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5081A - 薄的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薄的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5081A
CN1535081A CNA2003101240521A CN200310124052A CN1535081A CN 1535081 A CN1535081 A CN 1535081A CN A2003101240521 A CNA2003101240521 A CN A2003101240521A CN 200310124052 A CN200310124052 A CN 200310124052A CN 1535081 A CN1535081 A CN 15350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tegulum
substrate
image display
display device
et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240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1189C (zh
Inventor
֣껾�
郑昊均
朴镇宇
宋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5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5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11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11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50Forming devices by joining two substrates together, e.g. lamination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851Division of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被简单地制造的薄的平板显示器以及用于制造所述平板显示器的方法。制备可蚀刻的上基片和可蚀刻的下基片。在所述下基片的内表面上用这种方式形成图像显示装置,使得如果提供两个或多个图像显示装置,则每个图像显示装置彼此隔离。把所述上基片和所述下基片组合在一起,使得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被单独地密封。蚀刻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的外表面。以图像显示装置为单位切割组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

Description

薄的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03年3月1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申请的申请号为2003-16842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被包括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的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柔性的平板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柔性平板显示器中使用的基片必须是柔性的。一般使用合成树脂基片作为这种柔性基片。不过,这种合成树脂基片需要非常复杂的制造条件,以便在其上形成电极层、有机层、薄膜晶体管层以及定向层等。如果条件不满足,则合成树酯基片或者其上形成的层发生变形。
一种考虑到这个问题的使用防潮基片制造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在日本专利申请2000-123971中披露了。该专利披露了一种用于制造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的方法。在所披露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两个绝缘基片中的至少一个是柔性的,并且两个绝缘基片中的至少一个是可透光的。在两个基片的每个内表面上,形成电极层,发光层被置于两个电极层之间。用于制造所披露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一个基片上沉积电极层和发光层,在另一个基片上沉积另一个电极层或其类似物,以及把所述两个基片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被简单地制造的薄的平板显示器以及用于制造所述平板显示器的方法。
本发明单独地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制备可蚀刻的上基片和可蚀刻的下基片。在所述下基片的内表面上用这种方式形成至少两个图像显示装置,使得所述至少两个图像显示装置彼此隔离。把所述上基片和所述下基片组合在一起,使得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被单独地密封。蚀刻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的外表面。组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被这样切割,使得每个图像显示装置是分开的。
本发明单独地提供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另一种方法。制备可蚀刻的上基片和可蚀刻的下基片。在所述下基片的内表面上形成一个图像显示装置。把所述上基片和所述下基片组合在一起,使得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被密封。蚀刻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的外表面。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由基于玻璃的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被组合在一起之后,在组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的侧向侧面上连附不能被蚀刻的保护膜。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在蚀刻步骤中,上基片和下基片的外表面被蚀刻,使得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具有0.5毫米或更小的总厚度。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薄的平板显示器,其包括上基片,下基片,图像显示装置以及保护膜。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被蚀刻,使得具有0.5毫米或者更小的厚度,并被组合在一起。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被形成在下基片的内表面上。所述保护膜被连附在所述组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的侧向侧面。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层,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发光层,以及形成在所述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层。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仍然使用制造平板显示器的常规的方法的同时获得所述薄的上基片和下基片。此外,因为在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仍然是厚的时候提供图像显示装置,所以可以改善制造工艺的稳定性以及无缺陷的产品的比例。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一步之后,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截面图;
图2A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二步期间,具有薄膜晶体管的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截面图;
图2B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二步期间,具有和所述薄膜晶体管相连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层和发光层的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截面图;
图2C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二步之后,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截面图;
图3A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三步期间,被连接在一起的上基片和下基片的截面图;
图3B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三步中,其边沿连附有保护膜的被连接的上基片和下基片的截面图;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的第四步的截面图;以及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五步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类似物。这种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不影响形成图像显示装置(例如电极层、有机层、薄膜晶体管层、定向层等)的处理。根据本发明的薄的平板显示器具有柔性的基片。
图1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的实施例的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中的第一步期间制备的可蚀刻的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在第一步中的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比制成的薄的平板显示器的那些较厚,因而,它们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因而,当形成在后面要说明的图像显示部分时,可以防止图案失真。在图1的实施例中,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由可蚀刻的基于玻璃的材料制成。不过,本发明不限于这个实施例,因而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可以用可蚀刻的并具有绝缘性能的其它材料制成。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分别具有内表面12a和11a。
在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被完全制成之后,执行第二步,在下基片11的内表面上形成图像显示装置20(图3A)。根据要被制造的薄的平板显示器的尺寸及其制造条件,可以在下基片11的内表面(即上表面)11a上形成一个或多个图像显示装置20。如果在下基片11的上表面11a上形成多个图像显示装置,则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在后面要说明的第五步被切割成多个图像显示装置单元。因而,不同的图像显示装置被以预定的间隔相互隔离。如果要制成大尺寸的平板显示器,可以在下基片11上形成一个大的图像显示装置。
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细节根据要被制造的薄的平板显示器的类型而不同。在本说明中,选择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作为薄的平板显示器的例子。
图2A表示具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薄膜晶体管的下基片11。如图2A所示,在下基片11的上表面上形成缓冲层21。在缓冲层21上以预定的图案形成P型与/或n型半导体层22。P型或n型半导体层22由栅极绝缘层23覆盖。栅极电极层24,其可以在半导体层22内形成导电沟道,被形成在栅极绝缘层23的上表面上,并被第一绝缘层25覆盖。第一绝缘层25和栅极绝缘层23具有露出半导体层22的一些区域的孔。这些孔被漏极26和源极27填充,并且第一绝缘层25被其覆盖。漏极和源极26和27的每一个和半导体层22电气相连。电容器28位于薄膜晶体管旁边,并包括第一电极28b和第二电极28a。第一电极28b在形成栅极24的同时被形成。第二电极28a在形成源极27的同时被形成,从而和其组合在一起。
图2B表示具有子像素的下基片11,其包括发光层31和两个电极层32和29。发光层31用于发光,两个电极层32和29被分别形成在发光层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在如图2A所示在下基片11上形成薄膜晶体管之后,在第一绝缘层25的上表面上形成第二绝缘层25a。和漏极26电气相连的第一电极层29被形成在第二绝缘层25a的上表面上。第三绝缘层30被形成在第二绝缘层25a的上表面上。发光层31被形成在第一电极层29的上表面上。第二电极层32被形成在发光层31的上表面上和第三绝缘层30的上表面上。保护膜13被形成在第二电极层32上,以便弄平第二电极层32的合成的不均匀的表面。图2B表示一个子像素。这种子像素在下基片11上被设置成矩阵构型,借以形成一个图像显示装置20。
如果图像显示装置要使用液晶制造,则在上基片12的下表面上形成第二电极层32。在第一和第二电极层29和32的每个面对的表面上形成用于使液晶定向的定向层。在两个定向层之间的空间利用液晶填充。
在完成第二步之后,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具有如图2C所示的截面。
第三步把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组合在一起,使得图像显示装置20被单独地密封,现在参照图3A进行说明。在第三步中,在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的面对的边沿上,形成第一密封件31,并这样形成第二密封件32,使得隔开每个图像显示装置20。在涂覆第一和第二密封件31和32之后,把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对准,然后组合在一起。在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的面对的边沿上形成的第一密封件31保护图像显示装置20不受蚀刻溶液的影响,所述蚀刻溶液将在后面要说明的第四步中使用。在第三步中,最好是,把不能蚀刻的保护膜33连附于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的侧向侧面,如图3B所示,以便阻止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的侧面被蚀刻溶液蚀刻。
在第三步把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组合在一起之后,进行第四步,分别蚀刻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的外表面12b,11b(图3),如图4所示。虽然图4表示利用化学蚀刻方法蚀刻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的外表面12b,11b,但是也可以利用物理方法进行蚀刻。用于化学蚀刻的蚀刻溶液可以是氟酸、盐酸或其类似物。最好是,被蚀刻的上基片和下基片每个的最终厚度(T)小于或等于0.5毫米。如果上基片和下基片每个的最后的厚度(T)小于或等于100微米,则最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成为柔性的。上基片和下基片的厚度可以从一开始便被不同地确定,以便获得具有不同厚度的最终上基片和下基片。
图5表示第五步,以图像显示装置20为单位切割其外表面12b和11b已在第四步被蚀刻的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在下基片上形成有多个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需要第五步。最好是,使用激光束切割上基片和下基片12和11。
在上述的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中,根据用于制造非薄型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在下基片11上形成图像显示装置20,使具有图像显示装置20的下基片11和上基片12组合,并蚀刻其外表面12b,11b,借以制成薄的平板显示器。因而,制造工艺简单,并且可以大大减少由于在薄的基片上形成图像显示装置而出现的次品的数量。
现在简要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制造方法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操作。当由薄膜晶体管把预定电压加于第一和第二电极层29和32时,由第一电极层29引入的空穴和由发光层31中的第二电极层引入的电子结合,借以产生激子。当激子的受激状态被改变为基态时,在发光层31上的荧光分子便发光。由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发出的光通过第一或第二电极层29或32射出。
在这种薄的平板显示器中,在上基片和下基片被相互粘结之后,其外表面被蚀刻,因而成为较薄的。因而,上基片和下基片成为柔性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中,薄的上基片和下基片甚至可以利用常规的用于制造非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来获得。此外,因为图像显示装置在上基片和下基片仍然是厚的情况下被形成,所以可以改善制造工艺的稳定性,并提高无缺陷的产品的比例。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示例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不脱离由下面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构思,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作出许多改变。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及其类似物。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制备可蚀刻的上基片和可蚀刻的下基片;
在所述下基片的内表面上用这种方式形成图像显示装置,使得至少两个图像显示装置彼此隔离;
把所述上基片和所述下基片组合在一起,使得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被单独地密封;
蚀刻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的外表面;以及
以图像显示装置为单位切割组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使得每个图像显示装置是分开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由基于玻璃的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步骤包括在组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的每个侧向侧面上连附不能被蚀刻的保护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蚀刻步骤期间,上基片和下基片的外表面被蚀刻,使得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具有最多为0.5毫米的总厚度。
5.一种用于制造薄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制备可蚀刻的上基片和可蚀刻的下基片;
在所述下基片的内表面上形成图像显示装置;
把所述上基片和所述下基片组合在一起,使得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被密封;以及
蚀刻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的外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由基于玻璃的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步骤包括在组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的每个侧向侧面上连附不能被蚀刻的保护膜。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蚀刻步骤期间,上基片和下基片的外表面被蚀刻,使得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具有最多为0.5毫米的总厚度。
9.一种薄的平板显示器,其包括:
上基片和下基片,所述上基片和下基片被蚀刻以具有0.5毫米或者更小的厚度并被组合在一起;
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被形成在下基片的内表面上;以及
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被连附在所述组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的侧向侧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的平板显示器,其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层;
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发光层;以及
形成在所述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层。
CNB2003101240521A 2003-03-18 2003-12-31 薄的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311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6842/03 2003-03-18
KR10-2003-0016842A KR100490553B1 (ko) 2003-03-18 2003-03-18 평판형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이용한 박형평판 표시장치.
KR16842/2003 2003-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5081A true CN1535081A (zh) 2004-10-06
CN100431189C CN100431189C (zh) 2008-11-05

Family

ID=32985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24052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31189C (zh) 2003-03-18 2003-12-31 薄的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82816A1 (zh)
KR (1) KR100490553B1 (zh)
CN (1) CN10043118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9752B1 (ko) * 2004-11-10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평판표시장치
KR100820170B1 (ko) 2006-08-30 2008-04-1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플렉시블 기판의 적층 방법
KR102086545B1 (ko) * 2012-07-19 2020-03-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2017162725A (ja) * 2016-03-10 2017-09-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9113A (en) * 1971-04-01 1973-10-30 Conrad Schmitt Studios Inc Method of etching glass
JPH04218027A (ja) * 1990-06-14 1992-08-07 Hoechst Japan Ltd 液晶セルの製造法
KR0171092B1 (ko) * 1995-07-06 1999-05-01 구자홍 기판 제조방법
US6197209B1 (en) * 1995-10-27 2001-03-06 Lg. Philips Lcd Co., Lt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substrate
JP3704883B2 (ja) * 1997-05-01 2005-10-1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53200B2 (ja) * 1998-10-02 2005-05-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0123971A (ja) * 1998-10-15 2000-04-28 Futaba Corp 有機elの製造方法
TW465119B (en) * 1999-07-23 2001-11-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EL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470594B1 (en) * 2001-09-21 2002-10-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Highly moisture-sensitive electronic device element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on utilizing vent holes or gap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490553B1 (ko) 2005-05-17
CN100431189C (zh) 2008-11-05
US20040182816A1 (en) 2004-09-23
KR20040082166A (ko) 2004-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0752C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7394446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CN100485993C (zh) 用于制造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遮蔽掩模
KR100398542B1 (ko) 대형 전자 발광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1300899B (zh) 制备具有柔性基板的器件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具有柔性基板的器件
CN1713786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455630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12585C (zh) 双板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487779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52079C (zh) 有机场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391424A (zh) 有机el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617641A (zh) 超薄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55107C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509125A (zh) 基底制作方法、用该方法制作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方法和该器件
CN111864116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378094A (zh) 场致发光的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附着罩及其制造方法
CN1722917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263351C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P1484805A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638579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312659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214356C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638568A (zh) 双面板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535081A (zh) 薄的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KR101202547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116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aft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SDI Co.,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SD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116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9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928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