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6945A - 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发射器和发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发射器和发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16945A
CN1516945A CNA028046730A CN02804673A CN1516945A CN 1516945 A CN1516945 A CN 1516945A CN A028046730 A CNA028046730 A CN A028046730A CN 02804673 A CN02804673 A CN 02804673A CN 1516945 A CN1516945 A CN 1516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quality
reception
receiving sensitivity
estimated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46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ŵ��
佐藤雅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16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69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发射器和发射方法,其中根据要发射的数据类型确保数据通信的质量。应用本发明,根据从便携式电话(3)通知的接收质量估计值和要发射给便携式电话(3)的发送信号(D15)的数据类型选择并使用编码调制方法,由此可以以便携式电话(3)所要求的所预期的数据通信质量调制和发射发送信号(D15)。

Description

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发射器和发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发射器和发射方法,例如特别适用于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提供通信服务的区域划分为适当大小的小区,在每个小区内安装作为母站的基站,因此作为子站的便携式电话能够与通信状态推测为最佳的基站建立无线电通信。
在这种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在实际执行通信时,由于假设数据误差率对于位于基站附近的极好接收灵敏度的便携式电话较低,则选择能够以较高的速度发射的调制方法,而由于假设对于在相对远离基站的位置中存在的低劣接收灵敏度的便携式电话来说数据误差率可能较高,因此选择以较高的数据可靠性低速发射的调制方法,因此根据接收灵敏度水平实施适应性调制。
在如上文所述的这种常规的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中,除了通信数据之外,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在基站和便携式电话之间交换各种类型的数据比如流数据、移动图像的下载数据或电子邮件的文本数据。
但是,通过常规的蜂窝无线电话通信系统,例如即使在便携式电话位于极好接收灵敏度的位置上时也存在根据数据类型可以不要求数据可靠性的情况,而在便携式电话位于低劣接收灵敏度的位置上时也存在根据数据类型要求数据可靠性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在常规的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仅基于便携式电话的接收灵敏度选择调制方法,已经带来的问题是不能必然地确保与数据类型相符合的数据通信的质量。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作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能够保证要发射的数据类型所需的数据通信的质量的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发射器和发射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这种问题,在控制发送数据的发射器和通过预定的通信通路从发射器接收数据的接收器之间实施的数据通信的质量的数据通信控制系统中,该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包括基于从发射器接收的接收数据估计在通信通路中的接收灵敏度并将所估计的结果通知发射器的接收器,和基于从接收器通知的估计的结果和要发射给接收设备的数据类型选择调制方法并以该调制方法调制和发射该数据并由此适当地控制数据通信的质量的发射器。
使用根据从接收器通知的接收灵敏度和要发射给接收器的数据类型选择的调制方法使得可以发射接收器要求的以数据通信的估计的质量调制的数据。
附图说明
附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模式中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意方块图。
附图2所示为便携式电话的电路结构的示意方块图。
附图3所示为基站的电路结构的示意方块图。
附图4所示为符合一种模式的编码调制方法的示意方块图。
附图5所示为在解释调制方法的特征中使用的示意图。
附图6所示为接收质量估计数据的内容的示意图。
附图7所示为基于接收质量估计值在选择编码调制方法过程中标准实例的示意图。
附图8所示为适应性编码调制部分的电路结构的示意方块图。
附图9所示为根据接收质量估计值和数据类型的通信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附图10所示为发射效率的特征曲线图。
附图11所示为位误差率的特征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下文详细解释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
(1)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总体结构
在附图1中,参考标号1表示在本发明中作为数据通信控制系统的总体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安装在根据预定的尺寸划分的小区中的母站内的基站2和作为子站的便携式电话3,其中将它设计成在基站2和便携式电话3之间进行语音数据、流数据、移动图像的下载数据或电子邮件的文本数据等的交换。
(1-1)便携式电话的电路结构
如附图2所示,便携式电话3通过天线10从基站2接收发送信号,并将所接收的信号作为接收信号D1通过发送接收公共部分11发送给反扩展(despreading)部分12。
反扩展部分12例如对接收信号D1执行直接扩展方法的反扩展频谱处理,产生发送给控制数据解调-解码部分13的控制信道数据D2,同时将用户信道数据D3发送给数据解调-解码部分15和接收质量估计部分16。
在对控制信道数据D2执行了解调之后,控制数据解调-解码部分13通过进一步执行解码处理重构控制数据D4,并将控制数据D4发送给CPU(中央处理器)结构的控制部分14。
控制部分14将模式指示信号D5发送给数据解调-解码部分15以指定符合控制数据D4的数据解调-解码部分15的数据解调-解码方法。
具体地说,控制部分14根据控制数据D4确定解调处理方法和解码处理方法,并将解调处理方法和解码处理方法的类型作为模式指示信号D5输出。
数据解调-解码部分15被设计成应用符合模式指示信号D5的解调处理方法和解码处理方法通过对用户信道数据D3执行解调处理和解码处理重构接收数据D6。
接收质量估计部分16基于从反扩展部分12输送的在用户通信数据D3进行的时分多路传输的导频符号或者与用户通信数据D3并行发射的导频信道符号获得噪声信号功率比,并将该噪声信号功率比发送给接收质量位插入部分17作为指示在传输通路中的接收灵敏度的3-位的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6。
在这一点上,不管是否存在用户信道数据D3,接收质量估计部分16都基于导频符号或导频信道符号周期性地(例如每个帧)获得噪声信号功率比,因此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6可以周期性地反馈回基站2。
接收质量位插入部分17通过将3-位的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6插入到通过以编码部分20编码获得的终端发送数据D7中产生终端发送数据D8,例如要发射给基站2的语音数据和文本数据等,并将终端发送数据D8发送给调制部分18。
在这一点上,接收质量估计部分16设计成通过3-位量化产生3-位结构的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6,由此希望尽可能地降低在由接收质量位插入部分17产生的帧单元中对应于终端发送数据D8之外的终端发送数据D7的实际数据量,由于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6的数据数量的缘故可以进行这种降低。因此,由于可以减小终端发送数据D8之外的终端发送数据D7的实际数据量,所以利用4-位量化不可取。
调制部分18例如对终端发送数据D8进行QPSK(四相移键控)调制处理,将从该处理中得到的调制的数据D9发送给扩展部分19。扩展部分19通过直接扩展方法对调制的数据D9执行扩频处理,并将从该过程中得到的终端发送信号D10通过发射-接收公共部分11和天线10发射给基站2。
(1-2)基站的电路结构
如附图3所示,基站2通过天线24接收从便携式电话3中发射的终端发送信号D10并将这个终端发送信号D10作为终端接收信号D11通过发射-接收公共部分23发送给反扩展部分27。
反扩展部分27对作为在便携式电话3中得到的终端接收信号D11执行直接扩展方法的反扩频处理,将从该过程中得到的终端接收数据D12发送给解调部分28。
解调部分28通过对终端接收数据D12执行QPSK解调处理重构对应于在便携式电话3中的终端发送数据D8的终端接收数据D13,并将重构的终端接收数据发送给接收质量位提取部分29和接收用户数据提取部分33。
接收用户数据提取部分33提取终端接收数据D13之外的接收用户数据D33并将它发送给解码部分34。解码部分34对接收用户数据D33进行解码并将它发送给随后的电路(在附图中未示)。
接收质量位提取部分29从终端接收数据D13中提取对应于以3位表示的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6的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并将它发送给控制部分40的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
在另一方面,基站2响应来自便携式电话3的请求将发送信号D15送入适应性编码调制部分21和数据类型判断部分32。在数据类型判断部分32中,判断发送信号D15是否是语音数据、流数据、移动图像的下载数据或电子邮件的文本数据等,并将判断结果作为数据类型的判断信号D16发送给控制部分40的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
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设计成基于从数据类型判断部分32中输送的数据类型判断信号D16和从接收质量位提取部分29中输送的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补偿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的接收质量估计值,并将经补偿的结果作为补偿数据D17发送给CPU结构的选择部分31。
选择部分31基于从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中输送的补偿数据D17选择用于适应性编码调制部分21的编码调制方法并将指定所选择的编码调制方法的编码调制模式指定信号D18发送给适应性编码调制部分21和控制数据产生部分25。
如附图4所示,适应性编码调制部分21可选择的编码调制方法有三种:模式0;模式1;和模式2,设计该选择以适应:在编码调制模式指定信号D18指定模式0时,即R=1/2编码方法的组合,其中将1位的冗余位加入到1位的输入数据中,使用QPSK调制方法;在使用指定模式1时,即R=1/2编码方法的组合,其中将1位的冗余位加入到1位的输入数据中,使用16-QAM(正交幅值调制)调制方法;以及在使用指定模式2时,即R=3/4编码方法的组合,其中将1位的冗余位加入到3位的输入数据中,使用16-QAM调制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如附图5(A)所示,设计成将编码的2-位数据映射到在QPSK调制方法中的一个符号中,如附图5(B)所示,4-位数据映射到16-调制方法中的一个符号中,因此,在可发射的符号率固定为常数时,通过16-QAM调制方法能够发射的数据量变得比QPSK调制方法更大。
但是,在16-QAM调制方法的情况下,具有的缺陷是:与QPSK调制方法的情况相比,由于在符号之间的更短的距离引起的较高符号误判的可能性,这种抗噪特性可能变得更差。
也就是说,关于数据传输量,以如下的顺序逐渐增加:R=1/2编码方法和QPSK调制方法;R=1/2编码方法和16-QAM调制方法;和R=3/4编码方法和16-QAM调制方法。
关于抗噪特性,以如下的顺序逐渐变得更好:R=3/4编码方法和16-QAM调制方法;R=1/2编码方法和16-QAM调制方法;和R=1/2编码方法和QPSK调制方法。
因此,在选择部分31基于从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输送的补偿数据D17判断从基站2到便携式电话3的发射通路的通信特性较好时,选择部分31选择能够传输更大量的数据的任何编码调制方法,而在认为该传输通路的通信特性低劣时,它选择能够传输具有较好的抗噪特性的受限制的数据量的任何编码调制方法,因此可以提高数据误差特性。
实际上,如附图6所示,在接收质量估计值的动态范围是20[dB]时,3-位结构数据的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显示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的每个帧的宽度值为2.5[dB]。
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显示在它是-20.0[dB]时传输通路的通信质量最差,而在0[dB]时通路最好。
在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例如是“000”时,它显示接收质量估计值在从-17.6[dB]至-20.0[dB]的范围内,以及在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是“001”时,它指示接收质量估计值在从-15.1[dB]至-17.5[dB]的范围内,所显示的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的直到“111”的八种类型的这种接收质量估计值的宽度为2.5[dB]。
因此,因为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具有3-位结构,因此它具有在宽度2.5[dB]的接收质量估计值,此外,选择部分31不能指定在当前的状态下的相关的接收质量估计值,可以将其设计成在宽度2.5[dB]内的中心值作为符合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的接收质量估计值。
也就是说,在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例如是“000”时,选择部分31工作以识别-18.75[dB]作为接收质量估计值,这个值是从-17.6[dB]至-20.0[dB]的范围的中心值。
同时,在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中,将它设计成根据从数据类型判断部分32中输送的数据类型判断信号D16产生补偿数据D17。
也就是说,在产生补偿的数据D17的过程中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对从接收质量位提取部分29中输送的符合发送信号D15的数据类型的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执行加权处理,因此根据数据类型补偿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
在实际中,在数据类型判断信号D16指示在发送信号D15中的数据(比如语音数据和流数据)的可靠性最重要时,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使在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中的接收质量估计值从在2.5[dB]的宽度的中心值朝低劣的方向平移补偿,以便选择较高的数据可靠性的编码调制方法。
相反,在数据类型判断信号D16指示发送信号D15是电子邮件的文本数据或静态图像数据时,例如,要求数据可靠性不大于语音数据的数据,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使在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中的接收质量估计值从在2.5[dB]的宽度的中心值朝良好的方向平移补偿,以便选择即使在数据中出现某些误差仍然能够以较高的速度发射较大的数据量的编码调制方法。
在实际中,根据要发射的发送信号D15的数据类型和根据如下的等式给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附加优先级Data_Qos(优先级)。
Figure A0280467300111
                                      ……(1)
在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中接收质量估计值将要被补偿。在这个等式中,Mapping_SIR是通过执行加权处理获得的补偿值;under_limit是在量化动态范围中的下限值(-20.0[dB]);
Figure A0280467300112
是量化步长宽度(在这种情况下为2.5[dB]);report_value是在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中的接收质量估计值,以及Data_Qos是根据在发送信号D15中的数据类型的优先级设定的值。
在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中存在以report_value示出的8种类型的接收质量估计值“000”至“111”,在这些数据从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即“000”=“0”,“001”=“1”,“010”=“2”至“111”=“8”后,将它们代入等式(1)中。
此外,根据优先级设定下面的值作为Data_Qos:“0”用于语音数据,“1”用于流数据,“2”用于移动图像的下载数据,以及“3”用于电子邮件的文本数据。这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语音数据最优先,因为它要求比其它的数据更高的数据可靠性,而电子邮件的文本数据的优先级最低。
例如,在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是“001”(在这种情况下,-16.25[dB]是选择部分31在补偿之前识别的接收质量估计值)时,但在要发射的发送信号D15的数据类型是优先级“0”的语音数据时,根据等式(1)应用加权过程通过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可以获得-17.50[dB]的补偿的值(Mappirig_SIR)。
因此,在发送信号D15的数据类型是优先级“0”的语音数据时,可以理解的是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根据等式(1)通过加权处理对在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中的接收质量估计值已经实施从2.5[dB]的宽度的中心值朝低劣的方向平移补偿,以便因此通过选择部分31选择较高的数据可靠性的编码调制方法。
同样地,在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是“001”(在这种情况下,-16.25[dB]是选择部分31在补偿之前识别的接收质量估计值),但要发射的发送信号D15的数据类型是优先级“3”的文本数据时,由于它不比语音数据要求更高的数据可靠性,因此根据等式(1)通过这种加权过程通过选择部分31可以获得-15.625[dB]的补偿的值(Mapping_SIR)。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发送信号D15的数据类型是优先级“3”的语音数据时,可以理解的是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根据等式(1)通过加权处理对在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中的接收质量估计值已经实施从2.5[dB]的宽度的中心值朝良好的方向平移补偿,以便因此通过选择部分31选择在较高的速度下能够发射大容量的传输数据的编码调制方法。
因此,选择部分31选择符合通过根据等式(1)执行加权处理获得的补偿的数据D17的编码调制方法,在这一点上,如附图7所示,例如将其设计成:在补偿的值是-17[dB]或更小时选择在模式0下R=1/2编码方法和QPSK调制方法的组合,在补偿的值是大于-17[dB]但小于-6[dB]时选择在模式1下R=1/2编码方法和16-QAM调制方法的组合,以及在补偿的值是大于-6[dB]时选择在模式2下R=3/4编码方法和16-QAM调制方法的组合。
因此,如上文所述,在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是“001”(在这种情况下,在补偿之前接收质量估计值是-16.25[dB]),选择部分31结束选择它应该是在模式1下R=1/2编码方法和16-QAM调制方法,但是,在要发射的发送信号D15的数据类型是优先级“0”的语音数据时,选择在模式0下R=1/2编码方法和QPSK调制方法,这种方法符合根据等式(1)通过执行加权处理获得的-17.50[dB]的补偿的数据D17。
因此,在以更小的数据误差发射更高的优先级的语音数据时,选择部分31基于从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中输送的补偿的数据D17(-17.50[dB])选择在高数据可靠性的模式0下R=1/2编码方法和QPSK调制方法;结果,应用调制模式指定信号D18不仅根据接收灵敏度而且还根据发送信号D15的数据类型将最佳的编码调制方法指定给适应性编码调制部分21。
如附图8所示,适应性编码调制部分21被设计成根据来自选择部分31的调制模式指定信号D18在开关电路35和36的连接目的地上能够进行切换。
因此,适应性编码调制部分21被设计成,在根据调制模式指定信号D18选择编码电路37和QPSK调制电路38时,它执行根据在模式0下R=1/2编码方法和QPSK调制方法的组合的编码调制处理;在基于调制模式指定信号D18选择编码电路39和16-QAM调制电路40时,它执行根据在模式1下R=1/2编码方法和16-QAM调制方法的组合的编码调制处理;以及在基于调制模式指定信号D18选择编码电路41和16-QAM调制电路42时,它执行根据在模式2下R=3/4编码方法和16-QAM调制方法的组合的编码调制处理。
结果,适应性编码调制部分21通过对符合调制模式指定信号D18的发送信号D15执行编码调制处理产生发送数据D20,并将发送数据D20发送给扩展部分22。
此外,选择部分31将调制模式指定信号D18也发送给控制数据产生部分25,因此它给适应性编码调制部分21产生给便携式电话3通知通过调制模式指定信号D18所指定的编码调制方法的消息。
即,控制数据产生部分25将在基站2中使用的编码调制方法通知便携式电话3的消息作为控制数据D21,并将控制数据D21发送给编码调制部分26。
编码调制部分26对控制数据21执行作为默认预定的给定的编码调制处理,并将由此获得的控制调制数据D22发送给扩展部分22。
注意,在基站2和便携式电话3之间通过控制信道交换控制调制数据D22,以及调整每帧的发射功率(0.667[msec.]),以使便携式电话3接收的功率保持恒定的水平。
扩展部分22对控制调制数据D22执行直接扩展方法的扩频处理,并将由此所获得的控制信道扩展数据D23作为在控制信道中的控制消息数据D24通过发射-接收公共部分23和天线24发射给便携式电话3。
因此,便携式电话3(附图2)接收控制消息数据D24,通过对该数据执行反扩展处理和解调解码处理重构指示通过基站2的适应性编码调制部分21执行的编码调制方法的控制信道数据D4,并能够事先给数据解调-解码部分15指定与基站2的编码调制方法匹配的解调-解码方法作为模式指示信号D5。
随后,扩展部分22对也从适应性编码调制部分21中输送的发送数据D20执行直接扩展方法的扩频处理,并将作为结果获得的用户信道扩展数据D25作为用户信道数据D26通过发射-接收公共部分23和天线24发射给便携式电话3。
(1-3)符合接收质量估计值和数据类型的通信处理程序
即,在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1中,设计成根据在附图9中所示的序列流程图实施与前述的接收质量估计值和数据类型相匹配的通信处理程序,在步骤SP1中,开始,便携式电话3基于帧将接收质量估计部分16所估计的在传输通路中的噪声信号功率比作为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6通知基站2,然后处理进行到下一步骤SP2。
同时,在步骤SP11中,基站2从由便携式电话3中接收的终端发送信号D10的解调结果中提取接收质量估计值,并且该处理进行下一步骤SP12。
在步骤SP12中基站2使数据类型判断部分32执行判断发送信号D15的数据类型是什么数据类型的处理:语音数据、流数据、移动图像的下载数据或电子邮件的文本数据,然后处理进行到下一步骤SP13。
在步骤SP13中,基站2判断是否已经识别了发送信号D15的数据类型。在这个步骤中如果获得否定的结果,则意味着仍然不能确定满足数据类型的优先级,因此不能基于等式(1)根据数据类型对接收质量估计值执行加权处理的补偿,然后在基站2中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P12,对数据类型执行识别处理直到确定它。
在另一方面,在步骤SP13中如果获得肯定的结果,则它意味着已经确定了与数据类型匹配的优先级,即基于等式(1)对满足数据类型的接收质量估计值可以执行补偿,然后在基站2中的处理进行到下一步骤SP14。
在步骤SP14中基站2根据等式(1)计算满足优先级的补偿的数据D17,在获得了作为接收质量估计值的补偿结果的补偿数据D17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P15。
在步骤SP15中基站2根据如在附图7中所示的编码调制方法中的标准选择符合补偿数据D17的补偿结果的编码调制方法,然后处理进行到下一步骤SP16。
在步骤SP16中基站2产生消息作为调制模式指定信号D18以通知便携式电话3在步骤SP15中所选择的编码调制方法,在对该信号进行了预定的编码调制处理之后,通知便携式电话3,处理进行到下一步骤SP17。
同时,在步骤SP2中,应用来自基站2的通知,便携式电话3识别符合此后发射的用户信道数据D26的编码调制方法的解调-解码方法,处理进行到下一步骤SP3中。
此外,在步骤SP17中基站2应用在步骤SP15中选择的编码调制方法对发送信号D15执行编码调制处理,并将信号发射给便携式电话3,然后返回到步骤SP11。
在步骤SP3中便携式电话3根据在步骤SP2中识别的解调解码方法执行数据重构处理,然后该处理返回到步骤SP1。
同样地,在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1中,将其设计成将在步骤SP1中便携式电话3估计的接收质量估计值以0.667[msec.](每帧)的间隔通知基站2,因此即使在发射通路中遇到瞬间接收质量下降,根据前述的序列流程图通过基于帧反复执行通信处理程序仍然能够实时地灵活地采取适当措施。
因此,如附图10所示,相对于接收质量(横坐标)的发射效率(即输出量(纵坐标)),根据提高数据误差特性(即提高基站2所期望的抗噪特性)的主要目的选择编码调制方法,结果与不实施通信处理程序的常规情况相比或与发射低优先级发送信号D15(例如任何电子邮件的任何文本数据)的情况相比,在发射效率方面几乎没有差别。
然而,如附图11所示,相对于接收质量(横坐标)的发射效率或位误差率(纵坐标),与不实施通信处理程序的情况相比或与发射低优先级发送信号D15(例如任何电子邮件的任何文本数据)的情况相比,导致了位误差率实质降低。
(2)操作和效果
在上述的结构中基站2基于根据发送信号D15的数据类型的优先级对从便携式电话3中通知的接收质量估计值执行预定的加权处理来补偿相关的接收质量估计值。
然后,根据接收质量估计值的补偿的结果和编码调制方法的标准(附图7),基站2在适应性编码调制部分21中从在模式0下R=1/2编码方法和QPSK调制方法、在模式1下R=1/2编码方法和16-QAM调制方法和在模式2下R=3/4编码方法和16-QAM调制方法的组合中选择编码调制方法。
因此,在基站2中,在补偿之前在接收质量估计值不在模式1、模式1和模式2中的边界附近中的这些值中时,编码调制方法的选择在结果中不产生差别,然而,在这些值接近边界时,可以根据补偿结果的值选择不同的编码调制方法,在位误差率中自然导致了实质性差别。
同样地,在补偿之前的接收质量估计值在边界附近时,该边界是选择编码调制方法的标准,以及在识别数据类型具有高优先级时,基站2根据补偿结果选择编码调制方法,同时接收质量估计值朝低劣的方向移动,由此可以极大地且稳定地降低位误差率。
此外,基站2基于从便携式电话3通知的接收质量估计值和符合要发射给便携式电话3的发送信号D15的数据类型的优先级来补偿相关的接收质量估计值,并应用根据补偿结果选择的编码调制方法执行编码调制处理,因此可以确定地保证与用户所需的数据类型相匹配的最佳数据通信质量,而不使便携式电话3的用户作任何特定的操作。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1中的基站2根据从便携式电话3通知的接收质量估计值和要发射的发送信号D15的数据类型补偿接收质量估计值,并根据补偿的结果和在选择编码调制方法的过程中的标准(附图7)选择在适应性编码调制部分21中的编码调制方法,由此提供了对编码调制方法的多种选择,结果可以确保符合用户所需的数据类型的最佳的数据通信质量。
(3)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上述的实施例中,解释了如下的情况:通过作为接收装置的天线24、发射-接收公共部分23、反扩展部分27、解调部分28和作为发射器的基站2上的接收质量位提取部分29提取接收质量估计值,并以增加数据可靠性为主要目的基于等式(1)通过在作为控制装置的控制部分40中的接收质量补偿部分30对它们执行加权处理而补偿接收质量估计值,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方式,以提高数据发射的速度为主要目的而执行加权处理可以补偿接收质量估计值,即,通过将接收质量估计值朝相反的方向平移(在朝低劣的方向平移时朝良好的方向平移,或者在朝良好的方向上平移时朝低劣的方向平移)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方式中。
此外,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解释了如下的情况:从可选择的编码调制方法的三种模式(模式0、模式1和模式2)中选择一种编码调制方法,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可以准备五种或十种模式;以及调制模式并不限于QPSK和16-QAM调制,还可以使用其它的调制方法的变型,比如ASK(振幅移位键控法)、FSK(频移键控)、PSK(相移键控)、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和MSK(最小位移键控)。
此外,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解释了以3位表示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还可以以各种其它的位数表示,比如要根据基于帧同时发射的实时数据量以2位或4位表示。在以多于3位的位数表示接收质量估计数据D14的情况下,可以更正确地通知基站2接收质量估计值。
此外,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解释了作为接收器的便携式电话3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现有这些,还可以使用其它的接收器的变型,比如配备了无线电通信功能的PDA(个人数字助理)和个人计算机。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因为根据从接收器中通知的接收灵敏度和要发射给接收器的数据类型作出对调制方法的选择,可以发射接收器请求的以估计的数据通信质量调制的数据,因此可以实现能够确保符合要发射的数据类型的数据通信质量的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发射器和发射方法。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发射器和发射方法可以应用于采用例如由基站和便携式电话构成的蜂窝系统的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中。

Claims (12)

1.一种控制在发送数据的发射器和通过预定的通信通路从发射器接收所述数据的接收器之间的数据通信质量的数据通信控制系统,所述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包括:
基于从所述发射器接收的接收数据估计在所述通信通路中的接收灵敏度并将估计结果通知所述发射器的所述接收器;和
根据从所述接收器通知的所述估计结果和要发射给所述接收设备的所述数据类型选择调制方法并以该调制方法调制并发射该数据以适应性地控制数据通信的质量的所述发射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发射器根据要发射给所述接收器的所述数据的类型使用通过对从所述接收器通知的所述接收灵敏度执行加权处理获得的补偿值作为所述估计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其中在作为所述通信质量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非常重要时,所述发射器使用通过以如下的方式执行所述加权处理获得的补偿值作为所述估计结果:使从所述接收器通知的所述接收灵敏度成为比该接收灵敏度更差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其中在作为所述通信质量的数据传输的速度非常重要时,所述发射器使用通过以如下的方式执行所述加权处理获得的补偿值作为所述估计结果:使从所述接收器通知的所述接收灵敏度成为比该接收灵敏度更好的值。
5.一种发射器,包括:
从接收器中接收基于通过预定的通信通路接收的接收数据所估计的在通信通路中的接收灵敏度的估计结果的接收装置;和
根据所述估计结果和要发射给所述接收设备的所述数据类型选择调制方法并以该调制方法调制并发射该数据以适应性地控制数据通信的质量的控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射器,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要发射给所述接收器的所述数据类型使用通过对从所述接收器通知的所述估计结果执行加权处理获得的补偿结果作为所述估计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射器,其中在作为所述通信质量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非常重要时,所述控制装置使用通过以如下的方式执行所述加权处理获得的补偿值作为所述估计结果:使从所述接收器通知的所述接收灵敏度成为比该接收灵敏度更差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射器,其中在作为所述通信质量的数据传输的速度非常重要时,所述控制装置使用通过以如下的方式执行所述加权处理获得的补偿值作为所述估计结果:使从所述接收器通知的所述接收灵敏度成为比该接收灵敏度更好的值。
9.一种发射方法,包括:
接收步骤,从接收器中接收基于通过预定的通信通路接收的接收数据所估计的在通信通路中的接收灵敏度的估计结果;和
控制步骤,根据所述估计结果和要发射给所述接收设备的所述数据类型选择调制方法并以该调制方法调制并发射该数据以适应性地控制数据通信的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步骤根据要发射给所述接收器的所述数据的类型使用通过对从所述接收器通知的所述估计结果执行加权处理获得的补偿结果作为所述估计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方法,其中在作为所述通信质量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非常重要时,所述控制步骤使用通过以如下的方式执行所述加权处理获得的补偿值作为所述估计结果:使从所述接收器通知的所述接收灵敏度成为比该接收灵敏度更差的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方法,其中在作为所述通信质量的数据传输的速度非常重要时,所述控制步骤使用通过以如下的方式执行所述加权处理获得的补偿值作为所述估计结果:使从所述接收器通知的所述接收灵敏度成为比该接收灵敏度更好的值。
CNA028046730A 2001-12-07 2002-11-29 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发射器和发射方法 Pending CN15169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4587/2001 2001-12-07
JP2001374587A JP3591726B2 (ja) 2001-12-07 2001-12-07 データ通信制御システム、送信機及び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6945A true CN1516945A (zh) 2004-07-28

Family

ID=19183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8046730A Pending CN1516945A (zh) 2001-12-07 2002-11-29 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发射器和发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099992A1 (zh)
EP (1) EP1453263A4 (zh)
JP (1) JP3591726B2 (zh)
KR (1) KR20040069964A (zh)
CN (1) CN1516945A (zh)
WO (1) WO200304939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04891B2 (en) 2004-03-31 2010-09-28 Kabushiki Kaisha Kenwood Device and method for judging communication quality and program used for the judgment
CN101278533B (zh) * 2005-09-30 2013-0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装置及无线发送方法
CN106507107A (zh) * 2016-12-08 2017-03-15 北京聚爱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20076A (ja) * 2003-06-23 2005-01-20 Toshiba Corp 通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4220365B2 (ja) * 2003-12-08 2009-02-04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データ受信方法
US8494071B2 (en) 2003-12-08 2013-07-23 Kabushiki Kaisha Kenwood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a data error in communication path
JP4388366B2 (ja) 2003-12-26 2009-12-24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データ受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0541526B1 (ko) 2004-01-30 2006-01-10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의 전송품질 측정방법 및 장치
JP4230953B2 (ja) 2004-03-31 2009-02-25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ベースバンド信号生成装置、ベースバンド信号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438482B2 (ja) 2004-04-05 2010-03-24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受信品質推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542405B2 (ja) 2004-09-30 2010-09-15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ベースバンド信号生成装置、ベースバンド信号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623490B2 (en) * 2004-12-22 2009-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that utilize a capacity-based signal-to-noise ratio to predict and improve mobile communication
EP1842307A1 (en) * 2005-01-14 2007-10-1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Hsdpa parameters adjustment based on cqi age
JP4533814B2 (ja) * 2005-07-06 2010-09-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JP2007150906A (ja) * 2005-11-29 2007-06-14 Kyocera Corp 基地局、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463270B2 (en) * 2006-05-05 2013-06-1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djusted handoff parameters based on receiver classification
KR101016579B1 (ko) * 2006-09-30 2011-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0856390B1 (ko) * 2006-12-01 2008-09-0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하위 ovsf 코드 쌍을 이용한 확산/역확산 장치 및 그방법
JP4749381B2 (ja) * 2007-04-26 2011-08-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905334B2 (ja) * 2007-11-26 2012-03-2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適応変調方法
JP5541278B2 (ja) * 2009-04-16 2014-07-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経路制御装置、経路制御システム、経路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10019891A (ko) * 2009-08-21 2011-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원격 데이터 백업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원격 데이터 백업 시스템
US8995356B2 (en) * 2009-10-14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 channels
US8447337B2 (en) * 2010-03-29 2013-05-21 Harris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waveform configur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JP4795495B1 (ja) * 2011-05-16 2011-10-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843115B2 (ja) * 2011-07-25 2011-12-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886091B2 (ja) * 2011-10-05 2012-02-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934757B2 (ja) * 2011-12-07 2012-05-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699546B2 (en) * 2012-04-20 2014-04-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Blind detection of modulation configuration for interfering signals
JP6424168B2 (ja) * 2012-12-21 2018-11-14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10147415B2 (en) * 2017-02-02 2018-12-0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rtificially generated speech for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FI20205261A1 (en) * 2020-03-12 2021-09-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Radio recei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0020B2 (ja) * 1989-04-19 2001-03-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伝送装置
US5764699A (en) * 1994-03-31 1998-06-0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daptive modul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R2731571A1 (fr) * 1995-03-08 1996-09-13 Philips Electronique Lab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muni de moyens pour tester un canal de transmission et procede de test
JP3466757B2 (ja) * 1995-03-10 2003-11-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品質適応通信方式
US5550881A (en) * 1995-04-13 1996-08-27 Motorola, Inc. Automatic modulation mode selecting unit and method for modems
JP3466797B2 (ja) * 1995-11-09 2003-11-17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ィジタ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符号化多値変調方式
US5699365A (en) * 1996-03-27 1997-12-16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in data communications
DE19651593B4 (de) * 1996-12-11 2008-11-20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Anordnung zum Optimieren der Datenübertragung über einen bidirektionalen Funkkanal
US6240094B1 (en) * 1997-12-22 2001-05-29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Statistic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er for a wireless asymmetric local lo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9900126D0 (en) * 1999-01-06 1999-02-24 Univ Southampton Wideband burst-by-burst adaptive H.263 assisted wireless video telephony
US6636500B2 (en) * 1999-07-27 2003-10-2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dium allocation method
US6717934B1 (en) * 1999-10-22 2004-04-06 Nokia Corporatio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improved recognition of modulation type in GPRS
JP3868698B2 (ja) * 2000-03-16 2007-0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6574268B1 (en) * 2000-11-21 2003-06-03 Bbnt Solutions Llc Asymmetric orthogonal code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04891B2 (en) 2004-03-31 2010-09-28 Kabushiki Kaisha Kenwood Device and method for judging communication quality and program used for the judgment
CN101278533B (zh) * 2005-09-30 2013-0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装置及无线发送方法
CN106507107A (zh) * 2016-12-08 2017-03-15 北京聚爱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174485A (ja) 2003-06-20
KR20040069964A (ko) 2004-08-06
JP3591726B2 (ja) 2004-11-24
US20050099992A1 (en) 2005-05-12
EP1453263A1 (en) 2004-09-01
WO2003049392A1 (fr) 2003-06-12
EP1453263A4 (en) 200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16945A (zh) 数据通信控制系统、发射器和发射方法
CN1269338C (zh)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CN1154391C (zh) 用于测量在一个通信系统中的信道质量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0340077C (zh) 多天线无线传输系统中信道环境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183696C (zh) 在潜在选通或覆盖发送的通信系统中控制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JP4713595B2 (ja) アクノレッジメントの効率的な送信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241334C (zh) 用于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CN1165119C (zh) 降低帧差错率的方法和设备
CN1245623A (zh) 多时隙、多载波通信系统的自适应信道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853380A (zh) 有效的自动重复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148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场地选择分集的方法
CN1304587A (zh) 发射分集方法和系统
CN1254460A (zh) 在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CN1698334A (zh) 具有多个信道的通信系统中的功率和位加载分配
CN1515127A (zh)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传输速率确定方法
CN1473448A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1047417A (zh) 一种多用户mimo系统下行链路天线选择预处理方法
CN101064708A (zh) 多载波系统频率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913389A (zh) 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
CN1286541A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及传播路径估计方法
US20070183442A1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764098A (zh) 通信系统中收缩编码码元的方法和装置
CN1365551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1057415A (zh) 用于操作通信系统的方法、无线电台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123238C (zh) 移动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