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6187A - 导体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导体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6187A
CN1526187A CNA028056892A CN02805689A CN1526187A CN 1526187 A CN1526187 A CN 1526187A CN A028056892 A CNA028056892 A CN A028056892A CN 02805689 A CN02805689 A CN 02805689A CN 1526187 A CN1526187 A CN 1526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flute profile
side wall
wall portion
bo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56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野幸治
植主雅史
冈泽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6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61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0Bus-bar or other wiring layouts, e.g. in cubicles, in switchy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4Rails or bus-bars constructed so that the counterparts can be connected thereto at any point along their length
    • H01R25/145Details, e.g. end pieces or joi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0Bus-bar or other wiring layouts, e.g. in cubicles, in switchyards
    • H02B1/21Bus-bar arrangements for rack-mounted devices with withdrawabl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on the p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4Rails or bus-bars constructed so that the counterparts can be connected thereto at any point along their length
    • H01R25/142Their counter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6Conductive members located under tip of screw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3/00Arrangement of switchgear in which switches are enclosed in, or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casing, e.g. cubicle
    • H02B13/005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gear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Bus-Bar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方便地与连接导体连接的导体连接结构。所述结构配备具有长形基底部(4)以及从该基底部(4)的两侧相互大致平行延伸的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的金属制槽形导体(5)、和连接该槽形导体(5)的连接导体(10),连接导体(10)的一部分插入第1侧壁部(2)与第2侧壁部(3)之间,并且连接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的至少一方。

Description

导体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体连接结构,例如涉及用于配电盘内的母线导体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历耒,在例如电气设备的配电盘内采用矩形截面的金属板作为母线导体。该母线导体通常通以3相电力,因而水平并排配置3根,使其垂直于截面的纵向,并且利用安装件,通过绝缘子固定安装于支承构件上。用作母线导体的金属板通常是直线延伸的板材,因而母线导体上电连接变压器或发电机等电气设备时,在该金属板上连接与这些电气设备电气连接的连接导体,使其从母线导体分支,与各电气设备电气连接。
图34是已有的将连接导体连接在母线导体上的母线导体连接结构的剖面图。图34中,母线导体的连接结构201做成利用作为紧固件的螺栓204和螺帽205将金属板连接导体203固紧在用金属板构成的母线导体202上。
母线导体202具有贯穿该母线导体202的螺栓通孔202a。连接导体203也同样具有贯穿该连接导体203的螺栓通孔203a。该螺栓通孔202a和螺栓通孔203a重叠,各金属板的一个面相互接触。
螺栓204贯穿装入该叠合的螺栓通孔202a和螺栓通孔203a后,在该螺栓204上拧紧螺帽205。以此确保母线导体202和连接导体203的接触状态。
这样,在母线导体202上将连接导体203加以连接时,必须利用螺栓204和螺帽205这样的紧固件使母线导体202和连接导体203固紧,因而存在该固紧操作费事且费时的问题。
又,尤其在母线导体202与连接导体203的连接部分,螺栓204的头部和螺帽205分别伸出母线导体202的表面和连接导体203的表面,因而在该螺栓204的头部和螺帽205的角部产生电场集中,在该连接部分上不能确保离开周边母线导体、结构件等构件有足够的距离,就可能产生放电,存在不能减小相关距离,不能有效利用空间的问题。
而且,即使为了减小相关距离等,用绝缘体覆盖母线导体202和连接导体203,也由于母线导体202和连接导体203的连接部分利用不以绝缘体覆盖的螺栓204和螺帽205固紧,该螺栓204和螺帽205成为与周围构件等的距离的基准,存在不能减小相关距离的问题。
母线导体202为了实现对地绝缘,通过绝缘子加以支撑。因此,还存在将该母线导体202支撑并固定在支撑结构件等上而费事且费力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课题,其目的是,取得能与连接导体方便地连接的导体,并且取得即使在导体与连接导体连接的状态下也能确保减小相关距离等与周围构件的距离的导体连接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导体连接结构中,配备具有长形基底部以及从该基底部两侧相互大致平行延伸的第1侧壁部和第2侧壁部的金属制槽形导体、以及连接于该槽形导体的连接导体,所述连接导体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第1侧壁部与所述第2侧壁部之间,并且连接所述第1侧壁部和所述第2侧壁部的至少一方。借助于此,能方便地将连接导体连接于槽形导体,并且可将连接导体连接在槽形导体纵向的所希望位置上。
又,具备贴紧所述槽形导体外周面且覆盖所述槽形导体的绝缘体,所述绝缘体上设置埋有从外周面凸出且部分外露的安装件的支撑部,并且可通过所述安装件固定在外围的支撑构件上。以此能方便且快速地将导体的连接结构件安装并固定在外围支撑构件上。
又,在相互对置的所述第1侧壁部和所述第2侧壁部之间插入所述连接导体的一部分的状态下,所述槽形导体与所述连接导体之间介入具有弹性的导电接触件,所述导电接触件利用所述导电接触件的反弹力连接所述槽形导体和所述连接导体。以此能将连接导体方便且可靠地连接于槽形导体。
本发明的导体连接结构中,配备具有长形基底部以及从该基底部的两侧相互大致平行延伸的第1侧壁部和第2侧壁部的第1和第2金属制槽形导体、固定在所述第1和第2槽形导体中至少一个端部侧的各自的槽上并且具有可利用弹性产生形变的接触部的接触件、以及两个端部可分别连接或脱离所述两个接触件的连接导体。以此能方便地进行第1和第2槽形导体的连接,可缩短连接作业的时间。
又,所述连接导体相对于纵向以所希望的角度弯曲。以此能提高与设备配置对应的槽形导体配置的自由度。
而且,所述接触件具有固定在所述槽形导体的槽底部的面和使该面的两个端部朝向所述槽形导体的槽的开口以规定间隔延伸并且可利用弹性产生形变的接触部。以此能缩短连接作业的时间。
所述接触件还具有沿圆周方向分开的圆筒状接触元件和配置在所述接触元件的外周侧并且用弹力使所述接触元件保持圆筒状的卷状弹簧。以此能简化连接作业。
又,所述第1和第2槽形导体分别以规定间隔平行配置其3相,除在配置所述接触件的部位留有开口外,分别用以合成树脂形成为一体的外壳加以覆盖。以此当然可简化连接作业,而且能确保所希望的相位间距离和对地距离,可实现小型化。
又,所述第1和第2槽形导体上连接的所述连接导体用热收缩性套管覆盖。以此可方便地实现绝缘保护。
而且,在所述第1和第2槽形导体纵向的中央部配置接触件。以此可使分支连接方便。又,所述第1和第2槽形导体在由多个隔板形成腔室的分隔构件的所述腔室内,分别平行配置其3相,同时所述连接导体以规定间隔平行配置其3相,除留下两个端部外,均用以合成树脂形成一体的外壳覆盖。以此使充电部得到绝缘保护,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导体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导体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所用槽形导体沿纵向的垂直面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所用的另一槽形导体沿纵向的垂直面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母线导体沿纵向的垂直面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母线导体沿纵向的垂直面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母线导体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母线导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母线导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另一导体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导体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另一导体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另一导体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另一导体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又一导体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导体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图16是图15中的接触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图2中接触件的固定状态的侧视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导体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导体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导体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导体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图22是沿图21的C-C线的侧视图。
图23是图21的挡块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3相一体型导体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形态9用的3相一体型导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6是图15的仰视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0用的3相一体型导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7的3相一体型导体用于配电盘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1的3相一体型导体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30是图29的3相一体型导体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2的3相一体型导体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32是图31的3相一体型导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33是图31的3相一体型导体和3相一体型连接导体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34是已有的母线导体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形态
实施形态1
图2是本发明所用槽形导体沿纵向的垂直面的剖面图。该图中,槽形导体5具有板材那样的长形基底部4和从该基底部4的两侧部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并且用铜等导电金属构成。槽形导体5在配电盘中用作母线导体1。
这种结构的槽形导体5与变压器等电连接的板状连接导体连接时,只要从与基底部4相反侧的开放部分将该连接导体插入槽形导体5的第1侧壁部2与第2侧壁部3之间,就能使连接导体与槽形导体5接触,形成电连接。因此,在槽形导体5的任何位置都能方便地将连接导体连接到该槽形导体5。但是,连接导体的厚度可预先做成其大小能插入第1侧壁部2与第2侧壁部3之间并且保持在这两个侧壁部之间,同时与第1侧壁部2及第2侧壁部3之间的长度大致相同。
槽形导体5外周面基底部4与第1侧壁部2之间的角部可为曲面,或槽形导体5外周面的基底部4与第2侧壁部3之间的角部也可为曲面。又如图3所示,也可以这两个角部的外周面为曲面。这样使外周面为曲面,则具有在槽形导体5的任何位置都能方便地与连接导体进行连接的效果,同时由于外周面为曲面,缓解角部容易发生的电场集中,使绝缘不容易破坏,能减小槽形导体5(即母线导体1)与周围构件的距离。
图4是本发明的母线导体沿纵向的垂直面的剖面图。该图中,母线导体1具备槽形导体5和贴紧并覆盖该槽形导体5外周面的绝缘体6。槽形导体5的结构与图2中说明的结构相同。
绝缘体6用环氧树脂等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制作。该绝缘体6不设置在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相互对置的面和基底部4的内侧面,而设置在此外的槽形导体5的表面。
这种结构的母线导体1,其槽形导体5的第1侧壁部2与第2侧壁部3之间的对置面相互露出,因而连接导体能连接槽形导体5,具有与图2的情况相同的效果,同时用绝缘体6覆盖槽形导体5的外周面,槽形导体5与外围构件的沿面放电的最短距离能加大,因此能够使槽形导体5靠近周围的构件。
如图5所示,还可做成使绝缘体6表面的凸出部7和8延伸的结构。做成这种结构,则能利用该凸出部7和8进一步加大沿面放电最短距离,可进一步减小槽形导体5与周围构件的距离。将连接导体连接于该母线导体1时,连接导体与周围构件之间介入凸出部7,凸出部7起抑制这些连接导体与周围构件之间的放电的作用,因而能减小连接导体与周围构件的距离。图5是凸出部7和8与第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同方向延伸时的图,但不限于该方向,只要槽形导体5与周围构件的距离是沿面放电最短距离基准16mm/kV乘额定电压所得的距离以上,朝任何方向均可。
图6是本发明另一母线导体的结构图,图6(a)是正视图,图6(b)是沿图6(a)中B-B线方向看的剖视图,图6(c)是沿图6(a)中A-A线方向看的剖视图,图6(d)是图6(a)的仰视图。图6中母线导体1配备槽形导体5和贴紧并覆盖该槽形导体5的绝缘体6。槽形导体5与图2中的结构相同。
除母线导体1的与连接导体连接的连接部分外,绝缘体6贴紧槽形导体5的整个表面,覆盖着该槽形导体5。母线导体1的与连接导体连接的部分也由凸出部9覆盖,但槽形导体5的开放部分(图6(d)中槽形导体5的下侧)也使绝缘体6开放,槽形导体5在该连接部分使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各自的对置面和基底部4的内侧面露出。
这种结构的母线导体1将连接导体连接于该母线导体1时,从所述绝缘体6的开放部分向槽形导体5插入连接导体,使连接导体接触槽形导体5露出的部分,以进行母线导体1与连接导体的连接。因此,具有与图4的情况相同的效果,同时在该母线导体1插入连接导体并完成连接后的连接部分中,用绝缘体6覆盖整个槽形导体5,所以在含该连接部分的整个母线导体1上能减小与周围构件的距离。
图7是本发明另一母线导体的结构的立体图。该图中,母线导体1配备槽形导体5和贴紧该槽形导体5的外周面并覆盖槽形导体5的绝缘体6。槽形导体5结构与图3的情况相同,采用两个角部的外周面为曲面的槽形导体5。
绝缘体6上设置从外周面凸出的绝缘支撑部28。支撑部28中埋入安装件27,但使其部分外露。安装件27是大致为锺形的金属件,埋入支撑部28,使锺形的顶点倒置。该安装件27的外周面形成与锺形的底面平行的多条链状槽,使安装件27不从支撑部28脱落。安装件27的底面从支撑部28露出,该底面形成螺栓孔29。支撑部28用与绝缘体6相同的材料形成,以支持安装件27。安装件27与槽形导体5之间介入绝缘体6的支撑部28,因而这些安装件27和槽形导体5电绝缘。支撑部28设置在槽形导体5的基底部4一侧的绝缘体6上,通过安装件27的螺栓孔29拧紧螺栓等,安装在周围的支撑构件上,从而使母线导体1下垂到周围支撑构件并得到支撑。
这种结构的母线导体1具有与图4的情况相同的效果,同时在装于周围的支撑构件时,仅将螺栓等拧紧到安装件27的螺栓孔29中,不需要借助于绝缘子等进行安装,能方便且快速地将母线导体1装于支撑构件。
如图8所示,将支撑部28设置在槽形导体5中第1侧壁部2侧的绝缘体6上,或设置在第2侧壁部3侧的绝缘体6上,都能支撑在母线导体1的侧面,因而具有同样的效果。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导体连接结构的剖面图。该图中,导体连接结构30配备槽形导体5和连接于该槽形导体5的板状连接导体10。槽形导体5用作母线导体1。该槽形导体5的第1侧壁部2具有第1螺栓通孔13a,第2侧壁部3具有第2螺栓通孔13b。这第1螺栓通孔13a和第2螺栓通孔13b设置于连接导体10插入槽形导体5的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之间的部分。母线导体1的其他结构与图2的情况相同。
连接导体10是板状金属件,具有连接导体螺栓通孔14。该连接导体10插入第1侧壁部2与第2侧壁部3之间。连接导体螺栓通孔14夹在第1螺栓通孔13a与第2螺栓通孔13b之间,以第1螺栓通孔13a、连接螺栓通孔14和第2螺栓通孔13b的顺序大致成直线地叠合。
导体连接结构30还配备作为紧固件的螺栓11和螺帽12,螺栓11穿通叠合的第1螺栓通孔13a、连接导体螺栓通孔14和第2螺栓通孔13b,并且在该螺栓11头部的相反侧的螺纹部分拧紧螺帽12。利用该螺栓11和螺帽12进行固紧,使夹在螺栓11的头部与螺帽12之间的第1侧壁部2、连接导体10和第2侧壁部3得到完全固紧。
这样组成的导体连接结构30,其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分别接触连接导体10的两个侧面并夹着该导体10,因而将连接导体10可靠且稳定地固定于母线导体1(槽形导体5),同时母线导体1与连接导体10的接触面积加大,供电平稳,能抑制接触面积不够造成的发热。
连接导体10的板厚比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之间的长度足够小时,如图9所示,在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之间插入连接导体10,并且第2侧壁部3上设置的螺栓通孔13与连接导体10上设置的连接导体螺栓通孔14叠合后,固紧螺栓11和螺帽12,从而将连接导体10固定于母线导体1(槽形导体5)上,可确保相互的接触压力。
实施形态2
图10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导体连接结构的组成的剖面图。该图中,导体连接结构30配备槽形导体5和插入该槽形导体5的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之间的连接导体10。图中示出连接导体10插入槽形导体5前片刻的状态,但连接导体10插入槽形导体5的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之间时,形成导体的连接结构30。导体连接结构30配备作为具有弹性的Ω形导电性接触件23,Ω形弹簧接触件23固定在槽形导体5的基底部4上,使其开放部分朝向槽形导体5的开放侧。利用在基底部4设置的螺栓孔22拧紧螺栓21进行该固定。Ω形弹簧接触件23具有相互分离鼓出部分的胀大部23a和在开放部分附近相互接近而变窄的狭小部23b,在连接导体10插入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之间的状态下,即将连接导体10连接于母线导体1的状态下,连接导体10的端部接触拧紧在基底部4的螺栓21,胀大部23a分别接触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并且狭小部23b分别夹持连接导体10并接触该连接导体10的两个侧面。在连接导体10不插入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之间的状态下,狭小部23b之间的距离小于连接导体10的板厚,因而利用插入连接导体10的方法,使狭小部23b之间的距离加大到连接导体10的板厚大小。具有弹性的Ω形弹簧接触件23产生要复原的反弹力,使狭小部23b相互压接并夹持连接导体10的两个侧面,将连接导体10保持在母线导体1上。
这样构成的导体连接结构30做成在Ω形弹簧接触件23的相互对置的狭小部23b之间插入连接导体10,并且利用该插入加大狭小部23b之间的距离,因而利用Ω形弹簧接触件23的反弹力使各狭小部23夹持连接导体10,从而连接导体10得到支持。因此,只将连接导体10插入狭小部23b中间,就能方便地将连接导体10连接到母线导体1(即槽形导体5)上。
连接导体10在Ω形弹簧接触件23的各狭小部23b与螺栓21上实现3点接触,因而能确保通电所需的接触状态。
如图11所示,结构上采取在狭小部23b中间插入连接导体10,并且用螺栓24将Ω形弹簧接触件23固定在连接导体10的端部,结构上也可采取使狭小部23b接触连接导体10的两个侧面,并且各胀大部23a间的距离大于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之间的距离。这样的结构随着在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之间插入连接导体10,各胀大部23a沿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进行接触,同时各胀大部23a间的距离变小,随之,各狭小部23b一边接触连接导体10的两个侧面,一边移动,Ω形弹簧接触件23发生形变。该Ω形弹簧接触件23的形变使该接触件23产生作为其复原力的反弹力,因而各胀大部23a趋向相互分离。这种要相互分离的反弹力使各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按压于胀大部23a,让母线导体1支持连接导体10。因此,能方便地进行连接导体10与母线导体1(即槽形导体5)的装卸。
又如图12所示,结构上可采取:作为导电接触件,使用多接点(multi-contact)26(MULTICONTACT公司的商品名),在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相互对置的面上设置该多接点。所述多接点26间的对置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连接导体10的板厚。多接点26是多个具有弹性的带状导体金属的集合体,利用因连接导体10的接触按压而形变并产生的导体金属反弹力使相互对置的多接点26夹着连接导体10加以支持。因此,这种情况下也能方便地进行连接导体10与母线导体1(即槽形导体5)的装卸。
作为其他例子,结构上也可做成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之间固定装有导电辅助板15,利用连接导体10上设置的带弹簧Ω形导电接触件16夹着辅助板15,以此将连接导体10支持于母线导体1上,如图13所示。带弹簧Ω形导电接触件16具有形成Ω状的臂部20和提供使作为该臂部20的相互对置的中央分离部分的胀大部20a分别相互接近的力的夹钳手段19。夹钳手段19具有贯穿各胀大部20a的轴部17和贯穿该轴部17,从胀大部27的外侧利用反弹力进行按压的弹簧18。该轴部17的两端为止滑部。作为臂部20前端部分附近相互对置的靠近部分的狭小部20b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辅助板15的厚度。即使取为这种结构,压入连接导体10,使辅助板15插进各狭小部20b之间,也能利用各狭小部20b之间距离增大带来的各胀大部20a之间距离的增大,压缩弹簧18,以对该压缩的反弹力方便地将连接导体10支持在母线导体1上。因此,臂部20也可以没有弹性。
即使采用去除辅助板15的结构,利用在带弹簧的Ω形导电接触件16的各狭小部20b之间插入第1侧壁部2或第2侧壁部3的方法(如图14所示),也同样能方便地将连接导体10支持于母线导体1上。
实施形态3
图15是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导体连接结构的剖面图。图16是图15中的接触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7是图2的接触件的固定状态的侧视图。
图15中,第1金属制槽形导体36具有长形基底部和从该基底部的两侧相互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1侧壁部和第2侧壁部。第2金属制槽形导体37具有长形基底部和从该基底部的两侧相互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1侧壁部和第2侧壁部。该槽形导体36和37各自的槽38的底部40上固定接触件41。
如图16所示,接触件41具有与槽38的底部40固定在一起的面42和两个端部向槽38的开口39以规定间隔延伸并且形成可弹性形变的接触部43。
连接导体44连接在各槽形导体36、37之间,具有规定厚度,在纵向的两个端部形成接触部45,其规定长度部分形成小于中央部厚度的厚度并且与接触件41接触。
这样形成的导体连接结构中,例如,如图15的箭头号所示,压入第1槽形导体36,使接触件41覆盖连接导体44的一侧,通过各接触部43、45将第1槽形导体36连接到连接导体44。又,如图中的箭头号所示,压入第2槽形导体37,覆盖连接导体44的另一侧,通过各接触部43、45将第2槽形导体37连接到连接导体44,从而将两个槽形导体36和37加以连接。
如上所述,采用实施形态3,在第1和第2槽形导体36和37的槽38分别配置接触件41,并且通过连接导体44连接第1和第2槽形导体36和37,因而能方便地进行第1和第2槽形导体36和37的连接,可缩短连接作业的时间。第1和第2槽形导体36和37的槽38上分别配置的连接件41也可不在第1和第2槽形导体36和37的整个纵向配置,而仅限定设置在连接导体44侧的各端部。
实施形态4
图18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导体连接结构的立体图。该图中与实施形态3中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连接导体46连接在第1和第2槽形导体36和37之间,具有规定的厚度,中央部相对于纵向弯曲规定的角度θ,两个端部形成接触部47,其规定长度部分形成小于中央部厚度的厚度并且能与接触件41接触。
如上所述,采用实施形态4,使连接导体46形成弯曲为角度θ的结构,因而能缩短连接作业的时间,同时可提高与设备配置对应的第1和第2槽形导体36和37的配置自由度。
实施形态5
图19是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导体连接结构的立体图。该图中与实施形态3中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本实施形态5将连接导体44的一个端部侧插入第2槽形导体37的一个端部,在与接触件41连接的状态下,利用螺栓等固定构件48加以固定,使连接导体44和第2槽形导体37成为一体。
如上所述,采用实施形态5,将连接导体44固定在第2槽形导体37的一个端部,因而通过连接导体44将第1槽形导体36连接到所固定的第2槽形导体37时,可缩短连接作业的时间。
实施形态6
图20是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导体连接结构的立体图。该图中与实施形态3中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第1槽形导体49外侧的角部50形成圆弧状。而且,两个端部的槽底部上固定接触件41。第2槽形导体51外侧的角部52形成圆弧状。而且,两个端部的槽底部上固定接触件41。
如上所述,采用实施形态6,将第1和第2槽形导体49、51外侧的角部50、52形成为圆弧状,因而能缓解两个导体49、51加给周围的电场。尤其在电场对周围影响大时,利用形成大圆弧,能加大电场缓和效果。
实施形态7
图2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导体连接结构的剖面图,是沿图22中D-D线的剖视的。图22是沿图21的C-C线的侧视图。图23是图21的挡块的结构的立体图。
各图中,在第1槽形导体53上,利用螺栓60和螺帽61将挡块56固定在槽54的底部55上。该挡块56如图23所示,由形成L状的托板57和用螺栓58固定在该托板57上并且具有规定直径的接触轴59构成。
圆筒状接触件62的构成方式为:将其一个端部侧固定于挡块56,并且将圆周方向上分开的多个接触元件63配置成筒状,在各接触元件63的外周侧沿轴向配置多个螺旋弹簧64。第2槽形导体65上设置接触轴66,该轴固定在其一个端部,可连接或脱离接触件62。
这样构成的导体连接结构中,如图21所示,使接触件62的一个端部张开,并插入到接触轴59,从而接触件62利用螺旋弹簧64的收缩力以规定的接触压力压接接触轴59。第2槽形导体65又将接触轴66插入到接触件62,以规定的接触压力连接第1槽形导体53。
如上所述,采用实施形态7,通过挡块56在第1槽形导体53上固定圆弧状配置多个的接触元件63外周侧沿轴向配置多个螺旋弹簧64的圆筒状接触件62,并且将接触轴66固定到第2槽形导体65,因而第1槽形导体53上连接第2槽形导体65时,能用一次接触进行连接,可缩短连接作业的时间。
实施形态8
图2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3相一体型导体连接结构的立体图。该图中,与实施形态6中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如图中所示,第1槽形导体49以规定间隔平行配置其3相,并且各自留下第1槽形导体49的槽外均用环氧等合成树脂一体成型地形成外壳67。与各槽形导体49不同侧的表面上埋入多个有螺纹的插件68。于是,由上述49、67、68形成相互绝缘的第1个3相一体型导体69。
又,第2槽形导体51以规定间隔平行配置其3相,并且各自留下第2槽形导体51的槽外均用环氧等合成树脂一体成型地形成外壳70。与各槽形导体51不同侧的表面埋入多个有螺纹的插件71。于是,由上述51、70、71形成相互绝缘的第2个3相一体型导体72。
然后,例如,如图中所示,在将各连接导体44与第2个3相一体型导体72连接的状态下,进行各连接导体44与第1个3相一体型导体69的连接。
如上所述,采用实施形态8,用绝缘性合成树脂将3个相的槽形导体49、51分别形成一体,以形成第1个和第2个3相一体型导体,因而当然简化了连接作业,而且可确保所希望的相间距离和对地距离,能使配电盘小型化。
实施形态9
图25是本发明实施形态9用的3相一体型导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6是图25的仰视图。该图中,与实施形态6中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如各图所示,在槽形导体49的两端和中央部固定接触件41,对该槽形导体49以规定间隔平行配置其3相。然后,在配置各槽形导体49的各接触件41的部位留下开口73,外周用环氧等合成树脂一体成型,以形成外壳74。在外壳74的与各槽形导体49不同侧的表面上埋入多个具有螺纹的插件75,于是,由上述49、74、75形成相互绝缘的3相一体型导体76。
如上所述,采用实施形态9,槽形导体49的槽的两端和中央部分别固定接触件41,因而能方便地用两端的接触件41进行导体间的连接,同时可将中央部的接触件41用作分支连接。
实施形态10
图27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0用的3相一体型导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8是将图27的3相一体型导体用于配电盘的状态的立体图。该图中,与实施形态9中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如图27所示,对槽形导体49以规定间隔平行配置其3相,并且在槽形导体49两端配置接触件41的部位分别对开口77,在中央部配置接触件41的部位对开口77和该开口周围,用环氧等合成树脂一体成型,以形成伸出规定长度的凸出部78后,形成外壳79。于是,由上述41、49、77~79形成用凸出部78覆盖中央部的接触件41的3相一体型导体80。
如图28所示,例如将这样形成的3相一体型导体80配置在配电盘81的上侧部,用作连接母线的3相一体型导体80,两端部的接触件41用于连接电源侧和其他配电盘(未示出),中央部的接触件41在凸出部78内连接断路器82。
如上所述,采用实施形态10,在槽形导体49的两个端部和中央部分别配置接触件41,并且用凸出部78覆盖中央部的接触件41,因而便于连接,同时能防止分支连接部中充电部外露。
实施形态11
图29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1的3相一体型导体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30是图29的3相一体型导体连接状态的立体图。该图中,与实施形态6中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如图29所示,第1槽形导体49分别以规定间隔平行配置其3相,并且将各槽形导体的两个端部留下规定的长度后用环氧等合成树脂一体成型地形成外壳83。外壳83与各槽形导体49不同侧的表面埋入多个有螺纹的插件84。然后,由上述49、83、84形成第1个3相一体型导体85。
第2槽形导体51分别以规定间隔平行配置其3相,并且将各导体的两个端部留下规定的长度,然后用环氧等合成树脂一体成型地形成外壳86。外壳86与导体51不同侧的表面埋入多个有螺纹的插件87。然后,由上述51、86、87形成第2个3相一体型导体88。89是直径可插入各槽形导体49、51的各端部的绝缘热收缩套管,形成规定的长度。
这样组成的3相一体型导体连接结构,在例如将第1个3相一体型导体85作为固定侧时,将各连接导体44与第1个3相一体型导体85的各槽形导体49连接。然后,在各连接导体44和各槽形导体49的外部分别覆盖热收缩套管89。接着,在热收缩套管89内将第2个3相一体型导体88的各槽形导体51与连接导体44分别连接。
然后,如图30所示,在各槽形导体49、51的外周覆盖热收缩套管89的两个端部的状态下,对热收缩套管89进行加热,使其至少沿各槽形导体49、51的外径收缩,通过连接导体44,与第1个和第2个3相一体型导体85、86连接成一体,由热收缩套管89将各3相一体型导体85、88的含各槽形导体49、51的连接部综合为一体地加以绝缘。
如上所述,采用实施形态11,用热收缩套管89覆盖在第1个和第2个3相一体型导体85、88的连接导体44所连接的各槽形导体49、51的露出部之间,因而可形成机盘间的绝缘保护。
实施形态12
图3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2的3相一体型导体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32是图31的3相一体型导体结构的侧视图,图33是图31的3相一体型导体和3相一体型连接导体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图中,与实施形态6中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各图中,用环氧等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将分隔构件90一体成型。分隔构件90上形成基座91和在该基座91的规定的位置以规定的间隔凸出的安装座92,该安装座92埋入有螺纹的插件93。然后,利用在与安装座92不同侧往垂直方向延伸规定长度的多个隔板94在基座91上形成3相部分的腔室95。各腔室95内在从端部空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将具有螺纹的插件96分别埋入基座91。各插件96上分别配置槽形导体49,利用螺栓97,通过插件96将该导体49连同其中配置的接触件41一起固定于分隔构件90。于是,由上述41、49、90~97形成3相一体型导体98。
外壳99利用环氧等合成树脂成型,由方筒状部100和安装座101组成。安装座101形成得连接各筒状部100,并且在与各筒状部100不同侧空开规定间隔埋入具有螺纹的插件102。将连接导体44埋入各筒状部100,使其两个端部可连接槽形导体49。于是,由上述44、99~102形成3相一体型连接导体103。
这样形成的导体连接结构中,如图33所示,3相一体型导体98与3相一体型连接导体103连接为一体,配置在配电盘上部(未示出),通过3相一体型导体103与其他配电盘3相一起连接。
如上所述,采用实施形态12,用具有隔板94的分隔构件90将各槽形导体49分成室,并且用外壳99覆盖各连接导体44,因而充电部分不外露,能形成安全性高的导体连接部。
实施形态13
上述各实施形态中,均对槽形导体的槽向下的情况作说明,但槽形导体配置成槽向上或在左右方向时,当然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生产上的可用性
本发明适合用于在配电盘内等使用槽形导体的母线导体,并且适合用于将连接导体连接到该母线导体的连接导体。

Claims (20)

1.一种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配备具有长形基底部(4)以及从该基底部(4)的两侧相互大致平行延伸的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的金属制槽形导体(5)、和连接于该槽形导体(5)的板状连接导体(10),
所述连接导体(10)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第1侧壁部(2)与所述第2侧壁部(3)之间,并且连接所述第1侧壁部(2)和所述第2侧壁部(3)的至少一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配备贴紧所述槽形导体(5)外周面且覆盖所述槽形导体(5)的绝缘体(6),所述绝缘体(6)上设置埋有从外周面凸出且部分外露的安装件(27)的支撑部(28),并且可通过所述安装件(27)固定在外围的支撑构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利用紧固件将所述连接导体(10)固紧于所述第1侧壁部(2)和所述第2侧壁部(3)的至少一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互对置的所述第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之间插入所述连接导体(10)的一部分的状态下,所述槽形导体(5)与所述连接导体(10)之间介入具有弹性的导电接触件(23)(26),所述导电接触件(23)(26)利用所述导电接触件(23)(26)的反弹力连接所述槽形导体(5)和所述连接导体(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件(23)(26)固定在所述槽形导体(5)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件(23)固定在所述连接导体(10)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导体(5)是用于配电盘的母线。
8.一种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配备具有长形基底部(4)以及从该基底部(4)的两侧相互大致平行延伸的第1侧壁部(2)和第2侧壁部(3)的金属制槽形导体(5)、连接于该槽形导体(5)的板状连接导体(10)、和固定在该连接导体(10)上并且具有可利用弹性产生形变的接触部的Ω形导电接触件(16),
用所述导电接触件(16)的弹性反弹力夹持所述槽形导体(5),使所述槽形导体(5)与所述连接导体(10)连接。
9.一种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配备具有长形基底部以及从该基底部的两侧相互大致平行延伸的第1侧壁部和第2侧壁部的第1和第2金属制槽形导体(36)(37)、
固定在所述第1和第2槽形导体(36)(37)的至少一个端部侧各自的槽(38)上并且具有可利用弹性产生形变的接触部(43)的接触件(41)、和两个端部可分别连接或脱离所述两个接触件(41)的连接导体(44)。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体(46)相对于纵向以所希望的角度弯曲。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体(44)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1和第2槽形导体(36)(37)中某一个的所述接触件(41)被固定。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槽形导体(49)(51)外侧的角部形成圆弧状。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41)具有固定在所述槽形导体(36)(37)的槽(38)底部(40)上的面和使该面的两个端部朝向所述槽形导体(36)(37)的槽(38)的开口(39)以规定间隔延伸并且可利用弹性产生形变的接触部(43)。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62)具有沿圆周方向分开的圆筒状接触元件(63)和配置在所述接触元件(63)的外周侧并且用弹力使所述接触元件(63)保持圆筒状的螺旋弹簧(64)。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槽形导体(49)(51)分别以规定间隔平行配置其3相,除在配置所述接触件(41)的部位留有开口(73)(77)外,分别用以合成树脂形成为一体的外壳(67)(70)(74)(79)(83)(86)加以覆盖。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槽形导体(49)(51)上连接的所述连接导体(44)用热收缩性套管(89)覆盖。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和第2槽形导体(49)(51)的纵向的中央部配置接触件(41)。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配置中央部的所述接触件(41)的开口(77)周围成筒状地凸出形成所述外壳(79)。
19.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槽形导体(49)(51)在由多个隔板(94)形成腔室(95)的分隔构件(90)的所述腔室(95)内,分别平行配置3个相,同时所述连接导体(44)以规定间隔平行配置3个相,除留下两个端部外,均用以合成树脂形成一体的外壳(99)覆盖。
2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导体是配电盘内的导体。
CNA028056892A 2001-09-05 2002-05-24 导体连接结构 Pending CN15261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8788/2001 2001-09-05
JP2001268788 2001-09-05
JP2001375206 2001-12-10
JP375206/2001 2001-12-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6187A true CN1526187A (zh) 2004-09-01

Family

ID=26621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8056892A Pending CN1526187A (zh) 2001-09-05 2002-05-24 导体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424755A1 (zh)
JP (1) JPWO2003023920A1 (zh)
KR (1) KR20040016840A (zh)
CN (1) CN1526187A (zh)
WO (1) WO200302392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009B (zh) * 2007-05-31 2013-03-06 雅达电子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与汇流条配合的电源接线器
CN108365483A (zh) * 2017-12-29 2018-08-03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流排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gis设备
CN109873276A (zh) * 2017-12-01 2019-06-1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板状布线材料与电连接盒的连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4586B2 (ja) * 2005-02-21 2010-09-15 日東工業株式会社 分電盤の幹線バー接続構造
FR2889773B1 (fr) * 2005-08-11 2009-03-20 Const Electr Fels Sa Ensemble de rails rigides pour dispositifs d'alimentation electrique par prise mobile de courant
JP4795219B2 (ja) * 2006-12-15 2011-10-19 株式会社日本Aeパワーシステムズ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FR2911223B1 (fr) * 2007-01-10 2015-03-20 Auxel Accessoire de fixation d'un repartiteur.
DE102009016120B4 (de) * 2009-04-03 2011-02-10 Abb Ag Schaltschrank mit steckverbindbarer Sammelschiene
CN203829052U (zh) * 2013-06-19 2014-09-17 迈柯唯医疗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医用吊塔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1433A (en) * 1974-05-30 1977-06-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nsulative modular mounting panels for electrical switchboards
JPS53127652A (en) * 1977-04-14 1978-11-08 Toshiba Corp Bus device for switchboards
JPS59121169U (ja) * 1983-02-03 1984-08-15 株式会社愛知電機製作所 配電盤内母線の接続構造
JPH0638686B2 (ja) * 1985-09-30 1994-05-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集合形配電盤
JP3410425B2 (ja) * 2000-03-23 2003-05-26 寺崎電気産業株式会社 配電盤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009B (zh) * 2007-05-31 2013-03-06 雅达电子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与汇流条配合的电源接线器
CN109873276A (zh) * 2017-12-01 2019-06-1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板状布线材料与电连接盒的连接结构
CN108365483A (zh) * 2017-12-29 2018-08-03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流排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gis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3023920A1 (ja) 2004-12-24
EP1424755A1 (en) 2004-06-02
WO2003023920A1 (fr) 2003-03-20
KR20040016840A (ko) 2004-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79C (zh) 保证连接点导电可靠的元件和工具
JP5334818B2 (ja) 接続構造
CN1497789A (zh) 连接器
US8500475B2 (en) Harness connector
CN1526187A (zh) 导体连接结构
CN1226758C (zh) 电容器模块和使用电容器模块的半导体器件
CN1353865A (zh) 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供电及散热装置
CN1148459A (zh) 放电灯点灯装置
EP2706828B1 (en) Coupling assembly of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CB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1113942A (ja) コネクタ
JP2011113947A (ja) 接続構造
CN100338699C (zh) 装备有变压器的变压器单元
JP5318736B2 (ja) 接続構造
CN1264216C (zh) 电路布置
CN106099407A (zh) 一种拆装方便结构稳固的导电线夹
US6551141B2 (en) Fuse box
CN1149605C (zh) 保险盒装置
WO202105795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ixing module thereof for fixing element
MXPA05004502A (es) Elemento calefactor colocado sobre un conductor tubular.
CN210443438U (zh) 一种易散热的聚丙烯薄膜电容器
CN220233475U (zh) 一种快装式电接插件
CN101038805A (zh) 用于提供过压保护的具有无焊触头的装置及相应制造方法
CN1244288A (zh) 装有间隔件的绕组
CN216414824U (zh) 一种可调开关电源接口座
CN216959158U (zh) 一种带螺套的汽车线束用固定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