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1005A - 坐垫构造 - Google Patents
坐垫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11005A CN1511005A CNA028099087A CN02809908A CN1511005A CN 1511005 A CN1511005 A CN 1511005A CN A028099087 A CNA028099087 A CN A028099087A CN 02809908 A CN02809908 A CN 02809908A CN 1511005 A CN1511005 A CN 15110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omeric element
- braid
- mentioned
- cushion structure
- stere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08000032443 Masked facie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08000011580 syndrom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2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830 Polyurethane Foa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496 polyurethane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31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07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835 viscer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55 Art silk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292 Nylon 6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02 Nylon 6,6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52 chorionic vill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31 harmfu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239 polyacrylonitri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09 synthetic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2—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ibrous inlays, e.g. made of wool, of cott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2—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ibrous inlays, e.g. made of wool, of cotton
- A47C27/122—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ibrous inlays, e.g. made of wool, of cotton with special fibres, such as acrylic thread, coconut, horsehair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0—Open-work fabrics
- D04B21/12—Open-work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2—Lofty fabric with variab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 D10B2403/0221—Lofty fabric with variab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with at least one corrugated ply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08—Upholstery, mattres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10—Scrim [e.g., open net or mesh, gauze, loose or open weave or knit, etc.]
- Y10T442/102—Woven scrim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40—Knit fabric [i.e., knit strand or strip materi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40—Knit fabric [i.e., knit strand or strip material]
- Y10T442/413—Including an elastic stra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减轻血流障碍或肌肉负担、对防止产生经济舱症状群等及以这些为起因的障碍的发生的有效的坐垫构造。其构造为,包括上部弹性部件(11),该上部弹性部件(11)是由通过用连结纱线将相互分离配置的一对地编织物结合而形成的三维立体编织物构成的,在加压行程中,初期负载范围的弹簧常数设定在0.1-20N/mm的范围,同时在回复行程中,将位移量在20mm以下、最迟回复到位移量2mm以后的弹簧常数设定为低于在上述加压行程中的初期负载范围的弹簧常数。其结果是,在通过坐下动作或起立动作等接触坐垫部件时,会产生从几mm到十几mm左右的形变(行程),据此,可以提高使人感到舒服的适合感(易亲合),可以有效地减轻血流障碍或肌肉负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坐垫构造,特别是有关适合于制作减轻血流阻碍或肌肉负担的座席构造等的坐垫构造。
技术背景
近年,薄型、可以发挥高缓冲性,同时使用具有许多空隙、通气性优异的三维构造的网状材料(三维立体编织物)的坐垫构造已被周知。三维立体编织物是用多根连结纱线,将相互分离配置的一对地编织物结合,作成三维构造,在通气性、体压分散特性、回弹弹性等方面优异。
但是,在坐垫部件的负载特性高于肌肉的负载特性、坐垫部件和肌肉在形状上的差很大的情况下,由于来自坐垫部件的反作用力(在硬的坐垫部件中主要是法线方向的力,在比肌肉硬但柔软的坐垫部件中,主要是剪切方向的力),肌肉大幅变形而产生压迫,从而带来血流的偏移或肌肉负担的增加。与此相对,在坐垫部件的负载特性与肌肉的负载特性相比,明显低的情况下,可抑制肌肉的变形,但因为坐垫部件的变形量大,陷入量大,所以主要是剪切力工作,反而带来了肌肉负担的增加。例如,在叠层软质的聚氨脂泡沫板和粘弹性聚氨脂泡沫塑料使用的情况下,与使用其他材料的情况相比较,可以产生相当柔软的负载特性,但因为坐垫部件的变形量大,所以有因上述的剪切力而使肌肉负担增加的问题。
另外,近年,特别是在飞机中,报告过发生了被称为所谓的经济舱症状群的障碍的事例,即用于防止臀部滑落的大腿部支撑强的座椅构造等,被认为是由于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而引起的血流障碍是一个原因,在飞机行业中,期待着可以减低该经济舱症状群发病的座席构造的提案。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几点,以提供一种减轻血流障碍或肌肉负担、对防止产生经济舱症状群等及以这些为起因的障碍有效的坐垫构造为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者进行锐意研究的结果是,着眼于通过使与肌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坐垫部件(弹性部件)的负载特性,与人的肌肉的负载特性近似,由于该坐垫部件沿肌肉的形状变形,所以即使不进行必要以上的柔软设定,也可以抑制肌肉的大的变形,对于防止血流障碍等有效。另外,还着眼于对于骨骼等的突出部位的肌肉,也可减少其变形,对防止局部的血流障碍等有效。另一方面,也着眼于通过将上述那样的即使是薄型也可以发挥高缓冲性的三维立体编织物作为坐垫部件(弹性部件)来使用,就可以减小变形量,可以减轻肌肉负担的增加,该肌肉负担是由于在使用柔软的坐垫部件的情况下的大的变形而产生的剪切力所导致的,且在位移量小的区域,通过将该负载特性设定为比加压行程更柔软的负载特性,可以减小来自坐垫部件的向肌肉输入的反作用力。
根据上述的点,本发明者考虑到:作为坐垫部件(弹性部件)之一,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同时利用该负载特性的滞后损失,在加压行程(前进行程)中,使其具有与上述的人的肌肉的负载特性相近似的特性,在回复行程(返回行程)的位移量达到所定时点以后,通过设定为使其具有更加柔软的反作用力小的负载特性,就可以诱发体动。另外,据此考虑到,在通过坐下动作或起立动作等接触坐垫部件时,会产生从几mm到十几mm左右的负载的形变(行程),在与坐垫部件接触的臀部等中,由于骨骼而突出的小面积的部位接触时,由于该负载的形变(行程),基本感觉不到反作用力,很快会适应,可以提高使人感到舒服的适合感(易亲合),因此,可以有效地减轻血流障碍或肌肉负担,直至完成本发明。
另一方面,在减小行程量的基础上,如果柔软地设定到达负载上的平衡点的小的负载区域以及在小的位移区域中的负载特性,作入上述几mm到十几mm左右的负载的形变(行程),虽然在防止上述那样的血流障碍等方面有效,但在接触面积变大,施加所定以上的负载的情况下,该负载的形变有触底的感觉。因此,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所施加的触底的感觉,双层或多层重叠直列配置线性强、弹簧感高的其他的弹性部件,或者也着眼于将这些并列组合配置。
即,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坐垫构造,包括弹性部件而构成,该弹性部件是由通过用连结纱线将相互分离配置的一对地编织物结合而形成的三维立体编织物构成的,其特征在于,作为该坐垫构造的负载特性,将在加压行程中的弹簧常数设定在0.1-10N/mm的范围,同时在回复行程中,将位移量在20mm以下、最迟回复到位移量2mm以后的弹簧常数设定为低于在上述加压行程中的弹簧常数。
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将在上述加压行程中的弹簧常数设定在0.1-5N/mm的范围。
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在负载特性中的加压行程和回复行程的滞后损失量在40N以下的范围。
权利要求4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由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弹性部件,其构造为,作为通过直径30mm的压缩板,单独对该三维立体编织物进行加压时的负载特性,在回复行程中的位移量为20mm以下、最迟回复到位移量1mm以后的弹簧常数比在上述全体的负载特性中的加压行程的弹簧常数低、反作用力小。
权利要求5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厚度在5-30mm的范围。
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至少在一面上设置凹凸部,凹部和凸部的弹性不同。
权利要求7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为可以利用衰减的构造,该衰减是由于上述凸部在邻接的凹部之间,形成截面略呈拱状,该截面略呈拱状的凸部的弯曲方向的弹性和伴随着在凹部上配置的连结纱线的滑动的摩擦而产生。
权利要求8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4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在由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弹性部件的下部,配设有其他的弹性部件,该其他的弹性部件可以发挥防止在加压时触底的功能。
权利要求9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发挥防止触底功能的上述其他的弹性部件为网状弹性部件、面状弹性部件或者是通过金属弹簧支撑的网状或者面状的弹性部件。
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由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弹性部件,发挥防止触底功能的上述其他的弹性部件隔开所定的间隙配设。
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4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除了由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弹性部件以及发挥防止触底功能的上述其他的弹性部件之外,还叠层有另外的弹性部件,该另外的弹性部件的面刚性比由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该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弹性部件高。
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另外的弹性部件的上部,叠层有由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弹性部件,发挥防止触底功能的上述其他的弹性部件,隔开所定的间隙配设在上述另外的弹性部件的下部。
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包括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家具用椅子的各种座席构造,还有寝具用或者乘座用的垫子。
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适用于飞机的座席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坐垫构造的构成的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坐垫构造的构成的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坐垫构造的构成的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坐垫构造的构成的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坐垫构造的构成的图。
图6是表示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可使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的一例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一方的地编织物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另一方的地编织物的一例的图。
图9是例示连结纱线的各种配设方法的图。
图10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具有可作为上述弹性部件使用的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的剖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略拱状的弹簧要素的作用的图,该弹簧要素形成在图10所示的三维立体编织物上。
图13是用于说明略拱状的弹簧要素的作用的图,该弹簧要素形成在图10所示的三维立体编织物上。
图14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不具有可作为上述弹性部件使用的凹凸部的其他的三维立体编织物,是在试验例1中所使用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有关试验例1-4的三维立体编织物单独的负载-位移特性的图表。
图16是表示有关各实施例的坐垫构造的负载-位移特性的图表。
图17是表示通过直径30mm的压缩板,对具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加压时的负载-位移特性的图表。
图18是表示通过直径98mm的压缩板,对具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加压时的负载-位移特性的图表。
图19是表示通过直径200mm的压缩板,对具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加压时的负载-位移特性的图表。
图20是用于说明适用本发明的坐垫构造的座椅坐垫部的作用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适用本发明的坐垫构造的座椅坐垫部的作用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适用本发明的坐垫构造的座椅背部的作用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适用本发明的坐垫构造的座椅背部的作用的图。
图24是用于说明适用本发明的坐垫构造的座椅的特征的图。
图25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坐垫构造的座椅坐垫部的负载-位移特性的图表。
图26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坐垫构造的座椅背部的负载-位移特性的图表。
图27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坐垫构造的座椅的振动特性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坐垫构造10的图。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坐垫构造10是将2个弹性部件11、12配置在上下方向而形成的。其中,上部弹性部件11是在三维立体编织物上形成凹凸部而构成的。例如,在适用于座席构造的座部的情况下,按所定的延伸率,悬架铺设在形成该座席构造的对向的侧架(无图示)之间。另外,为使三维立体编织物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充分地发挥功能,通过铺设时的厚度方向以及面方向的弹性变形,在负载特性的加压行程中的小的负载区域中,近似于肌肉的负载特性,在回复行程中的小的位移区域中,为了减小反作用力,不希望施加高的张力铺设,希望以延伸率不满5%来铺设。
下部弹性部件12是由普鲁玛福雷克司(日文プルマフレツクス、英文plumaflex)等的网状弹性部件或面状弹性部件形成的,在将该坐垫构造10适用于上述那样的例如座席构造的情况下,在铺设有上部弹性部件11的侧架(无图示)或者在配设于其下部的支架部件等上,通过一端卡合的金属弹簧15,通过使之与该金属弹簧15的另一端卡合而支撑。通过下部弹性部件12和金属弹簧15所产生的弹簧特性,与由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上部弹性部件11相比,线性要强,希望通过与上部弹性部件11组合时的直径98mm的压缩板所产生的从35N至100N的弹簧常数与臀部肌肉的弹簧常数近似。一方面,上部弹性部件11在20N以下的区域,在广大的面积上,相对于加压的面刚性高,通过直径30mm-直径20mm左右的压缩板,按压凹部及其两侧的凸部的裙部附近,进行测定时的部分弹簧常数,由于具有所谓的由凹凸部构成的棱纹这一形状上的原因,被设定为小于由下部弹性部件12和金属弹簧15所产生的弹簧常数。据此,在使上述负载的形变产生,人体的突出部位进行接触时,容易产生部分的形变(参照图13),提高了适合感。
由三维立体编织物构成的上部弹性部件11,如后所述,其厚度为5-30mm左右,厚度方向的位移行程量小,同时因为在小的位移区域中的负载特性极小,具有基本没有反作用力的负载特性,所以若负荷负载在所定以上,则产生触底感。因此,通过具有线性强的弹簧特性的下部弹性部件12和金属弹簧15,加强了上部弹性部件11的回复力,通过该弹力,防止在所定以上的负载区域产生的触底感。
另外,也可以通过由具有面刚性的网状弹性部件或面状弹性部件构成的下部弹性部件单独具有上述下部弹性部件12和金属弹簧15所产生的弹簧特性的构造。即,也可以使用由下部弹性部件单独具有兼有上述金属弹簧的弹簧特性和高的面刚性的弹簧特性的物品。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侧架,可以直接铺设下部弹性部件。
上部弹性部件11和下部弹性部件12也可以配设为在无负荷时接触,例如在适用于座席构造的座部的情况下,希望略有间隔地配置。据此,上部弹性部件11自身在直至与下部弹性部件12接触之间,因为有所定的行程量,所以由于上部弹性部件11所具有的厚度方向的变形以及面方向的延伸,可以进一步提高在小的负载区域以及小的位移区域中的适合感。
图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坐垫构造20的一个形式的图。在第2实施方式中,是作为上部弹性部件21、下部弹性部件22以及在两者之间配设的中间弹性部件23的三层构造。上部弹性部件21是由形成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构成的,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有关的上部弹性部件11相同的功能。下部弹性部件22是由例如将金属丝编结为网状而形成的普鲁玛福雷克司(日文プルマフレツクス、英文plumaflex)等的网状弹性部件或三维立体编织物等的面状弹性部件形成的,通过金属弹簧25,配设在例如形成座席构造的适当的架部件等上,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有关的下部弹性部件12相同的功能。
中间弹性部件23是由三维立体编织物形成的,配设在例如形成座席构造的座部的侧架之间,叠层在上部弹性部件21的下部。中间弹性部件23在负载区域为所定以上的情况下,在如上述那样的小的负载区域中,与为发挥柔软的负载特性而设置的上部弹性部件21相比,面刚性高,以防止其超过必要的沉降,通过该刚性感,增加在座时或横躺时的稳定感,同时与下部弹性部件22一样,可以抑制上部弹性部件21的触底感,另外,还为了减轻由金属弹簧25或侧架所产生的异物感而设置。另外,通过将上部弹性部件21和中间弹性部件23的任一个,希望是两者配置为各侧部为自由端,在坐下时等,通过伴随其输入负载的变形,各侧部在图中,为向上方(法线方向)滚动,而在滚动方向运动,由于几乎没有发生向剪切方向的力,所以可以分散输入负载,使对落座者的反作用力极小。因此,构成中间弹性部件23的三维立体编织物,为能发挥相关的功能,或是以高于上部弹性部件21的张力配设,或是为提高变形容许度(自由度),减小对人的反作用力,而将其配置为各侧部为滚动自由端。另外,采用其自身的厚度方向的负载特性比上部弹性部件21高的物质,或挠曲量大的物质等,将其设置为具有弹性丰富的弹簧感。
另外,中间弹性部件23只要可防止上部弹性部件21超过必要的沉降,具有能发挥所定的刚性感的弹力即可,并非仅限于三维立体编织物。例如,如图3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作为中间弹性部件33,也可以使用形成为所定厚度的毡垫。另外,在图3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坐垫构造30中的上部弹性部件31的构造,通过金属弹簧35支撑的下部弹性部件32的构造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完全相同。
图4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坐垫构造40的图。该坐垫构造40构成为特别适用于作为寝具用等的垫子来使用的情况,将上部弹性部件41、中间弹性部件43以及下部弹性部件42在上下叠层而形成。另外,也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说明那样,希望各弹性部件41-43不使各末端部连结,配设为自由端,据此,追求输入负载的分散,可以减小对人的反作用力。但是,即使是在通过缝制这些各弹性部件41-43等而连结的情况下,若将各弹性部件41-43的各末端部,在残存有可以使变形产生的余量的状态下连结,该变形与以这些作为自由端的情况相同,则通过各弹性部件所具有的弹性,可以产生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另外,象这样,通过或是将各弹性部件的末端部作为自由端,或是残存可变形的余量(乃至空间)进行连结,追求输入负载的分散,减小对人的反作用力的效果,并不仅限于本实施方式,即使是其他的实施方式,当然也是同样的。
上部弹性部件41、中间弹性部件43以及下部弹性部件42都是由三维立体编织物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将各自的负载特性不同的物质相互连结,而是通过叠层而构成的。
上部弹性部件41,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上部弹性部件11、第2实施方式的上部弹性部件21以及第3实施方式的上部弹性部件31同样,在负载特性的加压行程中,与肌肉的负载特性近似,在回复行程中的小的位移区域中,为使在该坐垫构造40中具有减小反作用力的功能而配设。因此,上部弹性部件41被设定为弹簧常数低、有柔软的负载特性。但是,在图4中,与图1-图3所示的不同,没有形成凹凸部。在形成凹凸部的情况下,因为凸部在邻接的凹部之间形成为截面略呈拱状,所以倾斜配设地编织物之间的连结纱线,该凸部发挥形成一个拱状弹簧的功能,可以利用其弯曲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弹性。因此,在形成有凹凸部的构造中,可以容易地设定柔软的弹簧常数,该柔软的弹簧常数与人的肌肉的负载特性近似,即使变形为一定,也具有反作用力减少的负载的形变特性。
与此相对,在没有形成凹凸部的情况下,若与形成有凹凸部的情况相比较,则连结纱线配设在对向的地编织物之间,并不怎么倾斜,主要是根据连结纱线的压曲强度来决定负载特性。因此,在不形成凹凸部,赋予象上述第1-第3的实施方式那样的柔软的负载特性时,通过或是将连结纱线设计为在编织的时点,按预先所定的倾斜配置,或是恰当地选择连结纱线的粗度或长度,就可以作为具有柔软的弹簧感的三维立体编织物。另外,在通过编织组织,使三维立体编织物成为具有柔软的弹簧感的构造时,除上述的连结纱线的粗度或长度之外,也可以通过将在连结纱线的配设密度、连结纱线的长度、地编织物的线圈形状、地编织物的线圈尺寸、构成地编织物的地纱线的材质、连结纱线和地编织物的结合部分中的紧结力中的任意一个要素或者任意2个以上的要素进行组合来进行调制。当然,在形成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中,通过同样的要素的调整,即使凹凸部的幅度等相同,也可以成为具有各种弹簧感的构造。
中间弹性部件43与有关上述第2以及第3实施方式的中间弹性部件23、33一样,在负载区域为所定以上的情况下,防止上部弹性部件41的超过必要的沉降,该上部弹性部件41是为在小的负载区域发挥柔软的负载特性而设置,通过由于该自由端所产生的位移和弹性部件自身所具有的刚性感,增加在落座时或横躺时的稳定感,同时,与下部弹性部件42一同,为控制上部弹性部件41的触底感而设置。例如,可以使用形成为具有比上部弹性部件41硬的弹簧感的三维立体编织物。
下部弹性部件42与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下部弹性部件12、22、32一样,通过弹力,是为了防止触底感而配设,与上部弹性部件31相比较,采用具有线性高的弹簧特性的三维立体编织物。
另外,作为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的中间弹性部件43以及下部弹性部件42,不仅限于三维立体编织物,具有上述所定的特性的其他的部件,例如用毡垫、聚氨脂泡沫塑料等代替也可以。
图5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坐垫构造50的图。该坐垫构造50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是适用于作为寝具用等的垫子来使用的情况下的构成,是由三维构造的立体编织物构成的6个弹性部件51-56在上下叠层而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最上部的第1弹性部件51和配置在最下部的第6弹性部件56,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上部弹性部件11等相同,是由具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形成的,在负载特性的加压行程中的小的负载区域中,与肌肉的负载特性近似,在回复行程中的小的位移区域中,具有用于减小反作用力的功能,被设定为在广大的面积中的刚性感高,基于直径30mm的压缩板的部分的弹簧常数低,有柔软的负载特性。
配设在上述第1弹性部件51和第6弹性部件56之间的4层弹性部件之中,在图5中上数第2的第2弹性部件52以及上数第4的第4弹性部件54具有与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中间弹性部件23等相当的功能,在负载区域为所定以上的情况下,防止第1以及第6弹性部件51、56超过必要的沉降,该第1以及第6弹性部件51、56是为在小的负载区域中,发挥柔软的负载特性而设置的,通过其刚性感,增加在落座时或横躺时的稳定感,同时进行负载分散,为抑制对人的反作用力或触底感而设置。
另一方面,第3弹性部件53以及第5弹性部件55具有与由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下部弹性部件12和金属弹簧15所生成的弹簧特性同样的弹簧特性,基于直径98mm的压缩板的负载特性,在35N以上100N以下的区域,与臀部肌肉的负载特性近似。另外,在第1弹性部件51和第6弹性部件56之间配设的第2-第5弹性部件52、53、54、55,只要是以任意一个为主,可以增强刚性感,以其他的任意一个为主,可以发挥高弹簧感即可,对其叠层顺序或叠层数没有限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提高负载分散的功能,也希望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一样,使末端部为自由端。
接着,参照图6-图9,就三维立体编织物100的构造进行说明,该三维立体编织物100是作为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上部弹性部件11,在第2实施方式中的上部弹性部件21或中间弹性部件23,在第3实施方式中的上部弹性部件31,在第4实施方式中的上部弹性部件41、中间弹性部件43或下部弹性部件42,以及在第5实施方式中的第1-第6弹性部件51-56来使用的。如图6所示,该三维立体编织物100是由立体三维构造构成的,该立体三维构造具有相互分离配置的一对地编织物110、120,和在该一对地编织物110、120之间往复,将两者结合的多根连结纱线130。
一方的地编织物110,例如,如图7所示,是从捻合单纤维而成的丝,通过在纵行方向以及横行方向的任意一个方向上也连续的平的编织物组织(细眼)而形成的。相对于此,另一方的地编织物120,例如,如图8所示,从捻合短纤维而成的丝,形成具有蜂窝状(六角形)的网眼、比一方的地编织物110大的线圈构造。当然,该编织物组织到底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采用细眼组织或蜂窝状以外的编织物组织。因为连结纱线130被编入该一对地编织物110、120之间,使一方的地编织物110和另一方的地编织物120保持所定的间隔,所以对成为立体网眼针织品的三维立体编织物100赋予了所定的刚性。
对形成地编织物110、120的地纱线的粗度等没有加以特别限制,只要能够使立体编织物具有必要的刚性、同时编结作业在并不困难的范围内选择。另外,作为地纱线,虽然也可以使用单长丝,但从质量风格以及表面触感的柔软等的观点出发,希望使用复合长丝或跨距丝。
作为连结纱线130,希望使用单长丝,粗度在167-1100分特范围内的比较适用。在复合长丝中不能赋予回复力良好的缓冲性,另外,粗度若低于167分特,则难以得到高刚性,在高于1100分特的情况下,则过硬,还是不能得到适度的弹簧性(缓冲性)。即,作为连结纱线130,通过采用上述范围内的单长丝,对落座者的负载,通过构成各地编织物110、120的线圈的变形和连结纱线130的倒伏以及压曲特性,进而对该压曲特性赋予弹簧特性的邻接的连结纱线130的回复力,就可以支撑,即,可以通过具有回复力的压曲特性进行支撑,可以成为具有柔软的弹簧特性,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的柔软构造。另外,在形成有凹凸部的情况下,如后所述,因为可以形成截面略为拱状的弹簧要素,所以可以进一步赋予柔软的弹簧特性。
对于作为地纱线或连结纱线130的材料,并没有加以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聚丙烯、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人造丝等的合成纤维或再生纤维、毛、绢、棉等的天然纤维。可以单独使用上述材料,也可以将这些任意组合使用。希望的是以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为代表的热可塑性聚酯类纤维,以尼龙6、尼龙66等为代表的聚酰胺类纤维,以聚乙烯、聚丙烯等为代表的聚烯烃类纤维,或者将这些纤维进行2种以上的组合。另外,聚酯类纤维在利用性方面优异,也很适合。另外,对地纱线或连结纱线130的丝的形状也没有加以限定,圆形截面丝、异形截面丝等均可以。
作为连结纱线130的配设方法(绒毛组织),若在从侧面观察连结各地编织物110、120的连结纱线130的状态下表示,则更具体地说,例如可分为如图9所示的种类。(a)、(b)是将连结纱线130基本垂直地编入到地编织物110、120之间的直筒型,其中(a)呈8字状编织为直筒,(b)是单纯地编织为直筒。(c)-(e)是在地编织物110、120之间,编织为连结纱线130在中途交叉的交叉型,其中(c)交叉为8字状,(d)单纯地编织为交叉,(e)是每2根汇合交叉(双交叉)。另外,如(c)-(e)所示,在使连结纱线130之间交叉、倾斜配置的情况下,与将连结纱线130基本垂直地配置在地编织物110、120之间的形态相比较(参照(a)、(b)),通过各连结纱线130的压曲强度,可以一边保持充足的回复力,一边赋予压缩率大的柔软的弹簧特性。
在这里,在作为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上部弹性部件11、21、31以及第5实施方式的第1、第6弹性部件51、56来使用时,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将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100加工为具有凹部150以及凸部160的构造。即,相对于三维立体编织物100,加工为沿横行方向,在每个所定间隔,使分离配置的一对地编织物110、120接近,据此,形成凹部150,在邻接的凹部150、150之间形成凸部160。
凹部150在一对地编织物110、120的面中,可以仅从一方侧形成,也可以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从两侧形成。作为使地编织物110、120接近而形成凹部150的手段,除熔敷手段、粘接手段之外,也可以使用通过缝纫机缝合的缝合手段,进一步,使融结纤维通过地编织物110、120之间,使融结纤维熔融接合的手段等。其中,希望使用振动熔融手段。这是为了可以避免融结部位的刚体化,同时接合强度还很强。
象这样,通过形成凹部150,在该凹部150的形成部位中,配置在该区域的连结纱线130产生倾斜或者凹陷,进一步,通过凹部150,在邻接的凸部160的区域,连结纱线130发生移动而逐渐偏移,在该区域,靠近边的连结纱线130交织接合。象这样,交织接合的结果是该连结纱线130,其夹住交织部130a的两侧,相对于成为各自的结合对象的地编织物110或地编织物120,可以发挥作为各自独立的弹簧要素(变形要素)的功能。因此,如图12的标准所示,从在某一凹部150中交织的连结纱线130的交织部130a开始,到在邻接的凹部150中交织的连结纱线130的交织部130a为止之间,包括地编织物110和配置在该区域的连结纱线130,形成被看作为衰减要素的构造,该衰减要素是由于截面略为拱状的一个弹簧要素以及丝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
因此,具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其凹部150和凸部160的弹性率各异,当凸部160因负荷负载而压缩变形时,与在三维立体编织物100上没有形成凹凸部而使用的情况相比较,连结纱线130的压曲强度相对要小,难以表现出压曲特性,如图12的假想线所示,包括有交织的连结纱线130的截面略为拱状的弹簧要素的弯曲方向的弹性功能相对要大。即,凸部160的弹簧特性若与在除了没有形成凹凸部的同样条件下所形成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相比较,弹簧常数小,来自微小的负载区域的容易变形,难以表现出压曲特性。因此,形成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若与没有形成凹凸部的情况相比较,则滞后损失量的最大值变小,线性提高。但是,在该负载特性中,通常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由于在连结纱线130回复时的丝之间的摩擦,或者因为在具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中,丝之间的摩擦作用于上述弯曲弹性上,所以凹部的丝之间的摩擦进一步增大,回复时,即使负载为0,由于滞后,回复运动也表示为与延迟的粘弹性体类似的特性。其结果是根据输入力,变形的方向等发生变化,与输入力对应的弹簧要素或衰减要素发生作用。
另外,在形成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中,在凹部150中,通过使连结纱线130交织接合,相对于凹部150的形成线,也赋予其在略垂直交叉方向上伸缩的弹性。因此,在座席构造的座椅架等上进行铺设时,除在厚度方向产生的,由于截面略为拱状的弹簧要素所产生的弯曲方向的弹簧性外,通过形成截面略为拱状的弹簧要素的连结纱线,还施加有在与其略垂直交叉的面方向上产生的弹性(弹簧性),为了降低弹簧常数,进一步寄予该伸缩。进一步,通过因丝之间的摩擦增大而产生的与粘弹性体相类似的特性,衰减特性也增大。因此,相对于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下部弹性部件12、22、32,通过使上部弹性部件11、中间弹性部件23、33各自隔开所定的间隙配设,由具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各上部弹性部件11、21、31的横方向的伸缩有效地发挥功能,回复动作的延迟特性更显著地显现,衰减比也增大。
另外,如图13所示,由于人体的骨骼而突出的部位(大致相当于直径30mm的压缩板)在接触的瞬间,夹住凹部150的两侧的凸部160变形,在下陷的同时,向外侧挤出,产生部分的形变。其后,进一步在施加负载的广大面积上,受到加压时,由三维立体编织物全体支撑负载,通过具有这样的凹凸部,因为表示了如图13所示的变形,所以可以提高在小的位移区域中的适合感。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上部弹性部件11、21、31、41以及第5实施方式的第1、第6弹性部件51、56,具有柔软的弹簧特性,且减小在所定位移量以下的反作用力,在上部弹性部件11、21、31、41等的变形量大的情况下,剪切力在肌肉上动作,反而带来了肌肉负担的增加。因此,各上部弹性部件11、21、31、41等,为使其最大变形量不至很大,希望形成为包括一对底层编织的厚度(在形成有凹凸部的情况下,凸部的厚度)在5-30mm的范围内。
(试验例)
对可以作为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上部弹性部件11,图2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上部弹性部件21,图3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上部弹性部件31,以及图4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上部弹性部件41,图5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的第1、第6弹性部件51、56来使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试验例1-4)单独的负载特性进行了测定。测定是通过以50mm/分的速度,按压直径200mm的圆形压缩板进行的。结果如图15所示。
另外,试验例1-4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的制造条件如下。试验例1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的构造为没有凹凸部,如图14所示,在隔开一个或数个线圈纵行而形成的棱纹部(带状部)200和棱纹部200之间,具有空间部210。在空间部210上,围绕1个乃至多个线圈横行的范围,形成连结部220,交联邻接的棱纹部200。试验例2-试验例4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均形成凹凸部。比较例除了通过振动熔融没有形成凹部以外,与试验例4的制造条件相同,压缩率是13.2%,压缩弹性率是98.1%。
试验例1
编机: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9针圈数/2.54cm、针套间距15mm)
线圈纵行密度:10根/2.54cm
线圈横行密度:14根/2.54cm
压实厚度(一对地编织物的表面间的距离):11.5mm
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1170分特/96f聚酯BCF复合长丝(卷曲加工丝)
另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660分特/192f聚酯BCF复合长丝(卷曲加工丝)
连结纱线:660分特/1f聚酯
一方的地编织物的组织:2线圈纵行网眼的变化组织
另一方的地编织物的组织:经绒编链组织
由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所形成的针眼的合计粗度:1830分特(一部分为3000分特)
由另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所形成的针眼的合计粗度:1980分特
棱纹部的压缩率:49.5%
棱纹部的压缩弹性率:98.8%
棱纹部和其他部位的压缩率的差:5.2%
棱纹部的幅度:6线圈纵行
空间部的幅度:1线圈纵行
试验例2
编机: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9针圈数/2.54cm、针套间距15mm)
线圈纵行密度:10根/2.54cm
线圈横行密度:14根/2.54cm
压实厚度(一对地编织物的表面间的距离):11.5mm
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1170分特/96f聚酯BCF复合长丝(卷曲加工丝)
另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660分特/192f聚酯BCF复合长丝(卷曲加工丝)
连结纱线:660分特/1f聚酯
一方的地编织物的组织:2线圈纵行网眼的变化组织
另一方的地编织物的组织:经绒编链组织
由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所形成的针眼的合计粗度:1830分特(一部分为3000分特)
由另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所形成的针眼的合计粗度:1980分特
凸部的压缩率:57.9%
凸部的压缩弹性率:98.8%
凸部与凹部的压缩率的差:57.8%
凹部的振动熔融条件:加压力18.2kgf/m2、振幅1.0mm、时间1.2sec
凸部的幅度:5线圈纵行
凹部的幅度:2线圈纵行
试验例3
编机: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9针圈数/2.54cm、针套间距15mm)
线圈纵行密度:9.8根/2.54cm
线圈横行密度:12.8根/2.54cm
压实厚度(一对地编织物的表面间的距离):12.05mm
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1170分特/384f
另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560分特/70f
连结纱线:560分特/1f
一方的地编织物的组织:1重复2线圈纵行的网眼
另一方的地编织物的组织:经绒编链组织
由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所形成的针眼的合计粗度:1730分特
由另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所形成的针眼的合计粗度:1120分特
凸部的压缩率:89.1%
凸部的压缩弹性率:100%
凸部与凹部的压缩率的差:89.0%
凹部的振动熔融条件:加压力21.7kgf/m2、振幅1.0mm、时间1.0sec
凸部的幅度:6线圈纵行
凹部的幅度:2线圈纵行
试验例4
编机: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9针圈数/2.54cm、针套间距15mm)
线圈纵行密度:9根/2.54cm
线圈横行密度:13.5根/2.54cm
压实厚度(一对地编织物的表面间的距离):11.5mm
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1170分特/96f
另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660分特/192f
连结纱线:660分特/1f
一方的地编织物的组织:凸部为1重复4线圈纵行网眼,凹部为W经编缎纹组织变形
另一方的地编织物的组织:经绒编链组织
由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所形成的针眼的合计粗度:2050分特(一部分为3220分特)
由另一方的地编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所形成的针眼的合计粗度:1540分特
凸部的压缩率:20.0%
凸部的压缩弹性率:94.3%
凸部与凹部310的压缩率的差:6.8%
凹部的振动熔融条件:加压力18.2kgf/m2、振幅1.0mm、时间1.2sec
凸部的幅度:9线圈纵行
凹部的幅度:3线圈纵行
另外,压缩率以及压缩弹性率是通过基于JASO规格M404-84[压缩率以及压缩弹性率]的试验方法而测定的。具体为,在切割为50mm×50mm的3片试验材料上,分别测定在厚度方向以最初负载3.5g/cm2(0.343kPa)加压30秒时的厚度,接着,在200g/cm2(19.6kPa)压力的基础上,测定放置10分钟后的厚度。然后,除去负载,放置10分钟后,测量再次以3.5g/cm2(0.343kPa)加压30秒时的厚度。这样,通过下式可以算出压缩率以及压缩弹性率,分别用3片的平均值来表示。
式1:
压缩率(%)={(t0-t1)/t0}×100
式2:
压缩弹性率(%)={(t’0-t1)/(t0-t1)}×100
在这里,t0是以3.5g/cm2(0.343kPa)加压时的厚度(mm),t1是以200g/cm2(19.6kPa)加压时的厚度(mm),t’0是再次以3.5g/cm2(0.343kPa)加压时的厚度(mm)。
从图15中即可明确,若观察在前进行程(加压行程)中的负载特性,该前进行程为直至在直径200mm的压缩板中的初期负载范围200N(约20kg)的行程,则压缩率低,与压缩弹性率高的比较例相比,各试验例一方的弹簧常数低。另外,若与是否形成凹凸部这一点相异的试验例1和试验例2相比较,则形成有凹凸部的试验例2的一方的弹簧常数低,显现出柔软的负载特性。这是由于主要利用了因截面略为拱状的弹簧要素所产生的弯曲方向的弹簧性,与因压曲特性和紧结力而产生的摩擦系数高的通常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相比较,滞后损失小,线性高。
这样,在回归行程(回复行程)中,均是由于滞后损失,而比加压行程的弹簧常数低,在比较例的情况下,即使在回复行程中的位移量为2-1mm的范围内,弹簧常数也是约40N/mm,反作用力依然存在至位移量到达0mm附近。对此,在试验例1-4的情况下,在回复行程中,最迟在到达位移量1mm以后,该弹簧常数与在后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坐垫构造全体中的加压行程的弹簧常数相比要更低,为反作用力极小,几乎为0的构造。该负载特性是以50mm/分的速度,通过直径200mm的压缩板按压测定的,作为三维立体编织物单独的负载特性,如上述那样,由于要追求使其具有通过部分的变形,来提高在小的位移区域中的适合感的功能,所以希望在以50mm/分的速度,用直径30mm的加压板按压时,能发挥其弹簧常数在上述的回复行程中的位移量在20mm以下,最迟在达到1mm以后,大致为0的特性(参照图13)。
(实施例1-5)
就有关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2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实施例2),图3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实施例3),图4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实施例4),图5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实施例5)的坐垫构造全体,测定了其负载特性。另外,作为在实施例1-3中的上部弹性部件11、21、31以及在实施例5中的第1、第6弹性部件51、56而使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是在上述试验例2中采用的物质,为使凸部的长度方向沿侧架之间的间隙方向,而以0%延伸率铺设。在实施例4中,将在上述试验例1中采用的物质作为上部弹性部件41而使用。测定是通过以50mm/分的速度,将直径98mm的圆形压缩板从三维立体编织物的表面按压到100N(约10kg)而进行的。结果如图16所示。另外,对人的臀部的肌肉,也是通过直径98mm的圆形的压缩板进行同样的压缩,测定其负载特性,表示在同图上。
另外,实施例1-实施例3的各下部弹性部件12、22、32,任一个都是分别用左右各4根的金属弹簧支撑相同的普鲁玛福雷克司(プルマフレツクス)而铺设的。所使用的金属弹簧是线材径2.6mm,线圈长54.6mm,线圈平均径16.1mm,总圈数20,弹簧常数0.55N/mm的螺旋弹簧。
如图16即可明确,在负载特性的前进行程(加压行程)中的弹簧常数都在0.1-10N/mm的范围内,同时,滞后损失量在10-20N的范围内,特别是在作为负载上的平衡点以上的区域的35-100N的范围内,是近似于肌肉的弹簧特性的低的弹簧常数。另外,所希望的弹簧常数是在与肌肉的弹簧常数更近似的0.1-5N的范围内。另外,更希望滞后损失量作为在用上述那样的直径98mm的压缩板加压测定时的特性,在10-20N的范围内,在40N以下的范围内也可以。
另一方面,在负载特性的回归行程(回复行程)中,在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4中,若达到无位移量,完全回复前的约3-5mm,则其以后的弹簧常数低于肌肉的弹簧常数,几乎为0,另外,在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5中,若达到无位移量,完全回复前的约15-18mm,则其以后的弹簧常数几乎为0。即,在上述试验例2的三维立体编织物单独的负载特性中,在达到约2mm的瞬间,弹簧常数达到0附近,通过成为如实施例那样的叠层的坐垫构造,就可知道弹簧常数达到0附近的范围扩大了。
由于这些,相对于三维立体编织物,通过层状配置防止触底的其他的弹性部件,根据情况下,通过层状配设面刚性高、可以防止金属弹簧或者普鲁玛福雷克司(プルマフレツクス)等的异物感的另外的弹性部件,在所定的位移量以下,即若考虑到上述实施例的数据,则位移量在20mm以下,最迟在达到2mm时,例如若是实施例3,在位移量达到约15mm以下以后,就可以明白具有不使落座者感觉到反作用力的弹簧特性。据此,在位移量从几mm到十几mm左右时,在加压时,由于与肌肉近似的0.1-10N/mm以下的弹簧常数,因小的负载而弯曲,另一方面,因为产生基本没有输入反作用力的负载的形变,所以各实施例的坐垫构造,在与由于人体的骨骼而突出的部位接触的情况下,在小的接触面积上,仅给落座者以轻微的接触感,没有使血流障碍或肌肉负担产生那样的反作用力,可以给予具有安心感的落座感。
(实施例6)
将具有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实施例6)载置在平板上,改变加压板的尺寸(直径),测定负载特性。结果如图17-图19所示。图17是使用直径30mm的加压板,加压至100N的情况,图18是使用直径98mm的加压板,加压至100N的情况,图19是使用直径200mm的加压板,加压至1000N的情况。另外,所有的加压板的速度都是50mm/分。另外,所有的情况也都除去了通过振动熔融而没有形成凹凸部,对在与实施例6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制作的没有凹凸部构造的三维立体编织物(比较例),也进行了同样的测定。
首先,从图17中即可明确,以直径30mm加压时,实施例6与比较例相比,相对于位移量的负载值全体低下,在回复行程中的弹簧常数达到大致为0的位移量增加。因此,容易部分地位移,突出的部位接触时,就可明白反作用力减小。如图1 8所示,在用直径98mm(相当于人的单侧臀部的尺寸)加压时,同样,与比较例相比,相对于全体的位移量的负载值低下,在加压行程、回复行程中弹簧常数都低,在与比较例相比的情况下,就可明白反作用力小。但是,还可明白与用图17的直径30mm加压的情况相比,线性增加,加压面积扩大的部分,面刚性增高。在用图19的直径200mm的加压板加压的情况下,同样与比较例相比,线性增高,面刚性增高。
从上述情况来看,通过具有如实施例6那样的凹凸部的构造,在小的接触面积中,仅给予落座者轻微接触的感觉,不会产生使血流障碍或肌肉负担发生的反作用力,在大的接触面积中,可以发挥充足的面刚性,一边吸收落座者的体型差,一边赋予具有安心感的落座感,这一点可以说从该试验结果即可明确。
在这里,在将本发明的坐垫构造适用于座席座椅的情况下,在与臀部接触的位置,即座椅坐垫部,若与由于骨骼而突出的部位接触,则如图20所示,由于部分地弯曲,可以使负载的形变产生,另一方面,如图21所示,在进一步施加负载的情况下,希望是可以用大面积支撑来自输入形状(臀部形状)的尺寸的负载的构造。这是因为对于臀部,在其形状或尺寸上基本没有体格差异,在所定以上的负载的情况下,可充分发挥弹簧性的功能,用以提高振动吸收性能。因此,在座椅坐垫部中,如上述各实施例那样,相对于具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那样的反作用力小的弹性部件,希望使用或是配置具有弹簧性的其他的弹性部件(普鲁玛福雷克司(プルマフレツクス)或金属弹簧等),或是根据需要,配置面刚性高的另外的弹性部件。
另一方面,在座椅靠背部,由于骨骼构造而产生的体格差与臀部相比,显著地显现,骨骼突出的位置与臀部相比,差异也大。因此,希望用于形成坐椅靠背部的坐垫构造,其重点在于可以吸收体格差的功能。从这点出发,在原有的使用聚氨脂泡沫塑料的坐垫构造中,如图22(b)的假想线所示,以座椅靠背部的略中央部为中心,因为全体向后方弯曲,将两侧向略中央部拉拽,所以在吸收体格差的功能这一点上并不充分。对此,当使用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三维立体编织物,且以不到5%的延伸率铺设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可以在小的负载区域以及位移区域中产生部分负载的形变,同时,如图22(a)所示,即使进一步施加负载,也追随骨骼构造,容易吸收体格差,而且通过丝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衰减特性,来一边适应身体,一边成为变形的构造。因此,在构成座椅靠背部的坐垫构造中,作为弹性部件,希望为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仅铺设有具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的构造,不配置其他的弹性部件的构造。
据此,如图24(a)、(b)所示,在座椅坐垫部中,可以主要形成重视弹簧要素的坐垫构造,同时在座椅靠背部,可以形成主要重视衰减要素的坐垫构造。因此,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即,通过对坐垫构造的组合的选择,可以简易且低成本地实现具有这样理想功能的座席座椅构造。
根据图24(a)、(b),在座椅坐垫部中,通过左右共8根金属弹簧(螺旋弹簧)支撑普鲁玛福雷克司(プルマフレツクス),在其上面,采用配设具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的本发明的坐垫构造(参照图1),在座椅靠背部,制造仅将具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作为本发明的坐垫构造而采用的汽车用座椅,测定各自的负载特性。另外,三维立体编织物以0%的延伸率支撑在座椅架上。
图25表示在座椅坐垫部所采用的坐垫构造的负载特性,其中,虚线表示将金属弹簧和普鲁玛福雷克司(プルマフレツクス)二者结合的负载特性,细实线表示堆叠三维立体编织物的坐垫构造全体的负载特性,粗实线表示坐垫构造全体的弹簧常数(k)。从该图即可明确,因为将金属弹簧以及普鲁玛福雷克司(プルマフレツクス)叠层配设,从而知道赋予三维立体编织物的线性高,弹簧特性大。另外,在回复行程中的约8-10mm以后,弹簧常数大致为0,在小的位移区域,产生负载的形变。
图26表示在座椅靠背部所采用的坐垫构造,即,仅由具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构成的坐垫构造的负载特性。另外,粗实线是臀部的负载特性。从该结果即可明确,在座椅靠背部采用的坐垫构造中,与座椅坐垫部相比,显现出滞后损失增大,衰减要素增大。另外,可以明确该坐垫构造的负载特性与臀部的负载特性大致相似,具有与肌肉的负载特性近似的特性。另外,在回复行程中的位移量约20mm以后,弹簧常数大致为0。
这样,JM96(坐垫分担负载:85kg)的人落座于上述座椅,将加振装置的平台设置在座椅坐垫部的下部,测定相对于频率的加速度传输率(G/G),结果在图27中如虚线所示。为了比较,将使用聚酯泡沫塑料的座椅的振动特性用细实线表示,将使用没有凹凸部的通常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的座椅(但是,除没有凹凸部外,其他条件与本发明的座椅相同)的振动特性用粗实线表示。
加速度传输率(G/G)若超过2.0,则对乘坐舒适感有不良影响,这一点在任何情况下,都抑制较低的振动传输率。但是,若与使用聚酯泡沫塑料的座椅相比较,则使用了三维立体编织物的座椅,均振动传输率稍低,显示出较好的特性。
另外,已知对乘坐舒适感带来很大影响的是,由于振动,骨骼自身摇动,为2Hz以下和5Hz的摇动。因此,共振峰要避开该范围,另外,希望降低与内脏共振的6-8Hz的加速度传输率。这一点,在使用本发明的坐垫构造的情况下,是将共振峰设定在2Hz到5Hz之间,同时设定在低于使用其他的2个坐垫构造的物质的频率。因此,与6-8Hz的内脏共振范围内的加速度传输率明显地低于使用其他的2个坐垫构造的物质,在使用本发明的坐垫构造的情况下,就可以明白,在吸收振动性能这一点上,也非常优异。
本发明的坐垫构造具有如下构造,包括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是由通过用连结纱线将相互分离配置的一对地编织物结合而形成的三维立体编织物构成的,将在加压行程中的弹簧常数设定在0.1-10N/mm的范围,同时在回复行程中,将弹簧常数设定为低于在上述加压行程中的弹簧常数,该弹簧常数为位移量在20mm以下,至少最迟回复到位移量2mm以后。其结果为,通过落座动作或起立动作等,与坐垫部件接触时,使从几mm到十几mm左右的负载的形变(行程)产生,据此,可以提高使人感到舒适的适合感(容易适应),可以有效地减轻血流障碍或肌肉负担。因此,特别是在将本发明的坐垫构造应用于飞机座席构造的情况下,对于防止被称为经济舱症状群的以血流障碍或肌肉负担为起因的障碍的发生有效。
Claims (14)
1.一种坐垫构造,包括弹性部件而构成,该弹性部件是由通过用连结纱线将相互分离配置的一对地编织物结合而形成的三维立体编织物构成的,其特征在于,作为该坐垫构造的负载特性,将在加压行程中的弹簧常数设定在0.1-10N/mm的范围,同时在回复行程中,将位移量在20mm以下、最迟回复到位移量2mm以后的弹簧常数设定为低于在上述加压行程中的弹簧常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将在上述加压行程中的弹簧常数设定在0.1-5N/mm的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在负载特性中的加压行程和回复行程的滞后损失量在40N以下的范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由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弹性部件,其构造为,作为通过直径30mm的压缩板,单独对该三维立体编织物进行加压时的负载特性,在回复行程中的位移量为20mm以下、最迟回复到位移量1mm以后的弹簧常数比在上述全体的负载特性中的加压行程的弹簧常数低、反作用力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厚度在5-30mm的范围。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至少在一面上设置凹凸部,凹部和凸部的弹性不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为可以利用衰减的构造,该衰减是由于上述凸部在邻接的凹部之间形成截面略呈拱状,该截面略呈拱状的凸部的弯曲方向的弹性和伴随着在凹部上配置的连结纱线的滑动的摩擦而产生。
8.如权利要求4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在由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弹性部件的下部,配设有其他的弹性部件,该其他的弹性部件可以发挥防止在加压时触底的功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发挥防止触底功能的上述其他的弹性部件为网状弹性部件、面状弹性部件或者是通过金属弹簧支撑的网状或者面状的弹性部件。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由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弹性部件,发挥防止触底功能的上述其他的弹性部件隔开所定的间隙配设。
11.如权利要求4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除了由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弹性部件以及发挥防止触底功能的上述其他的弹性部件之外,还叠层有另外的弹性部件,该另外的弹性部件的面刚性比由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该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弹性部件高。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另外的弹性部件的上部,叠层有由形成为反作用力小的构造的上述三维立体编织物所构成的弹性部件,发挥防止触底功能的上述其他的弹性部件,隔开所定的间隙配设在上述另外的弹性部件的下部。
13.如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包括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家具用椅子的各种座席构造、或寝具用或者乘座用的垫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坐垫构造,其特征在于,适用于飞机的座席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45896/2001 | 2001-05-16 | ||
JP2001145896A JP4832663B2 (ja) | 2001-05-16 | 2001-05-16 | クッション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11005A true CN1511005A (zh) | 2004-07-07 |
CN1211041C CN1211041C (zh) | 2005-07-20 |
Family
ID=18991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0990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1041C (zh) | 2001-05-16 | 2002-05-14 | 坐垫构造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40142619A1 (zh) |
EP (1) | EP1388310B1 (zh) |
JP (1) | JP4832663B2 (zh) |
KR (1) | KR100607432B1 (zh) |
CN (1) | CN1211041C (zh) |
DE (1) | DE60205885T2 (zh) |
WO (1) | WO2002091884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54486B (zh) * | 2004-07-30 | 2010-05-05 | 伊利诺斯器械工程公司 | 一种载重织品组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585451A (zh) * | 2017-01-18 | 2017-04-26 | 姚元 | 一种汽车座椅套及该座椅套的织造方法 |
CN108251954A (zh) * | 2016-12-29 | 2018-07-06 | 米勒纺织品有限公司 | 间隔织物、用间隔织物形成的复合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应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25964B2 (en) | 1994-06-03 | 2011-09-27 | Tempur World, Llc | Laminated visco-elastic support |
JP4785382B2 (ja) | 2002-05-24 | 2011-10-05 | テンピュール・ワールド・エルエルシー | 快適枕 |
US7155765B2 (en) | 2003-10-14 | 2007-01-02 | Tempur World, Llc | Pillow top for a cushion |
US7496457B2 (en) | 2004-03-25 | 2009-02-24 | Delta Tooling Co., Ltd. | Load body state judging device, vehicle seat and computer program |
JP2006109896A (ja) * | 2004-10-12 | 2006-04-27 | Kurabo Ind Ltd | 敷きパッド |
JP4711663B2 (ja) * | 2004-11-25 | 2011-06-29 |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 座部用クッション材及びシート |
JP4478182B2 (ja) * | 2005-03-31 | 2010-06-09 |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 吸音性を有する布帛 |
US7469437B2 (en) | 2005-06-24 | 2008-12-30 | Tempur-Pedic Management, Inc. | Reticulated material body support and method |
TW200745398A (en) * | 2006-02-22 | 2007-12-16 |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
AU2007219038B2 (en) * | 2006-02-22 | 2013-04-18 |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R.L | Composite structure |
US8656537B2 (en) | 2006-04-20 | 2014-02-25 | Dan Foam Aps | Multi-component pillow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ing same |
DE102007058271B4 (de) * | 2007-12-04 | 2016-04-21 | Audi Ag | Fahrzeugsitz |
DE102008022628A1 (de) * | 2008-05-08 | 2009-11-12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Sitz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itzpolsters für einen Sitz |
JP2011078503A (ja) * | 2009-10-05 | 2011-04-21 | Delta Tooling Co Ltd | クッション構造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
ES2371842B1 (es) * | 2010-06-02 | 2012-12-27 | Industrias Del Descanso Kissen, S.L. | Almohada o elemento de espuma similar, de estructura mixta. |
CA2885402C (en) | 2012-07-27 | 2020-08-18 | Tempur-Pedic Management, Llc | Body support cushion having multiple layers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 |
EP2990434B1 (de) * | 2014-06-17 | 2018-04-18 |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 Sitzbezug mit einem abstandstextil, sitz dami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itzbezugs |
WO2016176363A1 (en) | 2015-04-27 | 2016-11-03 | Jumpsort, Inc. | Standing surface to encourage movement |
JP6196352B2 (ja) | 2015-07-02 | 2017-09-13 | 株式会社ニューニット | 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
RU2664619C1 (ru) * | 2017-04-26 | 2018-08-21 | Александр Степанович Татаринов | Адаптивный массажно-тракционный матрас для сна и отдыха |
USD849856S1 (en) | 2017-06-28 | 2019-05-28 | Jumpsport, Inc. | Standing platform |
DE202019107086U1 (de) * | 2019-12-18 | 2020-02-17 | Westfield Outdoors Gmbh | Sitzbezug für ein Sitzmöbel |
WO2023218895A1 (ja) * | 2022-05-11 | 2023-11-16 | 株式会社ルービックJp | マットレス |
WO2024136944A1 (en) * | 2022-12-23 | 2024-06-27 | Lear Corporation | Cushion |
CN118617820A (zh) | 2023-03-09 | 2024-09-10 | 霍尼韦尔安全产品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高透气性和多级支撑的复合缓冲材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85986A (en) * | 1926-11-24 | 1928-02-24 | Siegmund Sokal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astic fabric |
US4015641A (en) * | 1975-07-16 | 1977-04-05 | Johnson & Johnson | Cushioned narrow woven tubular fabric |
DE4119173A1 (de) * | 1990-06-22 | 1992-01-02 | Parabeam Ind & Handels Bv | Verbund- und hybridwerkstoff |
JPH04222260A (ja) * | 1990-12-25 | 1992-08-12 | Unitika Ltd | 三次元構造布帛 |
TW299367B (zh) * | 1994-04-28 | 1997-03-01 | Teijin Ltd | |
JP2883288B2 (ja) * | 1994-04-28 | 1999-04-19 | 帝人株式会社 | クッション構造体および寝具用クッション材 |
JP3686692B2 (ja) * | 1994-08-23 | 2005-08-24 |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 クッション体の製造方法 |
US5817391A (en) * | 1997-04-17 | 1998-10-06 |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 Three-dimensional knit spacer fabric for bed pads |
TW381996B (en) * | 1997-10-21 | 2000-02-11 | Delta Tooling Co Ltd | Cushion and seat having a net-shaped skin |
JP4328405B2 (ja) * | 1999-03-16 | 2009-09-09 |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 3次元ネットを有するクッション部材 |
JP4245232B2 (ja) * | 1999-07-21 | 2009-03-25 |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 ネット材を用いた構造体、シート及びネット材の端末部処理方法 |
JP2001087077A (ja) * | 1999-09-20 | 2001-04-03 | Delta Tooling Co Ltd | 3次元ネットを有するシート |
JP3472732B2 (ja) * | 1999-09-21 | 2003-12-02 | 住江織物株式会社 | 椅子用置き敷きクッションシート |
DE60114508T2 (de) * | 2000-05-22 | 2006-07-20 | Delta Tooling Co. Ltd. | Netz zur Weiterverarbeitung |
-
2001
- 2001-05-16 JP JP2001145896A patent/JP483266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5-14 US US10/477,801 patent/US2004014261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2-05-14 KR KR1020037014507A patent/KR10060743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5-14 EP EP02769594A patent/EP138831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14 CN CNB028099087A patent/CN121104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5-14 WO PCT/JP2002/004653 patent/WO2002091884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05-14 DE DE60205885T patent/DE60205885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54486B (zh) * | 2004-07-30 | 2010-05-05 | 伊利诺斯器械工程公司 | 一种载重织品组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8251954A (zh) * | 2016-12-29 | 2018-07-06 | 米勒纺织品有限公司 | 间隔织物、用间隔织物形成的复合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应用 |
CN108251954B (zh) * | 2016-12-29 | 2021-05-11 | 米勒纺织品有限公司 | 间隔织物、用间隔织物形成的复合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应用 |
CN106585451A (zh) * | 2017-01-18 | 2017-04-26 | 姚元 | 一种汽车座椅套及该座椅套的织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0205885D1 (de) | 2005-10-06 |
DE60205885T2 (de) | 2006-06-14 |
WO2002091884A1 (fr) | 2002-11-21 |
US20040142619A1 (en) | 2004-07-22 |
KR100607432B1 (ko) | 2006-08-02 |
JP4832663B2 (ja) | 2011-12-07 |
EP1388310A4 (en) | 2004-08-11 |
EP1388310B1 (en) | 2005-08-31 |
CN1211041C (zh) | 2005-07-20 |
JP2002336076A (ja) | 2002-11-26 |
KR20030093345A (ko) | 2003-12-06 |
EP1388310A1 (en) | 2004-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11041C (zh) | 坐垫构造 | |
CN1124804C (zh) | 具有网状表面的垫子和座位 | |
CN1292940C (zh) | 座椅结构 | |
US7275793B2 (en) | Seat | |
CN1446714A (zh) | 座椅结构 | |
CN1895126A (zh) | 座椅 | |
CN1880120A (zh) | 座椅结构 | |
CN103287299B (zh) | 用于车辆座椅的缓冲垫 | |
CN1130143C (zh) | 座椅 | |
US10471870B2 (en) | Multi-zone seat suspension | |
CN1572184A (zh) | 低频振动结构和低频振动座椅 | |
CN1346760A (zh) | 车辆座椅 | |
JP2002177099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TW200402277A (en) | Seat structure | |
US9022481B2 (en) | Cushion member and seat structure | |
JP4789345B2 (ja) | 三次元立体編物 | |
JP4741759B2 (ja) | シート用クッション構造 | |
JP2011024898A5 (zh) | ||
JP2002238694A (ja) | 鉄道車両又は航空機用シート | |
JP2006149471A (ja) | 座部用クッション材、背部用クッション材及びシート | |
JP2024060268A (ja) | マットレス | |
KR20230128087A (ko) | 높은 공기 투과성, 탄력성 및 지지성을 가지는 워프니티드 스페이서 메쉬 패브릭 | |
JP2024102561A (ja) | マットレス | |
JP2009255686A (ja) | サドルカバー | |
JP2007280787A (ja) | 面状発熱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