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4190A - 双头活塞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双头活塞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34190A CN1534190A CNA2004100352596A CN200410035259A CN1534190A CN 1534190 A CN1534190 A CN 1534190A CN A2004100352596 A CNA2004100352596 A CN A2004100352596A CN 200410035259 A CN200410035259 A CN 200410035259A CN 1534190 A CN1534190 A CN 15341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running shaft
- double
- type compressor
- pa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2—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having plural sets of cylinders or pist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形成用于压缩气体的第一压缩室和第二压缩室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该压缩机有一个具有内腔室的旋转轴,该内腔室与吸气室和第一和第二压缩室互相连接以用于引导气体进入第一和第二压缩室。该压缩机还有一个位于内腔室内用于分隔内腔室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分隔壁。第一通道与吸气室和第一压缩室互相连接。第二通道与吸气室和第二压缩室互相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头活塞式压缩机,用于在前和后压缩室压缩气体,当随着旋转轴旋转活塞往复运动时,双头活塞限定了这两个压缩室。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号7-63165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空调系统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图8A表示了一种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基本与上述日本参考一致。该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包括一个前圆柱头101和一个后圆柱头102。一个前排气室111A形成在前圆柱头101内。一个吸气室112和一个后排气室111B形成在后圆柱头102内。该双头活塞式压缩机也包括一对圆柱块104A和104B,其分别固定到圆柱头101和102上。这样上述双头活塞式压缩机的壳体包括圆柱头101和102及圆柱块104A和104B。附带地,在图8A中,双头活塞式压缩机的左和右侧分别对应于前和后侧。
如图8B所示,密封件103设置在前圆柱头101和圆柱块104A之间。虽然没有示出,密封件103与前侧类似地设置在后圆柱头102和圆柱块104B之间。
回到图8A,一个前压缩室113A和一个后压缩室113B分别由在前圆柱块104A和后圆柱块104B内的双头活塞114限定。一个前旋转阀117A用作前压缩室113A的前吸气机构115A,一个后旋转阀117B用作后压缩室113B的后吸气机构115B。前和后旋转阀117A和117B设置在旋转轴116上。前和后旋转阀117A和117B分别包括在旋转方向的前和后吸气连通通道118A和118B。在前和后旋转阀117A和117B与旋转轴116同步旋转时的吸气过程,前和后吸气连通通道118A和118B周期性地连接旋转轴116的一个轴腔室116a和至少前和后压缩室113A和113B之一。
轴腔室116a对着位于旋转轴116后端的吸气室112打开。制冷剂从外部循环引入到吸气室112。在吸气室112内的制冷剂通过旋转轴116的轴腔室116a和后旋转阀117B被引入到后压缩室113B。类似地,在吸气室112内的制冷剂通过轴腔室116a和前旋转阀117A被引入到前压缩室113A。
然而,因为前和后旋转阀117A和117B分别作为在双头活塞压缩机中的前和后吸气机构115A和115B使用,从外制冷剂循环引入到在后圆柱头102内的吸气室112的制冷剂气体分布在后吸气连通通道118B和前吸气连通通道118A。从吸气室112到前旋转阀117A的气体通路比到后旋转阀117B的气体通路长。到前和后旋转阀117A和117B的气体通路共享从吸气室112到后吸气连通通道118B的前端的轴腔室116a的一个公共部分119,如图8A中双箭头指示的。
也就是,参见图8A和8B,当制冷剂气体从吸气室112朝着在前和后旋转阀117A和117B内的前和后吸气连通通道118A和118B流动时,制冷剂气体趋向于引入到在后旋转阀117B内的后吸气连通通道118B中的量比引入到在前旋转阀117A内的前吸气连通通道118A中的更多。这样前连通通道113A缺乏制冷剂气体以至压缩比率是相当大的。因而,在前排气室111A内的被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上升到比在后排气室111B内的被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高。因此,从压缩机外部密封前排气室111A和前压缩室113A的密封件103的密封部分103a的外部环境与密封后排气室111B和后压缩室113B的密封件103的外部环境相比处于不利的热的状态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引入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前压缩室的双头活塞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一个双头活塞压缩机包括一个壳体,其具有前壳体和后壳体,并且形成若干第一圆柱孔和若干第二圆柱孔和一个吸气室。一个旋转轴可旋转地被壳体支撑并有一个旋转轴线。该旋转轴也有一个沿着旋转轴线的内腔室。内腔室和在后壳体前端附近的吸气室连通。第一圆柱孔和第二圆柱孔围绕着旋转轴的旋转轴线排列。一组双头活塞被连接到旋转轴。每个活塞容纳在第一圆柱孔和相连的第二圆柱孔中分别限定了第一压缩室和第二压缩室。当旋转轴旋转时,每个活塞在第一压缩室和第二压缩室内往复运动压缩气体。一个分隔壁位于沿着旋转轴的旋转轴线的内腔室内将内腔室分隔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使吸气室和第一吸气连通通道互相连接。第二通道使吸气室和第二吸气连通通道互相连接。一个第一吸气阀机构可旋转地设置在在前壳体后部附近的旋转轴上用于通过第一通道将气体从吸气室引入到第一压缩室。第一吸气阀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阀,其有一个第一吸气连通通道,用于在吸气过程当第一吸气阀机构和旋转轴同步旋转时连续地与第一通道和第一压缩室互相连通。一个第二吸气阀机构可旋转地设置在在后壳体前部附近的旋转轴上用于通过第二通道将气体从吸气室引入到第二压缩室。第二吸气阀机构包括第二旋转阀,其有一个第二吸气连通通道,用于在吸气过程当第二吸气阀机构和旋转轴同步旋转时连续地与第二通道和第二压缩室互相连通。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个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形成用于压缩气体的第一压缩室和第二压缩室。一个旋转轴有一个内腔室,其使吸气室和第一和第二压缩室互相连通用于将气体引入第一和第二压缩室进行压缩。一个分隔壁位于内腔室内用于将内腔室分隔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使吸气室和第一压缩室互相连通。第二通道使吸气室和第二压缩室互相连通。
附图说明
具有新颖性的本发明的特征具体被阐述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中。通过下面结合伴随的附图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能被最好地理解。其中:
图1A是根据一较佳实施例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的纵向截面图;
图1B是双头活塞式压缩机的放大的截面图,表示了根据较佳实施例在前侧上的密封件;
图2是根据第一个变化的实施例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第二个变化的实施例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第四个变化的实施例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第五个变化的实施例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图;
图6A是根据第七个变化的实施例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图;
图6B是根据第七个变化的实施例的旋转轴的端视图;
图7是根据第八个变化的实施例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图;
图8A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的纵向截面图;
图8B是双头活塞式压缩机的放大的截面图,表示了根据现有技术在前侧上的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于双头活塞式固定排量压缩机(以后称压缩机),其构成了车辆空调系统中制冷剂循环的一部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将参见图1A和图1B被描述。图1A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应于压缩机的前侧和后侧。
一个压缩机的壳体包括一个前圆柱块11A和一个后圆柱块11B,一个前壳体13和一个后壳体14。后壳体14也称做圆柱头,其设置在压缩室40B的后侧。前圆柱块11A固定于后圆柱块11B上。通过一个前阀端口组件12A,前壳体13固定于前圆柱块11A。通过一个后阀端口组件12B,后壳体14固定于后圆柱块11B。如图1B所示,前阀端口组件12A包括从前壳体13依次排列的一个保持板15A,一个阀板26A和一个端口板25A。类似地,后阀端口组件12B包括从后壳体14依次排列的一个保持板15B,一个阀板26B和一个端口板25B。
一个前排气室21A限定在前壳体13内。也就是,前排气室21A以这样一个方式限定,保持板15A的前表面18A接触前壳体13的后端表面13a,如图1B所示。同样,一个后排气室21B限定在后壳体14内。也就是,后排气室21B以这样一个方式限定,保持板15B的后表面18B接触后壳体14的前端表面14a。通过后阀端口组件12B,一个吸气室22限定在后壳体14和后圆柱块11B之间。
如图1B所示,一个由弹性体组成的密封件19设置在保持板15A的前和后表面用于密封在前保持板15A和前圆柱块11A或前壳体13之间的间隙。虽然没有表示,一个由弹性体组成的密封件19类似地分别设置在保持板15B的前和后表面用于密封在后保持板15B和后圆柱块11B或后壳体14之间的间隙。
参见图1A,排气孔27A和27B分别形成在端口板25A和25B。排气阀28A和28B分别形成在阀板26A和26B上。排气阀28A和28B分别打开和关闭相应的排气孔27A和27B。保持器29A和29B分别形成在保持板15A和15B上以调节排气阀28A和28B的打开程度。
一个旋转轴31可旋转地支撑在圆柱块11A和11B内。旋转轴31插入前连通孔32A和后连通孔32B,这两个孔分别延伸通过圆柱块11A和11B的中心。也就是,旋转轴31可滑动地被圆柱块11A和11B支撑在前和后连通孔32A和32B内。一个通孔33延伸通过前阀端口组件12A和前壳体13。旋转轴31的前端部分通过通孔33突出到前壳体13的外侧并且运转地连接于一个驱动车辆的发动机Eg。一个轴密封件34设置在前壳体13和在通孔33内的旋转轴31之间。
圆柱块11A和11B限定了一个曲柄室36。一个凸轮体35设置在曲柄室36内的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31a 上。凸轮体35包括一个环形基础部分35a和一个旋转斜盘部分35b。基础部分35a固定于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31a。旋转斜盘部分35b和基础部分35a成一体形成。一个前推力轴承37A设置在凸轮体35的基础部分35a的前表面和相对的前圆柱块11A的后端表面之间。一个后推力轴承37B设置在凸轮体35的基础部分35a的后表面和相对的后圆柱块11B的前端表面之间。由于凸轮体35的基础部分35a被一对推力轴承37A和37B夹在中间,因此旋转轴31沿着旋转轴31的旋转轴线L的滑动移动被调节。
若干前圆柱孔38A和若干后圆柱孔38B分别形成在圆柱块11A和11B内并且围绕旋转轴31的轴线L设置。前圆柱孔38A之一和后圆柱孔38B之一表示在图1A中。前圆柱孔38A的中心线和相连的后圆柱孔38B的中心线直线对齐以使前圆柱孔38A与后圆柱孔38B成对设置。双头活塞39(以后称活塞)的前头39a插入前圆柱孔38A的每一个中,活塞39的相连的后头39b插入相连的后圆柱孔38B。活塞39在圆柱孔38A和38B中限定了一个前压缩室40A和一个后压缩室40B。
通过一对滑靴41,活塞39和凸轮体35的旋转斜盘部分35b啮合。当凸轮体35和旋转轴31成一体地旋转时,凸轮体35的旋转通过滑靴41传递给活塞39以便在圆柱孔38A和38B中向前和向后往复移动活塞39。凸轮体35和滑靴41构成了一个曲柄机构,其将旋转轴31的旋转转换成为活塞39的往复移动。
若干前导引通道47A形成在前圆柱块11A以便与每一个前圆柱孔38A和前圆柱块11A的前连通孔32A互相连接。若干后导引通道47B形成在后圆柱块11B以便与每一个后圆柱孔38B和后圆柱块11B的后连通孔32B互相连接。一个轴腔室45形成在旋转轴31内并且沿着旋转轴31的轴线L延伸。通过形成在旋转轴31后端的一个开口31b,轴腔室45和吸气室22连通。轴腔室45包括一个在后侧的大直径的圆柱形腔室45a和一个直径比大直径腔室小的在前侧的小直径的圆柱形腔室45b。一个台阶通过一个在大直径腔室45a和小直径腔室45b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一个环形壁表面55形成在旋转轴31的内环形表面31c,其限定了轴腔室45。壁表面55面对后侧。
一个圆柱形分隔壁56固定地插在旋转轴31内。分隔壁56的前端部分固定地压配到小直径腔室45b内。分隔壁56的一个后端部分56a从轴腔室45突出进入吸气室22。分隔壁56的圆柱形内部空间包括一个位于轴腔室45内的分隔壁前内空间60A和一个位于吸气室22内的分隔壁后内空间60B。分隔壁后内空间60B部分地构成了吸气室22。
分隔壁56将轴腔室45分隔成一个内分隔壁空间和一个外分隔壁空间。内分隔壁空间包括小直径腔室45b和分隔壁56的前内空间60A。外分隔壁空间限定在分隔壁56的外侧和壁表面55后侧的轴腔室45内侧之间。前吸气连通通道48A与旋转轴31的内圆周表面31c互相连接,其与小直径腔室45b和旋转轴31的外圆周表面31a相对应。通过前吸气连通通道48A,内分隔壁空间和旋转轴31的外侧连通。因此,内分隔壁空间起着作为第一通道57A的作用,该通道与作为吸气腔室22一部分的分隔壁后部内空间60B和前吸气连通通道48A互相连接。
一个后吸气连通通道48B与对应于大直径腔室45a的旋转轴31的内圆表面31c和旋转轴31的外周表面31a互相连接。在分隔壁56外侧的外分隔壁空间通过后吸气连通通道48B和旋转轴31的外侧连通。因此,外分隔壁空间起着作为第二通道57B的作用,该通道与吸气腔室22和后吸气连通通道48B互相连接。如上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57A和57B分离地限定在轴腔室45内。
如上所述,分隔壁56的后端部分56a从轴腔室45突伸进入吸气室22。这样,后端部分56a就位于连通部分的前端位置P或在后吸气连通通道48B和第二通道57B之间边界区域的后部。
第一通道57A的横截面比第二通道57B的大。第一通道57A的横截面区域作为分隔壁56的内空间的横截面限定在垂直于旋转轴线L的平面上。第二通道57B的横截面区域作为在大直径腔室45a内的旋转轴31的内圆周表面31c和分隔壁56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横截面限定在垂直于旋转轴线L的平面上。
前吸气连通通道48A与在前圆柱块11A内的前导引通道47A对应地形成。后吸气连通通道48B与在后圆柱块11B内的后导引通道47B对应地形成。当旋转轴31旋转时,前吸气连通通道48A间歇地与第一通道57A和前导引通道47A互相连接。类似地,当旋转轴31旋转时,后吸气连通通道48B间歇地与第二通道57B和后导引通道47B互相连接。因此,旋转轴31的被前连通孔32A围绕的那部分起着前旋转阀50A的作用,其形成了一个前吸气阀机构49A。前旋转阀50A包括前吸气连通通道48A,其和旋转轴31一体地形成。旋转轴31的被后连通孔32B围绕的那部分起着后旋转阀50B的作用,其形成了一个后吸气阀机构49B。后旋转阀50B包括后吸气连通通道48B,其和旋转轴31一体地形成。
当相连的压缩室40A和40B处于吸气过程时,第一和第二通道57A和57B通过前和后吸气连通通道48A和48B分别和前和后导引通道47A和47B连通。在该状态,在吸气室22内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第一和第二通道57A和57B,前和后吸气连通通道48A和48B和前和后导引通道47A和47B被分别吸入前和后压缩室40A和40B。
另一方面,当相连的压缩室40A和40B处于压缩过程和/或排气过程时,第一通道57A和前导引通道47A之间及第二通道57B和后导引通道47B之间的连通被阻止。在该状态,制冷剂气体在前和后压缩室40A和40B内被连续地压缩并且该被压缩的制冷剂气体分别从前和后排气孔27A和27B排出并通过排气阀28A和28B进入前和后排气室21A和21B。已经被排出进入前和后排气室21A和21B的制冷剂气体流出到没有表示的外制冷剂循环。外制冷剂循环和压缩机包括在制冷剂循环环路中。流出到外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吸气室22。在制冷剂循环环路内循环的制冷剂气体包括润滑油,其以薄雾状存在于制冷剂气体中用于润滑压缩机内的零件。
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1B延伸通过旋转轴31以便与旋转轴31的内和外圆周表面31a和31c互相连接。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1B分别形成在与前和后推力轴承37A和37B对应的位置。在轴腔室45内的润滑油根据驱动轴31的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通过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1B分别供给前和后推力轴承37A和37B。在该较佳实施例中,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1B和第二通道57B连通。这样,在第二通道57B内的润滑油供给到前和后推力轴承37A和37B。
前润滑油孔51A位于形成在旋转轴31内的壁表面55附近。壁表面55位于前润滑孔51A的前侧内。壁表面55阻止润滑油沿着旋转轴31的内圆周表面31c朝前流动。
其间,当制冷剂气体在前和后压缩室40A和40B内被压缩在时,由于制冷剂气体通过在活塞39和圆柱孔38A或38B之间的间隙从压缩室40A和40B的泄漏,润滑油趋向于积累在曲轴腔36内。前润滑通道58A形成在前圆柱块11A中以便引导积累在曲轴腔36内的润滑油进入通孔33,该孔容纳着轴密封件34。后润滑通道58B形成在后圆柱块11B中以便引导积累在曲轴腔36内的润滑油进入吸气室22。
现在描述从曲轴腔36排出并分别通过前和后润滑通道58A或58B到通孔33和吸气室22的润滑油流。导入通孔33的一部分润滑油润滑在轴密封件34和旋转轴31之间的滑动部分,而润滑油的其他部分通过形成在旋转轴31内的通孔59被导入轴腔室45的小直径腔45b。在小直径腔45b内的润滑油通过前吸气阀机构49A导入到前压缩室40A以便润滑前圆柱孔38A的内侧。在吸气室22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和第二通道57A和57B及前和后吸气阀机构49A和49B被分别引入到前和后压缩室40A和40B以便润滑前和后圆柱孔38A和38B的内侧。
根据该较佳实施例,下面的有利的效果被获得。
(1)在该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通道57A和57B分离地限定在旋转轴3 1的轴腔室45内。这样,制冷剂气体从吸气室22通过第一通道57A被分离地引入前吸气连通通道48A。制冷剂气体从吸气室22通过第二通道57B被分离地引入后吸气连通通道48B。分隔壁56的后端部分56a位于连通件的前端位置P的后部,在此后吸气连通通道48B和第二通道57B连通。换言之,用于分离地使制冷剂气体流从吸气室22流到前和后压缩室40A和40B的第一和第二通道57A和567B的分离点位于连通件的前端位置P的后部。这样,因为分隔壁56的后端部分56a位于位置P的后部内,从吸气室22朝着在第一通道57A内的前吸气连通通道48A导入的制冷剂气体被阻止导入至后吸气连通通道48B。因而,制冷剂气体被充分地导入至前吸气连通通道48A,也就是前压缩室40A。这基本上避免了由于导入到前压缩室40A的制冷剂的量不足而引起的前压缩室40A的压力降低而使容积效率降低或压缩比增加。压缩比的增加引起在前排出腔室21A内的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上升。也就是,当足够量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前吸气连通通道48A被导入前压缩室40A时,压缩比不相对地增加,和在前排出腔室21A内的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不相对地上升。因此,施加在前壳体13和前圆柱块11A之间的密封件19上的热载荷减少,并且密封件19的寿命延长。
当制冷剂气体被充分地导入前压缩室40A时,润滑油也充分地导入前压缩室40A。因而前圆柱孔38A的内侧被有效地润滑,并且基本阻止在活塞39和圆柱孔38A之间产生滑动摩擦热。
(2)第一通道57A比第二通道57B长。这样假设第一通道57A和第二通道57B有基本相同的横截面,在第一通道57A中的制冷剂气体流动阻力比在第二通道内的大。也就是,导入前旋转阀50A的前吸气连通通道48A中的制冷剂气体比导入后旋转阀50B的后吸气连通通道48B中的制冷剂气体少。然而,因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通道57A的横截面比第二通道57B的大并且在第一通道57A中的制冷剂气体流动阻力基本与在第二通道内的相等,以至导入前和后压缩室40A和40B中的制冷剂气体的量基本是相等的。
(3)圆柱形分隔壁56的后端部分56a从旋转轴31的轴腔室45突入吸气室22。也就是,第一和第二通道57A和57B相对于气体流从吸气室22到前和后压缩室40A和40B的分离点位于吸气室22内。这样,从吸气室22导入第一通道57A的制冷剂气体不被从吸气室22朝着第二通道57B流动的气体干扰。因此,制冷剂气体被从吸气室22有效地导入第一通道57A。
(4)在旋转轴31的轴腔室45内,圆柱形分隔壁56的圆柱形内空间形成了第一通道57A,并且圆柱形分隔壁56的外侧形成了第二通道57B。因而,在旋转轴31内第一通道57A被第二通道57B围绕。导入到前压缩室40A内的制冷剂气体比导入到后压缩室40B的制冷剂气体受旋转轴31外部的温度的热影响较小,此时制冷剂气体在第一通道57A内运动。因此,阻止导入到前压缩室40A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上升以至容积率不降低。
第一通道57A比第二通道57B长。这样,当制冷剂气体在第一通道57A内运动时,导入到前压缩室40A的制冷剂气体比导入到后压缩室40B的制冷剂气体暴露于旋转轴31的外部温度的时间长。然而,由于第一通道57A被第二通道57B围绕着,导入到前压缩室40A的制冷剂气体比导入到压缩室40B的制冷剂气体受旋转轴31外部的温度的热影响小。在这方面,上述本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对于阻止在第一通道57A内的制冷剂气体温度的上升是有效的。
此外,圆柱形分隔壁56插入旋转轴31的轴腔室45以便分隔轴腔室45。即使第一通道57A的横截面与第二通道57B的不同,由于同样的圆柱形结构,圆柱形分隔壁56的轴线容易和旋转轴31的旋转轴线L相重合。因而,容易适当地保持旋转轴31的旋转平衡。
(5)在旋转轴31内,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1B分别设置在对应于推力轴承37A和37B的位置以便向推力轴承37A和37B提供润滑油。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1B起着制冷剂气体从曲轴腔36到旋转轴31的轴腔室45的进入路线的作用。因为制冷剂气体在曲轴腔36内的温度趋向于高于在吸气室22内的温度,在曲轴腔36内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1B进入旋转轴31。如果在曲轴腔36内的制冷剂气体假想地进入了第一通道57A,制冷剂气体的温度在第一通道57A内上升并且该制冷剂气体以相对高的温度从前压缩室40A排出进入排出室21。简言之,在该假想的情况,提升从前压缩室40A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是非常不利的。
然而,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1B和第二通道57B连通。因而在曲轴腔36内的制冷剂气体难于进入第一通道57A。结果,在第一通道57A内的制冷剂气体难于受到在曲轴腔36内的制冷剂气体的热影响,并且阻止从前压缩室40A排出的制冷气体的温度过渡升高。
也因为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1B和第二通道57B连通而不和第一通道57A连通,在第一通道57A中的润滑油不用于润滑前和后推力轴承37A和37B并且仅仅通过前吸气连通通道48A被导入前压缩室40A。与至少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 B之一和第一通道57A连通的实施例相比,前圆柱孔38A的内部被有效地润滑。
(6)在旋转轴31的内圆表面31c上,壁表面55设置在前润滑孔51A前侧附近用于阻止润滑油沿着旋转轴31的内圆周表面31c朝前侧流动。因而,润滑油充分地停留在在旋转轴31的内圆周表面31c上的前润滑孔51A的入口或开口附近。因此,润滑油被有效地导入前润滑孔51A,并且前推力轴承37A被有效地润滑。
(7)在前圆柱块11A内,设置有一个用于将在曲轴腔36内的润滑油排出到第一通道57A的排出通道,该排出通道包括前润滑通道58A,通孔33和通孔59。在后圆柱块11B内,设置有用于将在曲轴腔36内的润滑油排出到吸气室22的后润滑通道58B。因而前和后圆柱孔38A和38B的内表面被有效地润滑。此外润滑油通过第一通道57A从吸气室22进入前圆柱孔38A,润滑油通过包括前润滑通道58A、通孔33和通孔59的排出通道被导入前圆柱孔38A。因此前圆柱孔38A的内表面的润滑被改善。
根据本发明,下面变化的实施例也被实践。如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虽然壁表面55设置在对应于前润滑孔51A的位置处以用于阻止润滑油沿着旋转轴31的内圆周表面31c朝着前侧流动,在一个图2所示的变化的第一实施例中,一个附加的壁表面62设置在对应于后润滑孔51B的位置处。
参见图2,第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与上述图1的较佳的实施例的不同是用固定地插入旋转轴31的圆柱形分隔壁61替换圆柱形分隔壁56。分隔壁61包括基础部分61a和比基础部分61a的直径小的小直径部分61b。基础部分61a和小直径部分61b成一体形成。分隔壁61以这样的方式固定:基础部分61a压配合进入大直径腔室45a。包括在轴腔室45内的基础部分61a的前部空间和在轴腔室45内的分隔壁61的内侧空间的一个分隔壁前内空间60A形成一个第一通道57A,其与作为在吸气室22内的内空间的一部分的分隔壁后内腔室60B和一个前吸气连通通道48A的互相连接。在轴腔室45内的分隔壁61的外侧形成一个第二通道57B,其与吸气室22和一个后吸气连通通道48B互相连接。
一个台阶由在基础部分61a和小直径部分61b之间的连接部的一个壁表面62形成。壁表面62有阻止润滑油沿着旋转轴31的内圆周表面31c朝着前侧流动的作用。壁表面62位于后润滑孔51B的前侧附近。因而,润滑油被有效地导入润滑孔51B,和后推力轴承37B被有效地润滑。
在该结构中,前润滑孔51A和第一通道57A连通,后润滑孔51B和第二通道57B连通。因此与公开在图3的另一个变化的实施例相比,该另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1B连通第一通道57A,在第一变化的实施例中的在第一通道57A内的制冷剂气体受曲轴腔36内的制冷剂气体的热影响较小。
在第二个变化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1B连通第一通道57A。在第二个变化的实施例中,在图2所示的第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的分隔壁61被朝着后侧移动。也就是,分隔壁61的基础部分61a的前端表面位于后润滑孔51B的后部。因而,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1B连通第一通道57A。在第二个变化的实施例中,分隔壁61的轴向长度比图2中的短。与至少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1B之一连通第二通道57B的实施例相比,在第二个变化的实施例中的第二通道57B内的制冷剂气体受曲轴腔36内的制冷剂气体的热影响较小。
虽然一对前和后润滑孔51A和51B分别设置在对应于前和后推力轴承37A和37B的位置,一个单一的润滑孔仅仅设置在对应于前和后推力轴承37A和37B之一的位置或者没有润滑孔设置在第三个变化的实施例中。
如图4所示,替换上述图1,2,或3的较佳实施例中的后润滑通道58B,一个变化的后润滑通道65设置在第四个变化的实施例中,用于将曲轴腔36内的润滑油不通过吸气室22直接排出到第二通道57B内。该后润滑通道65包括一个上游润滑通道65a和一个下游润滑通道65b。上游的润滑通道65a设置在后圆柱块11B内并和曲轴腔36及后圆柱块11B的后容纳孔32B互相连接。上游润滑通道65a的一端在后圆柱块11B的后容纳孔32B的内圆周表面上开口。旋转轴31的后端部分内,设置下游润滑通道65b用于和轴腔室45或第二通道57B连通,并且位于后吸气连通通道48B的后部内。当旋转轴31旋转时,下游的润滑通道65b间断地将轴腔室45或第二通道57B和上游润滑通道65a连通。因此,当旋转轴31旋转时,曲轴腔36通过后润滑通道65间断地与轴腔室45连通。由于这个连通,在曲轴腔36内的润滑油不通过吸气室22直接排出到轴腔室45内。因而与上述图1,2或3所示的润滑油通过后润滑通道58B从曲轴腔36排出到吸气室22内又继续被导入轴腔室45或第一和第二通道57A和57B的较佳实施例相比,润滑油更容易导入第二通道57B。这样,后圆柱孔38B的内部被有效地润滑。
在第五变化的实施例中,分隔壁56的后端部分56a的开口朝着后侧变宽。如图5所示,分隔壁56的后端部分56a呈漏斗形。因而制冷剂气体更容易导入到第一通道57A。上述分隔壁不限于圆柱形分隔壁56或61。在第六个变化的实施例中,分隔壁的横截面以多边形替代圆形。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或第一至第六变化的实施例中圆柱形分隔壁56或61分隔旋转轴31的轴腔室45。然而,如图6A和6B所示,在第七个变化的实施例中,一个平板分隔壁71分隔旋转轴31的轴腔室45。也就是,分隔壁71压配合在旋转轴31内。分隔壁71将旋转轴31的轴腔室45分隔成两个基本相等的被旋转轴31的内圆周表面31c和分隔壁71的类似于平板的表面围绕的空间。空间之一形成了一个第一通道57A,另一个空间形成了第二个通道57B。分隔壁71的后端部分71a从旋转轴31的轴腔室45突伸入吸气室22。
在图7所示的第八个实施例中,分隔壁56的后端部分不从轴腔室45突伸入吸气室22。然而,分隔旋转轴31的轴腔室45的圆柱形分隔壁56(圆柱形分隔壁61,或平板分隔壁71)位于连接部的前端位置P的后部,该连接部位于旋转阀50B的后吸气连通通道48B和第二通道57B之间。
这里的例子和实施例作为解释而非限制来认识,并且本发明不限于在此详细给出的细节而是可以在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改变。
Claims (23)
1.一个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包括:
一个壳体,其具有前壳体和后壳体并且形成一组第一圆柱形孔,一组第二圆柱形孔和一个吸气室;
一个被壳体可旋转地支撑并且有一个旋转轴线的旋转轴,旋转轴有一个沿着旋转轴线的内腔室,内腔室和在后壳体前端附近的吸气室连通,其中第一圆柱孔和第二圆柱孔围绕着旋转轴的旋转轴线排列;
一组连接于旋转轴的双头活塞,每个活塞容纳在第一圆柱孔和相连的第二圆柱孔内以便分别限定一个第一压缩室和一个第二压缩室,当旋转轴旋转时,每个活塞往复运动以在第一压缩室和第二压缩室内压缩气体;
一个位于沿着旋转轴的旋转轴线的内腔室中并用于分隔内腔室成第一和第二通道的分隔壁,第一通道与吸气室和一个第一吸气通道互相连接,第二通道与吸气室和一个第二吸气通道互相连接;
一个可旋转地设置在前壳体的后端附近的旋转轴上用于将气体从吸气室通过第一通道导入到第一压缩室的第一吸气阀机构,第一吸气阀机构包括一个有第一吸气连通通道的第一旋转阀,在吸气过程,当第一吸气阀机构和旋转轴同步旋转时,该第一吸气连通通道与第一通道和第一压缩室连续地互相连接;和
一个可旋转地设置在后壳体的前端附近的旋转轴上用于将气体从吸气室通过第二通道导入到第二压缩室的第二吸气阀机构,第二吸气阀机构包括一个有第二吸气连通通道的第二旋转阀,在吸气过程,当第二吸气阀机构和旋转轴同步旋转时,该第二吸气连通通道与第二通道和第二压缩室连续地互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连通部是一个位于第二吸气连通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边界区域,连通部有一个前端,其中分隔壁有一个位于连通部前端的后部的后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后端部从内腔室突伸入吸气室。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分隔壁有一个中空圆柱形,分隔壁的内侧空间形成第一通道,在内腔室内的分隔壁的外侧空间形成第二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后端部的横截面区域在分隔壁内是最长的。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后端部呈一个漏斗形。
7.根据权利要求4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分隔壁的横截面是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气体包含用于润滑压缩机的内部的润滑油,壳体还包括一对圆柱块,其限定了一个用于容纳曲轴机构的曲轴腔,曲轴机构将旋转轴的旋转转换成为活塞的往复运动,一对推力轴承沿着旋转轴线位于旋转轴的外圆周上并用于限制旋转轴沿着旋转轴线移动,一对润滑孔延伸通过旋转轴用于将内腔室内的润滑油供给推力轴承,润滑孔分别位于对应于推力轴承的位置,至少润滑孔之一和第二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旋转轴有一个限定内腔室的内表面,一个壁表面设置在内腔室内的至少一个润滑孔附近,用于阻止润滑油沿着旋转轴的内表面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另一个润滑孔和第一通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润滑通道形成在壳体内用于与第二通道和曲轴腔互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润滑通道形成在壳体内用于与曲轴腔和第一通道互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气体包含用于润滑压缩机的内部的润滑油,壳体还包括一对圆柱块,其限定了一个用于容纳曲轴机构的曲轴腔,曲轴机构将旋转轴的旋转转换成为活塞的往复运动,一对推力轴承沿着旋转轴线位于旋转轴的外圆周上并用于限制旋转轴沿着旋转轴线移动,一对润滑孔延伸通过旋转轴用于将内腔室内的润滑油供给推力轴承,润滑孔分别位于对应于推力轴承的位置,润滑孔和第一通道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旋转轴有一个限定内腔室的内表面,一个壁表面设置在内腔室内的至少一个润滑孔附近,用于阻止润滑油沿着旋转轴的内表面流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第一通道的横截面比第二通道的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第一通道比第二通道长。
17.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分隔壁是平板形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内腔室还包括一个大直径腔室和一个小直径腔室。
19.一种形成用于压缩气体的第一压缩室和第二压缩室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包括:
一个有内腔室的旋转轴,该内腔室与吸气室和第一和第二压缩室互相连接以用于引导气体进入第一和第二压缩室;和
一个位于内腔室内用于分隔内腔室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分隔壁,第一通道与吸气室和第一压缩室互相连接,第二通道与吸气室和第二压缩室互相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连通部位于第二通道和第二压缩室之间,连通部有一个前端和一个后端,分隔壁有一个位于前端后面的端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端部从内腔室突伸入吸气室。
22.根据权利要求19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分隔壁是圆柱形的。
23.根据权利要求19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分隔壁是平板形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73464/2003 | 2003-03-18 | ||
JP73464/03 | 2003-03-18 | ||
JP2003073464A JP3855949B2 (ja) | 2003-03-18 | 2003-03-18 | 両頭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34190A true CN1534190A (zh) | 2004-10-06 |
CN1291156C CN1291156C (zh) | 2006-12-20 |
Family
ID=33094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525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1156C (zh) | 2003-03-18 | 2004-03-17 | 双头活塞式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47198B2 (zh) |
JP (1) | JP3855949B2 (zh) |
KR (1) | KR100524243B1 (zh) |
CN (1) | CN1291156C (zh) |
BR (1) | BRPI040028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6545B (zh) * | 2005-12-26 | 2010-06-23 |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 压缩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83699B2 (ja) | 2005-01-27 | 2010-06-16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斜板式圧縮機 |
US20090217730A1 (en) * | 2005-06-17 | 2009-09-03 | Showa Denko K.K. | Upsetting method and upsetting apparatus |
EP1915531B1 (en) * | 2005-08-12 | 2018-09-19 | Hanon Systems | Compressor |
JP4826948B2 (ja) * | 2005-10-06 | 2011-11-30 |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 ピストン型圧縮機 |
JP4946340B2 (ja) * | 2005-10-17 | 2012-06-06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両頭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
KR101159863B1 (ko) * | 2006-07-24 | 2012-06-25 |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 압축기 |
WO2008056533A1 (fr) * | 2006-11-09 | 2008-05-15 | Valeo Thermal Systems Japan Corporation | Compresseur à piston |
JP2009097379A (ja) * | 2007-10-15 | 2009-05-07 | Toyota Industries Corp | 両頭ピストン式圧縮機における冷媒吸入構造 |
JP5045555B2 (ja) * | 2008-05-29 | 2012-10-10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両頭ピストン型斜板式圧縮機 |
JP5045679B2 (ja) | 2009-01-14 | 2012-10-10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ピストン式圧縮機における潤滑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27708B2 (zh) * | 1972-09-29 | 1981-06-26 | ||
US4127363A (en) * | 1976-12-16 | 1978-11-28 |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 Swash-plate type compressor |
US4846631A (en) * | 1986-11-19 | 1989-07-11 | Minnovation Limited | Gearbox for a rotary, mineral cutting head |
JPH0533765A (ja) | 1991-07-26 | 1993-02-09 |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 斜板式圧縮機 |
US5181834A (en) * | 1991-07-26 | 1993-01-26 |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ii Seisakusho | Swash plate type compressor |
JP2993197B2 (ja) | 1991-08-12 | 1999-12-20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 斜板式圧縮機 |
JPH06101641A (ja) | 1992-09-17 | 1994-04-12 | Yunikura:Kk | 斜板式圧縮機 |
JPH0763165A (ja) | 1993-08-24 | 1995-03-07 | Nippondenso Co Ltd | 斜板型圧縮機 |
JPH07119631A (ja) | 1993-08-26 | 1995-05-09 | Nippondenso Co Ltd | 斜板型可変容量圧縮機 |
JP4399994B2 (ja) * | 2000-11-17 | 2010-01-20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容量可変型圧縮機 |
JP4003673B2 (ja) * | 2003-03-13 | 2007-11-07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
-
2003
- 2003-03-18 JP JP2003073464A patent/JP385594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1-14 KR KR10-2003-0080663A patent/KR10052424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
- 2004-03-15 US US10/800,538 patent/US754719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17 BR BR0400288-1A patent/BRPI0400288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3-17 CN CNB2004100352596A patent/CN129115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6545B (zh) * | 2005-12-26 | 2010-06-23 |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 压缩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91156C (zh) | 2006-12-20 |
US7547198B2 (en) | 2009-06-16 |
JP2004278460A (ja) | 2004-10-07 |
KR100524243B1 (ko) | 2005-10-26 |
KR20040082265A (ko) | 2004-09-24 |
JP3855949B2 (ja) | 2006-12-13 |
BRPI0400288A (pt) | 2004-12-28 |
US20040197202A1 (en) | 2004-10-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846C (zh) | 压缩机润滑油分离机构 | |
CN1172087C (zh) | 可变容压缩机 | |
EP1884662B1 (en) | Compressor | |
CN1071414C (zh) | 设有油分离器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 | |
CN1137097A (zh) | 改进了内部润滑系统的旋转斜盘型制冷压缩机 | |
CN1291156C (zh) | 双头活塞式压缩机 | |
CN1171016C (zh) | 双头活塞压缩机 | |
CN101074660A (zh) | 斜盘式压缩机 | |
CN1306164C (zh) | 带有润滑结构的压缩机 | |
CN1807892A (zh) | 涡旋压缩机 | |
CN1421608A (zh) | 旋转斜盘式压缩机 | |
CN1298999C (zh) | 固定排量活塞式压缩机旋转轴及润滑结构 | |
CN1388319A (zh) | 带有滑动轴承的压缩机 | |
CN1080384C (zh) | 活塞式压缩机 | |
CN1608173A (zh) | 封闭式压缩机 | |
CN1746497A (zh) | 压缩机 | |
CN1317511C (zh) | 卧式压缩机 | |
CN100467865C (zh) | 压缩机 | |
CN102272450A (zh) | 具有旋转阀的斜盘式压缩机 | |
WO2008147042A1 (en) | Swash plate type compressor | |
CN1171492A (zh) | 压缩机中的阀结构 | |
KR101742101B1 (ko) | 사판식 압축기 | |
CN1080389C (zh) | 流体压缩机 | |
KR100963987B1 (ko) | 사판식 압축기 | |
KR102711440B1 (ko) | 사판식 압축기의 유로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20 Termination date: 2012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