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57056A - 通信终端装置和扩频码估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装置和扩频码估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57056A
CN1557056A CNA038011182A CN03801118A CN1557056A CN 1557056 A CN1557056 A CN 1557056A CN A038011182 A CNA038011182 A CN A038011182A CN 03801118 A CN03801118 A CN 03801118A CN 1557056 A CN1557056 A CN 1557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amble
spreading code
station
moves
receive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11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7503C (zh
Inventor
ʤ
中胜义
西尾昭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57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7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75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750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04B1/7105Joint detection techniques, e.g. linear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3Determination of path prof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73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04B1/7083Cell search, e.g. using a three-step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04B1/7117Selection, re-selection, allocation or re-allocation of paths to fingers, e.g. timing offset control of allocated fi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根据通过使用对应于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移动的主扩频码对接收信号数据部分的解扩频结果和通过使用对应于主扩频码的辅扩频码的解扩频结果,来判断是否多路复用了辅扩频码。此外,在与由本地站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相对应的扩频码中出现多个分配给本地站的扩频码的时候,由本地站使用的中置码所产生的延迟分布被归一化到每个扩频码的功率中,并且通过使用归一化的延迟分布,设置用于判断中置码移动的阈值。因此,即使当出现了对应于该中置码移动的多个扩频码的时候,也能够识别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所有扩频码,并能够改善中置码移动判断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装置和扩频码估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和扩频码估计方法,其使用默认的中置码(midamble)估计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扩频码。
背景技术
作为解调接收信号的方法,已经将注意力放在了联合检测上(下面称为“JD”)。JD是一种用于去除,例如码元之间的干扰、代码之间的干扰的各种类型的干扰,以提取解调信号的解调方法。这里,为了在接收装置中准确地执行JD,需要识别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所有扩频码。然而,对于多路复用的扩频码,只有分配给本(own)站的扩频码才能被通信终端装置准确地识别,而分配给其它站的扩频码并没有被从无线基站所通知。因此,需要准确地估计分配给其它站的扩频码。
作为估计分配给其它站的扩频码以执行JD的方法,有一种找出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的中置码部分的所有中置码,以便从与每个中置码的对应关系中估计扩频码的方法。
参考图1,在下面给出产生中置码的解释。关于中置码的产生,首先,假设连续地准备两个基础码(basic code),其每一个都具有456个码片(chip)的。如图1所说明的,假设中置码由512个码片形成,并且将从连续的两个基础码的右端移动一个码片并相应于512个码片的基础码产生作为中置码#1(中置码移动1(midamble shift 1))。其次,假设将移动到中置码#1左侧57并相应于512个码片的基础码产生作为中置码#2(中置码移动2)。相似的,中置码#3(中置码移动3)到中置码#8(中置码移动8)是在确保512个码片的情况下通过将基础码左移57个码片而产生的。中置码#9是移动到中置码#1左侧29个码片,并相应于512个码片的基础码。与中置码#2到#8的产生相似,中置码#10(中置码移动10)到中置码#15(中置码移动#15)是在确保512个码片的情况下通过将基础码左移57个码片而产生的。而且,中置码#16(中置码移动16)是循环移动到中置码#1右侧28个码片并相应512个码片的基础码。这样,由于在确保512个码片的情况下,按预定量移动基础码以产生每个中置码,所以下面中置码就被称为中置码移动。另外,Kcell是从基础码中产生的中置码移动的数量并根据系统确定的Kcell,并且给出了16、8、4中的任何一个值。分别地,当Kcell=16时,使用中置码移动1到16;当Kcell=8时,使用中置码移动1到8;当Kcell=4时,使用中置码移动1、3、5、7。
在3GPP规范TS25.221 V4.4.0(在使中置码移动与扩频码相互对应的情况下使用默认中置码的时候)中,分配给各个通信终端的扩频码的种类的数量是16,并且建立在中置码移动和扩频码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具体地,可以使用图2和4来解释。
图2是说明在当Kcell=16时,在中置码移动和扩频码编号之间的关系的系统树图。在这个图中,m(1)到m(16)表示中置码移动1到16,而Cx(y)的x是扩频因数,y是扩频码编号。在图2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建立了在扩频码编号和中置码移动之间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在最右端的扩频码编号和中置码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扩频码编号1相应于中置码移动1,而扩频码编号2相应于中置码移动9。
图3是说明在当Kcell=8时,在中置码移动和扩频码编号之间的关系的系统树图。在这个图中,对于在最右端的扩频码编号和中置码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两个扩频码编号对应一个中置码移动。例如,扩频码编号1和2仅仅对应中置码移动1。这里,没有在扩频码编号的旁边部分加上符号(*)的扩频码是主扩频码,而在扩频码编号的旁边部分加上符号(*)的扩频码是辅扩频码。将具有比辅扩频码高的优先级的主扩频码分配给通信终端装置。此外,同一个中置码不能被分配给多个通信终端。
图4是说明在当Kcell=4时,在中置码移动和扩频码编号之间的关系的系统树图。在这个图中,对于在最右端的扩频码编号和中置码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四个扩频码编号对应一个中置码移动。例如,扩频码编号1到4仅仅对应中置码移动1。在这个图中,将具有比辅扩频码高的优先级的没有符号(*)的主扩频码分配给通信终端。此外,同一个中置码不能被分配给多个通信终端装置。
使用图5接下来解释中置码的传输功率。图5是说明传输功率和时隙配置的概念图。在基站装置中,其中多路复用了中置码移动的中置码部分被插入到一个时隙中的数据部分之间,并被传输到通信终端装置。关于中置码的传输功率,如在3GPP规范TS25.221 V4.4.0中所描述的,设置了与数据部分同样的传输功率。如在图5中所说明的,当Kcell=16时,每个中置码移动的传输功率与数据部分的一样。
图6是说明传统通信终端的配置的方框图。在图中,无线接收部分12经由天线11接收从基站装置发送的信号,并对接收信号执行预定的接收处理(下变频,A/D转换等)。经过无线接收处理的信号被输出到延迟分布(profile)产生部分13以及解扩频和RAKE合成部分19。
延迟分布产生部分13使用Kcell中置码复制代码,对接收信号的中置码部分执行相关计算,以产生Kcell延迟分布。产生的Kcell延迟分布被输出到最大值检测部分14,中置码移动确定部分16和路径选择部分17。
最大值检测部分14基于与从延迟分布产生部分13输出的各个复制代码相对应的延迟分布中检测各个最大值,并输出检测到的Kcell最大值到阈值设置部分15。阈值设置部分15使用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延迟分布的最大值,来作为确定中置码移动的阈值设置参考值,并在从参考值处下降预定宽度的位置设置一个阈值,并输出该设置的阈值到中置码移动确定部分16。
中置码移动确定部分16将从阈值设置部分15输出的阈值设置在从延迟分布产生部分13输出的分布上,并确定其它延迟分布的每一个的最大值是否超过了该阈值。当最大值超过了该阈值时,在获得最大值的情况下的中置码移动被确定为被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并且该中置码移动被发送到路径选择部分17和扩频码获得部分18。
路径选择部分17在从延迟分布产生部分13输出的延迟分布中,从由中置码移动确定部分16确定为超过该阈值的中置码移动所产生的延迟分布中检测峰值,并选择一条路径以输出每条选择的路径的信道估计值和该路径的定时到解扩频和RAKE合成部分19和JD操作部分20。
扩频码获得部分18保持一个表,其使得中置码移动对应于扩频码,并从表中获得与由中置码移动确定部分16确定为将被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移动相对应的扩频码。所获得的扩频码被输出到解扩频和RAKE合成部分19和JD操作部分20。
解扩频和RAKE合成部分19使用从路径选择部分17输出的该路径的定时和该信道估计值,以及由扩频码获得部分18获得的扩频码,对数据部分进行解扩频,并且RAKE合成解扩频的结果。该RAKE合成结果被输出到JD操作部分20。JD操作部分20使用从解扩频和RAKE合成部分19输出的RAKE合成的结果、从扩频码获得部分18输出的扩频码以及从路径选择部分17输出的信道估计值,来执行JD操作。
接下来使用图7给出由中置码移动确定部分16进行的确定的解释。图7是解释Kcell=8的情况和中置码移动确定的状态的图。在图7中,竖轴表示中置码相关的最大值,即,在中置码移动和中置码复制代码之间的最大相关值,横轴表示在排序之后中置码移动的索引,并且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为索引1。
Th1是阈值设置参考值和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最大相关值(P_own)。Th2是在从Th1下降了预定宽度的位置上提供的阈值。
作为基于Th2的中置码移动确定的结果,确定了超过了Th2的索引1到4的中置码移动被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
如上所述,在传统通信装置中,用于中置码确定的阈值是基于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延迟分布中的最大相关值而设置的,并且使用该阈值和每个中置码移动的延迟分布的最大相关值来确定中置码移动,这样就确定了要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
然而,在除了Kcell=16的情况下,并没有建立在中置码移动和扩频码编号之间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如在图3和图4所说明的,并且即使能够正确地估计中置码移动,由于相应于中置码移动的扩频码的数目是多个的,所以不能唯一地指定所分配的扩频码。
此外,在除了Kcell=16的情况下,由于中置码的传输功率是根据相应于中置码移动的扩频码的多路复用的数目来确定的,所以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设置参考主要依靠代码的数目而极大地变化,从而不能正常进行阈值确定。例如,当Kcell=8并且本站使用扩频码编号1和2时,使用图3的m(1)。由于m(1)的传输功率被加在扩频码编号1和编号2上,在这时中置码移动的传输功率为相应于一个扩频码的中置码移动的传输功率的两倍。因此,由通信终端装置产生的延迟分布具有在使用一个扩频码的情况下的相关值的两倍。即,由于用于阈值确定的参考值翻倍,与使用一个扩频码的情况下的相同阈值(相关阈值)的使用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其它站的延迟分布的最大值不超过阈值,而降低了中置码移动确定中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和扩频码估计方法,其能够改善在中置码移动确定中的准确性,并即使在相应于中置码移动的扩频码的数目是多个的时候也能够指定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所有扩频码。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基于通过使用相应于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移动的主扩频码对接收信号的数据部分进行解扩频而获得的结果,以及通过使用相应于主扩频码的辅扩频码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而获得的结果,来确定是否多路复用了辅扩频码。这使得即使在多个扩频码对应于一个中置码移动的时候,也能够指定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所有扩频码。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在相应于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扩频码中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数目是多个时,由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产生的延迟分布被归一化(normalized)为每个扩频码的相关值,并且使用归一化的延迟分布设置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这使得能够参考每一个扩频码的中置码移动的相关值来设置阈值并改善在中置码移动确定中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解释中置码的产生的图;
图2是说明当Kcell=16时,在中置码移动和扩频码编号之间的关系的系统树图;
图3是说明Kcell=8时,在中置码移动和扩频码编号之间的关系的系统树图;
图4是说明Kcell=4时,在中置码移动和扩频码编号之间的关系的系统树图;
图5是说明传输功率和时隙配置的概念图;
图6是说明传统通信终端装置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7是解释传统中置码移动确定的图;
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中置码移动确定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12是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中置码移动确定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配置的方框图;以及
图1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配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参考附图进行解释。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解释了一种情况:当没有建立在中置码移动和与其相应的扩频码编号之间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时,指定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所有扩频码。此外,这还解释了一种情况:当在对应于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扩频码的数目是多个时,中置码移动的延迟分布被归一化为每个扩频码的相关值,并且设置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
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配置的方框图。在这个图中,无线接收部分102接收经由天线101从基站发送的信号,并对接收信号执行预定的接收处理(下变频,A/D转换等)。经过无线接收处理的信号被输出到延迟分布产生部分103以及解扩频和RAKE合成部分109。
延迟分布产生部分103使用Kcell中置码复制代码对接收信号的中置码部分执行相关计算以产生延迟分布。产生的延迟分布被输出到最大值检测部分104,中置码移动确定部分106和路径选择部分107。
最大值检测部分104从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延迟分布中检测最大相关值(P-own)并输出检测的最大值到阈值设置部分105。
阈值设置部分105使用一个数值作为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设置参考值,上述数值是通过将由最大值检测部分104检测的最大值P_own除以在扩频码中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数目N_own而获得的,其中在上述扩频码中每个扩频码都具有与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对应关系。换句话说,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延迟分布被归一化为等同于一个代码的相关值。然后,在从参考值处下降预定宽度的位置设置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
中置码移动确定部分106基于由阈值设置部分105设置的阈值,确定从由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各个中置码移动产生的延迟分布中检测的最大值的阈值。从确定超过该阈值的中置码移动中产生的延迟分布被输出到路径选择部分107。此外,中置码移动确定部分106将确定为超过阈值的中置码移动发送到扩频码获得部分108。
路径选择部分107从由中置码移动确定部分106确定为超过该阈值的中置码移动所产生的延迟分布中检测峰值,并选择一条路径。输出每条选择的路径的信道估计值和该路径的定时到解扩频和RAKE合成部分109和JD操作部分111。
扩频码获得部分108从由扩频码获得部分108保持的一个表中获得在扩频码中的主扩频码和辅扩频码,其对应于由中置码移动确定确定为被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移动。所获得的主扩频码和辅扩频码被输出到解扩频和RAKE合成部分109。
解扩频和RAKE合成部分109根据从路径选择部分107输出的路径选择结果,即,解扩频定时,使用从扩频码获得部分108输出的主扩频码和辅扩频码,对数据部分的多个码元执行解扩频,并将解扩频的结果输出到扩频码确定部分110。此外,解扩频和RAKE合成部分109使用主扩频代码和次级扩频代码对整个数据部分执行解扩频,RAKE合成解扩频的信号,并将合成结果输出到JD操作部分111。
扩频码确定部分110参考每个主扩频码的解扩频结果,确定在相应于主扩频码的辅扩频码的解扩频结果(功率)上的阈值。当辅扩频码的解扩频结果超过该阈值,则扩频码确定部分110确定辅扩频码被多路复用。当辅扩频码的数目是多个时,相似地确定每个阈值。确定的扩频码被输出到JD操作部分111。另外,扩频码确定部分110可以使用RAKE合成结果,而不是从解扩频和RAKE合成部分109输出的解扩频结果。此外,通过对多个码元的解扩频结果和RAKE合成的结果进行功率合成而获得的一个值,也可以被用作参考值。
JD操作部分111使用从解扩频和RAKE合成部分109输出的RAKE合成结果,由扩频码确定部分110确定的扩频码,和从路径选择部分107输出的信道估计值,来执行JD操作。
使用图9给出具有上述配制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操作的解释。在这个图中,在ST201,延迟分布产生部分103在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和中置码复制代码之间执行相关以产生延迟分布。在ST202中,最大值检测部分104检测在ST201产生的延迟分布上的最大值。在ST203,最大值检测部分104检查是否检测到了所有中置码移动的最大值。当检测到所有中置码的最大值的时候,过程前进到ST204。当没有检测到所有中置码的最大值的时候,过程回到ST201,并且重复ST201到ST203直到检测到了所有中置码的最大值。
在ST204,阈值设置部分105基于在ST202中检测到的并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最大值,以及分配给本站中的扩频码,来设置阈值。在ST205中,中置码移动确定部分106对在ST202中检测到的最大值和在ST204中设置的阈值之间执行阈值确定。当该最大值超过该阈值的时候,过程移动到ST206,而当该最大值小于该阈值的时候,过程移动到ST207。在ST206,在ST205中确定超过阈值的最大值被检测到的情况下的中置码移动被确定为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移动。在ST207,检查是否执行了与所有中置码移动有关的在最大值和在ST204中设置的阈值之间的阈值确定。当执行了与所有中置码移动有关的阈值确定的时候,过程移动到ST208,而当没有执行与所有中置码移动有关的阈值确定的时候,过程回到ST205,并且重复ST205和ST207直到执行了与所有的中置码移动有关的阈值确定。
在ST208中,路径选择部分107执行路径选择处理。在ST209中,扩频码获得部分108从表中获得与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移动相对应的扩频码。在ST210中,解扩频和RAKE合成部分109使用在ST209中获得的扩频码对数据部分的多个码元执行解扩频,并RAKE合成解扩频的信号。
在ST211,扩频码确定部分110参考作为通过使用主扩频码对多个码元的解扩频的结果的功率合成值(对多个码元的功率合成)来设置阈值。这里,扩频码确定部分110使用主扩频码的解扩频结果作为参考的原因,是因为在优先级的基础上分配该主扩频码,所以与被确定为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移动相对应的主扩频码是被确然无疑地(without fail)分配。在ST212中,执行使用辅扩频码对数据部分的多个码元的解扩频结果的功率合成值和在ST211中设置的阈值之间的阈值确定。当该结果被确定为超过了阈值时,过程移动到ST213,而当该结果被确定为小于阈值时,过程移动到ST214。
在ST213中,辅扩频码被确定为被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扩频码,使用上述辅扩频码提供了确定为超过了阈值的解扩频结果。在ST214中,检查是否由所有的辅扩频码解扩频的结果都经过了在ST212中的阈值确定。当执行了关于所有辅扩频码的阈值确定的时候,过程移动到ST215,而当没有执行关于所有辅扩频码的阈值确定的时候,过程回到ST212,并且重复ST212到ST214直到确定了关于所有辅扩频码的阈值。
在ST215中,检查是否已经对所有被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执行过从ST209到ST214的操作。当已经对所有中置码移动执行了操作时,过程移动到ST216,而当没有对所有中置码移动执行操作时,过程回到ST209,并且对没有完成操作的中置码移动重复ST209到ST214的操作。
在ST216中,JD操作部分111使用RAKE合成信号,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扩频码,和信道估计值,来执行JD调制。
接下来使用图10给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中置码移动确定部分106的确定的解释。图10是说明使用与说明传统中置码移动的状态的图7相同的采样的中置码移动确定的状态的图。在图10中,竖轴表示中置码相关的最大值,即,在中置码移动和中置码移动复制代码之间的最大相关值,而横轴表示在排序之后中置码移动的索引。假设被本站使用的中置码移动为索引1,并且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N_own)的数目为2。
Th3是阈值设置参考值和通过将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最大相关值(P_own)除以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数目(N_own)而获得的值。在图10的情况下,P_own/2为Th3。Th4是在从Th3处下降预定宽度的位置提供的阈值。
如从图7所见,传统上,确定索引1到4是被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中置码移动确定部分107确定超过Th4的索引1到5为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移动。换句话说,不能被传统通信终端装置检测到的索引5的中置码移动,能够被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检测到,因此能够改善中置码移动确定的准确性。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没有建立在中置码移动和对应其的扩频码之间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除了Kcell=16)的情况下,也能够指定对应于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移动的多个扩频码。
在对应于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扩频码中,当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数目是多个时,接收的中置码移动的延迟分布被归一化到每个扩频码的相关值,并且设置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因此使得改善在中置码移动确定中的准确性成为可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解释当在执行中置码移动确定时中置码移动的数目是多个的情况下,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多个延迟分布被归一化为每个扩频码的相关值,并且各个延迟分布的最大值的平均值被设置为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设置参考值。
图1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配置的方框图。另外,在这个图中,与在图8中相同的本图中的部分被标注了与图8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省略对其具体的解释。
当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数目是多个时,最大值检测部分401检测由在本站中使用的相应中置码移动产生的延迟分布的最大值(P_own1到P_ownN:N为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数目),并发送检测的最大值到阈值设置部分402。
阈值设置部分402分别将最大值P_own1到P_ownN除以扩频码的相应数目N_own1、N_own2、...、N_ownN。然后,阈值设置部分402获得除法结果的平均值(P_own1/N_own1+P_own2/N_own2+...+P_ownN/N_ownN)/N。阈值设置部分402使用获得的平均值来作为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设置参考值,并在从参考值处下降预定值的位置上设置阈值。另外,N_own1到N_ownN是在扩频码中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数目,上述扩频码的每一个都具有与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对应关系。因而,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总数目是N_own1+N_own2+...+N_ownN。
使用图12给出由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中置码移动确定部分106所进行的确定的解释。图12是说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状态的图。在这个图中,竖轴表示中置码相关的最大值,即,在中置码移动和中置码移动复制代码之间的最大相关值,横轴表示在排序之后中置码移动的索引。假设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是索引1到3,而且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数目是N_own1=N_own2=2,N_own3=1。
Th5是阈值设置参考值和通过将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最大相关值(P_own1到P_ownN)除以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数目(N_own1到N_ownN)而获得的平均值,即,(P_own1/N_own1+P_own2/N_own2+...+P_ownN/N_ownN)/N。Th6是从Th5处下降预定宽度的位置上提供的阈值。
从图12示出,超过阈值Th6的索引1到4被确定为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移动,并且由于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是索引1到3,所以索引4是在其它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执行中置码移动确定时,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数目是多个的情况下,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多个延迟分布被归一化为相应于一个代码的相关值,并且将每个分布的最大值的平均值设置为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设置参考值,因此使得改善在中置码移动确定中的准确性成为可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解释了当在执行中置码移动确定时中置码移动的数目是多个的情况下,由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中具有最低编号(lowest number)的中置码移动所产生延迟分布被归一化为相应于一个扩频码的相关值,以用来作为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设置参考值。
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配置的方框图。另外,在这个图中,与在图8中相同的本图中的部分被标注了与图8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省略对其具体的解释。
当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数目是多个时,最大值检测部分601检测由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中具有最低编号的中置码移动所产生的延迟分布的最大值(P-own),并发送检测的最大值到阈值设置部分602。
阈值设置部分602使用一个数值作为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设置参考值,上述数值是通过将由最大值检测部分601检测的最大值P_own除以扩频码的数目N_own而获得的。然后,阈值设置部分602在从参考值处下降了预定值的位置上设置一个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此外,N_own是在扩频码中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数目,上述扩频码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与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中具有最低编号的中置码移动的对应关系。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执行中置码移动确定时,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数目是多个的情况下,由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中具有最低编号的中置码移动所产生的延迟分布被归一化为每个扩频码的相关值,以用来作为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设置参考值,因此使得减少与参考值的计算有关的计算处理的数量成为可能。
另外,本实施例基于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中具有最低编号的中置码移动获得阈值设置参考值。然而,中置码移动编号并不局限于最低的一个,也可以是最高的编号。总而言之,可以基于在本很站中使用的任何一个中置码移动来获得阈值参考值。
(实施例4)
本实施例解释了当在执行中置码移动确定时中置码移动的数目是多个的情况下,由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中在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数目达到最大的情况下的中置码移动所产生的延迟分布被归一化为一个扩频码的相关值,以用来作为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设置参考值。
图1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通信终端装置的配置的方框图。另外,在这个图中,与在图8中相同的本图中的部分被标注了与图8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省略对其具体的解释。
当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数目是多个时,最大值检测部分701检测由与在扩频码中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数目中的达到最大的扩频码数目(扩频码的最大数目)相对应的中置码移动所产生的延迟分布的最大值,上述扩频码的每一个都具有与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对应关系,并发送检测的最大值到阈值设置部分702。
阈值设置部分702使用一个数值作为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设置参考值,上述数值是通过将从最大值检测部分701发送的最大值除以扩频码的最大数目而获得的。然后,阈值设置部分702在从参考值处下降了预定值的位置上设置一个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这里,使用扩频码的最大数目的原因在于,比较使用10个采样进行归一化的情况和使用100个采样的情况,使用100个采样的情况在进行归一化之后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换句话说,随着采样数(这里,扩频码的数目)的增加,归一化能够以更高的可靠性来执行。
此外,当扩频码的数目的最大值是多个的时候,使用较低(lower)的中置码移动编号。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执行中置码移动确定时,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数目是多个的情况下,由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中在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数目达到最大的情况下的中置码移动所产生的延迟分布被归一化为每一个扩频码的相关值,以用来作为用于中置码移动确定的阈值设置参考值,因此使得改善在中置码移动确定中的准确性成为可能。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基于通过使用相应于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移动的主扩频码,对接收信号的数据部分进行解扩频而获得的结果,以及通过使用相应于主扩频码的辅扩频码,对数据部分解扩频而获得的结果,来确定是否多路复用了辅扩频码,因此即使在多个扩频码相应于一个中置码移动的时候也能够指定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所有扩频码。
此外,在相应于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的扩频码中,即使当分配给本站的中置码移动的数目是多个的时候,由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移动所产生的延迟分布被归一化为每个扩频码的相关值,并使用归一化的延迟分布设置中置码移动的阈值,因此使得参考每个扩频码的中置码移动的相关值设置阈值,以及改善在中置码移动确定的准确性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采用一种配置,包括:接收部分,用于接收由通信对方扩频和发送的信号;解扩频部分,用于按优先级顺序使用多个扩频码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上述扩频码是在预定优先级的基础上对应于多路复用到由所述接收部分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以及扩频码确定部分,用于基于解扩频后信号功率确定在形成接收信号时使用的扩频码。
根据这一配置,即使相应于一个中置码的扩频码的数目是多个的时候,使用多个扩频码进行解扩频后的信号功率超过预定的阈值,其中该扩频码对应于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因此使得确定在解扩频中使用的扩频码是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扩频码成为能够。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采用一种配置,其中,在预定的优先级基础上对应于中置码的多个扩频码为主扩频码和辅扩频码。
根据这一配置,例如,主扩频码和辅扩频码以优先级为基础按顺序对应于中置码,因此使得有效地使用传统范格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采用一种配置,还包括:中置码确定部分,用于确定在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和已知中置码之间的相关值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的已知中置码是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以及阈值设置装置,用于以一个扩频码为单位归一化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和已知中置码之间的相关值,以基于该归一化的相关值设置用于确定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的阈值。
根据这一配置,即使在分配给本站中的中置码的数目是多个的时候,基于以一个扩频码为单位归一化的相关值设置阈值,以执行在设置的阈值以及在接收信号的中置码和已知中置码之间的相关值之间的阈值确定,因此使得改善在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的确定的准确性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采用一种配置,其中所述阈值设置部分用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数目对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和已知中置码之间的相关值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
根据这一配置,即使在多个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对应一个中置码的时候,也在以一个扩频码为单位归一化相关值之后设置阈值,因此使得改善在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的确定中的准确性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采用一种配置,其中当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数目是多个的时候,所述阈值设置部分用扩频码的编号代码,为每个中置码归一化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和已知中置码之间的相关值的最大值,以便用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数目平均(average)归一化的相关值,其中该扩频码对应于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并被分配给本站。
根据这一配置,即使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数目是多个,并且存在多个扩频码的时候,也在以一个扩频码为单位归一化相关值之后设置阈值,其中该扩频码分别对应于各个中置码并被分配给本站,因此使得改善在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的确定中的准确性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采用一种配置,其中当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数目是多个的时候,所述阈值设置部分用扩频码的数目,对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任何一个和已知中置码之间的相关值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其中该扩频码对应获得最大值情况下的中置码并被分配给本站。
根据这一配置,即使当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数目是多个的时候,使用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任何一个来执行归一化,因此使得减少与归一化有关的处理的数量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采用一种配置,其中当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数目是多个的时候,所述阈值设置部分用扩频码的最大数目,对在该中置码和已知中置码之间的相关值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其中该中置码与在对应于多个多中置码(plurality of multiple midamble codes)的扩频码中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最大数目相对应。
根据这一配置,通过用扩频码的最大数目归一化在该中置码和已知中置码之间的相关值的最大值,其中该中置码与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最大数目相对应,使得改善归一化的相关值的可靠性成为可能,并且由于基于具有最高可靠性的归一化的相关值来设置阈值,使得即使当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数目是多个的时候,改善在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的确定中的准确性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采用一种配置,还包括JD操作部分,用于使用确定为被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扩频码执行联合检测操作。
根据这一配置,由于使用准确地确定的扩频码执行联合检测操作,使得改善干扰去除性能成为可能。
一种本发明的扩频码估计方法包括:接收步骤,接收由通信对方扩频和发送的信号;解扩频步骤,按优先级的顺序使用多个扩频码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其中多个扩频码在预定优先级的基础上对应多路复用到在所述接收步骤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以及扩频码确定步骤,基于解扩频之后的信号功率,确定在形成所述接收信号时使用的扩频码。
根据这一方法,即使当对应一个中置码的扩频码的数目是多个的时候,在使用多个扩频码解扩频之后的信号功率超过预定的阈值,其中该扩频码对应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因此使得确定在解扩频中使用的扩频码是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扩频码成为可能。
本申请基于在2002年5月2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2-148363号,其全部内容清楚地引用于此作为参考。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使用默认中置码估计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扩频码的通信终端装置和扩频码估计方法。

Claims (9)

1.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包括:
接收部分,用于接收由通信对方扩频和发送的信号;
解扩频部分,用于按优先级顺序使用多个扩频码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上述扩频码是在预定优先级的基础上,对应于多路复用到由所述接收部分接收的信号中的中置码;以及
扩频码确定部分,用于基于解扩频后的信号功率确定在形成接收信号时使用的扩频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多个扩频码为主扩频码和辅扩频码,上述扩频码在预定优先级的基础上对应于中置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还包括:
中置码确定部分,用于确定在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和已知中置码之间的相关值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的已知中置码是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以及
阈值设置装置,用于以一个扩频码为单位归一化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和已知中置码之间的相关值,以基于该归一化的相关值设置用于确定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中置码的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阈值设置部分用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数目,对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和已知中置码之间的相关值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当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数目是多个的时候,所述阈值设置部分用扩频码的数目,为每个中置码归一化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和已知中置码之间的相关值的最大值,以便使用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数目来平均归一化的相关值,上述扩频码对应于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并被分配给本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当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数目是多个的时候,所述阈值设置部分用扩频码的数目,对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任何一个和已知中置码之间的相关值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上述扩频码对应于在获得最大值的情况下的中置码,并被分配给本站。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当在本站中使用的中置码的数目是多个的时候,所述阈值设置部分用扩频码的最大数目,对在下述中置码和已知中置码之间的相关值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该中置码对应于在对应于在多个多中置码的扩频码中分配给本站的扩频码的最大数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还包括JD操作部分,其使用确定为被多路复用到接收信号中的扩频码,执行联合检测操作。
9.一种扩频码估计方法,包括:
接收步骤,接收由通信对方扩频和发送的信号;
解扩频步骤,按优先级顺序使用多个扩频码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上述扩频码在预定优先级的基础上,对应于多路复用到由所述接收步骤接收的信号中的中置码;以及
扩频码确定步骤,基于解扩频之后的信号功率,确定在形成接收信号时使用的扩频码。
CNB038011182A 2002-05-22 2003-05-16 通信终端装置和扩频码估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5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8363/2002 2002-05-22
JP2002148363A JP3581357B2 (ja) 2002-05-22 2002-05-22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拡散コード推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7056A true CN1557056A (zh) 2004-12-22
CN100377503C CN100377503C (zh) 2008-03-26

Family

ID=29545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111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503C (zh) 2002-05-22 2003-05-16 通信终端装置和扩频码估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208234A1 (zh)
EP (1) EP1507336A4 (zh)
JP (1) JP3581357B2 (zh)
CN (1) CN100377503C (zh)
WO (1) WO20030988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8679A (zh) * 2017-09-05 2019-03-05 上海交通大学 ZigBee自适应多速率传输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1356B2 (ja) * 2002-05-22 2004-10-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拡散コード推定方法
WO2003101003A1 (fr) * 2002-05-23 2003-12-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de réception
JP4238987B2 (ja) * 2003-10-08 2009-03-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KR100548416B1 (ko) * 2003-10-28 2006-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프레임 동기화 방법
US20080205555A1 (en) * 2005-01-12 2008-08-28 Nxp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KR101138698B1 (ko) * 2005-11-09 2012-04-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주파수 옵셋 추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8437332B2 (en) 2009-06-22 2013-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complexity unified control channel processing
CN114095056B (zh) * 2021-11-04 2023-07-11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7613B2 (ja) * 1996-03-05 2002-10-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システム
JP3409628B2 (ja) * 1996-06-19 2003-05-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Cdma通信方法およびグループ拡散変調器
JP3585333B2 (ja) * 1996-12-26 2004-11-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Cdma基地局装置
US5933768A (en) * 1997-02-28 1999-08-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Receiver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receiving a receive signal transmitted upon a channel susceptible to interference
JP2861985B2 (ja) * 1997-06-16 1999-02-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用高速セルサーチ方式
US6072784A (en) * 1997-07-25 2000-06-06 At&T Corp. CDMA mobile stat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power management with adaptive scheduling priorities based on battery power level
US5930366A (en) * 1997-08-29 1999-07-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Synchronization to a base station and code acquisition with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563856B1 (en) * 1998-07-08 2003-05-13 Wireless Facilities, Inc. Frame synchronization and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a digital receiver
KR100413417B1 (ko) * 1998-05-04 2004-02-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의 호 접속 제어 방법.
JP3039525B2 (ja) * 1998-07-16 2000-05-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拡散符号割当装置および方法
US6078607A (en) * 1998-08-10 2000-06-20 Omnipont Corporation Synchronization codes for use in communication
JP2000261412A (ja) * 1999-03-06 2000-09-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干渉信号除去装置
US7103085B1 (en) * 1999-06-18 2006-09-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ode based on values in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code
US7372825B1 (en) * 1999-07-13 2008-05-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cycling of unique cell bit sequences in station communications
JP3565102B2 (ja) * 1999-08-13 2004-09-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下り回線拡散符号割り当て方法及び基地局
FI19991871A (fi) * 1999-09-02 2001-03-02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signaalikomponenttien käsittelemiseksi kommunikaatiojärjestelmässä ja vastanotin
US6996162B1 (en) * 1999-10-05 2006-02-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rrelation using only selected chip position sampl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769432B2 (ja) * 1999-11-01 2006-04-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符号分割多重セルラにおける拡散符号割り当て方法及び基地局
IL150991A0 (en) * 2000-02-04 2003-02-12 Interdigital Tech Corp Support of multiuser detection in the downlink
JP2001251236A (ja) * 2000-03-06 2001-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装置
DE60040936D1 (de) * 2000-03-20 2009-01-08 Mitsubishi Electric Inf Tech Basisstation zur Übertragung eines Wortes, das für die Spreizkodes repräsentativ ist, die den mobilen Stationen in Kommunikation mit der Basisstation jeweils zugeteilt sind
KR100605973B1 (ko) * 2000-06-27 2006-07-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링크적응 방법 및 장치
GB2364220A (en) * 2000-06-28 2002-01-16 Motorola Inc Encoding information in midamble shifts
BR0112563A (pt) * 2000-07-10 2003-07-29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dição de potência de código para alocação de canais dinâmicos
JP3522678B2 (ja) * 2000-09-27 2004-04-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復調方法
DE60133229T2 (de) * 2000-10-05 2009-03-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won TSTD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ein TDD CDMA Mobilkommunikationssystem
KR100401201B1 (ko) * 2000-10-06 2003-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협대역 시분할 듀플렉싱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1차공통제어 물리채널의 전송다이버시티 사용 여부 결정장치 및 방법
US20020110108A1 (en) * 2000-12-07 2002-08-15 Younglok Kim Simple block 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 using multiple spreading codes
US6940827B2 (en) * 2001-03-09 2005-09-06 Adaptix,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FDM for one direction and DSSS for another direction
JP3462477B2 (ja) * 2001-04-05 2003-11-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相関検出装置および相関検出方法
JP2005505966A (ja) * 2001-09-28 2005-02-24 インターディ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3gワイヤレス通信のtddモード用の自動周波数訂正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0421585B1 (ko) * 2001-10-25 2004-03-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시간분할 듀플렉스 시스템에서 이동국의 셀 탐색 시스템및 그 방법
US7110782B2 (en) * 2001-10-30 2006-09-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ell search synchronization
CA2467485C (en) * 2001-11-17 2008-08-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ignal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ov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693123B2 (en) * 2001-11-29 2010-04-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odes during cell search
JP2003229896A (ja) * 2002-02-01 2003-08-15 Fujitsu Ltd パケット伝送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装置及びパケット伝送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JP3565344B2 (ja) * 2002-02-21 2004-09-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干渉除去システム、及び、干渉除去方法
JP3588089B2 (ja) * 2002-05-22 2004-11-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Cdma受信装置、移動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KR20090108089A (ko) * 2003-02-05 2009-10-14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초기 셀 검색 방법
US7787522B2 (en) * 2003-04-11 2010-08-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Joint multi-code detectors in CDM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944142B2 (en) * 2003-05-13 2005-09-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oft and softer handover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D-CDMA) networks
JP2004343542A (ja) * 2003-05-16 2004-12-02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携帯情報通信端末、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8679A (zh) * 2017-09-05 2019-03-05 上海交通大学 ZigBee自适应多速率传输方法
CN109428679B (zh) * 2017-09-05 2021-05-25 上海交通大学 ZigBee自适应多速率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348056A (ja) 2003-12-05
WO2003098825A1 (fr) 2003-11-27
JP3581357B2 (ja) 2004-10-27
CN100377503C (zh) 2008-03-26
US20040208234A1 (en) 2004-10-21
EP1507336A4 (en) 2009-01-21
EP1507336A1 (en) 2005-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219C (zh) Cdma无线电通信设备
CN1197427C (zh) 用于快速wcdma获取的方法和设备
CN1275485C (zh) 一种用于检测用户终端随机接入的方法
CN1196290C (zh) 图形产生电路、采用该电路的多路径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CN1140073C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846359A (zh) 瑞克接收机中的分支放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208908C (zh) 路径查找方法与设备
CN1672340A (zh) 使用相互关联后软门槛预处理已接收cdma信号的功率量测
CN1518801A (zh) 用于快速宽带码分多址捕获的方法和装置
CN1652480A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终端、小区搜索方法及其程序
CN1557056A (zh) 通信终端装置和扩频码估计方法
CN1592130A (zh) Cdma接收装置及其方法和程序以及程序记录媒体
CN1356781A (zh)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设备及为此使用的基站检测方法
CN1120581C (zh) 无线接收装置、通信终端装置及扩频码鉴别方法
CN1296671A (zh) Cdma接收装置及cdma接收方法
CN1859019A (zh) 一种实现自动频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0344072C (zh) Cdma接收装置、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CN1557055A (zh) 通信终端装置与扩展码估计方法
CN1575014A (zh) 适合初始及目标基站区域搜寻的基站区域搜寻方法
CN1863408A (zh) 一种td-scdma系统中进行同频测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848697A (zh) 时分双工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用于初始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CN1526205A (zh) 码分多址接收设备和路径保护方法
CN1186896C (zh) 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CN1774869A (zh) 相关值计算电路
CN1653712A (zh) 处理cdma搜索器中的导频和非导频信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26

Termination date: 201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