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5948A - 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5948A
CN1535948A CNA031162606A CN03116260A CN1535948A CN 1535948 A CN1535948 A CN 1535948A CN A031162606 A CNA031162606 A CN A031162606A CN 03116260 A CN03116260 A CN 03116260A CN 1535948 A CN1535948 A CN 1535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rylic acid
weight
aqueous solution
acid aqueous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162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1968C (zh
Inventor
邵敬铭
马建学
唐勇
杨蓓兰
张培璋
赵丽
吴滨
瞿红
齐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y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OQIAO PETROCHEMICAL ACRYLIC ACID PLANT SHANG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OQIAO PETROCHEMICAL ACRYLIC ACID PLANT SHANGHAI filed Critical GAOQIAO PETROCHEMICAL ACRYLIC ACID PLANT SHANGHAI
Priority to CNB031162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21968C/zh
Publication of CN1535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5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19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196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丙烯酸提纯方法,使用四氯乙烯单-共沸剂或四氯乙烯、芳香烃复配共沸剂,在采用并流喷射塔板的脱轻塔内,共沸精馏脱除丙烯酸水溶液中的水、醋酸。该工艺方法具有较高的脱水率、脱醋酸率及较低的丙烯酸带出率,并通过共沸剂返回塔釜的方法控制塔釜共沸剂含量,以保持塔釜操作温度在较低范围之内,从而降低丙烯酸的聚合倾向,减少丙烯酸的损耗,延长生产周期。

Description

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水溶液的方法,使用含有C1-4卤代烯烃的共沸剂,在蒸馏塔内共沸精馏脱除丙烯酸水溶液中的水和醋酸。所述共沸剂还可以包含芳香烃来构成复配共沸剂。
技术背景
采用丙烯氧化法制得的粗丙烯酸水溶液,其中丙烯酸浓度为35-60重量%,一般除了含有醋酸、甲醛、丙烯醛、丙酸、丙酮、马来酸及糠醛等杂质外,还含有丙烯酸二聚物等副产物。由于氢键强度强,造成脱水困难。而且丙烯酸极易发生自聚现象,造成收率下降。目前工业上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法和共沸脱水法等方法来提纯丙烯酸水溶液。
溶剂萃取法的第一步是以有机溶剂萃取丙烯酸水溶液中的丙烯酸,可使用的溶剂很多,一般对萃取溶剂的要求是在丙烯酸中化学性质稳定、萃取选择性好、对水和副产物的溶解度低等特点。目前常用的包括:芳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醋酸酯类,如乙酯、丙酯、丁酯、异丁酯等;高级酮类,如二异丁酮、甲乙酮等;氯化烃类;醚类,如异丙醚、甲基苯基醚等,或其混合物。溶剂萃取法多采用五塔流程,包括萃取塔、回收塔、分离塔、醋酸塔、产品塔。
共沸脱水法作为提纯丙烯酸的典型方法之一,通常采用可与水共沸精馏的有机溶剂(称其为共沸剂)使水脱水精馏,而后通过精馏进一步分离醋酸的方法。可用单个蒸馏柱同时分离两种成分(称其为“单柱法”)和用各自的蒸馏柱分离这两种成分(称其为“双塔法”)。
双塔法中,水和醋酸分别用蒸馏柱分离。第一步涉及的为脱轻塔,即利用共沸剂与水、共沸剂与醋酸共沸的性质,用共沸精馏的方法,将水和多数醋酸从塔顶蒸出。利用共沸剂与水的不溶性,在受液槽中静置分层,使两者分离,共沸剂循环利用。第二步涉及醋酸分离装置,醋酸可以从分离醋酸的蒸馏柱回收。
目前常用的共沸剂包括:芳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脂族烃,如庚烷、环己烷等;酮类,如甲基异丁基酮、甲基丙基酮等;醚类,如二丁基醚、异丁醚等;酯类,如醋酸丁酯、醋酸丙酯、丁酸乙酯等。探索新的,具有较高脱水率、脱醋酸率及较低丙烯酸带出率的单一共沸剂或两种、两种以上共沸剂组成的复配共沸剂,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心。
丙烯酸及其酯是一种带双键的不饱和化合物,化学性质十分活泼,拥有的乙烯基极易自聚或与其它单体共聚,其中丙烯酸的聚合速度比丙烯酸酯类要快的多,由于聚合反应速度很快,又放出大量的热量,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温度是引发丙烯酸发生聚合反应的最常见因素,温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聚合反应,聚合物发生的量就越大,因此在丙烯酸提纯的生产操作中平稳地控制在较低的温度下操作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控制塔釜共沸剂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是保持塔釜较低操作温度的主要方法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水溶液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含有C1-4卤代烯烃的共沸剂,在蒸馏塔内共沸精馏脱除丙烯酸水溶液中的水和醋酸。
所述C1-4卤代烯烃较好是四氯乙烯、三氯乙烯和三氯丙烯。最好是四氯乙烯。
所述共沸剂还可包含一定量的芳香烃,与C1-4卤代烯烃构成复配共沸剂。所述C1-4卤代烯烃与芳香烃的重量比在50∶1至1∶50范围,较好为20∶1至1∶20,最好为10∶1-1∶10。
与C1-4卤代烯烃混合使用的芳香烃可选自选苯、甲苯、二甲苯或卤代苯等,优选甲苯。
单一四氯乙烯溶剂与水形成共沸,共沸组成中四氯乙烯占84.2重量%,水占15.8重量%;单一四氯乙烯与醋酸形成共沸,共沸组成中四氯乙烯占61.5重量%,醋酸占38.5重量%。以四氯乙烯作为共沸剂提纯丙烯酸水溶液时,共沸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重量比需根据要提纯的丙烯酸水溶液的组成而改变。如丙烯酸水溶液的水含量为48重量%,共沸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重量比例约为2.7∶1。
单一甲苯溶剂与水形成共沸,共沸组成中甲苯占81.4重量%,水占18.6重量%;单一甲苯溶剂与醋酸形成共沸,共沸组成中甲苯占66重量%,醋酸占34重量%;采用甲苯/四氯乙烯复配溶剂做共沸剂的情况下,共沸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重量之比随复配溶剂中甲苯/四氯乙烯的重量比例变化而不同,可选的比例范围2∶1-4∶1,优选2.5∶1-3.5∶1。
丙烯酸提纯装置采用的塔板具体可选用筛板塔板、双流动塔板或波纹塔板,但国外公司多采用大孔筛板的结构,目前国内首创采用无填料并流喷射塔板、有填料并流喷射塔板、大孔筛板三种塔板结合的脱轻塔形式,以达到降低塔内压降,降低塔釜温度,降低塔釜丙烯酸聚合倾向,提高分离效率,延长生产周期,提高生产能力的目的。
在并流喷射塔板的提纯装置内,采用本发明共沸提纯丙烯酸的方法,以C1-4卤代烯烃为共沸剂或以C1-4卤代烯烃和芳烃复配共沸剂,在一定的芳烃/卤代烯烃配比范围内,可实现丙烯酸提纯过程较高的脱水率、脱醋酸率及较低的丙烯酸带出率。同时将脱轻塔部分回流液返回塔釜或提馏段,控制塔釜共沸剂浓度在15重量%-30重量%,塔釜温度可维持在82℃-85℃,从而减轻塔底丙烯酸的聚合倾向,减少丙烯酸的损耗,延长生产周期,提高整个提纯系统的生产能力。
附图简述
图1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在双塔系统中提纯丙烯酸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丙烯酸提纯方法,采用C1-4卤代烯烃作为共沸剂或C1-4卤代系统与芳烃混合物作为复配共沸剂,进行丙烯酸水溶液脱水、脱醋酸,不仅在共沸剂体系的选择上获得突破,在脱轻塔的工艺流程上也采用部分回流液返回塔釜或提馏段的新工艺流程,达到降低塔底操作温度的目的。
附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流程图,含丙烯酸约35重量%-60重量%的丙烯酸水溶液经管线1进入丙烯酸脱轻塔C1,脱轻塔精馏段采用有填料的并流喷射塔板,塔顶液经管线2分为回流液4、采出液3,其中从回流管线4引出部分回流液经管线5进入脱轻塔C1的塔釜或提馏段,具体进料位置可视工艺条件要求而定。塔顶水相中丙烯酸的含量应≤2重量%,多数的醋酸应随水一同排出。C1塔釜液经管线6进入脱醋酸塔C2,塔釜液中水含量≤0.5重量%,共沸剂含量维持在一定浓度可保持塔釜较低的操作温度。共沸剂可由管线11加入脱轻塔。C2塔顶采出液经管线8返回C1进料管线1,其中含有4重量%-6重量%的醋酸,塔釜液控制醋酸含量≤0.3重量%,经管线10流入产品塔。
为实现本发明的创新目的,关键技术是共沸剂使用了卤代烯烃单一溶剂或卤代烯烃-芳烃复配的混合溶剂,通过选用此共沸体系,可以达到脱轻塔较高的脱水率、较高的脱醋酸率及较低的丙烯酸带出率。其中芳烃可选用苯、甲苯、二甲苯及卤代苯等,优选甲苯,卤代烯烃可选用三氯乙烯、三氯丙烯、四氯乙烯等,优选四氯乙烯。现以四氯乙烯与甲苯为例,进行溶解程度实验。由于四氯乙烯的相对密度为165.82,甲苯的相对密度为92.13,在复配溶剂的配制过程中,随甲苯/四氯乙烯比例的变化,复配溶剂的比重也随之变化,具体配比及现象见表1:
                                            表1
    甲苯     四氯乙烯     水                        现象
重量(g)     50   50     10   上层:复配溶剂;下层:水;分层明显
    50   15     10   上层:复配溶剂;下层:水;分层明显
    50   20     10   甲苯-四氯乙烯-水形成混浊液,不分层
    50   25     10   上层:水;下层:复配溶剂;分层明显
由表1可知,甲苯/四氯乙烯复配溶剂的复配比例在10∶1-10∶3,复配溶剂的相对密度在100以下,可与水分层,且分层明显;复配溶剂的复配比例在10∶4时,复配溶剂的相对密度接近或等于100,与水形成三元混浊液,不分层;复配溶剂的复配比例在10∶5,甚至四氯乙烯占多数比例的情况下,均可与水分层,溶剂相在下层,且分层明显。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复配共沸剂的配比范围从理论上可选:甲苯/四氯乙烯,+∞∶1-1∶+∞,优选范围:50∶1-1∶50,但应避开形成三相混浊液的比例范围。
单一溶剂或复配溶剂作为共沸剂的效果优劣,具体可采用脱水率、脱醋酸率及丙烯酸带出率来衡量。以脱醋酸率为例,脱醋酸率即为塔顶排出液中醋酸的质量与进料中醋酸质量的比。脱水率、脱醋酸率越高,丙烯酸带出率越低,则表明该溶剂作为共沸剂的优越性越强。在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在同样的温度、压力情况下,单一芳香烃溶剂、单一卤代烯烃溶剂或芳烃/卤代烯烃在不同复配比例下的混合溶剂,都具有不同的脱水率、脱醋酸率及丙烯酸带出率。以脱醋酸率为例,芳香烃选用具有代表性的甲苯,单一甲苯溶剂脱醋酸率为35重量%-41重量%,卤代烯烃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四氯乙烯,单一四氯乙烯溶剂的脱醋酸率在48重量%-51重量%,而不同甲苯/四氯乙烯配比的复配溶剂的脱醋酸率普遍较高,在52重量%-60重量%之间。但几种溶剂的脱水率均较高,都在99.75重量%以上。作为丙烯酸水溶液共沸精馏的共沸剂,四氯乙烯是目前该领域的首次选用,作为本发明的创新点之一,其优越性不言而喻。芳香烃/卤代烯烃复配的混合溶剂作为共沸剂的使用在丙烯酸水溶液分离领域也属于首创,其不同配比情况下所具有的较高脱水率、脱醋酸率绝不仅仅是芳香烃、卤代烯烃两种溶剂简单混合所能达到的,选择合适的复配比例也成为本发明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因此,复配共沸剂中芳香烃与卤代烯烃之比优选为50∶1-1∶50,更好为20∶1-1∶20,最好为10∶1-1∶10。
本发明在工艺流程上采用部分回流液返回塔釜或提馏段的方式,改变了传统工艺为了降低塔釜操作温度而采用加大回流以提高塔釜共沸剂浓度的方法,从而减轻了整塔的操作负荷,从另一方面达到降低塔底温度,延长生产周期,提高处理能力的目的。
下面,通过具体装置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然而,必须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不同配比的共沸精馏操作。
实施例1:
将含有约48重量%水、4重量%醋酸、48重量%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该塔装有30层塔板,塔内径33000mm,其中精馏段采用12块并流喷射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单一四氯乙烯,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四氯乙烯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进料比例为2.7∶1。
在本实施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50℃、塔底85℃、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1.29重量%,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09重量%,醋酸2.68重量%,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28重量%,丙烯酸98.92重量%。
实施例2:
将含有约48重量%水、4重量%醋酸、48重量%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甲苯-四氯乙烯复配混合溶剂(复配比例20∶1),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复配混合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进料比例为3∶1。
在本实施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5℃、塔底84.5℃、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0.51重量%,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07重量%,醋酸2.41重量%,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22重量%,丙烯酸99.12重量%。
实施例3:
将含有约48重量%水、4重量%醋酸、48重量%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甲苯-四氯乙烯复配混合溶剂(复配比例10∶1),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复配混合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进料比例为2.9∶1。
在本实施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5.5℃、塔底84.2℃、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0.51重量%,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08重量%,醋酸2.26重量%,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20重量%,丙烯酸99.18重量%。
实施例4:
将含有约48重量%水、4重量%醋酸、 48重量%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甲苯-四氯乙烯复配混合溶剂(复配比例3∶1),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复配混合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进料比例为3∶1。
在本实施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7℃、塔底84.8℃、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0.82重量%,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07重量%,醋酸2.57重量%,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21重量%,丙烯酸99.18重量%。
实施例5:
将含有约48重量%水、4重量%醋酸、48重量%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甲苯-四氯乙烯复配混合溶剂(复配比例1∶10),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复配混合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进料比例为2.9∶1。
在本实施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8℃、塔底85℃、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0.85重量%,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07重量%,醋酸2.3重量%,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28重量%,丙烯酸98.95重量%。
实施例6:
将含有约48重量%水、4重量%醋酸、48重量%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甲苯-四氯乙烯复配混合溶剂(复配比例1∶50),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复配混合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进料比例为2.8∶1。
在本实施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9.5℃、塔底86.5℃、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2.22重量%,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09重量%,醋酸2.49重量%,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29重量%,丙烯酸98.9重量%。
实施例7:
将含有约48重量%水、4重量%醋酸、48重量%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苯-四氯乙烯复配混合溶剂(复配比例10∶1),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复配混合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比例为5.5∶1。
在本实施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2℃、塔底84℃、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1.6重量%,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34重量%,醋酸4.06重量%,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31重量%,丙烯酸98.6重量%。
实施例8:
将含有约58重量%水、6重量%醋酸、36重量%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甲苯-四氯乙烯复配混合溶剂(复配比例10∶1),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复配混合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进料比例为2.9∶1。
在本实施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5℃、塔底84℃、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0.55重量%,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11重量%,醋酸3.3重量%,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27重量%,丙烯酸99.02重量%。
实施例9:
将含有约38重量%水、4重量%醋酸、58重量%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甲苯-四氯乙烯复配混合溶剂(复配比例10∶1),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复配混合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进料比例为2.9∶1。
在本实施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5.2℃、塔底84.5℃、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0.57重量%,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085重量%,醋酸1.66重量%,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28重量%,丙烯酸99.13重量%。
实施例10:
将含有约48重量%水、4重量%醋酸、48重量%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该塔装有30层塔板,塔内径33000mm,其中精馏段采用12块并流喷射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单-三氯乙烯溶剂,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三氯乙烯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比例为9∶1。
在本实施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3℃、塔底82℃、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0.36重量%,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31重量%,醋酸3.58重量%,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32重量%,丙烯酸98.88重量%。
实施例11:
将含有约48%水、4%醋酸、48%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甲苯-四氯乙烯复配混合溶剂(复配比例50∶1),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复配混合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进料比例为3∶1。
在本实施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4℃、塔底84.3℃、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0.60%,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08%,醋酸2.65%,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25%,丙烯酸99.02%。
实施例12:
将含有约48%水、4%醋酸、48%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甲苯-四氯乙烯复配混合溶剂(复配比例1∶20),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复配混合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进料比例为2.8∶1。
在本实施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8℃、塔底85℃、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0.85%,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07%,醋酸2.4%,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39%,丙烯酸98.98%。
实施例13:
将含有约38%水、4%醋酸、58%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单一四氯乙烯溶剂,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四氯乙烯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进料比例为2.5∶1。
在本实施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5℃、塔底84.5℃、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0.50%,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07%,醋酸2.30%,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25%,丙烯酸99.08%。
实施例14:
将含有约58%水、6%醋酸、36%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单一四氯乙烯溶剂,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四氯乙烯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进料比例为2.9∶1。
在本实施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6℃、塔底85.5℃、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0.58%,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05%,醋酸2.58%,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28%,丙烯酸98.89%。
比较例1:
将含有约48重量%水、4重量%醋酸、48重量%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甲苯,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甲苯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进料比例为3∶1。
在本比较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4℃、塔底84.1℃、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0.8重量%,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1重量%,醋酸3.2重量%,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25重量%,丙烯酸98.98重量%。
比较例2:
日本触媒株式会社申请的专利“丙烯酸制造中高纯度地精制丙烯酸的方法”(公告号:CN 1035175C)中共沸剂采用甲基异丁基酮和甲苯的复配溶剂进行共沸精馏实验,将含有约30重量%水、3重量%醋酸、67重量%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脱轻塔塔顶温度47℃,塔底温度98℃,塔顶压力100mmHg,塔顶水相中含丙烯酸0.5重量%,塔底含水0.1重量%,醋酸0.03重量%,。而采用甲苯做共沸剂的实施例中,塔顶水相含丙烯酸5.8重量%,塔底含水2.7重量%,醋酸0.03重量%。
比较例3:
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申请的专利“生产丙烯酸的方法”(申请号:95115847)中共沸剂采用甲苯进行共沸精馏实验,将含有约43重量%水、1.5重量%醋酸、55重量%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脱轻塔塔顶温度49℃,塔底温度90℃,塔顶压力105mmHg,塔顶水相中含丙烯酸0.1重量%,塔底含水0.5重量%,醋酸2.3重量%。
比较例4:
将含有约48重量%水、4重量%醋酸、48重量%丙烯酸的丙烯酸水溶液导入脱轻塔C1第15层塔板。作为共沸剂使用甲苯-甲基异丁基酮复配混合溶剂(复配比例10∶1),在此条件下进行丙烯酸水溶液的共沸精馏操作。复配混合溶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进料比例为3∶1。
在本比较例操作过程中,C1的塔顶温度43℃、塔底85.5℃、塔顶压力14KPA。采自管线3的水相含有丙烯酸1.17重量%,来自管线6的塔釜采出液含水0.38重量%,醋酸3.07重量%。C2塔釜采出液含醋酸0.35重量%,丙烯酸98.74重量%。
从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显然可以看出,当采用本发明进行丙烯酸水溶液提纯操作时,可有效地控制塔底在较低温度范围内操作,从而降低丙烯酸的聚合倾向,延长生产周期,操作可以在稳定的条件下连续进行至少120天,各主要控制指标均达到生产需要,具有较高的脱水率、脱醋酸率及较低的丙烯酸带出率。
应该理解,上面描述的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描述的基础上作出不偏离本发明实质的变动。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表2实施例与比较例主要指标对比
  C1塔顶温度(℃)   C1塔底温度(℃)  C1塔顶压力(KPA)   C1塔顶丙烯酸含量(%)   C1塔底水含量(%)   C1塔底醋酸含量(%)   脱醋酸率(%)   脱水率(%)
  实施例1   50   85  14   1.29   0.09   2.68   50.89   99.80
  实施例2   45   84.5  14   0.51   0.07   2.41   55.78   99.84
  实施例3   45.5   84.2  14   0.51   0.08   2.26   58.67   99.83
  实施例4   47   84.8  14   0.82   0.07   2.57   52.89   99.84
  实施例5   48   85  14   0.85   0.07   2.30   58   99.84
  实施例6   49.5   86.5  14   2.22   0.09   2.49   55.11   99.79
  实施例7   32   84  14   1.60   0.34   4.06   36.45   99.40
  实施例8   45   84  14   0.55   0.11   3.30   58.75   99.84
  实施例9   45.2   84.5  14   0.57   0.085   1.66   58.50   99.83
  实施例10   43   82  14   0.36   0.31   3.58   35.2   98.75
  实施例11   44   84.3  14   0.60   0.08   2.65   53.25   99.02
  实施例12   48   85  14   0.85   0.07   2.40   55.31   98.98
  实施例13   45   84.5  14   0.50   0.07   2.30   56.20   99.08
  实施例14   46   85.5  14   0.58   0.05   2.58   54.28   98.89
  比较例1   44   84.1  14   0.8   0.10   3.20   40.67   99.77
  比较例2   47   98  13.3   5.8   2.7   0.03   99.3   93.8
  比较例3   49   90  14   0.1   0.5   2.3   54.35   99.21
  比较例4   43   85.5  14   1.17   0.38   3.07   41.45   99.07

Claims (10)

1.一种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含有C1-4卤代烯烃的共沸剂,在蒸馏塔内共沸精馏脱除丙烯酸水溶液中的水和醋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1-4卤代烯烃是四氯乙烯、三氯乙烯或三氯丙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1-4卤代烯烃是四氯乙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1-4卤代烯烃共沸剂还包括芳香烃溶剂,所述C1-4卤代烯烃与芳香烃溶剂的重量比为1∶50至50∶1,所述共沸剂与丙烯酸水溶液重量比为2∶1至4∶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沸剂与丙烯酸水溶液的重量比为2.5∶1至3.5∶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1-4卤代烯烃与芳香烃溶剂的重量比为1∶20至20∶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1-4卤代烯烃与芳香烃溶剂的重量比为1∶10至10∶1。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烃溶剂选自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卤代苯。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烃溶剂是甲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精馏塔采用塔顶部分回流液返回塔釜及提馏段,使塔釜共沸剂含量在15-30重量%范围。
CNB031162606A 2003-04-09 2003-04-09 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32196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162606A CN1321968C (zh) 2003-04-09 2003-04-09 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162606A CN1321968C (zh) 2003-04-09 2003-04-09 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5948A true CN1535948A (zh) 2004-10-13
CN1321968C CN1321968C (zh) 2007-06-20

Family

ID=34320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162606A Expired - Lifetime CN1321968C (zh) 2003-04-09 2003-04-09 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21968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1941A (zh) * 2010-06-04 2010-11-10 华东理工大学 醋酸脱水共沸精馏系统水相回流的专家控制方法
CN103012108A (zh) * 2011-09-26 2013-04-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除丙烯酸水溶液中水分的方法
CN103113252A (zh) * 2013-02-22 2013-05-22 天津普莱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氨纶dmac溶剂回收的工艺方法
CN104513150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芳香酸生产过程中溶剂脱水系统优化运行的方法
CN104707354A (zh) * 2015-04-02 2015-06-17 山东开泰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装置中甲苯分离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80579C (nl) * 1972-05-24 1987-03-16 Sumitomo Chemical Co Werkwijze voor het scheiden van een mengsel bestaande uit acrylzuur, azijnzuur en water.
JPS54115317A (en) * 1978-02-25 1979-09-07 Nitto Chem Ind Co Ltd Preparation of acrylic acid or methacrylic acid
TW295580B (zh) * 1992-01-09 1997-01-11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JP3028925B2 (ja) * 1995-12-05 2000-04-04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アクリル酸の製造方法
DE60005870T2 (de) * 1999-03-05 2004-08-19 Rohm And Haas C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crylsäur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1941A (zh) * 2010-06-04 2010-11-10 华东理工大学 醋酸脱水共沸精馏系统水相回流的专家控制方法
CN101881941B (zh) * 2010-06-04 2012-01-04 华东理工大学 醋酸脱水共沸精馏系统水相回流的专家控制方法
CN103012108A (zh) * 2011-09-26 2013-04-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除丙烯酸水溶液中水分的方法
CN103012108B (zh) * 2011-09-26 2016-01-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除丙烯酸水溶液中水分的方法
CN103113252A (zh) * 2013-02-22 2013-05-22 天津普莱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氨纶dmac溶剂回收的工艺方法
CN104513150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芳香酸生产过程中溶剂脱水系统优化运行的方法
CN104513150B (zh) * 2013-09-27 2016-06-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芳香酸生产过程中溶剂脱水系统优化运行的方法
CN104707354A (zh) * 2015-04-02 2015-06-17 山东开泰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装置中甲苯分离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1968C (zh) 200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75C (zh) 丙烯酸制造中高纯度地精制丙烯酸的方法
CN1272303C (zh) 丙烯酸的生产方法
CN1190412C (zh) 连续制备(甲基)丙烯酸二烷基氨基烷基酯的方法
CN87100934A (zh) 从有机物混合物中连续分离水的方法
CN1154356A (zh) 制备丙烯酸的方法
CN1268946A (zh) 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甲醇和氧化丙烯的方法
CN1314335A (zh) 吸收丙烯酸的方法及纯化丙烯酸的方法
CN1228305C (zh) 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方法
CN1232816A (zh) 用于分离环戊烷和/或环戊烯的方法
CN1554636A (zh) (甲基)丙烯酸的制造方法
CN1914144A (zh) 制备(甲基)丙烯酸的方法
CN1535948A (zh) 共沸精馏提纯丙烯酸的方法
CN1304352C (zh) 主要组分为乙酸及甲酸的水性混合物的分离及纯化方法
CN1844076A (zh) 以硫酸为催化剂反应精馏法规模化生产乙酸丁酯的方法
CN1242965C (zh) 制造异丁烯及甲醇的方法
CN1304350C (zh) 净化废气气流的方法
CN1244189A (zh) (甲基)丙烯酸与链烷醇的酯化方法
CN1158840A (zh) (甲基)丙烯酸与链烷醇的酯化方法
TWI337178B (zh)
CN100345816C (zh) 用于进行平衡限制反应的方法
CN1170723A (zh) 乙烯基化有机硅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28796C (zh) 1,3-二氧戊环的制备方法
CN1357545A (zh) α-乙酰基-γ-丁内酯的制造方法
CN1226267C (zh) 共沸蒸馏方法
CN113710641A (zh) 二酯基组合物的制备系统和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07

Address after: 201424 Fengxian District Cang Road, lane, Lane 357, room 100, room 295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AYI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37 Pudong North Road, Shanghai, No. 203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ayi Acrylic Aci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