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55323A - 建筑机械的转向架 - Google Patents
建筑机械的转向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55323A CN1555323A CNA028180623A CN02818062A CN1555323A CN 1555323 A CN1555323 A CN 1555323A CN A028180623 A CNA028180623 A CN A028180623A CN 02818062 A CN02818062 A CN 02818062A CN 1555323 A CN1555323 A CN 15553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nk
- mentioned
- bogie
- rest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0—Bogies; Fram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2—Travelling-gear, e.g. associated with slewing ge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B62D21/186—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for building site vehicles or multi-purpose tract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2—Travelling-gear, e.g. associated with slewing gears
- E02F9/024—Travelling-gear, e.g. associated with slewing gears with laterally or vertically adjustable wheels or tr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最适用于类似液压挖掘机、液压起重机等下部行驶部分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转向架(11)由通过圆盘体(13)安装了上部旋转体的中心架(12),位于中心架(12)的左右两侧向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分别安装有履带的左右侧架(21、21),将各侧架(21)连接在中心架(12)上的前腿部(30)、后腿部(31)构成。并且,这些前腿部(30)和后腿部(31)由例如圆形的空心管材使上面的横截面形状倾斜地制成。这样,溅上的泥土即使附着和堆积在前腿部(30)和后腿部(31)等上,这些泥土也会沿着倾斜的横截面形状落下,从而能够防止泥土的附着和堆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最适用于类似液压挖掘机、液压起重机等下部行驶部分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
背景技术
通常,液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具备履带式的下部行驶部分,通过驱动左右履带能够稳定地行驶在山路地带和泥泞地带等不平整的地面上(例如,日本实开昭62-5957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230252号公报等)。
这种现有技术的履带式的下部行驶部分具有:安装有上部旋转体的中心架、位于该中心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履带的左右侧架、由将左右侧架与上述中心架连接在一起的数个腿部构成的转向架。
还有,这种转向架的各侧架,在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用于支撑浮动轮可以旋转的浮动轮托架部,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驱动轮等一起安装行驶用的液压马达的马达托架部。
并且,履带卷绕并安装在上述浮动轮和驱动轮之间使其在侧架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以行驶用的液压马达驱动驱动轮旋转,使该履带在侧架的周围作环绕运动使车辆前进或后退。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在泥泞等地带行驶时由履带卷起或溅上的泥土会堆积在转向架上。因此,堆积的泥土不仅妨碍履带的灵活动作,而且这些泥土还是弄脏和损坏车辆(特别是转向架的侧架及腿部)的原因。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使连接中心架和侧架的数个腿部前后离开一定间隔,通过使前后的腿部间成为除泥槽则可降低泥土的堆积量。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转向架上,腿部的上面是平坦面。因此,泥土很容易堆积在腿部的上面,在结束挖掘作业等后,为了清除泥土必需进行水冲洗等冲洗作业,这种冲洗作业存在耗费大量劳力和时间的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其他的现有技术,公知的有,在转向架的上面设置有由平板材料等构成的档泥板,通过使该档泥板在左右方向等振动来防止沙土等的堆积的结构(例如,日本特开2001-18861号公报等)。
但是,在这种场合,除了必须在转向架的上面设置平板状的档泥板等外,还必须另外设置用于使该档泥板振动的振动机构等,存在零部件数目增加而组装作业效率降低的问题。
特别是,使用小型的液压挖掘机等,为了实现小型化而将转向架做得很紧凑,因而履带附近的安装空间等非常小,存在难以增加设置档泥板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要档泥板等能使组装作业简化的同时,能防止泥土等的附着和堆积,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水清洗等冲洗作业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由安装有上部旋转体的中心架、位于该中心架的左右两侧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分别安装有履带的左右侧架、和将该左右侧架连接在上述中心架上的前后腿部构成。
并且,本发明采用的结构特征在于,为了抑制泥土的附着,上述腿部形成上面倾斜的横截面形状。
使用这种结构的转向架,在泥泞地等行驶时,即使因履带将泥土溅到转向架上,这些泥土也能够从腿部的上面沿倾斜面(包括弯曲面)滑落而除去,从而能够防止泥土附着、堆积在转向架的腿部等。
另外,本发明是利用横截面形状具有圆弧状或直线状倾斜面的空心管材制成腿部。在这种场合,能够使用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大致三角形等空心管材制成腿部,从而能够防止泥土附着、堆积在上面。
另一方面,采用本发明,腿部是通过对板材进行弯曲加工使横截面形状形成具有圆弧状或直线状倾斜面的空心构造体。在这种场合,通过对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能够制成具有圆弧状或直线状倾斜面的空心结构的腿部。还有,例如在使两张板材上下重合制成空心结构的腿部的场合,通过使上侧的板材形成圆弧状或直线状的倾斜面,就能够使泥土沿倾斜面向下方滑落而除去到外部,从而能够防止泥土的附着和堆积。
还有,采用本发明,腿部是作为具有连接在中心架上的中心架一侧的结合部和连接在侧架上的侧架一侧的结合部的筒体,利用铸造方法一体形成的。这样,与切断空心的管材来制成腿部的场合、或将板材弯曲加工来制成腿部的场合相比较,能够减少对腿部的加工的工时,从而能够降低各腿部的制造成本。
还有,采用本发明,腿部是从中心架一侧朝侧架一侧向下倾斜延伸的结构。这样,从中心架一侧朝侧架一侧沿向下倾斜的腿部的倾斜方向也能够将泥土排出去。
还有,采用本发明,侧架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中间框架,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一侧设置的浮动轮托架部,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另一侧设置的马达托架部构成,上述中间框架制成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朝外侧向下倾斜的横截面形状的结构。
这样,在中间框架上能够形成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朝外侧的倾斜面,由于能够使泥土沿该倾斜面滑落而排到外部,所以,即使在侧架一侧也能够防止泥土的附着和堆积。
还有,采用本发明,侧架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中间框架,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一侧设置的浮动轮托架部,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另一侧设置的马达托架部构成,上述浮动轮托架部为了将履带张力调整装置收放在内部而形成在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具有顶部且从该顶部的位置斜向左右倾斜的横截面形状。
这样,在浮动轮托架部能够形成从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顶部)朝左右外侧的倾斜面,能够将履带张力调整装置收放到其内部的同时,能够使泥土沿着左右的倾斜面排出去。
还有,采用本发明,各腿部做成在左右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而将其前端连接在侧架的中间框架上的结构。这样,能够使前后的腿部相对于侧架的中间框架在前后离开一定间距配设,利用这些腿部能够以足够的刚性将侧架连接在中心架上的同时,能够将前后腿部之间作为抖落泥土的孔来有效地利用。
另一方面,采用本发明,侧架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中间框架,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一侧通过连接凸缘而设置的浮动轮托架部,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通过连接凸缘而设置的马达托架部构成,其结构为,各腿部之中其前侧的腿部向斜前方或在左右方向延伸而将前端连接在上述侧架的中间框架上,其后侧的腿部向斜后方延伸而将前端连接在上述中间框架和马达托架部一侧的连接凸缘上。
这样,能够使前后的腿部朝侧架的中间框架和马达托架部的连接凸缘一侧在前后离开一定间距配设,利用这些腿部,能够将侧架稳定地连接在中心架上的同时,能够将前后腿部之间作为抖落泥土的孔来有效地利用。
还有,采用本发明,侧架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中间框架,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一侧通过连接凸缘而设置的浮动轮托架部,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通过连接凸缘而设置的马达托架部构成,其结构为各腿部之中其前侧的腿部向斜前方延伸而将其前端连接在上述侧架的浮动轮托架部上,其后侧的腿部向斜后方延伸而将其前端连接在上述中间框架和马达托架部一侧的连接凸缘上。
这样,能够使前后的腿部朝侧架的浮动轮托架部和马达托架部的连接凸缘一侧在前后方向增大离开间距配设,利用这些腿部,能够将侧架稳定地连接在中心架上的同时,能够将前后腿部之间作为抖落泥土的孔来有效地利用。
还有,采用本发明,中间框架形成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朝外侧向下倾斜的横截面形状。
这样,在中间框架上,能够形成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朝外侧的倾斜面,由于能够使泥土沿该倾斜面滑落而排出到外部,所以,即使在侧架一侧也能够防止泥土的附着和堆积。
还有,本发明,能将各腿部之中的前侧的腿部和后侧的腿部形成相互不同的横截面形状。这样,根据行驶时或作业时转向架分别承受的负载等,能够分别使前侧的腿部和后侧的腿部形成不同的截面形状,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侧架与中心架的的连接强度等。
还有,本发明是一种在各腿部之中的前侧的腿部设置了用于支撑推土板使其可以转动的支撑托架的结构。这样,就不需要在中心架上设置推土板用的支撑托架,使中心架变得紧凑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
进而,本发明是一种使各腿部成为可变地调整中心架和侧架之间的左右方向的间隔的活动腿的结构。在这种场合,能够利用活动腿进行转向架的宽度调整的同时,能够防止泥土附着堆积在活动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转向架的小型液压挖掘机的外观图。
图2是放大表示第1实施例的转向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转向架的放大的正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转向架的俯视图。
图5是从图4中的箭头V-V方向放大所看到的转向架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6是将中间框架部分从图4中的箭头VI-VI方向放大所看到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7是将浮动轮托架部从图4中的箭头VII-VII方向放大所看到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8是放大表示图4中的腿部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9是在与图8基本相同的位置表示第1变型例的腿部的横截面图。
图10是在与图8基本相同的位置表示第2变型例的腿部的横截面图。
图11是在与图8基本相同的位置表示第3变型例的腿部的横截面图。
图12是在与图8基本相同的位置表示第4变型例的腿部的横截面图。
图13是在与图8基本相同的位置表示第5实变型的腿部的横截面图。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转向架的正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转向架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转向架的正视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转向架的俯视图。
图18是将第3实施例的前腿部和后腿部从图17中的箭头XVIII-XVIII方向放大看到的前后腿部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19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转向架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第5实施例的转向架的局部剖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第6实施例的转向架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第6实施例的转向架的俯视图。
图23是在省略一部分的状态下放大表示图22中的中心架、侧架、前腿部、后腿部等的水平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举例详细说明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应用于液压挖掘机的下部行驶部分的情况。
这里,图1至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中,1为履带式的下部行驶部分,该下部行驶部分1具有由后述的中心架12及侧架21等构成的转向架11,在侧架21的长度方向一侧设有作为空转轮的浮动轮2。
还有,在侧架2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设有作为由行驶用的液压马达(未图示)等驱动的链轮的驱动轮3。在侧架2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左、右履带4(图1中只示出一方)环绕安装在该驱动轮3和浮动轮2之间。并且,下部行驶部分1通过以上述液压马达驱动履带4而在路上行驶等。
5是通过旋转轮6可旋转地搭载在下部行驶部分1上的上部旋转体,在该上部旋转体5上设有划分驾驶室的车辆驾驶室7、配重8等。还有,在上部旋转体5的前部一侧设有例如摇动杆式的作业装置9等,由该作业装置9进行沙土等的挖掘作业。
另一方面,在下部行驶部分1的前侧设有如图1所示那样的可以上下摇动的推土板10等。该推土板10是进行沙土等的推土作业、平整地面作业等。
11是本实施例的转向架,如图2至图5所示,该转向架11由后述的中心架12、位于该中心架12左右两侧的左右侧架21、21、将这些侧架21连接在中心架12上的前腿部30、后腿部31构成。
12是位于转向架11中间部位的中心架,该中心架12使用钢板等分别形成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该中心架12由固定有用于在上面一侧中间安装旋转轮6的圆盘体13的上板14,具有与该上板14大致相同的形状、并在上下方向面对该上板14的下板15,左右侧板16、16、前板17及后板18等构成。
在这种场合,左右侧板16、16是利用焊接连接在上板14和下板15的左、右两端,并从左右两侧封闭上板14和下板15之间。还有,前板17和后板18是利用焊接连接在上板14和下板15的前、后两端,并从前侧和后侧封闭上板14和下板15之间。
然后,中心架12由这些上板14、下板15、左右侧板16、16、前板17及后板18做成扁平的盒式构造体。还有,沿上下方向穿过上板14和下板15的中间部位而设置用于将中间连接器(未图示)等收放在中心架12内的贯通孔14A、15A。
19是设置在中心架12的前端中间部位的安装托架,该安装托架19用焊接方法连接在前板17等的中间部位,从中心架12向前侧突出来。然后,使图1所示的推土板10上下升降的液压缸(未图示)可以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托架19上。
20、20是位于安装托架19的左右两侧、在中心架12的前端设置的一对支撑托架,这两个支撑托架20使用焊接方法与安装托架19大致相同的前板17等连接,从中心架12朝前侧向斜下方突出来。而且,设置在图1所示的推土板10上的左、右支撑臂(未图示)分别可以转动地连接在各支撑托架20上。
21、21是设置在中心架12的左右两侧并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侧架,如图2至图7所示,该左右侧架21由后述的中间框架22、浮动轮托架部25及马达托架部29等构成。然后,在侧架21上,履带4安装在浮动轮2和驱动轮3之间。
22是向构成侧架21主体部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间框架,该中间框架22通过将钢板等金属板材弯曲成图5及图6所示那样的大致梯形,形成由左右侧的侧板部22A、22B顶部22C及倾斜板部22D构成的横截面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中间框架22做成其左右的侧板部22A、22B相互平行,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位于这些侧板部22A、22B中的左右方向内侧(中间架12一侧)的侧板板部22A的尺寸比外侧的侧板部22B的尺寸(大的高度尺寸)更长。因此,侧板部22A的上端形成弯曲成大致V字形呈人字形的顶部22C,该顶部22C和侧板部22B之间形成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板部22D。
另外,在中间框架22的前部,在外侧的侧板部22B和倾斜板部22D之间形成大致四角形的窗部22E,该窗部22E用盖板(未图示)等打开或关闭。并且,在给后述的履带张力调整装置27补给或注入润滑油脂时,在由上述盖板打开窗部22E的状态下,通过该窗部22E把注油枪(未图示)等插入中间框架22内。
23是表示封闭中间框架22长度方向一侧的一侧连接凸缘,24是表示封闭中间框架22长度方向另一侧的另一侧连接凸缘。而且,连接凸缘23、24用钢板等平板材料制成,利用焊接分别连接在中间框架22的前后端。
这里,如图7所示,在连接凸缘23上设有穿透连接凸缘23的圆形嵌合孔23A,后述的履带张力调整装置27的后端等嵌合并安装在该嵌合孔23A中。因此,履带张力调整装置27的后端处于从连接凸缘23的嵌合孔23A向中间框架22一侧突出的状态。于是,从前面所述的中间框架22的窗部22E插入的注油枪,通过履带张力调整装置27的后端进行润滑脂等的注入作业。
还有,连接凸缘24的宽度做成比中间框架22、连接凸缘23的宽度更宽(左右方向的尺寸更大),后面叙述的后腿部31的前端与中间框架22的另一端一起连接在其一侧面。
25是通过连接凸缘23设置在中间框架22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浮动轮托架部,如图7所示,该浮动轮托架部25通过将钢板等金属板材弯曲成顶部为人字形的五角形,形成左右对称的横截面形状,由左右的侧板部25A、25A、顶部25B及左右的倾斜板部25C、25C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浮动轮托架部25,其左右的侧板部25A、25A相互平行并向上下方向延伸,这些侧板部25A、25A间的中间部位形成大致倒V字形突出的人字形的顶部25B。于是,该顶部25B和各侧板部25A之间形成向左右方向并分别朝斜下方倾斜的倾斜板部25C。
还有,如图7所示,在各侧板部25A的内侧面设有左右浮动轮导轨26、26,这两个浮动轮导轨26沿浮动轮托架部25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可以移动地支撑图1所示的浮动轮2。
另外,如图3、图7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浮动轮托架部25内设有履带张力调整装置27,浮动轮托架部25为了把该履带张力调整装置27收放在内部而形成由上述各侧板部25A、顶部25B及各倾斜板部25C构成的左右对称的形状。
这里,履带张力调整装置27具有给内部填充润滑脂的油缸、设置在该油缸外侧的张力调整弹簧(任何一个都未图示)。并且,履带张力调整装置27是通过对图1所示的浮动轮2施加沿履带4的长度方向的张力,从而进行履带4的张力调整等。
另一方面,在浮动轮托架部25的顶部25B一侧,形成如图2、图4所示的沿大致U字形延伸的切口25D,在该切口25D的周围设有向上突出的镶边板28。这样,这些切口25D、镶边板28补偿图1所示的浮动轮2沿侧架21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移动。
29是借助连接凸缘24设置在中间框架22的长度方向另一侧的马达托架部,如图2、图3所示,在该马达托架部29上形成圆形的安装孔29A,行驶用的液压马达(未图示)等安装在该安装孔29A中。而且,图1所示的驱动轮3通过被行驶用的液压马达回转驱动,使履带4在驱动轮3和浮动轮2之间环绕运动。
30、30是将侧架21的中间框架22连接在中心架12的侧板16上的左右前腿部,如图8所示,各前腿部30使用横截面为空心圆管材形成,其上面一侧从顶部30A的位置弯曲成圆弧状并向下倾斜。
并且,如图2至图5所示,各前腿部30在中心架12和侧架21之间向左右方向延伸并与该侧架21垂直相交。并且,前腿部30的一端(底端)利用焊接与中心架12的侧板16连接在一起。而前腿部30的另一端(前端),如图5所示,向斜下方倾斜延伸,利用焊接与中间框架22的侧板部22A连接在一起。
31、31是与前腿部30相比位于后侧、连接了侧架21和中心架12之间的左右后腿部,各后腿部31使用与图8所示的前腿部30大致相同的管材形成,其横截面呈空心的圆形。
而且,如图2至图4所示,各后腿部31从中心架12的后部向侧架21的连接凸缘24位于左右方向且向斜后方延伸。这里,各后腿部31的一端连接在中心架12的侧板16和后板18间的拐角处。另外,后腿部31的另一端(前端),如图3所示,位于斜下方且向后方倾斜延伸,连接在中间框架22的后侧部位和马达托架部29的连接凸缘24之间。
32、32是左右加固板,该加固板32设置在后腿部31和侧架21的中间框架22之间。并且,如图4所示,这些加固板32为了弥补后腿部31的前端和中间框架22的后侧部位之间的间隙而连接在两者之间,从而增大后腿部31和中间框架22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的液压挖掘机的转向架1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接下来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转向架11由以下部件构成:具有用于安装上部旋转体5的圆盘体13的中心架12;位于该中心架12的左右两侧并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侧架21、21;在各侧架21和中心架12之间、在前后方向离开一定间距并将各侧架21与中心架12连接在一起的前腿部30、后腿部31。
并且,前腿部30在中心架12和侧架21之间、在左右方向向斜下方倾斜延伸,其前端与中间框架22的前部连接在一起。而后腿部31的机构为,在中心架12和侧架21之间、向斜后方并向下倾斜延伸,其前端连接在马达托架部29的连接凸缘24和中间框架22上。
因此,前腿部30和后腿部31相对于侧架21能够以前后离开一定距离的方式设置在中间框架22的前侧部位和后侧的连接凸缘24处,能够利用这些前腿部30和后腿部31,使侧架21相对于中心架12以高刚性连接。
这样,就能够以稳定的梁结构将中心架12设置在左右侧架21、21之间,能够可靠地提高转向架11的整体强度的同时,通过使整体形成骨架结构也能够实现转向架11的轻量化。
还有,前腿部30和后腿部31使用空心圆筒状的管材制成,如图8所示,做成其上面从顶部30A的位置弯曲成圆弧状并向下倾斜的结构。
因此,例如在泥泞地等行驶时,如果由履带4卷起泥土或溅上泥土,这些泥土附着在前腿部30和后腿部31上而堆积起来。但是,由于前腿部30和后腿部31用圆形空心管材制成,所以,这些泥土能够很容易地被排出使其沿前腿部30、后腿部31的横截面形状向下方滑落,从而能够防止泥土附着、堆积在前腿部30、后腿部31上。
另外,由于这些前腿部30、后腿部31从中心架12朝侧架21向下方倾斜,所以,泥土能够很容易地沿前腿部30、后腿部31的倾斜方向排出。并且,如图4所示,在前腿部30、后腿部31之间形成大致三角形状的空间部33,也可以将该空间部33作为抖落泥土的孔来有效地利用。
另一方面,侧架21由以下部件构成: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中间框架22、通过连接凸缘23设置在中间框架22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浮动轮托架部25、通过连接凸缘24设置在中间框架22的长度方向另一侧的马达托架部29。
并且,将中间框架22做成如下结构:使左右的侧板部22A、22B之中位于中心架12一侧的内侧的侧板部22A延伸到比外侧的侧板部22B更高的位置,将侧板部22A的上端形成人字形的顶部22C的同时,在该顶部22C和外侧的侧板部22B之间设置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板部22D。
因此,即使在侧架21的中间框架22上,在其上面一侧从左右方向的内侧部位(顶部22C)向外侧部位,由倾斜板部22D形成的倾斜面。因此,由履带4卷起的泥土等,从顶部22C沿倾斜板部22D向外部滑落而予排出,从而也能够防止泥土附着、堆积在侧架21一侧。
还有,如图7所示,侧架21的浮动轮托架部25为了将履带张力调整装置27收放在内部而形成左右对称的形状,从而成为在其上面一侧,在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具有顶部25B的同时,从该顶部25B的位置设有朝左右斜向下方倾斜的倾斜板部25C、25C的结构。
因此,即使在浮动轮托架部25一侧,在其上面一侧也能够从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顶部25B)由倾斜板部25C形成朝左右外侧的倾斜面,从而使泥土能够沿着这些倾斜板部25C很容易地排出。还有,能够游刃有余地将履带张力调整装置27收放在浮动轮托架部25内,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履带4的张力调整。
这样,本实施例的转向架11,通过使侧架21、前腿部30、后腿部31形成如上所述的横截面形状,能够防止泥土附着或堆积在它们上面,从而能够简化在挖掘作业等结束后所进行冲洗等的清洗作业。
并且,由于可以不要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档泥板等,所以,能够解决因部件数目增加而带来的组装时的工作效率降低等的问题。特别是,为实现小型化而将转向架11做得紧凑的小型液压挖掘机等,也能够不要档泥板等而使组装作业简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挡泥性能(排出泥土的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虽然上述的是使用横截面为圆形的空心管材制成的前腿部30,但也可以替换成,如图9所示的第1变型例那样,用横截面为大致三角形状的空心管材制成前侧的腿部41。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腿部41的横截面为大致三角形状,所以,顶部41A能够形成锐角形的人字形状,该顶部41的两侧能够形成直线状向下倾斜的倾斜面部41B、41B。因此,能够提高腿部41的挡泥性能、提高刚性的同时,因做成空心结构而能够实现轻量化。
还有,如图10所示的第2变型例那样,也可以使用横截面呈倒U字形的空心管材来制成腿部42。在这种情况下,使腿部42的顶部42A突出成人字形,该顶部42A的两侧能够形成以圆弧状(凸的弯曲状)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部42B、42B。
还有,如图11所示的第3变型例那样,也可以使用横截面呈等边梯形的空心管材来制成腿部43。在这种情况下,在腿部43的上面一侧能够形成宽度很小的顶部43A,该顶部43A的两侧能够形成直线状向下倾斜的倾斜面部43B、43B。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的第4变型例那样,也可以使用横截面呈非对称形状的空心管材制成腿部44。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以一方的侧面部44A的上端作为顶部44B,在该顶部44B和另一方的侧面部44C之间,从顶部44B向另一方的侧面部44C能够形成直线状向下倾斜的倾斜面部44D。
再有,如图13所示的第5变型例那样,也可以使用横截面呈椭圆形的空心管材制成腿部45。并且,这些腿部41~45当然也适用于上述第1实施例所述的后腿部31(如图2、图4等所示)。
其次,图14及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特征是,通过使前侧的腿部从中心架侧朝侧架侧向斜前方延伸,后侧的腿部向斜后方延伸而构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其说明加以省略。
图中,51表示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转向架。本实施例的转向架51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向架11基本上相同,由后面叙述的中心架52、左右侧架57、57、前腿部61、后腿部62等构成。
这里,中心架52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中心架12基本上相同,由圆盘体53、具有通孔54的上板54、下板(未图示)、左右的侧板55(只图示出一方)、前板56及后板(未图示)等构成。并且在中心架52的前侧设有推土板10用的安装托架19及支撑托架20等。
57、57表示左右侧架,该侧架57也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侧架21基本上相同地制成,由中间框架58、浮动轮托架部59及马达托架部60等构成。
并且,本实施例的中间框架58也具有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间框架22相同的倾斜板部58A等。
61、61是左右的前腿部,该前腿部61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前腿部30基本上相同。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前腿部61从中心架52的侧板55朝侧架57的浮动轮托架部59向斜前方延伸,利用焊接使其前端连接在浮动轮托架部59上。
62、62是左右的后腿部,该后腿部62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后腿部31基本上相同。并且,后腿部62的前端从中心架52的后部朝侧架57的连接凸缘24一侧向斜后方延伸,与中间框架58的后侧部位和连接凸缘24连接在一起。
这样,这种结构的实施例也能够取得与上述第1实施例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即,由于上述前腿部61和后腿部62由圆形的管材制成,所以,能够使泥土沿前腿部61、后腿部62的横截面形状向下方滑落排出,能够防止泥土附着和堆积在前腿部61、后腿部62。而且,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其结构是前腿部61向斜前方延伸,使其前端连接在侧架57的浮动轮托架部59上,后腿部62向斜后方延伸,使其前端连接在中间框架58的后侧部位和马达托架部60一侧的连接凸缘24上。
因此,能够将前腿部61、后腿部62设置在侧架57的浮动轮托架部59和马达托架部60一侧的连接凸缘24上使前后之间离开的距离加大。因而,利用这些前腿部61、后腿部62,能够将侧架57以高刚性连接在中心架52上。
而且,如图15所示,能够在左右侧架57、57之间,将这些前腿部61和后腿部62设置在以中心架52为中心的大致X字形的梁结构上。因此,利用前腿部61、后腿部62能够制作和组装使转向架51整体稳定的框架结构。还有,如图15所示,在前腿部61和后腿部62之间,能够形成大致三角形状的空间部63,可以将该空间部63作为抖落泥土的孔来有效地利用。
其次,图16至图18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通过使前后的腿部在左右方向相互平行延伸,其前端连接在侧架的中间框架而构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其说明加以省略。
图中,71表示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转向架。本实施例的转向架71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向架11基本上相同,它由后面叙述的中心架72、左右侧架77、77、前腿部81、后腿部82等构成。
这里,中心架72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中心架12基本上相同,它由圆盘体73、据有通孔74的上板74、下板(未图示)、左右的侧板75(只图示出一方)、前板76及后板(未图示)等构成。并且在中心架72的前侧设有推土板10用的安装托架19及支撑托架20等。
77、77表示左右侧架,该侧架77也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侧架21基本上相同地制成,它由中间框架78、浮动轮托架部79及马达托架部80等构成。并且,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框架78也具有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间框架22相同的倾斜板部78A等。
81、81是左右的前腿部,该前腿部81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前腿部30基本上相同。从中心架72朝侧架77一侧、在左右方向上向斜下方倾斜延伸。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其特征点在于,通过使该前腿部81与后述的下板83的前侧板部83A和前上板84连接,形成具有图18所示的横截面形状。
82、82是左右的后腿部,该后腿部82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后腿部31基本上相同。但是,这些后腿部82设置成将中心架72的后部与侧架77的中间框架78连接起来,使两者间与前腿部81基本平行地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向斜下方倾斜。而且,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通过使该后腿部82与后述的下板83的后侧板部83B和后上板85连接,形成具有与图18所示的前腿部81相互不同的横截面形状这点上。
83是构成前腿部81和后腿部82一部分的下板,该下板83例如与中心架72的下板(未图示)形成一体或单独形成。并且,如图17所示,该下板83由从中心架72朝侧架77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前侧板部83A、后侧板部83B、及设置在这些前侧板部83A、后侧板部83B间的大致U字形的切口凹部83C构成。
84表示前上板,该前上板84与下板83的前侧板部83A一起构成前腿部81。这里,如图18所示,前上板84是通过用冲压成形方法将钢板等弯曲成梯形而形成的由前后侧板部84A、84B、顶部84C及倾斜板部84D构成的横截面形状。
在这种场合,前上板84的前后侧板部84A、84B相互呈平行状态地沿上下方向延伸,侧板部84A、84B的下端使用焊接等方法,牢固地连接在下板83的前侧板部83A上。因此,前上板84与下板83一起构成前腿部81。
另外,在侧板部84A、84B之中位于前侧的侧板部84A的长度尺寸做得比后侧板部84B的长度更长(大的高度尺寸)。并且,侧板部84A的上端弯曲成大致V字形,从而形成呈人字形的顶部84C,该顶部84C和侧板部84B之间成为朝后侧向斜下方直线状倾斜的倾斜板部84D。
85表示后上板,该后上板85与下板83的后侧板部83B一起构成后退部82。这里,如图18所示,后上板85通过用冲压成形等方法将钢板等弯曲成顶部为人字形的五角形,形成由前后侧板部85A、85B、顶部85C、及前后倾斜板部85D、85E构成的前后对称的横截面形状。
在这种场合,后上板85的前后侧板部85A、85B相互平行,几乎具有相同的高度并向上下方向延伸,侧板部85A、85B的下端使用焊接等方法牢固地连接在下板83的后侧板部83B上。
并且,后上板85的侧板部85A、85B间的中间部分成为大致V字形突出的人字形的顶部85C,该顶部85C和前后侧板部85A、85B之间,形成分别向斜下方直线状倾斜的倾斜板部85D、85E。
这样,在这种结构的实施例中,也能够取得与上述第1实施例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即,由于前腿部81的前上板84具有从顶部84C朝后侧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板部84D,所以,通过沿该倾斜板部84D将泥土排出,能够防止泥土附着在前腿部81上。另一方面,由于后腿部82的后上板85具有从顶部85C在前侧、后侧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板部85D、85E,所以,通过沿该倾斜板部85D、85E将泥土排出,能够防止泥土附着在后腿部82上。
但是,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前腿部81和后腿部82能够设置成共同使用下板83,从中心架72向侧架77的中间框架78一侧相互平行,而且使前后离开一定距离。因此,侧架77和中心架72能够利用这些前腿部81和后腿部82以足够的刚性连接的同时,在前腿部81和后腿部82之间,能够由设在下板83上的大致U字形的切口凹部83C形成用作抖落泥土的孔。
还有,前腿部81通过使下板83的前侧板部83A和前上板84相互在上下连接而组装起来,后腿部82也通过使下板83的后侧板部83B和后上板85相互在上下焊接而组装起来。而且,前腿部81和后腿部82形成相互不同的横截面形状。这样,使转向架71与在行驶时或作业时分别承受的负载相对应,能够使前腿部81和后腿部82分别形成所需(适当)的截面形状,能够有效地提高侧架77相对于中心架72的连接强度等。
其次,图19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具有在前侧的腿部设置推土板用的支撑托架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其说明加以省略。
图中,91表示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转向架。本实施例的转向架91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向架11基本上相同,具有左、右侧架21、21。但是,本实施例的转向架91的特征在于,后面叙述的中心架92和前腿部96、后腿部97形成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形状这点上。
92是本实施例采用的中心架,该中心架92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中心架12基本上相同,由圆盘体93、具有通孔94A的上板94、下板、左右的侧板、前板及后板(任何一个都未图示)等构成。
但是,该中心架92的上板94等横向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做得较小,使其接近于圆盘体93的外径尺寸。即,中心架92成为在车的宽度方向缩短的结构。还有,在中心架92的前侧,在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设有安装托架95。
另外,该安装托架95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所述的推土板10用的安装托架19基本上相同。还有,支撑推土板10的后述的支撑托架99分别设置在后面叙述的前腿部96上。
96、96是左右的前腿部,该前腿部96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前腿部30基本上相同。从中心架92的侧面朝侧架21的中间框架22向左右方向延伸。但是,这种场合的前腿部96的尺寸做得比第1实施例的更长,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设有后述的支撑托架99。
还有,这些前腿部96与例如图12所示的第4变型例的腿部44基本上相同,可以使用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的多角形管材等形成。在使用这种腿部44的场合,前腿部96的前侧面,能够与后述的支撑托架99以很大的焊接面积连接。
97、97是左右的后腿部,该后腿部97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后腿部31基本上相同,从中心架92的后部朝侧架21的连接凸缘24一侧向斜后方延伸。还有,在后腿部97的前端和侧架21的中间框架22之间设有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加固板32。
但是,本实施例的后腿部97,其不同点在于形成比第1实施例的后腿部31更长的尺寸。还有,在侧架21和中心架92之间,位于前腿部96和后腿部97间形成大致三角形状的空间部98,该空间部98有效地用作抖落泥土的孔。
99、99是位于中心架92的左右两侧、设置在前腿部96上的一对支撑托架,该支撑托架99,其结构与第1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托架20基本上相同。
但是,这种场合的支撑托架99,其底端以焊接方法连接在前腿部96上,其前端朝前侧向斜下方突出来。并且,分别将设置在图1所示的推土板10上的左右支撑臂(未图示)可以转动地连接在各支撑托架99上。
这样,以这种结构的实施例也能够取得与上述第1实施例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其结构是将推土板10用的支撑托架99设置在前腿部96上,所以能够得到如下所述的作用效果。
即,由于不必将推土板10用的支撑托架99设置在中心架99上,所以,能够使中心架92的上板94等的横向尺寸做得较小以使其接近圆盘体93的外径尺寸。这样,使中心架92在车的宽度方向上尽可能变短,从而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化。
另外,通过将前腿部96做成在左右方向(也可以向下倾斜)延伸的结构使得在侧架21和中心架92之间与该中心架92垂直相交,所以,能够使推土板10等的支撑臂与支撑托架99易于实现销轴结合,从而能够提高组装时的作业效率。
其次,图20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其结构为使前腿部和后腿部成为可向左右方向伸缩的活动腿,能够可变地调整左右侧架间的间隔(车的宽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其说明加以省略。
图中,101表示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转向架。本实施例的转向架101由后述的中心架102、左右侧架106、106、前活动腿110、后活动腿111等构成。
这里,中心架102具有圆盘体103等,在中心架102的前侧设有推土板10用的安装托架19及支撑托架20等。但是,在中心架102上,前后离开一定间隔设有圆筒状的导向筒104、105,在这些导向筒104、105内,分别可滑动地插有后述的活动腿110、111。还有,在前、后的导向筒104、105间配设有后述的调整缸112。
106、106表示左右的侧架,该侧架106由中间框架107、浮动轮的托架部108及马达托架部109等构成。还有,中间框架107具有倾斜板部107A等。
110、110是左右的前活动腿,例如该前活动腿110对应于中心架102一侧的导向筒104由圆形的空心管材等制成。还有,前活动腿110,其一端(底端)可以滑动地插入中心架102的导向筒104内,另一端(前端)使用焊接方法或螺栓等固定在侧架106的中间框架107上。并且,通过使后述的调整缸112伸缩动作,前活动腿110相对于中心架102的导向筒104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伸长或缩短。
111、111是与前活动腿110平行而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的后活动腿,该后活动腿111的结构与前活动腿110相同。并且,后活动腿111其一端(底端)可以滑动地插入中心架102的导向筒105内,另一端(前端)固定在侧架106的中间框架107上。
112表示调整缸,该调整缸112位于中心架102的导向筒104、105之间并设置在左右侧架106、106之间。这里,调整缸112使用例如液压汽缸等构成,通过从外部供给或排出压力液体来使杆112A在左右方向伸缩。
然后,在使调整缸112的杆112A伸长时,由于前活动腿110和后活动腿111从中心架102的导向筒104、105伸出,所以,中心架102和侧架106之间的间隔变大,转向架101整体的宽度增大。
还有,在使调整缸112的杆112A缩短时,前活动腿110和后活动腿111缩短而纳入中心架102的导向筒104、105内,这样,中心架102和侧架106之间的间隔缩小,转向架101整体的宽度缩小。
这样,以这种结构的实施例也能够取得与上述第1实施例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但是,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前活动腿110和后活动腿111能够可变地调整中心架102和侧架106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转向架101整体的宽度调整。
其次,图21至图23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前后腿部利用铸造方法制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其说明加以省略。
图中,121表示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转向架。该转向架121由后述的中心架122、左右侧架129、129、前腿部135、后腿部136等构成。
122是本实施例采用的中心架,该中心架122与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中心架12基本上相同,由固定圆盘体123的上板124、下板125、左右的侧板126、126前板127及后板128等构成。
但是,该中心架122,其上板124和下板125从上方看形成六角形。并且,左侧的侧板126从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弯曲成后侧沿圆盘体123的外周边缘,右侧的侧板126也从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弯曲成后侧沿圆盘体123的外周边缘。
129、129表示左右的侧架,该侧架129与第1实施例所述的侧架21基本上相同,它由中间框架130、前侧的连接凸缘131、后侧连接凸缘132、浮动轮托架部133、马达托架部134等构成。
但是,中间框架130与第1实施例的中间框架22相比其前后方向的长度做得更大,浮动轮托架部133与第1实施例的浮动轮托架部25相比其前后方向的长度做得更小。还有,中间框架130的上面与第1实施例相同,形成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扳部130A。
135、135是左右的前腿部,该前腿部135从中心架122朝侧架129向斜前方延伸。这里,前腿部135由连接在中心架122上的中心架一侧的结合部135A、连接在侧架129上的侧架一侧的结合部135B、位于中心架一侧的结合部135A和侧架一侧的结合部135B之间的中间筒部135C构成。
并且,前腿部135其中心架一侧的结合部135A、侧架一侧的结合部135B、中间筒部135C例如是利用使用了铸钢材料或可焊接的铸铁(例如脱碳铸铁)材料的铸造方法,而作为单一的筒状一体形成的。还有,前腿部135其横截面呈空心形状,其上面弯曲成圆弧状向下倾斜。
这里,中间筒部135C形成具有与第1实施例的前腿部30基本上相同的圆形的横截面的圆筒形状。还有,中心架一侧的结合部135A的横截面,形成从中间筒部135C直径逐渐扩大的喇叭状的扩径圆筒体,利用焊接连接在中心架122的侧板126上。还有,侧架一侧的结合部135B的横截面,形成从中间筒部135C直径逐渐扩大的喇叭状的扩径圆筒体,利用焊接连接在侧架129的中间框架130上。
136、136是左右后腿部,该后腿部136从中心架122朝侧架129向斜后方延伸。这里,后腿部136由连接在中心架122上的中心架一侧的结合部136A、连接在侧架129及后侧的连接凸缘132上的侧架一侧的结合部136B、位于中心架一侧的结合部136A和侧架一侧的结合部136B之间的中间筒部136C构成。并且,后腿部136与前腿部135一样,利用使用了铸钢材料等的铸造方法,而作为单一的筒体一体形成的。还有,后腿部136其横截面呈空心形状,其上面弯曲成圆弧状向下倾斜。
这里,中间筒部136C形成具有与第1实施例的前腿部30基本上相同的圆形的横截面的圆筒形状。还有,中心架一侧的结合部136A的横截面,形成从中间筒部136C直径逐渐扩大的喇叭状的扩径圆筒体,利用焊接连接在中心架122的侧板126上。还有,侧架一侧的结合部136B的横截面,形成从中间筒部136C直径逐渐扩大的喇叭状的扩径圆筒体,利用焊接连接在侧架129的中间框架130和后侧的连接凸缘132上。
这样,以这种结构的实施例也能够取得与上述第1实施例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具有中心架一侧的结合部135A和侧架一侧的结合部135B的筒体,利用铸造方法一体形成前腿部135,作为具有中心架一侧的结合部136A和侧架一侧的结合部136B的筒体,利用铸造方法一体形成后腿部136。
这样,例如与切断空心管材来形成腿部的场合、或弯曲加工板材来形成腿部的场合相比较,由于能够减少对前腿部135、后腿部136的加工工时,所以能够降低这些前腿部135、后腿部136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上述第5实施例中,叙述的是使用圆形的空心管材制成前活动腿110和后活动腿11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具有与图9~图13所示的第1~第5的变型例的腿部41~45基本上相同的横截面的空心管材制成活动腿。这一点,也与图14~图19所示的第2~第4实施例中所述的腿部61、62、81、82、96、97相同。
还有,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叙述的是将前腿部30和后腿部31制成相同的横截面形状。但是也可以将其替换成做成前后的腿部相互不同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如图18所示的前腿部81和后腿部82等那样,也可以通过将两张板材相互连接、结合,做成具有人字形顶部的空心构造体构成腿部。这一点与第1~第4的变型例及第2、第4的实施例等相同。
还有,上述各实施例中使用的腿部30、31、41~45、61、62、81、82、96、97等,也可以通过对一张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制成具有圆弧状或直线状的倾斜面的空心构造体。
还有,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虽然是以在上部旋转体5上设置驾驶室7的形式的液压挖掘机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将驾驶座的上方部分覆盖的顶罩式的液压挖掘机。这一点,也与其他实施例相同。
再有,本发明并不限于应用于液压挖掘机的下部行驶部分的转向架,也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例如液压起重机等其它建筑机械的下部行驶部分。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补正后)一种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由安装有上部旋转体的中心架,位于该中心架的左右两侧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分别安装有履带的左右侧架,和将该左右侧架连接在上述中心架上的前后腿部构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架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中间框架,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一侧设置的浮动轮托架部,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通过连接凸缘而设置的马达托架部构成;
为了抑制泥土的附着,上述各腿部利用横截面形状具有圆弧状或直线状的倾斜面的管材使上面倾斜地形成;
上述各腿部之中其前腿部向斜前方或在左右方向延伸,并利用焊接将前端连接在上述侧架的中间框架上,其后腿部向斜后方延伸并利用焊接将前端连接在上述中间框架的后侧部位和马达托架部一侧的连接凸缘上的结构。2至14(删除)
15.(增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心架由上板、下板、左右的侧板、前板及后板形成大致长方形或六角形的平板状,其结构为上述前腿部的底端连接在左右侧板的前侧、上述后腿部的底端连接在左右侧板的后侧或左右侧板和后板的拐角处。
16.(增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在构成上述中心架的前板上设置用于支撑推土板可以转动的支撑托架。
17.(增加)一种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由安装有上部旋转体的中心架,位于该中心架的左右两侧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分别安装有履带的左右侧架,和将该左右侧架连接在上述中心架上的前后腿部构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架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中间框架,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一侧设置的浮动轮托架部,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通过连接凸缘设置的马达托架部构成;
为了抑制泥土的附着,上述各腿部是利用铸造方法一体形成的具有中心架一侧的结合部和侧架一侧的结合部及它们之间的中间筒部的筒体,将该圆筒体的上面形成圆弧状的倾斜面;
其结构为上述各腿部之中其前腿部向斜前方或在左右方向延伸并利用焊接将侧架一侧的结合部连接在上述侧架的中间框架上,其后腿部向斜后方延伸并利用焊接将侧架一侧的结合部连接在上述中间框架的后侧部位和马达托架部一侧的连接凸缘上的结构。
18.(增加)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心由上板、下板、左右的侧板、前板及后板形成大致长方形或六角形的平板形状,
其结构为上述前腿部的中心架一侧的结合部连接在左右侧板的前侧、上述后腿部的中心架一侧的结合部连接在左右侧板的后侧或左右侧板和后板的拐角处。
19.(增加)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在构成上述中心架的前板上设置用于支撑推土板可以转动的支撑托架。
20.(增加)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分别构成上述前腿部和后腿部的中心架一侧的结合部和侧架一侧的结合部的横截面,做成形成为从中间筒部直径逐渐扩大的喇叭状的扩径筒体的结构。
Claims (14)
1.一种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由安装有上部旋转体的中心架、位于该中心架的左右两侧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分别安装有履带的左右侧架、和将该左右侧架连接在上述中心架上的前后腿部构成,其特征在于:为了抑制泥土的附着,上述腿部形成上面倾斜的横截面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腿部由横截面形状具有圆弧状或直线状的倾斜面的空心管材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腿部通过对板材进行弯曲加工做成横截面形状具有圆弧状或直线状倾斜面的空心构造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腿部是利用铸造方法一体形成的具有连接在上述中心架上的中心架一侧结合部和连接在上述侧架上的侧架一侧结合部的筒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腿部做成从上述中心架一侧朝侧架一侧向下倾斜延伸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侧架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中间框架,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一侧设置的浮动轮托架部,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另一侧设置的马达托架部构成,上述中间框架做成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朝外侧向下倾斜的横截面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侧架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中间框架,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一侧设置的浮动轮托架部,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另一侧设置的马达托架部构成,上述浮动轮托架部为了将履带张力调整装置收放在内部而做成在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具有顶部且从该顶部的位置斜向左右的倾斜的横截面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各腿部在左右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而做成将其将前端连接在侧架的中间框架上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侧架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中间框架,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一侧通过连接凸缘设置的浮动轮托架部,在上述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通过另一个连接凸缘设置的马达托架部构成,做成上述各腿部之中其前侧的腿部向斜前方或在左右方向延伸而将其前端连接在上述侧架的中间框架上、其后侧的腿部向斜后方延伸而将其前端连接在中间框架和马达托架部一侧的连接凸缘上的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侧架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中间框架,在该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一侧通过连接凸缘设置的浮动轮托架部,在上述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另一侧通过另一个连接凸缘设置的马达托架部构成,其结构为上述各腿部之中其前侧的腿部向斜前方延伸而将其前端连接在上述侧架的浮动轮托架部上,其后侧的腿部向斜后方延伸而将其前端连接在上述中间框架和马达托架部一侧的连接凸缘上。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框架形成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朝外侧向下倾斜的横截面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各腿部之中其前侧的腿部和后侧的腿部形成相互不同的横截面形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腿部之中在其前侧的腿部上设置用于支撑推土板可以转动的支撑托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上述各腿部做成可变地调整上述中心架和侧架之间的左右方向的间隔的活动腿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347871 | 2001-11-13 | ||
JP347871/2001 | 2001-11-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55323A true CN1555323A (zh) | 2004-12-15 |
CN1304236C CN1304236C (zh) | 2007-03-14 |
Family
ID=19160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180623A Expired - Lifetime CN1304236C (zh) | 2001-11-13 | 2002-11-08 | 建筑机械的转向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060796B2 (zh) |
KR (1) | KR100527825B1 (zh) |
CN (1) | CN1304236C (zh) |
WO (1) | WO2003042022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89854B (zh) * | 2006-07-11 | 2010-09-22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履带行驶装置中的中央机架及中央机架的制造方法 |
CN102367058A (zh) * | 2011-09-22 | 2012-03-07 | 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 随起伏地形调整的履带型车辆 |
CN101631914B (zh) * | 2006-03-13 | 2012-05-30 | 洋马株式会社 | 挖掘作业机 |
CN104015804A (zh) * | 2014-06-16 | 2014-09-03 | 天津柳工机械有限公司 | 推土机三段式半刚性枢轴台车架 |
CN106240647A (zh) * | 2015-06-03 | 2016-12-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前部车身构造 |
US9610985B2 (en) | 2011-11-14 | 2017-04-04 |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 Truck fram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
CN110341800A (zh) * | 2019-06-20 | 2019-10-18 |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可伸缩底盘及工程机械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89003A (ja) * | 2002-12-06 | 2004-07-08 | Komatsu Ltd | 建設機械のクローラフレーム |
CN1530496B (zh) | 2003-03-10 | 2010-04-21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建筑机械的履带构架 |
JP4526852B2 (ja) | 2003-05-20 | 2010-08-18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建設機械 |
JP4617096B2 (ja) | 2003-05-20 | 2011-01-19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建設機械 |
JP4394503B2 (ja) * | 2003-05-20 | 2010-01-06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建設機械 |
JP2005255141A (ja) * | 2004-02-10 | 2005-09-22 | Komatsu Ltd | クローラフレーム |
JP2012020677A (ja) * | 2010-07-15 | 2012-02-02 |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 装軌式車両のトラックフレーム |
CN102837748A (zh) * | 2011-06-21 | 2012-12-26 | 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 | 履带式滑移转向装载机底盘 |
JP5773861B2 (ja) * | 2011-12-22 | 2015-09-02 |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 セミクローラトラクタ |
JP5536941B2 (ja) * | 2013-08-01 | 2014-07-02 |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 建設機械の排土装置 |
WO2015108104A1 (ja) * | 2014-01-17 | 2015-07-23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作業車両 |
CN106869925B (zh) * | 2016-08-12 | 2019-11-05 | 凌夕珈 | 一种可调式车体、重心式破岩机及破岩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49164Y2 (zh) * | 1985-04-30 | 1991-10-21 | ||
JPS6259577U (zh) * | 1985-10-02 | 1987-04-13 | ||
JP2633423B2 (ja) * | 1991-09-30 | 1997-07-23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作業車用の走行装置 |
JPH09111806A (ja) * | 1995-10-17 | 1997-04-28 | Yutani Heavy Ind Ltd | タンクの取付方法 |
JPH09111805A (ja) * | 1995-10-19 | 1997-04-28 |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ブレード用油圧シリンダの取付け構造 |
-
2002
- 2002-11-08 WO PCT/JP2002/011675 patent/WO2003042022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11-08 CN CNB028180623A patent/CN130423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1-08 KR KR10-2003-7009431A patent/KR10052782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11-08 JP JP2003543874A patent/JP406079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1914B (zh) * | 2006-03-13 | 2012-05-30 | 洋马株式会社 | 挖掘作业机 |
CN101489854B (zh) * | 2006-07-11 | 2010-09-22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履带行驶装置中的中央机架及中央机架的制造方法 |
CN102367058A (zh) * | 2011-09-22 | 2012-03-07 | 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 随起伏地形调整的履带型车辆 |
CN102367058B (zh) * | 2011-09-22 | 2014-10-22 | 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 随起伏地形调整的履带型车辆 |
US9610985B2 (en) | 2011-11-14 | 2017-04-04 |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 Truck fram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
CN104015804A (zh) * | 2014-06-16 | 2014-09-03 | 天津柳工机械有限公司 | 推土机三段式半刚性枢轴台车架 |
CN104015804B (zh) * | 2014-06-16 | 2017-11-10 | 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 推土机三段式半刚性枢轴台车架 |
CN106240647A (zh) * | 2015-06-03 | 2016-12-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前部车身构造 |
CN110341800A (zh) * | 2019-06-20 | 2019-10-18 |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可伸缩底盘及工程机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527825B1 (ko) | 2005-11-09 |
CN1304236C (zh) | 2007-03-14 |
JP4060796B2 (ja) | 2008-03-12 |
KR20040023789A (ko) | 2004-03-18 |
WO2003042022A1 (fr) | 2003-05-22 |
JPWO2003042022A1 (ja) | 2005-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04236C (zh) | 建筑机械的转向架 | |
CN1088667C (zh) | 履带式机动车 | |
CN1203955C (zh) | 结构体及摩擦移动焊法 | |
US8297906B2 (en) | Work equipment boom | |
CN1673008A (zh) | 汽车的前部结构 | |
CN101068709A (zh) | 用于自行车的后悬挂系统 | |
CN1608921A (zh) | 汽车的车身构造 | |
CN1704534A (zh) | 工程机械 | |
CN1914383A (zh) | 工程机械的主机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891554A (zh) | 具有滑动门的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 | |
CN1676402A (zh) | 全地形车辆 | |
CN1946907A (zh) | 工程机械的作业装置 | |
CN1741932A (zh) | 工程机械 | |
CN1712645A (zh) | 工程机械用司机室 | |
CN101489854B (zh) | 履带行驶装置中的中央机架及中央机架的制造方法 | |
CN104105855A (zh) | 排气处理单元、排气处理单元的制造方法及作业车辆 | |
US20140238923A1 (en) | Work vehicle | |
CN1723321A (zh) | 建筑机械用作业臂及其制造方法 | |
CN1681700A (zh) | 建筑机械的承重框架 | |
CN1572983A (zh) | 建筑机械 | |
CN103748288A (zh) | 用于轮式自行式铲运机的升运机系统的双材料的刮板组件 | |
CN1506536A (zh) | 建筑机械的履带架 | |
CN1692053A (zh) | 建筑机器的转向架框架 | |
CN1572982A (zh) | 建筑机械 | |
CN1715091A (zh) | 车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6 Address after: Shiga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TIERR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1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