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0359A - 无线基地装置、通信信道分配方法及分配程序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地装置、通信信道分配方法及分配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0359A
CN1500359A CNA028057279A CN02805727A CN1500359A CN 1500359 A CN1500359 A CN 1500359A CN A028057279 A CNA028057279 A CN A028057279A CN 02805727 A CN02805727 A CN 02805727A CN 1500359 A CN1500359 A CN 1500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ime slot
control
signal
occa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57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5527C (zh
Inventor
�ȿ��ҷ�
伊藤忠芳
土居义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0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0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55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552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or contention-free acc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在自适应天线阵基站(1000)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控制信道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通话的多个通信用时隙。自适应天线阵基站(1000)具备接收电平检测部(50),其用于监视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信道分配计算部(70),其在从终端装置有了链接信道请求的场合下,根据接收电平检测部(50)的检测结果,为信息通信而对控制用时隙进行分配。

Description

无线基地装置、通信信道分配方法及分配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地装置、通信信道分配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急速发展着的移动体通信系统(比如,PersonalHandyphone System:以下称PHS)中,为达到良好的通信质量,一种利用由多根天线组成的阵列天线,进行所谓自适应天线阵处理,由此可进行具有定向性的收发的基站已实现实用化。
此外,如果采用这种基于阵列天线的自适应天线阵处理,为提高电波的频率利用效率,也可以利用一种被称为可通过对同一频率的同一时隙进行空间分割来使多个用户的无线终端装置(终端)与无线基站(基站)空分多路接入的PDMA(Path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或SDMA(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的通信方式。
根据这种自适应天线阵技术,来自各用户终端天线的上行信号由基站的阵列天线接收,通过自适应天线阵处理,被伴随接收定向性分离抽出。另一方面,从基站至该终端的下行信号伴随针对终端天线的发送定向性被从阵列天线发送。
这种自适应天线阵处理是一种周知的技术,比如在文献1:菊间信良著的「基于阵列天线的适应信号处理」(科学技术出版)第35页~第49页的「第3章MMSE自适应天线阵」中有详细说明,因而在这里省略对其动作原理的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采用这种自适应天线阵处理,进行针对终端的下行的发送定向性控制的基站称为「自适应天线阵基站」。
不过,作为上述的PHS通信方式,采用以分别由用于收发的4个时隙(1个时隙:625μs)组成的1个帧(5ms)作为基本单位的TDMA方式。该帧的结构在SDMA方式中也同样。这种PHS通信方式被作为比如「第2代无线通话系统」实现了标准化。
图13是用于说明在终端与PHS基站之间被收发的信号的结构的概念图。
1帧信号被分割为8个时隙,前半部的4个时隙比如用于接收,后半部的4个时隙比如用于发送。各时隙由120个码元构成。
在PHS系统中,以具有这种构成的规定数量的帧,比如20个帧单位来构成1个周期。即,在PHS系统中,1个基站按照规定次数,比如20帧1次的比例,在与服务区内的终端之间进行使用了控制信道的通信,终端对在该终端的位置能否进行通话的信息等予以获取。
在图13所示的帧结构中,在比如20帧的周期的最初1帧中,将1个接收用及1个发送用的时隙作为1组分配到控制信道,余下的3组时隙分别被分配到针对3个用户的通话信道。
在余下的19个帧中,与控制信道对应的1组时隙空置,其余的3组时隙接着被分配到针对3个用户的通话信道。
在PHS系统中,在同步确立的控制顺序过程中,首先,在进行了基于控制信道的链接信道确立之后,进行干涉波(U波:Undesiredwave)测定处理,接着在由所分配的信道进行了通话条件设定处理后,通话开始。对该过程,在作为PHS规格的第2代无线通话系统标准规格RCR STD-28(发行者:(社团法人)电波产业界)中有详细披露。
图14是表示这种PHS通话序列流程的附图。以下参照图14,对其进行简单的说明。
首先从PHS终端利用C信道(控制信道:CCH)对基站发送链接信道确立请求信号(LCH确立请求信号)。PHS基站检测出空置信道(空置通话信道:空置T信道)(载波检测),利用C信道来将指定空置T信道的链接信道分配信号(LCH分配信号)发送到PHS终端侧。
在PHS终端侧,基于从PHS基站接收的链接信道信息,测定在所指定的T信道中是否接收了超过某一定功率的干涉波信号(U波测定),在未检测出超过一定功率的干涉波信号的场合下,即,在其它PHS基站未使用该指定的T信道的场合下,利用指定的T信道将同步突发信号发送到基站,并从基站将同步突发信号返回到终端侧,结束同步确立。
另一方面,在所指定的T信道中检测出了超过某一定功率的干涉波信号的场合下,即在正由其它PHS基站使用的场合下,PHS终端再次从链接信道确立请求信号来重复控制顺序。
这样,在PHS系统中,利用干涉波较小,具有良好的通信特性的信道,在终端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信道的连接。
不过,如上所述,如果将控制信道CCH只在比如20帧周期中的1帧中用于通信,而在余下的19帧中空置,则存在着电波的使用效率下降,尤其在通信量多的状态下其效率恶化的问题点。
另一方面,虽然并非不可能利用上述余下的19帧的控制信道用的时隙来进行通话,但在该场合下,由于按照每20帧为1帧的比例来进行使用了控制信道的原定通信,因而被分配到该帧的通话信道的通信数据将按每20帧1次的比例(每100ms1次的比例)中断。这存在着产生噪声,通话质量劣化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多个终端与基站连接的移动体通信系统中,可提高电波使用效率的无线基地装置、通信信道分配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1个方面是一种移动体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地装置,其中,在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至少传送1个控制信号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无线基地装置具备:接收电平检测单元,其用于监视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信道分配单元,其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接收电平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
最好,信道分配单元在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中没有空置的场合下,根据由接收电平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外围的其它基站中可接收控制用时隙信号的基站个数超过规定数的事实,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
最好,信道分配单元在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中没有空置的场合下,根据由接收电平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自外围的其它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超过规定值的事实,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是一种无线基地装置中的通信信道分配方法,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中的该无线基地装置,在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至少传送1个控制信号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其具备:监视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的步骤;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接收电平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最好,分配步骤包含:探索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的空置的步骤;在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中没有空置的场合下,根据外围的其它基站中可接收控制用时隙信号的基站个数超过规定数的事实,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最好,分配步骤包含:探索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的空置的步骤;在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中没有空置的场合下,根据来自外围的其它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超过规定值的事实,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是一种无线基地装置中的通信信道分配程序,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中的该无线基地装置,在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至少传送1个控制信号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其使计算机执行:监视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的步骤;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接收电平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最好,分配步骤包含:探索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的空置的步骤;在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中没有空置的场合下,根据外围的其它基站中可接收控制用时隙信号的基站个数超过规定数的事实,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最好,分配步骤包含:探索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的空置的步骤;在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中没有空置的场合下,根据来自外围其它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超过规定值的事实,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是一种移动体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地装置,其中,在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传送控制信号的至少1个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无线基地装置具备:接收电平检测单元,其用于监视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接收定时;信道分配单元,其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接收电平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存储单元,其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寄存接收电平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单元,其在为信息通信而分配了控制用时隙后,根据在帧内产生了空时隙的事实,基于在存储单元中寄存的检测结果,再次开始控制信号的发送。
最好,控制单元在空时隙是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基于在存储单元中寄存的检测结果,在与外围基站之间取控制用时隙的信号发送定时的同步,再次开始控制信号的发送。
最好,控制单元在空时隙不是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i)将在控制用时隙进行信息通信的终端重新分配到空时隙,ii)基于在存储单元中寄存的检测结果,在与外围基站之间取控制用时隙的信号发送定时的同步,再次开始控制信号的发送。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是一种无线基地装置中的通信信道分配方法,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中的该无线基地装置,在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至少传送1个控制信号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其具备:监视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接收定时的步骤;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的步骤;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存储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接收定时的步骤;在为信息通信而分配了控制用时隙后,根据在帧内产生了空时隙的事实,基于所存储的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接收定时,再次开始控制信号的发送的步骤。
最好,再次开始步骤包含在空时隙是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基于所存储的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接收定时,在与外围基站之间取控制用时隙的信号发送定时的同步,再次开始控制信号的发送的步骤。
最好,再次开始步骤包含:在空时隙不是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将在控制用时隙进行着信息通信的终端重新分配到空时隙的步骤;基于在存储单元中寄存的检测结果,在与外围基站之间取控制用时隙的信号发送定时的同步,再次开始控制信号的发送的步骤。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是一种无线基地装置中的通信信道分配程序,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地装置,在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至少传送1个控制信号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其使计算机执行:监视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接收定时的步骤;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的步骤;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存储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接收定时的步骤;在为信息通信而分配了控制用时隙后,根据在帧内产生了空时隙的事实,基于所存储的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接收定时,再次开始控制信号的发送的步骤。
最好,再次开始步骤包含在空时隙是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基于所存储的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接收定时,在与外围基站之间取控制用时隙的信号发送定时的同步,再次开始控制信号的发送的步骤。
最好,再次开始步骤包含:在空时隙不是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将在控制用时隙进行着信息通信的终端重新分配到空时隙的步骤;基于在存储单元中寄存的检测结果,在与外围基站之间取控制用时隙的信号发送定时的同步,再次开始控制信号的发送的步骤。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是一种移动体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地装置,其中,在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传送控制信号的至少1个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无线基地装置具备:多个天线;接收定向性控制单元,其用于基于来自多个天线的信号,通过自适应天线阵处理来分离来自所希望的终端装置的信号;控制单元,其在从可收容于通信用时隙内的个数以上的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接收定向性控制单元在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由多个天线中规定数量的天线来控制接收定向性,通过余下的天线来进行控制信号的接收。
最好,无线装置还具备:发送定向性控制单元,其用于由自适应天线阵处理来生成具有向所希望终端装置的定向性的发送信号,发送定向性控制单元在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由多个天线中规定数量的天线来控制发送定向性,通过余下的天线来进行控制信号的发送。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是一种无线基地装置中的通信信道分配方法,作为基于来自多个天线的信号,由自适应天线阵处理来在与所希望终端装置之间收发具有定向性的信号的无线基地装置,在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至少传送1个控制信号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其具备: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的步骤;在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由多个天线中规定数量的天线来控制收发定向性,通过余下的天线来进行控制信号的接收的步骤。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是一种无线基地装置中的通信信道分配程序,作为在移动体通信系统中,基于来自多个天线的信号,由自适应天线阵处理来在与所希望终端装置之间收发具有定向性的信号的无线基地装置,在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至少传送1个控制信号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其使计算机执行: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的步骤;在为信息通信而分配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由多个天线中规定数量的天线来控制收发定向性,通过余下的天线来进行控制信号的接收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1及2的自适应天线阵基站10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基站1000及外围基站的电波状态的第1概念图。
图3是用于说明基站1000及外围基站的电波状态的第2概念图。
图4是用于说明由自适应天线阵基站1000的信道分配计算部70实行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将控制信道作为通话信道来分配的处理及恢复控制信道的通信的处理的流程概念的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的概念图。
图7是用于进一步详细说明再次开始图5中的控制信道的信号发送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由控制部40及信道分配计算部70实行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自适应天线阵基站20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0是表示在基站2000,接收定向性形成部140中与1人用户对应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在基站2000,接收定向性形成部190中与1人用户对应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由自适应天线阵基站2000的控制部170实行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在终端与PHS基站之间收发的信号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14是表示通话序列流程的附图。
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作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适应天线阵基站10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此外虽然在以下说明中,本发明涉及的基站1000作为自适应天线阵基站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非一定限定于自适应天线阵基站,也可适用于对1帧内的多个时隙,用于通话等用户的信息通信的通信信道及用于链接确立等控制的控制信道混合分配的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基站。
反之,如果是自适应天线阵基站,也可如上所述,适用于以可空分多路接入的SDMA方式通信的基站。
参照图1,自适应天线阵基站1000具备由多个天线,比如天线#1~#4组成的阵列天线。
天线#1~#4分别与无线部10连接。
在接收时,由天线#1~#4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无线部10被提供到接收部20。被提供到接收部20的接收信号由此被实施放大、频率转换等各种模拟信号处理,由A/D转换器(未图示)转换为数字信号。此外在接收部20,由控制部40进行控制,通过自适应天线阵处理,分离抽出各用户的信号。被分离抽出的各用户的接收信号被提供到解调部30,被实施必要的解调处理及时间分割处理,恢复到原信号,向公共线路网(未图示)输出。
这里,接收电平检测部50接收来自接收部20的信号,如后所述,将天线#1~#4的接收信号,尤其是来自其它基站的控制信道CCH的接收信号电力(接收电平)对控制部40输出。
存储部60如后所述,在从基站1000的服务区内的终端接收到链接信道(LCH)确立请求时,从控制部40接收并存储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号及帧的发送定时等将控制信道作为通话信道(TCH)来分配后基站1000使控制信道CCH的发送再次开始所必需的信息。
信道分配计算部70在从终端接收到链接信道(LCH)确立请求时,判断通话信道内是否空置以及能否将控制信道CCH作为通话信道来分配,并通知到控制部40,同时将信道分配的信息寄存到存储部60。
另一方面,在发送时,从公共线路网(未图示)提供的发送信号通过控制部40被提供到调制部80,被实施必要的时间分割处理及调制处理,并提供到发送部90。在发送部90,对发送信号,通过自适应天线阵处理来控制下行发送定向性,由D/A转换器(未图示)转换为模拟信号,被实施放大、频率转换等无线发送所必需的各种模拟信号处理。
在发送时,来自发送部90的信号通过无线部10被提供到天线#1~#4,从天线#1~#4对所希望的终端发送。
图2是用于说明基站1000及外围基站的电波状态的第1概念图。
在从基站1000的服务区内的终端接收到链接信道(LCH)确立请求时,在基站1000,对作为存在于外围的基站,发送可接收的电平的控制信道CCH的信号的基站数、从外围基站接收的各控制信道CCH的电平进行判定。
图2中,发送可在基站1000的位置接收的控制信道CCH信号的基站中,其电波的到达范围以实线表示。因此,在图2的场合下,来自5个外围基站中的2个的控制信道CCH的信号可在基站1000的位置接收。
图3是用于说明基站1000及外围基站的电波状态的第2概念图。
在市区等通信量大的地域,基站被更高密度地配置。
因此与图2的场合相比,在有的场合下如基站密度更高的图3所示,来自5个外围基站中的比如4个的控制信道CCH的信号可在基站1000的位置接收。
在这种场合下,即使假如在基站1000中,停止原来的控制信道CCH的通信,在比如所有20个帧中将控制信道CCH切换为通话用,在处于与基站1000通话状态的终端之外的终端进行新呼叫的场合下,由于在基站1000的服务区内,可接收到来自其它外围基站的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号,因而在服务提供方面不会产生问题。
另一方面,在基站密度较低,比如服务区的重叠度不大的场合下,即,在基站1000以外不存在外围基站,或者即使有也只是1~2个基站的场合下,在基站1000中,如果停止原控制信道CCH的通信,在所有帧内将CCH切换为通话用,则其它终端将相当于处于服务区范围之外,该终端在该位置上不再能接收到服务。
因此,如下所述,基站1000的信道分配计算部70在从终端接收到链接信道(LCH)确立请求时,除了通话信道中是否空置的判断,还基于发送可接收的控制信道CCH的信号的外围基站数或从外围基站接收的控制信道CCH的电平,来判断能否将基站1000的控制信道CCH作为通话信道来分配。
图4是用于说明为进行信道分配,由自适应天线阵基站1000的信道分配计算部70实行的动作的流程图。
这些处理也可由基站1000内未图示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根据图4所示的流程图基于软件来实行。该DSP将具备图4所示流程图的各步骤的程序从未图示的存储器读出并实行。该程序也可通过公共线路从未图示的中心下载。
参照图4,在信道分配处理开始后(步骤S100),进行是否有链接信道(LCH)确立请求的判断(步骤S102)。如果未接收到LCH确立请求,发送拒绝链接信道分配(步骤S110)。但在接收到LCH确立请求的场合下,接下来,判断是否存在空置的通话时隙(步骤S104)。
如果存在空置的通话时隙,对通话信道(TCH)发送链接信道的分配(步骤S106),结束分配处理(步骤S120)。
与此相对,在不存在空置的通话时隙的场合下,判断作为外围基站,发送可接收电平的控制信道CCH信号的基站数是否是规定数,比如3个基站以上(步骤S108)。这种基站「规定数」被预先寄存到存储部60。
在满足条件的外围基站的个数超过规定数的场合下,将处理转入步骤S112,如果不满足规定数,将处理转入步骤S110,发送拒绝链接信道分配。
此外此时,在并非满足可接收控制信道信号的外围基站的个数超过规定数的条件,而是满足了从外围基站接收的各控制信道CCH中,是否存在其电平处于较高的规定电平以上的控制信道的条件的场合下,将处理转入步骤S112,如果不满足任何一个条件,可使处理进入步骤S110,发送拒绝链接信道分配。这种「规定电平」也被预先寄存到存储部60。
即,如果满足即使接收电平较低但可接收的外围基站的个数较多,或即使数量较少但存在接收电平较高的外围基站的至少任意一个条件,则即使停止原控制信道CCH的发送,切换为通话信道,也可判断其它终端可从任意一个外围基站接收服务。
当满足步骤S108的条件后,接下来,判断在当前的定时等下,能否将控制信道分配到通话信道(步骤S112),如果不能分配,发送拒绝链接信道分配(步骤S110)。
另一方面,如果可将控制信道分配到通话信道,停止来自基站1000的控制信道CCH的发送(步骤S114),接下来,将切换为通话信道之前时点下的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号及帧发送定时等基站1000再次开始发送控制信道CCH所必需的信息寄存到存储部60(步骤S116)。
接下来,基站1000将对控制信道CCH的链接信道分配向曾发送来链接信道分配请求的终端发送(步骤S118),结束处理(步骤S120)。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由于在1帧内混合了通话信道及控制信道的移动体通信系统中,可以不降低针对正与基站通话的终端以外的终端的服务质量,增加可与该基站连接的终端数,因而可提高电波的使用效率。
[实施方式2]
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2的构成方式为,除了基于实施方式1的控制信道CCH中的发送停止及通话信道的分配处理,当其后原通话信道中有空置时,可恢复到原来的信道分配方式。
由于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1000的构成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0的构成相同,因而省略其图示。以下只对功能上的不同点作以说明。
图1的接收电平检测部50如实施方式1中的说明所示,在检测来自外围其它基站的控制信道CCH的接收电平的同时,还检测其接收定时,并向控制部40输出。
此外存储部60如实施方式1中的说明所示,在存储基站1000自身进行通信的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号、帧的发送定时等信息的同时,还从控制部40接收并存储来自外围其它基站的控制信道CCH的接收电平、接收定时等有关外围基站的控制信道CCH的信号状况的信息。
基站1000在将控制信道CCH作为通话信道来分配后,在原通话信道中再次产生了空置的场合下,进行如下所述的恢复处理,返回到在1帧内,由3个时隙组进行通话,在1个时隙组中进行控制信号通信的原信道分配状态。
图5是表示这种将控制信道CCH作为通话信道来分配的处理(上述实施方式1的处理)及恢复控制信道的通信的处理(实施方式2的独自处理)的流程概念的附图。
图5中,纵轴表示时间,横轴表示1帧内的时隙,比如下行通信用的时隙的构成。
参照图5,在时刻t0,前端的时隙1被分配到控制信道CCH,余下的时隙2~时隙4被分配到通话信道TCH。
在该状态下,在时刻t1,分别使用时隙2~时隙4,用户1~用户3进行通话。
基于来自第4个人的用户4的链接信道确立请求,如图2所示,在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信道信号电平等满足条件的场合下,在时刻t2,将至此用于控制信道的通信的时隙1分配到针对用户4的通话。
接下来,假设在时刻t3,在时隙3通话的用户2的通话结束,时隙3成为空置状态。
这样,基站1000在时刻t4,对利用时隙1进行通话的用户4发出信道切换指示,用户4利用空置的时隙3来开始通话。此时基站1000基于在将控制信道用的时隙1在时刻t2分配到用户4时寄存到存储部60的由自身发送的控制信道的通话时隙号及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再次利用时隙1来开始控制信道的通信。
图6是用于说明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的概念图。
如图6所示,基站1000比如在PHS系统中,按每20帧(每100msec)为一个周期,进行基于控制信道的通信。基站1000内的用户可从按该每1个周期发送的控制信道的信号获悉有关比如能否接收电波强度信息等服务的信息。
如图2所示,在基站1000的周围配置有多个基站,从这些外围基站也发出控制信道CCH的信号。这样,基站1000及外围基站在图6所示的控制信道的1个周期内,相互取同步,同时按各基站固有的定时来进行控制信道CCH的信号发送。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基站1000在将控制信道分配到通话信道之前,按控制信道的1个周期内的定时TMi,来发送控制信道CCH的信号。
当通话信道中产生空置,再次开始控制信道的发送时,基站1000检测出外围基站中为进行上述的控制信道发送而取了同步的外围基站的发送定时TM1等,原则上,从所检测出的发送定时找出本身以前曾发送的控制信道CCH的发送定时,按所找出的以前的发送定时来再次开始控制信道的信号发送。
图7是用于进一步详细说明再次开始图5中的控制信道的信号发送的处理的流程图。
参照图5及图7,在时刻t3,在不同于以前曾使用的控制信道的时隙(时隙3)中产生了空置的场合下,从基站1000对通过原控制信道用的时隙(时隙1)进行通话的用户4的终端PS发出通话信道TCH的切换指示。
在终端PS,利用所指定的通话时隙3向基站发送同步突发信号,也从基站将同步突发信号返回到终端侧,结束同步确立。
以后,利用新确立的通话信道,在用户4与基站1000之间进行通信。
在基站1000,基于以前发送的控制信道的信息,再次开始控制信道的信号发送。此时,利用针对寄存于存储部60的外围基站的控制信道CCH的信号状况(接收电平、接收定时)的信息以及控制信道的通话时隙号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等数据,来进行再次开始处理。
但作为例外,在有的场合下接收电平检测部50能检测出在再次开始控制信道的信号发送时,不再能接收来自以前曾取了同步的基站的控制信道的信号,或者新出现了接收控制信道信号的外围基站的场合等外围基站的状况相对以前发生了变化的状态。在该场合下,基站1000基于存储于存储部60的外围基站的控制信道CCH的信号状况(接收电平、接收定时),在与外围基站之间再次进行相互取同步的处理,然后在控制信道的1个周期内,按基站1000的固有定时,再次开始控制信道CCH的信号发送。
图8是用于说明为进行将控制信道分配到通话信道的处理及控制信道信号的再次发送处理,由自适应天线阵基站1000的控制部40及信道分配计算部70实行的动作的流程图。
此外这些处理也可由基站1000内未图示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根据图8所示的流程图基于软件来实行。该DSP将具备图8所示流程图的各步骤的程序从未图示的存储器读出并实行。该程序也可通过公共线路从未图示的中心下载。
首先,作为前提,在3个通话信道用的时隙的任意一个中有空置的场合下,如果有链接信道(LCH)确立请求,基站1000的信道分配计算部70将该空置时隙分配到新用户。
另一方面,参照图8,在3个通话信道均处于使用状态,处理开始后(步骤S200),首先,进行是否有链接信道确立请求的判断(步骤S202)。如果未接收到LCH确立请求,发送拒绝链接信道分配(步骤S218),但在接收到LCH确立请求的场合下,接下来,判断能否将控制信道用的通话时隙作为通话时隙来使用(步骤S204)。由于该判断方法已参照图4(步骤S108、112)并与实施方式1相关联作了说明,因而这里不再重复。
如果在当前的定时等,不能将控制信道分配到通话信道,则信道分配计算部70发送拒绝链接信道分配(步骤S218)。
另一方面,如果可以将控制信道分配到通话信道,停止来自基站1000的控制信道CCH的发送,将切换为通话信道之前时点下的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号及帧发送定时等基站1000再次开始控制信道CCH的发送所必需的信息寄存到存储部60。接下来,基站1000将对控制信道CCH的链接信道分配向曾发送来链接信道分配请求的终端发送,将控制信道的时隙分配到通话时隙(步骤S206)。
以后,控制部40及信道分配计算部70监视是否发生了空时隙,同时处于待机状态(步骤S208)。
当发生了空时隙后(步骤S208),判断空时隙是否是用于以前控制信道信号发送的时隙(步骤S210)。
在空时隙是以前控制信道信号用的场合下,基于以前发送的控制信道的信息,与外围基站建立同步,再次开始控制信道的信号发送(步骤S212),结束处理(步骤S216)。
另一方面,在空时隙不是以前控制信道信号用的场合下,控制部40及信道分配计算部70首先如图7的说明所示,对通过原控制信道用的时隙来进行通话的用户终端PS进行向空置时隙的通话信道TCH的切换。接下来,基站1000基于以前发送的控制信道的信息,与外围基站建立同步,再次开始控制信道的信号发送(步骤S114),结束处理(步骤S116)。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由于在1帧内混合了通话信道及控制信道的移动体通信系统中,可以不降低针对正与基站通话的终端以外的终端的服务质量,增加可与该基站连接的终端数,因而可提高电波的使用效率。这样,通过在通话终端数减少时恢复到本来的信道分配状态,可以提高该基站的服务性。
[实施方式3]
图9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适应天线阵基站200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在以下说明中,本发明涉及的自适应天线阵基站2000如上所述,在天线根数及空分多路的多路程度的条件处于许可范围的情况下,也可适用于可通过空分多路接入来通信的SDMA方式。
参照图9,自适应天线阵基站2000具备由多个天线,比如天线#1~#4组成的阵列天线。此外根据需要,该天线的根数可以是更多的根数,或者也可以是更少的根数。
天线#1~#4分别与无线部100连接。
在接收时,由天线#1~#4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无线部100被提供到正交检波部110。在正交检波部110,接收信号被分离为同相检波轴信号、正交检波轴信号,同时由A/D转换器(未图示)转换为数字信号。此外同相检波轴信号及正交检波轴信号还被提供到同步处理部120,在进行了同步处理后,被提供到切换部130。
切换部130如后所述,在未将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分配到通话信道的场合下,将来自4个天线#1~#4的信号提供到接收定向性形成部140,现此相对,在将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分配到通话信道的场合下,至少对于作为原控制信道的时隙的时隙,将来自4个天线#1~#4中的比如天线#1的信号提供到接收处理部150,将天线#2~#4的信号提供到接收定向性形成部140。
在接收定向性形成部140,通过控制部170的控制,由自适应天线阵处理,分离抽出各用户的信号。另一方面,在来自天线#1的信号被提供到接收处理部150的场合下,在控制信号解调处理前对该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
来自接收处理部150的信号及由接收定向性形成部140分离抽出的各用户的接收信号被提供到解调部160,被实施必要的解调处理及时间分割处理,恢复到原信号,对公共线路网(未图示)输出。
控制部170在从终端接收到链接信道(LCH)确立请求时,判断通话信道内是否空置以及能否将控制信道CCH作为通话信道来分配。
另一方面,在发送时,从公共线路网(未图示)提供的发送信号通过控制部170被提供到调制部180,被实施必要的时间分割处理及调制处理。来自调制部180的信号被提供到发送定向性形成部190及发送处理部200。
在发送定向性形成部200,对发送信号,通过自适应天线阵处理来控制下行发送定向性。此时,在未将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分配到通话信道的场合下,对发往4个天线#1~#4的信号生成发送定向性,与此相对,在将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分配到通话信道的场合下,至少对于作为原控制信道的时隙的时隙,对4个天线#1~#4中的天线#2~#4的信号生成发送定向性。此时,发送定向性形成部200如后所述,基于来自接收定向性形成部140的权向量,进行这种发送定向性的生成处理。
另一方面,发送处理部200在将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分配到通话信道的场合下,对发往控制信道CCH的控制信号,在正交调制前进行必要的处理。
切换部210在未将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分配到通话信道的场合下,将来自发送定向性形成部190的信号提供到正交调制部210,对来自发送定向性形成部190的信号进行了调制的信号被提供到4个天线#1~#4。与此相对,在将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分配到通话信道的场合下,切换部210将来自发送定向性形成部190的信号及来自发送处理部200的信号提供到正交调制部210,对来自发送处理部200的信号调制后的信号被提供到4个天线#1~#4中的天线#1,对来自发送定向性形成部190的信号调制后的信号被提供到天线#2~#4。
因此,在未将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分配到通话信道的场合下,利用4个天线#1~#4来控制收发的定向性,与此相对,在将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分配到通话信道的场合下,利用4个天线#1~#4中的天线#2~#4来控制收发的定向性。
此时,通过没有定向性的电波,在基站2000与服务区内的终端之间对控制信道CCH的信号进行收发。因此,即使在基站2000中,将控制信道CCH切换为通话用,由于基站2000的服务区内的终端可接收控制信号,因而即使在处于与基站2000通话状态的终端以外的终端进行新呼叫的场合下,在服务提供上也没有问题。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在基站2000,接收定向性形成部140中与1人用户对应的结构的框图。
首先,对在未将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分配到通话信道的场合下,利用4个天线#1~#4来控制接收的定向性时的动作作以说明。
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基于来自4个天线#1~#4的信号,从包含来自2人用户终端PS1与终端PS2的信号的输入信号抽出来自所希望的用户终端PS1的信号。因此,来自终端PS2的信号作为干涉波起作用。
来自4个天线#1~#4的信号RX1~RX4被提供到接收定向性计算器142及乘法器144.1~144.4。
接收定向性计算器142利用输入信号、预先存储于存储器148的参照信号、加法器146的输出来计算权向量w11~w41。这里,下标中后面的1表示是用于与第1用户PS1之间的收发的权向量。
即,接收信号报头的信号系列包含规定的参照信息的信号串。接收定向性计算器142将从存储器148取出的参照信号(独特字信号)与所接收的信号系列进行对比,按照抽出认为包含与用户终端PS1对应的信号系列的信号的原则来进行权向量控制(决定权重系数)。
乘法器144.1~144.4对输入信号RX1~RX4与权向量w1i~w4i分别进行相乘,提供到加法器146。加法器146对乘法器144.1~144.4的输出信号进行相加,作为接收信号y1(t)输出,该接收信号y1(t)也被提供到接收定向性计算器262。
[自适应天线阵的动作原理]
从各天线对接收定向性形成部140提供的信号由下式表示。
RX1(t)=h11Srx1(t)+h12Srx2(t)+n1(t)            (1)
RX2(t)=h21Srx1(t)+h22Srx2(t)+n2(t)            (2)
RX3(t)=h31Srx1(t)+h32Srx2(t)+n3(t)            (3)
RX4(t)=h41Srx1(t)+h42Srx2(t)+n4(t)            (4)
这里,信号RXj(t)表示第j个(j=1,2,3,4)天线的接收信号,信号Srxi(t)表示第i个(i=1,2)用户所发送的信号。
此外,系数hji表示由第j个天线接收的来自第i个用户的信号的复数系数,nj(t)表示第j个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
如果用向量形式来表示上式(1)~(4),则呈以下形式。
X(t)=H1Srx1(t)+H2Srx2(t)+N(t)              (5)
X(t)=[RX1(t),RX2(t),……,RX4(t)]T       (6)
Hi=[h1i,h2i,……,h4i]T,(i=1,2)       (7)
N(t)=[n1(t),n2(t),……,n4(t)]T           (8)
此外在式(6)~(8)中,[…]T表示[…]的转置。
这里,X(t)表示输入信号向量,Hi表示第i个用户的接收信号系数向量,N(t)表示噪声向量。
自适应天线阵天线如图10所示,对来自各天线的输入信号乘上权重系数w1i~w4i,将合成后的信号作为接收信号y1(t)输出。
在上述准备下,抽出比如第1用户发送的信号Srx1(t)的场合下的自适应天线阵的动作如下所示。
自适应天线阵的输出信号y1(t)可通过输入信号向量X(t)与权向量W1的向量相乘,由下式表示。
y1(t)=X(t)W1 T                                (9)
W1=[w11,w21,w31,w41]T                (10)
即,权向量W1是以与第j个输入信号RXj(t)相乘的权重系数Wji(j=1,2,3,4)为要素的向量。
这里对于式(9)所表示的y1(t),如果代入由式(5)表示的输入信号向量X(t),则成为下式。
y1(t)=H1W1 TSrx1(t)+H2W1 TSrx2(t)+N(t)W1 T        (11)
这里,在自适应天线阵理想动作的场合下,通过周知的方法,权向量W1按照满足以下连立方程式的原则由接收定向性计算器142逐次控制。
H1W1 T=1                                               (12)
H2W1 T=0                                               (13)
如果按照满足式(12)及式(13)的原则来完全控制权向量W1,则来自自适应天线阵的输出信号y1(t)最终由下式表示。
y1(t)=Srx1(t)+N1(t)                                    (14)
N1(t)=n1(t)w11+n2(t)w21+n3(t)w31+n4(t)w41      (15)
即,在输出信号y1(t)中,可获取2人用户中第1个用户所发送的信号Srx1(t)。
图11是表示图9所示的基站2000中,发送定向性形成部190中与1人用户的终端PS1对应的结构的框图。
参照图11,发送定向性形成部190包含基于由接收定向性计算部142提供的接收定向性信息,计算权向量w11~w41的发送定向性计算器192、对来自调制部180的输出信号STX(t)与权向量w11~W41分别相乘并输出的乘法器196.1~196.4。乘法器196.1~196.4的输出w11STX(t)~W41STX(t)在正交调制后,分别被提供到天线#1~#4。
被提供到这些计算器的权向量w11~W41分别通过接收定向性计算器142,如图10的说明所示,通过基于接收信号计算出的权向量w11、w21、w31、w41原则上被拷贝来被施加。但在检测出用户终端PS1正在移动中等的场合下,根据其移动速度等,也可以作为修正了的值。
通过上述处理,可在与终端PS1之间,进行具有定向性的信号的收发。
此外,在将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分配到通话信道的场合下,在利用3个天线#2~#4来控制接收的定向性时,在接收处理中,信号RX1(t)作为0,在发送处理中,信号w11STX(t)作为0来进行处理。
图12是用于说明为信道分配,由自适应天线阵基站2000的控制部40实行的动作的流程图。
这些处理也可由基站2000内未图示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根据图12所示的流程图基于软件来实行。该DSP将具备图12所示流程图的各步骤的程序从未图示的存储器读出并实行。该程序也可通过公共线路从未图示的中心下载。
参照图12,在信道分配处理开始后(步骤S300),进行是否有链接信道(LCH)确立请求的判断(步骤S302)。如果未接收到LCH确立请求,发送拒绝链接信道分配(步骤S310)。但在接收到LCH确立请求的场合下,接下来,判断是否存在空置的通话时隙(步骤S304)。
如果存在空置的通话时隙,对通话信道(TCH)发送链接信道的分配(步骤S306),结束分配处理(步骤S320)。
与此相对,在不存在空置的通话时隙的场合下,接下来,判断在当前的定时等,能否将控制信道分配到通话信道(步骤S308),如果不能分配,发送拒绝链接信道分配(步骤S310)。
另一方面,如果可将控制信道分配到通话信道,按照所分配的通话信道TCH通过控制信道CCH用的天线#1以外的天线#2~#4来进行收发的原则对切换部130及210进行控制(步骤S112)。
接下来,基站2000将对控制信道CCH的链接信道分配向曾发送来链接信道分配请求的终端发送(步骤S314),结束处理(步骤S320)。
在上述说明中,虽然在将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分配到通话信道的场合下,由4条天线中的3条天线来控制收发的定向性,由余下的1条进行控制信号的收发,但在更一般的情况下,在将控制信道CCH的时隙分配到通话信道的场合下,也可以由n条(n:自然数)天线中的(n-m)条(m:自然数)天线来控制收发的定向性,由余下的m条进行控制信号的收发。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由于在1帧内混合了通话信道及控制信道的移动体通信系统中,可以在维持控制信道的通信的同时增加可与该基站连接的终端数,因而可以不降低针对正与基站通话的终端以外的终端的服务质量,提高电波的使用效率。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不降低针对正与基站通话的终端以外的终端的服务质量,增加可与该基站连接的终端数,因而在连接多个终端与基站的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是有效的。

Claims (22)

1.一种移动体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地装置(1000),其中,
在上述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至少传送1个控制信号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
上述无线基地装置具备:
接收电平检测单元(50),其用于监视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
信道分配单元(70),其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上述接收电平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
2.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无线基地装置,其中,
上述信道分配单元在上述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中没有空置的场合下,根据由上述接收电平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外围的其它基站中可接收上述控制用时隙信号的基站个数超过规定数的事实,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
3.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无线基地装置,其中,
上述信道分配单元在上述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中没有空置的场合下,根据由上述接收电平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自外围的其它基站的上述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超过规定值的事实,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
4.一种无线基地装置中的通信信道分配方法,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中的该无线基地装置(1000),在上述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至少传送1个控制信号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其具备:
监视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的步骤;
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上述接收电平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5.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通信信道分配方法,其中,
上述分配步骤包含:
探索上述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的空置的步骤;
在上述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中没有空置的场合下,根据外围的其它基站中可接收上述控制用时隙信号的基站个数超过规定数的事实,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6.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通信信道分配方法,其中,
上述分配步骤包含:
探索上述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的空置的步骤;
在上述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中没有空置的场合下,根据来自外围的其它基站的上述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超过规定值的事实,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7.一种无线基地装置中的通信信道分配程序,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中的该无线基地装置(1000),在上述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至少传送1个控制信号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其使计算机执行:
监视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的步骤;
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上述接收电平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8.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通信信道分配程序,其中,
上述分配步骤包含:
探索上述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的空置的步骤;
在上述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中没有空置的场合下,根据外围的其它基站中可接收上述控制用时隙信号的基站个数超过规定数的事实,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9.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通信信道分配程序,其中,
上述分配步骤包含:
探索上述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的空置的步骤;
在上述无线基站的通信用时隙中没有空置的场合下,根据来自外围其它基站的上述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超过规定值的事实,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10.一种移动体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地装置(1000),其中,
在上述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传送控制信号的至少1个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
上述无线基地装置具备:
接收电平检测单元(50),其用于监视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接收定时;
信道分配单元(70),其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上述接收电平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
存储单元(60),其在从上述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寄存上述接收电平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
控制单元(40),其在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了上述控制用时隙后,根据在上述帧内产生了空时隙的事实,基于在上述存储单元中寄存的上述检测结果,再次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11.权利要求10中记载的无线基地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单元在上述空时隙是上述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基于在上述存储单元中寄存的上述检测结果,在与上述外围基站之间取上述控制用时隙的信号发送定时的同步,再次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12.权利要求10中记载的无线基地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单元在上述空时隙不是上述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
i)将在上述控制用时隙进行上述信息通信的终端重新分配到上述空时隙,
ii)基于在上述存储单元中寄存的上述检测结果,在与上述外围基站之间取上述控制用时隙的信号发送定时的同步,再次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13.一种无线基地装置中的通信信道分配方法,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中的该无线基地装置(1000),在上述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至少传送1个控制信号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其具备:
监视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接收定时的步骤;
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来自上述外围基站的上述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在从上述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存储来自上述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上述接收定时的步骤;
在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了上述控制用时隙后,根据在上述帧内产生了空时隙的事实,基于所存储的来自上述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上述接收定时,再次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的步骤。
14.权利要求13中记载的通信信道分配方法,其中,
上述再次开始步骤包含在上述空时隙是上述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基于所存储的来自上述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上述接收定时,在与上述外围基站之间取上述控制用时隙的信号发送定时的同步,再次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的步骤。
15.权利要求13中记载的通信信道分配方法,其中,
上述再次开始步骤包含:
在上述空时隙不是上述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将在上述控制用时隙进行着上述信息通信的终端重新分配到上述空时隙的步骤;
基于在上述存储单元中寄存的上述检测结果,在与上述外围基站之间取上述控制用时隙的信号发送定时的同步,再次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的步骤。
16.一种无线基地装置中的通信信道分配程序,作为移动体通信系统中的该无线基地装置(1000),在上述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至少传送1个控制信号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其使计算机执行:
监视来自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接收定时的步骤;
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来自上述外围基站的上述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在从上述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存储来自上述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上述接收定时的步骤;
在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了上述控制用时隙后,根据在上述帧内产生了空时隙的事实,基于所存储的来自上述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上述接收定时,再次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的步骤。
17.权利要求16中记载的通信信道分配程序,其中,
上述再次开始步骤包含在上述空时隙是上述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基于所存储的来自上述外围基站的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及上述接收定时,在与上述外围基站之间取上述控制用时隙的信号发送定时的同步,再次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的步骤。
18.权利要求16中记载的通信信道分配程序,其中,
上述再次开始步骤包含:
在上述空时隙不是上述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将在上述控制用时隙进行着上述信息通信的终端重新分配到上述空时隙的步骤;
基于在上述存储单元中寄存的上述检测结果,在与上述外围基站之间取上述控制用时隙的信号发送定时的同步,再次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的步骤。
19.一种移动体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地装置(2000),其中,
在上述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传送控制信号的至少1个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
上述无线基地装置具备:
多个天线(#1~#4);
接收定向性控制单元(140),其用于基于来自上述多个天线的信号,通过自适应天线阵处理来分离来自所希望的终端装置的信号;
控制单元(170),其在从可收容于上述通信用时隙内的个数以上的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
上述接收定向性控制单元在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由上述多个天线中规定数量的天线来控制接收定向性,通过余下的天线来进行上述控制信号的接收。
20.权利要求19中记载的无线基地装置,其中,
上述无线装置还具备:
发送定向性控制单元(190),其用于由自适应天线阵处理来生成具有向所希望终端装置的定向性的发送信号,
上述发送定向性控制单元在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由上述多个天线中规定数量的天线来控制发送定向性,通过余下的天线来进行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21.一种无线基地装置中的通信信道分配方法,作为在移动体通信系统中,基于来自多个天线(#1~#4)的信号,由自适应天线阵处理来在与所希望终端装置之间收发具有定向性的信号的该无线基地装置(2000),在上述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至少传送1个控制信号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其具备:
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来自上述外围基站的上述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在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由上述多个天线中规定数量的天线来控制收发定向性,通过余下的天线来进行上述控制信号的接收的步骤。
22.一种无线基地装置中的通信信道分配程序,作为在移动体通信系统中,基于来自多个天线(#1~#4)的信号,由自适应天线阵处理来在与所希望终端装置之间收发具有定向性的信号的无线基地装置(2000),在上述移动体通信系统中收发的信号被分割为多个帧,各帧包含用于至少传送1个控制信号的控制用时隙和用于信息通信的多个通信用时隙,其使计算机执行:
在从终端装置有了连接请求的场合下,根据来自上述外围基站的上述控制用时隙的信号电平,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的步骤;
在为上述信息通信而分配上述控制用时隙的场合下,由上述多个天线中规定数量的天线来控制收发定向性,通过余下的天线来进行上述控制信号的接收的步骤。
CNB028057279A 2001-08-31 2002-08-26 无线基地装置、通信信道分配方法及分配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55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3514/2001 2001-08-31
JP2001263514 2001-08-31
JP283380/2001 2001-09-18
JP2001283380 2001-09-18
JP284401/2001 2001-09-19
JP2001284401 2001-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0359A true CN1500359A (zh) 2004-05-26
CN100525527C CN100525527C (zh) 2009-08-05

Family

ID=27347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572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5527C (zh) 2001-08-31 2002-08-26 无线基地装置、通信信道分配方法及分配程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975867B2 (zh)
EP (1) EP1429571B1 (zh)
JP (1) JP3877726B2 (zh)
KR (1) KR100605441B1 (zh)
CN (1) CN100525527C (zh)
TW (1) TW587378B (zh)
WO (1) WO20030219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2959C (zh) * 2004-08-19 2007-04-25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Phs基站控制信道分配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5792B2 (en) * 2001-06-08 2009-06-09 Sony Corporation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 wireless network
JP2005020400A (ja) * 2003-06-26 2005-01-20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網の構築方法
US7852746B2 (en) * 2004-08-25 2010-1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signaling in an OFDM-based system
JP4717485B2 (ja) * 2005-03-30 2011-07-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808948B2 (en) * 2005-03-30 2010-10-05 Motorola, Inc. Methods for informing mobile stations of control channel architectures
JP4602211B2 (ja) * 2005-09-29 2010-12-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開始方法
US7664091B2 (en) * 2005-10-03 2010-02-1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JP4704909B2 (ja) * 2005-12-27 2011-06-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611300B2 (en) * 2006-01-18 2013-12-1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control channel information in OFDMA system
JP4355333B2 (ja) * 2006-09-13 2009-10-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チャネル割当方法
JP4777205B2 (ja) * 2006-09-28 2011-09-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及び基地局
US7778307B2 (en) * 2006-10-04 2010-08-17 Motorola, Inc. Allocation of control channel for radio resource assign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80084853A1 (en) 2006-10-04 2008-04-10 Motorola, Inc. Radio resource assignment in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RE48833E1 (en) * 2007-01-12 2021-11-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utomatic control channel mapping
US8290077B1 (en) * 2008-02-12 2012-10-16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ommunication with multiple users over a single time slot using high-order modulation
JP2009284449A (ja) * 2008-04-24 2009-12-03 Kyocera Corp 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US20110044299A1 (en) * 2009-08-24 2011-02-24 Spencer Paul S VAMOS transmission schemes
US8416740B2 (en) * 2009-08-25 2013-04-0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Grouping of users onto traffic channels in multiple-users-per-channel transmission schemes
JP5909960B2 (ja) * 2011-09-26 2016-04-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車載通信機および車載通信機の制御方法
CN107925924B (zh) * 2015-08-05 2021-04-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信道的动态资源分配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46334A (en) * 1987-08-14 1989-02-20 Nec Corp System for selecting control channel of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357513A (en) * 1990-12-06 1994-10-18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Transmission power level adjustment in radio telephony
JPH04255123A (ja) * 1991-01-30 1992-09-10 Sony Corp デジタルコードレス電話接続方法
JP3043171B2 (ja) * 1992-02-25 2000-05-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制御チャネルモニタ方式
FI95187C (fi) * 1992-11-30 1995-12-27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viereisten tukiasemien mittaamiseksi TDMA-radiojärjestelmässä sekä TDMA-radiojärjestelmä
FI940196A (fi) * 1994-01-14 1995-07-1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kanavien allokoimiseksi radiojärjestelmässä, tilaaja-asema ja tukiasema
US5491837A (en) * 1994-03-07 1996-02-13 Ericsso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nnel allocation using power control and mobile-assisted handover measurements
JP3271441B2 (ja) * 1994-11-01 2002-04-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信号送信スロット割当て方法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JP2762983B2 (ja) * 1996-02-02 1998-06-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割り当てチャネル制御方式
FI100495B (fi) * 1996-02-09 1997-12-1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Suorakanavalla liikennöivän matkaviestimen läsnäolon selvittäminen
JP3444114B2 (ja) * 1996-11-22 2003-09-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装置
FI105867B (fi) * 1997-01-30 2000-10-13 Nokia Networks Oy Kanavanosoitus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JP3056135B2 (ja) * 1997-07-14 2000-06-26 日本電気移動通信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話チャネル割り当て方法
CA2264790C (en) * 1997-08-08 2002-05-0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45049B1 (en) * 1997-12-10 2004-06-0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039637B2 (ja) * 1998-07-10 2000-05-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と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式
JP2000308124A (ja) * 1999-04-26 2000-11-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制御チャネル配置方法
JP3213601B2 (ja) * 1999-05-31 2001-10-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
AU7728400A (en) * 1999-10-19 2001-04-30 Ericsson Inc. Methods of selecting a control channel carrier frequency and related terminals and systems
FI111113B (fi) * 1999-11-18 2003-05-30 Nokia Corp Mittaustiedon välittäminen tiedonsiirtojärjestelmäss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2959C (zh) * 2004-08-19 2007-04-25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Phs基站控制信道分配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05441B1 (ko) 2006-07-28
JPWO2003021994A1 (ja) 2004-12-24
US20040082333A1 (en) 2004-04-29
TW587378B (en) 2004-05-11
EP1429571A1 (en) 2004-06-16
EP1429571A4 (en) 2010-01-06
EP1429571A8 (en) 2004-09-22
EP1429571B1 (en) 2011-11-16
US6975867B2 (en) 2005-12-13
KR20030077663A (ko) 2003-10-01
WO2003021994A1 (fr) 2003-03-13
JP3877726B2 (ja) 2007-02-07
CN100525527C (zh) 2009-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00359A (zh) 无线基地装置、通信信道分配方法及分配程序
CN1189058C (zh) 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CN1158790C (zh) 通信终端装置
CN1084117C (zh) 高频谱效用的高容量无线通信系统
CN1232139C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装置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CN1643951A (zh) 基站装置及上行链路分组发送方法
CN1717107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基站及无线通信终端
CN1957548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基站设备以及终端
CN1200522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支持传输分集的过区切换方法
CN1653725A (zh) 无线装置、空间路径控制方法及空间路径控制程序
CN1893308A (zh) Mimo通信系统以及用户调度方法
CN1321007A (zh) 统计地复用实时和非实时的话音和数据业务的系统
CN1791274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666444A (zh) 分组通信系统、分组通信方法、基站、移动站、控制装置与分组通信程序
CN1309185C (zh) 发送并接收非对称帧的双向数字无线系统
CN1902844A (zh) 移动通信终端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829141A (zh) 发送机和发送控制方法
CN1659803A (zh) 数据分配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929338A (zh) 蜂窝网和泛在网的融合方法和设备
CN1373580A (zh) 无线电信道设定方法与无线电网络控制装置并基地台与移动通信系统
CN1194481C (zh) 无线装置
CN1299444C (zh)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CN1262131C (zh) 分离多径接收的码分多址无线通信装置和功耗控制方法
CN1647416A (zh) 无线装置、无线通信系统、空间通道控制方法及空间通道控制程序
CN101047970A (zh) 用于快速小区选择的信道质量汇报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YOTO CERAM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O 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8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821

Address after: Kyoto City,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KYOCERA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Sanyo Electric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20826