图7所示振幅、相位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因衰落造成相位偏差,例如如图7B所示那样来接收。即,从天线振子312(参照图9)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和从天线振子313(参照图9)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分别成为图7B所示的箭头信号来接收。这里,α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12的发送信号受到的衰落产生的相位旋转,β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13的发送信号受到的衰落产生的相位旋转。图7A和图7B所示的坐标轴表示接收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图8A和图8B、图10A和图10B、以及图12A~图14B所示的坐标轴同样也表示接收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
如图8A所示,如果从基站装置的天线振子312、天线振子313发送相同振幅、相位(相位=0)的个别信道信号,那么在通信终端装置中如图8B所示,将天线振子312和天线振子313发送的信号进行合成,成为粗箭头的信号来接收。在该图中,α’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12的发送信号受到的衰落产生的相位旋转量,β’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13的发送信号受到的衰落产生的相位旋转量。Φ2表示合成的接收信号(粗箭头的信号)受到的衰落产生的相位旋转量。
如图7B所示,由于从天线振子312发送的信号和从天线振子313发送的信号之间的衰落造成的相位旋转之差β-α为约90°,所以如果使来自天线振子313的发送波的相位旋转-90°,则天线振子312和天线振子313发送的个别信道信号的合成矢量增大而可以预测。
在CL型发送分集的模式1中,由于在基站装置端有意附加的相位差为0°、+90°、180°、-90°这4种,所以将天线振子313的相位设定为-90°。这样,在预先设定的相位差(0°、+90°、180°、-90°)中,将补偿来自各天线振子的接收信号的相位差的值作为反馈信息来选择。
通信终端装置将这样计算出的反馈信息(这里是-90°)通知基站装置。即,由于表示反馈信息的相位旋转量是4种,可以用2比特来表现,所以将该2比特的反馈信息送至帧形成部111,在帧形成部111中与发送数据一起形成帧。然后,以形成帧的发送信号的形式将反馈信息通知基站装置。再有,通过将表示0°和180°的相位旋转量的反馈信息插入在发送帧的偶数时隙中,将表示+90°和-90°的相位旋转量的反馈信息插入在发送帧的奇数时隙中,可以用1比特来表现反馈信息。
<基站装置>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
图9表示基站装置发送端的结构方框图。如图所示,基站装置的发送端包括帧形成部301、调制部302、调制部303、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304、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305、个别信道解扩部306、相位分配部307、相位旋转部308、相位旋转部309、发送控制部310、发送控制部311、天线振子312、以及天线振子313。天线振子312和天线振子313为了实现发送分集而在空间上分开配置。
帧形成部301将导频符号(已知符号)插入在发送数据中。调制部302对公用控制信道发送信号进行QPSK等一次调制处理。调制部303对帧形成部301的输出信号进行QPSK等一次调制处理。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304将调制部302的输出信号和固有的扩频码(扩频码A)相乘来扩频。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305将调制部302的输出信号和固有的扩频码(扩频码β)相乘来扩频。扩频码A和扩频码B相互正交。个别信道解扩部306将调制部303的输出信号和固有的扩频码(扩频码C)相乘来扩频。
基站装置取得从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信号中包含的反馈信息,输入到相位分配部307。相位分配部307将表示从通信终端装置发送的反馈信息的相位旋转量分配给各个天线振子312、313,计算天线振子312、313各自的相位旋转量。然后,将表示各天线振子的相位旋转量的信息(以下称为‘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送至相位旋转部308、309。
相位旋转部308根据来自相位分配部307的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来使个别信道解扩部306的输出信号的相位旋转,将旋转了相位的信号输出到发送控制部310。相位旋转部309也同样根据来自相位分配部307的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来使来自个别信道解扩部307的输出信号的相位旋转,将旋转了相位的信号输出到发送控制部311。发送控制部310将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304和相位旋转部308的输出信号变频为无线频率并放大,从天线振子312发送。发送控制部311将公用控制信道解扩部305和相位旋转部309的输出信号变频为无线频率并放大,从天线振子313发送。这样,基站装置由天线振子312和天线振子313来构成分集分支,使用该分集分支在相位旋转部308、309中附加相位旋转,将在发送控制部310、311中实施了变频等处理的发送信号分集发送。再有,基站装置不限于上述结构,只要根据相位分配部307计算出的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也可以进行发送分集。
这里,说明相位分配部307中的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的计算。如上所述,从通信终端装置将反馈信息通知基站装置。在反馈信息所示的天线振子313的相位旋转量为+Θ的情况下,通过从天线振子312加上-Θ/2的相位旋转、从天线振子313加上+Θ/2的相位旋转来发送个别信道信号,从而可预测通信终端装置中接收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旋转很少。此外,在反馈信息所示的天线振子313的相位旋转量为-Θ的情况下,通过从天线振子312加上+Θ/2的相位旋转、从天线振子313加上-Θ/2的相位旋转来发送个别信道信号,从而可预测通信终端装置中接收的个别信道信号的相位旋转很少。这是因为在从天线振子312发送的信号中附加的相位旋转量和在从天线振子313发送的信号中附加的相位旋转量之和变为0,所以接收并合成附加了这样的相位旋转的信号时,各自的相位旋转相互抵消。鉴于上述情况,相位分配部307根据各反馈信息来生成表1所示的各天线振子的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相位分配部307将生成的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输出到相位旋转部308和相位旋转部309。
(表1)
    反馈信息 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天线振子312) 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天线振子313)
     0°      0°      0°
    +90°     -45°     +45°
    -90°     +45°     -45°
    180°   +90°(-90°)   -90°(+90°)
例如,在反馈信息为-90°的情况下,将从天线振子312发送的发送信号的相位旋转量分配为+45°,将从天线振子313发送的发送信号的相位旋转量分配为-45°。
在本实施例中,在反馈信息为180°的情况下,将+90°和-90°作为各个天线振子的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来生成,但该生成方法有两种,存在难以根据哪个方法来进行合适的判断。这种情况下,将前一个或前面多次的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存储在基站装置内所包括的存储器(未图示)中,根据该存储的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的符号(+或-)来决定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的符号。
基站装置在接收-90°的反馈信息时,将表1所示的相位旋转量附加在个别信道信号上,并如图10A所示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该情况下,接收端的通信终端装置接收例如图10B所示的信号。此时,合成矢量的相位变为Φ2’。
这里,比较图8B和图10B分别所示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状态。首先,着眼于接收电平来比较时,图10B所示的合成矢量取得比图8B所示的合成矢量大的值。因此,如图5B所示,通过将根据反馈信息附加的相位旋转量分配给各天线振子来使接收电平变高。其次,着眼于合成的接收信号的相位旋转量(Φ2和Φ2’)来比较图8B所示的相位旋转量Φ2和图10B所示的相位旋转量Φ2’。在比较图8B所示的相位旋转量Φ2和图10B所示的相位旋转量Φ2’时,Φ2和Φ2’为大致相等的值。换句话说,合成的接收信号的相位从Φ2向Φ2’仅稍稍旋转。即,在合成的接收信号中,可以通过有意地将相位旋转附加在发送功率的控制单位(例如时隙单位)间的发送信号中来减小接收信号的相位旋转。因此,原封不动地维持发送分集的效果,与以往相比,可以减小抑制控制单位(例如时隙单位)间的相位旋转。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CL型发送分集中,由于将发送分集的相位旋转适当分配给基站装置中的两个天线振子,所以可以减小通信终端装置的接收信号的相位旋转量。由此,由于可以减小时隙间的接收信号的相位差,所以可以提高多时隙的处理性能。特别是在多时隙传播路径估计处理中可以正确地求信道估计值。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一旦基站装置接收反馈信息就将相位旋转部指示的相位旋转汇集并一次附加的情况,但分配的方法不限于此,只要是可以减小接收信号的相位旋转的分配方法就可以。
此外,表1中示出了表示相位分配部307中的反馈信息的相位旋转量的分配例,但分配方法不限于此,只要是可以减小接收信号的相位旋转的分配方法就可以。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说明了基站装置进行将表示反馈信息的相位旋转量分配给各天线振子的情况,而在实施例2中说明由通信终端装置来进行分配的情况。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方框图。在该图11中,与图6相同的部分附以与图6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图中,相位分配部601进行分配来自反馈信息计算部110的反馈信息的控制,生成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输出到帧形成部111。该情况下,相位分配部601与实施例1的相位分配部307同样,根据表1来分配表示反馈信息的相位旋转量,生成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帧形成部111用数字调制过的发送数据和来自相位分配部601的分配相位旋转量来进行帧形成。具体地说,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有四种,可以用2比特或1比特来表现,所以将该2比特或1比特的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输出到帧形成部11,在帧形成部111中与发送数据一起形成帧。然后,以形成帧的发送信号的形式,将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通知基站装置。
基站装置从接收信号取得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后,在下一个时隙中将分别与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对应的相位旋转附加在从两个天线振子发送的个别信道信号中。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CL型发送分集中,由于将发送分集的相位旋转适当分配给基站装置中的两个天线振子,所以可以减小通信终端装置的接收信号的分集发送控制单位(例如时隙单位)间的相位旋转,可以提高多时隙处理的处理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一旦基站装置接收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就将相位旋转部指示的相位旋转汇集并一次附加的情况,但相位分配部也可以将该相位旋转分段地附加。
表1示出了相位分配部601中的反馈信息的分配方法,但并不限于反馈信息的分配方法,只要是可以减小接收信号的相位旋转的分配方法就可以。
(实施例3)
在无线通信中,存在通信终端装置的接收信号的振幅变动在两个传播路径中大不相同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实施例1所示,在将发送分集的相位旋转量均等分配的情况下,可预测还是接收信号的相位旋转量小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接收信号的振幅变动,进行与振幅变动对应的加权来分配发送分集的相位旋转量。
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采用与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在相位分配部307中计算的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有所不同。
以下,参照图12A至图14B来说明相位分配部307中的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的计算。
从基站装置发送图12A所示的振幅、相位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在通信终端装置中如图12B所示那样被接收。即,从天线振子312(参照图9)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和从天线振子313(参照图9)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分别成为图12B所示的箭头信号被接收。这里,α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12的发送信号因受到衰落产生的相位旋转,β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13的发送信号因受到衰落产生的相位旋转。A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12的发送信号因受到衰落产生的振幅变动,B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13的发送信号因受到衰落产生的振幅变动。将该振幅变动A和B通知基站装置。
从基站装置发送如图13A所示的振幅、相位的个别信道信号,在通信终端装置中如图13B所示那样被接收。即,从天线振子312(参照图9)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和从天线振子313(参照图9)发送的公用控制信道信号分别变成图13B所示的箭头信号被接收。此时的合成矢量的相位是Φ3。这里,α’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12的发送信号因受到衰落产生的相位旋转,β’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13的发送信号因受到衰落造成的相位旋转。此外,A’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12的发送信号因受到衰落造成的振幅变动,B’表示来自天线振子313的发送信号因受到衰落产生的振幅变动。
如图12B所示,由于从天线振子312发送的信号和从天线振子313发送的信号之间的衰落造成的相位旋转之差β-α约为90°,如果使来自天线振子313的发送波的相位旋转-90°,则可预测天线振子312和天线振子313发送的信号的合成矢量变大,所以在通信终端装置中将天线振子313的相位设定为-90°(反馈信息)。
通信终端装置将这样计算出的反馈信息通知基站装置。具体地说,反馈信息的相位差有四种,可以用2比特或1比特来表现,所以将该2比特或1比特的反馈信息送至帧形成部11,在帧形成部111中与发送数据一起形成帧。然后,以形成帧的发送信号的形式,将反馈信息通知基站装置。
这里,说明基站装置包括的相位分配部307中的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的计算。如上所述,从通信终端装置将反馈信息和振幅变动A、振幅变动B通知基站装置。通知的这些信息在进行了接收处理后被送至相位分配部307。这里,说明相位旋转部308、309以每15°来进行相位旋转控制的情况。假设反馈信息中所示的天线振子313的相位旋转量为+Θ,来自天线振子312的发送信号的振幅变动为A,来自天线振子313的发送信号的振幅变动为B。该情况下,可预测与振幅变动的东西大小成反比那样来分配相位旋转量和合成矢量的相位旋转量变小。因此,与天线振子312有关的分配相位旋转量变为-{B/(A+B)}Θ,而与天线振子313有关的分配相位旋转量变为+{A/(A+B)}Θ是理想的。但是,由于相位旋转部308、309以每15°来附加相位旋转,所以如果忽略旋转的方向,则天线振子312、天线振子313的分配相位旋转量被限制于(90°、0°)、(75°、15°)、(60°、30°)、(45°、45°)、(30°、60°)、(15°、75°)、(0°、90°)组合的某一个。因此,将实际的分配相位旋转量设定为最接近上述组合中{B/(A+B)}Θ和{A/(A+B)}Θ的值的量。表2表示该分配相位旋转量设定的汇总。
(表2)
    振幅变动比 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天线振子312) 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天线振子312)
    0<A/B≤3/35     +90°       0°
    3/35<A/B≤1/3     +75°     -15°
    1/3<A/B≤5/7     +60°     -30°
    5/7<A/B≤7/5     +45°     -45°
    7/5<A/B≤3     +30°     -60°
    3<A/B≤35/3     +15°     -75°
    35/3<A/B       0°     -90°
根据图12B,由于A/B大约为2.5,所以如表2所示,在来自天线振子312的发送信号中附加+30°的相位旋转、在来自天线振子313的发送信号中附加-60°的相位旋转来向通信终端装置发送。该情况的发送信号如图14A所示来传送。
如图14A所示,传送的发送信号在通信终端装置中成为接收图X(b)所示的信号。此时,合成矢量的相位变为Φ3’。这里,比较图13B和图14B各自所示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状态时,接收电平上升,并且相位也从Φ3向Φ3’旋转。即,与以往相比,减小抑制原封不动地维持发送分集效果的相位旋转量。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CL型发送分集中,由于将基站装置产生的发送分集的相位旋转根据振幅变动分配给2个天线振子,所以可以减小通信终端装置的接收信号的相位旋转量,可以提高多时隙处理的处理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相位旋转部308、309每隔15°来附加相位旋转的情况,但相位旋转根据相位旋转部308、309的结构也可以每隔任何度来附加。表2示出了相位分配部307中的相位分配的实例,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根据振幅变动来减小接收信号的相位旋转的分配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基站装置端分配反馈信息的相位的情况,但如实施例2所示,在通信终端装置中也可以分配相位。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1~3,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例1~3中,说明了CL型发送分集为模式1的情况,但也可以应用于CL型发送分集为其它模式的情况。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3中仅说明了基站装置的天线振子为2个的情况,但也可以应用于在发送端配置多个天线振子的情况。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在CL型发送分集中,由于基站装置将适当的相位旋转附加在从2个天线振子发送的发送信号/或其中一个发送信号上,所以可以减小通信终端装置的接收信号的相位旋转量,正确地进行多时隙处理。
本说明书基于2000年1月18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00-9016号专利申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特别适用于DS-CDMA(Direct Sequence-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中的基站装置、通信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的领域。

Claims (9)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在空间上相互分离配置的多个天线振子;取得从通信对方发送的信号中包含的反馈信息的部件;将表示反馈信息的相位旋转量分配给每个所述天线振子的分配部件;以及用分配的相位旋转量来将相位旋转附加在从所述天线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上并进行分集发送的发送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分配部件对相位旋转量进行分配,使得附加相位旋转前后的通信对方端中的接收信号的相位变动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分配部件根据从多个天线振子发送的每个信号中通信对方端计算的振幅变动,对每个天线振子分配的相位旋转量进行加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分配部件进行加权,使得振幅变动越大相位旋转量越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发送部件将相位旋转阶段性地附加在发送信号中。
6、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使用从配有通过本装置和无线线路连接的发送装置的多个天线振子无线发送的公用已知信号来对每个所述天线振子求信道估计值的部件;根据所述信道估计值来计算反馈信息的部件;将表示所述反馈信息的相位旋转量分配为每个所述天线振子的相位旋转量来生成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的部件;以及将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无线发送到所述发送装置的部件。
7、一种包括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在空间上相互分离配置的多个天线振子;取得从通信对方发送的信号中包含的反馈信息的部件;将表示反馈信息的相位旋转量分配给每个所述天线振子的分配部件;以及用分配的相位旋转量来将相位旋转附加在从所述天线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上并进行分集发送的发送部件。
8、一种包括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包括:使用从配有通过本装置和无线线路连接的发送装置的多个天线振子无线发送的公用已知信号来对每个所述天线振子求信道估计值的部件;根据所述信道估计值来计算反馈信息的部件;将表示所述反馈信息的相位旋转量分配为每个所述天线振子的相位旋转量来生成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的部件;以及将分配相位旋转量信息无线发送到所述发送装置的部件。
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取得从通信对方发送的信号中包含的反馈信息,将表示反馈信息的相位旋转量分配给空间上相互分离配置的多个天线振子的每一个天线振子,用分配的相位旋转量将相位旋转附加在从天线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上。
CN01800057A 2000-01-18 2001-01-17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3583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09016A JP4495288B2 (ja) 2000-01-18 2000-01-18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9016/00 2000-01-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8357A true CN1358357A (zh) 2002-07-10

Family

ID=18537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800057A Pending CN1358357A (zh) 2000-01-18 2001-01-17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20186785A1 (zh)
EP (1) EP1160998A1 (zh)
JP (1) JP4495288B2 (zh)
CN (1) CN1358357A (zh)
AU (1) AU2703901A (zh)
WO (1) WO2001054304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6909A1 (zh) * 2007-12-14 2009-06-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空分多址接入系统提高吞吐量性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8005440B2 (en) 2005-01-13 2011-08-23 Ntt Docomo, Inc.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US8170133B2 (en) 2005-09-01 2012-05-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471690B (zh) * 2005-10-31 2013-01-16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接收机
US8483304B2 (en) 2005-10-31 2013-07-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adio transmitte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346904B (zh) * 2005-12-26 2013-07-10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发射机及无线发射方法
US9900785B2 (en) 2013-01-15 2018-02-20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Wireless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0109904A (pt) * 2000-03-28 2004-03-30 Interdigital Tech Corp Sistema de cdma que utiliza rotação prévia antes da transmissão
WO2003039031A1 (fr) * 2001-10-31 2003-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positif d'emission radio et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radio
WO2003049322A1 (fr) * 2001-11-30 2003-06-12 Fujitsu Limited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a diversite d'emission
DE10217853A1 (de) * 2002-04-22 2003-11-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orrichtung zur Berechnung von FSM-Bits im UMTS-Standard
US7263385B2 (en) * 2002-08-23 2007-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with data rate control feedback
KR100526542B1 (ko) * 2003-05-15 2005-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송신다이버시티 방식을 사용하여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장치 및 방법
US7236540B2 (en) * 2003-06-10 2007-06-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transmission diversity system
US7103326B2 (en) * 2003-08-25 2006-09-05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Adaptive transmit diversity with quadrant phase constraining feedback
CN101674121B (zh) * 2005-12-20 2013-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机
WO2008129639A1 (ja) * 2007-04-12 2008-10-30 Fujitsu Limited 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EP2486671B8 (en) * 2009-10-08 2019-03-2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adio st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10279056A (ja) * 2010-07-16 2010-12-09 Sharp Corp 無線受信機、無線送信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7348A (ja) * 1981-11-02 1983-05-10 Nec Corp 送信スペ−スダイバ−シテイ制御方式
JPS6455922A (en) * 1987-08-27 1989-03-02 Fujitsu Ltd Transmission sd system
JPH01218134A (ja) * 1988-02-26 1989-08-31 Toshiba Corp 送信スペースダイバーシティ装置
JPH0443271U (zh) * 1990-08-13 1992-04-13
JPH04150113A (ja) * 1990-10-09 1992-05-22 Nec Corp スペースダイバーシティ方式
JP3082337B2 (ja) * 1991-09-18 2000-08-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ペースダイバーシティ同相合成回路
JPH05300059A (ja) * 1992-04-22 1993-11-12 Nec Corp 送信スペースダイバーシチ方式
US5614914A (en) * 1994-09-06 1997-03-2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time and space diversity transmission for determining receiver location
US5796788A (en) * 1996-04-19 1998-08-18 Ericss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decorrelation in time and space
US5832044A (en) * 1996-09-27 1998-11-03 Elvino S. Sousa Transmitter antenna diversity and fading-resistant modul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H10256969A (ja) * 1997-03-11 1998-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基地局装置
DE69837034T2 (de) * 1997-07-03 2007-10-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Kawasaki Satelliten rundfunksystem
US6185258B1 (en) * 1997-09-16 2001-02-06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Transmitter diversity techniqu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6167243A (en) * 1998-07-01 2000-12-2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Diversity combining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3681335B2 (ja) * 1999-01-11 2005-08-10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Cdma通信システムの4進準直交符号生成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チャネル拡散装置及び方法
US6654340B1 (en) * 1999-03-31 2003-11-25 Cisco Technology, Inc. Differential OFDM using multiple receiver antennas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05440B2 (en) 2005-01-13 2011-08-23 Ntt Docomo, Inc.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CN1805306B (zh) * 2005-01-13 2012-02-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的控制方法
US8170133B2 (en) 2005-09-01 2012-05-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US8625717B2 (en) 2005-09-01 2014-0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471690B (zh) * 2005-10-31 2013-01-16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接收机
US8483304B2 (en) 2005-10-31 2013-07-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adio transmitte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US9144058B2 (en) 2005-10-31 2015-09-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ulti-mode phase rotation apparatus that transmits CQI depending on the mode used
CN101346904B (zh) * 2005-12-26 2013-07-10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发射机及无线发射方法
WO2009076909A1 (zh) * 2007-12-14 2009-06-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空分多址接入系统提高吞吐量性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459635B (zh) * 2007-12-14 2011-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空分多址接入系统提高吞吐量性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8331426B2 (en) 2007-12-14 2012-12-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roughput performance of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9900785B2 (en) 2013-01-15 2018-02-20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Wireless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1054304A1 (fr) 2001-07-26
EP1160998A1 (en) 2001-12-05
AU2703901A (en) 2001-07-31
JP2001203614A (ja) 2001-07-27
JP4495288B2 (ja) 2010-06-30
US20020186785A1 (en) 2002-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58357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57864C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233119C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47063C (zh) 通信终端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278505C (zh) 实现专用信道闭环发射分集功能的方法
CN2613104Y (zh) 多输入多输出用户设备
CN1199495C (zh) 无线基站
CN1131607C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信道估计方法
CN1258895C (zh) 信息通知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以及移动站
CN1284317C (zh) Ofdm发送和接收设备
CN1160981C (zh) 自适应阵列无线基站
CN1297072C (zh) 无线电基站装置及其使用的译码装置和译码方法
CN1222130C (zh) Ofdm通信装置及检波方法
CN1162990C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364358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348642A (zh) 使用发射分集技术的方法和系统
CN1180565C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1047417A (zh) 一种多用户mimo系统下行链路天线选择预处理方法
CN1209884C (zh) 增强发射分集的装置和方法
CN1157866C (zh)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58787C (zh) 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823157A (zh) 用于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的方法和系统
CN1165121C (zh) 基站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
CN1291021A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无线接收方法
CN1136673C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