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56585A - 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级电路 - Google Patents
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级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56585A CN1556585A CNA2004100216182A CN200410021618A CN1556585A CN 1556585 A CN1556585 A CN 1556585A CN A2004100216182 A CNA2004100216182 A CN A2004100216182A CN 200410021618 A CN200410021618 A CN 200410021618A CN 1556585 A CN1556585 A CN 15565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diode
- branch road
- power tube
- condu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级电路,设置有第一互补功率管(3)、第二互补功率管(4)和偏置控制电路(1),其特征是设置有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和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具有二极管D1,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具有二极管D2,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中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取样点(a)相连通;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中二极管D2的正极与总输出端(E)相连通;所述偏置控制电路(1)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11)和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12)分别与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两个反映互补功率管的静态偏置电流值的取样点相连接。本电路解决了放大器的静态电流稳定性问题和开关失真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级电路。
背景技术
晶体管音频功率放大器一般由输入级、电压放大级和输出级三部分组成。输出级一般由一对异极性晶体管(双极性晶体管中的PNP型和NPN型、场效应管中的P沟道型和N沟道型)组成互补输出电路,两只异极性晶体管也称为互补功率管。工作时,互补功率管的电流值随输入信号或正或负的变化而增大或减小,即所谓推挽式放大。
实际电路中,两只互补功率管对的输入端(如两管基极间)还设置有偏置电路,为互补功率管提供一个偏置电压,使其有一个静态工作电流。根据静态电流大小,可将工作状态分为甲类(A类)、甲乙类(AB类)等。由于晶体管是温度敏感元件,互补功率管所需要的偏置电压值是随温度变化的,当温度改变时,静态电流也随之改变。为此,偏置电路一般都设置有与功率管温度变化特性相同的温度敏感元件,并紧贴功率管安装,保持与功率管在相同的温度下工作,当温度改变时,偏置电路所提供电压值与互补功率管所需要的偏置电压值按同一温度变化特性改变,从而使静态电流基本不变。这种方法工艺要求较高,并且效果也不理想,原因是温度敏感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仅仅是功率管表面温度,功率管是发热元件,从功率管内部到表面还有一个较大的温度差,更由于功率管散耗的功率常常随信号变化而急剧变化,使得温度敏感元件的温度跟不上功率管的结温变化,导致瞬间静态电流不稳定,甚至有功率管同时截止的情况。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96108691.2号公开了一篇题为《功放电路推挽输出级工作点的稳定》的文献,该文献所给出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互补功率管的静态偏置电流稳定性问题。同时,该专利申请人在《无线电与电视》1998年第9期的“稳定晶体管推挽电路偏置电流新技术”一文中也提到了该技术方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偏置电压控制电路、最小值保持电路、平滑滤波电路和取样电路,设法检测到功率管的静态偏置电流值信号,再根据该信号的大小,去控制功率管的偏置电压,形成负反馈调节,从而提高了功率管静态偏置电流的稳定性。但是,这一现有技术方案的结构较为复杂,从而仍然存在着弊病。
音频功率放大器另一方面的问题是“开关失真”,这是放大器工作于乙类(B类)或甲乙类(AB类)时,晶体管在导通或关断的转换中,因载流子积聚效应引起的。解决这种失真的办法是设法使功率管不进入截止状态,于是就有了“甲+类”、“超甲类”、“新甲类”等各种偏置方法。这些电路单纯从原理上分析可以保证功率管不进入截止状态,但由于电路复杂,不确定因素或负面因素较多,实际应用中达不到纯甲类功放的音质效果,而且偏置电路的温度补偿更复杂,要求更高,使其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发明内密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静态偏置电流稳定性好、电路结构简单并且功率管不截止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级电路。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仍然是设法检测到功率管的静态偏置电流值信号,再根据该信号值的大小去控制功率管偏置电压,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使功率管的静态偏置电流值趋于稳定。
本发明电路也是互补输出电路,设置有第一互补功率管和第二互补功率管,即一对不同导电极性的晶体管作推挽式放大,第一互补功率管主要担任正半周信号放大,第二互补功率管主要担任负半周信号放大。在本发明电路中,所说的互补功率管可以是单只晶体管,但更多情况是采用两管或多管复合结构(又称达林顿接法),由于复合方式不同,就有多种组态,使电路复杂化,但本发明都将其看作一个复合结构的互补功率管。上述第一互补功率管和第二互补功率管分别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馈电端,所述输入端就是基极或栅极,而输出端和馈电端的情形是:若发射极或源极作为馈电端,那么集电极或漏极就是输出端;若集电极或漏极作为馈电端,则发射极或源极就是输出端,视具体电路而定。
本发明仍然设置有偏置控制电路,该偏置控制电路具有两个控制端和两个检测信号输入端,两个控制端分别与第一互补功率管的输入端和第二互补功率管的输入端相连接,经过控制端为互补功率管提供并控制偏置电压,两个检测信号输入端即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用来检测互补功率管的静态偏置电流值信号。
本发明还设置了第一信号输出支路、第二信号输出支路以及导通维持单元电路,它们与第一互补功率管、第二互补功率管共同构成功率管不截止的互补输出电路。导通维持单元电路具有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高电位端、第一信号输出支路的一端和第一互补功率管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连接点为第一取样点a;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低电位端、第二信号输出支路的一端和第二互补功率管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连接点为第二取样点b;第一信号输出支路的另一端与第二信号输出支路的另一端相连接,其连接点构成本电路的总输出端E;第一信号输出支路具有二极管D1,第二信号输出支路具有二极管D2,第一信号输出支路中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取样点a相连通,也就是说,二极管D1的正极可以直接与第一取样点相连接,也可以通过串接电阻再与第一取样点相连通。同时,让第二信号输出支路中二极管D2的正极与总输出端E相连通,亦即二极管D2的正极可以直接与总输出端E相连接,也可以通过串接电阻再与总输出端E相连通。偏置控制电路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分别与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两个反映互补功率管的静态偏置电流值的取样点相连接。
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作用是在整个信号放大过程中,为互补功率管提供一定电流,且电流方向固定。由于第一取样点a的电位通常高于第二取样点b的电位,所以导通维持单元电路与第一取样点a相接的一端是其高电位端,与第二取样点b相接的一端是其低电位端。由于互补功率管是分别放大正、负半周信号的两只(或两组)功率管,因此导通维持单元电路可以设置为两条支路(或两个部分),分别给两只(或两组)功率管提供一定电流,也可以设置为跨接于第一取样点a和第二取样点b的一条支路(或一个部分),同样能为两只(或两组)互补功率管提供电流。
设置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另一目的是为检测互补功率管静态偏置电流值信号提供取样点。互补功率管的静态偏置电流在流经第一信号输出支路和第二信号输出支路时,在支路两端会产生一定压降,而且两支路的压降反映在a、b两点间是同相叠加。信号电流流过第一信号输出支路或第二信号输出支路也会产生压降,但由于设置有二极管D1、D2,当一条支路输出信号时,另一条支路中二极管是截止的,因而信号电流产生的压降不会从a、b两点间反映出来,a、b两端电压值只反映静态偏置电流值,而不受信号电流的影响。因此在检测静态偏置电流值信号时,可以直接通过检测第一取样点a与第二取样点b两点间电压值来取得,也可以从a和b之间的分压电路上取得。综合而言,也就是通过对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设置来构成取样点,这些取样点包括有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高电位端(与第一取样点a相连接)、低电位端(与第二取样点b相连接)和导通维持单元电路内部构成的连接点,而偏置控制电路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则分别与这些取样点中的两个相连接。
一种优化方案是直接从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取得静态偏置电流值信号,也就是偏置控制电路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与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高电位端相连接,偏置控制电路的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与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低电位端相连接。
另一种优化方案是从导通维持单元电路中构成的取样点(不含高电位端或低电位端)取得静态偏置电流值信号。该方案中,导通维持单元电路设置有二极管D01和二极管D02,从而使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由二极管D01,D02和电流维持支路所组成。二极管D01的正极(阳极)作为高电位端而与第一取样点a相连接,二极管D01的负极(阴极)与电流维持支路的一端相连接,其连接点构成第三取样点m;二极管D02的负极(阴极)作为低电位端而与第二取样点b相连接,二极管D02的正极(阳极)与电流维持支路的另一端相连接,其连接点为第四取样点n。偏置控制电路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与第三取样点m相连接,偏置控制电路的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与第四取样点n相连接。所述电流维持支路也是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互补功率管提供一定电流,同时也为二极管D01和D02工作电压的建立提供一定电流,这部分电路既可以设置为一条支路(或一个部分),也可以设置为两条支路(或两个部分)。
后一种优化方案中,第一信号输出支路中的二极管D1的正极(阳极)若接于第一取样点a时,二极管D1和D01就可以采用封装为一个元件的共阳对管;第二信号输出支路中的二极管D2的负极(阴极)接于第二取样点b时,二极管D2和D02就可以采用封装为一个元件的共阴对管。所述共阳对管(或共阴对管)是两个性能完全一致而阳极(或阴极)连接在一起的两个PN结的二极管或称孪生管,采用这种器件,能很好地利用两个PN结的一致性,从而消除了由于元器件间的离散性带来的误差,可以使静态偏置电流直接由设计确定,而不需要调试。
在第一信号输出支路和第二信号输出支路中,除分别设置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之外,还可以在第一信号输出支路中设置与二极管D1串联连接的电阻R1,在第二信号输出支路中设置与二极管D2串联连接的电阻R2。串接上述电阻相当于局部负反馈,起稳定静态偏置电流的作用,但当偏置控制电路或导通维持单元电路内设置有能够与二极管D1、D2实现温度补偿的元件(如上述导通维持单元电路中的二极管D01、D02)时,第一信号输出支路和第二信号输出支路中的静态偏置电流已得到稳定,上述电阻R1、R2的取值可以为零,也就是说可以省去不用。
在本发明中,在取得了静态偏置电流值信号以后,就可以根据其大小,通过偏置控制电路去控制互补功率管的偏置电压,具体地说,当该信号值过大时,则减小互补功率管的偏置电压;当该信号值过小时,就增大互补功率管的偏置电压,通过这样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就可以使功率管的静态偏置电流值稳定在设计值上。
本发明电路中,由于设置了上述导通维持单元电路和信号输出支路,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功率管截止。当输出正半周信号时,信号由第一互补功率管输出,经第一信号输出支路至总输出端E,此时D1导通D2截止,而第二互补功率管也因设置的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给它提供一定的电流而处于导通状态;同理,当输出负半周信号时,信号由第二互补功率管输出,经第二信号输出支路至总输出端E,此时D2导通,D1截止,而第一互补功率管也因设置的导通维持单元电路使其维持着一定电流而不截止。
与前述现有同类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的功率放大器输出级电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功率管静态偏置电流的稳定性,所设置的导通维持单元电路可以持续地为第一、第二互补功率管提供一定电流,使互补功率管始终处于导通状态,因此,本输出级电路解决了放大器的静态电流稳定性问题和开关失真问题。同时,本发明的输出级电路还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采用本发明的输出级电路之后,由于静态电流得到精确控制,使电路调试简单,甚至可以做到免调试,利于产品生产。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产品设计成纯甲类、高偏流甲乙类或低偏流甲乙类等各类放大器。
本发明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输出级电路的电路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输出级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实施例2中输出级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实施例3中输出级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实施例4中输出级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实施例4中输出级电路的简化方式电路图。
图7是实施例5中输出级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实施例6中输出级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实施例7中输出级电路的电路图。
图10是实施例8中输出级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级电路设置有第一互补功率管3、第二互补功率管4和偏置控制电路1,所述第一互补功率管3具有输入端31、输出端32和馈电端33,第二互补功率管4也具有输入端41、输出端42和馈电端43,所述偏置控制电路1具有第一控制端13、第二控制端14、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11和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12,偏置控制电路1的第一控制端13与第一互补功率管3的输入端31相连接,偏置控制电路1的第二控制端14与第二互补功率管4的输入端41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还特别地设置有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和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所述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具有高电位端21和低电位端22,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高电位端21、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的一端和第一互补功率管3的输出端32相连接,其连接点为第一取样点a;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低电位端22、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的一端和第二互补功率管4的输出端42相连接,其连接点为第二取样点b;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的另一端与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的另一端相连接,其连接点构成本电路的总输出端E;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具有二极管D1,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具有二极管D2,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中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取样点a相连通;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中二极管D2的正极与总输出端E相连通(本例中该正极经过电阻R2而与总输出端E相连通);同时,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中设置有与二极管D1串联连接的电阻R1,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中设置有与二极管D2串联连接的电阻R2。另外,图1中所述偏置控制电路1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11和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12分别与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两个反映互补功率管的静态偏置电流值的取样点相连接。
从图2中还可以看到,本例中的T1、T2复合为第一互补功率管,T1的基极为输入端31,T2的发射极为输出端32,T1、T2的集电极为馈电端33连接于电源正端。T3、T4复合为第二互补功率管,T3的基极为输入端41,T4的发射极为输出端42,T3、T4的集电极为馈电端43连接于电源负端。T5、T6、T7以及参考电压U0组成偏置控制电路,该电路具有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11、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12、第一控制端13和第二控制端14。二极管D3、D4和电阻R3依次串接为导通维持单元电路,它具有高电位端21和低电位端22,D4与R3的连接点构成一个取样点S。偏置控制电路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11与取样点S相连接,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12与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低电位端22相连接。第一互补功率管的输入端31和第二互补功率管的输入端41与前一级电路的输出部分相连接,偏置控制电路的工作电流由前一级电路提供。
偏置控制电路的第一、二检测信号输入端从电阻R3两端取得静态偏置电流值信号UR3,再与参考电压U0相比较,比较的差值由偏置控制电路的两个控制端去控制互补功率管的偏置电压,经反馈调节作用使UR3=U0,这样,第一取样点a与第二取样点b之间的电压:
Uab=UR3+UD3+UD4=U0+UD3+UD4,
此时,互补功率管的静态偏置电流I0由两部分组成,即导通维持单元电路提供的第一静态偏置电流I1和第一、二信号输出支路上的第二静态偏置电流I2。其中I1=UR3/R3=U0/R3,其数值较小而且固定,静态偏置电流稳定性主要取决于I2部分。
I2=(UR1+UR2)/(R1+R2)=(Uab-UD1-UD2)/(R1+R2)=(U0+UD3+UD4-UD1-UD2)/(R1+R2)
若将D3、D4与D1、D2保持良好的导热接触,由于二极管D1、D2工作时相对于互补功率管产生的热量少、温升小(几十安培级二极管工作于10A以下电流),内部温度同外部温度相差不多,几乎可以保证与D3、D4有相同的结温,这样,当环境温度改变时,UD3、UD4、UD1和UD2按同一温度特性改变(大约为-2.5mv/℃),因而U0+UD3+UD4-UD1-UD2趋于一个恒定值,从而使I2不随温度变化影响,静态偏置电流稳定性得到提高。而现有技术中,偏置电路部分设置温度敏感元件对功率管的偏置电压进行温度补偿时,就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原因是功率管内部与外部有很大的温度差,温度敏感元件的温度跟不上功率管内部结温变化,不能达到准确补偿。
就本实施例来说,在第一信号输出支路中设置了与二极管D1串联连接的电阻R1,在第二信号输出支路中设置了与二极管D2串联连接的电阻R2。串接上述电阻相当于局部负反馈,起稳定静态偏置电流的作用,但是,当导通维持单元电路内设置的二极管D3、D4与二极管D1、D2的导热十分良好,即D1、D2与D3、D4的工作温度完全相同,二极管D3、D4能够与二极管D1、D2实现温度补偿时,第一信号输出支路和第二信号输出支路中的静态偏置电流已得到稳定,上述电阻R1、R2的取值可以为零,也就是说可以省去不用。这种情况下,U0+UD3+UD4=UD1+UD2,UD3、UD4与UD1、UD2只存在一个固定的差值,由PN结方程可以导出I1与I2成正比关系,只要将I1控制为定值,I2也就得到控制。
当放大器工作于甲乙类状态时,输出支路中的二极管D1、D2随信号轮流导通或截止,而功率管T2、T4始处于导通放大状态。比如,在输出正半周信号时,D1导通,信号电流由T2经D1、R1支路至总输出端E,D2截止,由于设置有D3、D4、R3构成的导通维持单元电路,使第二互补功率管仍维持着一个工作电流I1,相应使T4仍处于导通放大状态。同理,在输出负半周信号时,D2导通,信号电流由T4经D2、R2支路至总输出端E,D1截止,由于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作用,第一互补功率管仍维持有工作电流I1,相应T2也处于导通放大状态。当二极管D1、D2选用开关特性好的高速二极管时,如目前常见的快恢复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等,本电路将不存在开关失真问题。
此外,本例可以通过改变参考电压U0来调节静态偏置电流的大小。
实施例2: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T3、T5复合为第一互补功率管,T4、T6复合为第二互补功率管,T1、T2组成偏置控制电路,二极管D1、电阻R1串接而成第一信号输出支路,二极管D2、电阻R2串接为第二信号输出支路,R3为导通维持单元电路。这个电路的电路框图与实施例1相同,其特点是静态偏置电流值信号直接从第一取样点a(与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高电位端21相连接)和第二取样点b(与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低电位端22相连接)处取得,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两个反映互补功率管静态偏置电流值的取样点包括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高电位端21和低电位端22,所述偏置控制电路1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11和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12分别与该高电位端21和低电位端22相连接。这样,当反馈状态建立起来时,Uab=Ube1+ube2。第二静态电流I2=(Ube1+Ube2-UD1-UD2)/(R1+R2),将T1与D1、T2与D2保持良好的导热接触,就可以保证静态偏置电流的稳定性,若二极管D1、D2选用额定电流更大的管子,R1、R2可以省去不用。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电路的电路框图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4所示,本例中的导通维持单元电路包括有D01、D02以及由R3、R4组成的电流维持支路,二极管D01的正极作为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高电位端21而与第一取样点a相连接,二极管D01的负极与电流维持支路的一端(此处即D01与R3的连接点)相连接,其连接点为第三取样点m;二极管D02的负极作为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低电位端22而与第二取样点b相连接,二极管D02的正极与电流维持支路的另一端(此处即D02与R1的连接点)相连接,其连接点为第四取样点n;所述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中的两个反映互补功率管静态偏置电流值的取样点包括第三取样点m和第四取样点n,所述偏置控制电路1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11和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12分别与该第三取样点m和第四取样点n相连接。此外,本例是一个准互补输出级电路,T1、T2为同极性晶体管复合为第一互补功率管,T3、T4为不同极性的晶体管复合为第二互补功率管,偏置控制电路由T5、T6、T7和参考电压U0组成,二极管D1、电阻R1串接为第一信号输出支路,二极管D2和电阻R2串接为第二信号输出支路。本例中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D01、D1保持良好的导热接触,D02、D2保持良好的导热接触,若二极管选用额定电流更大的管子,R1、R2可以省去不用。
实施例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输出级电路与实施例3相似,它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二极管D1和二极管D01是封装为一个元件的共阳对管,二极管D2和二极管D02是封装为一个元件的共阴对管。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由D01、D02和R3组成,R3是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电流维持支路,二极管D1和R1串接成第一信号输出支路,二极管D2和R2串接成第二信号输出支路,T5、T6、T7和参考电压U0组成偏置控制电路,此外,本例中的互补功率管是双极型三极管与场效应管的复合形式,T1、T2复合为第一互补功率管,T3、T4复合为第二互补功率管,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由于采用了共阳对管和共阴对管,本例的静态偏置电流无须调整,只要将U0设计为一个固定值,静态偏置电流就能够确定下来,同时,D1与D01、D2与D02已实现了温度的准确补偿,本例中的电阻R1、R2可以省去不用,从而构成如图6所示的电路图。
实施例5:如图7所示,本例与实施例2属同一类型,静态偏置电流值信号直接从导通维持单元电路的高电位端(第一取样点a)和低电位端(第二取样点b)取得,所不同的是偏置控制电路由两对差动放大管T1、T2和T3、T4以及参考电压U0组成,参考电压U0对二极管D1、D2的压降具有温度补偿作用,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11、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12分别连接于第一取样点a和第二取样点b,第一控制端13、第二控制端14分别与T5、T6输入端(基极)相连接。本例的特别之处在于:构成偏置控制电路的差动放大管T1、T2和T3、T4同时也兼有信号放大作用。其余部分,支路R6、R5组成导通维持单元电路。D1、R7串接成第一信号输出支路,D2、R8串接成为第二信号输出支路,T5为第一互补功率管,T6为第二互补功率管。
实施例6:本例与实施例2属同一类型,如图8所示,本例所示是本发明电路在多管并联输出时的联接例。图中T1、T2组成偏置控制电路,T5、T7两管并联,与T3复合成第一互补功率管,R4、R8分别是发射极电阻,也叫均流电阻,同时R4、R8又与D1串接成第一信号输出支路。T6、T8并联,与T4复合为第二互补功率管,发射极电阻(均流电阻)R5、R9与D2串接成第二信号输出支路。R2、R3、R6和R7构成导通维持单元电路,它们可以各自与相应电位的结点相连接,如R2、R6的另一端可以接至电源负端,R3、R7的另一端可接至电源正端,也可以按图中虚线连接在一起。本例所构成的第一取样点已不是一个,而是一组,如图8中所示的a1、a2,第二取样点b1、b2也是一组。本例中偏置控制电路的第一、二检测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取样点组和第二取样点组中的取样点a1、b1相连接。
实施例7:如图9所示,本例是一个较具体的线路,与实施例2属同一类型。D1、R6串接为第一信号输出支路,D2、R7串接为第二信号输出支路,R5属导通维持单元电路,T1、T2、R1、R2、C1、C2以及恒流二极管CRD和可调电阻R4组成偏置控制电路,其中R1、C1和R2、C2是用来防止自激振荡的补偿网络。恒流二极管CRD和可调电阻R4用来调整偏置大小,恒流二极管CRD提供的电流IS在R4上产生一个压降UR4,调整R4阻值即可调整Uab值,从而达到调整静态电流的目的。工艺上,要求T1与D1、T2与D2保持良好的导热接触。T3、T5复合成第一互补功率管,T4、T6复合成第二互补功率管。
实施例8:如图10所示,本例与实施例2属同一种类型。本例所示是本发明电路在一个典型功率放大器中的应用,其中T1、T2差动放大组成输入级,T3为电压放大级,R3是该级的负载电阻。T4、T5是本发明电路的偏置控制电路,T6为第一互补功率管,T7为第二互补功率管,R4、R5组成导通维持单元电路,D1、R6串接为第一信号输出支路,D2、R7串接为第二信号输出支路。偏置控制电路的工作电流由电压放大级提供。
Claims (5)
1、一种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级电路,设置有第一互补功率管(3)、第二互补功率管(4)和偏置控制电路(1),所述第一互补功率管(3)具有输入端(31)、输出端(32)和馈电端(33),第二互补功率管(4)也具有输入端(41)、输出端(42)和馈电端(43),所述偏置控制电路(1)具有第一控制端(13)、第二控制端(14)、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11)和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12),偏置控制电路(1)的第一控制端(13)与第一互补功率管(3)的输入端(31)相连接,偏置控制电路(1)的第二控制端(14)与第二互补功率管(4)的输入端(41)相连接;其特征是设置有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和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所述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具有高电位端(21)和低电位端(22),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高电位端(21)、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的一端和第一互补功率管(3)的输出端(32)相连接,其连接点为第一取样点(a);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低电位端(22)、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的一端和第二互补功率管(4)的输出端(42)相连接,其连接点为第二取样点(b);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的另一端与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的另一端相连接,其连接点构成本电路的总输出端(E);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具有二极管D1,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具有二极管D2,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中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取样点(a)相连通;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中二极管D2的正极与总输出端(E)相连通;所述偏置控制电路(1)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11)和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12)分别与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两个反映互补功率管的静态偏置电流值的取样点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级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两个反映互补功率管静态偏置电流值的取样点包括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高电位端(21)和低电位端(22),所述偏置控制电路(1)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11)和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12)分别与该高电位端(21)和低电位端(22)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级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由二极管D01、二极管D02和电流维持支路组成,所述二极管D01的正极作为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高电位端(21)而与第一取样点(a)相连接,二极管D01的负极与电流维持支路的一端相连接,其连接点为第三取样点(m);二极管D02的负极作为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低电位端(22)而与第二取样点(b)相连接,二极管D02的正极与电流维持支路的另一端相连接,其连接点为第四取样点(n);所述导通维持单元电路(2)的两个反映互补功率管静态偏置电流值的取样点包括第三取样点(m)和第四取样点(n),所述偏置控制电路(1)的第一检测信号输入端(11)和第二检测信号输入端(12)分别与该第三取样点(m)和第四取样点(n)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出级电路,其特征是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01是封装为一个元件的共阳对管,二极管D2和二极管D02是封装为一个元件的共阴对管。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输出级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信号输出支路(5)中设置有与二极管D1串联连接的电阻(R1),所述第二信号输出支路(6)中设置有与二极管D2串联连接的电阻(R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216182A CN1310423C (zh) | 2004-01-07 | 2004-01-07 | 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级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216182A CN1310423C (zh) | 2004-01-07 | 2004-01-07 | 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级电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56585A true CN1556585A (zh) | 2004-12-22 |
CN1310423C CN1310423C (zh) | 2007-04-11 |
Family
ID=34351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2161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423C (zh) | 2004-01-07 | 2004-01-07 | 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级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310423C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92583A (zh) * | 2010-03-04 | 2012-11-21 | 伯斯有限公司 | 减少脉冲误差失真 |
CN102064777B (zh) * | 2009-11-18 | 2013-04-24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放大电路 |
CN106487339A (zh) * | 2015-08-28 | 2017-03-08 | 贵州煜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无电阻半导体集成通用运算放大器的改进方法及其放大器 |
WO2023024526A1 (zh) * | 2021-08-22 | 2023-03-02 | 郭桥石 | 放大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64250A (ja) * | 1992-11-18 | 1994-06-10 | Toshiba Corp | 出力段回路 |
CN1059767C (zh) * | 1995-07-07 | 2000-12-20 | 沙占起 | 一种功率放大器电路 |
JP2000106508A (ja) * | 1998-09-28 | 2000-04-11 | Aiwa Co Ltd | 電力増幅器 |
-
2004
- 2004-01-07 CN CNB2004100216182A patent/CN131042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4777B (zh) * | 2009-11-18 | 2013-04-24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放大电路 |
CN102792583A (zh) * | 2010-03-04 | 2012-11-21 | 伯斯有限公司 | 减少脉冲误差失真 |
CN102792583B (zh) * | 2010-03-04 | 2016-03-30 | 伯斯有限公司 | 减少脉冲误差失真 |
CN106487339A (zh) * | 2015-08-28 | 2017-03-08 | 贵州煜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无电阻半导体集成通用运算放大器的改进方法及其放大器 |
WO2023024526A1 (zh) * | 2021-08-22 | 2023-03-02 | 郭桥石 | 放大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10423C (zh) | 2007-04-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08391B (zh) | 一种高精度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 | |
CN101976095B (zh) | 一种基于发射极电流补偿的高精度带隙基准源电路 | |
CN206835057U (zh) | 一种数控衰减器 | |
CN114062765B (zh) | 一种低功耗高精度电压检测电路 | |
CN101621292A (zh) | 开关电容积分器 | |
CN101739051A (zh) | 双极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动态阻容补偿装置 | |
CN200983116Y (zh) |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压基准电路 | |
CN1310423C (zh) | 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级电路 | |
CN1529216A (zh) | 低温度系数和低电源电压系数的参考电流源 | |
CN201178377Y (zh) | 带温度补偿的欠压锁定电路 | |
CN117631740A (zh) | 一种差分参考电压产生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102043416A (zh) |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
CN102088284B (zh) | 一种pecl电平接口电路 | |
CN201910785U (zh) | 一种pecl电平接口电路 | |
CN110460316A (zh) | 可控增益放大器 | |
CN117294264B (zh) | 一种光接收机用低噪声跨阻放大器 | |
CN202587508U (zh) | 一种低静态电流的精确调光电路 | |
CN114995570A (zh) | 一种高精度低温漂基准电压电路及其调试方法 | |
CN111665898B (zh) | 一种基于GaAs HBT工艺的功放芯片偏置电路 | |
CN202171758U (zh) | 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 |
CN218482779U (zh) | 一种跟随电路、pfc电路及开关电源 | |
CN1271788C (zh) | 采用改进型折叠电路的模数转换器 | |
CN1879292A (zh) | 电视切换模块 | |
CN1025093C (zh) | 一种互补共模稳流复合射极电压跟随器 | |
CN207117976U (zh) | 一种加热控制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1 Termination date: 201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