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9184A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19184A
CN1519184A CNA2004100037996A CN200410003799A CN1519184A CN 1519184 A CN1519184 A CN 1519184A CN A2004100037996 A CNA2004100037996 A CN A2004100037996A CN 200410003799 A CN200410003799 A CN 200410003799A CN 1519184 A CN1519184 A CN 1519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ge
offsetting
pallet
roller
ima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37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44518C (zh
Inventor
x中正嗣
畑中正嗣
龟井佳代
平本义阳
木津清一
松友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19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9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45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45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16Special arrangement of entire apparatu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orming Counted Ba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前出入式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扫描部分,位于设备壳体上部处用于从原件获取图像信息;纸页给进部分,位于壳体下部处;以及成像部分,在壳体的一侧面处设置在图像扫描部分与纸页给进部分之间。图像扫描部分、成像部分和纸页给进部分一起形成大体上U形的前部截面,纸页递送部分形成在图像扫描部分与纸页给进部分之间。沿着纸页传输方法量度的纸页递送托盘长度做得小于最大的可印纸页尺寸的长度,以致排放到纸页递送托盘上面的各大尺寸印好的纸页从设备的一侧伸出。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前出入式成像设备的纸页递送机构,此设备允许用户从其前方接近设备的内部空间。
背景技术
当一原始文件的多个副本由通常的成像设备印制出来时,用户通常难以辨别被排放到纸页递送托盘上面的多份许多印好的纸页之间的各个分界(诸如第一份最后一页与第二份第一页之间的分界),并且因此,用户被迫从事麻烦的分拣工作,即用人工把各份彼此分开。
为了克服这种不便,先前技术提出了多种纸页递送机构,起到一种错移功能,能使用户明显地辨别多份(印数)多页文件之间的各个分界。实现错移功能的各种配置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a)第一种配置是,在不同各方向上给进印制纸张(肖像和风景画)并对每隔一份文件顺时针和反时针转动各印好的图像90度,一如比如日本公开的专利出版物第1999-199924号中所提出那样。
(b)第二种配置是,采用可移动的纸页递送托盘(错移托盘),在收到多份从固定的纸页输出位置投出的许多印好的纸页时,此托盘被移动(错移)到不同的各个位置,一如比如日本公开的专利出版物第2000-86056号中所提出的那样。
(c)第三种配置是,通过移动(错移)由设置在一纸页递送部分之中的各纸页输出滚轮排放出来的各印好的纸页来改变纸页递送位置,一如比如日本公开的专利出版物第1993-186121和1996-208091号中所提出的那样。
近来提出以满足对于轻便设计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是前出入式成像设备,允许用户从其前方接近设备的内部空间。许多这种类型的成像设备设计得以致图像扫描部分位于的上部、纸页给进部分居于设备的下部,以及成像部分设置在设备一个侧面处的图像扫描部分与纸页给进部分之间,其中图像扫描部分、成像部分和纸页给进部分在前视图上大体上排列成U字形状。
另外为了满足对于先进特色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前出入式成像设备具有双重(双面)成像功能,此功能是通过一种方向急转式的纸张传递方法而不是通常采用的中间托盘方法予以实现的。在方向急转式纸张传递方法中,一页纸张紧接在图像已经形成在此纸页的一面上之后通过在相反于通常纸页传输方向的方向上传递纸页而予以反转。
对于前出入式成像设备来说,不适合采用前面提及的日本公开的专利出版物第1999-199124号的第一种配置(a)。这是由于,必需为每一纸张尺寸设置多个纸张盒以在各不同方向给进印制纸张,而这样使得难以实现设备的轻便性。同样对于前出入式成像设备来说,前面提及的日本有待公开的专利出版物第2000-86056号的第二种配置(b)也是不适合的,因为在设备的大体上U形结构(横截面)的中心空余空间中可供使用的有限空间中难以容放错移托盘。
相反,前面提及的、在日本公开的专利出版物第1993-186121号和第1996-208091号之中提出的第三种配置(c),其中由设置在纸页递送部分之中的各纸页输出滚轮排放的各印好的纸页被错移以变换纸页递送位置,似乎适合于前出入式成像设备,由于其纸页递送托盘不需要像错移托盘那样被移动而不造成对于轻便设计的许多妨碍。
不过,在采用第三种配置时,从设备前方得以接近纸页递送托盘的用户不能凭肉眼监视纸页递送托盘的整个范围,因为纸页递送托盘位于设备的中心空余空间之中。因此,在从纸页递送托盘上拿掉分拣好的各份印好的许多纸页时,用户可能抓住各印好的纸页的不适当部分,把已经分拣好的各份无意中弄混了。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纸页递送机构,使得有可能减小成像设备的宽度并通过使用户很好地看到从设备的一侧排放到托盘上的各印好的纸页而允许用户容易从纸页递送托盘拿掉即使许多大尺寸纸页。
按照本发明,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扫描部分,位于设备壳体的上部,用于扫描原件以从中获得图像信息。纸页给进部分,位于壳体的下部,用于给进用来成像的纸页;以及成像部分,在壳体的一侧处设置在图像扫描部分与纸页给进部分之间。图像扫描部分、成像部分和纸页给进部分在壳体中大体上排列成U字横截面形状,纸页递送部分形成在正好在图像扫描部分与纸页给进部分之间、壳体的内部空余空间之内。纸页递送部分的长度(L1),沿着纸页传输方向量度,做得比最大的可印制纸页尺寸的长度(L2)小一些。
在本发明的这种成像设备中,排放到纸页递送部分(纸页递送托盘)上的许多印好的大尺寸纸页从其一侧伸出,因为纸页递送托盘的长度(L1)做得小于最大的可印制纸页尺寸的长度(L2)。这种结构使得可能减小设备的宽度,从而有助于获得设备的轻便设计。
即使当各印好的纸页大得足以从纸页递送托盘的侧面伸出时,用户也可以通过从纸页递送托盘的侧面抓住各印好的纸页的伸出部分来拿掉分拣好的各份印好的纸页,同时清楚地亲眼观察排放出来的各印好的纸页。
按照本发明的一项特点,纸页递送部分的内部空余空间的一侧和前面接续地通向设备的外部。
在较早提及的先前技术的前出入式成像设备中,其壳体的内部空余空间由一位于纸页输出方向上的侧壁封住,以致用户只能从设备的前面接近纸页递送托盘。这意味着,用户没有任何别的代换办法而只有从设备的前面拿掉各印好的纸页,并因此在纸页递送托盘上方必须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容放许多最大的可印制纸页尺寸的纸页。这种结构上的局限会对通常的前出入式成像设备的轻便设计造成妨碍。
不过,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中,纸页递送托盘在纸页输出方向上具有较小的长度而纸页递送托盘上方的空间在设备的前方和侧面都接续地通向外部而不设置任何侧壁或支柱。因此,用户可以清楚地观察从设备的前方和侧面排放到纸页递送托盘上的各印好的纸页。这种结构允许用户在观察各印好的纸页的同时拿掉从设备的或是前方或是侧面排放到纸页递送托盘上的中小尺寸的各印好的纸页,从而为操作提高了更大的方便。
另一方面,当排放到纸页递送托盘上的各印好的纸页为大尺寸的时,各纸页的前沿从纸页递送部分的侧面伸出到外面,以致用户可以容易地从设备的前方观察各纸页并从纸页递送托盘的侧面(或前方)拿掉各纸页。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特点,成像设备还包括错移机构,装有各纸页输出滚轮,用作各错移滚轮,以便沿着垂直于纸页传输方向的方向错移各印好的纸页以有选择地把各印好的纸页排放到纸页递送部分上的不同各纸页递送位置。
如此设计的成像设备的错移机构借助于各纸页输出滚轮(错移滚轮)垂直于纸页传输方向地错移各印好的纸页。在此结构中,设置错移机构并不对于实现设备的轻便设计造成任何妨碍。此外,用户可以容易地观察和拿掉分拣好的各份许多纸页而不会偶然把已经分拣好的各份弄混。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特点,纸页递送部分被加工成形为构成一大体上水平的纸页接收表面,伸展在垂直于纸页输出方向的方向上。
在此结构中,纸页递送托盘(纸页递送部分)的顶部表面被加工成形而构成大体上水平的纸页接收表面,垂直于纸页传输方向地伸展。因此,即使由以上提及的错移机构使之错移的各大尺寸纸页被排放到纸页递送托盘上,从纸页递送部分部分地伸出,分拣好的各份纸页也可以以稳定的方式被装放到纸页递送托盘上。纸页递送托盘的顶部表面比如可以被加工成形为稍微上斜地伸展在纸页输出方向上或构成具有上斜和下斜两段的倒V字形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一些特点和优点将在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细说明之后而更加容易理解。
图1是剖面视图,表明符合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结构;
图2是透视图,表明成像设备的外观;
图3是剖面侧视图,表明成像设备内装的输出纸页错移机构的结构;
图4是简图,表明纸页递送托盘上各错移的递送位置,成像设备利用输出纸页错移机构递送各印好的纸页到这些位置;
图5是简图,图示小尺寸各印好的纸页如何被排放到纸页递送托盘上;
图6是简图,图示大尺寸各印好的纸页如何被排放到纸页递送托盘上;以及
图7是简图,图示分拣好的各份印好的纸页在从纸页递送托盘拿掉时应当如何被抓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现在参照附图详细地予以说明。
图1是剖面视图,表明符合本发明优先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的结构,而图2是透视图,表明成像设备100的外观。一如两图之中所示,成像设备100包括图像扫描部分10、纸页给进部分20、成像部分30、纸页递送部分40和操作面板50。成像设备100允许用户选择多种成像模式,亦即复印模式、打印机模式和传真模式。在任一种这些模式之中,成像设备100在许多纸页(或任何其他各类印制媒体,诸如高架投影仪的胶片)上形成图像。
图像扫描部分10,位于设备100壳体上部处;纸页给进部分20,位于壳体下部处;以及成像部分30,在外壳一侧设置在图像扫描部分10与纸页给进部分20之间,它们一起构成前部截面呈U形的结构。纸页递送部分40位于壳体的内部空置空间之内,正好在成像部分10与纸页给进部分20之间。
一如从图2中可见,纸页递送部分40具有连续的前方和侧面孔口以使纸页递送部分40内部的可见性增大。在排放大尺寸纸页时,侧面孔口允许纸页前沿伸出到外部,以致纸页通过或是前方或是侧面开口可以很容易拿掉而操作更加方便。
图像扫描部分10,位于成像设备100壳体上部处,包括平板玻璃11、原件装放托盘12和光学扫描系统13。光学扫描系统13装有光源14;多个反射镜具15a、15b、15c;光学透镜16和电荷耦联装置(charge-coupleddevice)(CCD)17。
光源14发射光线到安放在平板玻璃11上的原件上面,或者从原件装放托盘经由原件传输路径及被传递的原件上面。多个反射镜具15a、15b、15c接续地反射从原件反射过来的光线以导引反射光线到光学透镜16。光学透镜16把由反射镜具15a、15b、15c导引的反射光线聚集到CCD 17上面,后者实现光电转换过程以将反射光线转换成为电信号。
纸页给进部分20,位于成像设备100壳体下部处,包括纸页盒21、手动给进托盘22和各检拾滚轮23。各纸页在成像操作期间是从纸页盒21和手动给进托盘22给进的。各检拾滚轮23,分别设置于纸页盒21和手动给进托盘22,转动起来而从纸页盒21或手动给进托盘22把每一纸页给进到纸页传输路径S之中。
成像部分30位于手动给进托盘22所在的成像设备100壳体的一侧处、图像扫描部分10的下方。成像部分30包括激光扫描器(此后称作LSU)、光敏鼓轮31和热熔器36。成像部分30还包括充电器32、显影器33、图像转印器34和排放器35,它们在由图1中箭头所示的光敏鼓轮31转动方向上围绕光敏鼓轮31以此顺序予以设置。操作面板50具有许多输入按键(未画出),可接受多种设定,诸如份数和印刷比例因数,由用户输入。
纸页递送部分40,位于纸页盒21上方,包括输出纸页错移机构41和用作纸页递送部分的纸页递送托盘42。输出纸页错移机构41可从纸页传输路径S把带有印制图像的各纸页排放到纸页递送托盘42上的各错移位置。纸页递送托盘42接收由输出纸页错移机构41输出的各个纸页。输出纸页错移机构41将在稍后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在复印模式中把原件图像复制在各纸页上时,用户把有待复制的原件安放在平板玻璃11上或图像扫描部分10的原件装放托盘12上。然后,比如通过按下操作面板50上的各适当输入按键设定份数和印制比例因数并按下起动按键(未画出)。
按下起动按键时,成像设备100使纸页盒21或手动给进托盘22的各检拾滚轮23转动以从中给进纸页到纸页传输路径S之中。纸页首先被向给进到设置在纸页传输路径S上的各调准滚轮。各调准滚轮51咬住位于纸页传输方向上最前端处的纸页前沿,以致纸页的随后扫描方向平行于各调准滚轮51的轴向而形成在光敏鼓轮31上的着色图像在转印给纸页时正确地对准纸页。
由图像扫描部分10检拾的图像数据经受比如在由用户各输入按键设定的各条件下进行的图像处理过程,并被传递给LSU作为印刷数据。光敏鼓轮31的外表面由充电器32均匀地予以充电到规定的电位。LSU借助于未作图示的多面镜具和多种透镜通过按照图像数据(印制数据)投射激光而在光敏鼓轮31表面上形成原件图像的静电潜像。
随后,在部分着色鼓轮33a直接面对光敏鼓轮31的情况下,附着于显影器33着色鼓轮33a外表面的色料按照光敏鼓轮31表面上各充电和未充电区域的分布被吸引到光敏鼓轮31的表面。结果,潜像被转换成为可见的着色图像。
然后,由各调准滚轮51咬住的纸页在准确地对准于着色图像的情况下而通过光敏鼓轮31与图像转印器34之间的间隙。
当纸页正在被传输时,着色图像由设置在图像转印器34之中的图像转印滚轮34a从光敏鼓轮31的表面转印到纸页上。留在光敏鼓轮31表面上的剩余色料由鼓轮装置(未画出)的清洁刮片刮掉而由清洁装置(未画出)收集起来。带有转印好的着色图像的纸页通过设置在热熔器36之中的上部加热滚轮36a和下部加热滚轮36b。由上部和下部加热滚轮36a、36b施加的热量和压力把着色图像热熔和固定到纸页上。纸页然后由输出纸页错移机构41递送给纸页递送托盘42。
纸页递送机构  输出纸页错移机构
图3是剖面侧视图,表明本实施例的输出纸页错移机构41(纸页递送机构)的结构。输出纸页错移机构41包括箱匣55、错移器60、滚轮转动力量生成器65、驱动力量传递机构70、错移力量生成器75和错移力量传递机构80。如果用户已经通过按下操作面板50上的适当的输入按键而输入用于启动分拣功能的设定,输出纸页错移机构41则通过沿着示于图4之中的垂直于纸页传输方向的箭头Y的方向接续地移动各个纸页而有选择地把各印好的纸页递送到纸页递送托盘42上的各不同位置。如果用户已经通过按下操作面板50上适当的各输入按键输入用于启动分拣功能的设定,输出纸页错移机构41则通过沿着垂直于纸页传输方向的示于图之中的箭头Y的方向接续地移动各个纸页而有选择地把各印好的纸页递送到纸页递送托盘42的各不同位置。更为具体地说,输出纸页错移机构41把第一纸页递送到正常(参照)递送位置A,把第二纸页沿着箭头Y的方向递送到在垂直于纸页传输方向的方向上错移的递送位置B,以及把第三纸页沿着箭头Y的方向进一步错移的递送位置C,一如图示。
箱匣55,由成像设备100壳体框架90支承,在内部定向装有错移器60和驱动力量传递机构70的一部分,并配装设置在外侧上的错移力量生成器75和错移力量传递机构80。错移器60,包括内部箱匣61和可转动地支承在内部箱匣61之中的一对上、下错移滚轮装置62,比如沿着箭头Y的方向从示于图3之中的位置移动以有选择把各印好的纸页输出到各个递送位置A、B、C。
内部箱匣61可转动地支承各个错移滚轮装置62,以致各错移滚轮装置62可以在纸页传输方向上推出各印好的纸页。各错移滚轮装置62装有多对上部和下部滚轮62a、62b,一如图示。这些滚轮62a、62b在转动的同时咬入每一张纸页,把它递送到纸页递送托盘42上面。
滚轮转动力量生成器65产生驱动力量用于经由驱动力量传递机构70来转动各错移滚轮装置62。驱动力量传递机构70,包括驱动齿轮71、轴件72、连接齿轮73a、73b、73c以及滑动套筒74,可把滚轮转动力量生成器65的驱动力量传递给各错移滚轮装置62。直接装在轴件72上,连接于滚轮转动力量生成器65的驱动齿轮71可转动轴件72。
轴件72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框架90之内。装在轴件72上,滑动套筒74做得可以沿着轴件72滑动。另外,轴件72经由可沿箭头Y的方向移动的连接齿轮73a、73b、73c和滑动套筒74支承错移器60(图3),箭头Y的方向则垂直于纸页传输方向。轴件72具有止动销72a,用于限定错移器60和相关联的连接齿轮73a、73b、73c的可活动范围。止动销72a限定滑动套筒74的活动范围,或者错移器60和相关联的连接齿轮73a、73b、73c的可活动范围,由于止动销72a向外伸过制成在滑动套筒74上的槽孔74a,而后者沿着滑动套筒74轴向伸展。止动销72a还可以把轴件72的转动传递给滑动套筒74,以致各错移滚轮装置62在轴件72转动时转动。
三个连接齿轮73a、73b、73c是在连接齿轮73b安装在齿轮73a与73c之间的情况下啮合在一起的。连接齿轮73a经过在内部箱匣61的面对轴件72的一侧上制成在内部箱匣61上的孔口从内部箱匣61伸出的。如此伸出的连接齿轮73a配装在滑动套筒74上并由它支承,以致连接齿轮73a可以与滑动套筒74一起沿着箭头Y的方向滑动在轴件72上。当轴件72转动时,其转动经由轴件72的止动销72a传递给连接齿轮73a。因此,轴件72、滑动套筒74和连接齿轮73a作为单一整体而一起转动。
连接齿轮73b配装在支承上部错移滚轮装置62各滚轮62a的轴件63a的一端上,而连接齿轮73c配装在支承下部错移滚动装置62各滚轮62b的轴件63b的一端上。由于齿轮73b和73c转动在相反两方向上,上部各滚轮62a和下部各滚轮62b的转动方式致使它们的接触部位(咬入区域)在以前提及的纸页传输方向上准确地推出每一纸页。
错移力量生成器75,连接于错移力量传递机构80,产生驱动力量用于沿着箭头Y的方向移动错移器60(图3)。错移力量传递机构80包括小齿轮81和齿条82。在由错移力量生成器75驱动时,小齿轮81转动并使齿条82在箭头Y的方向上移动,从而齿条82固定其上的内部箱匣61在同一方向上移动。因此,咬住在上部与下部滚轮62a、62b之间的纸页被排放到示于图4之中的纸页递送托盘42上的各递送位置(正常和错移的)A、B、C之一。当内部箱匣61以此方式沿着箭头Y的方向移动时,连接齿轮73a和滑动套筒74也与内部箱匣61一起移动。它们可移动范围(错移宽度)受止动销72a的限制,一如已经提及的那样。
纸页递送托盘
一如先前提及那样,纸页递送部分40在设备100壳体的前部和侧部向外敞开而没有在纸页递送部分40的前部与侧部之间的交角处设置直立支柱或直立前壁。这种结构可确保纸页递送部分40内部空间的高度可视性并使得可以容易地接近纸页递送托盘42。由于纸页递送托盘42的长度L1(沿着纸页传输方向量度)做得小于最大的可印纸页尺寸的长度L2,排放到纸页递送托盘42上的印好的大尺寸纸页会伸出到外面,一如图1之中所示。这种配置使得可能减小壳体的宽度而获得设备100的紧凑设计。
由于纸页递送部分40所在的壳体内部空置空间在纸页递送托盘42的纸页出口端处的一侧上通向外面,一如图1和2中图示那样,所以用户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容易地检验排放到纸页递送托盘42上面的各印好的纸页。这种结构允许用户容易地从纸页递送托盘42的或是前面或是侧面拿掉印好的小和中尺寸纸页,一如图5之中图示的那样,同时可以清楚地观察正被排放的各印好的纸页,从而更加容易操作。
在被排放到纸页递送托盘42上面的各印好的纸页是大尺寸的时候,各纸页的前沿一如图6所示比如伸出到外面,以致用户可以容易地从设备100的前面观察纸页并从纸页递送托盘42的侧面(或前面)拿掉这些纸页。
即使在排放的各印好的纸页由输出纸页错移机构41在纸页递送托盘42上分拣的时候,用户也可以从纸页递送托盘42的侧面清楚地观察各纸页。其次,由于有可能从侧面接近纸页递送部分40的内部空间,所以在清楚地观察被排放的纸页时,用户可以容易地通过抓握各印好的纸页的一适当部分来拿掉已分拣的各份而不会无意地弄混已分拣好的各份。因而,本发明不需要麻烦的分拣工作。
当拿掉比如示于图7之中的纸页递送托盘42上分拣好的各份纸页时,用户可以沿空心箭头C-C、D-D、E-E、F-F和G-G表明的方向抓握码好的各份。然而,如果用户沿D-D至G-G的方向抓取码好的各份,用户可能弄混已经分拣好的各份。用户可以通过在C-C方向上在从顶部到底部于码好的各份的中心部分处抓握码好的各份而在分拣好的状况下最方便可靠地拿掉印好的纸页,而不破坏分拣状况。
由于前述实施例中纸页递送部分40在纸页递送托盘42的纸页出口端处的一侧通向外面,所以用户可以只是通过从设备100前面伸手到纸页递送托盘42侧面而在C-C方向上抓握码好的各份印好的纸页,毫无困难。
本实施例的输出纸页错移机构41利用如上所述的上部和下部错移滚轮装置62的纸页输出滚轮62a、62b来错移各印好的纸页。因此,输出纸页错移机构41对于获得成像设备100的紧凑设计不造成任何妨碍。此外,用户可以容易地观察和拿掉分拣好的各份许多印好的纸页而不会偶而弄混已经分拣的各份。
为了提供改进的纸页码放性能,纸页递送托盘42加工成形为形成一大体上水平的顶部表面,垂直于示于图2之中的纸页输出方向延伸。因此,即使由输出纸页错移机构41使之错移的许多大尺寸纸页被排放到纸页递送托盘42上面,部分把从纸页递送部分伸出,分拣好的各份许多纸页也可以以稳定的方式被装放在纸页递送托盘42上。纸页递送托盘42的顶部表面可以加工成形为稍许上斜地伸展在纸页输出方向上,一如图1和2所图示的那样。
应当认识到,前面提及的本发明的纸页递送机构不仅可用于图1之中所图示的成像设备100,而且还可用于其他各种类型的成像设备。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纸页递送机构可以用于任何前面接近型成像设备,无论其结构或设计如何,只要此设备属于以下这样一种类型即可:包括图像扫描部分,位于设备壳体上部处用于扫描原件以从中获取图像信息;纸页给进部分,位于壳体下部用于给进用以成像的各纸页;以及成像部分,在壳体的一侧设置在图像扫描部分与纸页给进部分之间,其中图像扫描部分、成像部分和纸页给进部分在壳体截面中大体上配置成U形。
如此说明的本发明显然是可以以许多方式予以改变的。这种改变不应当认为是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畴,而是所有这种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来说可能是显然易行的修改都被指望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扫描部分,位于设备壳体上部处,用于扫描原件以从中获取图像信息;
纸页给进部分,位于壳体下部处,用于给进用以成像的各纸页;以及
成像部分,在壳体的一侧设置在图像扫描部分与纸页给进部分之间;
其中图像扫描部分、成像部分和纸页给进部分在壳体的截面中大体上配置成U形,纸页递送部分形成在壳体的正好在图像扫描部分与纸页给进部分之间的内部空置空间之内;以及
其中沿着纸页传输方向量度的纸页递送部分的长度(L1)做得小于最大的可印纸页尺寸的长度(L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内部空置空间的一侧和前侧接续地通向设备的外面。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错移机构,装有各纸页输出滚轮,后者用作各错移滚轮用以沿着垂直于纸页传输方向的方向错移各印好的纸页以有选择地把印好的纸页排放到纸页递送部分上的不同的纸页递送位置。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错移机构包括:
错移器,装在设备之内,可沿着垂直于纸页传输方向的方向移动,错移器包括各错移滚轮用于投出印好的纸页;
错移力量生成器,用于沿着垂直于纸页传输方向的方向移动错移器;
驱动力量传递部件,连接于各错移滚轮;以及
滚轮转动力量生成器,用于转动驱动力量传递部件。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纸页递送部分加工成形为形成一大体上水平的纸页接收表面,在垂直于纸页输出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CNB2004100037996A 2003-02-04 2004-02-04 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45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7367/03 2003-02-04
JP2003027367A JP2004238119A (ja) 2003-02-04 2003-02-04 排紙機構
JP027367/2003 2003-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9184A true CN1519184A (zh) 2004-08-11
CN100344518C CN100344518C (zh) 2007-10-24

Family

ID=32955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379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4518C (zh) 2003-02-04 2004-02-04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046955B2 (zh)
JP (1) JP2004238119A (zh)
CN (1) CN100344518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1517A (zh) * 2009-12-26 2011-06-29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5025184A (zh) * 2014-04-16 2015-11-04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处理大尺寸文件与小尺寸文件的双面事务机
CN108529305A (zh) * 2017-04-20 2018-09-1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1404B2 (ja) * 2003-07-29 2008-0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体の位置制御装置
TWI600602B (zh) * 2016-05-20 2017-10-0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分類模組的影像形成設備
JP7338207B2 (ja) * 2019-04-01 2023-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7059A (en) * 1977-10-13 1979-06-05 Savin Corporation Copy set separating tray for document copier
JPH05186121A (ja) 1992-01-10 1993-07-27 Fujitsu Ltd 排紙オフセット機構
US5342034A (en) * 1993-04-27 1994-08-30 Xerox Corporation Mailbox/compiler architecture
JP3316654B2 (ja) * 1994-02-14 2002-08-19 コニ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US5513839A (en) * 1994-09-23 1996-05-07 Xerox Corporation Dual mode set stacking tamper and sheet feeder offset system
JP3334406B2 (ja) 1995-01-31 2002-10-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紙装置
JP3572143B2 (ja) * 1996-05-31 2004-09-2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418308B2 (ja) 1997-05-01 2003-06-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158574C (zh) * 1997-07-11 2004-07-2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JP3477353B2 (ja) * 1997-11-13 2003-12-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H11199124A (ja) 1998-01-07 1999-07-27 Canon Inc 印刷システム
JP3648073B2 (ja) 1998-05-29 2005-05-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00128415A (ja) * 1998-10-28 2000-05-09 Canon Inc 排紙積載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92148A (ja) * 2000-01-07 2001-07-17 Sharp Corp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3471693B2 (ja) * 2000-01-25 2003-1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01512B2 (ja) * 2000-01-27 2010-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44323A (ja) * 2000-07-21 2002-02-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438339B1 (en) * 2000-12-18 2002-08-20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blower to cool a scanning unit
JP3830091B2 (ja) * 2001-03-22 2006-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684168B2 (ja) * 2001-04-12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912353B2 (ja) * 2002-11-18 2007-05-0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47720A (ja) * 2003-05-20 2004-12-09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1517A (zh) * 2009-12-26 2011-06-29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2111517B (zh) * 2009-12-26 2014-02-19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5025184A (zh) * 2014-04-16 2015-11-04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处理大尺寸文件与小尺寸文件的双面事务机
CN108529305A (zh) * 2017-04-20 2018-09-1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046955B2 (en) 2006-05-16
US20040184855A1 (en) 2004-09-23
CN100344518C (zh) 2007-10-24
JP2004238119A (ja) 2004-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4293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313340C (zh) 成像装置的送纸机构
CN1550439A (zh) 成像装置
JPS6051816A (ja) 読取装置
CN1380588A (zh) 成象设备
CN193268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15776A (zh) 具有供纸盒自动安装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761282A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倍率变更方法
CN100344519C (zh) 纸页递送机构
CN100344518C (zh) 成像设备
CN1893538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0344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485215A (zh) 送纸装置以及具有该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692938Y (zh) 含有图象阅读器的成象装置
CN1925540A (zh) 图像读取设备和复印设备
CN10053577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23533A (zh) 装订系统、图像形成装置及装订装置
CN1130068C (zh) 多光束光学装置及备有该多光束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949094A (zh) 成像设备的卡纸排除结构
CN1774026A (zh) 原稿读取装置
US8848264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207636C (zh) 成像装置
CN103516949A (zh) 文件图像读取装置
CN1625214A (zh) 图像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JP3944294B2 (ja) スキャ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